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1-13 17:35:13

旅游经济的作用

旅游经济的作用篇1

旅游业作为我国一个新兴的产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地区提供就业的机会,拉动当地的消费,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因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的脱贫致富。我国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都分布在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一般少数民族地处偏远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落后,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帮助他们就业,给他们提供一系列就业的机会,由于旅游业是一个综合的行业,涉及到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因此可以提供很多的就业岗位。另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可以促进当地的消费,并且经旅游作为当地的一个特色经济发展项目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的发展。

其次,旅游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我们知道,旅游业是一个综合的行业,其发展需要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全力配合,只有这些方面全力配合好,那么整个旅游业才能蓬勃发展,同样,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带动其余行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等,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在这些行业发展的同时,政府应该重视产业结构的优化,使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从而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

最后,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可以促进国际交流,拉动外国游客,从而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走进我国,促进了我们与国际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为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

1.政府在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方面投资比较少,导致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财政拨款有限,加上政府不够重视旅游设施的开发,基本上还是以现有旅游设施来维持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设施的不够完善会严重限制旅游经济的发展,甚至会造成旅游业的萎靡,最后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旅游业地基础设施,并且完善相关行业的设施,完善信息服务,让我们的旅游资源能够为更多的人了解,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2.旅游业服务人员服务意识差、态度恶劣

我国旅游业发展滞后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服务人员的态度恶劣,没有树立游客就是上帝的观念,常常欺骗游客,没有给游客提供最真挚的服务。有些导游带团时,也不注重爱护当地的风景,乱扔垃圾,破坏公物等等,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些都严重制约我国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3.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了当地环境的破坏

由于我国旅游业的起步时间较晚,特别是生态旅游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人们对于人与环境的关系并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认识,因而盲目地开发旅游资源,没有加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和不可再生。

三、改善旅游经济的调整措施

旅游经济在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现阶段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进行调整,促进其顺利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政府要做好规划,做到有序开发,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做好规划是我们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也是关键。只有在开发旅游资源之前先做好规划,才能避免在开发的过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我们在作出合理规划之前,必须先对旅游区的资源、环境等做出一个全面的调查研究,而且要对在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带来的危害先做出预测,提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措施,在开发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规划的标准实施,尽量减少或避免在开发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

其次,旅游部门应该提升自设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游客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而才促进了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加深,也吸引了一部分国外游客,因此旅游部门必须不断提升自身地服务质量和水平,对旅游管理的各个环节加以规范,让游客有被尊重的感觉,才能吸引他们再次造访。另外,游客本身也应该提升自身的素质,禁止随手乱扔垃圾,破坏环境,旅游部门应该制定严厉的处罚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旅游业地可持续发展。

最后,旅游部门应该提升自身的品味,发展特色品牌旅游。我国的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是很平衡,而且没有自己的特色,这就要求旅游部门提升自己的品味,将当地旅游资源与当地传统文化相结合,使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当地的人文风情和风俗习惯,可以发展一些特色的旅游项目,如体育旅游,来不断吸引游客再次造访,从而促进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发挥优势传媒对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

大众传媒是传递新闻的载体,主要包括: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片以及一些新闻性期刊,这些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五项功能,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分为两大类:印刷类和电子类。这两类媒介都有各自的特点。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和杂志。报纸的发行量较大,因而是受众面最大的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是企业比较青睐的传播工具,因而报纸有许多优点。第一,信息较为详细。同电视比较而言,报纸所载信息比较深入细致、详细、全面,读者可以获得比较系统的信息。第二,信息具有可选择性。现代生活节奏块,时间紧,报纸虽刊载信息量较大,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众多信息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加以阅读,而不必像看电视和听广播那样,不管喜欢与否,都得照看(听)不误。第三,信息具有可保留性。遇到好的商品信息,读者可以长期保留下来,以备索用。广播、电视虽声声入耳,画面生动,却转瞬即逝,难以在记忆中长期保留。第四,信息成本低廉。报纸价格相对较低,不必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群众能够接受。电子设备投入较高,且需要特别接收设备,而且电脑还需要一定的操作技术。

除此之外,网络技术凭借其特有的优点,也成为了比较受大众追捧的新闻传播媒介,且由于其具有自由性、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渐渐地取代报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首先,我们要发挥优势传媒对旅游资源的宣传作用。我国比较著名的旅游资源一般都处于比较偏僻的地区,如若不加强宣传则很难为各地的游客了解,达不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就无法吸引到游客,则将旅游资源开发的再好也是徒劳。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传媒的宣传作用,将一些旅游资源的特点反复地宣传给游客,从而让他们充分了解各地旅游资源的特点,从而慕名而去,甚至会拉动其周围的人,进而起到一个很好的宣传带动作用[2]。

其次,传媒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会起到一个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由于我国的旅游业起步晚,发展缓慢,因此各方面发展还很不成熟,服务水平和质量也不是很完善,存在着很多欺骗游客和破坏环境的不良现象。此时,传媒就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大家在传媒上互相交流在某一旅游景点的所见所闻,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自己的遭遇,从而避免再次犯同样地错误,同时也给旅游管理部门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迫使他们必须不断改善服务和管理的水平,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禁止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发生,从而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

最后,传媒对消费者有一种引导的功能,让消费者在选择旅游路线时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一些传媒如网络的贴吧、论坛上都会有各地的旅游咨询,以及一些已经去到当地的游客给的意见和信息,这样就避免了其他游客再去的时候会遭遇不必要饿麻烦,为他们节省了精力、物力和财力,而且网络上会有对各地旅游资源的评价,从而引导消费者在选择旅游路线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旅游经济的作用篇2

关键词:农业旅游 农场经济 促进作用

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随着收人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

