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体育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21 11:26:34

智慧体育教育

智慧体育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慧教师;智慧教育;体育教学

一、什么是智慧型教师

“智慧型”教师是集维持型、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的某些特点于一身,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一类教师,其显著特征是拥有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师理论智慧、实践智慧和情感智慧的有机统一,具有一定的教育智慧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石。理论智慧是关于什么和应是什么的智慧,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观念等,为教师教育实践提供教材和工具并指明方向。教师的理论智慧体现了教师力求把握教育普遍规律的愿望和能力。教师的实践智慧是一种在教育规律的支配下,将教育理论的普遍规律与教师的特殊教育经验有机地整合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之中,能恰当处理随机生成的具体问题的智慧。它是关于怎样做的智慧,是决定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性因素。教师的实践智慧体现了教师应对经验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即生成性因素的愿望与能力。教师的情感智慧是指教师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承受挫折、自我激励和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它是关于如何做得更好的智慧,是教师获取理论智慧、实施实践智慧、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动力和调节系统。“智慧型”体育教师是智慧型教师的下位概念,“智慧型”教师所应具备的素养,体育老师也都应该具备。“智慧型”体育教师也是集理论智慧、实践智慧和情.感智慧于一身的统一体,具体表现为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辨析判断、发明创造和主动适应的能力,以充分的理论知识及其创新能力作基础,在实践中既不墨守成规、传统呆板,又能灵活机动、巧抓时机地开展工作,在情感智慧的调配下,能恰到好处地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二、怎样做智慧型体育教师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学习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成果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使体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为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提供了不断创新的条件和机会,同时也使他们为了适应现代体育的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素质,以求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一是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水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和完善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培养、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二是在不断更新体育教育观念的同时,采用培训、进修等方式,全面更新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的文化知识,以增强体育教师的知识面,从而全面提升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加强体育教学的研究工作,积极探索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法,并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以使教师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同时,还要积极引导教师根据教学特点,创造性地提出改革思路,并大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这样,就能变单纯地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为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并使其掌握锻炼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智慧型”体育教师是一种经过努力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达到的教师类型,智慧无极限,但可以不同程度地得以体现,在这一点上与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三、体育教学如何对学生产生体育智慧

学者吴甘霖分析了智慧统率体育知识、技能的九种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改变体育课堂学习方式。改变体育课堂学习方式是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用智慧统率体育知识、技能的阿基米德支点。

耍实现体育课堂学习方式的根本变化,关健在于更新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更新,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让体育教师意识到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比原有的教学方式更好、更强、更有效。初中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作为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方式,比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好就好在它更多地强调了体育知识、技能与学习策略的同时获得;强就强在它更多地注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有效就有效在它更多地突出了学习策略获得与创造性思维之间内在关系的形成。

创新素质是个体以生理条件为基础,把外在获得的信息内化成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相连的心理品质,是个体思维独特性的产物。创新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指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它是创新的动力源,解决“想不想创新”和“敢不敢创新”的问题。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好奇心、求知欲、质疑精神、批判精神、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创新精神不同于某种单纯的创造技巧或创造方法,它更多体现的是人的一种个性倾向。某一创造技巧或创造方法可以通过专门训练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但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却不可能在短短的几节课就能获得,严格地说,它不是“教”出来的,是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育”在日积月累的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这种教育教学实践的最突出特点就是要保证并弘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在这一点上,学习策略的获得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存在着本质上的一致性。如,自我提问是一种重要的元认知策略,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要善于向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些“为什么”会引导学生对自己思维过程中的材料进行严格的估计、精细的检验,以确保思维的正确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就会得到充分的训练与考验。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某一 “点”上与新课程结合起来体现自己的教育智慧,然后以点带面,让教师的智慧在体育教育的方方面面得以体现,既提高教学质量,又使教师的人生意义得以升华,从而变“阻力”为“动力”,让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l]叶强.智慧体育一体育信息化必然趋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5):117一119.

