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技术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22 17:02:34

实验室技术管理

实验室技术管理范文第1篇

按照有关规定,实验室不但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满足监测工作以及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的需求,而且检验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且应符合其专业范围规定。作为实验室不同岗位人员还应有相应的从业经历(培训、实习等)或资历。为适应实验室发展,实验室要制定人员培训规划和计划,做到内、外部培训兼顾,制定《人员培训考核程序》,落实《人员培训计划》,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室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坚持“员工进步,事业发展”的理念,培育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才结构。实现术业有专攻,人人有专长,彰显团队的整体效应和团队精神。实验室不但要保证这些人员胜任和受到监督,还能够依据实验室质量体系要求工作。

2仪器设备的管理

为便于管理,实验室应设立《仪器设备一览表》(含标准物质)实施登记管理,无论是通用或专用(特殊)仪器设备,均应有验收、维护、保养、维修、检定和报废要求,要建立相应的《仪器设备流转控制程序》。对仪器设备管理要实现“三防”(防尘、防潮、防震)和“四定”(定人保管、定期保养、定室存放、定期校准),对使用仪器设备的检验人员要求达到“三好”(管好、修好、用好)和“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障)的基本要求。标准物质比照仪器设备管理,制定《标准物质控制程序》实施管理。实验室用仪器设备应处于受控和正常运转状态,确保其随时都处在最佳状态。

3材料(服务)的采购管理

实验室所用材料主要是指与检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如试剂、滤纸、筛底、蒸馏水等耗材及备品备件。服务主要是指为实验室服务的检定、安装、调试、修理、维护和建筑装修等,这些都应由有关部门和人员,按照《服务和供应品采购供应程序》《合格供应商目录》和经考察合格的供应商实施采购,制定出采购的基本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还要了解供应商的资质等情况,做到受控有效。

4检测方法、标准等的管理

一个检测项目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是有差异的,确认使用哪一种检测方法是实验室经常遇到的问题。一个新的方法标准能否被采用,实验室技术负责人要按要求对上岗人员、环境设施和仪器设备等条件确认是否能够满足标准或参数需求。标准的采用要实施确认手续,做到受控有效。实施粮食收购的收储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强制标准规定实施检验。通常情况下,在检测开始前,要与客户沟通或告知所执行和采用的标准情况,这是实验室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保证实验室所用标准的有效性,实验室在用标准要定时查新,要制定《标准查新规定(规则)》,确保执行有效标准,维护实验室科学、公平、准确的形象。另外,实验室的标准管理也要按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相关标准等分类实施管理,以便有效、有序地实施标准化管理。

5环境和设施的管理

实验室按照其工作性质、专业要求和能力范围的不同,对环境设施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对房屋结构、区域划分、操作台(柜)、水、电、气、火源和各种化学试剂(药品)的管理是有一般性专业规定的(可参照实验室设计规范)。在满足以上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实验室要实施环境条件控制。粮油检验实验室基本上属于食品范畴的理化和大型精密仪器检测实验室。一般设有物检、化检、天平、高温、样品处理和各类精密仪器室等,办公室要与检测室分开隔离。实验室要做到对温湿度能够有效监控和控制,化检室要设排风系统,要制定《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实施管理,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6检定和校准的管理

检定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校准是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实验室应按照《量值溯源及校准程序》制定年度周期检定(溯源)计划表。按照计量法中有关规定,按“就地就近”的原则上报计划,提供检定服务的校准机构应具有相应的资质证明且相对稳定。计划中的检定日期,要定在上一年度原检定日期前15天送检(或约请)检定校准机构实施检定或校准,在有效期内检定校准完毕,确保其所出数据有效,未经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不能出具数据。

7样品的管理

实验室的样品如同加工企业的原料,但样品的管理就有其特殊性和严密性。粮食同于大多食品,而不同性质的样品对环境条件等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粮油检验实验室要针对检测的粮油样品的不同要求,参考GB/T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样品流转控制程序》,从样品的扦取、登记、待检、检测、检后和处置全过程实施控制,而且要采取样品标识系统中最基本的“唯一性标识”管理,此环节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影响最直接和变数最大的环节。“唯一性标识”可以取代原粮食行业执行的“密码验等”的传统方法,可以实现相关作业记录、记载和结果报告等的标识化、可溯源性强,并实现规范化管理。

8抽样的管理

抽样是抽取物质、材料或产品一部分,作为其整体的代表性样品来进行检测的一种规定程序。一般抽样是有规范要求的,无规范要求的必须制定抽样方案解决。粮食、油料和油脂的扦样方法已有国家GB5491和GB5524两个强制性标准明确规定,严格按照扦样标准要求,扦取样品是保证结果准确性的最基本要求。样品的代表性有着广泛的意义,实验室必须有程序保证样品自抽取方式、时间、数量、保管、运输、到接收确认整个过程的完整性。综合上述,粮油检测实验室的技术管理具有技术性强、政策面覆盖广、管理要求独特、涉及法律法规数量较多的特点。实验室的工作既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还要兼顾粮食政策需求,要做好实验室的技术管理工作,就要不断地积累新知识,运用科学发展观,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各项工作,要实施目标管理,立足高远;要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求得全面发展。

实验室技术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管类;技术人员;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028-02

一、驱动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企业对人才的定义及需求悄然发生着变化。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各大企业,对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实验室也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而能否有效利用高校实验室为教学服务,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取决于实验室技术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强化管理技能,是当前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前提。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地壮大。以经管类实验室为例,各高校计算机的拥有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少者几百台,多则几千台,加之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各种新学科的不断开设、高新技术在实验室建设中的广泛应用等实际情况,对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保障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不仅如此,实验室技术人员还要负责网络环境和资源中心服务器的建设和维护、综合性仿真实验平台的开发等,这些对人员的要求更专业。可以说,没有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劳动和付出,实验教学与科研将寸步难行。

