智能与工业范文

时间:2023-12-07 11:57:38

智能与工业

智能与工业范文第1篇

2016年是科技与创新的飞跃之年。“阿尔法围棋”四比一大胜一流棋手李世石九段,让全世界见识了人工智能令人叹为观止的发展程度。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所代表的技术创新引领了第四次革命,同时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新机遇。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主流应用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义识别、预测规划和智能控制。

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会对很多行业产生影响,但是受到冲击最大的将是制造业。未来,很多硬件都会应用传感等物联网芯片和人工智能技术,制造业将会被大大改变。随之带来巨大改变的就是工业和信息化产业,有人说人工智能将会打破现代工业格局,给传统工业带来毁灭性打击,也有人说人工智能只是个手段,现代工业也可以利用这一手段完成提档升级,促进人工智能与现代工业融合发展。无论怎么说,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对工业和信息化产业来说,既是巨大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我国《“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基本建立人工智能的产业、服务和标准化体系,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形成千亿级的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未来重点扶持的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研发与产业化、智能无人系统应用、智能终端应用、智能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等项目成为发展的重要内容。

【试题】

当下,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方兴未艾,倍受瞩目。你认为作为工信部门,应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新浪潮? 1000字左右。

【答案要点】

智能与工业范文第2篇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城市拥挤程度正变得日益严峻。与此同时,资源浪费和大气污染等问题也是接踵而至。面对日渐恶化的交通和环境问题,严格控制汽车数量以及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急需要采取的应对之策。在这两方面,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在进行积极地尝试。限行以及摇号政策的推出、无人驾驶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制造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交通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滞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使得我国在控制汽车数量、发展公共交通以及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心情变得日益迫切。在此形势之下,《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适时推出以及《<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及时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并指明了新方向。

近日,在《<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做了重点解读。从解读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以及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目标。

发展强劲 劣势明显

从2009年开始,我国就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汽车产业国。2014年汽车总产量已经达到2372万辆,远超美国和日本。与此同时,自2005年开始,汽车总产值在GDP当中的占比也是持续快速增长。2013年的汽车总产值已经达到了3.9万亿元人民币。

另一个汽车产业的特点就是上下游带动力非常强。如果是从就业的人数来看,汽车行业每新增就业一人,会带动下游七到八人就业。所以无论从汽车的总产值还是工业增加值以及汽车带动商业和发展来看,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点。

李俊表示,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的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自主品牌汽车质量的显著提升。在2000年的时候,每一千台车的故障率在834,到2014年千车故障率已经达到了131,这个数字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的汽车品牌。

从技术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的汽车技术能力指数,从2001年的20%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了53.9%。汽车能力指数的显著增加,说明我国汽车工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有了非常大的突破。不过,李骏坦言:“虽然我国的汽车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从与世界汽车强国在核心技术以及人才水平的对比上来看还是处于劣势。”

同时,李骏也提到,尽管从产业上来看我国已经成为了汽车大国,但是从汽车创新的能力、品牌的实力、产业的控制力以及效益能耗和环境保护,特别是国际化经营这几个方面来看,我国还称不上是汽车强国。

高效低碳 智能互联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能源、环境、安全和交通四个主要问题。要想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实现汽车产业的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汽车低碳化就是汽车产品、汽车制造以及汽车出行的低碳化。而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是有效的实现汽车低碳化的手段。另外,智能汽车也可以使汽车在智能出行方面减少行使过程中的燃油消耗。

李俊表示,在全球的二氧化碳消耗中,汽车约占7%。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008年的5%一路攀升。目前,我国的汽车工业依然处于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时期。预计到2030年的时候,我国汽车的碳排放标准才能达到国际标准,也只有到那个时候我国汽车碳排放的总体增加趋势才能得到遏制。

除了汽车发展的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也不容忽视。汽车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主要是在车人互联、车车互联、车与生产厂互联、车与社会互联以及车与家庭互联几个方面得以展示。通过移动互联能够有效地实现汽车在节能、环保、安全、舒适方面的新变化。

“未来,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融合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从客户层面上来看,所有客户的出勤都需要汽车的信息化服务。而企业在生产、产品以及客户服务层面都需要借助信息化和智能化来实现提升。另外,在解决能源环保、交通环境等问题以及减少交通事故方面也都需要汽车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李骏介绍道。

创新驱动 引领发展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确定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要求。在此情况下,对于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都需要确定各自发展的主体角度。节能汽车产品主要是向高效节能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向电力驱动方向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主要是向信息灵活方向发展,从而培育出有特色创新引领的汽车行业绿色标准。

李骏提到,我国对于节能汽车发展所制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自主节能汽车的市场份额达到50%,乘用车零部件自主化率要达到60%以上,商用车出口要占25%。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到2020年要成为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汽车的销量要达到三百万辆。与此同时,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系统要实现批量出口,电子等关键机制零部件需要实现突破。智能网联汽车主要是在传感器、控制器两个方面实现突破。

最后,李骏表示,要实现汽车的低碳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并使得我国完成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就必须通过大力培育汽车优势产业,着力加速突破战略需求领域,如节能智能、汽车电子和智能制造。同时强调4G工程,从而形成一个实现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高品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测评体系。《<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是希望在此路线图的引领之下,使得我国汽车工业在2025年的时候基本上会与国外汽车强国在技术上和人才水平上实现平衡。到那时我国就已经达到和世界汽车强国,像欧盟、美国、日本同步发展的态势,那么再到2030年我们就会迎头赶上。

智能与工业范文第3篇

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逾500位行业专家历时一年研究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会今日在沪正式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代表委托方做主旨报告,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甬祥委托,宣读技术路线图序言,并代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进行内容。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项昌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汽车处处长佘伟珍,以及来自行业组织、国内外主要汽车企业集团、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的技术负责人,以及技术路线图指导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会、8个专题研究小组等1000余人参加了会。会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主持。

瞿国春首先做《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协同加快推进汽车强国建设》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中国制造2025》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制造2025》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重点发展十大领域之一,这标志着建设汽车强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成为汽车行业必然承担的重大使命。”

他还介绍到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汽车行业管理部门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牵头单位,会同相关部门在汽车中长期规划编制、政策优化升级、重大创新工程、技术路线图深化研究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加快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谈到汽车技术路线图时,他强调,技术路线图为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明晰了重点和路径,这是振奋人心的专家共识,希望成为行业一致的行动指南。关于路线图的推进,他指出要持续开展路线图动态研究和评估,并推动产学研用等各方力量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通过创新资源联合,成立创新联盟和创新中心,多渠道布局前瞻基础技术,依托路线图院士专家平台,打造满足汽车强国建设战略咨询需求的高端智库平台,为汽车强国建设提供高质量决策支撑服务。

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托,代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进行内容。据介绍,本项技术路线图描绘了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未来15年发展蓝图。总体目标是:至2030年,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提出的“2030年达峰”的承诺和汽车产业规模达峰之前,在2028年提前达到峰值,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初步实现电动化转型,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生一系列原创性科技成果,并有效普及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成熟,持续创新能力和零部件产业具备国际竞争力。

主要里程碑是:至202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5.0升/百公里,商用车新车油耗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7%以上,驾驶辅助/部分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达到50%。至202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4.0升/百公里,商用车新车油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20%以上,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达到约15%。至2030年,乘用车新车油耗3.2升/百公里,商用车油耗同步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40%以上,完全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接近10%。

