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0 11:21:49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篇1

引言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种种原因造成不少桥梁发生病害,甚至有的已成为“危桥”,严重地影响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因此,如何延长桥梁构件的使用寿命,提高其耐久性以减少桥梁更新的投入,便成为广大桥梁工作者极为关心的问题。

一、农村公路梁桥常见病害形式

1、上部结构

(1)混凝土梁桥上部承重构件和上部一般构件常见的病害。梁(板)混凝土梁桥表层缺陷主要有混凝土开裂、剥离、断面破损、钢筋外漏及锈蚀、异常变形、梁板湿接缝渗水、漏水等类型;主梁裂缝、墩台身裂缝(墩台网状裂缝、从基础向上发展至墩台上部的裂缝、墩台身的水平裂缝、翼墙和前墙断裂的裂缝、由支承垫石从下向上发展的裂缝,桥墩墩帽顺桥轴线横贯墩帽的水平裂缝、双柱式桥墩下承台的竖向裂缝、支承相邻不等高的墩盖梁、矮墙上的竖向裂缝、墩台盖梁自上而下的垂直裂缝、镶面石突出的裂缝、悬臂桥墩角隅处的裂缝等);预应力钢束应力损失造成的病害等。

(2)支座常见病害。由于油毡垫支座、板式橡胶支座构造简单、造价低廉、安装方便,被广泛用于各类公路桥梁中,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支座老化变质、位置串动、开裂,支座底板混凝土碎裂、支座垫石压坏、剥离或剪切超限,支座外鼓及钢板外露,支座垫板锈蚀等病害经常出现。

2、下部结构

(1)基础病害。桥梁扩大基础下沉,地基承载力不够。60、70年代修建的农村桥梁大多采用扩大基础,由于当时缺少有效的施工机械,基坑开挖大都采用人工挖掘,无法达到足够深度,造成承载力不够而下沉;有些基础尽管采用打松木桩进行了加固处理,但随着年代久远,有些朽烂失效。

(2)桥墩(台)病害。钢筋混凝土墩台出现混凝土的风化、掉角及船只碰撞造成的表面混凝土擦痕、混凝土的冻胀引起剥离、露筋、支座下混凝土局部承压而造成损坏;圬工砌体墩(台)身出现砌体灰缝脱落,或砌体出现破损、剥落等现象。

3、桥面系

(1)桥面铺装病害。桥面用泥土铺装,表面凹凸不平,防水效果较差;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出现表面磨光、脱皮、露骨、坑洞、剥落;接缝处出现错台,拱起,填料老化、漏水,部分填料脱空,或被杂物填塞以及铺装层出现局部网状开裂、沿板(梁)接缝纵向开裂、桥面局部坑槽等现象以及由坑槽引起的主梁顶面破坏。沥青铺装层出现轻微裂缝(发状或条状)、严重裂缝(龟裂、纵、横裂缝)、坑槽、车辙、拥包、隆包、剥离、磨光和起皮,车辆直接作用于外露的混凝土梁(板)等。伸缩缝被泥沙填堵,缝两侧梁体被车辆撞损严重,或者梁体产生较大纵向位移,在桥台背墙处完全顶死;护栏出现滑移、断裂、脱落等。

(2)桥面排水设施。桥面排水设施的缺陷,往往导致桥面积水,引起车辆滑移,导致交通事故。桥面积水往往会通过桥面铺装的裂缝等缺陷影响桥梁主要承重构件的耐久性能,给桥梁结构主体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3)伸缩缝装置病害。本地区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设置伸缩缝的,部分伸缩缝为填料式。随着交通量的增大,载重车辆增多,伸缩缝破损,橡胶条老化,伸缩缝内被杂物填塞,伸缩缝失效。

二、农村公路桥梁病害防治措施

1、塞缝灌浆

塞缝灌浆的意思主要是指将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水泥(砂)浆、环氧树脂(砂)浆,通过喷浆机按一定压力灌入结构物缝隙内,起到填塞裂缝、避免钢筋锈蚀改善结构整体强度的功效。

普遍采用的塞缝灌浆方法是首先用同等比例的水泥砂浆进行勾缝,在勾缝的时候应留出直径大约在6到8毫米的灌浆孔,孔之间的距离应根据裂缝的宽度而定,缝宽处的孔之间的距离应大于60厘米小于10厘米,缝小处孔之间的距离应大于40厘米小于60厘米,等到勾缝砂浆达到一定强度的时候才能灌浆。钢筋砼梁的裂缝比较小应该采用环氧树脂进行勾缝,只要是大于0.2毫米的裂缝都应该预留孔灌浆,孔之间的距离普遍在25厘米到30厘米,灌浆采用的方法与灌水泥基本相同。在农村公路老桥加固中,塞缝灌浆是综合治理病害的方法之一,受到广泛应用,这种处理效果也最为理想。

2、农村公路桥梁的加固方法

(1)桥面补强层加固法

桥梁的主梁顶层应该多增铺一层钢筋混凝土,一般情况下应将桥梁面最先凿除,这样可以与桥梁的主梁形成一个整体,使主梁的高度在最佳位置增加桥梁的承载能力,确保农村公路交通环境得到改善。

(2)增大截面和配筋的加固方法

农村公路桥梁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都具有特殊的性质,在这些因素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普遍采用的加固方法就是增大截面以及配筋,这种方法的操作过程主要是先通过桥梁的主梁底面或者是侧面扩大尺寸,使主梁的高度以及抗弯强度都保持在最佳效果,使桥梁的承载能力大幅提高。

(3)锚喷砼加固法

应充分利用高速喷射机械,使新砼混合材料不断地喷射到已经锚固好的受喷钢筋网之上,钢筋混凝土就会自动的凝结成硬化面,这样一来桥梁的受力断面就会不断增大而钢筋也会随之补强,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使桥梁结构更具整体效果,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承受更大的交通运输量。

(4)粘贴钢板加固法

当农村交通逐渐变得拥挤时,桥的主梁就会出现超过应有的承载能力的现象发生或者是桥梁使用时间比较久造成严重腐蚀的情况,这种情况之下梁板桥的主梁就会发生横向裂缝的现象,这样一来桥梁就面临着危险。应立即进行维修加固利用粘结剂以及锚栓,将钢板粘贴锚固在混凝土结构的受拉缘或薄弱部位,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利用钢板来代替增设的补强钢筋。

