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16 18:07:47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篇1

1安全文化内容

从狭义上理解安全文化内容,它主要是指文化素质和精神素养。最早为安全文化限定的定义,说的是“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种种素质和态度的综合”,也就是说它主要是表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1]。但是也有人认为狭义上的安全文化是将安全知识与安全活动、安全教育、安全宣传等进行结合,从而开展的一系列安全活动。从广义上来看安全文化,它是与物态文化和环境文化相关的知识。一些人认为它是人们在进行生存活动的同时,为了促进自身健康发展而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内容,还有人认为它是由于人类进行安全活动而产生的安全观念、意识、精神和行为等发展出现的一种文化,它既与实践物质相关联,又与行为、物态和环境等有一定联系。因此,安全文化关乎人们的行为,思想和实践行动。

2安全文化作用

2.1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和观念。将安全文化应用在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需要相关工作者将安全意识渗透给教师,进而对学生进行教育。在给教师灌输安全意识的过程中,会促使教师对安全概念和意义进行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树立一个正确的安全意识理念,使之在实验过程中持以安全为主的态度和信念,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从而能够从根本上对自己的操作行为进行规范。使得安全管理变得科学合理,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保证实验室的安全。2.2促进安全管理。就安全文化而言,它自身凝聚了一种安全价值和精神力量。将它应用在学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能够在人们进行实验过程中形成一种隐形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行为约束,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观念进行一定的渗透和影响,从而促使实验人员自觉地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并在实验过程中促进安全行为的执行,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与此同时,将安全文化应用到学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能够通过这样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文化知识的传播,促进教师安全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明确身为教师的职责,从而树立教师认真负责的工作的态度,并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2]。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关爱生命,注重实验安全为主体的实验氛围,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提高工作效率。2.3提高管理水平。将安全文化渗透到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活动的开展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发生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操作意识,对他们的行为起到了规范作用。促进了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相关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建设的越好,相应的工作内容就会越丰富,会对管理工作的监督作用起到促进效果[3]。但与此同时,安全文化的渗透为管理工作的进行带来了更多的挑战,需要安全管理工作逐渐向安全服务进行转向,促进安全措施的改进,采取相应办法治理实验室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发展管理工作的细致分化,从而能够促进管理工作的持续推进,提高管理水平。

3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文化建设内容

3.1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入到高校化学实验的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实验室进行合理的布局设计。这一过程要根据化学实验的污染程度进行,要将办公区域和实验区域进行分隔,促进不同化学性质有不同实验区域的划分形式的形成。要将容易发生连环反应的实验室区域进行隔离,保证合理分类和设置,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实验过程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社会发展。此外,还需要对实验室内的基础设施进行规范安装。化学实验药品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甚至有一些在摇晃的情况下就会发生化学反应,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因此,化学实验室要尽量减少对实验设备的移动和改造,保证水,电等管线设置的合理铺设,加强对实验设备的质量监管,针对一些污染性高,毒害性大的化学物品,要注意在实验室设置通风口,并保证室内气压处于正常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与此同时,要注意对实验室内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加强。其中灭火器,报警设置,急救箱和洗眼器等都是极为重要的,他们的放置位置和标志,性能等对实验的急救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应该加强对实验室安全设备添置的重视程度,增加资金投入,采用先进技术,保证设备的应用性能,从而促进实验室安全环境建设,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几率。3.2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促进安全制度的文化建设,首先需要以安全为主要前提,构建较为严密的责任体系,对与实验进行相关人员责任进行具体明确,标注权责说明,从而加强过程监管,使安全管理形成具体体系,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保证化学实验运行的安全性[4]。其次,要对化学药品实施分类管理。不同的化学药品存在不同的化学性质,但是各种化学药品之间都有可能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学校应该将不同类别的化学药品进行分类,并促进采购,管理和应用的规范管理,提高对化学药品的利用率,促进化学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发展[5]。最后,加强学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安全建设,需要将具有危险性的化学药品进行特殊管理。例如:当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使用一些易燃易爆药品时,实验者需佩戴好相应的防护装置。并且针对危险性较高的化学实验,需要在有人陪同的情况下进行,最好要有专业教师辅导的情况下进行,从而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此外,一些化学药品的承装容器是高压易碎的,这就需要实验者在进行实验的同时小心注意易碎的容器,并且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进行强化管理。

4结语

在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入高校化学实验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管理者对安全文化进行了解和认识,从而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推动物质文化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性能,促进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为国家安全工作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仇念文,安绪常,贾继文,等.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81-185.

[2]鲍敏秦,张原,张双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及管理对策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88-191.

[3]王晔,李双,庄启亚.量规法在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0):278-281.

