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30 11:23:54

智能教育技术

智能教育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多元智能;素质教育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为基础、以科技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知识管理为主线、以创新为源泉、以开发人才资源为真谛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要求高度专业化,另一方面又要求知识和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培养高度专业化和综合性的社会人才成为了当今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开发学习者的多元智能则成为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必然趋势,学校教育也将围绕这一必然的趋势而展开,以便有效地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Multi-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风行全球的国际教育新理念。它是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加德纳(H.Gardner)博士于1983年在其《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系统地提出。

(一)智能(intelligence)的定义。多元智能理论对智力的定义和认识与传统的智力观是不同的,是区别于传统的智能理论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加德纳博士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

(二)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八种智能。美国心理学家Gardner在对传统智力理论批判的基础上,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且最初加德纳认为每个人有7种不同类型的智能:1.言语-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视觉空间智能。4.身体-动觉智能。5.音乐智能。6.人际交往智能。7.自知自省智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1999年出版的《智力的重构》一书中,加德纳又设想了三种潜在的新智能,即存在智能,道德智力和精神智力,并认为“精神智力使我们有能力把握宇宙和超自然的信念,但它最终依赖一定的感受能力。”具体的8种智能解释如下:

1.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听、说、读和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2.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3.逻辑―数理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4.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5.身体―动觉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6.自知―自省智能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

7.交往―交流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8.自然观察智能 (Naturalist intelligence)指个体辨别环境(不仅是自然环境,还包括人造环境)的特征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开发学生多元智能中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智能发展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全体发展。

(一)现代教育技术为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教育环境。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开放的教育环境,主要包括人文环境和技术环境。在全国推广素质教育的政策下,良好的人文环境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重新认识,营造了一个素质教育,终身学习和个性化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励国民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现代教育技术则为广大的学习者提供了多感官的、虚拟的、便捷的技术环境,使其具有了环境的开放性、资源的丰富性、重现方式多样性、学习自主性、过程交互性等符合多元智能开发和发展的特点。

在这种环境下,教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学生也不再拘束于呆板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找到符合于自己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具有不同优势智能的学生可以找到符合于自身需求、认知和提高自我的智能活动。

(二)现代教育技术为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教育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教育教学资源日益呈现得丰富多样。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比传统教学过程丰富千百倍的关于教学材料、教学工具、教学设施以及教学活动等的教学资源,如课件、计算机、网络、电子阅览室、BBS等。这就为促进和发展多元智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三)现代教育技术为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多样的教学模式。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大量应用,使得教学的模式呈现出了多样的变化和发展。除传统的班级授课之外,分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开始大量地应用于教学。出现了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个性化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型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电子档案的学习,以及基于认知工具的学习等。

它们不仅丰富了教学的模式,同样可以有利于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四)现代教育技术为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多元的评价方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使教育工作研究者思索和探讨了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局限和不足。利用不断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提出了多元的教学评价,注重学习过程和产品/作品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和工具也日益多样化和富有个性化,如电子绩效评估系统、电子档案等,可以忠实地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时间、方式和结果,帮助学习者反思、总结学习经验、调控学习进程和学习策略。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的环境中学习,多元智能可以获得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式的发展,如果有意识地对这种学习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运作,多元智能的发展效果将更具系统性、目的性、连续性和针对性,成效更是显著。

教育技术可以作为多元智能发展的活动平台教育技术的系列功能特点,能为多元智能的发展创设一种适应性、触发性、沉浸性和诱导性的学习氛围,是诱导、激发和强化多元智能发展的强效活动平台。在多媒体网络技术营造的学习天地里,各种智能活动都可以“按需所求”、“自得其乐”,甚至“酣畅淋漓”。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当然,在利用新型学习资源的同时,传统的学习资源依然在利用。新型学习资源的运用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工具,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生多方面智能的发展。

首先是教学材料的利用。传统的教学由于学习资源的短缺,仅仅局限于教科书的教学内容,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教学材料日益丰富,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如电脑模型、教学电视、电影、各类课件、在线课程等。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习者掌握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了解了更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各方面的智能,如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其次是丰富的学习工具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学习工具多种多样,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工具,如作图工具、电子报表、OFFICE软件等,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加强了学习者的技术操作能力。还有如数据库、超媒体工具、语义工具等能够帮助学习者发展批判思维、创造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软件系统。另外还有助于促进学生人际沟通智能发展的通讯手段和工具,特别是网络聊天室、E-MAIL、BBS等,可以支持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教师之间的沟通。

这些工具在教学过程的运用,可促使学习者的强项智能得到显著的发展,而其他各方面的智能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再者是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是专门为教育教学目的而设计的各种资源,基本包括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虚拟图书馆、电子词典、教育网站、虚拟软件库、电子论坛等。它们的利用,一方面是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提高了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是提高了学习者搜集和组织资料的能力;三是加强了学生自我认识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四是还可以进行其他各方面智能的训练,如虚拟软件就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视觉空间智能和身体运动智能等。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基于资源的学习,学生利用信息技术选择、确定、评价相应的学习资源,建构知识和技能。

1.基于网络的阅读教学。明确学习目标后,学生可以以独立思考或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网络进行相关学习活动:搜寻需要的信息,阅读、理解并评价信息;加工处理,创造新信息;讨论、分享信息。这能为深入理解课文积淀丰富的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言语、运动、交往和自省等多种智能的发展。如在《中国石拱桥》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出两个任务:①赵州桥的历史、建筑特点;②卢沟桥的历史、建筑特点。学生通过网络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小组讨论,进行比较、评价、综合,制作演示幻灯片,向全班汇报各自的成果。在分享成果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讨论两座桥的共同之处和各自的特点,并思考:课文的标题是《中国石拱桥》,为什么主要写赵州桥和卢沟桥?