(5)碳纤维加固技术

①加固过程中,基层的处理非常重要。基层的处理直接影响碳纤维的粘结质量。基层处理要求清洁、无浮渣、平整。在使用碳纤维加固结构前,必须要先打磨构件的表面,将表面剥蚀、酥软的混凝土打磨脱落,在露出完好的结构层后,用碳纤维材料将表面修整平整。需要注意的是,在有裂缝的地方,必须对裂缝进行处理,常见的处理方法有灌浆和封闭处理。

②粘贴碳纤维材料时,需要注意粘结的性能,这与滚压材料密实度有关系。在粘贴过程中,必须进行多次反复滚压,尽可能的排除材料间的气泡,防止气泡影响粘结的性能。

③粘结的质量和环境相关,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和湿度。温度过低或过高,湿度过大都是会减弱材料的粘结质量。相关规范规定,当温度小于5℃时,浸渍树脂固化和强度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而当温度大于60℃时,就必须采取相关的隔热防护措施。

3、桥梁下部结构加固方法

(1)扩大基础加固法

扩大基础加固法主要适合于桥梁基础承载能力尚且不足或者是埋藏的深度不够,而桥梁的墩台又是用砖石以及其他情况,从而将基底的面积进行扩大然后用地基的强度进行验算。

(2)增补桩基加固法

一旦桥梁墩台的基底下发现软卧层就会面临着沉陷,因此采用此种加固方法就会有效的避免沉陷现象的发生。因为增补桩基加固是指在桩式桥梁的周围应该补加钻孔桩等,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以及桥梁的稳定性。

结束语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篇2

关键词:路基工程 常见病害 防治措施

路基是公路构造中最为重要的结构之一,也是最为主要的受力结构,承受着路面及自身的重量,并承受着由路面传递下来的车辆荷载。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对路面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而对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路基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病害,若处理不当将严重威胁着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不但将大大增加营运维护费用,甚至将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控制,消除质量病害。以下作者便就公路路基常见的几种病害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1、滑坡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1 滑坡的原因分析

造成滑坡的因素可分为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两种,其中内在因素是导致滑坡的先决性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性质等;而外因对滑坡又起着促进作用,外因主要包括水的作用、人为因素、地震作用等。滑坡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2 滑坡的防治措施

①排水措施。水是造成滑坡的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因此,排水也是各类滑坡防治之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恰当的排水措施。在距离滑坡可能发展的边界5米外设置环形截水沟,将滑坡体以外的地表水实施拦截与引导,阻止其进入滑坡体;而对于滑坡体外的地下水则可以采取截水盲沟进行拦截;对滑坡体内的地下水,应疏干和引出,浅层地下水采用支撑盲沟,深层地下水采用泄水隧洞,亦可采用垂直孔群或仰斜孔群排水;修建与完善排水系统尽快的将滑坡体范围内的地表水汇集排除,避免下渗。

②减重措施。卸载减重是一种既经济又实惠、操作简单的防治滑坡的措施,它主要适应于滑动面不太深,而且滑坡体上陡下缓,滑坡体外有稳定山坡,滑坡不继续向上发展的滑坡防治。再将卸下来的土回填土坡脚反压,其效果更好。

③支挡措施。支护措施是一种最为直接、最有效的防治方式,但是其费用高、施工周期长,因此要根据滑坡体的具体情况来采用。支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抗滑挡墙、抗滑桩、锚杆挡墙、抗滑明洞等。其中前三者在公路工程路基施工中最为常用。

2、基床翻浆冒泥、下沉外挤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2.1 原因分析

基床排水不良承载力不足或受水浸承载力进一步下降的土质基床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将逐渐形成基床翻浆冒泥下沉外挤的病害。水若源于降雨,翻浆冒泥表现为季节性,即雨季发生,旱季不发生;水若源于地下水,则翻浆冒泥表现为常年性,但雨季比较严重。基床土遇水承载力下降,原因比较复杂,如基床土为膨胀土未更换或改良;排水系统不完善;基床未作砂垫层或厚度不足;填土密实度未按规定控制等,都将使基床强度与行车条件不相匹配,以致产生基床病害。

2.2 防治措施

应该根据病害产生的原因,具置及现场施工条件采取恰当的整治措施,以求最佳效果。其防治措施主要有:①排水。该方法适应于由排水不畅而造成的病害。疏通或修建防渗侧沟、天沟、排水沟等地表排水系统;修建堵截、导引、降低地下水位的盲沟、截水沟、侧沟下渗沟等排除地下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系统。以消除或减小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路基基床的侵害,使基床土保持疏干状态。②增大基床表层的强度。该方法主要应用于由于基层承载力不足而引发的翻浆冒泥、下沉等病害处理。通常采用换填渗透性材料或者换填砂料的措施。③采取措施防治基层产生不均匀沉降,让基层应力均匀分布。④铺垫土工膜封闭层或者无纺布或无纺土工纤维渗滤层。该方法可以起到隔水、均布基面应力等作用,通常可以和换砂、砂垫层等配合使用。

3、崩塌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3.1 原因分析

①边坡为风化坚硬的岩层组成,边坡高而陡峭,稳定性较差,从而容易发生崩塌。②坡体岩面由于受到地质构造影响严重而不连续,当其中某一组斜面倾角比较缓和时,就容易产生崩塌。③水的作用也是崩塌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的崩塌是发生在暴雨的时候,因为水对岩石产生软化、的作用,再在外力的作用下便容易产生崩塌。④震动。

3.2 防治措施

崩塌防治的措施通常有以下几种:①拦截类。该方法适合于规模小,块体小的落石。具体措施有落石平台、落石沟、落石坑、挡墙等。②遮栏类。该法主要适应于规模比较大的崩塌,其主要遮拦结构有棚洞及明洞,既可以遮挡崩塌落石又可以支撑下边坡,使其稳定。③支挡加固类。该方法主要适应于难以消除的大型孤石。主要支挡结构有支顶墙、支护墙、支撑、支柱等。④护坡、护墙。该法适应于容易风化腐蚀剥落的边坡,当边坡陡峭时采用护墙,当边坡平缓时采用护坡。⑤当以上各种方法都不能见效时,则应该考虑改线绕避。

4、结束语

路基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十分关键,对公路日后的投产营运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勘察、复测、试验等工作。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路基的稳定、边坡的稳定,为人们的行车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董秀梅.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J]. 机械管理开发 , 2006,(03)

[2]贾淳忠.路基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与防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31).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篇3

关键词:公路路基病害防治

0引言

路基是道路的基础,更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关键。然而,在现实中,由于需要反复承受各种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会导致路基的形状、边坡坡度发生改变,严重影响了路面的质量和稳定性。由于所处地区的差异,产生的路基病害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有边坡崩塌、滑塌,路基变形等,产生的原因涉及土质、人为的破坏、养护和管理等因素。彻底的控制路基病害的产生是不现实的,因此,只能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做好防范,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其产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