在上述重大目标指引下,路线图进一步凝练关键技术,明晰路径,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要突破口,以能源动力系统优化升级为重点,以智能化水平提升为主线,以先进制造和轻量化等共性技术为支撑,全面推进汽车产业的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和高品质。在此基础上,路线图进一步提出了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动力电池、汽车轻量化、汽车制造等七大领域,并分别形成了各自细分领域的技术路线图。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研究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高起点、权威性、广泛性、引领性、国际性、跨界性等六项原则,组织召开了60余场专家研讨会、头脑风暴会,预判技术方向、筛选关键技术,达成了广泛的行业共识。相对于同类研究,除了行业组织、科研机构积极参与之外,产业界的深度参与是本项技术路线图编制的独特特征之一,六大汽车集团技术负责人、院士专家共同组成战略咨询委员会,前16家整车企业选派专家参与,中石油、中铝、宝钢、华为、中兴等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相关专家共同参与。此外,编制过程也充分吸纳了通用、丰田、日产、宝马、博世、大陆、AVL等国外汽车集团全球技术负责人及其代表参与路线图讨论。本次会之后,编制小组将持续跟踪世界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深入准确把握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实际,适时对路线图进行动态的评估和修订,切实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指引。

据悉,本项技术路线图会是2016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同期重大活动之一,本年年会吸引了国内外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约2300人,同期有数十场专业会议举行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进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是中国汽车工程界专业性最强、规模最大、最受行业认可的技术交流和展示平台。

与会专家表示,“此次的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着重强调节能与新能源,其实我们应该更重点的注重节能,因为我有上汽的工作经验,站在企业的角度上讲,现在的企业是有能力在节能达标,甚至达到零排放,所以这次技术路线图的,更明确了企业技术研究的方向。”

与会人士表示,新能源车骗补问题暴露出产业政策也可能失灵,不仅导致产业政策预想的目标不能达到,还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后期,国家可能通过一系列政策,对新能源车产业各方面进行管理,以保证行业长期健康规范发展。

不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方茂东则表示,“这次的只是一个路线图,相当于从技术层面给予整车厂研发方向指导,而骗补是管理方面的问题,所以对骗补的影响很小。”

智能与工业范文第4篇

信息化助推智能化

一直以来,宇通都致力于引领客车行业的智能制造的应用和发展。公司在遵循 “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的基础上, 先后推广应用了企业资源计划(ERP)、 产品数据管理(PDM)、 知识化办公自动化系统(KOA)、 协同数字营销(CRM)和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SRM) 等系统。随后,为了适应车间内复杂多变的现场环境, 宇通又在车间作业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将生产流水线全面实施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MES),从而充实了企业的软件在车间控制和车间调度方面的功能。

MES 能够通过信息传递对从订单下达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 当生产流水线发生实时事件时,MES 能够及时地做出反应并进行报告,运用当前的准确数据对它们进行指导和处理。

这种对状态变化的迅速响应使 MES 能够减少企业内部没有附加值的活动,有效地指导工厂的生产运作环节和过程,从而使其既能提高工厂的及时交货能力,改善物料的流通性能,又能提高工厂的生产回报率。

MES 系统在宇通的实施,优化了宇通整个车间的制造过程,降低了企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企业的按时交货率,为宇通的良性运营、 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通过实施一系列的信息化系统,使得宇通打下了强有力的信息化基础,这也使得宇通在向智能制造转型的过程中,显得更加游刃有余。

“宇通客车节能与新能源客车模块化、柔性化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以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的自动化、智能制造为主线,通过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的模块化设计、模块化销售和柔性生产相结合,从而建设出自动化并具有一定智能化的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现代制造企业。

该项目包括节能与新能源客车产品模块化设计体系建设、新能源客车远程智能升级体系建设等7个方面。

通过实施该项目,结合宇通已有的工业基础优势,将为宇通新能源客车产业建立一套覆盖市场、订单、设计、仿真、生产组织、物流 、装备、售后服务的端到端的信息集成和纵深的自动化、智能化制造及管理体系,为宇通新能源客车未来市场拓展奠定良好基础。

宇通客车董事长汤玉祥表示,制约当前中国客车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高端产品的实现能力不足。破局之道就是提升工业化水平,并在新兴市场进行沉淀。宇通今后还要往高端产品方向发力。

无人驾驶客车上路测试

2016年1月,宇通了全球首台无人驾驶公交客车,大小车辆川流不息的公路上,一辆大型客车一边飞奔着,一边不停地做出跟车、换道和超车等复杂动作,而司机的双手全程远离方向盘。

这一自动无人驾驶客车配置有2个摄像头、4部激光雷达、1部毫米波雷达及组合导航系统,可以无人驾驶,也可以像普通客车一样人工驾驶,并可随时转换驾驶方式。

该车在郑州-开封的城际快速路上,在其他车辆、行人正常通行的全开放环境下,行驶32.6公里,全程无人工干预,途经26个信号灯路口,顺利完成跟车行驶、自主换道、邻道超车、自动识别信号灯、定点停靠等测试项目。

这辆无人驾驶公交汽车整车研发耗时3年,其由智能主控制器、智能感知系统、智能控制系统3大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充当大客车的大脑、眼睛与耳朵,以及四肢的功能。

比如,车辆驱动系统可响应由“大脑”主控制器发出的虚拟油门指令,如判断为绿灯则稍后加速直接通过,如认为到达路口为红灯或黄灯,则会提前减速,直至路口停车。

一旦遇紧急情况,自动驾驶客车会依情况紧急程度,采取不同的减速度进行制动,最大限度避免发生追尾碰撞事故。尤其在安全行驶中,依靠车四周的“耳朵”雷达探测前后方障碍物与本车的相对速度与距离,启用预警措施,并根据这种信息调整加速、减速等措施。

打造“互联网+出行”生态

2015年,宇通客车与滴滴快的在资源互补的基础上,在新能源巴士以及无人驾驶等客车智能化前瞻技术的落地推广方面展开了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良性循环的互联网巴士生态。

本次双方战略合作还在互联网+公交、汽车金融、维保增值服务以及二手巴士处置回购等领域展开了合作,对接入滴滴巴士平台的客车租赁企业的车辆,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覆盖关怀。

宇通客车方面表示,此次合作将成为“互联网+客车企业”行业的新标杆,从而为宇通客车在提升自身传统产业方面的资源优势注入了新动力。

与滴滴快的的战略合作,是宇通优势资源在实现“互联网+”方面的重要举措,这不仅推动了宇通客车在新能源巴士、车联网无人驾驶等客车智能化方面的发展,还大大提升了宇通客车在产业方面的资源优势。

相关链接

带领行业进入智能管理时代

随着“安节通”智能运营系统的上市,宇通的车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做到为客户提供智能化管理,还可以精细地监控到客车上哪个零部件需要保养和更换。

“安节通”智能管理系统是宇通“4Z整体解决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响应当前对智慧旅游、“互联网+旅游”的号召,为景区客户打造的智能化景区管理平台。

“安节通”系统是通过“车载监控系统、车载景点播报系统、景区约租车系统、景区精细化管理系统、景区微信平台系统”,为解决景区客户关注的五大核心问题:行车安全、游客体验、细化管理、游客出行、贴心服务,搭建的景区智能管理平台。

通过“安节通”系统可通过查询位置、轨迹、视频,实时监控车辆的运营情况;可通过语音对讲、调度信息等功能,随时随地对车辆进行有效调配;系统支持车辆里程、油耗、报警等景区客户关注的车辆运行数据自动生成报表,便于对车辆进行科学管理。

安装有车载景点智能播报系统的车辆,在行驶至预定位置时,通过GPS定位或蓝牙技术,将预置的景区导游、广告宣传、站点、安全须知、温馨提醒等信息,结合语音、视频等功能模块,以多种形式进行展现。

“安节通”系统针对运输企业、团体租赁、景区企业等客户管理信息化需求,提供精细化管理系统方案,将车辆、人员管理相关流程、报表等进行电子化整合,助力企业信息化改革。

智能与工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of Industrial Robots in The Contex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YAO Gang

(Hunan Network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Changsha Hunan 410000,China)

【Abstract】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our count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development direction,industrial robots and related industries as a key par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o get strong support from the state,forming a good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However,as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killed personnel supply is relatively backward,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is imminent.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industrial robo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xpoun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job position,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ame kind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Key word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ndustrial robot;Personnel training

