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习指导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8:52

高中生物学习指导

高中生物学习指导篇1

关键词:生物;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比初中掌握的更宽泛。对一门基础学科的学习,作为教学老师要“授之以渔”,把学习和理解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学生要在老师的传授下,根据学习规律总结学习经验,高质高效的学习基础知识。学习方法的总结对于“教”和“学”来说就显得非常的重要。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应当从哪些教会学生学习呢?

一、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学习认识的过程足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顺序观察

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足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根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

2.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求同,然后再同中求异。

3.动态观察

对生物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生殖发育的观察都属于动态观察。动态观察的关键是把握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例如观察根的生长,在幼根上等距画墨线后的继续培养过程中,首=点就是观察各条墨线间距离的变化,从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长的结论。

4.边思考边观察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

二、教会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作笔记

记得有位老师曾经说过“没有记录的事情就像没有发生过”,做笔记也足学生学习生物的一项基本功。做笔记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学习中。主要有阅读笔记、听讲笔记和观察笔记三种。

1.阅读笔记

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做读书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②卡片笔记,卡片内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者姓名,正文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卡片写一个内容。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④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2.听讲笔记

听讲笔记也就是课上随着老师的讲授学生记录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但并不是要求老师所讲的所有话都记下来,那就成了录音笔了,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3.观察笔记

即在生物课内外对生物形态和生命现象进行观察时所作的记录。做这种笔记要注意细节,注意前后比较和过程变化.并要抓住特征。

三、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也足思维能力的关键。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在实际运用时,既可以先分析后综合,也可先综合后分析,还可以边分析边综合。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异中求同;二是同中求异。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比较和归类互为前提,因此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系统化和具体化要相互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而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和概括也是互为前提的,相辅相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达到对知识正确、深入的掌握。

四、高中生物学习中记忆的方法

记忆对任何学习都是最基本的一个方法,但是不同学科有很多记忆的方法: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两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所谓纲举目张。

高中生物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在正确的学习态度下,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能够通过思考理解和记忆各种概念,从而系统而清晰的掌握各种知识,万变不离其宗。对于应对高考来讲应该会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王景芳.高中生物教学和课程的研究浅谈[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8).

[2]马海平.浅谈生物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重要性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10期.

高中生物学习指导篇2

【关键词】 辩证唯物主义 原理 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7-023-01

进入高中阶段以后,不少学生开始发现政治课不再是像初中一样玩一下就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副课”了,忽然间变得神秘莫测起来,让人点头称是的同时又有几分摸不着头脑。事实上,高中政治课从高一一开始就用价值观的内容对学生的头脑进行清洗,到了高二,内容已延伸到哲学的部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我们党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其深度可见一斑。

撇开这些不谈,我们今天就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中的几个原理对高中生学习的指导意义进行初步探究。

原理一: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这个理论看起来简单,对文科生来说,似乎死记硬背才是硬道理,而事实上大家也都是这样做的,几遍就直接背下来了,似乎学习就到此为止,浅尝辄止了。可是对原理中包含的思想却不甚求解。事实上,这个原理不仅对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更是对高中生的实际学习有积极地影响。

意识是什么,就是人的思想。只有人们的思想是积极地,才会促使人们把思想转化为行动。对高中生来说,正是人生价值观发生着重要变革的历史时刻,有积极的思想做引导,就相当于有了指路明灯,努力有了方向,就不会感到迷茫。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会在将来的人生路上不走歧途,有一番作为。

原理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整体高于局部。方法论要求我们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这个原理打个比方来说,其实就是木桶原理: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这个道理浅显易懂,可是放到生活和学习中去,许多学生会有点不知所措。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关键在于该怎么来用这个道理顺理成章的把学生引导到学习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高中生,其主要的任务就是搞好学习。若说从大局上来讲,最大的指导意义就在于引导学生把各个科目的学习效果都发挥到最好。可是,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若说把各科学习成绩都发挥到最好,完美无瑕,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所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在这里就为大家指出了一条明路: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也就是说作为学生,如果不能把所有的科目都学到最好,那就尝试着保持学得好的学科,对自己不擅长的学科,要查漏补缺,争取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这样对整体来说,也是一个质的飞跃。正如俗语里常讲的矮子总比跛脚好是同一个道理。

