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0 15:12:45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篇1

1.1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制度实施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加大实施力度,如《仪器设备借用制度》、《实验室安全工作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维修制度》、《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等。尤其加强实验室管理档案的建设,将实验室管理工作按时进行归档管理,做到有据可循。使实验人员、教学任务、仪器设备、实验场所、各种技术档案及基本信息的建立和管理形成科学、规范、制度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使学生和实验技术人员时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同时增强了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中心定期开展实验室工作会议,及时解决工作中所遇问题,以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

1.2创建实验平台,构建“统管、共享”的实验教学中心按照本科实验教学体制改革思路,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已取消了原先本科实验室分属各教研室管理的模式,成立了兽医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心下设本科平台办公室、功能实验室、科研创新基地和生产实践基地。其中本科平台主要负责实验教学计划的实施以及仪器设备的管理,协助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如本科实验教学药品由平台专人管理,本着勤俭办学的方针,合理使用本科实验教学用品,管理人员将对药品及低值易耗品的进行统一调配使用。另一方面即平台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申报、维修、报废及调配,对于价值5万以上的贵重仪器,实行有偿使用,以保障仪器设备正常运转。在中心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采购的管理模式下,提高了实验室利用率及药品、仪器设备使用率,避免浪费。在保证教学任务的同时,中心还承担荣昌县周边地区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和重庆市部分区县基础畜牧兽医工作者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有效地发挥了实验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

1.3建设信息平台,实现网络管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实验室应充分使用电子、信息等现代技术与手段,实现对实验项目、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等信息的网络管理,从而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的资源优势,建立实验室管理网站。通过实验室网络平台可进行实验仪器及低值易耗品的查询,实验课程的安排,经验交流等,还可进行网络教育、多媒体课件以及视频录像等辅助教学。近年来,兽医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重视网络实验教学和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兽医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专用网络平台。中心网站专人管理,不断充实网站内容,以期加强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实现实验教学的信息化管理。

1.4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切实做好防护措施实验室安全工作以预防为主,把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好预防工作,把事故的隐患消除在过程进行之前。其中,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人身安全、物品安全、动物安全。首先,中心配齐相应安全用品,教师加强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警惕。进行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学生实验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以免发生意外,并仔细审查不安全因素,消除隐患。对需用电实验要确保用电安全,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闭电闸。其次,中心对有毒、有害药品进行专人管理,领取使用必须经中心主任确认后,由保管员与领用者一起领取,并在保管员的监督下进行使用,未使用完的有毒有害物品由实验保管员回收保管储存,并作好相关的领取、使用记录。兽医科学实验中实验动物的安全尤为重要。在实验开展前,必须对实验动物进行疫病检测,并附检验合格证,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中心专人负责实验动物的采购、检查及回收、销毁,并进行登记,定期进行公示,以保证师生人身安全。

2建设开放实验室,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中心所有教学设施、实验仪器设备实行统一调度使用,在保证教学任务前提下中心仪器设备向校内外开放,既服务于教学又兼顾科研需要,亦可向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及技术培训班开放,提高利用率。中心部分实验室实行全天候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到实验室进行预备实验,实验内容的复习,实验操作环节的熟悉,对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进行验证,或者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课题。由于实验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充分保证学生的创新科研项目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研究生论文质量得到提高。这样中心在高效利用实验平台和项目资源的基础上,提高了师生的科学素养,对挖掘实验室潜力,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科研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3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政策导向,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中心按照“骨干人员稳定,兼职人员可流动,专兼职人员结合”的原则组建实验教学队伍。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西南大学下发相关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教师系列和教学辅助技术工人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同时制定和实施指导教师岗位聘任制、实验项目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制等制度,鼓励教师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良好互通局面。为了稳定实验教师队伍,引进高水平实验技术人才、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学校实行教学科研与实验系列分开聘任的岗位聘任政策,明确规定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在岗位津贴和职称评定方面与理论课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同时为鼓励教师从事教改研究,对教改论文等级核准以及实验室工作量计算也有明确规定,并激励现有实验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通过在职学习提高自身学历和能力。另外,兽医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所开展的实验课程实行“双师制”,理论课教师必须作为实验课程的指导教师,即每个实验项目有2名教师同时指导,既保证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密切联系,又确保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提高实验人员综合素质,中心每年分派实验技术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以吸取其他院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的长处,更好地发展本中心实验室。中心现已形成了老、中、青结合,学历层次较高,业务水平过硬,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并在教学研究、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成果应用和对外交流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综上所述,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实验室水平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科研技术水平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实验中心的建设不仅使仪器设备、人员等资源共享,而且使得实验教学和相关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更为有效,为社会服务的辐射面更广,为培养产、学、研相结合的兽医实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要精心规划,科学管理,努力把兽医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管理科学、特色鲜明、专业突出的高校示范实验室。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篇2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 理论准备 科学管理 投资效益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225-0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很多本科院校已经发展成为学科众多、专业全面、师资力量雄厚的综合性大学。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必然要求有相应的实验设施进行支持。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一个普遍问题便是实验室建设的投资效益不高。要提高实验室建设的收益必须要有完整的实验室建设管理,做好从准备到考核的全面掌控。

1 高校本科实验室建设初期的理论准备

相对于专业科研机构的实验室建设,本科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具有实验室学科数量较多、资金投入相对较少等特点。现阶段是高校本科实验室建设的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加上建设管理经验的相对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本科实验室建设时一定要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进行全面的考量。

1.1 高校本科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1.1.1 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特殊性

多样性是本科实验室建设的一个特点。很多本科高校拥有国家重点建设的实验室,有专业的管理人员以比较专业的设备,而一般高校由于条件的限制可能在实验室的专业性方面有所不足。虽然各个高校中本科专业大多相同或是相似,但是基于各个高校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特性,实验室建设也拥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进行简单地模仿和复制。

本科实验室建设一般是由学校进行主导,经营方式也大都是非营利性的。加之学科众多,对实验室数量上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这种情况是资金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高校实验室的特点导致整个建设的资金核算更加复杂,更加难以估计。实验室建设既要满足教学的需求,又要保证专业科研的进行,既要保证其功能的实现又要权衡建设效益,一句话,本科实验室建设具有复杂性特点。

