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制作与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8 10:35:24

微课的制作与设计

微课的制作与设计篇1

【关键词】微课 设计 制作 文献述评

一、引言

随着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微课”应运而生,其碎片化、网络化的特点,有助于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和教育资源共享,逐渐成为教育技术领域和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微课的概念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1]。国内微课的概念最早于2010年,由广东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提出。检索文献可知,国内的微课研究从2011年起步,2013年开始有明显增加。进入2014、2015年,呈井喷式增长,2016年至今延续这一势头,可见其研究之热。研究内容则从最初的内涵、特点、基本理论,转向微课的开发、设计、建设与应用。而微课的主体内容是微视频,以及利用微视频进行网络学习的交互活动[2]。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是微课开发、设计和应用过程的核心环节,关系到微课的质量。全国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教师问卷调查显示,34%的教师表示因没有掌握微课的设计方法,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说明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技术对部分教师来说仍是一个门槛。本文从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角度入手,梳理其研究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发现存在局限、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为该方向研究有所贡献,使微课制作者有所借鉴和启发。

二、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笔者从中国知网搜索名为“微课”,且包含“设计”或“制作”的期刊,共668篇:2013年10篇,2014年116篇,2015年355篇,2016年186篇。由此可见,微课制作的文献研究始于2013年,2014、2015年研究成果激增,与微课研究在中国的发展进程同步。对文献整理分析后发现,该方向研究的文献主要分为四类:1.与某领域或学科结合的微课设计与制作研究;2.浅谈与初探微课的设计与制作;3.以某知识点或某课为例的微课设计与制作;4.基于某硬件或软件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探究。

2013年,研究聚焦国外可汗学院和TEDEd,全国首届高校微课程比赛,探究其作为新兴教学形式的教学应用价值,设计制作方法和模式(梁乐明;刘名卓,2013)。结合各领域如医学,或高职高校教育(杨明,2014),或某学科较多为英语(冒晓飞,2015)的微课设计制作研究在每年研究中均占重要比重。此类文献的特点是:结合学科特点探讨微课意义;关注设计和制作的环节与细节(寻尚同;吴铁飞,2013);但部分文献实际阐述时会脱离学科特点。浅谈微课设计制作的研究在2014年成果较多,阐述角度更宏观,但难免笼统。此类研究中有的研究具完整性和系统性(孟祥增,2014),有的则缺乏条理和整体性,还有的是从设计和制作两方面列举注意要点(相方莉,2014;严慧深,2015)。以某知识点或教学课为例的文献(屠艳,2014;陆光明,2015),在2015年学科结合研究一并成为研究热点,真正从选题,分析设计,制作,后期编辑各环节展现了微课的制作过程。知识点的深度剖析,详细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节和课件脚本设计,精细的录制编排,使这类文献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而且更多学者(熊旺平;杨辉,2015)尝试以系统课程为对象的微课模式研究。除此之外,少数文献从制作技术角度出发,如张坤列举了三种微课的制作方法:幻灯片讲解法、屏幕录制法、设备摄像法,仔细分析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详细介绍了每种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所需使用的软件[3]。完善的流程和详尽易懂的操作说明,对微课制作者来说更为实用。常用的屏幕录制法中,Camtasia Studio因其强大的录屏和视频编辑功能,降低了技术要求和对设备的要求,成为微课制作的首选工具。研究者如王大慧(2014),郭永刚(2015),顾笑(2016)等都对其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和操作方法,做了专业而详尽的介绍。

2016年以来四类研究的比重有所减少,研究内容更多元化,关注微课设计的理念,原则与策略(林雯;陈彩霞;李巍),应用(杨晓燕;周山),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毛烨;芦天华);或分析针对具体环节设计和制作的技巧(吴勋;王聪慧;冯笑炎);或反思当下微课设计和制作在认识和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郑小军;冯冰清;奕丽梅),研究总体呈现出微观倾向和开发应用聚焦的趋势。

三、研究内容

笔者详阅40余篇文献后,发现微课设计与制作文献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微课的分类,微课的设计与制作。鉴于研究者们视角的多样性,笔者通过分析、判断、总结,对其做了重新整合。

(一)分类

多数研究者如孟祥增、林雪涛、沈莉等,从制作方式角度划分微课。而范福生、陈展虹、张建民等研究者,x择了教学方式的角度。综合可将微课分为两类:第一,按制作方式划分,分为教学录像类、录屏类、幻灯片类、多媒体类和视频剪辑类;第二,按教学方式分为讲授类、讨论类、启发类、问答类、演示类、实验类、表演类、练习类、探究学习类、合作学习类和自主学习类。

(二)设计与制作流程

参考经典的课程开发ADDIE模式,即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模式,笔者将重构后的微课设计与制作系统流程拟为以下五步。

1.选题

选题主要选取课程知识体系中的核心概念、重难点、某教学环节等。教师在教学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是重要选题。选题首要考察和分析授课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学生为本。其次,确保内容主题突出,指向明确,有吸引力。最后,考虑选题是否适用微课,能否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设计

微课设计是微课制作最重要的前提,要重视微课的教学设计,即选题、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4]。设计的原则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学目标为重心,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某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5]。

梁乐明在对国内外36门微课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微课的设计模式[6]。在该模式中,首先做前端分析,分析学习者特征、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再依据布卢姆学习目标分类理论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选择教学策略,以此确定适当的微课类型。设计微课视频的案例、情景、教学过程。最后,收集网络教学支持材料,制定评价与反馈机制。教学设计的同时,还有脚本设计。脚本像电影的剧本,包含片头、引入课题、主要过程、总结梳理、片尾等五大部分。分镜头脚本对应具体的教学内容,课件内容,解说词,互动环节等,时间精确划分。根据脚本搜集素材,编辑和制作课件时,注意设置问题情境,增添趣味多样的呈现形式,发挥启发性和直观性优势。如果是参赛微课,设计则须以具体参赛要求和评价标准为依据。

3.制作

(1)前期准备

安装Camtasia Studio、Screencast、白板工具SmoothDraw、几何画板等软件。根据不同制作方式选择录制场地,调整灯光与摄像机位置,调试手写板,麦克风,移动光标。PowerPoint课件与分镜头脚本备用。

(2)中期录制

教学录像时,授课人要注意讲课节奏,音和仪态。录像者得把握每个镜头,紧跟授课的进展和表现形式切换镜头,运用画面的变换增加吸引力,及时捕捉精彩的师生互动。录屏或使用幻灯片时,按脚本设计授课,保证课件演示和讲解同步进行,语言简洁流畅,情绪富有感染力。

使用Camtasia Studio、Adobe Premiere、EDIUS和Windows Movie Maker等软件剪辑,为其增添制作者信息、标题、片头、字幕、标注、背景、动画特效、互动插件和片尾。除只可播放的单播式,交互式微课能使学习者在学习中及时反馈。在Camtasia Studio通过More-Quzzing插入测试题,以MP4-Flash/HTMLS Player格式生成,选择用SCORM或E-mail接收检测结果,教师就能在学习者填写测试后收到检测结果的邮件[7]。剪辑美化后按要求格式导出文件,有MP4,WMV,AVI等,MP4和FLV格式多适用于移动设备,便于移动学习。

4.评价优化

应用前,通过教师互评和学生试用的方式,初调微视频。微课评价可从教育性、技术性和应用效果三方面考虑[8]。针对修改部分,重新录制,再用Camtasia Studio的分割和置换功能,将该部分视频与原始视频的对应部分置换即可。待微课上传,应用课堂,及时关注学生的使用评价和学习反馈,对改进和优化微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整理反思

整理微课的教学设计教案,脚本设计,课件和多媒体辅助素材,学生测试和反馈,教师反思的材料等。在微课的设计、制作、应用过程中反思,增进认识和理解,积累经验,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微课设计和制作水平。

