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26 15:12:31

环境设计案例

环境设计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TRIZ理论 环境设计 创新与发明 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TD6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262-01

第一章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不再仅仅追求物质的满足,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环境的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设计,进而装扮生产与生活空间,达到美化生活环境,展现生活品味的作用,使冰冷的建筑与房屋有了色彩与温度。

本文通过选取TRIZ相关的理论哲学与设计原理,结合环境设计中的典型案例,研究不同环境设计中所运用的不同方法与原理,寻找TRIZ理论对于环境设计的帮助与支持,使环境设计的方法与创造更有理可循。

第二章环境设计概念体系与TRIZ理论

1、环境设计概念

环境设计是针对建筑室内外的空间,利用艺术的处理形式,以施工技术为支撑,进行设计改造与创造的实用类艺术学科。环境设计利用对空间的整理与组织、空间界面的艺术处理,其中包括空间围合立面,墙体、柱体、门窗等,运用软装配饰,自然与人工照明、造型、具有一定符号特点的设计形式语言,搭配植物、水体以及相统一的功能性设施,使人们生存与居住环境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展现出特定的氛围与风格,以满足人们的功能使用与视觉审美上的需求。

2、TRIZ理论

在现代,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首先,无论设计对象的复杂程度与否,其中均有一定的规律与模式。其次,设计创造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通过设计与创造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而解决所遇到的矛盾、冲突等问题也成为了这一进化过程的重要推动力。

第三章TRIZ理论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在本文中,本文选择适用于环境设计学科的部分原理进行归纳与整理,并针对不同的原理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更好地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

1.分割原则

该原则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首先,将物体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并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并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在环境设计中,常常用到这种设计方法来进行空间的围合于分割,使空间的使用功能不再单一,为空间增加合理的功能属性,丰富空间变化,达到方便使用的效果。例如在办公空间会议室设计时,为了节省空间,常常将大小不等两个会议空间串联布置,中间使用可移动或可拆卸式隔断进行空间的分离。在平时,两个会议室可以分开单独使用,在遇到参会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会议室隔断各移动至墙体两侧,形成一个较大面积的会议空间,使空间使用较为便捷。

2.不对称原则

TRIZ理论的主要表现在将物体的对称形势转换成为不对称的形式,如果物体本身具有一定的不对称性,那需要加强其不对称的程度。这类的实例在环境设计中有较好的体现,为了增强设计对象的形式感,设计师在设计师常常尝试采用不对称的设计语言表现设计理念,阐述设计概念。利用不对称的设计原则,使设计相对活泼生动,具有变化性,设计语言更加丰富。1996年竣工的跳舞的房子是由著名设计师法兰克・盖里设计的。该建筑在设计舍弃了传统建筑正方的特点,而是将其中一柱形建筑进行了扭曲,采用了不对称的设计语言,与相邻的柱形建筑形成对比.

3.复制原则

在环境设计中,复制原则也应用到了大大小小的设计中,之中包括利用相同或相似物体进行排列组合形成的设计形式,也有抽象设计符号进行符号的放大缩小,再进行复制排列,以及变换复制品材质,但保持复制品基本符号元素与语言的设计案例。大到建筑的设计,小到一个杯子纹样的设计,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通过元素的转变,复制形成的设计。Thomas?heatherwick在中国世博会设计的英国馆,整个建筑由六万多根“触须”围成,每根触须两端有一些LED发光点,在系统控制下可展现不同的图案与不同效果,整个空间通过大量柱形元素的复制,形成具有特色的建筑。

4.改变颜色原则

在设计时可尝试改变物体或外部介质的颜色、透明度,在观察较为模糊的事物时,可利用染色剂,若已采用,可添加荧光粉。在设计中,为使空间更加丰富,活跃空间氛围,设计师常常会采用改变物体颜色的方法来丰富空间层次。

根据不同空间属性、使用习惯与要求,设计师会选用不同颜色来丰富场景变化,在统一的色彩中寻求变化。在仪式性场所,如教堂等,利用彩色玻璃,营造神圣的意境。除此之外,不用的空间属性选用的色彩倾向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幼儿园在设计时常常才有较为活泼、鲜亮的色彩,医院以白色与绿色为主,偶尔点缀黄色、橙色来帮助打破冰冷的空间氛围。

5.一致原则

同指定物体相互作用的物体应当用同一(或性质相近的)材料制成。环境设计中一致原则也是较为常见的设计方法。为保证空间展现更加协调有序,避免杂乱无章的空间效果,在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时,尽量保证空间材质的一致性与统一性或相似性,通过合理的材质选择,可以帮助协调空间氛围。

第四章结论

本文针对环境设计中的相关设计方法与应用问题,解释了相关理论的核心概念与理论支持,应用TRIZ理论的相关工具结合环境设计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在环境设计中,可运用分割与拆出等原理将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在进行创造与设计的过程中,利用元素与物体的复制变形与排列,材质的替换与重组,介质一致等设计方法,得到更有价值的设计成果。应用证明TRIZ理论能够解决环境设计中的矛盾与冲突问题,可有效提高环境设计的质量。当然TRIZ理论对于环境设计的帮助也不仅仅只有本文所阐述的这些。

参考文献

[1] 吕忠园.TRIZ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 2012.

[2] 苏唤唤.基于TRIZ发明原理的领域问题求解方法研究[D].济南大学 2013.

环境设计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态设计理念;环境设计;现状;培养策略

一、生态设计理念的概述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最初是指房屋或者环境,而随着现代学科的逐渐完善与发展,其含义也得到了扩展,现代科学中主要表示自然界主体与各个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生态设计理念,简单来讲就是在现代环境中设计中,从生态的角度综合考虑各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各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仅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还应该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二、生态设计理念在高校环境设计教学培养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不断完善现代化建设方案,即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还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对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一现实的反映。高校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根据生态文明建设需求,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也随之确立,并逐渐融入了生态设计理念。环境设计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其是一门集合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环境策划与管理的综合性学科。现阶段,虽然我国多数高校都依据市场导向,开设了环境设计专业,但是其教学培养过程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在课程内容讲解上,更多的还是倾向于对环境设计效果的强调,而忽视了生态设计的要求,基于此,高校在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推动改革,不断渗透生态设计理念。

三、生态设计理念在高校环境设计教学培养策略

(一)完善课程体系,增加生态设计课程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有效的教学培养的前提。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社会发展实际,将生态理念渗透在课程之中。将生态设计理念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来,并不是在课堂教学中单纯地引入生态设计的概念,或者对学生一味地强调生态保护、生态设计的重要性,而是应该以专业课程的方式,将生态设计确定下来。如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将生态设计融入到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来,以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案例选择上,教师也应该有一定的侧重,注重对生态环境策划、生态设计方法、生态设计法规等元素的引入与分析。