1不同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

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多种公路路基病害,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1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其危害。黄土土壤中粉粒含量大,且无层理,具有湿陷性和易溶蚀等特征,因而容易产生路基病害。主要类型有:路基边坡面的剥落、冲蚀和整体失稳;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陷;浸水地基承载力不足;沥青面层的裂缝等。这些普遍存在的路基病害,严重影响着公路建设的发展。

1.2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其危害。①氯盐渍土。其易溶解,当含盐量多时,会造成湿陷、坍陷等病害。②硫酸盐渍土。其危害主要有:土壤盐分体积的变化会使路基表面疏松,边坡呈蜂窝状;会导致路肩疏松,且盐土粉末容易被除风吹蚀;土壤中硫酸盐含量过高时会造成路面鼓包、破裂。③碳酸盐渍土。塑性和黏附性较大,遇水后会导致路面泥泞不堪。

1.3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①坍塌。出现坍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开挖路堑边坡较徒,导致边坡的支持力减弱,使土壤的抗剪强度降低,导致边坡的稳定性变差。由于坍塌发生时具有冲击力,经常会引起路基的变形,阻碍交通,给养护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②滑坡。滑坡是堆积层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一种地质现象。滑动的形成条件很多,从地质条件上讲,滑坡多发生在土质松软或软弱岩层上。从地质构造上讲,岩层构造对山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从水文条件上讲,由于地下水的作用,会破坏土体的稳定。发生滑坡现象往往会导致行车中断,给运输安全带来严重危害。③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往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催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和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④崩塌。大多数的崩塌是发生在雨季或暴雨之后,由于水的渗入,对岩石产生软化和作用,降低了岩体强度和摩擦力,造成崩塌;由风化的岩层组成的又高又陡的斜坡,稳定性差,易造成崩塌;其他的因素如地震、爆破及列车震动等,也都可能诱发崩塌。

1.4泥沼、软土地带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泥沼、软土地带的公路路基,因其地面低洼、地下水位高、降水充足,土壤含水饱和、透水性强和、抗剪强度低等特点,当受到巨大荷载作用时,容易出现基底向两侧挤压挤出淤泥以及沉降、沉陷、滑动等病害。

2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

2.1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①增加排水设施。可避免由于排水不良而导致的病害的产生,适用场合如路堑和站场。对于雨水冲刷作用较强,但未设置足够排水设施的病害部位,需根据水量大小,增设排水设施,以消除或减小地表水或地下水对路基的侵蚀作用。②及时查修,采取措施,尽量在初期或未到严重时进行修补,如更换破损材料等,以避免病害的发生。③植物防护。是指在公路的边坡上种草或树,利用植物根系能固着土壤的作用,以减轻雨水对边坡的冲刷,减缓水流速度,从而达到保护边坡的目的。

2.2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①保持排水良好。因为盐渍土受到雨水、冰雪融水的淋溶严重,其含水量较大,极易导致坍塌、路基发软、强度减弱而降低承载力。因此,保持排水良好显得尤为重要。排水沟的设计要保持有0.5%~1%的纵坡。在低矮平坦且排水因难的地段,应加宽加深排水沟。②加固边坡。对于硫酸盐渍土路基,宜采用卵石、黏土或废砖头平铺在路堤边坡上,以起到保护边坡的作用,防止边坡被风蚀或人畜踩踏而破坏。③合理设计路基高度、宽度及边坡坡度。设计时应按照一定的要求,合理选择路基边缘高出地面的最小高度以及高出地下水位的最小高度。④加固路肩。对土质中含盐量大于8%的地区的公路,应采用渗水材料掺在土壤内以封闭路肩表层。⑤加强路基养护。特别是在秋冬季或春融时节,路肩易出现膨胀隆起,甚至翻浆。这类情况多是由于地面水造成的,因此,应当及时的将隆起的部分铲去,使地面水及时的排出。⑥种植耐盐性的植物。为防止边坡上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应根据边坡的土质和植物生长情况,种植适合的耐盐性树木或草本植物。

2.3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山区公路容易产生的路基病害较多,所以,针对不同的病害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2.3.1坍塌和崩塌的防治措施:采取措施截断地下水流,使塌方体干燥并排出地下水;设置挡土墙,增加边坡的支撑力,以防止土体塌落,增强坡体的稳定性;当塌方规模较大且难以根治时,可考虑改道绕线;采用种植植物或铺砌石块的方法,加固边坡,以增强其受冲刷的能力。

2.3.2滑坡的防治措施:在山坡上种植树木或草皮,借助其根系吸收地表水分,以排除地表水;设计截水沟或泄水洞,防止泥沙流入淤塞排水孔道,较好的排除地下水;采取减重或修建支撑物的办法,以确保建筑物基础的稳定,达到增设滑坡体重平衡条件的目的。

2.3.3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减少坡面荷重;采用草皮、面料等防护与加固边坡;设置支撑物,如挡土墙、石砌支柱等;水土保持可以减缓水流对山坡的冲刷作用,使土层干燥,是根治泥石流的一种有效办法;设置排水系统,如排水沟、泄水洞等;

2.3.4泥沼、软土地带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对软土路基采用置换法;在路堤两侧填筑土、石板压护道,使路堤下的淤泥隆起的趋势得到平衡;通过添加化学溶液等措施,使土壤颗粒胶结起来,加固土基;土工全成材料法。

3结束语

由于所处地区的差异,路基病害的产生往往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其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彻底的控制路基病害的产生是不现实的,只能是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将其产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切实保障路面的质量和稳定性。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许维贞,黄土地区新建线路基床病害成因与整治[J].铁道建筑.2005(2).50-51.

[2]王磊,马晶.黄土地区公路排水系统病害防治[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3.23(1).15—18.

