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应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1 02:09:42

高中数学应用论文

高中数学应用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在高中数学活动课中的教学实验,总结出两种高中数学活动课教学模式:数学探究实验活动课模式和数学小组讨论汇报活动课模式,并分别给出操作程序及操作建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等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所谓“意义建构”就是学习者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即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学生学习的成效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进行意义建构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对知识的自主“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也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建构主义教学有一定的模式,统整不同派别的建构主义观点,其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景意义”引发的“情境性教学模式”,“协作与会话”引发的“抛锚式教学模式”,“意义与经验”引发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和“自主与反省”引发的“随机进人教学模式”tl]。2002年,笔者被南京市教育局选派赴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学习,每周前往布里斯班州立高中听课,最吸引我的就是他们课堂教学采用的建构主义观点下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活动教学(Activites)。如通过测量自己手臂尺骨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来推断是谁杀了古猛玛象,通过一盒M&M糖豆而展开的有关面积、体积、概率统计的有关运算等。实际上,在1991年颁布的澳大利亚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每一个教学内容均附加了可操作的相关活动例子,以便教师选用。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也对我国中学教学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即将全面推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把建构主义思想贯穿其中。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而是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其中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这些要求体现了建构主义“在活动中学习”的精髓。

本文在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及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国外考察和多年的实践探索,根据我国国情,总结出两种高中数学活动课的新的教学模式:数学探究实验活动课模式和数学小组讨论汇报活动课模式。

一、数学实验活动课模式

本模式的理论基础,融建构主义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为一体,在教学顺序上体现人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数学实验操作,感悟和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并在活动中使新的数学知识与原有的数学知识不断沟通,归纳总结形成具有一定整体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知识块”,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知识结构拓展和延伸,达到意义建构。

本模式的操作程序可描述如下:

选题准备*实验操作*观察感悟*归纳建构*拓展交流

上述操作程序的操作说明和建议如下:

1.选题准备阶段:选择适合动手实验的题材,使学生有兴趣、有可能动手操作又能达到教学目的,是数学实验活动课成功的关键。实验题材主要从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选择,大体有如下几类:测量验证类(如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大小,推证正弦定理等)、作图发现类(如椭圆的扁圆程度与离心率等)、统计归纳类(如几何概型的投针实验)等,笔者还曾尝试让学生通过“试误”类比产生新概念的实验活动课。另外,前已述及,澳大利亚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每一个教学内容都附有可操作的相关活动例子,所以还可从国外数学教材中选用。选题确定之后,教师除作好实验设计外还要计划实验材料的准备。

2.实验操作阶段:在建构主义的活动课堂上,教师要把主角地位让给学生,但一定要当好设计师和引导者,学生在课堂上既要充分活动,又不能过于发散。

3.观察感悟阶段:这是学生从动手操作活动的层面深人到思维活动层面的阶段,是数学活动课的核心环节。在给学生充足的思维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教师应给以适当的点评,要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鼓励直觉思维,这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数学规律方面,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4.归纳建构阶段:这阶段从特殊到一般,从部分到总体,让学生体会数学概念和定理的由来,掌握研究数学的一般方法。当学生的假设被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重新提出假设,当学生的假设被证实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概括结论,将证实的结论上升为概念或定理。

5.拓展交流阶段:即我们常说的运用和反馈阶段。在实验活动课上,师生互动交流和生生互动交流,贯彻始终。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获得他人的认可,得到老师的鼓励。老师有意识地将本题材发现的方法从方法论角度进行归纳总结,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拓展研究,培养学生钻研数学的精神和表达数学的能力。

二、数学小组汇报活动课模式

本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基础,对于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或者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理解,或者他们各自可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本模式先经过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再运用班级汇报的形式,各人把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有关信息表达出来,最后经过比较、组合和融合,就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使大家都有收获。

本模式的操作程序可表述如下:

明确问题*自由分组*分工合作*成果汇报*讨论评价

上述操作程序的操作说明和建议如下:

1.明确问题阶段:教师结合本课程教学计划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选择适合本模式的主题。提出课题后,必要时,教师可列举围绕主题开展的活动要点及与主题有关的数学知识,供学生参考。笔者曾选用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中关于统计和概率知识应用的探究拓展题,该课题是以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跳舞的小人》及美国作家爱伦·坡的小说《金甲虫》中利用英语字母使用频率破案引出的,要求学生从网上找若干篇英文文章,用计算机统计26个英文字母出现的频率并由此估计它们在英文文章中出现的概率。我在所任教的高一班级就此问题组织了分组讨论研究,并请其中的三个小组进行了全班汇报讨论,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2.自由分组阶段:学生在了解教师所选主题以及相应的活动要点后,自由结合成研究小组。教师一般不干涉学生的自由分组,但可在每组人数上加以控制,必要时可征求学生意见后进行微调。

3.分工合作阶段: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根据活动任务,制定活动流程,分工合作开展研究。在这一阶段,学生是探究者、合作者,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观察者,当然也可以是参与者。当教师观察到某小组无法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活动时,应该给予一定的策略性支持。

4.成果汇报阶段:这是学生呈现、反思评价活动成果的阶段。这里允许学生用各种可能的表达方式展现相应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向大家汇报研究成果,是小组讨论汇报课的主要表现形式。

5.讨论评价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学生个人对自己研究内容和表现的反思,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评价达到再认识,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给予正面肯定以及教师通过设计评价表或问卷收集学生的意见,学生记录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感悟及研究结论等。

三、结语

高中数学应用论文范文第2篇

1集合中的数形结合的解题应用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集合中的数集与点集则是研究的主体。在解题中运用数轴、韦恩图等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提高数学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助我们对集合的充分理解与分析。

例如:全集I={(x,y)|x,y∈R},则集合M={(x,y)|=1},N={(x,y)|y≠x+1},而Ci(M∪N):

A、(1,2)B、{(x,y)|y=x+1}C、ØD、{(1,2)}

在本题中,通过分析可得,各个集合的元素都是“点”,运用数形结合则能有效的将此题解决。

解:通过题目,我们可以了解M的集合属于主线y=x+1,并且在直线上面将(1,2)这一点去掉的集合,而集合N则是属于除去了(1,2)点以外的整个平面上的点的构成,所以Ci(M∪N)={(1,2)},所以本题的答案是D。

笔者认为,在本题中,主要是需要弄懂各个集合中的元素。是属于函数自变量、因变量还是曲线上的点。而答案中的A表示的不是集合,而表示的是元素,很多学生都会误选A。集合的运算的结果表示的也应该是集合,而不是表示的元素。

2函数中的数形结合的解题应用

如果说数与形取得结合的纽带是坐标系,那笔者认为函数的图像则是数直观形象的反映。二次函数、幂函数等相应的函数都有与之对应的图像。当我们遇到了一个新函数,首先应当画出对应的函数图像,并且留意其图像,观察是否存在特殊点,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相关性质。

2.1函数不等式与数形相结合

例如:试解函数不等式x,通过不等式,设y1=,y2=x,通过设定y1,y2的可以通过函数图像表示为:其中的y1的曲线是以C(-2,0)为圆心,以3为半径的上半圆,y2的曲线I,Ⅲ两个象限角的平分线。

当y1=y2时,有一个交点即=x,从函数图像的观察来看,y1y2,能够得出次不等式的解集为{x|-5≤x≤y}

笔者认为,这一题也可以当做纯代数的题目来进行解答,但是数形结合方式的使用显然方便得多,而且数形结合的方式直观、一目了然,让学生避免了因为复杂的推理而进行的计算。

2.2函数方程与数形相结合

所谓的函数方程,在考试纲要上是找不到相应的考点的。因为函数方程所涉及到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函数方程只能当做一个具有指导性,并且附带有全局性的数学思想的一种方式。所以,对于高考中的此类试题都是跨板块、跨考点的一种较为深层的理解。

例如:sinx=lgx有多少个实数根()

A、1B、2C、3D、大于3

如下图中,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y1=sinx和y2=lgx的相应图象分析,当y1=y2=sinx,且小于等于1,如果X的取值大于10,那么两个函数就不具有交点,所以两图像要有交点,则只能去10以内的范围,在通过上图,我们不难看出,两图像只有三个交点,所以其实数根有3个,本题现在C。

笔者认为,本题看起来像方程式的解答,但实际涉及到的是函数的应用解决,使用高中阶段的代数方法是无法解决此题的。而在使用数式巧构函数模型的方法,解答此题就容易的多,本题也是一个体现数形结合有效性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3向量中的数形结合的解题应用

