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安防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6 11:32:18

智慧校园安防管理

智慧校园安防管理篇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而且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引入物联网技术是对数字化校园的优化升级,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智慧校园 物联网 应用讨论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趋势,为了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化发展,为了建设智慧校园,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校园建设上来既是教育发展内在要求,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智慧校园的建设上来能够推动校园管理模式创新,提高办学水平。

一、两个概念的界定

1、智慧校园。所谓智慧校园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虚拟化技术来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通过革新教师、学生、管理者的校内生活方式,将学校的各种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提高各个校园主体在校园生活应用中的明确性、灵活性以及响应速度,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发展。2、物联网技术。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提出,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崭新阶段,也是信息技术的重要不成部分。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在信息实现互通的前提下有效扩展了用户端,将物与物,人与人联系在一起,特别注重用户体验,在应用元素上更加个性化、人性化、多元化,可以说是数字化的升级版。

二、典型应用

1、物联网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作为智慧校园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管理中积极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它能够通过提供“未来教室、移动智能卡”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师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运用智能传感器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对各种教学信息的管理和信息共享,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也能够借助“移动智能卡”实现对身份认证、考勤管理、图书借阅登多方面的管理,大大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2、物联网在校园安全中的运用。校园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活动场所,对于安全系数要求非常高,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建立“电子围墙”,利用安防监控器、视频监控器实现对校园重点区域的及时监测和管理,而且能够形成安全警报系统,进行自动报警,有利于及时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师生安全。同时也能建成“智能访客系统”,对来客进行认真的信息登记和对可疑人员进行排查,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校园安保工作质量。3、物联网在后勤管理中的应用。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保障引入物联网能够实现智慧校园的更加完善。利用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校园水、电、暖等资源的控制和优化配置,并实现对各种信息的及时,供广大师生能够合理进行安排,既实现了低碳环保,也能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物联网技术在后勤管理领域还有许多待开发的项目,例如餐厅就餐质量管理、校医之间管理等等,这些都是建设智慧校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物联网技术在后勤管理领域还需要有更大的发挥。

三、物联网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标准不完善。物联网可以应用但各行各业,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各行业的特点不相同,故而行业使用标准就存在差异。作为在教育领域内得的技术运用,就应当紧紧围绕校园教育的特点来进行应用发展。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应用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作用。2、基础设施不完善。要建设智慧校园就必须首先实现校园数字化,要应用物联网技术就必须有充分的基础设施保障。但是目前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由于存在相关专项资金缺失的问题,导致许多学校的基础设施平台建设还不完善,校园无线覆盖还不能完全实现,这就导致物联网技术无法有效的应用到具体建设上来。资金有限、基础设施不完善,物联网技术应用程度低,智慧校园建设发展缓慢,如果不及时的进行优化改善,势必会最终影响到智慧校园的建设和未来教育的发展质量。3、安全问题。由于物联网技术本身能够存储大量的数据信息,在智慧校园中应用,必然会讲学生的信息储存在物联网上,如果没有安全措施,那么学生信息很容易被盗取,对于学生会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另外,这个系统工程设计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互联网的载体上,如果缺乏保护措施,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进而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所以加强安全措施的防范工作也需要得到高度重视。4、制度不完善。要进行智慧校园建设,要运用物联网技术,就需要明确各种具体的细节,如何维护,如何使用、怎样管理等等,都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约束力强的管理制度进行保驾护航,但是目前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相关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很大程度上阻止了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作用发挥。

智慧校园安防管理篇2

智慧校园物联网就是一个物联网平台,一个信息化交互平台,一个实现校园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智慧校园物联网有利于实现校园资源的整合,实时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智慧校园物联网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有效的组织教学,实现教育效率最大化。智慧校园物联网一般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和服务层,可以实现校园内各种传感设备的互联,有效的管理和处理各种信息资源,同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时数据,实现数据的共享服务。

2智慧校园物联网系统的系统结构

智慧校园物联网系统主要由四层组成,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和服务层,实现学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共享资源和生活服务。

(1)感知层:主要通过各种RFID技术和红外感应器实现校园基础数据的采集,通过视频采集、GPS通信技术等实现校园资源的有效监控。

(2)网络层:将感知层采集的基础数据安全无误地传送到应用层,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原有校园网的基础网络,使用其它无线网络技术辅助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提供一个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

(3)应用层:实现校园各种资源和数据的有效整合。高职院校应用服务系统大体上可以分为教学管理相关的服务、生活应用相关的服务和后勤社会资源的管理服务等三大块。智慧校园物联网系统就是要利用云技术实现数据的共享。

(4)服务层:通过应用子系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教学、生活和资源服务。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教学互动,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生活,真正实现校园资源有效利用。

3智慧校园物联网系统的应用系统

(1)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是智慧校园物联网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该系统承担教学管理的功能,实现对教学考勤、学生管理、图书管理、实训设备管理等管理功能。其中考勤子系统通过校园一卡通的刷卡方式来采集师生的考勤情况,利用网络向系统中心处理器自动反馈数据,实现对学生考勤的管理。而实训设备管理子系统则是通过现场传感器,及进发现实训设备的运行状态,一旦设备报警,就要及时做出响应,维护或修理实训设备,实现实训设备的高效管理。图书管理子系统通过红外传感器提高图书的查阅和管理的效率,帮助教师或学生快速找到图书。

(2)应用服务系统。应用服务系统是智慧校园物联网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该系统实现教师和学生校园生活服务的功能,实现对学生食堂消费、宿舍电费、洗浴中心、超市等消费管理。其中最重要一个子系统就是校园一卡通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置一个RFID电子标签,将学生财务数据与校园应用服务窗口关联在一起,通过校园卡刷卡消费,实现校园内商铺、学生、消费之间的管理。

