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5:25

智能交通管理方案

智能交通管理方案篇1

【关键词】 智慧交通 解决方案 背景 应用

一、智慧交通相关背景介绍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交通的现状已经不容乐观。尤其是大家上下班的这种高峰期,由于人流量大,私家车多,道路异常拥堵,即使不开私家车,地铁和公交车里也是拥挤不堪。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还带来一个难题就是停车难,造成许多违法停车的事情发生,除此之外,交通事故也是频频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交通部门的交通管理手段却还比较落后,有些城市在交通方面管理不得当,以致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率却没能提高。这种时候“智慧交通”应运而生,智慧交通主要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来汇集更多的交通信息,从而为大家提供一种实时的交通数据。它不仅仅着眼于对交通信息的广泛应用与服务,还有利于提高既有交通设施的运行效率,从根本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二、智慧交通的总体解决方案

一个城市的智慧交通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的,主要包括系统,分别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诱导系统、智能公交系统、治安卡口系统、指挥中心、电子警察系统、交通监控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慧交通采用感知层、网络层、云平台、数据库、应用层这五层架构,感知层即数据源,提供道路容量、停车场信息、事故报警等交通信息,这些信息通过网络层传至数据库,数据库主要是进行数据加载整合与数据存储管理的,而云平台主要是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云计算,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模拟、预测来对这些信息做出决策,应用到各种交通管理上去。

三、智慧交通的应用案例

1、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在整个的城市交通诱导管理系统中,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属于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主要就是对其控制区域内的交通配时方案进行自动调整,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人工干预,达从而到疏导交通的目的。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协调公车优先控制、面向拥堵路段的瓶颈控制、面向拥堵区域需求控制、行人二次过街控制以及非拥堵状态分时段干线绿波控制。

2、智慧公交管理系统。智慧公交管理系统是在系统工程理论的基础上,由多种先进技术合成的一种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其中运用的技术比如:车辆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智能卡技术、车辆定位技术等等。现阶段的智慧公交系统可以满足像公交电子收费、信息服务、智能化调度、网络通信等多种交通需要。

3、不停车收费系统(ETC)。不停车收费系统中应用的技术主要有射频识别、地磁感应技术、红外技术、专用短程通讯技术等等。现阶段,我国的不停车收费系统不仅应用于高速公路上的自动扣费,还广泛应用于市区过桥、过隧道的等自动扣费中。

4、云智慧停车系统。面对现在各个城市普遍出现的“停车难”的问题,一个最新的解决方案就是云智慧停车系统。云智慧停车系统是建立在对各级的停车管理系统进行集中管理的基础上的一个平台,运用的新技术主要有GPS技术、GIS技术、大型空间数据库技术、智能终端技术等等。不仅有利于交通部门对停车状况的远程监控,同时也为车辆驾驶人员提供了准确的停车信息。

5、智能停车场.在云智慧停车系统中,智能停车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车位探测器对停车场的车位状况进行一个实时的数据采集,然后节点控制器会将数据传到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再传至管理系统,然后系统在进行最终处理,通过对外信息来对要停车的车辆进行指引。智能停车场的出现,相比过去传统的停车模式而言,具有许多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多种收费模式与付费模式,出入口可以进行自由切换,还具有车牌识别、图像对比、双卡认证等多种防盗模式。

6、突发应急事件处理.智慧交通的综合管控平台还有一个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系统,这个系统是综合了应急报警、电子警察、专家智能决策系统等多种系统所组成的,不仅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于突发交通事件的处理效率。

结束语:智慧交通的出现,让我们意识到城市发展与交通业的发展是不矛盾的,只有在让城市发展的同时,努力地改善交通环境,缓解城市内的交通矛盾,构建一个完善的交通管理体系,才能让广大居民更好地出行,促进城市更好地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崔鸿雁.智慧交通中增强型MSTP传输解决方案探析[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6(4):118-121.

[2]刘宪.城市公共停车与智慧交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J].中国信息界,2014(5):82-86.

[3]杨正.基于大数据架构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4,28(4):44-47.

智能交通管理方案篇2

2021年7月

前 言 方案说明

1 系统概述

应集团要求,作为集团信息一体化的子系统,按照国家档案馆“五位一体”模式标准,在档案库房建设数字档案馆系统、智能库房管理系统,逐步对档案管理进行数字化;建设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对数字化档案进行管理;提供智能化的档案资料编研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系统充分利用资源和硬件设备,为各部门办公、决策信息提供利用服务。做到数据规、安全、资源共享、高效利用。

根据上述定位和按照档案管理系统工程设计要求,本着采用最佳性能价格比设备的原则,从集团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考虑系统的整体性、先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本设计以实用不奢华、简单可靠为原则,满足档案管理长期的需要,系统具备档案数字化系统、档案密集架系统、智能库房管理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智能灯光控制系统。

第一章档案数字化系统

1.1 系统概述

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录音、录像)、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传统载体的档案经高科技技术加工成数字档案形式,通过局域网、互联网进行计算机检索、阅读电子档案,为迎接档案信息服务新环境的挑战,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增强档案业务部门的服务水平,为档案部管理服务提供高效率的全面服务。

档案馆数字化系统应满足数字档案馆“收集、管理、存储、利用”等功能要求:

1、电子文件(档案)在各系统中采集、管理、保存、利用过程中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

2、参照国家档案馆《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规》(DA/T48-2009)的要示,采用EEP封装技术对电子档案数据进行封装,电子全文和目录信息的紧密绑定;

3、实现各系统数据的接口,包含各公司部门系统接口、零散数据接口、中间数据格式接口;

4、充分采用技术手段解决档案利用过程中的安全保证问题;

5、采用构件化、平台化开发模式确保所有应用系统的可维护性、扩展性、稳定性;

6、通过自定义功能全面实现不同类型档案的综合管理,同时通过置浏览功能,实现不同类型电子全文(TXT、PDF、JPG、TIF、MPG、FLV等)的在线浏览。

1.2 系统功能

档案管理数字化系统将实现档案著录、档案库房管理、档案接待利用信息化,档案数据、档案实体管理一体化,档案数据多媒体化,档案数据交换智能化等功能。

1、档案著录

实现综合档案部门文书档案、影音档案文件和案卷级著录,实现无实体档案(数字公文、电子等)的著录;实现档案部门代码、全宗属类、全宗和目录管理;实现著录流程、工作量和著录质量管理;实现档案定位符的分配和管理。

2、库房管理

对实体库房进行图形化,形象化管理,实时掌握库房及其容的实际状态,通过无线局域网技术辅助实现档案出入库操作和实体档案物理位置管理等工作。通过查询利用系统实现库房管理员和档案查询接待员之间的档案交接和相关登记工作。

3、档案查询利用

通过互联和局域网实现数字档案、实体档案的查询阅读、在线预约,预约的多级审核和查询接待管理,现场利用等功能;支持多种档案利用方式;可对利用过程、利用效果和利用反馈进行全程管理;支持利用者、接待员、库房管理员之间的档案交接等功能。

