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整治规划范文

时间:2023-11-14 17:42:15

环境整治规划

环境整治规划篇1

一、强势宣传,全民动员

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群众会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组织村组干部深入农户,张帖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号召大家自己动手,建设家园,征得群众的广泛共识,激发干群的建设热情,调动广大干群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二、创新机制,常抓不懈

为了确保环境卫生整治的稳步推进,我村着重在机制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宣主任任组长的西河村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党政班子成员带头,实行定岗、定人、定时、定路段、定任务的“五定”责任制。二是投入机制。村上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人员组成的环境卫生监督会,并通过在全村开展“抢抓机遇,建设新农村”大讨论活动,为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民意保障。三是管理机制。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引导党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对普通群众开展“三学三争”评选活动,培养群众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意识;在妇女中开展“十佳媳妇”评选活动,激发她们积极向上创造新生活。

三、点面结合,有序推进

一是根据我村的地理位置和群众基础,区分对待,因地制宜整治,尊重民情建设。在村庄规划、道路硬化、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整治四个方面整体考虑,争创一流;二是要求道路安全畅通,村容村貌干净整治,做到下水道、沿路绿化、路灯安装、前店后院规划四个方面统筹安排;三是突出抓好村委会、学校周围、公路沿线等重点部位的环境卫生整治。点、线、面结合,保障全村环境卫生整治和新农村建设重点突出,全面推进。

四、多策并举,力求长效

环境整治规划篇2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下达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文件,随着文件的出台,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也被提上了日程,文章在对江苏省几个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践经验,对农村环境保护及综合整治进行一系列的探索。

关键词:环境保护;污染源;体制规划;综合整治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具有以下特点: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等,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江苏太湖蓝藻事件的爆发,再一次敲响了警钟,除去全球气候的反常,农村化肥的大量使用、农村生活污水的不处理直接排放等,造成水体中磷含量的增加,也是导致蓝藻的大规模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江苏省各地方政府已把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1 经验总结

1.1 领导重视,责权明确。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中,地方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淮安市成立由市长为组长的农村新五件实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由副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根据环境整治的职能,及时解决整治过程中的问题,协调整理过程中的矛盾。

1.2 试点探索,及时反馈。选择合适的村庄或地区进行改造试点,并及时地反馈经验教训,便于其他地区借鉴。例如无锡市树立了水墩上模式的村庄整治新典型,在宜兴市率先实施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分级管理模式。泰州姜堰市的河横村早在20世纪90年就已经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生态环境“全球500佳”,作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和示范。

1.3 部门分工,责任到位。在整治工作中,各项专项工作进一步细化责任主体,保证工作能够有效、有序的进行。例如由环保厅负责工业污染治理,提高排放标准,建设厅、环保厅、农林厅、卫生厅负责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水利厅负责河道清淤等。

2 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缺乏。苏中、苏北农村地域宽广、人口众多,前期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整治需要投入大良财力物力,但由于地方经济条件的制约,资金问题成为了制约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的瓶颈。苏南经济发达,但农村环境整治的资金也存在不小的缺口,主要是由于农村与城市的资金分配不均,地方政府对农村建设在整个建设大盘子里的定位有关。

2.2 宣传力度不够,干部、群众思想认识误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面广量大,很多领导干部对此缺乏充分的认识,部分地方干部存在畏难心理,工作上消极应付,重形式、重当前、轻长效,工作进展不明显,还有部分地方领导急功近利,不考虑实际能力。此外农村干部、居民环保意识和环卫常识的缺乏,也给农村环境保护的维护造成很大困难。比如部分地区村庄改造后,经常会出现建成后垃圾收集点收不到垃圾,而河道垃圾成山的景象。

2.3 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撑。农村环境问题情况复杂,处理难度大、费用高,必须探索出适合农村情况的污染物治理方法。以生活污水为例,按照城市标准建设污水处理厂,前期投入和后续成本都难以承受,而传统的应用较广泛的化粪池又难以满足处理要求,因此需要找到新的使用技术。

3 几点建议

通过对江苏省农村环境现状的调研和分析,结合江苏省部分地方农村环境整治的经验,笔者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以下改造措施和意见。

3.1 政府加大财政支持,破解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政策问题。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的建设模式。以政府为主导是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省、市政府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切实负起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作用,以农民为主体就是说农民作为农村环境整治和保护的受益者,要克服对政府的依赖心理,在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下大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富裕自己,以担负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

3.2 重视规划,必须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对一批农村示范点进行集中改造。依据镇村布局规划,在对规划保留的村庄进行农村环境基础调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挑出一批有特色、改造见效快的村庄,制定和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农村环境卫生规划等,规划批准后,多渠道投入资金,积极落实整治,重点打造,建成农村环境整治示范点,避免出现以往各级政府、各级部门对村庄建设改造的对象过于分散的情形。

3.3 因地制宜探索新路径,进一步研究适用于农村环境整治的技术和模式。苏南、苏北的农村经济基础、居住模式、污染特征差异较大,应因地制宜找到适合地方情况的整治模式和整治技术。就生活垃圾收集方式为例,苏南地区由于现状农村经济基础较好、生活垃圾产量大,应积极推广“村收集、镇转运、市集中处理”的模式,苏中地区,基础设施尚不到位,实施“村收集、镇转运、市集中处理”的模式,难度大、费用高,但由于其地处里下河水网,养殖业较发达,对环境保护要求又较高,因此,需要村庄应加大保洁力度,在各自主要乡镇逐步建立统一垃圾转运设施,县规划建设垃圾处理厂,积极向“村收集、镇转运、市集中处理”的模式靠拢,但必须分阶段逐步进行。苏北地区由于经济水平低、垃圾产量小,可采用“村收集、镇村转运、相对集中处理”的模式。

3.4 加快农村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建立长效机制。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建议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目标责任中,将考评与领导人业绩挂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城乡污染治理的制度,并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保障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可由省政府牵头,建设、环保、水利、卫生相关部门协助,制定相应的整治和维护的方法和措施,并积极落实。强化督查制度,定期督查,综合评比,同时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对村庄整治试点进行跟踪报道,促进整体发展。

3.5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

3.5.1 利用媒体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电影宣传主渠道作用,组织环保专题电影、电视专题讲座、领导专题讲话,利用村、厂板报、画廊刊登环保政策、环保科普宣传资料。

3.5.2 各级会议层层发动。通过各级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宣传农民环境保护与政治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整创标准、工作要求等,大力倡导全体区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参加农村环境整治义务劳动,形成各级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5.3 开展专题活动。通过各种主体活动,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全社会动员,倡导人人珍惜环境,自觉保护环境,关注健康,关爱生命,逐步建立起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环境整治规划篇3