0 引言

当前,我国工业正处在快速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双重阶段,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着力点。工业机器人作为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重要组成环节,是支撑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器制造、医药食品、冶金重工、物流运输等各个行业作业模式变革、升级的关键技术。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2009年至2015年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3%,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近年来,我国对机器人产业关注度及扶持力度逐步加大,特别是2015年5月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将工业机器人列为实现智能制造、推进工业强国进程的核心关键领域。智能装备业及工业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由于相关从业人员供给相对滞后,工业机器人领域相关技能人才缺口较大。目前,各地部分职业院校相继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逐步聚焦工业机器人技能人才培养,如何精准对接职业岗位需求、提升学生从业适应性,需要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支撑。

1 工业机器人人才需求状况

1.1 人才市场供求状况

1.1.1 需求量大,供给不足

随着国家及地方各类企业转型升级,我国工业机器人相关产业发展迅猛,机器换人成为产业发展趋势,不少地区相继规划和设立了机器人产业园区(如图1),工业机器人用量不断增长[1-2]。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来支撑,但实际上工业机器人技能人才储备明显不足,人才短缺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3]。

1.1.2 人才结构性矛盾明显

整体来看,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型人才培养刚刚起步,由于专业对口人才紧缺,造成企业工业机器人相关等岗位人员主要由机械、电气类等相关员通过短期培训转岗而来,有的工作岗位甚至需要大幅度跨专业培训,例如:焊接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使用越来越多,但受到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限制,企业无奈下只能针对焊接作业人员进行工业机器人编程、操作培训,但由于专业跨度较大,效果有限。

1.2 企业需求

工业机器人及其相关领域按照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本体及零部件制造、中游工业机器人集成、下游工业机器人应用等环节,通过对工业机器人市场代表性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工业机器人相关岗位及专业技能需求。

2 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

2.1 “一元、二维、三融、四能”的人才培养体系

结合工业机器人相关岗位调研对专业技能的需求以及企业对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的期许,搭建起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共育的“一元、二维、三融、四能”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智能与工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端装备;智能装备;工业设计;设计价值

引言

高端装备是指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工艺水平、高经济价值、高附加值的先进工业设施设备,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所需的相关装备。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与高地,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大力推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推进高端装备发展离不开工业设计的支撑。目前国内高端装备工业设计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急需进行相关设计理论与实践探索。智能装备是高端装备的重要类型之一。所谓智能装备,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21世纪是彰显个性化的时代,人们纷纷规避、逃离极其枯燥乏味的生产线工作。在不久的未来,智能装备必将成为工业的主导力量。目前大部分装备产品的功能已经实现,但极度缺乏文化艺术品味。风格单一,沉闷古板,无法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与享受,使人感到乏味无趣。这个问题工程师和艺术家都无法解决,必须通过工业设计手段由设计师来解决。需要依靠设计者根据市场需求把艺术文化与审美内涵融入工程技术,即:艺术(创意思维和审美创造)+技术(工程结构与工艺实现)=产品设计创新。

一、我国智能装备工业设计现状分析

中国政府的“十二五”规划提出装备制造业“调整转型、创新升级”战略,并制定了“推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目标。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和关键,高端装备制造业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推出,更是使高端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机遇。在中国制造业努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过程中,“中国设计”不可或缺。智能装备作为高端装备的重要代表,其工业设计发展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智能装备制造企业长期重技术轻设计,造成制造技术日趋成熟,但工业设计水平却较为落后。智能装备不同于一般民用产品,其设备造型的可变空间小,对产品机电智能一体化协调性和技术的安全可靠性要求很高。整体来看,智能装备工业设计设计水平远滞后于装备结构与机电系统的设计。近年来,国内已有企业在智能装备工业设计方面展开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功案例。例如:广州市大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三宝智能机器人,充分考虑了人机交互,将融合多项高新技术的智能机器人赋予可爱憨厚的形象,使其可融入大众生活环境,更好为人服务;引力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这款数控机床(如图2),摆脱了传统智能机械装备笨重呆板的外观,富有科技感的配色和对边缘简单而巧妙的修饰,使得整体效果更为美观且给人以智能、安全、前沿的视觉感受;昆明机床研发制造的TK6920B数控落地铣镗床和KHC63卧式加工中心获得IF设计大赛产品设计奖,是中国机床的外观设计获得国际设计大奖认可的代表性案例;中车株机公司于2016年组建轨道交通装备部级工业设计中心,大胆探索,为我国的轨道交通设备在工业设计方向上投入研发,助力我国轨道交通设备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以上案例作为智能装备工业设计的可贵探索,为国内智能装备工业设计发展提供了参考。同时也显示出装备制造技术与工业设计的共融将是未来智能装备发展的必然之路。

二、国外智能装备工业设计发展现状与趋势

纵观国际,发达国家的智能装备与工业设计的融合程度较深。智能制造装备的设计已有大量的案例积累,有些国家已形成了自己的设计风格与特色,并集中体现在其主要品牌的代表装备上。美国作为国际智能制造思想的发源地之一,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制造的发展,将智能装备的发展定位为2l世纪占领世界制造技术领先地位的基石。以通用电气公司为例,通用电气公司(GE—GeneralElectric)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务性公司。其产品注重系统规划,在进行创新设计的同时,兼顾安全性、操作性、耐用性、效益性、服务性等方面。从而生产出技术前沿且易于被大众所接受的产品。工业设计在此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其RevolutionCT设备(如图4)是该公司医疗设备中的代表性产品之一。传统医疗设备往往给人“冷冰冰”的距离感,无形中增加了身体有恙的病人心中的不安与紧张。本款设备在外观设计上进行创新,通过木质纹路装饰,整体给人以亲近感而又不失高端气质。GE公司的电气设备在国际上深受好评,除了其前沿的科技研发外,人性化的外观设计也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品牌价值。日本的智能装备在国际上受到好评,在亚洲更是处于领先地位。具有代表的品牌有东芝、日立、三菱重工、马扎克等。其特点是注重人性化设计,基于对人类行为方式的深入研究。如马扎克数控机床(如图5)不但整体视觉效果大气美观,在细节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人机界面设计。使用了易读性更好的大型视窗,工作区充分考虑操作者与机器接近性以便让工件更为容易安装等,以设计手段有效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及操作的舒适与安全性。德国也是制造业强国,代表性的装备制造企业有西门子、通快(Trumpf)等机械和电气设备生产商。由西门子和工业设计公司共同设计的数字化乳腺成像平台MammomatInspiration(如图6)于2009年获得了IF和红点两项设计大奖。这套系统是用于乳腺癌早期检测的,除了功能卓越,设计师使用了可自由变换色彩的LED玻璃面板,以便为患者提供营造舒适、放松的氛围。从国外智能装备工业设计研究现状来看,智能装备设计呈现出系统化、人性化、科技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三、智能装备工业设计的价值分析

当前阶段,智能装备的发展往往由工程师主导。主要关注技术的吸收与创新,倡导工程技术的先进性。常常忽略产品的人性化需求、审美特征、文化内涵等要素。特别是我国,高度重视工程领域创新而忽视了工业设计的深度协调研究。忽略了工业产品外观造型设计和人机交互设计对企业品牌形象塑造、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设计创新是产业价值链中具有增值潜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展现国家现代文明程度、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全球经济变化及市场需求发展,市场主体对各类装备的审美及人性化需求快速提升。需求方已不仅满足于装备功能与技术标准的实现,而对造型设计及人机交互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而言,工业设计可通过装备造型设计、涂装设计、人机交互设计、文化内涵注入、谱系DNA塑造对智能装备进行整体优化与提升。