[4]徐烜峰,王能东,程五一,等.构筑火灾风险预警指标排除化学实验室安全隐患[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5):300-303.

[5]苏红,杜忠文,冯俊娜,等.基于EHS模式的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J].广州化工,016(15):221-222,246.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篇2

关键词:实验室;文化建设;创新

中图分类号:O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实验室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其环境状况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规范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实验水平,服务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实验室发展的必由之路。实验室文化科学、和谐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养。实验室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整体育人环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内容

广义的“文化”定义是社会历史实践中,人们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狭义的定义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各个制度和国家组织机构。从这一定义下,实验室文化是与实验室相关的文化形态,涉及文化观、科学精神、校风、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传统习惯、道德规范、教育理念等要素的集合。

实验室文化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1.1实验室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又称作环境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物质形态,它既是实验室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实验室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实验室物质文化主要指学校的楼宇建筑、房屋布局、教学设施、校园自然生态、环境等以实物形态表现出来的内容。

为了能使师生感受到实验室强烈的文化气息,对学生的教育更富有教学意义,这就要求实验室室内设备布置合理、摆放整齐,实验项目介绍、规章制度、恰当的名人名言与肖像陈列有序。另外,合理利用室外墙壁、走廊张挂科学家画像、有价值的照片、图片及语录、标语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实验室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高校实验室开展日常行为、文化活动的准则与尺度,是维系实验室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

实验室制度一般包括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是柔性的,它主要针对全体工作人员的行为所期望的一种约定,是全体人员必须普遍接受的一种行为规范,这些规范是工作人员经过长期实践而积累的结果。实验室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是不同的,它是不成文的约束,往往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而规章制度却是刚性的,往往是以手册或者宣传板的形式出现在众人面前,具有强制约束性。

实验室精神文化

实验室精神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集中体现在实验室群体在实验室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工作态度、道德行为、思想情操、理想信念等。精神文化体现着实验室文化的价值观,是实验室文化的方向和实质,是实验室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致力于打造追求真理、崇尚学术、严谨求实的精神文化氛围。

2、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功能

2.1凝聚功能。通过相关制度的制定,明确实验室人员的具体分工、权力与义务的平衡以及职责的具体落实,培养实验人员的团队意识,灌输凝结力量在工作中的必要性。有凝聚精神做支撑,实验教学、科研工作将会得到顺利开展。

2.2激励功能。单纯的物质激励只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工作的积极性,没有持续性。而归属感和认同感更能激发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潜在力量,这种无形的,但又最能被人感知的存在形式往往比物质更常态化,更能激发人内心的潜能。

2.3约束功能。一种良好的实验室文化氛围下,群体人员往往表现出一种自知、自律的精神层面,这种心理意识来源于无形的的文化制约。

2.4传承功能。实验室的精神文化凝聚了师生的价值取向,是对室风、学风、教风、人际关系体现出来的各种平衡的认同,一旦实验室主体的精神层面得到提高,实验室文化的各项工作会像火炬一样给后来人树立心中的那根标杆,良性而高涨是实验室文化得到传承。

总之,从个体和群体的层面上看,实验室文化建设可以影响和塑造实验室人员的人格,帮助其实现社会化的功能。

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举措

3.1加强硬件环境建设,提高物质基础。

国内许多高校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以致实践场所及设备状况不容乐观,甚至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地位也备受争议,感觉有点边缘化。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中实体和固定形势文化的基础是创建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原来落后的硬件设备加以改造。比如建筑的布局要融洽;实验室室内设备布置合理、摆放整齐;实验项目介绍、规章制度、恰当的名人名言与肖像陈列有序;利用室外墙壁、走廊张挂科学家画像、有价值的照片、图片及语录、标语等,这些都能营造出浓厚的装饰文化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和培养大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2紧扣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目标。

实验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既是实验室文化的基础,同时也是其在进行科学建设过程中所必须依赖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实验室文化深受校园文化的影响,其文化价值秉承校园文化价值。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应充分了解和把握学校的现实状况、发展规划,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同时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源、从业人员、实验教学效果、周边环境等的调研,以尽量减少其在提供科研技术综合保障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尽可能实现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技术创新和转化等方面提出的,更加高效、有序的目标。

3.3发挥专业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新时期与时俱进,提炼既具有时代特征又反映实验室特色;既高度凝练又准确深刻体现实验室精神内核的核心理念,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实验室本身存在着管理者、使用者和维护者,他们将从各自所处的角度出发,理解实验室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在进行实验室文化建设中,正确加以引导和整合,增强实验室的团队精神,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合力才是实验室文化建设行为层面上的关键。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无时无刻奉献的精神,要时时刻刻关心着实验室的建设,依靠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全体员工,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头作用,带动他们创造性地进行实验室文化建设,将一个团队糅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进而推动实验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4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文化和精神文化

