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05 17:18:38

自主阅读教学设计

自主阅读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设计思维;拓展课程;初中英语;拓展阅读

一、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引入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创造合适的教育,让每个孩子成樽詈玫淖约骸保我校于2015年8月将课程划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课程和科技特色课程。为秉承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结合课程特点,学校着重加强了类课程群的建设:阅读表达课程群、逻辑探究课程群、独立人格课程群、艺术审美课程群、体育健康课程群、STEM科技特色课程群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群。我校英语组的《阅读・悦读》课程隶属于阅读表达课程群,该课程是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共分为三级,即《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阅读・悦读Ⅰ》针对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群体;《阅读・悦读Ⅱ》针对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群体;《阅读・悦读Ⅲ》针对的对象则是九年级学生群体。该课程从2013年9月开始探索与实践。实践至今日,已有三年。

在课程的探索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引入了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指在设计和规划领域,对定义不清的问题进行调查、获取多种资讯、分析各种因素,并设定解决方案的方法与处理过程。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它被普遍认为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性质,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能够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描述某种独特的“在行动中进行创意思考”的方式,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领域中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名教师的传统思维,总是建立在这样的世界观基础之上:学校教育是客观的、理性的、可量化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答案,重要的是规范、计划、体系和确定性。而一名拥有“设计思维”的教师,却一定离不开这样的价值观:学校教育是人为建构的,依据社会发展和学习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目标是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建构思维、习得技能,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习需要不停地体验、经历、突破与创新。所以面向未来,学校教师还需要有成熟的“设计者思维”――即从问题出发,以人为中心,以资源和工具为支撑,以问题解决、价值创造、潜力挖掘为目标的思维。

设计思维的源头是好奇心、同理心和创造精神,并以此展开对潜在需求的持续洞察;产出的是“有形或无形的解决方案”,并以此实现事物的优化与创造。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当今教育界无论校长、教师还是学生,急需具备的核心能力,亟待建立的思维框架。

二、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运用

下面以《阅读・悦读Ⅰ》课程实施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反思四方面总结设计思维在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运用与实践情况。

(一)对课程目标的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决定了整个课程实施的方向,对教师课程的具体实施予以目标指向。我们旨在通过整个课程的开展助力学生成长,助力学生发展。

学生目标的设计源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相应的阅读要求,并由此设计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目标。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目标如下:

1.情感态度目标为引导学生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乐趣,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语言技能目标为达成课外阅读量的积累,即三级要求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4万词以上,四级要求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10万词以上,五级目标要求是课外阅读量应累计15万词以上。

3. 学习策略目标为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4. 文化意识目标为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5.核心素养的培养,即在未来的社会,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多元和不同文化人群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实施

1.课程纲要的设计

《阅读・悦读Ⅰ》课程纲要在2015年的8月完成设计。该课程纲要从课程名称、设计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课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保障等方面来阐述课程的开展。

2.学期计划的设计

《阅读・悦读Ⅰ》课程的学期计划在2015年的8月已经完成设计。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阅读内容选材于《21世纪报》,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图文并茂,语言地道,真实反映世界文化。为了达成阅读的系统性,2015年第一学期七年级《阅读・悦读Ⅰ》课程的主题为“Magic World”,并选择了七篇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同时,为了避免单一话题所引起的阅读疲劳,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选择了七篇不同话题的阅读材料作为阅读补充内容。这十四篇阅读材料有着相应的阅读等级,从容易到难分别为二星级文本材料、二星级文本材料、三星级文本材料和四星级文本材料。上述阅读等级的设定是由《21世纪报》统一设定的。选择不同阅读等级的阅读材料,也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对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选择。

3.拓展课程的操作设计

开学第一周教师上报学校拓展课程的课程纲要。第二周学校网页公布拓展课程内容。第三周学生在学校网页上进行选课。《阅读・悦读Ⅰ》课程为每周一课时,60分钟,在相应教室进行。《阅读・悦读Ⅰ》课程的对象为七年级学生,班级规模为15人,学习方法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教师指导。

4.拓展课程的实践设计。

实践一 阅读材料的选择

阅读拓展课程旨在带给学生们轻松与愉悦的阅读过程。对于阅读材料,最初学生的任务就是阅读,教师没有设置相应的阅读理解题。这一安排让拿着材料到处找阅读理解题的学生倍感“失望”与“惊喜”。结果是学生以愉悦的心情阅读材料。最初的选材者是教师,慢慢发展为学生自主选材。学生选择的材料有《School Life》,《Holidays》,《Super Sports, Super Fan》等。通过阅读,学生运用着语言,了解着世界,品味着文化。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在《阅读・悦读Ⅰ》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阅读的目的性发生了变化。学生们不再是为了完成五个阅读理解题而进行阅读,更多的是为了走进世界和了解文化。阅读的氛围也发生了变化,学生不用再为是否答对了五个阅读理解题而担心或紧张,更多的是轻松与愉悦的进行着阅读。对于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他们更是有着浓浓的阅读兴趣。