学生和教职人员是本科实验室的主要使用者,虽然还有很多各个科研领域的专业人员会参与到实验室的使用之中,但是对于实验室设备的保养、实验材料的存放以及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而言并没有专业的人员参与其中,因此,非专业性也是本科实验室建设的特点之一。

1.1.2 高校实验室建设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科实验室建设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实验室建设的复杂性。为了保证高校实验室建设能够达到最好的投资效益,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现存的问题,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避免错误。

由于缺乏总体的规划,各院系单方面追求内部系统的完善,往往会造成高校实验室建设多而不精、资源重复、专业性不高等问题。各院校重视自身建设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一定要考量全局,明确高校本科实验室建设最重要的目标是满足教学的需要。实验室建设的效益对实验室的建设也很重要,一定要用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思路来进行指导,避免重复投入。

非营利性决定了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资金管理的环节。资金投入的混乱是本科实验室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每年投入实验室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一定要把握住重点才能达到最大收益。实验室设施、实验仪器、甚至实验管理都需要相关的资金投入进行维持,新实验室的建设、旧实验室的维护,哪一项都不能置之不理。面对多种多样的问题,高校实验室建设的职能部门一定不能够随便应付。为了减轻矛盾,很多高校习惯采用权衡的办法,将资金分散开,使每项申请都得到部分资金支持,但是这种做法只会造成一种表面平衡的假象,只会最终导致实验室建设问题的深化。

1.2 实验室建设的规划

在众多实验室建设需求当中,建设规划可以帮助我们通过科学的决断把握最需要建设的项目。实验室建设的具体规划是一种科学考量的产物,是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实验室建设的工作依据。科学的实验室建设规划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现存的资源浪费、投资方向混乱等问题,在以后的后续建设中也可以起到打好基础的作用。

实验室建设的理论准备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便是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它是确保实验室建设中实现保证重点、资源共享的目标,并最终获得最大收效的工作指导方针。建设规划的制定一定要结合学校的发展状况以及教学特点,做到全面平衡学科建设,保证教学质量,促进科研发展。同时,在进行规划中的某一个项目时,也应该对具体的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控制,首先制定建设计划,保证建设工作有据可依。其次,如果需要引进大型科研设备,一定要经过专家的慎重考虑,在教学和收效两方面进行论证,并要把设备供应商的技术实力、诚信度以及售后保障纳入考量的范畴之中。

实验室建设规划具有统筹性、独立性以及严肃性的特点。所谓统筹性,是指建设规划必须兼顾到学校各院系教研的需求,让有限的资金得到最科学、最合理的运用,有效缓解资金短缺问题。独立性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学校自身的特点,这样做不仅能够保证实验室的建设更加顺利,还可以使实验室在未来教研工作中更好的发挥作用。一味追求建设的先进和满足于实验室现状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严肃性是实验室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的保证,首先,严肃性在规划过程中表现为实事求是,认真进行建设规划。其次,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也要保持严肃的态度,准确细致,避免工作中任何疏忽大意。综上所述,实验室建设规划的制定,能够帮助建设者认清现实,把握重点;能够避免资源浪费,明确建设方向;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统筹管理。

2 高效本科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监管

2.1 对项目实施的监管

一个建设项目的开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项目管理展开项目建设工作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好的项目管理包括资源、目标、组织以及环境等方面的管理。应用到实验室建设中来,就是指资金投入、学校组织、建设目标等方面的管理。项目管理已经被应用到很多建设工程之中,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虽然高校本科实验室建设具有很多特殊性,但是项目管理办法同样适用。

项目管理的积极作用主要是发挥在其对于建设的整体把握,系统性、全局性的特点使其在控制资金、保证工作进度以及工程质量上有很大的优势。在具体的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通过项目管理进行权责划分,对建设任务进行细化,例如建设开销、施工进度、管理人员职责都要有具体的、明确的划分,保证工作中权责分明,避免问题。

2.2 对设备的管理

在整个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有严格的合作制度。对于施工单位,一定要在合作之前进行全面的考核,这是实验室质量的重要保证。实验室设备的采买关系到实验室作用能否发挥,设备的质量关系到实验室安全以及效益评估,所以对实验设备一定要采用严格的监管办法。任何仪器设备的购置都应签订正式点的采买合同做为交易的依据,合同中应该对于交货双方以及设备具体的数量名称有明确的交代,同时对于售后条款也要明确权责,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未雨绸缪是实现投资效益的必要准备。

首先,验收建设项目实施是否按照建设规划顺利完成。建设经费不足,建设进度难以控制,工程质量难以把握一直是实验室建设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在建设规划的指导下顺利解决是检验建设成果的首要条件。如果,建设成果达到建设规划的要求,那么证明建设规划得到了很好的执行。

其次,对实验室的设备进行验收。实验室的设备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所有的设备都应该经过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和验收,保证每一台设备安全有效。经过初步检验之后,应该继续在使用过程之中对设备进行检验,只有在正常运行较长一段时间之后才可以做出验收结论。

3 高校本科实验室使用中的管理

3.1 制度管理

专业的实验室应该具有专业的管理制度,对于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有专门的管理制度,一般要求按照学校和院系的二级管理组织形式组成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具体管理形式有三种:一是采用校方建设,院系代为管理的办法;二是学校、院系共同管理和建设;三是放权给院系进行相应的管理和建设。一些学校有比较专业的实验室,其中有贵重实验设备,这就要求发挥学校和院系二级管理的优势,在实验室建设、实验设备分配以及实验设备管理方面发挥作用。

3.2 设备管理

对仪器设备的保存和使用情况采用进行动态管理的办法。保证进行定期的实验设备检查,及时更换设备状态卡片,保证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在设备的使用方面,一是要有相关的程序,对设备使用率和使用效果进行调控,与此同时,应该建立起设备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把设备的情况以及使用情况到网络上,便于教职人员和学生及时掌握咨询,合理安排使用时间。

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实验设备的添置和维护。实验设备属于耐用消费品,出现问题和损耗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更好的进行实验室建设需要学校设立专项资金进行维护。一些大型实验设备特别是贵重实验设备如果进行及时的维护,能够避免由小问题发展成为较大问题的风险,这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资金的浪费。在资金的使用方面可以以设备使用率为主要依据,进行资金分配方面的优化管理。

对较大型实验设备进行专项考核和评估。有效的评估机制是保证投资效益的有效手段。对于投入较大的大型实验设备要结合设备自身的具体情况,如设备自身的类型,使用特点,以及服务方向等特征,同时应该参照我国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在两者的基础之上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考评管理机制,方便用来进行投入效益的评估。

