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工程范文

时间:2023-09-14 10:40:31

智能建筑工程

智能建筑工程范文第1篇

《智能建筑工程应用技术规程》的创新价值

两者共同为智能建筑全生命周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技术规程》填补了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和国家规范《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之间的空缺,用技术作支撑架起两者之间的桥梁,真正发挥智能化技术的强大作用。《技术规程》是“智能”从深化设计内容、合理的设备选型、有效的调试手段,一直到竣工交接和完善的系统维护,不再是一个界定紊乱、质量和利润混杂的概念,科学、理性地规范了建设方、施工方和设备供应商的建设行为。对于智能建筑有关各方争论不休的“系统集成”,《技术规程》明确首先要在当前技术条件下以建设方的实际需求来规划,其次才考虑经济性、开放性、先进性及标准化程度的实现。这里强调了系统集成应由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和当前设备技术可以满足的两个层面来共同定位,使系统集成的价值由功利性、虚荣性转向实用与理性。毋庸讳言,现有甲级设计院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建筑智能化的需要,尽管建设部规定“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应该由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工程设计单位总体负责”。但从市场实际运作情况来看,甲级设计院能做到完整的方案设计已经很不错了,大多是由系统集成商和工程承包商进行深化设计,然后提交给甲级设计院,并由其确认盖章。大多甲级设计院具体只做土建机房、桥架、配管、电源配置和接地的设计。因此,《技术规程》针对现状,将深化设计突出到首要位置,解决了总体和局部、宏观和深化的关系,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实施和功能发挥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技术规程》对建设方有相当大的参考和决策作用。建设方可以参考《技术规程》对若干可能的方案及其各自的优缺点和性价比,认清自身的需要和建筑物的用途,确定最佳配置。智能建筑不一定用最新的技术、最贵的设备,而应当是满足需要,用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好效果的建筑。我国现有智能建筑之所以有相当一部分运行不正常,除了规划不当之外,还有系统调试中的若干问题。系统调试中有子系统自身的技术问题,也有各子系统厂商之间各自为政,互相扯皮而贻误工程的问题。调试和检测是本规程非常重要的环节,《技术规程》对调试的条件、子系统的调试和联动调试做出详细的规定,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建成后的智能化系统,由于技术资料和维护手段的缺乏,严重影响智能建筑的正常运行。智能建筑在投入使用之后,各种缺陷会暴露出来,系统的运行不正常、数据混乱、控制失灵,虽然显示器显示,有关设备还在运转,却未引起操作者的重视;由于各种工况、状态、用户要求的变化,而需要做相应的调整;有时因维护人员的操作不当等而导致系统失常。这些都是因为岗位上的人员没有获得专业培训和掌握相关技术资料。《技术规程》将“系统维护”列入规程,要求为使用方(物业管理人员)提供各系统维护技术的文档和操作手册,规定如何进行人员培训、维护人员应具备哪些专业维护技术等,为确保智能化系统能在全生命周期内正常发挥作用提供了充分、必要的参考依据。

《智能建筑工程应用技术规程》的执行效果

《技术规程》颁布后,在2009~2010年,我们组织了上海市区两级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规程》的宣贯,开展了上海市监理工程师的《技术规程》培训等活动,使业内充分了解《技术规程》的内容与作用。2009~2010年初,也正是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建设的高潮期,大量的智能化系统在世博园内建设与运行,为了保证建设进度与工程质量,世博局信息化部全面执行《技术规程》要求,有效地推进上海世博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工程。在高强度运行的184天内,上海世博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系统工作正常,没有发生一例因设计、施工、调试不当而出现的系统故障。本规程的出台,对上海市的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及管理方所涉及的智能化技术的管理能力、设计能力、调试能力、运行维护能力、现场监理能力均有相当大的支撑和推进作用,同时也为质监部门提高验收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依据。5结束语《技术规程》的编制,得到了上海市城乡建设与交通委员会与参编单位领导充分的理解和全力的支持,主要编写人员在沉重的工程任务和繁忙的工作中,放弃了休息时间,竭尽其智慧和经验,努力按时地完成了这部规程,为中国的智能建筑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智能建筑工程范文第2篇

1智能建筑工程监理的性质和特点

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所涉及到的部门较多,主要包括业主、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工程公司等各个单位,要想使得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可以有效的开展,就需要对各个部分进行有效的协调处理,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达到协调一致的状态,同时将工程监理工作的职能进行明确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障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就智能建筑工程监理的性质和特点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1智能建筑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一般来说,监理工作的主要委托者就是业主,在业主授权的基础上,智能建筑工程监理机构就可以代表业主来实施监督的权利,其可以对建筑的规划设计以及设备选用等进行有效的咨询,同时也可以对智能化的系统安装进行一定的干预,可以对系统的安装质量以及建设的周期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这一点来看,智能建筑工程监理与业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委托者和被委托者的关系,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咨询服务,在智能系统建设的过程中,这一工作贯穿始终,在相关合同中,服务的内容会得到全面的体现。

1.2智能建筑工程监理与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间的关系在接受到业主的授权后,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就可以实施监理的职能。而为了保障监理智能实施的有效性,就需要业主能够将已经委托的消息通知相关的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以及系统承包商等,可以要求监理单位以及相关的人员能够按照业主的意愿有效的实施监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监理的职能,保障智能系统安装的质量。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单位虽然是受委托方,但是其并不需要与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以及系统承包商进行合约的签订,而这些商家只需要与业主之间签订合同即可,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只需要按照合同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监理工作的执行即可。而就这些商家与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单位之间的关系来说,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监理者与被监理者之间的关系。

1.3智能建筑工程监理与建设监理间的关系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既有项目建设监理及其分支机构,又有建筑智能化专业监理机构。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监理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投资、质量、进度为控制目标。从监理的业务看,建设监理机构通常是对一项基本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理,包括土建和机电设备的监理。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则仅对其中的建筑弱电系统调试及弱电管道、线槽预留预埋施工过程进行监理,两种监理的内容各有侧重。因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且愈来愈专业化,智能建筑工程监理进入施工现场,可以弥补建设监理机构和人员在专业技术、监理方式和管理经验上的不足。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开展

2.1协助业主做好招标投标工作招标文件是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的依据、评标定标的依据,招标文件内容要力求完整、详尽.用词准确严谨,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应重点从技术方案上提出要求。主要包括:总体要求:设计标准和规范;系统包括的内容和功能;设备清单:安装调试与验收。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评标,选择一个合格的,最适合本工程的承包商,使业主得到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产品。

2.2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一个智能建筑工程可能包括很多子系统,即设备自控系统、安保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等,即有很多套系统设计图纸,而集成商只有一家,有的甚至在设计子系统的时候集成商还没有选定。监理工程师要做的工作不但要仔细审查该工程本身的系统流程.现场监测点、监控点、配线规格和布线要求等,还应注意核对智能建筑系统从其他专业引出的信息点、变送器和传感器等是否在其他图纸上均一应俱备,正确无误。