实践二 阅读笔记的使用

《阅读・悦读Ⅰ》的主题材料《the Windy Chicago》,是其《21世纪报》“奇妙世界”专栏介绍的第四站。前三站是新西兰的奥克兰、南非的开普敦和拉脱维亚的里加。后面陆续介绍了古巴的特立尼达岛,中国上海等地。

风城芝加哥这一材料介绍了芝加哥的四个特色:神奇的儿童博物馆、超酷的露天音乐厅、最好吃的爆米花和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认识芝加哥,然后以不同的形式来解读四个版块的内容。阅读的指导从半开放式阅读转为开放式阅读。如对“Museum of dreams”版块,要求学生找出“在博物馆内孩子能做些什么The Windy Chicago 风城芝加哥么?”对“Famous popcorn” 版块,引导学生找出爆米花商店开创的时间,爆米花的品牌及爆米花多种口味的信息。阅读至“Musical band shell”和“Tall building” 版块时,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所得。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完成相应的阅读笔记,阅读笔记内容包括完成思维导图和记录阅读收获。

阅读《the Windy Chicago》之后,学生也可选择配套的阅读材料《Let’s all go to Mexico》。《Let’s all go to Mexico》阅读材料的版块设置与《the Windy Chicago》类似,编写的阅读笔记的形式类似于《the Windy Chicago》,即完成思维导图和阅读收获。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1)在阅读拓展课程上,学生的阅读内容是不一样的,或分级阅读,或根据喜好阅读。学生完成相应阅读笔记,并且分享阅读所得。整个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具有相同阅读爱好的学生们聚集在一起,阅读讨论一样的阅读材料,然后与其他组交流分享阅读所得。

(2)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学习者。在和学生一起阅读了《风城芝加哥》,我于2015年8月游览了芝加哥。领略了芝加哥的摩天大楼,在超酷的露天音乐厅欣赏了音乐,看了云门,品尝了世上最好吃的爆米花。这一体验过程分外激动。拓展课程不仅为学生开启了世界之窗,也为教师敞开了世界之门。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教师感受:整节课的主人是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选择的是学生,分享阅读内容的是学生,交流阅读内容的是学生,对此学生还写了报道,在学校的公众号。

听课同学的感受:我认为这节课很棒,内容也很充实。PPT内容做的十分丰富。我们的小老师也很棒。作为和我们一样的学生,能这么认真的准备,精心制作这么一节课,十分值得敬佩。讲课的同学很认真,上课生动有趣,发音到位。当然我们上课的同学也很棒,发言积极,也勤于思考,就是有一点,同学们发言的声音有点轻,不够自信,希望之后我们能做得更好。

(三)课程评价的设计与完善

整个拓展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关注的是学生的阅读过程,课堂阅读笔记占总分的40%,阅读小测占总分的30%,阅读分享占30%。阅读笔记旨在记录学生的阅读收获。阅读小测主要以开放式问题为主,旨在考核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分享反馈的是学生在小组分享中的发言表现,鼓励学生多样的思维,与同学们形成思维的碰撞。

(四)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反思中的延续。在设计思维的引导下,教师一方面反思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对课程实施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完善和再设计。

1.控制课程参与的人数

课程班级规模为15人,这便于课程的开展,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指导。在阅读拓展课程上,学生的阅读内容是不一样的,或分级阅读,或根据喜好阅读。学生完成相应阅读笔记,并且分享阅读所得。整个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具有相同阅读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阅读讨论一样的阅读材料,然后与其他组交流分享阅读所得。

2.开放课程实施的对象

目前拓展课程《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都设有特定的群体,对此可以更开放对阅读群体的限定。《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可以根据相应的阅读等级对七、八、九年级学生同时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选课。同时,可以追加开设《阅读・悦读Ⅳ》,其阅读对象为阅读能力较高的同学,使之课外阅读量累计20万词以上。

3.明确课程实施的主体

阅读拓展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解惑者和助手。两位同学对《Salt Palace》的阅读分享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能力。在此之后班里陆续进行了五次阅读分享活动,如《Lizards》、《The Mona Lisa》、《Breakfast》、《The World Cup》、《Blood Type》。同学们找上自己的朋友,或两人组合,或三人组合,或四人组合,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阅读分享过程中,他们互相支持,群策群力。在这个平台上,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阅读视角得以充分展现。

4.拓展阅读活动的形式

在拓展课程实践过程中,采用了阅读笔记的形式,邀请了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引导学生悦读等。结合我们的生活,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阅读形式,如写书评,为你读诗,流动书亭等。通过多样的阅读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5.丰富阅读使用的材料