向量是在高中数学中一个比较重要,也是最为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向量能够有效的沟通几何、代数以及三角函数,有了向量的加入,全面改观了代数与几何的研究,如果说数形结合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思想,那么平面向量就是为数形结合铺平道路的前提。

4高中数学中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4.1“形”中觅“数”

高中的数学,例如在一个题中,图形已经存在或者比较容易就能画出图像,对于此类题目的解决,关键在于其数量的关系式,也就是将几何方面的问题代数化,运用数来辅助形,从而解决此题。

4.2“数”上构“形”

高中数学应用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35-02

学案的提出主要是由于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改革的关键就是理念更新,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从而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产生,这种教学模式中将学生的自学作为基础,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学生的自我探索,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指的是“借助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学生进行主动的数学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特色非常鲜明,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将课程标准中的理念与要求、高中生数学认知水平作为依据,在对教材深入的理解与把握之后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学案的编写,以学案为引导促使学生学前进行自主的预习与学习,课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展示与探究,课后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之下进行归纳与总结,最终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要素

(一)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目标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知识目标方面:在学案的预习环节中对以前的知识进行温习,既能够巩固旧知识,又能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将难点进行分散讲解,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突出重点知识;通过学案中层层递进的环节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工与总结,最终构建新的数学知识体系。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能力目标方面: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通过讨论问题与辨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在课后总结的环节中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情感目标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外部条件:学校应该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支持与鼓励;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通力合作,集思广益,为教学指明方向;通过定期的经验交流活动分享经验与成果。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学生条件:学案的编写与课堂教学都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实现因材施教;要遵循心理学发展的规律。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师条件:明确了解该教学模式与操作流程,对教材及学生基本情况充分把握;有能力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引导,促进学生掌握合适的自学方法;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考试评价方法:考试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方式,在学案的最后环境中都应该设有测试环节,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活动评价方式:对学案导学活动课的衡量标准包括学生是否体会并理解概念、学生是否参与其中、学生是否能够独立或合作解决相关问题、学生是否提高了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论文评价方法:教师将一些研究课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独立研究并形成论文,通过对论文的评价看是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通过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了解与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与实质。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通过整理与加工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并学以致用。

(二)引导学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之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抽象思维建立学生理性的认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分析,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课堂之外,利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与解决实际的问题。

(三)促使学生规范的使用数学语言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提高学生掌握与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应用数学语言,掌握数学的表达形式,达到学生数学素养提高的目的。

(四)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

很多高中的学生都会感觉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困难,因此会出现一些厌学甚至放弃学习的心理。教师要在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注重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将其作为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以一种积极、自主的状态进行学习。

(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教学的特点为比较抽象、比较综合,因此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数学思想进行分析与讨论,使学生能够培养比较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综合应用问题的设置,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总结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教学的重点应该集中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实现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陶菊良. 五年一贯制高职数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D].苏州大学,2012.

[2]张国庆. 县城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思考――从黔东南州高中新课程数学观摩课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J].凯里学院学报,2011,03:166-169.

高中数学应用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 要:高中数学在实际生活当中有很广泛的应用,高中数学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讲解上,还要求对学生进行应用意识的强化,并通过多种办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对数学的应用,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促进自身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获得更大的发展。

一、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

高中数学具体逻辑性、思维性强的特点,但是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数学不只是讲究理论,它也强调实践性。高中数学的教学当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高中数学的运用包括很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归纳为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而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需要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假设、判断和运算证明。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但是,从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来看,还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的学生学习数学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论和演算上,没有能够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久而久之造成了数学学习的枯燥无味。

二、高中数学中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知识的内容广泛,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也常常能够看到很多数学知识的运用。目前高中新课改也突出强调要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数学知识的运用是数学学习当中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只有在实践中经过检验的知识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认知。特别是在当今的社会生活当中,需要培养综合型、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就需要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强化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实际当中。要达到这个目标,主要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强化高中数学当中的应用意识

