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范文

时间:2023-03-07 22:19:09

微课堂

微课堂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留守儿童

一、城郊学校学生现状调查

1.留守儿童现状。笔者对本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是401、501、601三个班级的小学生。通过调查分析,本校留守儿童占20%,主要都是跟着爷爷奶奶。对于在家作业,很多学生都是要靠自己去完成,爷爷奶奶并不能进行帮助。除此以外,30%孩子表示父母对于作业,并能进行指导,尤其是高年级。

放学接送时间,笔者对几位家长进行了面对面调查:

笔者:你是否会检查孩子的作业?

家长1:会,但也就看看是否完成。

家长2:会的,仔仔细细检查一遍,有错的进行改正

家长3:会看是否完成,但是题目我看不懂。

家长……

对于检查作业,70%家长会检查,同时60%的家长表示有些题目已经看不懂了,也不敢进行指导。

笔者:你知道什么是预习作业?你孩子是怎么做的呢?

家长1:就是把明天学的先学习一遍,不懂的我会进行指导。

家长2:知道,就是让他自己看书。

家长3:知道,都是自己完成的,我也没看。

家长……

对于预习作业,只有20%家长会进行检查和指导,大部分是孩子自己完成,就是看一下书。

2.电子设备现状分析。对于城郊学校,很多小朋友都拥有自己的电话手表,笔者也调查了每个孩子家里电子设备的拥有情况,90%的家里配备有iPad、电脑或者智能手机。对于留守儿童,父母多半在外做生意,经济条件都不错,只是难以回家陪孩子。

经过这两个调查,笔者认为,在拥有电子设备、且家长有些无法帮助孩子完成作业的前提下,微课的应用是非常天时地利人和的。

二、实践意义

1.解决回家作业问题。很多家长,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家长,对于回家作业和预习作业的困扰,微课可以将作业的讲解和重点的微课视频发送给家长,家长通过电子设备播放让孩子进行学习。

2.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以往的学习,学生在家学习可能缺少点帮手,但是有了微课,学生可以将“老师”带回家,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微课进行学习,这样孩子更能爱上自学。

3.变革学习方式。传统教学所有内容都在课堂上讲解,但是微课的教学倡导自主探究学习。课上的有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回家通过微课进行学习,第二天的教学课堂将会进行改变。课上不懂的课后通过看视频进行解决。或者课后的拓展也可以通过微课,这就是“翻转”课堂的意义。

三、实施建议

微课的教学并不意味这教师将会更轻松,相反的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各个方面将微课和实际课堂进行交互使用,提高教学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选择教学内容

不是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微课”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火眼金睛去判断与选择。

(1)概念课知识。比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这样的计算课程,对于一共有多少的意义和加法的计算,我们一年级小朋友更需要的是去操作去实践去感悟,明白两个东西合起来是用加法去算,这就是微课所不能给的一种体验。但是《小明的一天》对于钟表的认识与学校,我们就可以通过微课进行教学,笔者在出差期间,将这一课的微课只做好,发给了班级微信群,很多家长表示这样的方式真的很好,学生也很喜欢,有这样的实践,我再去搜索了很多的微课,对于微课,我们尽量选择概念课。

(2)作业指导知识。例如: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起来。(如右图)课堂作业本中这个题,有大部分小朋友做错了,有人做成了从长到短的答案,为此,我做了一个微课视频,讲解先读清楚题目,再进行数格子,上课时候投影不是很清楚,但是通^微课,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出来,是如何去数格子比长短。

(3)整合的知识。右图,对于学完加减法进行运用时候,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讲解,并进行对比,指导如何列算式。

(4)拓展的知识。如二年级学习了《角的认识》以后,可以通过微课教学,进行数角方法的指导,在巩固认识角的同时,学生又能学习如何有序的进行数角,可以数形结合进行知识拓展。

2.应用时间。

(1)课前指导。对于在家无人指导的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课前微课的指导是很重要的,对于接下来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先自己看书预习,再通过微课指导,完成预习作业,遇到不懂的地方还可以“暂停”,微课在课前的应用可以有很好的预习效果。

(2)课中引导。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学起来是有点乏味,还有需加一些练习,才能熟练掌握,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思考更好,创设有趣的情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是需要充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直接播放微课,学生跟着微课一步步进行学习。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先通过微课学生了解从长方形草地的面积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去思考,去操作去模仿推算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微课与教学的有效结合,课堂更加有效性。

(3)课后辅导。在教学中,虽然教师有认真备课,认真教学,也认真去一个个指导,但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习到的知识进度也因人而异,并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能进行掌握,这就利用了微课的功能,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回家一遍一遍的看,不懂的地方反复的看,这样也可以解决了家长不会指导的这个难题。例如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但是在应用中还是存在着困难,这就可以回家再学习这一课的内容,重新再复习。如果只是简单的PPT,学生很难看懂,但是结合教师的讲解,这样的微课,学生就可以再掌握复习。

3.技术指导

对于微课教学,对于本校教师的要求将会更高,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具有制作微课的能力,现在微课制作主要分为三类:可汗学院式、录制屏幕式、教学实录式。当然还有其他形式,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合适的类型进行微课教学。同时教师们要熟练地掌握制作软件,比如录屏式软件,就要掌握这两款即Camtasia Studio (CS)和“会声会影”。为此笔者学校还专门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

微课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课 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50

一、微课:互联网+抽象教学的生动案例(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图形与几何”是新课标四大教学内容之一,内容抽象化、形式化、多样化、相似化,小学生因操作少,学生空间观念淡,想象能力差,导致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对这一领域的学习产生阻碍作用。特别是学困生到高年级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仅能了解立体图形的计算公式,无法利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产生厌学、畏学情绪。如何有效破解“图形与几何”这一教学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我校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快速发展,国外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也进入国内,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大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在大学、中学中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教育部信息中心为了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广各地区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我校申报的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省级课题《“微课”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已通过立项并实施一年,收到良好效果。

二、常规教学的有效补充,课堂“节点”的闪亮突破(研究过程)

1.认识微课

在课题的最初阶段,我们广泛学习微课相关理论,做了大量文献调研,并观看、研究了网上很多的微课案例,掌握了微课的设计制作理念。

“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2.制作微课

有了对微课的认识,我们开始尝试制作微课。制作课件是艰苦的创作过程,需要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为使老师制作课件既精美又实用。我们多次请专家给老师进行微课制作的培训,利用南宁市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研修活动的平台,让老师通过远程学习,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学会利用“录屏 camtasia studio v6.0.2 汉化版”软件进行录屏,从而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微课。

短短几个月,课题组共制作123节微课。对待微课,老师从开始的迷茫到慢慢地接受,到最后的主动参与,思想认识得到了升华。

3.使用微课

研发微课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课堂,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而小学阶段的“图形与几何”知识版块因其内容抽象化、形式化,学困生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仅能了解立体图形的计算公式,无法利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产生厌学、畏学情绪,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利用微课教学破解“图形与几何”这一教学难题,让微课的火花点亮数学课堂。

下面是两节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

(1)生动、新颖、有趣,让微课突破几何图形认知难点。(物体运动)

在课题实践中,课题组推出第一节研究课――“平移与旋转”。“平移与旋转”属于空间与图形版块,它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显得抽象,思维难度较大,单凭课本与教师的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选择这节课设计成微课,整节课只有7分54秒,只选其中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时间短,内容少,在制作微课过程中,我注重编辑录屏,通过变焦设计特写镜头,突出平移与旋转不同的运动特点,配上标注,帮助学生区分平移与旋转两个不同概念;在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物体有两种运动现象这一教学难点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打开水龙头的动漫,在动态效果中领会拧开水龙头是旋转运动,水流出是平移运动,把抽象知识形象化,突破教学难点。通过Flash微课制作,使学生沉浸在充满童趣的教学情境中,在动听的音乐、色彩鲜艳的画面、动态的演示中理解和掌握平移与旋转运动现象,并能学以致用,学会用平移与旋转设计美丽的图案。

(2)直观、形象、具体,让微课推演几何公式简单明了。(公式推导)

