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1 17:00:24

地震勘探行业现状

地震勘探行业现状篇1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察;现状;展望

1前言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就是一种采用一定的规律将地震测网布置成环状的地震勘探方法。利用该种技术可以使勘察得到的目标图形更加清晰,勘察方位更加准确。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勘探区块越来越偏远,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常规的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勘探任务了,在此基础上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成功研发出来并成为目前我国甚至全球石油、天然气以及矿产生产施工前最主要的勘探方式之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因其获得的信息量大对于炮点和检波点之间连成的共深度点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处理地震资料时应该将地震道集中在一起。目前,该技术作为寻找油气资源的方法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该技术不仅能够对勘查区块进行详细的信息描述,还能够高效的指导油气的开发生产。三维地震勘查技术主要从三个环节来实施:采集资料、处理资料以及解释资料。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该重视每一个环节的处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效高质量的勘探工作。接着笔者将对这三个环节分别的进行详细的介绍。

2三维勘探技术应用环节

2.1采集资料

在勘查区块进行野外施工前应该对该区块的地形地貌、地质参数等有很清楚的认识,比如地质构造、勘查最大深度、地层倾角、岩体波速及反射波的动力学特征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垂直分辨率以及水平分辨率有清晰的认识。垂直分辨率对于地震数据中应保留的最高频率成份或最短信号波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水平分辨率又称作菲涅尔带半径E,该参数与垂直双程旅行时间和反射波主频等有一定的关系;频率成分越高,菲涅尔带半径越小,采取到的分辨率越高。所以要想提高勘察的水平分辨率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提高反射波的频率。

2.2三维地震资料处理

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主要分为几个步骤:预先处理、常规处理、地质解释以及显示成果四部分。其中,预处理是最基础所占比例最大的工作,这对于最终的勘查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三维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工作主要有三维偏移及三维水平叠加。三维偏移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的将地下倾斜界面对反射波的影响消除掉,将所得到的图像真实的回归到反射界面上,这样能够将地下构造和岩性变化情况正确的反映出来。三维水平叠加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二维速度分析、三维速度分析、三维剩余静校正、三维动校正、三维最终叠加及叠加成果显示等项工作。

2.3地震资料的解释

地震资料的解释工作主要是将勘探得到的地震信息处理成地质成果反映出来,主要应用的是一些地质知识以及波动理论,分析出勘探区块的地质钻井测井的资料,并对该区块做出合适的构造解释,最终绘制出相关的成果图,这对于工作区块的油气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三维勘探技术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三维勘探技术成果应用于商业开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随着勘探难度的逐渐增大,目前的三维勘探技术肯定不能满足未来的勘探要求。为此,需要各位研究者的进一步的努力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大研究完善三维勘探技术:

3.1加大万道地震采集技术研发力度

万道地震采集技术是采用万道地震仪及数字检波器进行各项采集工作包括单点激发与接收、大动态范围、多记录道数、小面元网格、全方位信息、多分量地震等。

3.2进一步的完善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技术

数据海量处理技术的完善是提高勘察精度的必要措施,在此基础上需要同步发展相关的静校正处理、组合处理、叠前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全三维各向异性等处理技术,全方面的来提高地下成像精度、油气分析精度以及对储层的描述精度。数据的海量存储必须进一步加大大容量的磁盘以及自动带库的研究,达到存储大量数据的要求。

3.3加大高精度精细地震解释研究工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解释技术越来越完善,成本也越来越低,地震勘查解释技术也不断与计算机接轨,即可以用计算机进行地震勘察后的解释工作,这大大节约了技术人员的时间及精力,大大降低了勘察成本。

3.4属性解释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三维地震勘探信息丰富,得到的资料中包含振幅、相位、频率等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提取地下岩层的厚度、岩性、结构等信息,可帮助地质人员准确的认识地下地层,提高矿体的描述精度及含油气分析精度。

4结语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成功应用需要三个环节的统一协调操作,每个环节都需要勘查单位进行详细的设计施工以及处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勘探结果的准确高效。目前,我国目前虽然已经成功将三维勘探技术应用到商业开发中,但是由于我国对于该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三维勘探技术方面的发展必将重上一个台阶。笔者通过调研阐述了我国三维技术的原理流程及发展的前景,对于我国勘探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春树.不断发展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N].科学时报,2007.

[2]刘丽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概述[J].测绘与勘探,2008(11).

[3]李金柱.石油勘探新技术应用与展望[J].石油工程,2009(04).

[4]吴晓军.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J].石油工业技术,2009(09).

[6]李昆.石油勘探与开采过程中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J].现代勘探科技资讯,2009(01).