原理三: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内容: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是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很明显,这个原理说白了,就是利与弊的辨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刃剑效应”。在日常生活中,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就高中生来说,越来越频繁的考试,让学生不胜其烦,因为每一次的小考都是对某一阶段学习的某一部分知识的检测,知识漏洞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可是考试成绩对学生情绪的影响又是难以想象的。对好胜心强的学生来说,一次考试成绩的失利会给他们造成长远的阴影和巨大的思想压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每一次考试,把每一次的失利带来的查漏补缺的机会上升到主要矛盾的地位,激励学生不断的努力学习,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把考试失利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次要矛盾的地位,适当的引导学生明白平时的失利要引以为戒却不能不释怀,这样就让考试失利转变成对学生的鞭策作用。

原理四: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首先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而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的促成事物的飞跃,重视量的积累。俗话说的“万事开头难”,因为每一次质变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量变的过程,学生从孩童到入学,从小学到初中,从懵懂少年到国家栋梁,每一步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是万物发展亘古不变的规律。对高中生而言,他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努力,胜不骄败不馁,坚持不懈的学习,直至迎来高考结束以后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质变。有些学生常因为某一次的挫折而一蹶不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裹足不前,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错失了蜕变的良机。

高中生物学习指导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学法指导;过程;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09-01

1.学法指导的开展

1.1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进行指导。

1.1.1 指导课前做好预习。课前预习可以提高个人的自学能力,并能提前发现新课程中的问题所在,从而能使学生掌握新课程内容学习的主动权,进而有助于学生将精力集中在应解决的问题上,更好地配合教师授课,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

1.1.2 指导学生学会听课,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教材中各知识点的特征,灵活制定教学方案。对于抽象思维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应做到多层次的讲解,多方式传授,同时要求学生要带着预习中的疑点,有目的地认真听讲,加深对课前预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及时纠正一些先前理解上的错误。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会并掌握好新的教学内容。

1.1.3 指导学生课后练习与复习。课后练习与复习,是学好物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大多数学生能理解课堂中所学内容,但不会做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课后没有系统地去进行练习与复习巩固。课后的练习与复习能帮助学生检测自己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促进学生对物理学中的原理、定义或定律的理解。加强对学生的这方面指导,通过适当的点评能使学生受到鼓舞,自觉接受新知识。

1.1.4 指导学生学会整理学习资料。学习资料要保存好,做好分类工作,还要做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做记号是指:对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做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做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1.1.5 学会梳理知识、归纳和构建知识体系。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学一个单元,要及时将学过的知识回顾整理,通过复习进行总结、归纳,列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建立起知识结构。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动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这样有助于记忆、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与综合概括能力的提高。

1.2 从学科特点出发,指导物理学习。中学物理的教学过程具有以下特点: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为中心;以数学方法为重要手段;密切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因而,我们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的指导。

1.2.1 观察和实验过程的指导。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的第一途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学会设计实验的常用方法(如比较法、放大法、等效法、再现法等);指导学生按实验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正确地记录数据,特别注意对测量数据的估读;指导学生进行数据的处理(列表法、代数法、图象法)与分析。

1.2.2 物理概念的学习指导。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人脑中概括和抽象的反映。学生形成物理概念一般要经历认知定向、找出共同特征、本质属性、进行抽象规定和深入理解概念这样的过程。掌握基本概念的过程,包括感知、理解、运用这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基本物理概念的学习主要有阅读法、实验观察法、对比辨析法、分类法、归纳法、抽象和概括法、系统梳理法、类比法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帮助他们实现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1.2.3 物理规律的学习指导。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法则、原理等。对于物理规律的学习一定要做到"四明确":明确分清条件和结论,明确分析思路和方法,明确关键术语的内涵,明确规律的应用。

教材中的物理公式是用数学关系来表示物理概念的。在学习物理公式时,强调弄清楚公式中的每一个物理量的意义和整个公式所表示的物理结论,注意从以下六个方面指导学习:(1)记住公式中字母的正确书写和对应的物理量。(2)记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国际)及换算率。(3)理解公式中各字母的物理意义及符号的意义。(4)了解建立公式的物理过程和条件。(5)能够进行公式的变形和计算。(6)能够进行有关公式的推导。