[2]林启勇.数字体育初探[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19(4):22一24。

智慧体育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慧教育;体育课堂

在老师的共同感悟中我们一直度认为体育课应该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体育课不需要做作业,不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应该说体育是学生所有学科中最没有压力的学科,但事实上在学生中却是和我们的理想不一样的情况,“喜欢体育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学生对上好体育课缺乏动力,没有兴致,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做一个有情趣的体育教师

学生之所以会对本来应该兴致勃勃的体育课产生厌烦甚至逃避的情绪,追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体育教学的内容单一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因素;另外在课堂上老师们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施教,没有尊重学生的生命和认知来展开;最后一方面体育课堂的教育手段简单化,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展开,自然也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要求。而这一切做主要的改变因素是教师,体育教师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活而不乱的课堂氛围、体育教师的个人魅力都能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欲望,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促进学生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条件。

二、开展多元化、发展性的体育活动

每个生命体都呈现出一个未知的成长状态,也都会在未曾预约中呈现出生命的精彩,作为对生命的尊重,我们应该讲生命高于一切这句话放在体育教师的教育生命里,永远不放弃,站在学生需求的角度开展体育教学,给学生多元化的体育活动。当一个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我们不是急需的给同学们做示范,让同学们反复模仿,达成一定的体育技能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本领,但是实现的过程不能以这样简单的方式来完成,如果这样的话,孩子们便会对体育产生厌烦,一旦有了厌烦的情绪,他们变化以消极的方式来学习。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本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一个因素要让学生在学技能的过程中感悟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的道理。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有一句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提高他们的生命意识、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开展多元化、发展性的体育活动更是在学生体育学习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积极倡导,智慧的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通过评比、测试、表演、竞赛等形式,诱导学生向难题、障碍、向困难挑战。

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

体育课堂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针对枯燥的走步练习,可以采用拍手走、听音乐走等方式来增加它的趣味性。又如,在跳绳运动、篮球练习中,老师可以规定任务,等学生完成任务后再给他们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体育运动的艺术美,是指韵律美、柔韧美、协调美和造型美。体育运动的艺术美应从有力、熟练、敏捷、轻巧利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例如在韵律操的教学中,通过轻快的音乐,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气氛带来的疲惫,在律动中逐步使得动作协调优美,既有韵律操的力量之美,又能体现韵律操的艺术美,同时还能愉悦和放松学生的身心。

四、实施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儿童运动天赋的差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例如有人乐感强,有人美感强,有人语言表达能力强等。在体育运动方面也存在天赋的不同,有人跳跃能力强、有人奔跑速度快、有人反应灵敏、有人柔韧性好、有人团队协作能力强等等。尊重并肯定孩子的这些天赋,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美丽的,都是可以培养的。

陶行知先生说:“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教师应该怀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独一无二的闪光点,做孩子的朋友,将孩子视为一个正在形成的独立人格,不但爱他疼他,而且给予信任和尊重,用一颗有温度、有情有爱的心去抓住每一个鲜活生命中不断迸发出的闪光点,才能成就有温度的教育。

每个孩子都有被欣赏、肯定的欲望,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让闪光点有用武之地,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和获得承认、表扬的机会和平台,满足其运动天赋被肯定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要。

五、体育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体育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明白,锻炼的场所不仅仅只有学校,还有家楼下的小区、楼梯或专门的锻炼场所;还要让学生明白,锻炼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到可以绕小区长跑,可以去专业的场所练跆拳道、游泳;小到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打打羽毛球、放放风筝、做做广播操等;另外,不仅仅是晴天才可以锻炼的,难道下雨天、雾霾天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不是的,下雨天、雾霾天我们也可以和爸爸妈妈在家里做做广播操,在楼梯间爬爬楼梯,在床上做做仰卧起坐、俯卧撑等等。其实,任何时候、任何东西都可以作为锻炼的场所和器材。陶行知先生说:“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在体育课堂,我们可以有着多种形式来进行各种活动,通过体育活动的生活化,让每个孩子从心底认识到体育素养的提升可以更大限度的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让学生学习有用的体育,并带着积极的心态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体育意识和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智慧体育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智慧体育;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

现代化时期,智慧体育赋予体育以“智慧”,改变了人们对体育文化建设的了解和认知。由于智慧体育在传统体育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位创新与延伸,塑造出了一个内涵丰富且特征鲜明的新型体育文化理念,能够在更加适应现代人们精神发展需求的同时,引导更多体育爱好与体育活动参与者的探索积极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体育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适应时展需求,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与教学理念建设特色体育课程与文化,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理念,展现特色体育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和价值,能够在不断突破传统体育教育发展桎梏的基础上,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与校园体育文化水平。