地震勘探行业现状篇2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煤矿资源开采也应用了许多技术,尤其是现代物理计算机技术产物之一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我国现代煤矿勘探开采行业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通过三维勘探技术可以更好地获取比较准确的地质数据,他们使煤矿开采企业或单位获取更加准确的煤层厚度,进而更好地提升其钻探成功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还可以更好地使地下图像直观地显示在电脑上,更精确的对煤矿的矿层位置进行预测。使用先进物理技术,即以二维地震勘探技术为基础而发展的一种新的地震勘探技术,它可以将地震测网按照一定的规律布置成方格,或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布置成环状对地面进行勘探,这对促进我国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勘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如何更好地促进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我国煤矿开采中的应用,获取更加准确的煤层厚度,从而更好地提升其钻探成功率,降低开采成本,煤矿开采企业或单位首先就必须进行野外地震数据的采集。为了获得更加科学的数据,野外地震数据的采集要由煤田地面的专业数据采集人员进行,必须改进其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设备,从而可以使勘探的数据更加具有合理性和精确性;除了采用勘探技术之外,还要提高煤田地面的专业数据采集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这样可以使他们在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进行勘探时可以更好地保证数据准确无误,而这有利于提高后期分析的准确性,提高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同时,煤矿开采企业或单位在进行三维地震勘探的时候还要注意在具体勘探区域的钻孔地点进行弹药的预处理,为后面更加准确地勘探做准备,相应的工作人员要先将炸药放置在已经制定好的地点,再对爆点的位置做好详细的记录,同时还应该对接受数据的位置进行详细的记录。为了更好地促进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我国煤矿开采中的应用,获取更加准确的煤层厚度,从而更好地提升其钻探成功率,降低开采成本,煤矿开采企业或单位还要考虑煤矿开采区的表层和其相关的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其次,必须通过不断增加采集方位角的宽度,增加偏移距的均匀度,为此可以采用中间激发,宽方位角观测系统;注重使单炮的占有率尽量大一点,覆盖均匀一点,叠加的次数均保持在20次以上为好,从而更好地克服常规的束状正交观测系统其炮检距分布不足的问题。煤矿开采企业或单位要加强对勘探数据的处理,对于其中的叠后处理可以采用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干扰波去除法,也可以采用DMO叠加与叠后随机噪声衰减法、振幅处理和叠后三维一步法、偏移成像法等常规处理方法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叠后处理;除此之外,煤矿开采企业或单位可以为三维地震勘探项目提供更多的资金不断改进技术,可以采用技术比较成熟的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方法解决煤矿开采野外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方位观测系统过于复杂而带来的诸多不便,使其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我国煤矿开采企业或单位可以通过利用测线在30000道以上的万道地震仪和数字检波器来更好地实现数据采集的高精度化;可以采用海量机群并行处理和存储技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为了更好地实现室内和室外数据的高效处理,可以通过应用计算机的可视化技术或解释软件来增加室内数据的处理,增加对室内数据解释的方法,并且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可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精细的地震解释和选择,从而大大降低其处理难度。

3结束语

不断促进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有利于更好地为我国煤矿开采工程提供更详细的地质信息,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煤田的勘察,降低煤矿开采的成本,提高煤矿开采的经济效益。同时,更有利于提高我国煤矿开采的科技化水平,促进我国煤矿开采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地震勘探行业现状篇3

关键词:地震勘探 物探技术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237-02

物探技术是一门应用性为主的学科,不言而喻,它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地质找矿、军事工程、工程物探、工程质量检测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对于保障国对民经济稳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工程方面,物探技术更是和工程如影随形,在工程选址、工程质量检测方面,都应用十分广泛。

在矿产资源勘查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对各种物探方法和仪器有着充分地了解,再根据具体的工作目的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和仪器,这样才能更好更准确地完成勘探任务,因此各种物探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以及所采用的物探仪器,我们都要进行认真地比较研究。地震勘探作为一种主要的物探方法我们更要加以重视和研究。在实际工作中,经验的积累对于工作的展开也是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要在掌握理论方法和仪器设备使用的基础上,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1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

地震勘探技术随着现代相关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取得的成就也进一步丰富。事物是运动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就像我们的宇宙,时时刻刻都处于之中。随着中国的崛起强大,国家对于科学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其中也包括地震勘探技术。

回顾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地震勘探技术始终处于不断创新、飞速提高的过程之中。至今它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庞大而完整的科学体系。数学、物理、计算机以及地质学的各个分支都渗透到这个领域之中,因此,地震勘探变成了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的发展可以按如下时间进行划分。

30年代,地震勘探技术第一次飞跃,由折射地震法改进为反射法;50年代,地震勘探技术第二次飞跃,出现多次覆盖技术;60 年代,地震勘探技术第三次飞跃,出现了数字地震仪及数字处理技术;70年代初期,地震勘探技术第四次飞跃,出现了偏移归位成像技术;70年代后期,地震勘探技术第五次飞跃,出现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90年代,地震勘探技术第六次飞跃,出现了高分辨率与三维地震结合。

2 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

地震勘探仪器主要是记录地震波,按地震波的记录方式,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已经历了6代。

第一代是电子管地震仪,一般称模拟光点记录地震勘探仪。这代地震仪大多数由电子管制成。由于光点感光方式的限制,其动态范围小,仅有20 dB,频带宽约10 Hz,采用自动增益控制,记录结果不能作数字处理。第二代是晶体管地震仪,一般称模拟磁带记录地震勘探仪。大多数采用晶体管电路,利用磁带记录,可多次回放,并可作多次叠加和数据处理。动态范围达50 dB,频带宽为15~120 Hz,采用公共增益控制或程序增益控制。第三代是集成电路地震仪, 一般称数字磁带记录地震勘探仪器。这代地震仪采用二进制增益控制方式和瞬时浮点增益控制。它把检波器输出的信号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记录在磁带上。其动态范围为120~170 dB,频带宽为3~250 Hz以上,记录的振幅精度高达0.1%~0.01%。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地震仪,一般称早期遥测地震仪。遥测地震仪由许多分离的野外地震数据采集站和中央控制记录系统组成。第五代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地震仪,通常称为新一代遥测地震仪,为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的地震仪。第六代是全数字遥测地震仪,采用是全数字化地震数据传输与记录系统。从21世纪初(2002年)开始,主要标志是采用微机械电子技术成功制造数字地震传感器,从而从技术上解决了传统模拟地震检测器制约地震勘探发展的瓶颈问题。包含地震勘探技术的物探技术与经济发展始终处在互动的良性循环之中,工业化的生产需求推动着物探技术不断创新,物探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的发展。目前,地质勘查的难度越来越大,重大实际问题正在促进地球物理极限的延伸,向物探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3 地震勘探技术的现状

3.1 地震勘探仪器设备现状

诸多的勘探新技术对勘探仪器和设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宽方位角采集在成像分辨率、相干噪声衰减以及辨识定向断裂等方面的优点已经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数字检波器振幅校正、温度变化、时效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远远优于常规的机械式检波器,而且它为全数字输出,有较好的电磁兼容性能,动态范围大、信号畸变小,具有优异的矢量保真度。对于目前的地震勘探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软硬件的开发水平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高。其中地震勘探的仪器和设备也逐渐趋向于智能化、高速化、轻便化和特色化。