目前的阅读材料还比较局限,如《21世纪报》、《中学生英语阅读新视野》。对于阅读材料,教师可以丰富更多地道的阅读材料,如期刊类,《21世纪报》、《空中英语教室》、《Crazy English》;绘本类,《I Can Read》系列、《童话盒子 有声双语绘本》系列;小说类,《Peter Pan》、《Charlotte’s Net》、《The 65-storey Treehouse》、《The Fault In Our Star》、《Harry Potter》原版全集等。教师希望有丰富的阅读材料能供学生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6.提供阅读内容的选择

阅读拓展课程实施过程中,应使学生具备阅读材料的自主选择权。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等级对阅读材料进行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进行对阅读材料选择。避免教师对阅读材料一手包办的现象,一个学期的阅读计划及阅读书目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

7.提高课程评价的含金量

拓展课程的评价最终以优秀、良好、合格反馈学生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学习的结果。这种评价相对单一,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阅读收获与表现。不过,阅读拓展课程的核心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那份收获;在阅读分享中与同学进行的思维共鸣与碰撞。

8.完善阅读环境的设置

阅读不是任务,阅读带给人们的是一份快乐。就像培根说的: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and writing an exact man。教师可以创设舒适的、轻松的阅读环境,改变教室的格局,配置地毯,书架,沙发或豆包等。

三、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思考

在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实施过程中,设计思维在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反思四方面得以运用与实践。设计思维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变化。

1.形成了学校的特色课程

学校教育是人为建构的,依据社会发展和学习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目标是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建构思维、习得技能,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习需要不停地体验、经历、突破与创新。独特的“在行动中进行创意思考”的方式使得我校英语组的《阅读・悦读》课程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

2.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像设计师一样设计教学,教师的好奇心、同理心和创造精神被激发。教师从问题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资源和工具为支撑,来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和挖掘潜力。在设计思维引导下的教学更多了一份乐趣,更具其独特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得以体现。

3.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设计思维引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拓展课程不同于常规教学。在阅读过程中,设计思维所创造出来的不同于教材的多维的阅读内容、丰富的学习方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和轻松的学习氛围的这些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走进世界,了解文化;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斌.让“设计思维”成为教育主流的方法论,《新校L》,2016年07期

自主阅读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 多媒体 高中英语 阅读 表达

信息辅助技术运用于英语教学能有效活化阅读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在开阔知识视野的基础上更好阅读理解。以丰富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输入为起点,突出目标任务导向和互动交流,能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更为开阔,更能在增加阅读容量、开阔视野、优化表达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多媒体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能帮助学生克服自我单纯学习的枯燥之感,丰富阅读理解过程,鼓励学生运用多样化的语言主动表达和积极交流。

1. 利用课件设计多样阅读目标,强化感知方向

英语阅读目标设计应体现差异性和多样化,要能紧扣学生的阅读学习需求来灵活设计,便于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感知方向。通过课件的形式来呈现阅读目标,能使得学生在色彩鲜艳和动感十足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刺激形象记忆。

利用课件导入阅读目标,能使得学生在自我预习的前提下更好集中阅读学习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在阅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情感价值的优化设计,围绕语篇整体大意、细节理解和情感价值等设计相应的阅读学习目标,让学生形成全面的认知感悟思维。根据学生的自我阅读学习情况,注重课件设计目标的形象性,以丰富的颜色、动感的跳跃等方式来呈现阅读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整体深化理解。

通过课件形式来呈现阅读学习目标,能使得学生把握阅读理解重点,有效破解学习难点。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 模块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Fog”阅读教学中,一方面,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The story about 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让学生在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更好掌握阅读学习重点;另一方面,结合“Reading strategy”要求,设计语篇整体理解、重点段落感知以及社会意义等阅读引导目标,并通过不同的颜色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2. 活化素材设计任务式导读案例,深化理解过程

利用多媒体设计阅读导学案例,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围绕阅读学习素材调整导学案例,能更好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思维,帮助他们在主动参阅的过程中发现更多问题。导学案例运用也是提高阅读理解效率的有益办法。

利用课件审计导学案例,应围绕重点与难点优化任务导向,关注文章的背景知识介绍、跨文化介绍、阅读价值、文章精彩点评等方面来设计一定阅读学习任务。在运用过程中,一方面,切合学生的阅读理解盲点和误区,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多元化的思考任务,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选择运用;另一方面,突出表达学习的过程,可通过人机互动的形式,呈现更多思考题目,让学生在自我主动对话的过程中更好发现问题。

利用多媒体活化阅读学习素材,能使得学生思维视野更为开阔。例如,在模块三《Unit 3 Back to the past》的“Reading B Lost civilizations”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课件形式展示Pompeii、Loulan等地情境,并鼓励学生针对“Why do we need beautiful place in our life?”进行互动交流,深化理解。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围绕“生态文明的重要价值意义”就“What should we do for civilizations?”进行相互表达交流,不断增强学生的理解感知综合运用能力。以导学案例的形式丰富活化阅读学习素材,更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学习内容。