(3)后勤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是智慧校园物联网系统中的辅助部分,该系统实现校园安全、校园物业等管理功能。校园监控系统充分利用安射频识别、图像识别、遥感、GPS等技术实现对校园环境的全面监控。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利用网络可实现向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心传送监控数据,而后在计算机系统中分类处理监控数据,以确保对校园环境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一旦发现意外情况,视频监控系统会及时采集和传送感应数据给管理中心,通过管理中心确定事故具体方位,学校安防部门可迅速组织人员赶往现场采取相应处理。

4结语

总之,建设智慧校园物联网系统是高校的发展方向,只有利用云技术等建设这样的平台,才能实现高校的硬件和软件的整合,才能真正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共享资源。通过智慧校园物联网系统,教师可以实现教学考勤、课程管理、成绩管理,学生可以安排好校园生活,有效的计划好自己的财务、业务时间等等。智慧校园是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

智慧校园安防管理篇3

【摘 要】“智慧校园”是构建智慧教育体系和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与现状,结合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的建设,依托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基于“智慧校园”的教育生态体系,在学校综合管理、教学教研管理、学生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探讨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的新模式。

关键词 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电子书包;智能感知;云计算;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11-0061-04

“智慧地球”理念在2008年提出后,已经成为当前互联网研究最热门的课题。伴随着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我国也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数字社会的发展战略[1]。2010年至2020年,广州市将全面实施“智慧广州”战略,重点打造新设施、新应用、新产业、新技术和新生活等“ 五个新” 的智慧城市工程。而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是构建智慧教育体系和智慧城市的重要环节。所谓“智慧校园”[1],是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教师、学生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建设智能化的校园环境、智慧教室、智慧型教学支持系统,利用电子书包(平板电脑)、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校园智能监控系统和智慧校园管理系统,为学校的智能化教学、教研、教育管理等提供支持,实现班班通、教务通、家校通等功能。探索依托新技术,构建智能化学习、智慧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的教育生态体系应用新模式,为广州智慧教育体系建设奠定基础,从而推动“智慧广州”战略的实施。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 [3]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4]指出:“制订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标准。采用政府推动、示范引领、重点支持、分步实施的方式,推动中小学校、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使每所学校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5]提出:“要实施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建立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打造智慧型的校园环境、智慧型的学校管理、智慧型的教师队伍、智慧型的教学环境、智慧型的教学系统、智慧型的教学模式,培养信息时代智慧型的学生。在‘十二五’期间,形成约100所特色智慧校园示范校,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和学校提供经验借鉴”。

综上所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工程,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它是构建智慧型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能够实现教学模式和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实现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整体跃升,对推进智慧教育体系建设和“智慧广州”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与现状分析

广州市共有十个区、两个县级市,教育总量大,学校层次多,目前,各级各类学校3000多所,在校学生总人数200多万,在职教职工总人数15多万。

经过“十五”、“十一五” 建设,广州教育信息化已经从基础建设与基本应用阶段、整体推进与整合应用阶段向大网络、大平台、大服务阶段迈进,实现了转型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接入市教育科研网工程”,架起了通往全市基础教育各个角落的信息桥梁,使广州市教育科研网从城区和部分农村学校延伸到所有边远农村学校,光纤总长度已超过30,000公里,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光纤城域网。目前正在打造生态型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广州“数字教育城”教育云平台[6],形成了共建共享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体系。通过引入国家资源、共享省级资源、共建合作资源、采购通用资源、开发本地特色资源等多种途径,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信息资源库群,目前市级教育信息资源库总量达100TB,市级应用系统达50多个,并打造了“同步教学资源包”、“精品课例库”、“教育考试考生身份验证管理系统”、“网络教研系统”、“网络远程教育系统”、“名师辅导网”、“天河部落”、“教育资源搜索引擎”等一大批彰显本地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良好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但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稳定、规范、多元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城乡、区域、学校、学段之间水平差异仍然较大;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鸿沟仍存在;缺乏有效支持学科教学革命性的资源和工具软件;大规模创新应用实践研究的措施和机制尚未形成;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不足、队伍稳定性不够等。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模式探索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按照“实验先行、改革探索、以点带面”的原则,2013年5月启动了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在全市选择6所教育信息化基础与环境好、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教师信息素养较高的学校作为“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样板校,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在“十二五”期间,形成约100所特色智慧校园示范校。按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高度共享、协同创新,分步推进、分类指导”的思路,建设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共享数据中心、学校业务应用等“智慧校园”信息管理平台,把云计算[6]、虚拟化[7]和物联网[8]等新技术引入“智慧校园”建设中,建立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先进的、安全的、人性化的智能化校园系统,实现“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网上管理、网上服务”,对整个教学、科研、服务等各个环节提供高效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管理,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快捷、共享、全面的信息服务,为学校的智能化教学、教研、教育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实现班班通、教务通、家校通等功能。