一、农业旅游在农场的发展特点

2012年,伴随建三江分局提出的建设现代化观光农业的冲锋号角,胜利农场依托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积极打造旅游产业,把农业观光旅游也纳入其中一项,三年来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场区内共设计了2个观光旅游功能区,包括大农业观光区和自然风景观光区,又细分为生态农业种养殖区、湿地保护喀尔喀山旅游区、绿色蔬菜瓜果采摘区、休闲河塘垂钓区和大机械功能展示区。

胜利农场观光旅游农业的特点为:(1)突出高科技农业特色。通过农作物种植、养殖新技术展示,农机现代化运用,让游客感受到动植物生长的喜悦。(2)突出农业体验特色。用质朴的田园生活吸引都市居民的参与。(3)突出乡村自然景色的优势。开展富有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让游客充分享受独特的田园风光,山水景观的魅力,满足游客对大自然的审美需要。(4)突出民俗风情特色,充分挖掘当地农产品传统加工技术,开展农耕文化,民间加工工艺,传统农用机具等的展示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多卖点,丰富旅游观光农业产品。

例如胜利六管理区智能化水稻育秧基地,利用高科技吸引游客驻足植物生长。该景区用智能化集中浸种催芽系统、精量播种技术、电动卷帘式通风系统、电动百叶窗通风系统、微喷供水系统、太阳能阵苗床保温供水系统、智能化温湿监控系统、棚区数据集中处理系统彰显农业化的发展水平。

胜利二管理区本田现代化管理现场,在乡村田野中以欧洲建筑风格的电脑控制室,多层荷花型喷泉式晒水池,吸引着外来游客的眼球,利用电子自动给排水工程、用电磁伐控制,田面水深自动监控,及时补水,电脑监测农作物生长及病虫灾现代手段,使农业生产及旅游观光一体化,将现代化农业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

二、农业旅游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

从农业旅游的流向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客源――农业资源”单向流动的特征,旅游活动主要是以城市居民到农场休闲、体验、消费为主,发展农业旅游直接实现了以城带场和城乡统筹发展。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发展农业旅游不仅带动了城市旅游者在农场的多元消费,而且加速了设施、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向农场地区的流动和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推动力。

发展农业旅游,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上品质、突特色、增效益”成为胜利农场建设农业旅游名镇的发展目标和奋斗亮点。严格按照分局质效农业方案推进生产管理,坚持农时标准是最高标准,以倒计时的方式推进育秧、泡田、整地、插秧、收获等项工作,坚持科技创新,推广应用以空育131为主栽品种。按叶龄诊断施穗肥、航化健身防病,推进全程机械化、高性能插秧机的应用。油改电、井水增温等21项先进适用技术。保证即使是大灾之年,品质不差,产量不降。除了在生产上注重旅游看点,同时对晒水池、池埂、田间路等配套设置进行了改造,每块地都有各自的特点,做到一地一景,使之观赏性更强。 增强了农场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并延伸产业链条,进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附加值已经成为农业旅游发展的主旨。促进了农民素质提高和场风文明。农业旅游把城市的许多新信息、新理念带到农场,对农民素质和场风民俗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文化、学技术成了一些农民的自觉行动,全面提升了农民素质。发展农业旅游的管理区,通过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使广大农民兄弟有了很强的环保意识,不但自觉提高了作业标准,在农药、化肥的施用上也不再盲目,而是科学配比,争做绿色有机的典范。农药瓶也不再随处可见,而是深埋处理,促进了当地环境资源、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增强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农业旅游不仅可以发挥旅游业在整个第三产业中的综合、关联和拉动作用,还可以使传统农业焕发新活力,强化农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的地位。 三、农业旅游丰富了农民增收的途径

1、资源性收入。农民是农业生产资源的最大所有者。在生态种养殖区,农场大力推广稻田养河蟹,林业养山鸡、放养杂交野山猪等。每当秋季来生态种养殖区观光旅游的游客,在观赏完“田野美景”后,都禁不住要买上一些回家送给亲朋好友。

2、服务性收入。广大农民是发展农业旅游、提供旅游服务的主力军,他们通过开办农家餐馆、农家旅馆、土特产品商店等旅游接待设施,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当年就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这部分收人主要以旅游经营收入或工资的形式实现。

3、农产品收入。目前,农业旅游发展中的农产品销售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胜利农场现生产的“长乐”牌无公害、绿色规格的大米,米中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品质独特、气味清香、口感松软、食味值极高的特点,深受广大游客的的青睐。纯天然黑蜂产品、杂粮产品也是各地游客争相购买的必带佳品。通过发展农业旅游,将农产品消费融入到游、吃、购、娱、住的整个过程。并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旅游附加值。

4、转移性收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直接推动了餐饮、包装、运输等第三产业的繁荣,也推动了经济的增长,这更有利于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使农民的转移性收入直线增加。

四、农业旅游加速了农场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业旅游,实现了旅游资金的多渠道筹集,实现了农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成为农场经济新的增长点,并推动了农场生产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使农场环境和场容场貌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的文明程度逐渐提高,在保存农场传统风貌、改变农场落后面貌的同时,提升了农场形象,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方式。

在新一轮的小城镇建设上,胜利农场充分利用拆建结合机遇,坚持整体搬迁以人为本、城镇建设科学合理原则,三年总投资3亿元,在场部建设楼房57栋,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总户数1865户,新型住宅24栋88户,1.6万平方米。搬迁居民点31个,总户数2810户,拆除房屋面积13.57万平方米,发放评估补偿7000万元。搬迁户入住小区职工每户给予每平方米补贴300元,购楼款3%优惠,五年内取暖费用补贴每平方米20元。在搬迁房的设计和建设中,胜利农场打旅游新牌,旨在通过建设更好地促进“镇”与“景”的协调发展,也促使“镇”更好地服务于“景”,“景”更好地彰显“镇”,达到景镇和谐,因地制宜地确定好小城镇的性质、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小城镇不是千“城”一面,而是,一楼一景,一个小区一个特色。打造成为各具特色、功能齐备、内涵丰富、文明现代的示范型城镇。做到建设城镇配套设施和完善旅游服务功能相互兼顾,两种功能兼备利用。

