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样本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20 11:01:24

实验室样本管理

实验室样本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PDCA;血吸虫病;实验室;样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4(b)-0158-04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in the sample management of schistosomiasis laboratory

LIAO Shi-ye XIONG Li-juan CHENG Ya-zhen

Department of Epidemic Prevention,Ezhou Municipal Institute for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in Hubei Province,Ezhou 43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in the sample management of schistosomiasis laboratory.Methods The information of unqualified samples in schistosomiasis immunization laboratory from June 2014 to May 2015 was collected,and according to the reasons of the non-qualification of samples,cyclic intervention measures were carried out on each section in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subjects before sampling,sampling collection,information labeling,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as well as sample reception with the PDCA cycle theory from June 2015 to May 2016;information of the unqualified sample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DCA cycle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 with the data of the unqualified samples before implementation.Results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DCA cycle from June 2014 to May 2015,there were altogether 11 227 immunodetection blood samples receiving by the laboratory.Among all the samples,there were ipo-turbid,hemolysis,small amount of samples,misuse of anticoagulant tube,non-prompt serum separation,sample contamination and deterioration,unclear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of samples,wrong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missing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and duplicat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unqualified samples of 95;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DCA cycle from June 2015 to May 2016,there were altogether 11 742 immunodetection blood samples receiving by the laboratory,including 51 unqualified samples,and the rate of unqualified samples of each type had the reducing tendency compared with the rate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with an average decrease rate of 49.41%.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DCA cycle,the number of the unqualified samples in the laboratory accounted for 0.85% of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samples; and after it,the number of the unqualified samples in the laboratory accounted for 0.43% of the total number.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m,the difference was highly significant (χ2=15.25,P

[Key words]PDCA;Schistosomiasis;Laboratory;Sample;Management

血吸虫病的实验室检测诊断及其质量管理在整个疫情预防控制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3],而在实验检测工作中,因样本不合格造成检测质量出现误差的现象也较为普遍[4-6]。为有效提升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和样本管理水平,我院引入PDCA循环理论加强免疫实验室样本的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6月~2015年5月和2015年6月~2016年5月,采用PDCA循环理论管理样本前后免疫实验室分别接收的11 227份样本和11 742份样本中的不合格样本资料。

1.2方法

1.2.1制订PDCA循环管理计划

收集、分析2014年6月~2015年5月免疫实验室11 227份样本中的不合格样本信息,将不合格样本的产生划分为样本采集前与受检者沟通、样本采集操作、信息标注、贮存与转运及样本接收等5个环节和脂浊、溶血、样本量少、误用抗凝管、血清分离不及时、样本污染变质、样本识别信息不清、样本识别信息错误、样本识别信息缺失和样本识别信息重复等10个类型,并针对这些环节及类型制定干预措施,建立PDCA循环管理计划。

1.2.2实施PDCA循环干预措施

1.2.2.1 完善样本管理制度 根据实验室样本质量管理体系实际运行状态,修订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中样本质量管理相关文件,完善样本采集前、采集中和采集后质量管理制度,规范样本采集与收集管理中各个流程的质量管理。

1.2.2.2 加强人员培训 根据完善后的样本质量管理制度,对涉及样本采集前与受检者沟通、样本采集操作、信息标注、贮存与转运及样本接收等5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各个流程工作人员样本质量管理意识。

1.2.2.3 加强采样前受检者沟通 通过在实验室采样窗口张贴醒目采血前注意事项、问询受检者准备情况和在疫区进村入户现场采样前提前采样注意事项通告、设置采样咨询、预约电话等方式加强与受检者采样前的沟通,规范受检者采样前准备工作,避免采集到脂血、病理性溶血等样本。

1.2.2.4 规范样本采集操作 针对溶血、样本量少、误用抗凝管等类型不合格样本产生原因,通过加强样本采集人员技术指导,减少止血带使用时长、避开血流不畅静脉血管和规范配置无抗凝剂普通真空采血管等方式进行纠正和干预。

1.2.2.5 规范样本贮存和转运 针对血清分离不及时、样本污染变质等类型不合格样本的产生原因,通过规范实验室样本贮存、转运和监管程序,对当天检测的样本及时分离血清密封送实验室检测;48 h内检测的,分离血清后密封置4~8℃冷藏;48 h内不能检测的,分离血清转入洁净血样冻存管-20℃密封冷藏;需要初筛、复核和留样的样本,及时分离血清后转入洁净血样冻存管分别分装后密封冷藏;以及加强实验室血样贮存冰箱温度监控、规范配置疫区现场采集血样转运冷藏箱等方式进行纠正和干预。

1.2.2.6 规范样本信息标识 针对识别信息不合格类型的样本,通过强化样本标识人员责任意识、规范使用带唯一标识码的不干胶标签、采用与样本标识码对应的复写表格登记受检者信息、使用油性笔标识样本和加强样本信息与受检者登记表对应核查等方式进行纠正和干预。

1.2.2.7 规范样本复核 严格实验室样本核查工作,样本管理员对送检的样本严格核查、登记,拒收、退回不合格样本,并反馈采样人员重新采样送检。

1.2.3规范PDCA循环检查

实验室质量管理人员对实施的每一项干预措施按计划进行相应检查,观察措施落实情况,对不合格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及时与样本采集、贮存、转运和保管人员进行沟通。

1.2.4规范PDCA循环处理

实验室质量管理人员根据PDCA循环运转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分析优点和弱势环节,认真实施纠正和干预措施。对于当次PDCA循环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新增问题,列入下一个 PDCA循环进行纠正,使PDCA循环得以不断持续改进。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软件处理PDCA循环实施前后实验室各类型不合格样本分布情况等数据,运用χ2检验对PDCA循环实施前后实验室不合格样本总体构成率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2.1 PDCA循环实施前后实验室各类型不合格样本分布情况

2014年6月~2015年5月PDCA循环实施前,实验室共收到免疫检测血样11 227份,95份不合格样本中,脂浊11份、溶血19份、样本量少6份、误用抗凝管34份、血清分离不及时4份、样本污染变质2份、样本识别信息不清4份、样本识别信息错误5份、样本识别信息缺失2份、样本识别信息重复8份,不合格率依次为0.10%、0.17%、0.05%、0.30%、0.04%、0.02%、0.04%、0.04%、0.02%和0.07%;2015年6月~2016年5月PDCA循环实施后,实验室共收到免疫检测血样11 742份,其中不合格样本51份,各类型不合格样本率较实施前均呈下降趋势,平均降幅为49.41%。见表1。

2.2 PDCA循环实施前后实验室不合格样本总体构成比较

2014年6月~2015年5月PDCA循环实施前,实验室不合格样本数占样本总数的0.85%;2015年6月~2016年5月PDCA循环实施后,实验室不合格样本数占样本总数的0.43%,降幅明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5,P

3讨论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在20世纪早期由美国的休哈特博士提出后经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改进而成,是一种反映质量管理活动规律的科学管理模式[7-8],是使质量管理无限接近于“零缺陷”的有效方法[9],在医学领域和实验室管理中应用广泛[10-16]。PDCA循环由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等4具备严谨性、连续性和标准化特点的阶段构成[11]。

随着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和传播阻断措施的不断深入,血吸虫病实验诊断也随之向规范化、精准化和微量化发展,而多年来血吸虫病诊断实验室均缺少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17],存在环节控制落实不到位现象[18],查病质量无法保证[19],与当前血吸虫病综合防治工作规范化需求不相适应。样本的质量管理一直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20-21],对血吸虫病诊断实验室而言,同样如此[4-6],因此通过引入科学理论,加强样本质量管理来提升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22]。此次研究中,未实施PDCA循环前,免疫实验室收到的11 227份样本中有脂浊、溶血、样本量少、误用抗凝管、血清分离不及时、样本污染变质、样本识别信息不清、识别信息错误、识别信息缺失和识别信息重复等不合格样本95份,而实施PDCA循环后,通过科学分析、制订计划、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和反复检查与处理,实验室各类型不合格样本出现率较实施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脂浊类样本降幅最为明显,降幅达70.00%,即使下降水平最低的识别信息错误类不合格样本,降幅亦达到25.00%。实施PDCA循环前后实验室不合格样本总体构成情况对比结果显示,2014年6月~2015年5月PDCA循环实施前,实验室不合格样本数占样本总数的0.85%;2015年6月~2016年5月PDCA循环实施后,实验室不合格样本数占样本总数的0.4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样本质量受受检者采样前的准备、采集者技术素养、血样贮存转运方式、样本标识流程、样本管理程序和所涉及全部流程工作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以其隐蔽性、难控性和难确定性的特点,易成为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短板问题。PDCA循环作为一种成熟的质量管理理论,其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干预纠正的循环模式,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渐进式改进、“螺旋”式上升的需求正相切合[23-24],适宜于血吸虫病诊断实验室样本质量管理,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婷,许静,杭德荣,等.县级血吸虫病防治机构诊断实验室现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23(4):370-376.