2.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探究性学习。在学生感知课文,明确语文学习目标,并努力达成目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发现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继而指导他们利用课本以外的各种资源(包括图书、光盘、网络等)进行探究性学习。问题可大可小,探究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单学科延伸到多学科。这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十分有利。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实践和延伸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语言教学的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延伸学习。例如:利用全拼输入法学习生字生词;在电脑上作文、作画、概括课文内容;欣赏文章、图片或音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理解;在收集具有一定质和量的资料后,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提供给学生锻炼和发展多种智能的机会。

4.了解学生的智能差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因材施教智能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产生不同的发展方向。区分学生的智能强项和智能弱项,根据各人的智能强项进行分组,利用强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学应根据各组学生的智能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重组知识结构和内容,改变知识表征和呈现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利用强势智能,深入理解体会学习内容,更好地促进语言言语智能的发展。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和学生成绩考查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传统的智力测验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只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因此是片面的和局限的,它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力和教育测验应当通过多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教师应从多方面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和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不同的课程、教材和教法,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测验的目的不应该是对学生分类,排名次,或者贴标签,而应该是帮助教师和家长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其潜能。应当明确智力测验是手段,不是目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综合体。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当多元化,并使学校教育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的智能的培养,应加大情景化考试力度,以发现每个学生在环境测试中显露的区别于他人的智能特征。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智力测验中发现自我的价值,使教师通过这一过程更加充分地了解和认识学生的不同潜能特征,从而把握和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促使了教育教学工作者对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和思考,研究开发出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传统的测验、调查、观察等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评价方式,如学习契约、量规、范例展示、学习档案、概念地图、绩效评估和自我评估等。这些方式运用于教学的不同过程,并呈现出不同的层面,如社会对学习者的评价、家长对学习者的评价、学习同伴对学习者的评价、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以及学习者的自我评价,从而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基于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将现代教育技术适时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将为教育事业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当然,我们还应当清楚地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唯一一种能促进和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同样还可以吸收其他特别是传统教学理论和技术中的有利因素,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认真钻研,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使学生多元智能的各个方面得以充分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从而更好地加快人才的培养,加快我国素质教育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2]赵呈领.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J].教育技术导刊,2005.3

[3]高文.《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智能教育技术范文第2篇

1电子白板突显新课改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从最初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到多媒体教学再到现在的电子白板互动课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日趋成熟,并形成了多种技术和方案的融合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更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多元化、重过程、促发展的教育理念,展现了“开放、互动、对话、合作、共享、以生为本”的动态教学方式,激活了学生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对电子白板的应用还处于第1个层次,极少一部分教师专注于第2个层次的实践,对于第3个层次而言,更是微乎其微了。因此,如何有效突破电子白板使用瓶颈,开创智能互动教学新时代,仍是每个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电子白板应用层次低,使用面不广

2.1白板简单易学功能的使用

随着均衡化学校项目的推进,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甚至偏远的农村学校也配置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然而一些学校领导由于对这一技术缺乏深刻的认识,把它等同于传统多媒体技术,再加上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教师使用电子白板技术上课没有进行系统培训,学校装备的液晶投影、实物展台等设备一般只在公开课、研究课勉强使用。目前,电子白板应用过程的发展分为3个层次。在这一层次,部分教师为避免上课出错,浪费时间,只好将白板当成幕布使用,或者尝试使用一些简单功能,如:播放课件、书写、绘画、标记、擦除、复制粘贴、保存回放等。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加大教对现代教育技术使用能力的培训,是一项亟需解决的紧迫任务。

2.2白板常用功能的熟练应用

这是一些头脑灵活,具有一定信息基础能力的年轻教师的应用方式。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能熟练使用白板的常用功能,可以根据课堂需要灵活修改预设的课件,生成鲜活的、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资源。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大大提高,教学容量明显增大。

2.3白板交互功能的充分发挥

此时,教师对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应用已经非常熟练,开始有意识地将现代教育技术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课堂上能随时捕捉现场生成的优质课程资源,实现常态化教学。在这一阶段,学生思维异常活跃,能广泛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借助白板平台展示自己的研讨成果;课后能借助白板的存储功能自主复习,甚至利用教师制作的“微课”开展课前微预习。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课堂容量大幅提高,课堂结构得到有效优化。

3电子白板开创智能互动教学新时代

3.1教学功能新颖,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电子白板将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利用电子白板设计的课程,能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能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得到刺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应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拉幕、放大镜、视频记录等特殊功能,可根据教

学需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探究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利用批注与绘画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直接在白板上对文档和软件进行编辑、批注、绘画、保存等任何操作,便于师生交流。电子白板具有几何画板、圆规等智能绘图工具,教师能轻松画出各种规范的几何图形、函数图形,图形分解、组合功能可以对图形进行伸、缩、移、旋、切、拼、补等变换。每一个功能的使用都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为传统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阔步前进。

3.2充分整合资源,优化教学结构,拓展学习空间

目前电子白板内置的资源库主要有活动挂图资源库、注释库、超链接库、动画库等,每一种资源库都建立了各自的树型目录结构,可按学科和班级等进一步分类,方便查找和调用。由于目前使用的教材种类繁多,支持教师备课、上课的各学科资源库资源明显不足,且不适用。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以学生基础知识为出发点自主建构,建立符合教学实际的网络学习平台。如修改完善电子白板自带的资源库和学校积累的大量电教资料――教学录像片、教学课件和各种扩展学习的音像资料等素材,或各科教师自主设计课堂学案,完善教学设计,将这些资料转制成数字文件加入到资源库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实物展台、数码投影等设备,实现资源的动态超级链接,从网络中调用海量的各类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开放的教育资源平台。让学生根据需求自主选择课程资源,或利用电子白板保存的课堂实录进行独立复习,进而优化课堂结构,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终生学习能力,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智能教育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 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来华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2015年来华留学生创历史新高,统计显示,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以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会对来华留学生产生较大助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崛起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状况

教育技术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蕴涵着全新理念、新的思维类型和新的思维方式。以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会取得实效。信息技g在教学领域的全面应用,正在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同为语言类教学,英语、日语、俄语的多媒体使用情况良好。但对外汉语教学基本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状态。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甚少,计算机、投影、DVD、网络短片、新闻片段、电影、动画等手段运用较少。有一些即使运用了现代技术,也还停留在生词展示PPT,课文语言声音文件MP3等技术层面,有一些使用停留在为使用而使用的程度,没有基于学生的某种智能,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还没有太明确的智力支持。

因此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能在最新理论的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智能,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深入实际语境当中,学习到原汁原味的语言,并能够亲身体会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魅力。

本研究有利于留学生汉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扩大留学生规模,推进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和学校品牌国际化的进程,进一步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有利于中外学生多元文化的认同和与世界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士的和谐相处。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的支持与启示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既是一个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也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这将传统教法中抽象难懂的书面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立体多元系统,极大地优化了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大脑产生多重刺激,它在媒体技术的作用下,帮助学生在自然的语言环境和真实的语言场景中学习语言知识、获得语言技能[1],从而使学生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

以往学术界多强调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目前看来学术界的多元智能理论更能有效地支持现代教育技术。1983年和1999年,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分别出版了《智能的结构》与《智能的重组――21世纪的多元智能》(又译为 《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完整地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2]。加德纳本人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非常明确而强调性地表述为: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间智能(special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人 际 关 系 智 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3]

