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24 11:23:54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验室;精细化管理;问题

1引言

实验室管理工作是医学工作开展中的重要内容,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方式,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精细化管理提升了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因此如何有效地对实验室进行精细化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2.1有利于资源的节约

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势必会使用一些药品和试剂。在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中,管理模式属于粗狂型,对药品和试剂的管理工作不重视,造成实验人员肆意使用,导致资源的浪费。通过对实验室进行精细化管理,规范人员的实验室行为,提升实验效率,这样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1]。

2.2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精细化管理对于节约型社会的建立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节约型管理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对实验室进行精细化管理,能够合理的使用实验室中的各种资源,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与节约型社会的理念不谋而合。

3如何有效的开展实验室精细化管理活动

3.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首先需要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为实验室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证。其次,管理制度制定后,需要严格监督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不遵守管理制度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避免同样事件的发生[2]。最后,在完善管理制度时需要做到因地制宜,不同的实验室功能不同,实验操作也不同,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保证管理制度制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2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管理人员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首先,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业余时间进行知识的积累和补充,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的适应管理工作。其次,开展培训活动。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活动中邀请一些知名的教授进行精细化管理的相关讲座,提升管理人员对精细化管理的认知水平,这样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更好的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范围[3]。在培训活动中,实验室管理人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其他管理人员的先进方法,在交流时注意总结经验教训,避免自身在实验室管理中出现同样的错误。最后,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还可以采用招聘的形式,在招聘的过程中既可以招聘应届大学生,也可以招聘社会中具有实验室管理能力的人才。在招聘时需要重点对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考核,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才能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加快实验室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进行。

3.3管理内容精细化

在对实验室进行精细化管理时,不仅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还需要实现管理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内容精细化内涵比较丰富,管理内容精细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进入管理精细化;药品管理精细化;仪器设备管理精细化;人员管理精细化;最后还需要开展文化的精细化管理。这些管理内容对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具体的实验室管理内容,才能有效的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4]。在进入管理时,需要由专门的人员管理实验室的钥匙,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做好登记工作,登记工作包括进入的时间、离开的时间以及进出的目的等,通过对钥匙进行专人管理,可以避免人员随意进出实验室情况的出现,这样可以减少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工作量,为实验室管理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药品精细化管理时,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采购方面以及使用方面。在采购药品时,为了保证采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需要定期对物品的数量进行检查,了解药品的剩余量,结合日常药品的使用情况,确定合适的采购数量,避免资源的浪费。在开展采购工作时,采购人员需要控制好药品的采购成本,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成本支持。在使用方面,管理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知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不同实验药品的使用数量,将药品进行合理的配置,既可以提升实验操作的效果,也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对仪器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时,首先需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仪器设备进行维修更换,这样可以避免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同时,在使用仪器时也需要做好登记工作,这样可以在仪器出现损坏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5]。在对仪器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时,为了能够防患于未然,需要对实验操作人员进行相关仪器设备的讲解,提醒操作人员需要注意的事项,增强操作人员对实验设备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可以使操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更好的使用各项实验设备。在进行实验室精细化管理时还需要对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钥匙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操作人员。对于实验操作人员而言,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具有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实验的相关流程,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完成。在进行精细化管理时还需要结合人员的特点明确实验室分工,保证人员各司其职,提升实验效率[6]。对于钥匙管理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责任心和原则性,不能将钥匙随意的给闲杂人等,提升管理效率。最后在进行文化管理精细化时,需要重视文化的建设,文化和制度具有一定的联系,制度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制度的核心。文化建设时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第一,文化建设时需要了解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对于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意见,对于一些具有借鉴价值并且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应积极的采纳,这样能够发挥出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操作人员的主观作用。第二,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可以适当的借鉴其他实验室的文化,保证文化建设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文化对于人员的约束作用。管理内容精细化管理是实验室精细化管理中的核心,对于实验室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实验室管理内容进行精细化管理,完善了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流程,减少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环节,提升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效率。

4总结

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同时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管理内容精细化。通过这些途径的运用能够有效的对实验室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挑战,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解决实验室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卫,王磊,赵志强,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危险有害废弃物的精细化管理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12):160-161.

【2】刘佳琦.浅谈高校实验室设备的精细化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6(12):259.

【3】孙明涛,何旸.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的管理精细化讨论[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184.

【4】许希燕,邬于川,汤军,等.精细化管理在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应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4,36(01):52-54.

【5】杨艳,于军,梁菁菁,等.精细化管理在军队医院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2014,16(04):440-441.

【6】周步,陶艳萍.浅析高校实验室精细化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7(37):12-13.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范文第2篇

①可以分解、细化和落实的各类病理制片流程,让精细化管理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以此来提高病理技术实验室的制片质量与制片效率;②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实验室等级,参与ISO15189、CNAS-CL37JCI国家卫计委三甲医院评审与复评等的认证与考核,提高病理诊断与技术行业的等级、地位和公众信任度;③可以让病理技术实验室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以及研究与应用各类新技术,为它提供平台与支撑。

2国内外现状与趋势

欧美先进国家病理学技术实验室的功能与定位十分明确,有资质的实验室平台、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标准化的操作指南和完善的质控体系,而且需要通过相应协会的认证,颁发证书后才能开展实验。在美国,病理技术实验室需要通过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的认证,香港伊丽莎白医院病理学部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通过了国际病理资格认证。我国病理科实验室的建设不仅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也落后于国内同级医院的实验诊断科室。随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ISO15189实验室认证体系在我国的推广,卫生部2009年《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的颁布,以及国家卫计委三甲医院评审与复评工作的开展,对病理科的建设与管理有法规上的支持,对评审、认证与考核有了明确的要求,各技术实验室规模与框架已建立,人员、设施、操作标准也已逐步完善。但管理模式还不统一,管理细节尚有盲区,需要研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提高病理制片的质量和效率。

3我科病理技术实验室的具体实施细节

3.1设置各二级实验室圆形展板

在病理技术各二级实验室中,细化分析制片操作流程的各个步骤,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精细化管理措施,放在台面圆形分页展板上展示,可一目了然。内容有各实验室的简介、工作制度、收费标准、技术人员资质等级、操作流程、质控标准、培训考核、持续改进、仪器设备保养维护、试剂使用安全规范和应急预案措施,以及实验室的长、中、近期目标,室间、室外质控记录及人员继续教育和科研合作,共15项内容。这些内容是在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的《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卫办医政发[2009]31号)、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2004.4)、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医学实验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病理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37:2012,17025)、JCIJCI医院评审标准(第四版)以及2013年江苏省三甲医院评审标准基础上建立的,有标准和规范,内容详细,对病理技术室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有极大帮助,也为今后病理技术实验室参加各类检查、评审、认证、考核打下基础。