3. 升华素材创设自由化交流情境,引导主动表达

阅读输入是学生接受语言文化知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主动表达交流的必然需要。利用多媒体创设与阅读文本相似的情境,符合课程倡导“让课堂活起来”的理念,使得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中大胆表达和自由交流。

创设情境能使得学生的思维与思想更为活跃,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化知识吸收、情感体验、精神升华过程中获取丰富知识的技能。紧扣阅读学习的重点,一方面,设计抢答、辩论、竞赛等多样化的交流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在综合交流的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思维情感;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的多样化表达过程,鼓励学生自行设计相应的课件,帮助他们更好活化理解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主动表达中,多以形成激励评价方式认可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增强他们主动阅读的信心和激情。

自主阅读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基础性的学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方面的教学是其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阅读不但能够掌握相关语文基础知识,还能通过阅读不断的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其语文学习内容。因此各级初中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阅读教学的开展。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各个方面的教学的开展都相对比较落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模式。整个课堂教学相对比较沉闷,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课堂互动较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强,学习往往处于被动受听的状态,而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也相对较弱,容易产生教学倦怠。初中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教学群体,相对于小学生而言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都相对较强。而语文阅读方面的教学是学生增加语文能力,拓宽自我视野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学生更愿意以自我为主要载体在课堂中进行学习探索,而教师在传统模式下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对于阅读内容的安排往往是根据教学参考书的要求来设定,教学内容中教师自己加入的元素相对较少。这就会导致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知识的主动追求与课堂的被动受听相冲突,课堂教学效果不高。

二、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概述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向了各级中小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教学的形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变化。

1.课堂教学更加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教学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主人的身份,不断让学生参与到阅读教学中,积极的促进学生思维和探索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皇帝的新装》这篇阅读材料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不断的模仿《皇帝的新装》中皇帝对于新装的反应,让学生通过模仿感知到课文的主旨内容,通过不断的和学生进行互动提问,让学生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谈谈对这篇课文的认识,该课文能反映出什么问题。通过这种双向互动,学生可以在学习中通过提问回答、演示来不断的加强对于课文的理解,使整个课堂教学气氛也活跃起来,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2.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设计环节

教师在阅读材料讲解之前,需要对整个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的是教学参考中的教学设计,这些教学设计由于版本比较老等缘故使课堂教学设计无法适应学生的要求,教师在这种课堂教学的设计下进行课堂教学常常会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无法集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要在原有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不断的对其进行丰富。首先,教师要注重分层课堂教学设计。所谓分层课堂教学设计,指的是对于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要求进行。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阅读的对象是文章,而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各有各的侧重点。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特点,设定不同的课堂学生设计形式,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胃口。对于不同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他们不同的要求。比如,学习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通过阅读能够进行评价和创新;对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按照要求让他们能够进行理解和通读。不同课堂教学设计满足了不同能力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中学习到相关知识。其次,教师要注重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设备进行阅读课堂教学设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许多学校已经配备了很多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比如,多媒体教室、电脑等,这些设备不仅能够使教师有了更多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式和工具,还能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带来与众不同的效果。比如,教师在进行阅读课文《荷塘月色》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电脑和投影还原整个荷塘月色的场景。学生通过这种实际的动画效果,结合课文的文字,体会和领悟文章的内涵,使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由传统的板书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动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被大大的调动起来,学习的参与度也高涨,课堂教学效果也更加的理想。

3.教师要注重课堂评价体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了通过学生的成绩来体现,另一个重要的体现方式就是课堂评价体系。新课程改革下各个学科都十分重视教学反思,而提供教学反思主要依据的就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标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设定上科学化、民主化,不仅要让学生、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体系来,还需要结合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科学的评测。在得到相关评价体系参数时,教师要通过这些参数主动的去自我反思教学,找出教学中的优缺点。对于教学中的优势,教师要不断的去巩固保持;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细心的去分析,找出解决的方式。只有这样,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才会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也会不断的提升。

三、结语

总的来讲,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谓机遇指的是新课改的各种理念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促进了教学的不断前行。所谓挑战,指的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我教学能力,要改变传统的许多教学方法和教学习惯,不断的面对新课改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各级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努力迎接挑战,提高自我的教学能力,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得到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磊,刘芳.探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1,(12):13-15.

[2]苏亚平.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39-140.

[3]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07):141-143.

