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1 02:11:09

自主创业论文

自主创业论文篇1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有的学者认为教师是指导者,有人认为教师起到中介的作用,课题组比较认可教育主体中的双主体理论,即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确实有一部分同学有自主创业的热情和想法。学生对创业教育存在需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创业教育的教师可以由专业教师和非专业教师组成。其中,非专业教师可以由著名企业的领导、心理学老师以及相关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等组成。自主创业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过程,而是一个系统的综合工程。

二、构建良好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环境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无疑为市场经济继续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驾护航,大学生自主创业有着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但是,经济组织的多样化形成了众人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因此,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转变社会就业观念,各级政务机关改善自主创业政策,多方为自主创业开辟融资渠道等等方式方法,去构建良好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

三、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就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理性的职业观,改变以往传统的就业观念,拓宽学生的就业之路。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指导大学生依法创业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品德教育、心理教育,而忽视法制教育。就业指导与法制教育的错位,对大学生在就业中违法事件频发、劳动纠纷扎堆负有主要责任。本课题通过大学生自主创业体系的构建,弥补学生在法律方面的欠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律素质已经成为当代国民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

(三)推动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使知法、用法、守法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使大学生能依法就业、平稳就业,是构建和谐高校及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基本要求。就业指导成效如何,必然会影响和谐校园建设,而校园的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的有力推手。当前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创业的程序不合法,经营的范围不合法,以及竞争的手段不合法,等等。因此,通过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教育使其能够在法律的范围内、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进行合法、合理的创业是极其重要的。

自主创业论文篇2

(一)探索阶段

2002年开始,教育部门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并推行创业教育工作。2002年教育部根据高校地理区位分布情况,选择了清华大学等9所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2008年通过质量工程设立了30个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验区。通过八年的试点实验研究工作,国内主要高校完成了创业教育理念的认同和创业教育的探究,为全面推进创业教育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二)推进阶段

2010年5月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在前期试点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政策完善、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指导服务等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门成立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始对国内高校全面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提供指导意见。201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要求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由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全面展开。

二、目前国内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对创业教育本质的正确理解

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通过系统化的创业教育激发出大学生个体自身潜在的创造能力、智慧和激情。而目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缺乏对创业教育理念和内涵的理解,不少老师认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就是以创业结果为导向,成立林林总总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致使围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受益面变窄,对创业教育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入。

(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力度不够

根据国外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经验,创业教育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即第二课堂、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国内部分高校认为创业教育就是第二课堂活动,学校建立各种学生创业组织和团体,鼓励学生自发组建团队,从事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单一的创业教育实践忽视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深层基础,与专业教育相脱节,使创业教育缺少了内生动力。

(三)缺乏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

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角度来看,系统的教育体系建设理应包括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软硬件环境搭建、经费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而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都处于比较薄弱状态。

三、燕山大学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促就业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结合办学特色,努力突破制约学生创业的瓶颈,制定出台了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海燕计划”,探索出了“举全校之力,大力实施创业教育,勇于开展创业实践,以创业促就业”的崭新模式。

(一)更新教育观念,积极落实大学生创业政策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优势,把学生、教师创业和青年教师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根据《燕山大学“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20年)》和燕山大学“海燕计划”,制定了《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规划》,为今后创业教育和实践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二)完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加强创业教育效果

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为了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比较适合自己发展的创业教育,学校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起了一批专兼结合、比较稳定的创业教育和教学指导队伍。为了提高创业教育水平,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和举措,将创业教育纳入校级必修课,积极引导任课教师在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中渗透和强化对学生的创业启发和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努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继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业技能和水平。

(三)创新和创业教育相结合,推动大学生创业实践

学校在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方面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引入互动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拓展训练等教法,实现了课程体系与相关技能平台、创业实践平台的相互支撑。一改以往教师灌输式讲课的传统方法,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的互动式教育。学校大力探索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将学生的实践关口前移,在学校就实现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为了有效指导和扶助学生自主创业,在基层学院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虚拟创业不断培养学生的角色转换,应对危机和挑战的本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使学生的创业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创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搭建“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建设

学校对进入创业基地的学生给予技术、资金、智力等方面的扶持,安排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经常性的咨询、指导和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建立燕山大学师生创业网站,为创业师生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公共信息平台,提高了学校的创业服务功能。积极组织各类学生创业教育培训,促进了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建设以优势学科和支柱产业为依托的创业平台和基地;加速对创业团队的转化与实体化;通过创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必要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才能,实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

自主创业论文篇3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蒸蒸日上,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深入实施,是我国科技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一大批重要成果涌现出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科技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政策、资金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不完善也给企业自主创新带来严峻的挑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推进。特别是企业创新资金的不足以及科技创新风险的存在企业的科技创新很难在市场上进行成功的融资。因此,从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两个方面探讨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和建议是非常必要的。

一、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分析

(一)税收激励政策现状

近些年来,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税收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这些税收扶持政策对于推动我国企业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税收政策对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没有形成足够能量的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

1.对研发环节给与支持的税收激励政策只占很小的比例。税收激励只是对已经形成科技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已经享有科研成果的技术性收入实施优惠,而对技术落后继续进行技术更新的企业以及正在进行科技开发的活动缺少鼓励措施,使企业只关心科技成果的应用而不注重对科技开发的投入,不利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税收政策的制度性缺陷,抵消了政策优惠的力度。生产型增值税对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抑制作用;企业所得税内外有别导致内资企业税负偏重,严重制约企业的积累和发展能力,是长期存在的制度性因素。总体而言,税收政策产生的效应,制度性缺陷的抑制力更强。

4.税收优惠政策并没有根据各个税种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税收优惠形式的特点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由于忽视了税种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个税种少征,往往另一个税种多征,形成各税种之间政策效力相互抵消。

