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风险投资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1:44

矿业风险投资

矿业风险投资篇1

关键词:矿业权投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近几年,我国探矿权项目风险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品供应的不断需求,探矿权数量也越来越多,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对探矿权项目进行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如何使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更有效地控制探矿权项目投资、工期和质量是摆在每个勘探行业面前的难题。

一、矿业权投资的方式

当前,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普遍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拥有探矿权而不实际投资,即跑马圈地、圈而不探的现象,二是拥有探矿权而投资失控的现象。产生第一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过热的矿业权市场造成,问题的根治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严格加强探矿权的行政管理;第二种现象的原因有管理不善和手段落后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对影响和制约勘查的风险因素估计不足,导致在探矿权项目中由风险引起大量的损失。同时,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对微观勘查单位而言,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包括资金计划、勘查计划、转让计划和开发计划等等,从勘查行业宏观而言,又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商业性勘查的风险管理

实施探矿权项目风险管理,应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项目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确保探矿权人内部、与地质勘查单位、上级管理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包括编制和提供真实、可靠的年度勘查报告等;确保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确保有关规章制度和为实现探矿目标而采取重大措施的贯彻执行,保障探矿权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高投资活动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实现投资目标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控这几个过程。

风险识别是管理探矿权风险的第一步。探矿权项目外风险包括政治风险、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政治风险包括政府或主管部门对探矿权项目干预太多;探矿法规发生变化或不合理;在国外实施探矿中,国家间的关系发生变化等。自然风险包括恶劣的气象条件、现场条件,不利的地质条件、地理位置等。

三、矿业权投资的财务风险防范

1.由多个探矿权项目构成的组合性投资,可以减少单一投资带来的风险

虽然单一探矿权投资因为资源和资金的集中,在探矿权项目选择正确的情况下,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但单一探矿权投资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放大的风险只要发生一次,就可能使投资者多年积累起来的财富毁于一旦。如果由多个探矿权项目构成的组合性投资,可以大大减少单一投资所带来的投资风险。

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听取地质专家对探矿靶区的选择意见,保持投资探矿权项目的数量和区域设置,并注意在项目与资金之间达成平衡。

2.矿业权投资的流动性风险防范

作为资源开采类企业,矿业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往来款项,占用企业的流动性资金,且某些款项拖欠时间已较长,受拖欠企业经营不力的影响,这些款项实质上已成为呆账,若占用比例过高则会使企业陷入资金周转不力的窘境之中,从而引发严重的流动性危机。

为了有效规避流动性风险,各矿业企业集团应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建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实现对权属单位自有资金的有效集中,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合理利用资金,防止资金的过于分散或沉淀现象,提高企业整体的资金利用效率。

其次,对于应收款项的管理,各矿业企业应适时转变现实理念,不断提高应收款项管理的水平和手段,借助先进的管理软件,实现对客户信息、信誉、资质的动态分类管理,运用各种营销手段逐步降低应收账款比例,提高现金回收力度,改善矿业企业资金流不足的状况。同时对于一些长期应收款项可以尝试其他债权理财方式,如出售债权、债转股、债权保理等都是行之可效的解决方式。

3.矿业权投资筹融资风险防范

矿业权投资对于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的采掘类企业而言,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获取信贷资金支持的压力会更大,高成本的融资风险开始显现。

为破解当前的融资难题,各矿业企业应积极转变传统的以银行信贷为主体的融资模式,开展多元化融资,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最优的融资组合,加速融资方式创新。以融资租赁为例,融资租赁可有效的转移企业的筹融资风险,使企业在短期内可获得巨额的实物资本支持,而融资租赁的发展形式即为售后租回模式,某些矿业企业可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将其所拥有的煤制气、煤制油以及发电项目与相关国内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共同开发利用,在实现双方未来能够互利共赢的前提下,解决建设期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

4.矿业投资并购风险防范

为了有效的规避投资风险,各矿业企业在投资实施前一定要做好充足准备,对其外部政策风险、项目内部风险进行准确估测,并适时引进技术力量对所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根据估测得出的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报率判断其投资所需资金量,并据此制定合理的融资策略。矿业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尽量选取实物资产的出资方式,降低实际资金的出资比率,并以现有矿区的采矿权而非实际资产作为抵押,以降低投资失败的损失率。

在海外并购风险的防范上,各矿业企业应借鉴同行业企业的先进经验,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来合理规范其投资行为,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增加投资的科学性。各矿业企业在制定并购决策前,首先需全面了解被并购企业的相关信息,以及所处国家的政策稳定性,这包括被并购方的核心技术、财务信息、资产质量、企业文化等。其次,企业需在信息对称基础上形成对被并购方的合理估值,对于后者刻意隐藏的债务关系、诉讼纠纷、资产潜在问题等关键情况要调查明晰,这可通过与被并购方的供应企业或关联企业处调查获得。最后,企业还要加强对被并购方企业文化的整合,这一点对于海外并购而言极为重要。

总之,矿业权投资的财务风险管理已成为矿业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识别重要,而风险的控制和预防更加重要,如何建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运用内部控制的有力工具,并有效发挥其价值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种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刘彦青.浅析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 [J].商业经济,2011(05).