3.2 地震勘探技术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物探装备的发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特别是地震勘探自从在石油工业中应用以来,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改进中。以高分辨率地震、高精度3D地震、叠前偏移成像、山地地震、高精度重磁等为代表的勘探地球物理技术,以约束反演、属性分析、4D地震、井中地震、多波多分量地震等为代表的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正跃上新的台阶。特别是随着近些年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地震勘探已经从最初的一维勘探到现在的三维甚至是四维勘探。从单分量到现在的多分量,从简单的构造勘探到寻找隐蔽岩性油气藏。

地震相干解释技术、地震相分析技术、波阻抗反演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以及神经网络在数字处理中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全面推广应用和发展。用于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的软件,在后期的数据处理解释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常见的数据处理软件有Geocluster、Seimic等,常用的解释软件比如:Landmark、Jason等一些著名的解释系统,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功能都在不断的扩展,以适应地震数据处理。总之,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地球物理所应用的软硬件也在进一步提高。

4 地震勘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4.1 地下探测趋势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的水平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并将投入到实际的生产和应用中。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地球物理正从一种勘探工具向油藏描述和检测工具过渡。大量的地震数据和地下的VSP测井和钻井紧密结合,使我们能够从地面数据中挖掘越来越多的地下信息。地球物理将伴随着人们对地下资源的不断需求而不断发展。

4.2 高分辨、高可靠性、实时成像趋势

在工程物探巨大市场需求的带动和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未来几年工程物探技术与新仪器的开发将呈现良好的势头,开发水平将大大提高,新仪器将以高分辨、高可靠性、实时成像仪器为主流。

4.3 静态向动态过渡趋势

精确的油藏表征是油藏管理及生产最大效率的关键步骤。油藏的静态表征数据是地震数据孔隙度等,用作标定的数据主要是VSP测井、钻井等获取的地质数据,油藏的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静态表征须向动态表征过渡。在整个油田的开采过程中,静态油藏特性如孔隙度、渗透率等和动态数据都将会得到更新。油藏模型已从最初的简单模型不断优化,指导整个油田的合理开采。

4.4 新技术勘探趋势

5 主要物探技术比较

5.1 磁法勘探

以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与研究天然及人工磁场的变化规律来解决地质问题的方法。用途:寻找磁铁矿(直接找矿);寻找含磁性矿物的各种矿产;地质填图;地质构造等。特点:理论成熟,轻便、快速、成本低,但应用范围不够广。

5.2 电法勘探

以岩、矿石间的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与研究天然及人工磁场的时空变化规律来解决地质问题的方法。用途:地质构造;寻找油气田、煤田;寻找金属与非金属矿产;水、工、环地质问题等。特点:三多:参数多,场源多,方法多;二广:应用空间广,应用领域广,但受地形及外部电磁场干扰大。

5.3 地震勘探

以岩、矿石间的弹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与研究地震波的时空变化规律来解决地质问题的方法。用途:地层分层;地质构造;寻找油气田、煤田;工程地质问题等。特点:探测深度大,精度高,但要放炮,工作难度大,破坏环境。

5.4 放射性勘探

5.5 物探新方法

6 结语

随着中国的崛起强大,国家对于科学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也包括地震勘探技术。总之,地震勘探技术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学科,它是以不同岩、矿间物理性质的差异作为基本的和必要的前提条件,以各种设备仪器为重要手段,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对国民经济和国防有重大影响的一门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推动地震勘探技术的革新,现今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将会被解决,而且对于地震勘探技术的投入也在不断地扩大,新的技术也将会不断的被应用,我们相信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平,马小平.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J].新疆地质.

地震勘探行业现状篇4

[关键词]地震采集方法;观测系统;采集装备;波动理论;多波多分量;

中图分类号:TE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271-02

地震采集方法是@得地下油气藏地震属性信息的手段,是识别油气藏有效的、经济和重要的一项技术。为适应国内外勘探形势的需要,地震采集技术伴随着油气开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提高。尤其是近几年其它领域新的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引入,地震采集方法进步的步伐有所加快,带来了采集理念、观测方式、地震资料数量和质量上的深刻变化,从而获得更多、更精确、更可靠的关于地下介质和油藏的信息,进一步发挥地震采集方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1 地震采集方法的进展

1.1 地震勘探方法更加精细化

随着勘探理念的不断加深,研究手段的不断更新,有力的推进了隐蔽油藏勘探不断向纵深发展,进而形成了高精度地震勘探方法。无论是高精度勘探还是山地勘探,新技术(如基于地质目标的设计技术、基于CRP的优化采集设计技术、新型震源技术、GPS卫星定位技术以及近地表结构精细调查技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也开始在地震生产中广泛应用,如基于数字卫星照片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在观测系统设计方面,胜利物探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技术系列。

(1)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设计技术。主要包括滩浅海过渡带无缝拼接观测系统设计技术、基于双复杂条件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基于叠前成像的观测系统综合评价技术。

(2)可控震源高效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技术。主要包括可控震源低频信号设计技术、滑动扫描谐波压制技术、同步滑动扫描邻炮干扰去除技术。

海上气枪激发朝多枪组合方向发展,枪阵越来越大。并且为了消除气泡效应,提高激发质量,使用不同的长度、宽度和不同组合形状的组合。同时为了改进记录品质和抑制虚反射,用于衰减检波点处产生的虚反射和混响波的方法。胜利物探经过一系列的科技攻关和实践,发展和形成了成熟的滩浅海地震采集技术系列,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这些技术的配套应用,实现了陆-滩-海资料的无缝连接。其中一项创新技术―双检OBC“鸣震”压制技术,利用双检电缆中的速度、压电检波器的方向性差异,可以补偿压电检波器的频率缺失。由于受到陆地观测系统独立同步源(ISS)采集成功的启发,BP在墨西哥湾亚特兰蒂斯现场进行了第一次海洋独立同步源(ISS)采集试验。