(二)树立生态理念,积极感知生态环境

认识是实践的指导,在高校环境设计教学培养中,要想提高学生的生态设计素质,教师必须要从理念上转变学生单纯强调设计效果的误区,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学生的认知中来。在引导学生树立生态设计理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对环境的感知作为提高学生专业设计素养的重要内容,即一方面在设计中融合生态理念,如在环境设计方案时,引导学生主动考虑建筑物、构筑物、道路交通、景观的生态价值,以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另一方面还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环境设计效果,兼顾生态性与艺术性,以达到保护生态的设计目的。

(三)尊重生态周期,优化环境设计流程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在设计实践中,学生要想得到良好的设计效果,不仅要从环境的外在表现、功能等方面实现优化,还应该深入分析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材料、工艺、技术等。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科之间的融合度较低,教学培养的侧重点被放在环境设计效果上,忽视了对材料、技术、工艺等内容的研究。而在生态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教师应该从环境设计流程的角度出发,实现学科交叉,引导学生根据生态周期分析环境设计的整体效果,从而保证设计方案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的目的。

(四)引入生态案例,加强实践教学指导

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尤其是在生态设计理念的指导下,环境设计方案更应该得到不断的论证与优化。在专业教学培养中,教师应该从提高学生设计实践水平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生态设计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生态案例的选择与整合,根据教学培养目标,让学生能够切实根据当前环境设计的生态需求设计方案;另一方面还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教学讨论氛围,让学生根据设计方案交流意见、分享灵感,进而实践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

(五)把握生态原则,融合自然环境因素

城市是现代人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现代化、工业化的环境设计使得人们逐渐远离自然,而逐渐增加的生活、工作压力又激发了人们回归自然的欲望,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在教学培养中,应该迎合现代人的这种需求,根据生态设计理念的指导,为人们在城市中构建出一个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在专业教学培养中,教师可以从生态设计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深入乡土、体会自然环境的魅力,并从中获取灵感,进而融入到城市环境设计中来。

四、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市场对于生态设计、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缺口也会随之扩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在专业教学培养中,应该切实尊重社会、市场的发展需求,从生态设计的角度出发,将生态设计理念贯彻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完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培养与引导,促使学生深化对生态设计的理解,提高生态设计的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郭晶,徐钊.论生态设计理念在高校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83-84+86.

[2]高薪茹,张斐然.生态设计理念———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的绿色指挥棒[J].艺术教育,2015,(11):18-23.

[3]张凌.探讨高校环境设计教学中生态设计理念的培养路径[J].戏剧之家,2016,(18):221.

环境设计案例范文第3篇

环境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它是利用艺术设计手段来对室内外环境进行科学而又合理的设计与规划。我国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因此,该专业教学体系还不是很健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等行业快速的崛起,这就使社会对环境设计人才的质量与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环境背景下,科学的创新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成为社会人群热切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要与市场需求相契合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的设计要基于市场的需求,采取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围绕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展开的。同时,还要合理的修订该专业教学体系,致力于使环境设计专业的建设成为多专业、多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在建设该专业良好基础教学平台的前提下,使环境设计专业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建设。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要对实践性教学进行强调

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较为枯燥、乏味,因此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课堂时间,帮助学生能够对现代建筑结构和传统民居结构进行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应采取适当的安排学生去实地考察相关现代建筑和传统古民居的教学方法,从而使该专业教学理论事半功倍。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和思考实践项目或建筑结构;其次,学生结合考察的分析和思考结果提交相关的实践报告;最后由教师运用环境设计专业知识对报告进行总结与评断。在这个过程中,原本空洞乏味的专业知识理论课转换成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环境,实现了抽象知识与具体生动知识的灵活转换,使同学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分析与应用能力。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要进行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还包括构建自己的实训基地,同时与相关企业或公司签订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划,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向一线工地延伸,能够帮助学生尽早的适应设计公司的工作内容,熟悉项目运作流程。此外,对于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可以直接对其进行推荐,并将其纳入企业或公司,作为该领域储备人才,学生在毕业后便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从而实现高校与企业双赢的局面。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要充分利用社会相关资源

为了使学生能够时刻把握环境设计领域市场需求走向,高校应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办理交流会或学术讲座的办法,适当的邀请一些相关企业管理者、优秀技术工人、项目经理或知名设计师到学校来向学生讲授该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成功的环境设计案例,掌握设计公司的项目运作和管理手段,从而能够协调好施工流程与其他环节之间的有效配合,从而对施工工艺和最新材料进行更好的掌握与了解。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要适当的引入案例式教学方案

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更依赖于教学,新形势下的该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要时刻把握住社会潮流的前言。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不能以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授课,要适当的引入案例式教学方案,并与本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使授课形式更具创新特色。针对于案例分析中出现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自行的分析与理解,使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与灵活应用知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要大力提倡教师结构的双轨制

现阶段的教育部门大力提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优化建设。双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备执业资格和教师资格的专业教师,因此,教师要不断的对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提高,从而满足双师型教师资格。此外,教师还要与设计公司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学生共同分享在工程实践中获得的环境设计经验。另一方面,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要重视产学研教学的一体化,学校可以结合该专业的特色,适当的建立景观设计、软装陈设和室内方向工作室等,不同的工作室配备不同专业技能的教师,学生对于工作室学习具有选择权。工作室的建设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设计公司的项目,增加了其实践项目的经验。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环节是该课程教育的实践环节,大力开展该专业实践环节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能力,并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培养。此外,教师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社会和市场,使其成为适应社会环境设计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长春大学美术学院)

环境设计案例范文第4篇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跨学科、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专业,因此迫切需要加强课堂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文章结合对国内外课程教学实践方法和现状的研究,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与创新。只有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

环境艺术;实践教学;整合;创新

环境设计专业系列课程作为贯穿整个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囊括了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景观园林艺术设计及装饰文化、雕塑等多个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课程。当前,我国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存在实践育人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文章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对课程教学中实践育人手段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西方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方法与经验

西方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可以追溯到德国包豪斯学校,这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不仅创立了基础课,还强调让学生进入工厂,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团结了一批卓有建树的艺术家与设计家介入设计教学,将设计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当代的西方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主导理念依然是包豪斯的教学体系与实践模式,但各国都在本土文化与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着最为适宜的教学模式改革。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欧洲现代设计艺术教学非常强调项目教学,即由导师带领学生在项目中完成各门专业的学习。项目包括虚拟项目或与企业合作的实际项目,与企业结合着重于对项目的研究,而不是具体的设计作品。在欧洲的大部分院校,学生在项目课题上所用的时间约为50%,而在课题相关课程上所用的时间只有20%~30%,剩下的时间用作选修课。如,丹麦奥尔堡大学要求学生参加实践课题工作,纵向上贯穿了大学教学的全过程,横向上有课题贯穿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真正做到按课题组织教学。同时,充分利用工作室环境,将公司项目制作过程和具体细节按实战要求在课堂上表现,将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公司结合起来,聘用一些有经验的设计师到工作室兼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前体验公司管理制度下的工作内容与环境,增加实战经验,也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与今后的发展做出正确、客观的认知。积极地研究和吸取西方艺术设计院校的教学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先进经验,有助于我国高校艺术设计课程中实践方法的创新与改革,有助于培养特色的综合型创新设计人才。