矿业风险投资篇2

一、风险的经济学分析

国家、企业和个人为经济利益的获取而进行的较量是冲突产生的根源,因而也是风险产生的根源,这无论是在国际层面还是在国内层面都是如此。当以往利益分配的均衡格局被打破而形成新的分配格局时往往亦是风险多发的时期,这点对于国际直接投资来说更是如此。以往的国际资源直接投资领域主要由发达国家所统治,而这种格局在新世纪开始后已经被打破,新的利益分配格局和模式在国际和国内层面正在形成,忽略或者不重视这些变化将增加对外投资的风险。

(一) 发展中国家加入发达国家使国际直接投资在石油矿产资源领域的争夺日趋激烈。

一个国家为了取得更高的实际收入水平和更高的福利水平,就必须不断地推动经济的增长。经济实现长期增长的源泉有两个,第一是一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增长,包括物质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第二个源泉是生产技术的革新。尽管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呈现出增长的态势,然而各国经济增长的方式、速度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却大相径庭。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且发展技术的成本高,因而更多地依赖劳动力和资源的投入来取得经济的增长。一些发展较快但资源贫乏的国家在取得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后便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资源,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恰恰证实了这一点。

国际直接投资从2000年的大动荡中恢复元气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而发展中国家在新的一轮增长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的生力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石油矿产资源的投资扮演着主旋律的角色。根据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发展中国家在1990—2004年间在三大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幅度分别为:第一产业:11.1倍,其中石油、采掘、矿业增长56.7倍;制造业增长4.2倍;服务业增长29.8倍。以中、印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例,两国在石油生产大国的投资都在不断的增长,形成了竞争的态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对石油矿产资源的快速增长的需求推动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速度的增长,2003—2004年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分别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量的48.4%和32.7%。2005年我国在石油矿产方面的对外直接投资在经历了小幅的下降之后,2006年大幅度回升,从16.75亿美元上升到85.4亿美元,从2005年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13.7%上升到48.4%。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埃瑞克·布里顿的测算,2002—2005年间中国对石油需求的增长占世界新增总量1/5。在发展中国家中,与中国的表现同样抢眼的是印度公司。由于其国内石油供给率只有30%,印度企业最近几年通过收购方式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投资占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7.6%。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如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西,甚至巴基斯坦等也加入了对石油资源的竞争。

发展中国家对石油矿产资源投资的大幅度增长是为了适应其同样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而发达国家虽然随着服务业比例的不断扩大对能源等矿产资源的需求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甚至有所下降,然而为了维持其已经形成的庞大的工业化基础依然对石油矿产资源有巨大的需求,并仍然是石油矿产资源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角。因而世界各国对稀缺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的争夺更趋白热化,矛盾也更加突出。数据显示2005年国际跨国公司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投资成为自1987年以来最大的直接投资领域,首次超过了金融和电信,占全球跨国兼并与收购的14%(表1)。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期,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互间对资源的争夺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二)国际直接投资在东道国国内引发利益的重新分配。

国际直接投资在东道国引发的利益冲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政府政策的国内受益者和受损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外国投资者与利益受损者之间的冲突,而后者之间的冲突则表现得更为突出,并且对国际直接投资构成重要的风险来源。东道国国内的利益受损者首先是稀缺的资本资源的所有者,外国资本的流入降低了他们的所得;另一部分受触及的利益集团可能包括土地所有者、一些地方势力和反政府势力等,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地盘,如果不协调好与他们的利益关系而贸然进入这些地区必然引发投资的风险。外国投资者与当地居民之间也存在着利益冲突。外国资金的进入虽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对当地环境、人们的生活方式、部族头领的权威等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则体现在当地的就业率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者利用对外投资的机会解决国内的就业问题,使企业不仅要投入很大的成本调解劳资纠纷,而且投资效益低下,同时还引发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冲突。

21世纪初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的一个新的变化趋势是跨国公司的“道德革命”,它的实质就是强调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作为对社会责任理解的延伸,提高东道国人民的福利水平(特别表现在就业上),实现互利共赢也成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需要考虑的一部分。虽然根据世界投资报告的分析,石油矿产类资源的投资与就业之间并不具有很高的相关关系,但是对于某些基本上依靠资源开发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最不发达国家,矿产资源的就业在当地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以往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包括雇佣当地劳动力在内的本地化战略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此举同时也取得了促进当地就业的目的。在衡量企业跨国化程度时,最常用的衡量指标是跨国指数(TNI),它包括三项指数:国外资产、国外销售额以及海外职工占本企业总资产、总销售额和总雇员。中国进入发展中国家前100名的公司中TNI总指数都很低,特别是中石油排名一直是最后一位,尽管按照国外资产排名中石油和我国其他企业排位都比较靠前,排名垫底的原因就在于海外雇员占总雇员一项指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同类跨国公司(见表2)。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时为了降低成本不愿意或尽量减少社会成本,表现在减少对当地员工的技术培训,尽可能自带项目所需的技术员甚至工程队等,这样做虽然解决了一些本单位职工的就业问题,但同时也使得企业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冲突更为显著。