3.3 教学管理

高校本科的教学管理工作正在发生着改变,相应的教学实践工作也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顺应学科的发展以及现代技术的前进方向,实验室教学改革成为了高效教学改革的重点。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重视理论课的讲授,实验课程一般在理论课讲授之后,处于一个辅助的地位。实验室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践能够发动学生的兴趣以及进一步钻研的欲望。因此,新的实验室教学应该把实验课独立出来,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实验室教学应该拥有自己独立的考核办法,使实验室教学真正独立起来。

3.4 安全管理

高校本科实验室会涉及到一些设备以及化学试剂的使用,更容易存在一些安全的隐患,这就要求我们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基础,良好的管理规则的制定能够使安全工作有法可依。其次,实验室安全工作职责的落实工作。安排好实验室安全责任人,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实验室安全人人关注,人人负责的工作氛围。

4 高效本科实验室建设成果的评估

4.1 对实验室效能的评估

实验室建设效能的重要指标便是实验室是否达到预期的教研效果。对于实验室设备的评估一般包括实验室的使用率、实验仪器的使用频率、设备保存的完好度以及较大型(或贵重型)仪器的使用频率。以具体的实验室教学来说,实验室的利用效率应该考虑的因素包括实验室被使用的时间(包括教学实践以及用品准备工作的时间)、实验室的使用面积等因素。对于实验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完好程度可以采用积分考评制度,通过具体的分数对实验室情况进行考量。对于较大型和贵重型的设备可以采用单独的评估方式,例如,计算设备的使用率应该考量到的设备实际工作时间,需要的测试时间以及使用后的处理时间。

对实验室进行开放管理是提高实验室效能的有效途径。实验室的开放不仅能够为本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除了课堂上的实验时间,学生还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进行报名,达到预定人员之后,就可以为学生开放实验室,为有兴趣的同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对于一些社会上的实验室使用需求,实验室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开放,不仅满足社会实验的需要也可以更有效的利用资源,通过相互的交流和学习还能够促进科研上的发展。实验室的对外开放措施是实现实验室投资效益的有效途径。

4.2 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评估

重视实验设备的准备而不重视相应的配套管理建设是实验室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配套管理跟不上必然会影响实验室效能的发挥,会导致实验室投资效益的损失。所谓的配套管理主要是包括人员管理、资金支持、管理政策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技术人员的管理。

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深化,实验室建设的不断开展,实验室项目的技术含量也是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相应的技术人员也要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对技术人员的考核能够保证实验室技术团队的整体水平。实验室的目的是进行教研活动,较高的技术水平是对实验室人员的基本要求,有良好的技术水平作为基础能够对实验设备进行更好的使用和维护,更容易达到实验室的教研目标。定期进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训是实验室人员提高技术能力和思想觉悟的有效途径,一旦引进新型的实验设备应该对所有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全面的技术测试来提升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培训期间,技术人员的交流和沟通也有利于技术研究的深化和发展。同样重要的是,对于技术人员取得的成绩,应该给予奖励。激励措施对于实验室技术人员来说是对辛勤付出的肯定,能够促使技术人员更多的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优秀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实验室建设中的损失,最大限度的保证实验室建设投资效益的达成。

5 结语

高校本科实验室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建设项目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在时间上有延续性,在空间上有延展性的复杂工程。只有做到整体建设有规划性、项目建设有全面性,才能保证实验室建设投资效益的实现。我相信,坚持科学的实验室建设管理,好的实验室投资效益的实现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朱玮彬,杨起帆.层次分析法的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与效益评价[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157-159.

[2] 罗联社.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机构的地位和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27(8):18-20.

[3] 刘国靖.现代项目管理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篇3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创新型实验室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87

Abstract Innovativ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its own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and profession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and laboratory, this paper from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major carriers (real laboratory, laboratory culture and teachers and two internal driving force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 a hand on how to build the strong character of safety engineering laboratory has explored and thought.

Key words safety project; innovative laboratory; talent cultivation

0 引言

“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两个一流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国家对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实验室在高校与学科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教学、科研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地,同时也是实践践行的主要平台。笔者通过对国内著名高校重点实验室的调研,结合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和实验室发展现状,对创新型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展开探索和思考。

1 安全工程创新实验室建设必要性

1.1 安全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

安全工程本身是一个多大跨度学科交叉的工程性综合性学科,知识体系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等领域,同时它也是一个起步较晚的新兴学科。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以核安全和建筑安全为主要培养方向,①②而核安全和建筑安全更是一个注重实践,直接涉及大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专业。这势必要求安全工程专业与时俱进,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出具有很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构建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成为当务之急。

1.2 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社会、企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高校实验室的地位由传统纯知识传授转变为对知识创新,成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重基础、重实践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现今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在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安全工程实验室自身发展的需要

安全工程系有环境风洞实验室、核与辐射安全实验室、建筑安全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达1200余万元,实验室基本能满足常规性的本科实验教学,但实验室在综合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建设上仍存在着不足。实验室存在着实验室功能部分重复、仪器设备先进性不够、仪器设备效益低等问题,通过创新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实现实验室的合理规划和实验室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学生创新培养和实验室的开放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效益。鼓励教师科研反哺实验教学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最终实现实验室产―学―研的一体化建设,将实验室的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2 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环节

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主要包涵有五大环节:实验室实体建设、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实验室实体(即实验室场地和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室文化(即实验室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和教师队伍是实验室的三大主要载体(如图1),这三者直接决定着实验室的性质、特点和水平。实验教学和创新团队是实验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实验教学和创新团队活动的开展势必需要实验场地、仪器设备、制度、精神文化和实验教师等条件的支撑,同时实验教学的提高和创新团队的发展也会促进它们的发展。这五者间的良性互动为创新型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

3 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三大载体建设

3.1 实验室实体建设

实验室实体主要包括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它是实验室最为具体的载体,是实验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条件。③

通过合理规划建设具有鲜明专业方向特色的创新型实验室,集中有限资源确保在优势专业方向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南华大学安全专业围绕核与建筑专业特色设,建立了核与辐射安全、建筑安全、电气安全、起重与机械安全、安全人机和安全检测与职业卫生等实验室。推进跨学科综合先进实验室建设,联合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和土木工程建立了环境风洞实验室,在学科碰撞交融中获得了新的研究视角。

