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16 11:16:00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篇1

关键词:建构主义;微课;本科院校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创新,高校的教学模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传统的纸质资源和简单的PPT授课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正在形成。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建构了新的学习价值观。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微课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源于认知发展理论,主要阐述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包括概念的形成、学习的发生、意义的建构、学习环境的创造等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作为教育的指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强调学习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教育活动的认知主体应是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建构新的学习理念,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学生通过知识的加工处理、知识意义的建构来获得知识,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书本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具体情境建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和兴趣,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因而微课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意义的重要资源。

二、微课的研究现状

微课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力地推动了全球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国外已经形成先进的微课教学理念,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较早提出了微型课程;新加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平台,以帮助教师进行微视频设计;英国则在电视频道以节目形式播放教学视频。而真正首次提出微课概念的是美国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他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造了“一分钟微视频”课程。国外对微课的研究包括微课的概念、微课的设计、微课的应用以及微课模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相比国外,微课在我国出现较晚,胡铁生[1]首次提出了“微课”的概念。目前微课在我国中小学和高职院校应用比较多,本科院校正在逐渐推广。我国对微课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微课的定义、特征、微课设计、发展策略及发展前景几个方面。范福兰等[2]探索了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的教学模式。焦建利[3]认为微课的目标是阐释某一知识点,张一春[4]认为微课具有十大特点,刘明卓等[5]从顶层设计的视角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设计模型。余剑波等[6]提出了微课程的点链圈(PLC)模型,丰富和拓展了课程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黄建军等[7]提出应构建微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胡铁生等[3]将我国微课的发展分为微课资源构成、微课教学活动、微型视频课程建设三个主要阶段。国内外学者对微课的研究为我国本科院校微课的开发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微课与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关系

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开展得如火如荼,本科院校也已启动微课作为混合教学模式,微课可促进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

1.丰富本科院校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资源更新较慢。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以网络视频为主的微课教学能更好地适应本科院校教学的需求,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课借助动画、音频和图表等工具,制作声色图文并茂的视频吸引本科生自主学习。微课视频可作为在线学习的资源,也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微课资源针对性强,能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得到培养。

2.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本科教育一直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学得多一点。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仍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一言堂的教学形式,在一堂45分钟的课上,教师不停地讲,学生被动接受,导致教师累,学生也累,但学生的注意力只能连续集中10 分钟左右,因此,教学效果很差,学生学不到东西。而微课时长一般在8-10分钟,学生可以利用移动设备随时学习。学生可在课前观看微课视频进行思考,带着问题听课。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作为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兴趣。由于微课视频可以反复播放,学生还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进行课后复习,强化巩固知识。微课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灵活自主,满足多样化的个性学习需求。

3.主题明确,凸显教学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突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但学生仍把握不准。微课主题明确,聚焦于教学过程中的某个重点、难点、疑点或某个教学环节,针对性强。微课教学情境多姿多彩,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仿真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本科院校微课教学改革策略

微课教学的本质是为学生学习服务。虽然近几年我国教育部门和高校大力推广微课和反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但目前本科院校微课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仍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还不能接受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没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能很好地应用微课教学。也有一部分教师虽接受微课理念,也开始利用微课教学,但在设计微课时,选题过大,主题不突出,内容缺乏系统性,没有师生间的互动,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科院校需要囊韵录父龇矫娼行微课教学的改革。

1.以培养应用能力为宗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能力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宗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制定精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科学,目标明确,才能真正培养高水平的、适合企业岗位需要的本科人才。课程的开发、教学内容的制定都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本科院校运用微课教学时,应充分了解市场环境和企业需求,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综合素质人才。本科院校的微课不仅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业务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

2.教育行政部门政策引导,构建科学的微课评价体系

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和本科院校也积极倡导“微课”教学。一些高校的教学质量监督部门把网络课程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由专人负责,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培训,目的是尽快建设微课资源,实施混合教学模式。但由于一些本科院校还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微课技术标准,导致微课教学开展并不顺利,教师对微课教学积极性不高。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制定科学的微课制作规范,构建微课评价体系,包括对微课视频的质量、媒体格式、网络平台、教学环境、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力争建设高质量的“微课”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3.优化微课设计

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设计新颖的微课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好的微课设计包括合理的选题、教学过程的设计、情境化的创设等方面。各高校要正确运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理念和信息化教学新要求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资源和实施教学过程。紧扣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微课,将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融入到微课中。微课的设计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准确把握选题,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与任务匹配,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以提高学习效果。

4.构建网络课程平台

微课建设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微课的应用需要平台,网络平台建设是实现微课的有力保障。因此,各个本科院校应构建网络课程平台,方便制作上传微课,便于教师和学生交流。网络课程平台应包括课程的介绍、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在线答疑、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教学资源。碎片化的微课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为混合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不同微课的有序发展和优化完善,可逐渐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使之达到更高的知识水平。微课网络平台的管理也很重要,要避免盲目上微课,造成资源的浪费,要让网络平台处于实时更新中。

灵活便捷的微课教学模式很符合本科院校教育创新的需要。但微课也给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提出了挑战。因此,本科院校需要加强微课的建设与开发,把教师的微课建设与学生的微课学习纳入学校教学管理的整体规划。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范福兰,张屹,白清玉,林利.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6):24-28.

[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4]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 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5]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 127-131.

