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策略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16 18:07:48

基金投资策略分析

基金投资策略分析篇1

关键词: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集群

中国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178-02

随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相关规定的出台,各地政府纷纷加快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但是,从先期设立的几只地方政府引导基金运作成效来看,经济发达地方,引导基金运作较顺利,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引导基金与参股基金则多有分岐。以上现象为经济久发达地区通过设立引导基金推动区域内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带来了疑问。本文通过部分先行地区天津、重庆引导基金的发展比较,分析风险投资的区域发展思路,风险投资在世界范围内呈现集群发展特征,风险投资的集群伴随着高新技术和高新企业集群。地方政府发展风险投资应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出发,遵循风险投资发展的内在规律,构建区域内有利于风险投资集群形成的要素,采取分阶段发展的策略,组建差异化的投资基金组合,推动风险投资发展到新的水平。

1 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管理规定

2005年十部委出台《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家与地方政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自此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开始在国内兴盛起来。2008年国务院进一步下发《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各地纷纷借助政策良机加快推进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工作节奏。

各个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实际操作模式存在一定的共性。引导基金总规模一般5~10亿元人民币,分3~5年到位;以参股方式投资社会性创业投资企业,不直接参与项目投资;投资基金采取“基金+基金管理公司”模式进行管理,突出专业管理团队的优势;原则上引导基金参股不控股,参股比例多在20%~30%之间。引导基金支持的对象多为当地的创新型企业。但不同地方政策开放程度不同,对合作基金的规模、区域内投资比例的要求有一定区别。部分省市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管理规定如下表1。

地方政府设立的引导基金,一般都是有目标定位、投资方向和行业支持的。如安徽省引导基金的规定“须投向试验区以及安徽省其他地区的早期创新型企业,投资比例不得少于年投资总额的50%”。地方政府倾向于投资当地企业,不管好坏,只要是当地的企业都希望创投基金给予支持。而创投机构坚持从商业利益出发,考虑投资人风险与收益,不好的项目不投。引导基金与创投机构双方因政策目标与商业利益的不一致而在项目决策时难以统一意见,从而影响投资运作。

政策方面,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并未对地方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设立和运作中的关键问题,比如引导基金参股的比例、投资方向、投资阶段等做出明确规定,具体规定由各地方政府与创业投资机构具体商定。地方政府在与创投机构进行条件谈判中,由于合作方的谈判代表多是创投行家,地方政府因为对创业投资行业的认知程度和所撑握的信息不充分而处于劣势。在谈判过程中地方政府对于投资地域、投资进度、投资比例和收益分配等关键条款上往往进退失据,谈判难以达成统一,从而影响投资进程。

目前从政策到实践,对于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发展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尚无定论。地方政府引导基金运作中的突出矛盾为经济久发达地区通过设立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推动经济发展带来了疑义。

2 部分先行地区引导基金的投资组合经验

有些地方政府对引导基金非常重视,设立的引导基金规模较大,对参股的商业基金规模、基金管理团队、投资区域等提出较高要求,以天津滨海新区引导基金最为典型。天津滨海新区引导基金规模20亿,选择与成熟且富有经验的知名基金合作,参股商业基金,单个基金10亿以上,与软银赛福、德同等成立10多家子基金,规模超1500亿。但成立两年来,引导基金并未形成有效投资,2009年年底国开行退出天津滨海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由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接手国开行的位置继续出资。目前引导基金正加紧制定新的投资策略,以期尽快进行投资运作。

重庆引导基金总规模10亿,在首轮招标中对基金提出较高要求,参股商业基金规模10亿、有成熟且经验丰富的知名团队。2008年12月重庆市首批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分别与重庆汉能科技创业投资中心、重庆软银创业投资中心、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组建了首批三只规模均为10亿的投资基金。但截止到2009年年底,引导基金实际组建了规模不等、专业方向互补的差异化的七支基金组合,其与深创投资合作基金的最终规模仅2亿。重庆引导基金参股的七支基金如下表2。

从天津和重庆引导基金的经验来看,组建引导基金投资组合时追求基金规模的高举高打的方式实际效果不理想。重庆经过初期短暂的试行后做了重大调整,重视投资新基金,在组建投资基金的方向和规模方面,不仅组建10亿元规模的综合性投资基金,还根据本市的产业发展布局,有针对性地组建规模5亿元以下的专业性投资基金、1亿元的天使科技创投基金,并通过对单个项目的投资额控制,达到促使其投资初创期企业的目的。

引导基金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创投机构是进行风险投资的主体,风险企业是进行风险融资的主体,基金运作的进度、成效由风险投融资双方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希望投资在当地,获得政府引导基金投入的创投企业理应服务于当地的产业政策,但投资行为也要符合市场原则,要投在区域内优质的项目上。因此,培育区域内优质创新企业群是双方共同的目标,引导基金要选择与自身投资发展相匹配的创投机构进行合作。

3 风险投资的区域发展思路

从世界范围来看,风险投资呈现集群发展特征,美国的硅谷、英国剑桥科学园、台湾的新竹、印度班加罗尔等都是风险投资高度集群的地区。风险投资集群伴随着高新技术和高新企业集群,风险投资公司之间的合作、风险投资的辛追加行为推动了集群的发展。因此,对地方政府来讲,引导扩大区域内风险投资应遵循风险投资发展的内在规律,促进风险投资集群发展。

理论上,低梯度地区可以通过“干中学”发挥后发优势。通过政府积极的产业政策,形成产业聚集区域,再通过产业聚集区域的极化、扩散和回程效应形成关联性的产业集群。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到技术改进,实现产业的跳跃式发展。充分认识新知识的有限的独占性,在资金充裕的大形势下,通过抢先占有新知识,加以孵化、产业化,在知识产业化过程中吸引资本,这也正是以色列风险投资成功发展的历程。经济久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可以从产业组织的战略

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的阶段特性,引导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风险企业走集群化的发展道路。

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种子期、创业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从资本运作的角度看,风险资本的运行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程基本上是同步的。高新技术产业特点是发展速度快、技术难度大和投入大带来高风险,高附加值和高垄断性带来高收益,传统的投融资渠道通常不支持它们,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作为主动承担风险的创投机构发展了分散风险的技术,根据风险企业的发展阶段采取分段投资化解风险。

风险投资的投资阶段通常分为六类:种子期、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上市筹备期和其他(包括MBO和MBI)。高新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融资需求、面对的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所需的服务不同,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在促进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要根据高新技术企业各阶段影响因素、管理模式、融资需求备不相同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制度安排。

正确认识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的阶段特性,识别各阶段需求要素,创造条件,步步推进。对于经济久发达地区,引导基金宜采取分阶段发展的策略,将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目标分解为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性目标,针对各阶段特征采取灵活有效的管理方法。起步期,创新经济不发达,按风险投资的项目选择要求,区域内风险投资机会较少,政府应致力于组织技术项目孵化,鼓励创业,扶持创新企业的发展,增加种子阶段的投资需求。随着种子企业的发展,风险投资进入成长期,应实施高新技术成果转让与产业化政策,对新兴产业进行产业链投资,加大早中期风险项目的投资。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风险投资进入成熟期,应通过技术转移和产业整合,提升区域内产业价值链,加大扩张期、成熟期的投资,呈现创投VC与PE投资并驾齐驱的特征。此后,引导基金逐步退出创业投资市场,转向协调平衡各种状态的企业投资,主要支持种子基金、担保公司等市场失灵的薄弱环节。

4 地方政策引导基金投资组合策略

地方政策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商业性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间接参与创业投资,是以FOF(fund of fund)方式运作的母基金,但又不同于商业性FOF基金,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基本上在限定区域内运作。地方政府引导风险投资的发展适合从区域产业发展的思路出发,坚定地支持创新型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重视区域内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孵化与产业化,构建与风险投资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开放的基金投资组合。引导基金管理机构应制定可行的风险投资发展计划,采取分阶段发展的策略,吸引专业能力强的创投机构、构建规模不等、专业互补、适应区域产业发展要求的基金组合,因时因地适宜地引导区域内风险投资的发展。

基金投资策略分析篇2

摘要:主要研究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概念、内涵、构成要件、及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中的相关个罪,包括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违法运用资金罪。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犯罪违法行为

1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概念

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亦应有立法概念与司法概念之分(有学者又把它表述为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实质概念和形式概念,其实意思一样)。

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立法概念可界定为:证券投资基金是指严重危害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者利益和国家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的监管理制度,严重危害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秩序的行为。在立法意义上存在的证券投资基金犯罪存在于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各个阶段,不以证券投资基金刑事法律是否规定为转移。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立法概念表示的是那些违反证券投资基金法规的行为应该犯罪化,其标准首先是社会危害性。

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司法概念则可界定为:证券投资基金犯罪,是指证券投资基金刑事法律规范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即凡是证券投资基金刑事法律规范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都是证券投资基金犯罪。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司法概念的唯一标准是刑事违法性,但它并不是完全不考虑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2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构成要件

2.1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客体要件

根据刑法理论的传统定义,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或者威胁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近年来,学者们开始从全局上思考刑法中犯罪客体问题,主要是将刑法目的贯穿于整个刑法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犯罪客体论,即“法益说”,认为用“法益”来代替传统定义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更为妥贴,笔者亦表示赞同。

就证券投资基金犯罪而言,在现实生活中它所侵害的法益客观上也存在许多种情况,但是构成证券投资基金犯罪行为的客体要件必须是证券投资基金犯罪所侵害的最根本的法益。这种法益通常易受到证券投资基金操作中的违规、违法行为的侵害或威胁,因而刑法特别予以保护,同时也受到证券投资基金方面法律、法规的保护。有学者指出,证券投资基金法虽然有一定的社会本位性,但本质上都是一部“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因而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主要客体应是投资者的财产权利,笔者虽对观点表示赞同,但是考虑到我国的立法体例,证券投资基金犯罪是规定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之中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因此可能在立法者看来,证券投资基金的正常管理秩序才是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主要客体。

2.2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客观方面要件

犯罪客观要件,是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侵犯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客观方面,必须是说明此行为的危害性,并为该行为构成证券投资基金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此外,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客观方面必须是相关刑事法律所明确规定的,这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客观方面在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构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特点是外在性,直观性和客观性,不仅直接体现了证券投资基金犯罪行为对期货管理秩序的严重危害性,从而可以决定证券投资基金犯罪客体的存在,而且还是认定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人主观方面的客观依据。

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客观方面要件具体表现为行为人违反证券投资基金法律法规,在从事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经纪或其他相关活动中,破坏证券投资基金的正常管理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2.3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主体要件

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主体,概括来讲就是与证券投资基金有关的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其为一般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就自然人而言,按其在犯罪活动中是否具有特殊身份,可以分为一般个人主体和特殊个人主体两类。一般个人主体指不具有特殊身份,而实施了严重危害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秩序行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这类主体在证券投资基金犯罪领域中并不多,一般指利用证券投资基金这种方式进行贪污、诈骗等犯罪行为的人。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中的个人主体主要是特殊个人主体,即实施了严重危害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秩序,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且具有特殊身份的自然人,在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中主要指的是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基金托管金融机构中从业人员。单位犯罪多是经济犯罪的一大特点,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亦不例外。在证券投资基金的实际操作运行中,由于单位比个人具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在人才储备、技术占有、信息渠道、公关手段等各方面都占有优势,其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犯罪应该说隐蔽性更大,其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往往也比自然人犯罪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所以单位犯罪应该是我们在证券投资基金犯罪预防方面所要针对的重点。要强调的是,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中的单位主体必须是合法成立的,其宗旨、目的与法律是相符的,如果是为了实施犯罪而成立,依相关的司法解释只能认定为自然人犯罪,而谈不上单位犯罪主体。具体而言,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单位犯罪主体包括:

(1)商业银行;

(2)证券交易所;

(3)证券公司;

(4)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5)其他金融机构。

2.4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主观方面要件

理论界的一般观点是,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而且主要表现为直接故意。笔者认为,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主观形态只能是故意,过失不可能构成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理由如下:

(1)在我国刑法体系中,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皆属于财产型犯罪,也就是有的学者所指的“贪利性犯罪”,这种犯罪类型是不可能存在过失的心理状态的,因为这类犯罪有其明确的目的,或是为了非法谋取经济利益,或是为了减少自身的损失。例如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其犯罪行为的实质就是违背受托义务,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

基金投资策略分析篇3

一、金融市场与心理分析

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上,最受推崇、应用最广泛的金融分析方法是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基本面分析是以基本的宏观经济数据和微观财务数据作为投资分析的基础,是一种比较客观的分析法,其核心是市场参与者对资料数据进行理性的分析评估并一贯坚持利用它们。如果说基本分析走的是/价值到价格0的分析思路,那么技术分析则可以说走的是/价格到价格0的分析思路。技术分析是指以市场价格、成交量、价和量的变化以及完成这些变化所经历的时间等市场行为作为分析的基础,是一种通过人们的主观经验来判断市场未来走向的分析法。而心理分析法则是一种从/市场心理到价格0的分析思路,认为股票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经常受到心理因素支配。价值型股票能长期战胜成长型股票,源于人们对经济与经营信息经常性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这种过度反应进一步会影响人们对情况改观的敏感与判断,从而在价格定位上出现经常性的滞后反映。因此,心理分析法以市场参与个体与群体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变化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作为其分析的基础,在市场方向即将逆转或维持原方向的临界点时,通过推测市场主导势力控制者的心理价格定位,分析主导资金的流向从而判断未来市场的走向。心理分析法基于市场心理分析价格,强调市场心理是影响价格的最主要因素。而在其他投资分析方法看来,市场心理并非是影响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例如,技术分析认为一切影响因素都已包含在价格中,因此不把市场心理作为独立的分析对象。

金融投资市场在不断发展,单纯靠一种分析法是很难适应投资市场的发展的。无论是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还是心理分析方法,其实都各有千秋,又各有不足。行为金融学的崛起使得金融学家不能再忽视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这意味着,如果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是建立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之上,金融投资理论就会更加实用。

较之已经完全体系化、理论化、系统化的基本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心理分析法相对比较薄弱。但行为金融学研究表明,心理分析法在对某些市场重大转折点的心理把握和弥补其他分析方法不足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以股价为例,心理分析法认为,促成股价变动的因素,主要是市场对于未来股票市场信心的强弱:若投资者对未来股市乐观,就必然会买入股票,股价因而上升;若过度乐观,则股价可能超越合理水平,上涨至不合情理的价位。相反,若投资者对股市悲观,信心转弱,将卖出手中股票,股价因此而下跌;倘若投资者心理过度悲观,会不计成本大量抛售,则可导致股票价格跌至不合理的低价。当市场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投机狂热的心理特征时,牛市常常已进入尾声;当市场一片低迷,恐惧心理越来越强烈时,熊市可能正悄然离去。

按照行为金融学的观点,在参与市场的行为中,投资者总会依据他们的主观判断和客观因素做出买卖决定,亦即投资者同时在用感性和理性两种方式对待市场。如果把基本分析视为对客观因素的分析,技术分析视为对主观因素的分析,那么,以同时具有感性和理性两种情态的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为基础,心理分析法的优势在于,它既包含主观因素也包含客观因素,是介于客观和主观之间、感性和理性之间的/模糊0分析法。它填补了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面分析法的空白,以一个更中立、更平和的态度预测市场方向,使偏理性和偏感性的预期分析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对市场走向作出一个更准确的判断。

但心理分析法亦有其缺点。首先,对于如何衡量股票市场的心理,这常使分析金融市场行情的人士感到困惑。在美国,已建立了测量市场心理的一些指标体系,如共同基金的现金/资产比例、投资顾问公司的看法、二次发行的数量等等,由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市场监管体系、不同的市场发育程度、不同的市场信息结构,因此,按美国市场条件建立起来的市场心理测量体系,可能无法直接应用于其他国家。其次,心理分析要把握市场投资者群体的心态,这隐含了一个假定:就是所收集的市场调查信息和投资者意见代表了整个市场的态度,并且对分析预测市场的转折点能起到帮助作用,但要全面收集市场调查信息和投资者意见来测量市场的态度是有难度的。再次,心理分析法的缺陷是对进出场的时机把握精度不够,甚至容易产生重大的偏差,令投资者受到重大损失。

二、改善心智模式与投资判断

行为金融学的崛起,提供给人们另一个思考方向,引发了人们对于投资过程中深层次心态的重视。人作为一个有思维、有情感、有理性、有直觉的多维综合体,在理性的决策过程中,不仅人们的情感会经常地破坏对理性决策必不可少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且人们的理性也无法完全把握所遇到的问题。因为,人们所面对的事物是如此复杂多样,信息是如此不完全、不对称,以致于人们仅凭理性是很难对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做出有效的归纳。其结果,人们可能借助更主观的测量方法,在做决策时按既有的认知定势而行事。这使人感到,投资者的心智模式,诸如对心理压力的反应、迅速决策能力、逻辑思维、意志坚强与否、个性中的情绪化成份、对金钱的态度等,都将决定其在投资中的成败概率。/心智模式0(MentalModels)这个词最早是由苏格兰心理学家克雷克(KennethCraik)于1940年创造出来的,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人们的长期记忆中隐含着的关于世界的心灵地图。通俗地说,所谓心智模式是指人们思想方法、思维习惯、思维风格和心理素质的反映。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然而,心智模式一旦形成,将使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某个固定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发生的问题,并用习惯的方式予以解决。行为金融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以预见的投资心理误区,这些心理误区有规律可循,经由认识这些行为误区,投资者可以为之借鉴,改善心智模式,提升投资效率。

心智模式的改善之一:EQ的检视与修炼大体上,投资心智模式可以分为理性层次与非理性层次。理性层次主要涉及投资者在投资方面的知识及智慧的高低、对经济状况及股票等投资工具分析预测的能力,可以称之为投资IQ(InteligenceQutient)。非理性层次主要涉及投资者自我情绪的理解与控制、判断和控制他人情绪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及自我激励与自我意识能力,可以称为投资EQ(EmotionalIntelligenceQuotient)。行为金融学更多地是从EQ的角度看投资)))人们在投资时受到的心理因素的控制,远大于理性的思考,如果不预先知道这种情境,事先约束自己,并时时警惕自己,则难免陷入投资误区。在行为金融学看来,EQ比IQ重要,知识本身不是成功的保证,绝大多数的投资者由于无法分辨负面情绪并加以控制,成为投资最大的障碍。既然投资更是投资者心理素质的角逐,因此,投资者如果想强化和提升自己的投资管理能力,首要任务是提升自己的EQ,而不是IQ,简言之,从情绪管理入手,设法控制甚至驾驭自我的情绪,是成功投资的核心一环。

英国的乔纳森#迈尔斯深信,投资者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弱化负面性格特征,培养心理经济学理性所要求的若干特征。因此,只要认出自己容易倾向于哪一种思考方式或行为模式,就可以设法纠正这些偏差。

心智模式的改善之二:避免陷入信息加工陷阱正确的推断决策取决于抛弃各种错误的金融性信息处理习惯,为了避免推断决策中启发式偏差的影响,投资者首先要尽量做到全面理解数据,避免以偏概全,对先验概率、样本规模和可预测性不敏感,克服对偶然性和均值回归的误解,对有效性幻觉保持警觉。

怎样才能防止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呢?对此,投资者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投资行为是否被个人偏好或投资大众的力量所左右,这两方面的力量可能会同时发生作用,并且都会受媒体、新闻、广告、统计数据或故事等信息因素的影响。基本上,对于投资要有现实的态度,要防止人类过于乐观和过于自信的本性,在投资时要预计到最坏的事情发生。投资者应比较正面的和负面的消息,努力找出市场上最乐观和最悲观的判断,注意是否存在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的风险,避免陷入盲目乐观。也就是说,自己的预期是否产生了毫无理由的变化?当市场上出现重大新闻时,投资者可能会作出投资决策,这时需要考虑影响价格的因素。当市场开始上升,媒体中充斥着各种利好消息之时,投资者需要问自己,市场上是否同时存在着利空。总之,投资者需要养成对所有的问题同时看到两个方面的良好习惯,通过自己的正反两方面思考去得出结论,这意味着需要掌握逆向思考的艺术。

由于锚定的风险可能很大,但同时又由于锚定于一项预期也可能是合理的,因此,投资者应当对作为/锚0的资料或数据的质量进行检验,避免其带有片面性或不准确性,同时应当尽可能地不断根据事态的变化对其进行修正。

对锚定的积极使用特别体现在投资过程中设立的多个止损锚点。

投资者怎么看待问题(尤其是怎么归类损失和收益),对投资者决策有很大的影响。面对同样一组选择,可以选择好的或淘汰不好的,或是保护利益或避免损失,结果会做出不同的决定。所以,在做决定的时侯,最好要从各种角度来衡量问题。不仅要权衡各种利弊,也要用不同表述方式设定眼前的问题。

心智模式的改善之三:与投资情境保持一定距离证券市场的媒体环境,以及频繁接触、关系紧密的人们(家庭成员、同学、好友、同事等)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投资经验等都会对一个人的投资心智模式的形成,进而对市场的看法和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为了避免自己的思想和愿望被深度操纵,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独立思考,不要深陷于各种投资群体的/情境场0。因此,建议投资者应该设法与投资的情境保持距离。远离投资情境可以分为两大类,首先是要远离股价,想办法让自己不知道手中股票的股价,避免受到股价波动的影响,而作出错误的决策;其次是要远离市场,也就是离开投资大众,避免受到市场气氛的影响,盲目地跟随大众而作出错误的决策。美国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为了避免受到股价及过多信息的影响,选择在美国中西部的小城市操盘,而且办公室没有任何可以接受即时信息的设备,并规定不准外面营业员打电话进来。另一位投资大师约翰#坦伯顿,也是基于相同的理由,刻意选择在阿拉斯加的小岛上操盘。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大师级的人物,也有相同的做法,他们操盘的地点,都不是在信息最丰富、最快速的纽约,而是选择农村或者干脆在国外操盘,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决策受到股价波动的影响。

心智模式的改善之四:借用投资规则与计划克服人性弱点在改善心智模式中,克服诸多的人性弱点殊非易事,因此,投资者往往需要有一些规则或计划限制自己,以免被情绪影响投资决策。

投资者的情绪之所以那么容易受影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股票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因此避免情绪受影响,对症下药的首要方法,就是降低投资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价值型投资提供了一种主要心理机制,投资者可籍此与市场情绪之间保持距离。而投资高风险的投资工具,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风险管理,风险降低了,投资人自然就比较不会为厌恶损失心理所左右,或是屈服于其他心理倾向,心慌意乱地做出一些错误的事。降低股票投资风险的方法有下列几项:分散投资、长期投资、用平均成本法建仓、做最坏的打算、不要追逐热门股、不从事信用交易等。事实上,只要投资者自己挑选和交易股票,或者选择基金经理人,就很难不被错误的心理感受所左右,而指数型基金能使投资活动完全摆脱情绪干扰。