课题组组长农保雄校长上了一节“圆的面积”研究课。他先通过微课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如何推导,向学生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引导学生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并学会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想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迅速回忆,调动原有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再创造”做好准备;让学生动手操作剪拼圆形纸片,最后教师通过微课演示把抽象化为具体:“把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64份、128份……剪拼后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从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懂得如何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上述两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可视的静态或动态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和丰富多彩的图像映入学生眼帘,传入学生耳中,这些新颖和独特的方式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后续评课及个别访谈中,老师普遍对这一创新举措给予肯定: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节省了课堂时间,达到了教学目标,辅助了课堂高效教学。

三、微课:点亮数学课堂教学(初见成效)

微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微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微课的认可度。问卷一共发放563份,收回563份,收回率为100%。其中95.2%的学生对微课持认可态度,90.5%的学生喜欢微课;从使用微课前与使用微课后的学科质量检测对比看,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普遍得到提高。一年来的实验过程,逐渐改变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品质,“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等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学生喜欢上微课,微课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缀和火花。微课,已经成为广大学生在我校数学课堂学习的新需求。

学生自主学习品质得到内化。学生对于“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已经有了自觉的意识和反应。从学生学习内在动机的发展情况看,他们想学的内容和乐学的意识体验得到了强化;从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状况看,他们求知的方法途径更为灵活和有效;从学生内因的发展状况看,学生学习的信心、决心、目标等更加明确,更为持久。

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不断得到强化。在利用微课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我们课题组的所有老师为适应学生新学习方式的需要,也一直不断地更新着课堂教学的一些传统理念,每一节实验研究课前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准备工作,在教学时采用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等更为贴近学生。

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大大增强。从最初接触微课时激烈地讨论它的价值,到互相切磋制作心得,再到每一节公开课前的集体商讨和准备,我们在一次次思想、创意的碰撞下,顺利、成功地完成了一次次的实践。为了听到更多老师对微课的声音,为了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到微课的建设中来,我们将微课进课堂的几次实践安排在数学组定期的公开课上,并在课后进行整个数学教研组内的评课,课题组成员就自己听课的感受进行评价。我们非常珍惜这样的成长和进步机会,认真听取大家的看法,希望通过大家对课堂的观察,探索学生是否乐于接受微课这一辅助形式,探索微课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究竟是否有效,探索如何最大化地发挥微课的优势。

四、实用、有效:微课的努力方向(问题与思考)

在大量的案例分析、同行交流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视频的制作上。这是一个误区。微课制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余的时间,如微课与教案如何融合,微课应用于哪个环节才能最大地发挥它的价值,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假设如何解决,等等。

借助微课实现某一环节后,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仅没有被削弱,对老师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逼着老师改变“以我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并花更多时间去把握探究式、个性化学习。

建立利用微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机制。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仅限于学科和课堂是不行的,我们依托学校资源平台建设,为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更多的支持。我们着眼于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唤醒与激发,建立一整套评价机制。教师就是这套机制的设计者和控制者。我们能够高速有效运行这个机制,学习活动就成了学生好玩的事情,学生自主学习就能够真正实现。

总而言之,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带给我的更多是思考。什么时候切入微课最合适?是引入新课时为了吸引学生兴趣切入微课,还是在课堂上学生有疑惑有争论之时切入微课?是在让学生动手操作之前切入微课,还是在学生操作之后切入微课?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入微课呢,或是在巩固练习时切入微课?等等,这些都值得课题组老师以及广大致力于微课、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老师一起来探讨。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实现微时代下的小课堂大教学。

微课堂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微课 教学设计

在信息高度“微缩”的今天,与“微”有关的新词语打破了原有的传统长篇大论的模式,并且受到人们的追捧。“微时代”的到来给教育领域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数字教学模式被打破,“微”教学逐渐兴起。

一、微课的理念

微课程(mciorlectller)是2008年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首创,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教学环节开展教与学的全过程。微课内容“小而精”,兼具独立性、完整性,能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因此,“微课”是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设计,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设计

微课需要在短的时间内教授完某个知识点,这样的教学形式决定了它与传统的教学形式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微课设计的独特之处,并以实例说明其实践方式。本文中微课的设计内容以苏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敬人者人恒敬之第一课时中的一个知识点――受人尊重的奥秘为例来说明。

1.微课的目的及重点难点的划分

(1)“生本位”目的要求

微课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对要达到的目的和重点难点进行调整。本文微课实例是针对七年级的学生设计的。七年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处于初小的过渡阶段,学习课程、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课程的目标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客观情况,让学生既能轻松学习新知识,又能轻松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也可以结合传统课程中的一些技能来保证课程的连贯性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因此,笔者在教学设计上采用情境教学模式,从学生的熟悉的成语故事入手,并且要求学生学习结束后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知道受人尊重的奥秘;通过受人尊重奥秘的揭示,使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并能在价值观上认同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2)精简的重点难点

由于微课自身特点的限制,一个微课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很有限,因而在微课中重点和难点不宜设置太多,重点难点解析需要尽可能简洁明了,达到10分钟就能掌握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的目的。课程的重点为:受人尊重的奥秘;课程的难点为:使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

2.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是决定该微课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因此微课的表现形式不能以大篇幅的发挥,细细分解,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百花齐放春满园――微课素材的选择

微课中教学素材的选择是最重要的。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体会到受人尊重的奥秘,特别是还要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在选材上应选择一些生动典型的事例,以最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留下深刻印象。笔者采用了简短的成语故事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的表格资料,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有趣的历史典故故事表演,让学生融入到学习情境中;生动的诗歌朗诵欣赏,小结巩固所学。

(2)一枝红杏出墙来――微课导入的方式

微课的起始部分应该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提高融入课堂的效率。在本例中,笔者选取了《晏子使楚》这样一个成语故事的动画视频,既简短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提问:“楚王如何做就能避免落得如此尴尬的下场?”如同伸出墙头的那支红杏,学生自然被它吸引,引出“尊重”二字。由此,顺理成章进入主题。

(3)为有源头活水――来微课衔接的方式

微课的衔接方式对于学生接受所学知识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因此衔接要注意“度”,可以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导过渡,从而使学生更轻松地接受新的学习内容。笔者在本例中对于,‘受人尊重的奥秘’和‘尊重他人的意义’这两个问题之间的衔接采取了图片故事对比的方式。从《‘乞丐’和‘富翁’》的故事中两者的对话演绎到另一个故事《女王敲门》中女王和丈夫的对话表演,师生共同参与演绎,通过对比,学生能自然联想到尊重他人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反之,则异然。这就是尊重他人的意义。两个知识点间,联系紧密自然,没有脱节的现象,就像源源不断注入的活水,奔流不息。

(4)柳暗花明又一村――重点难点的处理

分析重点,剖析难点,加深印象。在对受人尊重的奥秘这一难点进行处理的时候,先出示表格,让学生在填写表格‘我最尊重的那个他’,在学生参与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提问和追问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找出这些人让我们尊重的原因。于此同时,通过《‘乞丐’和‘富翁’的故事,让学生从反面认识到不尊重他人也将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的道理。强化了受人尊重的奥秘在于尊重他人,加深了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3.微课的细节设计

微课设计过程的细节会影响到最后完成的微课能否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学手段,以下是一些应注意的要点:

(1)微课的多媒体设计

微课中的PPT必须便于学生自学,不应出现PPT张数太多导致学生厌烦从而失去学习兴趣的情况。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清新淡雅的版面。很多的PPT在制作时,采用了很多的设计模板,加入了大量的其他元素,使得课件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这样的会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到对内容的学习,因此,PPT制作应以浅色背景为主,避免学生受到不必要的干扰。

②简洁明了的文字。学生花在阅读文字上的时间就越长,那么他就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听教师的引导和讲解,相反,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学生注意力只在教师的讲授上,则文字就起不到作用了。因此,微课PPT的文字应言简意赅。

③干练的语言呈现。微课中的教学视频是微课成功的关键,因此微课中教学视频的设计很关键。教师的语言应简练,有条理,直击重点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语气的提问,使学生跟随教师进入问题的提出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使学生领会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一对一教学时的师生交流。

(2)微课的教案设计

PPT课件加上教学视频是微课的主要教授方式,但教案也是必不可少的。微课的教案可以成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或者可以将微课的教案看成微课的延伸。当学生遇到疑问时,或希望对微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时,教案就可以成为学生的参考书,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盲目查找参考书带来的时间浪费。因此,教师在给出微课的同时,可以同时给出微课的教案。例如:通过在网站上给出微课的电子教案等方式,帮助学生对微课的深入学习,使微课教学的辅助资源更齐全和丰富。