二、我国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方法与现状

目前,国内设有环境设计专业的一流院校,如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丰富的实践育人手段。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构造节点模拟训练,学生将设计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材料、工艺构造亲手制作出来。这种将工地搬进教室进行现场教学的方法可操作性强,可以为学生提供现场模拟与体验环节,能有效加深学生对这些材料、工艺知识难点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清华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在设计课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在照明实验室中进行灯光模拟。学生根据所上课程要求模拟现实照明,如模拟办公空间照明、居室照明等。这种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实践手段,使学生在了解灯具的同时能够进行创意性的照明设计,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中央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在设计课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随时参观学院的材料与构造展厅,了解材料的应用范围、构造方式、产地、价格以及完工后的图例,使学生在发挥创造性的同时结合现实进行设计,避免了设计课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问题。目前,根据国内各大高校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与案例,我们能够进行比较全面地理解和分析,但部分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仍然有不够完善的地方,规律化、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能力弱、适应性差,缺乏创新能力与文化修养,难以运用课堂所学的专业理论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等等。我国环境设计专业仍是一门新型学科,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案例与经验,一方面结合本土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研究出一套完整的体现自身教学特色与学科发展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1.实验方法的导入

为了改变以往只有实验课教学在工作室中进行的状况,可以在环境设计课堂教学中融入实验方法,利用艺术学院模型室、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利用学院构造模型室,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及节点,通过对材料的分割、组合、安装,使学生掌握施工工艺;并让学生制作等比空间模型,研究空间组织关系,摆脱课堂教学中单纯依靠计算机模拟的状况,使学生切实体会从图纸到实物的整个过程;提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具有自身办学特色、具有前瞻性与可实现性的环境设计模型室建设方案,以适应环境设计系列课程实践育人手段的改进。第二,提出环境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在实验室中进行模拟实践教学的交互式教学,即运用计算机技术营造虚拟现实场景,再现实践环境的搭建过程。如,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为例,这门专业课以往的教学方法理论性较强,手法单一,三维想象空间难以理解,使学生对施工现场、建筑物结构和施工过程了解不足。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模式,将虚拟建筑建造过程实验教学软件运用到实验室中,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身临其境,可以感知各种建筑物实际的施工过程。学生还必须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虚拟现实的实践环境中进行构思和设计,以全新的交互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实验室虚拟现实的计算机教学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易于操作和拓展、更为高效和便捷的优势。虚拟建筑建造实验教学模式包括四大模块:基础知识概念、全景漫游、虚拟建造过程实验和创新设计。这是环境设计实践教学的全新模式,不仅可以代替部分传统教学,而且能够解决艺术设计中的实践教学问题,起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的作用。第三,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突破传统的多学科、全方位智能交互式实验室教学模式。由于当今的艺术设计与新科技、新材料不断创新,多领域、多学科结合也日益紧密,进而产生集多领域教学、学术研讨、互动教学、作品展示于一体的智能化教学系统,它结合了设计专业各个领域交叉、融合而产生的新领域。该项目利用屏幕融合式的多点触摸主屏和副屏的模式,它拥有一定的数据库支撑,包含了与之相关的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平台,可真实地模拟景观、建筑、室内外等场景,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动态演示,针对专业定位和社会就业的需求,提供综合性的创新实验平台,推动单一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手段逐渐向互动式的实验教学过渡。

2.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第一,教学内容的创新。整合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领域包含的基础学科,确立“跨界融合,皆善为用”的教学理念,将整体实践课程分为基础教学、综合设计、创新研究三大板块。在基础教学平台上构建“能力素养一体化”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成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既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又提高了他们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根据国际市场及产业链的发展需求增设新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其处于革故鼎新的动态发展平衡中。第二,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首先,强调多人授课,多课程、多元化教学,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乃至企业资深专业人员合作授课,推进项目化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理解,使其更多地了解设计施工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其次,通过校企合作,在学校创办实践基地,聘请知名设计师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这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铺平了学生与企业、市场接轨的道路,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最后,以科研活动带动人才培养,吸引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开展课题研究。让学生进入教师工作室,及时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合理融入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并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

3.教学方法的规范与创新

案例教学是环境设计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实践育人手段。建立规范的案例教学体系,及时更新教学案例,对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获得前沿的信息资源是十分必要的。首先,结合环境设计系列课程,建成规范的环境设计系列课程案例教学体系,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研究发现设计方法。其次,与国内顶尖的建筑设计公司、室内设计公司密切联系,获得国内前沿的设计案例,用于环境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最后,建成世界经典环境设计案例库,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完整性,包括背景资料、图纸资料、设计评价等。

4.考核方法的创新

更新考核方法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突出“重过程、重平时表现、重能力培养、重思维创新”的指导思想,制订详细的进度考核内容。环境设计系列课程是整个环境设计教学体系的主体,主要讲授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中各类空间的设计方法,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由于新型材料与构造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构造内容也较为复杂,再加上课堂讲授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手段,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结语

文章在调查、研究国内外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方式,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其将来在社会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于玲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艺术教育,2011(1).

[2]郑家茂,熊宏齐.开放•创新——实验教学新模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王国强,吴敏,陆庆.研究型大学实验教学创新平台的建设.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

环境设计案例范文第5篇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跨学科、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专业,因此迫切需要加强课堂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文章结合对国内外课程教学实践方法和现状的研究,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与创新。只有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

环境艺术;实践教学;整合;创新

环境设计专业系列课程作为贯穿整个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囊括了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景观园林艺术设计及装饰文化、雕塑等多个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课程。当前,我国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存在实践育人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文章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对课程教学中实践育人手段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西方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方法与经验