国外指数基金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在一个中长期的牛市行情中,主动配置型基金由于频繁操作、过分关注市场的短期波动等原因,往往难以战胜市场,而指数基金采用分散投资的策略,既可以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又能降低交易成本,在经济和证券市场的总体上升中把握长期收益。从1983年到1997年的15年中,美国指数基金的表现好于85%的非指数基金。基于以上原因,指数型基金在国外成熟金融市场的发展很快,在整个美国基金市场,指数基金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3,成为养老基金、保险年金等长期性资金的主要投资品种。

一个人的性格对其心智模式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性格不同的人,其心智模式往往也有明显的区别,作为个人投资者,保持理性意味着不断提高把握自己情感特点的能力,从而作出最符合自己心理特点的决策,而不会轻易被其他投资者所左右,因此,不同投资者需要制定不同的情绪控制计划。具体是将可能出现的情况拟定成几种情景,提前作好心理和行动准备,严守纪律,长期遵照计划去做。

三、寻找行为偏差中的投资机遇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来看,人性特点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传统经济学理论所揭示的程度,成为引发价格波动和市场交易活动的重要驱动力。

以投资者对信息反应的往复与摇摆为例,如果投资者基于有限的信息作出了过分自信的预计,则他们会依据新信息是支持还是反对他们先前的信念而作出过度反应或不足反应。那就是,如果投资者对一家公司的前景看好,而新出现的信息似乎也支持这一看法,他们就会对该信息过度反应,并变得更加看好该公司和更加自信,从而把价格推高到一个过高的水平。反过来说,如果新信息对原来看涨的看法提出挑战,则它通常会被/打折扣0。投资者会对该信息反应不足而变得不像以前那样看好但仍过分自信,并且不能对股价预期作出适当调整。乔纳森#迈尔斯利用图1揭示了这一过程。随着左边特征不断发展,反应过度的趋势不断加强,投资者会急于作出投资决策,匆忙进入市场。

与此相似,随着右边特征不断增加,投资者又会表现为反应不足,慢条斯理地作出投资决策,拖延不决或在购买之前等待、观望。所以能对群体的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做出正确的判断,就能够获取超额的利润。

行为金融学提出的投资策略,主要包括逆向投资策略和顺势投资策略。

逆向投资策略要求投资者衡量一般投资大众的意见,当他们的看法达到极端不合理的状况时,便反其道而行之。其中的基本逻辑是:如果群众持有某种看法,而且每个人都根据那个看法采取行动,市场上就没有新资金可以继续推动股价朝那个方向前进。逆向投资策略其实有很多地方与价值投资法有共同特性。价值投资法也具有逆向投资的一些特色,只是操作时没有那么严格。价值型投资者相中的价格重跌股往往与逆向操作者英雄所见略同。不过价值型投资者找的只是便宜货)))价格低于实际价值的股票)))对市场人气的极端看法并不感兴趣。利用极端意见,把握机会从中获利,是逆向投资法的精髓。

顺势投资策略(又称惯性投资策略、动量投资策略)要求投资者衡量一般投资大众的意见,在市场已经启动,但大众对信息表现出谨慎和迟疑时,及时抢进,顺应市场趋势操作。其内在逻辑是:投资者并不马上作出反应,而是需要一段时间对消息进行消化。在面临需要深思熟虑的局面时,投资者可能会表现得过于谨慎,往往犹豫再三,迟迟不采取行动。投资者的个性、他们所获得的信息量、他们的处世态度以及其所属的投资者类型都将影响时滞的长短。这种现象里面蕴涵着投资机会。

从总体上看,逆向投资策略是一个长期风险小、回报高的交易策略,这是因为由于市场的期望已经很低,股价继续下跌的可能性不大,股价在合理的空间,有上升的潜力;另一方面,长期持有,减少了不必要的交易成本。但在短期内该策略仍不排除具有非常大的风险)))逆向操作者可能经常太早行动,短期的逆向震撼会让投资者痛不欲生。所谓短期逆向震撼是指,当各种迹象显示可以采取逆向投资策略时,由于投资者不可能刚好抓住反转点,所以一旦采取逆向策略后,短期内的股价走势可能和投资者选择的方向相反,而且有时候持续很久,这个时候投资者会承受很大的压力。投资者必须了解,当投资群众的意见趋于一致时,它在短期内推波助澜的力量是极其快速且巨大的。逆向投资者就必须经常承受这种短期震撼,一旦无法承受,很可能又会随众人趋势而行。想成为真正的逆向投资者,就必须有能力承受这种短期震撼的压力。

顺势投资策略是一个短期策略,风险很高,仅适合于有丰富投资经验的投资者。为了减少判断失误带来的损失,该策略必须有严格的风险控制标准。例如,采取止损策略、严格分散化等。

四、行为金融学实践及其借鉴意义

据非正式估计,目前大约有720亿美元的基金已经按照心理学原理进行投资。行为金融学方面的专家也开始到股票市场上一显身手。Fuller和Thaler资产管理公司1993年成立于美国,其发起者是两位行为金融专家Rus2sellJ.Fuller和RichardH.Thaler。该公司旗下拥有两个行为金融基金,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代码分别为UBRLX和UBVLX,其中UBRLX是美国最早的应用行为金融学理论的投资基金。以下是它们的投资理念比较(见表1)。

同样,创立于1994年的美国LSV资产管理公司,主要管理者同样是三位着名的行为金融学教授:JosefLakonishok、AndreiShleifer和RobertVishny。LSV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方法以这三位教授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致力于找出那些刚刚开始价值回归的股票,该公司旗下拥有一个行为金融基金)))LSVEX。LSVEX基金管理者认为,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导致某些股票的价格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偏离基本价值,基金的投资目标就是寻找和投资于这些证券,以求获得超常的长期回报。荷银(ABNAMRO)资产管理公司是最早在欧洲和亚洲把行为金融学用于基金投资的公司。目前旗下有两个行为金融基金:欧洲的价值比投资基金(ABNAmroValueRatioInvestment,AAVRI)及日本的行为金融基金

(ABNAmroBehavioralFinanceJapan,AABFI)。2001年2月,荷银资产管理公司向香港和新加坡投资者推出了亚洲地区第一个行为金融基金)))荷银行为金融学日本基金。荷银行为金融学日本基金驻香港的基金经理AlexKo称,荷银基金的投资策略主要依靠一个拥有专利权的电脑程式。这个程式对日本股市进行分析,找出因投资者不理智行为造成的价格异常现象。

总体看来,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基金业绩表现差异较大。出色的如戴维#德瑞曼经营的爱德门投资公司和肯普#德瑞曼基金业绩非常突出,连续10年被权威的Lipper分析中心列为225个同类公司中的第一位,Lipper分析中心也多次将肯普#德瑞曼基金的业绩列为全美基金的榜首。而荷银资产管理公司的纯粹行为金融基金AABFJ则差强人意,自推出以来每年亏损达25%。甚至低于其基准指数,即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日本指数,后者同期的年亏损为20%。

基金投资策略分析篇4

关键词:投资策略 概念体系 分析框架 分形市场

一、引言

证券市场存在分形现象已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可。实务中已开始利用分形现象定性的指导实际投资,并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基于分形理论对投资策略进行量化研究更是具有非同寻常的理论意义。一方面,统计套利、算法交易、资产配置等传统量化模型由于忽略了投资者行为、证券价格的长记忆性、证券收益率的“尖峰肥尾”等分形特征而存在刻画不精确、忽视风险等局限。利用分形理论量化研究投资策略可对证券市场中分形现象量身度造,可充分克服传统量化投资模型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指导实际投资;另一方面,基于分形现象进行量化投资的理论研究至今仍是空白。因此,在证券市场呈分形现象的背景下,运用分形理论来构建量化投资策略可弥补此理论空白,具有较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然而,利用证券市场的分形现象来量化研究投资策略的前提和基础是理解分形市场中投资策略的相关概念及其分析框架。目前,国内外尚无文献对其系统探讨。鉴于分形市场中投资策略的相关概念及其分析框架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现状,本文将对其进行系统探讨,以期为构建分形市场中投资策略的量化模型奠定基础。

二、分形市场中投资策略概念体系

( 一 )分形市场的界定 1970年,Fama创造性的将有效市场假设(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归纳为公理。EMH为传统资本市场理论(CMT)奠定了基石、提供了分析框架。在EMH下,证劵的价格代表了证劵的真实价值,证劵价格的变动必将遵循随机漫步(Random Walk);从而,寻求价格偏离内在价值的证劵,以及寻找证劵价格的起伏周期和预测模式必将徒劳无功。然而实证表明,证劵市场的运行方式与EMH所描述的情况相差甚远,而是呈现分形特征。Peters(1994)集众人之智、采众家之长,在EMH和协同市场假设(Coherent Market Hypothesis,CMH)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分形市场假说(Fractal Market Hypothesis,FMH)。 FMH的基本内容:市场由众多投资者组成,不同投资者的投资期限不同;市场信息对不同投资期限的投资者产生不同影响。短期投资者主要注重历史信息,基本遵循技术分析;较长期投资者更加偏重基础信息;市场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市场流动性;价格反映了短期技术分析与长期基本分析的结合;如果某项资产与经济周期循环无关,那么将不具有长期趋势。FMH是EMH的有力扩展,FMH强调信息接受程度和投资期限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在FMH下,投资者仅是有限理性的。信息积累和信息滞后对投资者的影响将造成证劵价格的有偏随机游走,表现出长记忆、混沌序等分形特征。投资者的投资期限上的差异将保证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在FMH下证劵市场不仅仅是经济和商业形势的映射,更是投资者情绪的晴雨表。樊智、张世英(2002)基于对EMH与FMH两者联系与区别的详尽讨论下,给出了分形市场的一般性描述;分形市场是指具有正反馈机制和非线性结构特性的资本市场,其价格序列波动的表现形式为具有一定维数(Hurst指数 )的分数布朗运动(Fractional Brownian Motion, FBM)。该描述切中了分形市场的反馈机制及结构特性,但稍显片面,同时过于复杂。因此,本文对分形市场作如下简单明了的定义。所谓分形市场是指以FMH作为市场运行机制的市场。

( 二 )分形市场中投资概念的理解 研讨投资策略的前提和基础是理解投资。不同学者关于投资的定义说法各异。投资是指投入资金赚取更多资金;是指投入当前资金或者其他资源以期获取未来收益的行为。尽管说法各异,但对其本质特征的描述却是殊途同归。投资的本质特征就是放弃或牺牲某种现在有价值的东西,期望从未来收益中获得补偿;即期望资产增值,即追寻 是投资活动的核心。基于前文对分形市场的界定,本文对投资进行结构性分解时,主要是针对分形市场中有价证劵的投资。投资是一项经济活动,因此,对投资活动的主体——投资者进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在分形市场中,基于短期与较长期投资者对信息敏感度的差异,不同类别投资者对投资策略的偏好将存在差异。较长期投资者相对于短期投资者对基础信息具有更加敏感,因此,对价值投资更具有倾向性;而短期投资者相对于较长期投资者更注重历史信息,因此,对基于技术分析的投资策略更具有倾向性。同时,由于同一投资者也难保持其投资期限时间一致,因此,同一投资者也难保持其投资策略偏好的恒常性。在分形市场中,千差万别的投资者驱动着证券市场的流动,支撑着证券市场的稳定;形形的投资者形成行影无踪、变化无常的市场动力,驱使着证券市场呈现分形特征。金融工具作为投资活动的客体,是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的选择集。金融工具作为资金融通的载体,风险收益组合多样。投资者对金融工具的选择的实质就是对风险收益组合的选择,这依赖于投资者的投资目的、风险偏好等因素。因此,金融工具制约着投资者执行投资策略的可行性。因此,金融工具特征的确定是理解投资的又一关键因素。投资过程,作为投资活动的核心,连接着投资者与金融工具。投资过程主要由两部分工作组成。一部分工作是证券与市场分析;第二部分工作是对最优的资产投资组合进行构建。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对证劵与市场分析的根本目的是寻找出内在价值偏离价格的证劵;基于证劵价格起伏周期预测模式的市场时机选择是构建最优资产组合、优化资产配置的核心。投资过程的本质是通过选择或协调各种金融工具,从而选择与投资者的投资目的相适应的风险收益组合;是投资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保障。因此,投资过程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投资活动的成败。