四、研究局限与发展策略

(一)局限

针对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和系统可操作性微课课例研究方面比较缺乏。微教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习惯设计课堂教学的教师对微教案设计认识不足。目前的课例研究提供了详细的脚本设计,但构成不完整,参考和应用价值不高,脱离学科和课例的微课探究结论大同小异。现阶段以参赛为主的微课制作,由于各类微课大赛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等原因,教师在选择内容时知识点偏向零散化的特征较明显[9]。以零散化知识点为内容制作的微课,作为教学资源无法整合,利用率低。另外,部分授课者常忽视自身学科的特点,盲目采用微课,既耗费了时间精力,又没能使微课发挥应有的作用。

再观现有的微课作品,其制作技术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未熟练掌握制作技术的制作者,其作品会存在画质、音频等技术方面的缺陷。相反,有些制作者在编辑美化方面精心雕琢,丢弃了微课教案,脚本设计的核心环节,学习者享受了赏心悦目的微课,却没能掌握传达的知识。

(二)发展策略

加强理论研究,从理论角度为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原理原则提供依据,并指导设计制作的实践。探索针对不同类型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模式。让微课走出竞赛,走进校园,走入各行各业。学校教师组建微课开发团队,开展主题研讨,成立设计团队与制作团队并分工协作,实现微课开发的系列化、专题化、课程化,打造一批精品微课,以便师生使用。观摩已开发的系列精品微课,多方考察选题,加深教师对微课设计理论,理念的理解,加强微课设计策略、方法和模式的训练。将微课定位于一种“学习型资源”,通过问题导向、活动设计、互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其思维。微课虽然主要使用微视频,教师仍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教学情境,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频(录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不一定局限于视频[10]。

提高微课的制作质量,决定了微课的生命力。为解决制作的难题,建议组建技术支持团队,开展技术培训,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微课制作的技术与方法,并提供日常的技术咨询。尤其重视微课制作的后期编辑,从学生角度出发,清晰地突出重点,同时提高观赏性。鼓励教师制作微课,实践之初或许困难重重,反复探索尝试,必有提高与收获。

五、结语

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新的教学资源形式,既是正式学习的辅助教学资源,又是非正式学习的自主学习资源,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随着国内外对微课研究与应用的持续关注与探索,会产生越来越多优质的微课作品,功能更强大且操作更简便的辅助工具和软件,日渐完善的网络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使微课广泛应用于教学和各领域。而优质微课的产生,离不开精准的选题,精心的设计,精益求精的制作,评价优化与整理反思。对于开发潜力如此之大的微课,究竟该如何设计制作出更多优质微课,开发微课资源还需要相关研究人员、技术人员、教师、网络教育爱好者的共同努力探究。

【参考文献】

[1]Shieh,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A1-A13.

[2]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88-94.

[3]张坤.浅议微课制作步骤与方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2):207-209.

[4]韩瑜.浅谈“微课”极其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4(3):444-445.

[5]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2014(4):32-35.

[6]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7]瞿芳,武永平.基于Camtasia Studio的英语写作面批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74-80.

[8]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

[9]张辩辩.国内近五年微课研究的文献综述[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32-33.

微课的制作与设计篇2

关键词:微课;高中数学;设计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我国的研究者认为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能够在线播放和下载的小课程。微课不仅包含教学视频,也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专家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微课教学在当前实施翻转课堂、高效课堂的背景下,显得非常重要,是学生深度学习的有力手段。

一、微课常见的制作方法

(一)便携视频工具简单拍摄(手机或摄像机+固定架+白纸)

方法步骤:1.选择微课主题,设计好教案。2.教师一边讲,一边用笔在白纸上标记、书写、画图等,用手机或摄像机将声音动作拍摄下来。该方法使用方便,但要保证语音清晰、画面稳定、演算过程逻辑性强,解答或教授过程明了易懂。

(二)屏幕录制(屏幕录制软件+PPT+耳麦(附加话筒))

方法步骤:1.选择微课主题,设计好教案,制作PPT。2.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屏幕录制软件CamtasiaStudio,PPT,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此方法操作简单,但要会使用录屏软件。

(三)利用专业微课程制作软件录制(“微讲台”微课程制作软件+数码手写笔或手写板)

方法步骤:1.选择微课主题,设计好教案。2.在微讲台软件里做好各类教学对象的布局。3.通过“微讲台”微课程制作系统同步录制教学过程。此方法操作简单,能灵活调用各种教学资源,轻松生成各种格式的视频文件。录制微课还有其他方法。一是利用摄像机在教室里拍摄,教师和黑板、课件同时出镜。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不实用;方法二:可以网购一台专业微课制作工具———汗微微课宝,制作效果更好、更方便。到底采用何种方法来录制,要根据设备条件和教学目标来确定。

二、选择微课主题的基本原则

(一)补充性原则

如果课本上没有相关内容,而此内容又是高考考察的重点或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那么就有必要制作成微课供学生自学和保存。比如,在学习完高一数学《集合》这一章后,有必要对本章习题的解题思想做一个系统的归纳,一方面能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另一方面能起到熟悉规律,掌握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作用。再比如,在学习球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教材只提供了公式,没有给出具体的推导方法,而推导方法却是师生最想了解的内容,此方法凝聚了古人的智慧,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教师可制成微课供学生课上或课后学习,对启迪学生的类比、转化及极限思想很有帮助。

(二)重难疑原则

课本上的重点内容难度较强,学生自学起来吃力,疑点较多,这类问题就有必要制作成微课,系统讲解,详细辨析,消除疑点。比如,函数的概念这一节课,学生要从变量观点的定义转化为集合观点的定义,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可将函数的概念教学制作成微课。让学生体会新定义的合理性,并正确指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等。有些习题较难,但具有探索性、思维性,适合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比如课本习题或复习题中的B组题,如果利用课时讲授效果不是很好,但可制成微课,便于学生课后研学。

(三)目标性原则

微课的制作一定要以导学案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通过微课学习解决导学案中的重难点部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微课设计与导学案设计要相配合,使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出现看了微课也不会做题的情形,导学案与微课脱节的情形。如果觉得问题太多,可以制作多个微课供学生学习,彻底解决学生的认识误区、能力低地,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

三、微课制作要点

(一)PPT的制作要点

1.PPT要简洁大方,有明确的微课名称、有有序的正文内容,重点要突出,主次要分明,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错误。2.字体、字号、颜色要搭配合理:微软雅黑(标题)+宋体(正文),黑体(标题)+楷体(正文)。标题字号是44号,一级文本32号,二级文本28号,一般不出现三级文本。行距1.3倍-1.5倍,页面字数要少,一页不超过五个要点,上下左右要留1CM的空白。3.颜色要少用,除了黑白两色外,最多搭配3种颜色。

(二)上课要点

1.切入课题要迅速。可以设置一个题目或问题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2.讲解思路要清晰。讲授尽可能地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3.教师语言要得体。教师语言在要求响亮清晰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应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讲解时用“你”而不用“你们”,体现微课教学是一对一的教学理念。4.课后小结要快捷。用一二分钟时间对所讲内容或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微型课的课堂结构趋于完整。

(三)录制要点

1.录制背景最好是白色或是浅色,不要出现其它杂物。2.要调节好录制音量,保持摄像头清洁,远离强光刺激,不背光,适当打光,确保光线充足,摄像角度最好从正面。3.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辩率为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

(四)剪修要点

1.时间不超过10分钟。2.如果声音太小或太大,可以适当调整。3.视频尺寸为:640*480或320*240,视频格式为FLV、MP4,音频最好采用MP3格式。

四、微课的应用方式

(一)高效教学的有力手段

教师在备好导学案的同时,要设计制作好微课视频,在上课前一天或前两天发到学生手上,供学生学习。对于重难点部分,根据学情,也可以在课上重复学习,教师做现场的指导。对一些典型习题或探索性问题设计成微课课后学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二)教师教研教改的新方向

微课制作涉及到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视频录制、网络等多个环节,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挑战,是教师适应信息时代,提高专业素质的一个有力举措。微课不仅可以面对学生学习而制作,也可以面对教师教研而制作,如教研成果、会议内容、活动新闻等。