高中数学的运用强调的是知识在实际当中的操作。在进行高中数学的应用能力培养时,特别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如果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应用操作当中,就能够激发出一种学习的潜能,建构起数学的知识运用框架。很多的高中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的时候,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停留在试卷、作业的运算上,对于真正的运用则表现得很漠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学生就需要在意识上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师要发挥出正确的导向作用。在关注知识的传达时,也注重讲解这些知识的真正应用。 2.进行高中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进行高中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数学的知识特点,整合数学学习材料,进行巧妙的设计,调动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兴趣。很多的高中数学知识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比如一些函数的知识可以运用在生活当中求解那些最大、最小值问题,到达投资的最优选择。几何当中黄金分割点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也是被广泛运用到的,很多的设计就是来自于这个黄金比例的设想。在教授这些知识的时候,不能够一味地按照课本上的知识规定来进行,而是要更新观念,全面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身的应用意识,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应用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还可以借助计算机的先进手段,改变教学的方式,进行启迪式的教学探究,设计出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实验环境。突出强调培养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实验和演示等途径,调动感性认识去参与认知活动。

3.提升生活实践当中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的应用不局限于课堂上的联系,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当中也有很广泛的运用。知识只有最终回到生活当中,有效地应用于生活,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数学知识推动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在科技生活日益更新的今天,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很大的必要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在生活现象当中探究出数学的应用规律,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体会出数学的应用妙处。在进行垂直定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最短线路的设计活动,还原课堂当中线路设计的方案,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动手操作的成果,增强运用数学知识的信心。

三、高中数学中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意义

数学的发展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很多的人也越来越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强调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体现了知识的实际操作意义。这个思想主要不仅是强调交给学生知识,更是把知识当中的思想、方法和思维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运用。为学生能够在生活当中自动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条件。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时学生进行数学创新的开始,只有帮助学生树立起数学应用的意识,进行应用能力的培养,才能够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谢曰山.浅谈高中数学应用性教学[J].毕节日报,2010(5).

[2]张绍庚.高中数学应着力培养学生“四新”能力[J].教海探航,2010(5).

[3]董建粉.探究高中数学的应用意识与能力[J].科教文汇,2009(6).

高中数学应用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涯教育;提问有效性

提问是一种十分经典的教学方法,比班级授课的时间还要久,提问跟随着教育发展至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不仅要强调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强调教学内容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从而倡导更加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上,提问作为最常用的辅助手段,可以很好地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对于学生的日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就高中数学生涯教育教学中的提问有效性展开分析。

1高中数学渗透生涯教育教学的意义

1.1促进数学教学的健康发展:将生涯教育内容适当地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最大程度地了解社会最新信息,还会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在生涯教育教学中,学生会对社会的责任感有一定的认知,在了解了自身的规划后,会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发展。因此,将高中数学知识与生涯教育内容进行结合时,会在满足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以及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进一步促进了高中数学的教学发展。1.2丰富高中数学课程资源:当生涯教育内容融入后,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高中数学课程资源,为扩展教学空间以及视野提供机会,并且为课程资源提供了新的知识,使得数学教学的内容更具有有趣性。1.3促进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与新技术教育的结合: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很多时候数学却是一名无名子的英雄。如果没有数学学科,那么很多东西都没有办法实现,啊噗汽车的造建、大楼的开发、打印机的使用等,都用到了数学知识。因此,当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时,会使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与新技术教育进行联系,从而强调了数学的重要作用。在将新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课堂时,不仅会让学生看到数学的力量,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2高中数学生涯教育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2.1以内容编排的形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先介绍什么是职业中的数学人,可以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讲解,该专题可以在每个章节结束之后进行,以介绍成功运用数学的职场人士为例。此时,教师可以运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都有哪些人士,比如可以是计算机程序员、注册会计师、统计分析师、航空航天、保险精算师、理财顾问等。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介绍。如果在提问过程中,可以涉及到这些职业,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点时,就会了解到相关的职业信息,这样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有利于明确自己的高校和专业选择,从而减少学生的盲目报考。例如,在学习《不等式》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经济学中经常用到不等式模型来解决问题。比如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中有这样一个实例,“一家银行的信贷部计划年初决定投入25000000用于企业和个人贷款,希望这笔资金至少可以带来30000元的收益,其中从企业贷款中获益12%,从个人贷款中获益10%。那么信贷部如何分配资金?”,通过计算来确定分配种类,对银行有一定的重要意义,那么金融计算师就是符合这种要求的人才。2.2加入职业数学人的自我职业规划表白:职业规划表白一般围绕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分别为早期的影响,当前的工作以及个人的感悟。这些就可以用几个小问题的形式来组成,问题重点应该放在高三学生的职业兴趣与高校专业选择,或是企业数学人当前工作的职业意识,在工作中会遇到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并要在个人的感悟中表现自身的职业观念。比如,教师可以问数学人的个人兴趣、家庭等,从而使学生熟悉职业,体会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并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以及优点。第二角度是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是什么?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高中数学学习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三个角度可以让职业中的数学人解读发展前途以及自身的专业素质。