1.“智慧校园”智能化的环境建设

一是“ 智慧校园” 网络基础环境建设, 在学校现有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完善和升级,配置网关设备、网络交换机、无线路由A P转发器、服务器、数据存储等硬件设备,实现校园信息服务无线和有线的无缝结合、无线网络全覆盖、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二是智慧教室硬件和软件环境建设,每间智慧教室配备7 0寸的智能交互L E D平板电视电脑一体机、电子书包[9]、智能网络中央控制系统平台、智能全自动高清录播系统等硬件系统,配置一套支持师生互动教学与反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和移动学习的智慧型教学支持系统;三是配备基于物联网的软硬件设备,建设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和校园智能管理系统等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校园”系统管理平台,能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校园信息化服务;四是依托云计算和虚拟化等信息技术打造广州市“数字教育城”教育云平台, 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网络和资源环境的支撑,为学校实现“教学教研数字化”、“教学管理数字化”、“学生学习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数字化”和“与社会沟通智能化”提供智能化服务。

2.制定“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根据“智慧广州”建设的总体要求,启动智慧型教育体系的研究,并以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为切入点,组织首批6所样板学校开展实验研究,探索依托新技术,构建素质教育生态体系的新模式,在校园环境、学校管理、教师队伍、教学系统、教学模式、教育科研等方面有效利用新技术,促进教育创新,根据实验结果研究制定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全面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

中小学“智慧校园”应用模式探索

1.在学校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探索

在完善和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校园环境、智慧教室、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校园智能监控系统等硬件环境的基础上,把学校综合管理、教育预测辅助决策、教与学的综合评价、资源管理、财务与装备管理、家校互联、数字图书馆等多个独立的系统平台,利用统一的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流完成相互关联的数据调用,融合成一个基于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撑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在教职工管理(包括教师人事信息、教师业务信息、教师专业发展记录)、学生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试卷分析、作业管理、素质评价)、办公事务管理、教务管理(包括考务管理、日常处理、排课系统、选课系统)、在线考试、备课管理、资源管理、科研管理、教师研修、体卫管理、招生管理、德育管理、校产管理、图书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当学生、家长、教师一走进校园,“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就能感知到他的存在,可以无处不在地为他们提供帮助:给学生主动推送适合他能力、兴趣、进度的学习任务;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进度,为教师主动推送教案、课件,报告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为家长定制他所需要的教育信息;为学校管理者提供教育教学动态分析、预警、辅助决策服务等[10],从而实现智慧化的管理、智慧化的生活和智慧化的服务。

2.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模式探索

构建新型的智慧教育生态体系新模式,大力开展面向学生、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模式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积极倡导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总结推广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推进基于网络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革,通过优化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构建智慧教育的支持环境,充分应用智慧型的教学支持环境和数字化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探索和总结信息化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数字化探究实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的方法和规律;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理论的学习和新技术应用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交流和教学实践探索,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智慧型教师队伍,组织专家和实验校老师开展调研,开展“智慧校园”相关实验课题的研究。

利用智慧教室环境, 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共享教育云平台的海量教学资源,教师通过智能交互LED平板电视电脑一体机进行授课,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电子书包进行阅读教材、在线学习,与教师进行在线互动交流,在教师端给学生发送练习题,学生答题后进行在线反馈。系统把学生的学习状况、作业的答题记录、考试成绩等进行自动统计上传,并进行智能跟踪及评价。同时师生通过智能交互平台整合和共享应用广州市“数字教育城”教育云平台的资源以及区、校的教学资源。利用全自动智能高清录播系统,在教师现场授课的同时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自动录制生成教学实况录像保存起来,同时以流媒体的方式在网络中实现远程直播,供异地师生课后点播观摩和远程在线实时收看。

在前期开展广州城乡校际之间的“同课异构”异地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广佛肇同城区域间网络教研活动、穗港两地的“一课两讲”活动和全球华人网络学习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利用“智慧校园”环境进一步深化网络教学教研的创新实验研究,利用先进的智慧教室实验平台使城乡校际之间、广佛肇同城区域和穗港澳台地区的网络教学教研互动交流活动常态化,使不同地域的师生共同聚集在一个课堂上,利用网络环境使教学教研无距离障碍,同区域和异地间共享教学教研资源,取长补短,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教研活动,有力地促进教育信息技术在区域范围内的广泛、有效和创新应用。积累基于“智慧校园”环境进行教学教研和应用实验的研究成果,从而实现教育理念、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创新,打造实现智慧化教学和智慧化教研的新模式。

3.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探索

利用基于物联网的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和校园安防监控系统,通过融合物联网与3G技术的学生智慧卡和“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在学生的考勤管理、收费管理、消费管理、宿舍管理、家校互动、场室管理、图书管理、考试监控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管理。智慧卡能够集上网身份认证卡、门禁卡、饭卡、借书证、钱包等用途于一身,学生凭智慧卡就可以进电脑室上网、进校出校考勤、食堂就餐、图书馆借书、校内消费结算,以及宿舍、实验室的身份识别等。通过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可以在学校各类考试、校园安全方面进行实时监控,管理者点击鼠标,就可通过“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把重要信息及时发送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手机上,让家长和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家校之间的交流。从而实现师生通、班班通和家校通等智能化管理功能。

结 语

依托“智慧校园”建构创新型、智能型的智慧教育体系,是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建设“智慧校园”,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有效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在校园环境、学校管理、教师队伍、教学系统、教学模式、教育科研等方面促进教育创新,开展教改实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注: 本文为广州市财政投资教育信息化项目(2013—2014年)《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项目编号:GZIT2012-NPF3-01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产业网官方微博.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智慧校园[DB/OL]. cnii.com.cn/xxs/content/2011-11/29/content_937516.htm, 2011-11-29.

[2]中国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2010-03-01.

[3]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J].中国电化教育,2012,(5):5-14.

[4]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 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2012-03-13.

[5]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B/OL].wenku.baidu.com/view/daee93f2ba0d4a7302763a03.html,2012-02-09.

