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艺术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4 17:41:17

环境与艺术设计

环境与艺术设计篇1

关键词:城市环境艺术;“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

0前言

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建设,城市对人们居住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对城市自然环境也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开始逐渐树立绿色观念。人们一直希望能够亲近自然环境,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过笔者的多年分析研究后发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基础战略,“生态设计”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也是设计领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体现。

1简析生态环境艺术的基本概念

对生态环境艺术的特征,可以从广义及狭义层面对生态环境艺术定义进行分析研究。从广义层面来说,生态环境艺术实际上就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开展的环境艺术工作;从狭义层面来说,生态环境艺术主要表示对生态环境进行艺术化设计。环境艺术实际上是设计领域内的边缘性学科,它包含多门学科内容,如人文、地理、建筑等学科。环境艺术实际上就是将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相结合而形成的多样化的空间效果。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建设过程中,已经开始逐渐建设花园城市,并积极吸收发达国家在城市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城市自身建设的特征,进而有效提高生态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环境艺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自然规则,按照社会发展惯性,保证环境艺术合理性,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强调环境艺术内具有的人文理念,尊重自然变化,尊重社会发展规律。

2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

2.1制定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

第一,拓展学科领域。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生态城市一直是主要研究课题,尤其是我国在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之后,对生态城市建设就越发关注。环境艺术设计属于全新学科,包含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城市在进行规划建设过程中,都需要环境设计人员参与其中,环境艺术设计质量直接决定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构建生态城市,需要借助统一生态环境作为辅助。我国对环境艺术的研究时间较短,学科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不同学科之间尚未深入结合,所以需要增加学科间的结合,进而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第二,为构建“和谐城市”提供技术支撑。我国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城市建设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但并没有系统的结论作为支撑,行政决策在制定上面也没有理论作为保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以生态美学为引导,建设生态环境,从而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2.2有序规划城市的生态空间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规划过程中,需要以城市发展战略作为指导核心,并与城市建设趋势相一致。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这三个层次具有的功能及性质不同,所呈现出来的人文风貌也存在一定差别。在对城市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从空间层面来说,需要从用地、空间、组织层面上进行规划,对环境效益与空间实现综合分析研究,构建系统化的空间系统。城市生态空间包含城市内居住小区、广场、地带等区域。在对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过程中,主要可以从空间环境功能的四方面进行规划,分别为生态效能、活动利用类型、人流、文化艺术表达,进而对城市内不同层次空间进行合理划分。绿化规划,城市空间绿色规划过程中,主要是按照城市不同空间功能及生态标准,对不同空间绿化指标进行确定。绿化指标主要包含四方面的数值,分别为郁闭度、叶面系数、绿化覆盖率与绿地率。在绿化规划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空间特点进行规定。城市生态环境空间有序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关系的关注程度,需要有效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进而保证郊区与城区的和谐发展,并从空间层次上调整区域关系,保证人口的合理流动,从而对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进行合理规划。

3我国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研究人员对城市环境艺术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虽然城市环境艺术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但其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学科来说,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行业标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尚未构建规范化的行为规范。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在开展过程中并没有专业的科学理论进行指导,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对象为城市空间与建筑,这样也就表示城市空间及建筑在合理设计之后,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3.1创新意识淡薄,缺少设计特色

不管是位于沿海地区的城市,还是位于内陆地区的城市,城市环境属于何种类别,人们都需要在城市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彰显出城市所具有的历史底蕴,充分尊重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满足城市环境艺术空间的情况下,有效调节城市现代化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构建多样化的审美情趣和城市环境艺术。任何城市都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特征,怎样对城市内的文化深入挖掘及创新,这就需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人员为之努力。为了能够充分挖掘城市的文化底蕴,有效提高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质量,就需要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与本地文化特征相结合,提高对城市人文历史的了解情况,对城市传统民族精神进行宣传,弘扬城市的人文历史,有效提高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按照我国现阶段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情况,城市环境艺术整体设计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城市环境艺术内作品艺术性十分低下,大部分作品基本上都属于模仿或是克隆,视觉效果十分低下,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可以说是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内的败笔,严重浪费了城市环境艺术在物力及财力上的投入,加剧了城市用地紧张的局面。

3.2商业宣传过度,缺乏“生态设计”理念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过于商业化的宣传情况,进而出现了视觉污染问题。视觉污染主要表示城市环境内视觉信息数量超过人们所能够承受的范围,同时信息杂乱无章,人们在长期观看之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或者是眩目情况,导致心情十分沉重及压抑。视觉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环境艺术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人们视野内视觉元素十分杂乱烦琐,非常容易出现视觉疲劳的情况。比如,人们喜欢红色,虽然红色代表喜庆及热烈,具有良好的视觉冲效果,但如果城市大街小巷内全部都是红色,应用数量超出人们视野所能承受的范围人们就会感到错乱,心情就会变得烦躁不安。和视觉污染相比较,城市视觉环境艺术在艺术形式上,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城市视觉环境艺术形式过于单一。城市视觉环境艺术过于简单、无创意,同样会造成人们出现心情不畅的情况。在人们的传统概念内,电话亭都应该是不锈钢及有机玻璃的造型,但是在西湖的公共电话亭,其确实是经典的设计方式,并通过与西湖文化相联系,成功的将现代文化与古典文化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西湖特色的电话亭。