3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中渗透生涯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运用提问式的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会促进数学教学的健康发展、丰富高中数学课程资源、促进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与新技术教育的结合。当明确了教育意义后,提出的教学策略才具有针对性,才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学习目标性。

参考文献

[1]柳笛.高中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案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2]徐燕.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张超.高中数学课堂学生提问行为的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高中数学应用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应用问题;重要性;解题方法;例题分析;教学建议

在重视实践能力的今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成为数学教育教学中非常迫切的要求,相对应的应用问题的考查也越来越被重视了。应用问题不但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一、对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已经退出了当今的舞台,如今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高中数学中的应用问题则是对这个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培养。它涉及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因此高中数学中的应用问题的考查力度也在逐年加大,如何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数学中的应用问题也成了老师们重点探究的问题。

二、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解题方法

1.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考查范围

高中数学的应用问题基本上涉及所有的高中数学知识(如函数、增长率等等)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在高中数学的应用问题中首先考查学生在审题中的阅读能力;其次考查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的能力;再次就是在解数学题中考查学生对于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最后则是能用得出的结论来回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2.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基本解题步骤

简单的步骤包括: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数学解答——还原实际。

(1)审题:理解题意,提出题干中与数学无关的因素,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理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各个已知条件的关联以及所要求的是什么?着重分析问题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常量和变量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变量与变量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所求的量与哪些变量有关联?

(2)建模:弄清楚题意之后,再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各个量的特点,搞清楚已知的和未知的。用字母或者是字母的代数式做出简单的标示,之后想想各个量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联。将长的文字语言转变成数学语言或者是图形语言,再根据数学语言和图形来找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建成一个数学模型。

(3)建模后就可开始解答数学问题,从而得出数学的结论。

(4)还原:得出结论之后,将求得的数学结果,再还原到实际的问题中去。

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私家车也越来越普及。某人买了一辆价值15万元的汽车,每年应交保险费、养路费以及消耗汽油费一共12000元,汽车的维修费:第一年3000元,第二年6000元,第三年9000元,依次递增(成等差数列)。若以汽车的年平均费用最低报废最为合算。问这种汽车使用多少年报废最为合算?此时的年平均费用为多少?

此题是关于数列的问题,在学生解题时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粗读:了解题目中的关键语句,提取当中的有用信息。解释一下一些专用名词的意思,点出维修费、年、最低费用等关键量。

其次,细思:找出题干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这些已知量和未知量间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最后,建模:引导学生运用以前见过的、学过的与本问题有联系的知识来思考这道问题,让学生想想以前问题的解决方法,看看两者是否有联系。

三、关于高中数学应用问题教学的建议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高中数学应用数学的教学中,应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知识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中,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应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联想生活场景,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2.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应用问题的审题很重要,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阅读能力的提高能更好地理解题意。

以上为本人对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一些自己的看法,应用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能力培养,根据具体的问题也会有更多的解题的方式方法产生,此文仅给大家提供一点参考意见,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郑志培.如何培养数学应用意识[J].数学通报,2005(6).

[2]张卫国.例谈高考应用题对能力的考查[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4).

[3]吴强.从一道高考题浅析高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D].东莞市,2005-2006市优秀论文.

[4]毕力格图.高中数学教师学科知识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高中数学应用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高中数学在实际生活当中有很广泛的应用,高中数学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讲解上,还要求对学生进行应用意识的强化,并通过多种办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对数学的应用,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促进自身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获得更大的发展。

一、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

高中数学具体逻辑性、思维性强的特点,但是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数学不只是讲究理论,它也强调实践性。高中数学的教学当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高中数学的运用包括很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归纳为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而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需要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假设、判断和运算证明。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但是,从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来看,还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的学生学习数学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论和演算上,没有能够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久而久之造成了数学学习的枯燥无味。

二、高中数学中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知识的内容广泛,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也常常能够看到很多数学知识的运用。目前高中新课改也突出强调要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数学知识的运用是数学学习当中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只有在实践中经过检验的知识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认知。特别是在当今的社会生活当中,需要培养综合型、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就需要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强化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实际当中。要达到这个目标,主要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强化高中数学当中的应用意识