一、示范村基本情况

XX村及XX村均临老洛栾路两侧,距县城5公里左右,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东临快速通道并有体育公园及潜溪河公园在侧,潜力无限;XX村380户、1652人,XX村778户、3371人。XX村位于县城西侧,人口:560人。这三个示范村的居民素质相对较高,对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均较为认可,在打造“四美”乡村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三个村委对此项工作都非常重视,积极与市规划设计院联系,针对本村实际情况制定了整治改造方案及村里未来规划方案,并已经按照这些方案一步步对村里进行整改。

二、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行动方案及规划建设的部署,结合三个示范村的自身特点,通过整治规划街道、硬化路面,种植绿化树木,安装路灯,建设小游园、文化长廊,对垃圾分类管理、改厕行动落实到户等措施的实施,真正把这三个示范村打造成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四美”乡村。

三、重点任务

(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对示范村的各条街道进行“四清”整治,将房前屋后及村庄周围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将村里无人居住废旧院落进行拆除改造;在原有排污水基础上,将未接入管网的街道全部纳入,对路两侧的排污管道进行治理,由街道办协调市政局、公路局解决修建方案及资金划拨问题,力争解决这一遗留老问题。

(二)提升美丽乡村创建

两个示范村对街道两侧绿化升级,把原有的常青树换成桂花树,并把每个村改造出三条文化长廊街道,其余街道涂白,每个村改造两到三个小广场,安装体育健身器材,方便百姓娱乐健身。

(三)具体规划实施如下:

1、XX村具体工作实施情况:

(1)、2019年3月对村内各街道路灯进行维修。(目前已完成)

(2)、2019年3月对村内街道进行绿化(种植桂花树)。目前已完成。

(3)、2019年7月至8月利用2个月时间对学前一、二、三街、环村南街四条街道进行污水管网全覆盖,并进行路面硬化。(目前已完成)

(4)、预计2019年11月提升第二个群众文化健身广场并安装健身器材。(正在建设中)

(5)、预计2020年1月份天燃气通气成功率在70%以上。目前已完成50%。

(6)、预计2020至2021年聘请专业人员对村西675亩核桃基地进行深加工,加大村民经济收入。(正在落实中)

2、XX村具体工作实施情况

(1)、村内生产路安装太阳能路灯。(目前已完成)

(2)、南一街到南六街相接中间路面1200米进行道路硬。(目前已完成)

(3)、对村内街道进行绿化(种植红叶石楠)。(目前已完成)

(4)、村委门口与高新四路相接中间路面1500米进行道路硬化。(目前已完成)

(5)、对村内所有街道线路进行规范治理。(目前已完成)

(6)、对一街到六街污水管道、墙体美化、街道改造进行规范治理。(目前已全部完成)

(7)、聘请专业人员对村西785亩核桃基地进行深加工,加大村民经济收入。(正在实施)

3、XX村具体工作实施情况

(1)、对村里危房全部拆除。(正在实施中)

(2)、结合XX村历史文化,设计村庄标识。(正在设计中)

(3)、道路整治:硬化村庄道路400米,整修集体村道700米。(正在实施中)

(4)、沿街绿化:在村内街道两侧栽植易于存活的花草树木,由专人负责养护。栽植绿化景观树,建设凉亭,设置党建标志,休闲座椅。(正在建设中)

(5)、保持街道整洁,垃圾桶分布合理,村保洁员实行分区负责,并安排一名干部专职督查,对建筑垃圾和村周边垃圾及时安排车辆清理,保持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正在进行中)

(6)、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厕所革命”,2019年底全村基本完成农户厕所无害化改造,铺设污水管网400米。(正在建设中)

(7)、村庄亮化:在村庄主要街道的农户墙体进行修复、涂白,在街道两侧装上路灯,实现全域亮化。(正在建设中)

(8)、庭院整治:实施农户改院外、改院内、改厨房、改厕所、改地(墙)面、改门窗、改管线行动,抓好庭院内外垃圾治理、广告治理、杂物规范、花池菜园整理,推进庭院美化绿化亮化、人畜分离、垃圾分类,各类物品放置规范有序。(正在进行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起责,并加强督促指导,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对实施效果负责。

(二)加强考核验收督导。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将被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以及环保督查的重要内容,加大保障力度,实行目化清单管理,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营销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广告横幅、微信文章、广播及进村入户等宣传方式,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四)存在问题:①因老街道房屋规划不合理,存在不同程度的街道窄、占道、杂物堆放等情况。②排雨污设施不健全,老洛栾路两侧没有排雨污下水道。

五、两条环线两侧500米内垃圾、违建治理情况

XX村不存在此种情况。

XX街道办事处

环境整治规划篇4

一、加快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

水是城市的灵气所在,水环境建设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市水环境包括城市邕江、内河、湖泊、湿地、水库等地表水域及周边范围。推进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城市行洪排涝能力,保证防洪排涝安全,营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的需要;是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推进水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建设*“首善之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要求。当前,我市水环境整治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推进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

(二)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总书记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生态治河;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坚持综合整治、疏导并举;坚持市场化运作、多元投入;坚持创新管理体制、整治与管理并重;坚持属地管理、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构建和谐水系,形成独具特色的绿城水环境,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人水和谐,遵循自然规律,注重生态型河流建设,治理和保护好水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标本兼治,从源头实施,系统推进,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现状与未来,制定分期目标,按规划分步实施,务求实效。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治理,突出治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和影响城市形象品位的节点。加大综合整治力度,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城市水环境的改善。

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原则。各有关部门要强化监督管理职能,明确责任、各司其职、依法行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结合水系特点及分布现状,兼顾生态景观、防洪治污、道路管网、土地利用等方面的要求,多管齐下,分级负责,综合整治。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采取"政府支持、市场运作、资金整合、目标管理、再建增投、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运作方式,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

流域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各行政管理部门按各自职能依法对城市水环境行使管理;各城区、开发区按属地进行管理,形成分级管理、各负其责、上下联动、运转协调、规范高效的管理新格局。