先进的管理理念反映了大学实验室管理的特色、能力和水平。实验室管理文化要强化“以素质为根本、能力为中心、技能为重点”的“三位一体”的建室宗旨。要建设“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机制。积极吸收科技发达国家的高水平科技人才进人实验室工作,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科交叉和创新性思想产生的宽松的研究环境,形成“鼓励竞争、倡导合作”的文化氛围和强烈的技术刨新氛围。同时,努力推进实验室风气建设与团队精神建设,克服单兵作战和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的痼疾,最大限度地激发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践力、创造力等方面取长补短、互为增进。

4、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担负着实践创新性人才的重要使命。正确了解并把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功能和举措,加强其建设,必将成为推动实验人才培养、发展、课题研究与技术创新方面的内在优势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付庆玖,韩振.高等教育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

[2]傅洪强,李冬.浅谈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J].科技信息,2007(36).

[3]孙进辉,高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0).

[4]熊岚.论高校教师教学研讨合作文化的培养[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9).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篇3

关键词:留察患者;患者转运;规范化流程;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是指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从根本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范事故,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给予患者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1],确保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2]。Day MW报道院内转运会增加重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转运的患者有比平常高9.6%的死亡率[3],建立一套完善的规范化转运护理流程,保障观察室患者院内转运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院观察室设有41张病床,主要承担急、重症患者的短期观察治疗及待往专科病区继续治疗患者的中转,观察室患者转运量大,尤其危重患者多有诊断不明、病情危重、变化快、可控性差等特点。2013年,在迎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复评时,我院修订了各种制度、规范、流程,为了保证患者及时安全的转运,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建立了规范化的转运护理流程,提高了患者转运的安全性和满意度,取得满意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6月1230例留观转运患者设为对照组,2013年 7~12月1345例留观转运患者设为实验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1230例对照组沿用传统转运方法转运,1345例实验组采用以下新建立地规范化转运流程进行转运。

1.2.1流程管理准备 科室配备性能良好转运工具、监护设备、转运急救箱(内备抢救药品物品)、通讯设备,制定患者安全转运管理制度、转运规范,概括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交接等各种要求,附以下细节规范:

1.2.1.1转运流程图

1.2.1.2患者安全转运的评估及处理预案 囊括患者基础评估及各大系统疾病的评估重点、处理措施,转运途中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理。

1.2.1.3患者安全转运的管道护理 表格式规范各种类型管道在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发生脱管后的处理。

1.2.1.4全院统一格式《院内患者转运交接单》。科室对以上制度、规范、流程系统培训全科护士,加强演练,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1.2.2规范实施

1.2.2.1转运前首先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确认患者当前生命体征状况适合转运并遵医嘱准备转运工作。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按照转运患者告知程序进行告知,危重患者签署同意书,使他们了解转运的目的、过程、风险和配合事项,以取得患者家属理解和支持,避免家属因对转运医疗风险的不了解而留下法律纠纷隐患。

1.2.2.2做好全面的协调联系工作,住院患者应先通知相关接收科室做好接收准备;检查患者应先预约相关检查科室,并帮助患者根据要求做好相应的检查前准备工作,同时指导患者家属缴费、登记办理相关手续。

1.2.2.3按照患者规范转运流程进行相应准备,包括确定转运路线、转运工具、监护仪器、氧气设备、急救物品药品、转运人员的准备。必要时出科前联系电梯,确保转运通道畅通无阻,及时安全到达转运目的地。

1.2.2.4转运过程中,责任护士始终处于患者头部位置,随时观察患者情况,确保患者监护、用药的持续性,确保管道在位通畅,保证患者途中安全舒适。到达目的科室后,按照患者转运交接流程与接受部门进行患者信息、诊断、生命体征、各种检查结果、用药情况等进行全面交接,交接双方在转运交接单上签字确认。