( 三 )分形市场中投资策略的厘定 基于对分形市场的界定以及分形市场中投资概念的厘定,便可对分形市场中投资策略展开详细探讨。所谓投资策略就是指投资者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担能力对投资资产进行安排、配置。确定投资者收益需求和风险厌恶特征是构建其投资策略的前提。随后,投资者设计可实现其目标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将根据自身对资产的内在价值、预期收益、风险等因素的推断结果进行投资资产选择、配置。因此,投资者对资产内在价值、预期收益、风险等因素的推断结果是构建投资策略的基础,投资者根据推断结果设计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投资策略。在EMH下,由于市场具有竞争性以及投资者具有同质预期,风险收益完全匹配。追求高收益,必然要承担高风险;不接受高风险,便只能接受低收益。在分形市场中,形形的投资者对资产内在价值、预期收益、风险等因素的推断方法千差万别;因此,基于推断结果所设计的投资策略便具有差异。投资策略的差异表现为投资者历史投资行为的差异,最终造成证券收益与风险的分形特征。证券市场存在分形特征,因此,证券收益、风险的时变特征具有复杂性、非线性。从而,分形市场中风险收益不完全匹配;在实际投资中,存在套利机会。因此,优异的投资策略可充分利用风险与收益非完全匹配的特征;从而,可以在减少一定程度的风险的同时并增加一定程度的收益。基于此,分形市场中投资策略的一个直观描述就是指投资者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担能力设计协调和选择风险收益组合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方案。

三、分形市场中投资策略分析框架

( 一 )分形市场中的推断方法 由前文讨论可知,确定投资者收益需求和风险厌恶特征是构建其投资策略的前提,而投资者对资产内在价值、预期收益、风险等因素的推断结果是构建投资策略的基础。因此,准确的推断结果是投资策略有效的先决条件;而推断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投资者所采用的推断方法。在分形市场中,推断方法的设计是设计投资策略的必要步骤。传统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方法等量化投资模型,其推断方法常常基于线性范式,难以追踪分形市场中的分形信号。现有基于人工智能、小波分析、支持向量机等理论的量化投资模型,其推断方法对分形市场中的分形特征也不是量身度造。为克服证券价格、收益、波动中的分形特征对推断方法的干扰,在分形市场中,所设计的推断方法不仅要可充分克服分形噪音的干扰,而且还要能更好的追踪分形信号。因此,在分形市场中,设计投资策略的先决条件便是设计资产内在价值、预期收益、风险等因素的推断方法。

( 二 )分形市场中投资策略的分解 理论上,在分形市场中寻求价格偏离内在价值的证劵、寻找证劵价格的起伏周期和预测模式并非无稽之谈。与此相反,由于分形通常具有精细结构,而证劵价格又往往表现出分形走势;因此,波动的证劵价格蕴藏着许多低买高卖的机会;从而,优质的市场时机选择策略可以让投资者获得盈千累万的资本利得。证劵的内在价值是指证券未来收益的风险调整贴现值。由此可见,证劵的内在价值受证劵未来收益水平和风险调整贴现率的影响。而未来收益水平和风险调整贴现率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证券内在价值也具有波动性。同时,由于激发证券价格和证劵内在价值波动的因素不完全相同;从而,证券价格和证券内在价值的波动往往具有不一致性。因此,根据证券价格和证券内在价值的变动特征,选择内在价值被低估的证劵并非是天方夜谭。基于上述分析,在分形市场中,选择价格偏离价值的证劵和选择基于证券价格预测模式的市场时机均具有可行性;且无论是证劵选择还是市场时机选择都影响着风险收益组合。因此,证劵选择策略和市场时机选择策略是影响投资策略的两个因素。另一方面,基于早期研究可知,投资的业绩可以通过证劵选择能力和市场择时能力这两个角度解释。而投资业绩的好坏是投资策略优劣的外在表现,因此,在分形市场中,可将投资策略分解为证劵选择策略和市场择时策略。其中,证劵选择策略,就是指识别价格偏离内在价值的证劵的策略;市场择时策略就是指掌控证劵价格起伏周期的策略。

( 三 )分形市场中投资策略的分析框架 基于前文对分形市场中投资策略的厘定及分解可知,投资策略的设计可通过证劵选择策略设计和市场择时策略设计实现,构建有效投资策略的关键是分析证劵选择策略和市场择时策略。(1)分形市场中证劵选择策略分析。根据前文的厘定,证劵选择策略,是指识别价格偏离内在价值的证劵的策略。识别价格偏离价值的证券的前提和基础是确定证券的内在价值。证劵的内在价值是指证券未来收益的风险调整贴现值。其中,未来收益是指包括资本利得、红利在内的全部现金回报,风险调整贴现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与风险溢金(Risk Premium)之和;风险溢金是指针对投资某项资产时的额外风险所需的额外回报率。在理论上和实务中,未来收益常常基于历史数据、经济形势等因素给出判断;风险溢金的确定取决于投资者对超额风险和额外回报二者间关系的看待,依赖于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投资者常常希望承担低风险并享受高收益,从而常常利用风险资产组合构建或协调风险收益组合。有效前沿或称最小方差边界、有效投资组合、有效边界、最优资产组合等,其上的风险收益组合是约定风险范围内预期收益最高的投资组合,是投资者首选的风险收益组合。因此,优异的证劵选择策略必将在有效前沿上选择风险资产。从而,设计证劵选择策略关键在于设计有效前沿的构建策略。传统有效前沿构建基于Markowitz的资产组合理论和市场完美性假设,在期望收益、方差、风险资产间协方差已知的情况下,便可根据均值——方差准则构建有效前沿。在EMH的假设下,市场具有完美性;然而,实际的市场并不完美,交易成本、资本利得税等因素影响着风险资产组合的构建,从而影响着有效前沿的构建。Jarrow et al.(2007)研究表明,即使很小比例的交易成本也可能严重扭曲无交易成本下的最优资产组合。与此同时,在FMH的理论下和金融市场的现实背景下,较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投资者对期望收益、方差、风险资产间协方差预期非同质。因此,分形市场中的有效前沿是代表最佳风险收益组合的变动曲线。综上所述,基于投资者投资期限构建动态有效前沿的策略是设计证劵选择策略的关键。(2)分形市场中市场择时策略分析。根据前文的界定,市场择时策略是指掌控证劵价格起伏周期的策略。证劵价格起伏周期的掌控基于对证劵价格趋势的把握。因此,对证劵价格趋势的分析是设计择时策略的重中之重。所谓证劵价格趋势,是指证劵价格朝某方向运行的过程。实操中,常常以某种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MV)朝某方向运行的过程作为价格趋势,但确认价格趋势并非易事;同时,以移动平均线作为证券价格趋势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投资者掌控证券价格趋势的根本目的是希望低买高卖,并顺势而为。因此,设计低买、高卖策略便可掌控证券价格趋势,实现优质市场时机选择。而低买、高卖策略的设计,关键在于捕捉证券价格的低位、高位。所谓证券价格低位或高位,是指在既定的投资时间区间内,相对最低或最高的证券价格。其中,投资时间区间由投资者的投资起点和投资期限确定。在分形市场与真实证券市场中,由于投资者投资起点和投资期限的差异,因此,不同投资者的投资时间区间不尽相同。从而,证券价格的低位与高位只是相对的,紧紧依赖于投资者的投资时间区间。同时,由于信息对不同投资者影响不同,致使不同投资者投资行为不同。短期投资者因受信息扩散缓慢以及对信息反应迟钝的影响,表现出惯,造成证券价格的惯性效应;较长期投资者受此影响不大。投资者对信息反应行为的差异,致使较长的投资时间区间内证券价格分形波动。从而,较短投资时间区间内的证券价格低位、高位混杂在较长投资时间区间内的低位与高位之间;这是是短期投资者惯的结果,也是短期投资者市场择机根本的根本依据。设计低买、高卖策略便可实现优质市场时机选择,因此,设计低买、高卖策略就是设计市场择时策略。对于短期投资者,市场择机的根本依据就是把握惯引致的惯性效应。低买策略和高卖策略并非两种不同的策略,本质上高卖策略和低买策略并无区别,会在证券价格高位卖出证券便会在证券价格低位买入证券。这是因为,当投资者卖出证券时,相当于用股票在买现金。如果投资者能在证券价格高位卖出证券,那么,以证券作为现金价格必然是在价格低位买入了现金。因此,要想在证券价格低位买入证券,只需要在现金价格高位卖出现金。综上,设计市场择时策略关键在于设计高卖策略,在投资者的投资时间区间内捕捉证券价格的高位,掌控短期投资者的惯。(3)有效前沿与惯。证券选择和市场择时二者相互影响,因此,作为两者核心依据的有效前沿与惯也将相互影响。短期投资者严重的惯,将导致证券价格过度的惯性效应,营造出市场情绪潮流。此时,非完全理性的较长期投资者也难以完全摆脱市场情绪的影响。在情绪潮流中,部分较长期投资者将重新衡量预期收益、风险等因素;并根据其重新衡量的结果,做出推理,改变其投资行为。如:舍弃既定投资期限、改变投资风格等。最终,与短期投资者一起致使市场偏离既定的有效前沿。另一方面,基于投资者投资期限构建的有效前沿可反映短期投资者的惯。在分形市场中,市场偏离既定有效前沿伊始,由于较长期投资者更加偏重基础信息,短期投资者更加关注历史信息;因此,此时的市场动力主要源于短期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此时,短期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是对历史信息的反应,表现为惯。综上所述,严重的惯将导致市场偏离既定的有效前沿,基于投资者投资期限构建的既定有效前沿可反映惯。有效前沿与惯分别作为证券选择和市场择时的核心依据,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 四 )分形市场中投资策略设计的展望 由前文可知,投资策略的设计可通过证劵选择策略设计和市场择时策略设计实现。基于市场择时的资产配置对投资业绩具有绝大部分的贡献,且证券选择本身也依赖于时间因素,因此,本文仅对市场择时策略设计给出一些展望。设计市场择时策略关键在于基于证券价格的惯性效应设计高卖策略。高卖策略即在投资者的投资时间区间内捕捉证券价格的高位。由于证券价格具有分形特征,而分形通常具有自相似性,通常可由一些迭代过程得到。从而,证券价格走势是自相似吸引子或几个自相似吸引子的迭加。基于吸引子定理和拼贴定理,证券价格的这种分形走势可用少量几个压缩映射和生成元产生一个新的分形走势来无限逼近。由于这个新的分形走势由其生成元和迭代函数系唯一确定,因此,其未来走势确定。在证券价格未来走势不会较大偏离此前分形走势的假设下,便可利用这个构建的分形走势寻找证券价格未来走势中的相对高位,进而根据投资者的投资期限做出投资决策。可见,寻找证券价格走势的逼近分形走势是设计高卖策略的方法之一。另一方面,证券价格的分形走势具有标度不变性特征。标度不变性是指在不同时间或空间尺度下证券价格的分布函数间具有幂律关系。由于较短时间间隔观察到的证劵价格相对于较长时间间隔上观察到的证券价格具有更多的数据,因此,也包含着更多的有效信息和信息噪音。利用高频数据和低频数据间的标度不变性特征,可获得较之低频数据更多的有效信息,可免受较之高频数据更少的噪音干扰。从而,更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分形分布(Fractal Distribution)可真实描述证券市场收益序列的“尖峰肥尾”现象,是对真实证券市场收益序列的统计描述,可充分反应证券市场中的标度不变性特征。基于分形分布的市场择时策略可克服基于正态分布的市场择时策略低估风险、过早卖出等不足。从而,利用分形分布可以更加精准的计算出证券价格未来走势的概率,进而可根据概率的大小进行市场择时。然而,分形分布的参数估计具有较大困难,因此,设计分形分布的参数估计方法是设计高卖策略的又一方法。总之,利用证券价格的分形走势设计投资策略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分形的种种特征,充分利用分形时间序列中的有效信息和尽可能去除分形时间序列中的信息噪音。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分形市场中投资概念的理解,在投资者协调和选择风险收益组合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将投资策略厘定为投资者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担能力设计协调和选择风险收益组合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对设计分形市场中投资策略的先决条件——资产预期收益、风险等因素的推断方法进行了分析。在把投资策略分解为证券选择策略和市场择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形市场中投资策略的分析框架。在分形市场中,设计基于投资者投资期限的有效前沿和基于投资者投资时间区间的高卖低买策略是构建投资策略的关键路径。而设计高卖低买策略关键在于投资者在投资期限内有效捕捉证券价格的高低位,掌控短期投资者的惯。本文对分形市场中投资策略分析框架的建立,将为进一步构建贴近证券市场分形现象的量化投资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系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分形市场环境下开放式基金业绩持续性之关键因素挖掘研究”(项目编号:2012017212005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明星效应下基金家族价值偏爱及家族造星策略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13YJC79015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分形条件下基金投资风格漂移与股票市场波动效应量化研究”(项目编号: 2013ZB0016)及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漂移及风格资产轮换策略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12CJY00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丁鹏:《量化投资——策略与技术(修订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2]许林:《基于分形市场理论的基金投资风格漂移及其风险测度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集》(2011年)。