(四)目标要求

总体目标:通过推进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使城市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明显提高,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河道生态环境修复良好,湖泊、湿地、水库恢复保护良好,水系功能完善,水环境承载力提高,生态景观和文化景观彰显,人居环境、城市发展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竞争力明显增强,城市品位明显提升,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市水系成为畅通的行洪道、水清岸绿的生态区、风景秀丽的景观带、经济繁荣的产业带、内涵丰富的文化带、人水和谐的休憩园,实现人与水、自然与文化的和谐,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和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近期目标:*年到2010年三年间,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按"重点突破、打牢基础、全面推进"的思路开展工作,完成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与利用规划;邕江河道畅通,堤防建设良好;完成城市中心区内河综合整治,基本改善内河脏、乱、差、乱搭乱建等现象,内河景观面貌焕然一新,河道沿岸基本绿化和生态修复,行洪排涝能力进一步提高;湖泊、湿地、水库生态环境得到基本恢复和保护;饮用水源水质达标;城市水环境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基本理顺,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

中期目标:2011年到2015年五年内,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层次提升。基本完成市区内河综合整治工作,城市内河综合整治管理层次进一步提升;城市建成区内河治污、截污、补水的综合整治工程初步完成,完成综合整治的内河两岸雨污分流,截污率和污水处理率达标,推进建设老口水利枢纽和邕宁梯级枢纽,环城引水渠建成引水,城市内河水质得到改善,城市内河两岸实现美化绿化和生态修复;邕江市区河道防洪能力提高,两岸基本美化绿化;湖泊、湿地、水库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保护,城市供水水源实现可替代性的多水源保障,城市水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景观和文化景观彰显,滨水产业带初步形成,城市水环境走上长效管理轨道。

二、突出重点,推进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一)科学制定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与利用规划

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论证,高起点规划,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长远与当前、安全与景观、需要与可能的关系,注重生态,综合考虑水生态、水景观、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排涝和文化、旅游、园林绿化等各种功能的有机结合,划定足够的河道、道路、绿化控制线,促进水环境的良性循环,编制出科学全面的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与利用规划,并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

在总体规划基础上,按城市建设规划、市政设施规划、内河整治规划"三个规划"相统一的要求,制定完善城市防洪规划、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城市水系整治规划、城市排水规划、城市水景观规划、城市节约用水规划、城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等,明确各阶段和年度整治目标,按规划要求分步实施。

(二)推进河道综合整治

做好河道综合整治征地拆迁工作。根据城市水环境总体整治规划和河道专项整治规划,加强邕江、内河河道综合整治,做好保护与开发。做好河道整治规划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工作,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各相关部门、各城区、开发区要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统筹安排,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开展征地拆迁和补偿工作,确保河道整治征地拆迁工作落实到位,保证河道整治按计划完成。

实施河道清淤和岸坡整治工程。按各阶段和年度整治目标,对城市河道进行疏浚清淤,对河道管理范围内阻碍内河行洪的违法建(构)筑物进行拆除,完善河道与堤防建设,对河道进行生态化建设和改造,保障河道畅通,增强防汛排涝能力,彻底整治河道脏、乱、差。

实施截污治污和引水补水工程。实施雨污分流,建设雨水收集管线和截污管线,提高污水收集率。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污水处理率。进行生态调水,实施雨洪利用增加河道水量。推进邕江老口水利枢纽和邕宁梯级枢纽建设,推进环城引水补水工作,从根本上改善水质。对部分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提升出水标准,推进中水的有效回用。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相关河段进行水质改善,增强城市水系的自净能力。

实施水系水质安全工程。加强水系管理范围内的工业污染源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实行水系排污许可证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确保排入水体的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完善河道沿岸工业企业突发事故环境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加强对生活污水的管理。加快建立沿河医疗机构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加强沿河影响水质的畜牧、家禽、鱼类养殖场清理整治力度,取缔市区范围内无序养殖业。

(三)推进湖泊、湿地、水库的整治、恢复与保护

全面推进我市湖泊、湿地、水库的整治、恢复与保护、生态旅游建设。制定完善湖泊、湿地、水库保护的相关政策,鼓励并引导人们保护与合理利用。扩大湿地面积,建设湿地保护示范区。提高湖泊、湿地、水库的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湖泊、湿地、水库的污染控制和防治,加大保护执法力度,推进综合统一管理,维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

(四)建设滨水景观带

配套绿化景观。根据*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建设生态景观。划定水系"绿线",对河岸自然生态进行修复和保护。对河道两岸进行分步和动态园林绿化建设,打造园林精品,形成水系绿化带。突出亲水特征,配套建设观景廊桥、亲水平台、河滨散步道、休闲座椅等水岸服务设施,使绿城*"城中有景、城在景中",凸显绿城*滨水生态园林景观特色。

配套路灯照明亮化。配合市政道路、水系绿化景观带建设,在城市重点区域结合景观设置霓虹灯轮廓灯和射灯,设置彩管、彩串以及各类造型灯,形成水、灯、绿交相辉映的夜景,建设远、中、近和高、中、低立体亮化景观带。

彰显绿城水文化内涵。挖掘*市历史内涵,推进*市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与现代滨水景观的连接和融合。保护和开发城市奇山秀水景观,凸显"邕城"特色。挖掘壮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在重点区域建设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各种景园。挖掘古今历史名人、历史掌故资源,设计建设各具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亭廊,彰显绿城水文化,体现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五)发展滨水服务业产业带

发展滨水旅游观光产业。根据城市水系特点,加强邕江、内河、湖泊、湿地、水库的旅游开发,统筹规划发展以邕江为轴、内河为线、周边湿地为点的滨水旅游观光产业,打造滨水旅游观光网络,建设亲水性、生态性的旅游风景区,打造成为*市旅游新亮点,推进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胜地建设。

发展滨水商贸服务业。根据城市水系所处的区位、水域使用功能及周边城市用地的性质,在河道两岸规划建设若干商业区,规划建设百货店或购物中心、饮食街、旅游产品街等,形成集商贸、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具有南国壮乡风情的商贸服务带,推动水系两岸服务业发展。

发展滨水房地产业。根据水系两岸地形地貌、自然景观特点及水系功能区划,开发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风格多样的居住小区和商务办公楼宇,以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推动水系周边房地产业发展。

三、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

(一)加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

根据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的需要,改革完善水环境管理职能和机构,进一步理顺和明确市和城区(开发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管理范围和职责。各城区和相关开发区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水环境管理机构。按照流域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权责利相协调、分级管理、重心下移等原则,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做好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将水环境长效管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体系,明确职责、目标和任务,巩固和提升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的成果。

(二)推进城市水环境数字化管理

充分利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将城市水环境管理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提高河道、绿化、卫生、安全等日常管理以及应对防汛、污染等紧急情况的处理,推进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