4实现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途径

城市环境艺术可持续发展建设,应该是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是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概念。生态城市环境艺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保证城市环境和谐,构建良好的文化底蕴,雅俗共赏,具有美学功能,进而才能保证生态城市环境艺术的质量。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保障人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核心就是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障人与资源协调发展。“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理念能够充分表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态系统内资源秉持的态度。在我国古代时期,人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人需要征服自然,也并不是屈服与自然,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处。也就是说,人虽然在利用生态系统内的资源,但是资源应用数量需要控制在自然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为自然提供了充分的缓解之后,进而让人与资源成为一个整体,和谐共处,相互依存。人在日常生活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将自身看作生态系统内的组成部分,与自然系统积极沟通交流,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掌控,缓解人与资源之间存在的矛盾。人们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主要是应用不可再生资源,但是自然系统内所拥有的不可再生资源数量毕竟是有限的,人们要想可持续发展建设,就需要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严禁出现过度开采资源的情况,以此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古代城市的景观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经常利用自然景观进行设计,所利用的资源数量也十分有限,城市景观基本上都是传统景观,在这种城市景观的设计理念之后,城市景观设计对象也就不再是普通社会大众,也不是抽象层面的人民,更多的是按照少数人群的需求,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因此,按照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历程来讲,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虽然从传统的设计概念内脱离出来,但是又被进入到了另一个观念之中。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设,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日常的居住需求,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环境艺术在设计过程中,就需要按照人们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城市生态环境设计。现代城市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并不是为少数人群的需求进行设计,也不是按照设计人员自身的意愿进行设计,而是应该按照城市内所生活的全部人群进行设计,如男人、女人、大人、儿童、老人等,满足不同类型的人们在日常生活及工作过程中对城市环境的实际需求。[6]生态城市环境艺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以“天人合一”的观念作为核心,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降低生态城市能源利用数量,减少能源消耗,进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人与资源之间实际上一直都是十分矛盾的存在,保证人与资源的和谐发展,实际上就是最大限度地缓解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延长能源的应用时间,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长久发展建设,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4.2坚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经济快地速发展建设。虽然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但经济快速发展建设之后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导致能源越发紧张。为了能够推动经济建设的长久发展,我国正式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实际上就是在不损害子孙后代求发展的情况下,满足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需求。构建生态城市,实际上就是“为人”,有效调节人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矛盾,为人们提供完善的生态体系,在满足当代人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延长能源应用的时间。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结合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认识到人在生态城市内的作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同时保证子孙后代具有充足的能源。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的逐渐普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审美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对艺术的需求也越加严苛,这就需要城市环境艺术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思想文化内涵与品味,保证思想文化内涵与品味和人们的艺术品味相同,进而满足人们精神世界的需求。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相结合,在提高生态城市环境设计质量的情况下,对后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保证后人在生活过程中也具有充足的资源。所以,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指导理念,有效的将生态、美学、整体、本土相结合,在保证城市环境艺术与美学观念相一致的情况下,与本土地区的城市发展趋势相结合,充分彰显出城市潜在的文化底蕴,最大限度地保证城市环境艺术符合社会大众审美,从而推动城市环境艺术的发展,提高城市环境艺术的设计质量。

4.3景观设计与生态理念结合

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经历了成功与失败。现阶段,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已经能够有效的将城市与自然相结合,让城市依赖于自然,有效调节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从而早推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保证子孙后代也能够具有充足的能源应用。城市虽然在快速的发展建设,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自然景观并没有遭受到破坏,城市已经最大限度地与自然相结合,成为了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自然景观存在于城市的各个位置。这种景观设置方式,能够让人们在日常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具有休闲场所,从喧闹繁华的城市生活内脱离出来,净化人们的心灵,缓解人们压抑及喧闹的情绪,使人们心情变得舒爽。现阶段,大部分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绿地面积数量基本上都已经超过30%,但部分国家绿地面积却呈现不断减少的态势。由于人们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绿地面积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越发严峻。为了能够缓解城市经济建设与绿地面积之间的矛盾,美国政府部门在1988年正式提出了“地球解放”计划。在“地球解放”计划内,主要要求就是提高城市内绿地面积覆盖率,城市绿地面积覆盖率必须超过60%。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建设,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进而一同参与到“地球解放”计划内。

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在陆地面积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在景观设计上结合了生态设计理念。现阶段,城市绿地面积覆盖率已经显著提高,景观设计与生态理念之间的结合已经较为完善。虽然景观设计与生态理念结合已经十分完善,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今后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会越发注重人性化与生态化建设。城市环境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遵守自然规则,建筑行业也需要保护自然环境。现阶段,大部分建筑工程地点接近山水,通过山水对建筑依托。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依托,相互陪衬,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的居住环境,保证了人与环境相一致。城市与建筑物在任何环境之下,都可以借助周围的自然条件,为人们营造宜人的环境,最大限度地保证城市环境效果。但是在现代技术的辅助之下,建筑工程经常破坏自然环境,因为过于追求眼前效益,而导致生态的破坏十分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景观设计与生态理念之间应该紧密结合,以此解决城市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5结语

城市作为人们居住的地点,与城市自然化程度对人们居住环境之间有着紧密关联。城市环境艺术作为系统性工程,能够有效调解城市建设与自然系统之间的矛盾,能够对人类行为进行引导,进而选择一种合适的人类生存形式。环境艺术设计质量直接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与“生态设计”相结合,进而对现代城市建设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黄馨玉.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科学之友,2013(04):119-120.

[2]…梁麟.浅析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环境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3(05):62.

[3]…符浩彬.论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才智,2013(13):228-229.

[4]…马晓敏.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艺术科技,2013(04):226.

[5]…王萍,陈文福.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问题[J].设计艺术研究,2013(05):51-54.

[6]…田晓岩.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江西建材,2017(03):14+18.