[6]余剑波,王陆.微课程设计的点链圈(PLC)模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3(5):32-37.

[7]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5):31-35.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篇2

1 微课的概念与特征

1.1 微课的概念

随着信息化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随着微时代的来临,教育改革已掀起一股“热潮”,教学方式日趋多样化,“微课程”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被引入课堂。微课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来说的,它不是课堂教学的缩影,也不是简单的将课程内容进行压缩,而是通过视频载体,将运用了建构主义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通过网络手段,以视频形式进行展播,从而实现以网络学习为目的的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突破某个教学问题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高等教育纪事报》也曾撰文详细介绍微课。笔者认为虽然微课的时间简短,但是因为它运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以它不再是理论知识的简单演示,而是配套了微课视频、教学资源,教师可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微课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从而丰富课程内容,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微课配套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度的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正是微课时间比较简短,针对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容易了解课程重点、难点。微课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欢迎,它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灵活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变得简单、便捷,而且有效。

微课专家给出的微课定义是:微型教学、微型课件,每次教学只讲授单一的知识点、技能或者案例,内容侧重于知识点的讲解,课程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目的是帮助学员完成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例如:知识点授课视频、操作过程演示、例题讲解等。目前高职类学校教育、企业培训都采用微课作为主要教学手段。

最早的微课起源于美国,当时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的有机化学教授LeRov A. McGrew在1993年大胆提出“60秒有机化学课程”,目的是让更多的非科学专业人士可以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以外的场合中也能接触、学习化学知识,同时希望这种教学方式能运用到其他学习领域中,从而实现终生学习。这只是微课的雏形,真正的微课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San Juan College)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提出,戴维?彭罗斯结合网络载体,将微课应用于在线化学习。他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微课的灵魂,为在线化学习、移动学习提供指导,从而明确学习主题、关键概念、重点内容,以音频、视频为载体,通过录制60秒左右的课程,展示教学活动。由于微课的灵活性、即时性、更新迅速性,内容丰富性,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个性环境,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能力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进行学习,随时随地查漏补缺。

1.2 微课的十大特征

[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流媒体播放性

教学时间较短

教学内容较少

资源容量较小

精致教学设计

经典示范案例

自主学习为主

制作简便实用

配套相关材料\&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

2 微课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微课程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去,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它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完美结合,学生在教师构建的虚拟的世界中学习理论知识,使简单枯燥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微课程教学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学生可进行自主学习,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一般都与实践相结合,不只是让学生提取知识,而是鼓励学生进行深度的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2.1 微课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让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

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我教你学”的教学关系,微课则彻底改变这种传统关系,实现“高效学习快乐分享”。微课目前在专业知识教育和培训中得到广泛应用,按教学内容分类,可以分为概念讲解、实操训练、过程演示、强化训练、能力拓展等,按知识获取途径分类,可以分为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正式学习即连续性的、结构化的课程学习,非正式学习则是在线化的、简短的、不连续的、分片段的学习。其实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非专业学习上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利用微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容易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从而快速、全面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同时可引导学习者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

2.2 微课通过创建学习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放到政治课中教学,由于政治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历来是教学难点,传统的政治教学课堂,尽管政治教师想方设法改变教学方式,试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最终的教学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制作成微课系列课程,同时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资源库,使学习过程实境化,用正面声音、正能量视频加深学生印象,提升学习效果。

2.3 微课教学场地自由,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微课教学场地自由,易于传播、覆盖面广,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容易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从而快速、全面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让马克思主义思想植根于人民心中,使其指导思想地位牢不可破,促使全党、全体人民为创建小康社会共同奋斗,同时健全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方面有重要意义,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复兴注入强大的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3 利用微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012年11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在2012年11月下发了一份专门针对微课的开发、使用的通知,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在2012年12月正式拉开帷幕。同月,移动学习客户端经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联合研发成功并公开向社会,该移动学习客户端除课堂知识外,还集成了社会生活、工作方面的内容,教育层次从基础教育到文化教育到家庭教育,甚至健康保健、商业营销、法律知识、科普知识、艺术生活、中华文化、宗教信仰、自然律例、建筑工程、哲学人文、农业科技、林业科技等领域。由于其涉及范围广,因此能很好地满足各年龄段、各层次学习者的不同需求。由全国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中国学习与发展联席会、中国教育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一届MOOC大会今年3月27日在深圳隆重召开,同时第二届全国微课程大赛启动,此时距离第一届全国微课程大赛举办时间仅相差2年左右,可见微课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短短2年时间,已经完全覆盖了各层次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校,最后甚至包括社会大众。正是因为微课采用互联网络作为传播媒体,因此它非常适合移动学习,尤其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微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一种全新的学习形态。正因为微课的强渗透性,因此它非常适合用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青年中代代相传。

3.1 环境支持,受众广泛

在“微文化时代”,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和基础的现代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微文化迅猛发展,随着“微”技术的发展,各种“微”信息已经日益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其他领域,人们已进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标志着因为传播技术发展而导致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样态的转型。

3.2 创新产业,飞速发展

目前,我国微用户数量已超过5亿。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5月,仅仅是中国就已经有将近800万人从事与微传播、微文化相关的产业,其工作领域涵盖软件编辑、电子商务和硬件生产。

3.3 微课资源网站建设日臻完善

国外微课资源网站Khan Academv,TED-Ed,Teachers Tv,InTime,Watch Know Learn,这些网站的建设相对完善,并已应用于日常教学中,目前中国微课网、微课网、大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等都是国内优秀的微课资源网。这些都为制作微课作品提供了参考。