4、现行文件

现行文件系统是档案馆实现政务公开职能的业务系统,主要包含:文件接收、登记、保管、查询、利用和等功能。

5、档案

除具备文章和栏目管理、论坛、图片库等功能外,还应具备档案信息,档案查询、在线预约等功能;可与数字档案馆软件系统协同实现物理隔离条件下的数据交换。

6、档案数据交换

实现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部档案数据通讯协议和技术接口,使各个应用系统之间可以通过档案数据交换系统进行可信、可靠、安全的数据通讯;

档案数据交换系统还可以与数字档案外部系统实现数据交换接口,并通过数据交换协议进行系统外部之间的档案和管理数据交换,如数字档案接收、档案信息等,实现档案管理业务与集团相关部门业务流程整合,从而完善数字档案馆扩大数字档案馆的信息共享围、。

7、音像档案管理利用

使用档案著录系统建立图片、音频和视频档案目录数据库,通过音像管理系统收集、归档和建立多媒体档案库,实现音像档案浏览、查找、统计、目录管理、数据维护等管理功能;实现音视频档案在线点播功能,允许集团部门通过档案查询利用系统进行检索、浏览、点播和下载等操作。

第二章档案密集架系统

2.1 系统概述

档案的保存日益多样化,如文字类、实物类、音像类,等等,从档案介质方面有纸质、磁介质、胶片介质等等,由于档案数量多如烟海,因此档案管理建设费用和管理费用日益成为档案发展的瓶颈所在。档案密集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地发展起来的。使用档案密集柜,对同样库存档案数量、库房占地面积实现可节省化。档案密集柜有手动和智能型两大类。

2.2 系统功能

档案密集架系统基本具备防水、防尘、防倒、防盗、温湿度调控(通风)、防火等功能;可以低电压操作,电气保护安全可靠;同时具备防误操作保护、红外线自动保护、安全杆紧急保护等多种保护功能,能自动锁定;系统具备烟雾报警,消防联动报警功能。

档案密集架系统在管理上具有智能化地借阅档案,自动记录,自动催还功能;能实现档案智能化查询、连续查找,依序打开;通过档案智能化管理,实现有序摆放,有序管理;档案密集架同时具备智能化故障自动检测及应急处理,自动助推,缓启动软着陆,防碰撞功能,能够提高语音提示及短消息提示功能。

档案密集架系统还应该具备应急手柄,岗位式电动操作,固定列触摸屏操作、操作台(PC机)上操作等多种操作方式;并能进行PDA系统手持电脑遥控操作。

第三章智能库房管理系统

3.1 系统概述

智能库房管理系统参照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建筑设计规》、《档案馆温湿度管理暂行规定》、《档案库房技术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档案安全保护的管理技术要求设计,突出了档案库房档案安全保护的“八防”(即防高温、防潮湿、防盗、防火、防霉菌、防光、防尘、防虫等)要求,实现了档案库房管理、安全保护由被动人工管理向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人性化管理的历史性跨越。

3.2 系统功能

智能档案管理系统为档案库房管理提供了一种高智能综合管理方案,系统重新优化集合了档案智能管理、库房温湿度控制、高压细水雾消防灭火、监视报警、门禁巡更等多个智能子系统。在这些系统中,以档案智能管理系统为中心,把库房温湿度控制、高压细水雾消防灭火集成在一个中央控制计算机的操作软件上,实现了多种操作联控、一机多用功能。消防灭火、门禁与监视报警系统仍作为能够独立工作和系统设置,同时与库房温湿度控制子系统的监控软件建立信息传递,使两者同时具有状态监视功能,一旦发生灾情或盗情等异常情况,按约定程序实现操作转移。

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系统集成组成:

1、智能库房信息集成与综合显示

智能库房系统主要是对档案库房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保障库房和库房实体档案的安全,主要包括档案存储系统、档案监控定位系统、库房LED系统。各种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相互联动工作。

系统能实时采集库房的温湿度等数据, 对库房的实时温湿度数据,可以通过列表形式或者实时曲线图的形式进行查看。

2、档案实体管理信息集成与综合显示

馆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档案目录共享以及用户权限体系整合。根据档案全程管理理论实现对档案实体的流程化和智能化的辅助管理,档案实体管理包括对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二维码管理、利用及统计等业务。结合电子档案信息,实现包括实体入库的提醒、鉴定提醒、利用请求、盘点、出入库处理等业务信息的集成与综合显示。

第四章温湿度控制系统

4.1 系统概述

档案的寿命与档案库房的温湿度空气净化度密切相关。放在不适宜的温湿度空气净化度下不仅影响档案材料的保存,而且可加速其他因素对档案的破坏。据统计80%的档案的损坏就是由于温度湿度和空气净化度不稳定、虫柱引起的霉变,导致档案的破坏。为了使档案库房的温湿度空气净化度等符合档案保存的要求,需采取一定的措施,即对档案库房的温湿度空气净化度进行控制与调节。国家档案局于1987年正式颁发了《档案库房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对我国各类档案库房的温湿度提出了明确的规定,标准为温度14-24℃,相对湿度45-60%之间。

4.2 系统功能

温湿度控制系统由中心控制器、存贮器、通讯转换器、区域控制器、传感器及控制模块组成,所有的连接方式均采用总线制连接。传感器与区域控制器为系统的前端设备。传感器负责采集现场温、湿度及防盗、消防信号的数据,并将数据信号传至区域控制器,区域控制器接受到传感器传送的温、湿度及各种数据后进行每区域的处理、比较、显示并根据设定的温、湿度上、下限值向存贮器及上位机传输即时信号,同时向受控设备控制模块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模块接受区域控制器传来的各种信息,对空调、去湿机、增湿机、通风、净化、报警等装置进行控制,中心控制器对接受各区域控制器传来的各种信息进行比较、存储、显示、统计、整理及打印,使其可对各区域控制器发出各种指令,同时将信息通过RS485传至上位机,实行环境温湿度控制、远程监控及远程故障诊断,使整套系统自动化控制更趋完美。

温湿度控制系统能检测、存贮、显示、打印库房环境的温湿度及其它各种参数。通过对系统数据的设置、采集、比较、处理,控制受控设备工作,能自动控制各种型号的空调、去湿机等设备。主要功能有:

1、各种报警功能:系统具有防盗、消防、超温超湿等多种报警功能,并有输入输出接口。

2、通风净化功能:根据室外温湿度定时、自动开启换气净化设备,使库房空气保持清新。

3、受控设备自动检测功能:能将运行中的设备状况,即时反馈至中心控制器 及电脑,实时监测。

4、远程控制功能:通过网络,用户可在异地对库房进行实时监控。

5、管理控制软件界面直观、友好,操作方便,提供完善的查询和图表输出功能。

第五章视频监控系统

5.1 系统概述

视频监控系统作为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对室的主要出入口、通道进行监控管理。在监控中心可以通过图像监控系统,监视室的主要出入口、通道的人员活动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知晓。这样可以防患于未然,保证各区域的安全。并可以通过录像机或数字图像存储设备进行图像记录,以备后用。