2.3管线隐蔽预埋智能建筑工程的预埋与电气工程相比有以下几个不同:(1)图纸多。每套图纸单个独立系统的理解上并没有太大的困难,但预埋在楼层里合在一起时不认真检查就分辨不出各自所属的系统,也难以找出不符合图纸的地方;(2)走放射线多。智能建筑为减少相互之间干扰,走放射线多,各系统之间以及与电气之间交叉敷设普遍。使管子相互叠上后接近板厚而使混凝土失去保护层。因此,很多情况下,监理工程师要及时对现场的走管路线进行调整;(3)管径大。智能建筑的配线多以线的数量来体现。故越接近布线的始端,线的数量越多,结果造成这一块混凝土呈现空洞。因此,由于上述三个不同,智能建筑工程的管线隐蔽预埋使监理工程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4模块线路连接智能建筑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控制器进行控制,而控制器的结构主要是采用的模块化结构,该结构系统会依据监控点的类型和数量来进行具体的模块设置,使得模块保持合理的数量。而就目前智能建筑工程中所采用到的模块来说,主要的类型包括数字输入模块以及数字输出模块等,这些模块的应用功能都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设计图纸要求来进行安置,智能建筑工程监理人员要注意对水暖空调设备等进行合理的检验,保障其安装位置的准确性,能够有效的接受到所反馈的信号,从而更好的配合控制中心的调动,控制中心可以将接受到的信息再传送会到各个控制点上,使得执行结构能够将自身的状态调节到最佳的状态。

3结论

总而言之,在智能建筑工程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工程监理工作贯穿始终,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智能建筑工程监理本身就具有一定协调的性质,所以能够使得各项工作都可以协调的进行,使得各个单位之间都能够相互合作和配合,从而使得办事的效率得以提升。在质量管理上,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单位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按照相关工作原则的指示和要求,可以有效的使得工程相关的参与人员都能够将权利与责任划分开来,最终形成有效的约束,从而更好的推动智能建筑工程监理的发展和实施。

智能建筑工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能建筑;简介;发展对策

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迅速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成功渗透到建筑的相关领域中,其主要是指依靠高科技技术手段,来为用户提供一个能够满足日常需求、投资合理、具有一定安全性、方便性等方面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其在建筑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这就是快速发展的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理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一、智能建筑的概述

1.智能建筑中的基础技术

智能建筑获得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进行信息技术的进步,其实信息技术和建筑技术的有机结合,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其进一步发展,所以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现代控制技术(Contr01),也就是所谓的A+3C技术在智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是基础化的技术。

2.智能建筑的主要构成

智能建筑主要是指采用通讯技术、智能化的计算机技术、建筑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然后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对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对使用者进行信息服务以及和建筑进行优化组合的方式,来获取合理的投资、适合信息社会发展并具有舒适、高效、安全、灵活、便利等特点的建筑物。职能建筑应必须智能化的三个主要内容:通讯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楼字控制的自动化,而所谓的综合布线主要是各自动化系统进行连接,并充分发挥其功能的神经性网络,和智能建筑中的“信息高速路”作用,这在智能建筑中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智能建筑又可以成为是“3A”建筑。同时,在智能建筑中还会进行火灾系统、保安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立。

3.当前智能建筑项目实施过程的现状

通过上述分析,智能化集成是智能建筑中的主要标志。所以在智能建筑的项目中,其实施的过程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工程。在传统意义的建筑工程中,主要是由设计院来进行初步设计,在完成施工图的设计以后,就能够对项目进行招投标、由承包商来加以施工、并进人到工程的保修过程。而在智能建筑中,智能化部分通常是由一家具有智能系统集成经验和实力的大型工程公司,也就是系统的集成商,从技术到施工设计,安装调试、产品供货、验收、交钥匙等提供给业主的全面的服务。智能化产品的设计、提供、保修、施工等各个阶段都由一家系统的集成公司加以完成。

二、智能建筑在建设管理中主要发展对策

任何一个环节和阶段,都会对智能建筑使用效果产生影响。为了能够使得智能建筑在我国得到健康发展,笔者在此就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了科学探讨,以提出有效对策,实现其更好的发展。

1.对智能建筑工程的建设进行系统验收和专业监理

政府应建立健全对智能建筑市场加以监理的制度,为投资方提供一定的对策来解决智能建筑在技术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并对投资方加以协助,以确保方案的实施。对智能化系统进行系统验收和专业监理,就必须突出其专业性。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委托具有一定资质的专业机构来测评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系统的接线图、配置图、点数表等技术资料加以审核,以保障工程合同中的监控点表、设备清单、施工图达成一致,保障系统能够在硬件设备上具有完整性,同时保证审核能够达到联动、接口界面、接口技术参数、信息通讯的基本要求。

2.在国内外智能化产品的技术评审和测试方面要加强

由国家的主管部门对待用或已用的国内外进出口产品进行全面的等级考核和技术功能评测,结合系统和产品的功能等级、技术水平,来对不同等级市场准入证加以发放,以避免出现市场误导的情况,切实保护使用单位的切身利益。

3.在智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应采用智能化的项目管理公司,在技术管理方面予以加强

因为业主没有相应的专业人才,在智能建筑的设备、技术、系统方面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因此十分有必要通过对智能建筑咨询管理公司来对智能工程项目加强管理。这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结合投资者意向,来提供智能建筑总体方案的风险性、投资可行性咨询。对于智能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怎样实现质量、进度的保证,实现其投资目标,提供一定的工程管理服务和工程咨询服务。业主在智能建筑的管理过程中使用智能化项目管理公司,能够在工程项目功能方面加以定位,然后到各子系统的进行一定的技术定位,控制设备在性能选择、设备工程方面的费用,实现项目的总方案设计、总体功能、各子系统的设计,使其更具有节约投资、合理优化的效果。在设计的初级阶段,工程中子系统需要对其配制加以考虑,确保全系统实现信息互通和集成,实行统一管理和分步实施,确保各子系统有机结合,形成统一整体,最终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防止各子系统自成体系,出现重复设置和系统打架的情况。

4.在智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应进行协调、统一的管理

由于智能建筑会涉及到多个行业,进行多层的管理,其从设计、立项、装饰、施工、物业管理等方面,跨过行业十分多,而各个行业中的标准和法规是相对独立的,行业在管理和相互沟通方面的协调和渗透对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有。笔者在此认为,在全国成立具有统一性的行业协会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个协会应和建筑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将其中的一部分权力按照国际贯例移交给相关的协会,其中各省市的协会业务应当由上级协会来进行领导和指导。

5.努力提高和智能建筑有关企业的基本素质

当前我们应对智能化建筑的建设前景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从发展连片的智能小区到智能城市发展越来越快的景象。我们应对该领域中的每一项技术突破加以紧密跟踪,并进行不断的创新,所以在智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应积极对工程技术人员加以培养刻。相关的主管部门应该定期组织一定集体指导和专家讲授,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工程人员,形成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智能建筑工程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国的智能建筑水平在整体上得到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智能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寿大云,韩宁.我国智能建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建筑学报,1997,(2).

[2] 孔利加,程大章.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的思考[J].智能建筑论坛,2004,(2).

[3] 陆伟良.论加快我国智能建筑咨询产业的发展[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3).

[4] 徐文海.智能建筑化系统集成的思考与实践[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11).