[3]丁圣明.公路路基病害预防和治理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篇4

关键词:高速公路高边坡病害 养护与管理

高边坡病害的危害

自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以来,至今高速公路在我国的建设历史已有20多年,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也有10多个年头,但路堑高边坡的失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由于高速公路作为运输主干道,车流量大、行车速度快,一旦出现高边坡事故,将对交通运输和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并将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它目前仍然是高速公路管理中最为严重和突出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雨季,高速公路边坡的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更为普遍:2004年4月,福建罗长高速公路发生了滑坡;2004年12月,浙江甬台温高速公路乐清段高边坡发生山体崩塌;2005年3月,上三高速公路发生了塌方;2005年5月,杭金衢高速公路发生了山体滑坡。这些事故严重威胁着通行车辆和人员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后果。总体来说,高速公路高边坡破坏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边坡破坏带来系列的工程问题和环境问题,严重的中断交通,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将对交通运输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并将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

高边坡的表层破坏使水土流失,如不及时发现并治理,必将进一步诱发边坡的深层、浅层破坏。高边坡的浅层破坏造成边坡溜塌、落石,还危及行车安全,导致人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高边坡深层破坏带来的后果更加严重,除了在养护期间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处治外,还往往中断交通,且处治后发生病害的边坡再进行治理时,技术和施工难度增加。

路堤高边坡破坏往往导致路面断板、开裂,这种现象较为普遍,被称为难以解决的顽症,严重的情况是出现路堤整体滑动,中断交通,除给公路营运管理部门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外,还给用路者带来难以估量的间接损失。

二、高边坡常见病害类型及整治方法

由于高边坡所处的地质环境不同,失稳孕育条件各异,触发因素多样,因此,高边坡的变形破坏性质、规模和危害常常是各有特点和多种多样的。为了确定高边坡的变形破坏类型,首先需要从坡体的物质组成、坡体结构特征、不利结构面发育状态、地下水富存条件与运移规律、以及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诱发因素对其高边坡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程度等条件出发,分析高边坡常发各种变形破坏现象的运动学特征,明确其相关病害现象描述的概念和意义。总结归纳常见高边坡变形破坏的运动学特征有剥、落、倒、崩、塌、错、滑、坍、溜、流等,如图1-1所示。

图1-1高边坡变形破坏运动特征

一般来说,基于山区高速公路的调查研究和相关既有研究成果,结合路堑高边坡工程病害的性质和规模,可总结归纳路堑高边坡常见病害包括坡面变形病害、坡体变形病害和防护加固工程结构变形病害等三个方面。

坡面变形病害一般包括:风化剥落、流石流泥(坡面冲刷)、掉块落石、溜坍等;坡体变形病害一般包括:崩塌、滑坡、坍塌、坍滑、倾倒、溃屈、错落等;防护加固工程结构变形破坏一般包括:坡面或地下排水工程设施损、坡面普通防护工程结构变形或破坏(如骨架、护墙、植草等)、桩墙等支挡工程变形或破坏、锚固工程变形和破坏(如锚喷、锚索或锚杆、钢筋混凝土梁或墩等)。

为了防止或避免路堑边坡发生上述工程病害,必须对有关路堑边坡进行防护加固工程设计。对于路堑边坡防护加固工程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主要是基于抑制路堑边坡各种变形和破坏的可能性设计防护加固工程措施,包括坡面变形防护、浅表层变形防护、块体变形防护、深部变形防护、坡脚应力集中防护和地表地下水的引排处理等措施。其常见病害类型的防护加固工程对策可总结如表1-1所示。

表1-1 路堑边坡常见病害类型的防护加固工程对策

常见病害类型 防护加固工程对策

风化剥落、流石流泥、溜坍 植被护坡、圬工防护、喷浆防护、截排水

掉块落石 锚喷防护、岩面植草、主被动网、明洞棚洞

崩塌、倾倒 刷坡放缓、锚固注浆、岩面植草、截排水

滑坡 减重刷方、抗滑支挡、锚固注浆、截排水、避让

坍塌、坍滑 刷坡放缓、坡脚支挡、锚固注浆、截排水

溃屈 坡脚支挡、锚固注浆、截排水

错落 减重刷方、坡脚支挡、锚固注浆、截排水

三、高边坡养护与管理工作的重点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高速公路高边坡的特点及养护标准作出具体统一的规定,高速公路高边坡养护与管理工作各地都有不同的方法与措施。根据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实践经验,要做好高边坡的养护与管理工作应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实施来提高相应的养护与管理水平,重点归纳如下:

1、调查研究,进行高边坡技术状况等级评价

高速公路在正常投入运行后,应及时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或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地质调查,收集高边坡设计、施工等方面的详细资料,并逐一进行现场调查核对后,根据调查所得有关情况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一般宜将高边坡划分为稳定性好、较好、较差和差几个等级。再根据其技术状况等级制定相应的养护与管理方案,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稳定性好的高边坡进行正常养护;稳定较好的进行小修保养;稳定性较差的需进行专项检查,再确定维修方案进行维修;稳定性差的要组织专家或委托有资质和能力的单位进行专项检查,并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维修方案。

2、落实制度,开展高边坡养护巡(检)查工作

由于高边坡病害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与多样性等特点,高速公路在投入营运后,针对高边坡应制定相应的巡(检)查制度,落实和明确相应的责任人,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高边坡巡(检)查工作,以便于及时发现病害,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高边坡的养护巡(检)查一般分为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和位移监测四种,根据不同的检查类型确定相应的检查方法和频率:日常检查以直接目测为主,配合简单工具量测,每两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对锚索施工的边坡和地质情况较差的高边坡或高路堤检查频率应适当加密,遇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性气候,雨中加强巡查,雨过后1天内组织检查;定期检查以目测结合仪器检查为主,对高边坡各部位进行详细检查,一般安排在雨季或大暴雨后进行,每年检查二次;专项检查根据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所发现的问题视实际需要确定;位移监测以仪器监测和简易监测为主,按高边坡稳定性程度的不一致采用不同时间的监测工作,一般要求如下:(1)稳定性好或较好:每2个月监测1次,雨季或台风暴雨期加密监测;(2)稳定性差或较差:每1个月监测一次,雨季或强风暴雨期加密监测; (3)当发现高边坡变形加大或坡体出现不良地质现象时,应加密监测。

3、明确重点,注重高边坡排水设施的完善与维护

高速公路高边坡病害的发生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地下水活动状态对路堑高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是非常活跃的。大气降雨引起的坡表径流与入渗以及地下水位升降常成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集中发生的诱导因素。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潜在失稳面产生的静水压力、浮托力(或孔隙水压力)和渗透力,总体上增加了边坡失稳的下滑驱动力;另外地下水位的急剧升高将严重损伤近滑面区岩土的强度特性,同时地下水的浸润对坡体岩土和结构面夹层有很强的软化效应,总体上减小了边坡的抗滑能力,容易导致灾害的发生。所以在高边坡的养护管理中要十分注重对雨水的防范和处理,坚持高边坡日常防排水调查,并在雨季来临前对排水系统的完好情况、边坡冲刷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对于堵塞的排水设施及时进行清理与疏通,并定期对排水系统不够完善、甚至无排水设施的高边坡进行排水设施的完善,使地表地下水等能及时得到排除,减少水患对高边坡的不利影响。