西方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可以追溯到德国包豪斯学校,这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不仅创立了基础课,还强调让学生进入工厂,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团结了一批卓有建树的艺术家与设计家介入设计教学,将设计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当代的西方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主导理念依然是包豪斯的教学体系与实践模式,但各国都在本土文化与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着最为适宜的教学模式改革。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欧洲现代设计艺术教学非常强调项目教学,即由导师带领学生在项目中完成各门专业的学习。项目包括虚拟项目或与企业合作的实际项目,与企业结合着重于对项目的研究,而不是具体的设计作品。在欧洲的大部分院校,学生在项目课题上所用的时间约为50%,而在课题相关课程上所用的时间只有20%~30%,剩下的时间用作选修课。如,丹麦奥尔堡大学要求学生参加实践课题工作,纵向上贯穿了大学教学的全过程,横向上有课题贯穿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真正做到按课题组织教学。同时,充分利用工作室环境,将公司项目制作过程和具体细节按实战要求在课堂上表现,将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公司结合起来,聘用一些有经验的设计师到工作室兼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前体验公司管理制度下的工作内容与环境,增加实战经验,也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与今后的发展做出正确、客观的认知。积极地研究和吸取西方艺术设计院校的教学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先进经验,有助于我国高校艺术设计课程中实践方法的创新与改革,有助于培养特色的综合型创新设计人才。

二、我国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方法与现状

目前,国内设有环境设计专业的一流院校,如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丰富的实践育人手段。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构造节点模拟训练,学生将设计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材料、工艺构造亲手制作出来。这种将工地搬进教室进行现场教学的方法可操作性强,可以为学生提供现场模拟与体验环节,能有效加深学生对这些材料、工艺知识难点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清华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在设计课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在照明实验室中进行灯光模拟。学生根据所上课程要求模拟现实照明,如模拟办公空间照明、居室照明等。这种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实践手段,使学生在了解灯具的同时能够进行创意性的照明设计,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中央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在设计课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随时参观学院的材料与构造展厅,了解材料的应用范围、构造方式、产地、价格以及完工后的图例,使学生在发挥创造性的同时结合现实进行设计,避免了设计课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问题。目前,根据国内各大高校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与案例,我们能够进行比较全面地理解和分析,但部分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仍然有不够完善的地方,规律化、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能力弱、适应性差,缺乏创新能力与文化修养,难以运用课堂所学的专业理论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等等。我国环境设计专业仍是一门新型学科,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案例与经验,一方面结合本土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研究出一套完整的体现自身教学特色与学科发展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1.实验方法的导入为了改变以往只有实验课教学在工作室中进行的状况,可以在环境设计课堂教学中融入实验方法,利用艺术学院模型室、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利用学院构造模型室,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及节点,通过对材料的分割、组合、安装,使学生掌握施工工艺;并让学生制作等比空间模型,研究空间组织关系,摆脱课堂教学中单纯依靠计算机模拟的状况,使学生切实体会从图纸到实物的整个过程;提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具有自身办学特色、具有前瞻性与可实现性的环境设计模型室建设方案,以适应环境设计系列课程实践育人手段的改进。第二,提出环境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在实验室中进行模拟实践教学的交互式教学,即运用计算机技术营造虚拟现实场景,再现实践环境的搭建过程。如,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为例,这门专业课以往的教学方法理论性较强,手法单一,三维想象空间难以理解,使学生对施工现场、建筑物结构和施工过程了解不足。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模式,将虚拟建筑建造过程实验教学软件运用到实验室中,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身临其境,可以感知各种建筑物实际的施工过程。学生还必须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虚拟现实的实践环境中进行构思和设计,以全新的交互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实验室虚拟现实的计算机教学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易于操作和拓展、更为高效和便捷的优势。虚拟建筑建造实验教学模式包括四大模块:基础知识概念、全景漫游、虚拟建造过程实验和创新设计。这是环境设计实践教学的全新模式,不仅可以代替部分传统教学,而且能够解决艺术设计中的实践教学问题,起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的作用。第三,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突破传统的多学科、全方位智能交互式实验室教学模式。由于当今的艺术设计与新科技、新材料不断创新,多领域、多学科结合也日益紧密,进而产生集多领域教学、学术研讨、互动教学、作品展示于一体的智能化教学系统,它结合了设计专业各个领域交叉、融合而产生的新领域。该项目利用屏幕融合式的多点触摸主屏和副屏的模式,它拥有一定的数据库支撑,包含了与之相关的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平台,可真实地模拟景观、建筑、室内外等场景,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动态演示,针对专业定位和社会就业的需求,提供综合性的创新实验平台,推动单一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手段逐渐向互动式的实验教学过渡。

2.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第一,教学内容的创新。整合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领域包含的基础学科,确立“跨界融合,皆善为用”的教学理念,将整体实践课程分为基础教学、综合设计、创新研究三大板块。在基础教学平台上构建“能力素养一体化”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成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既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又提高了他们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根据国际市场及产业链的发展需求增设新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其处于革故鼎新的动态发展平衡中。第二,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首先,强调多人授课,多课程、多元化教学,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乃至企业资深专业人员合作授课,推进项目化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理解,使其更多地了解设计施工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其次,通过校企合作,在学校创办实践基地,聘请知名设计师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这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铺平了学生与企业、市场接轨的道路,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最后,以科研活动带动人才培养,吸引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开展课题研究。让学生进入教师工作室,及时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合理融入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并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

3.教学方法的规范与创新案例教学是环境设计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实践育人手段。建立规范的案例教学体系,及时更新教学案例,对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获得前沿的信息资源是十分必要的。首先,结合环境设计系列课程,建成规范的环境设计系列课程案例教学体系,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研究发现设计方法。其次,与国内顶尖的建筑设计公司、室内设计公司密切联系,获得国内前沿的设计案例,用于环境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最后,建成世界经典环境设计案例库,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完整性,包括背景资料、图纸资料、设计评价等。

4.考核方法的创新更新考核方法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突出“重过程、重平时表现、重能力培养、重思维创新”的指导思想,制订详细的进度考核内容。环境设计系列课程是整个环境设计教学体系的主体,主要讲授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中各类空间的设计方法,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由于新型材料与构造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构造内容也较为复杂,再加上课堂讲授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手段,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四、结语

文章在调查、研究国内外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方式,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其将来在社会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艺术教育,2011(1).

[2]郑家茂,熊宏齐.开放•创新——实验教学新模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王国强,吴敏,陆庆.研究型大学实验教学创新平台的建设.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

[4]陈进东.装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项目教学研究.教育界,2014(21).