1.3评价方法 转运责任护士对接受科室相关医生护士和患者或家属分别运用转运患者安全交接情况调查表、转运患者满意度调查进行调查。

2结果

2.1两组安全转运结果比较 对照组出现转运安全隐患17‰(21例/1230例),实验组出现转运安全隐患3‰(4例/134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调查显示 对照组患者满意79.0%(972例/1230例),实验组患者满意95.3%(1282例/134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医务人员(接受科室相关医生护士)满意度调查显示 对照组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转运情况满意度为92.5%,(1138例/1230例);实验组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转运情况满意度为99.4%(1337例/1345例),两组医务人员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观察室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的转运要求做到迅速、安全、交接到位,标准化的转运流程可保障患者的安全,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对接科室的满意度[4]。我院针对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及需求,通过科学分析、积极的临床实践,制定的标准规范转运流程,做到了转运前详细评估、全面准备,转运中通畅顺利、安全保暖、治疗连续、交接清楚,转运后及时综合分析讨论,不断完善,做好接收科室的医护和患者满意度回访工作。从6个月的规范化转运流程实施的结果看,转运安全隐患大幅下降,对接科室间的协调更加默契,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在实践中,科室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培养责任护士在转运途中敏锐的观察力,能及时有效地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熟练地应用急救技能及设备应急处理各种护理问题,提高护士转运途中抗风险能力,使她们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

4结论

患者转运是护理工作中具有高风险的重要环节,该环节操作不当,不但影响危重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还可能发生意外或导致死亡。科学规范的患者转运可以使医护工作快速、安全、有效进行,为患者及时救治提供有效保障。通过我科患者转运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的运行,保障了患者转运工作的及时、安全进行,提高了患者与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促进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美兰,林碎钗,贺彩芳,等.护理安全委员会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院,2009,13(06):59.

[2]韦衡秋.护理安全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0,23(6):2020-2022.

[3]Day MW Transport of the critically ill: The Northwest Medstar experience[J].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2005,17(2):183-190.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篇4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10-0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既能创新又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实验室是高校校内的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因此高校实验室管理必须勇于创新,坚持创新,才能推动新时代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向前发展,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分析

1.观念滞后,对实验室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形成了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观念,对新形势下实验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实验室管理工作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虽然也参加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同时,传统的实验室管理观念缺乏人本管理,很少关注人的需要和人的个性发展,不重视团队长期研发能力的开发,认为管理组织成员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导致实验队伍不稳定,无法对校内实验室实施系统、全面有效管理,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速度和创新的整体水平。因此,实验室管理的理念有待创新。

2.设备分散闲置,配置不合理。长期以来,实验室建设缺少整体和全局意识,管理分散,实验仪器资源存在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实验室建设力求“小而全”,使得实验设备、仪器仪表、工具等重复购置,在仪器设备申报、购置过程中,各专业各学科的实验室相互竞争学校有限的预算资金,盲目争要经费,使有限的经费被分割,结果使得每个专业都无充裕的资金购置多功能的大型仪器设备和配套的专业仪器设备,有的实验室在购置仪器设备的时候没有前瞻性,新购置的仪器设备使用时间不长就被淘汰闲置,出现设备闲置积压与设备短缺并存的现象,使资源得不到有效充分的利用,也难以实现共享。

3.实验室管理缺乏科学化规范化。对照《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要求,高校实验室建设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没有完整、科学、协调且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实验室管理机构与高校其他部门关系不顺,职责不明,有些高校没有为实验室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高校实验室隶属于不同的部门机构,造成了实验室规模小、管理分散、效率低,实验室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纠正机制,实验室档案建设不规范、不完整,一些实验室的档案建设甚至完全取决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个人积极性,随机性较大,与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存在较大差距。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造成实验室管理的不协调和混乱,难以保证实验室管理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运行,与现在高校所要求的整合资源优势、协调发展不相符合。

4.实验师资队伍薄弱。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实验教学始终处于次要地位,实验人员中高学历、高职称比例少,整体素质不高,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室队伍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标准等方面与教师有较大差别,学校也忽略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选拔,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缺少关心和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成绩难以获得应有的肯定,在某种意义上,降低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实验人员数量不足,工作不稳定,不仅很难调动现有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难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到实验技术队伍中,间接导致实验师资队伍在职称结构、能力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上存在非合理性,极大地阻碍了实验室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影响实验教学质量。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举措

1.创新管理观念。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是实验室管理人员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原有的理念束缚和思维方式,从而形成对实验室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的新观念。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可以促使管理人员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变实验室管理的思想意识和理念,重新认识实验室管理的任务和目标,从而形成对实验室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的新观念、新原则和新价值观,推进实验室管理改革的进程。观念决定机制,对实验教学地位的认同与否,决定了实验室管理体制模式,并直接影响高校实验室运行机制的实效性。观念的改变,要求全员参与,全面落实,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观念改变,涉及到实验室管理中人、财、物、信息、任务等方方面面,与高校发展宏伟目标密切相关。在科技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高校要从根本上改变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树立起实验与理论教学并重,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观念。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应在相关政策上向实验教学倾斜;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只有真正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才能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落实到位。