3.2明确各类技术人员的分工、操作权限以及岗位责任制

三甲医院病理学技术岗位职责一栏分为技士、技师、主管技师、副主任技师、主任技师5级,各级人员在各类病理制片中有不同的分工与职责。我科的病理技术操作权限、晋级,是在人员职称等级的基础上再按制片项目分类培训、考核(理论+实践操作)、授权上岗、质控评估后逐步升级,复评再授权升级进行的。等级分为:简易等级,常规等级,复杂等级。简易等级是指新职工(从事病理技术工作<3年)通过各类技术培训,考核取得相应操作资格,可以进行简单标本制片,职称为病理技师;常规等级是指从事病理技术>5年,复评授权升级,可进行常规标本制片(不含微小、疑难、纠纷类标本),职称为高年资技师或主管技师;复杂等级是指从事病理技术>10年,复评再授权,有高质量的制片,可以进行微小、疑难、纠纷类标本制片,职称为高年资主管技师或副主任、主任技师。我科现有病理技术人员4人,中级职称1人,高年资主管技师授予复杂等级操作权限;初级职称3人,1人从事病理技术10年以上,1人从事病理技术5年以上均授予常规等级操作权限;1人从事病理技术工作3年,授予简易等级操作权限,上述人员均有本科学历,通过(常规石蜡制片、细胞学制片、IHC、冷冻制片、FISH、已开展分子病理学制片项目)培训、考核(理论+实践操作)、质控质量等综合评估后,由科室授予操作权限,每年有复评再授权,现有操作权限持续的评审,比较公平、公开,有效调动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完善岗位责任制方面,从两个方面入手,①主观上加强人员责任性教育,培养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②客观上制定定期质控与安全管理检查制度,在科务会和质控安全管理会议上分析,针对隐患和不良现象及时纠正,加强措施、完善流程、有整改落实记录。如细化分析病理技术各实验室用电情况,区分哪些是持续不间断用电、哪些是工作时用电,一般冰箱、自动脱水机、冷冻切片机、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水域式烘箱为持续不间断用电;自动滴蜡机、烘片仪、电炉、离心机为工作时用电;对于工作时用电的线路使用定时供电,即设置定时控制器,在工作日和工作时间通电。日常也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工作完毕及时关闭电源,避免电器引起火灾。科室所有冰箱的温度监控通过物联网的“冷链”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措施较为先进。

3.3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随着病理学技术的发展,病理技术实验室要逐步通过国际标准化认证(ISO15189,JCI等)的趋势。我科2012年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管理小组由科主任、诊断组和技术组的骨干以及专职秘书组成,负责对病理诊断与病理制片质量控制与实验室安全运行进行全面管理。内容包括:实验室的规划设置、工作制度、实验流程、质控与安全管理、培训考核授权、持续整改、仪器设备维护、各类试剂安全管理与使用、废弃物的处置等方面。原则是岗前培训、定期检查和持续整改。培训内容分为:业务技术(各项制片的流程与规范),公共安全(消防常识与演练、危化、有毒试剂的安全使用与应急预案、废弃物品的分类处置与应急预案)。定期检查和持续整改是根据培训内容的不断更新、实际操作是否合理规范来进行不断督促与改进。秘书负责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日常性事物的前期协调。

3.4树立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让技术人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标准规范的操作、优异稳定的制片结果、发现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探索研究新技术的信念,使病理技术不断持续发展。我科确立了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①病理技术实验室有一个远、中、近期的规划与目标。每3年为一周期目标,每年有专项目标,每一个目标有详尽实施计划,定期考核的细则,评估整改的会议以及持续改进的措施。如进行1年HE石蜡制片、1年冷冻制片、1年免疫组化与细胞学(包括细针穿刺与脱落细胞学、TCT),经过这一周期病理技术实验室的整体技术质量有了提升。这为下一周期分子病理学各类技术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也为技术实验室的认证、考核打下良好基础。②加强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与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病理技术与病理诊断密切相连,病理技术只有了解与熟悉病理诊断标准,有了责任与使命,才能更完美的制片为病理诊断提供支撑。由过去单纯的技术制片到熟悉所制片项目的意义、制片原理、制片步骤、制片结果(优质制片质量对照)、质控,熟知物理、化学、光学、生化,免疫学、生物工程、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对制片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会对制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与改进。科室制片的甲片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且长期稳定。参加分子病理学新技术学习班2次,积极参加地市、省级、部级各类的病理技术学术会议,善于交流,引进好的经验与方法,提升质量,提高效率;书写技术论文10余篇,其中中华级2篇,统计源级6篇,协助参加科研项目30余项;在医院组织的文化、体育、科普、业余生活等活动中的集体荣誉感与凝聚力增强,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多次表扬,提升了病理科在医院的形象。研讨病理技术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可以借鉴其他实验室以及跨学科跨行业好的管理经验来提高病理实验室管理水平。精细化管理,可以树立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培养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孕育出尽善尽美的制片质量和满意的服务。在实际工作中,精细化管理对于病理技术实验室的管理,有益处,值得探讨、研究与应用。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范文第3篇

1精细化管理及其特征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4],并非某种具体管理模式和方法,它倡导凡事应坚持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提倡人们养成用心做事、重视细节,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的良好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追求,并非某种具体标准,它启迪人们要打破常规和经验定势.用创新思维对工作流程、组织系统等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精细化管理是一个过程,并非某种既定目标.管理层次从低级到高级,方式从粗放到精细,行为从不习惯到习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其运行过程循环往复,层次水平螺旋提升.

2实验室的精细化管理

2.1实验室建设

最近几年,我院除学校正常投入以外,持续得到了10余项省部级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资助,如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信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国家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教育部—IBM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江苏省品牌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部级校企共建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项目(河海大学—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河海大学—广州周立功单片机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校企共建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项目(河海大学—常州移动物联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实践中提出把大项目化整为零,划分为若干个学院级别的子项目,由课程负责教师或学科负责教师担任子项目(相关实验室建设或改扩建)负责人,要求他们组织相关人员(子项目参与人)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翔实的项目实施方案及项目实施进度表.为充分调动参与教师积极性,年终工作量测算时,我院会根据项目验收情况对子项目负责任人和参与人认定合适的工作量分值.这样,学院从领导班子到子项目负责人,再到参与人,一级督促一级,层层抓落实,可有效提升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效率,避免浪费.

2.2实验教学管理

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把实验教学从内容和形式上划分为“三层次实验”,即基础性实验、提高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5].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院制定了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基础实验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系统、C++、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单片机技术与应用、高频电子线路、软件工程、DSP技术、EDA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等12门实验课程.为确保基础实验教学质量,我院采用“五环过程管理办法”[6],在实验预习、实验操作、记录审签与器材检查、实验报告、实验考核与实验室开放等5个环节中,均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明确要求,环环相扣,使每一环节均落到实处.提高性实验内容要具有设计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题目要与企业科研或生产相关,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大纲要求开出“课程设计”和为自愿参加专业综合实践的学生提供场地、设备和指导.我院对课程设计采用“六环过程管理办法”[7],在课题布置与要求、方案论证与设计、原理电路仿真与改进、实际电路安装与调试、学生作品验收与研讨、课设报告写作与评阅等6个环节中,均对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每一环节师生均有抓手,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对于专业综合实践则采用“七环过程管理办法”[8],对“双向选题、方案论证、每周交流、中期检查、限期整改、验收答辩和成绩评定”等7个环节均给出明确要求.研究创新性实验须有企业导师参与,作品要达到学院实物验收标准,主要包括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大纲要求开展毕业设计实践创新活动,和为申请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和教师科研课题的学生提供科研服务与指导.对于毕业设计,采用“十环过程管理办法”[9],对“毕设布置、课题论证、开题报告、每周交流、中期检查、限期整改、实物验收、论文答辩、成绩评定、毕设评优”等10个环节均制定了明确的管理办法.按照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我院大力支持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使实验教学管理办法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近5年我院教师在实验技术与管理和实验室研究与探索上,50余篇;近3年承担省级及以上教研课题1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这些研究成果为实践教学管理的进一步精细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2.3实验室专任教师考核

实验室专任教师业绩考核是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验室管理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而传统的实验室专任教师的考核多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随之而来的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奖金分配是“大锅饭”,这样不利于调动实验室专任教师的积极性.我院从实验室专任教师的岗位任务出发,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实验室专任教师考核办法,提高了实验室专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3.1物联网工程学院实验室现状

我院现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电子信心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苏省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物联网技术综合实验教学中心、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总面积5300m2,设备2623台(件),总值1053万元,面向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1个本科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等3个硕士专业,开设12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以及提高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课程,实验、实训项目个数185个,现有实验室专任教师17人,其中高级实验师7人,硕士以上学历8人,在读博士1人.