4 结语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篇3

关键词:“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微课;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0-0199-02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领域是必修课程,它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性强且注重基础知识内容发挥,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巩固和实操能力培养还是很有效果的。当前伴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像微课这样的先进信息化教学手段也融入到高职院校的该学科教育体系中,改善了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效果。

1微课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微课在当前的教育领域应用广泛,它极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与知识传播扩展能力都受到各级教育体系的青睐。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领域中,运用微课这一新媒体开展授课过程已经成为潮流,它深入探索了当前学科教育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模式,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1.1应用现状

微课作为当前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已经被引入到高职院校当中。以学校中计算机专业领域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它就首先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了教学资源平台,营造现代化教学环境,并以微课作为切入点来推动教学改革进程,某些学校也推出了像“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教育活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本身是具备专业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特征的,它所谈到的“设计”主要对应于艺术层面,而“制作”则与技术层面相对应,所以可以将其称为是一门技术综合艺术的复合型学科。在具体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操作过程中,应该将每一个知识操作点都作为微课视频来制作,即通过微课视频形式来导入课程案例,并整合知识点,深化教学课程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1.2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它也存在一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或来自于教学本身,也来自于学生和学校,具体来讲可以总结归纳3点内容。

首先在教学方面,《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本身在学术性质方面存在复杂性,即它所涉及的知识点体系规模非常庞大且复杂,可能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和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举例来说,它就涉及Css语言、Html语言、Dreamweaver、Photoshop软件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有关“Photoshop的图像与图形基础处理”技术,也要综合多种软件来教会学生在实际设计操作过程中的软件应用功能转换能力。但实际上,由于知识体系太过庞大和复杂,高职生很可能无法做到多点知识技巧兼顾,也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其次在学生方面,客观讲高职生的文化与专业能力都存在严重的参差不齐,相比于普通高校学生有一定差距,这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所一直存在的弊端问题,难以回避。高职生整体素质偏差,特别是基础教育功底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出定力和认知能力不足的严重缺陷,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课在《网页设计与制作》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技术运用和作用发挥。

最后是学校方面,许多高职院校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并不到位,甚至还存在软硬件及师资水平滞后问题。再一点师资力量的薄弱也影响了像微课这样的新媒体技术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功能发挥。实际上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本不会利用微课技术,其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还仅仅停留在课件制作表层层面,不能基于信息技术深入教学辅助过程,无法有效发挥微课在高职院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实际作用,导致微课应用前景并不理想[1]。

2微课融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微课融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具有它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将其现实意义细分,还可分为狭义与广义两方面来谈。

从狭义角度讲,实际上《网页设计与制作》有它一定的课程设计独特性和传统课堂教学局限性,初期尝试可能不會拥有太高的教学质量。尽管说当前高等教育中对微课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全面铺开,但微课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中《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应用几近空白,还未有可参考的教学应用经验,所以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堂中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渗透微课教学理念与方法模式,对推进该专业领域的教学改革固然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有益尝试,它既能够为学生创设良性的学习空间,也能够丰富教师的专业教学手段,一举多得[2]。

从广义角度讲,微课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它更是一种全新形式的教学资源模式。在该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同样得到成长机会,这也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有意义。细致来说,它存在3点现实意义。

第一,它从广义范围上扩大了高职院校的微课应用范围,是对自身课程体系、资源共享机制以及校内课程安排灵活化的一种全面革新。再者,微课也实现了对传统计算机专业学科领域的有效补充,从正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这让未来微课教学常规化成为可能。

第二,它也拓展了教师的教研方式,让教师拥有了更多可利用教学手段。基于微课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更加灵活多变,教师不但能够在现场通过当堂展示来体现知识内容的开放性、实操性、广泛性与时效性,也能够与学生实现更多教学过程互动,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交流能力与教学互动能力,促进高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

第三,它满足了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微课以碎片化信息教学理念开展,它所谓学生提供的是基于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教学过程,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让学生对于《网页设计与制作》中各种知识点的掌握更加快速娴熟。在该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学习能力与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能力都被培养并得以提升。再者,微课实现了对学生课堂学习内容的有效延伸,它不但能够组织当堂教学,也能在课下组织第二课堂,这就兑现了对知识的关键优化与弥补,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开始学习并享受学习体验。综上所述,在《网页设计与制作》中融入微课教学模式于学校、于教师、于学生各个群体都是非常有益的,具有革新学科教育发展进程的现实意义[3]。

3微课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应该首先强调多元化元素的优先整合,例如将网页中有关文本、图片、文字、段落、表格等等基本元素捏合起来,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知识点延展,配合文字、图片、声音和动画素材来在网页设计中展开应用实践过程,在动手动脑制作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设计学习兴趣,促成探究式深入学习过程。

本文以《江南水乡》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为例,教师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创建网页,包括对文本信息的插入与文本内容的设置,以及表格布局网页的基本方法技巧,最终独立制作完成简单的文字网页与网页背景,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如上文所述,该课程就运用到了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会为学生创设情境,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知,最后渐渐掌握知识技能,实现教学设计与应用过程的程程递进。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不断深入探究,并辅助他们发现问题,同时寻求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