(一)外观造型优化可凸显智能装备的品质感

外观造型是装备结构与功能的物化体现,优秀的外观造型可凸显智能装备的品质感,从而达到优秀功能与优美形式的统一。在技术相对成熟的智能装备产业中,国内外不同品牌产品的功能、质量等正逐步趋同,产生“同质化”竞争。而通过外观造型优化凸显智能装备的品质感,从而打造差异化产品、提升品牌特性,成为创造品牌价值、制造设计差异、赢得核心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智能装备外部造型和内部功能结构存在紧密联系:即形式和功能是一种交织融合、不可分割的状态。智能装备的造型设计不是单纯的外包装,而是依附于装备的工程结构、通过协调装备的功能、确定装备产品语意,最终从造型上体现出设计特征,从而凸显并提升装备的品质感。以中科天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高速机为例,其第一代产品仅是依照工程结构进行了简单包装。方正的外形和单调的配色给人以乏味、沉重的视觉以及心理感受,没有体现出高品质、高科技、高价值的特点。后期改良设计仍然依附于装备的工程结构,并未在整体外形上做出颠覆性的改变。但根据其功能要求(如使用过程中部分内部流程需可视化、装备个别部分需要经常开启维修等),重新对外形细节和配色加以优化。以大方块为主要元素,配合相互呼应的简约把手,采用白色主体和深色可视窗,配以富有科技感的色彩,最终呈现出稳重不沉重、简约不简单的品质感。

(二)涂装设计创新可增强智能装备的视觉魅力

研究表明人所感知的外部信息,有80%通过视觉传达给大脑。产品外观需要满足消费者的情感化审美需求,才能吸引其来体验产品进而购买和使用。虽然高端智能装备的发展重心在于其自动化、智能化等先进的制造和信息技术带来的功能便利。但是用户对于智能装备的需求,除了功能上有“痛点”,视觉体验和心理上也一样有“痛点”。而这却往往被装备制造商所忽视,需要工业设计师通过涂装设计创新来增强智能装备的视觉魅力。这里提到的在智能装备外形上的涂装设计,并非强调花哨的色彩搭配、过多的图案应用或是浮夸的艺术创作。而是结合装备的属性与整体造型契合,理性却不失创新地进行色彩与图案的搭配与运用。SmartEVO(如图7)是获得2015红点奖的一款十分灵活便携的X射线系统。它的涂装与它的结构分布相契合,以黑白相间配合红色图案点缀,产生独具一格的视觉节奏感。对其可观的销量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三)交互设计优化可提升智能装备的操控性

智能装备工业设计并不局限于外观的改良与优化,其交互性和体验性亦不容忽视。一个完整的设计系统应包括对人机界面交互、操控方式、装备维修与保养、操控屏的信息交互的设计等。当前的智能装备交互界面大多由工程技术人员基于功能需求进行界面设计。在设计时往往注重功能与技术却不能兼顾用户体验与使用感受。造成人机交互和操控方式重点不够突出、操作方式不够明朗、反馈不充分等问题。导致用户不能很快形成“思维-动作”链。而设计师恰恰可以通过专业知识进行调研,搭建合理的信息架构,将用户需求以人性化的形式通过交互设计满足,做到“以人为本”。德玛吉数控机床是当今国际智能装备生产领域的代表性品牌,在工业设计方面同样可视为行业佼佼者。其生产的装备除了整体形象美观、典雅、时尚外,交互设计也十分人性化。操作平台和可视窗的高度、角度、大小均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给操作者带来了舒适的使用体验。

(四)文化内涵注入可提升智能装备的文化品位

当前大部分机械产品的文化融入程度很低,这对我国机械产品在国内外的销量产生了直接影响。智能装备是前沿科学、工程技术的成果展现,往往具有科学理性的气质。但是设计师可以用感性的思维洞察其中隐藏的文化内涵,也许并非具体物象,而是一种气魄、韵味、寓意或某种情怀。设计师应将这些人文因素归结为文化艺术、人文理念、民族传统文化或是师法自然的呈现。以设计手法把文化内涵融入冰冷的科技产品,为其注入精神内核,提升智能装备的文化艺术品位,增强其人文内涵。赋予装备感性气质,可使科技产品在传播过程中附加以文化的传扬,这种形式是科技与文化最好的结合,也是“设计价值”的重要体现。北京的Vincross奇弩科技研发的全地形六足机器人HEXA,采用仿生设计手法,模仿蜘蛛的形态。不仅使机器人可以完成诸如爬楼这样的高难度动作,作为在家中使用的智能机器人,这样灵动可爱的造型传递了一种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及师法自然的思维。

(五)谱系DNA塑造可提升智能装备的品牌价值

目前大量装备成品的外观较为简单化和直接化。这种普遍性,导致了同类智能装备的品牌特征难以辨别,降低了消费者对产品形象的认知度。因此,需要通过设计手段提高不同企业的智能装备的品牌识别性。每一个企业都有其自己的DNA特点与风格,使其可应用于相关品类的产品,从而形成统一风格的系列化产品。工业设计可先了解相关企业文化、设计理念与智能装备的基本内涵;然后寻找设计创意的文化、艺术、仿生、仿物等理念来源。结合创意来源,挖掘深层理念,使其从产品本身体现出来。以便树立行业品牌形象建设,提升产品附带的品牌价值,从而使品牌的视觉DNA得以延续,增强企业竞争力。中科天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管道探测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配合操作仪、绕线器及滚轮包装使用。作为系列产品,选择金色、银色、黑色和企业VI中的橘色作为基本色,以折线弧形为主要元素形成系列DNA特点。这样智能装备本身附带了其品牌的特征,在使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企业口碑。日积月累将会提高品牌的识别度,提升其品牌价值。

结论与展望

目前我国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过渡。在提升创新能力过程中多注重产品的适应性、实用性与创新性,往往忽视产品的美观性与观赏性。导致缺少视觉魅力与消费吸引力。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装备的品质感。交互设计方面不能把用户的使用体验作为根据,装备不够人性化。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的工业设计,造成智能装备的文化附加值很低。很多智能装备缺乏明确的DNA特征,未能提升品牌价值,形成品牌效应。为应对当下国内外多元化的市场竞争。设计创新、制造品牌差异、追求人性化是在竞争中谋求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工业设计将成能为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重要支撑力量。

参考文献

[1]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2016年发展趋势:由大到强转变[J].工具技术.2016(8):8

[2]小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前瞻[J].中国设备工程2015(1):16-19

[3]汪华.智能装备的发展与检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3):153

[4]杨丽琳.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减速机造型设计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5

[5]鞠思远.徐力.从未来工业4.0展望工业设计[J].设计.2015:82-83

[6]杨祥祥.市场对产品语意设计的影响[J].设计.2012:205-206

[7]沈海晖.品牌设计对产品的市场价值[J].商业现代化.2006:121

[8]杨冰.装备制造业产品交互设计研究与应用[D].沈阳工业大学.2016

智能与工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中小企业;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一、研究背景

(一)中小型企业

1.地位和作用

中小商业流通企业(以下简称“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生长点。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11月,我国市场主体已达到1.5亿户,其中企业4600万户,99%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数量已经突破4500万户。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因为基础薄弱,被迫加快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快速模仿创新,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加快产品研发,把创新转化为竞争力和企业效益,最终把企业做强做大。中小企业经营灵活,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相关统计显示,在我国约六成以上的发明专利、八成以上的新产品研发,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1]。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2.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在疫情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加大。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本月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8.7,环比下降0.4点,连续四个季度下降,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绝大多数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普遍面临数字化思维缺乏、数字技术应用基础薄弱[2]、研发投入不足、缺乏数字化人才等诸多困难,导致不能充分利用自身有限资源,很容易陷入发展瓶颈。2021年12月,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中也明确指出,要聚焦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数字化标杆企业,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进园区,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二)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3]。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中表示,2022年全球有47个国家的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到32.6万亿美元,其中我国数字经济同比增长9.6%,增速位居全球第一,数字经济在疫情中加速发展,正在成为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同时指出,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4]。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催动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让传统经济全面把握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更迭机遇,也已经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从现实出发,如何利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来促进业传统转型升级,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其相关的发展机制与路径亦是一项重要且有意义的课题。