2.3.2实验室专任教师考核办法

传统的实验室专任教师的考核多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是由于实验室专任教师的工作量考核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实验室专任教师的工作既有实验教学,又有实验室管理与建设,还有科研和社会工作等;具体到我院实验室专任教师,他们工作内容跨度大,有专业实验室岗位、有基础实验室岗位,还有计算中心实验岗位;服务面向专业多,共有11个本科专业和3个硕士专业;职称和级别差别大,有初级实验师(11—12级)、实验师(8—10级)、高级实验师(5—7级);学历层次差距大,有在读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所以用简单粗放的方式进行量化考核比较困难,长期以来,对他们的工作量考核,多数定性而不定量.我院首先界定实验室专任教师的岗位任务包括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科研、社会工作等,然后以学院文件的形式对各项工作给出了量化方法和权重,最后给出了各个级别岗位的总分要求,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从而激发了实验室专任教师的工作热情与责任感,使学院的实验教学和实验设备管理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在考核实践中,对于超过总分要求的给予表扬奖励,对于达不到总分要求的给予帮助,要求在下一年多承担一些工作.

2.4实验设备管理工作的量化

我院明确实验室设备管理由实验室专任教师负责,并规定了设备管理要求:实验室专任教师协助实验教师完成所管辖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任务,排除实验过程中的设备故障;做好所管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统计报表、实验设备维修保养;做好实验材料的准备和补充;做到实验仪器设备账、物相符;设备维护、保养、修理、调剂、报废及时;仪器设备完好率在95%以上;完成实验后清理入库和安全检查工作.实验设备管理工作量(S)按课程类别(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践、认识实习、毕业设计等)和门数计算.

3结语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院实验室精细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稳步提高,仅2014年本科生就获得13项部级竞赛奖,72项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受理专利22项,专利授权13项,软件著作权颁证21件,12篇.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一个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吴玉剑,焦宇,汪金辉,等.高校实验室现状分析及发展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0):239G241.

[2]陈永军,刘进,汪国高.基于量化考核的实验技术人员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202G205.

[3]葛碧洲,石辉.基于10N算法的实验室量化管理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225G227.

[4]杨显贵,张昌民.精细化管理与大学管理精细化[J].上海管理科学,2008(2):82G85.

[5]朱昌平,黄波,朱陈松,等.通过“三层次实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7):5G8.

[6]朱昌平,梁行建,朱陈松,等.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教学的“五环”过程管理办法[J].教育教学研究,2007(1):26G29.

[7]朱昌平,朱陈松,张红苹,等.通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六环”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9):1045G1046.

[8]朱昌平,朱陈松,路龙惠,等.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践“七环节”过程管理办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2):11G14.

[9]朱昌平,王瑞华,朱陈松,等.“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办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01G111.

[10]刘艳,朱昌平,黄国铭.开放式电子信息类学生创新平台的层次化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165G167.229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精细化 实验室 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1]是高等院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任职教育院校来讲实验室更是提高学员第一任职能力的重要场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任职教育院校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运用科学手段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对任职教育院校提高教学能力有着重要支撑作用。本文在分析精细化管理基本特征、实施要点的基础上,针对任职教育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精细化管理概述

1.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精细化管理[2]源于科学管理,强调通过细节的管理,实现生产出精品、管理讲精益、员工求卓越的生气勃勃的局面。精细化管理[3]是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种先进管理理念,是由日本丰田公司提出,并广泛应用的一种管理理念,有时又称为精细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管理,指管理活动的精确化、标准化、程序化和细致化。精者[4],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也可以说,“细”是精细化的必经途径,“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

(2)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特征[2][4]。作为一种高效、集约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有以下特征:

一是强调数据化、精确性。数据化是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精确性则是数据化的应有之义,在每一个细节上均应做到数据化、精确化,这些数据化、精确性的资料则是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是改进和完善管理流程。精细化管理非常关注流程的简洁、集约、流畅,优化流程、减少浪费始终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作。

三是强调持续不断改进。精细化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改善、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要从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升。

四是强调领导力建设。强大的执行力、合适的战略性管理等目标实现的基本前提是有强大的领导力,精细化管理强调对领导力的建设,为领导力的建设从制度上、措施上、方法手段上创造了平台。

五是创新。精细化管理以持续的自我改进为特征,而创新则是自我改进的永恒主题,包含把小事做细的精细化管理则强调“非数据不精、非创新不细”。

2.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1)精细化管理的三大原则。一是专业化。所谓专业化则指“唯精惟一”,不仅强调组织的专业化,而且强调个人岗位的专业化。二是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逐渐、连续的改进,涉及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的不断改进。三是造物即造人。就是把人的进步和组织当中相关人员的幸福看成这个企业、这个组织的使命之一。

(2)精细化管理的四种手段。一是规范化。规范化指给组织及其成员提供准确的流程、程序、岗位和制度。具体说流程和程序是做事的规范,岗位和制度是有关于人的规范。二是标准化。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再往下才是标准化。就是把反复、长期的事情,从可操作、易执行、能复制的角度来考虑,变成非常容易的一些标准。三是数据化。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尽可能数据化,具体实现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标准数字化,再一个是考核的量化,再一个是管理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化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尽可能做到标准的数字化、考核的量化和管理数据库建设的完备。四是信息化。信息化最主要的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速度极快;二是信息化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从规则角度来说,会使流程和程序固化[2][4]。

二、任职教育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

1.新教学评价体系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要求。

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着眼创新、重在发展”为主要原则的新一轮军队院校教学评价目前已全面展开,其主体多元、分类指导、注重过程、简便易行的主要特点包含很多精细化理念。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评价体系对实验室建设提出要求为:系统配套,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达到总部建设标准,满足教学训练需要,管理规范,保障到位,开放运行,利用效益高。在考核指标上明确:教学装设备维修不及时,设备完好率

从评价要求来看,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出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因此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已迫在眉睫。

2.任职教育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任务转型期实验室建设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全军十六次院校会议对全军院校任务进行了进一步整合,原有实验室体系已无法满足新承训任务需求;为第一时间形成承训能力,院校在实验室建设上通常采用的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造一切条件进行实验室建设;在这种外延式建设背景下,建设效益、建设质量都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整个建设模式都属于粗放式建设。

(2)建设与管理的规范性不够。从建设层面来讲,谁来建、为谁建、怎么建的问题没有厘清,业务机关和建设单位在实验室建设理念上存有差异,业务机关的建设理念、思想无法有效贯彻,建设单位任务面广,无法集中全力进行实验室建设论证,为建而建、机关帮建的思想一定程度存在。从管理层面来讲,没有统一的使用规范和现场管理标准,在管理使用层面上随意性比较大;使用单位存在把实验室当做“自留地”的观点,实验室开放、共享严重不足。

(3)信息化手段应用依然短缺。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不高,无法对建设和使用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同时无法全面准确掌握实验室建设、管理状态数据。

(4)绩效评估体系尚未成形。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实施绩效评估,是提高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效益的有效手段,目前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评估通常结合体系评估进行,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即便个别院校制定了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但实际按指标体系实施评估的几乎没有。

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精细化

1.以规范化、标准化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建设与管理流程。

(1)制度先行是规范化的前提。在精细化视角下实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最基本的是建立符合单位实际的一系列实验室建设、管理的相应规章制度,按照从上到下的模式,明确实验室建设管理过程中个人与组织的职责、建设使用流程等规范,为建设和管理提供模板,规范建设和管理过程。

(2)固化执行是标准化的基础。各类规章制度的制定只是精细化的第一步,最主要的是把制度落到实处,在制度制定之初在强领导力的保证下强势推进制度执行,以“僵化”的思想强势推进制度执行,使按规定办事(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把制度固化执行下去。在固化执行的基础上,对可操作性、易执行性、能复制性比较差的制度进行优化,从而制定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流程。

(3)流程再造是精细化的必然目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初级阶段,由于教学任务、实验技术、管理技术等都是动态更新的过程,有效实施精细化管理还必须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持续对各类流程进行更新改造,把过程管理、流程再造的理念固化入建设与管理全过程。