实验室管理观念的创新要引进人本管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高等院校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实验室人员管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实验室人员的管理上强调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广大教职员工的发展为目标,从实验技术人员的根本利益出发,注重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潜能和整体素质,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教育机会,坚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坚持对学生引导性管理,坚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学生也应当是学校管理的主体之一,有权参与实验室管理活动及其发展战略决策。

2.创新管理模式。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是分散型管理模式,其特点是一间实验室一般仅为一门课程服务,依附于课程,归教研室管理。分散型管理模式在很多高校中普遍存在,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期,这种模式曾经对配合理论教学和理论联系实际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实验教学的深入,这种实验室分散型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当前,实验室的管理应该避免多方管理,应该进行资源化管理。我们可以学习和参考一些具有成熟和规范的管理模式的高校的经验,与学校的定位、组织结构和设备管理相结合,对原有的基础实验室进行合并重组,将实验教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建立形成一种协调、科学以及完整的实验室集中型管理模式。

高校可以撤销院系、教研室对实验室的管辖权,专门成立实验中心,对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进行直接管理,所有的实验教学任务和实验室管理工作都由学院各实验中心分别承担,学院所有实验室的建设由学校层面统一规划和考虑,实验耗材经费由中心支配,实验中心根据各门实验课程对仪器设备实际需求量,对购置计划进行统筹规划、统一购买、照顾重点、适当调整、合理分配。这样极大限度地避免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实验室的重复建设,避免了实验耗材的浪费,使各门实验课之间的实验耗材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了实验教学难以监控等问题的产生,取而代之的是更合理的规划、更科学的管理、更高效的运行,以及更为明显的实际效果。

3.创新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法规和依据,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工作有章可循,首先必须根据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一套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规章制度,内容包括:(1)建立《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制度》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权限。(2)安全落实,制度先行。实验室环境建设和安全管理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安全、实验人员健康、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涉及许多方面,如用电、用水安全,仪器设备操作安全,危险化学品、致病微生物、放射性物质的使用与贮存安全,科研成果的保密,财产物质的防火、防盗等。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首先应做到及早防范、有章可循,杜绝事故的发生。制定《实验室安全规定》,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当班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实行重大危险源的全过程动态监控,加强安全管理的监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感,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让师生员工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保持自觉的安全行为,让安全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实验室育人环境。(3)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和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完善设备出入库手续,建立仪器设备分户明细账,健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方法,提高管理效能。

4.创新实验技术队伍管理,加强队伍建设。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没有一支具备良好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是不行的。实验室人员不仅要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更应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甘于奉献的实验室队伍,是提高实验室建设质量、增强实验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1)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及作用,尊重实验技术人员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为实验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保证中青年高级职称的人员愿意到实验室的工作岗位上来,从而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3)建立完善的培训与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培养正确的工作态度及岗位责任感;定期举办各种培训或鼓励进修,及时更新实验室人员的知识结构;加强交流,提高实验室的生机和活力;鼓励实验室人员结合教学开展科研,不断增长能力,促使实验队伍的自我价值得以更好实现。(4)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实验技术队伍。在人才引进要求上不应只看重学历或职称背景,更应重点考察引进人才的实验操作水平及科研能力。逐步通过调整、培养、引进的方法,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基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进行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内容,因此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宪明.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

[2]肖玉巍,高智琛.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

[3]谢安建,王礼贵.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篇5

关键词: 中医实验室 科学管理 研究与实践

我院中医综合实验室于2005年成立,经过多年各位老师的不懈努力,齐心协力,从无到有,在发展规模上基本成型。但是,我院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对于中医实验室要求将更高,因此在实验室管理上要不断完善、规范化,我们认为,从实际出发,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环节着手进行中医实验室科学管理的研究和实践。

一、加强实验课管理,提高实验课质量

针灸推拿学是一门很重要的临床学科,实用性及操作性要求很高,因此,提高针灸推拿实验课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实验课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强对理论的理解,为学生将来走上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通过如下方法提高实验课质量。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实验课在人力及物力上要求较为复杂,我们严格按照教研室所制定的实验教学大纲及所规定的实验项目与要求,编制实验计划。

熟悉实验课程所涉及理论知识,领会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步骤和方法。

熟悉每个实验所需的实验物品、实验仪器,做到实验物品无一缺少,摆放有序,实验设备正常运行,以保证实验课正常有序开课。

2.操作演示规范,指导操作耐心细致。

优秀的实验课教师应该具有标准的示范性操作、较高的操作水平。同时,我们在日常的实验教学中也体会到,没有娴熟的操作技能,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性,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就无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平时苦练针灸推拿技术,如各种进针手法、行针手法、补泻手法及出针手法等毫针操作,我们在自己身上进行手法的预先操作,以确保在给学生进行示范的时候动作规范、条理清晰。

