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4:14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思维品质

在我国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中,其本身承载着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功能,所以大学语文的教学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与文化素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对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相关研究,就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当下大学语文教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当下的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中,其本身存在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兴趣缺乏、合适教材欠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切实影响着我国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相关发展以及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工作的顺利进行,笔者将对在下文中对我国当下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论述,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相关发展。

1.重视程度不够。在我国当下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中,相关高校对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影响着其本身的教学效果以及培养大学生思维品质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我们必须对这一问题予以重视。具体来说,在我国当下高校对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中,课时安排不够、专职教师过少、教学大纲缺乏是其主要面对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我国相关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有着极高的负面效用。在我国当下一些高校中,将大学语文视为可有可无课程的情况极为普遍,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自然得不到较好的发展,其本身本应起到的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也无从发挥。

2.师资力量薄弱。在我国当下的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大学语文方面师资力量的薄弱,直接影响着大学语文教学效果与学生思维品质的较好培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具体研究。在我国当下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中,教师积极性的不足与教师水平的不足,是我国当下大学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师资力量问题。其中,大学语文教师积极性较低大多是由于大学语文教师在高校中地位不高所致,而大学语文教师并不是专业从事语文教学的人员、自身教学思想较为落后等问题,同样制约着我国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有效性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相关发展,我们必须对其予以重视。

3.学生兴趣缺乏。在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缺乏语文的学习兴趣,这种学习兴趣的缺乏直接影响着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与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较好展开,我们需要对其予以重视。我国当下高校中学生缺乏学学语文的兴趣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当下流行的功利思想影响与我国大学语文教学现状所致。具体来说,所谓功利思想影响,指的是我国当下高校学生普遍认为大学语文学习没什么用处,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所致,则是同我们上文中提到的问题有关,这些问题都切实影响着我国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相关发展。

4.合适教材欠缺。在我国当下的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中,合适的大学语文教学教材的缺乏影响着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具体培养,因此我们需要对其予以重视。具体来说,由于我国当下不同高校中有着多种不同的大学语文教材,而在这些教材中很多不能满足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这就使得我国大学具有的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与审美情趣培养等效用沦为空谈,因此相关高校中大学语文教材的欠缺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二、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具体策略

上文中我们了解了我国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在下文中必将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具体策略进行相关论述,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大学语文教学的相关发展。

1.引导学生筛选信息。为了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相关高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筛选信息的方式,对学生自身的思维品质能力进行培养。所谓筛选信息,指的是在具体的大学语文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进行具体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大学语文教学相关课程的精髓,并通过这种精髓式教学,实现高校学生自身对大学语文知识的筛选,使其自然地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培养出自身良好的思维习惯。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为了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抓住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用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相关大学语文教师应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此提高其思维品质。而如果相关大学语文教师能够在具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与探究,就能够进一步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

3.培养学生思维表达能力。为了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语言表达训练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在高校学生的就业中,其自身的思维表达能力决定着其能否适应社会,而如果能够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有机结合,就能够有效的提高高校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自身的思维表达能力。

4.进行大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为了更好的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对高校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对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采用多样化的学生评价体系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自身思维品质的培养。具体来说,如果相关高校能够对自身大学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就能够使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更具有人性化的特点,这样的特点能够使学生提高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兴趣,更有可能激发高校学生的大学语文学习动力,最终起到较好培养高校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

三、结语

本文就如何在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进行了相关研究,详细论述了我国当下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培养高校学生自身思维品质的策略,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大学语文教学的相关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相关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中,我国教育机构对大学语文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有了更好的要求,所以相关高校应主动为大学语文教师提供培训进修机会,以此保证其自身工作的更好展开。

参考文献:

[1]姚美.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吴敏.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学园,2014,36:75-76.

[3]章玉芳.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语文教学效益[J].语文天地,2015,16:37-38.