环境设计案例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环境设计;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市场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切要求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水平逐渐提高。许多设计公司则希望学生能够在上岗之际就能去为公司创造效益,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成熟的绘图能力则是行业对学生最残酷的考验,而专业软件则是该专业学生必备技能之一。作为培养优秀专业设计人才的艺术院校,加强设计专业软件的教学改革,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势在必行。

一、出现的问题

艺术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软件教学肩负着合格新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艺术专业基础软件课程体系的设置对该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起关键作用。行业的发展需求迫切要求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熟练程度。艺术高等院校作为环境设计专业人才供给的主要渠道与培养重要基地,培养具有优秀专业技能的设计人才,助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深远的意义。

根据市场行业的发展需求,并结合近几年来教学经验,将对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软件进行教学改革,着重围绕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积极地探索与尝试。

(一)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作为环境设计培养的高等艺术院校的软件课程教学,在兼顾建筑行业发展需求同时,应根据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特点,结合市场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艺术高等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软件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务实理论基础,优化知识结构,突出实践教学,提高操作水平,实现综合素质培养。将以对教学观念的改革、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等手段,促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深入了解,培养学生对软件操作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课程准确定位,明确课程教学目的

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作为今后设计工作的辅助工具课程,“数字三维空间表现”总的课程目标是:使得学生具备独立电脑软件绘图能力、环境设计专业其他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电脑绘图能力,能够将自己的设计创意表现在图纸上;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作为景德镇陶瓷大学中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充分发挥利用陶瓷元素与环境设计相结合,增强他们在设计过程中的创新能力与电脑绘图能力,使学生掌握基础软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思想的设计师。

(二)创立新型地“双主”教学模式,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数字三维空间表现的课程教学中需要创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双主”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则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1]。本文中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将采用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以教学与学习理论文指导,配备先进的教学环境、资源,科学协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材以及教学媒体四者之间的关系来实现。

在常人眼中,学生的知识来源主要来源于教师,教师通过课堂等途径进行知识传播,而这里的“双主”教学模式则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借助他人帮助,合理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料,通过教师传授及自主学习的方式而获得,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往常的数字三维空间表现课程教学中,课堂主要以“讲解+演示”的授课方式为主,通常采用“理论讲解-示范操作-学生操作提问”的教学模式。是看起来似乎很合理,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人合作的意识、合作的方式等今后在工作中必备的技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应该以实际案例讲解示范的教学模式,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的形式,合理发挥个人特长,同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的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能够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也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三)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与应用能力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

在数字三维空间表现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应用能力,我们将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革新教学方法,夯实理论基础。“数字三维空间表现”课程知识内容涉及范围广,操作命令繁杂,因此将按知识单元加强基础理论知识,重点讲解示范案例操作过程方法。讲授过程中将采用真实案例讲解示范,详细地展现建模过程的步骤,增加课堂教学容量,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基础理论、掌握操作步骤。

加强案例实践,提高学习兴趣。“数字三维空间表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引用案例在教学中的非常重要。更有助于加强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形成对基础软件的基本认识。在课程初始阶段讲解该软件在实际项目应用领域的情况,便于学生对软件广泛应用具有更深入的了解,讲解示范时采用著名建筑或者校园建筑等学生熟知的的案例,让学生自己测绘,参与其中,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得以体现。案例教学非常有助于学生了解软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建筑绘图软件不断深化更新,种类越加丰富,操作更人性化、简易化。数字三维空间表现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3d max建模及Vray渲染软件,而是应该根据市场发展培养业务水平强的设计师,该软件成熟应用于室内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动画等行业。主要因为该软件对物体表现力强,但是该软件操作复杂,命令参数多不易于短期内熟练操作。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学习问题,同时市场发展要求我们要有更高的工作效率,例如新兴的Skectup、Artlantis、lumion等建模渲染软件操作简单易学,工作效率高。将同一个案例通过不同的软件进行绘制讲解示范。技术的发展影响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必须同市场发展所建立知识的传授与技能培训的系统。因此数字三维空间表现课程教W内容应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的特征:要具有足够是设计理论为基础;要具有多样性,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给学习,做到概念、原理、方法、实践的有机统一;遵循系统性、通用性和学生可接受性的教学原则,兼顾市场、技术、和教学三方面的要求和内容进行有机结合。

提倡自主学习,解决重点难点。针对教学软件种类多而分散、教学方向不一致(该课程开设于大二上学期,下学期将涉及分室内、景观方向问题)、学生软件基础差异大等实际情况,迫切要求我们解决重难点问题。一方面,形成基于实际案例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合作与创新能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校园内一处建筑,可以是教学楼、大门,乃至宿舍,然后组成员分工搜集建筑信息,然后各自建模渲染出图,可以选择不同软件进行绘制。在整个过程进行中,由学生相互协作完成电脑建模渲染,教师起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分享一些软件教学网站,形成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实践教学为指导、网络教学为辅助的立体化教学环境,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加强案例教学,在教学设计中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字三维空间表现”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可以使得学生两个方面能力得到锻炼。一方面是独立学习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运用软件技能解决方案项目的创意表达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我们着重突出软件技能训练,兼顾设计创意引导,融入到整个课程教学设计中。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通过学生周边所熟悉的建筑环境进行案例教学,掌握三维建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学习其中一种软件的同时学习软件的学习方法,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其次就是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分享更多更实用的三维建模软件操作技能。为此我们将适当增加课时量,重新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让学生走出机房,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软件技能得到有效训练。

将数字三维软件与环境设计相关知识进行整合,采取案例与实践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在实践课的教学课堂中,我们将采用案例教学方式,通过实际项目案例引导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以本案例进行任务活动,在参与方案项目的时候会产生各种问题,然后再对项目方案的设计手法、设计思路等方面进行讲解,同时通过拍照,对照片分析讲解。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自行操作过程中进行教师随堂辅导,随时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课程结束之后,W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或教师提供的网盘进行自主学习,在这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主动的将学习资源应用到方案中,同时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走出机房学软件,培养动手能力。在数字三维空间表现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为教学理念,构建创新、求实、和谐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正真主人。走出机房,熟悉身边的建筑、景观,将身边的建筑景观空间通过测量、建模、渲染等表现出来,这样有助于对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对课外综合作业进行设计的同时,我们将以学校建筑或者城市标志性建筑作为综合性实践。同时将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专业设计大赛,可以以参赛作品作为课程作业的提交。通过这些大型活动,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挖掘,巩固完善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

三、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很高的三维数字设计表现课程,三维效果图的制作水平和设计的创新是考核的关键,以上机的综合创作为考试方式,考试在单元教学中完成。将考试评分合理分配,其中考勤情况占10%,平时练习占20%,综合创作占70%。而对于课程整体的成绩评定,具体评分如下:优秀:(90分以上)作业高质量完成,严谨、艺术设计效果很好,且考勤、学习态度均优秀;良好:(89―80分)作业达到达到较高水平,严谨、艺术设计效果较好,考勤良好、态度端正;中等:(79―70分)作业达到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表现效果,考勤、学习态度一般;及格:(69―60分)作业达到基本要求,考勤、课堂表现基本合格;不及格:(60分以下)作业未达到要求,课堂表现及纪律情况差。

四、结语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不仅要求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具备一定的专业软件操作与手绘能力,更要懂得设计方法与设计理念,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电脑软件将自己的设计想法与思路表现出来。我们将以市场发展为向导,对于数字三维空间表现课程将科学设置教学课程与合理安排教学,丰富案例教学内容,软件种类多元化发展,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设计能力,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Bruce Joyce, etc.教学模式【M】.荆建华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 J.Piaget.建构主义学习理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黄国安.陈玲玲.孙艳.室内设计专业“3D MAX 效果图表现”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艺术探索.2010