3.1知识提取

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这一课中,对《江南水乡》的内容设计之前要进行相关知识要点梳理和提取,提取那些典型的、适合于微课开发的重要知识点。在教学环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了解江南水乡的学习兴趣,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约3分钟)来让学生了解江南风光的同时,也明确该微课设计脚本中所涉及的关键知识内容,例如许多文人墨客在江南美景下所勾勒的绘画、所创作的诗篇等等,先从人文角度让学生总结归纳关键知识内容,进一步了解江南。

第二步,教师要为学生引入与网页制作相关的更多网页页面设计理论知识,比如对江南水乡素材的选择、文字信息与图片信息的提取与展示、视频音频文件的使用、包括动画素材的点缀等等。教师要在知识提取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将如此之多的媒体信息资源都插入到网页中,促成网页设计与制作过程。举例来说,像图片插入,它就包含了菜单插入法、代码以及快捷键(Ctrl+Alt+I),教师要让学生去逐一探究这些图片插入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同理,插入音乐与插入flash动画也要基于该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最终达成知识提取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上述知识提取是基于需求分析与任务驱动来展开的,它们对于学生深入学习《网页设计与制作》具有关键意义。

3.2教学过程设计

该教学过程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正确插入图片、视频音频文件,并了解该插入设计方法的基本功能属性,特别是在插入flash动画的透明属性设置。另外,教师也要教授学生更多元素的插入方法及相应属性,并教会他们如何表格布局,将网页设计得更美观,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网页设计制作技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会首先个创设情境,引入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即《江南水乡》的网页设计与制作,为学生列出微课学习任务列表,为学生播放微课内容。微课播放完毕后,教师就会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各类网页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及它们的使用方法,提出问题任务,让学生或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快速推进教学进程。

3.3教学总结

最后教师要进行教学点评总结,先要展示学生的《江南水乡》网页设计制作成品,并要求学生进行作品汇报,随后由师生共同讨论评价该作品中的优缺点。在汇报总结过程中,制作者也应该总结自己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大家共同分享制作过程经验与难点,这样更能提高师生对自身作品的关注度,并在总结评价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更好的作品设计制作奠定经验基础。

将微课引入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就是希望利用它信息碎片化的知識点推广应用特色来锻炼学生对知识点的快速掌握与提炼运用能力,转变他们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方式,为他们营造基于新媒体环境的新学习空间环境并创新学习手段,实现对整个学科教育体系的全面革新。

作者:支馨悦

参考文献: 

[1] 赵永红.高职院校微课教学策略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5):263-264,265. 

[2] 吴颖,沈晶.微课、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中的实证比较研究——以网店视觉设计项目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6(17):71-74.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篇4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客观条件;现实意义

一、微课教学的客观开展条件

(一)教学设施的逐步完善为微课教学提供了硬件基础

近年来,许多学校都纷纷建立了校园网,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了宽带网络,许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而老不但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同时也自己或者学校安排配备了笔记本电脑。这为微课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最根本的硬件基础。另一方面,许多学生也会使用许多电子产品及软件如U盘,电脑,QQ等,在家里也有上网的条件,这对于微课教学课后的传播与拓展教学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普适性与灵活性为微课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大的应用空间

由于微课教学的时间短,针对性强的特点,不拘束与课堂的固有框架,可以让教学更具灵活性。这种特性对于很多生源复杂或者大量扩招的学校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之间知识功底和思维能力差异较大的班级,对于微课教学的需求是很大的,这种情况下开展微课教学可以针对更多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教学。

(三)小学数学的特性为微课教学提供了充分伸展的沃土

由于数学的逻辑性而严谨,同时又极具应用性,对于处在心智逐渐成型和飞速发展的小学生而言,心智不够成熟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压力,同时巨大的可塑性也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大的施展空间。通过微课教学,可以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精心设计的小环节来抓紧其注意力,引起其兴趣,同时也给予了其巨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二、微课教学对于小学数学的意义

(一)更有针对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了贯穿所有重要知识点,无法做到面面俱到,重点和难点无法完全都展开讲解,而且在对于注意力难以在整堂课全部时间都集中的小学生而言,更容易遗漏一些知识点。而如果把每个重难点都通过多媒体做的更加丰富和有吸引力,不但对于老师的课前准备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和挑战,而且在课时增加这么多内容也是难以实现的问题。而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课堂的方法,固然能够比传统课堂更有针对性,然而相比于微课教学则效率不够高,针对的点不够明确,同时也因为要安排自主学习和讨论,则难以有时间将知识点由浅入深的纵向进行讲解。运用微课教学,将一些重难点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讲解则更具针对性。

(二)更有趣味性

微课教学的教学时间短,安排的教学内容紧凑丰富,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不难。更为难得的是,微课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明显的效果。数学老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需要注意多媒体以及道具的运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的思考和动手来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在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区别于枯燥的映入概念或者照本宣科,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引入一个场景,让学生帮忙分蛋糕。首先是分4个蛋糕给2个小朋友,然后是分2个蛋糕给2个小朋友,最后到一个蛋糕分给两个小朋友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就开始发生碰撞和思考,将道具分给小组,让学生进行划分的时候,同时也很自然的引入了对半分,也就是二分之一的概念,以及分数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和意义和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完成教学重点。