(三)推进水环境管理市场社会化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市河道管理机构和各城区(开发区)要对河段的日常保洁等工作实行招投标,确定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对水系进行社会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形成河道日常化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四)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

制定完善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和水环境改善管理法规。根据国家、自治区以及我市现有的法规,结合我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实际,补充完善符合我市具体管理需要的河道与堤防建设管理、水资源保护和开发、畜牧水产养殖、供水排水管理等法规体系。

制定完善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和水环境改善的有关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制定出台*市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和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具体内容、时间进程和责任单位责任人,推进各项工作扎实开展,确保水环境综合整治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四、加大扶持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根据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与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综合整治项目,各级财政保障对综合整治和管理、养护的财政资金,并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市财政根据财力情况安排年度水环境整治项目建设资金和贷款贴息资金。各城区、开发区加大对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的财政支持力度。对水系整治工程项目凡属市本级收取的建设项目费用给予相应减免,减轻项目业主负担。

(二)创新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

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提供资金保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支持,解决部分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建设资金;通过国内商业银行贷款、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筹措资金;开放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建立以河养河、以水养水机制,发挥综合整治效果,使其产生经济效益,补充或自给日常维护管理资金,形成治理工程和后续管理资金的持久投入;坚持经营城市的理念,通过建立业主开发建设治理机制,实施河道治理与沿河土地开发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走开发与建设并举的市场化筹措资金之路,减轻政府财政投资压力。建立和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机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收取企事业单位的排污费,并主要用于企业污染治理。完善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的收费标准,今后城市新建的污水处理厂收取的污水处理费,主要用于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和运营。

(三)利用融资平台筹措资金

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的融资平台,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筹措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根据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需要,组建水环境综合整治专业公司,通过市场运作方式经营城市水域。通过做好项目促进筹融资,做到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有竣工、有施工、有前期、有储备。

(四)加强土地储备力度

加强对我市滨水土地储备力度。发改、规划、国土、财政、建设和水利等部门要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编制*市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土地利用规划,把在我市水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调整出来的土地包括国有存量土地和新增建设用地,统一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库,由市土地储备中心进行统一收购储备。

五、加强对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

(一)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市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指导和工作协调,推进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各城区、开发区、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加强组织指挥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目标管理与考核制度,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强化属地管理,加强部门协作。各城区、开发区和市直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提高整体工作水平。水利、规划、国土、城管、公安等部门要按照法律程序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对破坏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查处和纠正。坚持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形成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强大合力。加大对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督察,确保实效

环境整治规划篇5

摘要: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是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有效措施。在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要以低碳生态理念为引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绿城,从而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城市环境整治是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催化剂,是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应建立经济-社会-低碳-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模式。

关键词 :低碳生态城市;低碳经济;对策建议

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而出现的概念。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以低碳经济促进城市发展转型,建设生态绿城,以生态低碳环境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城市转型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惠及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促使城市转型的有效措施。

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有效措施

锦州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以人为本、低碳生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为目标。锦州市开展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是建设畅通、整洁、生态、宜居的家园,这个目标的实现将极大提升锦州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水平。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是推进锦州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锦州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锦州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提升锦州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城市环境整治是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等使城市进入全方位竞争之中,谁能脱颖而出,取得发展的先机,取决于其广泛的影响力,取决于城市的良好形象。纵观国内外,通过城市综合整治提升品质的城市举不胜数。巴塞罗那通过奥运会进行的建设和环境整治、北京通过举办奥运会的环境整治、上海通过世博会的环境整治、沈阳通过全运会的环境整治都提升了城市的品质,改善了投资环境,提升了城市竞争力。锦州在城市综合整治中,以低碳生态的宜居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将会提高锦州城市的竞争力。

2.城市环境整治是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催化剂

城市化是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然历史过程,却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负荷,出现了交通、环境、居住等各种城市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解决锦州各种城市问题的途径是通过环境整治来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倡导绿色出行,低碳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的渐进过程,而环境整治则是城市更新的一种手段。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可以促进锦州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催化剂。

3.城市环境整治要达到促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城市环境整治是一个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物质环境等多种环境因素共存互动、相互交错的复杂过程。涉及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改善、城市交通整治、提高城市道路景观、提高市民公共活动空间、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城市经济的开发与运营等项目。只有将上述要素整合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才能收到良好的综合效果。通过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打好基础。

二、建立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模式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要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要素。我们所说的城市环境是指城市的物质环境,是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城市环境问题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特别是产业革命以后,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不断发生,各国政府和人民开始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也就开始了环境整治的实践。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整治从50年代的起步阶段、到今天的城市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阶段。中国的城市环境治理则是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

1973 年8 月,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召开,揭开了环境保护的序幕,1983 年12 月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确定下来。1984 年10 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城市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1990-1991年将环境数据统计首次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年后,中国城市开始转向生态环境治理,提出经济、社会与环境要协调发展,我国城市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深化,城市环境步入环境质量全面改善阶段,城市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城市环境整治的方向。

2.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模式

城市环境整治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20 世纪60、70 年代,其内容包括城市用地功能的调整,基础设施的改造,建筑的修复与改建,城市空间环境改善。具体来说,调整城市功能结构布局;完善公共服务和生活设施,美化环境;整顿改善城市道路系统;对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利用等。由此可见环境整治是一个逐步完成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注重整治的阶段性目标,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保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应建立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模式,取得综合效益。

三、锦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建议

1.充分发挥科学规划的先导作用

锦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设计后整治”的原则,并将规划作为锦州城市环境长期建设、维护与管理的依据。要完善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布局,确保城市各类基础设施符合规划,科学合理,实行锦州城市环境规划和建设的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城市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

2.依托辽西走廊文化特色资源制定整治的目标和思路

辽西走廊则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重要通道。辽西走廊以厚重的历史文化、重大的标志事件、经典的山海奇观,蜚声中外。锦州作为辽西走廊上的一个重要城市,得天独厚的文化历史资源,继承并利用好,可以形成锦州的地域特色。锦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就要依托辽西走廊文化的特色来制定建设和发展的目标。锦州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了“畅通、整洁、生态、宜居”的环境整治和建设发展目标,如何将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措施,需要在精细上下功夫,在突出特色上做文章。为此我们提出环境整治总体思路是:以战略眼光谋划城市发展,以科学规划提升城市品质,以辽西文化优势彰显城市特色,以生态宜居和谐塑造城市形象。根据这个总体思路,综合考虑锦州城市功能定位、建筑特色、历史文化、自然环境条件等要素,提出整治的具体项目和方法。