5.对于高科技人员的优惠措施较少。我国现行税收政策中对高科技人才的收入并没有明确的个人所得税优惠。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又降低了高科技行业人才的积极性,又降低了高科技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使大量人才外流。

(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建议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税收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财力基础,而且运用税收政策还可以激励企业逐渐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有利于创新成果的转化。因此,必须创造更适合的税收扶持与激励政策,来适应目前科技进步,尤其是自主创新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要求。

1.制定上下游产业链协调的税收政策.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企业自主创新的重点应该放在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的环节上,因而我国针对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应该由偏重产业链的下游向产业链的上游转移,即从生产销售环节想开发研究环节转移,确立企业的研究开发环节为税收激励的重点。

2.建立起对所有企业适用的具有普惠制的创新激励机制。现行的许多优惠政策仍然存在诸多限制,只有部分企业可以享有优惠政策,而自主创新不是局限在部分企业,而是所有企业。因此,应当取消现行优惠政策中不合理、不公平的限制性条件,使特惠制变为普惠制。

3.改革增值税,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速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扩大增值税改革的试点范围,实行地区与行业相结合的办法。扩大增值税增值范围,实行全面征收。适当扩大高科技行业享受增值税优惠的范围。对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实行零税率,做到彻底退税,使其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增强其竞争力。

4.加大对科技人员的税收优惠政策,拓宽高新技术企业的筹资渠道。我国现行税法几乎没有针对高科技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在实际企业发展中缺乏必要的人才激励机制。强化对高科技人才的优惠主要体现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高科技人才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对高科技人员在技术成果和技术服务方面的收入减征,特殊成绩获得的各类奖励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5.完善税收制度,形成制度性的税收激励。建立起临时性与制度相结合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并在税收制度的设计上从整体上考虑税种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税种优惠形式的特点,各有侧重,从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共同发挥作用。

6.增加对科技环境保护的政策倾斜。针对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活动,税收应给予特别优惠,这种优惠政策能加强我国的政策导向,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推动我国节约型、生态型社会的建设。

二、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研究

(一)金融支持政策现状

近年来,为了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已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及相关优惠政策,如加大科技贷款的投入总量,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等,这些都对促进科技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当前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投融资渠道比较狭窄,金融产品较少,尚不能完全满足投融资主体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受到了金融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许多自主创新企业面临发展困境,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也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强。目前我国政府资金主要针对产业的支持,直接针对产业项目,计划经济比较浓厚而时常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则更多的采用间接平台,建立机制,营造环境,相比之下,后一中方式更容易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

2.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的投资工具形式单一,从而导致了金融机构在针对中小企业开展业务时,所承担的风险与可能的收益之间不对称的问题,结果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3.风险共担机制。在努力实现双赢的同时风险共担也非常重要。目前我们只能实行全额的担保,这样的作用基本将金融机构的风险转嫁给担保机构,不利于发挥各方面的作用。

(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建议

发达和完善的金融业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强大的资本市场将对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行为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完善企业创新的金融机制,将金融服务重点转向自主创新,加大金融系统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促进自主创新更好更快的发展,实现金融改革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加强和完善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完善鼓励企业创新的信贷政策和投融资政策。一方面,要整合政府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积极运用政策调节手段,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创新,加强政府资金与金融资金的相互配合,通过基金、贴息、担保等手段引导更多的资金支持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

2.政策型银行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的规模化融资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项目等提供贷款,给予重点支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出口,提供融资支持。

3.通过改善金融环境,促进商业银行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服务。商业银行对国家和省级立项的高新技术项目,应根据国家投资政策及信贷政策规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商业银行对有效益、有还贷能力的自主创新产品出口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要根据信贷原则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及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政府可以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担保基金,引导商业银行开展对自主创新企业提供差别化、标准化的金融支持。

4.加快中小企业板建设,设置中小板“绿色通道”一是加快发展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尽快恢复中小企业板的融资功能,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发展上市设立“绿色通道”,降低门槛,简化程序,缩短时间,减少费用。二是强化中小企业板监管措施。三是推动中小企业板制度创新。推进上市准入制度创新,建立适应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退市机制,推进全流通经济制下的交易与监管制度创新。四是加大中小企业上市资源的培养力度。

5.积极推进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机构要努力进行金融工具创新,如对重大科技专项资产实行证券化、发放可转换债券、票据贴现等低风险业务等,既可以使银行降低风险增加收益,又可以有效弥补企业创新的资金缺口,实现科技和金融、企业和社会多赢共利的目标。

6.要特别重视对中小型创新企业的金融服务。目前,中小型自主创新企业的融资问题相对而言更困难一些。金融系统要深刻认识中小企业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理解中小型创新类企业的金融需求,提高对中小型自主创新企业的服务意识,开展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积极推进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探索创立多种担保方式,弥补中小企业担保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开展知识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试点。

自主创业论文篇4

[关键词] 学习型企业文化 自主创新 驱动作用

一、引言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5月召开的中国科协“七大”上指出,要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并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创造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培育更多知名企业和品牌;胡锦涛总书记又在刚刚闭幕的“十七大”报告中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对社会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作为国家自主创新主体的企业来说,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会形成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模式,而这种企业文化模式,对企业自主创新方式的选择、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学习型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组织的生态环境出现重大变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组织文化类型,这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形态,通过营造弥漫于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来实施企业的变革和创新,达到企业更好适应环境变化的目的。