二、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诸多革命性数字技术中,以其渗透性、协同性、替代性、创新性等“技术—经济”特性,能通过核心产业的扩张、融合产业的赋能、潜在关联产业的活化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推进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小企业未来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我国建设数字经济强国的重要抓手。目前,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已逐步成熟,且已大量应用在金融领域、安防领域、大健康领域、驾驶领域、智慧城市领域、机器人领域等。人工智能在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中,同时促进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优化,为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发展奠定基础条件。

(一)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体系建设亟需人工智能技术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正处于数字化升级、专精特新转型和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时期,亟需人工智能技术为之助推。人工智能发展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产业变革带来新动力,为新阶段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只有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赋能中小企业发展,实现与实体经济和社会深度融合,才能带来经济持续增长。因此,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变革及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战略。

(二)人工智能是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人工智能与中小企业发展的融合,把以人工智能核心的共性技术和不同领域、不同用户深度结合,旨在促进技术的产业化与商业化、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的使用领域,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智能制造、缓解用工荒、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智能+”发展。凭借高融合性、强赋能性,人工智能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改革的重要引擎,助推中小企业实现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跃迁。

(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及其在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优化,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已有超过2亿的5G终端连接数,超过71.8座的5G基站[5],突破2000亿元的基础云和云计算的服务市场,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不断完善,以上这些都为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发展机制探究

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促进作用已得到证实。人工智能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的快速提升,智能算法不断成熟,以及在部分领域的应用水平,是新时代下数字经济发展的内源动力。同时,人工智能技术所具备的高协同性、低成本性与高渗透性等特征有利于消除中小企业与消费者间信息不对称、降低中小企业交易费用、提高产品供需匹配度;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作用下,人工智能也将成为中小企业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合理调整产业结构[6]的关键因素,对整体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间接影响。

(一)人工智能技术要最大限度地应用于中小企业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只有最大限度地应用于中小企业发展,才能发挥其作用带来生产与经济效益。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可以发挥独特优势。首先,人工智能和5G等技术的提升,使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更加高效,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各类数据有序流动,打通不同行业信息孤岛,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智能感知、网络连接、数据分析等能力支撑,有助于中小企业科学决策,弥补传统经验式经营的不足,克服盲目性造成的发展波动;中小企业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快速实现企业数字化升级,实施定制化、精准化生产经营,实现提质降本增效。其次,借助人工智能所具有的智能控制、精准管理等功能,实现数字化制造转型;“互联网+”不断推进互联网和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网络将人、流程、数据和事物连接起来,人工智能加速重塑中小企业的价值链,推动中小企业从经验型生产向数字化网络化生产转变。最后,借助人工智的辐射效应及溢出效应,通过互联网,特别是物联网的作用,可以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促进产业合作、信息共享和产供销一体化,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7]。总之,将人工智能最大限度地赋能中小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人工智能商业化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人工智能促进实体经济产业升级与转型

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推动其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将带动实体经济产业升级。中小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主体,他的升级也必然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将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经济增长由粗放式、高成本、高消耗向集约式、低成本、低消耗的转型,加速企业实现技术进步,大幅提升产出水平,把生产可能性曲线不断向外推移;同时,实体经济产业的升级与转型也将反过来对中小企业产生作用力,最终在更大范围和更长时间内起到推动技术进步的作用,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生产边界的拓展[8]。此外,在人工智能参与下的人机交互行业、智能制造业和智能服务业也必然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实体经济常态化增长。

四、构建人工智能加速赋能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

为有效发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积极作用,根据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发展机制的研究基础,关键是要协调好技术与制度的关系,再结合当前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构建人工智能加速赋能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从而倒逼国内相关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力。

(一)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并构建相关支持体系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拥有强大威力,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具有巨大潜力。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其实也是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探索应用场景的过程,目前仍面临一系列瓶颈制约及不确定性风险。为此,各地方政府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加快实施相关开发战略计划并给予适配的支撑体制,以减少政策法规性地制约风险。建立高新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开发的政策支撑制度:健全有关高新技术开发的立法和道德框架,建立高新技术标准与专利管理体系,构建高新技术安全监管与评价系统。此外,在大数据接入与开发方面,一是要综合获取不同层次的大数据信息,协同企业的“智慧+”整合效率,减少协同效率和交易成本;二是要聚焦受限的科研条件,加大共性技术基础方面的研究创新性,统筹产科研技术市场主体的技术创新。同时,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与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撑体系。由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存在很多边界问题,需要不断探索、调整和优化现有的法律法规,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安全监管标准和评估体系、预警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处理新技术赋能发展过程中因“技术破坏”造成的巨大社会发展影响和代价。

(二)加强新型基础设施,构建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的基础设施支撑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工程不仅涵盖了生产机械等常规基础设备数字化过程,而且需要完善网络宽带、互联网协议地址、域名等新型的信息基础设施。而目前,国内新兴信息体系也存在着不平衡的信息空间分布,低效的数字信息获取、传播、挖掘与使用等问题。所以,搞好新兴建设,完善宽带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速减费推进社会数字化进程,就是打造人工智慧赋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保障力量。减少数据基础设施空间失衡,推动网络宽带发展,减少数字壁垒,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工智能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从基础配套支撑、技术服务到产业应用都相对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链。积极推动行业和发展中国家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将人工智能技术和智慧设备装备化广泛应用到我国工业各个行业和企业产品制造的各环节,逐步实现工业产品和公司设备生产数字化、运营自动化,进一步提高我国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三)开放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培育人工智能赋能

中小企业的产业形态人工智能技术在赋能中小企业的过程中需要建立适应行业和应用环境的数据生态,基于真实、可共享的信息才能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各产业的算法和算力。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系统的重要资产,大数据生态的专用化程度也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和实际使用环境之间融合难易度的关键因素。从技术的视角,国内智能经济核心产业结构主要包含三个基础部分:数据生态、算力和算法,其中的数据生态、算力和算法三者可以彼此对应,从而共同组成核心产业中的通用技术系统。人工智能行业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扶持,更需要建立良好学习型氛围,构建“全局促进,重点突破”的产业生态。工业层面上,要全面推动新型人工智能技术与各层级经济社会活动的融合,重点推动智慧制造业发展,为实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制造业强国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区域层面,要更加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空间分布和发展。在经济技术水平和人工智能发展趋势都处在世界前列的东部沿海发展区域,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壮大,更好发挥人工智能科技发展辐射引领功能。针对经济发展落后的中西部区域,侧重把人工智能技术视为共性基础科技,以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提高新兴产业规模化。在人才培养层面,要吸纳和培育人工智能领域高级人才和科技创业人才,进一步完善相应学科专业建设,并引导培育行业发展中亟须的高技术型人才,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人才支持。

(四)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产业升级、创新的促进作用

人工智能产业指由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网络组成的新兴产业。人工智能产业链既涉及人工智能理论层、研究层与应用层之间的有机连接,同时各层面上都涉及硬件装备和应用技术。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方向,将产生出全然不同原有领域的新兴产业,并提供史无前例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服务。由新一代人工智能产品发展所带动的硬件与软件产业发展,除了包括芯片、内存、网络技术、语音处理、视觉与影像、计算系统、机器学习等硬件产品的提供,还覆盖信息资源、设计工具、计算、商务智能、系统解决方案、云端平台等基础软件产品和服务业务的开发。芯片等基础软件开发,也将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品发展的关键。很显然,新一代人工智能硬件与软件的开发将是我国未来的重要发展增长点,而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各个领域也将是我国实体企业潜力最巨大的投资领域,为高新技术与加速赋能产业成长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总之,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助力实体经济的升级转型。只要我国牢牢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自身产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完善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要素的潜力和价值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我国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郝桂岩,何健宁,吴雷,智浩.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沈阳市“双培育工程”入选企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4):37-38.

[2]杨磊,潘桂花,侯贵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参与主体的行为演化[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6):112-123.