二、石油矿产资源投资的风险类别分析

石油矿产资源的投资风险有其突出的个性,对风险的分类也有各种不同的方法,然而无论如何分类,从风险分析的角度看都可将其分为三大类,即政治风险、经营风险和文化风险。基于石油矿产类投资的共性风险和我国大型石油矿产企业对外投资的实践,下面即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时遇到的既有共性又有特性的风险。

(一) 政治风险分析。

政治风险又称为国家政治风险,指由于东道国的政局变动以及所采取的政治性措施变化使跨国公司所蒙受的损失或实际收入偏离预期收入的可能性。它主要包括东道国政策和法律所产生的风险;战争风险和国有化风险等。石油矿产资源国际直接投资是对外直接投资中最容易受到政治风险干扰的行业,而且近年来有增长的趋势。

矿业风险投资篇3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于铜矿的需求也与日俱增,2010年精铜消费达到781万吨,占全球总需求的41%。目前我国铜冶炼原料的对外依存度已达70%,为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就要获得安全、持续、低廉的铜矿石原料。同购买铜矿原料相比,中国铜矿企业走出去控制国外铜矿山,就更符合国内对铜矿石的需求。

 

一、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4247.8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3位,较上年末提升4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仅相当于美国对外投资存量的9.4%。2002 - 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44.6%。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85.8亿美元,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五。截至 2010 年底采矿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57.1亿美元,累计投资达446.61亿美元。

 

智利、秘鲁、美国、中国以及印尼是世界铜矿山生产的超级大国,这五国2009年的铜矿产量合计占世界总产量的61.32%;铜矿产量的前12个国家的产量之和是世界总产量的86.19%。从2000 年开始,我国开始积极地实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鼓励并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铜资源丰富地区进行投资开发。在扶持政策以及自给率下降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铜矿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步伐不断加快。

 

我国的铜矿企业:包括江西铜业、铜陵有色、云南铜业、大冶有色、甘肃白银、中国铝业、中矿集团、中国五矿、紫金矿业等,近年境外获得投资权益铜资源储量超过4000万吨。其中中国五矿、紫金矿业海外铜资源控制量约2780万,计划产能60万吨/年。但由于海外投资环境相对复杂,这些项目能否顺利按时投产还有待进一步确认(见表1)。

 

二、铜矿产业投资特点

(一)铜矿产业投资的高风险性

铜矿产业投资的高风险性不仅体现在勘察阶段,找矿成本高,找矿难度大尤其是找到可供经济开采的铜矿难,勘察效果一般较差。而且其后期开发的风险与油田企业相比要高,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未知的因素会大量涌现,加大投资风险。铜矿资源是铜矿企业投资的核心,一般只有1%左右可以发现一座经济可采的矿床。

 

紫金矿业于2007年4月与铜陵有色和厦门建发公司合资设立一个投资公司,紫金在该投资公司中占有股份最多,随后对英国蒙特里科公司收购获得成功。这家公司下属的秘鲁MaJoz矿业公司控制 Rio Blaneo的大部分铜矿。收购虽已获秘鲁官方批准,但因为拆迁和补偿及社区建设等问题而迟迟未能开发。

 

(二)投资大、时间长及退出成本高

铜资源开发项目投资大,其开发投资都是论多少亿美元计。且多数铜矿深埋地下,赋存隐蔽、成分复杂多变。这个过程需要经历勘察、探矿、开发环节,所以在项目开采利用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使在最后的开发环节也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地表及地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试生产直至最后达产。后期还需要向外围与深部找矿,获得更多接替资源,保证矿山持续生产,所以持续时间长。

 

铜矿企业的投资在经过基础建设、购买开采设备后,90%为固定资产,如果企业选择退出,这些固定资产是无法带走的,而在海外,退出门槛与成本更高。

(三)铜矿资源综合利用的高价值性

铜矿资源成分复杂,多伴生有其他矿物如金、硫等,如果能够综合回收有用矿产成分、充分利用副产品,则将为铜矿资源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铜矿产业效益的后续性

铜矿产品由于其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不仅本身有其使用价值,而且对后续加工工业有很强的效益传递功能和广泛的经济辐射效应。如能有效带动下游产业电力、建筑、家电、交通、电子等产业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开发铜矿产业与投资一般加工制造业不一样,其特性迥然不同,无法用制造业的管理方法来对待铜矿产业的投资尤其是海外投资。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应尊重铜矿产业的特性,直面各种特殊问题和风险。

 

三、我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因素

(一)政治风险

在对外直接投资领域政治风险是最具有不确定性,而且最容易造成巨大损失的风险。政治风险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战争和内乱的风险。这类事件在近年内发生较普遍,且主要发生在中东、西非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

二是政府信用风险。目标国政府的信用问题是国际矿业公司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矿业投资时感到非常头疼的问题之一。政府信用风险问题主要为:投资与开发管辖的问题、官僚腐败与寻租问题、政府的效率低下和违约问题。

 

三是政策风险。如:秘鲁的税收体制比较复杂,企业的税收成本较高。比如矿业企业,秘鲁法律规定企业需缴纳超额利润税和3-5%的浮动税,以此保证矿业企业对社区做出应有贡献。但也有一些区域性的免税措施,比如在雨林区的企业,所得税可以享受10%的税率减免,有些产品还享受5%的出口退税。