本微课案例在实践中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基本能够在微课结束时正确回答出教师预留的问题答案。当然,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其教学手段并没有完全的参考示例,所以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寻找更为合适的方式方法;不断优化,采用更为高效的方式方法;让“微”课堂迸发出更有效的“博”能量。

微课堂范文第4篇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以短小精悍为特点。与其他多媒体教学手段相比,它善于抓住学生最佳黄金注意力时段,简明扼要阐述知识点,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同时它又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突破课堂,做好情景总结,开好班会家长会,实现教学反思,展示教育智慧。下面结合微课在平时教学中的实践,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运用微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上课时经过教师的一番讲解,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基本能够顺利解答课本或练习上的问题,可是到了下一节课时,还是会有不少的学生不能解决上一节课上已经学会的知识,学生的作业上更是出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错误,到了测试时更是“精彩连连”,让教师大呼这是不是“精彩的欺骗”?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尴尬的教学局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当静下心来思考此类问题时就会发现,虽然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很流畅,教师仔细教,学生认真学,貌似完成了整节课堂的学习任务,但恰恰相反,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去听、去看书,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没有真正独立思考问题。

运用微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课前根据所需的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等情境导入微课,也可以开门见山,设置一个疑问悬念,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利用问题、故事、游戏、活动等。通过模拟溶入生动有趣的情景,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与之相关的心理情境。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然后通过师生情感互动,激发学习动力,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为课堂做好准备。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学,学生学得愉快,学习将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学习会更容易,效果会更好。

如在讲授“网络的利弊”一课时,笔者课前先找了几个学生分角色编排录制了一个微课小品:王同学认为自己落伍了,希望家长给自己买电脑。买不买既是学校当今部分农村家长的疑问,也是现在学生的真实想法和要求,从而点燃了学生的探讨热情,引发了对网络问题的深度关注和理性思考,课堂气氛浓厚而又比较热烈。这样的情境微课,既联系学生实际,贴近学生关注的问题,“预热”了课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探究精神,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有效拓展。

2 巧用微课,有效突破,解决教材重难点,引领师生互动的课堂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有这样的感觉,总是希望让学生在课堂上全面地学习知识,所以在课堂上总是不遗余力、面面俱到,但实际效果往往事与愿违。常常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成绩上不去,教学质量一直徘徊不前。症结在哪里呢?分析原因,就在于课堂教学效果差,不能实现对教材重点与难点的有效突破。教学重点简单地说就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够实现知识再次迁移的知识点;教学难点简单地说就是教材中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突破课堂的重难点,扫除学习障碍,解除困惑,是评价一节课的标准之一。

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现教学有效突破呢?巧用微课,分解教材重点难点,步步实现学习目标。在教学中,笔者先把教材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QQ群或教学云平台上,学生便可以随时自由观看学习。微课由于短小精悍,学习时间较短,且每个议题都是针对学生学习知识中碰到的重难点问题设计而成,所以非常适合学生课前课后自学解疑问答。到正式上课时,再适时插播、讨论,辅助练习循序渐进,重难点也就得到了有效突破。如学困生陈同学,由于对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手段的喜欢,他主动要求参与到微课的制作和讨论中来。通过课前课后忙前忙后的讨论,他逐步实现了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在他的带动下,学困生转化问题也得到了较好解决,教师普遍反映主动参与课堂的多了,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实现了互动课堂。

3 使用微课,开好两会,促进家校合力形成,共创和谐的教育

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老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很多问题具有时效性,不开班会不行,耽误上课也不行。这样有时一节课就分成两部分,一边上课学习课本知识,一边又要抽空开班会,处理班级问题,自己忙得不可开交。时间一长,学生嫌唠叨,教师觉得累,效果不是很明显。微课的使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针对班级出现的问题,笔者及时制作了部分“时时微课”,有乐于助人的微课,有关心他人的微课,有乐于学习的微课,有遵守纪律的微课等,在课前或班后及时插播这些微课。初三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道德认知能力,由于这些微课故事都来源于班级,是他们身边的事情,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能够会心一笑,明辨是非,自觉自律去改正,对推进良好班风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另外,笔者还通过家长会播放“时时微课”视频,向家长全方位展示学生在教室、餐厅、宿舍学习生活的情境,让家长做到真正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笔者还在会后及时单独与个别家长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共同查找原因,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笔者欢迎家长把孩子周六、周日在家庭学习生活的情况用剪辑微课的形式传过来,搭建家校互动的平台,共同形成教育合力。通过本学期的“时时微课”交流,进一步挖掘了部分学生的潜力,畅通了家校联系渠道,为进一步开展班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利用微课,做好教学反思,实现师生教学相长,打造高效课堂

学生经过课堂30多分钟的学习,会出现精力不集中、疲劳、注意力下降的现象,这时应及时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进行当堂总结反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微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平时的教学中,师生通过交流共享、总结和积累,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课堂碰撞,学生冒出智慧火花,教师也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有了新的思考,这些都是对教学有益的改进与反思,能拓展教师的思路,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进步和学生个人的成长。

那么怎么保存这些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呢?通过微课,既可以及时保存,又能实现对课堂反思的“再教设计”,从而使课堂成为真正的动态课堂。及时记录下的这些教学心得反思,做好微课后,再进行必要的专题归类,这样到期中、期末复习时,通过专题微课的使用,又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一个新的境界高度。同时,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教学自我反思的过程。把课本的重难点内容通过制作成微课视频发给学生观看讨论,又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学生辅导。由于微课制作简单,形式新颖,只要善于运用,必能做到师生教学相长,收获高效课堂。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更加便捷实用的教学资源,是对多种信息化手段的有效继承和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教育教学与微课的有机整合,默默静候微课花开,努力开启梦想课堂!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4):10-12.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王保元,陈玉琴.论有效课堂教师必备的素质[J].中小学教育,2012(9):14.

[4]王鉴,王俊.课堂生活及其变革研究[J].课程·教材·

教法,2013(4):26-32.

微课堂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运用评价

一、引言

微课是在如今课改潮流下新兴的一种教学手法,近几年才逐渐流行起来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课,即教师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将教材重难点呈现出来,以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微课往往只有五到十分钟,时间短,但是比普通的生填硬灌式教学方法要高效很多。它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而且很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微课在短短五分钟的时间里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重难点快速并且有效的教授给学生。正因为具有如此清晰的教学模式以及高效的授课方式,使得微课模式推广势在必行,笔者在文中对其融入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以及实践模式简要探讨。

二、何为微课

微课一般指的是以多媒体为载体,利用视频,图片等方式将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进行生动细致化展示给学生,教授知识点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教学视频的制作,当然也包括与之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以及课后的反思测试等等。它们的组合呈现了一个多元化的小结构体,让知识点主体化、趣味化以及易学化。因此,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是有所区别的,但是又是汲取了传统课堂中的核心内容,其短小精练,但又内容全面,让学生在提升兴趣的同时学到知识,掌握重难点内容微课模式。

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语文是我国最基础的教学课程,任何课程都不能撼动语文的地位。它既是我们日常生活必用的语言,也是我们学习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入微课,是非常有必须的。这种结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也能推动语文学习从传统向现代化过渡。另一方面,我国的语文教学基础十分牢固,这就为微课的实施提供了相当量的实验实例,可以为建立微课资源库奠定基础,为以后微课的共享提供方便。再次,语文课程本身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体,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离开课堂,进行其他形式的课外实践。这时候微课的运用就能够弥补传统教学课堂的局限性,教师通过进行课内外的结合方式使学生更为牢固地掌握语文知识。

四、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思路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如何在传统教学中发挥其最大功效也是一大难题。笔者在文中就如何运用微课提供一些思路,希望能够让语文教学更加出彩,收获更好的效果。

(一)巧用微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课文的选取是多种多样的,各个方面,各种题材、形式都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学生对某些教材中的内容颇有疑惑。这是因为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并不丰富,因此在对部分内容上理解困难重重。微课因为它特有的具体形象,就可以弥补教材中的不足,让学生在视频或图片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学习《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描写济南冬天温情一面的文章,凸出了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因为学生没有领略过杭济南的冬景,所以很少有人能理解济南冬天的温情美以及老舍先生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由于课本上并没有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这时候引入微课就十分必要了。笔者在教学中利用济南的冬天的微课视频,生动地刻画了济南冬天呈现出的美景,正如老舍先生所说的:“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这样的微课呈现在学生面前,再加上教师的解说,使得学生对济南的冬景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对老舍先生的情感寄托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体会其意境美,领略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二)巧用微课,解开学生对课文的疑惑