旅游经济的作用篇3

[关键词]区域经济;旅游产业;线性回归;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7)02-0031-05

20世纪90年代,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逐渐受到国内学界的关注,发展旅游产业被看作是一种促进社会发展的策略。旅游产业是综合性强大的新兴产业。对于旅游产业的测度,国际上用“Touristization”来描述,中文译为旅游化。2006年,朱f等首次在研究城市旅游时将旅游化作为测度指标来描述旅游发展程度[1]。随着认识的深入,学术界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旅游产业的具体领域进行了相关探索,其中包括对旅游产业复杂过程的测度。张广海等探讨了旅游产业的概念,并运用耦合度法进行了分析预测研究[2-3];钱磊等借助6大统计指标对我国的旅游产业差异程度进行了评估[4];王新越等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测度了山东省17地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5]。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下的一种新兴的产业集群,2017年“全域旅游”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旅游产业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探究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揭示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作用模式,对于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物质资料的创造、生产、转移、传播以及消费。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旅游活动依存的重要基础,为旅游产业的兴盛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6]。而随着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旅游产业的体系结构、表现方式等也会产生深刻变化。

(一)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以往的研究中,旅游产业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劳动驱动型产业[7],亦或是资本驱动型产业[8],旅游经济增长更多地是建立在资源消耗与发掘的基础上,具体表现为“快增长,高消费”,体现的是一种较为原始的发展模式。随着旅游产业发展规模的增大,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成为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旅游产业的增长方式亟待转变。

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表现在对旅游业生产能力的物化,促使旅游产品向高级化发展;另一方面表现在人们对旅游认识的改变,促使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以消费者为导向,对富有资源的开发代替对稀缺资源的无限制开发。

(二)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推动旅游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一般意义上,产业结构的两个变迁维度是指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9]。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对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表现为:一方面,区域既定国民收入结构的相关调整、区域供给能力或者物价水平的变化会对旅游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旅游产业营业收入增量的发展也会改变旅游产业自身的构成比例。

(三)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旅游产品功能的优化

旅游产品的价值通过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得以实现。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旅游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个性化的需求愈发重要,以“食、住、行、游、购、娱”为代表的传统旅游需求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预期。在一定时间段,旅游产品只有通过灵活调整自身的形态以及内容才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而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为旅游产品功能的优化奠定了基础,促进旅游产品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对旅游认知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需求,旅游支出在家庭以及个人消费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10]。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旅游行业的变革,可以为旅游者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以及优质的服务。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最直接的影响是旅游者可支配收入提高,为出游提供了经济基础。带薪休假制度的日益完善,为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一方面,旅游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一种较高水平的消费活动,而精神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比重的增加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另一方面,高水平的区域经济为旅游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促进人们对旅游认知的改变。

二、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的指标选取及其数据处理

(一)区域经济的指标选取

1.经济总量维度。广义上的经济总量一般是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两个方面进行测度。基于数据可得性、全面性等的综合考量,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亿元)4个指标来反映经济总量的发展水平。

2.经济结构维度。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健康程度,合理的经济结构有助于发挥地方优势,促进经济的稳健发展。选取的主要指标为投资消费结构、经济开放度、产业结构、从业人员结构4个百分比指标。其中,投资消费结构(%)=各地资本形成总额(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亿元),经济开放度(%)=进出口贸易总额(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产业结构(%)=第三产业产值(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从业人员结构(%)=城镇从业人员数量(万人)/总从业人员数量(万人)。

3.经济质量维度。经济质量本身涉及社会、公正与平等,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情况的综合反映,对于组织而言,经济质量对组织绩效具有直接的影响,因而成为衡量组织中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选取的主要指标为人均GDP(元)、单位面积产出(亿元/平方千米)2个指标。

(二)旅游产业的指标选取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供给与需求是产业经济发展的两个关键方面,若二者形成良好的协调互动机制将会有效推动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从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层面进行综合评价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区域旅游产业水平。

1.旅游供给。旅游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区域中愿意而且有能力提供的旅游产品以及服务的数量[11]。选取的指标包括旅游企业接待能力(%)、旅游企I人均资产固定原值(万元)、旅游劳动投入率(%)。旅游企业专指具有独立经营能力且进行核查计算的经济单位,即旅行社、星级饭店以及旅游景区。其中,旅游企业接待能力(%)= 旅游企业数量/区域总人口,旅游劳动投入率(%)=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区域总就业人口数量。

2.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旅游者为满足自身旅游欲望所产生并有能力获取的旅游产品数量。选取的指标包括人均旅游收入、旅游经济增长速度、旅游产业集中度。其中,旅游产业集中度=(区域旅游总收入/区域GDP)/(全国旅游总收入/全国GDP)。

旅游产业是综合了社会文化、经济规律、地域景观以及人口流动等诸多要素所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12]。因此,旅游产业测度指标的选择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修正的过程,需要建立在旅游发展的经验总结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准确预测的基础上。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指标测算的数据选自2006―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5年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及其副本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相关数据,权重的确定运用熵值法。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

1.为了消除计量单位不同对数据的相关影响,运用Mix-min方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处理,将数据统一为无单位的数据集。运算相关公式如下:

2.在求熵值的过程中要对数值进行对数处理,为避免计算中的无意义,对上述数据进行相关平移处理:

3.指标的比重变换:

4.计算指标的熵值:

5.指标熵值逆向产业处理:

6.计算指标的权重:

其中,m表示指标的个数,n表示数据统计所涉及的地区个数。

运用加权平均法测算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与区域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指数,为便于研究二者之间存在的深层次关系,将指数进行扩大化处理,具体公式如下:

三、区域经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模型构建及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应用最小二乘法(OLS)的原理进行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的相关数量统计分析,从而探究区域经济发展中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显著因素。其数学模型为:

其中,,,…,分别为p个自变量的观测值,Y是因变量的观测值。

为避免在分析过程中受到变量自相关和多重共线性的干扰,影响模型的正确性,在分析之前对数据进行相关系数的检验。通过应用可以描述变量间相互关系的统计量来探索二者之间存在的密切程度以及相关的影响方向。在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时,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首先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见表3)。

由表3可知,最终的显著性检验的结果为0.000,即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与旅游发展指数不服从正态分布,由此选用Spearman和Kendall相关系数来分析其特性,考察二者的相关关系(见表4)。

经测算,区域经济发展指数与旅游发展指数的关系系数分别为0.126和0.181,均大于0,反映了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区域经济发展指数与旅游发展指数的相关性是显著的。

在相关系数检验的基础上,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采用SPSS 20对标准化后的数据展开描述(见表5)。

就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经济总量对旅游产业的影响系数呈现微小的负化作用,与日常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而经济结构与经济质量对旅游产业的影响呈现正向作用,符合日常观念。其中经济结构对旅游产业的作用最明显,影响系数达到0.58,成为影响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

旅游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之一,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而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旅游产业的发展植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区域经济的影响(见图1)。从线性回归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区域经济对于旅游产业的影响不在于经济发展的规模,而在于经济发展的结构与质量。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质量具有较大的作用力,而经济总量发生作用可能主要是在旅游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

四、区域经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地域范围内,经济生产要素组成的发展综合体,反映的是区域在发展过程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状况[12]。旅游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之一,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建设作用[13];同时区域经济作为旅游发展的基体,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结合前文的数据测算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分析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推动旅游产业扎实稳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与质量,因此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遵循新常态下经济的发展规律,放慢经济增长速度,稳扎稳打,实现区域经济的平稳运行,这对于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基于区域自身资源、区位、生产力、技术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发展优势,发挥中心城市与交通要道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遵循经济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区域经济的稳定与协调发展。

二是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为旅游产业创造良好环境。区域经济的质量和结构与旅游产业的相关程度较高,因此转变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发展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将促进旅游产业的合理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长远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关注当前的发展目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14]。

[参考文献]

朱f,贾莲莲.基于旅游“城市产业”背景下的城市“旅游产业”―桂林案例[J].经济地理,2006(1):151-155.

张广海,王新越.“旅游产业”概念的提出及其与“新四产业”的关系[J].经济管理,2014(1):110-121.

张广海,刘真真,王新越.中国沿海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及预测[J].生态环境学报,2013(5):792-800.

钱磊,汪宇明,吴文佳.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省区差异及变化[J].旅游学刊,2012(1):31-38.

王新越,吴宁宁,秦素贞.山东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测度及时空差异分析[J].人文地理,2014(4):146-154.

施卫东.知识经济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8-61.

左冰,保继刚.1992―2005年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及省际差异[J]. 地理学报,2008(4):417-427.

唐晓云.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刘春济,冯学钢,高静.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J].旅游学刊,2014(8):37-49.

雷章靖.西安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测度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

李晶晶.青岛城市旅游产业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李琳,刘莹.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基于哈肯模型的分阶段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2014(9):1603-1616.

毛润泽.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2(8):48-53.

旅游经济的作用篇4

关键词:中国;城镇化发展;旅游经济;促进作用

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各项政策的出台推动了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旅游业也从无到有,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而旅游业也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城镇化发展和旅游业之间到底是怎样的联系,又从哪些方面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文中将做详细的解释。

一、城镇化发展的含义

城镇化其实在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它大概说的是:某个地区的生产力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产业结构发生优化。其中城镇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摆脱了传统的农业社会形态,进入到工业社会的发展形态,然后再进一步的升级到服务型的社会中,最后所形成的模式就是现代城市型社会。城镇化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整个社会的升级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人口、职业都会跟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中国城镇化发展和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城镇化发展与旅游经济之间的相关度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会使我国的资本进一步的积累,劳动力水平和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因此旅游业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的益处,成为近年来发展速度比较快的行业。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必然会使居民的经济收入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使人们在这些行业的消费增加,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是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也是城镇化发展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当然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也会让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发生改变。从根本上来说,旅游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城镇化发展对旅游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城镇化的发展会对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刺激人们的消费,拉动内需

城镇化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因此他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此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精神追求上。因此居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旅游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人们会在旅游业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因此其消费需求不断提高,进而拉动了内需。

(2)推动其他的行业的发展

城镇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大量的建设基础设施,而旅游行业的基础设施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必然会促进基础设施相关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相关的酒店、娱乐消费和餐饮业等都会有很大的需求量。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中的闲置资金也越来越多,资金开始流向旅游业或者是和旅游产业相关的一些行业。一部分的居民会选择投资旅游行业,促进其更好的运转和发展,从而为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对城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共同原因

首先,国家政策会对两者的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不管是城镇化还是旅游经济,都是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国家会颁布一些具体的法律和方针政策来推动旅游业好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发展可以为旅游业提供更多的客源,而旅游业发展可以为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两者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其次,良好的区位因素会推动旅游经济和城镇化进程。两者的发展都离不开区位条件。旅游业必须要借助于人文地理或者是自然地理环境,这些都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自然地理环境包含了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和气象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人文地理环境中的人文因素,比如敦煌莫高窟等艺术表现形式,这些都会影响到旅游业和城镇化的发展。

最后,当前全球化的发展背景。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对于我国的旅游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都会起到重要作用。信息和交通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使得生产要素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流动,各个国家的人们联系在一起。而我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开放的国度,必须要充分的利用这一条件,推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城镇化发展对于旅游经济的积极推动作用