[2]崔彩霞,刘雄,张瑕,等.江陵县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建设与运行效果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 26(5):554-556.

[3]周水茂,徐明星,刘勇,等.武汉市血吸虫病间接血凝试验查病质量控制效果[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6,18(2):145.

[4]兰炜明,谢峰,黎晓琴,等.外源性干扰物对血吸虫间接血凝试验结查的影响[J].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2015,33(5):581-583.

[5]陈文,朱明东,严晓岚,等.浙江省血吸虫病粪检实验室质控测试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23(3):318-320.

[6]周水茂,徐明星,杨燕,等.血吸虫病间接血凝试验质量控制效果评价[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8,20(2):148-149.

[7]沈春玲,孙娟,徐小超.PDCA循环在人性化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1),1132.

[8]马丽娟,孙菊梅.医学的本质:人文关怀[J].医院管理论坛,2004,6(9):14.

[9]宋玉厚,乔威,朱榜芹.PDCA循环理论在实验室开放体系建设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7):217-219.

[10]杨英华,李继坪.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1-134.

[11]张家忠.“双元制”临床实习PDCA模式在高职临床实习质量管理中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20):3387.

[12]祁海鸥,金双燕.PDCA循环在临床危急值质量管理改进中的实践[J].护理与康复,2013,12(4):378-380.

[13]刘文雄,谭玉兹,朱虹贞,等.PDCA在医学实验室样本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3(34):7330-7331.

[14]张凯亮.经典管理理论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5,13(26):130-132.

[15]李霜.PDCA循环应用于实验室管理[J].科技信息,2011, 28(9):537-538.

[16]陈倩云,石彬,韩江,等.PDCA循环法在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249-250.

[17]秦志强,许静,冯婷,等.全国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平台建设及思考[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25(4):329-332.

[18]朱红,郑朝晖,唐丽,等.2013年湖北省血防专业机构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效果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5,27(1):22-25.

[19]汪奇志,尹晓梅,周利,等.安徽省县级血防机构血吸虫病诊断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1, 9(2):84-86.

[20]欧超伟,林湛,郑健彬,等.分析前不合格样本状况分析及应对措施[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5):618-619.

[21]从玉隆,张海鹏,任珍群.血液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标本的采集及其控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98,21(1):1140.

[22]周晓农,李石柱.我国血吸虫病防治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重点[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2,24(4):373-375.

[23]王陇德.实验室建设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8.

[24]尤汉虎,陈爱贞,黄祖星.浅谈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策略与措施[J].当代医学,2011,17(21):41-42.

实验室样本管理范文第2篇

LIS是把实验室各种检验仪器设备通过计算机连接而成的专业化局域网络,可以完成实验室各种信息采集、存储、处理、数据交换和统计分析的高效管理,实现样本信息采集、样本接收、计费、检测以及结果等过程的网络化管理和监控,是目前检验实验室普遍应用的软件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降低了劳动成本和差错发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LIS通常要预留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接口,以便和医院的HIS连接,实现全医院联网模式。当医学实验室服务于多家不同医院时,通常采用的是全实验室局域网模式。LIS系统功能和工作流程如下。

1.1样本信息录入、检验申请录入和编辑患者基本资料,根据医嘱选择检验项目,提交检验申请,打印唯一性标识(条形码)并贴于样本采集管上,减少重复劳动并降低差错率。

1.2检验计费提交检验申请后,计算机根据检验项目实现自动计费,方便检验前后收费,避免漏收、错收。

1.3样本核收、拒收检验人员通过扫描条码号从系统中获取患者信息和检验项目等,系统自动记录接收者、接收时间等,拒收的不合格样本可在LIS中记录拒收原因。

1.4样本分析自动化分析仪与LIS系统通过计算机相连,分析完毕后检验结果自动传输到LIS中,非自动化仪器需要手工录入结果,等待审核。

1.5历史结果比对、报告审核审核报告时,相同条码号或姓名的患者LIS系统自动提供可供参考的历史结果,结果审核后检验者无法修改,系统会自动记录检验者和审核者姓名,并支持电子签名。

1.6结果结果一经审核,检验报告会自动上传至互联网,医院在经授权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检验报告单的查询和打印。

1.7室内、室间质量控制(质控)质控结果自动存储到LIS系统中质量控制模块(质控的基本资料需要事先设定,如质控物资料、质控规则等),支持多种质控规则,并可根据需要绘制质控图,帮助判断质控结果是否失控,方便管理者实时监控质控结果,监督并指导失控分析处理。

1.8结果查询和统计分析通过患者姓名或条码号进行结果查询;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不同字段(时间、专业组、医生、审核者、送检单位、检验项目、收费金额等)的组合进行统计分析,如工作量统计、医生检验项目明细、送检单位某时间段的收费总额等,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2质量管理系统

质量管理系统是将实验室检测外的日常工作信息进行管理。包括人员、仪器、试剂、耗材、设备、文件、考勤、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把管理者和实验室工作人员从繁杂重复性的手工资料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实现了资源共享、成本控制、人员考核、办公无纸化管理,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效益。

2.1实验室质量管理

2.1.1人员管理每个工作人员都有自己唯一的用户名,可在质量管理系统系统中录入人员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年龄、学历、联系方式),科研课题、论文、奖惩情况等,便于管理者浏览、查询和更新。

2.1.2试剂和耗材管理在字典中设置试剂或耗材的基本信息(名称、规格、价格、厂家等)后,各专业组根据需要定期制定订购计划,生成电子版的订购申请,经管理者网上审批同意后,由采购负责人统一进行采购,并更改为已定购状态,出入库管理人员详细记录出入库信息,专业组人员负责验收,验收合格后对已订购的物品进行评价。方便管理者浏览、查询和统计订购数量、订购金额、采购时间,出入库信息与评价,对比工作量和试剂的订购数量,及时发现问题,避免订购浪费。

2.1.3仪器管理登记仪器基本信息(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启用日期、购置金额、授权使用人、划转等)和仪器的使用、维护保养、维修等信息,建立仪器档案,定期形成电子版的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和维修记录等,方便浏览查询各专业组的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实时了解设备的使用状态和对重要仪器的全程化管理。

2.2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的查询和学习将医学实验室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融入到系统中,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查阅、浏览和比对,及时发现体系和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持续改进。

2.3考勤管理工作人员通过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记和查询个人考勤记录(外出登记、出差登记、请假申请、签到、签退等);管理者通过班次安排合理排班和查询员工状态,定期汇总考勤记录,方便奖惩。

2.4项目管理合作项目的基本情况:通过项目申请,记录项目的名称、项目内容、起止时间、联系人、负责人等信息;项目查询:项目状态查询(项目待接收、已接收、进行中、完毕、结账状态);项目内容查询(明细、接收者、接收时间)。

2.5信息栏管理

2.5.1实验室概况概括介绍中心的整体情况、组织结构、主要仪器设备、人员、各分支专业实验室、开展的服务项目等。

2.5.2样本采集要求与检验项目临床意义分类介绍各检验项目、该检验项目的样本采集要求、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2.5.3中心文件中心内部的重要通知通告、规章制度等。

2.5.4检验法规与行业动态检验行业的管理法规、规范、技术要求、认证和检查标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有价值的参考文献以及会议精神。

2.6即时通讯在实验室局域网内部实现即时通讯、消息群发、通知、电子版文件传输,方便快捷沟通。

3样品管理系统

样品管理系统是针对样本库建立的,把各种低温存储设备,通过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对生物样本及其相关重要信息(组织样本、肿瘤细胞、DNA和血液等)进行高效管理,实现样本出入库、定位、筛查、温控存储设备等过程的网络化管理和监控,是目前样本库管理普遍应用的软件系统。样品管理系统功能和工作流程如下。

3.1样本入库将有价值的样本和样本信息录入系统(样本类型、样本量、管数、保存时间、实验室分析数据、临床诊断等信息),信息保存完毕,条码仪自动按设定好的条码规则打印唯一性耐低温条码,贴于样本管外。

3.2样本定位冰箱先根据需要进行空间分割,可划分为冰箱内不同层、同层不同架子、同架子不同抽屉、同抽屉不同储存盒、同盒不同位置(按由大到小的顺序)。系统根据冰箱的空余位置给待定位的样本分配保存位置。用扫码枪扫描条码后按系统分配的位置放置样本。