4、加强预防,及时处治高边坡的各种早期病害

由于高边坡病害的破坏力和危害性极大,对于高边坡检查中发现的各种病害应采用“治早治小、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一旦发现高边坡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高边坡处治方案设计,当多处高边坡同时发现病害时,应根据病害的轻重缓急与经费情况分期分批有计划的进行整治处理。所谓治坡先治水,对发生病害的边坡首先修复或完善地表地下排水设施;对遭到破坏的各种防护措施则以修补和加强为主;对病害严重的则以强支挡结构为主。补强加固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施设平台排水沟、截水天沟、支撑渗沟、平孔排水等疏排边坡地表地下水;修补植被或锚喷面,以保证边坡坡面防护形式的一致性;补强加固原有结构物;嵌补坡体坍滑、淘空较严重的边坡;施设SNS主、被动网,拦石墙和拦石网等防、拦边坡掉块落石;施设十字面板,锚索(杆)框架,地梁等锚固工程加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检测原有锚固工程,监测边坡的变形情况等。

5、建立档案,做好高边坡内业资料的整理与完善工作

为了能够全面了解高边坡的情况,动态掌握高速公路高边坡的技术状况,对每处高边坡建立相应的专项档案,切实做到一坡一档。做好相应的日常档案记录,高边坡的档案内容应包括:高边坡基本数据表(包括高边坡的起讫桩号、防护类型、防护形式、结构高度、地质情况、防护高度、防护坡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坡面立面照片、技术状况评定等内容)、

高边坡日常、定期、专项检查记录表(包括检查时间、检查人员、天气情况、检查内容、现状描述、病害照片、养护意见、整改情况等内容)、高边坡位移监测数据表(包括监测时间、观测桩位置及编号、监测数据等内容)、高边坡维修记录表(包括维修日期、维修内容、维修方式、维修单位、维修费用等内容)。通过对高速公路高边坡档案资料的建立与不断积累完善,以便及时正确掌握高边坡的发展变化,了解其存在的隐患和病害情况,为科学的制定养护维修计划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积极开发和应用“高边坡养护管理系统”,对高边坡检查结果进行电子数据记录和图片保存,便于整体对比和查阅分析,对于不断提高高边坡的养护与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篇5

路基结构物不仅是实现车辆能在道路上行驶提供基本的条件,而且是路面的支撑结构物,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在现实中,由于需要反复承受各种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会导致路基的形状、边坡坡度发生改变,严重影响了路面的质量和稳定性。由于所处地区的差异,产生的路基病害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有边坡崩塌、滑塌,路基变形等,产生的原因涉及土质、人为的破坏、养护和管理等因素。彻底的控制路基病害的产生是不现实的,因此,只能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做好防范,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其产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

一、不同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

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多种公路路基病害,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 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其危害。①氯盐渍土。其易溶解,当含盐量多时,会造成湿陷、坍陷等病害。②硫酸盐渍土。其危害主要有:土壤盐分体积的变化会使路基表面疏松,边坡呈蜂窝状;会导致路肩疏松,且盐土粉末容易被除风吹蚀;土壤中硫酸盐含量过高时会造成路面鼓包、破裂。③碳酸盐渍土。塑性和黏附性较大,遇水后会导致路面泥泞不堪。

2、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①坍塌。出现坍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开挖路堑边坡较徒,导致边坡的支持力减弱,使土壤的抗剪强度降低,导致边坡的稳定性变差。由于坍塌发生时具有冲击力,经常会引起路基的变形,阻碍交通,给养护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②滑坡。滑坡是堆积层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一种地质现象。滑动的形成条件很多,从地质条件上讲,滑坡多发生在土质松软或软弱岩层上。从地质构造上讲,岩层构造对山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从水文条件上讲,由于地下水的作用,会破坏土体的稳定。发生滑坡现象往往会导致行车中断,给运输安全带来严重危害。③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往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催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和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④崩塌。大多数的崩塌是发生在雨季或暴雨之后,由于水的渗入,对岩石产生软化和作用,降低了岩体强度和摩擦力,造成崩塌;由风化的岩层组成的又高又陡的斜坡,稳定性差,易造成崩塌;其他的因素如地震、爆破及列车震动等,也都可能诱发崩塌。

3 、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其危害。黄土土壤中粉粒含量大,且无层理,具有湿陷性和易溶蚀等特征,因而容易产生路基病害。主要类型有:路基边坡面的剥落、冲蚀和整体失稳;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陷;浸水地基承载力不足;沥青面层的裂缝等。这些普遍存在的路基病害,严重影响着公路建设的发展。

4 、泥沼、软土地带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泥沼、软土地带的公路路基,因其地面低洼、地下水位高、降水充足,土壤含水饱和、透水性强和、抗剪强度低等特点,当受到巨大荷载作用时,容易出现基底向两侧挤压挤出淤泥以及沉降、沉陷、滑动等病害。

二、 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

1 、 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①保持排水良好。因为盐渍土受到雨水、冰雪融水的淋溶严重,其含水量较大,极易导致坍塌、路基发软、强度减弱而降低承载力。因此,保持排水良好显得尤为重要。排水沟的设计要保持有0.5%~1%的纵坡。在低矮平坦且排水因难的地段,应加宽加深排水沟。②加固边坡。对于硫酸盐渍土路基,宜采用卵石、黏土或废砖头平铺在路堤边坡上,以起到保护边坡的作用,防止边坡被风蚀或人畜踩踏而破坏。③合理设计路基高度、宽度及边坡坡度。设计时应按照一定的要求,合理选择路基边缘高出地面的最小高度以及高出地下水位的最小高度。④加固路肩。对土质中含盐量大于8%的地区的公路,应采用渗水材料掺在土壤内以封闭路肩表层。⑤加强路基养护。特别是在秋冬季或春融时节,路肩易出现膨胀隆起,甚至翻浆。这类情况多是由于地面水造成的,因此,应当及时的将隆起的部分铲去,使地面水及时的排出。⑥种植耐盐性的植物。为防止边坡上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应根据边坡的土质和植物生长情况,种植适合的耐盐性树木或草本植物。

2、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山区公路容易产生的路基病害较多,所以,针对不同的病害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减少坡面荷重;采用草皮、面料等防护与加固边坡;设置支撑物,如挡土墙、石砌支柱等;水土保持可以减缓水流对山坡的冲刷作用,使土层干燥,是根治泥石流的一种有效办法;设置排水系统,如排水沟、泄水洞等。