1.人口趋于城镇化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人口是旅游业的客源,所以它才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根本。如果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城镇中的人口达到了一个比较合理的人口密度,那么其对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积极的。关于人口数量的变化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相关旅游部门曾将做过专门的统计,从2002年到2012年这十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城镇化人口增长了10%,即由原先的40%增长到了现在的50%左右。而且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当地的旅游经济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增长的数额达到了两百亿左右。这些数据都清楚的表现出城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城镇人口数量会不但增多,给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客源,进而使当地的旅游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社会趋于城镇化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城镇化的发展涉及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所生活的社会也趋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服务变的更加完善。第一,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为游客的旅游带来便利,不仅有便利的交通工具,而且也有多种多样的生活和娱乐场所,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使他们的旅游体验进一步的增强。第二,城镇的医疗服务水平和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就为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提供了安全保障。随着医保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游客将从中得到更大的优惠和方便。这样游客在游玩的时候就会少一些担心和安全隐患,进而轻松地享受到旅途中的愉快。

3.生态环境趋于城镇化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城镇化的发展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上的,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游客不愿意到当地旅游,旅游经济自然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因此生态环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城镇化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我国的旅游部门对此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2015年期间,我国的绿地覆盖面积增加到了40%,同时旅游经济在这五年期间也不断的增加,于上一个五年期间相比增长了12.1%。由此看出城镇化发展和旅游经济发展都需要以生态环境的发展为基础。

四、总结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城镇化的发展为旅游业提供了充足的客源,进而推动旅游业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则可以为城镇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总体来说,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会给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比如:人口的增加可以丰富旅游业的客源;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完善可以为游客提供安全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少伟.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4:231.

[2]高小茹.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6:160.

[3]刘锋华.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J].智能城市,2016,09:209+211.

旅游经济的作用篇5

【关键词】农业经济 旅游经济 产业融合 区域经济发展

一、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分析

(一)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的机制

目前,我国城市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大中城市,人口增速远远超过了城市资源和配套设施增加的速度,这使得城市居民感觉生活环境愈发拥挤,十分渴望惬意的田园生活。由于农村人口密度小、景色与城市完全不同、自然环境相对较好、地方特色保留完好,越来越多的人将乡村选择旅游度假的目的地。农业与旅游业两大产业的融合就源自于人们对回归田园和休闲旅游两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在需求的引导下,农业和旅游业开始发生相互交差的现象,农业为旅游业提供资源,旅游业为农业提供顾客和相关服务,两者的联系逐渐紧密,实现了两个产业的融合。在两者的融合中,农业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业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两者互利双赢、紧密结合,进而形成了农业旅游产业。

(二)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的主要运行模式

一是农业观光模式。该模式是最基本的农业旅游模式,游客前往农厂、农舍进行参观,了解相关农业生产知识,并对农产品及生活服务设施进行消费。该模式适合于农业新技术的宣传展示及大规模农业生态基地的参观游览,可有效带动农副产品的销售。

二是农业体验模式。该模式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亲自参与农耕的需求而产生,游客前往特定的农场、农舍或农副产品生产场所,亲自参与种植、采收、加工过程,并对自己参与生产的农副产品进行消费,同时对周边服务业进行消费。该模式较好地满足了游客亲身参与的需求,适合在城郊或城乡结合地区开展,能够有效带动农副产品销售和区域服务业的发展。

三是民俗观光模式。该模式是将民俗文化与农业旅游相结合,让游客了解体验特色民俗活动。该模式将农业与民俗结合,主打特色文化,容易形成地区性产业集群,可带动农村地区性经济发展。

四是经贸展会模式。该模式上述三种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的模式不同,它以农副产品的经营销售为目的,旨在通过定期举办展会、集市、特色节日等方式提供参观、学习、交易的平台,集中销售农副产品。该模式需要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形成规模后,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当地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对促进农业经济和旅游经经济发展作用较大。

二、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首先,带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在旅游业的帮助下,不仅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区域农产品的需求,而且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价值,缩短了消费者与生产者间的距离。同时,农业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开辟了新的经营路径。因此,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可促进一产和三产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三产带一产和一产三产化的目标。第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旅游产业具有辐射效应,其发展对相关交通、餐饮、酒店及其他消费服务类产业的带动性很强,能够促进区域服务业的发展。农业旅游的开展能够促进农村新技术、新方法及新管理手段的推广和应用,推进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经营方式的产业化,有助于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第三,加快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农业旅游具有地域性和差异性,容易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对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作用明显。

(二)提高区域农民经济收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近年来许多农民为了提高经济收入,选择了弃农务工,对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一是将服务业引入农村,改变了传统的农耕经营方式。它将农业扩展为集农业生产、农业管理、农业销售、旅游服务等于一身的综合性产业。农民不仅是生产者,也是销售者和服务者,产业链条的延伸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利润空间,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科学健康发展。二是农业旅游市场的进入门槛较低,农业旅游产品种类很多,需要的工作岗位数量大,岗位所需知识技术水平不高。这些特点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参与其中,有助于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三是农业旅游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能够吸引一定数量的人才、技术和资金,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其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三)促进城市乡村和谐发展

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是建设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部分,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正是通过城乡产业协调的途径来促进城乡和谐发展。首先,有利于缩短城乡差距。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使得农村不仅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还是提供了人们休闲度假的场所,从而使城市居民能够更好地了解农村和农业,促进生产资源向农村流动,促进社会资源在城乡间的整合及优化配置。第二,有利于模糊城乡界限。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农村与城市的地域界限和产业壁垒,加强了城乡间的经济合作,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第三,有利于拉近城乡距离。我国城市和乡村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生产经营上联系也不够紧密。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加强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往来,搭建了城乡沟通的桥梁,促进区域产业按资源禀赋和功能进行分布,能够积极推动城乡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四)推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旅游经济的作用篇6