(三)更加具象化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是以形象思维为只要的思考模式,那么如果数学问题太过于抽象,学生很容易产生退缩甚至抵触心理,这个时候老师就面临将问题具象化的教学任务。将问题具象化可以通过多媒体,也可以通过道具甚至通过学生直接现场模拟数学问题场景来加以解决。这在微课教学中很容易加以展开,并且在具象化解决问题之后,还能通过多媒体将问题进行总结和深化,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让课堂更生动形象,让学生在今后面对相似问题的时候将更容易解答。

(四)更容易巩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点比较多而且很多知识点之间具有逻辑关联性,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所限,难以将其进行串联。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将已经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快速的联系,帮学生快速而有逻辑性的将过去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整理温习一遍,建立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一个个的专题来巩固过去所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五)更具自主性

许多教师十分重视课堂的效率,对于如何提高学生课后的学习却感觉束手无策,只能通过布置很多作业确保学生去做相关的学习。这种方式被动而且如果课业压力过大也容易导致学生的抗拒心理,同时如果课后作业反馈处理不妥善,那么效果也会很不理想。这个时候使用微课教学,让学生在家通过电脑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将教学资源分享给课后有兴趣的学生,同时学生也能通过自主学习平台来相互的交流与学习。如此使得数学课堂更具有自主性,效率也会更高。

(六)更加灵活

由于微课课堂的时间的可变性,微课内容的可变性,教师可以灵活的安排微课的时间,也可以用微客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复习或者重难点答疑等,十分合理的填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另外,微课教学的灵活还体现在课后教学上,教师可以将课外的学习与所学知识合理的结合起来,也可以更具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探索与自主学习,十分的灵活。

(七)更易改进

由于微课时间短,教师可以课前就相互讨论和相互借鉴。区别于以往的课前闷头准备,课时临场发挥,改进全靠公开课,微课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毕竟公开课有它自己的局限性,很难暴露出一些问题。而将微课进行预讲可以直接针对课件或者教法的问题进行修正,使得教学工作更加完善。

总之,微课教学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无疑是能极大推动其教学效率与效果的好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应更多的注意优质资源的引入和教学资源的分享,充分的利用微课使课堂效果最大化。相信微课教学会给小学数学教育带来耳目一新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罗那.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小学数学微课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2]周汇华.微课在小学数学小小班中的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3]姚智文.见“微”知效 教学相长――浅探微课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J].亚太教育,2016,03:9.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篇5

关键词:高中政治;微课;开发;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B-0069-01

一、微课的提出背景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小型的课堂教学,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源于国外实行的“翻转课堂”。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 的化学老师 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 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并推动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使用。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实际上已经出现微课教学的萌芽。

从国内来看,当前各类微课制作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微课在各个阶段、各类学科、各个地区的应用正进入火热的试用、探究阶段,不少老师开始探索微课与高中政治学科的有机整合及微课对创新教学理念的要求,开始反思微课在政治课教学中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但这些思考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系统地对此进行研究并形成理性认识的课题暂不多见,只有胡铁生老师等人开始了对微课应用的高起点、大视角、全方位研究。但从高中政治学科方面对此进行研究并总结汇集微课资源的学校暂时还没有。

二、微课的研究准备

1.认识、学习微课的含义、意义及发展趋势。政治老师刚开始对微课不够熟悉,为了使大家对微课有深刻了解和认识,可通过专家讲座、小组讨论、网络学习、组内交流等方式了解微课,使老师们对微课产生兴趣、创新理念、拓宽视野、引发思考。

2.分析、研究微课在高中政治学科的应用。可从应用范围(政治学科的四本必修教材、政治学科的学法指导)、应用原则、微课类型、应用要求等方面预先确定微课素材,为具体应用策略与实践过程提供方向上的指导和准备。

三、具体的实施过程

1.确立分工,分解任务。四本高中政治必修教材与学法指导的学习方法、题型分类、答题规范等有利于微课教学的任务分配到研究小组的各个成员。

2.具体制作,应用教学。一是购买设备,下载软件。教师需要配备笔记本电脑(台式机需要购买摄像头、耳机),下载课件制作软件和微课制作软件。二是每周一课,听课评课。每个政治教师每周按照课时量写好教案,制作好微课课件。并在每周三上午组织政治教师听课,听课的内容和目的是:评价和交流微课的制作质量、使用效果;评价和交流师生理念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要求; 评价和交流教学目的的达到程度、效果的提升高度。三是每月一会,交流落实。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会议,作好记录。内容是成员交流各自制作微课的经验和做法、利用微课进行教学的实践过程,检查好本阶段中的研究任务,并把下一阶段的任务落实。四是师生互动,运用微课。把前期制作好的微课资源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学校网络设备进行学习。并组织政治教师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设备创设适合学生使用高中政治学科微课进行学习的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微课资源的使用对于改革传统课堂具有怎样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五是总结心得,撰写论文。政治教师定期总结制作和使用微课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注意事项与适度原则,形成结论性的课题研究论文、结题报告和课题策略论文,准备好课题结项材料。

3.反馈成果,汇集资源。一是分类排序,检查成果。学校把政治教师在前期已经制作和应用的微课资源进行分类排序,编好目录。在逐一检查好每人完成的成果后,学校形成一整套的高中政治学科微课资源。二是上传网络,资源共享。教师利用名师工作站和校园网上传微课资源,开展网络交流和评价,完成后续跟进。三是及时反馈,修改完善。每个政治教师对网络交流和评价的信息及时进行反馈,并有针对性地对微课资源进行修改,使其趋于完善。四是调查访谈,检查成效。学校通过前期教研组各成员在教学一线的微课制作工作和教学使用实践,对试验班级学生进行调查访谈,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五是总结经验,撰写报告。