基于上述思想,拟设计了一套先进的多功能安防系统,能满足系统工程对安全、管理的要求。

本方案的视频监控系统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视频电视监控系统

(2)防盗及周界报警系统

5.2 系统介绍

视频监控系统工作原理是:在需要监视的前端现场安装合适的摄像机采集实时图像,并把这些图像信号通过网线、视频线等传输线缆将图像送至监控中心的监控主机,监控主机再把经过编译的图像信号通过监视器显示出来,这样安全管理人员不用到现场而在监控中心就能了解所有被监控场所的情况,不但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档次和效果。

图像监控系统根据其使用环境和系统功能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组成形式。一般系统应由前端摄像系统、传输分配系统、控制系统、图像处理保存系统、显示系统组成。

1、前端摄像系统:前端摄像系统的作用是系统所监视的目标,即把被摄体的光、声信号变成电信号,然后送入视频监控系统的传输分配系统进行传送。该系统的核心是摄像机。

2、控制部分:控制部分的作用是在控制中心通过有关设备对系统的摄像和传输分配部分的设备进行远距离控制。控制部分的主要设备有集中控制器、云台控制器、微机控制器等。

3、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保存是指对系统传输的图像信号进行切换、记录、重放、加工和复制等功能。主要设备有:视频矩阵控制器、硬盘录像机、电脑硬盘。

4、图像显示系统:为方便管理者及时、迅速直观的监视各个被监控的区域,设计采用液晶拼接屏作为主要的图像显示方式。

第六章门禁系统

6.1 系统概述

门禁系统使用MAFIRE非接触式IC卡。通过门禁系统,可以实现对人员权限的明确限定,无论是内部人员或外部人员,都可以通过对权限的设置,清楚的界定可以自由进出的人员,并对人员的进出情况进行记录,以备查询。极大的解放了人员管理的压力,并可达到在提高安全度的情况下节约人力的效果。

6.2 门禁功能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安装智能门禁系统,经过技术处理的IC卡可做为开启门禁的“钥匙”,并可记录进出人员信息等情况,便于实时管理与安全防。门禁系统可集成在整个安防系统中,与其余各个子系统进行联动。当有人没有通过身份验证而非法进入时,门禁系统就会会通过联动的报警系统进行报警,那样就可以及时对发生的情况进行处理。

第七章智能灯光控制系统

7.1系统概述

智能灯光系统是对灯光进行智能控制与管理的系统,跟传统照明相比,它可实现灯光软启、调光、一键场景、一对一遥控及分区灯光全开全关等管理,并可用遥控、定时、集中、远程等多种控制方式,甚至用电脑来对灯光进行高级智能控制,从而达到智能照明的节能、环保、舒适、方便的功能。

7.2系统功能

智能交通管理方案篇3

网站近期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60%的受访者从来、很少或只是偶尔能够获得企业进行商业决策时所需要的有效信息。通常,企业获得的信息与其进行战略性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有着很大差异。

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对商业智能实施方案的理解以及已部署的商业智能(BI)方案与所产生的信息孤岛相互冲突。此外,众多企业在管理、实施及跨部门的标准化商业智能方案应用等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不过,更为重要的是,几乎很少有企业能真正做到通过成型的数据获得企业所需的有效信息。企业必须将自身信息视作其战略性资产和重要的企业特色之一。只根据直觉或对市场的主观理解就进行企业决策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运用商业智能竞争力中心(BICC)赋予企业独特特色

作为一名企业高管,其获取成功的首要因素就是制定战略决策,这种战略决策的智能化和交付可以使企业独具特色。同样重要的因素是发现和了解可以根据事实进行有效决策的内部和外部智能化方案。.

事实上,具备以下两个方面才可使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所交付的智能化的品质,以及使用和诠释这种智能化方案、推动战略性决策方向的人员素质。

赛仕(SAS)对此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定义。商业智能就是在恰当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提供给合适的人员,支持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获取竞争优势。凭借在智能化领域积累的31年的丰富经验,SAS公司认为,要想全面、广泛地了解自己的业务,企业需要拥有客户、金融、运营和风险等四种类型的智能化方案。

一旦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企业就需要一名能将智能化方案渗透到企业各个层面的负责人,这就需要建立商业智能竞争力中心(BICC)。企业正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商业智能化工作远非只是部署技术那么简单。与企业的智能化定义相类似,SAS商业智能竞争力中心概念也是一个多维概念。解决人员、流程、基础设施和企业文化方面的问题,需要具备整体的战略性方案。

进行评估和采取措施

在建立商业智能竞争力中心的时候,首先要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智能化方案,确定不同级别的管理团队每天、每月、每个季度或每年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商业决策。其次,需要了解如何交付所需的智能化方案。并非所有的企业都会采取同样方式实施其智能化方案。企业规模、企业结构、信息架构等诸多企业自身特定的因素,都将会影响企业交付智能化方案的方式。

然而,了解企业具备的智能化方案交付能力的成熟程度,或许就是需要考虑的最为重要的因素。SAS公司的信息评估模式提供了一种方法论,可以对企业的成熟级别进行评估,还可制定相应的战略,帮助企业逐步达到应该具备的相应等级,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将智能化运用到企业各个层面,而不仅仅只在决策层。BI的发展阶段由五个不同的级别组成:

运营――工作重点为个人,信息为个人信息

汇总――信息在部门级别进行保存

集成――需要具备企业标准

优化――对信息进行评估、重组和改良

创新――不断在流程和文化领域进行创新

从人员、流程、基础设施和文化的角度来理解这些标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为企业奠定商业智能竞争力中心实现企业价值的基础。如果企业已经决定实施智能化方案,那么企业实施此项目的能力并不能代表企业建立商业智能竞争力中心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可以决定企业商业智能竞争力中心的结构。

目前,一些尚欠完善的商业智能竞争力中心部署方案将只能从提供基本的支持功能来开始工作,但是SAS公司建议商业智能竞争力中心的工作应扩展到商业智能化方案的所有方面:

商业智能化方案:企业战略应当配置什么样的商业智能化方案;

数据管理:数据品质、监管和政策都属于商业智能竞争力中心的职责范畴;

数据获取:数据整合、数据存储等;

高级分析;

支持:企业用户的首要支持 ;

培训:变更管理、项目管理和流程整合培训,从而交付智能化方案;

供应商合同管理;

商业智能竞争力中心基础要素。

由于其具备的战略性使命,商业智能竞争力中心应当对企业的技术和业务功能进行有效整合,还应向首席财务官、首席信息官甚至是首席执行官等高层管理人员直接报告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商业智能竞争力中心应当成为企业结构的组成部分。

商业智能竞争力中心的职责还包括对业务和信息技术人员进行有效整合, 以确保企业能从智能化方案实施工作中获得最大价值。商业智能竞争力中心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未来可能成为管理人员的潜质。实际上,商业智能竞争力中心还可以成为这些人员全面了解企业的一个平台。

商业智能竞争力中心的规模可为12名到100名员工不等,但通常会与企业的规模相关。例如,南美地区的顶级保险公司――Mutual and Federal的商业智能竞争力中心的员工人数为10到20人。在企业智能化实施的工作中,这家企业对自身机构进行了重组,以支持新的信息管理工作。日本的顶级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的商业智能竞争力中心的员工人数超过了100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公司都制定了交付智能化的核心战略决策,并且随后建立了相应的方案实施机构。