五、结束语

微课的制作与设计篇3

关键词:微课;微课程;微课设计;微课制作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8-0091-01

微课与微课程不同,微课程是一个整体体系,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它一般包含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并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内容,是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学习资源包;而微课只是微课程中的配套资源之一,是微课程中的课程实施的部分环节,也就是说微课程中包含着微课。微课程适合高等学校和成人学习,而小学的学生自身理解和控制能力发展还不完善,只能利用微课来逐渐培养学生的思考、理解、创新、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一、微课的设计

1. 课题选择与教材分析

在进行微课设计时,教师要先选定课题,然后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精挑选出要制成微课的课程部分。比如,要为龙教版信息技术第二册第十一课“自制大头照”一课制作微课,教师就要先了解教材内容,知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部分:打开光影魔术手软件的方法、窗口介绍、打开图片的方法、裁剪图片方法和保存方法。经过分析,可以得知本节课的重点是打开图片的方法、裁剪图片方法和保存方法。“打开图片的方法”这一部分是学生总爱出错的地方,“裁剪操作”是新内容,需要教师演示或点播,因此教师可以把上述课程选为微课录制的内容。

2. 设计操作过程和讲解语言

在正式录制微课之前,教师要反复操作,并且要重点针对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易错或不好记忆的步骤,精心组织讲解语言,达到既精简概括又能对学习内容加以强调的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教师一边操作一边这样讲解:“同学们,你们想学会如何把一张全身照变成大头照吗?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快。”教师先把一张全身照存到了D盘“照片”文件夹里,然后点开光影魔术手中的“打开”命令,在跳出的对话框中找到D盘“照片”文件夹中的全身照,再点右下角“打开”按钮,并提问:“你看见了什么?”等待1秒,全身照就出现在图像显示区了。教师继续讲解:“现在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怎样把它变成大头照呢?当然是把不需要的部分裁掉了,你猜到用哪个按钮了吧?”(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时再点击上面的裁剪按钮,用鼠标在想留的部位上拖出一个矩形选择框,边拖边说:“这里可以调整你需要的大小呢!调整好后点击上面的确定按钮,看看发生了什么?”“大头照做好了,我们把它保存起来吧。”(这里可以只演示不讲解,因为学生以前接触过)教师还可在课程最后抛出一个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在胸部什么位置上截取大头照比较好呢?(让学生思考如何截取最恰当、美观)最后结束课程。

二、微课的制作

设计好微课操作和讲解语言后,就可以录制微课了。大家知道录制微课的工具有很多,可以是手机、摄像机,也可以是录屏软件、PPT演示、会声会影软件等。信息技术学科录制微课,一般要用什么工具呢?由于信息技术学科主要是操作性学习,所以应该选择操作直观、效果好的工具,如Camtasia Studio 8录屏软件,这样再利用麦克配上教师的讲解,就成了一节有图像有声音的微课了。例如,录制上面的微课时,首先要启动电脑,然后打开Camtasia Studio 8录屏软件,这时要检查麦克风是否连接,声音是否调到按钮中部或中部以下,因为声音过大录制时会有回音或其他杂音。准备工作做好后,再打开光影魔术手软件,此时可以按下录屏软件的“开始”按钮,等待3秒钟后,教师就可以按照设计好的讲解演示过程,边操作边讲解“打开图片、裁剪图片、保存图片”的方法了。如果用摄像机录制这节微课的话,还要提前调整一下屏幕的分辨率,以及灯光效果和环境布置。教师还要把事先设计好的微课过程牢记在心,在摄像机面前不能照稿读,要像在学生面前一样,保持思路清晰、教态可亲,这样录出来的效果才能比较满意。

三、后期加工

微课初步录制完成后,还可以根据需要给微课配上背景音乐、教师头像等内容。后期加工时可以用Camtasia Studio 8或会声会影软件这两个软件对部分细节进行修改或编辑。如间隔太长,可以把多余的部分截掉;如时间太短,则可以通过加帧进行调整或再插入一个小片段;字幕标题也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进行重新编辑或修改;然后把重新录制的声音和原图像组合到一起,最后生成视频文件,上传到指定网站成为教学资源。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师展示方法来实现微课的录制。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形象的展示出来。总之,随着对微课研究的不断深入,微课教学方式将来会越来越普及,应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唐军,李金钊.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3(09).

[2]李月林.浅谈做小学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时如何“预算”时间[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2).

微课的制作与设计篇4

关键词:微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设计制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5-0066-03

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网络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师生间的教与学方式上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社会转型进入“微”时代,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等方式的应用催生了“微课程”,使这一新的课程与学习方式逐渐走进中小学教学视野,也走进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如何设计制作出符合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需要的“微课程”呢?

一、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及其优点

(一)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定义

微课程是将原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是指以微课程学习法为指导,以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知识点为录制内容,根据知识体系结构细分知识点,围绕某些主题而设计制作的系列化的5-8分钟的教学微视频,并设计配套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在线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它的设计制作是以课时教学为单位、以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为目标的,在一个课时的微课程内容中并不局限于一个单一的知识点,它可以是某一个知识点,也可以是解决某一个问题的几个知识点的融合。

(二)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优点

1.“短时聚焦”效果好

微课程的设计根据小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特征,限定了每一节微课的时长:以5-6分钟为佳,最长不超过10分钟,课程聚焦于解决一个问题或某个主题的一个点。这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短时聚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细分异步”利分层

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因受家庭学习环境影响极大,除了学生个体差异之外,家庭经济条件及父母的信息技术意识与能力也会叠加在学生的身上显现出来,导致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差异较大。微课程将学习内容细分为解决某一个问题,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学习内容的多少,打破了传统教学“同一节课学习同一内容”的限制,有利于学生的分层学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高起点,大步子,而信息素养较差的学生则可以小步子、重复学习,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

3.“自主学习”成习惯

微课程具有传统文字教材无法比拟的优点,它图文声像兼具、声情并茂更易理解,这使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掌握知识成为可能。微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自觉和主动的意识,能够自主选择学习任务,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相应的微课程,而教师则将教学重心放在课前的任务设计和过程性指导和评价上,这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4.“化重为简”转重心

从信息技术教师任教情况来看,通常在课程安排上都采用平行教学,即一人任教整个年级,这样同一节课的相同内容在一周内需要重复好几次。微课程通过教师的一次性精心的设计和制作,构建起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库,学生可以利用资源库的内容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将教师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为教师的工作减轻压力,教师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个性发展的指导和评价上,形成良性循环。

二、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制作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既包括教学微视频,也包括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教学微视频的设计制作流程主要由“选题设计”――“撰写脚本”――“准备素材”――“制作课件”――“实施拍摄”――“后期制作”等环节组成。一个好的信息技术微课程离不开优秀的选题设计和高超的制作技巧。设计是制作的基础,制作是设计思想的最终体现。微视频还应有配套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作指导,帮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以任务驱动模式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

(一)微视频的设计

1.“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微课程虽然时间短,但它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在设计微课程的时候,也要遵循教学规律,从导入、讲解到练习等环节都应具备,在设计时也要有系统化思想作指导,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做到细致全面,过渡自然。例如:在设计小学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中的“曲线工具的使用”微课程时,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节微课涉及的知识点,再从生活中常见的曲线图形导入,接着重点利用自编口诀帮助学生理解三种不同曲线的绘制方法,并辅以曲线图形练习,最后再用总结页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本节微课程的知识点及操作要点。虽然,只是一个6分钟左右的微课程,但在设计时以精练的语言和文字、图像对学习过程需做系统的设计,以避免单纯只是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录像的生硬,使学生在使用本节微课进行学习时犹如老师就在身边,既有技术操作的学习,也有信息素养的培养。

2.“微而不碎”