自主阅读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 语文教学

首先,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目的何在?多文本阅读的益处是什么?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普通的语文课阅读教学一直都在进行,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在跟进。无论是单文本阅读,还是多文本阅读,阅读有几个鲜明的作用:提高修养,获取知识,传承文化。那么我们为什么更热衷于多文本阅读教学这种形式呢?因为多文本阅读不同于单文本阅读的地方是:课堂容量大了,更多的时间可以放在学生的阅读上,老师的讲则必须是精讲,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是同时阅读几篇文章,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这种阅读形式更贴近“阅读”的本真意义,或者说更贴近“阅读”的本色;同时对于老师而言,相比于单文本的深挖掘,多文本阅读也给了老师更多的自由,在教学设计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文教学上则更多地体现了老师的个性与特色,语文课进而也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其次,多文本阅读教学如何提升有效性?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有怎样的关键意义?

目前出现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很多老师花费不少精力来进行校本教材的研究,寻找了很多课外的相关文章,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但是,这种做法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我们的教材在编纂时,已经是按照相同的主题进行了单元的编排,同一单元的文章为什么不能作为多文本阅读的素材呢?再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的《短文两篇》,在同一课之内的两篇文章《陋室铭》和《爱莲说》已经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体会“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又为什么要寻找那么多课外的生僻古文来学习这个知识点呢?这种做法是否有一些舍近求远呢?所以,我认为,如何提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师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

在进行多文本教学设计之初,教师必须明确的就是“我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多文本阅读课,我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从课内衍伸到课外,只是同一主题的深化,老师要做的基本就是筛选相关的素材,推荐给学生,稍作点拨总结即可。阅读的本质是什么,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读者的精神洗涤的过程,是读者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任何一位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做的。而教师的意义更多的应该体现在给学生方法和启迪,“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学生毕业多年,他依然手不释卷,依然热爱阅读,专注于阅读,能从阅读中找到乐趣,甚至能从阅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成功的。从这个层面,我认为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可以有两个基本的思路。

再次,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的思路?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我认为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可以有两个基本的思路――“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

所谓“同中求异”即在主题与写法相同或相近的文本中发现不同之处。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鲁迅的《藤野先生》和胡适的《我的母亲》以及胡适的《我的童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可以就这个主题进行深入挖掘,开展多文本阅读。但是如果进行“同中求异”的思考,就可以从写人叙事的方法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例如三篇文章都有一个共性即通过典型的事件突出人物的性格,这是“同”,那么在写人叙事的过程中是否还有个性化的“异”呢?通过这种方式的深入思考,还可以发现《藤野先生》在塑造藤野先生这个人物形象是,运用了“正衬”和“反衬”这种表现手法,仙台人民是“正衬”,日本学生是“反衬”,而在《我的母亲》这一课,母亲的形象塑造过程中大嫂和二嫂也起到了“反衬”的作用,但文中没有”正衬”。在《我的童年》中,衬托这种笔法就不明显。这种“同中求异”的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有更为深入的探索和发现。

所谓“异中求同”即在主题与写法不相同或不相近的文本中发现相同之处。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鲁迅的《雪》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以及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三个文本,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放在一起进行阅读的时候,是否可以发现其中隐约存在的共性呢?我认为,它们有共性,即三个文本背后都有一个勇敢不屈的斗士形象,都有一片拳拳爱国心。这种“异中求同”的思S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综上所述,多文本阅读教学是今后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而教师的教学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两个思路进行多文本阅读的设计,将非常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笑飞.自主性文本阅读教学浅探[J].才智,2012,(18):58-59.

自主阅读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 中学语文 “生活切入式”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econd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Life Plunge" Reading Teaching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educatio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s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text, students master the primary means of capacity. This article by the "life plunge" secondary language reading teaching, in order to achieve fundamentally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grasp and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thrust of the article, and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 secondary school Chinese; "life plunge"; reading teaching

1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从我国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阅读形式较为笼统、解析式阅读冗长琐碎以及玄虚神秘的语感式阅读三个方面。虽然这种教学模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却始终没有办法将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挖掘出来,从而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词义的理解,而无法触及到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透彻地对文章主旨进行理解和掌握。

1.1 整体式阅读形式较为笼统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整体式阅读已经成为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主要形式,虽然各个地区教学形式不同,但是整体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本质却没有改变。就整体式阅读教学而言,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显得笼统、模糊。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整体”的定位缺乏一个特定的标准,从而导致教学的实施建立在理论阐述不清楚的基础上,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整体目标。

1.2 解析式阅读冗长琐碎

文本解析阅读法是一种以解析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方法,虽然在刚刚兴起的时候得到了相关人员的热烈追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之后,此种阅读方法的缺点就一一暴露出来,由于文本解析阅读方法冗长繁琐,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会让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困而生厌,而且还让学生在对文章进行学习的时候感到枯燥乏味,不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而且效果也不理想。

1.3 玄虚神秘的语感式阅读

语感式阅读也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形式,虽然这种语感式阅读改变了传统的“一堂言”或者“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避免了由于整体式阅读和解析式阅读所带来的单一笼统和冗长琐碎,相对来说,课堂整体显得较为轻松自如,促进了语文阅读教学向自主开放化方向发展。但是,这种阅读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这种方法对阅读者语言感悟要求、教师自身的阅读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导致了其应用的局限性,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和老师。除此之外,这种语感式的阅读方法也有一定的体裁要求,只有一般散文抒情性和叙事性的文章才适合展开,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种阅读方式的实际应用。