无论身处哪一个行业,如果企业能了解实施商业智能化需求的基础,并且清晰地了解企业当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水平,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战略决策水平并推动企业发展,这个问题自然就会变得一目了然。只要成立了商业智能竞争力中心,通过实施商业智能化方案,企业就可在流程、文化、人和基础设施完备化等领域更上一层楼,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营。

智能交通管理方案篇4

关键词:测试因子;测试用例;测试方案;智能电能表;智能用电采集终端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2-0017-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2.008

从目前智能电用采集行业的测试现状来看,多数测试工作具有重复性操作多、数据量大、消耗时间长等特点,且具有测试准确度低、测试项目难以全面覆盖、人工测试强度大等弊端,在测试员有限和测试技术缺乏的情况下,这些工作使得测试部门每天都在满负荷运转来消化测试任务,且成效不大。在国网公司统一招标的背景下,随着企业订货量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测试资源紧缺与测试工作量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针对上述情况,我公司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经过近一年的需求调研和分析,并进行筛选和抽象,适时地启动了智能用电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开发工作。智能用电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可以代替人工测试执行研发自测和验收测试。本项目的应用和推广,将能够有效地解决测试效率低、测试项目难以全面覆盖、占用人力资源多、研发质量把控不严等一系列问题,且对行业发展和国网送样中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在目前国内该领域自动化测试需求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该项目的启动和应用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1 系统分析

1.1 需求分析

目前,国内在研究智能用电产品自动化测试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市场上的测试平台均不能满足行业内对测试的自动化需求。智能用电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立项开发,相比国内目前存在的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测试系统,我们认为智能用电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应该具备测试方案构建自主性和配置灵活性更好,系统可扩展性和可兼容性更强,测试方案的审核控制流程更严谨,数据管理和方案管理更为科学等技术优势。综合以上特点开发的系统,在应用过程中,不但可以不断兼容智能用电新产品的通信协议进行符合性测试,还可以根据测试工程师的测试意愿自主编辑测试方案,进行产品的功能性测试。并保证测试方案在研发自测和中试验证阶段的测试效果,该系统还可以不断累计测试方案和测试经验,形成可追溯的数据管理体系,便于将来的测试经验借鉴和测试结果追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更为方便实用。

1.2 系统架构设计

如图1所示,智能用电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基于VS2010开发平台和SQLServer2005数据库进行设计开发。该系统兼容浏览器模式,主要划分为两部分,分别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下面针对系统的逻辑架构进行简要说明。

1.2.1 服务器端:服务器端主要用于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层主要包括Web、数据交互处理和数据库接口类库,主要业务包括管理测试因子、测试用例、测试方案、历史数据。审核测试用例、测试方案,正式版客户端和外挂软件是该系统的主体组成部分,系统的所有功能操作都在数据处理层完成;数据存储层以SQLServer2005数据库为载体进行数据存储过程处理和数据存储,为智能用电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的使用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数据和经验数据,使系统数据具备可追溯性,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1.2.2 客户端:客户端兼容浏览器模式,在终端用户PC机上安装客户端浏览器,用于本地测试设备驱动和服务器公共平台测试方案脚本下载,从而实现测试方案的本地化执行,提高测试可靠性和稳定性。客户端主要业务包括执行测试、执行审核,用户通过客户端将测试用例、测试方案从服务器下载到本地后,执行测试,保证测试过程中通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并支持脱网

测试。

1.3 系统组成

如图2所示,本系统软件共需要七部分功能模块,分别为档案管理模块、测试流程管理模块、评审审核模块、测试数据管理、系统管理、个人信息和显示窗体,下面对这七部分功能需求做详细描述:

1.3.1 档案管理模块:主要用于管理本系统兼容的被测产品和与本系统配套的测试设备的档案的添加、修改与删除。该部分主要分为电能表驱动管理、采集终端驱动管理、辅助设备驱动管理、通讯口配置管理四部分。

1.3.2 测试流程管理模块:该模块为本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主要用于编辑测试因子、测试用例、测试方案以及执行一键式自动化测试和测试结果的查看及导出等。其中测试因子、测试用例、测试方案是支持一键式自动化测试的三级要素,若干的测试因子经过有序的排列组合形成测试用例,若干的测试用例集合在一起形成测试方案。测试方案是一键式自动化测试的主要执行对象。

1.3.3 评审审核:该功能模块为本系统的统一审核接口,所有设计阶段和测试阶段的流程审核都在此功能模块呈现并完成,该功能模块权限只对行政主管和测试产品负责人开放,具有高级权限。主要包括测试因子入库审核、测试用例入库审核、测试方案审核、测试报告审核。

1.3.4 测试数据管理:主要用于存储和管理测试方案及测试结果,从而累计测试经验和测试成果,形成可追溯性的数据管理体系,便于后续测试方案的改进、借鉴和测试结果的追溯。

1.3.5 系统管理:主要包括角色管理和用户管理两部分功能,为系统用户提供权限分配,为系统常用的功能管理模块,其中角色管理中包含页面访问权限管理和操作权限管理功能。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关联相关角色,一个角色可对应多个用户。

1.3.6 个人信息:主要反映当前登录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信息浏览、系统提醒和修改密码三部分。

1.3.7 显示窗口:主要向用户呈现系统测试时的实时状态和测试后的测试结果。它通过实时测试状态监控、报文显示、结果判断、分类存储等手段,向用户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产品测试信息。

2 关键技术及实现

2.1 测试方案的自主性

本系统不参与任何测试方案的决策,只负责执行,测试方案的制定完全交由测试工程师完成,从而充分体现和尊重了“人”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意愿,有效地做到了测试方案的灵活性。本系统首次提出了“测试因子”和“因子块”的概念,测试因子是构成测试方案的最小操作步骤,测试工程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测试意愿随意添加测试因子,并进行一定逻辑关系的排列组合,从而形成测试用例,一个测试用例即为一种测试方法,这种灵活的编辑方法可以使测试工程师充分针对一个功能项编辑出多套测试用例,而多个不同的功能项下的多套测试用例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测试方案,从而对电能表的功能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测试,如图3所示:

2.2 测试方案的开源性

该系统测试方案可以由多人同时构建,从而使测试方案在构建过程中不断被完善和优化。多人共同构建测试方案,既可以集合不同的优秀测试思想和测试方法,又可以提高构建方案的工作效率,最后由项目负责人统一整合并提交审核,从而不断地累计测试经验和测试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编辑测试用例、测试方案后上传至服务器,提交审核,至正式库公共平台,未提交审核或者审核不通过时,系统为测试用例和测试方案提供完全公开、项目组公开和隐私三级公开权限,公开的测试用例和方案,多个用户可以共同参与修改优化,不公开的测试用例和方案只能自己看到,自己调试或者测试,但测试结果不列入正式测试报告。

2.3 测试数据准确性判断

系统对每一个功能子项的测试数据与基准装置或者基准数据进行实时比对,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误差校正,以求达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为了尽可能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首先通过通讯可靠性手段保证召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然后通过准确的解析算法保证解析数据的正确性,最后将解析后的数据与基准设备(如标准表、脉冲计量工装等)进行比对,进而对测试数据进行判断并得出合理结论。