二、内涵

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它拥有多少先进仪器设备,还要重点关注实验室是否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实验室技术管理队伍。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维护人员和专业实验研究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发展水平。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应认真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自觉性,高效地完成实验室管理、技术维护及各项科研工作[2]。实验技术管理队伍是实验教学管理和科研创新的生力军,建设一支技能出众、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的实验室技术管理队伍是实验教学、科研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发挥实验室建设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考虑到经管类实验室的特色和发展方向,经管类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大致可通过以下三方面的途径实现:①鼓励现有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外出进修和学习,参加新技术技能培训、学术交流等,学习先进的实验技术方法和管理经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也可以聘请实验室方面的知名专家来实验室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术会议,提高实验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②加大力度引进高学历、高层次、有实际经验的人才担任实验室领导,引导优秀教师参与实验室管理和技术维护工作、参与实验教学研究,加强实验队伍新生力量的培育,充实扩大实验队伍,使实验队伍梯队结构建设更加合理[3]。③引进专业的实验室管理软件和技术,减少以往实验室工作中的很多烦琐、重复性的工作,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让实验室技术维护更加便捷。

三、表现形式

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主要表现在人员结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三个方面。

(一)人员结构专业化

据调查,2012―2014年,全国经管类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人数均值分别为7.34人,8.46人,9.68人,年均增长率为14.84%,基本呈现逐年按比例增长趋势;2014年经管类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学历结构分布为,本科及以下的比例为33.20%,硕士的比例为52.17%,硕士以上的比例为14.63%,总体来看,高学历(博士)人才的比例仅为14.63%,但硕士学历超过五成,总体学历比例构成基本合理,但高学历人才仍然短缺;职称结构分布为,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比例为30.59%,中级职称的比例为41.43%,初级及以下职称的比例为27.98%,中高级职称合计比例达到了72.02%,显示经管类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职称结构较合理;调查还显示,专职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和兼职人员的比例分别为58%和42%。可见,经管类实验室技术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技术管理人员的结构形式已经呈现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但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二)管理手段专业化

实验室管理和技术维护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从设备管理、软件安装、系统升级、病毒防治到网络平台维护、实验教学平台维护、资源中心建设与维护等,每一项工作都具体而烦琐,并且专业性很强,特别像经管类实验室,专业多,学科多,专业知识交叉点也多,所以实验的软件多,升级也快,实验平台更加复杂,实验室管理和技术维护难度更大。借助专业化的管理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采用网络拷贝和增量传输技术后,让软件安装与升级更简单。采用Oeasy等软件后,可以很容易对大量的电脑进行分组管理,从后台服务器还可以很清晰地体现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完好程度,并提供软件升级、系统配件缺失的报警功能等。引入云桌面技术后,更是不需要对单台电脑进行任何的软件安装与升级维护,包括开关机等在内的所有管理与技术维护工作都可在云后台服务器上完成。利用专业的远程控制软件,能够让技术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对个人电脑和服务器进行控制和调试,极大地减少了实验室工作人员上班时间无限延长,甚至通宵达旦值班的情况。

(三)管理方式专业化

从根本上说,社会的进步,当然包括教育的进步源于分工和专业化,实验室管理的进步亦是如此。小而全,大而全,人人都从头做起,人人都全面发展将不太现实,而且也不太可能取得实质性进步[4],因为实验室建设发展到现在阶段,规模、层次、内涵都不可同日日语。传统的管理方法,安排专人负责某一个实验室的管理,从设备到软件到技术升级,等等,都由一个人完成,专人专项,当然可以做得好,但若要实施一人多项,让一个人同时管理五个、十个甚至更多实验室的相关工作,恐怕就会有疏漏。所以,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方式势在必行。基于经管类实验室现状,需要对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分工,一部分人员从事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负责实验室设备、耗材等的统一安排管理,实验室场地、自动门禁、刷卡考勤管理等;另一部分人员从事实验室技术维护工作,具体负责实验室软件安装、调试、升级,网络、资源平台的保障等;还有一部分人员从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具体负责创新实验项目设置、实验教学方法研究、创新实验平台的研制等。通过专业化分工,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更加具体,不再烦琐,让每个技术管理人员更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到更“专”。

需要指出的是,合理地对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实行专业化分工,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保证实验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高校实验室技术管理工作涉及的面很广,特别是现在很多新技术引入后,更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协作才能很好实施。比如网络基础环境建设、资源中心建设、云平台建设、综合实验平台的开发等,这些项目的实施涉及的利益主体有教师,也有实验室工作人员,不仅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考虑到有些高校配备的自有实验室专业人员不足或者结构不完整的情况,可以采取将一部分实验室技术管理工作以技术服务的形式外包出去,由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技术公司协助实施,比如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可以外包给苏大教服集团来管理,而网络中心的维护、服务器的维护、云平台的维护、桌面云的管理、经济管理仿真综合实验平台的开发[5],甚至设备维修及报废绿色回收等都可以作为一个个独立的技术单元采取技术外包的模式来运作。

四、建议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功能的实现,特别是经管类的实验室,需要通过专业化的实验技术管理队伍来完成的。有的工作需要尖端技术支持,有的工作需要实验室经验的长期积累,也有的工作需要一些简单的甚至是重复的工作作为基础,所以,各高校在实验室技术管理人才专业化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强调高学历和高职称,建议根据实验资源和发展状况合理配置师资队伍,避免“工作不适应”或人力资源浪费。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奖惩标准和职称评定标准,来辅助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实验室技术管理队伍。

经管类学科的专业知识更新换代较快,大多具有较强的“时效性”[6]。再加上高新技术不断地涌入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所以,在建设专业化的实验室技术管理队伍的过程中,需要有计划地开展相关专业知识的进修和培训,通过研讨、学习、交流、考察等方式逐步提高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江育奇.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J].教育信息技术,2014,(07):45-47.

[2]林家莲.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推进实验教学管理专业化[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9,9(26):13-15.

[3]韩宝庆.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探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30(5):126-128.

[4]姚涓,姜大刚.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管理方式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4,17(1):149-151.

[5]张红霞,杨渊,王向前.高校经管类学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J].高教学刊,2015,(18):238-239.