1.2.4 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学法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明确解决力学问题的三条思路:动力学思路,动量思路,功和能思路。为了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教师在讲述例题时要注重审题过程,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解进行分析,使学生从反面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分析物理过程,捕捉翻译关键语句,分析其前因和后果、制约条件及其本质特征。将物理过程分解成若干阶段,弄清每一阶段所描述的物理过程。教师还指导学生在平时作业和考试中画好示意图,把题目中的情景转换成物理模型,同时注意解题格式的训练,养成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

2.学法指导的注意环节

2.1 注重全面指导与个体指导的结合。不同学生在学习心理上体现出的诸多因素是有差异的,故同一种方法在不同对象上的适用性也是有所不同的,学生的学情水平更是体现出多样化的状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全面指导的同时,必须注意个体间的差异性,采用针对性的学法指导方式进行个体指导。最好要求每个学生能将教师的学法指导与个人的学习过程相结合,在实践中提炼适合自身的最佳学习方法。

2.2 注重过程监督与结果评价的结合。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容易产生阶段性的惰性心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进行有效的监督及情感干预,帮助他们重回学习正轨,以免学法指导作用的半途而废。另外,我们还应及时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状况与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能不断体会到个人的价值所在,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自己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感与愉悦感。

参考文献

[1] 袁燕亚.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法的指导[J]. 文理导航(上旬),2011,11:40.

[2] 陈朝勇,贾其彬,王正,雷庆. 高中物理导学法研究报告[J]. 新课程学习(下),2011,11:95-97.

[3] 刘增萍. 转变观念 端正认识 优化教法 教会学法--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策略[J]. 技术物理教学,2012,02:15-16.

[4] 成世英,杨凤. 高中物理主动探究式学法探讨[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12:84-85.

高中生物学习指导篇4

关键词:学案高中物理物理教学

一、研究背景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我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但是,由于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真正能做到使学生探究、发现、体验、提高却并非容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能充分体现。因此,这就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可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模式,来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参考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再配合教师加以指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研究就是将学案导学具体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为广大一线物理教师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增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新课改注入活力。

二、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设计

1、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设计原则

主体性原则。学案的设计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等因素都要充分考虑到。同时,还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需要,发挥其自主性,张扬其个性,使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迸发出生命的激情与活力。

指导性原则。德国的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可见,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学生循序渐进提高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学案的设计应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克服难点,最终获得能力的提高。

层次性原则。由于每位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学案的设计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究。

开放性原则。学案的编写是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晶,不能过于精细化,要在大的框架指导下,方便教师加入个性的东西,使学案具有开放性,以便适应于每一位教师。并且还要有学生的意见反馈、来自课本之外的教育资源等。

2、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设计

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设计分为三个模块:课前预习模块、课堂指导模块和课后检测模块。

课前预习模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授课的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上课前再收回,一方面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另一方面又能使教师掌握学生预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在课堂上作出教学调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指导模块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学生在课前预习模块中反馈的问题以及课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授课中突出重点,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逐步增强对高中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课后检测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学生当天所学的知识,并做到举一反三。编写的检测题要有综合性,不仅要求学生能够一题多解,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且还要求习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三、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环节

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环节主要是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课前环节是指通过课前预习模块,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指导教师备课;课中环节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指导模块,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掌握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后环节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课后检测模块,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课时的学案编写做准备。

2、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步骤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学案的设计,第二部分为课前预习模块的实施,第三部分为课堂指导模块的实施,第四部分为课后检测模块的实施。

3、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题目:牛顿第一定律

课前预习模块

1.物体保持_________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____关。

2.牛顿第—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______,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是牛顿以______的理想实验为基础得出的。

课堂指导模块

考纲要求:掌握惯性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重点:惯性,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难点: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精要:惯性;牛顿第一定律

典型例题:

【例一】人从行驶的汽车上向后跳下来容易发生下列情况中的( )

A向汽车前进的方向跌倒 B向汽车前进的反方向跌倒

C向汽车的右侧跌倒 D向汽车的左侧跌倒

通过此例题可使学生较为深刻的理解惯性的概念:惯性是指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例二】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 )

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D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通过此例题可使学生较为深刻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参考答案:例一A;例二CD