针对由多个测试子项组成功能测试项目,应先对各个子项进行数据比对,各个子项比对结论全部合格后才视为整个测试项目合格,否则该测试项目为不合格。总之由于结论的判断受多方面影响,系统在做好数据可靠性传输的同时,通过多种比对算法保证测试结果的准

确性。

2.4 通讯可靠性

智能用电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处理多种不同类型的设备数据,如何保证这些设备与智能用电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之间的通讯稳定可靠,是系统设计的关键。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我们决定采用以下方式:

2.4.1 客户端模式执行测试:本系统采用客户端模式执行测试,即通过客户端从服务器公共库平台下载测试方案并执行,支持脱机测试,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因网络因素导致的测试不稳定或者断网导致无法测试的情况。

2.4.2 数据重发机制:智能用电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在与设备通讯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增加重发机制来提高抗干扰能力。如果存在在规定的时间内数据交互失败的情况,程序就会自动进入数据重发流程进行数据重发,如果3次数据重发仍然失败,则视为本次通讯失败,系统将把失败记录存入数据库中,并继续进行下一个测试用例的测试。

2.4.3 增加通信校验:通信报文组帧过程中,在规约基本校验基础上又增加了CRC校验模式,进一步增加通信过程中的传输可靠性。

3 应用数据分析

使用智能用电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测试出的单相费控智能电能表的测试报告,如表1所示:

4 结语

伴随着智能用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用电产品的快速更新,智能用电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在对产品质量把控和提高测试效率方面必将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由于市场对产品的交付周期不断加快和对产品成本的不断压缩,这样一款可以快速实现自动化测试的测试系统对于缩短整个项目周期、节省测试成本有着直接的效应,这也就决定了它必将是测试市场和业界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 刘宣.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Q/GDW 1373-2013)[S].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2013.

[2] 兰多夫.Visual Studio 2010高级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 王秀英,SQLServer2005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4] 贺振欢.Web服务器开发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5] 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系列标准宣贯材料[S].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2013.

[6] 张文亮,刘壮志,等.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09,13(7).

智能交通管理方案篇5

自温家宝总理在去年“两会”将物

联网提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如今,在浙江智慧城市建设中,无论是远程医疗、实时交通监测、食品安全检测,还是公共安全预警,物联网技术都已经渗入其中。

根据《浙江省物联网“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把握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对浙江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因此,浙江物联网行业作为支持“智慧浙江”建设的新兴产业,其巨大发展潜力受到关注。

浙江省自启动“智慧浙江”工作以来,物联网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浙江省是物联网产业基础较为扎实、技术研究实力较强的省份之一。目前,杭州、嘉兴、温州等地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区,在关键技术攻关、新型标识和传感元器件制造、商业化应用开发以及网络运营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领先优势。其中,杭州物联网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总体走在全国前列,在无线传感网、射频识别、物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核心技术。除了杭州,嘉兴是国内首批步入无线传感网项目产业化的城市,拥有物联网领域发明专利181项,占据国内物联网领域80%发明专利。专家预测:到2015年,浙江省物联网产业产值将达2000亿元以上。日前,记者专程采访了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协会和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技术研发企业。感受到物联网产业对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

“智慧医疗”,浙江走在前列

浙江智慧医疗创新技术应用已走在了全国前列。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协会执行秘书长田华告诉记者,浙江物联网在医疗领域应用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从国家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到2009年的新医改,诞生了市场占有率享誉全国的杭州创业软件公司和浙江联众卫生信息科技公司。从数字卫生建设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诞生了移动医疗、感控管理、远程会诊、区域医疗、社区医疗以及延伸至家庭、个人的智慧健康、慢性病监护及第三方服务平台,引申出产业链细分领域的独特产品和优质企业。

据协会秘书赵子川介绍,联众科技运用物联网技术,创新的供应室RFID管理信息系统,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供应室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的总后勤部门,它为全院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提供各种无菌器械、敷料、用品。所供应的物品质量不仅关系到每一名患者的诊治, 同时,也是最容易造成医院感染的媒介之一。因此, 医院供应室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部门。联众科技供应室RFID管理信息系统为每个器械包配带一个RFID芯片,负责采集和存储器械包流程各个环节的属性信息。通过芯片,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每个器械包灭菌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时间曲线,随时查询现有器械包的存放位置,统计、分析器械包的使用情况,了解到该器械包的相关信息和负责器械包管理的相关人员情况。由于RFID芯片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可以为医院节约大量的成本开销,在运用RFID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后,不仅使医院的工作更加高效、准确、便捷,还可做到无纸化作业,更可有效控制再生手术器械感染的发生。

记者在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作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全面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服务商,该公司拥有八大系列100多个自主研发产品,营销网络遍及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为30-40个城市提供城市居民健康档案,为3000多家医院提供服务,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目前,公司在药品溯源、移动医疗、数据采集、远程医疗等方面有突出成果。其中,药品溯源用于对药品条码扫描,以甄别身份。当前,该项成果在杭州上城区、上海闵行区都有广泛应用。今年,公司成立了移动医疗事业部,并加大对研发的投入,通过产品创新、加强服务来提高公司新的增长点。为加强主动服务,公司专门成立客户服务部,通过项目经理、区域经理、客户总经理三级管理的方式来针对性地为客户服务。

中控信息公司副总裁章全告诉记者,中控之所以能在智慧医疗领域脱颖而出,主要在于中控的解决方案更贴近用户的需求,具有功能更完整、技术体系更完善等特点。据了解,中控科技在智慧医疗领域,凭借多年行业经验以及与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合作基础,提出了涵盖医院建筑智能化、医疗信息化、区域协同医疗的数字化医疗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在国内能为医院提供这种数字化建设一揽子解决方案的,中控可谓是开拓者和领跑者。中控数字化医疗整体解决方案,以医院基础业务系统为支撑,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以系统集成平台为纽带,以信息安全支撑系统为保障,以科研、管理、远程及区域协同、客户关系管理等为其服务外延,形成完整的数字化医院信息整合平台,实现医院所有管理和临床业务的电子化、医疗工作流程管理的科学化、临床信息服务的广泛化以及临床、管理、科研决策的智能化。目前,北京301医院、湖南湘雅医院等已经采用了中控数字化医疗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城乡医疗资源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卫生部的调查显示,我国占总人口30%的城市人口享有80%的卫生资源,绝大多数高素质医生和高质量医疗设备均集中在大中城市。而网络医疗平台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大医院――小医院――社区(乡镇)医院――家庭的联网结构,实现医疗资源的充分共享。邦泰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网络医疗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小医院病房内终端监护设备的各项数据、图像等,实时传输到省级大医院的专家交流端,省级医院的专家组通过这一交流端,对异地病人进行会诊,实现“面对面”交流,并给出诊疗意见。在浙江,通过网络医疗平台,包括浙医一院、省人民医院、省立同德医院等省级大医院,已经与省内多个地区的近80家市县医院和近30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网,无论在金华、衢州还是舟山,当地住院病人都可以得到省级医疗专家的远程会诊、门诊服务。

