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发展趋势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8 17:21:20

智能交通发展趋势报告

智能交通发展趋势报告篇1

岁末年初,看到最多的是各式的总结盘点和各样的趋势展望。互联网领域更是如此。2012年关于网络和新媒体的方方面面,纷纷扰扰、争争吵吵,好不热闹,为年终盘点“大餐”备下了丰富的原材料。当然,关于2013年互联网新趋势的文章也频频呈现,为下一顿“大餐”预备着新一轮的“食材”。

我想,无论过去如何热闹、喧嚣、繁华、富贵,过去的毕竟已经过去,在过去与未来之间,面向未来似乎更现实些,也更积极些。

关于2013年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分析、前瞻已然很多很多,著名的“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从全球、战略高度观察,2012年12月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的《2012年互联网趋势报告》,虽然名为“2012年互联网趋势”,其实是从2012年的整体境况看2013年的态势与格局。还有若干细分领域的趋势报告,如“社交媒体5大趋势”、“电商领域6大展望”、“移动互联网行业2013年未来分析”等等,不一而足。

仔细研读这些前瞻预测、趋势报告,不难发现,所谓趋势其实只是2012年未尽事业的延续:用户继续增长、网络反腐制度化、大数据爆发、移动持续改变生活、电商大战升温、社交媒体渗透企业、智能时代到来等等。面对这些趋势,其实有必要多点冷思考:

用户增长是大势所趋,引用“女皇”报告中的数据,“全球网民总数达24亿,而且仍然保持每年8%的增速。全球有11亿智能手机用户,但仅占全球手机市场的17%,移动互联网仍然处在早期”。但是,我们也看到国内的另外一个状况,即无论是普通网民数还是社交媒体的用户数,增长的速度都在趋缓,如果2013年出台网络管理的相关法规条例,比如网络注册实名制,则很难判断用户增长会出现怎样的态势。当用户增长趋缓后,中国互联网能否依然保持人口红利带来的网络经济效益,又将是一个担忧。

2012年网络反腐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政治生态,但对于网络反腐制度化的预期则需要理性认识和客观评判。在承认网络反腐会增加社会透明度、推动社会民主建设的同时,如果把互联网作为反腐治贪的主战场,是不是会本末倒置?互联网有时是极为脆弱的,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的现实案例并不少见。是要强化网络反腐的制度化、常态化,还是党政机构把反腐做在日常制度建设中,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2012年可谓数据时代的元年,利用数据分析来定位个人兴趣、爱好甚至获取个人隐私,从技术上、理论上都是成立的、可行的,特别是随着用户创造内容几何级的增长,数据挖掘不仅是必要的,更是利用好互联网平台的契机。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邬贺铨所言,“我们正在进行一场全新的革命,庞大的数据带来的量化转变将在各领域迅速蔓延,没有哪个领域能够逃脱它的影响”。但是数据挖掘和分析是把“双刃剑”,如何管理、运用好挖掘后获得的资料、信息,更将考量互联网公司和每一个人的道德和底线。

“移动改变生活”,中国移动的广告语,也是当下现实生活的写照。地铁上、公交站台上、火车里、会议中,我们看到太多耳朵里塞着耳机、低头把玩手机的场景,各类移动终端作为贴身媒体已经让我们无处逃遁,所以预测2013年有更多的终端大战、系统平台大战、App应用大战其实都不算趋势、前瞻。我们的思考在于,微信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是让见面交流成为奢侈品?App应用是便利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娱乐,还是让我们几乎被捆绑在了冰冷的机器上?移动生活之外,我们还能不能有点新鲜的生活?