课后检测模块

《导与练》54页,第1、4、5、7、9、10、17、18题。

四、研究结论

高中生物学习指导篇5

【关键词】物理教学探研性学习指导

经过多年的课改,广大教育工作者尝试和使用过多种的教学方法,其中探究性学习是得到认可推广的一种高效的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的学习过程。其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如物理等中自已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是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研究学习的过程,从中学习科学的方法,发展科学研究所需要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是体现学生主体教育的课堂,要求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活动空间,因此,这要求教师尽可能的放手,不能包办代替。但这并不能等于要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教师适时,适度,恰到好处的指导,在物理探究性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它决定物理探究活动的走向和深度,对于物理探究活动成功与否、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收获多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加强对物理学习中探究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提高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物理的指导能力,保证各项物理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物理探究性学习前期指导

对于探究学习活动的安排,无论是从探究内容,探究时间,还是探究的深浅层度上都要有整体上的全面的考虑和提前规划,以保证各项探究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保证学生的探究能力由浅入深地逐步的提高。在开展探究活动的初期,对于刚刚接触探究活动的学生来说,可以多举一些实例,让学生进行模仿,使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程序和步骤,以后再逐步放手。在开始一场探究活动之前,对于进入探究情境所必需的背景资料,教师应好充分准备,对于完成探究活动所需的技能,教师应提前培训。

笔者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成像特点》的教学中,开始是完全开放自主探究的,即创设情景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明显感到实在太难驾驭,有的学生甚至到自已的意图也不明白,效果不理想。同时由于学生对探究过程或步骤的生疏,造成探究时间无谓的浪费及探究课秩序的混乱。所以,在探究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应该选取那些比较简单的并且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比如可以先选《声音的传播条件》来让学生熟悉探究一般过程,且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或帮助,当他们对探究过程熟练并达到自动化后,必将极大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二、物理探究学习过程的具体指导

探究前的预先设计和规划对于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固然起重要作用,但由于探究活动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因此,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及时适度的具体指导对于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准确地完成每下探究步骤,达到较高的探究水平更是尤其重要。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在何时介入探究过程实施指导,怎样指导才充分、必要又不会包办;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重点应该指导探究哪些方面等,这些都是教师在指导探究活动中会面临的具体问题,指导不好就会影响探究效果。比如,介入时机过早,学生没有充分地展开自主探究教师就介入进来,往往会使学生失去自已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寻找答案的机会。如:在研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采取的方法是: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回忆日常的经验,高处下落的物体破坏性强、重的物体下落的危害大等等,从而提出假设,重力势能可能与高度、重力大小或质量等因素有关,并对此展开探究。反之,如果教师介入时机过晚,在学生迷失方向或探究不得法而急需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时,没有给予及时的帮助,会使学生处于盲目探究状态,影响探究的效率和结果。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中,教师就要先利用数学知识给学生明确几个特殊点的位置,这样学生才能做好这个课题的探究,达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再如,如果教师对学生不敢放手,介入过多,就会剥夺学生探究的机会,学生只是简单的验证实验的过程。反之,如果过于放手,指导不到位,不充分,也常常常会导致探究活动偏离目标和方向,或使学生不知所措,从面降低探究效率。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把握介入的时机和指导的分寸,适时、适度、适当地发挥指导作用。一般来说,在开展探究活动的初期,或是对于初始用探究法学习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介入可多一些,指导方式和内容可具体一些,以后,随着探究活动次数的增多,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和经验的增加,教师的指导作用可以逐渐减少,经历一个“扶―引―放”和过程。

探究活动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有些时候学生常常有一些新的发现,教师如果能抓住时机予以及时的、充分的引导,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使探究活动向纵深层次的发展。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时,当引导学生将他们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规纳时,有一个小组成员突然提出: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和物体属于轴对称的关系。在了解前几天学生刚在数学课上学过轴对称图形知识,所以用数学的语言,平面镜成像的四个特点:虚像、等大、等距、垂直,只需要一句话“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和物体相对于镜面轴对称”就可以了。这一发现实际上是中学课堂上的跨学科探究了,当即对该成员给予表扬肯定,所有学生都明白了探究还可以应用其他学科知识为基础和工具,来开拓综合思考、分析的视角,使得探究得以升华。