传统课堂只有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课堂中师生互动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微课可以找到课文中的疑惑点并将其与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起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开展重难点巧提问,让学生产生疑惑,在利用微课图文并茂的解释,让学生在微课中答疑解惑。

例如在《最后一课》这篇课文中有着大量的细节描写,很多都是耐人寻味。有同学在这里经常会感到十分困惑,理解不清。例如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小主人公发出:“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的话语,却戛然而止。学生没有理解其深层的含义。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背景历史时代分析,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之中,解开学生对课文的疑惑,并得到启发。这些细节看似是作者随便的描写,但实际上却作用很大。它们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塑造人物性格和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每一个细节都包含着作者的用意,让人深省。

(三)巧用微课,方便教学中点名文章主旨

很多同学在阅读语文课文时,经常感觉读完全篇也不知道文章到底讲了什么,不知道如何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时候利用微课教学就可以巧妙地利用与课文主题有关的人或物或事件,将主旨总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让学生快速把握全文,也可以从中提炼出文章主旨。例如在学习《再塑生命的人》时,作者海伦・凯勒是在讲述对求知的热情以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更表达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笔者在讲课文之前首先先进行微课的讲解,配上音乐展示图片:砖缝中的种子在没有阳光营养的情况下坚强的发芽生长和老师对学生关爱这两幅图片,让学生讨论看到这两幅图片后感想和启发,再进入课文的学习,鉴赏本篇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进而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体会到作者虽深有残疾但积极乐观不放弃的心态,以及师生情的文章主旨的体现。

(四)巧用微课,点燃学生写作兴趣

生活处处是写作的素材,但是往往是这时候学生更不知道如何写作。通过作文课上学生们的表现,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学生限时作文的内容基本上都很空泛,没有真情实感,使得作文失去了原本的色彩。究其原因,这都是学生写作脱离生活和感受不到周围鲜活美好事物的原因。利用微课的真实感和直观性,就可以很好地弥补单纯的讲授式作文课,并可将社会生活鲜活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内心不再空洞,从而激发出真实的情感和想要抒发的情感。例如在写亲情题材的作文时,笔者会利用微课播放公益广告:父亲老年痴呆,但还记得儿子最喜欢吃饺子,所以将饺子偷偷装进口袋带回去给儿子吃;父母生病了但是儿女打电话回来只字不提,不想给子女增添负担。这两段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身临其境,从心灵深处唤起对父母的爱,让他们产生出真实的感受,而收到的效果就是课堂中学生们的奋笔疾书与抒其所想。

(五)巧用微课,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微课可以将视频、声音、图片结合起来,将呆板的死物化为形象生动,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形象与具体的优势,再加上合理引导,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主动去品味古诗词中的意境,体会文章内涵。例如在学习元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笔者会利用微课展示诗中描写的秋郊夕照图,在外的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凄凉夕阳下,表达出游子漂泊在外的凄苦之情。此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受几个词带来的环境描写就能抒发某种情感的魅力。

五、微课运用效果与评价

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日益成熟下,各种现代化媒体相继出现。微课教学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越来越走进我们的课堂,将其与传统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视频、图像展示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参与程度。这对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极大的好处,给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十分良好。

六、结语

微课教学可以构建直观、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而教师充分利用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解开学生对课文的疑惑、揭示文章主旨、点燃学生写作兴趣以及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将重难点吸收消化,达到语文课堂优化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蒋成杰.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1):64-65.

[2]耿甜甜.微课程对中职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53-54.

[3]吕艳霞.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现代教育,2014,(05):116-117.

微课堂范文第6篇

关键词:网络;微课;教学时间;教学内容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方便,各种信息的传播也越来越快捷。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来进行彼此的交流与沟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网络平台给自己充电进行知识的汲取,这中间也包括一大批自学能力很强的学生。于是乎,仿佛是一夜之间,微课这种最适合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在我们的身边发芽、开花、结果,逐渐受到追捧,越来越热。

自从2001年佛山市教育局推出微课程评比,随后胡铁生提出微课程的概念以来,微课在我国教育界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教育部门也都在不遗余力地大力推广。笔者所在的福州市也是如此,这几年各种微课制作的培训、比赛层出不穷。笔者也有机会参加了几次培训和比赛,收获颇多,也有一些思考。下面,笔者就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微课的思考。

一、微课是什么

1.微课是一节时间很短的教学课堂

微课是指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认知要求,对于课本上的某个章节中的某个知识点(包括某个重点、难点、疑点)或某个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所录制的一个针对某类或某个具体学生的教学视频,时间往往很短,一般在5~8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10分钟。相对于传统的一节课45分钟来说,微课在时间上确实很短,但是微课结构却可以很丰满。一节微课不仅包括知识的讲解,还包括教学的要求、针对性的练习及解答过程、知识的拓展等。可以说微课就是一节缩小了的教学课堂,一节课堂的节选教学片段。

2.微课的教学内容少而精

微课中所展现的教学内容相对于传统的、完整的一节节课来说,就如同电影里的一个慢镜头片段一样。微课中展现的教学内容只是针对某门学科某个章节的某个知识点甚至于某个知识点中学生容易产生疑问的某个环节,就如同电影里为了突出某个内容或动作而出现的慢镜头一样,通过很短的一段慢镜头能让观众很容易就可以看清楚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微课也是一样,它把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拆成一个个碎小的知识点,然后一个个地进行讲解,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这样就能给学习者缓冲消化的时间,而不是像在传统课堂上一样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大多数不会留给学生太多的思考、消化时间,也不会像传统课堂那样学生在听课时不同的学生反应不同,有的学生听得很明白,但有的学生听得稀里糊涂,来不及反应。所以,相对于传统的、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来说,微课的教学内容确实属于“微小”,但是却可以反复观看,实实在在地解决学生的疑问。所以说微课虽然微小却很精华,浓缩就是精华。

二、微课制作有什么讲究

1.微课制作一定需要专业人士吗

现在微课制作的培训层出不穷,微课的相关理论也是层出不穷,让人有一种微课很高大上的感觉,好像非要制作成有漂亮的片头、有吸引力的动画、有优质的课件才能叫做微课,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专业的计算机人士或能够熟练地应用各种电脑软件的教师制作的微课,从视觉上会让我们有一种欣赏一件完美艺术品的感觉。甚至有时观看这些微课时往往会让我们只顾看画面,反而容易忽略微课中教师的教学内容。等我们回过神来,微课已经结束了,只能从头再来一遍。

笔者认为微课制作应该回到微课制作的初衷,要明确微课制作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观看,是满足学生自学的辅导要求,是给自学学生进行答疑解惑用的,是给自学学生提升自我用的。说白了,微课实际上就是能够反复使用的一节主要用于“一对一”形式下的答疑解惑辅导课。那么制作微课时,教师就要根据自己制作出来的微课受众即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年龄特点、心理活动等与学科特点相结合制作微课。具体到制作微课时,还可以根据自己身边的具体环境选择制作的过程。有时录制几分钟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能让学生反复揣摩的小视频是一节微课,录制几分钟实验室的实验演示能让学生反复观摩的小视频也是一节微课,录制几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的解题过程能让学生反复领悟的小视频还是一节微课,把常态课堂上用的课件选一个重点、难点、疑问单独详细地讲解并录制成几分钟的小视频同样是微课。

从微课最终的应用目的来看,只要能让自主学习的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观看微课视频,只要能让你制作的微课受众很容易从微课中学到东西就是制作成功的微课。微课制作应该起源于草根也应该扎根于草根,微课制作不应该为了各类比赛而产生,它只能为了辅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产生。所以,笔者认为微课的制作不应该是一件很难、很高大上的事情,它应该是一件大多数教师只要学生有需要,他就能很快制作出来的简单的、容易上手的教学辅助手段。微课并不一定要专业人士才能制作。