其他的趋势还有电子商务、社交媒体、智能时代等。预期的是电商的增长和在线购物的便利,忧虑的是如何面对电商垄断巨头和小企业、小店铺的不平等;预期的是社交媒体更多地抢夺传统话语权,意见领袖在社交媒体中长袖善舞,忧虑的是社交媒体的责任担当和意见领袖的社会道义;预期的是智能时代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忧虑的是更多的智能机器、智能生活会否让人类异化而最终失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

智能交通发展趋势报告篇2

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Q4的数据表明BAT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拥有了更强的生态控制力,以手机百度、淘宝、微信为代表的BAT超级APP已经开始在“连接人与服务”领域展开正面交锋;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大盘在2014年的增幅已经放缓,预计这一人口红利将在2015年结束;而00后的崛起则开始逐渐对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该报告主要分为《2014年移动互联移动网市场盘点》和《00后用户移动互联网行为洞察》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2014年移动互联网市场盘点(要点归纳)

(一)智能机大盘

2014年智能机大盘增速已明显放缓,预计2015年人口红利期将终结

平板设备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远不及智能机,主要满足娱乐需求

(二)入口地位

移动搜索已成为用户规模仅次于社交通信的第二大应用垂类

移动搜索经历了与PC搜索相似但更快的发展历程

移动用户的搜索需求旺盛,人均搜索次数持续稳步提升

1)老格局

移动互联网马太效应凸显,主要应用垂类Top3 APP的份额均已超70%

BAT三家占据移动端Top20 APP中的17个,生态控制力强于PC端

BAT在移动端所占据的媒体时长近60%,控制力同样超过PC端

2)新战场

BAT的超级APP已经在“连接人与服务”的新战场展开正面交锋

使用频次高且渗透率高的生活服务垂类均已被BAT的超级APP覆盖

用户更愿意在超级APP中寻找和使用生活服务,而不是安装独立的生活服务类APP

第二部分:00后用户移动互联网行为洞察

(一)00后移动用户的十大行为特点

决策错位:00后关注的手机品牌明显年轻化,但实际使用的与大盘无差异

多屏一代:00后拥有平板设备的比例远高于大盘平均水平

尝鲜一族:00后更愿意尝试新鲜的、长尾的应用

劳逸结合:除学习类应用,00后对游戏、音乐和应用商店有明显偏好

低龄顽主:00后偏爱角色扮演和经营养成类游戏,对桌游无感

夜间效应:受上学作息的限制,00后的使用时长大部分在晚间释放

周末效应:00后的使用时长在周末猛增,主要用于娱乐

考前效应:每当大考前,00后会突击卸载掉一批社交和娱乐类应用

搜索先锋:00后更爱搜索,而且是使用语音和图像搜索的主力

生活伴侣:移动搜索已成为00后探知世界、理解生活的良师益友

(二)00后推动的移动互联网四大发展趋势

多屏与跨屏常态化

产品与品牌年轻化

00后运营时节化

语音图像搜索主流化

【看图说话】以下内容节选自《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5贺岁版》报告

智能交通发展趋势报告篇3

5月17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2016年全国广告经营额达到6,489亿元,同比增长8.6%。近期艾瑞咨询2017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年度监测报告》,披露大量数字营销行业数据。本文结合艾瑞报告、互联网公司以及上市公司财报,解读数字营销行业发生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核心观点:

一、市场规模:

1、中国广告市场规模:2016年全国广告经营额达到6,489亿元,同比增长8.6%,占GDP的0.87%,中国广告市场的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

2、中国网络营销规模:2016年中国网络营销收入规模达到2,902.7亿,同比增长32.9%,增长速度仍维持高位。

3、移动营销及PC营销规模:2016年移动广告市场规模达1,750亿,同比增长75.4%,占网络广告市场60.3%。

PC端广告规模达1,153亿,同比下滑2.9%,首次出现下滑。

二、市场格局:

4、互联网媒体公司:BAT广告收入合计1,767亿,占据网络广告市场61%的市场份额。

5、A股广告公司:A股广告公司数字营销业务收入合计417.1亿,占网络广告市场14.4%,毛利合计72.6亿,合计毛利率17.4%。

三、细分市场结构:

6、搜索引擎广告:受政策监管、用户使用习惯影响,搜索广告增长放缓。

7、电商广告:受益电商行业快速发展、消费升级、跨境电商等影响,电商广告规模超过搜索引擎广告成为第一大广告类别。

8、社交广告:中国及全球社交网络营销整体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原生信息流广告、视频广告等将社交广告推向高速发展期。