[4]高海清.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2:60.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 活动 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92岁高龄的华裔数学泰斗陈省身老先生,曾给孩子们赠送了一幅题词:数学很好玩。这给我们重要的启迪。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时代的到来,数学应用的广泛,要求未来人才是高数学素质的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北京师范大学钟善基教授指出:通常所说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主要指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维能力,也就是在教学中结合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技能的训练、数学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直至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以便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遇到的问题能处理得合理简捷。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活动课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就是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教学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从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数学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形成自我体验,深刻理解。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虽然课本上已经给出直观图,我也板演了示意图,但为了让学生亲历公式的得出,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一个学具,每个组员轮流操作把圆转化成长方形,得出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说一说“S=πr2”的得出过程。这样,学生在动手中领悟,使抽象的知识转变为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

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新课标强调,教学内容及呈现方式要注重问题的探索性,信息呈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等。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前,设计一堂活动课,先将十几张画圆的透明纸分发给学生,每个圆的圆周进行十二等分,并标上0~11的数字,要求学生在每个圆上不遗漏也不重复地用直线连接三个顶点,看看画出的三角形形状是否一样?哪些三角形有共同特征?学生纷纷饶有兴趣地画,画好后互相比较,有的将三角形重合,有的将三角形平移,还有的用直尺去量……学生在探索性的操作中发现三角形的一些特征。又如,给学生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要求学生拼出各种不同的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独创性思维是指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善于作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和解法。数学中的一题多解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发动学生以多条途径、多种方法思考问题,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灵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独创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学“游览车上有36名乘客,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2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时,我积极地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内驱力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探究又会导致创新意识的萌发。然后引导学生摆学具,讨论通过后有的认为有40人,有的认为有41人,有的认为有42人。学生都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生①:36-8+12=40(人);生②:36+1-8+12=41(人),因为是问“车上”人数,包括司机;生③:42人,因为司机和售票员不是乘客,要加2;生④:这是一辆无人售票车;生⑤:是一辆无人驾驶车;生⑥:我用12-8+36算较简便。

四、在活动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可以通过游戏、猜谜、猜数、抢答、竞赛等方式进行训练。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练习课时,设计“数青蛙”接龙游戏,就是让第一个学生说: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第二个学生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思维活跃。

在数学活动课上,不仅要积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让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而且从思维、身心、志趣及数学才能诸方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利.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师范生素质[J].科技信息,2006,S5:112-113.

[2]陈颂华.注重习题教学培养思维品质[J].广西教育,2012,09:29.

[3]秦明爱.重视过程教学培养思维品质[J].湖北教育,2004,11:50-51.

[4]陈淑慧.培养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J].云南教育,1992,11:33-34.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品质影响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思维就是学生学习的助手、解题时的灵感。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帮助。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到思维的切入点,从灵活性、批判性等方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探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数学思维品质。

一、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知识的运用,学生只有灵活掌握了知识才能在做题、运用时得心应手。在数学的学习中灵活和创新是分不开的,学生只有把知识掌握得“活”才能做到灵活运用,而灵活运用又是创新的基础。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不再束缚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能更加透彻地了解知识,做到灵活运用,在基础知识上得到创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最好途径就是一题多解。教师要抓住教材中可以利用的题型,让学生去探讨、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例如,在学习“角的比较和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一个角,然后用尺子等工具,想一下怎样测量出角的大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这样通过体验、思考、探究学生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所学内容。只有懂得了知识的本质才能灵活运用,在做题的时候才可以创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灵活学习知识并学会创新,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思维的批判性和严谨性

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需要严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问题,在思考问题时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盲从,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开阔自己的思维,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中,很多定理或是公式的运用都是分情况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看到分不同情况的原因,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运算中的严谨。例如,在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不提醒学生注意b2-4ac的值,让学生自己在演算和验证的过程中发现这个问题,这样能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学习中的严谨性,并且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有批判思维就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有敢于想、敢于说才能培养批判思维。同时,在习题处理的时候教师也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独立的看法,不盲从别人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在学习中打开思维,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时候,因为定理之间很容易混淆,所以学生不免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质疑。在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和批判性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他们,把实践的过程交给学生完成,这样才能起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作用。

数学思维的培养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难题上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结合,从多个方向正确、到位地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需要坚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学习的热情参与课堂,在课堂上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产生自信心,这样更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晟.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 学周刊,2012(05).