高中数学的运用强调的是知识在实际当中的操作。在进行高中数学的应用能力培养时,特别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如果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应用操作当中,就能够激发出一种学习的潜能,建构起数学的知识运用框架。很多的高中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的时候,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停留在试卷、作业的运算上,对于真正的运用则表现得很漠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学生就需要在意识上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师要发挥出正确的导向作用。在关注知识的传达时,也注重讲解这些知识的真正应用。

2.进行高中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进行高中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数学的知识特点,整合数学学习材料,进行巧妙的设计,调动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兴趣。很多的高中数学知识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比如一些函数的知识可以运用在生活当中求解那些最大、最小值问题,到达投资的最优选择。几何当中黄金分割点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也是被广泛运用到的,很多的设计就是来自于这个黄金比例的设想。在教授这些知识的时候,不能够一味地按照课本上的知识规定来进行,而是要更新观念,全面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身的应用意识,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应用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还可以借助计算机的先进手段,改变教学的方式,进行启迪式的教学探究,设计出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实验环境。突出强调培养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实验和演示等途径,调动感性认识去参与认知活动。

3.提升生活实践当中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的应用不局限于课堂上的联系,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当中也有很广泛的运用。知识只有最终回到生活当中,有效地应用于生活,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数学知识推动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在科技生活日益更新的今天,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很大的必要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在生活现象当中探究出数学的应用规律,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体会出数学的应用妙处。在进行垂直定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最短线路的设计活动,还原课堂当中线路设计的方案,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动手操作的成果,增强运用数学知识的信心。

三、高中数学中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意义

高中数学应用论文范文第8篇

>> 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应用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 谈高中数学有效合作学习的影响因素与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探究 探讨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高中数学自主合作学习的策略 积极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应用研究 谈高中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高中数学实施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 高中数学实施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中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的单向知识传输模式,符合教育改革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要求。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下,可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热情和交流合作精神,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运用到高中数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中,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 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应用

1.合作学习的特点及应用

21世纪是竞争的时代,更是合作的时代,竞争愈是激烈,合作所发挥的效力则愈加凸显,因此,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需要贯穿到教育、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能力的重要平台,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等多方面素质。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1]。合作学习是在教学中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哉寡习活动(一般以4-6人一组为佳),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提升。合作学习方式的特点是将团体成绩注入学习竞争中,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应具备组内人员差异大,组间能力水平相当,小组成员联系密切,各有所长,并且分工明确等要素。

合作学习学习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推动下蓬勃发展起来,但因我国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众多合作互助的学习形式往往只停留于形式,教师在事前设置过多条框,将合作学习简单地归于小组讨论形式,对于合作学习的价值和角色定位不明晰,从而导致“合作学习”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

2.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充分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数学是数与形的科学,是系统性与抽象性的统一,对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个学科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如函数的学习从初中阶段的一元函数到高中阶段的二元多次函数,后者以前者为基础,解题思路也一脉相承。数学中的大量概念和原理需要教师有效地带领学生认识并探索,通过生动而严谨的演绎让学生充分的认知和接受。鉴于合作学习的优势,将合作学习应用于高中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数学概念的认知、公式的导出、难点问题的探讨中,收到的教学效果将远大于单一地以老师为主体来为学生演绎推理导出结果的方式。

2.1在教师引导下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的中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但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应起到把握全局的统筹作用。首先,高效的合作学习得益于老师科学化的分组,这依赖于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学生性格、成绩以及各方面能力的了解[2]。高效的学习小组的创建需要考虑同组成员的异质性,才能达到优势互补,在学习过程中人人得以充分参与,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充分考虑各小组成员的人员分配,如探讨几何问题时,可将作图能力强,空间想象能力强,证明推理能力较强的同学组合起来,使各成员都能发挥所长,补其所短。

2.2合作学习小组的过程控制与学生能动性发挥相结合

合作学习小组一旦组建起来,就要让其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教师要在充分掌握教学内容及其特点的情况下,设计好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分配好各合作小组的任务,做好整个探究学习过程的统筹工作,并且参与其中,做到既把握全局,又给予学生较多的自主探索空间。如在探索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学习态度。首先,教师可举一例特殊的一元二次函数y=x?+x并作出图像,为学生演示一遍推理过程,然后再让合作小组对平移变幻的函数乃至一般函数y=ax?+bx+c的图像分别进行探讨,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分组的学生自主分工,设计平移单位,配方,绘图,乃至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开展讨论和探索的情况,适时做好提醒或相关引导,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或提出相关建议,避免讨论和分工过程出现混乱。