高新仪器设备比重和完备的仪器设备台套数是创新实验教学和创新科研活动能顺利进行的保证,同时也是衡量室实验室先进程度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鼓励教师自制教学仪器设备,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将科研与创新精神带进实验课堂。土水特征参数测定及污染物迁移模拟实验台、细颗粒物净化性能测试平台和张力试验台等一系列教师自制仪器设备的使用,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2 实验室文化建设

实验室文化建设包括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和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实验室制度是实验室运行的保障,实验室精神文化是实验室建设的灵魂所在。

(1)实验室制度建设。完备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有序开展的保证,明确实验教师职责,落实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开放、借用制度,建立了《实验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借用制度》等制度文件,精密、大型仪器实施专人负责制度,并及时在南华大学精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登记共享。

(2)务实、创新的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实验室精神文化代表着实验室愿景、目标和共同价值观,合理的实验室精神文化是实验室成熟的标志。务实、创新是安全工作人员所必需的内在品质,以“务实、创新”为实验室文化核心,通过实验课、课外实验、创新比赛等实验实践不断践行实验室文化,在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同时让实验室精神得以传承和延续。

3.3 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室教师队伍是实验室建设、管理和改革的主要承担人,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双师型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实验室的关键所在。

(1)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实验教师在高校大多被定位为教辅人员,主要从事实验室、设备及运维等管理工作,对教研的要求不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通过不同途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组织实验教师去211、985高校考察学习先进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经验,派遣实验室教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掌握前沿知识,鼓励攻读更高学位充实提高自己。

(2)教师队伍结构建设。现实验教师年龄结构呈现中年教师断层;在学历结构呈现学历层次偏低,最高学历为硕士;在职称结构呈现结构不合理,中初级职称所占比例偏低;学识结构呈现失衡,实验教师均主要从事与采矿和环境有关的研究方向。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需求,应注重实验教师的老中青搭配,加强中年教师的培养,根据科学选拔优秀硕士充实实验教学队伍,采取相关政策引进优秀具有丰富经验的实验技术人员。

(3)“双师型”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实验教师要求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并具有1年以上的工程实践经历。创新性安全工程实验室是为企业、社会培养急需且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这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建筑安全或核安全专业知识,较高的实验实践能力,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与社会需求、市场期待有效的链接。实验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这要求实验教师善教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4 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与发展驱动力建设

4.1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1)加强特色专业实验教学建设。安全专业是一个交叉学科多的新兴专业,具有宽口径、轻专业的特点,通过多方调研结合南华大学办学特色,兼顾市场需求,确定了核安全和建筑安全两个培养方向。围绕这两个方向建立相应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共开设课程实验21门,共计144个学时,包括9门学科基础课和10门专业课。

(2)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结合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强化演示实验和验证实验教学,增加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的比重,引入自主实验。通过多层次的实验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自主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核与辐射安全”、“核通风与空气净化”、“建筑安全工程”、“起重与机械安全技术”等8门课程开设有业综合、设计性实验9个,“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进行了自主性实验探索。

(3)将科研引入本科教学。通过将科研直接引入本科实验教学课堂和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教师通过对自有科研课题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科研的过程及当前领域的前沿知识,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2 师生共建科研创新团队

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再以科研项目、科研竞赛、科技创新申报为突破点,建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科研创新团队。充分发挥我院在核安全和建筑安全上的优势,积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团队的动态稳定性建设。学生面临着毕业问题,团队新老成员的交替是团队的一种常态,而科研项目具有工作量大、周期长等特点,维持团队动态稳定性是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团队每年定期招募新成员,根据新人特点安排老成员进行指导,使其能迅速融入科研团队。

(2)教师的科研带动创新团队的发展。教师根据自身研究方向与科研项目积极展开座谈和讲座,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团队,要求学生参与自身课题研究或自主开展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完成科研论文的撰写及发表。

5 结束语

一流实验室是建设一流专业学科的必要条件,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是建设一流安全工程专业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通过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南华大学安全工程实验室通过完善实验室制度、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建设建筑与核特色安全专业、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等途径在实验室软、硬建设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注释

① 叶勇军,李向阳,蒋复量,王淑云.核安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4:52-54.

② 蒋复量,李向阳,谭凯旋,杨仕教,叶勇军,刘栋.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安全工程专业特色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1:12-18.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验室 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089-02

高职院校实验室是锻炼和培养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最重要的场所。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高职院校实验室的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通过改革其管理模式来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目前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不断地扩招与扩建,但在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因追求办学规模而忽视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主要表现为:实验室建设的经费少或盲目投入;缺乏长远的规划;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实验室管理体制落后;规章制度不健全;实验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利不明晰;不少实验室以学科划分,建设和管理上只考虑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效益,以致实验设备的重复购置、设备利用率不高,客观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此外,传统教育中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实验教学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处于附属的地位,学校对实验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实验员队伍普遍学历层次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能力跟不上新发展的要求,不懂新技术,不会使用新仪器。学校在待遇、培训、晋升等方面对实验员都缺相应的激励措施,尤其是考核和职称评定时,不是评价其在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的维护等方面的贡献,而是根据文凭高低、文章多少等来衡量,导致实验员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使得原本有能力、有技术的实验员产生离岗的想法。而一些学校把不适合于理论教学的教师和政策安置的人员安排在实验室工作,更进—步降低了实验员的整体素质。

二、改进实验室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高职院校应根据国家教委有关文件,建立以院、系为主的实验室二级管理体系,实行实验室中心主任负责制,对整个实验室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使实验室的资源利用最大化,实验室的建设要有序地进行,保证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各级负责的领导应责任明确,各司其职,定期对实验室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点是要抓好日常管理,通过建章立制,以制度来管人。这些制度应包括:《实验室管理规则》、《实验员工作职责》、《实验室安全规则》、《学生实验守则》、《开放实验室使用规定》、《试剂保管规则》、《精密仪器使用规定》、《危险品管理规则》、《仪器损坏赔偿规定》、《物质采购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建立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各专业的特点来制定,只有科学、规范、合理的制度才切实可行,否则形同虚设。一般常规设备可由常用的实验教师管理,精密贵重仪器则应由专人管理,定期维护保养,及时维修故障。所有从事实验教学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来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打造合格的实验员队伍