1.2 采集装备发展迅速

在勘探地震采集方面,采集装备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地震采集技术的进步。以超万道地震仪、数字检波器为代表的单点接收、单点震源成为一种新的采集概念并推动了物探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以3DVSP、井下采集震源与接收装备为代表的开发地震采集装备推动了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

在陆上,大吨位(30T)可控震源广泛使用,实现在有利与环保的条件下,产生更大的能量和更高精度的震源子波,有利于深层目标勘探和高分辨率勘探。出现的滑动扫描技术,改变了可控震源施工效率低下的不足,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检波器的畸变水平降至0.02%,数字检波器以及数字三分量检波器开始投入使用,光纤检波器也取得较大进展,检波器性能的提高使动态范围由传统的60dB左右,提高到90dB左右,甚至达到100dB,与地震仪器的动态范围相近,使整个地震采集系统的实际动态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地震采集仪器也出现很大进展,24位仪器全部应用,超多道仪器(海上达到8万道、陆上达到5万道)出现并开始使用,不仅大规模使用Sercel408UL采集系统,也出现了SSC固体电缆采集系统;胜利油田自己研制的陆用压电检波器、新型特殊震源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无缆地震采集系统是地球物理服务公司满足高密度采集、高道数采集需求的理想设备。目前,无缆采集系统已经受到很多地球物理服务公司的关注,CGG-Veritas、ION、Fairfield等公司一直致力于陆上无缆地震采集设备和技术研究。在近几年的SEG年会上,各大物探装备制造商也相继推出了陆上无缆地震仪系统。英国VIBTECH公司自从2006年被SERCEL收购后,原来的无线仪器IT系统被改名为Unite,目前SERCEl将其与428系统整合,推出了一个强大的无线地震仪系统;美国的I-Seis和OYOGeospace公司也已推出无缆地震仪,其原理与SercelUnit和IONFireFly系统非常相似。陆上地震采集将迎来一场革命,无缆采集将引领新一代陆上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潮流。

1.3 应用软件作用和范围越来越大

数据采集设计和质量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基于正演模拟的设计系统广泛应用。克浪公司开发的地震采集工程软件系统KLseis7.0版本,较以前相比有两个方面进展明显:一是增加了转换波三维折射静校正功能,更适应目前三维地震勘探的使用;二是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开发,提升了三维设计的技术水平,即三维观测系统立体设计。目前,绿山现在正式了64位版本的MESA设计软件Mesa12.01,可以用树状视图来控制数据的显示,在模型构建(ModelBuilder)加入了根据测井数据计算速度和密度的工具,并能自动连接构造顶部来协助定义模型层位(modelhorizons)。

数据采集质量控制(QC)日益重视,记录期间的前期计划、现场处理和实时QC管理等步骤组成的综合性现场自动化措施,有效地减少了作业时间。目前QC管理正在朝着实时量化地震测量结果和属性分析方向发展。2014年地球物理公司研制的瑞朗软件能做到实时评价野外资料,此外,卫星通讯技术的进步,明显加强了通过作业队远程监控对陆上作业的有效控制能力。

1.4 基于波动理论涉足地震设计

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开始利用计算机正演模拟技术、物理模拟技术研究复杂介质中波动理论。采用基于射线理论的射线追踪法的正演模拟,这不能很好地适应指导数据采集、分析的要求,应用波动方程数值解,例如:Kirchhoff积分法、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边界单元法、虚谱法等,能够保证正演模拟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1.5 多分量地震勘探广泛开展

多分量资料的矢量地震波的理论研究成为多波多分量地震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简单各向异性介质的研究也将深入到对复杂各向异性介质的研究。海上多分量地震勘探的快速l展,使多分量的采集、处理实现了商业化,也促进陆上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

SeaBedGeophysical公司推出独特的CASE(Cable-lessSeismic)系统。其最大特色是便于操作和后续数据处理。CASE系统基于自动节点管理的概念,具有成本效益比合理、灵活性高、能提高现有系统资料质量的特点。卡尔加里大学弹性波勘探地震研究组(CREWES)提出一种“4C-3DOBC勘探设计中的DSCP面元划分法”,能确定相同炮检距转换点的深度变化位置。它不仅适用于海上3D×4C地震的测量设计,也为陆上3D×3C测量指明了方向。他们还在集中力量开发利用P-S射线路径的固有不对称性,以优化3D×3C测量的设计。

1.6 处理技术趋于多元化

处理方面,在复杂地质结构地区,迭后时间偏移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勘探的要求。反褶积、水平迭加和迭后偏移构成的常规时间域处理技术只能解决构造相对简单的地质体成像。而解决复杂构造成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是基于真实反应地球介质速度分布的速度―深度模型的迭前深度偏移成像,以与采集的大量高精度地震数据体相适应。近年来,迭前时间偏移、迭前深度偏移已成为地震资料处理的常规项目。

在迭前深度偏移技术不断发展,在国内外出现了波动方程为基础的迭前深度偏移软件和技术。美国的VERITAS公司和GDC公司都推出了波动方程迭前深度偏移的技术和软件。

2 地震勘探行业发展趋势

国际各大物探公司为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领先地位,纷纷通过并购、重组进行市场、资源的争夺和划分,以取得更大的竞争能力,避免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实行行业利润保护。形成了物探行业如下发展趋势:

(1)深海勘探将成为今后十年世界物探市场的主要业务增长点。1998-2003年,世界海洋物探支出年增长13%,是增长最快的物探领域。由于陆上勘探已趋成熟,世界各大物探公司对海上物探的前景普遍看好。

(2)非洲、拉美、中东继续成为国际物探市场的热点地区。随着实施石油工业对外开放政策的国家日益增多,世界油气勘探活动更大规模地向未成熟的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转移。