[4]叶小凤.3d max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信息与电脑.2015

[5]唐海h.中文版SketchUp/Artlantis印象渲染技术精粹.【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环境设计案例范文第7篇

《城市环境设计》杂志是一本国际知名的专业期刊,致力于研究和推动城市环境设计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汇集了来自学术界、专业设计师和城市规划师的最新研究成果、案例分析和专业观点,是城市环境设计领域的权威性发表平台之一。杂志旨在促进城市环境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探索如何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和规划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涵盖了广泛的话题,包括建筑设计、景观规划、城市设计、社区建设、交通规划、历史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

杂志的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前沿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的平台;通过具体项目的介绍和评估,探索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为设计师和规划师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启发;关注当前城市环境设计领域的热点话题,提供了深入的报道和讨论;呈现了专家和学者对于城市环境设计的个人观点和思考。

杂志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城市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通过介绍成功案例和最新技术,为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建筑师、交通规划师、环境工程师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士提供直接可用的信息和新思路。该杂志的特点是主题广泛,内容丰富,属于跨学科的学术期刊,曾多次获得国际性和国内权威性期刊评选奖项。杂志还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和国际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设计师参与,共同探讨城市环境设计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挑战。

《城市环境设计》杂志是一本专业性很高的期刊,它为城市环境设计领域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决策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为推动城市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无论对于学术界还是设计行业,该杂志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提高城市环境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设计案例范文第8篇

分析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概论》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够促进《景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的发展,同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设计;教学改革;景观设计概论

引言

环境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体,作为设计艺术学科下的专业,经过多年发展专业范畴逐渐广泛.景观艺术设计亦成为环境设计专业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景观设计概论》课作为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课程,对形成学生景观类课题的思维能力与设计技巧的基本专业素质有重要影响.主要任务是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设计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并且掌握景观平面设计图纸的相关要点及其方法.

1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概论》课程的特点

1.1景观设计学

根据俞孔坚教授在《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一书中对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的定义:“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科学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我们可以看出景观设计学是一门科学的艺术,科学性与综合性强是这门专业的特性.国外的景观设计学专业教育,非常重视多学科的结合,包括生态学、土壤学等自然科学,也包括人类文化学、行为心理学等人文科学,最重要的还必须学习空间设计的基本知识.这种综合性进一步推进了学科发展的多元化.他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设计等专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观设计学又包含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两个方向.而景观设计方向就是对小尺度、特定的、最适合的地方进行详细设计.

1.2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

201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原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正式成为新增的设计学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本专业作为一门实用艺术,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针对专业内容的逐渐扩展和专业特性,很多高校展开了以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为主的教学方向.景观设计学与环境设计的主要区别是,环境设计专业作为艺术学科更多表现为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而景观设计学是将设计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分析上.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中涉及的景观设计内容要尽可能的吸收两者的优势,良性发展.结合环境设计的专业特点,将与人的居住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尺度的城市景观设计作为本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的研究重点.针对本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工业化、生态、人文、可持续发展等,结合对场地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综合景观设计要素、艺术创造和审美进行详细的设计,创建一个生态和谐、功能合理、满足视觉和精神需求、赋予人文精神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1.3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概论》课程

《景观设计概论》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中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的课程.他同时也是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同一门课程,也因为专业的不同各有其侧重点.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来说,本课程对形成学生景观设计课题的思维能力与设计技巧的基本专业素质有重要影响.主要任务是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设计方法和审美能力,发挥艺术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用图形来表达设计各个阶段的内容.

2《景观设计概论》课程面临的问题

2.1课程内容安排不够合理

一般在艺术院校的《景观设计概论》课程,侧重于史论、基础理论和设计原则的理论讲授,以及为景观设计项目中图形的表现而进行绘图训练.由于学科基础理论课大多是由学校公共课部统一安排,普片设置的是艺术设计各专业通用的艺术理论内容.中外园林史的内容就被安排到了本课程中.园林景观史论的部分通常采用主动式教学,老师在台上讲授过程比较枯燥,容易造成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的吸收理论知识.对于设计方法也主要侧重于设计表现的练习,景观设计元素的学习也是停留对元素本身的认知,而史论和设计原则以及表现的连贯性不够强,大部分学生难以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容易造成学生无法把图形的信息和设计理念相互结合,甚至还出现学生纯粹是把设计当成绘画来考虑.设计的成果往往不符合场地本身的条件,对于不同人群的需求也显得考虑不周,只是依靠专业的特点在空间的设计把握和平面图形的形式美感上显现出优势.设计缺少科学的依据和理性的思考,只满足视觉享受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根据场地条件进行细化分析、比较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设计建议和策略并完成设计,才是景观设计正确的方法,不能忽略设计前的调研和分析阶段.

2.2专业性质的带来的弱势

环境设计专业属于艺术设计学科,有其优势就是学生具备美术基础,有一定的审美眼光和较强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创造性,但是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具有多元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特点的专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美术基础,景观设计亦然.他同时也需要科学的方法,逻辑的、严谨的思维方式,即线性的思维方式.而艺术专业的学生主要思维方式则习惯于靠形象、情感、突发的灵感来进行创作设计的非线性思维方式.在从美术学习过度到艺术设计的专业学习之初,学生可能并不适应.尤其是一些美术基础较深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就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学习掌握方法论,学习转变思维方式,做到两种思维方式的结合.

2.3教学手段不够灵活

在常规的《景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性质基础理论课,我们多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的形式,但是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即使多以图片案例来进行形象教学便于学生理解,仍然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知识的了解、掌握、运用收效不大.设计表现也主要以抄绘设计方案图纸来进行练习,虽然抄绘这种形式是一种不错的练习形式,部分学生也从抄绘中学到了不少表现图形和构图的方法.但这些教学手段还达不到对学生思维方式,调查分析方法的培养.作为一门景观设计的基础课程,我们需要更灵感多样的教学方法.

3课程改革的措施

3.1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首先要明确环境设计中该课程的目标,对于之前只满足发挥自我优势和灌输理论的大纲进行相应的修改,突出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新的教学内容安排有四个重点,第一,古典园林史的授课部分,将重点放在优秀古典园林案例的讲解,将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能将造园方法和实际案例相联系;第二,重点讲授现代景观设计的风潮,重点在于分析和学师的作品和世界知名案例,分析案例背景、设计理念、设计手法等,安排学生对实际案例进行学习分析,侧重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三,讲解景观的设计要素,对景观设计中主要的设计要素及如何运用进行实例的讲解;第四,加强了景观设计流程和方法的内容,通过讲授科学设计方法,重点讲解场地考察和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论,并安排教师现场指导场地的调研,培养学生的独立调查场地条件、分析能力以及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项目相结合的能力.教学内容做出调整后使学生不仅能对于这门学科的历史、发展方向和前沿思想等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习完这门课程后能达到拥有一个独立的、基础的对案例或实际场地等进行调研、分析和评估的方法和能力,为后期设计和设计理念的提出提供依据,从而确定设计理念及与之相应的设计手段和形式;同时规范和锻炼学生将所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综合分析能力.改革后的景观设计元素部分使用了新的分类形式和讲解方法,注重元素的实际运用和设计形式.