[3]张鸿,王璐.以数字经济助推西部乡村振兴[J].新西部,2022(1):32-33.

[4]齐世香.数字乡村建设的时代意蕴、实践样本与改革路径[J].北方经济,2022(3):13-17.

[5]薛颖.工业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研究[J].河北企业,2022(4):35-37.

[6]罗茜,王军,朱杰.数字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22,44(7):72-80.

[7]何玉长,方坤.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理论阐释[J].学术月刊,2018,50(5):56-67.

[8]黄志.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四川:四川大学,2021.

智能与工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引擎;大数据;CPU;FPGA

DOI:10.3969/j.jssn.1005-5517-2017-2.006

1 2016年人工智能迎来了春天

2016年人工智能(A1)进入了第三个高潮。2016年3月9-15日,谷歌AlphaGo(阿尔法狗)以4:1的成绩击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职业九段,意义非常重大。因为过去机器主要做感知,现在出现了认知,这是人工智能的关键所在。

8个月后,2016年12月29日~2017年1月4日,AlphaGo的升级版――谷歌Master(大师)在30秒快棋网测中,以60胜0负1和的成绩,横扫柯洁、古力、聂卫平、朴廷桓、井山裕太等数十位中日韩世界冠军与顶级高手。从此以后,也许人类以后就没有和Master进行围棋比赛的机会了!除了围棋,人工智能下一步将在国际象棋、中国象棋等棋类方面发展。

扑克牌方面,专家水平的人工智能首次战胜一对一无限注德州扑克人类职业玩家,而且DeepStack让机器拥有知觉。

人工智能还能玩游戏。其意义很重大,平时环境中很难得到一些数据,因为游戏相当于虚拟社会,例如“星际争霸2”是复杂的虚拟社会,如果人工智能在这个虚拟社会中能战胜人,这将是非常了不起的,未来可涉及到高级决策,在军事上很有用处。2016年11月5日,谷歌DeepMind宣布与暴雪合作开发人工智能,挑战实时战略视频游戏“星际争霸2”。这件事情的意义非常重大。下一步可以用于军事上的高级战略决策。

无人驾驶方面,2016年11月15日,“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18辆百度“云骁”亮相乌镇子夜路,在3.16公里的开放城区道路上自主行驶。2016年特斯拉Autopilot 2.0问世,该软件只需要八千美元,就可让软件驾驶汽车。所有特斯拉新车将安装“具有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的该硬件系统,并可通过OTA(空中下载技术)进行软件升级;自动驾驶功能从L2(二级,半无人驾驶)直接跳跃到L4/L5();2017年底之前,特斯拉车将以完全自动驾驶模式从洛杉矶开往纽约。Uber提出在城区大范围无人驾驶出租车试运行,Uber 2016年9月14日在美国匹兹堡市推出城区大范围无人驾驶出租车免费载客服务并试运行,先期已测试近2年,说明无人驾驶真正落地了。

为何无人驾驶很重要?因为人工智能是无人驾驶的核心。除了百度、特斯拉、Uber,谷歌Waymo也在做自动驾驶测试。此外,沃尔沃、福特、宝马、百度、英特尔等全球约20多家企业公开宣布,4年以后的2021年将会是无人驾驶/自动驾驶元年,部分5AE L4车将会实现量产。

计算机视觉

针对ImageNet ILSVRC测试比赛的1 000种物体识别,Deep CNN超过了人类的识别能力。人是5.1%(如图1),2016年2月23日谷歌人工识别的评测是3.08%。ImageNetILSVRC中有1000种物体,例如猴子、马、飞机、坦克等约1500万张照片、包含2.2万类种不同物体。深度学习一般能做到52层,极深度学习(very deep lea rning)现在已经做到1000层。

在ILSVRC 2016国际评测中,包括视觉物体检测、视觉物体定位、视频物体检测、场景分类、场景解析等性能均有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大会上,中国团队大放异彩,几乎包揽了各个项目的冠军(图2)。

人工智能语义分割

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FCN的路面/场景像素级语义分割取得重要进展。为此,我们可以分割大部分道路。

人工智能唇语专家

看电视时把声音关掉,靠嘴唇说话的变化来识别谈话内容,这种能力机器识别率已经超过人类。例如2016年12月,英国牛津大学与谷歌DeepMind等研发的自动唇读系统LipNet,对GRID语料库实现了95.2%的准确率;对BBC电视节目嘉宾进行唇语解读,准确率为46.8%,远远超过专业的人类唇语专家(仅为12.4%)。

人工智能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可以达到产品级别,例如支付宝的刷脸成功率超过了人类。如图3,人的水平为97.40,百度为99.77。因此可以进行产品体验。2017年1月6日,百度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度”利用其超强人类识别能力,以3:2险胜人类最强大脑代表王峰。

语音识别

目前的社交新媒体和互动平台中,Al虚拟助手和Al聊天机器人正在崛起。一天,美国GIT(佐治亚理工大学)的一个课堂上来了一位助教,教师讲完课后说:“大家有问题就问助教吧”。这位助教原来是个会眨眼睛的机器人!这时学生们才知道每天网上给他们答疑解惑的是人工智能,此前学生们也感到很吃惊,这位助教非常敬业,晚上还在发Email。

人工智能语音合成

指从文本声音到真实声音,可以自动翻译成英文。2016年9月19日,谷歌DeepMind推出WaveNet,实现文本到美式英语或中国普通话的真实感语音合成。

人工智能速记员

包括语音识别和NLP(自然语言处理)。2016年10月17日,微软的语音识别系统实现了5.9%的词错率(WER),媲美人类专业速记员,且错误率更低;中国科大讯飞也有语音输入法。

人工智能翻译

中国人往往从小学到读博士都在学英语。现在,谷歌、微软和百度等公司在做人工智能翻译。以谷歌为例,2016年9月27日,谷歌的神经机器翻译系统(GNMT)实现了多语种翻译,较之传统方法,英译西班牙翻译错误率下降了87%,英译汉下降了58%,汉译英下降了60%,已接近人工翻译的水平。也许今后学外语没那么重要了,人们可戴着耳机,耳机能直接翻译成各语言。

人工智能对抗训练

Goodfellow(2014)提出的生成式对抗网络(GAN),为半监督学习/举一反三式的学习发展提供新思路,2016年发展迅速。目前是监督式学习,需要依靠大数据,因此大数据需要非常完备。而人是举一反三式的学习。例如人没有见过飞机,看过几张照片就可以把世界上所有飞机都认出;目前的大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方式,是把世界上所有飞机照片都看过才行。现在进行举一反三的半监督或无监督式学习,思路是采用对抗的方法,一个网络造假,另一网络鉴别照片是真是假,通过对抗式的学习来共同进步(如图4)。

人工智能引擎

芯片三巨头

英特尔、英伟达和高通全部转到了人工智能上。为此英伟达的股票涨了几倍。英特尔也在大搞人工智能。高通为了进入人工智能领域,收购了恩智浦,恩智浦此前收购了飞思卡尔。

现在出现了基于超级GPU/TPU集群的离线训练,采用超级GPU/TPu集群服务器,例如英伟达的深度学习芯片Tesla P100及DGX-1深度学习计算机,谷歌数据中心的TPU。

终端应用采用GPU/FPGA-based DPU,例如英特尔Apollo Lake A3900的“智能互联驾驶舱平台”,高通骁龙的820A处理器。

通用人工智能与认知智能

1997年,lBM的超级电脑程序“深蓝”击败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2011年2月,IBM的自动问答系统在美国最受欢迎的智力竞答电视节目“危险边缘”中战胜了人类冠军:IBM的沃森医生在某些细分疾病领域已能提供顶级医生的医疗诊断水平,例如胃癌诊断。

可见,1.AlphaGo和Master等已可横扫人类围棋职业顶尖高手,下一步,将能下中国象棋等所有棋类,此外还可以打牌、炒股等,即什么都可以干,是强人工智能。2.人工智能已成为无人驾驶汽车商业落地的关键。3.视觉物体识别、人脸识别、唇语识别等在许多国际公开评测中,达到或超过人类的水平;4.速记等语音识别已可媲美人类;5.包括神经机器翻译在内的自然语言处理,性能也大幅度提升;6.生成式对抗网络得到极大关注。

目前,发展通用人工智能成为普遍共识。

2 社会极大关注

未来,可能很多工作就会消失了。

人工智能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和热议,人工智能发展很快;而且人工智能的学习速度快,很勤奋,未来可以达到人类所有的智能,这时到达了从强人工智能到超越人工智能的奇点;人工智能有超越人类智能的可能;理论上,人工智能还可以永生。

这也引起了很多人们的担忧。奇点到来、强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意识永生、人类灭绝等耸人听闻的观点出现,引起包括霍金、盖茨和马斯克等在内的世界名人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担忧。在每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专门有一个论坛探讨人工智能与法律、伦理及人类未来的会场。

现在,人工智能工业的OpenAI成立。

2016年全社会对人工智能的极大关注,可能是2016年AI的最大进展!