9、视频广告:市场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移动视频广告占比达64%。

10、新闻及资讯广告:新闻客户端通过内容精准推送、信息流广告等形式提升用户体验。

四、行业趋势:

11、短视频广告:短视频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信息传播载体的时代或将到来。2016年随着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崛起,都使得网络广告的形式和创意不断变化,短视频广告成为广告未来的发展新趋势。

12、信息流广告:社交APP、新闻APP以及垂直媒体纷纷布局信息流广告产品,使得信息流广告增长迅猛

13、智能电视广告:智能电视成为新兴广告媒介,2017年有望迎来爆发。

智能交通发展趋势报告篇4

到2018年微投市场将达到32%的年复合增长率

全球微型投影机市场2015至2019年行业报告显示,到2018年微投市场将达到32%的年复合增长率,嵌入式微型投影机正在成为现实,这是电子设备新技术的一个重要平台。嵌入式微型投影机预计将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它占用更少的空间,并且有更低的价格,因此对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

手机行业拥有众多的终端用户,并有望推动市场增长。智能手机已经在全球手机市场取得了50%的普及率,微型投影机的集成智能手机将推动全球微型投影机市场的增长。此外,微型投影机在其他设备,如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框、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视、便携式媒体播放器和便携式游戏设备也将推动市场的增长。

2015年TFT LCD营收预计下降3%,滑落至1,158亿美元

市调机构IHS指出,2015年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 LCD)总体出货量将萎缩,冲击全球平面显示器(FPD)产业收入下降2%。相较于2014年TFT LCD营收的1,314亿美元,2015年TFT LCD出货收入则跌落至1,290亿美元。今年TFT LCD收入紧缩,再加上PC面板价格下降,导致整体FPD产业营收降低。

继去年一波出货量增长后,全球TFT LCD荧幕今年营收预计会下降3%,2014年产值有1,200亿美元,而2015年可能会滑落至1,158亿美元。电浆、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及电泳显示器(EPD)这些技术早已过时且没有其他新应用,也面临营收降低的窘境,而OLED预计是2015年中唯一出货量有所增长的显示技术。

然而,IHS预计2016年时TFT LCD市场会再有一波涨幅,其营收到2016年时预计会较2015同期上涨1%,将达到1,174亿美元。

2020年物联网安全市场将达到290亿美元

根据新的市场预测,全球物联网市场在未来几年预计将呈现指数级增长,2015年为68.9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增长到289亿美元。

研究咨询公司MarketsandMarkets发表的报告显示,从2015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增加33.2%。在当前情况下,基于市场规模和技术进步,北美有望成为最大的市场。

全球半导体激光器市场有望在2020年超过76.9亿美元

根据透明市场研究公司一份市场报告,全球半导体激光市场有望在2020年前超过76.9亿美元,2014年-2020年的年度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1%。2013年该市场价值48亿美元。

根据该报告,绿光、蓝光和紫光激光器等新兴技术有望随着激光器输出功率和亮度的持续提高,而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

高功率二极管激光器在半导体激光器市场中将获得最快的增长,在预测周期内的年度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8.6%。

2015年AMOLED面板将增长36%,达到118亿美元

市调机构IHS指出,主动式矩阵发光二极体(AMOLED)面板受惠于大尺寸电视、行动和穿戴式设备的强劲需求,出货量可望逆势成长,预估2015年产值将达到118亿美元,较2014年大幅增长36%,被动式有机发光二极体(PMOLED)则预计在2015年会比去年同期上涨22%。

1,500m2 3D弧形屏幕破世界纪录

8月19日上午,珠海长隆海洋王国5D城堡影院3D弧形屏幕获得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的永久性投影屏”、“最大的3D立体投影”,屏幕180度横向铺开,长88m、高18m,总面积超过1,500m2,是普通四维影院的四倍,由此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5年H1 IWB整体趋势上涨