1、智慧体育之于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意义

1.1、概念简介

信息化时代,智能理念深入人心,体育文化也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而“智慧体育”的建设与发展更是标志着我国体育行业迈入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智慧体育是一种体育和信息化技术相融合的现代化发展形势,相较于传统体育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与变通性,能够结合信息化技术、网络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多方面满足人们的体育发展需求,人们不仅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所需要的体育运动信息和发展动态,教育领域和体育竞技、体育运动参与者和爱好者也可以完善根据实际的发展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体育服务和运动项目。

1.2、发展意义

智慧体育的大众化、广泛化普及从多维度提升体育行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智慧体育作为一种新时期概念,不仅能够为体育运动参与者提供智能化的服务与运动参考方式,也能够为体育事业的建设者与参与者提供广泛的支持和发展动力。其中,在高职院校建设体育文化期间,合理应用现代化、智能化技术完善教育体系和发展高职院校教育结构,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需求和改革需求,充分展现智慧体育发展概念理念与服务思想,能够在有效拓展高职院校教育发展规模的基础上,建设更具特色的体育文化和教育风格,进一步推动和实现现代化体育教育发展目标。

1.3、未来展望

当前,高职院校内的体育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教育形式多变、教学活动丰富多彩以及教育教学创新等方面,在智慧体育方面的建设与体育文化氛围营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可升级与探索空间。合理引入智慧体育教育发展理念和相关技术手段措施,能够在不断提升院校教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营造更好的体育文化软环境,让院校师生充分体会到智慧体育中“生态、自然、和谐”的体育文化精神,以及校园文化中“以人为本、全民育人”的教育氛围和学习感受。未来,根据高职院校教育发展需求,不断强化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和智能化改革,能够在进一步实现人与人、人与运动、体育与人、人与自然之间高效统一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发挥智慧体育的引领与高职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体效用。而智慧体育作为现代化产物,不仅能够充分提升校园体育文化的流通性与交互性,有利于高职院校进一步扩大体育教育教学规模,实现未来体育教育改革转型目标,也能够联合其他高校以及合作单位共同构建良好体育教育教学格局,创新完善体育教育引导策略,发掘自身与学生们的潜力,保障在不断建设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整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增添和提升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提高高职院校的基础体育教育设施与体育文化发展水平。

2、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反思

2.1、教育创新改革探索初期,体育文化氛围不浓郁

智慧体育对高职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影响,在高职院校中推行智慧体育,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体育训练和引导,能够构建学生们完善的体育竞技意识和运动精神,培养学生们终身化的体育发展意识和观念。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智慧体育场馆和信息化服务中心平台等方面还处于初期探索期间,有关智能体育的理解还不够成熟,除了学生们不理解智慧体育的实效性作用,教师在开展“智慧化”体育训练和教学引导过程中,也会遇到众多阻碍和问题需要克服和解决。其中,院校智能化发展水平与体育文化发展的不完善,基础设施与智能化发展不匹配,教师实际教学引导经验不足等问题都是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想要有效保证现代化体育文化的建设与推广,不仅需要加强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也需要考虑后续实践和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多种问题和阻碍。

2.2、智慧体育建设与实施阶段,缺乏人力、物力支持

相较于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智能化体育文化概念已经成为大众追求的一种“时尚”。但是在教育发展领域,智慧化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并不理想,一方面,智慧体育作为新概念和新理念,在实践推广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大量的颠覆性问题。如,体育文化如何实现智能化转型;体育教育是向智能化发展、特色化发展如何有效保障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理解智慧体育是向理论还是实践方向培养,等等。另一方面,教育改革与转型需要大量的经济支持,高职院校作为主要人才培养基地,如何处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投入不理想、专业人才缺失等问题。以上现有的建设问题和困境,不仅严重限制了智慧体育场馆的建设与智慧体育文化的发展,也让高职院校智慧体育文化发展建设遭遇了众多打击和挫折。其中,对智慧体育等现代化教育发展理念认识不够、智慧体育场馆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投入庞大、院校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失,都是影响高职院校智慧体育文化发展与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阻碍因素,关于在智慧体育方面的软件和信息技术等方面上的不足,也限制了院校教师的教学发展机会,影响了高职学生们体会智慧体育创新理念和顶层设计的体验感受。另外,面向智慧体育和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中所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也需要考虑是内部培养还是外部聘请途径。多重考验和困难抉择之下,高职院校建设智慧化体育场馆以及现代化体育文化,不仅需要多方面考虑自身教育发展实力,也需要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做好准备和转型、改革、创新措施。

3、智慧体育之于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3.1、明确教学发展目标,搭建特色信息平台