3.要充分论证整治的内容、标准和依据

城市综合环境整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规划的项目繁多,因此需要阶段性目标。我们提出急待解决的规划项目应当包括:环境卫生整治、市政道路整治、建筑立面整治、停车秩序整治、居民小区楼院整治、违建占用公共空间整治、园林绿化带整治、公路铁路两侧环境整治、建筑工地整治等。有了明确的整治项目还不够,需要制定这些项目整治的标准、要求、技术规范、成果的标准,以及整治的法规、规划对策、技术措施等的依据。没有标准和依据的整治,只能是盲目的整治,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4.利用自然生态优势打造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

锦州四面环山,两条河流穿城而过,濒临渤海,这样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不多见的。但是锦州把山、水、海、城融为一体进行城市建设的理念缺失,没能把锦州打造成为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海在城边的山水城市形象。锦州应当打造山城、水城、海洋城、古城、英雄城为一体的山水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在城市建设和综合整治中,体现山、水、海、城各要素,实现“显山、露水、滨海、见城”的目标。让山在城中留,让锦州城市回归自然,回归自然的天然美,就是要做到“山”与“城”的融合,改变“见山不用山”的现象;让水在城里游,城市中的两条河流整治,要综合规划,水与城设计规划一体考虑,锦州城市建设的现状是“见城不见水”;让文在城中延,锦州有着千年的文化底蕴,是辽西历史古城,辽西独特的历史文化脉络是锦州城市的灵魂,

总而言之,通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方便的市容环境和公用设施。在整治中要注重现代化城市公共空间和历史文化场所的融合,提升人文环境价值。做到高起点策划、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能利用,全方位提升城市品位和核心竞争力,把锦州建成文明、整洁、有序、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提高锦州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水平。

课题名称:

本文是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课题编号L13DKS02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仇保兴.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J].建设科技,2009年8期.

[2]姜峰.浅谈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途径[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年3期.

环境整治规划篇6

一、指导思想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和谐安居为目标,严格按照市“创模”工作部署和要求,全面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油烟、噪声等环境问题,不断改善城区环境保护工作及环境质量状况。

二、整治原则

(一)坚持“属地为主、部门配合”原则。区政府负责组织辖区内环境整治工作,市直各有关部门配合指导。

(二)坚持“规划先行、堵疏结合”原则。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建设方便业主、适应百姓的五金加工、油烟烧烤(小吃)等市场。

(三)坚持“示范带动、资金保障”原则。按照相关整治规范,建设各类示范点,并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同时确保整治资金投入。

三、整治范围和标准

(一)整治范围:中心城区范围内主、次干道,居民居住区、绿化区等各类区域。

(二)整治标准:以市直相关部门提供的标准、规范、规定进行整治。

四、整治内容

(一)经营秩序整治。组织对城区出入口通道,以及市区主、次干道经营秩序进行全面整治,集中清除各类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和流动摊点。重点查处“流动烧烤”、“五金加工”、“汽车修理及清洗”等行业占道经营、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和市民生活的经营行为,规范“流动烧烤”、“五金加工”和“汽车修理及清洗”场所,防治油烟、噪声、废水和粉尘污染,确保市容环境良好。

(二)餐饮业污染整治。组织对城区内固定餐饮业油烟超标排放、油烟直排进行全面整治,规范餐饮业油烟排放方式,防治其危害和影响。

(三)交通噪声整治。组织对城区机动车噪声进行全面整治,实行禁鸣、限鸣,取缔公交车高音喇叭,防治交通噪声污染。

(四)社会生活噪声整治。组织对城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广场、街道等公共场所、经营中的文化娱乐场所和固定设备的商业企业噪声污染进行全面整治,确保市民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五)工地环境整治。组织对中心城区拆迁、待建、施工工地的环境整治,严格执行污染控制措施,及时清运建筑垃圾,清理杂草、杂物,确保场地内物料堆放整齐,无乱倒垃圾、乱堆乱放现象。实施进出口硬化,按规定设置冲洗台和冲洗设施,确保施工车辆净车出场。加强建筑渣土运输全过程的管理,实行密闭运输,防止抛撒滴漏等污染环境的现象发生,减少粉尘(扬尘)污染。

(六)建筑工地及工业企业噪声整治。组织对中心城区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和工业企业噪声污染进行全面整治。对未办理“环评”手续或夜间施工手续的违法建筑单位、未办理“环评”手续或未安装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或噪声超标的工业企业依法进行查处,切实解决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群众满意度。

五、整治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制定《市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宣传动员阶段。中心城区政府拟定《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并召开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组织整治对象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规定、通告等,全面动员,引导广大市民明确的意义和目标,积极支持并参与整治工作。

第三阶段:集中整治阶段。区政府按照《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开展摸底调查,登记造册,确定整治对象,并根据整治规范、规定、标准限期整改,限时搬迁;对逾期未完成的,依法处罚、取缔,并吊销相关证照。

第四阶段:检查提高阶段。市双创办会同相关部门对两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区政府制定长效管理措施,巩固、完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果。

六、配合部门责任分工

(一)区政府:落实五金加工场所、烧烤场所和汽车修理及清洗场所的规划和选址工作。市规划局、工商局、商务局、城管局、交通局和环保局等部门负责协助。

(二)市环保局:负责提供经营性餐饮业油烟治理与排放规范、标准和建筑施工、工业噪声控制规范、标准。依法对餐饮业、建筑工地和产生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未批先建、违法排污行为进行查处。对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项目一律不批。

(三)市工商局:依据两城区政府的清理摸底情况,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需要取得而没有取得“环评”手续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依法不予以年检、换证。对无照经营者,一律依法予以取缔。

(四)市公安局:负责依法开展中心城区交通噪声整治工作,实行禁鸣、限鸣制度,加大对违反禁鸣、改装排气管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取缔公交车高音喇叭。

(五)市城管局:负责提供社会生活噪声控制规范、标准和道路及公共场所占用控制规范。配合两城区政府依法开展社会生活噪声、占道经营、道路扬尘等整治工作。

(六)市住建局:负责提供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及施工时限规范。配合区政府开展对城区拆迁、待建、施工工地的环境整治并强化文明工地建设,对不良施工企业实行挂牌限期督办。

(七)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提供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管理规范,加强管理,严格遵守禁鸣限鸣规定,尾气治理达标排放。

(八)市规划局:配合两区政府落实五金加工场所、烧烤(小吃)场所和汽车修理及清洗场所的规划和选址工作。

(九)市卫生局、文化体育局等有权审批部门,对未办理环评手续和达不到环保要求、卫生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年审。