坍塌和崩塌的防治措施:采取措施截断地下水流,使塌方体干燥并排出地下水;设置挡土墙,增加边坡的支撑力,以防止土体塌落,增强坡体的稳定性;当塌方规模较大且难以根治时,可考虑改道绕线;采用种植植物或铺砌石块的方法,加固边坡,以增强其受冲刷的能力。

泥沼、软土地带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对软土路基采用置换法;在路堤两侧填筑土、石板压护道,使路堤下的淤泥隆起的趋势得到平衡;通过添加化学溶液等措施,使土壤颗粒胶结起来,加固土基;土工全成材料法。

滑坡的防治措施:在山坡上种植树木或草皮,借助其根系吸收地表水分,以排除地表水;设计截水沟或泄水洞,防止泥沙流入淤塞排水孔道,较好的排除地下水;采取减重或修建支撑物的办法,以确保建筑物基础的稳定,达到增设滑坡体重平衡条件的目的。

3、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①增加排水设施。可避免由于排水不良而导致的病害的产生,适用场合如路堑和站场。对于雨水冲刷作用较强,但未设置足够排水设施的病害部位,需根据水量大小,增设排水设施,以消除或减小地表水或地下水对路基的侵蚀作用。②及时查修,采取措施,尽量在初期或未到严重时进行修补,如更换破损材料等,以避免病害的发生。③植物防护。是指在公路的边坡上种草或树,利用植物根系能固着土壤的作用,以减轻雨水对边坡的冲刷,减缓水流速度,从而达到保护边坡的目的。

三、结束语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篇6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 常见病害 防治措施

道路桥梁是最基本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其施工质量,使用安全度都会影响交通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社会的安定团结,必须做好道桥工程病害防治与处理,打造出高水平的道桥工程。

一、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

道路桥梁最常见的病害包括两大类:结构性病害:道桥路面结构裂缝、变形等,从最初微变逐渐上升到后期的质变,直至达到结构性损害,从而影响了道桥结构承载力,影响其功能与作用的发挥。

功能性病害:道路桥梁因为长时间受到各种外界自然力、人工力的侵蚀和破坏,其使用功能难免会受到影响,出现了各种功能性病害,例如:油体上泛、裂痕、坑槽等,影响交通质量。

1、地基不均匀沉降

当路桥工程路面由于受力不均、施工不合理等会导致不均匀沉降问题,出现路面或桥面裂痕、坑槽、塌陷等,严重影响交通质量。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原因为:

第一,前期勘察设计不合格。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前期没有对道路或桥梁所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等进行全面、专业的勘探,导致实际的工程在未顾及地质特征的条件下盲目施工,为后期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埋下了隐患。

第二,不规范的操作施工。道路桥梁工程不仅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同时,也需要规范操作施工,然而,实际的工程施工建设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控制经济成本,所选材料规格、质量等达不到合格标准,甚至出现了偷工减料现象,实际施工中未采取规范的措施,导致了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

2、混凝土裂缝问题

混凝土裂缝问题是比较常见的路桥工程病害问题,当交通工具超载或者外力侵蚀破坏等,都会导致路桥表面的混凝土裂缝现象,再加上外界温度的大幅度变化,以及所选用材料质量低下,出现了热胀冷缩现象,进而滋生了裂缝。同时,混凝土的配合比也可能对桥梁结构造成影响,同时,如果混凝土配合比不科学、拌合不当等也会影响其强度,出现了裂缝问题。

3、梁端头局部受损

这一病害问题也是路桥工程常遭受的问题之一,当梁端头局部地区出现损坏、破裂问题时,通常较难修补,而且会极大地影响路桥的通行质量与使用周期,如果不及时发现处理,甚至会酿成安全事故。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为:设计工作的失误,其中缩量计算不精准,忽视了伸缩缝质量控制,没能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养护等,或者桥梁设计不科学、忽视了客观环境因素的破坏等。

4、剥蚀

剥蚀也是路桥工程中常见的病害问题,具体表现为:路桥表层不再光滑、平整,出现起皮、蜂窝、腐蚀等现象,路桥局部出现破损、整体结构牢固度受到影响。出现剥蚀的原因为:外界温度变化,例如:冻融影响、水体侵蚀、风化等。在诸多因素中,冻裂和融化是最具代表性、最为严重的剥蚀成因,而且通常影响范围较大。

二、道路桥梁工程病害的防治处理措施

道路桥梁工程的病害需要科学的防治处理技术与方法,要针对不同的病害类型,病害发生原因,对应进行科学地处理,控制病害问题对道路桥梁工程质量影响,确保其长期发挥交通功能,实现其功能与作用的有效发挥,从而确保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1、科学合理地设计

高质量的道路桥梁工程的打造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科学合理的设计是控制病害发生、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因此,要想有效防治病害,就必须先从设计入手,打造出科学合理的设计。首先,应该做好工程实地勘察,结合勘察的数据、结果等选择专业、高资质的设计单位打造出高质量的桥梁设计。

2、科学处理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裂缝的有效处理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病害问题,出现混凝土裂缝必须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要根据裂缝的大小、规格、特征等来对应采取措施。

当混凝土裂缝

裂缝>0.2cm,裂缝属于稍大裂缝,则适合采取化学压力灌浆法来解决裂缝问题,具体的化学灌浆为:环氧树脂浆液,达到对裂缝的有效处理。

对于混凝土裂缝的处理,一般可以从表面进行修补,或者选择裂缝填堵法,不同的方法对应不同的操作方式。

第一,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属于相对简单,使用较为广泛的裂缝处理法,一般用来处理程度较浅,或者缝隙略深但不至于影响到桥体承载能力的裂缝,实际的操作步骤为:发现裂缝,细致深入地查看裂缝的范围、大小、尺寸,分析其程度强弱,再涂抹裂缝表面,正确选择涂抹材料,例如:环氧胶泥、水泥浆等,同时选择抗腐蚀材料,例如:沥青、油漆等,按照科学比例进行调制,然后再将其涂刷于裂缝表层,达到加膜覆盖的作用,再将玻璃纤维布将裂缝覆盖起来,以此来遏制裂缝的扩大。

第二,填充封堵法

所谓的填充封堵法,就是将一些土木工程粘结性材料填充在裂缝中,具体的填充材料可以是水泥浆、树脂胶等,这些材料可以发挥粘结牢固的作用,并顺着混凝土裂缝开裂的方向凿出一个凹槽,把具有优势防水效果的丁基橡胶类材料填入其中,达到良好的牢固功效。