环境与艺术设计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生态环境艺术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在这一背景下使得建筑和艺术在快速发展中,进行了各自的取长补短,互相融合。现如今艺术可以用建筑的形式体现出来,而建筑设计中也可以融入环境设计。随着时展,在追求建筑艺术的同时,还应该建立起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平衡,使人类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从而促使了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融入环境艺术设计的成分增多。本文针对建筑设计和生态环境问题做了简要的阐述。

1 建筑设计

在古代,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这时的设计者往往就是组织施工者,这些施工组织者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通常是根据建筑物主人的需求,然后根据自己的行业经验并适当加上自己的创造性。正是这种累积的建筑文化,逐渐形成了现在建筑设计文化。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建筑设计一门非常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所谓的建筑设计实际就是指设计者按照投资方或者用户的需求,在投资限额范围内进行周密的考虑,从而拟出合理的预定方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从细节上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考虑设计,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在图纸上将这些方案加以记录。广义的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设计工作常涉及建筑学、结构学以及给水、排水,供暖、空气调节、电气、煤气、消防、防火、自动化控制管理、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工程估算,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各种科学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长久以来一直困惑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到底是人主宰环境还是环境影响了人?其实人在空间之中,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和效应,效应必须满足人的需要。需要反映为人在刺激后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和活动空间状态的推移,也就是人的行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

2 生态环境

衡量艺术建筑设计的标准是建筑不仅要具备优美的造型,而且还要具备配套设施齐全和节能环保的功能。在城市的基础设施中,城市绿地系统占有者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保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和净化空气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在进行创建绿色城市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全球环保人士呼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

3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独特的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同建筑形象有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喜好的不同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资讯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同,使建筑风格的同化现象不可避免,但迥异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迥然不同的人文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建筑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灭的印记。

建筑时体现城市整体形象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不同风格的建筑和风格迥异的绿色环境向融合,就构成了城市独有的艺术形象。从美学角度讲,建筑的艺术性,应该立足于周围的环境,并与周围的环境进行整体上的融合,才能体现出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完美融合,进而恰到好处的表现出城市规划的和谐布局。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依赖于自然界所馈赠的给养。

4 节能生态型建筑的塑造

“生态建筑”不仅仅是指绿色植物的应用,单纯的颜色改变,更为重要的是环保材料的应用、环保的施工。在各种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为了我们能有个健康的生活环境,设计师义不容辞。建筑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人类对于建筑的需求经历了从遮掩一舒适一健康一绿色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第一个阶段是低能耗甚至零能耗阶段,第二、三阶段是高能耗阶段,第四阶段即现在所讲的生态建筑是高能量效率、大量利用可再生资源,突出强调能源节约和建筑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避免和减少建筑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损害。目前中国建筑业物质消耗占全部物质消耗总量的 15%左右,建筑能耗约占全部能耗的 28%,建材生产,建筑活动造成的污染约占全部污染的 34%。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对于解决中国能源问题,改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的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总和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功能灵活多样的目标。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也步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然而就目前的建筑行业发展现状而言,随着建筑的施工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建筑物的类型和结构都在进行不断的变化。随着我国对国民的精神文明建设进程脚步加快,促使了环境艺术设计逐渐融入到建筑设计中。本文通过对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进行深入详细的阐述,描述了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为以后的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更好的融合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必将更深层次的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为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迈向新台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对建筑的设计中,合理的进行规划选址、高效的利用资源能源、环境和功能满足人类的生活精神需要是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融合的本质体现。

参考文献:

1李莉;;论环境艺术中的色彩设计与表现[J];广西轻工业;2007年09期

2倪文杰;谭国华;陈研;;新环境下色彩与艺术设计的关系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5期

环境与艺术设计篇3

关键词:明清;环境艺术

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融合了我国传统设计理念和西方设计理念,风格多种多样,有中式、欧式、简约、田园等,不同的设计风格彰显着别具一格的设计理念。其中,我国的传统设计理念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因此,文章重点对明清环境艺术设计风格进行研究,这对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着指导意义。

一、明清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明清的环境艺术设计总体思想在于“道”,大到园林别院,小到客厅卧室,“道”之思想始终存在。古人云:“园总之奇在变化万千、独藏与道之衍一,虽穷变亦在气中,顽石水榭楼台阁角,无不与气通。”其中的“气”就是指“道”,这句话的总体意思是说虽然环境艺术千变万化,但是每一种都要与“主人的气”相互沟通,通俗来看这是因人制宜设计理念的表现。明清环境艺术设计的总体理念在于“藏”,既能“藏拙于巧”,又能“藏灵于愚”,具体表现在“不漏”二字上。明清的环境艺术设计没有唐代的夸张、宋代的活用,但是就“不漏”二字而言可谓登峰造极,最著名的莫过于皇家别院与园林的设计。每当我们看到故宫、天坛等设计,总会感慨其气象万千,但如果仔细挖掘,则能够发现其设计材料种类虽少却精、颜色虽少却重,总体设计理念并不张扬,但是在稳重的表象下藏着设计者根据皇家气象别具一格的“不漏”思想,既不让人感觉到夸张,又能衬托出皇家的威严,这是化繁为简、去伪存真的“简”的思想。明清环境艺术设计的总体方针在于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的地域进行不同的设计。如,北京地区的设计方针在于大气,江南地区的设计方针在于别有洞天,西北地区的设计方针在于方便使用,因地制宜思想成为当时的主要设计理念,任何设计都不可能脱离当地的地域风情、民俗习惯。因此,明清环境艺术设计针对不同的地域风格、人民生活水准、业主,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即追寻上述的“道”“气”“藏”“不漏”等思想理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尤其是在1570至1620年间,由于当时民间思想更为开放,在这一段时间内基本打破了“士农工商”的阶级理念,建筑设计标准也随之被打破,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的设计思想得到普及。明清的环境艺术设计内涵在于与人结合、与“道”结合、与时结合、与地结合,不拘泥于形式。