[6]王同聚.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型和应用设想[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24-26.

[7]徐大勇.虚拟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1):85-86.

[8]严大虎 陈明选.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6):132-135.

[9]黎加厚.“电子书包”的遐想[ J ] .远程教育杂志,2011,(4):111.

[10]宋金州.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体系的研究与探讨[J].教育信息技术,2011,(12):52-53.

[11]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B/OL]. gzedu.gov.cn/gov/GZ04/201304/t20130409_22530.html

智慧校园安防管理篇4

关键词:智慧校园;新建校;建设内容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自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引发了全球性的社会变革,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国竞相投资教育信息化,力图通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随时随地的师生互动、无处不在的个性化学习、智能化的教学管理和学习过程跟踪评价、家教互通的学习社区等新型“智慧校园”教学管理模式已展现人们面前。但是,在新办的学校或者新建的分校、校区(以下简称“新建校”)建设过程中,应优先建设哪些内容,如何搭建新建校的信息化基础工程,为后续的智慧校园全面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根据近期在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几所中小学的新建校智慧校园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梳理总结了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分析目标以及一期基础工程应重点实施的内容。

一、智慧校园的总体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以服务教育教学为核心,逐步开展智慧校园基础设施环境和智慧学习、智慧教研、智慧管理及智慧服务四大应用平台,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充分利用国家教育网等设施,实现与其他学校间的设备互联、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从而将学校建设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的智慧校园。

一般中小学的新建校建设分为3期进行建设,各期工程的建设目标如下:

1.智慧校园一期工程的建设目标

新建校一期工程通过校园信息与网络综合布线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机房基础设施工程、卫星及电视系统、教室多媒体设备工程、校园广播系统、电话系统、智能卡(门禁)系统、数字与显示系统等系统的建设,搭建符合标准的智慧校园基础环境,满足新建校开学的学习、教研和管理要求,为未来学校智慧校园的全面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2.智慧校园二期工程的建设目标

新建校二期工程通过建设以平板教室、翻转课堂系统、电子阅览室系统为核心的智慧学习应用平台,以校园电视台系统、精品录播教室系统、视讯系统为核心的智慧教研应用平台,以物联网集中控制系统、设备空间展示系统、终端定位服务系统、协同办公系统为核心的智慧管理应用平台,以统一信息门户平台为核心的智慧服务应用平台,从而初步建设成一个以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理念为中心的智慧校园,为实现学校日常智慧化的学习、教研、管理和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撑。

3.智慧校园三期工程的建设目标

新建校智慧校园三期工程在一期、二期工程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建设以教学质量分析、学生过程评价分析、学生舆情分析、教师行为分析为核心的综合应用分析平台,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通过建设机器人、3D打印等功能教室,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国家教育网等基础设施,实现与其他学校的设备互联、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从而全面建成以分层次教学、学生成长阶梯、先进的教育教学为核心理念的智慧校园。

4.智慧校园一期基础工程应重点实施的内容

在新建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一期工程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工程,但受限于新建校在建设初期中的资金条件限制和开办学的时限要求,智慧校园一期工程的建设内容应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校园信息与网络综合布线

校园综合布线系统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等在内的有线、无线网络数据信息点、视讯等系统的信息点位布设,系统设计采用主干核心光缆,楼层与核心数据交互采用24芯光纤,楼层设备间到各房间信息点位采用6类非屏蔽线缆。

(2)计算机网络工程

计算机网络工程将建设符合安全保密相关要求,构建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的高性能网络系统。主要包括核心机房内采用的万兆接入能力的核心交换机,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内各楼层的弱电机柜、各楼层内光电接换机。在安全方面,建设防火墙、流量控制、上网行为管理、多链路负载均衡等网络安全系统。

(3)机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遵循智能机房的建设标准,建设包括机房UPS、配电、精密空调、机柜、机房环境监测系统、机房安防监控系统,实现机房环境、安防、动力、门禁、报警信息的远程联网监控,实现对各厂商设备的统一接入、统一管理,适应核心机房无人值守和联网监控的要求。

(4)卫星及电视系统工程

卫星及电视系统工程将充分发掘本地有线电视的闲置频段,利用卫星接收设备接收电视节目,再把卫星电视节目和自办教学节目插入后混合传送,增加节目数量,达到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和提供电视教学的目的。

(5)教室多媒体设备

在教室中采用高清智能触控一体机、高清实物展台等组成的智慧教学系统,教师可以借助触控一体机实现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电化教学、视听教学、共享教学等。从而彻底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真正使课堂数字化,教育手段现代化。

(6)广播系统工程

广播系统主体上采用全数字化、IP网络化设计,由办公室、教室内教学广播和日常公共广播两个部分组成,可以满足学校自动打铃、广播通知、紧急消防广播、背景音乐、英语听力、英语教学以及AOD点播等基本需求。

(7)电话系统

根据需求建设一套全数字化、IP电话系统,实现几个校区之间的校内教育、教学通话及校内教职工、学生之间的通信,还可以与外网实现通话交流。

(8)智能卡(门禁)系统工程

智能卡(门禁)系统工程由图书借阅、门禁、食堂消费、考勤等系统组成,通过一张卡、一个数据库和一个发卡系统实现统一管理。

(9)数字与显示系统工程

针对校园情况,需要在包括校园大门、教学楼楼道、宿舍楼道、操场、公共场所等位置部署显示终端,并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校园文化宣传工作。

结语

智慧校园正在我国各地火热的建设中,关于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和内涵每天都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展,本文根据近期智慧校园设计和实施的情况概括了中小学新建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内容,随着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发展,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和建设内容一定会有新的发展,将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刘启新,沈李强,等.高校数字校园建设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序I.