实验室技术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网络系统 安全管理

"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心脏"-物理学家冯瑞院士说。实验室水平的高低、工作的好坏, 直接体现了学校实验教学水平甚至学校的水平。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实验室管理。

1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待遇

实验技术管理人员在实验室管理中处在中心地位,全程参与设备计划论证、采购、日常管理、维修、报废处理。实验技术管理人员不但要与专职教师一起制定实验方案,而且要指导新进教师使用实验室。实验技术管理人员是实验室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但在学校中他们得不到足够重视。实验技术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工作任务繁重、待遇偏低等问题;实验室人员队伍不是很健全,人数少、学历和职称低,妨碍了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主观积极性的发挥;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应以人为本,从实验技术管理人员的根本利益出发,注重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潜能和整体素质,给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激励机制,晋升奖励。提高实验技术管理人员的地位,激发实验技术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对创新风险的承受能力,从制度上保证和鼓励实验技术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施展其创新能力。教学秘书排实验室课表时一定要经实验技术管理人员之手,至少要让实验技术管理人员过目,共同完成实验课表的制定。因为实验室有哪些设备损坏,哪些厂家什么时间过来维修设备,实验技术管理人员是最清楚的,而教学秘书不一定清楚。

2 建立实验室网络系统

实验室网络系统首先是设备管理系统,实现了仪器设备从计划论证、采购、日常管理、维修、到报废处理的"一条龙"全过程管理。保证学校对实验室设备情况全面了解,做到台账与实物相符,同时可以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又能够及时采购。

实验室网络系统其次也是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由于学生对实验设备不十分了解、不熟悉实验内容,整个实验过程离不开实验教师的指导。有必要使学生在实验前先大致了解实验内容、过程和所用到的器件。每次实验前教师都要做大量的准备,考虑可能会发生的错误、那些元器件容易损坏。设备数量少时,害怕损坏设备,不得不由自己亲看操作,让学生观看,这样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很难得到提高。或者手把手地教学生,这样实验的效率就大大地降低。应该通过实验室网络系统详细登记每个实验室能完成那些项目,本实验室的特点、注意事项。最好有每个实验项目的视频,有利学生预习,在做实验时做到心中有底;特别是可以先熟悉安全事项、易犯的错误;产生错误的原因及后果,以及如何避免错误。这样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

实验室网络系统再次也是实验日常管理系统,每个教师根据此系统可以知道那些实验室有课。领导可以知道这个星期那些实验室做那些项目,那些实验室在什么时间可以对外使用。可以根据此系统进行动态调度。

实验室网络系统可以实现各实验室共享。一般实验室隶属于各教研室,只为教研室开设的课程服务。实验室各自分散,由于资金有限,各实验室买不起较高级的大型仪器设备,只好购卖小型仪器,导致小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设备精度低,功能简单,不能接触到高精尖设备,也不能在该领域处在领先地位,无法形成教学、科研上的综合优势。也不能满足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大学生。通过实验室网络系统,可以对一些实验室进行合并,不同教研室、甚至不同院系可以共享实验室资源,共享人才,建立一批高档次、高精度的实验室。

3 注重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的安全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无论是电、气、药品,还是特种设备,都需要专门的安全管理。永远都是安全第一、实验第二。实验可以重复做,安生不能再来。制定安全制度不能单单挂在墙上,要深入每一个进入到实验室的人员心里。实验教师和实验人员一定要在做实验前强调安全操作,包括人的安全及设备的安全。可以通过实验网络管理系统让学生了解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实验中易犯的错误。错误操作产生的可怕的后果来激发学生的安全意识。当然也要制定详细的安全细则、事故应对策略及应急处理方案。

4让学生也成为实验室的管理者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应当是学校管理的主体之一。同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可以大大减轻教师及实验室人员的负担。可以采取以实验管理人员管理为主,学生管理为辅的模式,学生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协助管理实验室。学校可以以勤工俭学的方式给学生一定的补贴。学生向管理人员提出申请,获批后经培训合格就成为管理员助理。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又相对保证实验设备安全。对于普通的学生,可以在实验课堂上利用视频记录学生的实验全过程,在网上进行共享,促使学生认真按规范完成实验。不按规范完成的学生因生害怕其它同学的嘲笑,也会慢慢改变习惯。对于完成好的学生,更可以激发其主体意识,想办法让实验做的更完美。学生往往分享朋友圈或分享给父母家人,以获得自尊心的满足。

5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对于开放实验室,由于实验室对外开放,进出实验室人数较多,管理人员难以管理,因此仪器设备及器材丢失和损坏现象时有发生。如果该开放实验室又是实验教学工作的实验室,则会影响计划内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一定要有要在有实验管理人员时进行。开放实验室对外开放增加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这些付出又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因此必须对实验管理人员这部分工作增加一些补贴。

进入开放实验室的人员要先申请做哪项实验项目,用到哪些器件,一定要在可控的情况下进行,不然实验的目标和内容不明确,影响进行开放性实验的效果。研究制定开放实验室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和运作在合理、安全、可控下进行,使实验室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既减少实验室闲置,又发挥其效益,同时又是服务学生和社会的一个良好平台。

在以上五点基础上,不断观念创新,寻找更适合的管理模式,持续推进实验室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罗联社等.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效益.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

[2]康莹等.开放型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

[2]姜丽伟.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改革与探索.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年

[2]刘玲等.欧洲高校研究实验室管理对我国实验室管理的启示.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

作者简介:

实验室技术管理范文第4篇

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岗位在实验室,每天面对的就是来化学实验室上课的师生,实验技术人员对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实验教学能否顺利完成。化学实验室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若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失误,甚至会酿成重大事故的发生。农林院校实验室人员历来都是让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通过传、帮、带,指导新进实验室的年轻人的工作,加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项目的调整和实验设备的不断更新的同时,对实验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要求也会随之变化。化学实验室应定期组织实验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及实验仪器设备操作的培训,经常派实验技术管理人员外出参观交流,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能不断汲取别人工作中积累的优点和长处,改进自己的工作,支持有关学科知识的进修培训,调动实验技术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二、仪器设备的管理日常化,提高高校化学其使用效率

化学实验室的仪器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玻璃仪器:玻璃仪器的使用是学生做化学实验的主要仪器。近几年高校扩招后,各学科各专业每个单位班学生人数由原来的二十几人增加到现在的三十多人,代课教师在实验讲解过程中虽说反复强调演示玻璃仪器的使用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但由于学生人数过多,不可能手把手教每一个学生操作,导致学生操作不规范,仪器破损率非常高,有时一次实验课下来破损率竟达30%—40%,不但实验室管理人员增大了劳动强度,还给学生养成了浪费物品的坏习惯。二是大小件仪器设备:在大小件仪器设备的使用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代课教师在演示仪器设备的操作过程时,由于一个班学生太多,有些学生压根就没听明白老师讲的操作步骤,从而造成学生按着自己想象的步骤使用仪器,致使仪器设备一次课下来就坏了;学生不规范操作使得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很低,造成仪器设备维修率极高。