2.3强调组内成员与组间共同交流的重要性

学生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交流、讨论甚至争论,直接影响到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3]。合作学习不仅强调组内各成员的有效沟通和讨论,也注重各组之间的互相交流和竞争。在小组成员充分合作的前提下,应当适时派代表对本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陈述,与各小组的交流成果进行交换,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合作与竞争的良性结合。仍以一元二次函数为例,各小组在函数的选择以及平移的变化中一般都会各不相同,通过对不同特点的函数的分析和归纳将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和特点的感知,让学生真正掌握从特殊到一般函数的特征及图像的变化规律。

2.4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与反思

合作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总结与反思,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加入了对小组成员的整体评价,由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变为教师对合作小组学生的评价,学生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这既有利于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也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3.结语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应用应贯穿于合作小组建立,合作学习的实施和总结、评价的各个阶段,在教师科学的问题设计下让学生充分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体会,在获得理想的学科教学效果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合作互助、勤于思考,敢于发言,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董昕.新课改后高中生数学学习方式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05).

[2]罗育强.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218-219.

高中数学应用论文范文第9篇

所谓数学建模,从字面意思看,其以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的关联为教学重点,其教学内容的设定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力求帮助学生从实践中深入体会数学理论知识.对于高中数学中的建模教学,在国外被重视的时间早于国内,我国1993年的数学课程改革研讨会上才首次提出“建立数学模型”的议题,2003年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才明确了数学建模这一学习活动在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的必要性.

虽然我国正式明文提出有关高中数学中的建模教学的相关内容,但在实践效果来看并不理想.不少高中对于这一议题的实施常常会因不同学校的差异、这样那样的实际情况限制等条件而不完全落实指导思想.加之高中学习阶段的紧张性,常常会形成建模被冠以浪费时间的名号而不被应用.然而,就现状分析来看,高中生们对高中数学的应用能力远不如预想的好.相关教育者及研究人员也逐渐意识到这一严峻问题,终于将眼光投入到建模教学对于高中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以“高中数学,建模”为关键词查询2000年至2014年十余年时间内的研究理论文献,得出结果29600篇,这一结果是值得我们欣慰的,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到高中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并不断探索其有效实践方式及效果分析.就建模教学对于高中数学的意义而言,具有多重性.首先,建模教学的内容特殊性可以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良性制动系统,也就是说,老师们在研究建模教学具体操作时,会多方面权衡各方条件及因素,对于课堂设计有促进意义.此外,通过以小组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建模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们对于高中数学的非智力因素.目前,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中的实施难点在于多数教师并不具备数学建模的教学经验,教师们在不断尝试,因此,数学建模的收效性一般.

二、高中数学建模对学生的多方位影响

(一)拓宽学习范围,以数学为中心融合进其余学科的知识,有利于学生视野范围的扩大.数学学科以基础学科的身份在其余学科中常常出现,比较常见的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而表面看关联不大的语文学科也处处体现着数学的思想.原本传统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造成学生们的思维局限性.而数学建模的出现对这一现状的改善有促进作用.其中,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的设计,建模教学可以集合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甚至是美术的问题来供学生们思考.换言之,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呼应关系,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更能起到辅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其余学科内涵的作用.学科间的交叉无形中培养学生自主建立建模意识,有利于学生们思维的发散性发展.

(二)以创新性思维影响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建模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明显特征在于其创新思维的引入.通过课堂上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促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面对贴合实际的理论问题时,学生们会受到建模思想的印象而自发地运用多维度分析、辨别能力,这对于学生们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很有益处.而建模教学中的创新性并不是空谈,其有实际的理论支撑以及丰富的知识源储备作依托.同时,建模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深刻度与灵活度也有一定要求,可以在过程中锻炼学生独立、自觉寻求问题最佳解决方案的能力,对其今后的工作、生活能力的提升也有帮助.