[3]苑莹、庄新田、金秀:《多重分形理论在资本市场中应用研究综述》,《管理学报》2010年第9期。

[4]黄怡蓉:《中国股市的分形结构:理论与实证》,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樊智、张世英:《金融市场的效率与分形市场理论》,《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3期。

[6]马慧明:《英汉证劵投资词典》,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7]B B Mandelbrot,Richard L Hudson著,张新等译:《市场的(错误)行为:风险、破产与收益的分形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Kenneth Falconer著,曾文曲译:《分形几何的数学基础及其应用(第二版)》,人民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美]加里·加斯蒂尼,马克·克里茨曼著,谌季强等译:《金融风险管理词典》,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10][美]加里·加斯蒂尼,马克·克里茨曼著,谌季强等译:《金融风险管理词典》,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11][美]R A贾罗,V马斯科西莫维,W T津巴编,吴文峰、仲黎明、冯芸译:《金融经济学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2][美]维克多·斯波朗迪著,俞济群、真如译:《专业投机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13]蒋晓全、丁秀英:《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效率研究》,《金融研究》2007年第2期。

[14]王征:《资产配置对基金收益率的贡献度分析——来自中国市场的经验数据》,《经济科学》2005年第4期。

[15]苑莹、庄新田:《基于多重分形的金融市场复杂特性分析及应用:以中国股票市场为研究对象》,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

[16]Kyoung Eun Lee , Jae Woo Lee. Scaling and Multiscaling Properties in the Korean Stock Market.Journal of the Korean Physical Society,2007.

[17]Yudong Wang,Li Liu,Rongbao Gu.Analysis of efficiency for Shenzhen stock market based on multifractal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2009.

[18]A Ganchuk, V Derbentsev, V Soloviev. Multifractal Properties of the Ukraine Stock Market.Workingpaper, 2006.

[19]Justine Gregory Williams, Bill M Williams.Trading Chaos-Maximize Profits with Proven Technical Techniques (2nd Edition).New Jersey:John Wiley&Sons, Inc.2004.

[20]Daniel O Cajueiro,Benjamin M Tabak.Multifractality and herding behavior in the Japanese stock market.Chaos,Solitons&Fractals,2009.

[21]Jozef Barunik,Tomaso Aste,T.Di Matteo,Ruipeng Liu.Understanding the source of multifractality in financial markets. Physica A,2012.

[22]Edgar E Peters.Fractal Market Analysis:Applying Chaos Theory to Investment and Economics.New York:John Wiley&Sons, Inc. 1994.

[23]Zvi Bodie, Alex Kane, Alan J Marcus. Investments(8th Edition).New York: McGraw-Hill,2009.

[24]Andrew Pole. Statistical Arbitrage: Algorithmic Trading Insights and Techniques.New York: John Wiley&Sons,Inc.2007.

[25]Luciano Zunino, Alejandra Figliola,Benjamin M. Tabak et al. Multifractal structure in Latin-American market indices.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2009.

[26]Man-Ying Bai, Hai-Bo Zhu.Power law and multiscaling properties of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Physica A,2010.

[27]Roger G Ibbotson, Paul D Kaplan. Does Asset Allocation Policy Explain 40, 90 or 100 Percent of Performance.Financial Analyst Journal,2000.

[28]Gary P Brinson, Brian D Singer, Gilbert L Beebower. Determinants of Portfolio Performance II: An update. Financial Analyst Journal,1991.

[29]William Forbes. Behavioural Finance. New York: John Wiley&Sons,Inc.2009.

[30]Jerome Chave,Simon Levin.Scale and Scaling in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ystems.Environmentaland Resourmics,2003.

[31]Robert A Meyers. Complex systems in Finance and Econometrics. New York: Springer,2009.

[32]Eugene F Fama. Components of investment performance. Journal of Finance,1972.

基金投资策略分析篇5

    论文关键词:行为金融;证券投资;后危机时代;投资策略

    一、概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投资者日益成长为证券市场上真正的主体,也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其投资行为日益受到关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规范程度对于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也越来越显着。不过,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看,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投资的高投机性问题显着,投资过程中还存在着过高的换手率问题,导致整个证券市场频繁波动,“短线为王”成为当下我国证券投资的流行观点。这种投资理念使得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并导致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存在诸多异动。

    行为金融源于现代金融理论,近年来,其在指导证券投资方面的作用凸显。实际上,通过对传统金理论“理性人”假说的改造和突破,该理论能够有效解释当前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行为金融代表着金融理论的发展方向,应用该理论对中国证券市场现状进行分析意义重大。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后危机时代的背景,对行为金融理论进行梳理,进而分析在该理论指导下证券投资的策略。

    二、行为金融的由来及发展

    行为金融以应用心理学研究为工具,通过分析金融市场行为,能够更加逼近真实市场行为,应用前景广阔。基于有限理性、有限控制力和有限自利三大原则,行为金融学对金融活动中存在的大量的非理性行为进行了解释,认为人们的认知、感情等心理特征都会倒是市场非有效性。在研究金融市场“特异性”过程中,人的有限理性被引入,通过分析微观个体行为及其心理、社会动因要素,资本市场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可以进行更加有效的分析。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市场存在短期证券价格,动力效应、长期市场价格逆转和波动性高等现象普遍存在。随着环境变化,投资者并非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其后悔、过度自信、缺少反应能力等心理因素往往会导致自身的行为偏差和反常现象,金融市场的“特异性”实际上总是存在。而当前的大量事实也证明,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直接影响投资效果。因此,复杂金融市场的研究必须考虑人性的复杂多变性,自此,以投资者的心理因素为基础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初步形成。该理论主要基础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认知偏差理论,该理论主要研究人们的经验主义会导致投资错误,复杂问题往往使得投资者存在认识限制,缺少对问题的最优分析,这种直观推断法使人们处理问题能够更加简便,但容易导致失误。二是期望理论,该理论主要基于实验对比,认为多数投资者是行为投资者,且其投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其投资的效用函数也并非单纯的财富要素函数,也并非完全的风险规避型。三是行为组合理论,该理论认为投资者要考虑整个投资组合而非单个资产的风险决策分析,同时要着重考虑不同资产的相关性。这是现实投资者基本无法做到的。

    三、投资策略及注意事项

    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学理论进行了改造,对于指导投资实践也有一定的作用。不过,限于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其并没有发展为完全的普遍应用的理论。后危机时代,我国证券市场的不确定性相比以前加大,在此背景下,该理论的发展,为后危机时代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主要的投资策略和应注意的要点包括:

    首先,从投资策略看,可以采用以下投资策略:一是进行逆向投资。说到底,就是要逆大盘行事。当前,反应过度的心理特征普遍存在,多数投资者过分注重眼前表现,容易产生低估和高估的现象。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投资者可以适时买进卖出,通过套利投资来获取收益。二是可以采用动量交易策略,这一策略主要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在一定的持有期内,一些股票或股票组合在前期涨幅较好,下期将仍有良好表现,这叫做动量效应。三是成本平均策略。即投资者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购买证券,规避一次性投入的风险。这个策略与预期效用最大化原则相悖,一般收益较差,但实际上能使投资者各期购入股票的平均成本低于股票的平均价格。这种投资策略要求投资者具有一定的投资信心,其投资的益处是风险较小,适用性较广,不管股票价格上涨还是下跌都能进行证券投资。四是时间分散化策略,即进行时间分散化投资。五是垃圾股投资策略。金融危机过后,壳资源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稀缺性增强,垃圾股公司的价值巨大,该策略可以被纳入投资组合之中。六是行为控制策略,投资者要利用强制力或规划来进行自我约束,这对我国投资者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基金投资策略分析篇6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证券市场;投资方法

1 行为金融学理论

行为金融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综合现代金融理论,它是金融经济学家在研究金融市场“特异性”过程中形成、完善并把人的有限理性引入其中的理论体系。它从微观个体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动因来研究、解释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本质上,行为金融是深入研究被标准金融理论忽略的决策黑箱,它把投资决策看成是投资者在一种心理上计量风险与收益并进行决策的过程,是经济行为科学化研究方法的一种价值分析回归。长期以来,传统金融理论是以投资者理性、市场完善、投资者效用最大化等作为假定前提,认为证券市场的价格不仅是理性的,而且包含了所有市场信息。

行为金融学和传统金融学主要存在以下区别:

2 对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偏差的分析

2.1 过度反应

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研究最早是由德邦特和撒勒(1985)进行的,他们发现投资者对于近期的好消息倾向于过度反应,致使股票价格超过其内在价值。

中国股票市场不仅波动幅度大,而且波动的频率也相当高。股市的剧烈波动导致了投资者的过度交易与市场投机心理,而市场浓烈的投机氛围则反过来会推进股价波动幅度与频率。因此,中国股市的频繁大幅度波动性从侧面反映了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过度投机行为。