微课程虽然短小,但并不是“碎片化”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是基于学生掌握某些计算机操作技能而引发的,所以,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是需要基于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微课程虽然是为满足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要求而制作的教学视频,每个视频都围绕某个知识点或单元知识,看起来是相对独立的知识,而且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每个知识点是相对零散的,但在应用的过程中却是相互联系的,必须有系统性学习和应用的练习。因此,在设计信息技术微课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承载讲授某一技能的载体在前后必须有一个系列化的主题,每个知识点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设计,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形成体系,并且学习的过程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不断丰富的过程,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设计Word软件有关知识点的微课时,可以利用制作电子板报这一形式,围绕“传统节日”这一主题,将Word模块中关于文字、段落、图片、修饰、版面、自选图形、组织结构图等内容全部设计到《传统节日知多少》这一电子板报中,从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入手,逐渐引入文字、修饰、段落等Word中的相关技能学习,并提供拓展应用的思路练习,让学生在整个微课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渐看到自己的作品不断丰满起来,激发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

3.除了教学场景化及主题化设计要求之外,微课程设计还应遵循微课程设计的常规标准

例如:在微课选题、内容讲解、制作规范和使用效果等方面,要求合理、科学、完整、有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参考各级单位在组织微课竞赛时的评审标准,如:中央电教馆第十八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关于微课的评审指标就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和创新应用四个方面形成的十条标准,它可以简要概括为聚焦、简要、清晰、技术和创新五个方面。

(二)微视频的制作

1.合理选择视频录制方式

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一是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它包括操作系统的认识和键盘鼠标等实践操作的内容;二是对于办公软件和动画软件等软件系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三是关于计算思维类的内容如logo语言、scratch等编程初步知识。不同的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录制方法,讲授型微课适合使用录屏方式,演示型微课则适合使用摄像的方式。譬如:键盘和鼠标的操作,需要教师边讲解边示范,这就需要使用录像机录制教师操作过程的方法来制作。录像时,既可以边操作边配音,同步录制;也可以先录操作,后期配音。拍摄时要特别注意需要突出的地方镜头要有推拉,这样效果才更明显。而对于软件知识的讲解,则使用PPT课件结合软件应用――利用录屏软件,完整录制教师的示范操作,并配以课件来提示重难点内容,是比较合适的方法。而对于编程算法类的知识,既可以通过手机结合板书的方式录,也可以采用录屏的方式,在讲清算法的基础上,通过编程软件实际应用的过程来帮助学习建立直接的表象,化抽象的思维为具体可操作的过程,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充分挖掘应用软件功能

有屏幕录制功能的软件有很多,其中,Camtasia Studio软件是最为常用的一种。该软件添加了PPT插件,可以很方便地通过Camtasia Studio 8.12版本录制PPT演示文稿和记录屏幕动作,包括影像、音效、鼠标移动轨迹、解说声音等。利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录制好的素材,可以继续在该软件中进行适当的编辑,最后生成mp4或flv等网络流行格式的教学视频。Camtasia Studio软件是一款录屏编辑的专业软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熟练掌握软件使用技巧,充分应用软件功能可以减少微课制作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并取得更好的效果。如Camtasia Studio 8.12版本中的缝合媒体、多轨道片断素材组合、打开组进行局部修改等功能,对于后期剪辑十分方便。又如音频调整结合录制旁白的功能可以有效弥补在录屏讲授过程中的口误,使录屏过程可以略过小错误而一次成形,免去同一段视频反复录制的麻烦。软件的标注功能也是后期编辑的一大利器,通过标注功能可以有针对性地标出操作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填补某些教师语言无法表述清楚的缺憾,也可以通过字幕的方式归纳对比前后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

录制好的视频,可以通过剪辑、整合、修饰、包装等手段形成完整的微课程。例如:可以给同一个模块系列的微课添加同一个片头和片尾,使视频更具整体性。在片头开始添加一段优美或者震憾的音乐,使学生打开微课视频后精神能为之一振,迅速集中注意力到学习上来。在后期编辑时,要遵循视觉与听觉的综合要求,声音清晰,重点突出,色彩对比强烈而不花哨,力求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三)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与教学微视频内容配套使用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Word文档。自主学习任务单为了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而设计,设计时应贯彻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自主学习任务单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及学生的困惑与建议三个部分。学习指南包括课题名称、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和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四个子项。通过学习指南设计,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主题和达成目标的要求,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同时,通过了解教师关于课堂学习形式的设计,发现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关系,从而主动完成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的关键是把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他知识点转换化为问题。如:在设计闽教版四年级下册《荷塘美景》一课的学习任务单时,围绕曲线工具使用可以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1)曲线有几种类型?(2)绘制单弧、双弧和封闭曲线的口诀有什么不同?(3)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曲线?(4)你能用曲线绘制荷花与荷叶吗?以问题驱动学生自主完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应用

系列的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集合区域内的教师组成团队进行信息技术微课资源库的建设,促进区域资源共建共享。选择合适的平台微课程,多渠道、多时机应用微课程,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

(一)微课程资源平台

微课程制作完成后,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平台,让学生可以方便地下载观看。可以微课资源平台的地方有很多,有以下几种渠道可供选择:一是利用国内知名公众视频平台,如:优酷、酷6等网站微课视频系列,任何用户都可以自由观看、学习;二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申请建立微信公众号,通过手机应用终端推送微课给学生,方便学生随时打开学习;三是携手微课程专业网站,如:“微课程共建共享联盟”、“微课程”网站等平台,加盟网站视频和课件、学习单等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网站后台管理数据;四是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等软件在区域内专门针对本区域学生自建微课程学习网站,管理微课和学生学习过程。

(二)微课程资源的使用

微课视频是一种数字化学习资源,视频时间短、体积小,易于传输和观看,教师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使用。

1.翻转课堂,课前、课外学习

可汗学院的微视频教学催生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指导下对微课视频中涉及的知识在课前、课外进行自学,先解决基本概念类的问题。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释放出这部分时间用于个性化或更有深度的问题解决,进行教学创新活动。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之外观看线上的课程,在课堂上进行知识技能的回顾和课堂合作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一对一的高效帮助。

2.教学助手,课上、课后使用

在当前学生学业负担普遍较重的现实情况下,信息技术学科让学生在课外抽时间进行翻转课堂学习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不翻转课堂,微课程也有用武之地,可以作为常规传统教学中某一环节的教学资源进行嵌入式应用,将它作为教师的教学助手来发挥作用。如: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用播放微视频的方式作群体性讲解,选择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也可以使用微课程做学生个体基本技能操作的训练师,一遍遍观看;还可以将它作为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课后辅导教师,再次学习使用。

3.专题探究,兴趣小组活动用

将信息技术专题微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开设信息技术类别的兴趣小组时学习的对象,例如scratch教学系列微课程。兴趣小组的学生在校内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受时间限制,只能学习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用主题学习单元为框架,嵌入包含scratch高阶课程的微课资源,让学生在课外使用微课程资源自主或合作探究,完成综合性主题探究任务活动。

参考文献:

[1] 金陵.建构中国特色的“微课程教学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2).

[2]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3] 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微课的制作与设计篇5

关键词:“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微课;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0-0199-02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领域是必修课程,它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性强且注重基础知识内容发挥,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巩固和实操能力培养还是很有效果的。当前伴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像微课这样的先进信息化教学手段也融入到高职院校的该学科教育体系中,改善了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效果。

1微课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微课在当前的教育领域应用广泛,它极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与知识传播扩展能力都受到各级教育体系的青睐。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领域中,运用微课这一新媒体开展授课过程已经成为潮流,它深入探索了当前学科教育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模式,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1.1应用现状

微课作为当前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已经被引入到高职院校当中。以学校中计算机专业领域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它就首先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了教学资源平台,营造现代化教学环境,并以微课作为切入点来推动教学改革进程,某些学校也推出了像“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教育活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本身是具备专业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特征的,它所谈到的“设计”主要对应于艺术层面,而“制作”则与技术层面相对应,所以可以将其称为是一门技术综合艺术的复合型学科。在具体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操作过程中,应该将每一个知识操作点都作为微课视频来制作,即通过微课视频形式来导入课程案例,并整合知识点,深化教学课程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1.2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它也存在一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或来自于教学本身,也来自于学生和学校,具体来讲可以总结归纳3点内容。