 

四是生态、社会状况风险。以秘鲁为例:如果中国企业在秘鲁投资设厂,除必须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外,还要注意处理好与工会的关系。目前,在秘鲁投资设厂的中国企业主要涉足矿业,而这些企业在运转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工会的影响,这是因为秘鲁法律对矿工等高风险职业的从业人员给予很多优惠政策,但对这些工会组织却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约束。一旦劳资双方发生矛盾,工会就会组织工人罢工,而政府却很难在短时间内调和矛盾,致使企业蒙受损失。

 

(二)商业风险

商业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铜业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铜矿产品市场短期波动因素带来的风险,如:2003年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即LME)从2003年1780美元/吨一路飙升至2008年上半年的8800美元/吨。但是2008年下半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LME铜价年底迅速暴跌到2850美元/吨的最低点。

二是项目资源品质、勘查、开采技术条件风险。铜矿资源是铜矿企业投资的核心,在铜矿资源勘查上的误判,严重时会直接造成投资的失败。一方面由于铜矿资源赋存隐蔽、成分复杂多变,难以准确估量;另外一方面关于资源量的计算存在着地区差异性和主观误差。

 

矿业风险投资篇4

基本的投资常识告诉我们,收益越高,往往意味着风险也越大。

然而投资者在看到矿产信托传说中的高预期收益率时,对其风险却不甚了了。殊不知,这“传说”背后隐藏着惊人的秘密。

在矿产信托市场正当红火时分析其风险并非杞人忧天。

今年1月,吉林信托公告称,原定2012年3月17日结束的吉信·松花江20号栾川财富矿集合资金信托,由于融资人没有按约定还款,决定提前清算信托计划。这给盲目推崇矿产信托的投资者浇了一盆凉水,也将矿产信托从“传说”拉回了现实。

同期,“泰莱信托”也被媒体爆出“三无门”事件。今年1月18日,山西泰莱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国投信托发行了为期两年,规模为2亿人民币的“国投信托山西泰莱能源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然而媒体对泰莱能源的资质提出了质疑,并认为其涉嫌违法转让矿权。不管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这都为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在投资矿产信托时还需了解背后的风险。

估值有风险

我们看好今后数年矿产信托的前景。矿产资源产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位于关乎国家经济命脉诸多产业的上游,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国家出台的关于矿产能源产业整合规划也为这一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从矿产能源大宗商品的需求角度来看,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煤炭、铁矿石、原油净进口国,未来随着产业西移、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矿产能源的需求仍将保持在高位。

但是我们也强调投资者必须对矿产信托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和基本的判断。本文所分析的矿产信托五大风险,任何一个风险点的爆发都可能会对信托的成败产生巨大的影响。

首当其冲的是与高收益直接相关的估值风险。矿产信托的估值来源于背后的矿产资源,而矿产资源绝大多数均掩埋于地下,对其储藏总量的判断主要通过勘探预估得出。

采矿业对矿产资源储量的地质可靠度分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和“探明的”四种,分别对应了勘察工作中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四个阶段,以提高对储量判断的准确性,但仍存在实际开采量与探明的可采储量不符的风险。

除此之外,矿产资源的估值也存在较大的主观性。目前市场尚缺乏权威的价值评估机构,亦没有被市场普遍认同的评估方法。而且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得出的评估价值差异巨大,最后评估的价值是否可以公允地体现资源的价值亦存在较大风险。另外,矿产企业伪造地质矿产资料,或是与评估机构联合作假,恶意提高资源估值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价格与IPO风险

矿产信托第二大风险便是经营风险。提到采矿,除了经济价值以外,公众还能想到的恐怕便是矿难了。矿产行业一向都是高风险作业行业,近些年来大型矿难事故也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一旦发生事故,监管当局就会要求暂停作业进行安全整改,有的甚至要求停止矿山勘查、开发,这样的处罚对矿企来说是非常致命的,给信托收益的兑现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从目前发行的矿产信托来看,大型矿企资金较为雄厚,融资也更趋向于成本更低的银行贷款,而且银行也愿意向这些企业放贷。所以与信托公司合作紧密的主要以中小型矿企为主。但是中小型矿企不管是管理人员素质,还是公司治理结构与大型矿企相比均存在一定的差距,公司运营的风险也较大。

第三大风险是市场风险。从现有发行的矿产信托来看,大部分估值均以未来矿企或矿藏的经营收入或再次出售收益为基础,而这些收益与未来矿产资源的市场价格息息相关。也就是说,未来矿产市场价格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信托未来收益的实现。如果未来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收紧,美元强势上涨,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这些矿产信托也将受到严重冲击,考虑到较高的成本,其兑付风险巨大。

市场风险还体现在资本市场上。部分矿产信托将目标定位为支持矿企上市,以期获得高额的投资收益。例如中信信托推出的投资于煤炭企业的聚信泰和煤炭股权投资基金,预期年化收益率为24%~53%,其投资标的为山西朔帅IAB两煤矿等3家煤业公司,并支持其上市。如能顺利上市,高额的投资报酬可期。然而上市绝非易事,周期较长,证监会对新股发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一旦未来上市受阻,其承诺的高额收益率如何实现将是一个难题。