2.2 处置效应

斯特曼和谢弗林研究发现,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表现为投资者对投资赢利的“确定性心理” 和对亏损的“损失厌恶心理”,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急于卖出赢利的股票,轻易不愿卖出亏损股票的现象等。实际上,处置效应正是前景理论的应用,因为赢者呈现给投资者的是盈利前景,投资者此时倾向于接受确定性结果,而输者呈现给投资者的是损失前景,投资者此时倾向于冒险,于是投资者持有已套牢股票更长时间,持有已获利股票较短时间。

我们认为处置效应反映了投资者回避实现损失的倾向,在很多情况下,处置效应主要是受到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这会削弱投资者对投资风险和股票未来收益状况的客观判断,非理性地长期持有一些失去基本因素的股票,使得投资者盈少亏多。

2.3 噪音交易

行为金融学家对噪音交易现象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在噪音交易者和短期性投资者存在的市场中,交易者都拥有自己的信息。在他拥有的信息集合中,利用其中某一信息的投资者越多,他就越可能利用该信息获利,这些信息可能是与基础价值有关的信息,也可能是与基础价值毫无关系的噪音,这就是所谓的信息聚集正溢出效应。而这一效应可能使努力获取新信息的交易者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不利于信息搜集与资源配置。

中国股市中噪音交易者太多,1999年纽约交易所的年平均换手率在20%—50%之间,而1998年—2000年我国沪深股市流通股的年平均换手率分别是395%、388%和477%,噪音交易太多导致股票市场系统风险所占比例太高,同时总风险太大。平均而言,沪深股市系统风险占总风险的比例为39%,这一数字显著高于美国、英国、香港等成熟股市。

2.4 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并模仿他人的决策。行为金融学家从人类的从众心理、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及有限理性等角度来探讨其内生机制。在股票市场上的羊群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两种:(1)基于信息的羊群行为。完全信息是新古典金融理论的一个前提假设,但事实上,即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据已有的信息,而是依据对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的判断来进行决策。这样就形成了羊群行为。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的大量的“跟风” 、“跟庄” 的投资行为就是典型的羊群行为。(2)基于名誉与基于报酬的羊群行为。这种现象在基金经理中相当普遍,由于雇主不了解基金经理的能力,同时基金经理也不了解自己的投资能力,为了避免因投资失误而出现的名誉风险和自己的报酬,基金经理有模仿其他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动机。如果许多基金经理都采取同样的行动,羊群行为就发生了。我们股市中投资基金投资风格雷同显示出羊群效应的普遍存在。

3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3.1 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是行为金融理论针对羊群行为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当庞大的个人投资者群体的联动推进投机性正向及负向泡沫放大时,基金经理可以利用能预期的股市价格反转,采取相反投资策略进行套利交易。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股市过度反应的一种纠正。

由于市场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基金经理不但需要良好的洞察力和应变力,更需要直面市场以及同业压力的勇气。基金经理在投资理念中融入行为金融的投资理念,一方面防止自身的羊群行为,一方面利用大多数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对市场整体走向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并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基金经理们的投资运作水平。

3.2 利用行为偏差策略

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是非有效或不完全有效的,由于投资者受经验法则的谬误和情绪因素的影响,将会导致证券的市场价格偏离理论价格。通过发现这些偏差,买入低估的股票,卖出高估的股票,可以获得超额的收益。例如,根据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市场中的投资主体可能会对市场中的信息反应迟缓,在利好消息造成某种证券价格上涨后,这种上涨的趋势就有可能会持续一定的时间。因此,买入价格开始上涨的证券,卖出价格开始下跌的证券的惯性交易策略就成为基金经理可以选择的投资策略。惯性交易策略是首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市收益和交易量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定义的惯性交易策略源于对股市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Jegadeeshkg和Titman(1993)发现,资产股票组合的中间收益呈连续性,即中间价格具有向某一方向连续的动态效应。事实上,美国价值线排名就是惯性交易策略利用的例证。基金经理只有对投资者的心理,对市场延迟反应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证券价格变动的趋势和持续时间有深刻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才能在合适的时机买入和卖出证券。此时,对于投资者大众心理的研究和把握就成为优秀的投资基金经理必备的一项能力。

3.3 投资组合策略

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并不是有效的(一般指半强势有效)。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中,“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不可能获得与其所承担风险不对称的额外收益”的提法在实践中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通过选择合适的组合投资策略,投资者将可能获得额外收益。

3.4 购买并持有策略

个人或者机构投资与股票应执行几种能帮助控制认识错误和心理障碍的安全措施。控制这些心理障碍的关键方法是所有类型的投资者都要实施一种严格的交易策略——“购买并持有”策略。投资者在为组合购入一支股票时,应详细记录购买理由,而且要指定一定的标准以利于进行投资决策。长期采取“购买并持有”策略,通常业绩将超过高周转率的短期交易策略。

3.5 捕捉并集中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理论下的投资者应该追求的是努力超越市场,采取有别于传统型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从而获取超额收益。要达到这一目的,投资者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尽力获取相对于市场来说超前的信息优势,尤其是未公开的信息;二是选择利用较其他投资者更加有效的模型来处理信息。而这些模型也并非是越复杂就越好,关键是实用和有效;三是利用其他投资者的认识偏差等心理特点来实施成本集中策略。一般的投资者受传统投资理念的影响,注重投资选择的多样化和时间的间隔化来分散风险,从而导致收益随着风险的分散而降低。而行为金融投资者则在捕捉到市场价格被错误定价的股票后,率先集中资金进行集中投资,赢取更大的收益。

4 结语

行为金融学虽然在国外产生并发展起来,但由于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许多规章制度都不完善,基本上是个无效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进行研究,要结合中国的自身特点加以发展和利用,探索出适合中国广大股民投资行为、投资策略,以更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法明.行为金融框架下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07).

[2]张兵.行为金融理论述评及其在中国股市的应用[J].经济学动态,2007,(05).

[3]王家琪,林日其.行为金融理论与证券投资策略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02).

[4]郑庆茹.我国证券投资者行为及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分析[J].当代经济,2007,(05).

[5]杨胜刚,刘昊拓.金融噪声交易理论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J].经济学动态,2001,(05).

[6]王永宏,赵学军.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1,(06).

基金投资策略分析篇7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生命周期风险偏好收入水平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工薪阶层依旧是社会经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的经济特点分析

工薪阶层是指以获得工作单位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他们有着比较相似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对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工作收入和理财收入。由于目前大部分工薪阶层的理财观念比较传统,加之我国整体理财的条件不够成熟,理财收入相当有限。相比而言,工作收入在工薪阶层的经济来源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他们理财的重要基础,更是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所要考虑的现实条件。(二)投资理念相对趋同。目前的工薪阶层大多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诸多近忧远虑。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前景、子女未来教育、父母养老送终、健康身体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资金的变现能力、货币的流动性等方面有较多要求,投资的基本目标比较一致。(三)消费方式相对多元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工薪阶层在基本生存需要上有所满足的前提下,开始更多地关注能实现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消费品位的相关项目。他们不仅对旅游、健身、美容、娱乐等方面有普遍追求,而且对教育、房产、汽车、人际关系的维系有较大的差异性支出,所以在能使有限的经济收入用于实现更大的效用水平方面的证券投资策略组合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四)家庭整体承受风险能力相对有限。在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作用下,考虑到工薪阶层受工作年限与经济条件的制约,工薪阶层在各方面的风险系数依旧比较大。但结合我国目前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可知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很难保证有确定的高收益,所以他们在真正面临风险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应对不暇。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在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中还要加入更多的社会与制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分析。(五)适宜进行证券投资的工薪阶层行业相对集中。虽然工薪阶层本身是一个覆盖面相当广泛的概念,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工薪阶层都可以进行证券投资。根据我国历年的行业收入水平排名情况来看,金融业、电信业、汽车业、石油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收入,可以考虑进行适度的证券投资。同时,公务员、教师、医生、外企职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等职业都可以考虑参与证券投资活动。本文中将主要以工薪阶层的这些有证券投资愿望与能力的人员为分析对象。

二、证券投资策略的基本产品分析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上以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证券投资的主要形式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等。证券投资策略即指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前应当掌握的行动方针和谋略,在对总体策略定位的基础上,还可以详细确定市场策略、行业策略、公司策略、期限策略、组合策略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按不同的比例对多种不同风险与收益状况的证券投资工具进行有机组合。可见对各种证券投资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比较是制定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的必然要求。

从概念上看,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如提货单、购物券等)、货币证券(如支票、商业票据等)以及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基金等)。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它们是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在本文中涉及的证券投资工具主要根据后者界定。股票是典型的风险投资工具,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与规范的情况下,选择股票为主要证券投资工具的投资者需要以足够的时间与专业知识为保证,还要有较充裕的资金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考虑到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整体行情有复苏迹象,并且股票的可选空间较大,投资机会较多,在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适当调整绩优股的比重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债券品种比较丰富,一般都有收益与风险适中的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国债、企业债券与地方债券及某些根据特殊需要发行的债券。相对而言,工薪阶层比较了解与愿意购买的主要债券产品是国债和有一定收益保证的企业债券。尤其是前者,因为其相对存款而言具有免税与收益较高的优势,相对股票而言又具有较好信用保证与较强社会信誉等特点,往往是深受工薪阶层欢迎的证券投资品种,也有“金边债券”之称。基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投资产品。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其中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比较高,一般在8%左右,适合1年期以上的投资;债券基金一般年收益率分别在2%和2.4%左右,收益稳定,本金较安全,可以确定比较自由的投资期,但考虑到其相应费用与持有期时间有关,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前,可以适当延长投资时间;货币基金是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幅度不大,是银行储蓄的良好“替代品”,适合短期投资,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型投资品种。

三、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工薪阶层在激烈的投资过程中都希望避免或分散较大的投资风险,并达到较高的预期收益,所以正确选择和运用适宜自身情况的证券投资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设计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时,要顾及诸多因素,比如工薪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情况、投资理念、生活区域、职业特点、行业前景、年龄阶段、家庭构成、性格类型等等,不一而足。下文主要从工薪阶层的不同生命周期、家庭阶段、风险偏好、收入水平几方面简单地制定其对应的证券投资策略。

(一)以不同生命周期分类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在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中,强调人们会在人生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生活的消费支出,并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情况最优配置。由于人们的收入在满足消费之余主要可以用于储蓄与投资,所以该理论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提出年轻人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在此阶段多以负债消费为主,即便有一定剩余资金,也主要用于未来投资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不要过多地考虑证券投资策略。当然,为了鼓励年轻人进行必要的资金贮备,可以建议他们采取定期定额方式购买货币型基金,或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相信一定时期的累积可以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证券投资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和更为丰富的投资经验。随着人们进入中年阶段,收入水平日益增长,收入会多于消费,经济能力和生活方式上都趋于稳定。保证提供子女教育的经费和赡养父母的资金是现阶段工薪阶层主要需考虑的问题,着手准备投资保值与增值计划成为必然的投资选择。此阶段的工薪者可以考虑每月将剩余收入的20%投向较有风险的投资或股票,40%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20%购买新型证券投资产品或选择其他理财或投资工具,10%作为保险资金,另10%作为紧急备用金或储蓄费用。由于他们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应该以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力求投资品种多样化,投资思路开阔化。等到工薪者进入老年阶段,他们收入水平相对消费需要又会略显不足,但由于有中年阶段的投资与理财的补充收入,仍有制定证券投资策略的必要。鉴于老年工薪者几乎没有提高经济收入的发展空间,风险承受能力也越来越低,生活需求相对简单,对养老资金的安全性、保值增值性考虑较多,所以证券投资策略应该以投资收益稳妥、有底线保证为首选目标,尽量少选择风险性、激进性投资工具,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一般每月可以将多余收入的30%投向平衡型基金,40%购买国债,20%购买货币型基金,10%进行储蓄。这种组合既能对老年工薪者的资金有一定收益保障,缓解通货膨胀或其他经济因素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风险程度,有利于老年工薪者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心理与经济压力。总体而言,不论身处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不要低估长期投资的升值能力,要尽早形成证券投资的意识并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与感兴趣的产品。