高职院校建设现代体育文化,可以通过搭建电子化、信息化、智慧化平台等方式,提升院校智慧体育发展建设水平。首先,明确高职院校教育发展与智慧体育建设目标,根据当地体育文化发展态势和院校自身的体育文化发展特色,加强资源投入和先进技术引进,通过构建多维立体式智慧体育平台等方式,完善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结构与内容。其间,可以依附于高职院校自身的融媒体信息平台与大数据应用等平台途径,做好相应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革,构建出具有交互和信息共享功能的高职院校智慧体育信息化平台,保障高职院校能够在充分实现信息数据共享的基础上,提升内部信息交流和文化建设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够保留院校和当地体育项目特色,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其次,重点建设高职院校智慧体育教学体系结构和发展特点。可以结合智慧体育校园文化建设需求,优化并提升高职院校现有体育文化和多媒体平台的服务水平。比如结合高职院校现有的融媒体平台来打造本地化的智慧体育服务社区,通过开设更多体育文化宣传和建设版块,吸引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和学习的兴趣,让院校学生、教师、职员以及学生家长等校外群体,能够体会到高职院校智慧体育平台的实用性作用,并根据自身的体育运动和发展需求,向自己的人脉交际网宣传和分享智慧体育平台的优势作用,进一步提升平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以及信息互动等优势;最后,强化体育文化建设和互动交流链接。学生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主体,在实际教育和引导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成与发展进步,利用合适的信息化技术和文化熏陶方法,引导学生们更加关注和理解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性,能够在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质量与体育文化建设水平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例如,利用高职院校智慧体育平台为有体育信息订阅需求的学生和群体,推送相关的运动知识和相关赛事信息,或者结合科学合理的理论知识讲解不同体育运动项目中存在的注意事项和运动技巧,增加受众群体的体育学习兴趣和运动参与积极性,能够在融合专业运动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大家形成终身运动的体育思维意识;直接联合网络社交平台和机构,共享高职院校智慧化体育平台信息,让院校师生和有需求的群体,可以通过网络平成线上线下的互动连接,共享平台中的体育竞技数据信息,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有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步了解和感受周边参与相同运动爱好同学、朋友或者家人的发展动态。高效率的互动链接形式,也能够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机会,也能够教师也可以通过合适的监督和互动引导方式,维护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趣味性与长久性。另外,院校也可以根据校企合作关系,向社会提供一些有关体育方面的服务,以此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智慧体育文化的影响力与传播效应。

3.2、丰富体育活动形式,培养体育精神意识

智慧体育不仅仅是线上交流互动活动,也是丰富传统体育活动的有效方式,利用智慧体育创新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并结合运动会、社团比赛等活动内容,强化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体育精神的传承,能够在充分满足现代化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需求的基础上,强化体育文化传播与“智慧体育”资源的共享。首先,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院校发展需求与体育文化发展需要,开设一些学生们比较喜欢和欢迎的体育文化项目,在有效丰富课程教学设计与结构内容的基础上,也能够增加院校师生课上、课下的活动机会。比如借鉴一些娱乐性、趣味性较强的综艺节目案例和兴趣引导方案,为学生们设置安排一些趣味性和挑战性十足的体育竞技活动,能够有效传播体育文化与知识内容,充分调动院校师生的互动积极性和提升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兴趣。或者组织一些体育联赛活动充实学生们的业余休息时间,学生们可以在线上参与报名,线下会首一同完成相约的竞技活动,结合当前比较流行的网络直播功能,能够吸引更多有兴趣的学生和体育运动爱好者共同参与和观看。另外,在一些特殊时期或者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慕课教学和线上互动交流活动拓展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而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意识,创新和完善课程教学结构与形式,能够在充分增加学生们课堂学习体验与体育运动机会的同时,利用信息交流平台让学生们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同探讨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和运动知识,共同收获学习成长和能力进步。