2.微课制作真的只是制作一个碎片教学吗

现在很多教师制作微课实际上就是为了参加比赛用,所以,他们在进行微课制作时当然只是选取某个最容易出彩的教学片段或教学环节来作为微课制作的素材,当他们参加完比赛后这个微课往往会束之高阁,很少有人用它来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他们也很少再去制作和该微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微课。学生如果观看了这个微课之后收获颇多,想继续观看和该知识点有关联的所有微课时,就会发现该微课就是一个孤零零的教学碎片,再也没有其他微课供自己自学了。

所以,笔者认为制作微课时制作者应该根据学科知识结构列出一个微课制作的序列,然后尽量按要求完成所有微课的制作。如笔者所任教的地理学科,如果就地球运动这一章节而言,就可以分成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两大块,往下可以细分,如自转的方向、自转的周期、自转的速度、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等,还可以分成昼夜的交替、时间的差异等。如果我们在进行微课制作时充分考虑到按照知识结构来序列化制作的话,微课就不只是孤零零的碎片教学了。

三、微课适合所有学生吗

从一节微课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来看,在短短的十分钟左右的小视频中老师只能就一个小的教学重点或难点进行讲解,而且还是非常细化的分解,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反应、思考环节。所以,应该说所有学生都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来获得提高,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1.没有特别满意的微课资源

我们发现,现阶段网络上的一些微课有很多没有体会到微课的实质,有粗制滥造之嫌。比如,有一些微课竟然直接拿课堂实录的一部分来充数,还有的并没有考虑到微课的一对一辅导功能,还是只顾讲解,不管学生有没有反应。同时,我们也发现有太多老师制作的大量优质的教学微课并没有上传到网络平台,这些微课作品由于没有好的网络平台或者是出于制作者的一些顾虑被制作者收藏在自己的电脑中。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求教育的组织者出面提供相应的网络平台或鼓励制作微课的老师建设自己的网络交流平台(网络空间),然后把大量优质的微课放在平台上或自己的空间,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访问获取微课资源进行观看学习了。笔者所在的学校现在就要求老师建设好自己的空间并把自己的一些精品微课、精品练习等放入空间中,然后鼓励学校的学生访问并评比。

2.学生都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吗

众所周知,微课制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学生进行自学,微课可以对自主学习的学生起到一对一辅导的作用,但是学生真的都适合微课学习呢?我们都知道,每个老师在进行微课的制作时肯定会有学生的学情分析,一般情况下他都会以自己所教的班级为依据。学情不一样,制作的微课理解起点也会不同,这种情况对于知识储备少的学生就比较难理解。

还有一种情况我们也都有体会,有不少学生在现实中给他进行一对一辅导时都会迷迷糊糊,也就是说我们都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人和人之间确实存在智力上的差距。有些学生根本就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根本没有自控能力,他们就没有办法进行自主学习,当然也不会找到大量的微课资源观看提升。

在现阶段网络平台、信息交流平台日益完善,甚至各种移动网络平台大量出现的情况下,按道理微课资源的获取应该很容易,但在许多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多少电脑,也可能是没有网络信号。这种情况下,即使他们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都较强,也很难获取微课资源,也没有办法很快地提升自己。

四、微课能大量应用于课堂吗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位教师面对几十位学生,根据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统一的课程标准要求,按照一定的教学进度进行的传道授业解惑过程。课堂上几十位学生的智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只能照顾到学生的平均能力,不能讲解得太深,也不能讲解得太浅,布置的作业也是相同的要求,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

微课制作的最终目标是能让更多的学习者(主要是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自主学习,检验一节微课能起到多大作用关键在于微课有没有被学习者从网络平台上下载观看,还要取决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

在微课的热潮中,一些学校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用上微课,把微课融入传统课堂。笔者为此也做了一些尝试,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尝试,认为微课和传统课堂完全结合是不可能的,微课只能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

现在多数学校的传统课堂教学都大量应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媒体的展现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知识的结构、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过程等。老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大多数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引导大多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学科技能。而笔者自己制作的微课则大多数情况下放在课堂末尾时展示给学生并告诉学生下载地址或直接到老师的电脑上下载,将微课展示给学生,只是能让一些学习能力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后有一个通过观看微课对课堂知识的复习、巩固、提高的途径。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直接播放某个知识点的相关微课,笔者经过尝试认为,还不如老师直接在课堂上对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或直接在课堂上进行现场演示更能照顾到班级的大多数学生,更能让大多数学生理解。因为老师直接在课堂上讲解或演示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快慢、难易、语速、语气,老师还可以随时停止讲解演示和学生互动。但如果播放微课只能根据制作微课时的学情分析来观察学生的反应,照顾到的学生就会少很多。

综上所述,在这个信息社会、网络时代,出现微课这种教学模式是教育的与时俱进,但是却不能完全否定传统的课堂教学。传统课堂教学毕竟是经过时代的洗礼,经过古今中外多种教育教学理论的磨合才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微课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网络时代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它更应该用于学生的个人学习、个人提高。它在个人自主学习方面具有更强的灵活性、选择性、可控性。所以笔者认为,微课只能作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一种补充。它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情况有选择地观看相应的不同层次的微课视频,从而达到对传统课堂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芳芳,钱凯.微课与传统课堂对比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28).

[2]韩进凤,杜鹏花.试论微课与传统课堂的关系[J].中学教学参考,2016(3).

微课堂范文第7篇

如今是网络信息全民化的时代,微博、微信、微视频和微电影迎合着现代人追求高速、高效的心理,获得众多人群的喜爱和追捧,而微课对于大家来说却是一个新词。在准备这节音乐微课的过程中,我不断在思考:什么是微课?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怎样才能设计出一节好的微课?

微课又称微课例或微课堂,主要以视频的方式记录课堂某学科知识点的教与学,此外还包括与其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专家同行点评等多种教学辅助资源。而在我看来,一个“微”字就可以说明微课的关键所在。“微”字意味着微课的上课时间短,而时间的短暂决定了课堂的学习内容少而精,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一般来说微课有四个基本特点:时间短、内容少、容量小、情景化。例如,微课的时间在5—8分钟为最佳;课堂只需要关注一个知识点的解决;视频容量只有几十兆,而且采用支持网上在线播放的常见格式(RM、WMV、FLV等),方便教师和学生播放、下载保存到手机或手提电脑实现移动学习。微课最具特色的是可以模拟真实课堂的教学环境,教师教学设计虽然紧扣学生的学习需要,但可以不需要学生在场学习,教师只要在录制视频时预设教学场景,把握知识点的演示或讲解就可以了。这样对缺乏名师指导或者交流不便、讯息落后地区的学生很有益处,他们可以通过观看网络微课视频,获得更多优秀教师的学习指导,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也可以通过网络留言反馈自己的学习效果和疑惑之处,因此扩大了教师和学生群体交流的数量和范围,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正因为微课是课堂教学与网络信息化结合的产物,带有科技产品易传播、高浓缩、易保存的特点,所以对辅助传统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便教师观摩反思、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多有益处。

获得对微课的感性和理论认识后,我尝试结合音乐学科的教学特点,为设计一节音乐微课《认读四分休止符》制定了四点原则,力求借助微课的力量发挥出音乐教学的最大特色。其内容如下:

1.选择一个典型知识点,力求准确表述课题

微课的教学知识点通常要选择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重点、难点或疑点,而且是大多数学生无法独立完成,需要教师引导解惑的问题。知识点在传统课堂的教学中一样重要,不同的是传统课堂除了完成知识点的教学,还安排了其他环节的活动游戏,而微课的内容则是一堂课教学内容精练、浓缩的精华。那么,如何将知识点表述到课题中呢?课题如果笼统模糊,就难以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例如,我的这节音乐微课的知识点是认读四分休止符,它是音乐识谱教学中的基础内容,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难点之一。该课是以学唱歌曲《野兔饿了》为例,最初将课题拟订为《野兔饿了——认读四分休止符》,这样无疑是模棱两可的,让观看者迷惑不解:知识点是四分休止符吗?《野兔饿了》是什么?四分休止符和《野兔饿了》两者有何关系?在经过仔细认真的思考后,我将课题改为《认读四分休止符》,下面留下副标题“以歌曲《野兔饿了》的学唱为例”,这样知识点一目了然,课题主次分明。