3.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挥能动作用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也采用了多种多样化的安排,力求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中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授课形式主要分为基本理论讲授、课堂组织讨论、交流和场地实地调查、分析.其中理论讲授主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对景观的基本知识以及发展历史有大概了解.而课堂组织讨论是教学互动的体现,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针对某些主题或某一现象组织讨论、答题,可以深化学生的课题认识,充分发挥教学互长的积极作用.场地调查和分析的重要性则是培养了学生深入社会、参与市场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把课堂教授的观察、分析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与调查活动中去.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要求学生对所调查和分析的景观内容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提交调研报告并逐个上台讲解并回答其他学生的疑问,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3.3着重理论联系实践的训练设置

本课程虽然是基础理论课程,但作为应用型学科,一切的理论和方法都是为了实际运用和操作的.所以为了更好更快速的掌握理论知识,熟悉调研分析方法等,针对课程每个阶段都设置相应的实践环节.1.在学习中国古典园林部分,设置了经典园林案例的分析抄绘和默画考核,训练了学生对于这门新课程的动手能力也进一步了解了案例空间布局、空间尺度、空间流线、主次、秩序等.2.在讲解现代景观著名案例时,安排学生对知名案例进行资料收集,然后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学习.树立对景观的审美和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和学习掌握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结合专业知识给出评论.完成后每位学生在课堂将自己的分析成果介绍给其他同学.3.在学习过景观的设计要素后,让学生到实地中收集设计元素,以手绘的形式配合文字来记录.这让学生了解各种景观元素的意义和形式,并能把想法或概念以图形的形式进行表达,培养学生从立体空间到平面图纸之间相互转换的能力,发挥专业优势.4.通过对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和调研方法的讲解与实际案例的分析,要求学生进行指定场地景观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培养学生对景观设计有一个最初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实际基地的考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设计累课程锻炼学生实地调研能力,让学生知道,任何的设计并不是毫无依据的图形,设计图纸更不是一张美丽的图画,实地的调研才能为设计带来依据,我们的设计才能站得住脚跟.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科学理性的看待景观设计.

3.4加强课程组的建设

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设计类的课程如果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加强课与课之间的联系,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循序渐进的展开景观设计教学.如在景观设计概论之前中外园林史的必须已经展开,景观设计概论课之后,从尺度较小的私家庭院开始慢慢向公共绿地口袋公园、城市广场、小区景观等设计课题展开,一步步将理论在实践中展开.同时,园林植物及配置课程、生态课程也需要有所跟进.

4结论

作为环境设计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景观设计概论》课程在整个景观设计课程中起到了先锋作用.课程的结果和收获会直接体现在今后的设计类课程中,决定设计的方向.而此次对于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探索与改革是对之前课程的一次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根据设计前沿的更新、学生的特性的变化等,继续对教学内容、方法、实践的形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3.

〔2〕丁园.景观设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周剑云,唐孝祥,侯雅娟.景观建筑形式与纹理[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俞孔坚,王志芳,孙鹏.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0.

环境设计案例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因具有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等特点,深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相对于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被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并成为推进和改善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环境设计专业

1.环境设计专业的概念

环境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艺术是20世纪新兴的艺术类型。狭义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从属于设计学,主要包括室内装饰、装修设计、建筑装饰和装潢设计等。广义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几乎涵盖了与环境有关的所有内容,涉及美化、装饰的所有设计领域。

2.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

环境设计专业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8年,国家教委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简称环艺专业)。改革开放后,环艺专业迅速发展,2012年被正式确认为艺术学门类下一门独立的专业。随之各类院校广泛开设该专业,并根据开设专业性质的不同而确定不同的培养重点。综合类院校以建筑类课程为主体,进行艺术素养的基本训练;艺术类院校重点培养艺术表现技能,辅助增加景观和建筑等课程。

3.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艺术修养、良好文化素养和娴熟专业技能,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掌握必备的环境设计专业相关课程知识,创新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专业设计人才。

二、多媒体技术

1.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媒体是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将多个单媒体组合使用。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进行采集、获取、压缩、编辑、存储等综合的数字化处理,形成交互性的一体化技术。

2.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非线性、实时性、信息使用的方便性、信息结构的动态性等基本特征。因多媒体技术具有人机交互、即时反馈的显著特点,在教学效果上往往优于其他教学方法。

三、多媒体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1.多媒体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教学领域,环境设计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图像、动画、视频等方式,能将晦涩难懂的教学内容清晰地演示给学生,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1)PPT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授课,但在长期的实践中,在某些课程或者在一门课程的不同内容中,现代PPT教学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黑板教学。教师应以PPT多媒体教学为基础,弥补传统黑板教学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内容,加快授课进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进度。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如商业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等课程中,需要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辅助学习,通过PPT可以将这些教学元素充分融入课程,将典型的案例效果图插入PPT,通过实际案例的演示和教师的针对性讲述,可以使学生直接理解如何设计,能够分析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

(2)Flas在教学中的应用

1999年6月,美国MACROMEDIA公司推出一款优秀的网页动画设计软件,即Flash。利用Flash软件这种交互式动画设计工具可将音效、声音和动画等内容融合在一起,制作出动态网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Flash软件提供的多种教学工具,制作动态效果。如建筑设计制图课程,这门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旨在掌握规范的制图标准和如何绘制平面图、立面图、轴测图、剖面图等。通过利用Flash软件制作动态效果,将绘图步骤通过动态效果演示给学生看,可以节省教师课堂绘制的时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各种动态演示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各类网络教学视频、纪录片、教学片等较多,教师可大量学习和搜集有用的相关视频,根据课程需求,在适当的理论讲述后播放视频文件。如,对于施工工艺这类枯燥、难懂的课程,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施工的每个环节,展现施工图绘制的过程,不如通过现场施工的视频,再配上语音的讲述更有效果。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直接感受实际的操作流程和制作工艺。如,一些史论性课程理论性过强,知识不易于记忆,教师通过播放相关历史视频,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取得触类旁通的效果。通过PPT、Flas、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知识,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扎实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授课效率,活跃课堂气氛。这种动态的全新的信息内容及传递方式,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多变的认知形式,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

2.多媒体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表现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凭借其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等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设计师准确表达设计思想和意图,将设计直观地展现给客户是最终目标,因此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一些能够表现二维、三维的常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AutoCAD、PhotoShop、3dsMax等。