3、剥蚀与破碎病害的防治

所谓的剥蚀与局部破损问题一方面是外界自然力侵蚀破坏的结果,另一方面则因为路桥工程材料配置与结构等的设计施工不合理。所以,应该从材料选择、调配、结构设计等方面入手,进行科学地设计与施工。

第一,把握好基层施工。重点掌控好施工材料含水量,必须强化前期的基层压实处理,压实达标后要做好人工修整,以此确保路桥工程的质量、结构的稳定性,局部地区无法实施机械压实操作时,应选择人工夯实法,要保证基层边缘地区达到一定的紧实程度。

第二,加强材料管理。从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等作出科学正确的选择,同时根据施工工艺的要求进行科学地调和配比,从而确保材料整体质量的发挥。

第三,控制好基层平整度。必须做好基层平整度检查、测量,必须及时对不平区域实施平整摊铺处理,摊铺前,对基层表面实施清洁处理,无杂物再摊铺。

4、加强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第一,重点调控沥青混合料调和比例、确保拌合质量,确保配合比科学达标,从而确保混合料的强度、密实度。

第二,全过程监控混合料搅拌过程,控制搅拌温度,确保均匀搅拌,这样才能打造出高质量的拌合料。

第三,提高各种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必须优选质量合格的材料,同时,也要做好数量的把握,控制扁平细长颗粒数量,从而确保材料质地与抗压能力,同时,也要确保均匀搅拌。

总结:

道路桥梁是最基本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其施工质量,使用安全度都会影响交通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社会的安定团结,必须做好道桥工程病害防治与处理,打造出高水平的道桥工程。

参考文献:

[1] 张瑞芳,陈丽,包向春.浅谈道路桥梁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及管理措施[J].中

国外资,2011.

[2] 李善智.探究道路桥梁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与维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3]邓派辉. 浅谈公路桥梁伸缩装置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 城市建设, 2010, (20): 309-310.

[4] 原文博 , 王文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及加固技术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3): 132.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篇7

【关键词】公路路基病害治理

1前言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2年间,我省陆续对原有公路进行了改建和整治,使我省公路整体上来一个台阶,到现在许多路段的路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其中最常见有路基变形,边坡滑塌,路基沿坡滑动等病害,治理难度比较大,在增加养护费用的同时还使公路的寿命大大缩减。下面,笔者就影响路基稳定的病害类型及治理措施进行简要论述。

2路基的病害类型及成因

由于路基在承受土体自重、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各个部位产生变形,变形又引起路基标高和边坡坡度、形状的改变,严重时造成土移,危及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造成路基的各种破坏。

2.1路基变形

深填、高填、半填半挖或立交桥互通匝道填方,往往会在通车一段时间后下沉。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施工因素,如压实控制不好、分层过厚、施工措施不当以及含水量等等;另一方面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出现此问题,会使路面变形、开裂或下陷;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型超重车辆以及超载车辆的增多造成现有公路等级过低无法满足重载车辆的要求而引起的路基变形。

2.2边坡滑塌

边坡滑塌是最常见的路基病害,根据边坡土质、破坏原因和规模不同可分为塌方和滑坡。塌方是由于土质边坡向下移动造成的。主要是由水损坏和施工不当引起的。滑坡使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滑动。主要原因是由于不良地质条件造成的破环。岩(土)体的力学性质决定了边坡稳定性的丧失方式,如坚硬岩石边坡失稳以崩塌和结构面控制型失稳为主,而软弱岩石则以应力控制型失稳为主。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能越好,边坡稳定性越高。边坡太陡、选用不正确的倾斜层次填筑、土太湿、坡脚被水冲刷淘空。

2.3路基沿坡滑动

在较陡的山坡填筑路基,由于路基底部被水浸湿,形成滑动面,坡脚又未进行支撑,在路基自重和行车荷载作用下,整个路基沿倾斜的原地面向下滑动,路基整体失去稳定。这是由于设计不合理,经验不足,在目前公路的标准规范的具体运用上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公路就是标准越高越好,在设计和建设中都刻意追求所谓高、大、全的标准;二是在执行标准时教条化,不是因地制宜运用指标,而是千方百计让地形、地质等自然环境适合标准。由于上述两个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在建设过程中高填深挖路基增多,高路堤和高边坡增多,随之也就造成路基沿坡滑动的病害增多。

2.4路基沉陷

软土地基上修建的路基沉陷比较多,这是由于软土具有含水量大、抗剪强度低、承载能力低的特性。在软土上修建路基或桥涵构造物基础易出现压缩沉降、滑陷、坍塌等现象,应采取预压方式至使沉降稳定,再调整纵断,以满足使用要求。造成路基沉陷有施工不当的原因,随着各种工程活动的次数频繁和规模扩大,对公路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各种不当的工程活动引起的边坡、路基失稳沉陷事故经常发生。对边坡、路基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的活动包括削坡、坡顶加载、地下开挖等,另外.养护不善也会造成这种现象,路面病害处理不得力或交通安全设施维护不及时,病害在车轮载荷的反复作用下,向四周扩散、破碎、掉渣,形成大面积坑槽沉陷。损坏的交通安全设施会给过往车辆的行驶安全带来隐患,尤其是夜间造成的车辆损坏及交通事故。

3保护措施及防治办法

3.1边坡防护与加固治理措施

路基边坡防护与加固应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经久耐用、节省造价和造型美观”的原则。路基边坡防护与加固包括植物防护、工程防护、柔性支护与防护、综合防护等几种类型。

(1)植物防护就是在边坡上种植草或植树,以减缓边坡上的水流速度,利用植物根系固着边坡表层土壤以减轻冲刷,从而达到保护边坡的作用。植物防护不仅可以美化公路环境,调节边坡的湿温,起到固结和稳定边坡的作用,而且又比较简单、经济。一般来说,防护工程应优先考虑植物防护,当然其土壤必须适宜于植物的生长,而且边坡比较平缓,坡高不大。在高速公路上,常用的植物防护有植草、铺草皮和植树等。

(2)工程防护主要是针对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填、挖方边坡或风化严重、节理发育的岩石路基边坡,以及碎(砾)石土的挖方边坡等,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即设置人工构造物防护。工程防护的类型有护面墙防护、干砌片石防护、浆砌片石防护、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锚杆防护、挡土墙以及土工合成材料防护等。

(3)对于边坡破坏较严重的情况,如出现塌方、滑坡以及可能出现失稳等,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强度方面)和安全性(变形方面)。根据边坡的不良工程地质特征和滑坡加固治理与防护工程特色,主要选取适用性强、易于操作、工程负效应小的措施,如抗滑桩、锚杆(索)、挡土墙、削坡和灌浆等,使其分别适用于不同塌方、滑坡的物理力学条件和地质条件。