四、微课的研究启示

1.微课与高中政治学科的整合存在广阔的交融空间。微课在高中政治必修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学法指导方面都可以运用。如教材中的经济、政治、哲学、文化部分的各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学习方法、试题类型和答题规范等要求,都可以利用微课进行精细讲解、集中学习。

2.微课与高中政治学科的整合有多种应用策略。如,学校把微课研究任务按照小组成员的特点进行任务分解与合作分工,通过学习和研究、实践进行高中政治学科的微课制作与使用,把完成的微课在网络中进行分享与交流等,都可以实现微课与高中政治学科的整合。

3.微课与高中政治学科的整合有巨大意义。微课引入高中政治学科,有利于遵循学生学习心理的规律,落实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改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有利于形成在微课方面的生动案例、鲜活经验和系统的校本微课教材,实现微课实践在网络中的分享与交流,推动同行对微课的加深认识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篇6

关键词:高职 微课资源 机械制造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b)-0103-02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了“微时代”。利用移动通信终端的短时间、碎片化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接受,一种新颖的资源表现形式“微课”,因其“主题突出、情境真实、方式灵活、便于传播、应用简单”等优点,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焦点之一。本文基于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特点,探索建设适合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微课资源,能有效推动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应用。

1 微课的定义

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认为:“微课”是由多种资源有机构成、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基于网络运行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1]。黎加厚认为:“微课”(亦称“微课程”)是指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时间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2]。焦建利则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的教学视频[3]。

本文借鉴胡铁生对微课的界定: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围绕一个独立的知识点、技能点、疑难问题等进行分析讲解的一种学习资源。其核心是长度为5~15min的微型教学视频,并包含与该视频内容相对应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等辅教与学的资源。

2 《机械制造基础》微课资源的建设目的

《机械制造基础》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技术技能课程,对应于机械加工工艺员、机床操作员等岗位。课程涉及的资源信息庞大,内容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冷热加工方法的原理、工艺及设备,课程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实践性强。对于实践加工经验缺乏的学生来讲,该课程内容缺乏严密的逻辑性,略显枯燥难懂,很容易让学习者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耐心。

在Web 3.0迅猛发展的今天,笔者尝试着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为《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学习者学习开发一系列的微课资源,使教学资源的展示变得更加短小、精致、生动、形象,使教学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 《机械制造基础》微课资源建设的原则

3.1 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微课资源建设一定要把学生作为首要受众。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在建设微课资源过程中应为学习者构建既符合教学主题又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创设既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问题,建设配套的微课资源,通过练习、测试、学习反思、在线讨论等活动,将授课过程真实地展现在学习者面前,为学习者提供真正意义上虚拟课堂,使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实现意义的建构。

3.2 突出“微”特性

生活在Web3.0时代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稳定性在变弱、持续注意力时间在变短、认知注意力呈现碎片化。为适合碎片化学习、泛在学习等学习方式的需求,微课的核心要素“微视频”相对精品课、资源共享课中的视频时间更短(通常为5~15min),其容量也较小(不足百兆),有利于网络的传播和分享。其教学设计必须严格遵循微型化原则,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担。微课的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讲解相比,其教学主题更突出,教学内容更具体、精炼,通常情况下一节微课只讲一个知识点,力求通过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学到最关键的知识。

3.3 注重实效性

高职类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培养适应当前市场需要,服务于社会生产、管理和服务,具备一技之长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类微课资源建设一定要注重实效性。理论讲授型微课应以知识点讲解为目标,切实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点;实践演示型微课应注重程序性知识的传授,以全真(或仿真)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拍摄时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清晰的展示操作要领与工作流程。

4 《机械制造基础》微课资源的设计

4.1 前端分析

4.1.1 学习内容分析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冷热加工和机械加工工艺等相关知识。我们根据培养目标要求,以“必需、够用”的原则对该课程进行适当的整合,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学习方式:把课程内容分解为三个学习情境(11个课业),主要讲解工程材料相关知识、金属切削的基本规律及控制、金属切削刀具、机加工工艺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较全面地了解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与机械制造相关的基础知识;能根据工程要求正确选用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方式;能根据工艺要求正确选用金属切削机床和加工工艺方法;掌握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先进制造技术的相关知识;具备分析和检测机制产品质量的初步能力。

4.1.2 学习者的需求分析

学习对象是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相关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其主要特征为:他们是在网络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喜欢寻求刺激、追求新鲜感,可以乐此不疲地从网上下载音乐,随时自拍并上传照片,在QQ和微信等社会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但难以坐下来专心读书,甚至难以专心面对面地与人聊天。他们思维活跃、创造性强。经常求新、求变,不能安于现状,善于从网络上接受新信息、学习新东西,所以欢迎能方便自学的学习媒体。

4.1.3 学习者的初始能力分析

高职层次的高校录取门槛低,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够高,理解能力差异较大。学校的学生有的来自中职,有的来自普通高中,学习基础和素质参差不齐,要求学习媒体能够因材施教。

4.2 细化知识点

知识点的概念,从不同的视角可得到不同的理解。在本文中,笔者认为:知识点是教学活动过程中传递教学信息的基本单元,是意义相对完整的媒体(如视频、声音、文字、动画、图画等)相互协调以表达一个局部的逻辑意义的知识的集合。一门课程的学习可以看成是学习者对一系列知识点的学习过程。