(1)AutoCAD软件

1982年Autodesk公司开发了AutoCAD(AutoComputerAided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主要用于绘制二维平面图和三维设计图等。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掌握AutoCAD的基本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和修改命令,绘制简单的室内家具和简单的小品;掌握绘图标准,准确、精细地绘制平面图、立面和剖面图;通过掌握的施工工艺内容,绘制天花图、地面铺装图、节点大样图与施工图等。

(2)Photoshop软件

AdobePhotoshop由AdobeSystems开发,简称“PS”。该软件主要用于处理以像素构成的数字图像,能够准确、快速、便捷地进行图片的编辑和修改,是一款专业用途广泛、易于学习和掌握的设计软件。Photoshop软件在环境设计专业中,主要用于后期平面效果图和局部效果图的绘制,学生需要掌握平面效果图绘制的审美效果和色彩搭配,掌握局部效果图表现的透视效果。

(3)3dsMax软件

3dsMax软件对于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须掌握的专业软件,主要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设计和效果图的表现能力。通过掌握3dsMax软件的基础操作,能够真实地表现室内设计的空间效果和场景透视效果。其种类丰富的材质和多角度的灯光效果,能对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虚拟设计,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与客户实时互动交流,避免设计缺陷。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牛琳.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6).

[3]韩志坚,封昌权,徐建祥.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环境设计案例范文第10篇

环境设计初步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开端,对高年级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与从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针对环境设计初步课程的设置,文章借鉴建筑学设计基础课程经验,提出问题并进行反思,结合环境设计专业学科特色和专业内涵,对环境设计初步课程展开论述,以期对环境设计专业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环境设计;设计初步;体验式;分组讨论

一、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背景

艺术专业教学改革在国外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20世纪初,以包豪斯为代表的设计教育体系在教学方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探讨形式、色彩、材料和质感,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为工业设计教育奠定了基础。环境设计专业最初由室内设计专业演化而来,而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则是数十年的事。1977年,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室内设计随之步入发展正轨;1983年后,许多高校为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了室内设计专业。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委员会制定的历年本专科专业目录,环境设计包括的内容很广泛,有室内装饰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城市规划等。环境艺术可分成室内环境艺术和城市环境艺术。“环境艺术设计”这一称谓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将院系名称由“室内设计”改成“环境艺术设计”,但专业名称一直称为“艺术设计(环境设计)”,就是俗称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同时,工科类院校也设置艺术类专业,其中环境设计的基础课程至今还沿袭建筑学专业的发展模式,而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专业要求和学科的发展既区别于建筑学专业,也不同于传统美术专业,所以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改革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二、问题的提出与反思

目前大多数高校设置了环境设计专业,并且环境设计专业与院校特色专业相关(表1)。工科院校设立环境设计专业大多以土木建筑专业为特色,依托建筑学与土木为学科背景,环境设计专业最初也依照建筑学建制设置专业课程。而从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的专业背景也由建筑学、环艺、视觉传达、城市规划等专业构成。依托建筑学设置的环境设计专业有以下优势:宏观上体现了环境设计的学科定位,以建筑学为学科依托,环境设计专业被打造成更注重应用性的专业学科;中观上体现了教学的学科建设,环境设计专业学科建设以建筑学优秀的学科为支撑,其专业设置对环境设计的发展大有裨益;微观上体现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在建筑学特色专业的引领下,环境设计专业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述为基础,通过教师分析案例、讲述设计方法和学生做快题设计练习等程序安排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环境的基础理论掌握得比较扎实,也在做实际项目的过程中锻炼了实践能力,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较好的结合。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形成了一种成熟的发展模式,其毕业生拥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增强了就业核心竞争力。环境设计专业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分支,明显具有艺术专业的一些特质,如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审美具有独特性、感性思维丰富等。环境设计专业与建筑学专业存在一些区别: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无论是心理素质还是专业能力都与工科学生具有很大差异,建筑学这类工科专业的学生更具有逻辑思维,而环境设计这类设计专业的学生多具备感性思维。建筑学作为工科专业与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要求具有很大不同之处。以环境设计专业方向为例,它一方面是理性的,必须适合工程设计的基础条件和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注重感性表达,审美、风格、形式都是社会艺术思潮的展现。而艺术设计创作有时候更加强调个体行为,强调主观认识与主观表达。

三、教学探索研究

针对环境设计专业性质与学生思维方式,笔者在环境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尝试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体验式教学法环境设计基础课程着重引导并培养学生掌握设计师思维方式。所以,教师将实地考察、亲自体验优秀设计案例纳入环境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对即将进入环境设计行业的学生大有裨益。学生分组通过实地测绘,感受空间尺度,对设计要素进行初步了解,并在体验中认知常用景观植物。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校园中选择基地测绘,认识非常熟悉的树木、台阶、座椅等,感受校园的空间构成与尺度感;其次带学生去西安的大雁塔广场、慈恩寺遗址公园等大型场地感受人文历史气息,让学生在认知最基本的设计要素的基础上感受深层次的设计主题式场地文化;最后学生分组交流沟通,选择尺度适中的小地块进行概念设计。教师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创新意识。体验式教学不再局限于小空间的教室,而是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到大自然中感受尺度、氛围、景观并发现美和自我。

2.分组讨论教学法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由学生选择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对调研内容或者设计内容进行讨论,这样的集体学习方式比个体学习方式的学习效率更高,不同思想的交换可以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更多的思想,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专业素质。在考察调研课程中,教师应根据调研内容如基地概况、气候、地形地貌、文化背景等给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最后总结整理,形成调研报告。在设计内容中,小组成员分析基地现状优势与存在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前期的讨论研究,方案的前期分析研究部分也是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小组成员根据前期的研究结果提出基地存在的主要矛盾和不同的解决方法。这使学生了解到环境景观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再单一,环境设计是一门发现美、创造美的学科。

教师除了要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之外,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方法。环境设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个相当成熟的体系,有很多好的方法和理论,是环境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能收集相关的基本数据,如学生的艺术基础、艺术素质、智商、天资等。另外,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身心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的评价等,有助于教师及时获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

四、结语

在环境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实践中,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注意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除了传授课堂知识,还要进行体验教学与分组教学的设计,并具备极强的课堂掌控力,调动学生的专业积极性和好奇心。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体验优秀案例,并能对课堂分组讨论适时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为学生进行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学习乃至进入设计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岳邦瑞,段德罡.高等建筑教育.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的探索.高等建筑教育,2006(3).

[2]刘娟娟,孙靓,李保峰.走向体验—参与式教学模式:“风景园林设计初步”改革尝试.中国园林,2015(5).

上一篇:艺术教育管理学范文 下一篇:新创新教育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