(3)对技术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世界油气新探区的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如深海区域),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世界大物探公司为了占领市场、提高竞争能力、降低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对技术创新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已成为确保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

(4)物探作业能力将继续向少数大物探公司集中。1993年以来,世界地球物理公司之间的联合与兼并,使物探公司数量减少了21%,从80个减少到了63个。这种集中趋势在海上物探领域尤为明显,最大的两家公司(西方地球物理-GECO、法国地球物理公司)拥有大约80%的海上作业能力和40%的陆上作业能力。而且,世界各大地球物理公司都在致力于发展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或一体化服务能力,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而一体化的服务能力要求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和具有一定的规模,这会有助于巩固大物探公司的竞争地位,同时增加其他物探公司进入市场的难度。

(5)多用户勘探形式逐渐发展。勘探服务公司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首先确定有潜力油气资源地区,并设计相应的勘探计划,吸引有意向的油公司转买作业成果,从而获取工作资金。斯伦贝谢、CGG、VERITAS等国际服务公司此项作业区域和作业金额正在逐年增加。

参考文献

[1] 魏福吉,徐维秀.面向地震数据采集工程软件的应用集成框架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48(5):809-815.

[2] 王宏琳,陈继红.地球物理软件集成环境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45(2):299-305.

[3] 蔡志明,卢传富,李立夏等.精通QT4编程(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4] Stanley B.Lippman著.C++PRIMER中文版(第4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5] 李庆忠.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6] 钱绍瑚.实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1998.

[7] 尹成,吕公河,田继东等.三维观测系统属性分析与优化设计[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40(5):495.

[8] 尹成,吕公河,田继东等.基于地球物理目标参数的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J].石油物探,2006,45:(1)74.

[9] 吕公河,尹成,周星合等.基于采集目标的地震照明度的精确模拟[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41(3):258.

[10] 吕公河.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探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40(3):261.

[11] 张秀红,乔大军,田新琦.深层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38(4):358.

地震勘探行业现状篇5

关键词:煤矿地质;勘探;重要性;技术

一、煤矿地质勘探工作的发展

勘探技术是在地质勘探工作中运用的一种工程技术,其目的是为了探明矿体或地质体的产状、形态、规模、深度、结构和储量。在地质勘探中,通常运用的是坑探工程和钻探工程技术,而以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查为辅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腾飞,我国的煤矿地质勘探工作也在不断发展。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我国只有大约20名技术人员和500名钻探工在从事煤炭地质勘探工作。但是发展到现在,我国的煤矿地质勘探的大军已有12万人了。发展不仅仅是表现在人数上,在理论及技术研究上也有很大进步。当前的煤矿地质勘探研究涉及到多个工种多个行业以及多个专业,是包括钻探、物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煤质化验、岩矿及古生物鉴定、航空测量、遥感地质等的综合性的地址勘探。并在资料采集与处理、综合解释与分析、方法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和规模,不仅在找煤、煤岩层定性、矿山矿井地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在煤层气评价、水资源勘探等许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地质勘探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频频发生煤矿事故,在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社会负效应。究其原因则主要是因为对于煤矿井下瓦斯与水、地质构造等灾害源的状况不能有明确的认识,以至于无法进行有效地的预防。影响煤炭开采的主要因素是煤田的地质构造。煤岩层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会发生破坏或者发生波状弯曲,继而形成断层或褶曲。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矿井设计与煤炭安全高效回采。而地质勘探技术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事先掌握井下的煤田地质构造等关键因素。因此,不论是在矿井瓦斯灾害防治,还是在矿井水害防治方面,或者顶底板事故预防方面,煤矿地质勘探工作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引起重视。

(一)地质勘探在煤矿瓦斯防治方面的作用

许多煤矿事故都跟井田的地质构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瓦斯素有煤矿“第一号杀手”之称,在煤矿事故的相关报道中这个词出现的频率也是极高的。瓦斯的存在与上下顶底板岩层的岩性、含水性、周围断层情况、赋存煤层的倾角等等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只有想方设法的明井下的地质构造情况,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的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在建井过程中都需要对瓦斯涌出规律进行预测研究,但是如果缺少足够的原始资料,可能会使预测结果与实际涌出量相差较大,从而造成工作面的瓦斯浓度过大,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如果勘探过程中能及时采集瓦斯样,正确测试瓦斯含量,这种事故就会避免。在勘探阶段应尽量多增加瓦斯采样点,对瓦斯含量较高的区域最好能做到每个钻孔都进行瓦斯采集和测试,这样就能保证对整个勘探区的瓦斯有一个全面了解,为矿井生产过程中瓦斯治理研究提供较丰富的资料。通过对勘探阶段钻孔所获得瓦斯资料的综合分析,初步查明影响和控制瓦斯含量的地质因素,再绘制成瓦斯地质图,并将不同区域的瓦斯含量标于图上,这样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就可以依据瓦斯地质图上所标明的各瓦斯含量,采取合理的措施治理瓦斯,从而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因此,在勘探阶段对瓦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二)地质勘探在煤矿水害防治方面的作用

矿井水是煤矿开采中重大地质隐患之一,在煤矿资源的开采过程中,下组煤的开采经常受到来自底部岩溶水的威胁。在我国,有200亿吨以上的煤矿资源受到岩溶水的威胁。据统计,在近20年里面,我国有200多个矿井被水淹没了,导致17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也达到了350多亿元。煤田石炭系下部煤层其下伏太灰或奥灰含水层富水性强、水压高,但煤层底板隔水层却极薄,并且一些井田煤系地层受构造作用强烈,区内张裂性、张剪性断裂及陷落柱较发育,假如能够查明地质构造条件并进行有效预防,我们就能够避免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