根据知识内容的粒度大小,知识点可分为元知识点和复合知识点,元知识点是指内容结构不可再分的知识点,复合知识点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元知识点构成,多个知识点构成一个知识模块(或主题单元)。以学习情境2“加工可调支座”中的课业2.2为例,在保持知识点内容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的前提下;依据知识点属性和规律及学习者的学习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将“车刀”这一教学内容分为:车刀的结构、车刀的组成、车刀的几何角度3个知识点(如图1所示),车刀的组成又细分为前刀面、后刀面等6个元知识点(如图2所示)。每个知识点的讲解是相互独立的,又是循序渐进的,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笔者可以在10min左右将每个知识点讲解透彻。

4.3 确定微课的类型

在对知识点进行细分之后,微课资源开发者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点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方法、步骤和组织形式,综合运用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多媒体素材对知识点进行表现,这样才能使其更加贴近学习者,更易于被理解。目前,我们根据课程特点主要开发了“理论讲授型”和“实践演示型”两种微课,分别讲解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以学习情境2“加工可调支座”中的课业2.2为例,“车刀的结构”“车刀的组成”“车刀的几何角度”等微课为“理论讲授型”微课,这类微课通常以语言传递信息,可采用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等方式,围绕单一知识点,以教师为主导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适合学生的知识编码情境,采用适当突出、强调、重复等呈现方式。“装夹套类零件”“钻中心孔”“钻孔”“车削内孔”“攻螺纹”等微课为“实践演示型”微课,主要讲解程序性知识。这类微课应以活动为载体,以直接感知或实践训练为主,其设计思路为:呈现教学目标呈现正例引导学习者发现关键特征。可现场拍摄高级技师(教师)的示范操作,亦也拍拍学生的正确(错误)操作,经后期剪辑、编辑而成。

4.4 微课资源要素设计

微课的资源要素构成,应突破单一资源类型的限制,形成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微视频、微教案、微学案(或任务单)、微实验、微练习、微课件等支持性资源,以及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等基于网络平台衍生出来的扩展性资源,形成一个的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完整的、动态生成的交互性教学应用环境,如图3所示。

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学案等资源是前期制作生成。微教案的设计关键是构建完整精炼的教学过程。完整精炼的教学过程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课题切入要快捷新颖;讲授线索清晰、条理分明,突出教学重难点;进行小结时宜迅速而精准。微练习是学习者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必不可少的资源,微练习的选择和设计要少而精。微课件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设计制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动静结合,合理适度地安排信息量,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并用,有效地接受和消化信息。操作要简单灵活,便于控制;能吸引学习者的眼球,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微学案是为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微学案的编写应根据教学要求、学习者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设计。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篇7

一、“批注”微写:紧扣阅读能力点

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其中,借助批注进行阅读不仅能提升学生多维的阅读能力,还能在阅读中围绕能力点实施“批注”微写作。

1.微写“感受”贵在真切

阅读和表达都要体现学生个性化的真情实感。在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阅读、理解的同时,借助批注以简短精练的词语或句子表达出自我独特而真切的感受。这种微写作就是精要的、概括的、适切的,往往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如读完重点语段或整篇课文,请学生用几个重点词语或简短的话表达一下自我的感受,学生往往写得精当而情真意切。微写感受,贵在一个“真”字,教师要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即使是写一个词,也要来自内心真实的阅读感受。

2.微写“理解”重在深刻

借助阅读,平面而寻常的理解型批注,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与语言,需要教师不断激发与逐步提高批注的要求,把学生的理解变成深刻的简短表达。例如:孙双金老师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中,放手让学生围绕主体问题进行读书、做好批注:“从哪儿可以看出作者‘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原因呢?”教师在学生自我读书、批注之后,又组织同伴、小组间的交流、深化,这样的“理解型”微写便来得深刻、全面。

3.微写“欣赏”旨在个性

欣赏,能帮助学生发现美、理解美、表达美。当课文中有可以进行文学“欣赏”的教学资源时,便可以结合批注进行微写。《燕子》《田园诗情》《九寨沟》等都是学生欣赏美、表达美的课文,教师可借助角色移情进行“欣赏型”批注的微写:“如果你是位摄影师或画家,你会选择哪幅场景或拍摄哪个美丽的镜头?请自主阅读课文并写好批注,看谁写的理由最充分。”在这样的读写实践中,学生读写动机强烈,表达富有个性。

结合阅读教学,可以进行眉批、旁批、总批等多种形式的批注“微写”,除了结合阅读中发展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的训练点外,还可以进行概括式、联想式、质疑式、补充式等的批注“微写”。微写批注,在精、在深、在炼学生的思维,需要评价、反馈的跟进支撑,更需要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二、“语用”微写凸显教材训练点

“语用”微写,意在对语言文字的运用。适时结合课文实例有的词语、句式、段式、篇式等进行概括、仿写、补白、续写、反写等“微写作”练习,以突显教材的训练点,提升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1.“词串”微写指向概括与运用