[2]兰光书.浅议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05).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数学培养思维品质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数学教育过于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观要求培养具有全面素养的学生,作为全面素质的一个分支——数学素质,如何适应时代赋予的使命;如何顺从教育发展潮流,达到学科培养目标,是摆在教学面前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而数学素质通过数学能力来体现,而数学能力反映在思维品质上,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在数学教学中这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下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激发学生质疑,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深入钻研与思考问题,能够从一些复杂的事物中把握其本质,并深入地加以分析和解决,而不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思维的深刻性还有一个特点是不满足于某些特殊结论,而能从特殊中探其一般规律。

质疑一般经过有疑——无疑——有疑的过程。要使学生有疑,教师就应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中产生疑问并大胆质疑。经过质疑后,学生往往以为问趣已经解决,便开始处于无疑状态。在此情况下,教师要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和时机,再次"激疑",以产生新的疑难问题,再从"无疑"中求"有疑",这个过程就是使学生在脑得以"开窍"的过程。

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结合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认识错误的过程中易理解基本概念的本质。在解决了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后,再启发学生进行联想,从中寻找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一般规律,使问题逐渐深化,从中还能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数字中有许多问题,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其内在本质却往往一致,通过适当的数学变换,都可以把它们归结为同一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变式"。"变式"教学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得更加透彻。

另外,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追根求源,把一切似是而非的问题弄懂。教师还要经常创设新的问题,促使学生去探索,使学生在认识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问题的实质,学会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找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学会全面地认识事物,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引导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即善于全面地看问题、思路开阔、多角度探求、多方面思考问题的一种品质。在思维活动中,它的表现是既注意把握事物的整体,又不忽视重要的细节,能够从广阔的层面上捕捉有效的信息,广泛地对比、联想,不但能研究问题本身,而且能研究相关的问题,做到一题多解或一法多用。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是培养这种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如,"三角形三边关系"不要求学生对其进行严格的推理论证,但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推理过程:方法一是复习前面学过的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应用此公理可以解释三角形三边关系;方法二是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图,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测量三边a、b、c的长度,研究任何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大小关系即可得出结论。通过这种一题多解的动手操作,开阔了学生的视眼,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三、多向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又称思维的变通性,是指能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思维的方向、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灵活地运用有关的知识、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是数学思维的重要品质,它与思维的深刻性结合,构成了思维的机智,常可导致发明创造,爱因斯坦把它看作是创造性的典型特点。

在解题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但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打不开思路,受到某些方法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了思维的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应设法克服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注重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有些问题用代数方法困难重重,而构造符合题设条件的几何图形,用几何方法却相当简便;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横向联系。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来思考问题,这样在学习中才能随机应变,更具灵活性。

四、积极联想,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数学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的结果相对于已有的认识成果来说,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这是思维品质中最宝贵的品质。数学思维中表现为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常规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模式,大胆提出新的见解和采用新的方法。

一般地说,数学思维的创造性并不是数学家创造发明数学的思维活动,它是可以通过有效的训练加以培养的。学生很容易从直观的图形中发现一些问题、规律等,而透过表面现象引导学生充分联想,挖掘问题的实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如,在研究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后,学生自然会联想到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画图来研究它们的关系,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抽象思维方面去研究,应用不等式性质得出性质定理的推论。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充分联想,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向创造性方面发展。

五、敢于自我反思,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其表现为不盲目崇拜他人,遇事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冷静思考,不受权威的影响。善于提出疑问,并能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锴误。尤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不断地进行总结、回顾和反思,并对思维方式和思维进程进行主动调控,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自我评价,辨别正误,排除障碍,寻求最佳的解决途径或答案。数学教学中,经常应引导学生剖析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思考学习中所运用的方法、技能和技巧是否合理,有无更好的方法,找出学习中经常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等等,通过自我反思,使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思维品质 思维方法 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最重要的一项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感受数学的思维过程,学习其思维方法,从而学会独立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中要优化课堂设计,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呢?重视课本知识的挖掘与思辩,保证思维发展的原动力;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思维过程,学习其思维方法,从而学会独立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知识。下面笔者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谈谈体会。