2 生活化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生活体验对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学会生存》所说的:“学生不能与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由此可见,语文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多种联系,正是二者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为“生活切入式”阅读教学的广泛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贴近生活,创新生活”对教学的重要作用。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关切而谨慎的态度去对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和读物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及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悟、创新,从而更好地去构建自身的阅读框架,在生活中提炼情感分子,在阅读中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3 中学语文“生活切入式”阅读教学的合理构建

3.1 “情景型”阅读教学设计

在对“情景型”阅读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主要可以通过自演式和复制式两种方式来进行设计。首先,对于一些情境性比较强的文学作品的教学设计,如果选择“生活切入式”阅读教学,那么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们在表演的过程中来理解文章的内涵。比如说小说、戏剧等类型的文章。采取“情景型”阅读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理解文字内容,而且还能够通过故事人物之间的交流沟通、动作设计等方式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能力。

其次,是对文章中场景的复制设计,在对此方面进行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教学需求,结合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来对情景进行创设,从而达到对气氛的渲染,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很快融入到教师所设计的情境中来,在情境中去回忆自己的生活情感记忆。复制式首先需要学生再现自己对生活的记忆。比如说在《故乡》的教学过程中,对杨二嫂形象进行解析的时候,品味她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手法时,可以组织学生对其韵味进行模仿,让学生能够从模仿的过程中对其形象的认识更加深入。

3.2 “探究型”阅读教学设计

“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主要是以学习为主体,在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生活的前提下,来对所读文章的核心进行探究,从而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领悟,寻找与之相关的地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抛疑式切入和留白式切入两种方式。首先,抛疑式切入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围绕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质疑和求解。这种方法不仅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其次,“生活切入式”阅读教学所运用的留白法,实际上就是借用艺术中留白的表现手法,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地在内容、结构以及语言创造空白,以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生活体验切入到作品的情感世界里,用心去感受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从而与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达到对文章透彻理解的目的。实践证明,“生活切入式”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能力,而且对学生全方面素质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陶应.中学语文“生活切入式”阅读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2] 赵功文.确定切入点,促进阅读教学[J].新语文学习·教师,2009(6).

[3] 仲宁.从高考满分作文看作文评价[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8(5).

自主阅读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小学生 英语阅读 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35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对于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发挥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阅读学习的内容,设计出恰当的问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如何设计合理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提问,值得教师深入地钻研。下面结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根据学生兴趣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参与阅读

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还是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手段。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设计的问题需要密切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围绕着学生关注的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灵活地运用有趣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英语阅读,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完成英语阅读任务。

例如,在讲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的Unit 1 《I like dogs》这一单元时,在学生阅读新课之前,教师发现班级中很多学生对于“养宠物”非常感兴趣,于是让学生围绕着“What animals do you like?”这个问题自由发言。首先,教师为学生做了示范,“As we all know,animals are our friends.I like every animal.But I like dogs best.Dogs are not only very lovely,but also very helpful.”学生一听教师最喜欢的动物是狗,很多学生也表示自己喜欢狗,“I like dogs too, because it is very lovely and friendly.”学生想要表达“狗是最忠诚的动物”时,教师提示学生用“loyal”来表达。学生顺利地说出“The dogs is very loyal to people, so i like it.”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变得有很多话可说,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了准备。

可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与学生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积极的心态下参与英语阅读学习活动,提升英语阅读的效果。

二、结合阅读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在学生开展英语阅读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通过各种问题来辅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准确地理解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锻炼语言表达技能,促使学生高效地完成英语阅读的基本任务。

例如,在讲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的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一单元时,教师结合阅读内容,设计问题如下:同学们,你们知道“篮球”“足球”用英语怎么说?有学生学过英语,顺利地说出了“basketball、football”,教师继续问“打篮球”“踢足球”怎么用英语表达呢?学生有些根据汉语的表达,说“play basketball”“kick football”,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表达错误,“在英语中,与球类相关的运动都用‘play’这个动词表达“打”“玩”的意思,在这样一步步讲解的基础上,学生既丰富了语法、词汇知识,也对教材上的阅读内容准确地理解了大意。

由此看来,教师选好与阅读内容相关的问题点,巧妙地提出合理的问题,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阅读材料中涉及的语言知识,在问题的帮助下深入理解阅读内容,从而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

三、围绕拓展目的设计问题,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为目标,设计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进行更加广泛的阅读,拓展英语阅读的空间,积极应用所学的英语知识理解阅读材料,不断完善英语阅读技能,增强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例如,在讲授四年级上册英语的Unit 7 《How much?》之后,教师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复习巩固英语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了几幅生活中常见的购物的图片,让学生模仿教材上的story time部分,应用句型How much进行对话练习。这些图片场景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如学生针对购买书籍的情景给出的对话有:A:Can i help you?B:Yes, i’d like this book. How much is it?A:Twelve yuan, please.B:well, i’ll take it,thanks!A:Here you are.