(三)地质勘探在煤矿顶底板施工防治方面的作用

顶板事故是煤矿生产中最常见事故。开采的地质条件限制、地质构造影响;工艺落后,生产工序不符合实际;工人素质差,掌握技术、执行措施不到位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事故频发。在所发生的顶板事故中,有很大一部分与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有关。而在采掘遇断层时,由于煤岩层松散放炮时因震动造成冒顶间接由地质构造引起的顶板事故也很常见。如果我们能够在地质勘探过程中进一步准确的探测出巷道周围或者工作面附近的地质构造分布情况,就可以有效的避免顶底板事故的发生。

三、煤矿地质勘探技术

构造因素是影响矿井开采的最主要的地质因素,因此,查明煤岩层中构造,尤其是大比例尺构造是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的主要工作。煤矿地质勘探主要运用的是物探先行,钻探与物探相结合的策略。对于煤田物探主要包括以下技术:地震勘探技术、重力勘探技术、电法勘探技术、磁法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电阻率法。

(一)地震勘探技术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勘探的原理是以人工方法在地表激发地震波,地震波在向地下传播时,如果遇有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就会发生反射与折射,运用检波器接收这种地震波。通过收到的地震波信号来分析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地震勘探是钻探前勘测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手段。在煤田和工程地质勘察、区域地质研究和地壳研究等方面,地震勘探也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在煤田埋深仅100~600米的浅部,一般不超过800米的范围内,我们可以采用地面地震勘探技术。对于煤田深部,我们可以采用矿井地震勘探技术,而矿井地震勘探技术又包括井巷二维地震勘探技术、震波超前探测、瑞利波勘探技术、槽波勘探技术等。

(二)重力勘探技术

地球物理勘查中的重力勘查或重力法,主要是研究反映地下岩(矿)石密度横向差异的重力变化,用以提供构造和矿产等地质信息,进而作出定性、定量的解释推断。这种在地表上引起的重力变化,称之为重力异常;其规模、形状和强度,取决于具有密度差的物体大小,形状及深度。重力法可应用于油气、煤炭、金属非金属矿及地下水勘查和区域、海洋、深部及环境调查等领域。需采用灵敏度高、精度高、适合复杂工作环境的专门仪器进行采集数据。

(三)电法勘探技术

电法勘探技术是根据地壳中各类岩石或矿体的电磁学性质(如,导电性、导磁性、介电性)和电化学特性的差异,通过对人工或天然电场、电磁场或电化学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特性的观测和研究,寻找不同类型有用矿床和查明地质构造及解决地质问题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主要用于寻找金属、非金属矿床、勘查地下水资源和能源、解决某些工程地质及深部地质问题。

(四)矿井瞬变电磁技术

矿井瞬变电磁技术矿井瞬变电磁法是一类非接触式探测技术,属于时间域电磁法。井下瞬变电磁探测时,其发射和接收回线边长需依据采掘空间断面的大小选择,可通过加大发射功率和接收回线匝数的方法增强二次场信号的强度,从而增大瞬变电磁法的顺层或垂直勘探深度。

(五)高密度电阻率法

电阻率法是以岩土介质的导电性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建立的地中稳定电流场的分布规律从而达到找矿或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目的。电阻率法现场工作方法较多,其中高密度电阻率法是新近发展并推广到矿井中的新技术。高密度电阻率法同常规电阻率法相比,除具有测点密度大、多极距和多装置形式同时采样的优点外,还可通过求取不同比值参数而突出异常信息。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煤炭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要想促进煤炭行业的稳定发展,保障煤炭企业安全高效运行,必须清楚认识到煤矿地址勘探的重要性,并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应用工作,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傅耀军,华解明,方向清.试论煤田(矿)水文地质问题及勘探技术方法[J].华北科技学院报,2009,(10).

[2]赵铁锤.华北地区奥灰水综合防治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地震勘探行业现状篇6

海洋中的油、气等能源蕴含量十分丰富,人们也在不断的对海洋能源进行勘探,并经历了由浅水到深水和技术的简易到复杂的发展历程。

1.1世界海洋能源含量

据数据显示,全球所有海洋中的石油总资源量占到了全球石油总资源量的35%,但由于技术有限和开采环境的限制,目前,可开采率仅为总资源量的29%,开采技术和勘探技术有待提高。《油气杂志》中对世界的海洋能源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进行勘探的石油储量约为2000亿吨,天然气储量约为200万亿立方米,其中,海洋中的石油资源量约为1700亿吨,天然气储量储量为160万亿吨。

1.2世界海洋能源分布

海洋中的能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且含量丰富,约占全球海洋总资源量的65%,其中,大陆的深水和海底的能源最为丰富,可以占到总资源量的35%左右。但在已勘探开发的能源中,浅水区仍然占有主要地位。随着海洋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现已开始向深海区迈进。我国现规定的海洋分类主要有浅海、深海、超深海三种,其中,500m以下的属于浅海类,500m以上的属于深海类,1500m以上的属于超深海类。截至目前,全球经过勘探已知的含量中:深海类为42%,浅海类为32%,陆地为26%。

1.3世界海洋石油产量

在全世界的海洋石油勘探中,北海区域的石油开采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且始终位列全世界海洋石油开采量之首。另外,波斯湾的石油产量最多,基本保持在3~4亿吨,墨西哥湾、巴西等区域的石油产量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年均增长幅度约为6%,且墨西哥湾的前景最为广阔,有望在未来的勘探中超过北海,成为世界最大的开采海域。

2海洋石油地震勘探的作用

进行海洋石油地震勘探可以充分带动和提高我国的海洋地质调查能力,并推动我国海洋石油勘探事业的发展,对海洋区域的地质构造研究、海洋环境研究、可持续生态发展研究、周边海域的岩石圈和上地幔地址层研究等都有重要帮助。