3.2对路基进行治理措施

(1)路堤填筑前原地面处理。路基的施工质量,是整个路线工程的关键,也是路基路面工程能否经受住时间、车辆运行荷载、雨季、冬季的考验的关键。要做好路基工程,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路基的填筑,尤其对原地面的处理和坡面基地的处理。

(2)路堤填料。路堤填料一般应采用砂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不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质的土。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一般不宜作为路基填土。

(3)填土路基压实。路基施工时,应严格按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并应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还要有一定素质的施工队伍来具体施工。

(4)特殊地基处理。软土地基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但从广义上讲,只要外在荷载在土基上有可能出现有害的过大变形和强度不够等问题时,我们都应该视为软基而认真对待,并进行必要的处理。一般按处理的部位可分为地基处理和路堤处理。

(5)完善排水设施。为了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必将对影响路基稳定的地面水予以拦截,并排除到路基范围之外,防止漫流、聚积和下渗。同时,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应予以断、疏干、降低水位,并引导到路基范围以外,使全线的沟渠、管道、桥涵构成完整的排水体系。

4结束语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篇8

关键词:公路路基 病害 防治

        0 引言

        路基是道路的基础,更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关键。然而,在现实中,由于需要反复承受各种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会导致路基的形状、边坡坡度发生改变,严重影响了路面的质量和稳定性。由于所处地区的差异,产生的路基病害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有边坡崩塌、滑塌,路基变形等,产生的原因涉及土质、人为的破坏、养护和管理等因素。彻底的控制路基病害的产生是不现实的,因此,只能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做好防范,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其产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

        1 不同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

        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多种公路路基病害,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1 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其危害。黄土土壤中粉粒含量大,且无层理,具有湿陷性和易溶蚀等特征,因而容易产生路基病害。主要类型有:路基边坡面的剥落、冲蚀和整体失稳;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陷;浸水地基承载力不足;沥青面层的裂缝等。这些普遍存在的路基病害,严重影响着公路建设的发展。

        1.2 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其危害。①氯盐渍土。其易溶解,当含盐量多时,会造成湿陷、坍陷等病害。②硫酸盐渍土。其危害主要有:土壤盐分体积的变化会使路基表面疏松,边坡呈蜂窝状;会导致路肩疏松,且盐土粉末容易被除风吹蚀;土壤中硫酸盐含量过高时会造成路面鼓包、破裂。③碳酸盐渍土。塑性和黏附性较大,遇水后会导致路面泥泞不堪。

        1.3 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①坍塌。出现坍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开挖路堑边坡较徒,导致边坡的支持力减弱,使土壤的抗剪强度降低,导致边坡的稳定性变差。由于坍塌发生时具有冲击力,经常会引起路基的变形,阻碍交通,给养护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②滑坡。滑坡是堆积层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一种地质现象。滑动的形成条件很多,从地质条件上讲,滑坡多发生在土质松软或软弱岩层上。从地质构造上讲,岩层构造对山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从水文条件上讲,由于地下水的作用,会破坏土体的稳定。发生滑坡现象往往会导致行车中断,给运输安全带来严重危害。③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往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催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和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④崩塌。大多数的崩塌是发生在雨季或暴雨之后,由于水的渗入,对岩石产生软化和润滑作用,降低了岩体强度和摩擦力,造成崩塌;由风化的岩层组成的又高又陡的斜坡,稳定性差,易造成崩塌;其他的因素如地震、爆破及列车震动等,也都可能诱发崩塌。

        1.4 泥沼、软土地带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泥沼、软土地带的公路路基,因其地面低洼、地下水位高、降水充足,土壤含水饱和、透水性强和、抗剪强度低等特点,当受到巨大荷载作用时,容易出现基底向两侧挤压挤出淤泥以及沉降、沉陷、滑动等病害。

        2 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

        2.1 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①增加排水设施。可避免由于排水不良而导致的病害的产生,适用场合如路堑和站场。对于雨水冲刷作用较强,但未设置足够排水设施的病害部位,需根据水量大小,增设排水设施,以消除或减小地表水或地下水对路基的侵蚀作用。②及时查修,采取措施,尽量在初期或未到严重时进行修补,如更换破损材料等,以避免病害的发生。③植物防护。是指在公路的边坡上种草或树,利用植物根系能固着土壤的作用,以减轻雨水对边坡的冲刷,减缓水流速度,从而达到保护边坡的目的。

 2.2 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①保持排水良好。因为盐渍土受到雨水、冰雪融水的淋溶严重,其含水量较大,极易导致坍塌、路基发软、强度减弱而降低承载力。因此,保持排水良好显得尤为重要。排水沟的设计要保持有0.5%~1%的纵坡。在低矮平坦且排水因难的地段,应加宽加深排水沟。②加固边坡。对于硫酸盐渍土路基,宜采用卵石、黏土或废砖头平铺在路堤边坡上,以起到保护边坡的作用,防止边坡被风蚀或人畜踩踏而破坏。③合理设计路基高度、宽度及边坡坡度。设计时应按照一定的要求,合理选择路基边缘高出地面的最小高度以及高出地下水位的最小高度。④加固路肩。对土质中含盐量大于8%的地区的公路,应采用渗水材料掺在土壤内以封闭路肩表层。⑤加强路基养护。特别是在秋冬季或春融时节,路肩易出现膨胀隆起,甚至翻浆。这类情况多是由于地面水造成的,因此,应当及时的将隆起的部分铲去,使地面水及时的排出。⑥种植耐盐性的植物。为防止边坡上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应根据边坡的土质和植物生长情况,种植适合的耐盐性树木或草本植物。

        2.3 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山区公路容易产生的路基病害较多,所以,针对不同的病害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2.3.1 坍塌和崩塌的防治措施:采取措施截断地下水流,使塌方体干燥并排出地下水;设置挡土墙,增加边坡的支撑力,以防止土体塌落,增强坡体的稳定性;当塌方规模较大且难以根治时,可考虑改道绕线;采用种植植物或铺砌石块的方法,加固边坡,以增强其受冲刷的能力。

        2.3.2 滑坡的防治措施:在山坡上种植树木或草皮,借助其根系吸收地表水分,以排除地表水;设计截水沟或泄水洞,防止泥沙流入淤塞排水孔道,较好的排除地下水;采取减重或修建支撑物的办法,以确保建筑物基础的稳定,达到增设滑坡体重平衡条件的目的。

上一篇: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范文 下一篇: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