一、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

人类活动离不开思维,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数学教学就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诸多能力培养中,我认为思维能力培养是核心。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1.优化课堂设计,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1)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思维。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策划人和导演,精心设计每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和求知欲望。

(2)鼓励创新,让学生乐于思维。

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分解,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肯定,少一些惩罚、少一些指责,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乐于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发展。

2.重视课本知识的挖掘与思辨,保证思维发展的原动力。

知识和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离开知识,培养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强有力的武器,但这里所说的基础知识绝不是死记硬背而获得的内容,而是指悟透其实质,彻底理顺其来龙去脉的逻辑关系,并能组成有机网络的概念、公式、图案、规律等。如果没有对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说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保证思维正常发展。

3.在解题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训练通常以解题教学为中心展开,没有一定量的题练,固然达不到练就过硬解题本领的要求,数学解题中,应就题目目标、内容、结构、特征等采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联等方式,进行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分析、探索,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1)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发展思维的深刻性。

但是题目中的点(1,2)在直线l:3x+4y-11=0上,这样P点的轨迹为过P且垂直于直线l:3x+4y-11=0,其方程为4x-3y+2=0.

思维的深刻性要求学生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

(2)以行示数、数形结合发展思维的广阔性。

(3)变式训练,发展思维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总之,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上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数学这项“思维体操”的每个动作做得正确、到位,不仅能养成学生思维的习惯,提升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还会产生美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乏味为兴趣盎然,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思维能力成为数学学习的推进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天晴.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J].湖南教育,2010,(12).

[2]米霍克.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因素的分析[J].数学通报.2011,11.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篇6

一、在指导学生预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无疑则无思,有了疑难,才会去思考,预习是教学过程的开始,让学生在预习教材时,提出疑问,形成课前的心理悬念或不确定心理状态,启动大脑的思维活动,是预习的主要任务。如何才能使学生勇于质疑呢?

1.用具体事例启发学生。教师通过事例教育学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如弗莱明发明青霉素、伽利略发现惯性、鲁班发明锯等这些发明和发现,不就是始于对日常细小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吗?这样的事例,很容易激励学生在预习时认真看书,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2.用名人名言教育学生。一些学生不愿意质疑,宁愿死记硬背现成结论,他们认为,这样既省时又省力,质疑问难太费劲。学生不去思考,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发展。对此,教师可讲解“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等至理名言,使学生认识到,疑是矛盾,就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有无质疑的需要和能力对于学习好坏,能否成才,关系很大。

3.解除学生的顾虑。对于质疑,学生往往有三怕:一怕别的同学说自己水平低;二怕说错了,被人讥笑;三怕提出不同看法,得罪老师。这些顾虑不解除,就会抑制学生的质疑精神。对此,教师应首先自己带头消除顾虑,鼓励学生的质疑大胆,并以实际行动,真诚欢迎学生对自己的教法提出质疑。这样,学生的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火花,就会迸发出来。

二、在改进课堂提问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讲究提问方法,善于提出问题,是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1.积极启发学生多问,培养思维的主动性。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伟大的发现都应归功于为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这说明思维总是从提问题开始,敢于提出问题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为此,在思品课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勤思好问,提出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挑明认识上的矛盾,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拓宽思路。如八年级《走近父母》这堂课中,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我们应当怎样孝敬父母?(2)在这一周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3)怎样落实孝敬长辈的计划?等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智力活动就有较高的思维强度,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其“不耻下问”的主动性。

2.投石激浪,激起思考的波澜,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教材中有的概念或原理好像浅而易懂,学生往往以为容易就不求甚解,轻易放过,其实并未真懂。这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容易出现的理解上的错误,提出恰当的问题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3.掌握学生心理特点,课堂提问要灵活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处在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讲究艺术性,力求具体生动,灵活多样,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九年级思想品德中,教师在讲人生理想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展开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关系,解决理想同现实的矛盾问题。这样就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教师故意提出错误的观点,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争辩。教师提出似是而非的观点,“把水搅混”,意在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不依赖、不盲从、不迷信“权威”,善于冷静而有主见地分析事物的习惯。通过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学生弄清了教师提出错误看法的原因,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独立性、批判性的品质。