2.把握教学时间限制,教学策略直观可操作

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微课”的授课时长一般为5—8分钟,不超过10分钟为佳,因此教师教学要突出教学主题,教学设计力求精确到学习过程的每一分钟。因为微课主要是视频方式教学,所以采用的教学策略要直观、可操作,学生观看视频后才能较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点。这节音乐微课《认读四分休止符》授课时长9分52秒,根据低年段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学生通过寻找休止符、听读休止符节奏、模唱包含休止符的旋律、打拍子哼唱有休止符的歌曲等音乐游戏活动认读四分休止符,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层层递进,教学策略明确、具体、可操作。

3.教学环节完整精练,评价及时有针对性

一节传统的音乐课通常包括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导入、正课、总结、评价。完整的课堂环节将教学内容头尾前后衔接,学习过程和最终效果方能精彩纷呈,这个原则对于一节最多10分钟的微课一样重要,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尤其是教学的评价部分,教师需要用明确具体的评价手段和测试方法去反馈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不能想当然认为学生跟着自己设计的流程就一定能学会某个知识点或技能。例如在本节课中,我创设“找陷阱”的游戏场景导入;再以探索模仿实践创造的思路讲解学生在节奏、旋律、歌曲、创编活动中怎样认读四分休止符,完成正课的学习;最后以新游戏“跳格子”作为课后练习巩固四分休止符的认读,学生可在此游戏中小结和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

4.教学课件简洁大方,视频清晰、音响优美

人们都喜欢画面清晰且音响优美的视频,这是一种普遍常见的审美心理。尤其是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更应重视视频制作的色彩、光线、周围环境以及音效问题。考虑到大部分学校缺乏对教师、学生、课件多机位同时拍摄的录播系统,微课提倡教师独立录制自己的教学视频。教师独立录制微课的常见方式有几种:(1)DV+白板 ;(2)手机+白纸 ;(3)录屏软件(把屏幕操作录制成视频的软件)+PPT ;(4)手写板+录屏软件+PPT等。我的音乐微课选择了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来录制PPT课件,软件集中的“画中画”功能在屏幕上能同时显示演示者和PPT幻灯片,非常实用也很有特色。视频的整个录制、剪辑、生成过程基本可以独立完成,完成的视频画面清晰、音响和谐。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微课之所以推荐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理由是该软件无须特别安装,而且对外部图片、动画、声音、影片等众多文件都能够便利的调用,内置的丰富动画和大量音效足以应对日常工作的使用,是很多老师教学演示时最为熟悉的“工作伙伴”,而Flash、Authorware 等稍复杂的动画软件因其所需的电脑技术高、制作时间长等难度而甚少被人采用。当然,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和软件录制的微课视频,只要作品令人感觉赏心悦目,都是大家提倡和支持的。

综上所述,回顾自己参赛的过程并展望微课的发展,我认为微课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倡导的师生自主、移动、多渠道学习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未来极可能成为传统45分钟课堂教学的课外辅助形式。而且如果微课能与网页技术结合,学生可以在观摩微课视频时回答教师设定的学习问题,在螺旋式上升的学习中提高思考的能力,还将促进学生与教学内容的紧密性、互动性。当然,我们也应当注意微课的使用应恰当、合理,避免滥用科技手段浪费个人精力和学习资源。

微课目前处于探索思考阶段,教师在把握微课的基本特点运用于学科教学实践时,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有时候甚至会有些牵强和别扭,这些都是可以逐步改善和调整的。微课由微见广,它放大了教学中最重要、最难的知识点,教师和学生获得了更深层次的学习资源,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该善用微课,引用微课的理念和宗旨——重视引导,微处入手,关注孩子们每一个微变化,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快乐学习!

微课堂范文第8篇

奕:我从网上买到了闵嗣鹤的《格点和面积》,也找到了上面关于格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证明,根本看不懂。

师:看着像天书是吗?因为有很多知识我们还没学到,不过有这本书在,我们就能确信长大后我们的确能证明。n年后谁先知道为什么多边形的面积=内点数+边点数÷2-1,我奖他一个红包(时间十年有效)。

我认真看了孩子发的图片,一时没看懂,一个连我都难理解的内容,我不期待孩子们能明白,故事似乎结束了。哪知第二天晚上周思澄上传了一张图片并兴奋地说了一番话。

澄:我要红包,我的图可以证明:一个内点一格,所以内点数不变;除4个顶点外,一个边点半格,所以边点数要÷2;为什么减1,因为4个顶点,属边点应该是4÷2=2(格),但每个顶点只有[14]格,4个顶点正好1格,少了1格。所以多边形的面积=内点数+边点数÷2-1。

师:我猜你是明道第一,不仅是学生,连老师都不知道为什么呢!

澄:不是我聪明,是您上课时让我们从简单的研究起,我就在点子图上画了一些长方形,我盯着顶点想,我想减1问题肯定出在这儿,画着画着我就发现了。

我发了个微信红包给澄,半小时后张铭清也上传了一张图片。

清:我发现三角形也符合要求,每个内点1格,每个边点半格,3个顶点应该1.5格,实际上只有半格,少了1格,所以也是内点数+边点数÷2-1。

这下微课堂热闹了。

锐:张铭清,你那3个角不要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说明正好是半格。

清:有道理,不过我这一移更直观。

师:看来这规律真不是巧合了!

澄:梯形也符合规律,瞧,4个顶点4÷2应该是 2格,但拼起来只有1格。

师:四边形内角和360°,也可以不拼。

珊:我画的这个六边形也符合规律,瞧,6个顶点应该是3格,结果移动后只是4个半格即2个整格,少了1格。

锐:老师都提醒了可以用内角和想,六边形内角和720°,720÷360=2(圈),也即两格,6÷2=3(格),少了1格。

……

第二天一早,我看到赵^凌晨五点多发的话。

^:昨天我们都已经接近答案了,如果大家想起彭老师的“回头看”就都能发现了。我们理解内点数不变,也理解边点数除以2,只是无法理解几个顶点数要联合减1。我们移动顶点处的图形时,每次都有人发现可以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巧算。答案就在那儿,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2)×180°=边数×180°-360°,边数和顶点数相同,180°恰好半圈半格,360°是1圈1格。所以不管是几边形顶点处的面积都是n个半格再减1格。所以多边形面积=内点数+边点数÷2-1。

我佩服也汗颜,我们不曾思考的话题孩子们却一天接着一天想。反思这个过程。

1.我们是不是要对引用、延后负责?闵嗣鹤的《格点和面积》是我课上推荐给孩子们的,到底能不能答疑我并没有看过这本书,我只是看到很多这节课的设计里都提到它,我也曾想过去买,但几次试教时间都比较紧,估计没办法在课内再释疑,所以就采用延后的方法。我没想到孩子们真的去买,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的很多公开课,问题无法就地解决时抛出的一句话:“课后咱们继续研究!”课后真研究了吗?也许连教师都没去研究,就如我引用别人的设计推荐一本孩子根本看不懂的书,课后是省略号,省着省着就没了,我们并不较真课后。

2.孩子们无法理解的问题是不是真的无法理解?当黄奕将《格点与面积》那本书中关于证明的几页拍给我看时。我看过后就武断地将孩子们理解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时间推迟到他们长大后。孰不知孩子越感兴趣就越是想知道,公开课越精彩越是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们的图很好懂,可惜我一辈子都想不到,因为我根本不会去想,因为问题不属于小学范围。他们却无知无畏地认为老师提及的都该会。我庆幸有红包的诱惑,我庆幸有执着的孩子。我想提起皮克定理,我们班孩子一定能就那个长方形瞬间回忆起公式,而不会像很多老师茫然无所措用“可能”“好像”!孩子们用他们的研究告诉我们,他们并不是我们认为的只能那样,也许深奥的东西他们不懂,但他们可以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而我们要重新构建我们的知识框架,不断打破已知探求未知。

3.我们的课是不是只有课上?从第一个孩子上传那本书到第二天凌晨最后一个孩子的回答,孩子们的讨论断断续续超过了8小时。而从我推荐那本书到孩子购买、阅读、求教更是连续了几天。试问在校我们有哪节课可以让孩子就一个问题尝试那么久讨论那么长时间。大思考大收获,孩子们在微课堂上的表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没有时间限制的空间,孩子们无须立即回答,可以将问题揣在怀里,着紧去想,啥时有灵感了啥时答,仍不会的,抛出去请人答。我们的教育太缺少这份慢慢使劲的思考。在这个微时代,我们是否该用好这个微平台呢?又该如何用好呢?我看到了广阔的前景,并决定不再像以前那样在微课堂只是发发通知,说说表扬,解答个别孩子不会的题目。我要不断出话题,让孩子在第二课堂中从容地慢研究。