由此看来,实现英语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是增强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需要,可以拓展学生的英语学习空间,学习巩固英语知识和技能,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让学生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水平。

自主阅读教学设计篇7

一、精心设计题目,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些题目,题目设计应根据学生阅读由浅入深的过程来设计。教师题目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能起到很大作用。

二、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阅读

1.在导读阶段精心设计些题目,使学生高效投入到英语阅读中。

根据阅读课文材料,教师精心设计题目,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而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语言知识的展现。在阅读的初始阶段,即学生进行表层阅读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些简单的判断正误题或相对简单的回答问题(如用YesorNo回答一般疑问句).鼓励学生预测所要阅读的内容,明确阅读任务。并就阅读材料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发其阅读兴趣,并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让学生在这类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学生对教师的阅读材料背景介绍产生兴趣,他们就能迅速进入高效阅读状态。因此,在阅读教学的导入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先学”,学后学生在完成题目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教师“后教”,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

2.引导学生先泛读,捕捉大意。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首先要使学生摆脱母语干扰,直接感知语群句意;其次要引导他们快速阅读,扩大阅读视幅面;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阅读速度,提高概述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猜词悟意能力、推理归纳能力等,即在阅读材料提供的纷繁复杂的语言环境中,抓住文章脉络,掠过不必要知道的生词或通过构词法猜出某些生词。例如,八下Unit8Topic3SectionB中的生词cheongsam,backstage等词就无关紧要,阅读时可掠过。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生词Tibetan,Korean是由Tibet,Korea变来的,catwalk是个合成词,从而引导他们结合构词法和文章内容猜出这些词的意思。这样,通过快速阅读,捕捉文章大意。然后让学生回答一些对表层意义的理解题:(1)Isthemodelinthecenterofthecatwalkwearingacheongsam?(2)Whatisthethirdmodelwearing?要求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时,不要看课文,以培养他们的识记和判断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让学生自己先读先猜,然后根据自己理解回答问题,而教师在旁边解答学生在阅读和回答问题中有疑惑的地方,也很好地做到了“先学后教”,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3.引导学生精读后,讲解语言点,随后设计整体理解性问题。

教师应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他们理解、掌握和应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使其通过灵活运用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模式,形成良好的语言思维定势,培养语感。在这过程中,可让学生四人一组,先来找出语言点,再分析理解语言点,然后叫几个代表起来讲出这些语言点,教师在旁边进行补充,订正,然后应用这些语言点做些当堂训练,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应用语言知识。同时也很好地做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随着词汇、语言点的处理,老师再精心设计整体理解性问题,即更深层次的问题,促使学生加强对段落的理解,理顺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行为,加深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获取中心意思。在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根据文章内容设计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正确使用阅读策略。如在八下Unit7Topic2SectionC的教学中,在深层阅读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如:(1)Whatshouldyoudowhenyousitdownatthetable?(2)Whatshouldyoudowhenyoudrinktosomebody?要知道阅读文章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获取信息,而是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预测活动总是在进行着。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预测的能力,如通过文章的标题预测文章内容、根据首句预测段落、根据开头预测结尾等。整篇文章的主题就是通过主题句表现出来的。据统计,大约80%的主题句位于段落的句首,其他大约20%不到是尾句,但也有时候是在段中。这些问题也是由学生先回答,主题句也是由学生先找,最后再进行讲评,纠正。

4.启发学生深读全文,领悟内涵。

在处理了语言点知识,对文章整体认识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刚才回答的深层理解的问题,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复述。教师也可再做些拓展,如让学生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意图、预测事件情节发展或后果等,进一步促使学生去了解作者观点、态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这些问题可让学生相互讨论。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通文章,还要引导他们深读文章,使其发挥潜能,引起发散性思维,提高对文章的全面理解和认识;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判断能力。

三、在日常学习中巩固加深常用的句型

在英语教学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后,虽然有了一定的词汇量,还要由教师逐句把课文译成汉语,否则就不知其意;不少学生只会认读课文,而对与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则看不懂或者阅读速度很慢;很多学生可以机械地背诵不少常用句型和语法规则,而不能灵活运用。针对这些情况,学生每学完某些句型后,我就根据记忆规律给学生提供含有这些句型结构的句子且难易程度与课文相当的短文、对话进行阅读。这些短文、对话后的练习尽量围绕相关句型结构特点设计,由学生先做,让他们尽量多联系前面的学习内容,最后教师再讲解。这样,这些常用句型就能按照记忆规律多次地以不同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识别常用句型的能力就会培养起来了。