2.以数据化、信息化为依托,实现建设与管理过程精确化。

(1)指标数据化是精细化的基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各要素指标的数据化是有效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要在标准化内容上实施建设与管理目标的数据化,为信息化条件下实现建设与管理过程精细管理奠定基础,要对所有建设指标进行数据化处理,使指标能够量化评估。

(2)过程信息化是精细化的高效平台。过程信息化的前提是各类建设与管理指标的数据化,主要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过程信息化可以动态掌握各类指标动态数据,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为流程再造提供决策依据;其二,可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监控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各类物资的状态,实现“互联网+”模式的实验室资源设备的动态管理。

3.以绩效评价为核心,实现建设与管理成效持续改进。

(1)实施绩效评价是精细化的必由之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水平如何,必须通过一定方法手段进行评价,评价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延伸,是对建设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测定,对建设和管理活动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目前管理领域比较有效的评价方法是实施绩效评价,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领域实施绩效评价主要指对照建设目标和管理流程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建设完成情况、仪器设备使用情况、产出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常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采用不同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侧重建设目标、经费预算、建设效益等方面的评价;管理过程的评价侧重使用率、仪器设备完好率、利用率等方面的评价。

(2)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实施评价的核心。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过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有效评价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基础,也是实施评价的核心。对于实验室建设过程的评价重点从项目管理、项目绩效等两个一级指标,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经费、项目产出、项目效益等五个二级指标,立项论证、项目目标、物资采购、实施进度、经费预算、经费执行、产出数量、产出质量、经济效益、教学效果、可持续性等十一个三级指标进行评价;对于实验室管理过程的评价重点从实验室综合效能、实验教学效果、实验室综合管理等三个一级指标,实验室利用率、仪器设备在用率、仪器设备完好率、实验项目开出率、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共享、实验室规划、实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及安全卫生等十一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制定评价体系时,要对每一个评价指标明确细分评价分值和评价标准,并对评价实施明确怎么评价、结果如何量化进行明确,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3)持续改进是实施绩效评价终极目标。绩效评价的实施是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实施评价的过程,实施评价的过程既包含对建设和管理内容的评价,又包含对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评价。对内容的评价是发现不足,明确改进方向的基础;而对评价的评价是对评价有效性、科学性的验证和改进。无论是对内容还是对评价的评价,整个过程都包含持续改进的思想;持续改进既包括建设与管理内容、方法的改进,又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改进。

四、结语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同样没有固定的模板,持续跟踪管理领域先进理念,以“互联网+”的理念为基础持续改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法手段,才能有效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同样是精细化管理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汤军,陈勤,王贵勤,曾晓荣.试论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9):9-10.

[2]许世宏.精细化管理理论[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1.

[3]鹿伟.过程监控与精细化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科 勤工助学 精细化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贫困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学校通过社会资助、校友赞助的方式提供多渠道、多种形式的资助,给广大贫困生提供了必要的生活费,帮助其完成大学学业,为维和和谐校园[1]做出了较大贡献。实验室勤工助学有技术型、创新型、管理型特点,引导学生利用岗位资源,发挥专业优势,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提高运用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积极参与勤工助学,探索精细化管理,实现勤工助学育人功能。

1.实验室勤工助学岗位存在的问题

1.1工作内容单一

为鼓励贫困生自强、自立意识,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学校规定按岗位结算工资,120元/月,每人每月至少工作25小时,其中5小时为义务工作,这样容易出现人浮于事混时间的现象。为解决这一矛盾,学校将助学金评定与勤工助学挂钩,提高参加勤工助学学生积极性。在实验室,打扫卫生和修理仪器设备等往往成为勤工助学内容,时间一长,学生流失严重,还出现很多同学外出打工现象,做家教或临时促销,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增加社会阅历。

1.2工作时间不易调整

大部分学生利用周一至周五课余时间参加勤工助学,但由于工科学生学习任务重,课余时间相对较少,所以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相对较少,到月底又面临工时不够的压力。另外,实验室存在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必须在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工作,我校两校区办公,就存在老师与学生时间不匹配的的问题,进一步减少了勤工助学时间,降低学生工作积极性。不少同学反映,图书馆晚上可以上班,可以补充工时,实验室就不能。

1.3缺乏专业引导

由于我校在市区和郊区两地办公,大一到大三在郊区,大四和研究生在市区,因此在专业上,低年级学生没有得到高年级学长很好的引导,对专业认知度不高,导致对专业缺乏兴趣,自然对实验室工作缺乏动力。如果有研究生和大四毕业生在实验室,甚至晚上也能参加工作,还能进行学术探讨,工作氛围会大大改善。对学生专业引导,光靠课堂和教师远远不够,更主要是靠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实验室恰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对实验室勤工助学的改革与探索

实验室属于专业型岗位,这不仅需要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和自我管理的自主能动性,也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随着社会化分工的日益细化,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由主要从事劳务型、服务型、事物型工作岗位逐渐向从事专业型、技术型、管理型工作岗位转变[2]。同时,高校更加应该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注重发挥专业特色和优势,将学生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与勤工助学实践相结合,并将勤工助学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就业创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实现了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和经济资助三者的有机统一。工作类型上应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发展。

2.1结合学校发展,强化学生管理团队建设

学生是勤工助学管理和参与的主体,学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凸显勤工助学社团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打造一支责任心强、思想觉悟高、专业能力好的勤工助学管理精英团队。

近几年来,我校开始实施从教学型大型向教学研究性大学的转变,尤其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科研带动学校各项改革和发展。教师带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可以作为教师考核项目之一,因此大大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科研的积极性。学校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立项项目。

学院从2009年起,成立节能车社团,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通过组织面试,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其中不乏有很多是在实验室勤工助学的学生,开放部分实验室,时间由学生调节,再加上有专业老师和研究生带领,已参加两届本田节能车大赛,并取得不俗的成绩,形成了勤工助学优势品牌,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不能只是“等、靠、要”,成立科技创新兴趣小组,咨询指导老师,拓宽组织成员,同时鼓励非贫困生参加,从09年至今学生获得物理实验竞赛以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15项各类奖项,这些学生大部分是贫困生,可谓硕果累累,一项专利正在申报过程中。

2.2加强指导,转变学生勤工助学观念,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

要转变学生勤工助学是为了赚钱的观念[4],鼓励学生对大学生活进行合理规划,将勤工助学与学生就业创业有机结合[3],根据学生的潜能、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及早定位,指导学生参与勤工助学体系建设,根据未来规划需求选择勤工助学岗位,实验室是属于技术类和管理型相结合的岗位,致力于继续深造,想在专业上有建树或者想以后从事技术研发和管理的同学可以参加。

引导学生结合勤工助学岗位,把职业理想、社会理想、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以勤工助学活动增强职业适应性。引导他们把勤工助学岗位的实践与毕业后的就业创业联系起来,鼓励他们把握学业、思考就业、勇于创业[1]。

3.结语

实验室只是高校勤工助学的一部分,但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做到人职匹配,激发学生活力和创造力,这不仅依赖国家、高校的发展和各项政策,更要研究岗位以及学生特点,走可持续发展模式,走精细化、人性化管理的路子,才能勤工助学达到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开春.当前高校勤工助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4:69

[2]牛京平.浅谈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J].教育发展研究,2002,3

作者简介:

邓浩(1982-)男,湖北,北京工商大学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学生事务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范文第6篇

一、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

1、实验室教学跟不上技术发展

目前大多数实验教学依然重理论,轻实践,未能达到实验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单一,未能体现现代化方法和手段。实验项目缺乏创新,未能与时俱进;实验课时和时间固定,未能保证教学质量。种种原因,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导致实验教学达不到教学目的,未能真正体现效果和质量。