近年来,银江股份以“智能识别、移动计算及数据融合”的核心技术手段,打造新一代数字医疗整体解决方案。陆续将移动门诊输液管理系统、移动临床护理系统成功运用到大型三级综合医院。同时与美国英特尔公司合作,开发出全球第一款“电脑医生”――MCA移动医护助手,在浙一医院、邵逸夫医院成功运用,下一步还将运用到区域医疗中。“今后医院里医生可以不用拿着一大堆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据等在病房跑来跑去,只需要一台MCA,就可以为病人提供全面的医疗诊疗服务。电脑医生运用到社区后,医生还可以提供全面的上门医疗服务,真正把医疗诊疗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区。” 银江股份董事长王辉介绍道。

如今,银江股份专注于医疗数字化解决方案,其医疗网络集成、区域医疗数字化平台、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临床移动信息系统、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婴儿防盗系统等已成熟应用于全国多家医院。

另外,在浙江物联网协会提供的智慧医疗应用案例中,无论是致力于无线移动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创新应用杭州医惠科技、致力于“腕式”生命传感系列电子产品研发与生产,集个人健康管理平台服务于一体的统捷通讯科技,还是适用于医院、社区、家庭、个人的无线网络生理参数监测系列产品及物联网健康服务平台的好络维医疗,以及定位于智能健康体重管理、方案的杭州偌伽特健康公司,在为智慧医疗建设中都研发出自己的特色产品。

智慧交通:为城市行路难提供支持

智慧交通是银江股份成立初期最先涉足的领域,经过十年的耕耘,银江股份已成为智慧交通领域的领先企业,拥有城市交通诱导系统、高清卡口自动检测系统、高清闯红灯违章自动记录检测系统、道路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城市快速路匝道控制系统、快速公交信号优先系统、平安城市监控系统等一批成熟的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

2000年,银江股份开始涉足城市职能交通领域的第一个研究课题――改造红绿灯设置。一年后,银江股份智慧交通第一个产品在杭州体育场路等繁华路段应用。目前,银江的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在杭州的占有率达到了90%以上,在整个浙江占有率达到了80%以上。同时,随着智能化系统的提升,银江的智慧交通产品已渗透进了国内12个省会城市,包括昆明、成都、厦门等,国内交通智能化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2011年,银江股份仅智慧交通经营收入就达4.4亿元。

“中控在智慧交通建设方面,是国内的第一集团军。目前其业务领域已经涉及城市智能交通,高速公路收费、监控、通信三大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 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全自豪地说,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中控通过一平台(城市交通管理集成平台)、三系统(诱导、信号、电子警察)来进行交通管理和优化控制。例如,杭州滨江区江南大道“绿波带”系统。该系统可根据道路车辆流量,通过红绿信号灯优化配时,保证进入江南大道的车辆,在规定的时速下,从遇到第一个绿灯开始,一路绿灯畅行无阻。另外,在萧山智能交通试点项目,中控对老城区的50多个路口信号系统进行了改造,通过信号灯优化控制,使得高峰时期的上下班行车时间节省15%~19%,道路通行效率提高了25%以上。

中控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中,还包括异构交通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城市的大型枢纽站,连接了城市公交、城市轨道交通、高铁、民航、长途客运等等,各运输系统有效信息的互联互通及综合服务,既可以优化配置交通资源,也可为乘客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甚至可以为乘客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当前,城市交通行车难、停车难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和影响市民生活的大问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控正在研究的车联网技术,通过车路协同,可以使现有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通过对驾驶员个性化交通信息服务,有效缓解交通行车难和停车难问题。经过2年时间的研发,中控已在车联网技术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面临的是如何推广应用的问题。据了解,车联网由路测设备,车载终端和数据中心构成,其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将车载终端安装在每辆车上。章全认为,车联网的建设,政府推动尤为重要。目前,重庆市和南京市的实践值得借鉴,重庆免费发放100万张汽车电子标签,南京市免费发放30万张汽车环保电子标签。

智能交通管理方案篇6

关键词:智慧档案馆 技术系统 云计算

智慧档案馆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对现有数字档案馆信息整合的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资源共享化等进行进一步深化。智慧档案馆的建设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思维方法,突破数字图书馆的桎梏,实现整体的蜕变与管理形态的进化。

一、信息化管理全面化

与传统的数字档案馆管理方法不同,智慧档案馆在现代城市发展背景下将档案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逐渐转变为业务的全方面信息化管理,借助现代智慧城市生态化建设的理念与信息技术特征实现了档案馆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无论是从档案具体资源的管理、档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档案馆业务流程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程度的改进,进一步提升档案馆的运行效率,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利的参考,为智慧城市整合消费者的广泛与需求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另外,城市智慧档案馆能够捕获档案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并形成文件形成者、档案工作者与使用者相互之间的桥梁,便于智慧档案馆的不断完善。

系统架构中的档案感知与获取系统、全面档案馆管理系统、档案智能服务系统、档案文化社区系统是整个技术系统架构中最重要的四个方面,实现了与数据库的相互交互以及智慧图书馆功能实现的具体目标。

二、信息资源库的精细化

智慧档案馆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因此对档案馆内部信息系统的构建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各种新资源的出现使得档案馆资源的来源与种类逐渐增多,资源的来源已经不仅仅局限与传统数字档案馆,而且将资源的范围扩展到现代计算机云数据中心、各类社交媒体、电子商务馆,这些资源的获得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推力,智慧档案馆将所有资源进行统计并统一安排,能够满足智慧城市建设下的各种需求,为人类的持续进步提供动力,并为后代子孙构建资源提供全面的信息参考;另一方面,从档案馆数据整理、保管、处理与档案利用方面来看,智慧档案馆的建设并不仅仅包括接收库的信息资源,而且还要建立支撑档案馆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行政办公、财务管理、技术保障等所有业务构成,同时还要根据智慧档案馆理业务特点实现各个部分的精细化管理,满足现代智慧档案馆系统运营的要求。

三、业务实现的感知化

智慧城市建设利用现代物联网实现了人、物体、系统、数据库的互通互联与智能化联动,实现了系统的分析、判断与感知功能。智慧档案馆在技术系统上也应该具有这样的智慧特征以及实现和人类智慧相统一的管理体系。

(一)数据感知器

主要是系统中用来实现数据集成、迁移、交换等的感应系统,利用现代计算机智能数据处理中心实现数据库之间的同步、转换。

(二)系统和数据之间的感知器

系统和数据库相互之间的智能处理与自动感知系统,利用专用的信息化组件、数据整合设备、语义处理等技术实现相互之间数据的自动存储与高效访问。

(三)系统感知器

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的智能交互与业务协同行为,支持系统不同部门的业务协同与流程的优化,整体上提升了档案馆的运行效率。

(四)行为感知器

人与系统形成自动沟通与自动匹配过程,系统通过智能感知系统获取人的行为,并进行分析与处理,使得系统与人的契合度更高。

智慧档案馆利用现代物联网与计算机数据自动化处理技术,将静态的物体、数据等拟人化,进而转变为能够进行主动思维的对象,使得档案馆逐渐从平面系统升级为立体系统,从被动的服务主动转变为系统自动服务过程,实现了基础设施、系统工具、系统工作的整体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四、信息服务的知识化