3.3样本使用痕迹和出库记录样本使用或出库时,扫描样本管外的条码,系统可自动记录样本使用或出库信息(时间、量、次数、操作者)

3.4样本筛查样本库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查询条件进行检索和统计,当需要符合某条件的样本时,输入查询条件,系统会筛查到当前库中符合条件的样本管数、样本量和具置,方便操作者管理。

3.5温度监控所有用来存储样本的温控设备(超低温冰箱等)均与该系统连接,实时接收、记录和监控冰箱温度,根据设定的报警限,自动报警同时向管理者手机上发送短信报警通知,并实时绘制温度曲线。

4实验室管理系统建立和使用的体会

4.1规范了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工作流程,集实验室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为一体,实现了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样本管理、日常事务管理、网络管理、检验数据管理、报表管理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办公无纸化。4.2新的管理模式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了实验室最常见的样本信息重复录入、样本“张冠李戴”、结果有误等人为差错和医疗纠纷,为科学研究保留了有价值的样本,为更好地进行人员和物品的管理提供了依据。

4.3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保证了检验结果快速、准确、及时回报。

5医学实验室发展的趋势

5.1在实验室信息化网络的支撑和主导控制下,实现临床实验室自动化检验流水线,又称全实验室自动化(TLA)。以往大部分的医学实验室较为关注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效率,随着实验室信息化自动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关注检验前和检验后的质量控制和工作效率。TLA是指为了实现临床实验室中的几个检测系统的整合,将不同的分析仪器与分析前和分析后的实验室分析系统通过自动化传输轨道串联起来,系统将自动进行样本识别、离心、去盖、测试、存放等流水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实验室管理水平、缩短了样本检测周期、提高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性、节约人力资源。

5.2通过现有的条码化管理进行检验流程的节点控制。通过样本的唯一标识条形码来构建一个完善、规范、高效的实验室信息系统去监管样本流程,通过关键节点控制,对实验室内样本流程有效监控,这对规范实验室管理、减少医疗投诉、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6实验室管理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

医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已进入全面数据交换时代,现已基本实现了仪器设备与检验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目前需要制定一套医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标准,尤其是定义系统模式、功能、数据结构、系统的基本功能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标准,将更有助于实现信息系统软件的研制与开发、不同软件间的有效对接,信息共享,促进医学实验室信息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并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实验室样本管理范文第3篇

1.1我国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现状

近几年,医学检验实验室重要性增大,然而一部分地区的实验室实行的是传统管理模式,实验很大程度上也仍需人工进行,且对实验室的管理严重不足。由于受到基础设施约束,加上缺少专业的实验操作人员,另外,出现操作的失误等技术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1.2医学检验实验室安全防护的对策

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建立安全环境管理制度,强化实验人员的岗位安全意识,规范安全环境行为,排除不安全因素,确保营造安全的实验室环境。比如制定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规范等,完善相关实验人员的岗位职责,主要包括: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安全意识,制定仪器设备等的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实验中所用的原始记录等。另外,对实验室弃置的培养基及被污染废物进行有效处理,将实验室废物置于密封防漏容器中运出,按规定分类收集,统一存放及处理。医学检验实验室另一安全问题就是实验室的污染。医学检验实验较为复杂,医院的一些传染性血液标本或致病性病原菌危害较大,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实验的操作规范。实验过程中被污染的器具要进行妥善处理,器皿需要经过严格的高压蒸汽灭菌后才可以进行清洗,禁止直接用手进行清洗。

2实验室质量管理

实验室质量管理分前、中、后三个阶段,加强临床沟通,注重检验可一定程度上保证各阶段质量。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试验中广泛采用各种不同的检验仪器,这不仅加速了医学检验的发展,也对实验室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实验室检验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对于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准确性有非常重要的保障意义。

2.1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间的沟通

加强沟通可促进检验科人员提高工作效果及效率。检验科提交的检验申请单必须填写患者完整的信息,如果信息欠缺,检验人员必须积极主动与患者的主治医师联系,补全信息。检验人员只有持有信息完整的检验申请单,并积极配合临床医护人员,才利于获得高质量检验标本,使检验工作具有有效的临床意义。如果检验结果异常,则将其交由临床医生解决。

2.2患者准备工作

患者准备的程度不仅影响样本质量,也影响结果准确度。患者准备工作带来的影响主要来自患者的生理状态、饮食及服用药物等。

2.3检验样本采集工作

采集样本过程中,尽量保证得到高质量样本,因为样本的不准确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验结果可信度。严格要求每个环节,包括样本检验及样本运送等在内的过程,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保证取得高质量样本。

2.4运送、处理样本

样本采集后,立即送于检验科。运送过程中,避免标本污染;如果因各种突况样本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转运,需要专业人员预处理标本。此过程按国家部门有相关规定严格执行。经检验的样本只有存留期限过后才可以处理销毁,这一段时间内应加以保存以备复查用。另外要注意的是,送于检验科的样本,经查验后未合格者,停止检验。

3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要求,并做好设备防护工作。首先,医学检验实验室应配有相关安全仪器,保护工作人员、设备及环境。这些仪器的作用是聚集感染空气,使其无法自由扩散。实验室人员需定期检查并备案身体情况。其次,实验室人员经培训后方可使用仪器设备并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及日常保养,建立技术档案及使用与维修记录,并在使用前完成对仪器调试。最后,开展对外社会服务,提高设备使用率。

4试剂管理

实验室各种物品的存放须科学化与条理化。所有药品须分类存放用标签标明名称及含量或浓度。易燃易爆、强腐蚀性试剂及剧毒物品应设置危险物品专柜并专人保管。有机试剂柜须设置通风管,避开阳光照射。另外,酸与碱应该分开存放;易挥发药品须存于通风柜;有氧化性的药品应与还原性药品分开存放,防止发生化学反应。药品试剂应规范管理,使用之后要归位,试剂借出时需记录,腐蚀品及危险品不可以借出。

5人员管理

工作人员应遵守岗位职责,提前制订详细的实验计划,熟悉实验项目的内容,并指出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所有进入医学检验实验室的人员都应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程,正确认识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特殊性,了解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规范操作。检验结束之后,将药品及仪器归位,并注意清洁实验室卫生。医学检验实验室的技术人员须遵守岗位职责及实验员守则等,提前准备实验所需要的药品试剂及仪器,为样本检验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同时,还要加强医学检验实验员的工作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验技术。除此之外,实验室技术工作人员必须有很强大的分析与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尽量保证实验室人员都可以获得到省检验中心学习的机会,取得上岗证书。实验室实行岗位责任制,可采用竞争上岗等方法激发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不断研究与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为实验室工作提供人才保障。综上所述,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工作的特殊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来处理,探讨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落实各项管理政策,建立科学医学检验实验室。

实验室样本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艾滋病;实验室;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 R512.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2(c)-0117-04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and results analysis of HIV screening laboratory

LIU Lihua ZHOU Hong WANG Xianfeng LIU Xiaosong LIU Shujun

Shijiazhu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HIV screening laboratory working status in Shijiazhuang City, and to further improve HIV testing network construction. Methods 87 screening laboratories in the whole city were assessed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xamined samples, relevant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llected, each laboratory was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 Results After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87 HIV testing screening laboratories were qualified, 74.7% of them achieved good results or above. The excellent rate of laboratories of CDC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276). The excellent rate of laboratories in provincia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unty hospitals (P=0.012). Conclusion On the whole, the test working quality of HIV screening laboratories in Shijiazhuang City is good, but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is relatively weak, especially, there is greater difference in the county laboratories.