加德纳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理念,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进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令人耳目一新,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突破。1994年,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院长莫非教授面对围绕多元智能理论而展开的一系列试验研究结果,发表文章指出:“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教育家辨认和培养那些在传统教育中一直不被承认和没有被发现的智能强项,开发和试验了新的课程、新的活动、新的评估方法和教学方法,对美国各级学校有深远的影响。”[4]在当前汉语教学改革之际,大部分教师对学生汉语评价体系颇感困惑之时,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四、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多元智能理论特指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转变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观念。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群的作用。

这些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和声音等,人们在接受这样的信息时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交互性。教学中,教师摆脱了单纯口授,或局限于应用传统媒体,如挂图、板书等进行讲授的方式,充分借助现代视听媒体进行形象、生动、直观的汉语教学。

学习汉语拼音时,我们可以利用运动智能让学生动起来,画四声。学习汉字时,外国学生接触汉字之初,会把汉字当作图画,这完全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把汉字当作图画来教,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对图形的敏锐感觉,从字感教学入手学习汉字。

以舞蹈为载体进行的语言和文化的融入式教学,也十分生动有趣,增加了词语的形象性、语境的真实性和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围绕舞曲主题《找朋友》将教学分为:找朋友;我找到了我的朋友;行礼、握手;好朋友、再见。教授语言时,依照循序渐进、步步明确的原则,学生很容易学会说生词、做动作,学会问候、告别。同时教授舞步,学生能说出“一二三四”的节拍和“左手、右手”的指令。此外,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所营造的特定氛围中,发挥自己的语言、逻辑数理智能,空间、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等智能,用对应汉语的身体运动语言、汉语对话、汉语歌曲、汉语表演,积极参与到汉语教学中,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并有所创造。

(二)教学内容的丰富

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在任何一种外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外国留学生对汉语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很生疏,教师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从学生拥有的语言、逻辑数理智能,空间、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等智能出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展示,让课堂学习中较为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输出,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多样性,增强教W过程中的双向积极性、与语言文化的融合性。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

语音教学历来是教学难点,发音部位难以用语言描述,多媒体素材和设计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实现的可能。舌位图可以扫描绘制,将要学的音在舌位图上标出来,增强了直观性,学生利用自然观察智能,容易直观形象地看出发音部位和发生的变化。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提供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教学环境。比如越剧《梁祝》、电视连续剧《康熙大帝》的电影片断为学生学习《琴弦上的蝴蝶》和《康熙大帝》提供了直观教材,一小段电影会给课堂教学的进行提供对话的平台。实践证明,情境创设得好,学生讨论交流的兴趣就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模块最具弹性,教师可根据学习者身份信息中的不同智能类型赋予相应的课程学习内容[5]。加德纳对课程教学的建议指出:“有关内容可以由多种方式展现,如:教师、书籍、软件、硬件或者其他媒体。在很多情况下,对以上展现模式的选择,会导致所得到的教育经验是否成功。”[6]

(三)评价考核观念的变化

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评级体系,使学生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考核,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考察。教师应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测试,关注其8个方面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还处在介绍的阶段,各地的实验状况很不平衡,需要从我国教育实际出发研究的具体问题还很多。总之,正确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可谓任重道远。”[7]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是多渠道的,传授方式是多样化的,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智能特点的途径学习教学内容。[8]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生多元智能的发挥。由于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在使用教学媒体时应注意多种媒体有效整合,形成多样化的信息传递方式,这样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学生智能上的差异。[9]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汉语学习应更多地突破标准化智力测验,设置多样化考题,以考察学生在运用多种智能后交流沟通的能力。

五、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汉语言专业外国留学生受益,对国外开设中文系或中国学专业的汉语老师也会有启发。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研究使现代教育技术在理论的指引下走进课堂。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会使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变化。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直接的收获是留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掌握以及汉语水平的提高。更深层次的收获是培养出拥有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以及宽广的胸襟,既了解东方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也能以欣赏的态度汲取中华优秀文化与价值观念,获得与中国人合作、交流能力的对华友好人士。

(本文为辽宁省社科项目。曾经在2016年8月26日新西兰梅西大学国际会议以及2016年12月10日复旦大学国际会议上宣读。)

参考文献:

[1]郑艳群.技术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创建[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2):14-18.

[2]沈致隆.对话加德纳:“多元智能”我们不能简单理解[N].中国教育报,2004-08-05.

[3]Gardner.Reflections on Multiple Intelligences:Mythsand Messages[J].Phi Delta Kappan,1995,(3):202-209.

[4]沈致隆.亲历哈佛[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56.

[5]杨南昌,钟志贤.多元智能理论对个性化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3,(3):48-50.

[6][美]H.Gardner.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7][8]范绪锋.多元智能理论应当怎样借鉴?[N].中国教育报,2003-12-27.

[9]王晓敏,王林,姚晓峰.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教学设计[J].计算机时代,2010,(8).

智能教育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来华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2015年来华留学生创历史新高,统计显示,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以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会对来华留学生产生较大助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崛起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状况

教育技术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蕴涵着全新理念、新的思维类型和新的思维方式。以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会取得实效。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全面应用,正在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同为语言类教学,英语、日语、俄语的多媒体使用情况良好。但对外汉语教学基本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状态。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甚少,计算机、投影、DVD、网络短片、新闻片段、电影、动画等手段运用较少。有一些即使运用了现代技术,也还停留在生词展示PPT,课文语言声音文件MP3等技术层面,有一些使用停留在为使用而使用的程度,没有基于学生的某种智能,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还没有太明确的智力支持。因此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能在最新理论的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智能,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深入实际语境当中,学习到原汁原味的语言,并能够亲身体会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魅力。本研究有利于留学生汉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扩大留学生规模,推进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和学校品牌国际化的进程,进一步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有利于中外学生多元文化的认同和与世界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士的和谐相处。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的支持与启示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既是一个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也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这将传统教法中抽象难懂的书面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立体多元系统,极大地优化了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大脑产生多重刺激,它在媒体技术的作用下,帮助学生在自然的语言环境和真实的语言场景中学习语言知识、获得语言技能[1],从而使学生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以往学术界多强调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目前看来学术界的多元智能理论更能有效地支持现代教育技术。1983年和1999年,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分别出版了《智能的结构》与《智能的重组——21世纪的多元智能》(又译为《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完整地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2]。加德纳本人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非常明确而强调性地表述为:语言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空间智能(special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3]加德纳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理念,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进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令人耳目一新,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突破。1994年,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院长莫非教授面对围绕多元智能理论而展开的一系列试验研究结果,发表文章指出:“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教育家辨认和培养那些在传统教育中一直不被承认和没有被发现的智能强项,开发和试验了新的课程、新的活动、新的评估方法和教学方法,对美国各级学校有深远的影响。”[4]在当前汉语教学改革之际,大部分教师对学生汉语评价体系颇感困惑之时,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四、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多元智能理论特指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转变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观念。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群的作用。这些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和声音等,人们在接受这样的信息时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交互性。教学中,教师摆脱了单纯口授,或局限于应用传统媒体,如挂图、板书等进行讲授的方式,充分借助现代视听媒体进行形象、生动、直观的汉语教学。学习汉语拼音时,我们可以利用运动智能让学生动起来,画四声。学习汉字时,外国学生接触汉字之初,会把汉字当作图画,这完全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把汉字当作图画来教,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对图形的敏锐感觉,从字感教学入手学习汉字。以舞蹈为载体进行的语言和文化的融入式教学,也十分生动有趣,增加了词语的形象性、语境的真实性和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围绕舞曲主题《找朋友》将教学分为:找朋友;我找到了我的朋友;行礼、握手;好朋友、再见。教授语言时,依照循序渐进、步步明确的原则,学生很容易学会说生词、做动作,学会问候、告别。同时教授舞步,学生能说出“一二三四”的节拍和“左手、右手”的指令。此外,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所营造的特定氛围中,发挥自己的语言、逻辑数理智能,空间、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等智能,用对应汉语的身体运动语言、汉语对话、汉语歌曲、汉语表演,积极参与到汉语教学中,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并有所创造。