随着数字档案馆的快速发展,档案馆资源的数量也呈现出日趋上升的趋势,云计算技术的使用使大数据能够有效整合,并且能深层次挖掘大数据的价值,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未来档案馆的发展将摆脱以“件”或者“卷”为单位的档案资源收集与保存,而更加体现档案在形成中的相关特征,通过记载人们在日常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既定特征与业务开展的具体背景,分析或者进一步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层次的内容,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充足的经验、知识及方法。智慧城市中大数据的发展理念与计算处理方法使得传统档案馆的建设逐渐实现了全面数字化,提供信息资源检索目录以及关键词索引,为大数据资源存储中数据的调用提供有力的帮助,并且精确了资源的搜索,实现了资源的分享与利用。并且,利用数字化管理的数据分析、语义挖掘、智能处理等有效利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档案馆的信息服务能力,达到一个更高、更深的层次。智慧档案馆在建立立体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系统的基础上,面向管内组织运作提供资源的综合查询与社会发展辅助决策支持,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性的服务,并且实现了个性知识的智能化退订与知识定制服务。

五、结语

智慧城市的发展带给我们更加便利的生活,对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而智慧档案馆的建设则在智慧城市便利的基础上为我们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以及更深刻的文化熏陶。相信醉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必将不断结合新的技术环境,形成更多的服务形态与更加多元化的技术系统。

参考文献:

[1]杨智勇,周枫.试析智慧档案馆的兴起与未来发展[J].档案学通讯,2015(04).

智能交通管理方案篇7

2013首届中国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暨科技创新论坛

大会将主要面向城市交通管理者和交通安全科技企业,探讨和交流如何利用科技,更好的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大会将倾力打造成为中国城市智能交通管理领域最重要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之一。

8.1―8.3

2013工业计算机及嵌入式系统展

作为国内唯一专注工业计算机及嵌入式领域的大型技术展会,IPC&EMBEDDEDEXP0 2013将携手全球领先企业,全面展现X86、ARM、ASIC、FPGA、GPU等多种嵌入式技术及其在各垂直行业中的创新应用,满足各行业日益多样化的专精需求;并将联手工控、自动化、物联网、安防监控、数字标牌、轨道交通、医疗电子、汽车电子等产业的专家高层与专业观众共议技术畅谈市场,引领各大产业智能化革命。

8.15―8.17

2013深圳国际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2013深圳国际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博览会,是一个关于物联网完整产业链、RFID技术、传感网技术、短距离通讯技术、最新移动支付技术、电子标签生产解决方案、读写器开发最新技术、中间件的精确控制技术、及其物联网技术在交通、工业自动化、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物流、防伪、人员、车辆、军事、资产管理、服饰、图书、家用智能化、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全面解决方案和成功应用展示的高级别国际盛会。

8.15―8.17

2013中国(青岛)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

本届软博会以“智造・合作・共赢”为主题,突出青岛嵌入式软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等区域优势,展示软件技术应用、区域交流合作和软件人才交流等展会特色,更具商业功能。同期还将举办“智慧中国・青岛软件创新论坛”、大学生软件创新应用大奖赛、优秀毕业生双选会、产品会、供需对接会等丰富活动,进―步提升软博会交易效果。

8.23―8.25

2013西安科博会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展

本届西安科博会以“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展览面积40000m2,预设4大展馆,展位2000个,通过展览展示、高峰论坛、技术研讨、产品推介、商务考察等方式为各省区市政府、高新区、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全力打造中西部最具代表力的科技成果展示窗口和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组委会热忱欢迎您的光临,让我们携手共觅发展空间,共享科技之树的累累硕果。

8.28―8.30

第五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暨交通安全论坛

第五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暨交通安全论坛是唯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批准,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公安部装备财务局支持,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主办的国内最高规格、最具权威、最大规模的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博览会。

9.6―9.8

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

展会继续围绕主题“荟萃智慧应用,建设智慧城市”,坚持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秉承“展览、会议、交易、体验、互动”五位一体的办会理念,以深入新技术、新方案等的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为载体,以供需对接为手段,紧贴行业应用需求,更好地汇集全球智慧和力量,共同探讨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新模式、新经验。

9.26―9.28

2013第四届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

智能交通管理方案篇8

【关键词】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

[作者简介】李远远,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5-0140-04

物流专家戴定一指出,智能物流标志着信息化在整合网络和管控流程中进入新阶段,即进入动态、实时选择和控制的管理水平。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指出智慧物流将是信息化物流的下一站。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是提供整合物流服务的协同平台,综合利用集成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智能化地思维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使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运作,在统一、协同的管理平台上提供高效率、标准化的综合性物流服务。从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成为能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的整合运营商。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能有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物流业务彼此独立运作、缺乏整合、物流业务之间难以无缝连接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规避物流业务主体自建信息化平台的重复投入问题,以高度集约化、功能耦合、以物流电子商务为核心、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的整合信息平台,为物流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提升物流企业、企业物流以及区域物流的综合竞争力。本文即对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目标、平台功能及系统框架进行系统分析,并以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实例分析。

一、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目标

将智慧物流理念贯穿于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和运营,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解决方案,实现物流服务一体化、物流过程可视化、物流交易电子化、物流资源集成化、物流运作标准化、客户服务个性化。

物流服务一体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对主要物流业务进行整合,消除业务间不能无缝对接的情况,提高不同业务的协同和整合能力,提高物流服务整体效率。

物流过程可视化,应用物联网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移动位置信息服务(MP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无线通信等技术,使供应链物流全程透明可追溯,对运营全面管控和规范化管理,使运作过程的事故率和货损率降低。

物流交易电子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物流电子商务功能提升了物流服务交易效率,提高了客户和物流企业的互动效率。降低了物流服务的搜寻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物流资源集成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各类物流资源。合理化分类管理和调度,能更有效地调度更多的社会物流资源,实现集约化利用,提升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和成长空间。

物流运作标准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对物流运作方案实行全面标准化管理,实现标准化信息管理和物流业务运作,提高管理效率和防范风险能力。

客户服务个性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能为客户提供量身打造的专业、细致、个性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提升了物流服务营销能力。此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还能进行统一结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管控力度。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最终将成为社会化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众多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所用,成为一个能提供整合供应链物流服务的运营平台,改变区域的物流生态,使各个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之间建立先进的信息沟通平台和规范化、标准化、高效率的物流运作模式,降低整个物流生态圈的运营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同时,更有助于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物流生态圈进行有效管控。制定促进物流生态圈运营发展的政策措施。与智慧城市建设协调同步并为其提供支撑。

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规划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规划要基于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供应链物流运营的商业模式。面向区域物流生态圈。围绕提供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目的,设计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

1.运营主体:国内外物流企业、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等。通过平台布局形成供应链物流运营网络。提供国际国内物流业务服务。

2.服务范围:从供应链一体化的角度,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协同供应链各节点成员、物流客户以及平台服务人员,涵盖仓储、运输、配送、货代等物流业务并将各物流业务无缝整合,完成供应链物流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