智能建筑工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as the nine engineering division, is one of different from other branch of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the key work of supervision and treatment method also have different.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the scene, summarizes some comments, eager to exchange, the discussion with counterparts.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Project supervision; suggest

1 智能建筑简介

1.1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发展和充实的,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控制技术(Contro1)和现代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即A+3C技术是智能建筑发展的技术基础。

1.2 智能建筑的组成智能建筑是指利用智能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有机地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其必须具备智能的三大要素:办公自动化(OA)、通讯自动化(CA)和楼字控制自动化(BA),而综合布线则是连接各自动化系统,并使其功能的以充分发挥的“神经网络”,又是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路”,也是智能建筑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因而智能建筑又简称“3A”建筑)。

另外,在智能建筑中一般还设立保安系统、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1.3 当前智能建筑项目实施过程的现状由上所述,智能建筑的重要标志是智能化集成。

因此智能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与传统建筑工程相比,有所不同。传统建筑工程,由设计院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进行项目的招投标、承包商进行施工、进人工程保修阶段,而智能建筑中的智能化部分一般是由一家有实力和智能系统集成经验的大型工程公司即系统集成商,完成从技术到施工设计,产品供货,安装调试、验收、直至交钥匙给业主的全方位服务。即智能化产品的提供、设计、施工、保修等常常是由同一家系统集成公司来完成。

2 智能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工作的特点

我们知道,监理是受业主的委托和授权,通过其专业化、标准化的监督管理,协助业主完成项目建设。同时对业主和承包商,它按照独立、自主的原则,以“公正的第三方”的身份开展工程建设监理活动。“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八字准则是监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守则,监理工程师通过对项目的“三控、二管、一协调”(即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的方式实现监理的目标。

在我国,自1996年以来,随着建筑业走向市场,建筑工程项目引入了监理制度,国家对必须进行监理的项目,也有明确的规定,可以说,监理这项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但就整个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而言,实际的监理过程也常常只局限于项目实施阶段的施工阶段。

2.1 监理的工作步骤智能建筑中的监理工作步骤与传统建筑项目监理基本一致,依次为:①监理单位在接受委托监理项目以后,首先要确定总监人选,成立项目监理机构.

在总监理工程师的具体领导下,组建项目的监理班子,并根据签订的委托监理合同,制定监理规划和具体的实施计划,开展监理工作;②编制工程项目的监理规划,制定专业监理实施细则;③根据监理细则,规范地开展监理工作;④参与项目竣工验收,签署监理意见;⑤向业主提供监理档案资料。

2.2 智能建筑实施阶段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由智能建筑项目实施过程现状可以看出,项目监理工作内容及要求与传统建筑项目监理有其特点。

2.21 系统设计方面。在智能建筑项目中,虽然一些有实力的设计院已经有了专门的智能化项目设计人员,但往往由于信息产品发展速度较快,设计人员的业务不能赶上厂商的推出速度,因此对智能化项目一般也要进行二次设计。监理工程师,既要熟悉不同厂商智能化产品的性能、配置,又要帮助业主选择最好的系统设计方案,维护业主的利益。

2.22 招投标方面。检查智能化项目投标商提供的项目系统配置及设计方案图、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项目预算,以便于监理协助业主组织投标、开标、评标活动,向业主提出中标商建议。由于系统集成商提供的是从技术到施工设计,产品供货,安装调试、验收、直至交钥匙给业主的全方位服务,因此要求监理工程师更要投入较大精力做好项目系统配置、设计方案图、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预算审查等。另外,在智能化项目招标文件中,一般不设标底,每个投标商,根据所用产品的性能规格,配置不同的系统,满足招标文件中提出的要求,所以,向业主负责,协助选择一个性价比较为合理的项目集成系统,也是监理工程师应慎而为之的。

2.23 助业主与中标商签订系统集成项目合同书。

2.24 审查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提出修改建议,下达开工令。

2.25 承包商提供的设备、材料的规格质量;监督其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提品、技术、设计、调试,直至工程竣工验收,智能化系统的施工阶段,监理仍采用“三控、二管、一协调”的工作方法,实现监理目标。

2.26 与智能化系统验收。智能化系统验收,是对整个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功能和施工质量的全面检查,是建立在建筑智能化的办公自动化、通讯自动化、楼宇控制自动化等各个组成子系统,分别调试成功后,演示相应的联动程序,并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的。监理工程师除参与上述调试的全过程外,重点还应审查承包商提供的竣工验收文件,包括竣工报告书、系统监控点数设定表、系统框图、各楼层信息点分布图、端节标号说明、系统测试报告等。

2.27 通常情况下,智能建筑竣工验收后的保修期,业主不再委托监理,若委托监理合同另有约定,在系统保修期的监理工作以合同为准。

3 对智能建筑监理的几点建议

一是,智能建筑的高科技特性,要求监理工程师在传统建筑工程知识的基础上,又具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计算机网络等知识,向监理工程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承担智能建筑监理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从设计院、建筑公司等出来的电气设计或施工人员,他们对传统建筑的电气工程甚至其他相关专业工程比较熟悉,但对智能化的信息技术涉足不深,而由电子信息技术方面转来做智能建筑监理工程师的人,对建筑工程等专业不熟悉,也会影响与之的衔接、协调。因此监理市场呼唤既懂传统建筑,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

二是,监理单位应具备信息参数方面的检测仪器设备。目前的监理公司,无论从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良莠不齐,组成的监理公司,水平存在一定缺陷,如专用检测设备。而智能建筑恰恰需要高科技的检测仪器测量智能化系统参数。

智能建筑工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防雷接地;微机系统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73-01

智能化大楼和小区内多系统带来了接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接地系统质量的好坏,将影响智能化系统的功能与价值。

防雷系统是整个接地系统的重要基础。在保护接地系统中引入总等电位、辅助等电位、局部等电位的安装施工。采用独立的PE干线在每层楼引出分支线的方式,解决设备、金属构件等接地保护,给人们创造一个安全环境,采用单独引线,屏蔽及抗静电措施来满足电子设备的直流接地要求。保证电子设备不受电磁干扰,能正常地精确运行。

接地系统由接地体、接地汇集线和接地连接线等部分组成。接地体由垂直接地体(如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柱,长度为2m和ф50mm镀锌钢管或50mm×50mm×5mm镀锌角钢,采用石墨电极或混凝土包封电极等)和均压网(带)(40mm×4mm镀锌扁钢连接而成)组成接地汇集线,应放在地下室可电缆引入室。相应楼层(机房)可设置接地分汇集线。接地汇集线截面应满足泄漏最大故障电流的要求,一般采用不小于120mm2的铜排流条。

一、防雷及接地系统检测

1.智能化系统的防雷及接地系统应引接依GB50303验收合格的建筑物共用接地装置。采用建筑物金属体作为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2.智能化系统的单独接地装置的检测,应执行GB50303中第24.1.1、24.1.2、24.1.4、24.1.5条的规定,接地电阻应按设备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3.智能化系统的防过流、过压元件的接地装置、防电磁干扰屏蔽的接地装置、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检测,其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可靠。

4.智能化系统与建筑物等电位联结的检测,应执行GB50303中第27.1节的规定。

二、防雷及接地设备质量控制要求

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弱电保护器常用的保护元件有放电管、氧化锌压敏电阻和TVS二极管及其常用的各类保护器(如浪涌过压保护器SPD),接地端子板的铜质、钢质材料,螺栓材料,焊接材料如火泥烙焊或107铜焊条焊接接地汇接排(铜牌汇流条),接地线等器材,应符合设计要求,器材应有出厂检验证明。合格证等质量保证资料,主要技术参数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如IEC标准和GB50057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三、常见质量问题