[Key words] HIV; Laboratory; Quality evaluation

实验室检测是及早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重要手段,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技术保障。为提高艾滋病检测工作质量,保证全市艾滋病检测网络高质量运转,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2006版)》[1]和《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2]的要求,2012年石家庄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对辖区87个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艾滋病检测工作进行了综合质量考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石家庄市经验收批准的87个艾滋病筛查实验室。

1.2 考评内容与方法

考评内容为血清学考评和职能考评两部分。

1.2.1 血清学考评

2012年共进行两次血清学考评,分别于6月和10月进行。每次向各参评实验室发放统一订购的考评血清一套8份,其中,阳性样本6份,阴性样本2份。在规定期限收集各参评实验室检测结果,根据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反应强度(S/CO)和外部质控血清使用情况进行成绩评定,每次考评以100分计。具体评分方法如下:

1.2.1.1 正确性 共计50分。根据每份样本检测阴阳性结果的正确性进行评定,阳性样本检测正确1份计7分,阴性样本检测正确1份计4分。

1.2.1.2 反应强度 共计30分。汇总所有参评实验室6份阳性样品的S/CO值,按照使用的方法和试剂进行分组,分别计算每组每份样本检测结果的均值(x)和标准差(SD),将每个实验室每份样本的S/CO值与同组比较,在1个SD值范围内的计5分,每远离1个SD值减1分。使用个别检测方法或试剂的结果,参考考评血清提供公司和石家庄市疾控中心该种方法和试剂的检测结果进行评判。

1.2.1.3 外部质控血清 共计20分。使用外部对照血清得10分,外部对照S/CO值在2~3之间再得10分,S/CO值在1~2或3~4之间得8分,< 1或> 4得5分。

1.2.2 职能考评

采取问卷调查和现场督导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评,共计100分。设计“石家庄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职能工作考评问卷调查表”,由各筛查实验室填写;组织专家对所有实验室进行现场督导考核。综合职能问卷和现场考核结果,从实验室结构与布局、人员构成与培训、质量管理措施、实验室生物安全4方面对各实验室进行评定,所占分值分别为10、10、60、20分。

1.2.3 考评结果判定

汇总各实验室血清考评和职能考评成绩,两次血清考评和职能考评成绩均≥90分的评为优秀实验室;均≥80分评为良好实验室,均≥70分评为合格实验室;有一项低于70分评为较差实验室。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筛查实验室分布

石家庄市至2011年底共建有87个筛查实验室,分布在疾控机构23个;医疗机构62个,其中,省市级医疗机构22个,县级医疗机构40个;采供血机构2个。

2.2 血清学考评

2.2.1 检测方法与试剂

87个筛查实验室中,85(97.7%)个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其中,省血液中心实验室使用进口第4代检测试剂,其余84个实验室均使用国产第3代检测试剂,集中在英科新创、珠海丽珠、北京万泰和上海科华4个厂家;2个三甲医院实验室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

2.2.2 正确性

在第1轮考核中有1个实验室、第2轮中有2个实验室将1份阴性样本检测为弱阳性结果,其余实验室均检测正确,未出现阳性样本漏检现象。

2.2.3 反应强度

第1轮考评中79(90.8%)个实验室的全部6个阳性样本的S/CO值均在±2SD范围内,7个实验室的个别样本(1~2个)超出±2SD范围,1个实验室的6个样本均超出±2SD范围;第2轮考核中81(93.1%)个实验室的6个阳性样本S/CO值均在±2SD范围内,4个实验室的个别样本(1~2个)超出±2SD范围,1个实验室的4个样本超出±2SD范围,1个实验室的6个样本均超出±2SD范围。

2.2.4 外部质控血清使用

72(82.8%)个实验室在两轮考评中均使用外部质控血清,其中第1轮36个、第2轮44个实验室的外部对照S/CO值在理想的2~3范围内;第1轮21个、第2轮15个实验室的外部对照S/CO值在1~2或3~4之间;第1轮15个、第2轮13个实验室的外部对照S/CO值< 1或> 4。15(17.2%)个实验室在两轮考评中均未使用外部对照血清,全部为县级医疗机构实验室。

2.3 职能工作考评

2.3.1 实验室结构与设施

76(87.4%)个实验室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11个实验室仅有清洁区和污染区两区,均为县级医疗机构实验室;2个疾控实验室污染区未安装空调等恒温设备;5个实验室水龙头未更换感应或脚踏式。

2.3.2 人员构成与培训

77(88.5%)个实验室具备3个以上检验人员,并至少有1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10个县级疾控实验室仅有2名检验人员,其中,3个实验室没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有7个医疗机构实验室个别新上岗或轮岗人员没有及时参加专业技术培训。

2.3.3 质量管理措施

从体系文件、质控措施、仪器检定维护、实验室记录、HIV抗体检测及梅毒抗体检测6个方面进行评定。

2.3.3.1 体系文件 68(78.2%)个实验室建立了较完善的体系文件,其余19个的实验室体系文件不健全或不规范。

2.3.3.2 质控措施 72(82.8%)个实验室建立了质控图,其中43个实验室质控图信息完整,29个实验室的质控图信息尚需补充完善;2个实验室质控图曾显示出现“趋势”状态,未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分析。

2.3.3.3 仪器检定维护 36(41.4%)个实验室对要求强检的酶标仪、加样器、高压灭菌器、温度计当年进行了检定或校准,10个实验室的上述4件仪器设备年内均未进行检定或校准,其余实验室仅对部分设备进行了检定或校准。

2.3.3.4 实验室记录 53(60.9%)个实验室的检测登记、原始记录、仪器使用维护等记录完整、规范,其余实验室记录资料尚需完善和规范。

2.3.3.5 HIV抗体检测 58(66.7%)个实验室具备ELISA、化学发光、快速检测中的两种检测能力或同一检测方法的两个不同厂家试剂,其余28个实验室仅具备一种ELISA检测试剂;85(97.7%)个实验室均按月统计上报HIV检测份数,2个实验室在个别月份未能及时上报检测份数。

2.3.3.6 梅毒抗体检测 78(89.7%)个实验室具备梅毒特异性抗体和梅毒非特异性抗体两种试验检测能力,2个实验室未开展特异性抗体检测,7个实验室未开展非特异性抗体检测试验。

2.3.4 实验室生物安全

从生物安全设施、防护用品、废弃物处理及工作人员健康监护4方面进行评定。

2.3.4.1 生物安全设施 所有实验室均具备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洗眼器等生物安全设备和设施,但在现场督导中发现,1个实验室的高压灭菌器损坏未及时更换,33(37.9%)个实验室未能定期对洗眼器进行冲洗维护。

2.3.4.2 防护用品 66(75.9%)个实验室口罩、帽子、鞋套、隔离衣、护目镜等防护用品齐全,21个实验室缺少隔离衣或护目镜;另外在现场督导考核中发现,部分检验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淡漠,虽具备防护用品,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不能规范、完整使用。

2.3.4.3 废弃物处理 所有实验室均使用医疗废弃物专用收集袋。46(52.8%)个实验室废弃物经高压消毒后焚烧,其中40个实验室在高压过程中使用了灭菌指示卡;其余41个实验室直接将废弃物焚烧处理。

2.3.4.4 工作人员健康监护 81(93.1%)个实验室工作人员年内进行过包括HIV抗体、梅毒检测的健康体检或检测,6个实验室未开展健康监护。

2.4 综合考评判断

对87个实验室血清考评和职能考评结果进行综合评定,21个实验室质量综合考评优秀,44个实验室考评良好,22个实验室合格,没有质量较差的实验室。21个优秀实验室中,疾控系统7个,医疗机构12个,采供血机构2个;分析优秀实验室在各系统中所占的比例,疾控系统为30.4%(7/23),医疗机构为19.4%(12/6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同为医疗机构,省市级医疗机构实验室优秀率为36.4%(8/22),县级医疗机构为10.0%(4/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3 讨论

2010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8号),2012年颁布《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2012]4号),均提出了“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最大限度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防控措施要求。为实现扩大艾滋病检测的目的,石家庄市近几年加强了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至2011年底经验收批准的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达到87个;覆盖到所有的血液筛查、省市级医院、县级疾控和综合医院,以及部分县级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所)和民办医院;23个县市区中有22个达到了河北省卫生厅提出的每县至少建立3个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任务要求。对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每年实施质量管理与考评是保证艾滋病检测工作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措施[3-6],2012年综合考评结果显示,74.7%(65/87)的实验室具有较强的检测能力和较为规范的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达到良好实验室的标准。

对于HIV检测方法,97.7%的实验室采用的是目前常规使用的ELISA方法[7-8],国产第3代试剂是大部分实验室的选择,仅有1个实验室――河北省血液中心使用了可以同时检测HIV-P24抗原的第4代检测试剂[9-10];另外2个省级三甲医院实验室使用了敏感性更高的化学发光方法[11-12]。分析考评结果,两轮考评中均没有出现阳性样本漏检测现象,仅有个别实验室出现假阳性结果;阳性样本的反应强度,两轮考核中90%以上的实验室均能达到较为理想的±2SD范围;但在外部质控血清的使用中,17.2%的实验室在两轮考评中均未使用,使用的实验室中,其S/CO值也有近50%的实验室没有达到理想的2~3倍范围[2]。

职能考评结果显示,87.4%的实验室结构合理、设施完善,88.5%的实验室人员达到要求;实验室硬件和人员方面欠缺的实验室均为县级医疗机构和疾控的实验室,尤其是县级疾控在人员不足上表现突出。在质量管理措施方面,各实验室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仪器设备检定方面,仅有41.4%的实验室对国家要求强检的4类设备均进行了检定。在生物安全方面,虽然大部分实验室具有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但在实际工作中,生物安全意识淡漠,表现为不按照操作规程维护、使用和操作;在健康监护方面,有的单位领导不重视,没有建立人员健康档案。

综合血清和职能考评结果,74.7%的实验室质量达到良好和优秀成绩。从总体而言,疾控系统实验室好于医疗机构实验室,分析原因与疾控机构实验室均需通过实验室质量认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关;但疾控系统因编制问题造成人员不足是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医疗系统实验室中,省市级优秀实验室的比例与县级相比有显著差异,与省市级医院大多数为三甲医院医院,建立筛查实验室较早,各项管理措施趋于完善有直接关系。分析县级医疗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能力不足原因主要在于:①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力的指令性的内部管理措施和相应的资金支持;②人员短缺和素质能力不足,对质量管理和生物安全的意识淡漠,实际工作中不规范履行各项制度和措施;③建立指标筛查实验室时间较短,体系文件、管理规定尚在逐步完善阶段;④实验室条件和仪器设备相对落后,实验室用房紧张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针对上述分析,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对县级医疗机构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技术指导,使其各项管理措施不断完善、规范,从而保证艾滋病检测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S].2006.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S].2009.