(二)以不同家庭阶段分类分析

根据家庭所处的阶段,一般可以划分为单身打拼期(一人)、家庭形成期(两人)、家庭建设期(三人以上)、家庭成熟期(子女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细分期(子女开始独立生活)等类型。为了简单起见,也有理财专家将其划分为青年家庭、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但因为在本文中已经有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在此还是主要侧重于前一种分类标准下的具体分析。1、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往往因为对于创建事业与组建家庭的考虑比较多,主要资金大多形成对自身和工作或感情的投资,所以在证券投资方面的考虑还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阶段。当然,如果有其他外来资本,又有较多时间与精力学习证券投资方面的新知识,也不排除“借鸡生蛋”的获益。鉴于这种情况尚不是主流趋势,在本文中不必过多涉及。2、家庭形成期的工薪阶层可以合二人之力共同参与证券投资,在资金方面相比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有所增加,投资观念也逐渐形成,对于培育下一代、开展家庭建设、完善家庭设备等方面的考虑还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可以设定比较灵活、主动的证券投资策略,在风险较高、收益也较大的证券投资品种要多加关注,适当增加其在证券投资中的比重以实现增值型投资目标,同时也要增加适当低风险或无风险的投资品种达到保证基本收入的目标。在对日常生活水平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可以用家庭成员中一方的资金大胆尝试多种证券投资手段,并放松心态,强化投资的积极与进步意识。3、处于家庭建设期的工薪阶层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比家庭形成期的工薪者要更显紧张,但因为年龄或工作经验等原因,投资理念更趋理性与成熟,所以在开源节流的途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对小孩养育与培育的费用有充分的估计,同时在证券投资工具的选择上要集中于比较擅长与熟悉的几种工具上,不必过于分散。当然,相对而言,如果已经有了证券投资的心得,还可以适当的融资投入比较有把握的证券产品上。4、处于家庭成熟期的工薪者,一方面事业发展进入上升期,工作比较繁忙,投资的跟踪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家庭规模比较确定,在经济收入与支出方面都比较清晰,对未来安排与生活定位比较明了,投资的目标比较明确。此阶段家庭的主要开支是小孩的后续教育经费、夫妻双方的事业发展经费、日常的医疗保健经费等项目。所以应该以温和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可以在扣除日常消费支出后,先将比较固定的存款转换成较有保障的国债或基金,以保证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剩余的零散资金投入货币市场基金及保险。在投资产品期限与种类的选择上,可以与小孩受教育的阶段性费用支出相对应,形成一个中长期(2年以上)的证券投资策略,目标年收益率要在通货膨胀率的两倍以上,并形成长期理财习惯。5、当工薪阶层进入家庭细分期时,如果不要额外负担子女们在经济方面的要求,又没有更多消费支出方面的增加项目,可以在证券投资的长期策略基础上,增加部分短期与中期投资品种,以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并能更主动地抓住更多的良好投资机会。当然,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在此阶段的工薪者可能要随时应对子女们在事业与家庭发展等方面的追加资本投入需求,所以还是要准备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产品提高资金的变现能力。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工薪阶层在不同家庭阶段,都要先保证实现家庭经济基本功能,再顾及证券投资的增值功能,切忌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三)以不同风险偏好分类分析

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形势风险、行业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一般而言,风险偏好类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年龄、收入、性别、经历和个性等具体因素。比如,年龄较小的人不怕失败,所以多为风险趋向型投资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风险的态度逐渐表现为中立型甚至规避型;收入越高的人们能承受的风险往往比较高,相比而言,收入偏低的人群对于风险大多有回避的倾向。通常认为男性趋于冒险、女性趋于保守,但也有人认为随着现代经济生活中男女承担社会角色的互换及女性在理财中的重要地位,部分女性也呈风险爱好型;一般人生经历比较丰富的个体属风险趋向型,而经历比较简单顺利的个体属于风险规避型,自然也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风险选择。总体而言,工薪阶层中大部分人员属于风险规避型和风险中立型,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整体承受能力相当有限。只有在对工薪阶层的风险状态基本了解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各自适合的证券投资策略。一般而言,对于风险趋向型的工薪投资者可以增加证券投资新品种的比重,因为往往新产品在高风险的后面也隐含高收益。对于风险中立型的工薪阶层可以采取在高、中、低风险型的不同投资工具中设置不同比例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将资金主要投入风险中等的债券和混合型基金上,这样可以集中精力,深入分析比较集中的品种,从而获取更高收益。而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采取购买国库券、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为主的简单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各种年度报道与评比结果,选择有较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进行集合型证券投资。相对而言,由于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低风险理财产品相比较,在收益率相当的情况下,在投资门槛和流动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可以满足偏好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资金的高流动性和对收益的稳定性的综合要求,分析人士指出,货币市场基金将继续成为这部分人群的首选理财工具。当然,随着人们对基金市场的熟悉,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均可以成为低风险的证券投资产品。由于工薪者处于不同境遇时,也可能改变风险偏好,所以要在对自己的投资意愿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

(四)以不同收入水平分类分析

虽然同为工薪阶层,但收入水平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以湖南省2005年的工资水平为标准,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月工资水平为1503元。以此为标准,比平均线低20%,但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工薪者可以认为是低收入群体。而高出平均水平一定值的工薪阶层可归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者一般会采用比较传统与保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比如购买国库券是他们选择的主要证券投资方式。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一般投资观念传统,家庭理财要求绝对稳健。建议每月做好支出计划,除正常开支外,可将剩余部分分成若干份进行重点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理财,切忌广而全,频繁交易。对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考虑到工薪阶层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可以不做重点考虑。保险、基金和国债等投资产品仍是该收入水平工薪阶层的主要选择。至于高收入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考虑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进攻型投资,更大地发挥“钱生钱”的功能。考虑到风险因素,“攻”的资金中又可以分为“稳攻”和“强攻”两部分。对于稳攻部分,有一定投资理财概念的人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市场波动度较小、预期报酬较稳健的证券产品,如混合型基金、大型蓝筹股等,力求年收益率达到5%-10%的水平;强攻部分则为某些高风险高收益发证券产品组合。可以考虑在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指点下,将部分资金投入各类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上。在证券投资中,既要有对单个股票和债券、基金行情的把握,又要具有投资组合的理念,以适度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总体而言,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目的以及对不同价格与风险类型产品的需求弹性,从而在保障他们现有资产与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未来资产价值与质量的提升。

也就是说,工薪阶层不论是属于上述哪种类型或阶段,在进行证券投资时,都要具体状况具体对待,并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进行抉择。当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也有共通之处。一旦工薪者决定了要进行证券投资,就应努力作到以下四点来保证策略生效。(一)制定具体可行的各期目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计划,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与经济实力,确定在不同年龄与时期的投资目标,并在达到预期收益水平时要适时收手,重新选择下一个目标。

(二)遵照投资理财的基本规律。总体上工薪阶层进行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本着“终身快乐”的原则,也就是要尽量作到“抓住今天的快乐,规避明天的风险,追逐未来生活的更加幸福”原则。在具体选择投资品种时,要遵循“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三)确定详细周全的步骤。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最好要制订具体的投资步骤,逐步有效的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各层次的投资品种,最终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四)制定稳中求变的策略。投资策略的适应性与创新性是决定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投资策略有很多,关键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并在投资实践中不断反思与修正。工薪阶层如果能真正理解与掌握以上四点,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证券投资策略基础上,加强对策略的落实与调整,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必然有较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柏丹.低风险公务员不妨尝试高风险理财[N]北京现代商报,2004.11.1

[2]理财专家讲解家庭理财误区面面观[EB/OL],2006.3.20.

[3]家庭月收入一万如何低风险理财[EB/OL],2006.2.23.

[4]理财从货币市场基金开始[EB/OL],2006.3.20.

[5]李艳,佘若雯.探寻职业外财富延展女性修炼攻守兼备投资功力[J]大众理财顾问.2006(3).

[6]工薪阶层如何才能获得更多“外快”[EB/OL],2005.4.5

[7]朱桂芳.工薪族理财:收入状况决定风险控制级别[N].南方日报.2005.6.27

[8]彭振武.中国家庭的投资理财模型:工具、模型、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9]彭振武.家庭理财工具宝典[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9

基金投资策略分析篇8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生命周期风险偏好收入水平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工薪阶层依旧是社会经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的经济特点分析

工薪阶层是指以获得工作单位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他们有着比较相似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对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工作收入和理财收入。由于目前大部分工薪阶层的理财观念比较传统,加之我国整体理财的条件不够成熟,理财收入相当有限。相比而言,工作收入在工薪阶层的经济来源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他们理财的重要基础,更是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所要考虑的现实条件。

(二)投资理念相对趋同。目前的工薪阶层大多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诸多近忧远虑。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前景、子女未来教育、父母养老送终、健康身体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资金的变现能力、货币的流动性等方面有较多要求,投资的基本目标比较一致。

(三)消费方式相对多元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工薪阶层在基本生存需要上有所满足的前提下,开始更多地关注能实现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消费品位的相关项目。他们不仅对旅游、健身、美容、娱乐等方面有普遍追求,而且对教育、房产、汽车、人际关系的维系有较大的差异性支出,所以在能使有限的经济收入用于实现更大的效用水平方面的证券投资策略组合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四)家庭整体承受风险能力相对有限。在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作用下,考虑到工薪阶层受工作年限与经济条件的制约,工薪阶层在各方面的风险系数依旧比较大。但结合我国目前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可知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很难保证有确定的高收益,所以他们在真正面临风险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应对不暇。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在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中还要加入更多的社会与制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分析。

(五)适宜进行证券投资的工薪阶层行业相对集中。虽然工薪阶层本身是一个覆盖面相当广泛的概念,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工薪阶层都可以进行证券投资。根据我国历年的行业收入水平排名情况来看,金融业、电信业、汽车业、石油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收入,可以考虑进行适度的证券投资。同时,公务员、教师、医生、外企职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等职业都可以考虑参与证券投资活动。本文中将主要以工薪阶层的这些有证券投资愿望与能力的人员为分析对象。

二、证券投资策略的基本产品分析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上以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证券投资的主要形式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等。证券投资策略即指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前应当掌握的行动方针和谋略,在对总体策略定位的基础上,还可以详细确定市场策略、行业策略、公司策略、期限策略、组合策略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按不同的比例对多种不同风险与收益状况的证券投资工具进行有机组合。可见对各种证券投资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比较是制定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的必然要求。