首先在教学方面,《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本身在学术性质方面存在复杂性,即它所涉及的知识点体系规模非常庞大且复杂,可能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和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举例来说,它就涉及Css语言、Html语言、Dreamweaver、Photoshop软件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有关“Photoshop的图像与图形基础处理”技术,也要综合多种软件来教会学生在实际设计操作过程中的软件应用功能转换能力。但实际上,由于知识体系太过庞大和复杂,高职生很可能无法做到多点知识技巧兼顾,也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其次在学生方面,客观讲高职生的文化与专业能力都存在严重的参差不齐,相比于普通高校学生有一定差距,这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所一直存在的弊端问题,难以回避。高职生整体素质偏差,特别是基础教育功底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出定力和认知能力不足的严重缺陷,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课在《网页设计与制作》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技术运用和作用发挥。

最后是学校方面,许多高职院校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并不到位,甚至还存在软硬件及师资水平滞后问题。再一点师资力量的薄弱也影响了像微课这样的新媒体技术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功能发挥。实际上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本不会利用微课技术,其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还仅仅停留在课件制作表层层面,不能基于信息技术深入教学辅助过程,无法有效发挥微课在高职院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实际作用,导致微课应用前景并不理想[1]。

2微课融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微课融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具有它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将其现实意义细分,还可分为狭义与广义两方面来谈。

从狭义角度讲,实际上《网页设计与制作》有它一定的课程设计独特性和传统课堂教学局限性,初期尝试可能不會拥有太高的教学质量。尽管说当前高等教育中对微课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全面铺开,但微课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中《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应用几近空白,还未有可参考的教学应用经验,所以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堂中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渗透微课教学理念与方法模式,对推进该专业领域的教学改革固然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有益尝试,它既能够为学生创设良性的学习空间,也能够丰富教师的专业教学手段,一举多得[2]。

从广义角度讲,微课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它更是一种全新形式的教学资源模式。在该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同样得到成长机会,这也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有意义。细致来说,它存在3点现实意义。

第一,它从广义范围上扩大了高职院校的微课应用范围,是对自身课程体系、资源共享机制以及校内课程安排灵活化的一种全面革新。再者,微课也实现了对传统计算机专业学科领域的有效补充,从正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这让未来微课教学常规化成为可能。

第二,它也拓展了教师的教研方式,让教师拥有了更多可利用教学手段。基于微课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更加灵活多变,教师不但能够在现场通过当堂展示来体现知识内容的开放性、实操性、广泛性与时效性,也能够与学生实现更多教学过程互动,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交流能力与教学互动能力,促进高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

第三,它满足了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微课以碎片化信息教学理念开展,它所谓学生提供的是基于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教学过程,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让学生对于《网页设计与制作》中各种知识点的掌握更加快速娴熟。在该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学习能力与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能力都被培养并得以提升。再者,微课实现了对学生课堂学习内容的有效延伸,它不但能够组织当堂教学,也能在课下组织第二课堂,这就兑现了对知识的关键优化与弥补,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开始学习并享受学习体验。综上所述,在《网页设计与制作》中融入微课教学模式于学校、于教师、于学生各个群体都是非常有益的,具有革新学科教育发展进程的现实意义[3]。

3微课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应该首先强调多元化元素的优先整合,例如将网页中有关文本、图片、文字、段落、表格等等基本元素捏合起来,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知识点延展,配合文字、图片、声音和动画素材来在网页设计中展开应用实践过程,在动手动脑制作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设计学习兴趣,促成探究式深入学习过程。

本文以《江南水乡》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为例,教师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创建网页,包括对文本信息的插入与文本内容的设置,以及表格布局网页的基本方法技巧,最终独立制作完成简单的文字网页与网页背景,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如上文所述,该课程就运用到了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会为学生创设情境,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知,最后渐渐掌握知识技能,实现教学设计与应用过程的程程递进。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不断深入探究,并辅助他们发现问题,同时寻求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

3.1知识提取

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这一课中,对《江南水乡》的内容设计之前要进行相关知识要点梳理和提取,提取那些典型的、适合于微课开发的重要知识点。在教学环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了解江南水乡的学习兴趣,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约3分钟)来让学生了解江南风光的同时,也明确该微课设计脚本中所涉及的关键知识内容,例如许多文人墨客在江南美景下所勾勒的绘画、所创作的诗篇等等,先从人文角度让学生总结归纳关键知识内容,进一步了解江南。

第二步,教师要为学生引入与网页制作相关的更多网页页面设计理论知识,比如对江南水乡素材的选择、文字信息与图片信息的提取与展示、视频音频文件的使用、包括动画素材的点缀等等。教师要在知识提取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将如此之多的媒体信息资源都插入到网页中,促成网页设计与制作过程。举例来说,像图片插入,它就包含了菜单插入法、代码以及快捷键(Ctrl+Alt+I),教师要让学生去逐一探究这些图片插入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同理,插入音乐与插入flash动画也要基于该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最终达成知识提取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上述知识提取是基于需求分析与任务驱动来展开的,它们对于学生深入学习《网页设计与制作》具有关键意义。

3.2教学过程设计

该教学过程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正确插入图片、视频音频文件,并了解该插入设计方法的基本功能属性,特别是在插入flash动画的透明属性设置。另外,教师也要教授学生更多元素的插入方法及相应属性,并教会他们如何表格布局,将网页设计得更美观,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网页设计制作技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会首先个创设情境,引入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即《江南水乡》的网页设计与制作,为学生列出微课学习任务列表,为学生播放微课内容。微课播放完毕后,教师就会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各类网页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及它们的使用方法,提出问题任务,让学生或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快速推进教学进程。

3.3教学总结

最后教师要进行教学点评总结,先要展示学生的《江南水乡》网页设计制作成品,并要求学生进行作品汇报,随后由师生共同讨论评价该作品中的优缺点。在汇报总结过程中,制作者也应该总结自己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大家共同分享制作过程经验与难点,这样更能提高师生对自身作品的关注度,并在总结评价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更好的作品设计制作奠定经验基础。

将微课引入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就是希望利用它信息碎片化的知識点推广应用特色来锻炼学生对知识点的快速掌握与提炼运用能力,转变他们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方式,为他们营造基于新媒体环境的新学习空间环境并创新学习手段,实现对整个学科教育体系的全面革新。

作者:支馨悦

参考文献: 

[1] 赵永红.高职院校微课教学策略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5):263-264,265. 

[2] 吴颖,沈晶.微课、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中的实证比较研究——以网店视觉设计项目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6(17):71-74. 

微课的制作与设计篇6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技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166-02

微课的出现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最终产物,也是因为在线教育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当前存在较多的在线学习方式都与微课出现紧密相关,包括新浪公开课、可汗学院、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翻转课堂、网易公开课等[1]。教师是当前微课开发以及应用的主体,因此教师为了保证微课的质量,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微课制作中充分融入计算机技术。

1微课概述

微课最早出现在美国的在线学习平台翻转课堂以及可汗学院,具体内涵为依据新课标以及实践的教学要求,将视频作为教学的载体,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疑点、重点、难点等重要知识点内容进行高质量讲解的过程录制下来[2]。有学者认为微课的教学目标应该足够明确,内容必须短小简练,视频时间要控制不超过10分钟,确保视频能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集中详细说明。针对具体的教学环节以及某一个知识点制作教学需要用到的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视频具有鲜明的主题,明确的目标,且内容排除繁冗[3]。学生能够通过移动设备参与学习微课内容,有助于最大限度利用时间,保证学习效率最大化。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微课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内容简练、时间短,学习者不至于会出现厌倦心理,而且由于微课集中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所以学习者能够更好集中注意力,迅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计算机技术存在于微课中的价值

