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地震

时间:2022-09-05 05:25:26

“拯救”地震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

5月12日,尼泊尔再次发生7.5级地震;

5月12日,中国汶川8.0级地震7周年。

三个信息点仿佛三颗炮弹,在人们平静的5月生活中“轰炸”出三股火热的议论波。三次“轰炸”过后,在我们印象中,留下了哪些记忆?是如何抗震,抑或是如何灾后重建,还是如何科学防震。

每一场地震后,人们往往从报道中了解到哪里地震了、灾后损失是多少,细心一点儿的还可能会关注灾后重建以及灾区人民心理恢复……地震后如何拯救受灾的群众,这是我们时常考虑的,但,我们是否还想过,应该如何“拯救”地震。

所谓“拯救”地震,就是做好防震工作,譬如,房屋能抗几级地震,是否是地震多发地,是否具备地震应急能力。如果对于上述问题可以给出明确的答案,或许我们自然就会将注意力从“下次地震在哪里”转到“地震来了我会做什么”。

被放错重点的地震

4月25日尼泊尔地震后,统计我国媒体报道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几大方向:从新闻消息角度出发,震区基本情况实时汇报,珠峰大本营遭遇雪崩,国航为受灾中国公民保驾护航等。从文化角度,人们关注到作为佛教圣地,尼泊尔大量旅游资源被摧毁。从科学角度,地震自救知识再一次广为传播。还有类似于“世界进入地震活跃期”的信息以球的姿态吸人眼球。

这一事件一度成为4月、5月交接时候的新闻热点,加之汶川地震7周年纪念,地震成为5月甚至是2015年的新闻热词。对于地震这一“热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高孟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每次地震完了,就把这个作为热点(来讨论)是不正常的。”他认为地震应该成为一个长效话题被人们认识,而非只是将眼光局限于某场地震,只保留三分钟热度。

提高房屋抗震能力是重点

“尼泊尔地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尽快把我国城乡重大工程的抗震能力提高。”相比较一场地震,高孟潭更加注重中国应对地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重点就是震前预防工作,尤其是提高房屋抗震能力。

为什么高孟潭特别强调“要提高我国城乡重大工程抗震能力”?他认为,从国家层面上看,这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现代化的现实支撑。其次,如果我国城乡工程具备了相应的抗震能力,就能保证小地震对城市、居民基本没有影响;工程建设能够承受中等、高等强度的地震,即使发生大地震,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恢复原貌。“甭管地震是明天发生还是后天发生还是不发生,我们都有办法。”

如何提高我国城乡重大工程抗震能力

对于如何提高我国城乡重大工程抗震能力,高孟潭作了系统的阐释。

从科学技术角度来看,“要提高这些图的科学性。判断什么地方发生大震的风险是多少,从而提高工程决策的科学性。”高孟潭所说的“这些图”是贴在他办公室的两张地震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规划图”。

他认为,工程建设没必要都以能抗8级地震为标准,而是应该根据地震烈度区划图,有针对性地设置工程抗震能力。但明确“针对性”的前提要保证区划图的准确性。因此,高孟潭等人一直在研究调整区划图的时效性,贴在他办公室的两张图是今年5月15日刚刚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认证的地震区划图。

其次,是集中国家重要安全目标、国家重点区域开展针对性的风险评估,强化国家未来灾害情景构建。“如果发生8级地震,我们能尽快搞清楚,这次的8级地震是什么性质,震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什么影响,甚至可以细致地评估,地震对城市重点单元部分造成什么样的危险。这样便可以找出隐患点,有针对性地应对。”

除此之外,建设有针对性的预警系统也是科学防震必不可少的工作。地震预警也称作震时预警,指的是突发性大震已发生,抢在严重灾害尚未形成之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小当地的损失。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其实就是与地震波赛跑,多赢一秒钟,便可以大大减少人员、财产损伤。

我国也正在进一步铺展预警系统的多维运用。据新华社5月26日消息,我国在四川、云南两省的多个县镇及学校已经完成地震预警应急广播的安装启用。据悉,系统在接收到地震预警后将通过广播实现“秒级”响应播出,这也是我国在川滇地区率先启用地震预警应急广播。

提高公众地震安全素养

如果强化了硬件而不武装软件,科学防震也只是一纸空谈。从公众角度,要从多个角度提高其地震安全素养。首先,从认知上,要有了解自己居住房屋抗震能力的自觉意识,保持地震预警意识,提升地震应急与急救能力。同时,还要转变“地震与我无关”的错误理念。

很多人看到自己并非处在地震带或者地震多发地区,便以为高枕无忧,地震意识松懈。“地震区划图中,(烈度)颜色浅(的地方),并不代表没有地震。”高孟潭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大地震灾害均发生在西部少人地区,东部几乎没有发生6.5级以上地震。这一点,也好也不好。”高孟潭担忧,人们会因此而产生“我国东部不会发生地震”的错误认识,同时会不自觉地对地震掉以轻心。

中国是多地震国家

中国是全球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这句话是《地震概论》中描述中国地震状况的第一句话。历史已经通过详实的案例来证明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

我国几乎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生过6级以上强震。仅就中国大陆地区统计(1900年-1996年),5级以上地震发生过1992次,平均每年20.8次;7级以上地震70次,平均1年零4个月地震1次。20世纪以来,发生在中国的7级以上强震占全球范围发生强震的35%;全球3次8.5级以上巨大地震,有2次发生在中国大陆。

“从某种程度来看,中国比日本的地震更危险。日本是海岛国家,很多地震发生在海洋里,但中国是内陆国家,只要发生地震就是在陆地上。加之,中国人口密度高,地震所带来的人员伤亡更加严重。”为此,高孟潭以中国历史上三次大地震的罹难人数为例来说明,分别是1976年发生在河北唐山市的7.8级地震,死亡人数27万;1920年发生在甘肃海原县的8.5级地震,死亡28万人;以及有历史记载伤亡人数最多的华县地震,1556年发生在陕西华县附近,有姓名记载死亡83万人。

上一篇:助力广州发展 优化科普资源 下一篇:科协年会 道德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