对灵敏度高的精密仪器,因光电仪器自身的特点,要求存放的空间必须是干燥、清洁的固定场所,并严禁在使用过程期间来回搬动。仪器设备的管理一方面学校和化学实验室要建立规章制度,对学生的不当操作防患于未然:在学生进实验室之前,就把本学期化学实验所需用的所有玻璃仪器、大型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及损坏后的赔偿办法印成专门的手册分发给学生,做到人手一册;在实验室上课的教师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认真小心操作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加强实验教学人员的实验设备的管理参与性,在初次实验时应抽出一定的时间详细的讲解各项仪器设备,并在每次实验前再次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和操作规程,与实验管理人员共同完成仪器设备的管理。

三、高校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

农林院校化学实验室一般都设有各种不同科目类型的化学实验室,各个实验室的实验内容不尽相同,并且面向全校大多数专业,开设的实验项目多,实验室所需的化学试剂种类多、数量大,且大多都是腐蚀性强、毒性大的危险化学品,因此需要科学、合理、规范管理这些贮存的化学试剂,否则不仅会给实验教学造成很大麻烦,还会带来安全事故隐患。近年来屡次发生的高校学生投毒案件及学生被硫酸毁容惨案的发生,都是因为化学试剂管理存在问题才造成的严重事故。化学实验室应设有单独的试剂库存放各类常用的化学试剂,并有专人负责做好每学期的计划、领购。为便于查找和取用,管理人员将试剂进行分类。因化学实验室承担的是全校所有有关专业的化学实验课,一般上半年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下半年开有机化学实验课及专业化学实验课,所用试剂品种门类繁多,因此管理人员将试剂细化分类,基本上按有机试剂和无机试剂分库管理,库房的所有试剂橱柜上和试剂瓶上贴有有标签,便于各实验技术人员领取试剂时查找。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领取试剂时,要填写清楚领取试剂的名称和数量,便于库房管理人员对所管试剂进行动态管理,对试剂的购买和补充做到心中有数。

化学试剂不管是库房贮存还是每个实验准备室存放都应存放在通风条件较好的环境中,因有些化学试剂具有挥发性,多种试剂存放在一个空间,再加上通风设施跟不上,靠自然通风,不仅给实验技术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且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农林院校化学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琐碎,接触和面对的又是全校的学生,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任务繁重,提高化学实验室全体人员的管理水平,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实验室技术管理范文第5篇

一、基本现状

我省目前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114个,安康市有9个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基本状况是:

1、检测能力。目前我市9个县级计量所只能开展天平、砝码、衡器、压力表、血压计、电能表的检定。

2、人员、设备状况

由于大部分计量所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组建,一是人员素质偏低。组建时计量人员是从不同行业调入,理论水平不高。受用人机制的制约,上划后进人渠道不畅,至少有5年末进新的技术人员,更使专技人员青黄不接。二是技术装备落后。由于是财政投入,对于贫穷落后地方来说,普遍存在设备少且性能落后,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3、技术管理水平状况

过去对计量所的技术管理是通过计量标准考核实现,即按JJF1033《规范》进行考核。进入二十一世纪,对计量所的技术管理增加了计量授权考核,对其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考核,即按JJF1033《规范》和JJF1069《规范》进行双重考核。

按照《计量检定机构管理办法》规定,我省自2004年起,对县级计量所按JJF1069-2000《规范》进行第一轮的授权考核。给予了合法主体身份。从2009年按JJF1069-2007《规范》起进行第二轮复查考核。

两年间我参加了陕北、关中地区共24个县计量所的第二轮复查考核。从现场实际考核情况看,大多数县所的质量、技术管理水平虽有所提高但不明显,部分质量管理活动记录、资料都是为应付考核临时补充整理,前后不对应、与事实不符等现象普遍,使考核组左右为难,只能变考核为指导,帮助其按《考核规范》要求完善相应记录、资料,使其能在整改后通过复查考核。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监管力度不够。由于质监系统重点工作在两个安全,日常工作中弱化了计量管理;二是在现形体制下,计量技术机构自身认识不到位,只顾抓收入来解决经费的不足,在质量、技术管理上投入精力较少;三是许多县局、所人员没有实际分开,且岗位流动性大,计量技术工作的人员不固定,使质量、技术管理没有连续性;四是由于许多县所经费紧张,在人员培训上投入很少,大多是师父带徒弟式培养,致使技能水平难以提高,而其它协会、行业组织的培训费用太高,让县级计量所望而生畏。由于以上原因,使县级计量所的质量、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幅度不大,不能适应现代先进管理、科学管理的要求。

二、对县级计量所实行标准化管理的建议

所谓标准化管理,即是根据管理部门审定批准的建标项目合理配置设备、人员、实验室,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关键点质量管理运行方法并严格执行。

1、标准设备的配置

严格按照相应现行有效版本《检定规程》要求配置标准设备、配套设备和监控设施,所配标准设备必须较为先进,至少5~8年不会被淘汰,并具备技术升级功能,确保设备的使用周期。

2、人员的配备、设置

(1)人员的配备

人员配备按照建标项目数,结合编制计划确定,可根据实际工作量聘用合同制人员(见下表1)。

(2)人员的岗位分配

按照JJF1069《规范》规定,必须设置满足要求的相关人员,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持续改进(见下表2)。

3、实验室的配置

严格按照相应现行有效版本《检定规程》要求提供相适应的实验室,实验室内水、电、温度湿度调控设备及环境监控设施齐全,并合理布局办公室、实验室内部结构。

4、管理制度的建立

(1)严格按照JJF1033《规范》文件集要求,建立健全计量标准的八项管理制度等技术管理制度,规范技术管理行为。

(2)严格按照JJF1069《规范》要求,建立健全质量及体系运行管理相应制度,规范机构及全体人员行为。

(3)严格按照上级和单位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全体人员行为和工作态度。

5、关键点质量管理运行方法的建立

(1)质量管理关键点的确定

按照JJF1033《规范》、JJF1069《规范》中规定,质量运行管理的关键点为: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考核、期间核查以及内部监督、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2)相应方法的确定