在半监督/无监督学习、通用人工智能方面,人工智能具有举一反三,并有常识、经验、记忆、知识学习、推理、规划、决策,甚至还有动机。这最后一点有点恐怖,人是有意识和动机的,机器做事也有动机,太可怕了。

智能学习进步很快,AIpha Go八个月后就可以战胜所有围棋手,因为它能每天24小时学习、不吃不喝地学习,比人强多了。

因此,在经历了60年“三起两落”的发展后,以深度学习为主要标志的人工智能正迎来第3次伟大复兴,这次引起社会尤其是产业界高强度的关注。因为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人工智能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

硅谷精神教父、预言家凯文・凯利说,未来人工智能会成为一种如同电力一样的基础服务。斯坦福大学推出了“人工智能百年研究”首份报告――《2030年的人工智能与生活》。

3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有人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由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引爆。英国政府认为,人工智能有望像19世纪的蒸汽机革命那样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革与影响,有可能远远超过蒸汽机、电力和互联网带来的前三次工业革命。

智能制造、无人驾驶汽车、消费类智能机器人、虚拟助手、聊天机器人、智能金融、智能医疗、智能新闻写作、智能律师、智慧城市等可能被人工智能代替。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可望替换人类的部分脑力劳动,一些职业会被取代或补充,一些新的行业又会诞生,例如18世纪出现了纺织工人,之后汽车代替了马车等。因此,我们将经历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中国“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人工智能的巨大需求在迅速增长。未来2-5年,人工智能应用与产业发展将迎来爆发期。

中国政府在《“互联网+”人工智能3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计划在2018年形成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应用规模。201 7年1月10日,科技部部长万钢称,将编制完成人工智能专项规划,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等重大项目的立项论证。

美国政府在2016年10月13日出台了《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的报告,提出了23条建议措施。同一天,美国政府又出台了《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提出了7大重点战略方向。美国参议院于2016年11月30日召开了关于人工智能的首次国会听证会,主题是“人工智能的黎明”,认为中国是对美国人工智能全球领导地位的一个真正威胁。在2016年12月20日美国白宫了《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报告,考察了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将会给经济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国家的三大应对策略方向。可见,奥巴马把人工智能看作其政治遗产之一(注:另一个是Cyber空间)。

英国政府2016年12月了《人工智能:未来决策的机遇与影响》的报告,关注人工智能对社会创新与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论述如何利用英国人工智能的独特优势,增强英国国力。

日本政府2017年开始,要让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

4 我国对策

应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为核心,全面开展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等人工智能产品的开发与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这需要大数据、计算平台/计算引擎、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场景等飞速发展,另外还需要资源、资金、人才。在方法上,选定垂直细分领域最重要。

面向若干细分垂直领域,建立大数据中心。实现大数据采集、清洗、标签、存储、管理与交易,建立大数据源公共基础设施与垂直领域知识库。专有大数据是人工智能产业制胜的关键和法宝。中国企业必须开始特别关注大数据的采集与利用。其重要性如同原油―样,跨国企业视之为战略资源!

强力开展人工智能芯片与硬件平台的研发。包括基于FPGA的深度学习芯片;类脑芯片与忆阻器件;建立部级人工智能超算中心。

布局通用人工智能与认知智能前沿技术探索。加强与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推动原创性基础研究,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应用与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智能与工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分类;应用

1.自动化仪器仪表定义

自动化仪器仪表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结合了各方面的知识与技术,它们应用于物理、化学等方面,是一种工具或者设备,可以有效检测出物理成分、物理量等。从广义上来讲,仪器仪表具有报警、自动控制、信号传递等很多功能。自动化仪器仪表也可以说是一种信息技术,它主要作用是将信息进行形式转化,通过对输入信号的有效转换,变成输出信号。信号具有频率、时间等特征,传输过程可以调制成数字形式(断续结构)或者是模拟量(连续)形式。

2.自动化仪器仪表概述与分类

仪器仪表加入自动化功能,就实现了技术的提升与进步。自动化仪器仪表是科学发展与进步的产物,涉及到很多领域。例如: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物理化学定量分析、光学眼镜的相关仪器仪表;环境监测相关部门对土壤、空气、水资源进行监测与分析的仪器;农林牧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测的仪器;生物部门对药品、基因等进行综合检测与分析的仪器仪表;还有工业上运用的工控仪表等。总的来说,自动化的仪器仪表技术是现阶段科学核心关键技术之一,也促进了各行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自动化仪器仪表一般具有检测、观察、计算等功能。其自动控制系统为关键的子系统。一般自动化检测仪器仪表有3个组成部分:第一,传感器,检测信号并模拟。第二,变送器,将传感器测量到的模拟信号进行转变,变化为4到20mA的电流信号,并且输送到可编程控制器进行显示。第三,显示器,它的作用是显示出测量直观结果。自动化仪器仪表由于具有操作简单、测量准确、清晰显示等优势,所以得到了工业、农业以及各方面的广泛使用。并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内部与微机的接口,该接口充当了自动控制功能眼睛的作用。

将自动化仪器仪表进行分类,可以有2种分类方法:1)按照用途不同进行分类。仪器仪表由于其用途不同有不同的分类,例如有运用在运输上的汽车、拖拉机仪表等,运用于航空航海方面的海空、航海仪表,运用于地质勘探的地震测试仪器等,除此之外,运用于各行各业的仪器仪表大有存在,医疗、教学、环保等方面的仪器等;2)按照功能划分。按照功能可以分为检测、记录、计算等仪器。检测方面又根据物理量的不同可以分为压力、温度、流量等方面的测量仪表。

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红外线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智能化技术在工业当中的技术变革。使得现在仪器仪表设备能够变得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使仪器仪表设备更加灵敏。能够得出准确的检测、记录和计算数据。在不同的工作环境当中能够得出工业压力、温度、流量等测量数据。并且客观的表现出工业生产当中的各种稻萏岣吡斯ぷ餍率。

3.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

3.1仪器仪表的结构设计与性能实现

仪器仪表的自动化控制在仪器仪表性能、结构的改进中起到关键作用。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于仪器仪表、测量等相关工作领域,开阔了应用前景,促进了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软件与硬件设备设施的应用,可以使得仪器仪表能够方便、实时地分析和处理当前的数据,以及对以往数据做出分析,更好的从不同高中低层次上抽象测量过程。提升测量效率与性能,拓展测量功能,例如进化计算、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智能技术的融合,可以使得仪器仪表提升效率、速度,增加功能与灵活性。

第二,传统的仪器仪表系统随着现代的计算机语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芯片控制技术等的进步以及这几种技术的有效结合。把现代自动化技术在仪器仪表设备中的实现变成了现实。它的优势为可以不建立相关数学模型,也不需要非常多的测试数据,就可以不断地进行技术测试,总结技术之间的结合成果。制定更加有效地自动控制的控制系统。