在具有较好示范性操作的同时,我们在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的时候也保持耐心细致的态度。每一堂实验课对于学生而已都是新鲜的,学生刚由理论学习转移到实践操作上来,对于操作内容的了解、掌握还处于较为浅层的状态。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就采取由浅入深、先易后难、手把手教授的方法,耐心细致地指导、带领学生学习各种操作手法。若我们不耐心指导,对于那些较难掌握的操作,学生就会产生畏难心理,也就达不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如推拿手法中的滚法,是较为常用的手法,也是公认很难掌握的手法,该手法要求力量均匀、柔和、渗透,操作时前臂发力带动腕关节,腕关节放松并进行屈伸运动,操作中手不得跳动、拖动,这些细微的要求对于初学者而言非一日之功就可练成,那么只有教师细心观察、耐心指导,及时纠错,学生才能经过勤加练习掌握滚法操作。

通过规范的演示、耐心的指导,我们实验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广大学生在日后的临床上具有较硬的基本功。在针灸推拿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信息中,我们也验证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较高水平的实验室,不能只从其设备的现代化水平进行衡量,具有先进的管理水平,更能反映一个实验室的整体水平。为提高管理水平,我们制定了如下制度。

1.我们把管理和责任落实到人,每个实验室都要专人负责,管理其仪器设备,安全卫生。

2.建立实验室档案,中医实验室作为教学实验室,我们建立了实验大纲、实验计划、实验指导、实验目录、实验报告等档案;还建立了设备仪器使用、维护、维修档案,易耗品领取、消耗档案。我院中医实验室成立时间较短,我们通过积累各项工作资料,提高自身实验教学水平,为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完善实验仪器设备管理

世界上几乎每一座高等学府都具有较为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教学仪器在日常教学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仪器设备管理上存在复杂的问题。在硬件水平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应该从人与制度两方面着手,使仪器设备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1.人的方面。

每一位实验员都要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对仪器设备应做到数量清楚无差错,账目使用登记卡明细化,充分利用仪器设备,每次实验结束及时检查、清点、维护。

2.制度方面。

首先,合理管理、分工管理、层层负责,合理使用调配,避免采购、使用、管理、维修脱节,造成不必要的重复、浪费或者损坏。其次,建立仪器档案制度,对每一台仪器设备进行标号,设置仪器使用登记卡,这样有利于仪器保护,查看仪器使用情况。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篇6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耦合共享;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4-0039-02

University Laborato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upled to Shared and Standardized Research//Xiong Wei1, Chen Jianchao2

Abstract How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lab,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oupling sharing of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alize.

Key w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coupling sharing; standardization

Author’s address

1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China 510006

2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China 510300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是教学和科研向成果转化的平台,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使实验室普遍具有建设投资规模大、仪器设备多的特点。因此要管好、用好实验室,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投资效益,从实施信息化建设转向信息系统的耦合共享和信息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过去多年,高校发展迅猛,自本世纪初网络普及以来,信息化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各高校在不同程度上遇到因早期考虑不周、技术不全而造成的高耗低效的状况。为此,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耦合共享的、可扩展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架构。

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实验用房管理、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教学、实验室运行督导、经费管理等7个方面。根据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耦合共享的关键就是运用网络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理念,重组相应的管理系统,最终实现数据网络化共享、无纸化记录与办公、资源与设备管理、人员量化考核、资金投入效益分析、实验室建设与再建设决策分析等功能一体化的目的,为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提供实时有效的数据支持以及先进的技术支持。

2 集成标准体系设计

结合国内高校近年来的改革发展情况,在现有的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架构中进行科学的架构重组与深化,实现耦合共享与规范化,首先要从实验室管理部门的信息网站开始。信息网站除展示管理部门的服务内容及辅助办公外,更以此作为所有后续信息系统的建筑平台(展现层)。

基于网站平台,根据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性质,重新整合或建立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子系统(包括实验室建设项目、仪器设备采购)、实验室综合管理子系统(包括用房、仪器设备、实验室人员、实验教学等信息的管理)、实验室运行督导子系统(包括实验室与设备的使用、人员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经费子系统(包括实验维持费、实验室维修费、设备维修费、管理办公费等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信息子系统、实验室维修管理子系统,实现各子系统的数据规范化、可复用性、可共享性,这就是应用层。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各下属单位实验室、实验室管理督导组等各级用户分别对以上各系统进行具体应用。而在此过程中,如何组织、管理用户,设计合理的用户结构,这是用户管理和角色管理的关键,也是应用支撑层的关键。通过系统应用,数字信息将积累到一定程度,数据化分析也就应运而生,最终实现数据网络化共享、无纸化记录与办公、资源与设备管理、人员量化考核、资金投入效益分析、实验室建设与再建设决策分析等,这些过程则需要应用支撑层的相应技术模块进行支撑。