5. 运用发散式提问方法,促使学生多角度来回答问题。在思品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这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和发散思维的反映,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教师可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一些发散性的练习。训练发散性思维,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三、在课堂中理论实践相结合,深化学生的思维

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浓厚兴趣。由理性回到感性,再用感性引证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环往复,加深理解,深化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现、创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让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去对照。这不仅有利于理解概念和理论,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如指导学生学习违法和犯罪的关系时,有的学生对照自己“大法不犯,小错不断,能把我怎么办”的思想,搞清了“小时偷针,大了偷金”的道理,对“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的论点有了深刻的理解。

2.理论概念与实例相印证。在课堂上把一些政治理论概念明确地摆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维,动脑动口,列举大量实例去印证、说明。如讲“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这一论题时,让学生充分发言。学生举出古今中外大量的名人事迹,论证了成功与兴趣的关系。大家热烈发言,感触颇深。

四、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课堂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颇有裨益。选好符合实际的、和教学重点密切相关的讨论题目,这样的讨论才有价值,才有意义,才能保证有收获;选择有吸引力的讨论题目,才能引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性;选择的题目难易适度,讨论才能进行得热烈而顺利。通过开展讨论或者辩论,学生不仅表达了对问题的见解,而且阐述了自己所以这样认识的理由和依据。通过讨论,可做到活跃思维、扩展思维 、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学生通过思考取得一定成效,会更加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五、在课堂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重视传授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教会学生思维,即把如何思维的方法授予学生。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只有按照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思维活动,才能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在讲课时,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更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说明自己分析问题所采用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篇7

一、从数学知识的角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一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方面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另一方面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还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二是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数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二、鼓励猜想、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归纳法是通过对一些个别的、特殊的情况加以观察、分析,从而导出一个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人们以某些已知的事实和一定的经验为依据,对数学问题作出推测,形成命题,这种尚未判明真假的命题就是猜想.再对命题进行验证,这便是猜证结合的数学思想.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展 示课件后,引导学生考虑几种特殊情况(边长分别为3, 4,5或6,8,10等),一般情况(通过几种图形证明),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转化、分类、分析、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激励实践、创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又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发展、创新;而数学的应用,又“优化”了学生的实践,使实践理性化,最优化.例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平行公理”等公理,就是人们“实践――创新――再实践”的数学结晶.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主动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人的思维在现成的知识体系中不活跃,而在形成知识结论的整个探索过程中比较活跃.在教学中,若单纯地讲,学生容易觉得枯燥无趣,不能进入思维的境界,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中,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后,再用课件演示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变化.同时不断地向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适当启发引导,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持续活跃.这样多给学生创设一些思维的情境及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五、鼓励求异,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求异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富有联想.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训练学生勇于质疑,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数学思维品质是衡量学生思维能力优劣的标志之一

学生的聪明与否,除了先天因素外,更主要是后天培养造成的.聪明的学生,他们善于联想、归纳、推理、概括、探究,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超群,是他们数学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不那么聪明的学生,其实并不是他们比别人笨,关键是他们没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作为学习数学的支撑点,因而对学习数学比较吃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二)在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能促进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

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必然要努力学习,只有把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与数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大胆地改革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变教师讲为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尤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主动探索,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者变成现在的主动参与者.教学中展现数学与理论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突出数学化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总结能力、归纳能力.