3海洋石油地震勘探技术

在进行海洋石油地震勘探时,无法使用经纬仪,必须应用先进的导航定位系统,通常使用的是精确度极高的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英文简称GPS),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出的电磁波来确定所述位置的经纬度,该技术具有覆盖面广、24h运作、精确度高等诸多优点。卫星导航技术自1968年开始投入市场,现已广泛应用于海洋石油的地震勘探技术中,可随时测定船舶和震源及检波器等设备的准确位置,效果显著。海洋中,无法使用传统的人工激发地震波技术,因其主要靠炸药作为震源,但若在海洋中引发炸药,不仅对海洋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也会对海洋生物造成群死群伤等危害,另外,在海洋中引爆极易容易产生大量气泡,从而产生冲击波,这会对有效波产生大量的干扰,造成无法准确勘探。因此,研究人员针对海洋石油地震勘探研制了特殊的方法,即非炸药震源,这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主要为空气枪震源,且应用效果良好。在海洋中,地震接收设备也与陆地的设备有较大差别,海洋进行石油地震勘探时主要使用的是海洋检波器,这种设备需要密封在长拖缆线中,并在一定的位置下放到海洋中的某个深度,再由海洋深度控制器来控制其深度不变,并由船舶拉着缆线进行施工,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现已发展成一系列先进的海洋漂浮电缆接收系统,并已大量推广使用。

4海洋石油地震勘探技术特点

4.1工作环境

海洋石油地震勘探与陆地石油地震勘探相比,海洋上的环境更为恶劣,且不确定性因素极多,例如:海洋上极易形成台风,它所产生的巨浪和狂风对勘探工作的正常进行会带来巨大的威胁,导致工作暂停,甚至会对船舶上工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4.2勘探方法

陆地上的石油地震勘探方法在很多方面都与海洋石油地震勘探技术相通,但海洋的自然地理环境更为神秘,直至今日,都无法准确预测海洋的天气,也没有对海洋有完全的勘探和地理数据,同时,海水中的物质含量较多,且存在生物,这都使海水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即为多变,容易对勘探技术的准确度造成一定影响。

4.3投资风险

海洋的石油地震勘探需要的投资较大,且随着使用的技术不断精细化,资金更是大幅度的提升,平均是陆地石油地震勘探的投资金额的3~4倍。且投资大多花费在钻井设备的制造与应用、及其设备的搬迁运输、维修定检等方面,海洋上的工作人员也都需要高额的安全保险,这都使海洋上的投资金额始终居高不降。

5结语

随着国际能源市场中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海洋石油地震勘探成为了重要的课题,且在研究中大都用到了地震勘探技术,同时,也是获取海洋能源质量、环境质量等重要信息的主要来源。本文首先阐述了海洋能源的储存现状,并对海洋石油地震勘探的作用和主要技术,以及地震勘探技术的特点进行主要分析。希望对我国的海洋石油能源开采提供帮助。

地震勘探行业现状篇7

【关键词】黄陵矿区;三维地震勘探;八盘区

在黄陵矿区复杂地形的三维地震勘探应用技术已形成实际经验,但鉴于八盘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以及八盘区勘探任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本次勘探任务侧重于地质构造和小窑采空区分布的调查。针对特殊地形和特殊要求,对勘探工程设计及施工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利用勘探方法的多次试验、增加覆盖次数、改进观测系统等方法,确保了勘探工程的顺利进行,并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圆满完成地质任务。

1地质概况及地震地质条件

1.1地质概况

1.1.1地层

黄陵矿区位于黄陇侏罗纪煤田东部,据地表出露与钻孔揭露,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有: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T3w);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中统延安组(J2y)、直罗组(J2z)、安定组(J2a);白垩系下统洛河组(K1l)、环河-华池组(K1h);第四系黄土及冲积层。

1.1.2构造

黄陵一号井位于黄陵矿区西北部,为一倾向北西-北西西的单斜构造,地质构造简单,少有大断层发育,但能过本区以往地震勘探,发现小断层比较发育,其走向以北东向和北东东向为主。在一号井三盘区发现两条正断层,推断这两条断层可能延伸至本区。

1.2地震地质条件

1.2.1表层地震地质条件

本区处于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属地形较为复杂的中—低山区。由于受沮水河及其支流长期切割和侵蚀,区内沟壑纵横、悬崖陡峭,森林植被广泛分布,给地震勘探野外测量定线及地震野外施工车辆行走、仪器设备的运输带来较大的困难;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横向地形起伏很大,沟谷主沟由于受长期的沉积作用,沉积物比较厚重,使得地震有效波由于被吸收而严重衰减。

1.2.2中、深部地震地质条件

从已知钻孔资料分析,及在黄陵一、二号煤矿地震经验可知,本次勘探的主要目的煤层2号煤层(本次二号煤层埋深约为280m~420m之间)顶板按岩性以粉砂岩、细粒砂岩为主,局部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呈厚层状,多与煤层直接接触。全井田分布,层位较稳定。

2勘探手段确定及参数选择

2.1勘探手段试验

黄陵一号煤矿进行过二、三维地震勘探,具有地震勘探经验,而且具有一套适合黄陵山区的地震勘探方法。但为了达到本次勘探要求,试验性的选择多重施工方法和采集参数,以详细了解区内的地震地质条件和有效波、干扰波的发育情况,选择最佳激发、接收因素,以获得信噪比较高的煤层反射波,优化观测系统,最终完成地质任务。

2.2勘探方法确定

综合考虑到本次勘探工作的地质任务要求较高,必须满足一定的覆盖次数,且较均匀分布,以保证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采用规则的10线8炮束状观测系统。

2.3参数选择

2.3.1炮线间距的确定

2.3.2极限炮检距的确定

本次采用规则三维观测系统。施工中以线束为单位进行,线束自西向东编号,每束与上一束重合5条接收线。

3工程测量

3.1采用坐标系统

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斯投影3?带第36带成果,中央子午线为108?。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3.2作业方法

本次测量采用最先进的美国天宝5700GPSRTK仪器和全站仪进行作业,具有灵活、快速、准确的特点。在地形条件复杂地区,使用RTK无信号处运用全站仪进行放样对所有的炮点、检波点进行准确定位,这样能准确测得各炮点、检波点准确定位,从而为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中的地层准确成像奠定基础。