二、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学习型组织文化是在当代全面的社会转型期兴起和发展起来的。Senge在《第五项修炼》中虽然没有直接给出“学习型文化”的定义,但他将塑造学习型组织的步骤概括为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以及系统思考。根据共同愿景理论以及所谓的“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和价值观”等论述,国内学者对企业学习型文化的内涵也作了多方面描述:企业的学习型文化是指企业中客观存在着的支持员工学习、合作和知识共享的软环境。学习型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导入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是对企业文化的创新性延伸和拓展,体现为人本管理的最高层次。学习型企业文化高度重视人的因素,既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又重视企业和员工的协调发展,旨在通过建立共同愿景,形成共同价值观,激励自我超越,以学习力提升创新力。可见,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一种鼓励个人学习和自我超越的企业文化,是促进建立共同愿景和激励团队学习的企业文化,是强调开放、创新、应变的企业文化。

学习型企业文化依存于学习型企业组织,一般包含着个人学习、团队或团队学习、组织学习这三个截然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学习层次(如图1所示)。个人通过自学、借助技术的教导和观察,取得技能、洞察力、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团队内部完成在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增长;组织通过在组织内部倡导并推动持续改善而获得智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1.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一种自适应的企业文化。一般地,学习型企业是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的组织,具有自我调节反馈机制。由于这种组织的主体都是学习型的,不仅能够适应环境生存,而且还能够创造性地学习,与时俱进地实现系统自主演化,所以学习型企业文化具有“市场环境适应度高”的特征,其核心价值观就是激励企业的改革人才能够依据社会环境的发展来改革企业。这样,不仅公司的管理层能够密切关注公司内外环境的变化,能够承担改革的风险,而且每个人都是富有创造力的思想者。

2.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创建具有开放性。在学习型文化的环境中,员工们深刻认识到群体互动式的学习效率远远优于单个个体的学习效率,于是,在个人单向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双向学习。这样,学习的基本单位由个人变成团体,知识在整个企业里迅速有效地传播,并产生知识分享价值倍增效应,进而产生比仅在少数人手中能产生更强大的作用。而且,学习型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开放的,员工个人之间以及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即具有共同愿景)。同时,由于企业鼓励合作、提倡内部团结,员工们为了获取新的技能或技术,可以不断向周围同事学习、交流、沟通和对话,使得整个组织超越了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的层次,达到组织学习的层次。再者,学习型企业组织是一个流线型的、无边界的、扁平状的结构,能够最大程度促进组织内外的联系、信息流动、相互交融,形成开放性的学习氛围,促进了组织学习。

3.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一股强势的指导力量。学习型企业文化不是脱离于企业组织之外的东西,它来自企业组织的实践过程,所以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强势,首先是表现在它是实践的、行动的,在于它对企业组织修炼的指导;其次是在于它是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相协调的产物,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和相同的目标“愿景”;其三是在于它消除了企业及员工个人学习的障碍,也就扫平了实践学习型企业文化的障碍和阻力;最后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学习型企业的持久创造力。

三、学习型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

技术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为导向,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进行开发,并使之商品化的过程。它包括市场机会捕捉与选择,发明的引入与研究开发,设计与试制,批量生产与销售等环节。从企业文化角度研究技术创新,则可以把技术创新分为技器物(产品)创新、组织和管理创新以及价值观念的创新(更新)。我们所研究的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对主要技术的不断自主研制开发,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内部创新”、“模仿创新”等,大体上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原始创新,以获取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目的;二是集成创新,将多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新产品、新产业;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的作用,是通过影响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发挥作用的。企业中非正式的社会关系和社交默契刺激了生产资源的交流和综合,因此,促进了技术创新(Tsai & Ghoshal,1998)。事实上,企业对自主创新的选择,本质上是一种受文化驱动的行为。企业的文化类型决定了它在创新选择中对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认定与把握。本文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整合学习理论、创新理论等观点,分析学习型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方式的影响(如图2所示)。

  

1.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推动功能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学习型企业文化具有开放性,重视员工的创新和挑战性,激励员工持续不断地创新和变革。学习型文化氛围下,企业用系统思考的思维方式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在环境变化来临之前就及早行动,通过组织成员的自我超越,不断提高能力素质,来提高工作绩效。基于学习型文化的特征,员工们认为勇于挑战、承担风险、有创造力才是有价值的,所以他们会主动搜集最新信息,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与沟通,倾向于选择简捷方式实现企业的自主创新。学习型企业文化所倡导的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对技术的不断自主研制开发,使它能够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使自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学习型企业文化所确立的使命、战略、目标、愿景,是企业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断自主创新的保障和推动力。

2.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对自主创新的作用。学习型企业文化通过建立共同愿景和激励团队学习,用员工们真心拥护的共同愿景凝聚全体员工,使员工们全心奉献于共同愿景。这样,员工之间就会彼此坦诚沟通、真诚相待,大家手心相连,团结互助,紧密地联结为一个整体,表现出极强烈的向心力。在这种企业文化的氛围中,大家从整体上考虑问题,集体主义精神浓烈,员工们具有极高的归属感、认同感,而且每个员工都有权参与决策和管理,有利于员工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进而激发员工个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Monge,1998)。这时,企业每选择一个创新项目,所有的员工就会很快地凝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攻关,从而降低组织资源转化的成本和时间,提高组织资源柔性,减少创新失败的可能,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实现。

3.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培育功能对自主创新的驱动。组织学习和内部交流对组织的自主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组织的学习和交流可以直接地影响组织内部的资源和能力。Kivimaki甚至认为组织内部交流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创新绩效。强调学习和交流的学习型企业文化为企业培育了一个平等的开放式环境,使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可以坦诚地沟通、相互学习、共享知识,从而有利于扩大已有资源适用范围。首先,组织学习交流的基本目的就是突破原有资源(能力)的限制,打破历史形成的组织惯性和惰性。其次,良好的企业内外部沟通,使企业与外部保持更近的距离,有利于企业与消费者及其他组织之间不断地进行知识交流,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与其他外界信息,很好地获取自主创新所需要的信息和技术,有效地降低自主创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考虑到自主创新行为对企业的重大影响,以及自主创新价值实现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企业会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开发,倾向于各种自主创新方式的实施。