报告指出,在整个2015的上半年中,IWB的整体市场出货量高达33.5万套,同比增长13.2%,销售额达44.1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第2季度IWB整体出货量为17.8万台,同比增长5.3%;销售额达21.5亿,同比增长6.5%。不管是上半年还是Q2季度,IWB整体均呈上涨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对信息化教育推进程度的加快。

交互智能平板替影白板趋势愈加明显

在2015Q2季度,交互智能平板的出货量达到90,000万台,同比增长34.0%,市场份额更是高达50.4%,首次超过投影白板,继续保持增长的走势。反观投影白板,Q2季度出货量为88,000万台,虽然比Q1季度的87,000万台有所回升,但同比下降13.6%,仍然无法避免市场萎缩及负增长的现象。这种现象让交互智能平板逐渐替影白板的趋势愈发明显,而这个趋势形成的最大原因就是交互平板自身功能变得多样化。对于2015年上半年而言,交互平板阵营强势的趋势已定,目前份额已达47.8%,同比提升14.1个百分点,预计在下半年交互平板份额将超过投影白板市场份额。

2015年LED显示屏市场发展呈现新趋势

我国的LED显示屏在经历了10多年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投资“井喷”后,行业出现较为严重的结构性过剩现象,即中低档同质化产品过剩。而市场需求的疲软和行业产能过剩使得LED显示屏行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LED显示屏市场的产品价格继续探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陷入持久的价格战;技术投入增加,新品不断推出,技术附加值成为产品的主要竞争力;厂家优胜劣汰,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现象;经销商与厂家联系紧密,携手共进。

日造出延迟仅有三毫秒的高速投影机

日前,一个由日本东京大学和东京电子器件公司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制造出了一种速度可达每秒1,000帧、延迟只有3毫秒(0.003秒)的高速投影机。该投影机被命名为DynaFlash,实际上是一个新型投影映射系统,能跟踪物体的高速运动。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高帧速率和低延迟。它能够根据物体的位置对投射在其上的影像进行实时快速调整,滞后只有3毫秒。

这种高帧速率的性能是通过一种名为数字微镜头(DMD)的设备实现的。此外,整套系统还包括一组高亮度LED和一个特殊的数字光学处理器(DLP)。与普通的投影机不同,DynaFlash不仅仅投射光线,而且会对物体表面进行测量,获取表面突起的高度、角度等信息。投影仪中的数字光学处理器会根据这些数据,对投射的图像进行实时修正,这一切都会在3毫秒内完成。

“互联网+”加速云计算普及

智能交通发展趋势报告篇5

>> 移动应用的3个趋势:云、分享、跨平台 基于云服务的兴趣分享平台 分享咱们的“云” 跨平台的整合云防护 轻松架设跨平台的私有云 孙云:分享爱的设计 “云计划”,分享马云的创业智慧 餐桌,分享的温馨平台 基于云计算的企业XBRL跨平台协同管理研究 移动营销云平台 基于云计算的知识分享系统的设计 云计算、分享经济与IBM的转型 跨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研究 联云:“云”下的支付平台 移动学习云服务平台的开发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社区医疗服务平台应用 基于云计算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跨平台的PhoneGap研究 跨平台的专业工具 NAS,家庭分享平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移动应用的3个趋势:云、分享、跨平台 移动应用的3个趋势:云、分享、跨平台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罗川 应用汇() 联合创始人、CEO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个人通信、网络、生产力和企业效率、协作的新标准和必备产品。移动应用开发者完全可以通过智能技术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移动化、整合的和跨功能的崭新世界。

微软Surface及其Windows 8中的移动功能,Google及其Google Glass,Amazon及其Kindle Fire HD,所有这些大公司都体现出重新对移动设备设计上的重视。

我们对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一直在强调移动技术可以做什么。而移动应用更好看、更灵活,并与人们实现无缝衔接,成为必需品。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几年,几个移动趋势正在变的越来越明显。

1.云计算。SD卡和内存卡对于个人计算技术仍是必要的,但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跨平台的移动访问需求呢?曾经U盘、移动硬盘是我们随时携带数据的唯一方式,后来,我们也尝试过给自己发邮件保存数据,自从有了DropBox或Evernote之类的移动应用,在任何智能设备上分享和存档数据都变的非常容易。 从新闻类App到微博、微信,再到社区类App,基本都具有分享功能,未来移动分享将会超越社交互动。 如果内容传播策划得当,可以让星星之火快速形成燎原之势。