(二)教学内容的丰富

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在任何一种外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外国留学生对汉语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很生疏,教师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从学生拥有的语言、逻辑数理智能,空间、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等智能出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展示,让课堂学习中较为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输出,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多样性,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双向积极性、与语言文化的融合性。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语音教学历来是教学难点,发音部位难以用语言描述,多媒体素材和设计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实现的可能。舌位图可以扫描绘制,将要学的音在舌位图上标出来,增强了直观性,学生利用自然观察智能,容易直观形象地看出发音部位和发生的变化。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提供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教学环境。比如越剧《梁祝》、电视连续剧《康熙大帝》的电影片断为学生学习《琴弦上的蝴蝶》和《康熙大帝》提供了直观教材,一小段电影会给课堂教学的进行提供对话的平台。实践证明,情境创设得好,学生讨论交流的兴趣就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模块最具弹性,教师可根据学习者身份信息中的不同智能类型赋予相应的课程学习内容[5]。加德纳对课程教学的建议指出:“有关内容可以由多种方式展现,如:教师、书籍、软件、硬件或者其他媒体。在很多情况下,对以上展现模式的选择,会导致所得到的教育经验是否成功。”[6]

(三)评价考核观念的变化

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评级体系,使学生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考核,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考察。教师应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测试,关注其8个方面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还处在介绍的阶段,各地的实验状况很不平衡,需要从我国教育实际出发研究的具体问题还很多。总之,正确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可谓任重道远。”[7]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是多渠道的,传授方式是多样化的,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智能特点的途径学习教学内容。[8]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生多元智能的发挥。由于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在使用教学媒体时应注意多种媒体有效整合,形成多样化的信息传递方式,这样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学生智能上的差异。[9]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汉语学习应更多地突破标准化智力测验,设置多样化考题,以考察学生在运用多种智能后交流沟通的能力。

五、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汉语言专业外国留学生受益,对国外开设中文系或中国学专业的汉语老师也会有启发。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研究使现代教育技术在理论的指引下走进课堂。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会使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变化。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直接的收获是留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掌握以及汉语水平的提高。更深层次的收获是培养出拥有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以及宽广的胸襟,既了解东方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也能以欣赏的态度汲取中华优秀文化与价值观念,获得与中国人合作、交流能力的对华友好人士。

参考文献:

[1]郑艳群.技术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创建[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2):14-18.

[2]沈致隆.对话加德纳:“多元智能”我们不能简单理解[N].中国教育报,2004-08-05.

[3]Gardner.ReflectionsonMultipleIntelligences:MythsandMessages[J].PhiDeltaKappan,1995,(3):202-209.

[4]沈致隆.亲历哈佛[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56.

[5]杨南昌,钟志贤.多元智能理论对个性化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3,(3):48-50.

[6][美]H.Gardner.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7][8]范绪锋.多元智能理论应当怎样借鉴?[N].中国教育报,2003-12-27.

[9]王晓敏,王林,姚晓峰.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教学设计[J].计算机时代,2010,(8).

智能教育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汉语

作者简介:杜芳(1970-),女,湖北秭归人,大连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辽宁 大连 116024)王松岩(1972-),男,辽宁沈阳人,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副教授。(辽宁 大连 116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2014年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课题编号:2012Y004)、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2DZW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21-02

一、中国留学生的快速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来华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2012年共计有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的328,330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9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教育部将大力支持各高等学校吸引外国留学生,到2020年,要实现全年在华留学生总数达到50万的目标,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家。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的全面支持与诸多启示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既是一个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同时又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使得传统教法中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立体多元组合形式,使得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功能,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作用,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显著提高。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的提供了更全面的理论支持与诸多教改启示。

以往学术界多强调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目前看来学术界的多元智能理论更能有效地支持现代教育技术。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定义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他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主张“情景化”评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有力挑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颇感困惑之时,他的理论无疑会带来诸多启示。教育技术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同时,技术蕴涵着需要人们去认识的全新理念、新的思维类型和新的思维方式。以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会取得实效。但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还有很多高校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状态,因此对现代教育技术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研究就显得非常迫切。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通过中国社科期刊网调查可以发现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与教学的研究论文从1979~2011年有3340篇,核心期刊2874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454篇,涉及到现代教育技术与留学生教育的只有8篇:《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现状研究》(马一丹)、《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报刊教学中的应用》(纪念)、《针对留学生特点探索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模式》(孔璐、丁磊)、《让中文影视剧走进对外汉语听力教学课堂》(赵妍)、《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体会与改革》(曹婧、宁安红、张蓓蓓、徐飞)、《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整合》(兰兰、吕丹)、《数字化案例教学在儿科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张宝琴、张艳敏、方璐、冯钢)、《谈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个问题》(刘晓蓓)。其中,只有3篇是关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

目前通过中国社科期刊网调查可以发现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论文从1979~2011年有2592篇,其中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在英语教学的有594篇。如:《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郭川军、齐景嘉、胡晓旭)、《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杨艳)、《让多元智能走进英语口语教学》(许贵祥)、《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杨艳)、《浅析英语口语教学》(王敬伟、李明英、刘鹏伟)、《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黄美琴)。然而,在这594篇研究论文中,关于多元智能与留学生的一篇也没有。