3.2仪器仪表设计过程

现在智能化在仪器仪表结构设计过程当中的应用。生产方主要运用,计算机编程语言来对仪表仪器进行智能化的提升。以便提高现代仪器仪表设备的运作效率。在虚拟仪器性能与结构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进行改进。

第一,体现驱动设备的直观性、方便使用以及提升运行效率等作用,并且需要保持原先的vxI总线(即插即用的高层编程接口),以此实现相同功能函数的调用功能。

第二,现在的计算机语言以现代仪器仪表设备人机互交互设备等编程结构设计。在智能化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同层次的试用人员都可以对他设备进行方便的维护。

第三,在智能化设备设置方面,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对设备进行管理。以便智能化设备能够达到功能的切换和正常运行模式。保障了软件运行的效率。另一方面,智能化手段的运用,可以使得测试、安全运行多线程实现;另外,驱动器的仿真功能可以使得单独开发测试程序成为可能,你不需要与实际仪器相连接。第四,驱动器在运行过程中,只是受到测试功能的影响,而与仪器总线接口方式没有直接联系。总的来说,将智能化手段运用到虚拟仪器中,可以算是以往VxI驱动器的革新,提升运行效率,使得编程风格、结构达到一致,方便运行和维护。

3.3仪器仪表在网络化中的应用

智能化仪器仪表技术在现代化网络技术中的应用,将现代化的计算机仪器仪表和现代化的网络技术结合到一起,可以将智能化的软硬件使技术能够实现。能够使仪器仪表自动化智能化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的资源共享。这样计算机网络和仪器仪表的优势结合就能够创造出更加有效的智能化的仪器仪表设备和现代化的网络数据,就能够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实现网络的远程操作控制,能够使计算机仪器仪表能够达到更优化的功能实现。

把现在仪器仪表网络与网络化相结合,就能够使主管部门将采集到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有效地提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主管部门之间的过程监控。

除此之外,智能重构这方面的信息处理技术也提供了丰富的使用空间。

4.结论

智能与工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气动技术;气动行业;创新;发展

引言

气动技术是基于十七世纪帕斯卡研究的液体静压力传动原理而发展的一项新兴的传动技术,在当今,气动技术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气动技术乃是以压缩空气为工作载体实现驱动与控制机械设备的综合自动化驱动与控制技术,已在工业自动化的各个领域当中被广泛地应用。为了顺应加快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创造性的研究与发展气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分析我国的气动技术发展现状,思索与分析我国气动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并希望通过本文与气动行业的同仁们一道思索气动技术的未来发展。

1.我国的气动技术发展现状

1.1我国当前气动技术行业标准

我国于1965年首部液压专业之国家标准(GB786―65《液压系统图形符号》),之后两年成立了液压气动标准化技术国家委员会,具体负责液压气动行业的规范化工作。伴随我国气动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宽泛应用,目前已经产生单独针对气动技术并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标准体系。当前,气动技术标准48项,其中行业标准22项,国家标准26项,相同于国际标准的4项,接近于国际标准的4项,使大部分产品在设计、加工以及质量把关等关头做到了有章可循。

1.2我国当前气动技术应用领域

气动技术已在工业自动化的各个领域当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如:奶制品生产、粮食加工、食品包装、医药行业、烟草生产、化妆品制造、制鞋、印刷业、印染业、纺织业、玻璃与塑料制品、木材加工、家电工业、电子、机械、农业机械、冶金与采矿、石化与化工、太阳能制造业等领域,在高新科技领域,气动技术也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在航天科技与核工业中的应用。

1.3我国当期气动产品的品种

当前我国生产的气动产品品种几乎相同,基本都是处理气源的三联件,包括空气过滤器、减压阀与油雾器,气缸,电磁阀,接头,气管等,型号与尺寸完全相同,均面向低端市场,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仅有部分技术领先的厂家能够制造低功耗电磁阀、耐高低温气缸以及无杆气缸。

1.4我国当前气动产品质量水平

当前普及的气动产品性能与之前有较大提高,性能与外观尚可,但稳定性与耐用性以及灵敏度等性能与外国先进产品仍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制造水平低、研发能力弱、产品检验无章可循是影响质量水平的根本原因,如:气缸筒体的型材、端盖的压铸、密封、毛刺等配套件质量未得到有效解决;研发工作主要依赖复制外来样品,不考究产品的参数指标;检验模拟环境与实际工作状况有太大差距。

1.5我国当前气动产业的自主创新情况

至于我国的气动产业的自主创新产品面世实属罕见。倘若硬要说国内哪个技术先进、实力丰硕的厂家对气动产品进行了创新、研发,那么,也是主要侧重于对原气动产品的改进,如对电磁阀质量的提高、气缸对高低温状态适应能力的提升。对待环保气动产品、阀岛产品、模块化、电驱化等产品的研究工作不求甚解。

2.我国气动技术的创新思索

气动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与高新技术领域找到了自身的位置,这充分展示了气动技术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能力。其技术创新应从产品的材料、结构、传感控制、造型等方面入手。

2.1材料创新

气动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思路是小型化与高性能,材料应选用耐磨、耐温、耐腐蚀、抗震性能好的新型材料。如今新型的金属复合材料、金属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稀土材料、智能纳米材料均在研发当中,气动行业将会迎来新风貌。

2.2结构创新

对当前气动产品的结构进行改进和完善,在此基础上依照市场需求研发新的结构,促进气动产品的新陈代谢,产品结构的创新是指导气动技术思路的有效手段。

2.3传感控制创新

通过对微处理器的应用使得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等成为了现实。研发具备状况检测、故障诊断、自适应功能的智能控制系统,是保障气动系统性能与质量的重要环节,那么,研发性能与敏感度高的传感元件对气动产品的创新尤为重要。

2.4造型创新

气动产品的造型若能尽善尽美,将给劳动者带来心旷神怡的感受。兼顾设备接口相互吻合,以及方便日后维修与保养,应尽量保证人机界面友好。

3.我国气动技术的未来发展

3.1小型化、节能化发展

气动产品应适应使用空间的需求,其尺寸与外观应尽量减小。如市场中普及的CJ1型针笔型气缸,缸径仅有2.5-15mm。低功耗的气动产品能够节约能源,并且可以与微电子技术更好的融合,功耗≤0.5W的电磁阀将研发及量产,能够通过计算机控制。

3.2多功能与集成化发展

为满足用户对气动产品的需求,产品的多功能化与集成化发展那是大势所趋。研发各具导向与连接机构的摆动缸与气缸以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研发卓殊的高低转速执行件。计算机、IC、微电子技术的融合发展使气动产品有了宽阔的发展前景,在气动执行元件与气控阀上装配电子装置,如信号放大、调制、解码等,能够实现电子元件与控制阀、执行元件的功能集成化。

3.3网络化与智能化发展

如今,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过程控制与监视技术风起云涌,那么,气动产品通过过程总线和LAN技术采集集成制造信息和集成制造过程,通过可编程模块实现逻辑思索与判断推理,网络化与智能化均已经成为气动产品的发展趋势。智能阀岛与气动机器人是其标志性产品。

3.4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化发展

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与能源状况带来了巨大的考验,环保与节能成为衡量一个行业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指标。气动系统包括气源系统与用气系统,气动系统的效率低,能量损耗大,通过研发空气用数字流量开关、节能型电磁阀、回收冷却液型过滤器等产品,降低各气动系统的能量消耗是当前的发展趋势。

4.结语

气动技术是一项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科学技术,已在工业自动化的各个领域当中被广泛地应用。为了顺应加快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为了让工业自动化的各个领域通过气动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产能耗,让我们气动行业的同仁们一道思索气动技术的未来发展,为气动行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张宏友.液压与气动技术[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左健民.液压与气压传动[M].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上一篇:工业智能化范文 下一篇:建筑工程概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