现在,类似这样的模式基本上已应用到每一款App中,从流媒体内容App到实用性工具类App,都可以把我们的数据保存起来便于分享和检索,但不占用设备的空间。那些过去为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提供一键分享功能的App也开始采用Evernote、DropBox等云存储App的接口,云计算现已成为移动应用的标配。访问线上存储的意义不仅便利我们在任何设备上获取数据,还鼓励了更多的个人联网的行为。

2.移动分享。无论在职场还是生活中,用移动设备分享内容,和异地朋友玩网游,已经司空见惯。从新闻类App到微博、微信、到社区类App,基本都具有分享功能,未来移动分享将会超越社交互动。如果内容传播策划得当,可以让星星之火快速形成燎原之势。最近热炒的“自媒体”,便是充分利用了移动分享这一概念。

随着移动技术及其广泛的使用,充分利用个人智能技术发挥高效的价值,让人们通过App保持联通,让分享更便利,是未来移动应用发展最重要的一个篇章。作为腾讯社交战略的劲敌,新浪微博打通分享到微信的功能,便是这一趋势的最佳例证。

3.App跨平台布局。App跨平台布局这种趋势更适用于企业场景。在企业场景下,App不但需要专注提升车间生产力,而且还要注重来自底层一线劳动者使用场景。企业用途的App必须要布局多种设备,建立标准,让工人用各种不同的个人智能手机能够有效的沟通,确保移动网络不但要透明,还要能正常运转。

车间需要流线型沟通机制,特别是要为企业、部门或地方办公室操作提供内置分析结果的访问条件。如今,在现场作报告可能有点奢侈,但当每个人都配备了一个标准的App时,作报告就可以很容易地输入数据,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可以观察到它的走势。企业高管寻找最快捷的方法提供准确的分析,定制成App,为基础数据生成便捷的走势图。无论工人正在使用个人移动智能设备还是他们的个人工作电脑,模仿办公环境的在线App都将是一个公司有效的数据管理和沟通的最佳投资。

智能交通发展趋势报告篇6

1、数字化融合消除了边界

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正在慢慢融合。因此无论是在物理世界,还是在数字世界;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在虚拟世界,消费者们都期待一致的服务体验,而商业和个人科技应用的融合也将推进这一趋势的发展。

2、数字化体验的交付决定着企业的存亡

Forr est er 公司认为,“出色的数字化+ 译/ 李雨蒙体验不再只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东西,而是在全面数字化时代,企业必须面对的生死攸关的选择”。报告中提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移动互联优先”的发展战略,可是这一倾向在随后又有减缓的趋势,因为“记录系统无法跟上业务的需求”。在更大的程度上,企业形象是通过数字交互而建立的,迫使企业认识到“软件就是品牌”。随着数字化体验机构与CMO(首席营销官)和CTO(首席技术官)的合作加深,一些CIO 们正在失去其在此领域进行决策的影响力。

3、API(应用平台接口)成为数字化的粘合剂

Forrester 将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和应用平台接口(API)两种不同的技术进行了一番比较,结果显示后者与前者一样,可以“随时利用各种编程环境,通过基于网络的服务,实现对有用功能的自由访问能力”。该报告以亚马逊网站的产品广告API 和华盛顿市区交通管理局的API为例,指出API 是这种模式下商业创新的代表。同时,报告也指出,由于需要将数据提供给更多的个体进行访问,所需要的安全保护也更加复杂。

4、企业掌握了商业流程和智能的所有权

Forrester 分析公司强调,因为IT( 信息科技) 已经无法满足业务部门日益增长的运营速度,他们正在逐渐丧失其对商业智能平台、应用和工具的控制权。同时,该报告还强调,过去IT 对业务流程管理领域具有更多的发言权,而如今“新一代用户要求获得更加人性化、自助型的功能,无需投入宝贵稀缺的IT 资源,就可以自动化点对点的业务流程”。 现在已经逐渐成为他人涉足的领地。随着移动计算日益成为整个企业中流程和数据创新的制高点,这一领域的也领导职能也在试图摆脱IT 的控制。