研究现状总结: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虽然留学生汉语言教育历程将近60年,但对外汉语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研究相对滞后。早有学者认为应该广泛地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从而提高其从事专业教学的能力。[1]有些学者针对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可以通过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提高实验教学效果。[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在于媒体的应用,还在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在于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教育内容的选择与设计。[3]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本科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研究直接使留学生学科知识、能力和中文水平都得到了提高,更深层次的效果是培养出了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胸襟宽广 ,既懂得东方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又能以欣赏的态度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乐意与中国人合作、交流的对华友好人士。

四、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1.在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不但来源丰富,容量大,内容充实,而且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多媒体教学系统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群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材、学生三要素的格局。教学中,教师不再单纯口授,或局限于挂图、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枯燥、无味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变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而是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视听组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与手段,以及网络、远距离双向传输的教学系统。

2.在教学内容中的运用

在非汉语国家进行的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调动声音、色彩、动作等一切可感知的方式,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体验来学习记忆语言,让留在记忆中的每一个语词都和情绪体验有关,让课堂内外形成与语言习得密切相关的丰富的情绪记忆和直观体验。多媒体素材和设计软件为教师想要达到的各种教学效果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在辅助教学语音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制扫描舌位图,将要学的音在舌位图上标出来,国际学生伴随着语言、图像进行模仿就更加清晰明了。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汉语的“钱包”、“桌子”、“椅子”等名词,以及“跑、跳、伸、抬”等动词,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以及有声语言展现,使国际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热烈氛围中记住了这些生词。

现代教育技术还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帮助,学生可以利用它跟读生词、课文,练习根据生词制作的游戏、连线题、拖拽题、选择题、填空题等,或者参与网上开展的评论课文话题活动,激发了学生多参与、多学习的热情。课后练习设计应避免过多的“知识型”和“记忆型”练习,应多开发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发表不同文化观点的练习形式。

除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易学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丰富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获得语言能力。

(1)无论是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还是国外的汉语国际教育课堂,都存在大量的来自文学作品的语料。除了汉语言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文化课程之外,一些语言技能课程如精读、高级汉语、视听说等课程中文学作品也很常见。

(2)近年来,随着大众文化的迅猛发展,以网络、多媒体、影视为媒介的通俗文化、消费文化日益渗透并影响着大众的生活和思维,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进入了汉语教学课堂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剪辑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基础课多媒体课件中“重读”的图片为学生认识喜马拉雅山、藏族服饰、哈达、喝酥油茶、牛骨项链,欣赏布达拉宫、大昭寺等提供直观教材。另外,这些素材还可以为老师提供课堂教学对话的平台。实践证明图片音像素材可以创造很好的教学情境,有助老师设置评论、话题、热点,学生讨论交流的兴趣越浓,教学效果也更好。

(3)此外,中国影视课程也可以让留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新中国的成立以及中国人的现代生活等。

3.教学观念的变化

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改变我国传统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并辅之“题海战术”,却忽视了不同学科的差异以及不同个体在认知能力和方式上的差异的现状。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8种智力,而且每种智力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学生通过直观活动,领悟语言中有规律性的知识点,这不仅给教师以反馈和反思,使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与进度,改进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而且还会使教学现象中蕴涵的认识的、社会的、文化的性质展露出来。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不同而灵活变化,做到因材施教。对于教师来说,从教学活动中探知问题,由学生反应观察其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具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体观。

4.评价考核观念的变化

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和学生成绩评定提出了新的质疑和挑战。传统的语言能力测验过分强调语言和逻辑方面的能力,只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语言知识,缺乏对国际学生对汉语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因此,是片面的、局限的。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评级体系,使国际学生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考核,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考察。通过国际学生的表情、神态、坐姿、手势、说话等方面的测试来判断学生的语言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技术走入对外汉语课堂,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全面应用,正在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有利于留学生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扩大留学生规模,推进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和学校品牌国际化的进程,进一步营造国际化校园氛围,有利于中外学生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认同,使学生学会与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李文昊,杨九民, 刘雍潜.基于项目管理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8,(5):130-132.

[2]张有录,俞树煜.关于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2):41-43.

智能教育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 研究范畴 研究对象 教学改革

引言

教育技术学科从产生至今,经历了萌芽阶段、初期发展阶段、迅速发展阶段、系统发展阶段等一系列快速的发展,逐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善的学科。从1963年教育技术的第一个定义至今,教育技术的定义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本文采用文献搜集法,主要分析从1977年至今的教育技术定义,探讨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对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影响。

一、从77、94和05定义谈教育技术近三十年的变化和发展

1970年以后,教育技术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相关技术理论的提高,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所以对比1977年、1994年、2005年这三年的定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1:教育技术定义对比

(一)从研究范畴上来看

1977年的教育技术是以对问题的分析及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为研究内容,而在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之后,教育技术定义的研究范畴更加的细化,将1977年定义中的“实施”,拆分为两个“开发”、“应用”,因为这个时候教育技术领域内出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样就要求教育技术的研究者不仅可以按照原来的设计,实施某一种方案,更要求我们可以按照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不同层次去开发,并应用于实践教学之中。

20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虚拟技术、智能技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成熟,时代提出了重新思考教育技术的含义的要求。教育技术的范畴从5个(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 management,evaluation)转化为3个(creating,using, managing):Creating替代了design,development这两个范畴;“利用”(utilization)范畴改成了“使用”(using);“管理”(management)转化为“管理”(managing);将evaluation整合在creating, using,managing三个范畴中。在processes and resources前加了限定词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教育技术的五个领域合并为三个领域。设计、开发演化为了创设,评价不再被列为一个单独的范畴,更加强调了教育技术的实践特征[1]。

(二)从研究对象上来看

在20世纪60年代大众传播理论被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学,出现了教育传播学(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从原来的只把教育媒介作为教育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扩大为研究教师(传者)、学生(受者)和整个教育传播过程。所以77年定义的研究内容是整个人类的学习。70年代以后,计算机又作为实现程序教学思想的最高级的教学机器受到了积极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了70年代以后现代教育技术一个主要研究与实践内容。所以94年定义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资源[2]。在05年的定义中首次提出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技术过程和资源。更改后的定义了促进公众对该领域的接受度,向外界解释为什么这是一个独立的领域,为什么这个领域值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在这个新定义中,也表明我们致力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适当的过程”和“更好的”促进学习。

(三)从目的上来看

在77年的定义中,教育技术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94年的定义是以促进学习为目的的,而05年定义的目的则是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实践,体现了对人类绩效的关注。