二、明清陈设思想的内涵

与整体环境艺术设计相比,明清的陈设思想更为复杂。明代陈设在于“自然”,沈津为《长物志》写序说:“几榻有变,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明代的陈设布置根据主人经济状况的不同有一定的区分,但是总体讲究“自然”,陈设摆放的位置、款式、数量都有一定的规格。如,明代的书房陈设标准要有长桌、笔格、笔筒、笔洗、古砚、水注、糊斗、镇纸等,根据文人的地位和经济状况,这些事物都要有不同的款式规格。又如,明代的卧室陈设要有榻床、滚凳、小几、花尊、定瓶、鼎炉等。清代的室内陈设讲究简约,没有固定的要求,在设计理念上,设计者根据自身喜好可以对室内物品进行增减,其总体标准在于简约实用。同时,清代的汉族设计理念与满族设计理念相互杂糅,所以清代的陈设思想也融入了一定的少数民族风情,更贴近自然。明清两代的陈设思想有一定的不同,但总体而言,陈设与主人的地位相适合这一中心思想没有改变,室内的陈设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主人的地位、品节、风格,如读书人的客厅讲究市声不入耳,俗轨不至门。客至共坐,青山当户,流水在左,辄谈世事,便当以大白浮之。室内外布置为“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后有亭,亭欲朴;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讲究自然、情趣、意境。

三、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思想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明清两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都以尊崇主人的地位、身份为根本,配合“道”“藏”“自然”等思想在细节上进行一定的变化。这一思想理念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可以总结为三点:第一,设计根本在于衬托业主的气质,配合地域、民俗等客观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业主的个人品格和思想观念;第二,设计的根本在于结合当下社会风气融入艺术气息,因时制宜地进行设计变通;第三,设计根本在于在繁复中彰显简约、自然,自然含有素朴、本性、本质之意。一些人常常注重繁复的设计风格,却忽略了自然的特性,也忘记了从简单的事物中体验快乐的感觉。因此,要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最大限度地融入自然,则必须回归简单的设计风格。明清环境艺术设计更多地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将环境与人看作一体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因此,若想将这种自然的设计理念运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则必须基于时代的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语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受时代影响较大,并且受文人思想与社会风气的影响较大。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当延续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思想,将其设计理念用在具体的设计中,如此才能传承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并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思天,郝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陈设艺术.现代装饰(理论),2015(1).

[2]肖一倩.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手段、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3]赵杰.关于植物造景的分析.安徽农学通报,2008(16).

[4]王朝晖.园林绿化与生态景观结合的意境美.黑龙江现代建筑,2014(14).

环境与艺术设计篇4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地区经济;发展关系

艺术设计的理念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方向,艺术设计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人类的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速度,所以艺术设计和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设计的方向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因此,艺术设计对社会经济有着一定的影响。要想做好环境艺术设计,首先要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发展的方向带给艺术设计产生灵感。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1.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环境艺术设计”,简言之就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来改变人们居住的城市环境的艺术。其主要特征是社会实用性强、艺术感染能力强以及对人们居住环境的影响力大。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艺术设计,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集中优化。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艺术性提出了要求,要求居住环境不仅要具备实用性,同时还应该具备艺术观赏性和科学性。只有具备以上两点,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大环境下人们对生活的态度。

2.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环境艺术设计在传统社会发展中是不存在的,随着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人们开始对室外环境也开始有了新的需求,最后扩展到人们居住的整个城市的环境设计,城市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标,因此,现代环境艺术的目标就是做好城市化建设。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公共场所艺术设计、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以及城市建筑整体规划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做到自然与人文协调发展。环境艺术基本的设计理念就是根据现有自然环境进行初步设计,对城市现有的自然环境进行人为改造,让自然环境具备人们的艺术观赏价值,所以,环境设计理念的基础就是做到自然与环境的协调发展。(2)艺术性与无害性共存。要求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的同时,要坚持崇尚自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所以,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一定要突出无害性,要求艺术设计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这样才能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让人类居住的环境不受破坏,真正地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实用性与审美性有机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室内设计的理念,所以环境设计不仅要体现审美价值,同时还要保证实用价值,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念应该是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和方便人们的物质生活。只有具备实用性才会被人们所认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具备审美价值,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真正的做到了实用性和审美性的有机结合。(4)多样性与系统性的有机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室内布局设计,其体现在人们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在环境设计中一定要体现出多样性的设计布局,让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多姿多彩,这样有利于人们才能对城市环境做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和评价。

二、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联系

1.体现了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自然性。环境艺术设计者的设计思维需要与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相联系,不能禁锢自己的思想,不仅要广泛地学习国内外优秀城市的经验,来拓展自己的创作灵感;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还要突出本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色,将设计理念融入到城市建筑、绿化、雕塑中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突出本地区的地方特色,有助于构建一个自然与艺术并存的城市环境。突出地方特色的城市有很多,体现出了艺术与自然有机结合。例如内蒙古高原的蒙古包、福建土楼建筑、陕北窑洞建筑等,这些形态各异的地方建筑,给人一种精神文化的艺术享受,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让人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2.经济因素主导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发展过程。社会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人类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经济的发展方向主导着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因为其发展必须得到经济发展的支撑。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和经济发展创造的财富为社会环境的建设出谋划策,这就是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经济因素主导着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全过程。环境设计师在设计时要考虑到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首先把涉及到的因素列出来,加以分类和整理,最后形成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中,需要考虑设计对象的市场价值、人文需求和对城市经济建设的影响力等等,这些方面的因素都离不开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因素影响着设计方案的构建和实施的各个环节,因为设计的实施需要各种行业的参与,每一个步骤的实施都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持,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让完美的设计方案得以实施,这就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就体现在经济发展现状之上,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与经济建设互利共生的理论体系,科学有效地做到经济主导环境艺术设计的步伐和方向。

3.改变了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历史性。环境艺术设计者的设计理念是自己的设计能得到人民的普遍认可,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上留下辉煌的成就。纵观历史发展的步伐,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本地区传统文化紧密相关。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地区环境设计就要呈现出地域文化的特点,只有将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体现在城市建设当中,才能突出城市特色,让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永久传承。传统的文化影响了本地区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环境艺术设计就需要融入到传统文化中去。简言之就是,按照人们的喜好和习惯,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观的建筑和环境,例如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精细建筑的有机结合。这属于东西方两种文化理念的碰撞,在现代文明的推进下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人民都各自将自己的历史文化进行永久的传承。