四、结语

自主创业论文篇5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劣势

第一,社会经验不足。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而且时常会自信心爆棚,所以很多时候盲目地向一个目标一个劲冲,导致走了弯路,白费力气却没有结果,长时间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往往会打击一个人的积极性,这就导致大学生自暴自弃,在创业的道路上止步不前。第二,急于求成的心态。大学生往往耐心不够,急于求成,迫切地想在短时期内就干出一番成绩来,在很多行业中,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明显的成果,这就有可能让大学生丧失耐心,失去了继续努力的斗志。第三,缺乏职业经历。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对国家政府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不熟悉,很容易在社会上被欺骗,也容易在工作中犯错误,而总结经验教训和在跌倒中爬起来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第四,往往纸上谈兵。很多大学生喜欢纸上谈兵,因为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习的大多是理论知识,遇到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往往力不从心,不能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和实践好好结合在一起,导致问题依然不能解决。此外,很多企业和公司包括国家职能部门还是不太信任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信任使得许多大学生的才华不能得到施展,在创业过程中屡屡碰壁,找不到一展身手的机会,导致心灰意冷,半途而废。

二、发挥高校、高校教师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中的作用

虽然目前我国政府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力提倡“以创业带动就业”,但由于大学生身处校园,与社会接触较少,对国家出台的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并不熟悉,因此就需要高校、高校教师充分发挥作用,鼓励学生踊跃投身到自主创业的大潮中去,全力地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让更多的大学生实现他们的创业梦。第一,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能。有的大学生的家里人经商,这些学生从小耳濡目染,自主创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更多的大学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去发现和挖掘大学生的潜在创业优势,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具有什么特质的人最具有创业潜能;哪些技能特长最适合创业;什么样的创业意识最能转化为创业商机,等等。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意识和潜能一旦被充分挖掘,就能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第二,搭建创业平台。高校教师应为有创业梦想的学生搭建一个平台,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各种服务和帮扶工作。比如请本专业创业成功的校友来作报告,这对想利用自己所学专业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更具有说服力,更值得他们信赖和效仿。第三,利用用人单位的创业资源。用人单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资源。用人单位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而且对有自主创业意向的学生也是有帮助的。比如可以提前让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他们亲临生产一线,及时发现书本知识和实际生产的差别,及时发现问题,这对大学生产生创业灵感,找到创业点是非常有帮助的。第四,创业培训。高校应该定期进行有关创业方面的培训、讲座。可以请校外导师、知名企业家、投资人、本校创业成功的校友等来校做报告,还应该定期为大学生提供创业信息、提供资金需求、信息,等等。创业是一项充满风险、挑战的事业。数据表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往往不到两成,这和他们的自身原因和社会原因有诸多关系。所以,需要指出,大学生一旦创业失败,不要灰心,依然要充满热情,保持越挫越勇的斗志,即使创业不成功,也可以先转向其他工作岗位,力求在工作中磨练自我,积累经验,将来重新回到自主创业的舞台,开辟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作者:赵丽梅 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自主创业论文篇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将比以前更加频繁,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在质与量及种类方面急剧上升。因此英语专业在高校的设立大大地提升,但是高校英语专业始终未能很好地解决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生活脱节的矛盾。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从九十年代的偏重于笔头和翻译,到二十世界初的“听说领先”,进而至现在的强调综合能力。但在现实情况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培养出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现时社会要求仍然是相差甚远。这充分暴露出我们现行的英语专业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区和误区,反映出我们的培养目标与现代经济生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脱节。而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实践少

翻译作为英语专业在实际操作中的主要应用,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和择业的方向。但实际上,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多为英美文学方向,只有在语言类高校会特别设有翻译方向。因此,在普通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能接触到翻译的课程,但鲜有机会亲身实践。以英语系翻译教学为例。我系设有汉译英、英译汉、电力英语翻译、科技英语翻译、经贸英语翻译,但是这些翻译课程的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教师在教学中布置的作业也有限,学生亲身实践机会较少。并且在翻译课程结束之后,学生也极少能对翻译进行加深巩固学习或实践翻译,因此学生的掌握水平实际上来说是非常有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翻译工作,尤其要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上“接活”进行锻炼。在翻译实践中检验自己、充实提高自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材内容陈旧

有些翻译教材内容陈旧,文史类课文偏多,专业局限性强,与现代生活脱节反映科普知识和当代社会变化的文章偏少。因此适当增加学生与现代以及最新英语资料文献的接触,例如进行翻译工作,对于更新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英语教育与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近年来已成为中国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需要的人才增长。“毕业即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面临的普遍现象。著名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的(2m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称,英语专业成为中国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现在,整个社会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工具,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如地应用。同时,现在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形成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强劲对手,英语专业就业已经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据报道,2013年全国面临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接近700万。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主任王玉君此前曾表示,加上以前未就业的大学生,2013年或将有300万以上大学生难以初次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状况,导致在某些领域高校毕业生的供给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出现了结构性失衡,进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大学生就业困难使传统的以就业为指向的专业教育开始面临现实困境。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这样的大学生就业日益困难的情况下,教育部决定继续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表面上看,研究生扩招能提高大学生学历层次,可以缓解就业难。但是,如果仅凭扩招研究生来应对就业难将是饮鸩止渴,这种解决办法仅仅会使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就业难与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着很大的联系。2014年4月15日,智联招聘了(2o14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0与2012年、2013年相比,2014年更多的学生选择就业,相反选择勇敢创业的学生比例逐年下降。因此,大学生应当对就业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的情况,并可依据自身条件进行自主创业。智力是大学生创业的资本,高校教育资源若是能得到很好地运用会使得大学生们更容易赚得第一桶金。而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创办翻译工作室,在实践中为自己的未来就业方向谋出路,成为了英语专业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一个新选择和新方向。