[2]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109-110.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4]徐春林.高校校园物联网的探索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31):23.

智慧校园安防管理篇5

一、华为“云、管、端”,助力教育信息化

云:华为为教育客户提供存储、服务器、数据中心、桌面云等全系列IT产品。云操作系统(Fusionsphere)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性价比业界最佳,能够实现端到端软硬件垂直优化,兼容多家虚拟化引擎和硬件,从而满足解决教育资源集中建设、总校与分校之间IT资源共享需求;融合一体机(FusionCube)实现了计算存储真正融合,内置高性能内部交换网络,完美支撑高性能科研计算、云存储、多媒体教室、数字图书馆应用;云桌面(FusionAccess)是端到端优化整合的桌面云,具有端到端系统化的安全设计、丰富的接入认证方式,低带宽,高网络容忍度,音视频优化,GPU直通的卓越体验,是校园办公协同、计算机上机室、电子评卷、多媒体教学等的最佳选择。

分布式数据中心(DC2)不仅可以大大提高IT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实现数据中心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统一管理、数据中心之间的容灾和备份。微型数据中心(MicroDC)将网络、计算、存储、安全、语音通信、远程管理集成在标准机柜中,实现3小时安装、1天上线敏捷部署,满足中小学、院系的IT信息化建设需求。

管:华为致力于面向教育客户提供全场景的网络承载及安全解决方案,包括光传输、骨干路由器、企业出口路由器、防火墙、流量整形、行为监管、多业务网关、园区及数据中心交换机、无线WLAN、XPON接入等产品。在CERNET骨干网、区域教育云网络、校园网精细化运营、无线校园、职教及普教校园网等多个场景均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及实际应用。

端:华为面向移动学习提供系列化MediaPad、面向校园安全的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面向协同办公提供的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及客户端软件平台。基于需求深度定制的平板电脑课取代课桌上的书本和学生肩上的书包,成为电子书包,助力智慧课堂的各类教学应用。高清摄像头的全高清全智能保障校园安全。而高清的视频会议终端使得远程教学成为可能,促进区域教育公平化,使得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享用优质老师的面对面辅导。

二、华为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助力教育信息化

顺应第四波教育信息化建设浪潮的发展趋势,以“网筑数字校园,云播智慧教育”为核心理念,华为凭借在教育行业多年的深耕、对校园客户需求的深入理解,在整合“云、管、端”ICT产品基础之上,推出“智慧教育云”、“智慧校园”、“智慧云课堂”、“移动书包”四层次的智慧教育ICT解决方案。

智慧教育云解决方案:以华为服务器、存储、网络、云操作系统、数据中心为基础,集成业界领先的教育软件供应商,构建一个整体的、可部署的教育云数据中心、教育云网络解决方案,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让更高效的教育管理服务成为可能。

智慧校园解决方案:以万兆校园骨干网络为核心,提供有线无线一体化校园覆盖、泛在无线宽带、校园精细化运营、校园网络泛在安全、IPv4/IPv6平滑演进、校园网络可视化管理中心、校园安全视频监控、校园网络及能耗节能管理、教育E卡通、校园办公协同、视频会议等解决方案,可满足校园学习、科研、办公、生活、管理、节能、服务方面的需求。

智慧云课堂解决方案:教室作为教学的重要场所,在第四波教育信息化大潮中,正在从多媒体化向智能化升级,颠倒课堂教学模式日益普及。华为为此设计了PI3教学活动模型及SMART教室信息化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推出以云计算为核心架构,以物联网使教室智能化,以专为智能教室设计的“四合一“教室云边界(CCE),资源下沉、提升教学体验的校园云边界(SCE),简化运维管理的智能管控中心(COC),预集成教学应用平台的云课堂中心(CCC)为核心设备的智慧云课堂解决方案,满足网络课堂、远程课堂、颠倒课堂、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等教学应用场景需求,助力教学模式变革。

移动书包解决方案:提供从学习终端(电子书包)、到网络安全接入策略、终端设备管理,到电子教本内容平台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以实现教学内容实时共享,教师有效监控课堂,即问即答的互动式教学;通过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自学能力。

三、开放协作,共筑未来智慧教育生态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华为秉持“聚焦、被集成”的开放合作战略,与教育应用开发、系统集成等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最佳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华为聚焦于自己最擅长的基础网络、统一通信与协作、云计算与数据中心等IC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提供,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同理解客户需求、联合方案设计,将华为的智慧教育ICT解决方案有机地融入到合作伙伴的教学应用系统、教学专用装备系统中,为最终客户提供完整的、可部署的智慧解决方案。

智慧校园安防管理篇6

(1)身份识别技术——门禁人脸识别系统

图像识别技术及传感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摄像头具有一定的智能功能,可以根据传感网络收集到的信号自动拍摄,还可以记录对应的图像信息。这些图像信息可以和后台数据库的信息做比对,从而迅速识别来人是本校学生还是外来人员,大大减轻了宿舍管理员的工作强度。若系统比对发现来人是被通缉的罪犯,还可以立即自动报警,并提醒管理员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后学生可以用自己装有RFID卡的手机终端开门。门的上方安装有传感器控制的门禁装置,在遇到撬门情况时,门禁装置可以自动发送报警信号给学校保卫部门。同样原理,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安装门禁装置也可以控制本校学生自由进出,实现校园管理的智能化。