微课与教学反思、课件素材、学生反馈、教学设计等密切相关,微课与教学课件、课例、反思、设计等单一教学资源有较大不同,其实微课是基于单一教学资源通过不断的发展形成的新的教学方法,计算机技术是创建微课的前提,且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关系到微课制作质量,也会对教学过程中微课的应用效益造成影响[4]。微课中需要制作微视频,因此需要利用到课堂拍摄式、不同途径的混合制式、软件制作合成、录屏式微课等多种计算机技术。为了保证微课的实用性,必须对微视频的实践容量进行充分考虑,确保实用性最大程度得以发挥,这样才能够使微课学习者的需求得以满足。要想保证微课与学生互动的有效性,必须重视计算机技术作用的有效发挥,另外完成一堂微课,还需要用到笔记本、手机、视频播放器等多种设备[5]。借助计算机技术中的格式转换功能度微课内容进行多种媒体格式的转换,可以使微视频的清晰度以及质量得到最大程度提高,保证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各类微课视频,教师能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计算机技术在微课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微课件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倡导微学习是微课开展的重要目的,另外也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个性化学习,微学习必须要求具备科学的微内容,微内容的实现必须依赖微课件这一重要工具。微内容具体指的是非常小的信息单元,通过动画、视频以及文字进行表示,新闻、题目以及游戏是其具体内容。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微课件的制作能够有效拓宽应用空间,收到良好的成效,所以必须正确选择微课件制作的工具,只有保证微课件足够生动形象,学习者才能够更加高效的学习。微课件领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具体表现为微课件内容的制作工具以及编辑模式上。当前信息技术得到更大发展,微课件制作不仅仅使用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等工具,多种综合性技术开始被应用,逐渐搭建了一个综合性计算机辅助制作平台[6]。

3.2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微课开发中

高水平的录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是制作高质量微课的前提,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开发微课内容。微课内容开发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学习微课的学生的满意情况,同时还会影响微课开展的效益。随着信息技术更快的发展,微课录制出现了更多样的设备以及方法,使得微课有了非常坚实的技术基础,除此之外,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也加快了微课的开发。开发微课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非常复杂,如果对象是教师个人,征集评审式是微课开发建设的主要模式,如果对象是机构或者学校,项目开发式是微课开发建设的主要模式。开发微课具体包括几个阶段:发动宣传、后期加工、审核、设计选题,所以只有确保各个环节都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才能够使微课开发质量得到最大程度保证。

3.3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于微课制作流程中

微课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微视频视作的过程,为了提升微课质量,必须尽可能的应用计算机技术,不断完善制作微课的流程,不断丰富微课制作的方式方法。微课制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步骤区分,步骤一为微课课题的选择,也就是说微课可以选择课堂中具体哪个教学点实施微课的录制;步骤二是完成微课教案的编写,微课的时间通常必须保证在10分钟之内,这一限制的存在不是简化内容的理由,所以仍然需要在微课中纳入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及方法、布置作业等内容;步骤三是课件制作与微课的正式录制,同时还有必要通过ppt进行微课内容展示,所以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对ppt内容进行合理设计;第四个步骤是录制微视频,也就是将准备好的微课内容让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进行展示,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环节中必须学会选择合适的录制方式,一般使用较多的有采用录屏软件或者摄像机加黑板等。总而言之,计算机技术是制作微课中每一个步骤的支撑和基础,也是微课制作不断改进的必要工具。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不断完善微课制作流程,不断更新微课制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微课的灵活性以及简便性,使得微课制作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最大程度保证。

4微课制作中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要求

微课制作具体包括制作混合方式、录制桌面屏幕、拍摄数码设备、多媒体软件制作类型等不同方式。然而因为我国微课出现的时间不够长,计算机技术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该不够规范,也就是说微课制作还没有出现统一标准的技术规范,这样容易造成微课质量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在下文将具体分析当前认可度较高的几类计算机技术规范。

4.1计算机屏幕录制技术要求

如果需要借助录屏软件内录,教师在电脑上操作、演示以及讲解的内容可以选择屏幕录像专家、会声会影、Camtasia Stu-dio等录屏软件进行,也可以选择交互白板自带摄录软件进行录制,另外声音同步录制可以选择麦克风或另外类型的语音输入设备,具体有以下技术要求:

(1)通常录屏的分辨率选择1280*720或者选择1024*768。

(2)视频录制后的输出格式应该为 WMV 或MP4。

(3)输入声音保证为双声道,要足够清晰,音量保持适中,保证微课解说的声音协调于背景音乐比例。

(4)如果利用视频混合制作微课,选择相近于视频分辨率的分辨率。

(5)视频质量必须保证平稳的图像过渡、具备较强的稳定性、确保播放足够流畅。

4.2多媒体软件制作类要求

如果软件制作选择会声会影、FLASH、3DMAX等动画软件、多媒体PPT讲解等,其制作也可以选择课件制作工具Cap-tivate 、Story Line等完成。具体有以下技术要求:

(1)若具有交互性学习内容,一定要符合SCORM。

(2)若不存在交互性内容,输出格式必须为 WMV或 MP4,必须保证可以在网上进行在线学习。

(3)主体部分选择1024*768、800*600等通用分辨率。

(4)质量要求为动画流畅、清晰,声音必须保证清晰,确保与画面完全同步。

4.3摄像部分技术要求

这个部分的完成,可以借助具备视频摄录功能的所有设备,包括智能手机、电脑摄像头、DV、摄像机等,将可能要用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拍摄记录,视作微课制作素材,通过计算机技术对这些素材实施处理。具体有以下技术要求:

(1)视频格式为WMV 或MP4 格式。

(2)视频帧率应该是每秒25帧,扫描方式应该为逐行扫描。

(3)通常分辨率设定为1280*720或720*576 。

(4)输入声音应该保证为双声道,清晰度要足够,音量要确保合适,保持微课解说声与背景音乐相协调。

(5)视频质量必须保证稳定的图像、清晰的对焦以及合理的构图。

4.4混合类微课要求

借助拍摄、内录、制作、合成等手段,对上述几种方式进行综合运用,从而制作成微课素材,借助计算机技术对这些素材进行编辑和相应处理,使其成为最终的微课教学视频。具体有以下技术要求:

(1)制作过程中应该选择相同的分辨率,统一高与宽的比值为9:16.

(2)制作后最后输出的格式为wmv格式或 mp4 格式。

(3)组成混合视频中的各个视频制作要求要符合上述介绍的三种标准。

(4)保证画面流畅、清晰,声音足够清晰,前后音量大小保持一致,整体保持适中音量。

5结束语

微课出现后,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更大的应用,微课中视频是最重要的内容,而视频的制作主要需要依赖计算机技术,而且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制作的水平关系着制作完成的视频质量。所以必须更深入研究微课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保证计算机技术最大程度为微课服务,不断提升微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帆,沈来信.基于 SS2H 的微信公众平台账号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6(1):195-199.

[2] 王磊,任成刚.计算机技术在微课领域的应用浅析[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1):6-6.

[3] 顾玲芙.中高职校电工电子课程中微课制作教学设计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5(8):30-31.

[4] 刘晓丹.计算机课程微课资源设计开发现状与策略分析[J].电子制作,2014(10):119-120.

[5] 董诗雅.浅析中职英语教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6(4):117-117,120.