以上责任单位应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自身职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确保按期完成整治任务。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环境综合整治是开展“创模”工作的重要内容,区政府及市直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资源整合起来,联系实际,真抓实干。

(二)落实责任,密切配合。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区政府及市直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要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市直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主动支持配合两区政府搞好此次整治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努力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广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宣传,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宣传典型、推广经验,曝光问题、鞭策后进,认真听取群众对环境整治的好意见好建议,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提高环境意识,营造人人关心环境整治、个个投身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确保此次整治任务顺利进行。

(四)加强督查,完善长效机制。加大巡查、督查工作力度,对重点区域、重点地段、重点单位要反复督促整改,使城区环境整治和管理工作朝着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健康发展,确保全市“创模”工作圆满成功。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由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市双创办负责日常工作调度和协调,市双创督查组负责日常督查和推进,市双创宣传组负责综合整治工作的整体宣传。

环境整治规划篇7

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坚持主干道两侧和旅游景区周边村优先,村镇体系规划确定保留的中心村、基层村优先,镇驻地及周边环境脏乱差的村优先,规模较大的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优先,村“两委”班子强、群众要求整治愿望强烈的村优先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列出整治时间表,分年度组织实施,三年内完成全区城市规划区外需要整治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

整治内容

坚持选准点,拉好线,拓宽面,以点促线,以线带面,“点线面”齐发力,全力打好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

点,即突出初村镇19个市级重点村的环境整治。加快推进9个尚未整治村的整治工作,分批次纳入市级重点村。列入2014年整治计划的远庄、靠山、西车门、长夼店子、小河北5个村,必须坚定不移地完成整治任务,2014年力争全部完成市级整治村任务,在全市率先完成整治目标。要重点做好“三清三化”工作,进一步加大自来水和进村路等方面的建设力度。要结合清理“三大堆”,在所有的村全面实行垃圾“村收集、镇调度、区清运”。要结合清理漫流污水,对村庄河流进行清淤治理,提高景观效果,保护、利用好水资源。要结合村庄绿化美化,多栽经济树种,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要按照“环境+社区+产业”的整治模式,做好“结合”文章,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与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相结合,与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自来水修复改造、健身文化广场建设、沼气建设等改善民生相结合,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组织开展“回头看”,对已整治过的等10个市级重点村,重点解决自来水、进村路失修问题。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绿化管理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将整治村卫生日常清扫、垃圾收集清运纳入镇环卫部门管理与承担,从根本上防止“脏乱差”现象反弹。

线,即抓好初村镇驻地、交通干线的环境整治。镇驻地区域,主要包括初5个村居,扎实开展五个专项治理活动:一是环境卫生专项治理,对超市、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环境进行集中整治,清理和消除卫生死角,升级和改造相关设备设施;二是车辆停放专项治理,禁止违章占道停车、非法营运、客运车辆赖站争客抢道等行为,加快规划建设停车场,解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三是经营秩序专项治理,要规范设置固定摊点群和排档群,疏导流动摊点到指定地点经营,实行归类、归群、定点、定位、定时管理,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乱摆摊点、占道经营的予以取缔;四是沿街构筑物专项治理,对墙体破旧、墙皮脱落的办公、生产、居住房屋外墙进行统一粉刷,对有碍镇容镇貌的残墙断壁及各类破旧危房进行整修或拆除;五是门头广告及墙体立面专项治理,整治规范街道店面外立面及广告招牌,统一设计更换店面门头,严禁乱牵乱挂、乱涂乱画等行为。凤凰山路、山海路等主要交通干线,要加强全日清扫保洁,及时清除两侧可视范围内的“三大堆”、白色垃圾,清除乱堆乱放的一切杂物;加强道路两侧绿地养护管理,修补破损的路面,施划道路标线;302省道、山海路两侧路灯统一设计安装广告牌。

面,即带动镇容村貌全面提升的环境整治。根据镇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开发项目区内的东石岭、辇子、北宅库等10个规模较大、短期内难以实施改造的村,要参照市级整治标准,因村制宜,合理规划,稳步推进,杜绝乱堆乱放、残墙断壁、污水漫流等现象,确保街道干净整洁;要抓好初村河综合整治工程,开展防汛清淤、卫生保洁、排污整治等工作,确保河道畅通整洁。

总体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周密组织,强力推进。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各成员要各司其职,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镇、村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圆满完成整治任务。

二是凝聚整治合力。通过舆论宣传、典型带动等形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群众自愿、共同受益、民主决策、量力而行、上限控制”的原则,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引导农民投资投劳。结对帮扶的单位要立足大局,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

三是强化督导考核。建立“周调度、月通报”的督导机制,对整治情况实行打分评比,通报整改。年终根据验收结果、投资总额和综合考评等进行分类考核,分档补助。要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列入帮扶村居工作目标考核,对结对帮扶村居的单位考核结果要与评先选优挂钩,确保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环境整治规划篇8

(一)“五乱”现象依然突出

“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的“五乱”现象经过前段时间的整治,虽然有所好转,但没有得到彻底根治,并且反弹还比较严重。

(二)设施建设依然落后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来,我县投入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和维护费用3000余万元,购置了巡查车、垃圾箱、高枝锯等设施。应该说投入比以前大大增加,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需要。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停车位严重不足。由于县城老城区规划缺乏前瞻性,没有考虑到*的车辆会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停车场地预留不足,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突出。二是市场建设、管理落后。市场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齐备、管理比较混乱,没有一家能达到部颁或这次整治标准要求。三是河流、道路的保洁设施缺乏,往往都是有重大活动才清理、打扫一次。四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目前,县城只有一个垃圾集中转运站,污水处理厂也还在建设之中,这与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差距很大。

(三)管理体制依然不顺

虽然我县成立了城市执法监察大队,但其实质还是规划建设局的下属单位,并且执法主体依然是各职能部门,权责不相对应,存在着先天不足,再加之后天努力不够,因而群众对城市管理意见比较大。

(四)认识还不到位

一是干部认识还不到位。7月17日,奇葆书记在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是创造发展优势、增强竞争力的环境工程,是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品牌形象的管理工程。但是,我们的许多干部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的认识还不深刻。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一种应付了事的态度,有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倾向,没有下深水,没有动真格,致使效果不理想。二是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我们的引导、宣传、教育形式比较单一,还没有让群众深刻理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意义,没有让群众树立起环境治理的主人翁意识,没有让群众广泛参与到环境治理活动中来,没有让群众看到党委、政府治理环境的坚定决心。因此,群众的参与意识没有增强,不良习惯没有改变,文明素质没有提高,出现了“干部干,群众看”、“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现象。