三、物理探究学习的后期拓展指导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除了立足课堂,深入挖掘教材外,要将物理的探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进行物理专项研究,课外的探究性学习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真正兴趣所在,教师应积极引导,使课外探究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

例如,在我国“神九”飞船和天宫对接之后,许多同学对火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就组织学生翻阅大量专业资料,从网络上收集相关的知识,明白了火箭飞行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论。提出了能否以水向下喷射为动力的“水”火箭探究,对学生从这个课题的可行性、原理和探究方法进行了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课本所没有的新知识,又复习巩固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论和压强压力方面的相关知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所以做好这些拓展指导也是培养好学生学习和探究科学的关键。

此外,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语言交流能力,既要善于捕捉学生一闪即逝的思想火花,捕捉学生话语中透露出来的瞬间的信息,又要迅速地做出反应,对学生的思路做出及时的分析、评价,从而用最简洁、精辟的语言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指导探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廖伯琴等,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苏明义中学物理教学那家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3]林名钟水火箭研究的课题指导,物理教学,2004/5(15)

[4]王建华《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实践的反思》,物理教学,2005/8(29)

高中生物学习指导篇6

关键词: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实习;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132-02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农业院校中植物保护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讲授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概念等。该课程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植物病理学起着不可忽视的启蒙、解惑和引导作用。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熟练掌握该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成为高等院校面临的挑战。实践性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作为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既是对理论学习效果的检验与应用,又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实验基本技能的巩固与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学好植物病理学专业课打好基础。同时通过实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植物病理学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的科研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巩固所学知识,培养高素质植保人才,学校在每年的秋季开学初专门安排3周时间进行集中的普通植物病理学野外实习。

一、教学实习目的

为巩固学生对普通植物病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学习后,按照大纲要求在秋季学期初安排3周时间进行集中的教学实习活动。

二、教学实习安排及实习内容

1.指导教师及学生的人员安排及责任要求。①人员安排。为保证实习质量,明确老师的责任,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每个自然班分为两个实习小组,每个实习小组指派一名专业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全部实习过程。这样安排既可避免以往人员过多学生只是被动地跟帮走,或者学生找不到指导教师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可以实现老师与学生一对一、面对面地直接答疑解惑,大大提高了实习的效果。②指导教师职责。首先,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指导教师带领实习小组的同学对实习地点的植物病害发生情况进行初步的调查,了解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生长季节等与植物病害发生的关系;指导学生对实习地点的植物病害标本进行采集,注意不同种类的病害采样部位的差异,尽量采集植物病害症状表现典型的样本;督促学生做好记录,包括植物名称、病害名称、采集时间、地点、采集人员等信息;负责解答学生在采集标本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其次,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和鉴定。指导教师指导实习小组的同学对采集回来的植物标本进行整理和分类,指导学生依据所采病害种类采用不同的标本制作方法,如叶片可以采用干燥压制的方法保存,而柔嫩的果实则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后采用不同的浸液浸泡,尽量保证标本的原色;永久玻片的制作,指导学生对不同的病原物选择不同的制片方法,保证病原物形态特征明显;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对所采病害标本进行鉴定。最后,指导教师要认真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实习。③学生任务。首先,学生要对本次实习的目的、要求、内容及注意事项有充分的了解,并对理论教学中相关知识点进行认真复结:如植物病害的病状和病征,植物病害与虫害、伤害、衰老的区分。主要植物病害的识别要点。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分。培养基的配制。临时玻片和永久玻片的制作。干制标本和液浸标本的制作等。其次,服从老师的安排并认真学习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鉴定等各个实习环节。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科研能力。最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习任务。