2、实验设备数量难以满足需求

由于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而且专业也不断更新,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场所一时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造成实验教学安排过于集中,不能保证人手一台的实验设备。

3、实验设备陈旧,使用率低

学生人数上升趋势快,学校教学经费紧张,更新的设备不能满足需求,甚至有部分实验设备无法购买和引进;同时,实验设备在实验过程中超负荷运行、学生操作不当,加上缺乏管理人员没有定期检查和及时维修,很多设备无法使用,影响实验教学正常运行。除此,实验室管理制度相对滞后,购买的实验设备种类缺乏均衡,出现某些专业没有实验设备,而有些专业存在实验设备闲置的情况,利用率较低。

4、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经验欠缺

目前实验室管理人员多是学历不高、能力不足、经验不佳、专业参差不齐,对实验室管理方法欠缺一套完整的思路,制约着实验室的良好发展。

5、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太完善

电子电工实验室承担全校的电子类实验教学任务,在实验时间、地点的安排上比较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对实验管理人员的考核,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实验室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

二、电子电工实验室精细化管理应用

1、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用于企业的管理理念,是利用最优化的方法来达到最优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追求精、准、细和严。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强调执行力,所以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

2、组织精细化。提高认识、转变陈旧观念、精心组织是实现实验组织精细化管理的第一步,所以,必须要结合实际进行周密设计,对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准备、实验内容项目开发设计、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实验教学方式、实验管理等都要进行详细的部署,才能保证实验室工作有序推进。

首先,实验准备。实验准备充分与否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所以实验室管理人员在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要检查实验所需要器材、实验台和实验箱是否齐全、是否正确、元件是否齐全等,还要对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到心中有数,并制定完善的方案和措施。还要掌握实验的内容,并能熟悉实验操作整个步骤,同时还要懂得相关仪器的性能、用途、操作及其保养。

其次,实验内容项目的设计。实验内容项目设计对于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和教师共同参与实验内容项目设计和开发的整个过程,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把握实验要领、指导实验。所以实验内容必须要做到突出重点,做到精简、浓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除此,还要对每一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进行严格的设计。除了平时常规性的实验外,还要考虑一下具有特色创新的实验,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实验,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引入一些仿真实验,让学生通过仿真软件对所做的实验进行仿真,仿真更能增加对实验结果的直观显示,增加学生的兴趣。

最后,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新颖的教学方式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教学水平。教学方式一定要因生而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手段和途径,做到因材施教。实验教学方式采用固定式实验或是开放性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以开放实验室方式进行实验,这需要在开放的时间、教师的指导上、实验室管理上都要做充分的考虑和计划,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或方案。

3、考核标准精细化

首先,对于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考核必须要科学、周全,同时要求具有个性化,一定要改变传统考核,取而代之考核标准精细化。电子电工实验过程中可从实验纪律、实验操作动手能力、操作规范性、数据记录完整性、实验结果分析正确性、实训报告等各个方面进行考核,要注重过程化考核,全面评定学生的成绩。实验成绩的评定可以从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更综合地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

其次,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考核必须借助完善的招聘引入制度和考评制度。要选拔责任心强、有一技之长、学历较高的人员进入实验室;要健全和完善实验管理人员的日常考核和年终评定制度,考核与津贴挂钩;要完善实验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晋升制度和奖惩制度。严格按照现有制度对实验室的管理进行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改正自身的不足。

4、制度精细化

首先,实验管理体制精细化。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进行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在制订管理制度时,应该以精细化管理理论为指导,实现统一管理,统筹协调,必须将责任落实到人,谁负责谁管理,谁出问题就查谁,按照相应的制度执行;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指定专门人员对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按照相应的制度进行检查,查找不足,采取措施并改善。

其次,设备的管理工作精细化。设备管理工作是否有效,决定实验教学能否良好发展。首先要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改革,对相应的实验室要重新进行合并,把闲置实验室设备和使用率较低实验设备充分利用;完善实验室设备的登记制度,对过于陈旧的设备及时清理并补充,对出现损坏的设备必须及时记录,并安排相应人员及时维修;建立完善的实验经费申请制度。

最后,引入最新的管理技术,实行信息化管理。开发相应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和实验预约系统,让学生能在网上提前预约登记,并通过管理系统向学生公布预约的结果,包含实验时间和实验地c等信息。除此,把实验课相关资料上网,供学生下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料。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范文第7篇

一、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1]。它是社会分工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是对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实细节管理,实现最大化和最优化的社会效益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

中国教育界将这种理念应用到教育教学上,制定出精细化目标管理措施,使课程建设事事有人管,有人干。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对工作、学生负责,悉心育人。我校作为国家二级学院,与时俱进同样注重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应用。

二、教学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高校教学的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或管理方法相融合的管理方式,讲究以人为本,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及质量[2]。其要达到的目标是:精益求精的管理理念;精心的态度和精细的教学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学习的管理文化;岗位职责的系统化的管理方法。

通过精细化管理使教师的教学优质,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共同学习进步,各项教学工作顺利的进行,得到更好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精细化管理应用的重要性

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管理,管理的优势则通过精细化来体现,教学精细化管理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现今不管是企业还是教育都强调精细化管理,实践证明精细化管理运用到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大大提高了学生教学管理的质量。

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推行教学管理精细化是解决目前教学管理低效状态的有效途径,是保障教育质量有效提高的最佳方式。北京宝山区教师何光辉[3]指出,教学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的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平台,而要保证校本研修高质量的开展就必须依靠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强调每个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责任,注重教学细节,重视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的科学性,优化教学过程,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对于医学院校的我们,在教学方面更应严谨、全面,就必须依靠精细化的教学来管理培养医学人才。作为学校的二级院系,口腔医学院也同样要关注学生的教育以及教师的教学,只有精细化管理教学才能使得口腔医学院始终保持领先,向口腔医学岗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四、教学精细化管理在口腔本科教育中的应用

要实现教学精细化管理必须实现“ 三个转变”, 即变传统管卡式管理为科学引领式管理,变粗放式管理为走动式管理,变经验性管理为调查研究式管理。要始终有精品意识, 有精细过程, 有精心态度,要真正把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放在心上,落到实处,才能发挥管理的最大效能,实现教学的最大效益[4]。在二十多年来的口腔医学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不断改革创新,使得我们的教学管理越来越精细化,才有我们现在处于学校领先的地位。

对于口腔本科生的教育方面,我们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有着自己独特而全面的管理制度。教学精细化管理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党委书记的总领导下,老师与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一步一步的完成。我院在口腔本科教学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具体措施如下:

1.学生总体管理方面

我院将口腔本科生分为两部分,大学一二年级在城北新校区,由一个辅导员及各个下属学生干部共同管理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接受医学基础课及口腔解剖的学校。三年级到五年级在忠山老校区,由一个口腔医学院书记总管教学,学生科科长监管两校区,同样下属学生干部。三年级接受各门医学病理及治疗方面的学科,增加口腔组织胚胎学专业课;四年级全面接受口腔各专业课的学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五年级进入临床实习。

2.教师教学方面

我们采用循序渐进的连贯式教学。从最初接触的口腔解剖学专业课时,理论课教学的同时每周一次实验课,将理论知识实际化;口腔组织胚胎学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四年级的各口腔专业课则更细化,理论课后由各科专业老师带习实验课,进行操作强化练习,使课堂更加形象生动。

我们不仅保留了传统的老师教学,而且学习借鉴了PBL教学。它与以往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学的中心转移到学生自己身上,学生自己组织学习,老师辅助,在愉悦的情景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交流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推动了学校教学的进步。从07级开始,我院又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即专业英语交流学习,提高了学生们的英语口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成绩考评方面

