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索,自主创新

时间:2022-10-05 02:09:20

自主探索,自主创新

摘 要: 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其创新欲望,然后通过学生多器官并用等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欲望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伴随着1983年开始的教育改革,美国经济再次崛起,可见,教育与经济密切相关,教育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种作用尤为突出。我国第三次全教会对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最新要求: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笔者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体会。

一、用“激情”的方式生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为2002年中国少年数学论坛的题词是“数学好玩”。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让他们对数学课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产生主动探索的动机,这是数学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前提。

1.利用形式多样的新课导入法激发兴趣。

兴趣是从好奇心发展而来的,它是学生克服困难变苦学为乐学的动力。一个学生对事物没有好奇心,就不可能有新的欲望,因此教师在课前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问导入,即提出合情合理的问题。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的过程实质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中蕴涵着创新的萌芽。再如习题引入、实践导向等,都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科学故事、数学史话、数学趣闻,激发创新动机、培养创新欲望。

2002年国际数学菲尔兹奖获得者法国数学家洛朗・拉福阁(菲尔兹奖素有“数学诺贝尔奖”之誉)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如下观念: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讲清数学知识、问题的来源和历史,以及这些知识、问题与别的知识、学科有什么关系,这样才会让学生感到数学不枯燥,数学是人创造出来的。数学概念、定理、定义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探索、发现、创新的过程,凝聚着许多先辈们的心血。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史话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利用“脑力激荡(Brain storming)会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一个学生产生一个构想,不但引发了自己的创造力,而且引起了别人的想象,产生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在脑力激荡的过程中,大家彼此接纳,没有压迫感,没有挫折感,这是学生创造力的表现。所以课堂教学中,除了通过教师的讲、问,学生的思、答之外,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班级或小组为单位的“脑力激荡(Brain storming)会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将大量的教学信息预置在机内,随时调用,任意切换,让一些抽象的知识、深奥的原理、精彩的实验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大大增加学生视觉信息的接收量,为学生展开思维、发挥想象提供宽阔的空间,进而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让其利用课余时间去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扩大知识面、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国新课程改革正处于大面积实验之中,其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张还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更多发现的机会。诚然,学生的发现在数学上一般不可能是全新的,但对他们来说,却是一次次鲜活的体验。在亲身体验发现的有趣、快乐中,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有成效。

二、让学生多器官并用,开展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让学生解放自己的口、手、脑。

1.解放学生的口。

传统教育认为:课堂安静,学生认真听讲,不小声讲话,不做小动作,这便是好课堂。从教育发展的情况看,这已不符合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会抑制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会抑制学生想象力的自由发挥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解放学生的口,加强口的训练,多问“为什么”,给学生“说”的机会,教师只精讲,将说的机会和时间让给学生。

2.解放学生的手。

解放学生的手就是鼓励学生勇于动手、善于动手、勤于动手。有些学生只动脑,不愿动手,结果手脑脱节,理论脱离实际。学生只有在动手的基础上动脑,才能培养出自己的独特思维,才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而学生的实践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将一些证明题、求解题改为学生探索性的问题。在学生探索时,教师应该允许学生自己想办法安排步骤,再引导其分析结果的对与错。学生探索时,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找原因、自己纠正错误,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培养。

3.解放学生的脑。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会得到克服困难的满足感与愉悦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强求学生按自己的思维思考,这样会束缚学生的大脑,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另外,要解放学生的大脑,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是动脑的表现,是创新的前提。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1.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如建立并开设图书馆,提供活动场地和实践动手的机会,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的实践性任务等。

2.建立良好、平等、开放、民主、和谐、互信的师生关系。

传统上不平等的教师以权威者自居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根源,创新教育的时代应建立和发展宽容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3.注重感情投资。

创造有情有趣、严肃活泼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知识,在情感互动中接受教育,在关爱与鼓励中大胆尝试,在激励中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

4.合理组织练习和课外活动。

在教学练习中,要不断地改革内容和形式,变单纯知识型练习为能力练习和创造性练习。开放型的练习方式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学生自己出题,视野会更开阔,思维会更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更高。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拓宽学生接受科学技术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环境和显露才能的舞台。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动力,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薛亚萍.教育探索.2001.11.

[2]魏芳.教育导报,2001.1.19.

[3]ICM2002专题报道.初中生数学学习.2002.11.

上一篇:由学习器乐引起的思考 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与我的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