2.具体实习安排及实习内容。实习采取指导教师带领学生集中采集植物病害标本和学生自由采集植物病害标本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周周一的上午老师讲解实习安排,包括实习的目的、内容、进度、任务,要求、注意事项等,并分组领取实习用的工具。下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习用品,包括永久玻片的染色液和浮载剂的配制、培养基的配制、实习用具的灭菌消毒、三角袋的折叠等。从第一周周一下午开始至第二周周末集中进行植物病害标本的室外识别、采集、制作与鉴定。主要的实习地点包括农田、果园、蔬菜生产基地、市内公园、山区等处。为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实习状态,由指导教师选取实习地点的某种病害为例,详细讲解该病害的症状、发生规律、病害循环、病害防治等。指导学生对该实习地点的植物病害进行采集,最后由学生将植物病害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整理、分类、标本制作、鉴定。除指导教师带领采集植物病害标本之外,其他时间由学生小组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自主安排时间采集和制作植物病害标本。作为指导教师自始至终坚持及时指导所带领的实习小组,对标本的采集、整理、分类、制作、鉴定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地指导。第三周主要在实验室内制作永久玻片、植物病害干制标本和液浸标本的保存,实验室每天安排指导教师轮流值班。

三、教学实习考核

以往的实习考核方式为只交一份实习报告就可以,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实习不认真,敷衍懈怠现象的发生。因此为保证实习的质量,我们变更了考核方式。具体如下:(1)出勤率。这部分由每组的指导教师负责,占总成绩的10%。(2)植物病害标本的质量和数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上交制作合格的植物病害标本50份,占总成绩的20%。(3)永久玻片的质量和数量。每人上交制作合格的永久玻片5张,占总成绩的20%。(4)标本识别考试。要求每位同学在本次实习所采集的标本中任意抽取10种进行识别,占总成绩的20%。(5)实结报告。每人上交一份实习报告,报告内容占总成绩的30%。

四、结语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实习对激发学生学习病理学专业课程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实习的效果我们采取老师带领学生采集植物病害标本与学生自主采集植物病害标本相结合的原则,既明确老师的责任又极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亲自动手采集制作植物病害标本对于他们充满了诱惑力。因此在实习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采集、制作和鉴定植物病害标本,指导教师主要起引导、答疑作用,这种实习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非常高,直至实习结束许多同学仍有意犹未尽之感。

虽然在实习开始时学生出现茫然无措之感,出现分不清自然衰老、伤害、虫害与病害等现象的发生,但是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很快便将植物病害与其他现象区分开,并学会将理论课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习,学生们对于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鉴定的基本知识;对一些常见植物的主要病害的发生与危害有了感性的认识;在采集制作植物病害标本时同学们不仅提高了动手动脑能力,也深切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实习中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和指引下将自己以前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区别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实习,培养了学生学习植物病理学的兴趣和探秘自然的兴趣,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考核制度的改革也改变了以往学生敷衍实习现象的发生,促使学生认真对待课程实习的各个环节,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从而保质保量地完成实习任务,切实达到实习目的。

参考文献:

[1]纪兆林.浅谈多媒体在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2):183-184.

[2]青玲,孙现超.浅析新形势下植物病理学专业素质教育的困境及应对策略――《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路及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2):238-241.

[3]易龙,蔡乐.普通植物病理学实践性教学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1,(3):126-129.

[4]顾丹丹,钮绪燕,刘杨.普通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的完善与提高[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12):39-41.

[5]朱宏建,周鑫钰,周倩.《普通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价值工程,2013,(20):303-304.

[6]Geroger N Agrios.Plant Pathology.Four Edition.New York.Academic Press.1998.

[7]Alexopoulos CJ,Mims CW and Blackwell M.Introductory Mycology.4th Edition.New York,Wiley.1998.

高中生物学习指导篇7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中生物;有效性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仅仅是知识点的记忆与背诵,自主实践、交流合作探究才是学生真正的学习形式。高中阶段,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点杂,内容抽象,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经常叫苦,悲叹生物太难学。久之,学生从内心开始抵触生物学科,从而导致课堂学习状态散漫,课堂气氛沉闷。因此,教师要正视这些现象,并且能够有足够的措施改变这种现状,真正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学习的主人。

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加学习动力,从而主动投身于学习活动当中。由于,学情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应该不同。特别是现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轻松地利用电脑,选择多种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设备创设出一个教学情境,轻松地切入新课。

以《免疫失调引起的病疫》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人体的免疫功能等内容。这一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知识有些抽象,理解有点难度。由于,所教的班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让学生单个自学,效果不会太好,甚至有个别学生不会参与其中。因此,在导入环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过春节的时候,老师到朋友家拜年,在吃饭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些人喝酒脸会发红,有些人喝酒脸会发青,也有一些人喝酒皮肤会过敏感,这是为什么呢?这种生活化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会从自己有限的知识储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为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个游戏情境,即“抢答赛”的形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快速抢答,最后,教师给予优胜者物质或精神上的表扬。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轻视教学情境的作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内在强烈的求知欲。