4.改变了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创新性。艺术设计者在设计初期,需要考虑多种外在因素,对本地区居民的性格爱好和审美观都有一定的研究,人们对美的理解要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去,这样的设计方案才能被人们所认可。伴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兴技术的诞生,也让环境艺术设计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在近两年的环境艺术设计比赛中,都会看到一些新型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这就得益于设计者的不断探索和新技术的导入,新的技术可以让以前无法实施的方案有效实施,让环境艺术设计更加科学化和全面化,体现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独特性。

三、环境艺术设计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力

1.环境艺术设计带动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改变,同时也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目的就是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于人民。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了解本地区人民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只有了解的人们的喜好,环境艺术设计才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也需要高新技术作为支撑,利用一些新型技术可以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便利,可以使用多样化的设计手段来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同时也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推动本地区城市化建设步伐。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环境艺术设计理念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人们需要从审美的角度去感受环境设计出来的产品,这些产品既要体现实用性价值,同时还要兼顾艺术审美价值,这就对环境艺术设计者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需要从思维方式、建筑材质、科学技术等方面来策划设计方案,设计实施的过程需要社会经济的有力支撑,只有良好的经济基础环境艺术设计方案才能有效实施。从某个角度来说,环境艺术设计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有助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实施。人的审美观念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方向,使用性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人类的各种需求,都需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最大可能地体现出来。环境设计的方向是针对人们的需求,对社会环境进行合理的改造来用于服务于社会,其主要目的是针对人。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满足,同样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条件,通过对环境的不断改造,让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是按照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在注重个性发展的时代,只有不断地创新和探索,才能对社会环境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造,让人们从中获得享受,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科技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城市的形象是对本地区人文历史文化的最好诠释,为了更好地传承地域性的特色文化,环境艺术设计理念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地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城市化建设中去,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地区经济的发展让环境艺术设计方案得以有效实施,有助于城市化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金班逸,王晨松,张一峰.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探究环境艺术设计的现代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0):195-197.

[2]张子晖.浅谈人性化设计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版,2016,(11):154-156.

[3]孟晓军.论人文主义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体现[J].戏剧之家,2016,(24):215-217.

[4]向荣荣.传统纹样在现代酒店软装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装饰:理论版,2016,(11):143-145.

[5]覃文雯.浅析软装元素之家具画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版,2016,(10):165-167.

环境与艺术设计篇5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文化精神生态 艺术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环境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公共艺术品和设施设计等,它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协调设计,也是社会和人类行为和思想的设计和引导。环境设计与人的生活联系和影响最直接、最普遍、最紧密。艺术与环境是以人为主,因人而存、因人而用的,处在环境里的艺术,是应与环境的功能使用精神协调一致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树立深化生态观念,必须建立在对现代人多方位分析的基础上,从生理、心理、精神上实现对人的现实关注和终极关怀,促进人性的平衡和全面发展。生态观念会很大程度地潜在影响城市环境艺术,引导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和设计原则。

艺术设计生态观的核心是平衡DD高科技与高情感的平衡,追求的是诗意DD诗意的和谐栖居的境界,真正实现艺术设计对人的生理、心理和精神全面的关怀。环境艺术设计者以人体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环境工程学、美学、心理学原理为基础,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年龄人群的生态需求,进行人居环境的生态设计和管理,使人和自然、人和人得以和谐共存,使居民的生理、心理和文化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使环境艺术和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环境间达到高度的和谐。

一、文化精神生态与设计的艺术化

设计的艺术化是环境设计的首要追求之一,会给人提供直观的审美体验和对生活境界的启迪。环境设计的艺术化表明设计的文化功能是设计本身所承载的不可分割的一个要素。

文化这个词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人类学意义上的作为生活方式的文化;另一种是作为艺术的文化,它是文化产品与体验的精神升华。后工业社会中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这两种意义上的文化的界限已经模糊了,作为艺术的文化所涉及的现象范围已经扩大,它吸收了广泛的大众生活与日常文化的内容,任何物体与体验在实践中都被认定与文化有关。作为创造生活方式之手段的设计,越来越与艺术相接近,体现人文特色或蕴涵人文精神的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充满文化内涵的艺术设计会在消费者使用时产生一种情感的认同和情感的投入,如茶和咖啡,它们不仅会使人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即口感,而且会营造出不同的气氛和情调,这是精神现象在艺术符号中所透露给我们的某种东西,或者说,是我们从精神符号中所期待、所召唤、所应答的某种东西。在此意义上,艺术的“韵味”、“感悟”才可能对我们的生活具有某种新的意义。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不单是为城市创造了美丽的物质空间,它也为城市创造了人性的精神空间。它作为时代、社会、文化和艺术的综合体,赋予城市环境空间以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质量。解决文化上的精神生态危机,就需要充分发挥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功能,以环境艺术美来进行对人的认识、教育、审美和心理调适功能,来达到符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文化精神生态优化。艺术设计要力求创造人性的精神空间,在行业的产业化、商业化进程中坚守创作的艺术化,把真善美的价值观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中。

当现代社会中的商业性消费成为社会控制生活,剥削个性、人性,瓦解个人精神存在的力量时,环境艺术设计不能只为满足业主的商业目的和大众的低级趣味,而要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设计师的艺术创造精神,来引导大众走向真善美的境界。这不仅是社会文化走出生态困境的主要途径,也是改变环境艺术设计自身生存发展道路的重要选择。设计的艺术化发展无疑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是人类本性的回归,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成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态度。