[现象1]同一台变压器的供电系统中的用电设备中存在着接地保护、接零保护混用的现象。

[原因分析]用户对供电部门统一规定不能正明确执行,随意采用或改变保护方式,导致接地保护、接零保护混合使用。当用这种方法接地保护的设备出现碰壳短路现象,短路电流会使零线电位变高,这时所有采用接零设备的外壳上就带有危险电压,危害到人身安全,与此同时由于零线电位的升高,使整台变压器供电范围内的单相、三相用电设备的正常供电遭到损坏,将有可能导致用电设备被烧坏。

[防治措施]必须严格遵守供电部门的规定,做到统一管理。

[现象2]机房中的微机经常出现运行失常,读写错误,影响外部设备的正常运行,严重时,可影响到整个微机系统工作。

[原因分析]系统没有良好的接地系统所致,但这种现象出现时,人们往往怀疑计算机质量不好或微机带上了病毒等,而造成这些误解的多数原因是人们对系统接地的重要性不了解。现具体解释如下:

(1)电源部分。由于提供12V和5V的大电流电源,大部分用开关管工作在25kHz至60kHz之间,这样就会在开关管、整流管和线路的周围产生高频电磁波辐射,厂家均用带散热孔的金属屏蔽层,然后再和微机本身的公共接地点相连接,如果电源没有接地或接触不良,就会产生干扰。

(2)工作控制部分(包括键盘、主机、硬驱、CPU、内存条、显示器、打印机等)开关和启动都会产生较强的感应电动势,这瞬时的反向电压(尖峰部分)就会通过地线通入大地,从而对微机起到保护作用。

(3)接地方法要正确,不要接到避雷接地线或者自然地体(如自来水管、暖气管等)上。

[现象3]压敏电阻或氧化锌避雷器安装错误,造成感应电荷对电子设备的冲击,避雷器不起作用。

[原因分析]由于雷击感应可能在火线L和零线N上同时产生过电压,尽管对地感应过电压将会很高,但因为火线和零线常常是平行架设的,所以感应电压的极性相同,波形相近,其电位差很低,很难击穿压敏电阻或氧化锌避雷器,导致感应电荷对电子设备的冲击。

参考文献:

[1]郭福雁.建筑电气安装工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8

[2]郭维钧.建筑智能化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6

[3]沈士良.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M].北京: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12

[4]黄民德.建筑电气安装工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10

智能建筑工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设计;系统工程;施工技术

1.如何提高智能建筑工程的弱电设计水平

按《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初步设计阶段说明部分应针对工程功能需要,对智能化的各个子项都应该进行说明,并出相应的系统图及主要设备元件明细表,这一点一些设计院只要是重视初步设计的都已做到。但按《深度规定》在施工图阶段,对专业设计院降低了要求,只提出了“建筑设备监控及系统集成”一项,要求为三点:(1)监控系统方框图,绘到DDC站;(2)随图说明相关建筑设备监控(测)要求、点数、位置;(3)配合承包方了解建筑设备情况及要求,审查承包方提供的深化设计图纸。这样实质上是把专业设计院置于原始数据、资料提供者的位置,审查一说如无可操作的程序,也形同虚设。设计院应多和业主方沟通,在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之间,引入智能化弱电工程的“技术设计”。首先从功能上论证应上哪些智能化弱电项目,在此基础上从技术层面为业主编写招标文件的技术附件,参加招标、评标的全过程,为业主把关优化方案,优选性价比好的智能化弱电工程的设备元件,从中也不断丰富自身的信息库,开拓了市场份额。水电系统的设计院在机电设备一块拥有发言权,就因为从技术层面上参加了标书编写,参加了招标的全过程。不然即使出了“智施”施工图,也成为了承包方的“深化图纸”的“参考图”,从程序上也丢掉了“审查”的地位。专业设计院发挥此作用,让专业设计院与专业公司优势互补.可提高智能建筑弱电设计的水平。

作为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配套专业,智能化系统工程同样受到技术、经济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必须根据建筑物的专业特点与使用需求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其使用功能、管理和经营要求、工程投资能力等因素,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保证主要功能,选择适用的各个专业子系统、系统集成程度、标准等级和经济规模。

2.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每一系统和设备都有其适用范围,功能和性能上有局限性,设备不是“万能”的,贪图所谓“最好”“最新”“最全”的观念,是不切实际的看法。

例如,某会展中心大型展厅配置公共业务广播系统,是按照普通语言扩音标准设计的,曾有某承包商为了提高造价,竟宣称其能在大型展厅做到音乐厅、影剧院的音响效果,多次要求变更原设计,增加设备、更换档次。在建筑声学等条件满足不了的情况下,用再好的设备也达不到效果,其结果当然是最后做的一塌糊涂。所以,一定要尊重现实,切合实际,搞好设计和施工。

3.注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建筑智能化系统使用寿命可能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通常投入使用后要24小时不停机运行,肩负着保障建筑物内各类活动、人身安全的任务。除要注意设备和系统选型外,对要求较高的场合,应有其他的技术保障措施,例如:双机热备份、软件备份、热插拔硬盘或使用RAID、增加系统余量,增设UPS电源,采用强制散热、快速恢复措施等。要求7×24小时运行的特殊系统,更应强化可用性、应急管理、安全保护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4.线路设计时应注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在弱电系统线路设计上提倡采用较可靠联接方式,例如采用环形总线接法、适当增加回路或备用回路、限制单一回路设备接入数量等。某一大型工程消火栓系统,启泵回路采用极少用的常闭触点串接做法,分十多个回路,每个回路串接着数十个触点。施工中发现任一常闭触点的开路常会引起水泵误动作,每次要到现场去逐个查找、排除故障,时间长达1-2小时,多次整改效果不好,后来只好全部返工改回较为可靠的常开触点并接启泵接线方式。该问题曾在图纸会审时提出,未引起设计者重视,事后再返工非常麻烦。

工程设计上应注意,受产品质量和现场条件的限制,同一回路串联/并接多个触点连锁或联动控制设备的数量不宜过多。

此外,主干回路上线管、线槽中电缆和导线的密度、导线的直径,传输电压的要求也常会被忽略,结果造成施工困难,产生使用过热,易相互干扰等隐患。对于长距离(例如百米以上)多负载传输回路,如监控电源,长距离传输后电压降低,变压后的电压达不到监控的启动电压,监控不工作。

5.如何逐步实现智能建筑弱电设计的系统集成

按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计要素的要求,应汇集建筑内外各种信息,能对建筑物内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并具有相应的信息处理能力,各子系统设备的通信协议的接口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笔者认为,系统集成应以功能要求为前提逐步完善。

以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设备联动系统与BA间的关系为例,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设备联动系统是智能建筑保证使用安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消防部门专门的机构管理,从图纸审查,消防设备选型认可,到竣工后的现场检测验收,发放《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准予使用,FA一直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在没有BA系统的智能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设备联动系统,现今已是总线制智能型,以它独特的系统结构,从火灾报警主机、回路线,各种探测及报警元件通过监视模块、控制模块实现报警及联动功能,这是没有BA系统的常见模式。