3.3、加强互动交流激励,构建文化育人氛围

想要进一步构建多维、立体、智能化的高职院校智慧体育教学平台,可以通过创新平台内容、加强线上互动交流等形式,打造属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体育文化品牌与平台。提升智慧体育信息化平台的资源数据交互性,在不断扩大、提升校园文化影响力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了解院校师生的实际需求和智慧体育平台的下一步改进方向。首先,根据高职院校职业化教育发展和产业化服务需求,建立高职院校特色体育课程与线上教育教学平台。可以依据智慧体育平台项目特色,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活动,强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身心素养的锻炼,全方位发展和宣扬体育文化;其次,重点关注地域文化特色和校园文化氛围营造,通过举办特色体育活动和线上互动交流项目,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进取精神和思想价值观念,增加学生们接触体育锻炼和项目运动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体育运动兴趣,促进学生们身体素养与体育运动能力的不断提升与进步;最后,加强教育指导和互动交流。由于学生们在自主运动和训练的过程中,受影响因素较多,很难长时间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探索、运动兴趣,为了进一步保障高职体育教学和文化建设的发展,运用智慧体育信息化平台,加强与学生们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在进一步了解学生们体育运动情况与身体素质状态的同时,给予学生们专业化的体育康复学、运动营养学、体育保健学等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确保学生们在健康的运动行为中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另外,为了进一步实现智慧教学的一体化建设与发展,也可以联合院校师生与家长,通过监督和互动交流等方式全方位了解和掌握学生们的运动和学习情况,进一步构建完善、立体式的新型高职院校体育智慧教学结构,实现家校合作与智慧教学的一体化发展目标。

3.4、做好教育改革创新,实时跟进形势变化

高职院校的教育和发展进步离不开创新,跟紧时展变化趋势,做好体育文化建设和创新,能够在充分发挥智慧体育实效性作用的同时,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和体育文化氛围。其中,智慧体育在国家政策与各地体育部门的号召下,已经搭建了众多具有特色化和多元化的智慧体育服务平台,作为高职院校,在体育文化建设期间借鉴和参考其发展经验,打造和建设出符合院校教育发展的体育文化平台和教育教学体系,能够在不断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变革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体育文化建设内容。首先,创新体育教学策略,开拓体育教学和文化建设传播途径,利用5G技术和互联网等技术为学生们呈现数据化、智能化发展生态体系,能够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文化建设效果。可以根据院校本身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们安排相应的体育训练活动,结合5G技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简化课程教学流程、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将学生们经常接触到的运动项目变成可视化、数据化的视频和运动教程、教材,能够在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同时,丰富学生们对于课程知识以及体育运动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利用一些运动数据记录和检测工具,了解和掌握学生们的实际运动状态和成长变化情况。当前,根据院校现有的网络平台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应用一些能够让学生们实时记录运动记录和学习变化过程的教学软件,分析学生们的整体运动状态和学习情况,能够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课程教学设计。比如,对于一些平时积极锻炼和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教师可以参考“学分银行”的学习激励策略,将学生们的运动成绩和日常表现进行分数和成绩积累,累计一定限额可以兑换奖励或者教师“一对一”指导机会等有利于学生运动能力和积极性提升的奖品。对于一些长期懈怠运动锻炼和缺乏体育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对后台数据的分析,了解和掌握学生们存在的不同问题和学习困境,通过合适的互动交流与鼓励引导,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上进意识和运动习惯;最后,随着5G技术和AR、VR等技术的日益成熟,院校和教师也可以为学生们准备一些适合体育锻炼和自主运动学习的智能化运动场馆或者课件。让学生们通过课上或者课下时间自主锻炼和学习,能够在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智能化建设水平的基础上,开发更多智慧体育项目和教育创新策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慧体育”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也让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发展拥有了更多元化的文化元素与发展创新思路。转变体育文化建设思路和想法,加强对智慧体育发展的建设和与支持,通过强化智慧体育平台与体育文化建设宣传,营造良好高职院校教学文化氛围,丰富课程教学策略与措施等方式,能够不断巩固和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水平,保障并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品牌的形成与高职教学发展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岳.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的路径分析[J].体育风尚,2021(6).

[2]李永,武铮铮.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现实困境与建设路径[J].投资与合作,2021(4).

[3]雷建辉,陈利利.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探析[J].职业,2020(36).

[4]缪嵩.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反思及优化对策阐释[J].体育风尚,2021(4).

[5]许正杰.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8).