实验室的管理具有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特点,实验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担负着从仪器设备的管理到实验的准备、实验教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等重任。就目前各高职院校实验员的构成而言,要求实验教学人员都具有相应的学历是不现实的。实验室工作应按需设岗,按岗聘人,从业者须经培训后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才能上岗。

目前实验员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待遇问题。尽管许多文件中规定实验员与理论教学人员同等待遇,但执行中往往有“偏差”,真正做到在职称评定、进修培训、在职读研、出差学习等方面实验员与理论教学人员一视同仁,不但能鼓励在岗人员安心工作,更有利于吸引高素质人才投身到实验室工作中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也不断出现,需要实验员通过学习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应有计划地要求实验员定期听理论课,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专业论文,提供条件让实验员外出进修培训,参加学术会议等,及时掌握新的知识,熟悉的新仪器,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实验员队伍。

(三)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重视每一实验环节的管理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篇5

关键词:“破窗”理论 软环境 科学

一、阐述“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是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的,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某个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破窗” 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以及细节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作用。实验室的软环境是指物质条件以外的如思想观念、制度、管理、服务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二、护理学实验室软环境建设的意义

护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其工作是以母性的慈爱为基础,以对人的关怀照顾为目的,来维护人的生命与健康,因此护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还要具有稳定的心态和足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这样才能认识人、理解人和关心人。许多研究证明,人文素质已成为护士职业素质的底蕴。护理学实验室是护生学习护理技能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场所。在实验室软环境的建设中,“破窗”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1]:一个整洁有序,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团结和谐的实验室环境,能使工作人员和参与实验的学生心情舒畅,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保持和爱护实验环境。相反,如果实验室管理混乱,有章不循,仪器设备无序摆放,实验物品随意丢弃,在这样的环境中,护生就容易产生“你乱我也乱,你不管我也不管”的从众心理,这样不仅会影响教学,影响学习效果,而且不利于护生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在实验室软环境建设中以“破窗”理论为理论基础,进行规范化建设。

三、“破窗”理论在护理学实验室软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破窗”理论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对实验室软环境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我们在实验室建设中着眼点于细节之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是维护和谐实验教学环境的基础,由于实验教学中学生活动空间大,教学环境复杂,学生自主意识强,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因此需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2]。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借鉴兄弟院校实验室管理经验,我们在学校实验室管理规章的基础上,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制定了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具体包括实验室日常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仪器管理制度、实验课程管理制度。各项制度简明扼要,挂在实验室显著位置,让实验室每位工作人员和进入到实验室的学生都理解熟知。

2.营造良好的护理文化氛围

护理是一项科学与技术、行为与情感、道德与品质相互交融的职业[3],护生的责任感就是对自己、对他人、对专业和社会负责。实验室是培养护生职业态度和人文修养的重要基地,实验室良好的文化,对老师和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在实验室建设中从内部装潢,形象识别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走廓、模拟病房、操作室等区域,全面展示护理文化。实验室墙壁上张贴南丁格尔画像、名人名言、与护理有关的图片和护理操作流程,上课时教师和学生都必须着装整齐。护生在这样的环境学习,会受到整体美的熏陶,并对护生的职业素养和角色适应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实验教学环境是实验室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和谐的环境需要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和谐实验教学环境构建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我们注重教师的自我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准和文化专业素养,互相扶持,建立和谐的教学团队,这样不仅会提高实验室的工作质量,也会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在指导实验中要表现出充分的耐心,尤其是应多关心性格内向和操作能力差的学生,多与其交流及指导,提高其自信心。实验室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4.在实验室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

对于护生来讲,大部分护理操作项目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达到孰能生巧的程度,因此护理实验室需要在课外时间开放,为学生操作练习提供方便。课时外开放常常安排在晚上或双休日,此时教师一般情况不可能到岗,因此在实验室开放期间,实验室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了盲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考虑到了学生在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首先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设立组长和总负责人,实验老师根据每班的具体情况排班,每班按计划分小组轮流进行课后练习,组与组之间要进行实验物品的交接。实验室建有开放时间学生签到本,每个进入到实验室练习的学生都要签名,组长掌握学生练习的总体情况,教师通过签到本可以了解学生课外练习出勤情况。同时,我们在大二、大三班级的家庭困难的学生中,挑选责任心强的学生到实验室参与勤工俭学工作,使他们在实验室开放期间充分发挥作用。在没有指导教师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内多媒体网络系统和开放式护理辅助教学系统回放和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有助于保障实验室开放期间学生的学习。在教师不在的情况下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不仅保证了实验室物品和环境的安全,有利于实验室管理且有助于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实验室软环境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要素,而且相互影响[3],软环境的建设需要从细节入手,日积月累,润物细无声。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无论是实验室管理还是实验教学质量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实验室安全卫生状况已经成为常态,在有关部门各级各类检查中得到好评。

参考文献:

[1]刘丽华.“破窗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9,31(13);1696.

[2]燕艳,朱磊.破窗理论构建和谐的实验教学环境的探讨 [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6);143-145.

[3]吴之明,秦海宏,钟丽丽.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8-10.

通讯作者: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篇6

关键词: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培养质量

作者简介:田仲富(197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资助项目(HGJXH B211039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046-02

一、信息安全类人才培养现状

由于信息安全专业是一门涉及计算机、通信、密码学、数学、物理学以及法律等多种学科的交叉性学科。因而,只有经过系统、科学的培养才能满足社会对信息安全类人才的应用需求。我国高校虽然在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方面起步较晚,但是,信息安全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仅仅几年时间信息安全本科专业就已从无到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且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安全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绩,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信息安全类人才在数量和层次结构上均与社会的实际需求有着较大差距,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很不成熟,仍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其一,当前我国信息安全人才相当匮乏,因而导致了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相对落后,且缺乏有效的国内、外竞争力;其二,我国信息安全理论研究远落后于信息化安全技术的应用及开发,在该领域进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建立相关行业标准等方面十分不利。因此,我国急需培养出一支具有合理的基础知识结构和宽口径专业知识的多层次信息安全类人才队伍。

1.课程设置不合理

这是因为我国信息安全专业成立时间较短,各学校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还很不完善。没有完善的专业知识、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未能体现信息安全专业的自身特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过于分散,未形成专业知识结构。目前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基本上与某个相近学科课程体系设置重叠太多,在课程设置中仅仅增加了近现代密码学、网络安全基础、计算机病毒原理等纯安全理论的课程。但是,却缺少综合、系统的教学内容,没有很好地体现信息安全专业以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为基础兼学通信、网络、数学,同时加强物理、法律等基础知识的特点。