实验室技术管理范文第6篇

但从多年的工作经验看,大部分粮油检测机构,特别是县级检测机构在实验室设备和物资管理方面还存在意识不强、方法不当等问题。因此,应加强实验室设备和物资管理工作,使粮油检测机构在保证粮食安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加强计划,注重技术,提高实验室设备管理水平

实验设备的管理主要由3方面组成,即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

(一) 实验室设备的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作出的决策、措施及安排。它是用来指导、组织和协调实验室建设工作的一个手段,包括计划的编制、执行、检查、分析和总结等环节。

1.编制计划的依据。

仪器设备的计划编制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细致的工作,主要根据科研任务、实验室建设规划、投资经费以及本单位设备的潜力和库存利用能力来加以编制。

2.计划执行。

按申请计划及订货卡片参加各种定货会议,落实申请计划。

3.计划的检查与评价。

对计划进行经常的检查,是实现计划的重要环节和措施。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计划的实际执行与计划规定的任务是否相符,了解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情况,并采取措施,保证计划的完成。

通过计划的总结和评价,可以衡量计划管理水平、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以利于安排下年的设备计划。

(二) 实验设备的技术管理

实验设备的技术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选择与评价、验收与安装、使用与开发、维护与管理、更新与改造等。技术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实验设备经常处于完好可用状态,不断提高利用率。实验设备技术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科研的正常运行。技术管理非常重要。

1.设备的选择与评价。

实验设备的选择,是实验设备管理的重要一环。我国传统的设备管理,往往是从设备的使用阶段开始,而忽视了设备的选择这一环,结果造成仪器设备的积压、浪费和不合理使用。选择仪器设备要考虑到仪器的使用性、可靠性、节能性、维修性、环保性、耐用性、成套性以及灵活性。

目前仪器设备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向大型化、自动化、高级化方面发展,同时也向小型化、微型化、简易化、廉价化方面发展,选择时要全面考虑以上诸因素,全面权衡其利弊。

对于设备的评价,主要是指仪器设备选购阶段的经济评价。在购置设备时,通过几种方案的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案,以获得经济性好的设备。

2.设备的安装验收。

对于新购置的仪器设备,把好验收关是非常重要的。把好验收关,不仅在经济上免遭损失,更重要的是能保证科研正常进行。通过验收工作。可把种种隐患消除在投入运行之前,更新质量差的部件,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通过技术验收可熟悉资料和仪器,消化实验技术,训练好管理队伍。接收验收不仅仅是接过一批设备,而且要接过新的实验技术。实验技术掌握得不好,就会出现高档仪器低档使用的情况。

验收工作要做好组织、技术、条件3落实。首先,要组织有经验的队伍进行验收工作。其次,要进行学习,了解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和操作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要确定仪器存放与安装的地点,如有的设备要求恒温空调等。

3.使用与开发。

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例如,配备专职操作人员,根据仪器结构特征,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负荷,为仪器设备创造适宜环境以及建立一套合理的使用规章制度等。

只有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才能创造价值,才能把握住设备管理的重要阶段,才能使仪器设备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4.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与修理

维护、保养与修理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客观要求。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外部负荷、内部应力、腐蚀介质和自然侵蚀等因素的影响,仪器的个别部件或整体,都会因此改变尺寸和形状、降低机械强度、刚度和精度等级。为保持仪器设备的性能、延长使用期限,就必须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及时的修理工作。

维护保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清洁、、防腐、检查零部件完整与否以及对仪器仪表进行定期通电防潮等。

设备修理应当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常采用4种修理制度,即事故修理、计划预防维修、改造维修和维修预防。

设备修理与维护保养二者是相辅相承的,维护保养工作做得好,就可以延长使用寿命,从而延长修理周期,减少修理工作量。把计划检修工作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也就容易。

5.更新与改造。

对于现有仪器设备的技术改造,是加速实验手段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由于原有的基础可以利用,主要是改进测试方法和改装部分零件,使之发挥更高的效率。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

在更新过程中应当把购置新设备和改造老设备结合起来。在设备改造过程中,既要考虑设备的自然寿命,也要考虑到设备的经济寿命,超过仪器设备的经济寿命而勉强使用也是不可取的。总之,要做到物尽其用。

(三) 实验设备的经济管理

实验设备的经济管理包括经费、账、物、卡管理,使用效益考核、报损、报废管理等。

二、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实验物资的作用

实验物资的管理工作是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范围有以下几方面。

(一) 实验物资的范围和分类

实验物资常划为固定资产、低值品、易耗品和材料4大类。后3项属实验物资管理范围之内。

(二) 物资的购置和仓库管理

1.实验物资的购置

实验物资的计划管理,要考虑申请物资的程序、统配部门物资的订货、市场供应和采购等。在实验物资入库前要进行认真验收,办理入库手续

2.库房管理

主要由库房设置、码垛、上架、维护、保养、出库发放、盘点核对和账务处理等组成。

(三) 危险品管理

凡具有易燃易爆和有毒害、腐蚀、放射性能的实验物资,在搬运、使用和储存保管过程中,如处理不当可能引起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这类实验用物资称之为危险用品。

1.危险品的分类

实验用物资当中的危险品多数是化学试剂。尽管药品种类很多,但管理和使用的共性不外乎密封紧盖、避免光照、低温冷藏和安全保管4种情况。

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储存要求,化学试剂危险品可分为5类:即爆炸性试剂、易燃性试剂、剧毒性试剂、腐蚀性试剂和放射性试剂。

2.危险品采购和运输

应当严格按照公安和交通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

3.危险品的储存保管

应安全第一,建立适宜的储存危险品仓库和必要的养护设备,并分类分级地进行储存和保管,必须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4.危险品的领用

要制定严格的领用手续制度。危险品剩余部分必须退入仓库,不得在实验室过夜。对危险性物品的领用、剩余、报废和损耗应有严格的记录。总之,应把对危险品的管理放在物资管理的首位。

实验室技术管理范文第7篇

摘 要 本文将就高校实验物资科学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提出了高校要实现实验物资的科学管理需要必备的条件。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实验物资 科学管理