最后,体系架构的底层为基础支撑层,通过此层的软硬件设备的支持,为整个体系结构的顶层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确保每个系统及每个工作环节的正常运行。

集成标准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3 数据的共享与规范

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架构,要实现最终的系统耦合,关键在于数据是否实现共享与规范。数据共享的程度直接反映了一个系统架构的耦合性。要实现数据共享,首先应建立一套统一的数据字典和数据交换标准,规范数据格式,使各子系统均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让数据流在整个系统架构中畅通无阻。这样才能打破各系统间的信息保护,做到真正的数据共享。

在此系统架构中,最大的数据源在实验室综合管理子系统,此模块包含了固定资产、人员信息、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等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各模块的源数据。因此,对此块数据进行规范及共享是解决整个系统架构中数据共享与规范的根本。

4 数据安全

要实现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耦合性,保证此架构中的任一子系统都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核心在于解决数据安全问题。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篇7

1对学生的意义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的建立,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了极佳的学习环境和强有力的实习实训保障,学生可以按照建筑工程操作规范,在各岗位上完成轮岗实训,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了解建筑工程现场的各种设备,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实训室侧重于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实训室配备的实验教学设备,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构筑一个基础扎实而又充满活力的实践平台,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要有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良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实训室的建立,使得学生能够在上岗之前尽量接触到实际的工作内容,对学生更好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2对学校的意义

实训室的建设使得学校的师资面貌和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吸引大批学生入学就读,扩大了生源;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可以接触到企业最新的需求和动态。实训室的建立,可以将理论课教学场所由教室向试验室、实训室、生产现场过渡,有利于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校企无缝连接,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实习实训平台,培养了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满足了地区对于建筑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塑造了学校良好形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3对企业的意义

实验室的建立,使得学生在校园就能感受到企业文化,体验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角色,走到工作岗位后,能迅速转入岗位角色。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就养成了良好的工作行为习惯,职业素质较高,进入企业很快就能适应企业的管理,降低了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的管理和使用

1制定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长效的监督检查和奖励机制

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充分规范实验实训课程的正常开展,保证现有实训(实验)设备正常维护以及全面提升现有设备使用效率。在实验室建设中需要从各个不同层面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便实验实训安全、规范、有效地开展。为了将各个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还必须在院系层面建立、建全检查监督机制,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明确分工,对实训项目的开展和实训设备的管理进行检查督导,确保学生各项技能的培养、考核落实到位。建立激励机制,对实训效果明显、效益突出人员,予以奖励,并纳入当年年度考核绩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主要来源是高一级院校的毕业生,即从“学校”到“学校”,他们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但缺乏生产一线的经验,难以胜任实践性、操作性的实训教学。所以,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重点是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选拔部分教师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和顶岗实习;聘请或引进生产一线经验丰富的高职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承担教学工作任务;通过“一对一”的帮带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加入建筑行业协会组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组织,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进行产学研究和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从而全面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特色实训室

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合建、共用实训室,如建材实训室建设就可以采取企业合建的方式,成立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为共建企业承担检测任务,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训条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实训室进行授课,将实训基地作为企业的转岗培训基地,解决企业的培训要求。开展好项目实训,建立良好的实训保障机制,确保资金、耗材、设备的到位良好,保证实训项目的开展。加强实训教学的管理,每一项实训必须有经审核的实训指导书和实习实训规范,加强实习实训巡查和督导,建立科学的实训考评体系,确保实训效果。开展操作技能大赛,对学生开放部分试验室,广泛调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为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平台。

三结语

实训室建设必须采取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双证结合的建设理念。在实训项目建设中做好教学过程与劳动生产过程对接,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规格对接。只有建设合格的实训基地、加强实训的管理和考评、切产提高实训效果,才能培养合格的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篇8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 安全管理 安全意识

化验室做为炼厂的“眼睛”,承担着指标控制和工艺研发的重要任务,对产品质量控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例如:2002年7月,某化工厂色谱仪柱箱爆炸事故;2011年4月14日,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第一实验楼B座103化工学院一实验室三名学生在做常压流化床包衣实验过程中,实验物料意外发生爆炸,3名学生受伤;2012年5月9日中午11时30分许,位于浦东新区爱迪生路326号上海永灿化学品有限公司内一实验室发生爆燃引发火灾事故等等,均造成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安全,健全安全体制。为了更好的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搞好化验室安全建设,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安全思想意识