当智能建筑弱电设计已决定上BA系统后,消防系统虽仍为单独系统,但应留有接口,使其与BA系统联网,实现两者之间系统集成管理的功能要求。

6.火灾报警系统智能化的提高

这个问题分内外两个层次。对火灾报警系统内部而言,高层建筑一般采用智能型地址编码探测器,以回路区分建筑区域。鉴于高层建筑体量大,面积广,其使用面积的划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为了适应房间形状、面积、使用性质的变化,每条报警回路应留出30%左右的探测器数量余量;例如,某种报警系统每回路可接器件98个,则在设计、施工时注意使每条回路所接器件在70个左右。如果报警系统采用的是多线制,而标准层每层面积较小(小于1000m2),为了减少回路数,可以每二、三层为一个报警回路。对火灾报警系统外部而言,智能化的含义主要指系统联动。高层建筑大多为重要建筑,其政治、经济价值巨大,如果灭火不及时,损失将是惨重的。因此,采用系统联动方式,就成为争取火灾前期时间和主动权的有效手段。例如,火灾报警系统与保安监控系统联动,在火灾之初,火场的摄像机可将现场画面迅速传至中央控制室,通过实景画面,值班人员可以立即确认火灾或是探测器误报,并向消防局119台报警;同时消防联动系统采取排烟、广播、正压送风、启动消防、喷淋泵、降客梯等一系列应急措施。又如,火灾报警系统与车库管理系统联动,一旦发现火情,便可声光报警,强制抬起进出口栏杆,使车辆尽快逃出车库。另外,火灾报警系统还可与楼控系统、广播音响系统及门禁系统等联动。只要这些措施可靠得力,高层建筑的火灾便可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将损失减至最小。

7.结束语

智能建筑工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控制;发展

智能建筑工程是通过建筑的四个基本要求,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进行最优化的组合,为用户提供一个高经济性、高效率、高舒适性的建筑物;通过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达到大楼管理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远程通信功能等。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分为工程实施前的准备、设备和材料验收、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安装质量检查、检测系统和试运行等。

1智能建筑工程实施前的准备

智能建筑系统是建筑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感知建筑的水、电、气等运行情况,通过智能化设备控制和保护建筑节能高效运行,体现建筑的“活力”和“生命力”。在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前,应选择有经验和专业队伍的承包商,各专业承包单位需要组织管理机构和编制施工方案,按照审核的方案实施,从事智能建筑工程安装的电工、焊工和调试等特种作业人员需要持证上岗;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等还需要公安消防部门颁发的证书和资格。智能建筑工程的设计一般是适度超前,为以后的扩容和增项留有接口。在施工前,要认真组织图纸会审工作和技术交底,纠正和完善图纸中矛盾和不合理的地方;组织人力对各子系统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做好前期技术交底和储备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对各专业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核查,对方案和细则等进行抽查控制,做好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建筑电气、通风与空调和电梯等分部工程的接口确认;督促各责任主体做好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2注重对设备和材料的验收工作

智能建筑工程的材料和设备种类、品牌繁多,工程开工前需对该建筑的所有智能建筑系统进行分类,列出主材和设备清单,制定预算和采购计划等。所有智能建筑工程的材料、硬件设备、软件产品和各种系统接口应包括在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中或有安全生产许可证,否则应按规定程序进行产品检测,合格后才允许使用。材料和硬件设备质量控制重点是安全性、可靠性及电磁兼容等项目。商业化的软件产品要对使用许可证及应用范围进行质量控制;自行编制的软件产品要进行功能、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兼容性等多项检测并提供完整的文档,保证软件产品的可实用性和可维护性;各种系统接口应有接口规范和经检测机构批准的接口测试方案,避免发生不兼容及通信瓶颈问题,保证安装质量;进口成品应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配套提供中文版的质量合格证书、检测报告和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责任单位应按照方案要求对所有主材和设备进场安排专人进行验收和保管,要求对照图纸、合同和设备证明文件等逐一进行核对,分类存放,需要复检的及时封样复测。

3重视对智能建筑系统的隐蔽工序的检查验收

智能建筑工程跟其他安装工程一样,也要进行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智能建筑系统的各种导管、线槽等需要敷设在吊顶或建筑主体内,隐蔽预埋工作要跟随建筑主体和各种水电气管道进行一并施工,这些管道和线槽是否通畅、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都需要在隐蔽前进行检查验收,是整个智能建筑系统的基础工作。各责任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验收,重点检查品种、规格、位置、弯曲度、连接接地、焊接防腐、管盒固定、固定方法和间距、标识情况等,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智能建筑工程的隐蔽工程施工和验收与各相关的水电气专业密切相关,一般施工按照“小管让大管”、“电让水”和“弱电让强电”原则来布设管线和线槽,各种水电气的管道和设备的位置、走向等对智能化工程的管线施工至关重要,在隐蔽工程施工和验收过程中应及时纠正,为工程后期的安装和调试顺利进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4对智能建筑工程的安装质量检查和验收

智能建筑工程的能否安全高效运行,不仅跟系统的设备和材料本身的质量有关,还跟智能建筑系统材料和设备安装质量有很大关系,设备和材料是保证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智能建筑工程施工中把控的重点是:各系统的配管配线;线槽及缆线的敷设;模块的安装和接线;电源箱、控制箱柜的安装和接线;机房内机架、配线架及设备的安装;出线口及终端盒的安装;防火处理、接地防雷等,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资料。各责任单位要重视对材料和设备的安装质量的控制管理,采用现场观察、核对施工图、抽查测试等方法,对工程的安装质量进行质量验收和观感质量验收,重点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对强制性条文和设备的电源、接地和防雷等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确保系统的使用功能和安全。

5环境、电源和综合布线系统是所有智能建筑系统的运行保障

无论一个多大的智能建筑工程,它都是由若干个智能系统组合和集成而成,每个系统都有它的技术和设备要求。各系统提供一定的接口和端口对外开发,通过各自的接口、端口进行建筑内外数据和信息互联互通,相互融合,完成人们需要的功能和需求。每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都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和条件,如何清楚掌握每个系统的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对发挥各自的功能有很大的益处。如:数据中心和网络机房的操作管理主要集中于机柜内,而且这些管理操作又和机柜内的环境(比如温度、湿度、通风、水患等)和电源(比如使用情况和端口分配情况等)因素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所以各智能建筑工程的软件管理对环境、电源和布线的要求很高,在工程建设工程中,需要加以重视和考虑,控制这些系统所需要的频宽带宽、电源电压、噪声、电磁干扰和接地防雷等指标,对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功效都是有力的保障。

6检测和试运行是系统正常投入运行的必要阶段

建设单位应组织施工方对承担的智能建筑系统编制检测方案进行检测,需要对各设备承包商的软件和硬件提出一定的技术要求,除涉及到它的商业安全和秘密外,要求开放一定的接口和端口数据和信息,并通过有关文件加以确认,系统的检测和试运行是系统正常投入运行的必要阶段。智能建筑工程一般由接受、传输、处理和执行四部分组成,各大系统就是由各子系统进行集成和扩展。智能建筑系统的采集、传感信息和数据是否准确、传输的时间和带宽、处理设备的判断、分析能力以及执行机构的执行力等都要通过设备和仪器进行检测,在试运行中进行检验和检测,已达到智能化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智能建筑系统检测和试运行大部分都是由各设备承包商派技术人员进行测试和检测,各管理人员需要在检测和试运行过程全面介入管理和掌握其公开的信息和数据,记录检测和试运行结果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便于整个智能建筑工程更好地进行的融合和兼容。对涉及到强制性标准和网络安全方面的数据和链接,应该委托要求法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所有主控项目的检测都要求全数进行自检,不得抽检,并做好相关的检测记录。只有在试运行和检测中把设备和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暴露出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才能降低系统以后正常运行的风险和损失。