(五)长效机制还没形成

虽然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做了大量工作,但在体制机制上探索、总结还不够,对其他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学习还不够,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这也是环境治理不深入、不达标、效果不巩固的重要原因。

上述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主要任务

主要有整治的具体内容和建立长效机制两个方面的任务。

(一)整治的具体内容

1.彻底解决“五乱”问题

“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是一个地方“脏、乱、差”的典型表现,是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是省委、省政府要求做好的首要工作。奇葆书记说,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连自己身边的环境都熟视无睹,管理不好,连打扫卫生都不愿做或者做不好,还想做什么大事,还能做好什么大事?他认为搞不好一个地方的城乡环境,就谈不上做一个称职合格的地方官。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奇葆书记的讲话精神,提高认识,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整治“五乱”现象作为环境治理的首要任务。我县“五乱”问题前段时间虽经整治,但不彻底,并且反弹严重。因此,全县要集中力量、全面动员、全面覆盖,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开展针对“五乱”现象的专项整治活动。国庆之前要高质量地完成这项任务。这是整治工作的第一仗,张市长把它称之为“洗脸工程”。如果脸都洗不干净,何谈其他!因此,我们一定要制定方案,采取措施,下真工夫,把*的脸面洗干净。一是要解决“垃圾乱扔问题”。所有垃圾要有规范的收集设施、要有专门的运收人员、要有合理的处理渠道;二是要解决“广告乱贴”问题。彻底清理建筑墙壁、街道地面上的各类非法小广告,治理广告乱贴乱画的顽症;三是要解决“摊位乱摆”的问题。集中力量治理乱设乱摆、占道经营、跨门经营等问题,清理整顿各类占道摊点等;四是解决“车辆乱停”的问题。要完善交通标识、标线等,合理设置车辆停放区域,对占道停车、阻碍交通的行为要严肃查处;五是要解决“工地乱象”问题。要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标准化工地活动,治理违法违规建设行为。

2.搞好三个集中整治

一是集中整治乡容村貌。要治理面源污染和白色污染,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要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加快村社道路硬化;要实施庭院环境绿化美化,抓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大力推广普及沼气利用。

二是集中整治交通沿线。8月份是省上确定的“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治理月”,要努力实现违法停车得到有效遏制,城乡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点)进一步得到合理规划和设置,停车秩序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信号及交通安全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守法率明显提高,全县道路交通秩序明显好转的目标。工作重点:一是抓好规划,加快停车站、点建设;二是解决场镇占道经营问题;三是抓好公路沿线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四是抓好交通沿线的垃圾收运处理、植树绿化、公厕建设、废弃建筑和设施清理。

三是集中整治重点部位。要集中整治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和秩序,集中力量治理“脏、乱、差”的问题;要整治“裙房卡口”,加大改造力度,实现道路畅通;要对集贸市场实行标准化改造、规范化管理,做到无垃圾积存、无污水溢流、无占道经营;要治理背街小巷,集中解决道路不畅通、路灯不亮、卫生状况差等问题,不留死角,全面治理。

三个集中整治的难度比较大,因为问题比较突出,具有普遍性、隐蔽性,容易忽略,容易反弹。这项工作除建设周期的原因年底不能完成外,其他方面的整治工作今年底要务必要完成。

3.建好五大设施

交通管理设施、环卫设施、治污设施、商贸设施、园林绿化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基本设施是城乡环境实现清洁、整齐、优美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条件,但现状是情况差、问题多、难度大。我们要下大力气上一批解决五个方面问题的项目,为我县城乡环境清洁、整齐、优美打下长久坚实的基础。

一是做好规划。这五个方面的建设涉及当前和以后的问题,同时还涉及在空间范围内合理布局的问题,为了实现“立足当前、兼顾以后、合理布局、功能齐备”的要求,首先要做好规划。这个规划要把省、市的要求、本地的现状、未来的需要结合起来,要与我们正进行的城市总规修编和38个乡镇总规修编结合起来。县级有关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多操一点心,要对县城和乡镇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加强与规划设计单位的沟通,做一个实事求是、适度超前的规划,避免盲目乱建。

二是多元化投入。交通管理设施、环卫设施、治污设施、商贸设施、园林绿化建设等五个方面的设施建设投入是很大的。全部靠财政投入显然不行,大家要开拓思路,多想办法。对我们而言,重点应从四个方面努力:第一,要抓住灾后重建机遇。产业重建资金、生态建设资金,都与环境建设有关,尤其是要利用灾后重建中期评估优化项目的机会,把与灾后重建有联系的项目挤进去;第二,要争取扩大内需项目。治污、环卫和环境保护是扩大内需支持的重点,要搞好项目编制工作,极力争取中央资金;第三,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一些民间机构、社会人士也有投资环境设施的意愿,我们要积极争取。第四,引入经营理念,通过市场运作吸引资金。可以通过“经营城市”的一些方式来筹集资金。比如,最近政府就将出台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办法,从而加速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促进环境改善。

三是扎实开展项目建设。五个方面的建设,要由一批项目作支撑。我们一定要按照“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力争两年时间完成这五个方面的设施建设,使*城乡保持清洁、整齐、优美的能力走到全省同类县市的前列。城乡环境方面的项目属于公共性质的项目,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

4.讲品味、重特色,提升城乡建管水平

奇葆书记认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更艰巨的任务是要提升形象和品味,形成特色风貌。他认为我省城乡建设普遍缺乏特色和风格,城市千城一面的农村版、山寨版;农村普通存在的夹皮沟、军营式、火柴盒等问题比较突出。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对城乡建设规划重视不够,编制水平不高,执行不严,农村规划覆盖面低造成的。他把改变这种状况,转变规划观念,抓风貌改造视为城乡建设的一场革命。他要求高度重视城乡建设规划,以规划指导建设,以规划规范管理。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奇葆书记的指示精神,搞好统筹规划,用规划引领灾后重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在这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从规划到建设,从单体到整体,从现在到未来,从农村到城镇,都要通过“四注意、四提升”即注重塑造风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注重个性特色、提升单体建筑设计水平;注重色彩协调、提升建筑立面装饰美感;注重历史传承、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三打破、三提高”即打破‘夹皮沟’、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打破‘军营式’、提高村落规划水平,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设计水平,来解决城市无品味、无特色、农村版、山寨版的问题,解决农村夹皮沟、军营式、火柴盒的现状。