(2)跟踪定位技术——预防学生突发事件

目前,很多学校都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无线局域网在给广大师生提供网络通信便利的同时也为物联网的技术实现提供的前提保障。学校可在操场、图书馆、教学楼、实训基地等遍布校园各处架设RFID接收器,通过RFID卡和接收器之间的通讯联系确定目标位置,再利用无线局域网完成定位显示。当持有RFID卡手机的学生进入RFID接收区域时,RFID卡会自动和接收器之间建立联系,每个接收器都连接在局域网上,通过计算机软件数据分析处理结合电子地图、表格统计、文字信息显示等形式实时跟踪学生的位置和行动轨迹,从而达到预防学生突发事件发生的目的。系统可设置具有潜在危险的区域范围,一旦发现持卡学生进入,系统立即通过短信等形式警告学生暂缓进入该区域,同时通知相关管理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以阻止可能的突发事件,使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3)智慧管理技术——方便学生的学习生活

智慧管理是基于智慧校园卡系统基础之上的,该系统应该从统一身份识别、统一数据信息、统一网络平台、统一数据传送安全标准等方面综合设计实现,使每个管理子系统、各读卡终端的智能化程度达到最佳。利用物联网实施的智慧管理技术,需要将很多功能集中植入学生带有RFID标签的校园卡或手机终端中,学生可以使用校园卡或手机完成借书、就餐、门禁、校内购物,车辆进出等事情。这种“智慧管理”在新生入学时更能得到体现,新生利用校园卡可以完成注册、缴费、宿舍入住、校内购物、军训考勤等,大大节省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对学生和学校是双赢的结果。

(4)物联网记录学生缴费等信息

智能校园卡可广泛应用于学校财务室、食堂、超市,凡是有学生持卡上缴学费、就餐、购物,各种交易消费信息都能被系统记录。这些记录在学生申请助学金、困难补助或学校评定助学金、发放困难补助时具有参考价值。学生在新学年时可根据自家情况通过智能校园卡使用手机或网络终端向学校相关部门提出助学金或困难补助申请,相关部门通过物联网平台收到这些申请后,根据贫困证明及学生上一学年或学期的消费记录综合评定助学金或困难补助发放额度,在通过物联网把助学金或困难补助发放情况短信通知学生,同时将发放的助学金或困难补助转账到该学生的智能校园卡。让真正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避免助学金和困难补助发放的不合理性。

2.结束语

高职学生自身管理能力普遍比较低,学校层面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十分必要,而借助物联网平台管理学生,学校的日常管理水平可以更上一个台阶,同时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高职学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意义重大。

(1)可促使学校原有网络更开放、智能化程度更高、综合信息服务质量更完善,有效提高学校信息服务水平,提高物联网技术应用效率。

(2)通过物联网、网络终端等设备搭建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学生、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均可定制适合自身个性的服务项目,如:教师可获得适合自己专业的教学资源,并可共享、协助完成备课工作。学生也可以获得自己喜欢的学习资料及实时信息,更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娱乐时间,丰富业余生活,提高学习效率。

(3)学生的日常管理可以更科学、更细致、更规范、更人性化,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智慧管理”。

智慧校园安防管理篇7

[关键词]校园安全;视频监控;智能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400-01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必然产品,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作为视频监控系统中的一种新兴技术,在校@监控中的推广应用,有利用校园监控管理在搭建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更为及时、有效的掌控校园各个场所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因而是校园数字化、智慧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针对当前校园传统视频监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智能分析监控方案。

一、智能分析技术概述

智能分析技术是未来安防应用的主流,作为视频分析技术的一种形式,智能分析技术通过将智能算法嵌入DSP中,通过对人员与车辆二类目标各种行为模式的分析与提炼,形成核心算法并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视频画面进行自动检测分析,在使摄像机成为人的眼睛的同时,也使计算机成为人的大脑。智能视频监控技术是目前视频监控系统最前沿的应用之一,借助这一技术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将可以构建更为安全的保障体系,它一方面克服了传统人眼识别的缺陷,降低了安保人员获取视频信息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提升了了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的预防与安全保卫效率。

二、智能分析技术功能现状

2.1 产品功能

早期的智能分析大多只有警戒线、进入/离开区域等功能,近年来,随着智能分析产品在技术上的不断成熟,其主要功能已涵盖警戒线穿越检测,警戒区入侵检测,离开警戒区检测、智能跟踪、人流量统计、物品遗留检测等行为分析。同时,人脸识别、动态人脸识别等智能识别功能需求在不少监控厂家推出的产品里也都有所呈现。

2.2 产品形态

从智能分析系统的产品形态来看,主要有两类,一类通过智能算法DSP得以实现,通常将DSP芯片安装在前段设备上,包括智能分析摄像机与智能分析视频服务器;另一类采用智能分析软件加后端PC服务器的模式。相对而言,后一种产品模式的分析处理更为强大,也通常应用在更为重要的监控场合。

2.3 产品交互性

从产品交互性来看,当前随着智能监控产品厂商对各类智能产品的不断完善,智能产品在参数配置、系统功能设置、应用软件管理上正变得越发便捷与人性化。目前,很多厂家的智能分析软件在设计上外在结构不仅变得更为美观,也变得更为合理与便捷化。