微课堂范文第9篇

一是教师唱“独角戏”。微课课时短,通常只有5-10分钟,这决定它的教学内容不能纷繁复杂。因此,微课的设计应精准简洁,教学过程应完整精简。然而,目前常见的微课类型是教师主讲型,没有学生的参与或学生参与不充分,有的教师真的把微课上成了“独角课”。教师不考虑学情,又缺乏教学智慧,教学效果也就难以保证了。

二是忽视过程化的教学,缺乏学习方法的辅导。为了所谓的效率,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短平快”,恨不得把所有的结论一股脑地都灌输给学生。这样做,忽视了学生要在激发中感悟和建构知识的学习需求,忽视了所讲授知识的巩固、提升和运用等。

三是过分追求教学视频的制作效果。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视频的介入使得微课的教学更易借助多媒体来创设和展现情境。多媒体将文本、课件、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集成展现,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过分追求教学视频的制作效果,过分突出技术化的画面、声音和动感,有喧宾夺主之嫌。

针对以上误区,我就如何有效开展微课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针对学情设计微课

微课的设计,对于教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目中有人,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微课。即使是由教师主讲的微课,教师也不要唱成了“独角戏”,而应该从实际学情入手做好教学设计。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立足学生的学习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师应充分研究学情,明确学生的困惑点和障碍点,为微课的设计找好切入点。例如,设计《西西弗的神话》的微课,课前的预习要求学生完成文本的自读,初步分析西西弗的工作状态和性格特点。学生的作业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细致、具体的分析,对作者观点的理解不准确、不全面等。一个学生的作业如下:

“西西弗紧张着身体”“痛苦扭曲着脸”“抖动的肩膀”,以上是西西弗推石头的画面,我从中读出:西西弗是以痛苦、迷茫、绝望甚至是麻木的状态来进行劳动的。

因为缺少对文本语言的具体分析,导致学生根本就没有读懂文本,把西西弗的坚毅抗争错误地理解成了“绝望”和“麻木”。针对暴露的实际问题,微课就要从评价、修改这则作业开始。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学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感受形象,进一步梳理和思考“荒谬的英雄”形象的典型意义。这个教学过程不仅帮助学生修正了错误的认识,促进了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而且还让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切实把学生带出学习的误区,带入思想和思维的高地。

学生的一些实际问题,即便是错误的认识,都是宝贵的第一手教学资源。教师在微课设计中要从实际学情出发,侧重从“学”的角度来授课。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将微课的“教”转化成学生的“学”,实现教与学的良性转变。

注重教学的过程

微课的教学内容以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为重点,而对于司空见惯的“知识”这个词语的内涵,却是现在的教师必须下功夫去了解的。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以及一些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或者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其中的默会知识或隐性知识要通过个人亲身的经验、感悟和深层次的理解等方面长期的积累而掌握,只能在行动中展现,是情境性的和个性化的,必须由学生在教师的激发中感悟和建构。由此可见,微课即便在很短的时间内教学,也应强调教学的过程化,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简单肤浅地去验证理论、推出结论。

1.营造教与学的情境

微课教学在本质上与传统课堂教学一样,都应重视学科性质,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开展学习。微课的设计应提供一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化的学科教学情境。

例如,北京版教材红色经典专题中的《红色英雄》一课,最初的教学设计思路是:逐一列举江姐、许云峰、杨子荣等英雄形象,引导学生认识他们身上共同体现的英雄精神。这样的教学实际上是在简单地堆叠材料,未能紧扣文本走进文本深处,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师生之间都停留在浅层次的对话交流上,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典型语文课。修改后的教学思路做了充分的调整:先是设计走进文本,分析同一部小说中的几位英雄的形象,再比较几篇小说中各自不同的英雄本色,接下来再学习分享《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的经历以及价值观,最后引发学生对当代英雄观的认识和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认识到“每个英雄具有风采各异的个性与特质。同样是视死如归,许云峰在奔赴刑场时喝令特务‘前面带路’,表现出庄严慷慨的英雄气概;江姐赴义时整容换装,表现出雍容自若、温婉庄重的英勇气节”。修改后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语文教学情境中展开对文本的深度体验和多元解读,保障了充盈的语文学习收获。

2.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

微课教学要授之以“渔”,传之以“术”。就语文教学而言,微课也应帮助学生搭建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读文本的方法。以《云致秋的能说会道》微课为例,在品读云致秋“说”的精彩语段之后,教师做如下的总结:

云致秋特别能说会道,他的语言趣味最得北京人说话艺术的精神,透着独特的京味儿。这种独特的京味儿来自:情感色彩浓烈的人称代词,丰富生动的口语语汇,活脱脱的歇后语、惯用语,生动形象的修辞词语,正是通过这样的语言传达出了特有的亲热、鲜活、明快、爽脆、圆熟、风趣、幽默的“京味儿”。

此环节详细地指明人称代词、口语语汇、歇后语、惯用语、修辞词语等语文知识的应用及效果,让学生在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之后,再次巩固和应用这些鉴赏语言的方法,既收获到“显性知识”,也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3.铺设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教师可以开发实施基于项目的教学,为学生铺设从合作探究到自主发现的途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独立解决问题,合作开展探究式活动,从中提升学习、探究能力。

比如,在京味小说专题的微课中,教师布置了这样的学习任务:把《辘轳把儿胡同9号》与《寻访‘画儿韩’》《云致秋行状》的语言进行比较,体会京味语言的不同风格。之所以安排这个核心问题,是考虑到京味小说专题中多篇小说都呈现了语言的京味儿特色,教师可通过任务驱动促进学生开展比较、鉴赏、思考和探究。学生既可以研究画儿韩的“就这点本事也上我这儿来打苍蝇吃吗”的讽刺,也可以分析云致秋的“不要小鸡吃绿豆,强努……”的自嘲,但怎样才能让学生从这些精彩的语句归纳概括中提升对京味语言的认识呢?预测到学生的阅读反馈可能是五花八门的,很可能产生一些模糊、笼统的认识。因此,围绕这个核心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重新与文本进行对话,学习运用阅读、比较、推断、归纳等方法,建构文本意义,让学生最终认识到京味儿语言的幽默节制、大俗大雅等特色,从而得出较高水平的专题性的认识。

如此设计的微课,让学生可以在精心铺设的探究之路中实现“自主发现”,收获知识和经验,从而有效地提升探究能力和语文素养。

精简多媒体形象及画面

微课教学常借助多媒体来创设和展现情境,但是,教师在制作视频过程中不必过多地关注画面、声音等外在的冲击力,在运用多媒体上要少而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真正需求,把功夫下在引发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共鸣上。在红色经典专题设计中,如果这样使用多媒体:先播放江姐被押赴刑场的电影片段,配以《红梅赞》歌曲,在声电光色演示的情境中,教师开始对江姐的英雄形象进行分析,那么,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分析得再精彩恐怕也难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因为学生的注意力从学习内容转移到电影情境中了。喧宾夺主的做法不仅偏离了语文课堂的学习目标,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养成满足于视觉和心理愉悦的不良学习习惯,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微课堂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微课资源;半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2-0062-03

Half Flipped Classroom: New Model Exploration of Micro-lecture in Classroom//WU Dongqin, REN Kai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icro-lecture resources is booming, and the quality is improved, but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icro-

lecture resources is obviously insufficient. The teaching mode of Half Flipped Classroom, using the micro-lecture resources as the core of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as the support, emphasize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students in learning and positive meaning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eaching model in order to pro-

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Key words micro-lecture resources; hal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1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微课资源的建设得到蓬勃发展。由知网等主流数据库检索发现,现有研究侧重于微课资源的共享共建与微课质量的提升,关于微课资源应用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网络教育与网络学习中,对于微课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明显不足。在微课使用效果方面,由于微课自身“微”的特性,导致学生通过微课所习得的知识多呈现碎片化状,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导致微课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对于微课资源而言,不管是下载于网络,还是自己动手制作,只有将它投入实践应用中去,才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本研究以微课资源应用为核心,探讨微课资源的应用与课堂教学实践之间的深度衔接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微课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新模式――“半翻转课堂”。该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微课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资源的荒废与僵化;另一方面可以丰富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拓展翻转课堂使用的外延。