如陈文令创作的环境雕塑《红色记忆》,虽然是为装点环境的,但有着极强的艺术性。这群环境雕塑用一百多个红色男孩的雕塑造型,通体鲜红,不锈钢翻制,打磨,抛光,喷上红漆,分为几类放置在水边、树干、船头、灯塔上。红色的人体改变了作品的写实倾向,加强了非现实的意图,表达出作者对现实中的成人们势利、紧张、焦虑、恐惧、残酷的否定,也不期而然地道出了人们的共同心愿:对童贞状态的怀念和对早熟了的两千年的中式文明的质疑。的躯体剥去了伪装,留下的只是人与自然的直接关联,只是人与社会的直接对话。面部与肢体表情的适度夸张,是对这两种关系的强调。

它同以往的走极端的前卫艺术相比,在艺术观和艺术表现上有着根本的不同。20世纪晚期的视觉艺术,无论美术还是影视以及电子游戏中的三维动画,充斥着暴力和无病。陈文令的“红男孩”有着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切合了人们对前卫艺术新流向的渴望,也就是从艺术作为人性批判的武器转变为人性建构的载体。他的环境艺术作品,使外行和内行、学院派和前卫批评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看点。当这组作品在厦门珍珠湾海滩展览时,立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二、文化精神生态与设计的人情化

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人们既希望从传统中找回精神的家园,以弥补快速发展带来的心理失落与不安,同时又满怀着跃跃欲试的激情试图运用当代科技来重新组织自己的审美体验,重新调整心态,使之适应现代生活。在物质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在精神上的要求日益强烈,并渗透到更深的层次,这就是精神生态设计的社会文化来源。

环境艺术设计不仅和人的心理、生理关系密切,而且和文化风俗、生活环境、物质丰富程度、历史条件等等无法隔离。每一个人类创造的“第二自然”,都多多少少地渗透着人情气息。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以环境在人的眼里往往也变成了有情感的物。尽管情感的接触既难以把握又转瞬即逝,但作为成熟的设计师,更应该将自己的情感倾诉出来并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在优秀的作品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设计师关注环境、关注人文的情感表达。

环境艺术设计在“人本主义”的引导下也被赋予了现代人情化含义。人情化设计不是由一场设计运动或一个设计团体提出的,它是人类在设计这个世界时一直追求的目标。人情化的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梦想,帮助人们去关注美,去倾诉情感。

人喜欢追求“一种无目的性的、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马可・迪亚尼语)和“种种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亚历山大・曼地尼语),这意味着,在非物质社会中,设计产品正在迅速地向艺术品靠近,两者的创作道路正在合拢。人们正在证明设计“应该被认为是一个技术和艺术的活动,而不只是一个科学的活动,设计在后工业社会中似乎可以变成过去各自单方面发展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文化之间一个基本的和必要的链条或第三要素”。

设计的人性化发展道路无疑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是对技术密集的生活领域的回避,是人类本性的回归,是精神生态设计的进一步扩充和丰满。美国设计师普罗斯说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是第四维:人性。”艺术设计最根本的还是作品本身的人文内涵,如今的设计师可能过多地强调了形式的方面,而忽略了设计作品本身应透露出来的情感和意境。只有充满人情的作品才更能让人回味,让人感到一种深度,感觉到设计的这种人文精神。

美的事物具有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适应性,给人以亲和力,艺术环境给人的教育,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情感教育过程。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人的一种生命本真的活动,不仅能改善人的物质生活环境,更能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协调人际关系,关注心理健康,它能深入公众生活,调节公众心态,引导公众文化,有“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在如今科技发达的商品社会,要加强都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化和人情化,使人们在日常都市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加强对美的感受和理解,以及人对自然、对自身的认识和反省。

三、文化精神生态与设计的多样化

丹纳(H・A・Taine)在他的《艺术哲学》曾从生存“环境”方面来确定审美活动的本质和历史发展。此书译者傅雷先生在“译者序”中指出,“丹纳受19世纪自然科学界的影响极深,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他看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他又以每种植物只能在适当的天时地利中生长为例,说明每种艺术的品种和流派只能在特殊的精神气候中产生,从而指出艺术家必须适应社会的环境,满足社会的需要,否则就要被淘汰”。在丹纳看来,艺术家就像一颗种子,至于它能否发芽、开花、结果,完全取决于它的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精神氛围。由于把艺术比照生物,丹纳的艺术哲学就必然呈现出整体论、系统论和有机论的特色,这和生态观在原则上是一致的。

自然生态中的生物多样化隐喻了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就像不同纬度应有不同种植物一样,不同城市因文化、历史不同,也应有不同风格的城市环境艺术。城市环境艺术应与城市的整个环境、历史、文脉对话,给市民提供一个彰显公共意志、维系都市情感、融汇多元文化、营造和谐民主的精神空间。如今许多城市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上的趋一性和盲目模仿追赶潮流,是一种文化上的生态破坏现象。

环境艺术设计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哲学取向都会对环境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环境观念差异很大,就是相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在不同时期里,环境艺术设计也呈现出很大的异质性。即使人类对外来的事物抱有无限的好奇心,外来之物也无不打上本民族本地区的烙印。设计师需要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社会环境,尊重人类不同渊源的文化,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认同感。

此外,社会在前进,将人类文明一点点地沉积下来。环境艺术设计的成果也是一样。环境艺术设计的指导理论和评价标准,在农业时代是唯美论,在工业时代是以人为中心的再生论,在后工业时代应该是生态论。环境艺术设计只有在把握了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理解,才有可能使其作用得到大众的认同,才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环境艺术设计对人的尊重表现为设计的人文性、地方性的加强,所以设计师对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宗教、美学等人文学科的研究和领悟潜在地影响着其设计作品的品质。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人内在的体验,设计师应成为一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与价值观。只有这样,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设计师还要学会聆听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和场所的故事,阅读关于这块场地的自然及人文历史的实物文字,由此感悟地方精神: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力量,是设计形式背后的动力和原因,也是设计所应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这样的设计才是属于当地人的,属于当地人的生活的,属于当地文化精神生态系统的,从而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的多样性。