[3] 蒋岩,汪宁.中国艾滋病实验室网络发展20年[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1-38

[4] 王锐,魏平,朱绍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室间质评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管理,2010,17(5):84-87.

[5] 金玉星.聊城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HIV抗体检测资料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8):129-130.

[6] 靳晓红,刘元东,李子建,等.军队系统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3):215, 228.

[7] 关亮,郑朝晖.三种HIV抗体筛查试剂检测性能的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7):1805-1806.

[8] 宋景红.北京市门头沟区2005~2010年艾滋病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6):130-131.

[9] 刘海波,王丽.第4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酶免检测试剂的应用与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3):2937-2938,2940.

[10] 于茂河,柳忠泉,夏建晖,等.两代酶联免疫试剂在男男人群HIV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 18(4):242-244.

[11] 何亚琴,谢卫红,何明祯,等.第4代艾滋病病毒检测试剂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5(10):661-662.

实验室样本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实验室;实验室风险管理;PDCA循环;住院急诊检验;检验周转时间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对于实验室质量控制来说,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风险存在于检验的全过程[1]。实验室风险管理就是针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持续改进的全过程,使实验室质量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并将其控制在某一可以接受的水平上[1]。本研究旨在通过运用PDCA循环管理住院急诊检验周转时间(turn-aroundtime,TAT),探讨该方法在医学实验室风险管理中的意义。

一、PDCA循环

PDCA由英语单词plan(计划)、do(实施)、check(评估)和action(处理)的第1个字母组成[2]。P: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或所要实现的目标,并提出实现目标的措施或方法;D: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评估哪些有效,哪些需要改进,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处理评估结果,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提出新的目标;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二、PDCA循环在实验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实验室风险管理中可分为8个基本步骤[3]。见图1。

(一)步骤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风险因素

1.识别风险,确认风险 实验室根据详细的检测流程(分析前、分析中及分析后)分析现状并列出流程图。流程图除考虑实验室自身活动的风险外,还应考虑外部人员活动及使用外部提供的物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风险。如住院急诊检验流程为:医生开出急诊医嘱护士执行医嘱护工运送样本实验室接收样本样本检测报告。完整的工作流程从医生开出检验申请单起到实验室发出报告止,整个过程复杂,涉及的范围广,参与的人员多。按照流程图,从“人、机、料、法、环”(“人”不仅指实验室工作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还包括其他实验室服务对象和供应商;“机”指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和耗材;“料”指急诊样本;“法”指实验室检测、质控、结果报告等采用的程序和方法;“环”指实验室环境要求)5个方面全面考虑,识别风险来源。住院急诊检验TAT风险识别:(1)“人”:医生是否了解急诊范围和急诊检验结果回报时间?急诊申请是否正确?护士是否及时执行医嘱?是否按照规范采集急诊样本?护工是否及时将样本从病区运送至检验科?运送是否符合要求?实验室人员资质是否符合要求?人力资源是否能够满足急诊检验需要?是否及时处理样本?操作是否符合标准作业程序文件的要求?患者是否配合?供应商是否合格?(2)“机”:实验室仪器配置是否能够满足急诊检验要求?仪器是否已校准?信息系统是否有效?实验室试剂耗材是否充分和有效?(3)“料”:被检测样本是否合格?(4)“法”:检测方法是否能够满足急诊检验要求?检测方法是否先进或足够快?急诊检验流程是否合理?(5)“环”:实验室空间是否能够满足急诊检验要求?环境温、湿度,照明,通风,供水,废物处理是否符合要求?2.收集数据,分析数据 用直观的形式组织数据(图表,曲线,排列图……),分析组织好的数据,采用概率和统计等数学工具对风险现状进行评估。从实验室信息系统数据中统计2014年11月10至14日1周内的住院急诊项目数和各个时间段的TAT。各个时间段为:A时间段,医生申请时间到护士采集时间;B时间段,护士采集时间到护工运送时间;C时间段,护工运送时间到实验室接收时间;D时间段,实验室接收时间到报告时间。各个时间段的平均TAT分别与规定的TAT相比较,A、B、C时间段TAT要求<30min,实际平均TAT分别为37、25和62min。根据1周内急诊项目数得出TAT完成率,A、B、C时间段TAT完成率分别为79%、82%和60%。D时间段不同检测项目TAT要求不同,TAT完成率为97%。数值可用图表或表格形式显示。完整地描述风险:what(何事),风险呈现什么现象?where(何地),什么地方发现风险?who(何人),谁同这个风险问题有关?when(何时),风险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重复发生?why(为何),这个风险为什么是重要的?how(如何),风险表现如何?用百分比、个数、时间等术语和数据量化,形成清晰的风险定义(简称5W1H)。如C时间段的风险(what),护工(who)接收住院(where)患者急诊样本后(when),先送该患者排队登记做“B超”等辅助检查,最后将样本送至检验科(how),造成急诊检验TAT延长(why)。3.设定风险控制目标 根据数据分析,确认与风险控制相关联的目标,该目标必须经过实验室管理层确认。目标设定需要考虑实现目标的时间和成本,即目标实现的可行性。分析前TAT涉及到检验前过程,无法由检验科直接控制,所以分析前风险控制目标设定可以较低。实验室设定分析前TAT合格率≥80%,实验室内TAT合格率≥95%,住院急诊检验TAT风险控制目标A、B、C时间段≥80%,D时间段≥95%。

(二)步骤2:分析产生风险因素的原因或影响因素

可以采用因果图(鱼骨图)等工具辨认风险产生的原因或影响因素。分辨哪些是造成这个风险的根本原因,在程度上哪些因素是重要的,哪些因素是可以解决的,哪些具体的原因是在风险控制目标中想要解决的。见图2。

(三)步骤3:找出影响风险的主要因素

比较所有可能的原因,然后辨认直接影响实验室质量的风险原因。如住院急诊检验TAT各个时间段中C时间段TAT合格率最低。护工工作量大、教育培训不足和对急诊检验流程不熟悉是造成住院急诊检验TAT延长的主要因素。

(四)步骤4:制定措施,提出行动计划

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尽可能运用5W1H建立有效的和可操作的行动计划。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需要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什么地方实施(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如因为护工教育培训不足(why),不知道急诊样本及时送检的重要性,所以要制定急诊样本护工运送流程并进行培训(how)。由实验室“检验前管理组”人员(who)在1周内(when)制定、完善护工运送样本流程的作业指导书,然后2周内完成对全院(where)护工的培训。培训后1周内完成培训效果评价(what)。

(五)步骤5:实施行动计划

执行风险控制措施,必要时在实施前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充分性、适宜性进行评估。培训相关人员,使其能够按计划中的要求执行风险控制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置并记录相关数据资料。利用“甘特图”等工具表示将要推行的各个步骤、每个活动的起止时间和关键步骤间的联系,实时反馈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如实施针对C时间段TAT合格率最低问题的原因而制定的措施,12月1日制定、完善护工样本运送流程作业指导书,12月3日完成,12月9日对全院护工进行培训。对实施过程进行记录,层层推进。

(六)步骤6:评估效果

通过量化指标对风险管理对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差距。有效果时,将此风险管理措施及实施过程标准化,确保通过风险控制管理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无效果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返回步骤4,找出问题,重新拟定风险管理对策并重新实施。培训后C时间段平均TAT为25min,TAT完成率为90%,达到风险控制目标。