监管的心思很难猜

法律和政策风险也是影响矿产信托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分别申请、经批准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并办理登记”。

同时,我国《矿产资源法》还规定,“探矿权人在完成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后,经依法批准,可以将探矿权转让他人”,“已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因企业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者因企业资产出售以及有其他变更企业资产产权的情形而需要变更采矿权主体的,经依法批准可以将采矿权转让他人采矿”。

由于矿产信托通常采用权益投资、股权投资或信托贷款的方式,多涉及到矿业权(包括探矿权、采矿权)的获取和转让,需要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对矿业权以及相关审批手续是否合法、完善进行法律审查,并做出是否同意的批复,这对矿产信托的运作带来了一定的政策风险。

此外,国家对于矿产信托的态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去年,监管层相继窗口指导房地产信托、叫停票据类信托业务和同业存款业务,体现了监管层的监管目标在于使信托行业的发展符合大环境下货币经济政策的走向。目前矿产行业受政策支持,矿产信托的发行也给信托公司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未来会不会重蹈房地产信托的覆辙?谁也说不准。

最后一个风险是信托公司的管理风险。对于信托公司来说,矿产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领域,需要信托公司拥有对这一领域较为熟悉的专业人士。目前在信托与矿企的合作中,矿产企业所出具的评估报告大都由企业自己聘请的评估公司完成,在公正性上难免偏颇。因此,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必须拥有独立、专业的团队,对矿企以及矿产的评估报告进行分析,甄别可能出现的虚假、错误信息,提高信托计划投资的成功率。

由于矿产信托在近两年才异军突起,国内大多数信托公司对矿产这一领域了解不足,不仅需要在知识和管理经验上加强,专业人才亟需培养和引进,还应加强公司的风控能力,在筛选项目、投资项目时加强监控,选择与运营规范、风险控制体系完备的优质矿企合作,降低资金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矿业风险投资篇5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高度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由现在开始的20至30年里,我国将会处在矿产资源需求的旺盛期。然而,即便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但是待勘查开发的还很多。近年来我国国内的矿产地质勘查少有重大的突破,储量的消耗又大大快于储量的增长率,新发现的矿产地也日趋减少,资源接续的压力不断增大,资源的保障度却在不断下降。基于此,怎样加快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成了迫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在眉睫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背景下,我们只有不断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引进市场机制,充分有力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主导作用,才能进一步从根本上确保我国的矿产资源供给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保持一致。针对我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尤其是商业性矿产地质的勘查工作)滞后的严峻现状,迫切需要一个矿产地质勘查的良性循环机制,构建以及完善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恰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矿业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矿业投资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的投资状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的矿产地质勘查的投资方向转向法制的、开放的、市场化的方向发展。除掉这些良性的发展趋势,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也还存在着一些方面的问题,投资的体制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深化其改革。下面我就针对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做下具体分析:

首先,是“探、采”等方面的体制,相关部门并没有确立企业在商业性的勘查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国家投资低效、社会投资进入受阻”困境的形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性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民营矿业受阻也会阻碍我国矿业的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体制,以确保矿业地质勘查风险投资活动顺利进行。

其次,运行机制的市场发育度比较低。当今,我国在这个行业的投放不多,导致市场发育度不高;矿产的资本市场不断缺失;主题改革也严重滞后。而作为特殊市场主体的国有地质单位只是一味延续传统运行机制,没有创新,因而并未起到所谓调节市场的作用,这就导致我国严重缺乏符合市场需求的涉勘企业。

再次,勘查权益的相关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比较滞后,法规政策的透明性、稳定性未满足商业性投资需求。技术方面,专业性中介组织与市场未完全发育,数量少且不规范,因此无法确保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也不能更好地实现矿业的权融资。

二、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相关配套措施的构建

针对上文对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现状的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下面就对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构建提出以下几点具体的配套措施:

第一、加紧矿业权市场建设速度。矿业权市场可以说是矿产地质勘查与矿产开采的中介,只有确保矿业权市场的灵活高效运转,中小型的高风险勘查单位企业才能获得潜在高收益,切实融入到风险投资中去。为了加快培育以及完善我国的矿业权市场,须从以下几点促进矿业权市场的发展进程:进一步完善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合理有效的矿业权的资产分配制度,调动各个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维护建立一个良好有序的矿管秩序。

第二、制定有关的扶持政策,加大政府对该行业的扶持力度。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风险投资相对于其他国家起步较晚,多数人对它不够了解,所以政府要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宣传力度,提高风险投资关注矿业勘查业的力度。具体说来政府可以制定勘查风险投资方面的战略方针、指导原则以及中长期规划;出台政府的低息贷款制度、勘查税收减免政策等措施;完善矿业法和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勘查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不断完善矿权地流转市场。此外,还应该培养专门的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方面的人才,以有力确保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活动的顺利运转。

第三、努力拓宽机制的推出渠道。对于风险投资,只有能够确保顺利退出才能建立良性循环机制。然而我国风险投资的推出一直以来都是比较薄弱一环,人们对其了解也少。所以,需要我们加强力度。针对这个问题我提出两点建议:利用国外勘查风险的资本市场,根据我国的筹资需要和业务特点适时选择上市地点;积极探索建立为勘查业服务的专门的资本市场。