实验室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地,做好实验室物资管理工作,是直接为实验教学、科研实验服务的专业技术工作,也是高校物资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验室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高校实验物资管理的原则

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实验的过程是物资的消费使用过程。如果没有必要的物资准备,就无法进行教学和科研活动。要实现实验物资科学管理,必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高校实验物资工作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的原则;

2.高校实验物资供应工作必须坚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原则;

3.高校实验物资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服务为本的原则;

4.高校实验物资工作必须适应国情与校情的原则。

在实验物资管理工作实践中,要用科学态度制定物资计划.把盲目性减到最小程度。采取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科学方法,逐步实现物资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高校实验物资科学管理的实施内容

实验物资的科学管理是以实验物资研究为对象,其主要任务是利用有效的科学管理措施,使实验物资以最佳的技术状态,其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管理、常规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

1.计划管理

实验物资计划管理是学校物资计划管理的组成部分,也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具体流程如下。

(1)计划的制定

实验物资计划的制定。具体任务包括掌握物资资源,查明各单位对物资的实际需要,制定计划,合理分配物资。这就要求实验室制定出详细订购计划及写出可行性论证报告。

(2)计划的论证

在审定论证实验物资订购计划过程中。经过需要与可行的两项论证,做出决策付诸实施。对需要的论证,重点是论证使用价值.当然也就包含着选型和定额的沦证;对可行的论证.重点是论证经济价值。两项论证,实际上是对计划进行的全面的综合论证。

(3)计划的实施

实验物资计划的实施也就是实验物资的供应采购过程,是高等学校实验物资科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根据实验物资的特点,实验物资采购这项工作的工作量是很大的,组织工作比较复杂。专业知识面要求比较广泛。既有业务程序问题,又有技术要求问题。采购实验物资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一方面,由于对教学、科研实际需要的预测有不够准确的情况,所制订的实验物资的型号、规格或已升级换代,或已停止生产;另一方面,由于物资供应上的原因,比如物资质量不合乎技术要求,型号规格材质不对路,不能按时供应等情况,则在采购实验物资时要坚持工作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

(4)验收工作

计划实施后,就必须进行投入使用前的验收工作。验收工作是由前期准备、验收、索赔、建档、建制等几个基本部分有机结合而成的,在验收时必须遵循验收工作的规律,按计划、程序和规定的验收内容、标准和方法组织实施,方能达到验收的目的。

2.常规管理

实验物资投入使用后,要做好分类、编号、登记、保管、出借、调拨和事故处理等管理工作,这些工作统称为实验物资的常规管理。

(1)实验物资的分类、编号及账卡的建立这一环节,应实现计算机管理。这是实验物资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亦是加强实验室管理的需要。也是实验物资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建立实验室计算机系统时对以下几点绝不能含糊:第一,管理系统的完整性;第二,各项数据收集的准确性;第三,追求管理系统的实用性;第四,坚持不懈地维护管理系统的先进性。

(2)实验物资的保管使用。实验物资常规管理在计算机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对实验物资的保管、使用还必须严格执行管理规章制度。如实验物资管理制度、实验物资损坏丢失赔偿制度、事故处理制度等。使实验物资在使用保管中有章可循,达到管而不乱的目的。

3.技术管理

实验物资技术管理的目的就是采取最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使实验物资保持良好的可用状态。它包括:(1)技术档案管理;(2)维护、保养和修理;(3)技术鉴定和校验;(4)技术改造与更新。实验设备使用寿命长短和技术性能是关系到能否选标的关键,所以,必须具备正确合理使用实验物资的条件。具体要求做到:(1)配备能够操纵仪器设备的合格技术人员;(2)恰当地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量,适应仪器设备的结构、性能和技术特征,以保证其安全运转;(3)要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年限,必须具备适宜的工作环境,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4)为了正确合理使用仪器设备,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同时必须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和维修,要求有充足的维修经费,以维持仪器设备的正常寿命,并应有仪器设备报废后更新时的经费准备。

4.经济管理

实验物资的经济管理就是对实验物资使用的经济合理性进行考查和采取有效的经济管理措施,使实验物资收到最好的投资效果。因此,实验物资的经济管理必须重点抓好完好率、利用率和更新率的提高,力争达到其优良完好率、较好利用率和满意更新率,以保证高校现已形成的先进的实验技术装备优势的可持续发展.为出人才、创成果提供稳定的物质条件。

提高完好率的主要措施是:(1)正确合理地使用实验物资 (2)加强实验物资的维护保养;(3)提高修理水平,建立修理网点;(4)建立维修基金。

此外,还需运用行政方法和经济方法,对实验管理和使用人员进行全员管理制和奖惩制。所有人员都有权有责保持实验物资的完好性、先进性,以保证教学实验、科研实验的正常操作运行。

实验室技术管理范文第8篇

1.1建立内部标准样品

内部标准样品应为一组或者多组。每组内部标准样品应包含该仪器的日常检测范围,至少应有5个不同区段的量值。建立内部标准样品的目的有主要两个,一是将其作为建立工作曲线的一组标准,二是将其作为校准仪器的标准。自制内部标准样品的定值,应以权威实验室的量值作为参考值。[3]一般应选择经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多个实验室进行测试,分别与参考值的标准偏差相比较,剔除大于两倍标准偏差的数值,再求其平均值得出约定真值。并根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评定不确定度。