(七)步骤7:标准化,进一步推广

对确有成效的风险管理加以肯定,培训相关人员,执行标准化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修订相关程序或流程),建立新标准、新目标,进入新的PDCA循环。

(八)步骤8:在下一个改进机会中重新使用

PDCA循环找出PDCA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将其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作为下一个循环中P的目标。住院急诊检验TAT风险管理有效,除继续按标准化流程进行定期培训,要求护工按作业指导书操作外,还可将分析前TAT合格率适当调高,作为下一个循环中P的目标,或从A时间段风险管理开始新的PDCA循环。风险管理是动态的。在风险监控和评审的过程中,一些风险得到控制,一些风险在改变,一些新的风险又出现。如住院急诊检验量增加,急诊样本集中在某一时间段送检等TAT新风险因素的出现等。用PDCA循环进行实验室风险管理,每个PDCA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并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地运转,而是像爬楼梯那样,每个循环都解决一批问题,但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实验室风险管理水平呈螺旋式上升,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得以持续改进。

PDCA循环是动态的循环,其4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紧密地连成一体,甚至有时边计划边执行、边执行边检查、边检查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循环交叉进行。实验室风险管理工作可以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得到有效控制。科室整体风险管理与其内部各专业组间风险管理的关系,是大环带动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PDCA循环运用于实验室风险管理,能够提高实验室风险管理的工作水平,是实验室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有效模式。

作者:张 敏 李 智 蔡惠萍 王 璐 吴亚洲 单位: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检验科

参考文献

[1]付仁东.浅谈风险管理理论在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运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3):1599.

[2]李霜.PDCA循环应用于实验室管理[J].科技信息,2011,28(9):537-538.

实验室样本管理范文第6篇

微生物检验存在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实验室质量管理而言,为了提升其最终质量管理效果,必须要首先明确相应的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存在的各类质量影响因素和问题,这些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样本的管理方面来看。其在实验室中同样也面临着一些威胁,如果相应的样本材料在实验室中受到了较为明显的污染和影响的话,必然会影响其后续的实验检测准确性效果。这一方面的问题在当前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对于样本的处理操作过程中,没有切实做好相应的保存管理,导致其长期暴露于并不是特别理想的实验室外界环境中,进而也就极可能会导致相应的样本材料受到污染,其内部微生物的含量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不利于实验室检测分析的准确性效果;此外,样本保管以及后续标本处理所用的一些器皿选择或者是无菌化处理不当,同样也有可能会污染样本,导致其质量受损。

从实验室操作过程中来看。其同样也存在着较多的影响因素和问题,尤其是具体到相关实验检测的落实中,这种干扰因素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对于相应实验检测设备的应用来看,不同设备对于微生物的检测效果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相应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进而如果在实际选择过程中出现了偏差问题的话,也就必然会影响到整体操作落实效果,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此外,相应的实验检测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任何偏差问题,操作不规范的话,也容易带来较为明显的质量影响,而实验检测程序的执行不流程对于最终质量的干扰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

从实验室相关数据的分析上来看。对于数据信息的解读不准确,同样也是影响其最终质量效果的重要原因,并且对于相应的实验价值也会产生严重干扰,这一点主要和相应的实验检测人员能力存在密切联系。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

为了较好提升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效果,必须要重点围绕着上述各个影响因素和问题进行严格把关和控制,相应的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确保样本的可靠性。为了提升其最终实验检测的准确性效果,必须要首先针对具体的实验样本进行严格控制和把关,这种样本方面的有效控制主要就是为了较好提升其自身的保护效果,确保其在实验检测分析时,依然能够和取样时具备理想的一致性效果,避免其在此过程中受到明显的质量影响和干扰。此外,为了较好提升其样本的可靠性,还需要重点围绕和样本相关的各类要素进行严格把关,尤其是对于直接接触的器皿,以及实验室环境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其影响样本质量效果。

确保实验室操作规范性。保障实验室中相关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也是切实提升最终整体检验质量效果的重要环节,在该方面的具体处理过程中,需要首先针对相应实验检测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和管理,促使其能够具备理想的操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尤其是对于具体的实验检测操作,能够具备较强胜任力,重点规避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缺陷,保障其对于实验检测操作流程的顺利执行;此外,还需要对于各类实验检测仪器设备的选择和应用进行严格把关,能够保障其具备理想的运行效果,确保自身准确运行的同时,能够保障其准确检测出所有的微生物类型和数量,提升其检测全面性效果。

准确解读各类实验检测数据结果。对于实验室操作所得到的各类实验检测数据结果,同样也需要进行详细全面的解读和分析,保障解读能蚓弑咐硐氲淖既沸裕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进行解读,避免随意按照自己理解进行结果阐述,进而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实验检测的最大价值效果。

实验室样本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管理;要点

临床微生物检验可为医生准确诊断及治疗疾病提供可靠依据,其检验质量则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发生误诊、漏诊等情况,贻误患者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并给予微生物检验的患者给予临床分析,从而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后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降低误诊、漏诊几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2年前来我院就诊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共有患者7231例,其中男性3907例、女性3324例,年龄18~92岁,平均年龄(47.86±2.95)岁。按照时间不同将其分为2012组(3451例)及2013组(378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2011年我院采用传统临床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2012年,我院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对现有质量控制模式进行改进及完善。记录两组由于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所致误诊、漏诊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后实验室质量控制 ①检验报告:问题:检验报告是医生诊治患者病情的有效凭,若检验人员出具报告出现质量问题(书写、表达等)将直接影响医生临床诊治效果;对策: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检验报告规范书写模式,不定期抽查检验报告,对检验报告评价优秀及较差人员进行相应奖惩;②相互沟通:问题:检验人员出具报告后,均由护士或专职人员领取并告知医生,检验人员与医生相互交流较少,无法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并判断检验结果正确性;对策:临床微生物检验完成后,应及时将结果告知主治医生,若临床医师对检验结果表示异议,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应及时分析检验过程中是否出现质量问题,如操作人员失误、仪器精密度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若经复查后检验结果仍不符合患者临床体征,则应进一步将分析范围扩大,如患者治疗用药、样品采集过程、报告单是否填写正确等,从而及时纠正问题,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③样本处理:问题:样本检验完成后,部分工作人员将其随意放置,未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规范处理,易对实验室环境造成污染,导致新进样本检测结果异常甚至威胁检验人员人身安全;对策:制定完善的实验室样本处理方案,样本检测完成后应将其回收至专用容器中集中销毁处理,并做好详细记录,指定专职人员检查监督实验室中样本回收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做法,保障检验结果准确性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011组、2012组由于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所致检验结果不合格,最终造成误诊、漏诊情况对比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2011组我院由于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所致误诊、漏诊率高达3.51%,显著高于2012组0.4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发展,微生物检验技术显著提高,已在临床诊断、治疗疾病及判断疗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微生物检验质量是保障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1],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主要分为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阶段,其中检验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样本采集、培养基制备等;检验中主要对工作人员操作过程及实验室环境进行质量控制;检验后质量控制主要涉及检验报告规范性、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沟通等。

有研究显示[2],目前临床检验人员对检验前及检验中质量控制较为重视,因此该阶段检验质量可有效保障。有研究显示,由于部分临床检验工作者认为只有检验前及检验中工作任务与自身相关,检验后不属于本职工作范畴,往往忽略检验后质量控制,造成严重后果。本文研究可知,2011年我院仅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实施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管理,由此引发误诊、漏诊率较高(3.51%);2012年我院改进现有工作内容,提高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该年度由于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导致误诊、漏诊率仅为0.45%,较2011年显著减少,质量控制效果较为满意。

综上所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重视微生物检验后质量控制工作,从而提高临床诊治正确率,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3]。

参考文献:

[1]谢达禄.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要点[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3(4A): 223-224.

[2]李燕平.重视质量控制, 提高检验质量[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28(02): 219-220.