微课的制作与设计篇7

关键词:微课程;微课程的设计;微课程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9-0029-03

一、绪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为代表的微热潮席卷全球,微课程也随着这股浪潮横空出世。目前,国内外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教育人员对微课程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实践,使得微课程的概念、特征、发展、设计与应用等各方面不断得以完善,这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学习模式、学习内容呈现方式和学习资源等提出了新要求。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及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方式协作解决问题;在学习内容呈现方式上,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来呈现学习内容,而不是总采用单一的方式,改变传统课堂总是采用粉笔、黑板、PPT放映等方式,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计算机、移动设备等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在学习资源的建设上,新课程改革认为教师是学习资源创造者而不仅仅是被动使用者。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和学习资源,及其所采用的学习内容呈现方式,给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不仅适合于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有效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又能够解放教师,提升教学效果。

二、微课程的概念及其特征

对于微课程的概念,在教育领域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国内外各界专家学者对其的定义与理解均有所不同。微课程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推,戴维・彭罗斯称微课程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他认为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时长在1分钟。在国内,胡铁生老师在2011年首次提出了微课的定义,2013年胡铁生又对微课进行了新的界定:微课又名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在线视频网络课程。

综合分析有关专家学者对微课程相关定义的诠释,笔者总结出微课程有以下突出特征:主要是以移动学习为目的,既可以在线播放,也支持保存到计算机、手机、mp4等移动设备中进行移动学习;呈现形式多样,载体主要是微视频,也可能是音频、文本或动画等,改变了传统教学形式的单一性;教学内容精简,仅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教学时限一般以3至8分钟为宜,不宜超过10分钟,符合心理学上有关人的注意力规律;具备完整结构的教学设计;具备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有良好的计算机、移动设备或网络支持;可重复利用,具有共享性。

三、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模式的构建

笔者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理论研究以及前期教学实践后,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新课标等的指导下,并借鉴“MOOC环境下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试图构建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模式。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模式主要是由选题依据、前期分析、教学策略选择、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评价体系六个部分组成(如图1)。

(一)选题依据

合理的选题是微课程开发的最关键环节,它反映了微课程是关于什么内容的,是微课程质量的决定因素。选题的确定本身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对于那些通过教材学习就能够熟练掌握的知识点,就没有必要特别制作成微课程。微课程的选题要注意,教学内容明朗清晰、有价值,如聚焦在关键概念的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的突破,考点归纳,课后拓展延伸等。

(二)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包含:一是学习者特征分析,了解学习者特征可以使教学的设计更有针对性,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主要考虑对学习者的学习影响最为直接与最重要的;二是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新课标的规定需要明确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技能是重点,因为微课程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因此,应重点明确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三是教学内容分析,应充分结合学习者特征分析和教学目标分析来确定微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地分割教学内容,明确每个知识点。

(三)教学策略选择

教学策略是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教学策略的选择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录制微视频时应考虑教学策略的选择,如在知识点讲解型微课程录制中可采用讲授法,而在操作型课程中常选用演示法,应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二是教师在将微课程应用于教学中时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先学后教模式,也可以同时采用自主学习策略与合作学习策略。

(四)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1.微课程教学内容划分

教学内容划分相当重要,虽然微课程时间不长,但仍需要有完整的结构和充实的内容。需要划分知识点,并根据每个知识点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预想学习者可能的行为。

2.选择录课方式

微课程的载体主要是微视频。选择录课方式时,应考虑到录制的微视频类型、录制环境、硬件设备、软件等方面。微视频主要有三种录制方式(如表1)。

微视频制作的方式常用的有这三种,但是,只采用固定的一种教学形式,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效果也会大大减小。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应灵活使用各种录制类型,或者在同一个微视频中组合使用多种方式,同时,也应该注意制作方式的新颖创新。

3.微课程资源制作

微课程资源制作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制作:一是微教案的设计,即微视频中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二是微课件的制作开发,可以使用PPT、Prezi、Flash等多媒体软件来实现,微课件要有头有尾,整体风格统一,字体类型适宜、字号大小合理,注意控制课件页数;三是微练习的设计,通常有知识水平测评题设计、上机操作测试等的设计。

4.微课程录制脚本设计

微课程录制脚本根据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排列次序设计,使得微课程的制作具体化,便于视频的录制。笔者设计了微课程录制脚本模板(本模板根据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一文中所提供模板改编),首先,包含了课题名称、学科、授课对象、教材、章节、基础知识、教学类型、设计思路,然后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具体的知识点,设定每个知识点的界面呈现、文字解说与时间等(如表2所示)。

完成微课程录制脚本设计后,开始实施教学活动及同步录制。微视频录制过程中应注意到以下几个事项: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教学活动完整,切入课题要迅速,突出重难点,小结简短有力;教学语言规范,声音清晰,讲解风趣;注意课堂互动,适当设计提问;关键点、重点处应注意做留白提示;录制环境要保持安静;视频画面应简洁、清晰、不抖动;尽量减少如教师头像、无关的背景、图像等干扰因素的出现;鼠标移动速度应适中,切忌在屏幕上频繁晃动。

完成录制后,应对微视频进行适当编辑,主要是针对音乐的选取、字幕的添加、视频剪辑等辅助方面,应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编辑工具进行处理。对于已经配有音频解说的微课程一般不适合加入背景音乐;字幕的添加切忌像电影那样给所有的音频解说配字幕,避免增加学生的阅读负担,只需要在关键点、重点部位配上关键字,作为补充和强调。视频剪辑通常是微课程制作者根据具体需求剪辑需要的部分,并进行处理。

(五)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笔者设计了微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模板(如表3),该模板是教师对已确定的教学内容怎样进行教学的一个总体思考。笔者尝试将微课程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设计的教学环节包含:明确任务、自主学习、自学小测、研讨交流、巩固小结。在应用于其他学科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补充或减少一些相应的环节。

(六)评价体系

完成微课程设计,并将微课程实施具体教学活动应用后,还要对微课程的设计及应用效果进行系统的评价,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通过评价使微课程设计者得到反馈,对微课程进行修正与完善,以便后期开发出更合适的微课程;在学生完成学习后进行检测,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问题,调整和改善教学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微课的制作与设计篇8

国外对微课程研究较早,也较为系统,其资源呈现方式更为多样化,随着可汗学院和TDE-ed这些世界知识微课资源网站的建成,微课程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教学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而我国对于微课程的研究起步较晚,且主要集中在概念阐释、特征解说,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对微课程的设计理念、设计模式与策略,以及如何评价微课程等方面的探索较少甚至是空白。本文试图填补微课程制作与设计原则研究方面的空隙,在明确微课程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微课程制作与设计原则。

一 微课程的由来

早在1960年美国依华大学附属学校和斯坦福大学为推动学校资源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学生学习兴趣,分别推出了微型课程(又被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进入90年代,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勒鲁瓦.A.梅格鲁( LeRoy A.MeGrew)教授提出“60秒有机化学课程”,目的是在诸如舞会、搭乘电梯等非正式场合情况下向非有机化学专业的人士传播化学知识。1998年,新加坡教育部实施了微型课程(Micro Lessons)的项目,其课程时间一般在30—60分钟,教学目标单纯而集中,且较为重视课程资源的完善和学生学习情境与活动的创设。这种课程既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支架,又为教师提供了一系列教学支架。之后,英国纳皮尔大学的T.P - 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2004年7月,英国又启动了时长为15分钟的教师电视频道,并积累了长达35万分钟的微课视频节目;2006年哈佛大学推出“8分钟教学视频”;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提出“一分钟课程”,正式提出“微课程”概念,并对微课程的设计提出要求。

二 微课程的内涵

(一)对于微课程的基本理解

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世界迅速走红,特别是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落实,我国欣起了微课程研究的热潮。那么,什么是微课程呢?不同学者有不同解释。有的学者认为,微课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课”,所谓“课”是指“有计划的分段教学”或“教学的时间单位”,因此,从“课”的角度解释微课程,其内涵即指短时间的教学活动全过程。持这一观点的如华南师大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焦建利,他认为微课程即“阐释某个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这个在线教学视频是指30秒到20分钟不等,内容包括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等,可通过PC、摄像头、手机、DV、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短视频。

也有学者认为微课程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课程”,所谓“课程”是指全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环节的总和,因此,从“课程”的角度定义微课程,其外延应该包括微视频、学习单和学生学习活动流程。持这一观点的如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他认为微课程即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且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这个小课程的媒体格式有微视频、音频、PPT、文本等,但不管什么媒体格式的微课程,都要与学习单元、学生的学习活动等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微课程。31中小学微课程研究专家胡铁生也指出,课程是指以5~10分钟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和微反思在内的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不管从哪个角度定义微课程,我们可以归纳出微课程的核心元素:(1)一段短时间的教学视频或音频;(2)教学内容是围绕某个特定的知识点的,这个知识点一般是重难点;(3)完备的教学设计;(4)具有流畅的网上学习平台和良好的教学支持服务;(5)允许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6)适合于移动学习。