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探究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当中。在形式上,可以多样化,比如学习小组等等。教师通过引а生在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这一课为例,教师在讲这一课的时候,考虑到所教授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因此,将学生以五人为一单位,形成学习小组,并且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案进行组内学习。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在于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以及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因此,导学案的问题也是围绕这些知识点而设计的。比如,“鹰消化食物原理”这个内容。问题一:肉块放入笼子里的目的?问题二:肉块消失的原因?等等。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展开讨论与交流,并且形成自己的判断。有了这个过程,答案自然会浮出水面,进一步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布置学习任务,可以驱动学生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复习方法得当,培养自学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科学地设计好教案,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么,如何教会学习真正的学习方法呢?笔者认为,一是加强预习的指导。预习是扫除知识盲点,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有效方式。在进行预习指导的时候,教师可以复印一份“学习指导”要点。里面有知识的重难点,还有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懂得高中生物“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二是加强复习方法的指导。复习方法得当,可以有效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以《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免疫系统,以及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原理等内容。在课前,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定一个导学案,里面有详细的学习指导方法,可以帮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与此同时,在正式授课阶段,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将花粉导致皮肤过敏、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以及爱滋病等疾病的图片,通过大屏幕呈现出来,供学生观看,引发学生思考,并且回忆起预习时所学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白“授之鱼不如授之于渔”的道理,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高中生物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可错位,更不可越位。因此,教师要向优秀教师学习,不断地提高教学能力,从而实现高质量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陈宝卫.高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浅谈[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2(01).

[2]王秀芹.浅议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 2011(01).

高中生物学习指导篇8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创新与完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而异步教学法则是不错的选择,它侧重学生学习过程,在各环节中,均是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相互学习,教师只是起着指导与引导的作用.

那么,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实施异步教学法呢?

一、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师生处于沟通互动过程中.在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演示、指导下,学生才能够接受与学习知识.同时,学生又是课堂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只有他们主动学习,积极融入各种学习活动,内化知识,才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基于异步教学理论,在高中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出发点,设计多种实验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实验的热情,使其动手操作实验.

第一,引导学生参与演示实验,亦或协助教师进行物理实验.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常常需要利用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发掘其中所蕴涵的物理奥秘.然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是“唱独角戏”,学生未参与其中.实际上,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让学生参与其中,师生共同完成实验,从而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自我创造的机会.

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验仪器较少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师可让学生上台展开实验操作,其他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在物理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更积极地思考,更主动地进行探究,从而做好物理实验.

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演示实验:体验静摩擦力.教师可请学生上台演示:将两本书一页一页对插,再分开书,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体验滑动摩擦力:手沿着课桌桌面不同方向滑动,体会滑动摩擦的方向特征.这样,让学生动手参与演示实验中,可增强学生的直觉感知力,对知识有初步的体会,易于接受知识,积极融入学习意境中.

第二,改进演示实验,使之变为学生实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对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进行适当创新,将其改进为学生实验,从而为学生创造动手与自主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在自主实验过程中,学生对物理知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启发下独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抽象概括物理规律.

二、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

导学生动手实验

1.注重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创造实验条件的物理实验,教师则需开展实验教学,这样可将理论性知识变得更为形象化、更为具体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更深刻地记忆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用品自制实验仪器,自己设计实验,亦或展开课外实验探究等.

2.强化教师指导,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因受应试教育影响,有的教师侧重知识讲解,亦或怕学生实验影响教学进度,而并未放手让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在新课标理念下,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当然,放手并非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完成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则是指导者与帮助者,也可以是参与者、合作者.在学生自主尝试探究过程中,当他们出现思维错误,亦或出现思维障碍、无法入手时,教师则需适时指导、提示,帮助他们顺利完成物理实验.

例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假设与猜想对滑动摩擦力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思考并提出相关的实验方案,同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教师可指出学生实验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完善方案,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同时,教师应尽量对学生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来解决物理问题.这样,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上一篇: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范文 下一篇:匠心文化与匠心精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