三、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存在问题及对策

与其他类别的监控产品不同,智能分析产品通常对准确性要求较高,不过由于软硬件因素的影响,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一定的误报率和漏报率。针对这一问题,建议校园使用单位在构建一方面应在构建监控系统前对将要使用的产品进行试用,以便了解实际的误报率与漏报率是否能够在自身的容忍范围之内,另一方面,针对已建的校园监控系统应对采用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加以优化,优化途径主要包括软硬件产品设备升级、采用更为先进的云计算、云存储技术等。在对产品设备的升级上,应该说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离不开高清产品的支撑,选用高配置的监控产品组件画面分析平台,可以提高监控视频的清晰度,从而增强系统的识别判断能力,有利于减小各种因素造成的误报与漏报问题。此外,对于由设备故障问题导致的误报与漏报现象,应定期检查设备使用状态,通过模拟实验、性能测试等掌握其运行状态、鲁棒性等,以便为视频分析的操作提供指导依据。

校园安全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正因如此,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便变得十分重要。智能分析技术作为视频监控系统的新技术,它的应用发展,一方面正朝向以车牌识别、人脸识别为核心代表的智能识别领域挺进;另一方面,以周界防范、自动追踪、人数统计、逆行、禁停等规则为代表的行为分析技术也正成为应用发展的热门。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的智能化转变,将为校园智能化防范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史峰.试析智能分析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集成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0):88.

[2] 覃剑;曾孝平;李勇明;曾浩.基于视频分析的智能监控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44(25):6-8.

[3] 徐明.在高清视频监控时代人脸识别的公共安全应用[J].科技视界,2015,24:322-323.

智慧校园安防管理篇8

随着现代智能感应、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传统校园和智慧校园已越来越不可分割,师生教育活动已经置身于现代智慧校园中,这不仅是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更是信息化深入高校发展、融入高等教育后的一种回应。

1智慧校园内涵

目前,iot、aiot和ai等互联网教育技术在国内已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和有效普及,在国家互联网+智慧教育创新理念的强大影响下,国内高校出现了多所学校的教育跨专业领域教育理念智慧教育,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专业教育已由传统数字化教育走向专业信息化和智慧教育化。在宏观政策层面上,构建高校校园信息化体育教学管理体系,可以为促进学校的自身发展和推进校园教育改革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可以为高校不断寻找自身发展的新方向。实际上在教学管理改革过程中,积极探索构建一所智慧素质校园,是直接促进高校师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有利驱动因素,可以做到实现高校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不断加强高校的教育组织管理机构,为广大学生家长提供优质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教育学习、研究、教育、服务、管理教育文化和信息科技等领域内容。“智慧校园”是指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分散的、各自为政的学校信息化系统与资源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构建具有高度感知、协作和服务能力的新型信息化校园环境,提供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支撑平台,推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促进师生成长和发展。“互联网+”信息时代,伴随着现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各种新一代校园信息基础技术的不断出现及在专业校园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高校专业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智能自动感知的校园网络学习环境、云端服务平台上的支持信息服务、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智能建设、业务管理系统的智能集成化与整合、一站式校园信息服务入口、可视化信息展示等,使我国校园教育信息化从数字化发展阶段逐步进入智慧化发展阶段。

2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网络安全问题

在“智慧校园”的时代背景下,校园一卡通、校园安全无线网络、网络安全检测设备等被广泛地深入应用于大学校园环境安全建设宣传活动中,在取得促进大学校园环境安全建设成效的同时,也给大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工作带来了安全隐患。

2.1校园一卡通系统中的安全问题

校园管理网络服务是我国现代化大学校园服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在校学生可随时通过各级校园服务网络直接开展学校图书管理借阅、成绩管理查询、信息管理登记、饮食娱乐消费等服务活动。校园网络一卡通通信系统能否安全稳定运行,会直接影响到全体师生的正常学习生活,是学校网络通信系统安全规范建设重要的技术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般而言,如果学校计算机在个人信息的收集记录、统计、处理、归档等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安全漏洞,教师和在校学生一卡通就很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病毒进行攻击。计算机病毒因其具有场域性和空间联动性,一旦学校计算机电脑控制器和系统硬件受到严重破坏,整个大学校园的网络计算机安全系统就可能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可能导致整个校园内的网络安全系统瘫痪。与此同时,校园一卡通也是一种学生电子货币,一旦受到黑客攻击,不仅可能会直接泄露整个校园的管理系统信息,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个人信息,还可能直接给整个校园师生造成不同程度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

2.2校园无线网的网络安全问题

校园无线网以利用电磁波传播作为学校信息网络传播的主要载体,不法分子通过借助一些专业通信设备和其他专业通信技术,可以对校园无线网络连接造成一定的网络干扰,从而容易产生非法窃听他人信息、盗窃他人信息、篡改他人信息等不法行为;有的学校市场营销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一些个人电脑设备或者虚拟电脑处理一些校园无线网络中的热点,创建网络钓鱼软件网站,窃取网络用户的电子账户登录信息、密码验证信息等。

2.3校内设备的网络安全问题

校园网络安全技术设备配置是有效解决当前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引导学校深入开展校园网络安全建设的关键。但就目前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设备的实际应用而言,由于长期受到网络硬件管理设备运行质量、软件管理系统工作性能及其他网络相关设备配置软件属性等诸多因素的双重影响,其实际使用时的安全性相对较低,工作效率不高,在整个设备运行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不法分子的恶意攻击。