(二)微课程概念理解中的误区 基于微课程本质的不同理解,在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实践过程中会存在一些误区和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把微课制作视为一个技术开发过程

微课制作只有教育技术人员才能做。微课确实需要技术支持,特别是教育技术的支持,但微课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种课程资源类型,因此,微课的制作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开发过程,更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下的精细创意的教育设计的产物,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工作,制作微课最关键的因素是人,这个人就是教师。

2 把微课视为课堂教学的截选,传统一整节课例中截取一段课例片段

其实,微课,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课程,其初衷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其内容是高度浓缩又相对完整和系统化的。中小学微课研究专家胡铁生指出,微课的设计制作理念是“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己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一个完整的微课资源包括一段精彩的5—10分钟的教学视频,以及与视频相配套的教学辅助资源,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和微反思(胡铁生)。而一段截取的微型视频,从完整性来说,它缺少了微课必备的配套教学辅助资源,即便是作为微课中的核心成份——教学视频,不管它是课例片断、微型视频还是微型讲座,如果它时间虽短,但内容不集中,不考虑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微视频。

3 把微课制作的重心放在微课制作技术上,特别是拍摄和后期编辑上

比如购买价格昂贵的拍摄仪器,过于追求画面的清晰,导致在微课制作中后期编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过多。其实,真正制作微课过程中,微课内容的主题选择、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才是核心环节,忽视了这些核心环节,微课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都将不佳。

4 把微课程制作与设计视为教师个人的事

胡铁生指出,微课程资源除作为核心部分的微视频外,还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6个方面的配套资源,微课程资源只有融人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微课平台或系统中才可能被广泛利用,否则是发挥不了作用的。因此,开发连贯性、完整性、系列化微课和学科化微课将是未来微课的发展方向,而系列化、学科化微课的开发与设计更需要团队协作,教师个人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各自为政式的开发只能使微课程建设处于低水平状态。 三微课程的制作与设计原则 目前关于微课程制作与设计原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且主要从谈移动学习的角度谈其设计原则。如Ally提出移动学习的三条设计原则:(1)内容呈现的有限性和有意义性,即适应短时记忆的有限性,移动学习的内容呈现应以5—9个有意义的模块内容为主;(2)尽量以视频的形式呈现概念图或知识网络,而不是以文本的形式呈现;(3)采用始前教学策略,即提供课程的总体框架,以便学习者在每个片断化的学习中能把新知识与现有知识相联。克拉克( Clark)和梅尔(Mayer)提出六条设计原则:(1)多媒体原则:使用较小的文本块和弹出式窗口呈现图片;(2)音频原则:以音频代替文本,且尽量减短解说;(3)接近原则:把相关性的内容以链接形式联系在一起;(4)精简原则:避免出现重复的信息(包括语言的重复);(5)精确性原则:不要使用任何与学习内容或情境不相关的信息,包括插图、音乐或环境噪音等;(6)对话性原则:在屏幕上设置小图标以引导学习者,使用第一或第二人称的旁白或文字与用户进行对话。

国内学者顾凤佳提出五项微型移动学习课程设计的原则:(1)最小模块原则:每门课程应由5~9个有意义的、连贯的内容组块组成,以便学习者利用零碎学习时间进行学习。(2)多样化原则:包括版本多样化和内容多样化。版本多样化即同一内容设计成不同格式,适用于不同终端设备,既可能在功能型、智能型、触摸屏式手机上应用,又能在笔记本电脑、音频设备上使用。内容多样化是指要设计多种学科的微课程。(3)互动性原则:在微课程设计中应设计互动性、协作性、交互性的学习环境,以利于学习者批判性、创造性、协作性地完成知识应用过程。(4)快乐体验原则: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应让学习者伴随一种更自由、开放、快乐、愉悦的体验,要求一是所设计的活动要适合学习者的需要并能引起其兴趣;二是采用文字、声音、音乐、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三是界面设计从用户的角度考虑,使之更简单、便捷、高效化。(5)个性化原则:移动学习为教师个性化指导提供了条件。

笔者认为,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原则应包括:

(一)知识性原则

微课程要传授某一学科的知识点,知识性是其内在属性,也是评价微课程质量的标准之一。知识性原则首先要求所选择的主题要有意义,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于制作成微课程,只有某学科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才适合于制作成微课程,一些课程中的概念,在现今“知识离我们的距离只有一根鼠标多”的网络时代,知识大多可通过网络查找获得,因此这部分知识如果制作成微课就没多大意义。另外,知识性原则要求微视频中教师授课要有完整的结构,如要有引题、内容讲解、小结,及体现主题要求的练习。引题是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入主题学习,内容讲解是核心,小结是为强化所学内容的知识性,练习为巩固所学知识,几个环节缺一不可。

(二)兴趣性原则

微课程最主要功能是服从和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但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受多种因素干扰——如网络游戏的诱惑、网上购物的冲动、浏览各大新闻网页的习惯等。微课程要内在驱动学生者自觉排除外在干扰因素,专心于微课主题的学习,兴趣的调动和维持显得很重要。因此,微课程设计与制作从主题选择到内容呈现形式及配套资源的建设等,都应该有助于调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所选择的主题要具体、实用,并用幽默、精练、点睛式的语言呈现出来,以便立刻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工程中突发性事件的处理”“《春江花月夜:为什么月亮能够代表我的心?》”“十句话谈论天气”等都是较好的微课主题;内容呈现形式上,要从学生视角出发,考虑微课使用对象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内容呈现形式。国外较成功的微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素,如TED-Ed提供的微课程内容呈现形式除真人讲解演示外,还采用了电子黑板、卡通动画等,呈现的界面生动多彩,内容简短精练,非常符合中小学生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水平。可汗学院为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在配套资源建设中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地图和自定学习计划,知识地图把零散的知识点用网络地图的形式串联起来,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路径。学生自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添加用户作为自己的教师,系统自动记录学生学习及测试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学生根据数据分析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学习计划。在学习和测试结束时,网站还制定了一套“成就”制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其颁发“勋章”,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微型化原则

不管把微课程视为一种资源类型,还是视为一种教学活动,微课程与其它类型的教学资源或学科课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微”字,有学者指出,微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微”:微故事、微内容、微问题、微研究,一事一议,一事一课,内容直指具体问题(黄建军等),因此,课程设计与制作中必须突出“微”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微”,即微课程的时间短,一般不超过20分钟,目前我国微课大多在5~10分钟之间。这符合心理学上人的短时记忆的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有效学习时间是10分钟左右,超过这个时间,注意力开始分散,知识的遗忘速度变快,因此微课程制作和设计中要把握好“微”的时长特点;二是内容“微”,内容“微”体现在所选的主题小而具体,内容设计最小模块化。在主题选择时要注意,所选的主题应该小而具体,如“PPT字体的选择”“网分搜索的技巧”“英语单词记忆秘籍”“电大学员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等小而具体的主题比较适合制作成微视频。相反,一些需要持续进行课堂讨论的内容、需要深入学习知识的课程、比较复杂的知识等都不太适合制作成微课。当然,这里强调微课程的“微”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少,而县指内容精简凝练,是精简和浓缩。

(四)移动性原则

微课程提出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移动学习,使学习激动更为便捷化和随时随地都能发生,因此,移动性原则也是微课程设计和制作的原则之一。移动性原则体现在微课程资源——包括微视频和辅助资源,既可以通过PC进行学习,又适合于微型嵌入式系统的学习。通过PC进行学习即通过远程网络下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进行学习;微型嵌入式系统的学习是指基于智能手机、PDA、超小型上网本等设备的学习。移动性原则要求微课程建设中的资源格式,特别是微视频格式应该适合利用这些移动终端来学习。

参考文献

[1]唐军,李金钊.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 研,2013(9).

[2]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J].中国教育,2004(4).

[3]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生信息技术,2013(4).

[4]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卟广东教育,2014(4).

[5]顾凤佳,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课程设计原则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上一篇:社会调查报告调查目的范文 下一篇: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