5、企业摆脱了往日的数据局限性

Forr est er 公司表示,“那些信任大数据理念、开放数据,采用新的自适应智能方法的企业正在创造新一代的智能系统,能够克服以往的局限性,带来颠覆性的业务创新。”更便宜、更灵活、更具合作和适应能力的数据分析和共享,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Forrester 还指出,重要的是要能设计出“具有预测能力的应用,去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做出实时的响应,预测用户行为,在用户需求产生之际,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

6、传感器和设备共建生态系统

随着设备连接性的扩散和普及,物联网将会从炒作走向现实,可穿戴设备将随处可见。而传统“遍地开花式”的推广模式将演变成一种面向生态系统的营销模式。

7、 “信任”和“身份”值得重新考虑

该报告认为,信任关系受到的伤害已经无可挽回,我们已经无法定义可信的接口,因为许多数据泄漏事实上源于内部人员。“信任”这一概念甚至在数据包的层面也无法得到保障。“IT 消费化意味着更多类型的IT 设备和应用进入工作场所,被包括数字化一代在内的广大消费者所使用。IT 部门需要不断追赶这种潮流,这一模式将成为一种常态。Forrester 还指出,数据泄密的损失至少为1000 万美元,而且许多情况下可能更高,因此不能被忽略。

8、基础设施承担起用户交互的使命

Forrester 公司预测未来几年的变化,这将使基础设施从今天的障碍变成未来业务交互的驱动力。报告指出,领先的企业正在对统一通讯和协作、移动设备管理、桌面计算等不同的领域进行创新,以失去员工们更多地投入到工作和创新实践中来。此外,“基础设施和软件定义网络的融合,催生了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SDDC),作为智能化基础设施管理的一种新型组织模式。最终的结果是,技术架构将能以较低的成本和复杂性,高性能地满足不同工作负荷的需求。”

9、企业从云计算和移动计算中积累经验

许多企业都有自己的云计算和移动战略,该报告重点指出,云计算的收益,会受到传统应用向云环境迁移速度的限制。这是因为,传统的应用程序往往不是针对云计算环境设计和优化的,需要重新开发,以充分利用云平台的各种优势。

此外,多年来作为IT 战略一部分的移动战略,已经太过拘泥。因为移动已经不再只是全方位沟通渠道中的一个小小部分,企业需要一种新的“应用架构,足以支持系统和交互”。

10、IT 已成为一种灵活的服务中介(正在消失中)

Forr est er 公司指出,“领先的I T 组织正经历着从业务支撑转化为商业技术实践的过程。”这可从以下的IT 变化中看到端倪:

正成为一种技术服务中介

改变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架构和解决方案的开发,从而更方便地交付移动、云计算和大数据解决方案

改变产品组合管理,更专注于产品而非项目,因为项目的关注点和产生的价值的范围更小

项目管理中用来衡量成功与否的指标,“从时间、成本和资源”,转化为“价值、功能和上市周期”。

智能交通发展趋势报告篇7

同时,报告显示,数码相机(57%),电子阅读器(20%)及非智能电视(20%)的渗透率较之前一年呈下降趋势;智能手机(92%),手提电脑(78%)还有台式电脑(73%),平板电脑(56%)及电子游戏机(21%)则在2015年保持稳定的拥有率。

但是,英敏特发现中国城市消费者开始出现减持家居电子产品的趋势:五分之三(59%)的电子产品消费者表示,对比单一功能的产品,他们更愿意选择多功能电子产品。三分之一(33%)的消费者在2015年拥有1-4种电子产品,对比2014年,增长了15个百分点;而拥有7种以上不同功能的电子产品的消费者在2014年有55%,在2015年,仅为28%。