灾后重建我们得到了国家、港澳台和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获得的建设资金超过了新中国建立来国家投入的总和。几十亿的巨大投入,最后整得乱糟糟的,怎么去向国家和关心、支持我们的爱心人士交待。因此,我们务必要深刻理解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切实提高城乡建管水平。一是突出重点。两年之内中心城区、3个区域重点镇和交通沿线要解决这个问题。二是抓规划的编制。县已聘请了沿海地区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对城市总规和乡镇总规进行修编。在灾后重建和其他一些项目的规划设计中,我们也一定要找一些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设计。高起点规划是关键,规划不具有特色、品味、风貌和美感,建设出来的东西也肯定不具有特色、品味、风貌和美感。规划难、执行规划更难。相关部门、单位一定要坚持原则,规划一旦制定出来,就要严格执行,就不能打折扣。要以对自己、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态度抓好规划,执行好规划。三是要注重政策引导。用政策去引导,顺势而行,远比运用单纯的行政手段解决问题来的顺畅和容易。环境综合整治是涉及千家万户的事情,城乡建设管理也是涉及每一位老百姓的事情,要集思广益,要让群众来参与,让群众来监督,因势利导的做好工作。

(二)建立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机构、三支队伍和七项制度。

1.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局或城乡环境综合管理执法局

除城乡规划与建设外,城市环境方面的建设和管理全部由该局负责,主要工作任务就是保证城乡环境整洁、卫生、整齐、优美。就是要消除多头管理、职能分割、执法职能分设、有利就干、有难就躲的弊端,确保城市管理的统一性、协调性、综合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2.建立三支队伍

一是职能化的管理队伍。综合管理执法人员要具有城乡环境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和执法能力。就是环境治理要真正做出档次,给人民群众一种舒适、美好的感受。

二是专业化技术队伍。对环境的保护、建设和管理要达到科学的状态,必须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技术的队伍。

三是保洁队伍。通过政策引导,培育保洁公司,走市场化保洁的路子。

3.建立七项制度。

一是目标考核制度。要把城乡环境整治和长期保持作为党委政府十分重要的一项日常工作,制定专门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二是投入保障制度。财政投入纳入预算,随财政税收增长而增长,做到经济越发达,城乡越优美,人民越高兴。同时,要制定政策支持城乡环境建设和管理中的积极参与者,尤其是具有长期公共服务性质的项目和企业。

三是公共资源经营管理制度。凡是为获得经济利益而使用城乡公共资源的,都应该有偿使用。把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经营好,是解决投入问题的好办法。

四是宣传教育制度。目前,我县“公共环境清洁卫生人人有责”的意识比较差,要建立有力度的宣传教育制度,把“讲清洁、爱卫生、守秩序、有礼貌”的意识,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工作深入机关、深入学校、深入企业、深入社区、深入村社、深入景区。当前,*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经济社会转型期,这其中十分重要的就是要使一个农村县城向现代化中等城市转变,要使大量农民向市民转变。我们要把社会转型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要突出抓好教育引导,让人人爱护公共秩序和清洁卫生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成为*人一种自觉意识和行为。

五是督查问责制。省、市对整治工作要求很严格,主要是:明查暗访、突击式现场会、曝光谈话、问责处分。为此,我们的督查要先行、问责要从严,通过我们自己的督查问责推进工作,避免在全省、全市被督查问责。小范围丢脸的负面影响肯定小于大范围的丢脸。因此,督查问责工作要早、要严,要全覆盖。

六是社会民意调查测评制度。就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效果最终要由群众说了算。

七是曝光制度。就是要对反面典型及时曝光。通过曝光揭丑来提效能、促整治。

三、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2011年底,县城区、80%乡镇、60%村庄达到《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力争通过3年时间,使全县人居环境和容貌秩序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和长效机制基本健全,形成城乡容貌改观、环境管理有序、城镇品位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高的局面,为推进“两个加快”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清洁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

(二)工作计划

1.2009年8月20日前各专项工作组、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制定完毕。

2.2009年8月底前各专项工作组实施规划、项目计划、资金计划制定完毕。

3.2009年10月1日前完成“五乱整治”任务,“七进”取得阶段性成果。

4.2009年年底前完成“三个集中整治”、“三支队伍一个机构建设”、“七项制度制定”任务。

5.2010年年底前完成“五个方面设施建设”和“一个机构建立”任务。

6.2011年8月底前中心城区、3个区域重点镇完成风貌工程,其余2012年底前完成。

四、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鉴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实效性和长期性,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以杨震书记和我为组长,国际、王飚同志为副组长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的整治工作。同时,为了保证各方面整治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了环境保护整治、宣传教育、乡村环境整治、卫生整治、工业企业整治、交通秩序整治、城乡容貌整治、商贸秩序整治、督导9个专项工作组和一个专门综合协调整治工作的办公室。9个工作组组长分别由县委、县政府领导担任,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全权负责专项整治组的工作,县上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到各个专项工作组负责具体工作。按照8月14日县委常委会要求,各工作组在本周之内要组建好班子,做到人员到位、职责明确,迅速展开工作,并在本周之内制定出具体的、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案,要明确具体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人员经费怎么落实、什么时间完成、组内如何督查考核等内容。各乡镇的环境综合治理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要解决好机构、人员、经费三大问题,亲自抓点作示范,以党政主要领导的领导作用、带头作用、示范作用,全面推进整治工作。

(二)强化督查问责

各乡镇、县级各部门认识一定要到位、工作一定要到位、责任一定要到位。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要进行严格问责,追究领导责任。要把群众监督、媒体监督与行政监督结合起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动态督导机制,采取设立举报电话、明查暗访、定期检查、突击抽查和随机复查相结合等方式,查找问题,督促整改。要实行规范化考评,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成效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机关单位、公职人员,以及凡是财政供养的人员,都要积极参加,做出表率。对机关、公职人员在整治中的表现,监督考核要从严。要自始至终注重实际效果,以群众的评价为最高标准,坚决杜绝形式主义。

(三)强化宣传引导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依靠广大群众,通过宣传引导,广泛动员群众自觉投身到环境治理中来。要创新宣传方式,综合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立体式宣传,做到报刊上有专栏、广播电视上有专题、网络上有互动。要利用公益广告、橱窗板报、手机短信以及车站、收费站、公交站亭等公共场所的宣传设施,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渗透力。要大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取得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大力宣传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要积极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教育引导城乡居民转变生活方式,改善生活环境,提升文明素质,激发和调动群众支持环境治理、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一篇: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范文 下一篇:经济作物的定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