2.教学形式单一

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形式大多还是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未能很好地体现信息安全专业交互性较强的特色。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师资队伍建设不健全

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师大多是非“科班”出身的,几乎是相近学科或专业后转型而来的。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质量不会太高,而且缺少信息安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不能胜任安全的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综合性工作。

4.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滞后

信息安全专业起步较晚,且该专业在各学校都不是重点建设学科,因而导致了对该专业的投入不足。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因为缺少实验设备,一些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无法开展。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在实验中领会、消化课堂基本理论知识,使其实践动手能力不强。

5.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信息安全专业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大多安全基础理论需要在实践中去领会和体验。目前,信息安全专业的实验课程大多数是课间实验,实验时间较分散,且实验内容不实用,多以验证型实验为主。信息安全具有整体性,且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解决综合性、系统性的问题,因而需要培养学生综合的实践运用能力。但目前设置的实验通常都是非常单一、独立的实验内容,缺少综合性实验。学生参加课外科研和实践的机制更不健全,同时教师对实验指导的积极性不高,这些极其不利于学生专业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针对上述国内信息安全类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并结合国情及新时期社会对信息安全专业多样化人才的实际需求,探寻一种较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类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二、如何提高新世纪信息安全类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实际的社会调研,并参考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及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提高新世纪信息安全类人才培养质量应该从诸多方面进行改进。

1.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的完善与优化是提高新世纪信息安全类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只有建立起优化、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加快人才培养预定目标的实现。课程体系和内容的优化应保证基础并彰显特色,充分遵循高等教育基本原理,构建独具特色课程模式。在加强基础课设置方面,应着重考虑各自的传统特色与优势,增加相应的学科基础课程。同时,强调教学计划内容的更新,及时掌握社会的实际需求,应特别注意抛弃旧的、烦琐的、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不断跟踪新技术,并把最新的技术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除了明确专业学科核心课程以及专业主干课程外,应紧密围绕信息安全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开设大量的实践类课程。从社会对信息安全类人才的实际需求来看,各个领域均要求该类人才需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实践课程的设置方面应逐渐建立学生实践能力标准体系。依据培养方案制定相应的具体原则,专门制定信息安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标准,并形成正式规范。

2.完善教学形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纯理论与技术知识的讲授,缺少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于如何设计与实现安全的信息系统等重要知识涉及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从而导致学生难以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问题。

信息安全类课程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课堂理论教学。教学内容应符合实际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突出操作步骤及教学效果,教学课件、环境突出特色、图文并茂、设计新颖,且具有启发性和可操作性。

开展案例式教学。由于信息安全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所以在教学中可引入实际案例进行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展开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从而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强化实践、应用能力。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采用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如对网购中在线支付的安全性问题以及网络攻击等与专业课相关的热门问题可以留给学生作为课下作业,并采取课堂发言或提交论文报告的形式进行检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采取“互动式”教学。这种基于问题的“互动式”教学可以极大地增强师生之间的交互性,可以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与学生的交互过程中,教师可及时了解到学生们的学习状况,从而采取循进式的教学方法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

对于核心课程还可以采取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形式进行。这样既有利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又能突出核心课程群的建设,同时能将专业的前沿知识及时的补充到教学内容中。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基础保障,所以,完善师资力量是培养信息安全类人才的关键。由于信息安全专业成立时间较短,但该领域的技术发展与更新较快,因此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应符合该专业的特点。

在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应加强教师队伍的技能培训。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根据实际的教学计划安排将教师分阶段、分批次地送到各地高校、企业或信息安全培训中心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安全领域的各类学术活动,紧跟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鼓励教师到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相关企业进行顶岗锻炼,通过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动态,跟踪该领域的新兴技术,从而扩宽教师的专业视野并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也可将企业的资深技术人员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短期培训。

在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应注重提高教师的科研工作水平。因为科研工作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学任务,还可以加强理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可以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应制定、完善各项科研政策和管理制度。以学校的优势资源为依托鼓励和促进教师申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教师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可以有效地提高其自身的技能水平,从而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

4.完善实验室及实践基地建设

由于信息安全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因而对实验室的建设要求很高。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的纽带,是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实践基地。因而,实验室的建设是面向社会人才需求的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如何设计、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实验室,从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这些将直接影响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课理论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学校应最大限度地向相关部门及企业争取实验室建设资金,只有争取到资金才能很好地建设、完善实验室的配套设备。但是,在实验室的建设中决不能采取“”式的盲从性建设。一定要充分调研,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分阶段的逐步完善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实验室的建设科学、合理的有序进行,才能为相关课程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实践支持。

在完善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应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若想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必须切实做好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这其中可以包括校内、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一方面可采取对师生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师生的科研活动能够有固定的实践场所,对师生的科研成果可采取学术报告的形式进行公开答辩、讨论,对于成果显著的给予一定创新学分奖励,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实训的热情;另一方面,以学校的实验中心为依托与信息安全产业部门或企业合作建立一些校内实践基地,这样做既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环境,也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前沿课题,使学生从中得到训练。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应找到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利益切入点,找出合作的有效途径,加强与信息产业部门及企业的合作,建立2~3个较固定的校外实践基地。通过这些为学生创造到信息安全行业相关单位顶岗实习的机会,使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弥补课堂上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新内容,大胆尝试,逐步积累实践经验,以此锻炼与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5.完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因为信息安全类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本科教学不但应注重学科的基础理论性、实用性及实践性,还需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并设置合理的实验教学内容,这些举措可以很好的促进信息安全专业的建设。根据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并结合各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实验教学分为基础网络实验、信息安全综合实验、创新、创业实验、系统安全综合实验、实践基地实训项目以及毕业论文(设计)6个层面内容,搭建这种分层次的体系结构和多元化虚拟实验模式。基础网络实验一般应采用课内、间实验的方式;信息安全综合设计实验和系统安全综合实验多采用集中实验的方式;创新、创业实验应鼓励学生按照兴趣小组的方式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去申报一些科研项目,如部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各种大学生竞赛项目,通过这些实训项目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可以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基地实训项目应多采用集中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利用假期2~3月的时间到实践基地进行深入、全面的实训锻炼,甚至可以顶岗锻炼。通过实训锻炼不仅可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使其明确了自身的专业定位,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实践教学中,一方面应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交流,特别是同一些实力较强单位间的合作与交流,还需科学合理地设计、制定能够提升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实践教学指书。在目前设备条件欠缺的情况下,可采取基于虚拟机环境的实践教学法,使学生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中得到更为真实充分的实践锻炼,也可以建立信息安全工程实践平台。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环节的完善还应注重做到:一是保证有足够的实践时间。应保证信息安全类专业的学生至少利用半年的时间到某一实践基地去全面、系统的实训锻炼。二是保证有可实践的基地。应多方努力,与国内外著名的高校、企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并重点选取一些技术力量雄厚、专业特征相符且适合大学生实践训练的友好单位作为长期合作的实践基地。三是保证有优秀的实践指导教师。除了学校的实践指导教师外,还可在实践基地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为实习学生做现场教学指导。通过这些措施可增强学生对实践训练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有针对性指导学生参加实践锻炼的目的。[4]