三、实践创业新选择之学生翻译工作室

(一)翻译工作室的定义

翻译工作室是几个成员为了共同的理想、愿望、利益等而建立的提供翻译服务、从事翻译工作的组织,一般没有注册资金。工作室因为在工作方式上比较灵活,与一般翻译公司相比有成本低,灵活容易变通等特点,因此在社会上广泛存在且数量众多,但是其最大缺点是风险承受能力小。学生翻译室通常由在校或刚毕业学生组成,教师扮演指导的角色。它既是在校学生翻译实践的基地,又是学生自主创业的新选择。

(二)翻译工作室发展现状

学生翻译工作室通常有学校作支持,开展具有学校学科特色的翻译工作并享有办公场地、优秀学生教师等优质资源,立足高校,面向市场。基于提升在校英语系学生的翻译能力以及帮助毕业生就业的目的,很多高校都开办了自己的翻译工作室。如杏林翻译工作室是由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组建的一支专业中医、中药和西医英语翻译团队,主要针对本校医学背景的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开展专业、严谨和负责的中英互译工作。中山大学的us翻译工作室,致力于为翻译系本科及MTI教学和实践的数字化、信息化提供语言和技术支持。由北外(BFsu1毕业生创立的玉如译翻译工作室的主打牌便是优质的译员。工作室译员和均为北外、上外及广外等一流学府的教师学生以及外国大学生、专业人士。我们在学校创业训练项目的支持下于2013年10月也成立了华北电力大学Mayi翻译工作室,并把电力翻译作为我们工作室的主推产品及特色,受到了学校师生的青睐.承接了出版社书目翻译、视频素材翻译等多项业务。翻译工作室一般以学生作为译员的主力。研究生和教师为辅。由于规模小,经验不足,大多利用课余时间翻译等原因,翻译工作室的服务很难真正走出去,去承接高质量、数量大的翻译业务。因此跟翻译公司的业务量相比,工作室仍然只是“小打小闹”,离规模化发展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三)工作室运作

(1)人员构成:工作室是一个开放性的机构。其核心成员由译员、校对员、业务员、财务管理人员等组成。译员以具有一定经验的优秀在校英语系学生为主。在业务繁忙时会外招具有研究生乃至外专业具有翻译特长的学生。校对员是翻译质量的重要保证,经常由教师或者经验丰富的研究生来负责监督。业务员负责业务的接洽、合同的签订以及后续服务等。而财务人员负责管理翻译收入、日常开支、酬劳分配等工作。(2)工作流程:完成一项完整的翻译工作主要有业务承接,翻译及校对工作,接受客户反馈意见,修改翻译稿,收费等过程。翻译工作室越正规,其工作流程就越趋向于程序化。下图为Mayi翻译工作室工作流程图。(3)发展意义探究就学校层面来说,工作室成立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内涵建设。学校可以借鉴源于20世纪初德国工作室教学法。将以翻译实战为中心,培养学生翻译职业素养、提升翻译能力、锻炼团队精神的翻译工作室教学法发展成为学校日常化的特色教学方法作为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英语专业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帮助建立起学员参与市场竞争的平台,以更好开展英语翻译技能培训与经验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实际翻译能力,培养适应市场的技能型翻译人才。同时,就学生个人而言,参与翻译工作室的工作除了提升个人能力之外更可以激发出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通过亲身实践,了解了创业的过程,普及创业知识,改变对自主创业的看法。能减少对自主创业的恐惧并且能积累自主创业的宝贵经验。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能借此树立竞争意识,改变就业观,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

四、结语

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能力水平与需求不匹配问题突出。这反映出了高校教育与就业的脱轨,教学与实践的脱节。英语成为使用广泛地外语之后,英语专业成为中国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因此的学生翻译工作室的建立和发展,对于高校英语教学方式的改革和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工作室能培养学生翻译职业素养、提升翻译能力、锻炼团队精神,与社会全方位接触,积累创业经验。工作室运营的成功能大大提137高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改变就业观念,因此对社会上就业难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自主创业论文篇7

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已极大地制约着全球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直接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的重要技术,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光伏产业逐渐成为应对能源危机、缓解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世界各主要国家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均予以高度重视,纷纷出台支持光伏技术研发及新能源应用的各项措施,光伏产业已成为当前全球发展最为迅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世界光伏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我国光伏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基本掌握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关键工艺技术,主要装备逐步实现国产化,产业规模快速提升,生产成本持续下降。2009年全国多晶硅年产量超过2万吨,使我国光伏产业原材料的自给率由几乎为零提高至50%左右;太阳能电池产量以10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增长,连续3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光伏产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总体保持千亿元规模,光伏产业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一)多晶硅产业自给能力迅速提高 多晶硅是光伏产业和半导体产业的基础材料,其生产技术此前被国际上少数企业垄断。2000年后国家通过各种政策及资金扶持,极大地推动了多晶硅产业技术进步,并在2005年前后突破了连续规模化生产关键环节,形成了千吨级规模化生产技术,为我国光伏产业实现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1.基本掌握关键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近几年,我国多晶硅骨干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系统集成创新,已基本掌握改良西门子法千吨级规模化生产技术,工艺水平不断进步,大规模合成、低电耗还原、四氯化硅氢化等关键技术环节得到突破;关键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加速,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工艺不断优化,大规模化生产的稳定性逐步提高。多数已投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已高度重视能物耗和环保问题,生产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同时,国内相关企业还在不断完善多晶硅生产技术与工艺,一批企业正在开展物理冶金法等多晶硅生产新工艺研发。 2.产量快速增加,正在摆脱依赖进口的局面。据调查,我国现有多晶硅生产企业50余家,其中已投产企业20多家,在建企业近30家。2000年我国采用的多晶硅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到2009年国内产量已达2万多吨,形成约占世界市场20%的良好态势。随着已建成项目逐渐达产,预计未来2年内,我国自主生产的多晶硅即可满足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需求,将对我国光伏产业保持全球竞争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二)太阳能电池生产优势明显,呈现国际化发展态势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改委的联合调查,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共有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120多家,已建成项目的产能约为6500多兆瓦,在建项目的设计产能也达到约8300兆瓦。2009年电池产量4300余兆瓦,同比增长73.5%,约占世界光伏市场份额的40%(2008年这一比例为33%),全年电池出口额达到71亿美元。 2.投资规模快速扩大,外资占有相当比例。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实际投资额约570亿元,外资、合资企业实际投资额占投资总额的37%。 11家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运用国际资本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前10家太阳能电池厂商中,我国占据4席。许多专家认为,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有望占据国际领先水平的行业。 3.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生产技术持续进步。我国太阳能电池产品质量逐年提升,骨干企业已经掌握了高性能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成套生产技术,在商业化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上也取得多项突破,光电转化效率已提高到16%~18%,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产业技术上与国际同步。产品质量稳定,