从概念上看,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如提货单、购物券等)、货币证券(如支票、商业票据等)以及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基金等)。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它们是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在本文中涉及的证券投资工具主要根据后者界定。股票是典型的风险投资工具,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与规范的情况下,选择股票为主要证券投资工具的投资者需要以足够的时间与专业知识为保证,还要有较充裕的资金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考虑到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整体行情有复苏迹象,并且股票的可选空间较大,投资机会较多,在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适当调整绩优股的比重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债券品种比较丰富,一般都有收益与风险适中的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国债、企业债券与地方债券及某些根据特殊需要发行的债券。相对而言,工薪阶层比较了解与愿意购买的主要债券产品是国债和有一定收益保证的企业债券。尤其是前者,因为其相对存款而言具有免税与收益较高的优势,相对股票而言又具有较好信用保证与较强社会信誉等特点,往往是深受工薪阶层欢迎的证券投资品种,也有“金边债券”之称。基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投资产品。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其中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比较高,一般在8%左右,适合1年期以上的投资;债券基金一般年收益率分别在2%和2.4%左右,收益稳定,本金较安全,可以确定比较自由的投资期,但考虑到其相应费用与持有期时间有关,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前,可以适当延长投资时间;货币基金是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幅度不大,是银行储蓄的良好“替代品”,适合短期投资,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型投资品种。

三、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工薪阶层在激烈的投资过程中都希望避免或分散较大的投资风险,并达到较高的预期收益,所以正确选择和运用适宜自身情况的证券投资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设计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时,要顾及诸多因素,比如工薪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情况、投资理念、生活区域、职业特点、行业前景、年龄阶段、家庭构成、性格类型等等,不一而足。下文主要从工薪阶层的不同生命周期、家庭阶段、风险偏好、收入水平几方面简单地制定其对应的证券投资策略。

(一)以不同生命周期分类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在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中,强调人们会在人生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生活的消费支出,并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情况最优配置。由于人们的收入在满足消费之余主要可以用于储蓄与投资,所以该理论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提出年轻人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在此阶段多以负债消费为主,即便有一定剩余资金,也主要用于未来投资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不要过多地考虑证券投资策略。当然,为了鼓励年轻人进行必要的资金贮备,可以建议他们采取定期定额方式购买货币型基金,或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相信一定时期的累积可以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证券投资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和更为丰富的投资经验。随着人们进入中年阶段,收入水平日益增长,收入会多于消费,经济能力和生活方式上都趋于稳定。保证提供子女教育的经费和赡养父母的资金是现阶段工薪阶层主要需考虑的问题,着手准备投资保值与增值计划成为必然的投资选择。此阶段的工薪者可以考虑每月将剩余收入的20%投向较有风险的投资或股票,40%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20%购买新型证券投资产品或选择其他理财或投资工具,10%作为保险资金,另10%作为紧急备用金或储蓄费用。由于他们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应该以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力求投资品种多样化,投资思路开阔化。等到工薪者进入老年阶段,他们收入水平相对消费需要又会略显不足,但由于有中年阶段的投资与理财的补充收入,仍有制定证券投资策略的必要。鉴于老年工薪者几乎没有提高经济收入的发展空间,风险承受能力也越来越低,生活需求相对简单,对养老资金的安全性、保值增值性考虑较多,所以证券投资策略应该以投资收益稳妥、有底线保证为首选目标,尽量少选择风险性、激进性投资工具,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一般每月可以将多余收入的30%投向平衡型基金,40%购买国债,20%购买货币型基金,10%进行储蓄。这种组合既能对老年工薪者的资金有一定收益保障,缓解通货膨胀或其他经济因素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风险程度,有利于老年工薪者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心理与经济压力。总体而言,不论身处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不要低估长期投资的升值能力,要尽早形成证券投资的意识并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与感兴趣的产品。

(二)以不同家庭阶段分类分析

根据家庭所处的阶段,一般可以划分为单身打拼期(一人)、家庭形成期(两人)、家庭建设期(三人以上)、家庭成熟期(子女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细分期(子女开始独立生活)等类型。为了简单起见,也有理财专家将其划分为青年家庭、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但因为在本文中已经有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在此还是主要侧重于前一种分类标准下的具体分析。1、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往往因为对于创建事业与组建家庭的考虑比较多,主要资金大多形成对自身和工作或感情的投资,所以在证券投资方面的考虑还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阶段。当然,如果有其他外来资本,又有较多时间与精力学习证券投资方面的新知识,也不排除“借鸡生蛋”的获益。鉴于这种情况尚不是主流趋势,在本文中不必过多涉及。2、家庭形成期的工薪阶层可以合二人之力共同参与证券投资,在资金方面相比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有所增加,投资观念也逐渐形成,对于培育下一代、开展家庭建设、完善家庭设备等方面的考虑还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可以设定比较灵活、主动的证券投资策略,在风险较高、收益也较大的证券投资品种要多加关注,适当增加其在证券投资中的比重以实现增值型投资目标,同时也要增加适当低风险或无风险的投资品种达到保证基本收入的目标。在对日常生活水平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可以用家庭成员中一方的资金大胆尝试多种证券投资手段,并放松心态,强化投资的积极与进步意识。3、处于家庭建设期的工薪阶层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比家庭形成期的工薪者要更显紧张,但因为年龄或工作经验等原因,投资理念更趋理性与成熟,所以在开源节流的途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对小孩养育与培育的费用有充分的估计,同时在证券投资工具的选择上要集中于比较擅长与熟悉的几种工具上,不必过于分散。当然,相对而言,如果已经有了证券投资的心得,还可以适当的融资投入比较有把握的证券产品上。4、处于家庭成熟期的工薪者,一方面事业发展进入上升期,工作比较繁忙,投资的跟踪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家庭规模比较确定,在经济收入与支出方面都比较清晰,对未来安排与生活定位比较明了,投资的目标比较明确。此阶段家庭的主要开支是小孩的后续教育经费、夫妻双方的事业发展经费、日常的医疗保健经费等项目。所以应该以温和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可以在扣除日常消费支出后,先将比较固定的存款转换成较有保障的国债或基金,以保证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剩余的零散资金投入货币市场基金及保险。在投资产品期限与种类的选择上,可以与小孩受教育的阶段性费用支出相对应,形成一个中长期(2年以上)的证券投资策略,目标年收益率要在通货膨胀率的两倍以上,并形成长期理财习惯。5、当工薪阶层进入家庭细分期时,如果不要额外负担子女们在经济方面的要求,又没有更多消费支出方面的增加项目,可以在证券投资的长期策略基础上,增加部分短期与中期投资品种,以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并能更主动地抓住更多的良好投资机会。当然,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在此阶段的工薪者可能要随时应对子女们在事业与家庭发展等方面的追加资本投入需求,所以还是要准备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产品提高资金的变现能力。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工薪阶层在不同家庭阶段,都要先保证实现家庭经济基本功能,再顾及证券投资的增值功能,切忌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三)以不同风险偏好分类分析

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形势风险、行业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一般而言,风险偏好类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年龄、收入、性别、经历和个性等具体因素。比如,年龄较小的人不怕失败,所以多为风险趋向型投资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风险的态度逐渐表现为中立型甚至规避型;收入越高的人们能承受的风险往往比较高,相比而言,收入偏低的人群对于风险大多有回避的倾向。通常认为男性趋于冒险、女性趋于保守,但也有人认为随着现代经济生活中男女承担社会角色的互换及女性在理财中的重要地位,部分女性也呈风险爱好型;一般人生经历比较丰富的个体属风险趋向型,而经历比较简单顺利的个体属于风险规避型,自然也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风险选择。总体而言,工薪阶层中大部分人员属于风险规避型和风险中立型,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整体承受能力相当有限。只有在对工薪阶层的风险状态基本了解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各自适合的证券投资策略。一般而言,对于风险趋向型的工薪投资者可以增加证券投资新品种的比重,因为往往新产品在高风险的后面也隐含高收益。对于风险中立型的工薪阶层可以采取在高、中、低风险型的不同投资工具中设置不同比例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将资金主要投入风险中等的债券和混合型基金上,这样可以集中精力,深入分析比较集中的品种,从而获取更高收益。而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采取购买国库券、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为主的简单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各种年度报道与评比结果,选择有较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进行集合型证券投资。相对而言,由于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低风险理财产品相比较,在收益率相当的情况下,在投资门槛和流动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可以满足偏好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资金的高流动性和对收益的稳定性的综合要求,分析人士指出,货币市场基金将继续成为这部分人群的首选理财工具。当然,随着人们对基金市场的熟悉,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均可以成为低风险的证券投资产品。由于工薪者处于不同境遇时,也可能改变风险偏好,所以要在对自己的投资意愿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

(四)以不同收入水平分类分析

虽然同为工薪阶层,但收入水平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以湖南省2005年的工资水平为标准,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月工资水平为1503元。以此为标准,比平均线低20%,但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工薪者可以认为是低收入群体。而高出平均水平一定值的工薪阶层可归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者一般会采用比较传统与保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比如购买国库券是他们选择的主要证券投资方式。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一般投资观念传统,家庭理财要求绝对稳健。建议每月做好支出计划,除正常开支外,可将剩余部分分成若干份进行重点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理财,切忌广而全,频繁交易。对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考虑到工薪阶层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可以不做重点考虑。保险、基金和国债等投资产品仍是该收入水平工薪阶层的主要选择。至于高收入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考虑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进攻型投资,更大地发挥“钱生钱”的功能。考虑到风险因素,“攻”的资金中又可以分为“稳攻”和“强攻”两部分。对于稳攻部分,有一定投资理财概念的人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市场波动度较小、预期报酬较稳健的证券产品,如混合型基金、大型蓝筹股等,力求年收益率达到5%-10%的水平;强攻部分则为某些高风险高收益发证券产品组合。可以考虑在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指点下,将部分资金投入各类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上。在证券投资中,既要有对单个股票和债券、基金行情的把握,又要具有投资组合的理念,以适度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总体而言,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目的以及对不同价格与风险类型产品的需求弹性,从而在保障他们现有资产与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未来资产价值与质量的提升。

也就是说,工薪阶层不论是属于上述哪种类型或阶段,在进行证券投资时,都要具体状况具体对待,并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进行抉择。当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也有共通之处。一旦工薪者决定了要进行证券投资,就应努力作到以下四点来保证策略生效。(一)制定具体可行的各期目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计划,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与经济实力,确定在不同年龄与时期的投资目标,并在达到预期收益水平时要适时收手,重新选择下一个目标。

(二)遵照投资理财的基本规律。总体上工薪阶层进行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本着“终身快乐”的原则,也就是要尽量作到“抓住今天的快乐,规避明天的风险,追逐未来生活的更加幸福”原则。在具体选择投资品种时,要遵循“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三)确定详细周全的步骤。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最好要制订具体的投资步骤,逐步有效的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各层次的投资品种,最终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四)制定稳中求变的策略。投资策略的适应性与创新性是决定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投资策略有很多,关键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并在投资实践中不断反思与修正。工薪阶层如果能真正理解与掌握以上四点,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证券投资策略基础上,加强对策略的落实与调整,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必然有较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柏丹.低风险公务员不妨尝试高风险理财[N]北京现代商报,2004.11.1

[2]理财专家讲解家庭理财误区面面观2006.3.20.

[3]家庭月收入一万如何低风险理财,2006.2.23.

[4]理财从货币市场基金开始,2006.3.20.

[5]李艳,佘若雯.探寻职业外财富延展女性修炼攻守兼备投资功力[J]大众理财顾问.2006(3).

[6]工薪阶层如何才能获得更多“外快”[EB/OL],2005.4.5

[7]朱桂芳.工薪族理财:收入状况决定风险控制级别[N].南方日报.2005.6.27

[8]彭振武.中国家庭的投资理财模型:工具、模型、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9]彭振武.家庭理财工具宝典[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9

上一篇: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范文 下一篇:如何搞好体育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