三、结语

由于信息安全专业成立时间较短,没有现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借鉴,加上该专业的自身特点,在本科阶段培养出高水平的优秀人才绝非易事,所以,如何提高新世纪信息安全类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全面的合理规划,并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经验,同时也要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决不能一蹴而就。因而,本文结合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新时期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以及信息安全专业的自身特点从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完善教学形式、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验室及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完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就如何提高新世纪信息安全类人才培养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以期能为新时期社会对信息安全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作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建峰,李凤华.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J].计算机教育,2005,(1).

[2]赵泽茂,刘顺兰,等.信息安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周顺先,甘金明.地方高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梧州学院学报,2010,(4).

[4]李蜀娴,张桂东.信息安全专业创新教学与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10,(1).

[5]张雪锋,范九伦.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浅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0,(8).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篇7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一、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室建设。高校实验室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技能培养、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高校实验室又是高校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提供社会服务的必要场所[1]。建设安全舒适的实验室环境关系到高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是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望,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是学校与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与高校科研与社会服务职能的增强,实验室建设投资规模的大幅增加,实验室的设备种类、数量、开出的实验课程及科研实验日益增多。但是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不健全,实验室使用过程管理和实验环节脱节,导致实验室事故时有发生。因此,研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保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已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现状分析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目前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通常由安全保卫部、校办和实验室管理部负责。管理体制相对宽松,职责分工重复,容易导致安全工作责任不清的现状。部分实验室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安全责任落实不彻底,实验室未配备专职安全人员,日常安全管理浮于表面,应付检查,安全管理职责无法层层落实到基层[2-3]。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滞后,思想观念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制度执行流于形式或执行不到位。

(二)安全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足目前,高校实验室科研人员的研究任务往往比较重。他们的工作重点一般集中在项目申请、撰写科研论文和成果申报上。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不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强调科研和教学而不是强调安全的思想。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缺乏也是一种常见现象。一些大学实验室甚至没有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导致实验室准入制度实施不到位。在实验课开始前,教师往往会对实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往往只是形式化的,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并没有真正重视。

(三)实验室硬件设施不完善(1)安全设施陈旧老化。由于实验室使用寿命的延长和电路的老化,随着电气实验设备的增加,负荷增加,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室没有通风系统,或者仅仅安装排气扇,达不到良好的通风效果。(2)消防器材配备不足。许多实验室的用房老旧,没有按要求配备固定式灭火系统或移动式消防设备,维修不足,甚至因查验不及时导致过期不能使用。(3)实验室用房严重不足。实验室设备摆放拥挤,同一间实验室摆放不同类型的设备,存在安全隐患。(4)设备管理不规范,设备布局不合理,实验室过于拥挤,甚至占用安全通道,物品混放现象普遍;设备操作规程不够完善,部分设备没有相应的操作规程;设备使用记录不规范,未及时填写,日期变更或随意使用,或用一些符号替换相同的填写内容;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定期检定。

三、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策

(一)加强安全教育,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度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往往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技能缺乏等现象。对高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显著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这就要求高校要重视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实验室人员应认真学习安全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技能、突发事件和常见安全事故处理等实验室安全教育,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人身安全[4]。实施实验室准入制度,督促实验室人员重视安全管理和教育。进行安全教育后,对每个学生逐一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学习。否则,需要继续接受安全教育,直到考试合格。

(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可以规范实验室人员的行为,确保实践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其可行性[5-6]。建立安全责任制,由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职工对本岗位安全负责这样一种“纵到底、横到边”的安全责任制。坚持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对检查的问题登记台账,跟踪整改,直至隐患消除。

(三)建立安全责任制逐级签署“安全责任书”,做到责任落实。建立安全责任制,并逐级签署“安全责任书”,这是落实安全责任的有效措施[7]。

(四)做好防范措施,制订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制定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层层落实安全管理的责任,来严格贯彻执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定期不定期考核,来不断提高和强化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制订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避免和降低突发事故造成的不必要的损伤和伤害,并开展应急演练,保证实验室人员应对各种突发安全事故时,能够做到沉着冷静,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验室人员应定期对各种安全防护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并做好情况记录,排查安全隐患,做好日常维护,以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五)加强对事故的管控根据事故案例分析,事故管理与控制,从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入手。在进入实验室和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检查实验人员是否有不安全的状态和违章操作行为,如带食品到实验室,或将饮料放置在工作台上的问题;检查试验设备是否能够安全运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检查作业环境是否存在缺陷,如通风问题、实验环境是否清洁等。实验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只有进行全方位的管控,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安全对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一方面要从实验室管理制度入手,完善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落实相应的安全检查制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水平。高校实验室要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不断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各种应急演练,确保应急响应和有效性。确保安全响应能力并逐步落实到岗位和人员。杜绝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高校师生和社会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金开军,尚厚玉.人工智能在实验室安全系统中的运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17):124.

[2]刘攀攀.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9,46(12):177-178.

[3]邹德斌.浅析如何做好实验室安全作业管理[J].品牌与标准化,2019,(03):68-70.

[4]崔玮.高校研究型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思考[J].时代经贸,2019,(18):33-34.

[5]王斌楠,陈建新,宫世雯,胡伟石,苏醒.绩效管理理论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6):259-262+266.