1.2校准方法的建立

(1)根据理化检测仪器的测量原理确定校准项目,一般至少包括重复性(RSD)、稳定性(RR)、示值误差。分别确定重复性、稳定性和示值误差的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在计量技术资料中均能查阅到,在此不再赘述。(2)根据校准项目和仪器的工作原理选择并确定校准实验所需的标准物质和辅助设备。重复性实验主要是考察仪器测量结果的复现性,选择的标准物质尽可能是国家标准物质;稳定性实验一般周期为一个校准周期,因此选择标准物质要求其量值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建议选用国家标准物质;示值误差的校准实验应尽可能接近实际测量,校准用标准物质最好选用内部标准物质。(3)校准时应参考仪器使用说明书和国家技术规范等对环境条件作出相应的要求,如:温度、电压、电磁干扰等。对筛选出的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环境条件进行监测。(4)校准方法应形成完整的技术文件,即内部校准规范。内部校准规范是校准方法的科学化、规范化的技术性文件。内部校准规范的编写过程及要求:1)参考国内外相关计量技术资料和仪器生产厂家建议的校准方法;2)规范的格式和内容遵循《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的要求;3)满足国家《检测和校准试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内部校准要求》的相关要求;4)结合生产实际和产品检验的需要,经多次校准试验修改、完善后而形成的,内部校准方法科学、规范、合理;5)内部校准使用的标准物质,符合国家量值溯源体系要求,确保计量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具有可比性、可重复性和可复现性;6)内部校准规范具有通用性。每一种类的仪器在计量特性、基本原理等方面是基本相同的,故内部校准规范的编写制订充分考虑了其通用性。(5)校准的实施,以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校准为例进行说明。在操作过程中因软件有别,操作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此不介绍操作方法。1)仪器基本信息2)校准试验a.重复性测定方法重复性以20次连续重复测量标准黄铜块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表示。为使探测器的计数率在100kcps~200kcps之间,经试验,每次测量CuKa计数率条件为,晶体LiF220、闪烁计数器、准直器为150μm、电压为20kV、电流为20mA无滤光片、计数时间为10s、真空光路。b.稳定性测定仪器的稳定性以连续重复测量20次标准镍镉圆块中CrKa计数率的相对极差RR表示。测量条件为,晶体LiF200,流气计数器、准直器为300μm、电压为20kV、电流为20mA、无滤光片、计数时间为40s、真空光路。e.闪烁计数器计数线性的测定用标准纯铜块样品测量CuKa辐射。由于仪器设置计数率范围在100kcps~1000kcps之间,因此,经试验,X射线源的电压设置在20kV,电流分别为10,15,20,25,30,35,40mA,依次测量Cu的计数率,计数时间10s,每个电流值的计数率测量3次,取平均值(测试方法同4.1.4)。用测定结果绘制的计数率对电流的曲线,如图2所示。3)校准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各项校准测试结果均符合。

2体系的保证

(1)该保障体系主要针对理化分析仪器设计。校准和期间核查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日常测试中应监测试验环境条件,在GT/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5.3.2中作出了相关要求。(2)实验室应对校准用测量设备、辅助设备、标准样品妥善保管,必要时对内部标准样品的量值进行复核。定期对校准用测量设备、辅助设备进行检定。(3)实验室对操作人员、校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对测量方法进行验证等技术管理方面进行不断完善和提高。(4)实验室应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技术文件,如操作程序、规程、环境控制等技术文件和管理制度。

3结论

理化检测仪器的技术管理一直是实验室难以解决的问题,该管理体系是依据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探索出的技术管理方法,满足了量值传递和溯源的要求,保障了理化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该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实验室检测能力的一种措施,同时能够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认证认可等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

实验室技术管理范文第9篇

外延实验室的业务是对环保局在环境管理中某一特定的整体项目以合同形式提供服务,其服务质量的优劣状况和数据的真实准确情况必然影响到环保局的工作成效,因此,环保局有必要将现行有效的监测站质量管理体系延伸(移植)到外延实验室,对其业务开展全过程和质量保证措施的落实状况实施严格管理和控制。

1.1外延实验室的资质管理

根据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只有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才能够从事相关的监测业务。因此,地区级及以下的环保局对具有特殊性的外延实验室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资质管理:第一、在采购服务的招标文件中提出服务资质要求及开展资格后审活动,设置入场门槛。一般的准入条件包括监测机构应具备实验室资质认定(CMA)资格或国家环保部颁发的运营资质证,有相应的项目检测能力或运营维护能力(设备厂家售后服务的授权、运营业绩等)和有足够的服务响应能力(保证样品的运输和分析时间符合要求、有故障应急处理能力等)。在招标活动中,环保局还可以对中标的监测机构开展资格后审活动,保证只有具备良好服务能力的社会机构才能参与环境监测活动。第二、以合同的形式对外延实验室的服务内容和业务资格进行规管。环保局可以在服务合同中对外延实验室服务项目的业务范围、监测能力、项目实施要求和运营服务内容作详细规定,形成服务合同的条款。合同的签订及条款的细化,保障环保局对外延实验室提供环境监测服务(履约行为)的过程监管可以做到有法可依。第三,实施外延实验室的服务质量评级管理,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环保局可以对辖区内开展监测业务的外延实验室进行服务质量评级管理,对无法完成监测业务或提供的服务质量低劣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降低信用评级,甚至淘汰出环境监测市场等行政处分。

1.2外延实验室的技术管理

通常情况下,环保局可委托监测站对各外延实验室开展业务的整体项目制定出技术要求,包括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与评价标准、监测点位、监测频次与周期、维护的频次和效果、数据审核与质控要求、结果报告的编制等内容,并于服务合同条款中明确规定。各外延实验室也必须根据服务合同的内容及技术要求,制定监测方案或运营维护方案,经环保局审核确认后才执行。在服务开展的过程中,各外延实验室不能随意变更各技术参数。环保局也可委托环境保护监测站按照技术要求对外延实验室的服务过程监督管理,对发生的技术偏离展开论证、纠正,使他们能够切实当好专项“环境保护监测站”角色。

1.3外延实验室的服务质量考核评价

监测数据的质量是开放监测市场并购建外延实验室,实现监测站技术转型的关键。外延实验室在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并严格执行,接受环保局的质量检查或考核评价。它们必须分阶段向环保局提交质量保证措施的完成情况报告。环保局通过标样考核、实样比对等质控手段,结合日常监测过程中现场监督评价、数据审核、资料汇总等多项要素对外延实验室的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估,保证它们的监测数据质量和服务质量。此外,环保局还可以结合各阶段的考核评价结果对服务合同的金额进行分期支付或扣发处罚,促进外延实验室提高服务质量。

2外延实验室的积极意义

实验室技术管理范文第10篇

为了解中小学各类教育装备管理人员队伍的现实状况,分析和揭示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推进教育装备管理队伍专业化、技术化、稳定化发展的建设性策略,笔者对南通市2010年8月30日之前在编在职的各类教育装备管理人员队伍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本调研考查的是南通市所有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人员队伍现状,为防止考查的内容过于零碎、杂乱,根据笔者对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的理解,结合教育装备管理的现实内容,把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对象分为三类,实验室管理、图书馆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调研学校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