英敏特资深科技研究分析师徐天韵表示,“载有增强功能的多功能产品能够吸引中国消费者,特别是高收入且较多居住在一线城市的消费群体。对于这样的消费者,在智能电视上的创新广告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宣传渠道。此外,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性非常高。随着智能手机在中国一、二、三线城市的渗透率趋近饱和,该品类的未来增长可能来自低线城市及农村地区。”

中国城市消费者开始有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趋势。消费者使用不同终端(台机、手提电脑、平板及智能手机)访问社交网络、看视频及玩游戏的比例有所下降。英敏特研究发现,13%的中国城市消费者开始认识到他们在电子产品上花费太多时间了,有些甚至可能想“远离尘嚣”。

英敏特趋势平台中一则应用趋势“远离尘嚣”提到,科技给消费者带来了无处遁形的灵活连接及曝光,但是也会让一部分人想去与真实世界再链接。

英敏特资深亚太趋势分析师刘畅表示,“远离尘嚣的需求着实是放松生活的另一种诠释。这样其实也带给了线下商家一些商机,比如他们可以从让消费者感受脱离网络,返璞归真的角度来构思营销内容,从而让消费者感受回归真实世界。线下商家(如餐厅和娱乐场所)可以通过不同的娱乐方式,或者结合高科技产品的逼真体验感、增强线下休闲体验来吸引消费者。”

当然,随着电子商务对零售业造成的冲击,以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VR)(AR)的迅猛发展,传统实体商店必须创新起来,以保持竞争优势。英敏特报告显示,98%的中国城市消费者对至少一种店内电子设备感兴趣。手机移动支付(60%)和免费Wi-Fi无线网络(59%)是最能吸引消费者进店的电子设施。

尤其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消费群,超过三分之一(34%)喜欢有趣的店内电子设施。一线城市月收入高于16,000元及二三线城市高于14,000元的消费者,约有38%钟爱休闲及娱乐性很高的店内设备,相比,仅有26%的相对较低收入消费者表示赞同(一线城市月收入在4,000-9,999元,二三线城市4,000-6,999元)。

“传统商店可以通过店内科技设备来吸引更多客流。如此,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无缝连接的线上线下购物体验。此外,商店也要考虑如何让消费者更好地体验他们的产品及服务。尤其对于面向家庭消费者的商店,品牌还可以考虑利用VR或者AR等前沿技术,并且通过电子游戏或者教育设备终端来提供给孩子们寓教于乐的体验。”徐天韵最后建议道。

智能交通发展趋势报告篇8

商业智能的前景是什么?是机构中各个层级中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商业智能,还是更专注以决策为中心的分析以及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用户信息需要的能力?

根据IDC的研究,商业智能市场每15年循环一次。第一个周期(1975~1990年)的特点是主机和一些统计软件上的产品报告制作。第二个周期(1990~2005年)标志着商业智能“现代纪元”的开启,并具有了使用更简单的、基于客户/服务器的商业智能工具。最终随着商业智能平台主要套件的发展,查询、制作报告和OLAP技术从客户/服务器移植到了基于Web的架构。

IDC的研究报告中预计2005年将成为商业智能市场的另一个转折点,现在看来已经实现:各行业企业机构对商业智能投资浪潮的开始。如果“15年-循环”的趋势继续保持下去,在2005~2020年的这个周期中,企业将把重点放在将商业智能的应用扩展到其内部和外部用户上,同时将商业智能从它的传统重心――制作报告转变到以决策为中心的功能上。

以往的经验和目前的市场趋势显示了下一个15年里商业智能的两个关键发展方向。

商业智能“大众化”

传统的商业智能市场原本集中在分析师或企业高层,他们仅仅是企业中的一小部分人。虽然商业智能工具具有复杂的报告开发、OLAP和高级分析解决方案,但对大部分决策人来说,并不适用。

但问题是,任何一个全企业范围的商业智能策略都应该是将数据在合适的时间提供给合适的人,从而支持机构中各个层次的决策制定。IDC的调查显示,仅仅15%的管理者相信他们的企业现在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是,商业智能解决方案需要通过更好的数据可视性、更好的交互性、附加的基于常见研究界面上的内容处理和文字挖掘功能、对协同工作和工作流或引导分析的支持,来更广泛地接触更广泛的用户。这个商业智能解决方案的一般推动力是将商业软件界面转变为一个与在线媒体网站类似的东西。