(三)现代教育理念关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就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解决问题更没有创新性,不能更好地配合好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教师要培养好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就必然要研究好把每一节数学课上得活泼一点,生动一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有利于开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近了,就容易与学生沟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适应和发展了现代教育理论.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生物教学 思维目的 思维方法 思维品质 思维习惯

扁鹊曾提出“望、闻、问、切”的中医疗法,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对于其他学科,又何尝不是呢?大千世界,总是首先进入我们的眼睛,但只是一味地看了,不去思考、体会,终究不能深深印记在脑海中。学习也如此,不能机械的灌输,而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目的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人类的思维才具有真正的目的性。生物课堂教学应当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明确思维目的,明确思维目的,其实质就是通过分析未知和已知的矛盾,为最终解决矛盾找到恰当的途径。功中实现从未知到已知的飞跃。

明确一堂课的思维目的是重要的,然而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目的,意义则更大。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思维能力不仅仅是各学科考查的重点,而且对自己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常常告诫学生:体会一门课或一本书的思想精华有时可受益终身。

2.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设法营造良好的思维情境,还应指导学生怎样去思考,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启发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和逻辑方法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和其它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推理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2.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把整体分解成若干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来认识、学习的一种思维方法。例如结构和功能的分析,物质与能量的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分析在生物学习中都有重要的意义。综合是在分析学习的基础上把整体的各个部分联系成有机整体来认识学习的一种思维方法。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等内容的学习都离不开分析和综合

2.2归纳和演绎

归纳是根据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属性而推论某类事物具有该属性,从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归纳法能从经验事实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原理,扩大和获得新知识。演绎是从一般性原理出发,按照一定规则得出个别具体事物的结论的逻辑思维方法。在科学证明、科学预见和构建理论体系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例如遗传的基本规律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得出的,教学中可以用一些个别的例子,引导学生归纳出其中的规律;然后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更多现象,从而更深入地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

3.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品质

思维的发生和发展,既服从于一般的、普遍的规律性,又表现出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个体思维活动中的智力特征,这就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等。在生物教学中,训练提高思维品质是我们培养学生生物思维能力的一个重大突破口。

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迅速程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表现在思考问题时反应灵敏,推理过程简捷、快速。这种思维品质我们可以在生物学习的训练中得到提高,比如辨析概念,归纳类比,遗传计算等。

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反映了智慧能力的“迁移”,是对原来他人或自己所确定的思维框架的突破甚至摒弃,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新情况及时调整改变研究的方案、思考的程序、实施的途径,求得更新更快更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违背客观规律地钻“死胡同”。这种思维训练能培养学生的缜密的思维习惯,启迪学生的心智,从而灵活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遗传推断题,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这种品质使学生从简单的或复杂纷纭的现象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思维的升华,属高层次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必备素质。比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关系时,从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不同现象中归纳出都是适应现象,“冬季,松树常绿;梧桐落叶”也都是适应,从而更有利于认识生物适应的普遍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精神,也称创造性思维。这种品质能使学生不满足于现有的方法和途径,而是独僻蹊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案,具有强烈的独创意识。比如鼓励学生“独思”、“善辨”,调动学生积极性;开设创造性思维的氛围,让学生进行“一题多用”的训练,即教师借题发挥,给学生创造较多的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

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善于发问?这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品质。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使用生物参考书时,要让学生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有的参考书中的确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个别地方有错误,要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求新求异,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以上五种思维品质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我们不可能用一个问题去训练学生某一种思维品质,同时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提高也需要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智力层次。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需要教师充分体现在指导系统中的主体作用,而且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在学生中的主体作用。现代教育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因此我们应积极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质疑,勤思好问,注重反馈,学会反思,提高思维质量,为终身教育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4.1 善于质疑,勤思好问

疑问是思维的契机,思维总是从解决某个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开始,让学生养成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的习惯。问题是思考的开始,又是思考的结果,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学习。

4.2注重反馈,学会反思

注重生物学习思维过程中的反馈环节,可以使学生知道思维是否正确,通过判断,自我调节思维活动,强化或改正思维的结果,保证思维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学会反思是自我监控能力中的重要技能,经常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可以发现自我在学习思维活动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如发现自己的思考不能持久,思维不流畅,速度慢,思维方法呆板,不够灵活等等,就要及时加以改进,调整学习和思考的策略,

上一篇: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范文 下一篇:嫁接果树的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