7加强对智能建筑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智能建筑工程的设备和软件质量、安装质量等决定了该系统的质量,但系统的后期维护和管理对智能建筑系统的发挥功能和作用也至关重要。重点要对维护运行管理队伍及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运行、维护人员培训考评和熟悉系统的技术、操作和维护手册等,加以关注和重视。最好的系统,没有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会大大缩短系统的设备寿命和功能,发挥不了智能建筑的作用,使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智能建筑的发展。各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和设备承包商要摒弃各自的技术壁垒,认真对系统后期维护和管理的部门人员进行管理和技术培训,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系统,采取多人负责制,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培训,让培训人员更加全面的了解整智能建筑系统,对出现的小的问题和故障能及时进行排除和维护,避免因技术问题出现突发事件,出现系统因使用或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故障,对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

8结束语

目前,智能建筑工程仍受到资金、产业工人素质等多因素限制,智能建筑工程的发展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技术进步,对智能化程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其密切相关的智能建筑工程和小区智能化等也会需求增加。智能建筑系统作为一个载体,融合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把不同的技术体系,不同厂商的设备、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进行融合扩展,实现了多种网络的无缝互联,通过系统的不断吸纳新的技术,使建筑物的功能性更加完善,实现了智能建筑系统的集成化、综合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目的,达到建设绿色智能城市节能、环保、生态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志刚.建筑弱电工程的管理问题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06(1):101~103.

[2]徐实.智能化弱电工程的系统功能和现状的对策[J].科技信息,2014,09(36):17~19.

智能建筑工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技术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开始逐步体现出智能化特性,智能型建筑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既体现出了高科技的特性,也充满了生活性气息。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便已经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在此之后,一些欧洲国家也开始出现了智能建筑的身影,随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展开来。我国最早出现智能建筑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在未来的几年内,智能建筑在我国将有飞快的发展。有学者统计,目前在我国已经建立起的智能建筑约占全球智能建筑的50%,而我国的大型智能建筑主要是综合性的智能化大厦。智能化建筑集合了多种现代化先进的科学技术,主要有现代网络技术、电子通讯技术、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而多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与建筑的弱电系统密切相关,因此,建立起有效的弱点系统是建立智能化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1]。建立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智能型大厦是专业研究人员的重点工作目标,也是其长期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智能建筑系统集合了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智能型建筑系统也逐渐开始朝着集成化方向迈进。在不久的将来,集成化系统的逐步应用能够更加完善智能建筑的各种资源调配,使得智能型建筑的管理更加高效、功能也更加完善,同时也更加的安全化及舒适化。

1智能建筑系统工程的实施要点

智能建筑系统具有较多现代化智能型特点,因此其工程建设建设也更加的精细化及复杂化,故其管理也应当更具技术性及科学性。当然,无论智能建筑系统多么先进,它也是属于建筑性工程范畴,此类建筑工程的策划应当满足客观性及科学性要求,同时也应当首先设立实施目标并严格遵守预规划要求进行质量管控及进度管控。智能建筑系统因其科技性及综合性比较高,固其工程设计及策划与一般的建筑系统工程是有较大的区别的,而其施工及工程监理也具有自身特点。智能建筑系统与其他电子系统或其自身子系统间又应当是协调相关的,因此,在智能系统构建的过程中,对其统筹规划安排、施工过程、相关管理及施工人员的要求更具技术性及经验性。智能建筑系统涵盖了多种现代化技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应当满足多系统的匹配要求,且其在选定公司、设备、施工、安装、验收、审查等方面还未建立起有效的监督保障体系及相应的标准规范[2]。目前,国内集成系统研究公司主要集中在IT行业,而设备研究行业大多从属于制造行业及建筑行业,这造成了行业间沟通存在局限性,而智能建筑系统的承建方在规划设计系统及施工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避开技术协商的情况,这会造成智能系统的构建出现功能齐全不足、施工走弯路的现象,不仅会造成智能建筑系统完善性不足,也会增加了成本浪费。此外,在实际的智能建筑系统施工的过程中,因施工规划和与智能设备供应等部分分工不够细化,时常引起施工智能颠倒,调解不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能系统的未来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智能建筑系统的功能性齐全、控制好系统质量及降低投资成本,应当引进更加科学化的技术监理与技术咨询,从而能够确保智能建筑系统工程的设计规划、施工监控、审查验收等更加协调化及合理化,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大型智能建筑系统工程中已开始施行该措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智能建筑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对我国目前的智能建筑工程的调查,表现出了智能建筑系统的实际建造与工程预规划的差异性,这主要是因为建造工程的质量监理未达到预期要求,造成系统运行率、节能提效、系统开通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其中重点方面有如下几点:(1)建筑工程规划设计。以目前国内智能化建筑的建设情况看,智能建筑设备大体上均为进口的智能化产品,因为进口的智能化产品品种及数量繁多,并且其制造通常是由不同的厂商完成的,工程规划设计公司大多只是将原有的设备资料进行套用,这导致了不同系统间的不同问题无法一致性进行解决,也难以采取更好的措施进行设备匹配,这为整个建筑系统的智能化体现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智能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与工程建筑部门也是不同的单位负责,这也给设计与建筑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带来了困难,最终导致工程设计出现的问题在后期施工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造成不可逆转的缺陷,最终造成智能建筑的质量难以令人满意,而基于目前我国的现状,有效的监理工作还难以顺利开展[3]。(2)技术规范。在智能建筑施工过程完成后,对其建筑情况进行质量验收是极为关键的环节,但从目前国内状况看,建筑工程质量的验收规范完善性仍显不足,这不仅造成了建筑工程质量的管控难以有据可依,也给后期建筑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3)设备服务。智能建筑系统中使用的各种智能设备大部分是国外直接进口,这给智能设备的价格询问带来了很多困难。但通常来看,其基本使用材料及安装费用部分是遵照行业收费标准的,但这也不能作为整体定价依据,系统设备的价格也仅仅只是大体上的一个参考价格。因此,在这方面的预算难以做到精确化,造成了此部分投资无据可依,其控制投资计划也难以制定。此外,大多数情况下智能化设备的购买主要是由业主负责的,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负责监理的工作人员难以有效开展施工索赔事宜。(4)管理部门。在智能建筑建造的过程中,因受到较多行业部门参与管理的影响,不仅造成了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困难,也给工程监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例如参与建筑工程方面管理的有通信、文化、电力、公安等管理部门,会影响到系统设备选型及报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常常阻碍到监理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甚至会造成监理暂停的现象发生。(5)重复作业。在智能建筑建造的过程中,存在多队伍共同作业的情况,有时候会存在不同队伍进行同样类型工作,这会造成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不同队伍之间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相互推脱的情况时有发生,最终造成工程项目的延迟[4]。(6)监理人员素质。智能建筑工程具有综合性较强的特性,对专业技术性的要求较高,也要求更具细节化,这意味着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引进多专业性人才进行项目支持及协调作业,这也表明了进行监理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以及相关方面的管理经验,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进行工程监理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基于以上,可以看出工程监理的任务较重,责任也非常的重大,同时也要求其具备较高的专业性。但是,假如监理工作未能够有效的开展,那么就难以采取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措施,最终造成资本投入与实际效果匹配性差,系统的功能不能较好的发挥出来,因此,若要有效的建立起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监控,就一定要遵循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的相关监理特性,针对不同工程阶段采取不同的监理措施,并选用一些专业知识能力较高、实际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监理人才进行智能建筑的监理工作,从而推动监理工作进入良性发展[5]。