关键词:旅游;经济;衡水;环湖国际马拉松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在央视五套体育频道的赛事直播镜头下,选手们矫健的身影以及衡水湖旅游景区的美丽风光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广阔的水域、林地覆盖的湖岛、美丽的草甸景观刺激着人们的视觉神经,让人们领略到华北平原最大自然湿地保护区的美丽风光。一般而言,国际马拉松赛事在有环海、古城建筑的旅游圣地,或者是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举办,衡水的申办成功无疑会给当地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衡水经济现状

相比河北省其他市区,衡水属于一个欠发达城市。地区优势不及廊坊,矿藏资源不及唐山,海洋、山水资源不及秦皇岛、承德。据衡水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衡水市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生产水平一直处于平稳状态,没有显著的上升趋势。衡水湖湿地是衡水市唯一的自然资源,但是存在总体开发水平不高,旅客定位城市较为集中且客流量较少等诸多问题。玻璃、塑料制品属于衡水的特色产业,发展较为成熟,但是污染问题频现、监管措施不完善导致其没有可持续发展动力。拉动衡水经济的支柱为衡水老白干、养元六个核桃两个食品企业,但是远不能带动衡水经济持续增长。可以说,环湖国际马拉松比赛的举办是衡水市发展经济的契机,能够让更多人认识衡水、了解衡水,为衡水带来更多招商引资机会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二、国际马拉松比赛对衡水旅游经济的推动

(一)内在机制: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奠定旅游运输基础

衡水湖湿地景区位于衡水桃城区与冀州区之间,在环湖国际马拉松赛事开展以前,衡水与衡水湖湿地景区之间只有一条交通主干道。由于景区建设规划不完善,节假日期间旅游班车、私家车流量增加,交通干道超负荷运行,再加上景区没有足够的停车场地,车辆乱停乱放等违规现象严重,扰通秩序,造成道路的拥堵不堪,直接导致部分客流量损失。

为迎接国际马拉松赛事,政府对衡水湖湿地景区的交通路线重新规划,开辟了环湖观光马拉松跑道并且该道路可以直通湿地观光公园,另外为方便观赛,在道路两侧增加了可作为停车位的空闲位置,同时缓解了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压力,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客流量增加,刺激当地消费需求,增加财政税收收入,促进经济增长。

(二)外在动力:提高景区知名度,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衡水湖旅游风景区是我国第二,华北平原第一的大型自然生态保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同时也是集原生态与绿色环保于一体的旅游景区。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再加上客户群体局限于当地以及周边市县区群众,导致市场认可度不高。

环湖国际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使媒体对衡水湖湿地的报道在近几年内激增,更多观众在媒体平台上便可以领略衡水湖的自然风光,使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在比赛期间,衡水政府还会举办民间文艺展览,以免门票方式向游客展示侯店毛笔的精钻技术、徐氏宫廷金玉绝美身姿以及鼻烟壶内画的高超艺术,加强了宣传力度,树立了衡水湖湿地的品牌,有助于完成衡水旅游转型推动经济发展的目标。

(三)环境建设:改善景区环境总体水平,刺激游客消费

以旅游为核心的零售产业以及服务产业是影响旅游经济的主要因素。作为三线欠发达城市的衡水,城镇群众的文化水平不高。景区的商贩主要以附近村民为主,综合素质以及服务意识水平普遍较低,政府对开展景区零售业人员销售、服务等方面技能的培训观念未形成,这就直接降低了游客对于景区的满意程度。

以“魅力衡水湖,绿色马立松”为口号的环湖国际马拉松是衡水走出国门、迈向国际的开端,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募集了1300名志愿者进行集中培训,深入景区各个环节对景区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予以修正、整改,加速了衡水湖景区吃、喝、玩、住等多方面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节约了政府财政支出,体现了一款两用的高效运用模式,并借此提高了景区人员的总体素质,改善了人们对衡水湖景区的总体认识。

三、结语

笔者在衡水生活二十年之久,见证了衡水湖旅游景区的发展进程,以及政府对于加强旅游建设推动衡水经济发展所付出的努力。2012年成功申请环湖国际马拉松比赛时,衡水人民尤其是餐饮、酒店等行业内人士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意识到衡水经济发展的契机。“绿色”口号将始终坚持,希望衡水会抓住机会,完成在经济、旅游方面的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1]陈欣,王平.衡水湖国际马拉松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J].衡水学院学报,2014(1).

[2]张建强.河北衡水湖湿地生态状况分析[J].地区建设,2006(1).

旅游经济的作用篇7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旅游圈 合作 动力机制

一、引言

北部湾,是中越两国陆地和海南岛所环绕的一个半封闭海湾,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东临粤港澳,位居中国-东盟经济圈、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地处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是指广西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市所辖的行政区域为组成部分,同时包括玉林和崇左两市的交通与物流体系,整个经济区面积7.27万平方公里,占广西土地面积的30.7%,海域总面积达12.93万平方公里,区域内人口2053万人约占广西总人口的42%。本文中的旅游圈指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六个城市的区域旅游范畴。

二、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专家和学者都对区域旅游合作进行了研究。旅游圈一词在国内学术界的出现已有较长的时间,如环太湖旅游圈、大桂林旅游圈等,目前理论上对它的讨论基本上是就圈论圈,国内外研究表明:旅游圈的发展过程一般需要经历离散态、聚集态、扩散态和成熟态等几种演变形态,最终发展到圈内交通和通讯联系网络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集约化、旅游经济发展均衡化、旅游接待规范化等成熟、稳定的状态。对于区域旅游合作,从已有的研究来看,主要是在分析以往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进行旅游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难以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论旅游合作区如何划分,对于区域旅游合作的个案研究都是站在合作主体的角度,从政策、合作项目、合作手段及合作模式等方面,结合具体的旅游合作空间的特点进行研究。对于广西北部湾旅游的区域合作研究始于2000年,目前较多的分析在于研究其各成员部分的协同作用和战略构想研究,在具体操作层面的研究较少。