第四、加快地质勘查单位的市场化改革。地质勘查企业是市场的真正主体,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想要正常运行就离不开这个真正的主体。然而,在机制的改革中也出现了实质性的问题,对企业经营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我们就必须深化改革,抓好地质勘查产业改革的主业。

矿业风险投资篇6

【关键词】勘查资本市场 矿产资源 勘查投资

一、引言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有90%的能量和70%的原材料来源矿产资源。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消耗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近十年来主要矿产消耗增速高于gdp增长水平,由此而产生的资源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国内主要矿产探明储量对经济增长所需资源的保障程度不断降低,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受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利用国外资源风险加大、成本持续增加。但是,我国矿产资源潜力巨大,资源探明储量只占矿产资源潜力的1/3。因此,缓解我国资源供需矛盾问题,需立足于国内,找到和发现新的资源,增加储量,增加资源供给,增强保障能力,必须增加对国内矿产勘查投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政改革向公共支出的深化,依靠财政预算支出来加大勘查投资力度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矿产勘查的特点(参见图1)。矿产勘查投资具有风险高、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其特点难以通过银行贷款来融资。

二、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在生产要素的流动中,资本的流动居于主导地位,资本流向哪里,其他生产要素就会随之向哪里集聚。资源市场化配置,很大程度上是由掌握资本或资金权利的投资主体决定,资本的流动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重新配置。

1、资本市场矿产勘查资金是主要来源渠道。在矿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矿业资本市场是整个矿业运行基本的、重要的纽带。矿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一个成功的矿业项目往往需要数亿至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跨国公司在短期很难拿出这笔资金,也必须要到资本市场上去融资。矿业资本市场不仅是分散矿业风险、建立多元的市场化风险配置机制最重要的制度措施,它为矿业企业创造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一个市场化的平台,还为矿业企业的国际化即跨国矿业(集团)公司的形成,提供了恰当的资本扩展机制。

2、通过资本市场并购是增加资源储备的重要模式。近年来,资本市场不但是矿业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且还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投资矿业。矿业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的交易,出现了巨头之间的并购重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矿业市场的控制权也进一步落入少数巨头手中,跨国矿业巨头控制着全球矿业市场(参见图2、图3)。如今许多企业的资源储备,已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投资进行资源的勘查、开发、储存等储备模式,转化为通过资本市场收购、重组等方式来扩大生产的储备模式。我国矿业企业要想做强、做大,较快捷的方式就是直接进入矿业资本市场,通过外部扩张迅速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和资源储备的增加。

 

三、发展我国矿产勘查资本市场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市条款和相关管理制度的规定只适应于大中型矿山开采企业,在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是专门从事资源勘查的企业。创业板上发行股票和上市交易条件对主要从事矿产风险勘查企业来讲,其门槛相对较高(参见表1)。勘查企业要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这就需要建立和发展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创建矿产风险勘查板块。建立和发展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不仅仅是解决了勘查资金问题,还可以推动地勘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投资作业一体化进程,使资金和技术得到有效组合,优化资源配置。虽然矿产勘查投资风险大,但其投资回报也高,以风险投资总额回报比较,找到一定规模的经济矿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也为我国投资者增加了一个投资渠道,同时也有利于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和增加投资收入。其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是筹集勘查资金、分散勘查风险的必然要求。矿产风险勘查特点决定其负债融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方式难以发挥作用,必须依靠股权融资。随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深入,新增资源的勘查成本不断提高、风险加大,分散风险和大规模筹集资金必须依靠资本市场的有效支持,这需要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体系,不但有主板市场,还应建立矿产风险勘查板块。

2、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是促进勘查主体发展的客观需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主体是矿山企业和地堪单位,虽然目前我国已有主板市场与中小企业板市场,但中小企业板基本上延续了主板市场的规则,上市的门槛还是很高;另一方面,矿业资本市场中没有勘查投资板块。因此,矿产风险勘查投资缺乏退出通道,造成矿产风险勘查投资的缺失,这样将阻碍矿产勘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这也不利于我国资源勘查业的发展。

3、建立和发展勘查资本市场,完善矿业资本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利于国有矿业企业和地勘单位的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提高资源保证程度。这不但是全面振兴矿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国外矿产勘查资本市场发展主要经验与借鉴

国外发展实践经验表明,资本市场对矿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矿业发展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有重要促进作用。澳大利亚的金融业就是与矿业的联姻才得以发展,加拿大在1890年为促进早期的资源勘探者提供开发资金而专门成立了矿业交易所,多伦多股票交易所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与之合并而成。从国外矿业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来看,有以下几点经验与借鉴。

第一,资本市场是矿产勘查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世界上的矿产勘查资金主要来自股市,其次来自银行。在加拿大,从事矿产风险勘查企业占风险市场上市企业的三分之一,加拿大国内有三分之二的矿产勘查公司在上市融资。

第二,勘查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资本市场体系。不但有主板市场,更需要风险资本市场,风险市场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上市条款宽松。如多伦多股票交易所分为主办市场和风险市场,风险市场上市条件特别宽松。如对单纯依靠技术勘探的公司无净资产要求。