研究目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教育技术研究中期,出现了教育传播(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从原来的只把教育媒介作为教育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扩大为研究教师(传者)、学生(受者)和整个教育传播过程。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更加注重对各种媒体的综合利用和对学习过程的研究。随后,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不仅仅关注理论的研究,更加注重如何才能提高绩效,才能更好的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所以研究目的和重点发生了转移。

二、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规律和趋势

从上文可以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技术领域及其专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一)启示

1.教育技术关注焦点的转移

现代教育技术从19世纪末期到今天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关注的焦点也发生了转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关注硬件软件建设发展到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早期的教育技术只关注硬件设备的建设,并没有考虑到应用到教学当中的实用性,而现在我们所开发的硬件和软件,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学习,为了满足教学者的要求,提高绩效是我们著重考虑的问题。(2)从关注教师运用技术做什么,转向关注学习者学什么,学习者学的效果怎么样。现在的关注点更加注重于效果。(3)关注结果(有效性),对结果负责;(4)从学习使用技术,到适合运用技术。也是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2.加强创新研究

教育技术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的专业,要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就必须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有自己学科独特的贡献。而要做到这一点,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性研究,都必须不断创新。教育技术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很注重创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基础性研究的创新,包括理论研究,吸纳最新的学习方法等。另一方面就是应用性研究,包括多媒体技术的提高,网络的进步发展,如何结合最新的技术去促进绩效的提高。

3.建设中国的教育技术理论体系

我国的教育现状和英美国家还存在着差距,我们不可以生搬硬套外国的理论,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结合现阶段中国具体的教育国情来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教育技术的定义[4]。并且发挥教育技术协会在教育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加强协会对该学科的促进作用,加强各高校之间,协会与协会之间,高校与协会之间的学术交流。

(二)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前程似锦。未来的现代教育技术将会朝着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理论研究的深入化及应用模式的多样化方向发展。

1.网络化

当今对世界教育最有影响的技术之一,就是迅速发展的计算机通讯网络。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计算机网络的蓬勃兴起,信息传递的形式、速度、距离、范围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利用计算机通讯网开办网上教育。许多大学的教育科研机构,通过计算机网络,向社会提供了多种学科、多种形式的教育课程,以及相应的学位和证书,创办了各种“虚拟大学”。这种模式大大增加了学习者学习的灵活性、自由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并大大增强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出学习能力强、有高度创造性的,能适应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全新人材。

2.多媒体化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式的信息实时交流的一种技术,又称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具有处理信息的多维性,即能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在时空四维空间中,自由展现各种动态图像;多媒体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能对学生形成多种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可以把各种教学媒体信息融合,创作出图文并茂、声像皆备的教学软件[5]。此外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的结合,既可以用于一般教学,又可以用于个别化教学,还可以用于远程教学。

3.智能化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是研究如何以人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能力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将构成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ICAI)及智能化教师系统(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

智能化教学系统是以认识科学为理论基础,综合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教育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的新兴教育技术。

由于该教学系统具有适用面广、教学效果好、方法灵活、便于因材施教、适合于个别教学等优点,发展十分迅速。

4.应用模式的多样化

教育技术的应用模式,可概括为如下四种模式;

(1)基于常规教学媒体(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言实验室等)的“常规模式”。

(2)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多媒体模式”

(3)基于Internet 的“网络模式”

(4)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

其中,常规模式仍是当前在广大中小学中主要和大量使用的模式,多媒体模式和网络模式是当前中小学教育要追求的发展模式。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应考虑是否适应学习目的,考虑以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不能盲目追求高档和先进。

总之,从教育技术诞生至今的近百年中,教育技术的定义,包括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范畴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等势必还会发生不断地变化。探讨教育技术发展的规律及趋势应是我们教育技术人一直关注的问题!

*基金项目:本研究成果得到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职前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的支持。项目编号:08XSYK313。

[参考文献]

[1]朱永海.论“信息技术”本质[J].情报杂志,2008(7);

[2]陈俊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5);

[3]范兆雄.论课程文化发展的客观标准[J].教育研究,2004(6);

[4]郝德永.走向文化批判与生成的建构性课程文化观[J].教育研究,2001(6).

智能教育技术范文第7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技术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本刊审时度势,充分挖掘“产学研”资源优势,将初具端倪的智能终端教育实践应用作为方向申报课题。经专家评审,《智能终端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的实践应用研究》作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的子课题。

智能终端将给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大行其道的时代,我们需要对其在教育中的多元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智能终端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的实践应用研究》总课题组于6月中旬在北京召开开题会。本次会议邀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和总课题组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中小学校长,教育信息化的主管部门、教育科研单位等相关机构负责人及企业代表参加,并进行专题互动交流。

开题会由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社长王维京主持。杂志社主编、课题组组长祁靖一向大家介绍了课题相关情况。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刘雍潜、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教授、北京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尚俊杰教授等专家及部分学校校长作主题演讲报告。专家的演讲案例生动鲜活,内容精彩纷呈。

实行“产学研”的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颁布与实施是未来10年的政策导向。在此背景下,总课题组对智能终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判断:移动互联网市场的逐步推进,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应用随着数字化资源建设而日趋深入。在智能终端技术的驱动下,未来10年,教育信息化将面临新的变革。

具体到国内外的形势,本刊主编、课题组组长祁靖一分析指出,“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数字化课堂建设有两种模式:‘一对一’的美国模式——强调学生人手一台智能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开展数字化学习,全球数字化教育资源置于学生手指之下;课堂信息化的英国模式——加强师生交互,在教室中普遍配置和应用电子交互白板。国外对于智能终端在教育教学以及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已经取得部分成果。”

“较于国外‘移植 ’进来的实验项目,国内本土的智能终端在教育教学以及管理中的应用目前还属于探索阶段,北京、上海、江苏、深圳以及其他沿海发达省市正在聚焦电子书包、智慧课堂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部分内陆城市也在密切关注先行者的实践做法。这些区域的应用实践亟待整合、实践的经验亟待上升到理论高度。这也给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带来了广阔空间。”

基于现实发展需要和研究背景,祁主编将课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进行了这样的定位:本课题的研究关注师生在智能终端设备环境下的创新学习,旨在探索适合国情、学情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探索科学的新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等。本课题的研究还将致力于探讨新的技术环境下如何规避数字新鸿沟的出现,有利于促进区域教育的公平与均衡,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合作,实现“产学研”的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从实践层面构建适合不同学校、不同区域共建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创新教育信息化产品体系,以规范教育产品设计的行业标准体系。