做环境设计首先应考虑设计所处的地域,任何一个我们为之赞叹的乡村或民居,都是居者根据长期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及实际生活的体验基础上创造性的设计。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当地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特征,烙刻着历史的印迹。现代环境艺术强调我们必须了解地方特征,包括地质、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还要了解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因素及如何在设计中恰当地体现。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考虑它们对设计的启示。但是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该地域中人的需要不尽相同,而且随着生态环境恶化,我们不可能仍刻意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形式仍应以地域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地域的地理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及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规律,综合所有这些因素的一个新的设计过程。

地方性原则还包括对当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这也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低。而建材满足最少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小减少环境污染、最高循环再利用率。

环境艺术设计虽以物质主体需要的满足为前提,但一个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还是以设计师对外部世界及设计本身的情感体验为基础的,因此不同的环境艺术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设计语言,这就是设计师不同的设计风格,这在生态观上可理解为文化生态中不同的“艺术物种”,在文化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学莘:《陇东窑洞民居文化艺术价值初探》,《大众文艺》(理论版),2008年。

[2] 王立群:《中国古代居住建筑与中国传统文化》,《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

[3] 尚勇:《谈艺术设计中的设计文化》,《艺海》,2008年。

[4] 胡志栋:《试论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强化》,《美术大观》,2008年第10期。

环境与艺术设计篇6

本文旨在向人们介绍现代环境艺术以及地域文化主要内涵,并对二者结合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其中蕴含的现实意义,为现代环境艺术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地域文化;结合

现代环境艺术属于环境艺术的一个分支,环境艺术是一个较大的艺术概念,是指对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计划,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通过本文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地域文化结合,进一步归纳与分析,从而促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

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概述

现代环境艺术是一种多学科、全方位、多元素的空间表现艺术。现代环境艺术的涵盖内容十分广泛,达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环境艺术设计,小到一个房屋、一个花园的环境艺术设计,都包含在它的内容之中。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外部环境艺术设计;其二是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外部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对建筑、雕塑、绿化地以及公园等地所进行的空间设计。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对室内构造、家具、装饰物等方面所进行的空间设计。我们身边的种种在一定程度上都涵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它属于人造的环境。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新兴的学科,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环境艺术设计将科学、艺术与经济三者完美结合,它也将审美功能与使用价值进行了有机的统一。环境艺术设计具体还包括空间形象设计、装修设计、室内物理设计、以及陈设设计四个方面:

1)空间形象设计:就是指在空间结构上对整体进行总体设计,包括空间的尺度、比例以及协调等方面问题的解决;

2)装修设计:主要根据空间结构的设计,进行具体地实施,包括空间结构的墙面、地面、天花板、间隔等等;

3)室内物理设计:对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质量,包括空间结构的室内保温、通风、保暖等方面;

4)陈设设计:对空间结构的摆设进行设计,包括空间结构内的家具、灯具、装饰物、绿植等方面的设计。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结合

1、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可以划分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地域文化是专指先秦时期各大地区不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义的地域文化是指中华各大地区不同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地域文化一般是指某一特定区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进化,直到现今依旧具有作用的文化传统。是对某一特定区域的生态、习俗、传统以及习惯等文化的体现。地域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和独特性。地域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1)方言文化:不同地区孕育着不同的方言,中国的方言种类多样,由于交通不便,南方方言普遍多于北方,中国方言存在不统一性。

2)饮食文化:饮食方面往往也存在着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使人们在饮食上逐渐趋于地域化,当地人民也会在自身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选取食物。饮食方式也有所不同,一些地方的人民就是坐在炕上吃饭的。

3)信仰文化:我国的宗教意识自古以来就很薄弱,但各个地的民间信仰往往都很强烈,人民信仰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比如,古代以海为生的福建地区人民就信奉海神妈祖,保护出海的渔民;江西信奉许真君,因为他能制服会带来山洪的蛟龙。

4)建筑文化:不同地域的民间建筑具有独特性,与当地人民居住环境相配合,福建的土楼,北京的四合院,都彰显着地方的建筑特色。

5)环境文化:受到自然、气候、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不同区域呈现着不同的文化环境,单凭自然条件就可以将我国区域分为多个部分,那么如果从其它方面考虑,答案可想而知。

6)移民影响:中国在历史上的有较多的流动人口,当到达某个区域时,要么被当地人民同化,要么改变当地人民。人口流动对某些区域的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7)区划影响:西周采取分封制度,分为71个诸侯国,因为交通不便,中央也就无暇管理,所以被划分的诸侯国就会受到不同诸侯的管理,逐渐变得不同。

8)民族分布:我国共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呈现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同时不同民族又分布在我国各个地区,影响着所在区域的文化改变。地域文化是由多个方面组成的,它体现着每个地区的不同特色,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地域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往往也包含着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现代环境的艺术设计要与地域文化相适应。地域文化中的内容多种多样,在进行环境艺术的设计时,要对地域文化进行深思熟虑,将地域文化中的各个方面都纳入到环境艺术的考虑之中,不应忽略其中的任何一点,这样才能更好发挥现代环境艺术的重要作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同时具有地域性,不同区域的环境艺术,它们的设计方法也是不同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以地域文化为研究重点,不能创造出不符合当地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地域文化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只有适应地域文化才能发挥真正的实力;地域文化需要在现代环境艺术中得以体现,促进发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地域文化二者之间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和地域文化二者都是我国发展进程的重中之重,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协作创新,才能保证二者共同进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为我国在国际上赢得地位,彰显中国魅力。

参考文献

[1]崔世昌,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2]黑川纪章,中国建筑应该有更多精神性的东西[N].南方周末.2004-5-27.