3工程监理方面的重点任务

(1)工程设计及其规划。基于智能建筑对系统设备的需求角度出发,更好地为业主提供帮助,同时帮助业主更深入地了解工程系统的总体规划及目标。准确地分析探讨业主在系统规划方面的相关要求,并认真审查相关方案;在进行合理的相关协商谈判后进行合同设计;设计阶段便要积极开展监理工作,在进行施工图预算及审查设计预算阶段应当先进行专业的技术咨询。(2)开展招标活动及系统设备确定。在给业主提供技术方面咨询的同时还应当积极帮助业主进行招标组织活动,依据业主提出的条件进行审查及制定项目标书。在业主审查承包方资质及建筑工作业绩方面提供帮助支持;在工程设计方面采取严格的把关并进行价格及设备系统功能的分析对比;对系统设备的供给以及施工工程承包方面的合同条约进行审核。(3)运行系统。在智能建筑系统完工后应进行系统试运行;明确区分业主、系统承建商以及协调物业三方的工作内容;审查与系统相关的培训技术资料及系统操作的过程;还应当将相关设备的运行方案及施行制度进行重点审查并将系统的试运行记录进行准确的审查。(4)验收系统。在系统完工后,应对其相关资料进行详细审核,审核过程中应当注意其精确性及完善性;基于系统设计的细节要求及相关的合同条款对系统的功能性进行验证,还必须要对它的试运行状况进行审查;提供技术支持以保证业主的验收工作顺利开展[6]。

4结束语

21世纪是一个高速信息化的时代,各种智能化设备的产生给智能建筑系统工程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智能建筑工程发展较滞后,相应的监控机制尚不成熟,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完善。而将监理的概念引入智能建筑系统中,能够有效的监控智能建筑系统工程项目的进度及其质量,这极大的推动了智能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思国,刘成玲.发挥监理作用提高工程质量[J].山西建筑,2013(09):92-94.

[2]张美静,王宽.智能建筑系统的构成及造价[J].科技情报,2014(01):77-79.

[3]李良红,刘国邦.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研究[J].河南建材,2012(11):119-122.

[4]田正茂.浅议监理工程师对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J].煤炭工程,2004(B05):109-110.

智能建筑工程范文第9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管理;成本管理

一、智能建筑工程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

智能建筑工程包含众多的智能系统,而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方案、施工图具体的设计以及具体工程施工大部分由设备的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来进行,或者依靠其协助设计来完成,这使得智能建筑的工程成本控制出现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

1.建设单位对智能建筑工程项目决策存在误区。很多建设单位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不能明确智能建筑的要求,关于智能系统的定位和功能选择不清楚,对智能建筑项目未经过充分的调研,在论证阶段进行项目决策时往往求全贪大,盲目接受各种先进技术。这样产生的结果就是建成的智能化系统不能充分发挥所具有的功能,系统的利用率低下。造成智能建筑流于形式,导致巨大的资金浪费,资金的使用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大大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工程中智能系统的造价失去控制,成本也难以管理。

2.对智能系统的设计缺乏深度规划,导致智能系统的投资成本不明确。在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时,多数项目智能化工程设计方都滞后于建筑的设计。在准备施工图设计时,智能化系统设备的选择尚未确定,再加上相关专业的智能建筑设计人员的不足,往往造成设计人员不能充分理解具体工程的要求,制造不出符合建设单位需求的设计。大多数的方案工作留给系统集成商去完成,在智能系统二次深化设计时解决。往往造成前期设计方案不能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从而出现智能系统设计上的缺陷,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返工、浪费现象。

3.智能建筑工程中招投标的不合理,给工程成本结算带来很大问题。由于智能建筑的系统型号的选择和设备材料选择的不确定因素,造成智能化系统的各种不同配置的方案、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型号之间的设备材料采购单价有很大出入。这也造成了不同投标人之间的竞标报价有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评标人在评标的过程中既要完成对各种设计方案、不同设备材料的评审,同时进行相关技术服务和报价方案的审定。由于智能系统本身就是相对复杂的一个系统集成,评标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根据各种招标文件,对某一设计方案的性价比进行精准的判断。这样就往往造成低价中标的单位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会随着工程的进行,以自己的设计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为由,提出对原有设计进行变更,使得建设单位在智能系统的投资上不断追加投入。

4.由于智能建筑工程专业的预审人员不足,导致工程结算不能准确的反映工程的成本。智能建筑是配置了一整套的完备智能化系统的建筑物,它不单单是单个弱电系统的累积,它的核心是不同子系统之间的集成。安装工程的计价表仅仅是对线缆的铺设和设备的安装有一系列完备的规定,但由于对智能系统的集成、系统的调试、软件的开发等项目的相关条款的规定不够详细,导致计价依据不准确。很多工程报价也简单的依照行业惯例统计各项费用,造成报价程序不规范。预审人员对智能系统整体系统认识的不足和专业知识的限制,经常出现工程结算审核时出现很多矛盾和争议。

二、加强智能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

为了有效的控制智能建筑的工程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建设单位要充分培养与配备自己的专业人才,发挥其主导作用。还要加强对智能建筑工程全过程的跟踪审核,落实到各个具体阶段。针对上面阐述的具体问题研究相关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和制度规章,使得对智能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能够有序有效进行。

1.项目决策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相关人员在项目决策进行阶段就要参与其中,在项目开发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就要多方面的收集相关资料,做出详细的需求性分析。同时依据智能建筑物的性质、功能和具体使用的情况提供准确的需求方案,给决策层提供参考,精确的进行投资与收益的分析。依据建筑物的具体使用情况配置相应的智能化子系统设备。这样不仅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智能化系统的功能,而且可以充分的发挥资金的利用率,减少和降低项目的投资风险,在源头控制智能建筑工程成本,为后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项目设计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智能建筑设计对整个项目的功能、造价都起到关键的作用,设计方案的优化对工程成本的变化有着重大影响。决策层通过专业人员的具体需求分析,要求设计人员的设计在适应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深化设计,依据智能建筑的性质的定位来决定系统的技术水平的定位、设备的性能选择和设备种类的选择,以及后面设备安装时的工程费用。使智能建筑的功能定位、整体设计方案、各种子系统方案的设计更加合理,从而尽量减少图纸修改、返工误工现象,达到控制工程成本的目标。