第三,成熟的资本市场不是一蹴而就,是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市场制度而发展起来的。如加拿大的国家法规——ni43-101就是在一系列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第四,政府、专业性组织、证券交易所等通力合作。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矿业政策以保证矿业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和社会的要求,证券交易所为上市和融资制定细致的条款,拥有众多专门知识(如独立地质分析师)组成的中介服务机构为资源公司(勘查企业)上市等提供大量而细致的服务,由银行、证券管理委员会、采矿协会、金融分析委员会、其他协会组成的团体起草和制定各种管理标准。

五、结论与建议

建立和发展我国勘查资本市场,完善矿业资本市场体系,需要政府、企业、中介的大力合作,密切配合,共同推动。

第一,政府管理部门将建立和发展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纳入正式日程,确立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发展目标、步骤以及相关制度改革与政策研究调整。改变政府行为方式,建立起开放、高效、稳定的矿业投资环境。

第二,证券、银行、科研机构等有效合作,研究我国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建立与发展方案,制定适合矿产风险勘查行业特性的融资条款,矿产勘查投资融资方式创新。

第三,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标准。一是借鉴国外矿业市场发展经验,积极依托市场手段,大力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矿业市场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二是开放矿业中介服务市场,引进国外高水平的矿业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三是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能,探索建立政府部门的外部审计制度,形成对矿业实施有效监管的机制。

矿业风险投资篇7

【关键词】煤矿;整合;财务风险;管理

一、煤矿整合所引发的财务风险分析

煤矿整合的过程所引发的财务风险:通常会引发煤矿整合的重大安全事故煤矿的产生、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等财务风险。整合后的大型煤矿企业相比于被整合前,将会产生严重的财务危机。也就是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危机。(1)安全风险因素。地质条件、监管水平及机械化程度等因素会影响到煤炭开采的安全。一般情况下,煤矿的资金的投入与生产条件都有限。所以,大型的煤矿无论是在安全投入与安全管理上,还是技术水平上都比小型煤矿企业优越。而大型的煤炭企业将这些小型煤矿整合后就会加大自身的安全隐患,实际上这是安全隐患的积累。安全隐患的积累会导致煤矿企业发生重大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隐患间接的就会引起整合后煤矿企业的财务风险,致使财务管理上出现问题,不能正常运作。(2)资金投入风险因素。若要将煤矿进行整合,就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所以对于煤矿整合所需巨额资金的投入方面,在冬季这些问题更加突出。这是因为在冬季的用煤量比其他季节大所引起的资金补偿不到位引发资金投入的风险。在山西某一个小型的煤矿所需的补偿款高达五百亿,如此大的资金就成了其很大的负担,若整合中没有效地解决好资金投入,一定会引发整合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因素。(3)煤炭市场风险因素。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会面临着煤炭市场价格变动所引发的风险。煤炭市场的风险主要来自煤炭成本的上涨与煤炭价格的巨大变动。当整合过程进行时,—般会对被整合的小矿井进行较大规模的技改与扩充。所以,在煤炭成本上升与煤炭产能扩张的条件下,小矿井的各种安全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持,会引发整合主体的现金流风险。

二、应对煤矿整合财务风险的策略

(1)缓解财务风险,则需要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在煤矿整合的过程中政府给予煤矿企业各个方面的支持,对确保整合目标的成功实现相当重要。因为政府对于经济的调节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的。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采用专项的投资来缓解煤矿整合的经济压力。由于煤矿整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小型的企业来说是很困难的。所以,政府出资的情况下,小企业间的财务整合风险更降到很低,得到小企业主的信任。其次,为了促进整合企业的快速发展,政府适当减免税费。整合企业在发展初期的财务收入偏低,如果政府的税收过多,最初会打消原有企业的积极性。最后是在煤矿整合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政府需要出面解决或者在必要情况下采取一定的措施。(2)强化整合主体的市场反应能力。市场反应能力是指市场主体依据市场情况来调整经营手段以及对获取市场信息的程度,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的能力。大多数情况下,煤矿行业内部混乱秩序以及结构的调整可以通过煤矿整合实现,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与提高煤炭行业的安全性,还可以促进周边经济的平稳发展。但是,为了避免整合后产能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过剩的危机的现象,就要求整合主体需要有效利用各种合理的方式来改善自身的市场反应能力。(3)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煤矿安全。统筹兼顾的工作原则可以确保整合煤矿安全,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首先要保证小煤矿的在安全投入上的资金要落实到位,各项安全实施与性能要达到规定的标准,安全技术措施还要落实到位;然后则是要强化对被整合的小煤矿的安全事故的管理。这是需要煤炭行业的整合主体要定期对煤矿的安全措施、管理流程、人员的值班情况进行检查。各个部门互相监督,若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则应该立即向上级汇报,若是突发事件,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及时进行处理,最后再请相关的技术人员给予技术上的帮助。

三、结语

煤矿企业的整合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很大程度了减少了煤炭资源的浪费,让煤炭企业保持健康发展。但是,这样也会带来财务管理风险,安全风险、资金风险及煤炭市场风险等是引发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所以煤矿整合企业取诸如政府的支持、强化整合主体的市场反应能力及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煤矿安全等策略,对提高煤矿整合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1]闫润萍.浅议整合煤矿财务风险控制.煤炭经济研究.2010(6)