我们摒弃了单纯试卷考试,采用笔试与操作及平时表现综合测评。低年级学生以试卷考试为主,兼顾综合操行;高年级则试卷考试占60%,操作成绩占40%再折合80%,兼顾20%的综合操行;实习生的毕业成绩则分三部分,论文答辩成绩、执业医师操作考试成绩及实习基地反馈成绩,各项指标均合格才能毕业。这样采用多种方式考核培养的学生更具时代竞争力。

4.教师队伍的培养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目前我院的口腔专业教师以副教授、教授、研究生和博士为主,理论课规定必须由研究生及以上资格才能对口腔本科生进行教学;实验室见习由老师带领在读研究生带教;对于实习基地要求必须由研究生或主治医师以上资格才能进行带习,保证了教学的准确及科学。每学期派出老师参加学校中文、双语教学及课件制作比赛,由高资历老师和学生共同对其打分。在学期末还会由学生对各科老师进行评分,提出意见,有针对性的对教学进行改革。

5.口腔实验室的管理

我院实验室分新老校区两部,新校区以解剖实验室为主,设有口腔解剖标本供学生学习;老校区实验室多而且系统,口腔组织胚胎实验室人手一台显微镜,提供各种临床常见口腔疾病的病理组织切片。高年级的实验室与临床相结合,配备了口腔椅位及人体模型,另设有石膏房实验室、口腔外科实验室、PBL教学实验室及足够的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四年级的学生从实验室走上临床实习,五年级毕业学生从实习回到实验室进行毕业考核,培养了理论与操作兼顾的口腔医学生。

6.实习基地的教学管理

我口腔医学院要求本科学生接受大学五年级完整一年的基地临床实习,完成任务才予以毕业。这一年的实习是他们从学校进入社会,从理论进入实践的过渡。在每年的实习中,口腔医学院书记会不定期抽时间巡回查询,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及基地老师的教学水平,并组织各基地老师一起进行教学交流,请专家老师到各基地进行学术演讲;规定各基地各实习生必须完成每科的实习,做好相关考核记录;日记记录每天实习情况。通过这样一年的实习后,我院培养的口腔本科生具备了应有的专业能力。

五、教学精细化管理取得的成绩

二十年来,泸医的口腔教学发展迅猛,在一批批优秀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1986年建立口腔医学院,2002年正式建立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现为四川省卫生厅直属三级甲等专科口腔医院。

1986年招收口腔医学专科学生,1988年更名为口腔医学系,1995年升办本科,招收五年制口腔本科学生, 2002年更名为口腔医学院,2006年升为省级一本学科,并被教育部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近5年来,共开展含省部级重点课题在内的科研项目20多项,获市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向全国各地口腔医学事业输送了上千名优秀的口腔综合人才。

总结

二十五年来,所有口腔师生共同努力,形成了一套自己完整的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使口腔的教学不断的进步。

在五年制口腔本科生的培养上我们更是加大力度,全身心投入到精细化管理的建设中,为医学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口腔本科人才。事实证明,只有坚持精细化管理才能使教学质量更高,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处于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蒋秀英.精细化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j].当代教育科学2011,11:63-64

[2]张铭等.努力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五年制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经验与进展[j].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7,5(10)

[3]何光辉.以教学精细化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现代教学2011,6:65-66

[4]王西成.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9,10:72-74

作者简介:

袁小平:女,1962.3.1,教授,硕士生导师。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副主任。电话:13708280246;详细地址: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南路2号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

邓梦旋:女,1987.10.19,在读硕士生。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电话:15284056460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范文第8篇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开放水平、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有效利用实验室空间、设备以及支持的能源、网络等资源,提出了采用微信、微博等学生喜闻乐见且使用方便的网络新媒体来实现学生的实验室签到和使用预约;设计了基于智能能耗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对计算机系统、空调系统和其他实验室支持环境的能耗进行采集与优化控制的新型监测和管理方式;基于新媒体和物联网技术的新型智能化、精细化的开放平台实验室管理机制使得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机制更适应双/多校区的教学及科研活动管理,并且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

关键词:

微信;物联网;精细化管理;双校区;绿色校园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各高校不断地探究新的实验教学方法,高校实验室管理和运作模式从传统的课程教学型实验室逐渐转变成开放型实验室。开放型实验室不仅能满足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需求,而且提供了一个发挥个人潜能的实验环境,从而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和探索性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创造的欲望,点燃他们创新火花[1]。开放型实验室能更好地适应当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例如课题研究实验教学模式,项目化实验教学模式,竞赛培养实验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多元化的创新平台,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2-4]。开放型实验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多方面的建设。实验室开放不是时间、空间的简单开放,也不是教学内容和仪器设备的简单开放,实验室开放必须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作保障[5]。在为实验室开放提供必备经费、设备和人员保障的前提下,探索基于新媒体和物联网的开放实验室管理新机制,设计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是至关重要的[6]。它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资源和设备的利用率,更能够保障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顺利运行,使开放型实验室真正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1当前实验室开放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1.1学生无法及时获得实验室详细的开放信息

目前高校实验室一般采用课程实验预约开放时间,开放自主使用的网上预约管理方式[7]。由于网上系统信息需要及时更新和实时录入,尤其是课程实验时间的临时调整变化无法及时上传,学生无法方便地获得实验室的实时开放状态和具体的空余(设备)资源情况。以天津大学为例,2015年进入双校区运行状态后此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突出。例如,学生从实验安排表查询,发现某实验室无实验教学课程,当他从卫津路校区到津南校区,需要的设备已经被其他自主使用的同学占用了。这样导致一方面学生白跑冤枉路,另一方面没有预约的其他实验室空间以及设备白白闲置。因此,需要精确的个体化的设备和资源使用情况,以及提前进行预约个体的实验设备的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8]。

1.2管理者无法准确掌握具体使用情况

值班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仅仅能看到学生在或者不在,大致了解学生人数。但是他们缺乏对具体每个学生使用具体设备情况的信息化统计手段,缺乏对于学生的上网、使用实验设备等情况的有效管理和统计。指导教师也无法时时获知在开放时间段内来实验室作实验的学生情况。学院基本上只是按照实验学生人数、经费情况来配置实验室面积、设备数量和支持资源等。统计的实验时数等是实验室人员手工填写的,缺乏客观依据。通过对设备资源使用的监测和信息化统计,将大大提高实验室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为实验室规划、投资效益分析等提供客观、翔实的数据基础。

1.3实验室相关资源浪费严重,管理粗放

实验室开放必然会加大实验室的人员、电力、能源和设备开支。但是仅仅是粗放型开放,就会导致成本大量提升,导致资源浪费,而没有取得相应的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以当前周一至周日全开放的某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有2层,使用面积300余平方米,采用了集中空调系统。从近几年的具体使用情况看,周末或者晚上来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很少。但是仍然需要实验室同时开启几十个无线网络接入点等网络设备、大量的中央空调和视频监控等辅助设备,并且增加聘用员工,安排实验人员长期值班,这带来了不必要的大量能源消耗和人员经费开支。这样的粗放型实验室资源开放情况对于建设绿色校园、实现节能减排是非常不利的。

2物联网和新媒体的精细化管理新机制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精细化管理实验资源,合理配置实验设备,及时对信息收集和的新的开放实验室管理机制[9]。研发基于能耗和其他物联网装置的实验室环境能耗和设备使用管理软件;研发及时实验室精细化使用情况的新媒体交互系统;研发通过微博等新媒体签到来获得实验室实验设备及网络等资源使用许可的认证和管理软件。