三、理论诱因分析

区域内的旅游地成员之所以愿意加入区域旅游合作组织,主要的动因是区域旅游组织租金的存在,各旅游地成员为了寻求组织租金而走到了一起,可以说是一个寻租的过程。区域旅游组织租金通俗地讲,即是形成区域旅游合作组织后所产生的净收益,主要包括组成旅游经济联盟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指形成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态势后所体现的费用节约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品牌引力效应、产权界定效应、要素流动效应、旅游流的创造效应等六大效应;而后者主要是指相比未组成区域旅游合作联盟之前区域旅游管理和协调费用的增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圈既具有区域旅游合作的共同特征,亦有自身区域的特殊性,这种区域整体综合福利的增加,是任何一方的单独努力都难以取得的。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费用节约效应

区域旅游合作的形成,使得北部湾经济区各城市整体旅游经济运行成本下降,费用节约效应主要表现为旅游投资成本、旅游管理成本、旅游市场营销与促销成本、旅游者的旅行成本、旅游生态环境的治理成本等初步的降低。

2、规模经济效应

区域旅游合作的形成,提升了北部湾经济区的规模经济效益,主要包括形成完整的城市旅游产品体系和互补性强的旅游产品群、城市旅游基础设施的联合供给、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双向互动、旅游市场联合促销带来的客源市场增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的塑造与完善及区域城市旅游知名度的提高与旅游竞争力的提升等方面。

3、资源拓展与组合效应

区域旅游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拓宽了北部湾经济区各旅游城市的资源空间和市场空间。一方面,北部湾经济区各具特色的旅游城市对旅游者来说不是排它性的选择,而是组合性的选择,这大大拓展了该经济区城市旅游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各旅游城市通过旅游资源优化组合,不仅能有效拓宽自己的资源空间,而且有利于区域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从而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品牌引力效应

旅游品牌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吸引大量的潜在旅游者,多个旅游城市联合构建区域旅游整体品牌,联合促销,可扩大经济区城市旅游的影响力,从而占据更大的旅游市场份额。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旅游合作发展的形成,可通过树立起区域整体旅游品牌,降低区域内旅游市场营销成本,从而获取更多的旅游市场机会,达到合作多赢的目标。

5、产业集群效应

区域旅游合作的形成,可促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企业的优化重组,推动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走向集团化。因此,组建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性的旅游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网络经营,能有效解决旅游产业规模大而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等问题,获得旅游产业发展的集群效应。

四、现实条件分析

1、资源禀赋丰富,地域互补性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资源共有8大主类、29种亚类、97个基本类型,170余个景点,其中五级旅游资源(即特品级旅游资源)有北海银滩1处,四级旅游资源有青秀山、德天跨国瀑布、三娘湾旅游区等8处,三级旅游资源有广西药用植物园、北海海洋之窗等15处。可见,北部湾经济区的旅游资源禀赋状况良好,种类齐全,集中了一批品位高、吸引力极强的旅游精品。各景区景点空间分布临近,内在关联性强,从资源的分布情况来看,该经济区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典型集中,旅游资源在该经济区旅游城市的分布情况相对较为均衡。以4A级景区为例,除了防城港暂时没有4A级景区外,其余各市均有分布。南宁拥有4A景区3处,北海3处,钦州3处,崇左1处,玉林2处。据统计,在广西全区35个4A级旅游景区中,有12个位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合占34.3%,可见该经济区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从资源的综合性和组合性来看,该区域的地缘相近,文化相亲,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又互为补充(见表1)。可以说,良好的资源禀赋状况为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合作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的资源基础。

2、经济基础较具规模,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较高

区域旅游的发展受到区域内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北部湾经济区的形成为该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支持。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全面加速、整体提升和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从统计的情况来看,2005年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总值(GDP)1707.71亿元,占全区比重42.02%,2006年GDP2041.97亿元,占全区比重42.69%,2007年GDP达到2507.33亿元,占广西全区比重的42.69%,几乎占到了广西区的“半壁江山”,人均生产总值均高于广西区。在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方面,无论是从入境旅游还是在国内旅游来看,北部湾经济区在广西旅游产业的发展中都占据较大份额,区域旅游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从整体上看,该经济区旅游产业的收入占本地区GDP的21.35%,可以说,该区域的旅游业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作用显著。同时,在该经济区中除了防城港市未加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外,其他五个城市都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可以说该经济区在全国的旅游品牌知名度已获得较大的认可,区域旅游产业的合作发展前景广阔。

3、区位优势良好,旅游交通网络完善

北部湾经济区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东临珠三角,处于东盟经济圈、中国华南经济圈和西南经济圈的中心结合部,是中国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中国通向东盟的桥梁和枢纽,也是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向西部转移的重要通道。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速推进,泛珠经济合作的日益深入,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以及东盟大市场的枢纽,在拥有5.5亿人口,7000多亿美元GDP的东盟和4.6亿人口,8000多亿美元GDP的泛珠三角经济区两大市场中,将发挥重要的战略作用。同时,该经济区已经形成了一个通达国内外的公路、铁路、海路和航空高速的立体运输网。南宁机场、北海机场可直飞国内30个主要城市和香港、新加坡、吉隆坡及曼谷等东盟枢纽空港;防城港、北海、钦州3个港口的海轮通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0多个港口;贯通经济区6个城市的7大高速公路连通广东、湖南和云南,直达东盟;四大铁路直通京广线等国内大动脉,湘桂线连通东盟,投资约300亿元的从南宁到湖南衡阳高速铁路正在加速推进。在该经济区中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已十分完备,逐步形成了以南宁为中心的“2小时的交通旅游圈”,不断加强了经济区内各个旅游城市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风生水起,立体的旅游交通网络,客观上推动了该区域旅游产业的合作发展进程。