[2]谢加涛.企业多元化经营与财务风险控制.绿色财会.2011

[3]国汉芬.资源整合:煤炭新命题.现代商业银行.2010(12)

[4]胡永山.煤炭资源整合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会计之友(上旬

矿业风险投资篇8

关键词:矿业融资;矿业资本市场;证券融资;商业融资

一、问题的提出

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是我国矿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当前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矿业投资市场化程度低,融资过分依赖贷款,政府财政性投资不足,矿山企业资产负债率高,矿业企业税费过重导致企业缺乏资金积累能力。因此,对我国矿业融资模式的探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矿业融资渠道的比较

矿业融资(资金的融出)是指从事矿产经营的企业在矿产勘查、建设和生产的过程中进行筹集资金和运作资金的行为过程。矿业开发可分为矿产勘查、矿山开发和矿山经营等阶段。不同的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融资渠道。从资金来源的角度划分,社会融资方式分为财政融资、银行融资、商业融资、证券融资和国际融资。而矿业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方式主要表现为风险投资、发行债券和股票、向银行或非金融机构贷款、公司间联合风险经营或战略联盟、项目融资与租赁等,现将目前我国主要的融资渠道比较如下:

(1)财政融资。财政融资是一种政策性融资,是指国家财政部门作为资金供给者向需求资金的矿业企业融出资金的形式和方法。它反映国家凭借其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实质。其收入构成,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强制性和无偿性;一是非强制性和有偿性。财政融资具有较强的政策性。

(2)证券融资。证券融资是资金盈余经济个体(主要指居民个人)和资金需求者(企业公司)之间以有价证券为媒介实现资金融通的金融活动。有价证券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所以证券融资方式主要包括股票融资和债务融资两大类。对于我国矿业来说,上市条件较高,只适合于大型地质勘查公司和矿山企业。

(3)商业融资。商业融资,也称商业信用融资,是指矿业资金需求者向企业以商业信用或消费信用等形式取得的资金。这是矿业企业的一种重要短期融资方式。

(4)银行融资。银行融资是以银行为中介的融通资金活动,属于贷款融资方式中的一种。它是我国目前融资活动的主要形式,属于间接融资。银行融资灵活多样,银行作为借贷双方的中介,可以提供不同的数量和方式以满足双方融资选择。银行可以为需求资金的企业提供数量大小不等、期限长短不一的贷款。

(5)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以特定项目的资产、预期收益或权益作为抵押而取得的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或贷款。项目融资作为国际大型矿业开发项目的一种重要融资方式,是以项目本身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现金流量作为还款保证来融资的。它不需要以投资者的信用或有形资产作为担保,也不需要政府部门的还款承诺,贷款的发放对象是专门为项目融资和经营而成立的项目公司。项目融资对我国矿业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利用项目融资减轻了矿业企业的对外负债,提高对外融资的能力;不动用国家的外汇储备或国家的财政资金来偿还外债;降低了各参与人的投资风险;同时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也有利于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的采矿设备和生产技术。

(6)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又称为风险资本或创业投资、创业资本,是一种以某种方式募集资金,以公司等组织形式设立,投资于未上市的新兴中小型企业的一种承担高风险、索求高回报的投资形式。风险投资的突出特点是长周期、强竞争、高风险和高收益。

对矿产勘查进行投资的风险投资机构包括上市的风险投资公司、私人风险投资公司、大型跨国矿业公司或银行了的风险投资机构等。有些上市的风险投资公司、私人风险投资公司专营矿产勘查的融资。它的活动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民间资本具有很高的市场敏感性和很高的决策效率,而政府投资在这方面难以适应。因此,我国风险资本的筹措应以民间资本为主。

三、矿业投资模式的选择

根据以上矿业融资渠道的分析,目前我国矿业融资的模式可根据矿山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企业个人的需求做出相应的选择。

四、对我国矿业融资发展的几点建议

1、国家应确保对基础性地质工作的投入,鼓励社会资金用于商收性勘查,切实扭转地质勘查滞后、资源保证程度下降的局面。

2、降低矿业企业上市融资条件。加强和完善证券管理部门、股票交易所及金融投资机构对矿业融资政策规则的制定和上市矿业公司的监督管理职能,推动勘查资本市场的建立。支持和鼓励勘探公司、矿业公司到国际矿业资本市场上融资。

3、对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大型、特大型能源、冶金、有色、化工矿山和战略性矿产,国有资本应占主导地位,国家应注入资本金或进行债转股。但其局部经济实体,不应排除和其他经济成分合资。新建重点大型骨干矿山主要由国家投入。

参考文献:

[1]张应红,干飞,文志岳.中国矿业融资分析与政策建议[J]资源经济,2002.5

[2]沙景华,佘延双.矿业融资的国际比较与分析[J]中国矿业,2008.1

[3]张彩.企业融资结构与资本市场发展[J],管理世界,1999.2

上一篇:大气污染处理报告范文 下一篇:苗木嫁接方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