2.1学生需求的精细化和实验预约机制

目前的学生需要的信息比较单一化,往往只是简单使用实验室的时间信息,而且没有对学生是否按时来使用实验室资源进行确认和管理。新机制将学生的实验室使用需求细化为:使用时间、使用的设备、使用的实验室支撑资源(网络、空调、其他辅助设备等)、需要指导人员、使用的优先级等。其中使用时间就是计划开始使用实验室的时刻和计划的时间长度;使用的设备是指进行实验的主要设备;支撑资源是为了进行该实验需要的辅助设备和支撑环境;指导人员指是否需要特定的教师指导实验过程;使用的优先级由新机制自动生成。学生使用的优先级主要依据的因素包括:学生的预约信誉(即以往预约的正确性、按时使用实验室的概率);实验室空闲设备的匹配率;实验室支撑资源的利用率等。如果某同学预约信誉高、空闲设备和他的需要匹配,并且对实验室辅助资源的占用少,他的使用优先级就比较高,可以有效预约到实验室开放时间段。反之,预约信誉低、使用的设备不空闲、占用的辅助资源多的预约的优先级低。

2.2实验室使用监测和精细化管理机制

以往实验室只是通过门禁系统来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是否进入实验室进行管理;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来粗略地观察实验室是否有学生和是否安全。新机制将精细化管理学生的预约、预约的到位率、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生成设备和实验室的精细化监测信息。将新媒体预约与实验室签到系统和门禁系统结合,实现对学生是否按时使用预约资源的监测和统计,并且为上面的学生信誉机制提供签到数据。将计算机类设备的登录系统增加二维码,学生即可在具体设备上签到,和下面的能耗等传感器配合,可以获得准确的使用状态信息和进行精细化设备使用率、完好率等统计,避免了后期的人工操作,提高了统计监测的实时性。

2.3实验室支撑环境的物联网监测和开放机制

将空调、网络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高耗能的实验设备分别增加具有网络接口的能耗传感器,即可实时获得设备的能耗信息。通过非侵入式负荷分解与识别技术还可以进一步分析设备的工作状况(空闲、低负荷、高负荷)。将实时获得的设备能耗等信息进行分析,并且和学生签到以及设备利用率管理系统配合,就得到了实时的开放效益评价。根据实验室开放规则,依据设备、辅助资源的利用率和能耗等情况,来确定是否接收学生的个性化实验室预约。这样就可以避免为了极少数的学生,实验室大量资源全部开放导致的浪费情况的发生。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实验预约时间集中,提高实验室运行效率。通过学生实验需求的精细化预约,加上门禁和新媒体签到系统对设备和预约情况的确认与精细化管理,配合实验室支撑环境的监测系统,就形成了灵活、高效的开放实验室基于物联网和新媒体的管理新机制。该机制可以有效地响应学生需求,高效利用实验室资源,减少实验室支撑环境和人力的浪费,促进节能减排,并且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实时性。

3管理系统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管理机制,将计划预约、及时和申请结合的新机制,并且需要考虑设备和实验室环境的能耗、人员开销等,建立及时收集设备、支持环境、学生使用情况的制度、方法;提出优化的开放目标,以学生使用和能耗为综合约束条件,引导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平台[10]。我们设计了下面的主要管理系统。

3.1基于微信等新媒体的学生预约和签到系统

分析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开发平台、进行移动应用的学生签到、信息交互等软件需求分析、模型设计和快速原型开发。考虑到学生的使用习惯,并且针对学生到其他校区不方便使用电脑进行实验预约和签到的实际问题,开发了基于微信等新媒体的实验室预约和签到软件。

3.2基于能耗传感器的设备使用情况监测系统

对于典型设备和支持环境,增加具有网络数据传输功能的能耗传感器。对实验室的电脑、视频监控设备、空调、实验台等进行分类监测统计。通过及时的网络监测和负荷分析模型,可以获取设备使用情况和能耗的关系。得到不同设备的工作状态(正常工作、待机、低功率等状态)。为管理人员判断开放实验室的范围提供基于能耗的设备有效使用率的客观依据。

3.3实验室资源使用授权和设备利用率统计系统

研发基于签到的实验室网络等资源的授权系统,只有通过预约和有效签到的学生才可以在指定时间内使用实验室资源,避免学生滥用和相关人员私自对外开放。综合签到数据、结合分析相关类型的设备能耗数据,可以精细化地对设备的利用率进行及时统计,并且可以对实验室整体开放效益进行及时分析。

4结语

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针对学生预约实验和教师与管理机构管理实验室开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基于新媒体的实验室开放新机制。开放型实验室采用适应双校区的基于新媒体和物联网的开放实验室管理机制是实验室开放建设的需要,更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促进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开放实验室管理新机制可以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内涵式开放性,使实验室成为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沃土。

作者:罗咏梅 单位: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卿大咏,严思明.加强高校实验室开放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J].实验室科学,2010(3):125-127.

[2]樊玉清,洪波,赵越.课题研究教学模式在环境类专业实验课中的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4(3):22-24,29.

[3]李妍.项目化教学在嵌入式系统实践课程中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2(5):27-29.

[4]李从举.搭建创新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实验室科学,2014(4):9-11.

[5]吴文华,杨庆,沈新元,等.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下的实验室开放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172-176,197.

[6]伍扬.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8):178-181.

[7]邢丽波,桂馨,康九红.实验室开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9):252-255.

[8]易黎.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223-225.

[9]杜文辽,李安生,王良文,等.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开放实验室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1):218-221,225.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云计算;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08

云计算技术是21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革新的产物,融合了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1]。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资源的集中化、系统搭建的简单化越来越容易实现。

高校实验室管理主要是指对实验室的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实验室人员、试验物资等各类活动进行研究和管理。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主要存在信息系统自动化程度低、管理制度监督力度不够、大型仪器设备较难维护、仪器设备使用率较低、资产共享开放程度不够、实验环境不够安全等问题。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发展,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发展“云管理”,推动实验教学管理创新,实施精细化管理,为更好的实验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1 平台的设计

1.1 平台需求分析

高校实验室管理平台的主要使用者有一般教师、学生、实验室管理人员、系统管理员、督查领导五种用户。一般教师可以根据输入的校区及实验室名称查看此间教室的座位数及其各类设备情况,并可以根据此间教室使用中存在情况作报修或者提出建议;学生可以根据输入的校区及实验室名称查看此间教室的运行状态,作出预约申请或者建议等;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对教室环境、设备、备用设备、实验物资采购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管理,并能按要求对这些信息查询、统计,进行数据报表的导入与导出、打印;维修人员主要接收教师的当天报修,及所有维修信息的增加、修改、查询及统计、导入与导出、打印管理;系统管理员对用户账号和用户权限的管理,对系统的各种关系表的维护,对数据备份及恢复的管理,对系统维护日志及错误日志的管理等;督查领导作为超级管理员可以查看一切运行状态,给予建议和指导。

1.2 平台的结构系统

1.2.1 实验室管理云应用在线

云平台的门户网站上设置各种用户的入口,访问不同权限的子系统:基础数据子系统,仪器设备管理子系统、实验物资管理子系统、安保管理子系统、人员管理子系统、实验室之间共享开放子系统、统计与分析子系统等各种子系统。

1.2.2 云平台支撑服务

云应用支撑服务和云服务总线共同支撑服务体系:单点登录服务、统一用户授权服务、数据交换服务、统一信息服务、统一搜索服务、统一信息服务、电子表单服务等。

1.2.3 云平台基础设施服务

云平台基础设施服务包括学生数据库、教师数据库、装备数据库、实验数据库、其他业务数据库等各种数据仓库集群,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器集群等。

2 平台的实现功能

2.1 完善体制的精细化管理

以精细化管理理论为指导,建立“集中管理、开放共享”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体制的执行在技术的支撑下得以完善与提升,管理系统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便利管理人员及时有效的进一步对实验规模过小、功能相近的实验室优化整合,实现设备和人员统筹协调、统一管理,进一步理顺和明确校、院、系对实验室的管理关系。从基础数据到统计分析报表的生成解决了获取数据、统计分析的难题,向更高层次的管理迈进,从而实现实验教学从传统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管理人员把具体的问题搞清楚了,也就把学校实验室的作用、运行情况基本掌握了,这对于制定下一步实验室发展战略意义重大[2]。