实验室样本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实验室 质量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222

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区域的设置

荧光PCR实验室设置是一个很规范的要求,应遵守相关法规进行实验室的设置。总的方针是各区独立,注意风向,因地制宜,方便工作。实验室装修应方便清洁,不应出现死角。荧光PCR实验室应分为:试剂储存和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反应混合物配制和扩增区、扩增产物分析区。如使用全自动分析仪,区域可适当合并。各工作区域必须要有明确的标记,进入各工作区域严格按照单一方向进行,只能从试剂储存和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反应混合物配制和扩增区、扩增产物分析区这样一个行程进行。最好做到专区专人,区内物品专用。各区应具备的设备配置:屋顶紫外灯、近台紫外灯、一次性手套、一次性鞋套、工作服、废液缸、扫帚、拖把、废纸篓、微量加样器覆盖1~1000L、经高压处理过的离心管和加样器吸头、笔、纸等,注意避免不同工作区域内的设备、物品混用。

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从事PCR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具备医学检验和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知识,且是受过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获得上岗证书的人员。中心主任要亲自负责实验室全面管理、技术指导、解决与沟通技术疑难等问题。同时为了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中心要不定期外请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派送相关人员外出学习,做好后备人员的培养。要求PCR实验室人员定期写学术综述或经验总结,能够顺利地通过国家设立的定期考核。对PCR的原理、应用范围、局限性及发生污染的每一个环节要有充分的了解,熟悉操作规程,善于分析试验结果。要建立技术人员档案,做好对本室人员的管理。

污染及处理污染的措施

荧光PCR的污染分为实验前的污染和实验进行中的污染。实验前的污染是指实验材料的污染,主要是病人标本来源的核酸;而实验进行中的污染,通常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骤都可能发生对样本的污染。核酸的制备是较常产生污染的过程,荧光PCR反应进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实验设备的任何部位,也是可能的污染源。而PCR产物是个高度危险的污染源,通常的阳性PCR产物含有大量的目标模板分子,极易泄露产生气溶胶污染整个实验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对污染的监测,每次PCR实验务必做各种阴阳性对照。①阳性对照:阳性对照要选择扩增度中等、重复性好的模板进行,监测PCR反应是否成功且是否合乎理论要求。②标本对照:被检测的标本是血清就用鉴定后的正常血清作对照。③试剂对照:在PCR试剂中不加模板DNA或RNA,进行PCR扩增,以监测试剂及环境是否污染。有时轻微的气溶胶污染还需要复管试验、重复性试验等。所以实验室所有人员应充分认识预防污染的重要性,了解产生污染的原因,如:①标本间交叉污染。在核酸提取过程中一定要小心操作,防止飞溅,做好标记,避免样本间的交叉污染。配好反应液并加入待测核酸后,必须盖好反应管,要有明确的样品处理程序。②PCR试剂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在PCR试剂的配置过程中加样枪、容器、双蒸水及其他溶液被PCR核酸模板污染。③PCR扩增产物污染。主要是气溶胶污染,一定要选用质量好的离心管和反应管,避免试剂飞溅、外泄。同时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反应完毕后应及时把反应物清理掉,避免荧光PCR后的产物反应管在工作区内打开。

要避免污染,首先应是预防而不是排除污染。实验室工作区的严格划分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污染,工作区之间传递窗的设置,一方面方便了试剂、样品等在不同实验室区间的传递;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交叉污染的危险,因此要定期对传递窗进行处理或用移动紫外灯照射。工作结束后必须立即对工作区进行清洁,用10%次氯酸钠擦拭,再用70%乙醇擦拭,然后再用可移动紫外灯调至实验台上60~90cm内过夜照射,可有效打断扩增产物。一旦污染发生,应立即进行清洁卫生、稀盐酸液擦拭或浸泡、通风疏散、紫外灯照射、酸雾处理等措施,尽快消除污染。也可选用不同区域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状态。造成荧光PCR污染的原因很多也较复杂的,因此必须对荧光PCR实验室进行严格的科学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质量控制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三部分:即质量方针与宗旨、工作制度、标准操作文件(SOP)。基本内容也可概括为四句话“写你所应做的,做你所写的,记录你所做的和分析你所做的”。就是要写质量管理文件,并把实验室的工作文件化,写的要具体一些,让第一次接触该SOP的人,也能够按其完成相关操作。文件的编写是实验室验收工作最重的一个环节,所以在编写文件时要让每一个实验室的人员都参与,对所写的内容、程序和要求都知道,并能遵守执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外,关键是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技术人员的观念,要认识到SOP文件对质量保障的重要性。质量管理精髓是所有与实验室检验质量有关的环节全部要有章可循,按章进行。

质量控制包括两个方面,即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室内质量控制(IQC)的目的是确保临床测定过程及结果在偏差和精密度方面达到预定的标准;室间质量控制(EQC)是将实验室测定情况与一室间和客观标准进行回顾性比较的数据。所有开展临床基因扩增实验的实验室,都必须参加由卫生部组织的全国临床基因扩增检验项目的室间质量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其开展临床基因扩增实验的依据之一。临床标本制备处理和核酸提取方法的标准化、检测试剂和方法的标准化是室间控制的关键。应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进行IQC以监测方法或者检测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室内质控系统,使用质控品,确定质控标准,可以评价检验结果的精密度,结合室间质量评价(EQA)可以评价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充分运用实时荧光PCR技术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高效性,为临床检测和诊断提供科学和准确的报告,真正实现为患者及社会公共卫生监测服务的宗旨。

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常用于基因扩增检测的临床标本包括EDTA或者是枸橼酸钠抗凝全血或骨髓、血清或血浆、痰、CSF、尿及分泌物、各种食品样本等。标本的收集应在实验室工作区域之外进行,样本采集后应及时进行分离、微生物细菌培养等处理,暂不进行试验的样本应处于合适的温度条件下保存并明确保存期限,及时检测。对样本编号应有明确规定,保证编码的惟一性,不能有重复编号,样本资料信息登记要完整,方便查找。采血液样本时,应用一次性密闭容器。非密闭采集样本时,必须防止来自采样者的皮屑或分泌物的污染,采样时必须戴一次性手套、帽子。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应高压处理,可使核酸酶永久性失活。进行抗凝处理时,不能使用肝素抗凝,因肝素是Taq酶的强抑制剂。

仪器设备的校准及保养维护

仪器性能稳定调试校准,是试验操作的前提条件,加样枪应及时的校准及保养维护,PCR检测仪每年应由仪器厂家对仪器进行检修和校准;对冰箱和加热模板应每日记录其温度,有效地控制实验的条件;其他设备要经常清洁卫生,避免尘埃或核酸分子沉积。尘埃分子等对荧光反射有一定得影响,最好应避免在尘埃数过高的实验室内操作。及时升级或更新已老化的仪器设备,保证PCR检测实验结果的准确。

实验室安全

PCR实验室的安全包括实验室的生物防护、实验室的清洁、实验室污染的处理、实验废弃物的处理等。生物防护除了必备的口罩、帽子、手套、工作服外,还应具备洗眼瓶、75%酒精、眼罩、生物安全柜等设施,并制定紧急情况处理方案。如不慎将血液标本、体液标本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接着用75%酒精棉签或含碘消毒棉签擦拭消毒,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要防止污物处理不规范、检验人员自我防护措施不严、日常消毒灭菌不能坚持、人员通行混乱、工作记录不全、实验方法未按SOP文件程序操作、质量控制未按要求执行等等。

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建设,不仅需要健全的实验室制度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而且需要对各种有关条例、规范等的贯彻和实施,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这不仅可为公共卫生、临床及患者提供准确、公正、及时、有效的检测报告,也为今后实验室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申子瑜,李金明.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2.

2 李金明.临床PCR实验室的设计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7,14(增刊):24-26.

3 李金明.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规范化.检验医学杂志.2002,1(2):99-100.

实验室样本管理范文第9篇

1.1土工试验仪器故障老化

目前,我国许多土工试验室使用的设备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购买的仪器。由于使用的年限较长,许多设备都出现了磨损、老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土工试验仪器测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很可能受到了影响。当仪器出现明显故障时,部分实验室会对仪器进行维修,但是也有实验室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使用即将报废的设备。使用这种设备得到的数据可靠性较低。另外,当下我国对于土工实验室的监管力度较小,缺少成熟的体系,导致检查更像是例行公事,很少涉及到土工试验仪器的检查。

1.2岩土工程勘察土工试验设备不符合规范

随着建筑施工行业的飞速发展,岩土工程勘察的需求也不断增多。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许多企业开始从事土工试验设备的生产。这些企业往往成立年限较多短,经验不足,导致其产品的质量难以获得保障。还有的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周转常常出现困难,为了维持企业的生产,只能降低产品的质量水平,以价格低廉在市场中竞争。这恰巧迎合了一些人的心理,为了获取不正当的利益,一些岩土勘察部门购买这些低价的土工试验设备。这种现象的出现,暴露出了我国土工试验设备生产缺乏规范管理的问题。正是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并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对于土工试验设备质量的监督不够严格,才有生产厂家铤而走险,生产出质量差的土工试验设备。