2 微课与翻转课堂

微课与微课的应用 微课的概念最初由胡铁生老师在2011年正式提出。他认为,微课指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1]。在微课提出后,关于微课的讨论,如微课的定义、构成,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微课的质量提高与评价等,引起教育领域的高度关注,各种类别的微课竞赛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各级各类学校均投身微课建设的阵营中,微课资源日益丰富。

然而,微课的高关注度、高产出并没有产生与之相称的应用效果。目前,微课资源主要应用于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中,在正式的学校教育中应用并不普及,甚至有学者提出“微课的未来在网上”的观点[2]。微课的应用前景只在网络教学吗?显然,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毕竟课堂教育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微课在传统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亦有诸多一线教师投入相关研究中。眼下,微n资源未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有效的应用,究其原因,很多一线教师不清楚微课究竟如何使用、微课与自身的课堂教学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导致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3]。因此,对微课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深入且实用的研究是必要的,这对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微课与翻转课堂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一样,翻转课堂模式(Flipped Classroom)是将传统课堂进行翻转,教学组织形式从“课堂授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转变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协作探究”[4]。课前的自主学习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主要是观看授课视频完成,知识的内化则是通过面授课程和信息交互平台的师生协助来完成,以此实现“教”与“学”的翻转。

自翻转课堂提出后,美国的部分中小学利用可汗学院成熟、系统的课程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且在实施过程中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5]。除中小学外,美国迈阿密大学的三位教师在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使用了翻转课堂,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的教师在统计学导论课程中使用了翻转课堂[6],且均收到一定的成效。翻转课堂在国外应用成功后,已逐步被国内的学者所接受,且越来越多的教师投入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中。

随着翻转课堂模式的流行,国内已有学者对微课资源如何有效引入课堂中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策略。比如黎加厚教授希望微课不要仅仅作为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而存在,而应该通过与翻转课堂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带来课堂教学的根本变革[7]。

虽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得到教育界的认可,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教育一线的实际应用并不乐观。有国内学者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我国推行翻转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卢强指出,翻转课堂没有明显提升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水平[8];学者马秀麟等也认为拔尖人才实验班的学生更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9]。综上所述,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想要长足发展,必须要对其重新定位与思考。

3 半翻转课堂的提出

翻转课堂研究基础的不确定性 微课作为翻转课堂课前环节的重要载体,是翻转课堂开展的重要条件,在翻转课堂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以微课为核心的翻转课堂始终成效有限,并没有带来让人惊喜的效果。究其原因,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学生要有高度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

但这是一种假设的研究基础,实际上在一线教学中,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学生整体的自觉性达不到研究者所预期的理想状态。因为无人约束,在独立学习的环境下,常常有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在课前本该学习微课视频的时间,玩游戏、看电影,影响了微课视频的学习;有时因为其他学科的负担过重,或者周围环境的影响,也会导致学生无法正常开展学习,以此为基础的研究必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研究群体的不确定性,导致翻转课堂难以真正地翻转,不能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

半翻转课堂的价值定位 鉴于上述情况,为了促进学生对视频的自我学习,国内已有中学采用特殊的翻转课堂,比如上午在学校统一上翻转课堂,下午统一安排学生观看微视频。这种形式的翻转,对学生观看视频的行为进行了必要的约束,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这样的安排过于机械,甚至在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时,还会占据学生较多的时间。因此,这种形式的翻转也无法得到广泛应用。面对学习群体的不确定性和不均衡性,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如何有效地应用在教学中呢?关于这个问题,尚未有明确的、行之有效的理论研究结果。

传统课堂以讲授为主,学生主动性不足;在翻转课堂中,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当自我约束与自我学习不能成立时,不能保证学习效果。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考虑我国教育的基本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学习习惯,寻找到微课资源与翻转课堂有效结合的价值点,以期应用于一线教学活动中,改善课堂教学,增强学习效果。

半翻转课堂的界定 在概念定义上,这里的半翻转课堂中的“半”并不是指时间对半分,也不是形式上的对半,而是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既能弥补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不足,也能顾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首先,在组织形式上,半翻转课堂仍以学生主动学习、观看微课视频为主,但不拘泥于传统翻转课堂在时间、地点上的翻转,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将视频观看引入课堂教学这个封闭的空间中,将微课的观看放到课堂上,作为整课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整课相互呼应。但并不意味着以课堂视频观看代替教师讲授,而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以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为主线,协调好微课视频与课堂教学中各种活动的关系,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积极有意义地进行知识建构。

其次,在师生的角色定位上,半翻转课堂不再拘泥于课外学习和课堂讲授的翻转,更多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身份的翻转。它秉承翻转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环境中,不仅仅是指导,更应该发挥主导、引导、辅导的作用,引领学生学习与活动的总方向。在课堂内,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内化和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4 半翻转课堂的模型与应用策略

半翻转课堂模型结构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半翻转课堂模型究竟该如何组织与实施,如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呢?微课在半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中处于什么地位?在这其中,教师、学生的角色如何定位?学生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课堂活动呢?

以微课资源应用为核心的半翻转课堂模型,宗旨是将微课资源有效地嵌入课堂教学中去,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传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如经典的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学习新内容部分集中在课前。由于学生课外自己看视频,缺少现场参与感,约束力较差的学生甚至无法完成视频学习任务;学习主体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模型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在不增加n业负担的前提下,微课如何与整课进行衔接,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在这里结合半翻转课堂的界定,提出半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半翻转课堂的关键点与应用策略 基于微课的半翻转课堂,在课堂内应用微课视频,这里不是用视频学习代替教师讲解,而是一种混合式教学,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将自我学习、讨论与测验、教师指导整合为一体。在具体应用中,关键点与对应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微课资源的选择。微课小而精的特点,使得它很容易被整合于课堂教学上。在微课资源的选择上,教师首先要明确,使用微课是为了帮助或辅助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选择或者制作的微课视频必须目标清晰明确,内容短小精悍,将上课需求和学生需要放在首位,这样使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才能让学生准备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2)BYOD―视频观看。在2015年的地平线报告中,提出将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带设备)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半翻转课堂中,微课仍然是学生自我学习的核心,可以通过BYOD的形式,由学生自带设备到课堂上来学习微课。虽然现在很多学校有机房,可以供学生观看,但学生使用自己的设备观看,更有亲近熟悉之感,有利于投入学习中去。

3)课堂活动的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微课要和整课相互配合,促进教学目标的深层次达成。在课堂中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因为是事先制作好的视频,不能很好地支持临时性、突发性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使用时能够动态适应新情况。

在半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将传统的课堂45分钟划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视频观看,时间控制在5~8分钟以内,由学生自带设备观看,可以成对观看。

第二阶段:快速测评,这个主要针对微课中的问题,可以由教师提问,或者做简单的测验,时间2~3分钟。

第三阶段:教师讲解,目的一是对知识的重难点加以点拨,二是理清该节微课在整门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节微课和其他知识的结构关系,时间在15分钟。这个环节很重要,学生通过微课所习得的知识多呈碎片化,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将它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中,这与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是一致的。

第四阶段:应用练习,时间约15分钟。

第五阶段:总结,时间控制在5分钟。

4)教学评价的开展。在半翻转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被认可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将学生视频观看、自我练习、合作、应用等各个环节均纳入评价体系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时关注学生,以期给出合理的评价。

5 结语

在半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下,通过教师有策略地将微课资源应用于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微课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帮助学生完成积极的意义建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微课资源对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作用。同时,半翻转课堂模型的研究可以丰富翻转课堂理论,拓宽翻转课堂使用的外延,丰富翻转课堂的相关理论。最后,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着实践推广价值,可以为各类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促进素质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王竹立.微课:课堂还是网络?[J].中国教育网络,

2013(10):16-18.

[3]赵兴龙,詹伟华.“微课”再解:回归应用价值的认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4):53-59.

[4]翟雪松,林莉兰.翻转课堂的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子分析: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4(4):104-109.

[5]张一川,钱杨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M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6]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51.

[7]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8]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91-97.

上一篇:在线课堂范文 下一篇:素质教育的内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