3.项目招标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在制定招标文件时应明确建筑智能系统招标的范围、设备型号、关键材料品牌及质量要求等。智能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集合,不能仅以报价的高低作为选择中标单位的依据。不同的施工设计方案,不同的设备材料选择将导致评标人员从报价上无法鉴别投标方的实力。智能建筑的评标应该采取综合评分法,在评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技术方案,报价高低,还要考虑智能建筑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评标人员除了严格控制招标过程外,还要预留活口,避免在结算时造成重大成本偏差。

4.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普通建设项目一样,建设单位要及时掌握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详细信息,引起工程成本变化的设计必须由施工单位提出报价,经建设单位核定后才可实施,避免施工单位事后的漫天要价。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必须及时签证备案,做好相关经济、技术信息的处理,在工程结算时提供准确的信息。对于工程设计变更引起的费用的增加、工期的延误要进行必要的索赔。这些手段对控制工程成本起着显著作用。

5.项目结算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结算是建设单位控制工程成本的最后关口,除要求预审人员具有较高的智能建筑专业水平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以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态度把握好这最后关口。针对智能建筑工程中复杂的设备和施工的特点,仔细做好工程量的审核,需要时要会同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深入现场核实其准确性。其次要认真做好智能工程设备材料价格的审核,坚持原则,以相关职能部门的价格信息为依据,同时参考市场调研价格。

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涉及智能工程成本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因此,建设单位必须紧跟智能领域的每一项技术革新,培养本单位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加强对工程各个阶段成本的管理,准确控制工程成本,这样才能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使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在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企业的利润自然会增加。

参考文献

[1] 杨绍胤.智能建筑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

[2] 姚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力推进我国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J].智能建筑,1999,(1):1-4.

[3] 吴建荣.对智能建筑建设的几点看法[J].智能建筑,2001,(6):17-19.

[4] 张宝光.智能建筑工程监理的特点[J].建设监理,2001,(3):24-25.

智能建筑工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 质量 检测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4-012-02

1 引言

智能建筑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建筑工程检测是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重要内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中第3.0.3条规定,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部分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并列为强制条文。目前,我国有关智能建筑工程检测的主要标准为GB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CECS182:2005《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及其它地方标准。其中,GB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对智能建筑工程(系统)实施检测作出了规定,规定了具体的质量的指标、抽样数量和检查方法,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实施检测时,应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执行,依照标准规范的基本原则、质量指标、抽样数量和检测方法,同时填写各层次的表格。检测时还要注意工程实施情况与施工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变更)文件的吻合程度。

2 智能建筑工程系统检测的范围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现行标准和相关规范,加强对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适应智能建筑工程发展的需,根据GB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范的要求,结合我国家目前智能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实施智能建筑工程系统检测。

智能建筑工程系统的检测适用于对建筑物或建筑群中的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电源与接地、环境及住宅(小区)智能化等的各系统功能、性能、各类电气参数及安装质量的检测和测定。

3 检测过程存在的问题

系统检测是由第三方有资质检测机构来执行检测工作。我院从2003年开始涉足智能工程检测。目前,已具备了智能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背景广播系统、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及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等子系统的检测资质。在经历了大小上百个工程的检测经历之后,对温州地区的智能建筑工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检测工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检测条件不具备。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有些委托方对智能建筑工程检测的要求不熟悉,没有事先做好系统检测的相关资料,在不具备检测或不完全具备检测的情况下,就急于委托检测单位进场检测,结果不是检测无法正常进行就是检测结果不合格,应为标准里需要相关的试运行等相关资料。因此,有必要提醒委托方掌握相关必要的知识。智能建筑工程系统检测时应具备的条件,包括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质量控制文件应齐全、完备、有效;在前期工程实施工程中,已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具有合格的验收结论,填写了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并有相关人员的签字意见;进行了工程安装质量验收,具有验收合格结论,填写了工程安装质量及观感质量验收记录表,并有相关人员的签字意见;已进行了系统自检测,包括设备性能测试、系统运行功能及检测,并填写了系统自检测记录表格,系统自检测时出现的问题已得到解决。另外在系统检测时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文件和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这里的相应文件是指工程合同技术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变更审核文件、设备及产品技术文件等;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是指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设备材料进场检验记录、隐蔽工程和过程检查验收记录、工程安装质量检查及观感验收记录、设备及系统自检记录、系统试运行记录及其他相关文件。以便检测机构对技术文件进行了解,掌握工程的规模、特性、特点及建设方的具体需求,了解工程的重点及对系统的技术要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检测;对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进行审核,主要是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基本情况进行掌握,对系统目前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解,发现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产品选型不合理。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有些工程的产品选型不合理,没有针对特定的位置选择特殊的产品。比如:室外的产品应考虑天气环境的影响;光线较暗的地方考虑带红外功能的产品;在高压地区选择抗电干扰的产品。如果选择的产品没有区别对待,没有考虑周遍环境的影响,就会影响工程的质量问题。

(3)设计的不合理。某次在对某工程的入侵报警系统测试中,发现红外对射、双鉴探测器等前端探测器无防拆功能。施工方解释说设计中只要求布置电源线路和报警信号线路,没有要求设置防拆报警线路,这样的设计明显与标准不符合。同样,按照设计要求安装的探测器存在盲区。这些问题的存在暴露出了设计人员对标准的不熟悉,没有真正仔细地对工程现场进行查看,闭门造图。给工程带来了隐患。在检测中,经常发现工程边施工边检测的现象。施工人员埋怨工期太短,太赶。究其原因,由于工程本身包含的子系统众多,业主往往在前期考虑不周全,给设计单位提设计要求时,容易造成漏项,这样往往在施工开始后,经常要求设计单位增加某些子系统的设计,这样就给施工单位造成不小的麻烦,可能延误工期等等。

(4)施工质量的不合理。在检测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些功能无法实现。施工方给出的解释是该工程为小区、安置房,配备的产品功能不齐全。而实际上是施工方没有正确对系统进行设置,甚至于简单的设置也找不到,只要业主没有意见,也就不关注了。在检测中也经常听到业主埋怨机柜的网线太乱,找不到前端对应机柜的网线,因为前端的网线和机柜的网线都没有任何标识。监视器显示的前端摄像机的图像没有文字描述,只是用简单的“Camera01”或“1”来代替,监控人员有时候为了找个图像要发很长的时间。这些问题暴露出了施工方对产品和标准的不熟悉,工作态度也存在问题。

4 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检测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上诸多隐患,通过检测,都能一一暴露出来,也能够引起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重视,为业主解决了烦恼。经过检测,施工方能够清楚知道施工质量的问题,产品存在的问题。在一次对综合布线的检测过程中,发现六类链路的电气性能不合格,经过查找,是六类线和模块产品自身根本达不到六类标准。在业主的要求之下,施工方只能重新换线,发了大量的时间对工程进行返工,只有真正触及到了施工方的痛楚,才能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经过这次的教训之后,施工方在布线之前主动找我们对其产品进行进场前的检测,避免了经后出现类似的问题。质量检测在工程验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工程的质量进行了有效的把关,受到了业主的重视,为整个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和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技术支撑,让建筑智能化不在是一个摆设工程。

5 结束语

通过合理有效的检测手段,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检测,进行合格判定;提出了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思想,并贯穿“验收规范”的始终;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健康发展,质量检测在建筑智能化行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GB 50339-200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S].

[2]CECS182:2005 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S].

上一篇:土地使用管理范文 下一篇:长期理财投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