另一个类似方法是将更多商业智能注入运行中的应用。IDC将此定义为智能过程自动化(IPA,intelligentprocess automation)。IPA是商业智能工具和商业过程自动化(BPA,businessprocess automation)配置软件的集合。IPA软件使在响应分析驱动工作流事件的商业过程中,可重复、可操作的决定自动化。事实上,并不存在单独的、预先包装的IPA软件解决方案。相反,企业、组织正开始将商业智能、数据仓库、BPA和数据整合元素整合为IPA解决方案。IPA的目标是通过与用户的自然工作流相匹配并使之自动化,在分析和操作功能之间创建一个无缝链接。

以决策为中心的商业智能

商业智能的第二个关键发展方向是从信息交付(例如制作报告)发展到协力完成、以决策为中心的商业智能(DCBI)。商业智能的大部分解决方案简单集中在制作报告和对历史数据基于OLAP的分析。

对组织的决策者而言,只收到一个报告或一个识别值得关注事件的警报显然是不够的。它需要知道应该采取什么行动。目前的事实是,决策制定者普遍基于直觉而不是事实分析来行动。

商业智能解决方案如何支持涉及对未来的假设和建模的实际决策制定过程呢?也就是说,商业智能如何做到不仅仅是识别一个问题,并且提供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呢?模型能够帮助预测一个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的可能结果,并且他们甚至能探测或模仿商业结果中可变因素的影响。这就是通过预见性分析实现的“如果怎样,会怎样”分析的本质。同时它还会提供其他的自动化决策支持。

实现DCBI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增加传统报告制作和OLAP技术,并且具有当选择了一个具体方法后,通过显示一个期望值的可能性,来处理大量数据、找到模式和进行了解、并应付不确定性的能力。

为长期商业智能策略奠定基础

将商业智能大众化和重点放在以决策为中心的商业智能是两个互补的趋势。此外,完整的商业智能解决方案必须将企业、组织内外不同用户的不同需要考虑在内。例如,当经理们可能需要将意外警报发送到他们的移动设备、需要深入他们个人化仪表盘了解详细信息的能力时,经理主管人员也许正在寻找记分卡应用程序。当前沿员工可能正寻求一个搜索界面或嵌入应用的引导分析时,分析师也许在要求完善的核心和预见性分析。

一个强有力的基础应该能够支持所有这些组成成分的多重分析工作负荷及其数据整合、分析和交付的需求。在所有成功的商业智能配置中的关键因素是综合数据、数据质量、主要数据管理和数据仓库的组合,从而建立起一个可升级的、灵活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一步一步的部署各种各样的末端用户工具和应用程序。

商业分析技术价值及前景

IDC对市场的分析显示,商业智能代表了一套独特的、用来查询、报告制作、OLAP、数据挖掘和统计的软件工具。因此商业智能是更广泛的商业分析的一部分。它由工具(商业智能和数据仓库)和应用(用户关系管理、供应链分析、财务管理和劳动力分析)组成,用来跟踪、分析、建模和传送支持决策制定和制作报告的过程的数据。

2005年全世界商业分析市场产生了165亿美元的软件收入。IDC预期这个市场在下个五年会保持每年10%的复合增长率。

在既定的市场内,竞争者包括两种类型的软件供应商:

几个大的供应商;他们提供包括数据整合、数据质量、查询和制造报表、高级分析工具,以及各种各样预先包装的分析应用程序的、广泛的解决方案。

大量的、瞄准机会的中小规模的供应商将重点放在一个或仅仅几个相关的市场区域内。

在新的智能商业浪潮中,大小供应商的机会将会保持平衡。不同的供应商会带给市场具有吸引力的特性、功能和服务的组合。这些组合提供给用户机构必须的工具来开始或继续他们正在进行的性能管理工作。

上一篇: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汇总范文 下一篇:医院医保培训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