2.2 提升人员队伍的精细化管理

实验人员是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实验室管理的建设与发展、实验室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实验人员队伍。人员管理子系统中设置管理人员的学习中心及在线考试系统,完善实验人员在职培训和晋升制度,选送系统考试优秀者及相关技术骨干到国内、外优秀学校和企业考察学习,提高实验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实验人员进修高一级学位和再学习,提升实验人员的学历层次,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技术骨干。同时系统中也设置了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模块,健全并落实实验人员考核制度,年终综合评定结果与业绩津贴挂钩。鼓励实验人员参与实践创新活动,鼓励有能力的实验室人员参与实践教学,激励实验人员的创新实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从而为实验室的不断发展和提供人力资源打下基础。

2.3 促进细节的精细化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系统详细的统计了各类实验室的设备数据,基础状态,随时可以了解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固定资产号、生产厂家、经销商、生产日期、使用单位、使用地点、使用说明等,并自动生成入库清单以完成自动化入库管理的目的;实验物资管理系统动态的显示各种实验物资的状态与需求,为采购与维护做好了实时反馈;安保管理子系统设置了各种实验室的环境条件监测,当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中央系统自动开启空调制冷与制热;共享与开放子系统与数据中心融合、分析各独立单位的信息数据,并在信息平台上展示,为各单位提供开放与共享信息服务。

3 结束语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平台将高校实验室的各个要素整合在一起,达到了数据及资源的共享。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它的推广运用将促进高校实验室管理从粗放型、经验型走向精细化、科学化,提升实验室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进一步推动实验教学和科研创新。

参考文献:

[1]Liu,P.Cloud Computing (Second version)[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张玉平,徐州.试论高校实验室秘书队伍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136-139.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制度机制 管理方式 运维保障 管控平台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实体单位,既承担实验环境、设施设备、人才队伍的建设任务,又肩负运维管理技术手段创新发展的职责。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实验室管理创新发展,提高正规化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质量?学院采信实验室严格执行正规化管理制度,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在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保障质量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1.完善制度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缺少法规制度的保障,管理就是一盘散沙,不可能产生效益。实验室要实现正规化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完善运维管理机制。

1.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法规制度框架下,各类实验室都应根据自身特色、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和运维管理需求,建立健全日常运维管理、教学科研保障和可持续发展制度机制与实施细则,为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1]。采信实验室建立了安全管理、操作使用、值班巡视、运维保障、信息资源维护等十多项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并随着学院教育转型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变化,及时修订现行规章制度,补充制定新的制度和实施细则。例如,当实验室被学院指定为教学参观示范点和对外交流单位后,及时制定实验室迎外交流实施细则,拟制A、B、C三种参观交流方案,明确每一种方案的交流内容、参观路线、启动设备和解说词等。在实验室利用信息技术改进运维管理模式后,补充制定了场所使用网上申请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为了规范和肯定运维管理保障工作,提出了实验室管理保障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和核算标准[2],既调动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开辟了学院实验室管理保障工作量化考核的先例。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为实验室依法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1.2完善运维管理机制

高校教学改革要求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提供虚拟化模拟仿真训练环境,这对实验室建设、运维管理和服务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新设备不断增加,旧设备逐渐老化,维护维修任务逐年加重。要充分发挥实验室功能,高效服务于教学科研,关键在于建立完善运维管理机制,保障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与实施[3]。在贯彻学院教学改革深入发展思想指导下,实验室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组建多个小组承担运维管理工作,例如:成立保障小组,负责日常运维保障工作;成立维修小组,负责设施设备维护维修;指定管理负责人,全面负责协调管理与保障工作。建立了实验室领导、管理负责人、工作小组三级运维管理机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作配合,更有利于完成繁重的运维管理任务,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维管理机制,让实验室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既解决了做什么、怎么做和如何考的问题,又充分调动了实验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履职尽责。

2.创新管理方式

当前高校实验室人员少、设备种类多是常态,实验室工作人员既要具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又要具有装备管理和维修保障能力。以往的经验型、粗放型运维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运维管理保障需求,必须创新运维管理技术手段。信息技术和精细化管理思想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

2.1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运维管理手段

运维管理技术对充分发挥实验室整体效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具有重大影响。实验室设备管理和维修保障任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不影响教学科研任务,又能管好用好装备、提供优质服务保障?最佳途径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运维管理手段,提高运维管理保障效率,力争实现教学与管理双赢[4]。采信实验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了基于网络运行的集成管控平台,将硬件设备数据、运维管理数据、信息资源数据等全部基于网络存储与管理,工作人员登录管控平台就能了解场所使用现状、审批场所使用申请、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查询设备故障排除资料、远程开启或关闭设备、实时导调设备信息和统一配置应用环境等,节省运维管理保障时间,提高实验室人员工作效率,从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承担教学科研任务。

2.2借鉴现代管理方法实施精细化管理

在众多管理方法中,精细化管理不是最先进的,却能最大限度减少管理占用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解决管理体制不科学、手段不先进、维修保障不及时、决策支持作用不明显等问题,比较适合实验室场所分散、设备种类多、技术含量高、维护维修难、保障任务重和训练环境需求差异大的情况[5]。采信实验室借鉴精细化管理方法,以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为支撑,基于存储服务器的运维数据和集成管控平台提供的功能实施运维管理,从细节入手,覆盖全面,注重过程管控,及时采集存储运维管理信息,做到设施使用配置、设备维护维修、任务运维保障、环境安全监控等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准确掌握管辖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数质量,避免设备重复采购、闲置不用、维修维护不及时、管理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为实验室领导制订发展规划、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3.提高保障水平

3.1组织技术骨干编制管理技术手册

实验室工作既需要技术,又离不开经验。实验室管理技术手册是包含实验室建设基础设计、设备技术资料、运维管理方法、故障排除经验等内容的知识图册,为实验室日常运维管理和人员培训奠定基础。实验室组织技术骨干编写基础环境技术手册和用户使用手册,一是为实验室人员完成管理保障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不断提升岗位技能,二是为用户正确操作设备提供使用指导、问题咨询帮助,三是作为实验室建设资料存档、技术培训资料,以供学习查阅。一旦有新人参与实验室工作,就能根据管理技术手册了解实验室,熟悉和掌握设备操作规程、使用技巧、常见故障排除方法等运维管理保障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快速开展实验室工作,提高运维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质量。

3.2依靠管控平台提高运维保障效率

实验室的集成管控平台能提供日常运维管理、设备信息流导调、环境安全监控、运维信息查询等功能,优化运维管理工作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维保障效率[6]。例如,在校园网设置管控平台入口,用户利用联网计算机登录平台即可注册、申请使用场所,填写申请表单时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设备,值班员网上审核用户申请表单,了解用户需求,提前做好保障准备,及时反馈审核结果信息。又如设备故障管理功能记录下故障设备的维修历史数据和故障处置方法,维修人员能从管控平台调出指定设备的历史维修资料,快速找到可借鉴的、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缩短维修时间。在任务保障时,值班员利用触摸屏终端或者移动终端远程控制使用场所的设备开启与关闭,按用户要求设置设备参数和导调信息,操作简单方便,降低运维工作强度,提高保障效率。

4.结语

推进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发展,既需要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的保障,又需要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方法的支撑,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实验室管理方式,做到“精细管理、精确控制和精准执行”,才能促进实验室管理工作正规化、信息化和精细化,有利于推动实验室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丽云,席力.创新性实验室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204-206.

[2]王鑫.浅析如何落实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创新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13(32):141-142.

[3]张谦舵,郭映泽,杜斌.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的新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241-242.

[4]王贤川,曾敏,王学宝等.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58-160.

[5]温德诚.精细化管理实践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上一篇:实验室开放管理范文 下一篇:电气自动化工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