3.管理体系:智慧物流信息平台通过管理供应链节点企业、管理物流业务、管理客户、管理平台服务人员、智能学习等,实现平台的协同运营。管理供应链节点企业,是平台管理体系中最核心的功能,在各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建立规范、顺畅的信息互通和协同运作机制,稳定并拓展智慧物流生态圈;管理物流业务,对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业务进行有机的过程管控和整体绩效管控,服务于整个供应链战略;管理客户,以智慧物流核心理念深度营销客户,充分挖掘客户潜在价值,建立客户服务标准和规范,为客户提供量身打造的个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维系客户忠诚度,与客户之间建立共同的风险管控机制并将其渗透到物流业务运作的各个环节;管理平台服务人员,将员工绩效、能力提升、薪酬激励与平台价值创造相结合,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平台管理指标相结合。具体落实到物流方案的各个环节;智能学习,平台立足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整合国际国内物流业务。不断创新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

4.输入输出:平台的输入是物流资源(包括平台自有物流资源和能调度的社会物流资源);平台的输出是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具有专业化、标准化、个性化、人性化等特征。因此,平台的壮大取决于输入物流资源及输出物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即以优化的物流资源组合,为客户提供满足需要的、个性化、一体化物流服务。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应具有宏观视野,综合利用各种物流资源,创新客户服务价值;具有管理协同能力,提高物流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产出水平。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从本质上看,其功能体现为人性化的客户服务、有智慧和灵性的协同、“手机+鼠标+车轮”的响应方式。智慧和灵性的协同又分三个层面,即:物流业务之间的一体化协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物流生态圈的协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则实现了这三个层次的协同,形成了良性和谐的物流生态圈,和谐了与供应链伙伴、客户及员工的关系,提高了社会物流运作整体效率,降低了社会物流运营成本,最终提高了整个物流行业的综合效益。

三、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系统框架设计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施,需要以智慧物流和供应链一体化为基本理念,根据物流生态圈的要求,建立支持实时信息联通和工作流的信息协同机制;应用智能物流电子商务模型;支持多元化物流业务(含仓储、运输、配送、货代等)并能实现业务协同和管理协同,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物流企业、客户、平台员工都能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上目标统一、协同一致地运作。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所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四种有机整合:(1)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政府部门的物流信息服务,提高政府监管能力。航空、铁路、公路、水运、邮政、海关、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烟草、安全监管、工商、税务、公安、商务等部门的物流信息资源都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上得以整合和深度开发:(2)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重点物流行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等电子单证信息可以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上有效地协同。促进了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多种运输方式的一体化发展;(3)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全过程。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上开展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服务,物流全程透明化、可视化,并能对物品实现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推动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科;(4)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其他物流信息平台资源。通过与其他物流信息平台形成联动网络,拓展物流信息网络的覆盖范围,促进专业化物流信息服务业的规模化发展。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主要应用三类技术:(1)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RFID、3S(GNSS、GIS、RS)等通信和信息技术;(2)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云计算等技术;(3)智能交通系统(ITS)、物流信息管理系统(LMS)等信息化管理系统。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将这三类技术应用于物品电子标识、自动识别,信息交换、移动信息服务,可视化服务和位置服务,以及智能交通、物流经营管理等方面;并能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影响和带动一批专业化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的发展;以信息化带动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创新。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一种转化:将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等释放的零散物流需求整合起来。通过平台的智能匹配和综合服务功能,输出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所提供的服务按照深度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也代表着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不断发展创新的方向:(1)基于单供应链的一体化物流业务解决方案;(2)基于供应链网的综合性物流业务解决方案;(3)基于物流生态圈的全方位物流业务解决方案。因此,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是以智能化的高水平物流业务解决方案为其核心产品,以物流全程可视化为其提供数据支撑,以物流业务标准化为其实施保障。

四、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实例分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性位置及其发展条件为其建成依托海港、连通多区域的国际通道和成为国际性现代物流基地奠定了有利条件。目前广西北部湾物流信息化工作已初具成效,南宁、钦州、凭祥保税物流信息系统已建成并实施:广西电子口岸物流服务信息平台、钦州港国际航运中心电子口岸、南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柳州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等正在逐步构建;部分大中型物流企业已开始应用JIT、VMI、SCM等管理系统来提升其专业化能力。

然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物流运作较大部分仍采取单独、孤立的方式,如货代企业、运输公司、仓储公司等的各种物流业务之间缺乏整合,无法实现不同物流业务之间的无缝连接,致使整体物流运作效率偏低;物流信息系统也是自成体系、缺乏有效连通,致使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地交换。存在重复采集、不匹配、更新速度慢等问题,更谈不上智能信息管理和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方案。因此,需要构建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以信息化建设带动整体物流运作效率提升和物流成本下降。优化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最大限度地盘活物流资源存量。

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目标:以供应链物流服务为立足点,建设区域性物流服务平台。建立规范便捷的信息交互系统,与公路、铁路、机场、港口高效联接,与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接,与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信息进行交换与共享;通过平台交易中心,客户和物流服务商可以自由交易,获得一站式供应链物流服务。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应成为“国家平台”的有机组成部分,遵循统一的标准规范,成为本区域的物流信息中心和物流服务平台,提供符合本区域特色需求的区域物流信息服务及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按照“政府引导、行业主导、社会参与;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机制科学、运营良性、开放兼容”的原则。在规划实施中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整合分散的物流信息。虽然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系统中的企业及物流基础设施都在逐步信息化,但是,在信息资源的汇集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以及智能物流运营管理与决策等方面还显得不足,无法满足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要,必须首先进行信息整合和有效集成;推进信息采集的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建立依托价值链、各关联主体的物流信息资源开放互联、注重标准化和安全性的物流信息链,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部门与企业之间建立信息互联互通的机制,协调好政府部门、物流重点行业(航空、铁路、公路、邮政等)、物流企业、企业物流之间的关系,做好信息沟通、集中管理及共享的组织与制度保障,逐步营造信息共享的良好环境。通过信息共享也能有效配置和利用运力。避免运力过剩而导致行业发展不稳定的现象发生。

3.建立良性运营模式。平台向会员提供运输配送、货运、物流信息管理、推荐物流服务商等系列服务,实现物流过程人、车、货、客户等信息共享,并通过多重监督系统确保货物安全到达。平台有强大的汇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可由政府、协会和企业联合起来统计和区域物流业的权威数据信息,为企业经营者和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因此,政府在平台规划、建设、运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平台是公共性物流服务企业,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也可以一定盈利来维持运作。

4.推动物流社会化运作机制。推动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将物流业务剥离,交给社会化的物流服务平台和物流企业来完成,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即可发挥这一作用,推动物流服务需求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联通和联动发展,提高物流社会化水平,增强物流企业的专业化能力,提高产业链运作效率和节点企业的及时响应能力。推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与大宗商品集散市场、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网络零售等业态的整合和一体化服务。推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成为自动识别、可视化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主体,提升重点领域(医药、农产品等)的信息管理水平和质量保障能力。推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成为行业协同、重点龙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的服务平台。

五、结语

上一篇:气象学定义范文 下一篇:铁路工程施工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