环境与艺术设计篇7

环境艺术设计包含空间艺术设计、感官艺术设计、光影艺术设计、造型艺术设计等。众多的环境艺术设计种类之间具有明显的分界点,空间艺术设计和其余环境艺术设计种类不同,因为空间的设计属于单独的空间构造,其余的设计种类属于物质形式的改造设计,这就形成了环境艺术设计空间的具体含义。从广义上看,环境艺术设计空间具有可重复性,依托不同事物的重叠能够获得不同的空间效果。从狭义上看,环境艺术空间具有不可复制性,因为任何事物的交叠都不可能是原事物,空间也不可能是原来的空间,因此存在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导致了空间设计的特殊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因为人们观看树叶的时间、空间、环境、情绪以及树叶本身都存在差异,正是这些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引导着人们对艺术的不同追求。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既有空间层次的不同,又有组合效果的不同。因此,空间含义定性为随时改变又具有永恒性质,这涉及哲学领域。

二、环境艺术设计空间教学探讨

空间既是多变的又是不变的,所改变的是对空间的设计。我们在划分空间构成时,可以将空间分为多层次空间、多元空间、立体空间三个种类。多层次空间的教学理论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认为空间是有层次的,这里的层次并不是物理学所指的多维空间,而是一种空间的层次感。如,底层空间摆放什么造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空间的效果,高层空间摆放什么样的物品能够发挥出高层空间的艺术特性,这些分层的空间感形成了环境设计师的空间层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着眼于流行的空间划分,而应当注重对现实层次空间的把握。多元空间与多层次空间的区别在于,层次是指空间各个方面的空间容积,而多元是指空间与人、与物之间形成的联系特性。在环境艺术设计上,我们总是强调搭配设计,认为设计的根本在于搭配物品之间的艺术魅力,这一艺术设计形式来源于多元空间设计,它强调人、环境、物品三者之间的天然联系,在不同的空间中摆放不同的物品,营造不同的环境氛围,不同的人观赏所产生的感受也不同。每个事物或者人在其中都充当了“元”,空间也不是具体的“容积”,而是由多个“元”构成的艺术形式。立体空间是多元空间的进化。在教学过程中有学者提出,“元”的构成能够直接影响空间的每一面,让空间从虚幻的触碰感中回归现实,即“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完美融合形成了以人的认知为根本的立体效果”。因此,无论中西方教学,都将立体空间的设计感观看作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教学方向,通过不同事物的搭配以及空间特性,使空间效果逐步释放,使它和人产生真正的联系。环境艺术教学的构成和培养是需要时间积累的,这是人文艺术的积累,更是对空间把握的积累。它注重锻炼思维的创造能力,如刘勰在《文心雕龙》当中提到“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时展会使得文学艺术的创作环境发生变化,文艺创作以及设计观念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以及不断变化的社会审美需求中创造出更好的作品,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具备创造性思维。在空间构成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空间设计最新的发展动态,通过网络资源以及新媒体,有效整合最新的设计观念与思路。新的语境为空间构成教学带来了鲜活的时代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对时下一些优秀的空间设计案例进行欣赏与分析,提升学生的创作兴趣,开阔其设计思路。没有个性与文化内涵的环境艺术形象无法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在空间构成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的整体意识。环境艺术根植在周围环境中,同周围环境保持着内在的联系。

三、结语

环境艺术的空间有其自身的艺术魅力与艺术特色,是环境创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教师在进行环境空间教学时,应当注意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切实了解空间特性,而非云雾缭绕的空间理论。因此,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与空间结合的实践设计上。

环境与艺术设计篇8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任何的细节都会影响到整体,就拿室内设计来说,从空间布局到室内装饰品的选择,任何细微之处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美感。那么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如何给予观众广大的想象空间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抽象美之说,如:中国的戏曲就是抽象美的典范,从舞台的这边到那边就是两个天地,只是一个手势就可以让人联想到现实广阔的场景,观众从抽象的表达中感知无限的想象空间。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上如何展现抽象美呢,如:通过景与景之间、空间与自然之间的相互穿插、因借来展现出无穷无尽的感觉,就像苏州园林一样借助景与景、景与空间之间的各种形式来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人类的巧夺天工,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传扬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天人合一”,它强调了人类的发展要顺应自然,要实现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统一,这一思想正符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实现创新,在审美上可以追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天成”之美、“闲适恬淡”之美、“简单大方”之美、“虚实相生”之美,通过抽象的艺术语言展现别具一格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2.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说:一个是物质性继承,一个是精神性继承。首先,物质性继承是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表面形式的继承,比如说,中国很多的仿古建筑就可以说是一种物质性继承,在现代建筑中加上一些传统的表现,如在屋顶的设计上,在室内装饰上糅合进一些传统的文化元素进去,让人感受到中国的古典美。但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上,单纯的物质性继承是无法实现发展和创新的,要有更深层次的精神性继承。其次,精神性继承是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展现出来的审美意象、文化底蕴、风俗习惯等的深层次探讨,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将审美习惯、文化底蕴表现出来,达到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比如说,在室内设计中,以人性化为基本设计理念,实现室内设计的适度而含蓄,从空间布局到装饰品的选择上给人营造出平静淡雅的舒适空间。在一些材料上将中国古典元素杂糅进去,形成中国古典的抽象美和似是而非的无限美感。

2.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仅是物质形态的表现,更为深层次的是精神文化的展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不能照搬传统文化,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西方文化结合起来实现创新,才能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展现出来的文化运用现代思维进行一定的改造,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扬。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非常广泛且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艺术,既要考虑到空间组合,又要考虑到当地的风俗习惯,还要考虑到审美的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时代性元素,提供了人性化的理念等,这些都将不断促进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

3结束语

上一篇: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范文 下一篇:商业化的特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