4、“龙头”效应不断显现,合作导向力度增强

一个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形成条件,需要各旅游地成员除了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等具有互补性外,还有便是区域旅游中领导、制度、文化、惯例的作用亦不可忽视。在北部湾经济区中,南宁市作为该区域的“龙头”城市,具有带动该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众多优势。“中国绿城”品牌的打造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落户,极大的推动了南宁旅游的发展。特别是在2007年南宁还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的称号,更是成为了城市旅游形象的又一张亮丽名片。因此,南宁市在该区域旅游的发展中必将起到核心城市的旅游集聚与扩散功能,不断引导区域内其他城市旅游产业的合作发展。同时,国家良好的政策导向力也进一步推动了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把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对该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的规划,提出了要把北部湾经济区培育成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促进中心。今后该经济区的发展必将能获得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进而极大催生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步伐。另外,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举办,推动了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旅游的合作发展。2007年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明确表示,旅游能够成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先导产业之一,国家旅游局将积极参与和支持泛北合作,支持广

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

五、总结

区域旅游合作是依据一定的目标和原则将旅游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重新整合和优化, 以形成规模更大、结构更佳、品牌更高的旅游产品的一种经济行为,其中交易费用的节约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品牌光环效应、资源拓展与组合效应、产业集群与旅游流创造效应构成了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集聚力,起到推动的作用,广西北部湾旅游圈合作发展是一个由旅游资源、产业基础、区位条件、交通网络等发展要素以及客流有机耦合而成的系统结构,具有切实可行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注:本文为广西教育厅2007年研究生创新项目《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圈的竞合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 2007105931202-

M007。)

【参考文献】

[1] 王国顺、周勇:交易、治理与经济效率――O.E.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 北部湾新闻网:http://省略/[EB/OL].

[3] 广西统计局:2005-2007年广西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07.

旅游经济的作用篇8

一、旅游经济的作用

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第三产业的主力军作用,旅游业是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显示的贡献越来越大,其在主要作用:

1)提供就业机会,扩大就业需求。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为导向”,扩大就业2015的旅游业,一个重要的渠道,就业规模从目前的60000000人增加到100000000人左右。

2)加快货币循环退出,增加有效供给。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旅游业的经济乘数效应远高于其他行业,每一元的旅游业收入,相关行业的收入增加4.3元。旅游消费乘数越大,乘数是7,每1元的旅游消费,可以带来社会消费7元,而在中国的乘数是5元左右。3)扩大交流,增加外汇收入。虽然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甲型H1N1流感等不利因素,全球泛滥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入境旅游人数仍达62060000人次:外国游客10210000人次,香港同胞38070000人,澳门同胞11670000人次,2110000次在台湾同胞。全国旅游外汇收入实现18200000000美元。

4)促进区域经济,促进扶贫。在中国贫困地区的分布更为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这里虽然欠发达,但独特的自然风光,文化的多样性,浓厚的地方特色,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四川省阿坝州为例。通过旅游资源开发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不仅可以促进地区脱贫致富,又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邓小平的旅游经济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旅游经济,二十或三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1)旅游需求的增长,三大市场全面开花。入境旅游市场,中国入境旅游接待人数稳步增长,2004已突破100000000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增长2007,达到41919000000美元,比2002,五年间翻了一番,相比1978的旅游业开始时,它几乎是160倍。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在2007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610000000人次,644000000人次在1997相比增加了近两倍,而国内旅游收入达777062000000元。出境旅游,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币的购买力上升,出境旅游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旅游供给的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星星酒店,共有13583个,比去年增加了832,同比增长6.5%;全国旅行社共18943统计范围,比去年增加986。除了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了自然风光,单纯的观光旅游的历史文物,但更多的经验,参与享受;旅游产品的内容更是丰富多样,生态旅游,度假旅游,会议旅游,滑雪旅游,深得消费者的青睐。

3)综合功能的发挥,对经济的贡献率是非常令人满意的。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吃,住,行,游,购旅游活动,玉”的六要素,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产业和旅游产业,如公共设施服务,娱乐业,餐饮住宿业,零售业,交通运输,邮电电信服务,租赁服务,旅游服务和零售和批发贸易,交通运输制造业的发展和带动,食品制造业,酒店建筑装饰业,旅游商品生产及相关行业,合成功能显著。

三、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趋向

强大的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势头,旅游经济,我们看到了巨大的潜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展望未来,旅游经济的发展将在促进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革性的影响有很大的作用,显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1)促进进一步提高旅游经济的作用,继续做促进社会劳动就业。数据显示,2006,中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0000000人,员工49000000人,近60000000人旅游就业总量,约占全国总就业人数(764000000)7.8%。

2)旅游总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将继续扩大。随着旅游业发展的巨大的经济拉动效应,旅游业不仅成为经济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3)继续加快旅游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优化和中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改造。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和中国旅游和休闲的意识,旅游业是受欢迎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据国际旅游市场成熟的经验,当人均GDP为2000美元,由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而在2007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56美元,这说明我国旅游消费结构升级了,中国人要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十一五”时期,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目标:2010,国际旅游收入53000000000美元,国内旅游收入850000000000元,旅游业总收入1270000000000元,旅游直接就业10000000人。为2007,中国41919000000美元的国际旅游收入777062000000元,国内旅游收入,是2008年至2010年的国际和国内旅游收入为11081000000美元和72938000000美元的发展空间,分别为8.13%和3.04%的复合增长率。

上一篇:设计与文化的案例范文 下一篇:武术的教学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