(三)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良好学习习惯.区别于传统高中数学单一的教学方式,建模教学不再将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局限于接受传输、记忆要点、模仿练习的枯燥过程,而是将自主探索、主动实践、合作学习、多样性自学等教学模式融入到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心理条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上述几种建模教学的常用方式有助于学生在思维养成中的主动性的培养,改变传统教什么做什么的呆板模式,令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初期引导、学生后期再创造的愉快过程.此外,多样性、多元化、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也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对于高中生思维的锻炼有很大帮助,在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可以令学生掌握很多学习之外非常有用的实践能力,真正实现学生们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提高.

三、议题要点概括

建模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建模思想被广泛重视的时代背景下,相关教育工作者及研究人员需要注意自身对于学生们的引导方式及方向.以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分析的原则对教学内容建立对应的、恰当的数学模型.值得注意是,在当前建模教学依旧处于探索期的阶段,教师们或许需要借助于传统教学与建模教学的对比方式,在效果及便捷性方面给学生提供直观感受,以明显的实践结果令学生自主体会建模教学的优点与优势.此外,在建模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的探究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高中数学的建模过程所包含的问题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不能以学生较难接触到或不具备普遍性的生僻现象作为建模对象,否则将因与实际生活脱节而增强学生对建模过程的反感情绪.此外,高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与解决问题能力水平相对不高且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高中数学中的建模过程不能设计得过于复杂.

结合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建模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前景长远且深刻.相关教育工作者及研究人员需要重视建模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对于学生们思维发展的重要影响,这些影响不仅在学生的学习中有很大帮助,更对其今后的生活、工作将会产生正面影响.因此,建模教学的恰当方法的探析之路要坚持下去.通过建模教学的实践成果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及实践能力这一课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学习、总结、归纳、改进。

高中数学应用论文范文第10篇

>> 从教法方面谈谈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探讨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探讨 浅谈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探究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初探 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浅析 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教学探讨 浅谈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方法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体会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讨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浅析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体会 浅析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浅议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思考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浅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谈谈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谈谈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由于初、高中数学结构、教师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当学生进入高中后,出现大部分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渐渐地认为高中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学习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根源还是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以下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将面临许多不同的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高一数学教学是对学生在高中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为了能紧跟新课改的步伐,我们数学教师必须分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使学生能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本文结合高一教学实际,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分化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谈谈以下建议:

一、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变化原因分析

1、数学教材的变化。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与数字,且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与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要注重分析。其次,近几年新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数学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数学因高考的影响,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增加了难度。

2、学习环境与学生心理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教材、同学、教师等都要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经中考后一个暑假的放松,进入高一后无紧迫感。也有可能在入学前,就听过高中数学难学,为此产生了惧怕心理。的确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

3、教学课时变化。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对学生进行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都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搞好入学教育。

这是搞好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基础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特点,入学教育时要做好这几方面工作:⑴、给学生讲清楚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⑵、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并补充高中要用到而初中却没有讲到的知识;⑶、结合实例给学生说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指出注意事项;⑷、请高年级学生谈他们的体会与感受,引导新生少走弯路,以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

2、高中数学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便于做好教学衔接。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数学新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对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便于做好教学衔接。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进行了删减,有的在内容难度、深度和广度上降低了要求。如二次函数在初中就降低了要求,十字相乘法等已基本不提,使得高一学生只要遇到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就把繁琐的求根公式搬出来,这给高中数学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为此根据高一教材和教学大纲,教师要制订出相应的高中数学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怎样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3、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提高,所以在高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深入研究两者间的联系和区别,正确处理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便能顺利地开展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使学生较快地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教学中,帮助学生先复习初中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便能分散教学难点,减缓坡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可以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4、以教材为基础,尊重不同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难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高一数学教学中,在速度上要放慢起始进度,慢慢加快教学节奏;教学中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学生已知的情况引入;在知识落实上,要以教材为基础,先落实“死”课本,然后后变通并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的讲解上,从不同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的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5、对学生思想激励上做好宣传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不断创新。那么就需要老师针对高一学生的心理需求特点,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工作的着力点,培养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让学生知道,科技理论和实践都是以数学知识为基础,历史上几次科技进步和真理的大发现基本上也是数学知识进步的必然结果。那么学好了数学知识就等于掌握了未来的砝码,这是学好数学的理论要求。在现实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事件则是调动学生兴趣的最好素材,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也要讲一点时事政治,通过对这些热点时事的分析,然后把他们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极大的迸发出来。

三、结束语

上一篇:初中数学学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初中数学课改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