自主创业论文篇8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是新时期我国的重大国家战略。我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大部分设计和制造技术依靠引进,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于50%,产品售价的20-40%要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中国制造,美欧赚钱”。从外国转移到我国的制造业,大部分核心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仍然被外国公司控制。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是我国制造业的软肋。因而,政府将自主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界开始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学术界也积极开展自主创新的理论研究。本文拟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全面协同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相关研究回顾

1912年约瑟夫?熊彼特提出了以“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为特征的创新概念,认为创新包含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办的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1]。这里创新是一个组合概念,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强调企业家在创新中的独特作用。其后,西方理论界将“创新理论”进行分解研究,拓展为技术创新(主要研究对象为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制度创新(主要研究对象为组织变革和制度创新)两大分支。技术创新理论在西方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56-57:早期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单个企业的创新行为;第二代技术创新理论强调创新中企业与企业的合作,还提出了用户(企业或个人)参与创新[3]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纳尔逊(R Nelson)和温特(G Winter)创立了创新进化论,推动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融合[4]。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以加拿大学者Feeny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要全面深刻地理解技术创新,必须采用包含企业环境要素在内的体系与框架。技术创新过程一直是创新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演化出了五代技术创新过程模型:技术推动模型,需求拉动模型,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模型,一体化(即将创新过程看作是同时涉及创新构思的产生、R&D、设计制造和市场营销的并行的过程)模型、系统集成和网络化模型[5]。第五代模型以对顾客的需求快速响应为目标,实现功能集成、战略集成、组织内部多职能的整合、跨组织的集成。制度创新理论研究制度变革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制度创新的目的、促动因素、模式、特点,有学者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整合在一个相互作用的逻辑框架内[6]。实际上国外创新理论的发展趋势已隐含了创新过程中企业内部各职能、各创新对象、企业与环境协同的思想。

?┆┥桃稻?济与管理??2007年?┆┑?5期?┖匕?忠: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探讨国内学术界对协同创新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1997年张钢、陈劲、许庆瑞等采用理论推导与案例分析结合的方法,从企业整体、部门、项目三个层次对企业技术、组织与文化的协同创新模式进行了探讨[2]56-61。1998年朱祖平从创新对象(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和创新重要性(根本性创新、渐进性创新)角度对企业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企业协同创新的管理进行了理论分析[7]。1999年彭纪生基于我国现实,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观点、方法和研究成果,借鉴国外成败经验教训,提出了中国技术协同创新研究框架: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技术创新协同;制度层面(含企业与外部制度,企业内部制度)的协同;基于创新资源以及各行为主体的协同;基于技术创新过程的协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实现技术创新的协同。依此分析框架,进一步探讨了构建中国技术协同创新的实践对策[8]。从体系的完整性、研究的深度来看,在中国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性质。之后,一些学者探讨了协同创新模式与协同战略的实现[9],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关系[10],技术标准战略、知识产权战略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关系[11],原始性创新的协同理论观与协同效应[12],基于战略联盟的企业协同创新数学模型[13],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协同效应[14]等问题。着重要提出的是,1997年以来,以许庆瑞为首的浙江大学创新管理研究团队,采用理论推导、案例研究、统计实证等方法,以全面创新管理为中心,连续、系统地对协同创新进行了多角度、不断深入的研究。先后研究技术、组织与文化的协同创新,技术―市场创新的协同与管理,企业技术与制度创新协同及其动态演化过程,技术(产品、工艺及其组合)与非技术(文化、组织、制度等支撑技术创新的要素)要素协同创新,各创新要素全面协同程度与企业特质的关系。2006年其协同创新思想进一步扩展,认为是各创新要素(技术、战略、文化、组织、制度、市场)、在全员参与和全时空域的框架下进行全方位的协同匹配[15]。2005年,陈光依照“理论构造-概念模型-实证分析-对策研究”的研究路线,使用文献计量、理论建模、假设验证、实证调研、统计分析和理论抽象等方法,重点研究了企业协同创新过程中的要素互动联系和过程规律及协同能力的形成、协同创新的管理途径[16]。由此可见,国内学术界对企业各创新要素(即对象)的协同与管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对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协同、创新主体的协同及协同创新的实现技术,也形成了有一定深度的研究成果。