2.4校园网络系统漏洞的安全问题

“网络系统漏洞”安全泛指一个网络安全系统在日常设计使用过程中所不能忽视的或固有的主要缺陷,这些主要缺陷很有可能是由于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却不及时更新所导致的安全问题。理论上讲,随着网络系统的不断升级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改进,网络安全系统可能会不断出现各种形式的安全漏洞。网络安全漏洞的不断产生,会不断加大网络病毒和其他网络攻击对系统的直接危害,因此,必须不断提高系统的安全故障保护意识,把网络安全系统保障维护作为一个长期的重要工作目标去抓。当前最常见的一种计算机操作系统就是Windows,在实际系统设计中也同样可能存在一些缺陷,而且大多数勒索病毒都不只是针对一个Windows系统而设计的。例如2006年,我国第一个专门用于恶意敲诈其他用户系统数据的恶意木马病毒被警方发现并进行拦截,称其代码为“敲诈者”,该木马病毒软件可以在用户系统文件遭到恶意攻击并隐藏其他用户系统数据后,以恶意修复系统文件的加密名义向其他用户进行敲诈。在勒索病毒被警方截获后的几天内,国内成千上万的个人计算机受到了严重危害,大部分的个人和事业单位也都遭受了严重损失。

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策略

3.1接入层安全优化

高校需要建立一个智慧大学校园系统网络安全监控平台,实现接入层对整个智慧校园系统的安全进行全面监控优化。为了有效优化学校接入到基层学校设备的网络安全性,需要从整个学校正常办公或其他教学使用区域中自动抽取学校静态i和ip,以有效保证学校静态i和ip的地址唯一性,同时也要保证整个智慧校园在正常使用网络过程中完全不会因学校地址的自动变化而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学校网络安全问题。总体而言,相关端口管理人员通常可以利用端口提取器输出的一个静态端口ip值来过滤出一些不可靠的端口信息,配置不可靠的配置端口,将旧的配置端口设备与新的mac端口绑定。同时,相关网络管理者也希望可以通过网络端口配置设计来不断提高网络安全性,主要就是依靠学校相关网络管理者在配置交换机网络端口、mac通讯地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合理设计,并从具体网络通讯地址配置入手,不断完善优化整个大学校园网络,最终真正达到网络整体安全的效果。

3.2数据信息安全优化

网络环境下校园数据安全保护问题还需要从访问控制、数据安全隔离、数据安全加密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以有效保证我国校园网络数据的信息完整性和数据有效性。实施虚拟数据资源隔离处理技术时,需要考虑建立一个新的虚拟数据资源库,即系统用户可将数据通过这种虚拟资源技术直接导入并将其存储到一个数据共享式的物理资源数据库中。这样的虚拟存储应用环境仍然存在许多数据安全隐患,需要根据高校应用发展需求及时采取安全隔离保护措施,对相关学校现有数据资源进行实时分类采集处理,以有效提高学校数据的使用安全性。并且它还要特别重视访问控制,采用系统数据远程加密技术,明确不同级别用户的系统访问权限,用户每次输入新的用户名、密码后,就已经可以实时查询整个系统的相关信息。为了有效顺利进行手机数据安全访问,建立手机身份信息认证管理平台,加强手机用户端的身份认证管理,是保证数据安全访问有序顺利进行的关键。对于出现多用户访问情况,一般建议采用数字签名、双重访问登录身份认证等多种技术手段来同时实现多个用户的同时访问登录权限和用户身份信息认证实时管理,使多个用户能够同时对整个数据库的信息安全进行实时查询。另外,还逐步加强了对敏感数据安全加密的高度重视,可以通过数据加密技术提高手机用户及其个人敏感数据的安全,尤其是可以保证用户敏感数据的安全私密性,在现有数据被非法恶意窃取的危险情况下,保证数据的商业机密不被恶意泄露。目前我国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校园数据信息加密传输算法,需要根据我国校园加密网络使用规模和各种数据加密传输方式分别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为数据的加密传输和数据存储处理提供可靠的网络外部环境。

3.3云安全技术优化

云安全技术的应用,可以把平面变成立体。在智能校园建设中,传统的杀毒软件只对安装在本地硬盘上的软件程序进行杀毒,通过对病毒信息的对比分析,实现杀毒效果。但这种杀毒方法不能对恶意程序进行拦截处理,同时国内还有许多手机木马程序不能正常检测。利用云安全识别技术,可以对多个病毒节点进行快速自动识别,在整个中国智慧大学校园网络结构中对病毒传感器中的节点群病毒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病毒查杀。云安全管理技术把整个智慧型的校园病毒网络系统看作一个庞大的自动杀毒管理软件,几乎可以在多个病毒传感器中的节点上同时进行自动定位,实时跟踪采集和分析整理恶意病毒信息,防止恶意病毒在快速查杀文件过程中被漏杀。

3.4网络设备安全优化

在研究构建现有智慧智能校园设备网络管理系统时,要有计划地定期对现有智能校园设备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更新,以有效保证校园网络中智能硬件和软件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所有网络通信设备的安全。通常用户可考虑采取下列软件设备安全应急保护措施:有效减少室内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对软件资源和相关硬件基础设备的直接破坏;有效减少室内温度、湿度、电磁干扰和空气灰尘对系统正常运行的直接影响。网络设备的供电选型系统应尽量选择可靠性强、扩展性好的智能服务器,采用vvups方式供电,保证系统正常工作运行时也能稳定正常供电;对于校园通信网络数据中心智能交换机的系统设计,应优先综合考虑系统采用三层智能交换机的技术,既能实现校园网络间的有效相互连接,又能有效解决校园局域网空间划分的问题,避免由于校园路由器运行速度过低而造成的校园通信网络障碍中断现象。该支持技术在我国校园网络的建设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支持系统实现了校园网络信息系统的实时数据共享、传输管理等功能;在数据存储设备的方式选择上,应尽量选用稳定性高、性能好的存储设备,以有效保证数据实时存储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4结束语

上一篇:财务战略预算范文 下一篇:农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