[6]张锋,李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9,46(10):180+183.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篇8

关键词:网络实验室;安全专业实验;虚拟专用网;资源共享

文章编号:1672-5913(2010)08-0129-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的发展,信息需求量日益增长。由于信息在网络上传输可能会导致泄密,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达几十万人,为解决供需矛盾,加快培养信息安全领域的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信息安全本科专业。随后,2003年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也开始招收信息安全专业(以下简称安全专业)本科生。

安全专业是计算机、通讯工程、数学专业等领域的交叉学科,安全专业的建设,尤其是实践教学建设一直是各院校探索并逐步走向完善的艰巨任务。

1

安全专业应以有效的实践环节作支撑

安全专业是理论性强、比较枯燥、不容易理解但又应用广泛且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为提高教学质量,应突出实践教学在安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论教学要以有效的实践环节作支撑,以实践验证理论,以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实践尽快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实验教学要以实用性强和应用广泛的经典实例为实验教学的基础,加大加强实验环节在安全专业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2 基础网络实验室开设安全专业实验课

安全专业是一个新专业,又是多学科交叉且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年只招收1~2班,建立专用学科实验室目前不大可能。如何在现有公共基础网络实验室的基础上建设有特色、有针对性和先进的安全专业实验室,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I-2]。目前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综合网络实验室现有的设备环境,在公共基础网络实验室开设VPN(虚拟专用网)安全专业实验课。

2,1VPN典型的应用

VPN的典型应用是总公司与异地子公司之间的业务信息加密传输。比如:北京总公司为了更好的发展业务,需要在上海等地建立分公司。为了确保机密数据传输相对安全,可以采用专线进行业务联系,但专线的租赁费用非常昂贵。VPN技术的出现使得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可以使用站到站(site-to-site)模式的VPN技术,在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建立IPSEC安全隧道,确保信息在VPN隧道中实现安全通讯。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

实验使用的设备有Cisco26系列路由器二台、Cisco2950交换机二台、PC机不限。在总公司和子公司中各选一PC机,在PC机上通过软件配置实现VPN网关,其他PC可以配置为服务器和工作站。在Cisco2950交换机划分VLAN,将内部网与外部可访问服务器做有效隔离。在Cisco26系列路由器配置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的访问,这样就可以实现VPNSite-to-Site模式实验。这些设备均为网络实验室必备设备,因此在不增加任何费用的情况下,可以开设典型安全实验。

实验要求:(1)实验采用IPSEC安全协议;(2)通过VPN隧道在Internet上安全、加密连接服务,实现站到站的远程访问,保证各分支机构之间数据安全传输;(3)同学可以考虑在通道上使用HUB或者交换机的端口映射功能观察数据是否被加密。

2,2开设VPN实验的理由

安全专业实验教学应该综合现代科技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改革要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先进性、代表性和方向性,实验内容要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和现代科学技术,突出锻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VPN技术作为典型的信息安全技术,学校有必要为学生开设此实验。VPN技术是解决Internet上的数据传输安全问题而越来越成为各界公认的热门技术之~。因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迅速发展,使得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在军事、政治、金融、商业等对外关系及合作范围也越来越广,各部门敏感信息、工作数据和财务记录可能被截取。VPN最主要的优点是使用跨越公网加密替代传统的专线,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灵活性。应用VPN技术的目的是解决数据传输的安全问题,保证网络内部的关键敏感数据能够借助公共网络安全地进行数据的交换。

2,3VPN技术

VPN(虚拟专用网)技术是利用开放的公用网络(以Internet为基础),建立一条临时的、安全的、私有内部的专用网,通过采用安全隧道技术、加密技术和认证技术,实现具有高度安全性能相似专用的网络。安全隧道技术是VPN技术的底层支持技术,所谓安全隧道技术在网络中实质上是一种封装技术,将一种协议封装在另一种协议中传输,实现协议对公用网的透明性。

VPN隧道协议通常是在OSI体系结构的第二层和第三层中实现,如图2所示。第二层(链路层)主要隧道协议有PPTP、L2P、L2TP等,第三层(网络层)主要隧道协议有IPSec、GRE等。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本质区别在于:用户的IP数据包被封装在不同的数据包中在隧道中传输。

2,4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先进技术

安全专业实验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践验证理论”。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并巩固课堂讲述的理论。开设具有先进性、广泛应用性、实用性强和具有探索性的实验题目如:ACL访问控制技术、网络攻防、病毒分析与对抗、VPN技术、加密解密算法的实现等等。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实验教学是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源头”。这些安全实验都可以通过整合现有网络实验室设备开发出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2,5鼓励学生自动走进实验室

根据实验室现有环境,学生可以自带教学以外感兴趣实用性、工程性较强的题目,个人或小组来实验室做实验。学生自己设计实施方案、画出实验拓扑图、自己连接物理环境,自己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应变和创意能力,培养学生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其地位和作用随着实验手段的现代化和新学科不断发展越来越被人们高度重视。要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原则,确保实验室建设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当兼顾基础教学设备、专业实验设备的共享。

在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基础实验教学和专业实验教学等方面要有全局意识,各实验室不要相对独立,不能追求小而全,这样容易造成财务资源的浪费,有制约实验教学的发展和创新,影响实验教学和学科建设的发展。实验室建设要有整体长远规划(起码保持5年内科学性、先进性、综合性、合理性),要坚持合理配置、资源共享的原则。公共基础实验室和学科专业实验室尽可能建立在学科发展基础上,以扩大受益范围,减少开支,避免重复投入。资源共享多学科使用,使实验设备利用率大大提高。

目前此实验是在本校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的网络实验室中开展的,网络实验室一直承担着本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开设了路由协议、交换、网络通信等基础实验。根据图1可以看出,VPN实验使用的设备有Cisco26系列路由器二台、Cisco2950交换机二台、PC机等,现有的网络实验室设备完全能支撑VPN安全实验,开设实验时只需重新配置一下网络拓扑即可。因此在上述原则下,应在现有的网络实验室中尽可能地挖掘潜力,共享实验设备资源,开发出新的信息安全实验。

4 结语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其地位和作用随着实验手段的现代化和新学科不断发展越来越被人们高度重视。理论教学要以有效的实践环节作支撑,大胆尝试和摸索信息安全专业实验教学的设计和方法,确保实验内容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应用性,还要适当兼顾基础教学设备、专业实验设备的共享。

上一篇:校企合作论文范文 下一篇:品牌包装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