总之,十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协同创新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获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为创新实践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思路。但是,缺乏对创新主体、创新对象、创新环境、创新时空、创新效应相互之间协同的研究成果,而这种协同对创新成败是更为重要、更有决定意义的。基于此,本文在吸收前人有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企业自主创新主体系统、对象系统、环境系统、时空系统、效应系统各自内部及相互之间全面协同的自主创新全面协同观,并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求教大家。

二、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理论分析

(一)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理论内涵

企业自主创新的全面协同,是指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各子系统有机配合,通过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各自单独所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的过程。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子系统既包括企业内部与企业自主创新有关的子系统,也包括企业外部与企业自主创新有关的子系统;各子系统的有机配合要通过互动沟通实现;各子系统作用方式是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协同所追求的是“1+1>2”的效应。具体地说,企业自主创新的全面协同是指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对象、时空、环境、效应各自内部及相互之间的协同,可以概括为全面协同的“五星钻石模型”(如图1所示)。具体内容如下:

1.企业自主创新主体的全面协同。国内外理论界、企业界近年来认识到创新不只是研发人员的事,图1企业自主创新全面

协同五星钻石模型图而应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因而,企业家、研发人员、销售人员、生产制造人员、售后服务人员、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都应该在分工的基础上,相互合作、协同,人人成为创新者,并产生单个人所无法产生的协同创新作用。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企业有三大利益主体:员工、顾客、股东。企业自主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三大利益主体创造和增加价值,自主创新过程自然也少不了三大利益主体的协同努力。

2.企业自主创新对象的全面协同。企业自主创新对象,就是大多数人所说的创新要素。郑刚根据对国内外有关影响创新绩效关键要素的研究综述,总结了六大创新要素:战略、技术、市场、文化、制度、组织[17],这种概括比较全面,本文采用他的这一观点。企业自主创新对象的全面协同,就是指自主创新需要使战略、技术、市场、文化、制度、组织等对象要素达到全面协同匹配,以实现最佳的创新绩效。

3.企业自主创新时空的全面协同。分为创新时间的全面协同、创新空间的全面协同和创新时间、空间之间的全面协同。创新时间的全面协同,指基于时间的即兴创新、即时创新、连续24/7创新(即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都在创新)的协同,即创新要时时协同。创新空间的全面协同,包括创新过程各环节的协同,创新资源全线(即网上网下)配置、全球配置的协同,以及创新的企业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协同,即创新要处处协同。创新时空之间的协同指企业基于时间的各种创新要与企业各环节创新、各地域创新、网上网下创新协同配合。

4.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的全面协同。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即协同学意义上的外控变量,主要有政府、中介、高校、独立科研机构、区位等变量。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的全面协同,是指这些外控变量在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协同配合,尤其是政府调控手段的协同。

5.企业自主创新效应的全面协同。一方面,企业自主创新既要追求经济效应,也要追求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并且企业自主创新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另一方面,企业自主创新协同的整体效应既大于各个创新主体效应的简单相加,也大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的简单相加。

6.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对象、环境、时空、效应之间的全面协同。指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对象、环境、时空、效应各系统的多维非线性交互协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作为企业自主创新序参量的企业家与外控变量的动态交互协同作用。

(二)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关联分析

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关联关系可表述为:主体协同是根本,对象协同是基础,时空协同是形式,环境协同是前提,效应协同是目标,主体、对象、环境、时空、效应之间的协同是纽带。

1.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全面协同,决定着企业自主创新对象、时空、效应及主体、对象、环境、时空、效应之间的全面协同程度,影响着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的全面协同状况。协同来源于希腊文,意为共同工作。在汉语里,协同指主体间的相互配合、合作。协同学的创始人哈肯认为,“如果一个群体的单个成员之间彼此合作,他们就能在生活条件的数量和质量的改善上,获得在离开此种方式时所无法获得的成效。”由此可见,协同的本义是主体的协同。由人在一切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来看,主体协同在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中起着决定作用。只有主体实现了协同,才可能达到对象的协同、时空的协同、效应的协同及主体、对象、时空、环境、效应相互之间的协同。主体协同了,能够推动环境协同,主动影响环境协同的速度、力度。

2.企业自主创新对象全面协同作为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基础,为其它协同提供落脚点和机制。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时空的协同、创新环境的协同,最终效果都要体现在创新对象的协同及由此产生的效应协同上。同时,战略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的协同,或为主体协同提供动力,或为时空协同提供导向、保障,或是对环境协同的快速响应,能增强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3.企业自主创新时空协同作为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形式,为主体协同、对象协同、环境协同提供广阔的时空范围和视野。时空协同将自主创新的作用范围扩展到企业每一时刻、每一地方、每一环节,并着眼于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这样,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对象、环境各自内部及相互之间的协同必须扩展其影响范围和思考角度,紧密围绕提高创新协同能力和创新绩效而开展协同活动。

4.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协同作为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前提,为主体协同、对象协同、时空协同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尽管外因只是自主创新的支撑与辅助条件,但它是必不可少的,对自主创新起促进或促退作用。同理,自主创新环境协同程度对自主创新主体协同、对象协同、时空协同起促进或促退作用。如果政府的政策法规、中介的协调服务、所在区域的创新氛围等相互协同匹配,就能为主体协同、对象协同、时空协同创造有利条件。

5.企业自主创新效应的全面协同是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对象、环境、时空之间协同的目标与归宿。企业自主创新各子系统内部及相互之间协同过程中,既有个体各自的目标,也有各个群体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既有临时目标,也有中长期目标;各个时期创新的具体目标也不相同。但最终必然要达到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生态目标的统一,达到企业整体目标优于各个组成部分目标的总和。

6.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对象、环境、时空、效应之间的全面协同作为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纽带,为自主创新主体、对象、时空、环境、效应之间的联系、互补、互动提供桥梁。只是自主创新各子系统内部协同,而缺乏各子系统相互之间的协同,从整个自主创新来看仍然不能获得“1+1>2”的整体效果。只有自主创新主体、对象、时空、环境、效应之间相互协同匹配,才能使整个自主创新协同体系发挥互补、互动、既竞争又合作、共同进化的作用。