四、提高句型识别能力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句法结构的识别不仅是阅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学生语言潜能的一种特质,对促进其智力水平的发挥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坚持阅读既可以熟悉且熟练掌握学过的常用句型、又可以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好英语中的重要一环。

自主阅读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097-02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阅读设计时,教师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加快形成更加具有价值和高质量的问题,进一步对中学语文教学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这离不开我们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

1.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 教师指导多,分析多,学生读的少,悟的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一味的用传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或者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主体作用,使得在教学过程中缺失了对学生的自我能动性的把握。我们认为本应该是富有个性、人性和能动性的教学过程却无意识下演变为了单一的内容分析,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重视理性轻视感性的成分增加,在这一教学模式下使学生情感意识遭到磨灭。

1.2 学生自主提问少,教师提问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的在给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跟着教师的思路在不断的回答。虽然这种情境下我们认为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仔细思考,我们发现,回答问题的仅仅是少数个别学生,大多数学生仍旧在沉闷中,随着问题的多样而逐渐使得学生的思考空间变得狭小,导致学生在机械的接受教师的教学。

1.3 阅读教学训练不够系统。教师在阅读训练和指导过程中,只是注重对学生进行课本的研读,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浏览和略读的方式训练。在阅读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精读培养,会使得学生在很多的文章摄取中丧失目标,不能很好的进行掌握和运用优质内容。朗读和默读也是阅读教学中必要的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

1.4 学生阅读兴趣缺失。由于硬式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只重视学习成绩,并不能很好的调动自己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态度和方法。其次,学生由于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只是对课程要求的内容进行硬性掌握,在阅读方面技能严重缺失。没有好的阅读兴趣,学生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就显得过于被动,课堂气氛过于压抑。

1.5 教学过程和方法僵化,局限于课本。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学方法往往缺少新意,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途径过于单一和封闭,割裂了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长此下去,就会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缺失,阅读现状不够乐观等问题。在教学手段僵化的今天,仍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教学课程,但是却没有哪一教学是得到学生的充分支持和关注的。从各种条件现状来看,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是关键因素所在。

2.中学语文层次阅读中的问题设计

2.1 以认读为起点的解读性问题设计。认读,是知识的来源,认读的作用,离不开感官世界的感受。在感知过程中,认识活动是知识来源的基础和源泉。学生在阅读文章中,需要学生自己去认识和感受,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渎能力,对课文所要表现的大意和见解有自身的大致了解。解读性阅读既要能够微观理解,也要加强注重宏观方面的理解。不仅能够对字词句有一个局部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对整篇课文内容进行宏观把握。

2.2 以质疑为核心的研读性问题设计。研究型阅读的核心是质疑,需要对课本和教师的指导内容形成一定的疑问。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通过整体的认知阶段,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疑问和难点。此刻,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设计问题,用恰当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互动,了解其神韵。师生在质疑合作中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去探寻和思考,发挥阅读者的思想潜力,促使阅读者在语文方面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2.3 以借鉴为目的的赏读性问题设计。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对语文课本内容有积极的鉴赏态度,陶冶情操,涵养心灵,有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感悟。中学生赏读性的目的在于欣赏,但其更重要的目的却是借鉴作者的写作角度和方法,拥有谋篇布局的思路,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开拓写作的新兴路径。教师在欣赏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时机,通过恰当的问题,使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的掌握。

2.4 以迁移为手段的扩读性问题设计。阅读扩读性问题设计,是指从课内文章出发,为课文寻找主题、写法、语言、风格上相似的课外材料进行研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在规律的语言中积累和运用语言。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展开合理的想象,在各种思维的碰撞中创造出新的火花。

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实施策略

3.1 勤学敬业,多思善问。随着当代信息网络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开拓新兴视野,更新专业知识。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中,要能够多思考,加强对学生问题的掌握。

3.2 研究个性,把握学生。学生的个性不同,爱好不同,其阅读的方法和手段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把握学生的个性,对学生有个深刻的了解,以此来对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做出充分的改进。

3.3 规范语言,准确问答。课堂上,有近一半的学生最害怕的无非就是被老师提问,自己回答不上来,然后陷入尴尬的境地。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因此,要想让学生能够减负,让学习变得有效,解决课堂上教师提问方式和学生回复方式这显得十分重要。

3.4 总结巩固,回顾提高。在问题设计中,教师要能够针对一段时间的教学,对其进行总结,分清教学过程当中的不足,并对其有充分的巩固,以此来达到新的思路的提高,加快阅读教学的提高。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高质量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启示。对阅读教学问题设计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能够加快实现我国阅读教学创新和发展,加快学生阅读效果的提高,促进我国语文教学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杲景建;;在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5期

[2] 周道路;;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方法[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上一篇:水产养殖报告范文 下一篇:土壤调查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