2.工具

经过预先调查,笔者将装备管理人员队伍现状分为不同的品质,从人员分布、学历构成、专业结构、职称分布、年龄构成、在岗年限6个维度来考查。邀请了本市长期从事教育装备管理的五位专家进行了小型研讨与论证,对调查表的项目进行评价,删除重复、模糊及易造成歧义的项目,形成了正式用于本次调研的《南通市各类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

3.调研程序

本次调研学校的选择仅限于南通市的中小学,由笔者按地区统一发放调查表,进行回收和统计,共调研学校695所,占全市学校数的100%。实际回收调查表667份,回收率96%。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人员分布(见表1)

从表1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全市共有各类教育装备管理人员2977人,其中小学1147人,初中1056人,高中731人,县(市、区)装备管理部门43人。

全市中小学现有实验室管理人员1189人(小学实验人员400名,初中实验人员531名,高中实验人员258名);图书馆管理人员820人(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375名,初中图书馆管理人员246名,高中图书馆管理人员199名);信息技术管理人员925人(小学信息技术管理人员372名,初中信息技术管理人员279名,高中信息技术管理人员274名)。实验室、图书馆、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总体分布基本相等,其中实验室管理人员最多,图书馆管理人员最少。各县(市、区)教育装备部门工作人员43名。

2.学历构成(见表2)

全市1189名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结构共涉及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中文、数学、外语、教育管理等不同专业29种,本专业人员占54.4%,只有总人数的一半;无专业34人,占2.9%。

820名图书馆管理人员,专业结构更令人担忧。专业分布多达32种,更为吃惊的是,属图书情报本专业的人员比例仅为总人数的3.05%,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有接近97%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是从学校不同部门、不同教学人员或从各行各业调进的,专业结构复杂,人员参差不齐,而无专业人员也多达163名。说明目前图书馆人员的调配程序不合理,学校图书馆人事的调配不是竞聘上岗,而是由上级部门或领导说了算,已严重影响了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及专业性。

信息技术管理人员中本专业人员的比例也不高,只占53.5%,有接近一半的信息技术教学与管理人员都是从其他学科任课教师中兼职出来,他们虽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但半路出家,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不够扎实,只能应付简单的教学与管理。

4.职称分布(见表4)

从职称分布统计结果来看,全市1189名实验室管理人员中,高级职称86人,占7.23%;中级职称601人,占51%;初级职称412人,占34.7%;工人编制及无职称63人,占5.3%。

在图书馆820名管理人员中,高级职称33人,仅占4.4%;中级职称353人,占46.2%;初级职称217人,占26.5%;工人编制及无职称多达162人,占19.8%。图书馆本专业的馆员职称仅占3%,助理馆员只有2.1%,这不能不说是图书馆管理人员结构中的怪现象。

全市925名信息技术管理人员中,高级职称35人,占3.78%;中级职称364人,占40%;初级职称470人,占50.8%;工人编制及无职称27人,仅占0.32%。相比3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的职称分布更合理,中间多,两头少,职称越高,人数越少,无职称人数也是所有装备管理人员中占比最低的。

县(市、区)管理机构中,中级职称的人员占到绝大多数,达到46.5%,而高级职称比例偏低,只占37.2%。

5.年龄构成(见表5)

从年龄构成统计结果来看,全市图书馆管理人员中35岁以下人员比例仅占26.8%,这部分人员占比不高。而46岁以上人员比例占到总数的38.1%,说明图书馆管理人员严重老龄化,中青年比例偏低,这不利于相应工作的延续性和在延续中发展的规律,也制约了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

信息技术管理队伍年轻化,年龄总体分布呈梯形分布,即年龄越小,人数越多,35岁以下人员比例高达70.4%,而56岁以上人员只占总数的0.5%。

实验室管理队伍年龄结构略好于图书馆,但46岁以上人员比例也偏高,占到总数的30.8%,结构也不尽合理。

6.在岗年限(见表6)

表6

统计结果显示,全市实验室及图书馆管理人员中,在岗5年以下人数最多,分别占32.5%和31.3%。这一数据提示我们,这些岗位的人员变动频繁,队伍极不稳定,进出没有严格标准,也无明确规定,导致哪里不需要的人员就进实验室、图书馆,成了人员流动的中转站,这对队伍的稳定极为不利。

相比而言,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的在岗年限分布基本合理,从事该岗位6~15年的教学及管理人员比例接近60%,说明这支队伍相对稳定。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人员配备,提升教育装备队伍的管理力量

建设高素质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是提高教育装备管理水平的关键。长期以来,很多地方、很多学校,一提到教育装备就非常直接地想到“买卖”,而忽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方面――人的装备,这里的“人”既是设备,又是设备的主宰,具有鲜明的二重性。在“大装备”的范畴里,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无疑是装备的对象。不可回避的是,这是我们的弱项,我们装备了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却有很多像家具一样当摆设,其实问题就在于忽略了“人”的“装备”。

我们要树立学校各类教育装备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各类功能室是重要的教学场所,各类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加强教育装备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配备既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又有教育教学素养的人员担任各类教育装备管理工作。

2.加强业务培训,促进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的专业成长

学校教育装备管理人员,要努力成为善管理、懂教育又有专业特长的教育技术人员,应认真制订并积极实施专业发展规划,加强业务学习和技能训练,积极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使教育装备资源的管理运用成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德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要将各类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序列,制定培训规划,落实培训计划、内容和实施方案;学校要重视开展对装备管理人员的校本培训,增强业务能力,提高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率,促进高效课堂的建设和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坚持岗位资格制度,所有专职及兼职的各类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必须参加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举办的岗位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完成相应的岗位技能学习和继续教育学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3.加强激励引导,培养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随着教育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育装备队伍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育装备队伍建设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不仅要培养一支“成长型”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还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教育装备管理人才。要制定和完善学校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专业发展与骨干培养的激励机制,为他们专业成长提供更多的成长平台,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装备管理工作。同时要培养和评选一批在教育装备管理和教学实践领域里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教育装备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曹惠芳.教育信息化视野下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研究―以南通地区为例[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07:23

[2] 岑健林.佛山地区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32~35

上一篇:课程改革理论范文 下一篇:农业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