阅读教学中,借助重要词语,通过练写进一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书写了词语,又复习了文章内容,教学高效、综合。如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中的一段,可以引导学生梳理出“斩钉截铁、真情无悔、毫无商量、心甘情愿”等重点词语后,创设语境:“医院的领导、年轻的护士看见叶欣如此辛苦,劝她休息,叶欣会如何说、如何做?”请你结合上面的词语来写一段话。这样的微写便指向理解与运用,以写代练,效果非常好。

2.“句段”微写指向模仿与习得

不同的文本中往往有特殊的句段表述方式,这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往往是教学的有效资源,成为学生仿写、创写的例子。《槐乡五月》中,“‘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教师创设语境引导仿写:“‘哞哞哞……’老牛过来了……;‘喳喳喳……’小鸟飞来了……”进行这样的句式仿写,学生不仅动机强烈,而且迁移效果显著。句式、段式的仿写、微写,能很好发挥课文句段的语用功能,帮助学生运用语言。

3.“补续”微写指向移情与想象

课文中的留白处,多可引导学生积极想象,进行续写。如《爱之恋》结尾的续写,补写,如果运用合理,可以起到以写代读、以写代讲的效果。教学《一路花香》时,笔者进行了三次补写,效果很好。第一次,两只水罐天天给水缸添水,水缸每天都看见好水罐有满满的一罐水,看见破水罐只有小半罐水,他们三人之间会说些什么?第二次,破水罐一路上很伤心,当他留心路边美丽的花儿时,那些花儿和他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第三次,主人既用到了水,又拥有了美丽的花儿,他会对两只水罐说些什么呢?经过三次补写,学生进行了移情想象,在写作中提升了能力。

词、句、段、篇章的教学中,蕴含很多“语用”微写的教学资源。挖掘、确立“微写”资源,选择、实践“微写”路径,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方法。

三、“意义”微写点燃生活兴奋点

“微意义”理论告诉我们,微意义能经常给我们提供重要的提示,它们是我们深刻见解的源泉。如果我们从“微意义”中去学习,它们就能以十分有意义的方式促进我们的成长和发展。一个人的终生“写作”就需要从日常的“微意义”中去发现和思考生活与人生的“终极意义”。所以,微写“生命中的意义瞬间”,就被赋予了特定的写作功能和教育意蕴。

1.“系统”微写从得法到用法

系统微写,意指在教师的安排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循序渐进地进行微写作,逐步扩大学生写作的“同心圆”,从课堂的“得法”向课外的“用法”延展,系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李吉林老师带着学生去观察大自然,进行不同方式的观察速写、微写;丁有宽老师践行读写结合,在学生中开展寻美、颂美作文活动。只要我们能科学、准确厘清学生应该处于的写作发展阶段,结合课标与学生写作方面的客观要求,就能制定出较为合理的“系统”微写,逐步帮助学生从课堂“得法”的境地提升到课外“用法”的境界。

2.“生活”微写从课堂到存在

生活微写,意味着放手让学生自主写、自由写,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写自己的学习生活;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自己的风格。其意义不仅在练写本身的积累素材、提升能力,更在于帮助学生体味童年、珍视童年、留下童年,在文字的世界中营造童年的精神花园。“生活”微写,一如管建刚老师的“每日简评”:每天三五句话,记录当天最生气、最苦恼、最委屈、最烦心、最悲哀、最痛苦、最快乐的一件事。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篇8

一、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运用的意义

从微视频的“微”字可以看出,微视频的一大特点在于短小。而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微视频是教师针对教学重点、难点所制作的视频教学资源,具有针对性强、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的特点。从根本上讲,微视频在教学中的运用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如下:

(一)便于突破重点和难点

从微视频的定义可以看出,微视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制作的视频教学资源。因此,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而言,微视频的运用,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所制作的微视频可以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导入,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和学生共享,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播放,这种灵活、多样、直观而具体的教学资源,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便于资源交互和共享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对于教师而言,制作微视频其实是一个简便、快捷且成本较低的教学活动,而且微视频在运用上具有很大的便利性。尤其是在智能手机比较普遍的社会背景下,教师所制作的微视频可以在手机、电脑等媒介上播放,同时在资源传输和共享的过程中,由于微视频具有“微”的特点,所占用的空间较小,所以便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享,而这种资源的共享,则对于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微视频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制作微视频,并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共享,这种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微视频教学资源,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这种比较贴切的教学资源,也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运用的对策

以上分析了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运用的意义,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微视频的运用着实具有很多鲜明的特点和积极的意义。那么,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又该怎样合理运用微视频进行教学,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呢?

(一)利用微视频进行课堂教学导入

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课堂教学导入是关键性的环节。因为,对于学生而言,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在课堂教学伊始往往尚未进入学习状态。这个时候,如果教师直接开始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讲解,势必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窃以为,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借助微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来进行课堂教学导入,这种导入式的课堂教学,可以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利用微视频突破重点和难点

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微视频运用于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制作微视频。这些微视频可以运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同时也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达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共享。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

(三)借助微视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已经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鉴于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本来课时就偏少,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而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是给学生布置自学内容,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若遇到不能理解的知识内容,便会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这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微视频的运用就可以为学生的自学提供参考,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上所述,微视频是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产物,具有科技性强的特点。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微视频在教学中所独有的优势,有效地结合微视频教学资源,将微视频充分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创新当前传统落后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一些学生所喜好的教学视频,这样就可以在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同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作者:谢孟宏 单位:贵州师范学院教学与计算机学院

参考文献:

[1]尹爽.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范文 下一篇:理财规划的含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