科研的意义在于解决问题。祁主编对于当前国内开展智能终端应用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我们通过采访和深入基层了解到,很多学校已经开始相关的实验,但是在整个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对智能终端应用于中小学的教学存在着很多的争议,有不同的声音。”“在这种状况下,作为一家媒体,尤其是专业媒体,我们感觉到有责任关注和研究教学一线的应用实践。我们已经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开设了“课题在线”专栏,利用网络和杂志平台将研究的进展、研究中的问题等动态反馈给读者,最终宝贵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供教育管理部门、科研部门、企业及一线学校,进一步参考、研究和应用。”对于如何发挥媒体的平台优势,实行“产学研 ”的联动,实现体制和机制创新,祁主编指出了媒体的担当——纸媒的权威性和网络便捷性优势互补。

“技术的作用已经超出了过去预想的水平阶段”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的负责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刘雍潜研究员对课题的理解更为深入,分析也相当透彻。首先,他对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形势作了概括:“我们国家的教育信息化事业将会有一个非常快的发展和更高层面的提升,这就是形势。”接着,他分析指出,“随着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了技术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概念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过去那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在信息化社会中必定有一个更快的发展。技术的作用已经超出了过去我们所预想的水平阶段。过去,技术就是一种支撑、一种辅助。新的形势要求我们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去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开始一种新式的教学,这种教学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持。技术超脱了过去‘帮忙’阶段的作为,它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对于课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刘研究员这样评价:“该课题研究的本身标志着我们在前进的路上占领了新的标地,因为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是如何使教育信息化纳入实际教学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一个区域中不同学校之间的均衡等多方面的进步。”

智能教育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信息化 教育技术 实验 理论与实践

一、概述

现代社会的技术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同样为教育带来了革新与变化,教育技术也让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理念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对于现代社会一项极为特殊而重要的工作,也是时展与教育技术创新的必然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保证。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技术实验的研究则检验教育技术创新与教育新理念的标准之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不但是为了让传统教育适应现代的教育技术,也同时为教育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发展动力与条件。

二、教育技术实验研究

(一)教育技术实验的定义

教育技术实验隶属于教育实验,而教育实验则是通过改变师生的思想观念而改变其原有的价值观与教学观。时代的发展为教育、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机遇,这二者之间的发展双重交叉形成了教育技术,教育技术通过变革创新满足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而所谓的教育技术实验则是将教育思想的变革与技术变革相结合,体现出了学科交叉性,思想与技术在变革创新上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用技术实现教育的改革,用创造性思想指引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达到教育思想与技术的双重变革。教育技术实验中的“技术”具有动态、开放、发展等特点,不仅包括教育技术中用到的信息技术、物化技术及智能技术教学设计,也包括实验中会采用的,如:如何提高、控制与因果性等的技术。

(二)教育技术实验的内涵与价值

研究教育技术实验的价值是在对教育技术实验科学化内涵进行解读,因而须了解掌握教育技术的本质,用正确的思想与价值观对实践中的实验进行指导,促进其在实际教育实验中的应用。弄清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价值有助于更好地去研究、实践教育技术实验,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技术的支持是教育技术实验最重要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以物化技术为代表,如: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与形式,另外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在交流机制与教学设计上贡献巨大,它们作为教育实验中支撑性的技术,在现代本身具有技术实验特点的教育实验中的实施的过程中,无论是实验资源还是在对实验人员的素质提升上都有巨大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在传统教育实验中因各条件限制而无法实现所处的困难境地。

(三)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作用

教育及教育技术的信息化能够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可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技术中的将“技术”定位为将教育过程各种抽象或具体的东西加以物化并形成 智能形态,其中的智能转换与实现技术是教育技术中最为核心的技术,也是其灵魂。另外,无论何种技术都是用来服务于有意义的实体事物的,体现出其服务群体甚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而教育技术则是用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改革教育思想理念的,是服务于人而具有促进人类创造性的意义与追求,因而是教育思想实现的载体,同时也负载着现代社会的价值观。

(四)教育技术实验方法的实践研究

教育技术实验是人类对教育学的一种研究活动,也是一种研究方法,在实践过程应取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长处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既要注重科学主义强调的“客观性”,也不能忽视人文主义要求的“主体性”。实现主体价值而不失对事物认识的客观性, 在实验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从设计到结果评价的整体性,也须强调各个环节的还原性;而且对于教育技术实验中的各个教育活动作为变量之间的关系要整理划分清楚,深入理解教育的客观规律,又要求经过教育技术实验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与促进发展,做到科学真实且具有人性化。很多自然科学实验是允许“证伪”的,但教育实验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于“证伪”则应当做出即时合理的处理措施策略加以更正向具有促进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证实方向前行。

教育技术实验的设计、实施与评价是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最微观、最底层也是其最终要落实到才可实现证实的领域,只有在实践领域实现科学化与信息智能化才能使得实验价值与功能的实现得到保障,而科学客观的测评则能保证对实验结果的公正评价为以后教育技术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指引与参考。因而教育技术实验的设计、实施与评价既应当整体性把握,又应当注意还原论层次下的个体作为单元的精确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把实验的整体性灵魂得以体现,又保证了实验过程中单元以定量化作为基本特征的科学性,使实验在求真与求善中得以完成。

新技术如网络技术、多媒体和卫星系统等大大地加快了知识、信息的传播速度与广度,因而在对教育技术实验进行研究时须紧随现代信息、智能技术发展的潮流对教育观念与模式进行创新,为实现全面素质教育做好保障工作。

三、总结

总而言之,教育技术实验的研究方法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发展着逐渐直向成熟,但这项研究仍需不断发展与完善,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教育技术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意义重大,不但需要现代前沿适应教育实行的技术作为支撑,也需要科学人性化的理念充实其内涵。

参考文献:

[1]马周周.庄子教育技术哲学诠释[J].电化教育研究,2010,(9) .

[2]胡来林,安玉洁 近十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6,(2)

[3]朱书强,刘明祥 实证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8,(8)

作者简介:

智能教育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教育技术装备;初中英语;英语素养;智能语音教具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074-02

教育技术装备具有声光交互,音频、视频展示等独特功能,它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走进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灵活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习的途径,增大了信息量,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大大增强英语教学效果。作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笔者切实感受到教育技术装备辅助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巨大变化。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情况,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1 利用教育技术装备创设英语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英语教师,笔者的体验是:学生只要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使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在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日益膨胀的求知欲。现行英语教材和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为此,可以利用教育技术装备,选择那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真情实感的教学情境,利用各种感官刺激学生,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灵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1.1 设置英语情境

英语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课内外的英语素材创设语言环境,有效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在教学的导入部分,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播放与本课相关的声音文件、歌曲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智能语言教具系统,教师可以为学生带来新奇和惊喜,让墙壁说话,让物品说话,实现人与物的交流,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手段。