由于三维地震勘探为面积勘探,勘探线多而密,为了防止测量误差的累计,测量采用GPS(RTK)直接测量,按照设计坐标逐点进行放样,在RTK无法施测的地方采用全站仪放样。

3.3测量成果

(1)提交GPS计算资料、成果及控制点坐标。

(2)提交所有炮点和检波点的坐标和高程成果。

(3)测线端点实测坐标和理论坐标及校差统计表。

(4)工程测量联测展点图。

(5)测量仪器检定资料。

(6)测量工作技术总结。

4资料处理及措施

4.1精细的三维静校正

地震勘探行业现状篇8

[关键词]煤炭;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分析;煤矿;开发

[中图分类号]:P641 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074-01

1煤炭地质勘探概述和现状

煤炭是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一般是由植物遗体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再经地质作用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首先,我们对煤田的勘探方法进行一个了解。一般它是针对某一地区的具体特点和勘探要求,运用地质理论和适用的勘探技术手段,以较少的投人和时间,取得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地质资料的思路和具体部署。包括勘探阶段的划分,勘探手段的使用,勘探程度的掌握,煤炭储量的分类和计算,地质报告的编制提交等。煤田勘探技术手段煤田地质勘探的主要技术手段有钻探、地面地球物理勘探(简称地面物探)、地球物理测井、采样测试等。钻探是了解地面以下深部地质情况和采取各种样品的有效手段,也是使用非常普遍的手段。地面物探常用的是地震、电法、重力和磁法等方法,通过了解研究岩层的物性特征,揭露地层分布和地质构造。随着技术的进步,地面物探特别是地震的应用领域在不断地扩大,促使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经济效益提高。除此以外,在和半地区,地质填图是基本的勘探技术工作。地质填图是通过在地面的实地观察研究,将地面地质现象测绘到地形图上,编成不同比例尺地质图的工作。基岩或半地区进行煤田地质勘探,一般应首先进行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填图,配合以必要的槽井探或地面物探(如地面电法等),以研究地面地质情况。在此基础上,以钻探并配合测井和采样测试工作,全面完成各阶段的勘探任务。在掩盖区,当地质条件适宜时,应首先进行地面物探(主要是地震勘探)工作。在基本了解了煤层的埋藏深度和范围、构造形态、构造发育情况、松散覆盖层厚度等的基础上,再布置一部分钻探工程,配合测井和采样测试,完成各阶段的勘探任务。在地面物探技术实现数字化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地面物探(主要是地震)的作用,对于提高勘探精度,缩短勘探周期,降低勘探成本,提高煤田地质勘探的技术经济效益,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煤田勘探工程布置勘探线剖面法是煤田地质勘探的主要方法。勘探线一般垂直于地层走向或主要构造线方向。地层倾角平缓或波状起伏发育的地区,可布置成勘探网。勘探钻孔原则上应布置在勘探线上。地面物探测线及实测地层剖面线应尽量与钻探线重合。谋田勘探线间距的确定通常是首先分析研究勘探区的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分别确定其勘探类型,再参照规范中关于相应勘探类型的基本线距的规定,结合勘探区的具体情况选定,并据此布置勘探线和勘探钻孔。煤田勘探工程施工一般应按照由已知到未知,先地面后地下,先浅后深,由稀而密的原则进行安排。提前安排地面物探施工,对于钻探和其他勘探工程的优化布置,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在和半地区,提前安排地质填图工作,也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钻探采用无岩心钻进,是加快钻探施工速度的有效方法之一。因而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当采用无心钻进技术。但必须同时做好测井工作,加强地质研究。

2煤炭地质勘探技术方法

煤炭资源在地壳中的分布受地质构造条件控制。同其他地质资源相比,煤田的分布范围较广。但煤田地质构造类型复杂,表层条件各异(山区、平原、水下、沙漠、戈壁),物性条件多变,勘探深度变化大,能从数米到1500多米。地质勘探的主要任务是为矿井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其成果要满足选择井筒、水平运输巷、总回风巷的位置和划分初期采区的需要,保证井田境界和矿井井型不致因地质情况而发生重大变化,保证不因煤质资料而影响煤的既定工业用途。对于采用现代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的矿区,还应查明落差或起伏仅十余米、数米或更小的断层、褶皱,使开采计划切实可行,不致因小构造不清影响煤炭产量。因此,煤田物探工作的特点是:精度要求高;使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种类较多;与钻探配合密切;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多,而且常常难度也较大;对浅层数米和深达1500多米的勘探对象都要求有高的分辨率。

常用的煤田物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地球物理测井和遥感物探等,其中以地震法、电法和测井应用得最广泛。

现阶段煤田地震勘探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包括:确定覆盖层厚度,进行覆盖层下的地质填图,圈定煤系赋存范围,探测同煤层有关的地质构造,确定煤系基底深度等。

此外,三维地震技术、横波技术、矿井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等也在煤田勘探开发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3煤炭地质勘探发展趋势

我们都知道煤矿深度开采的课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地质勘探技术是以地球物理方法为先导,其它基础地质手段加以配合,依托计算机技术实现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是煤矿深部开采地质勘探的特点。而从现今的发展方向来看,煤矿深部开采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将地球物理方法、基础地质勘探手段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利用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地面钻探和井巷工程等多元数据,查明采区内断层分布、煤层埋藏深度与厚度、岩溶裂隙发育带的分布和隔水层厚度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平台建立矿井多元信息集成系统,把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构造地质、水文地质等多元信息进行复合、综合分析后建立预测与评价模型,实现地质资料的信息化、数字化和可视化,为开采地质条件的快速评价、生产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变对策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鲍江陕西澄城县石炭二叠纪高硫煤配煤试验研究[J]煤质技术,2006,(5)

上一篇:畜牧业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水路运输的定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