(三)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与以往的创新协同观的区别

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与以创新对象(或曰创新要素)全面协同为代表的创新协同的区别如下:

1.涵盖的协同对象更多,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更复杂。以往的创新协同多指主体的协同,或对象的协同,或企业与环境的协同,而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涵盖了影响创新绩效的创新主体、创新对象、创新时空、创新环境、创新效应五大子系统,更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其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更复杂,将真正获得全面协同整体效应。

2.强调了创新主体、对象、时空、环境、效应之间相互协同的重要性。本文认为企业自主创新必须在创新主体、对象、时空、环境、效应相互协同的框架下才能真正实现全方位的全面协同,才能真正获得协同的整体优化效应,而这是其它成果所没有涉及的。

3.明确了主体协同的决定作用和企业家在创新中的关键作用。根据协同学的基本原理和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实际,明确提出主体协同决定着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状况,企业家是企业自主创新协同中的序参量,在企业自主创新的全面协同中起着关键作用。

三、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实现

按照协同论的思想,差异与独立产生竞争,沟通与互动产生合作,合作竞争是实现协同的前提和必然步骤;序参量在系统中居于支配地位,外控变量对系统起着刺激与约束作用,两个变量交互作用形成协同,缺一不可。由此而来,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实现,需要从企业自主创新系统内外结合的视野采取对策。

(一)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实现的外控变量

以确立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为核心进行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政府要从“主导”向通过市场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转变,花更多的精力为自主创新全面协同创建适宜的政策制度环境、科技基础设施、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进一步改善政府科技投入管理体制,改进科技资源配置机制,优化投入结构,建立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政策和机制,确立企业在科技投入、自主创新战略实施中的主体地位。

以完善政府采购为中心进行政府管理手段创新。政府采购政策被认为是比直接投资、补贴更为有效的创新政策,在各主要工业国家广泛采用。我国政府要精心设计并实施好政府采购政策,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全面协同。要在《政府采购法》里规定,凡是国内能生产的质量达标的产品,政府如果采购国外的类似产品,就必须实行听证制度;国家重大创新产品开发纳入政府采购规划。与此同时,对自主创新产品进行财政、金融、税收方面的适当扶持仍然是必要的。

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建立健全创新管理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和利用。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就没有人愿意创新。国家要加快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的创新管理系列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如《科学技术进步法》、《技术成果评估法》、《职务技术成果保护法》等,引导企业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商标、域名注册,强化专利、商标、域名的界定、培养、保护。

以强化完善职能为导向培育中介机构。主要是进一步推进中介机构民营化,引导和规范中介机构发展,定期评估、监控各类中介机构的行为与绩效,重点扶持科技咨询评估业的发展,组织、引导中介机构致力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增强中介机构在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中的功能。

以形成创新文化为目的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与信心。创新意识与信心是创新行为的先导。要通过各种舆论工具,用数据、故事的形式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自主创新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能性,宣传自主创新成功的典型个人、群体、企业、城市,宣传一味引进、模仿从而导致失败的企业、城市、国家,使全社会民众天天耳濡目染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强化创新意识与信心,形成积极主动的自主创新文化,为自主创新全面协同奠定良好的社会文化基础。

(二)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实现的内部对策

以市场为导向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各子系统的协同意识。企业自主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市场需求,自主创新成果价值的最终实现是在市场上完成的。因而,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实现也离不开市场导向。在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中起决定作用的子系统是主体子系统,即人,有人的协同,才会有人与物、物与物的协同。自主创新各子系统的协同意识集中体现在人的协同意识上。要营造一种氛围、建立一种机制和制度,培养、增强自主创新系统中人的协同意识。

以创新与控制统一为标准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序参量作用。企业家是企业的实际决策者、资源掌控和支配者,在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是序参量,支配各类创新资源。为此,要进行制度创新,健全企业家激励机制,使企业家在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价值在制度安排上能充分体现。要进行文化创新,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文化氛围。同时,也要从制度安排、机制设计、文化塑造等方面,对企业家的权力行使、经营决策、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控制,防止在创新过程中滥用职权、转移企业资产、创新过度等坏的情况发生。

以系统有序为目的形成各子系统互激互动的竞合机制。首先,要让各子系统的利益目标相容或兼容,经过一定努力各自利益有可能得以实现。这是最根本的。其次,各子系统既要是开放的,又要各自相对独立,呈现非线性互动关系。再次,通过组织设计,形成全面协同的组织机制。如并行工程项目小组,战略联盟等。此外,把市场机制贯穿于各子系统,强化竞争优化意识。

以信息沟通、整合为主要手段强化界面管理。企业在研发、工艺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等自主创新诸环节之间往往容易形成较大的界面障碍,这些界面障碍无不涉及到创新主体、创新对象、创新时空、创新环境、创新效应内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影响创新协同进而很大程度上决定创新成败。这就需要跨职能交流和整合,即界面管理。现有研究把企业界面管理分为三个层次:用户-制造商-供应商之间界面、市场营销-研发-生产制造之间界面、职能内部界面。按照全面协同的思路,我认为,还宜包括政府-中介-高校-独立研究机构之间界面、官-产-学-研之间界面。界面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加强互动沟通,整合职能及部门。

以CSCW为平台健全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实现的技术体系。运用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即CSCW: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系统进行创新协同管理,从理论上看符合企业创新管理的发展趋势,从实际来看符合我国企业目前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状况。当前着重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技术问题:人机接口,并行控制,多的处理环境,协同管理。随着技术的成熟,CSCW将在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创业投资范文 下一篇: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