如利用智能语言教具系统制作有声课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习兴趣。智能语音教具系统可以播放MP3格式的声音,但朗读功能生成的录音语调有些平淡,于是笔者就上网下载一些素材,如生活中的某些情景和一些特殊的声音等,将它们整合到一起进行编辑,如切菜声+炒菜声=做饭的声音,走路声+扔塑料袋声=倒垃圾的声音,这样就使英语教学更加形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笔者还下载了录音软件,把网上的Flash上的声音录下来,生成wav文件,然后通过酷狗音乐中的工具对它进行格式转换,变成MP3格式,最后再制作成智能语音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1.2 设置故事情境

初中生很爱听故事,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故事,还可以是音画作品的,也可以用智能语言教具系统设置情景对话故事,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形式都可以采用,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具的使用能够更好地增强英语课堂效果,智能语言教具系统让物品“活”起来。它不再是一幅简单的图片或者一件用品,任何一件东西都可以开口说话,并且按照所设定的环节与学生互动。有了这样的一件件“活物”,课堂更活跃,并且设计起教学环节来也更容易。

如教学“Is this your pencil”,在课堂导入、新授、巩固练习、总结归纳等一系列环节中,笔者都交给了手偶娃娃去开展,环环相扣,紧凑又有节奏感。这堂课是直观的、活跃的,也是受学生所喜爱的。通过声情并茂的故事表演,将抽象、枯燥、呆板的语言文字演绎成小故事,这样使英语知识变得直观、明了、清晰,使语言的功能在故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更为深刻,学生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

2 利用教育技术装备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

随着知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抽象知识进入课堂,而这些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单靠教师的口头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要引入新的教学手段以适应不断更新的知识。课堂上教师利用教育技术装备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表象,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例如,在“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的教学中,过去完成时是重点,也是难点,甚至可以说是整本书的难点,而笔者在教学中却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难点。其实方法很简单,笔者用了3个手偶表演了一段手偶剧。剧中,通过手偶Rabbit事事慢一步的倒霉故事,将过去完成时的使用清晰地展示出来,学生兴致勃勃地掌握了这一重难点,并且相信他们很难忘记。而在这之中,手偶之间的对话则依赖了智能语言教具系统。这样的利用在英语课堂上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由此可见,教育技术装备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优化了教学的结构,丰富教学情感,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

3 利用教育技术装备优化英语教学结构,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教育技术装备的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受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缺乏广泛的信息来源,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农村学生缺乏英语口语训练的环境,利用教育技术装备可以还原并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场景,有利于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

如在“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的教学中,笔者是通过智能语言教具系统教授新知识的。首先,利用隐形识别码设置有声材料。上课时,笔者和一位学生各用一只点读笔点隐形识别码,让两把椅子能够互相打电话,引入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学生很轻松地就明白了如何把直接引语变成间接引语这一语法知识。这样教学,既优化了教学结构,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在检测阶段,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中“课本同步、课外训练”检测学生的发音和词汇量,帮助学生把好语音关和词语关。此外,以往的检测只能考查学生的词汇运用等笔头能力,有了智能语言教具系统,可以把听力测试引入每节课堂,把听力练习练在平时,也可利用软件中附带的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积累,实现远程资源共享,解决农村学生资源缺乏的问题。

4 整合教育技术装备,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英语现在已经成为国际通用的一种语言。因此,培养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感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件大事。随着教育技术装备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智能语音教具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改变了学哑巴英语的现状,提高了学生发音的标准程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语感。

如在“Do you like bananas”的教学中,笔者利用智能语言教具系统进行实物游戏表演,实现人机对话,通过对话训练,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本节课中,笔者充分发挥了智能语音教具系统的独有功能,比如系统的范读,有效规范了学生的发音方法,效果极好。趣味化的口语训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本节所学的知识。智能语音教具系统的应用,为英语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5 结语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装备越来越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优势作用,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将得到全面的推广和使用。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更好地落实了英语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智能教育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传统教育技术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为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创造了客观条件,为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制高点。

1 目前课堂教学的存在弊端

当前的教学系统主要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要素组成,教师还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课堂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因此有其很明显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1)创造性培养的缺失。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我们一直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是继承和接受。长期以来考试成为教学目的,标准答案成为教学准则,升学是唯一的追求,这样一来繁复的练习、盲目的抄写、无休的记诵成为师生奉若神明的教学方法。以至于学生只会机械地接受现成的知识,丧失了创造的能力。

(2)教学效率的低下。课堂教学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任务的活动或行为。以相同时间内完成任务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作为标准,可以判断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以数量为标准来衡量,教师时常需要用一定的时间维持课堂秩序,并且常会提出一些无意义的问题。以质量为标准来衡量,我们的课堂多数还停留在记忆、接受和理解的层次上,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还做得远远不够,这些都会影响教学效率的真正提高。

(3)学生片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旨,在目前过度“言语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只是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智力因素,如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等,另一些智能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况,如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的智能,视觉和音乐智能等。同时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2 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基于以上弊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势在必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师资培训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师资培训。利用讲座、观摩优秀的电教课音像资料和微格教学等形式培训教师,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加快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微格教学法既可以训练教师的教学技能,便于教师了解本学科辅助教学软件的功能及应用,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规则;又可以培养教师的创造意识,激发教师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热情。

2.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到课堂中去,充分发挥有限的资源,获得最佳的教育效益。电影、幻灯、电视、计算机等教育媒体能够创设情景,形象地把知识体现出来,不仅可以反映现实,再现现实,还能解释现实,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现实。此外为学生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能使学生综合利用多种感官学习,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轻松愉快的进行学习,减轻了学习负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多样的刺激 ,便于学生掌握知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之所以起到了如此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是由于现代教育媒体既能看到,又能听到,还能操作;不受时间、空间以及微观、宏观的限制,更为直接地表现各种现象,使学生对教材更容易理解。信息与知识是紧密相连的,获取信息量越大可以掌握的知识越多,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给学生一个有助创新的好环境。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全面调动学生兴趣,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软件开发不仅为我们提供高速度、高容量的信息资源,更以其声、形、音、画合而为一的动感场景和巨大的虚拟设计功能使我们的教学感染力增强。在创设环境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有着非常巨大的功能。能用好这些功能,我们就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助创新的好环境。

(2)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勇气和精神。创新要求学生对现存的事物敢于提出否定的意见,敢于对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提出质疑,并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论证。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首先是使课堂的容量加大了,而且学生还可以很轻松地接受。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还可以为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提供许多方便,通过网络他们可以查取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的论据。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和帮助下,能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勇气,培养了一种敢于说“不”的精神,一种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上一篇:建筑工业化技术范文 下一篇:学校诚信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