1.3实验操作人员不重视土工试验

当下,还存在个别实验操作人员忽视了土工试验的重要性。首先,在进行实验的股构成中,没有按照行业规范为实验提供适合的室内环境。由于土工试验中涉及到对于岩土样本湿度、温度的数据测量,外界环境有可能会对其结果造成影响。但是一些实验操作人员在实验室中使用电扇、空调、暖气等设备,影响了试验的结果。其次,一些实验操作人员认为土工试验对整个工程的作用较小,因此往往消极怠工。还有的实验操作人员进行实验时只是象征性地对样本进行采集、分析,最终的数据填写往往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这样忽视土工试验重要性的操作人员,即便发现了实验数据存在问题,也因为对土工试验的不重视忽视了存在的隐患。

1.4土工试验样本处理不规范

在进行土工试验样本采集的过程中,一些实验人员为了尽快收集到足够的样本,就随意取样。这样的取样方式并不具有代表性,因此得到的数据也并不准确。在样本保存、运输、检测的过程中,实验人员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就会对样本的性质造成影响。例如,不同的土质含水量也各不相同,在收集、检测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较大的变化。无论是取土样方法不规范、取土样本不标准或是在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样本的含水量出现偏差,也会对最终的实验数据造成影响。最后,一些实验人员为了尽快完成土工试验,仅仅采集数量较小的样本进行检测,这无疑增加了实验的不确定性。

2岩土工程勘察土工试验中常见问题的改善对策

2.1定期检查更换实验仪器

针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老化的现象,应当积极争取资金对使用年限较旧,无法准确检测的设备进行更换。如果实验室的资金较为紧张,就应当定时定期对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能够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对于已经无法准确提供测量的设备,需要请专业的维修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评估。能够修理的设备应当积极修理,不能修理的设备必须及时更换。同时,实验室的上级管理部门也应当重视实验仪器的使用情况,不能纵容实验室使用故障的实验仪器。

2.2制定、完善与土工试验设备有关的规范

市场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政府的监管,针对当下土工试验设备生产中暴露出的质量问题,工商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管理。从土工试验设备生产厂家、工商管理部门、土工实验室三个方面入手,杜绝不符合规范的土工试验设备投入使用。可以建立起一套土工试验管理规范,首先,可以根据土工试验的设备要求,对市场上土工试验设备提出统一的生产要求。其次,可以不定期检查土工试验设备生产厂家,一旦发现厂家生产的土工试验设备不符合标准,就要勒令其停业整顿,并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强制性地杜绝厂家为了经济利益生产劣质设备。最后,还应当对土工实验室购买设备有所规定,要求土工实验室购买符合相关标准的设备,不能使用粗制滥造的设备。

2.3强调土工试验的重要性

针对实验操作人员忽视土工试验重要性的问题,应当强调土工试验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让实验操作人员意识到土工试验对整个岩土勘察,乃至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影响。首先可以定期举办土工试验交流会,邀请其他单位的土工实验人员出席,共同交流土工试验的问题与重要性。其次,可以邀请土工试验专家进行讲座,讲授土工试验的关键内容和重要作用。另外,可以组织土工试验人员参与培训,了解因为土工试验疏忽对整个工程造成的严重影响,让实验人员认识到忽视土工试验有可能造成怎样的后果。

2.4不断规范样本采集

在进行土工试验的过程中,岩土样本的质量会对实验的结果造成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在进行岩土样本采集过程中,应当注意规范采集方法,先用销土将两个断面修理平整,不能随意取样。然后再结合样本的颜色、软硬程度等物理性质对岩土进行物理学估值。其次,在室内进行岩土实验时,应当细致描述岩土样本的物理学性质。针对样土中含水量不稳定的问题,应当通过妥善保存样本,方式样本的含水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最后,为了保障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准确地反映土质的特征,应当将样本采集的频数控制在30以上,以避免因采集样本数量过少,出现较大的偏差。

3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土工试验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当下,我国土工试验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通过土工试验结果的分析,也有效地避免了一些工程出现安全事故。但是,目前土工试验仪器故障老化、实验设备生产不符合规范、实验操作人员不重视土工试验以及土工试验样本处理不规范等问题缺失存在。只有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通过定期检查更换实验仪器、完善与土工试验设备有关的规范、强调土工试验的重要性以及不断规范样本采集等手段,减少土工试验常见问题出现的频率,更好地保障岩土工程勘察的正常进行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

实验室样本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验室;安全

【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523-01

在医学检验实验中,检验人员会接触到各种危险的生物样本,比如说危险性的血液,体液和各种危险标本,这些危险样本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将这些病原样本散播到生活当中,都会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巨大威胁。所以如何减少医学实验室中的病毒感染和传播,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就成了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1 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危害来源

在医学实验室中,操作人员必须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对样本进行检测、判定,才能够得到准确的数据。在很多实验当中,很多标本样体都是来自于患者,他们身上携带着很多病菌,比如说乙肝、梅毒、艾滋病,这些疾病的传染性非常高,通过分泌、排泄、体液和血液就能够进行传播,检测者如果稍有不慎,就会被感染。根据近些年的数据显示,一些病毒在经过特殊的变异之后,就会变得非常危险而难以控制。还有一些流行性的传染疾病,比如说痢疾、腮腺炎等等,造成了医学检验室的生物安全存在着很大的不安全因素。

具体来说,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危害来源主要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在标本的采集和运送过程中,稍不注意病毒源身上的病菌就会被采集猪者传染,比如说器皿破裂、溶液外溢、标本喷洒等,都可能成为潜在的污染源,为工作人员的安全埋下隐患。其次就是在标本检测过程中,很多细菌和病原微生物都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在实验的过程中,操作者需要对样本进行解剖分析,这些病毒可能通过空气、皮肤进行传播,侵入检测者的体内。最后就是在检测试验完成之后,对实验后标本的处理,很多检测者不按照规定,在做完实验之后随便放置容器,或者忽略了消毒环节,就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2 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各项实验的增多,医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说禽流感、SARS病毒、艾滋病、疯牛病、甲流感等疾病出现蔓延的趋势,还有炭疽病毒等生物恐怖事件引起了巨大的恐慌。近几年来在台湾、新加坡以及北京医学实验室中发生的病毒泄露事件,对工作人员的造成了感染,将安全隐患变成了现实祸害,造成了社会恐慌。从这个意义上看,医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医学检验者需要注意的问题,更是全社会需要注意的问题。很显然,医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已经涉及到环境的安全(病毒物的泄露、排放等)、社会的安全(危险物品的流出和丢失等),对各级各类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实验室的安全防护出现问题,不仅会使工作人员造成感染,还会将传染性的微生物传播到社会当中,造成大范围的传染性疾病,对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甚至可能导致某些生物灾难发生,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医学实验室的安全防护。

3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措施

1.重视基础设施的清洁

要想保证医学实验室的安全,首先就是要做好清洁与消毒工作。消毒与清洁是保证生命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在干净卫生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实验室的安全性才能得到保证。具体到操作实践中,就是要从购买到最后的回收,都要确保实验室中的各项仪器设备的清洁。比如说在购买仪器设备的时候,首先就要考虑其生物安全问题,然后与后勤部门进行协调合作,共同构建出一个安全有保障的医学实验室,而且要保证实验室内的设施和必要配备的安全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比如说在一些安全危险物旁设立警示标志,采用感应式的水龙头,将垃圾分类整理等,维护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安全。

2.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控制医学实验室的安全,还要从建立起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开始。实验室应该建立严格的管理条例和制度,对进出人员进行严格的登记和安全检查,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消毒灭菌和基本培训,严格分类管理垃圾,降低病毒传染的可能性。除此之外,还应当建立起一套安全防护流程操作手册和监督机制,定期对制度的实施状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的正常实施,真正做到落实管理,控制隐患。

3.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

制定出明确清晰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流程,是对项目的操作进行一个安全规范管理的前提。当然这个流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随着时间和时代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特别是针对一些实验中的薄弱环节和容易犯错的部分,要进行特别关注。其中,样本的血液体液是生物实验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存在安全无隐患最多的部分,下面就以乙肝病毒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应该如何来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流程。

乙肝在我国的发病率比较高,而且通过血液传染,这就给每天与检验标本的,检验人员造成了极大威胁。我们在采集血液体液样本的时候,必须要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的操作流程来,尽量避免在实验的时候,检验人员和这些标本之间进行直接的接触,比如说在采取样本的时候可以采用吸管,试管,或者佩戴手套,阻隔病毒的传播。检验人员在采集,收集,运输,处理的过程中,也要尽量减少与之的接触。最后,还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比如说定期为工作人员注射不同的疫苗,加强工作人员的身体锻炼,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实验,保证生物实验室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宏娟,鞠传余,等.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与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

[2]殷智红.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初探.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7)

上一篇:幼儿园多媒体教学范文 下一篇:高中绿色化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