绝大多数的事故都和化验室人员安全知识匮乏,安全素养欠缺有关,安全行为的背离更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思想意识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措施。要充分利宣传栏、黑板报等大力进行安全教育,定期举行全班组的安全学习,案例分析会,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教育,普及化验室工作人员接触化学品德物理化学性质及安全卫生防护和救护知识,在不断创建安全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树立安全的价值观念,安全的责任意识,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具备安全技能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推进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力度是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从制度建设入手, 各企业在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时要从保护环境、保持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制定出一套严格、有效、全面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要使实验室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环环相扣建立长效机制,尽快制定实验室安全运行、安全条件以及安全操作的标准化文件,并在管理中严格贯彻和执行,加强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三、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应急机制,提高突发事故处理能力

事故应急预案是各类突发事故的应急基础,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可以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料到的突发事故起到基本的应急指导作用,成为开展应急救援的“底线”,有针对性的制定应急预案、进行专项应急预案准备和演习 ,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了解面临的重大事故及其相应的应急措施,有利于促进各方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有效降低事故后果,将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将到最低限度。

四、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从根本上扼制事故发生

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保证全体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按照规定着装:进入实验室,必须按规定穿戴必要的工作服;. 进行危害物质、挥发性有机溶机、特定化学物质或其它环保署列管毒性化学物质等化学药品操作实验或研究,必须要穿戴防护具; 进行实验中,严禁戴隐形眼镜;操作高温之实验,必须戴防高温手套。

2.药品领用和存储:操作危险性化学药品请务必遵守操作守则或操作流程; 领取药品时,该确认容器上标示中文名称是否为需要的实验用药品;看清楚药品危害标示和图样;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强酸强碱性、高腐蚀性、有毒性之药品请必定要在特殊排烟柜及桌上型抽烟管下进行操作; 有机溶剂,固体化学药品,酸、碱化合物均需分开存放,挥发性之化学药品更必需放置于具抽气装置之药品柜。

3.危险化学品安全,安全存放危险化学品,做好化学品的标志工作,定期检查危险化学品的存放、使用和废弃物处置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堆放和混放大量化学试剂;严格实行剧“双人收发、双人运输、双人使用、双人双锁保管”的管理制度 。

4.卫生环境,搞好实验室环境卫生可以消除许多实验室安全隐患。因此,检查实验室内环境是否整洁、废弃物是否及时清理、是否停放了自行车和堆放了私人物品等对及早发现安全隐患有着重要的意义。

5.气体钢瓶的使用,实验室使用的气体大都是高压钢瓶灌装。气瓶应专瓶专用,要做好气体钢瓶标志、合理连接气体管路、及时检漏、定期检查气体管路的完好,助燃和易燃易爆气体不能混放在一起,及时清理废旧气体钢瓶。

6.实验废弃物的处置,对实验废弃物分类,使用不同的容器暂存,不得向下水道倾倒废液,不得将实验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混放,不得随意排放有毒有害气体,减少实验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7.水电安全,必须符合安全用水、电管理规定,大功率实验设备用电必须使用专线,严禁与照明线共用;禁止在实验室乱拉乱接电线、禁止使用老式闸刀开关、禁止将接线板直接放在地上、禁止多个大功率电器使用同一插座或接线板;要定期检查是否存在插座未固定或功率不够、电线和上下水管路是否老化、下水道是否存在堵塞、化学冷却冷凝系统的橡胶管是否存在老化现象等。

8.设备使用安全,应定期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尽可能减少设备的疲劳使用,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和操作,及时做好设备使用和检修情况登记,当运行高温、高压、高速旋转或移动、高电压、高水压、高辐射等设备时,必须密切观察其运行状态,一旦发生情况异常,须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9.防火、防爆安全

为降低火灾的发生概率,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当大量使用可燃性气体时,应严禁使用明火和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应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合理配备消防器材,定期检查安全设施是否完好,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必须分开存放,使用时轻拿轻放,远离热源。

实验室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实验室安全建设对企业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学习现代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强化安全和环保意识,常抓不懈, 才能真正把住实验室安全这道防线, 消除隐患, 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为企业正常工作开展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 孙艳侠试论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5 ,24(11):130~131 .

[2] 唐满生.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 J]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 29( 4) : 162- 164.

[3] 张友杰, 曹飞. 构建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初探[ J] .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7) : 110- 112.

[4] 刘凤莲. 实施规范化管理, 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行[ J] . 中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2007, ( 10) : 136- 137.

[5] 刘桥阳,张业明.对高校化学品储存及使用管理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9):49~51 .

上一篇:函数的概念教学评价范文 下一篇:理财规划的基本步骤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