智慧体育教育范文第4篇

一、什么是智慧型教师

“智慧型”教师是集维持型、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的某些特点于一身,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一类教师,其显著特征是拥有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师理论智慧、实践智慧和情感智慧的有机统一,具有一定的教育智慧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石。理论智慧是关于什么和应是什么的智慧,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观念等,为教师教育实践提供教材和工具并指明方向。教师的理论智慧体现了教师力求把握教育普遍规律的愿望和能力。教师的实践智慧是一种在教育规律的支配下,将教育理论的普遍规律与教师的特殊教育经验有机地整合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之中,能恰当处理随机生成的具体问题的智慧。它是关于怎样做的智慧,是决定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性因素。教师的实践智慧体现了教师应对经验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即生成性因素的愿望与能力。教师的情感智慧是指教师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承受挫折、自我激励和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它是关于如何做得更好的智慧,是教师获取理论智慧、实施实践智慧、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动力和调节系统。“智慧型”体育教师是智慧型教师的下位概念,“智慧型”教师所应具备的素养,体育老师也都应该具备。“智慧型”体育教师也是集理论智慧、实践智慧和情.感智慧于一身的统一体,具体表现为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辨析判断、发明创造和主动适应的能力,以充分的理论知识及其创新能力作基础,在实践中既不墨守成规、传统呆板,又能灵活机动、巧抓时机地开展工作,在情感智慧的调配下,能恰到好处地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二、做“智慧型”体育教师是课改的需要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课程改革精神只有经过教师的理解和转化,才能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体育课程改革中“实践力量的人”是广大的体育教师。从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来看,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移植先进国家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但如果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技术和方法,.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己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法,再先进的工艺技术,也会在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此次新体育课程改革力求与国际接轨,与传统体育课程相比变化较大,教师如果因循守旧,不思进取,问题肯定也会接踵而至。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呼唤广大教师要成为“智慧型”教师。智慧无极限,通过努力,“智慧型”体育教师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达成。以新课程的推进为契机,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促进“智慧型”教师的积极达成,从而在课程改革中使教师和课程都得到发展而实现“双赢”。新体育课程与传统的体育课程相比,由于课程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教师的角色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成为体育课程的决策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者、体育教育的研究者。

三、怎样做智慧型体育教师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学习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成果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使体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为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提供了不断创新的条件和机会,同时也使他们为了适应现代体育的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素质,以求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一是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水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和完善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培养、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二是在不断更新体育教育观念的同时,采用培训、进修等方式,全面更新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的文化知识,以增强体育教师的知识面,从而全面提升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加强体育教学的研究工作,积极探索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法,并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以使教师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同时,还要积极引导教师根据教学特点,创造性地提出改革思路,并大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这样,就能变单纯地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为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并使其掌握锻炼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智慧型”体育教师是一种经过努力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达到的教师类型,智慧无极限,但可以不同程度地得以体现,在这一点上与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智慧体育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 体育教学 多元智慧

一、前言

多元智慧理论是Dr. Howard Gardner 于1983年出版的“智力架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提出来的观念,它打破了传统对智慧理论的二个基本假定:第一,人类的认知历程是一元化的;第二,只要用单一可量化的智慧,就可以正确地描述每个个体。多元智慧理论对于人类认知历程的描述,采用更多元的途径,承认每个个体在认知方面的文化差异,指出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具有各种发展的潜能和可能性,此种发展和学习上的无限性,提供教育学者更多思考的方向,在教育历程中,应该以更宽广的方式,指导学生依据个体的独特性,进行适性的学习。其实,中国古代便是注重多元智慧的,因为古代讲求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与现代多元智慧的精神不谋而合。在符合基本教学节数的原则下,学校得打破学习领域,实施大单元或统整主题式的教学。在新的学校课程中,健康与体育领域乃为七种学习领域之一,多元智慧理论恰好可以提供国内中学体育教师另一种教学的尝试。

二、多元智慧理论的涵义

Gardner综合了人类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验学、神经心理学和伟人的研究,截至目前发现人类至少具有八种智慧,兹简述其涵义如下:

1.语文智慧:有效运用口头语言或书面文字,以表达自己想法和了解他人的能力。

2.逻辑数学智慧: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

3.空间智慧:能以三度空间来思考,准确的感觉视觉空间,并把内在的空间世界表现出来。

4.肢体动觉智慧:善于运用肢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并运用身体的部分生产或改造事物。

5.音乐智慧:能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6.人际智慧:觉察并区分他人情绪、动机、意向及感觉的能力。

7.内省智慧: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

8.自然观察者智慧:能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型态、辨认并分类物体、且能洞悉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三、多元智慧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应用

多元智慧是发展出来的一套理论,然而事实上,每项智慧都是虚拟的,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任何的智慧是独立存在的,智慧总是相互作用的。例如在一场球赛中,球员必须有很高的肢体动觉智慧来运球、投篮,而在传球、投篮时必须运用其空间智慧准确的将球传、投到正确的位置,同时也必须要有相当的人际智慧,才能和队友合作无间,必要时还得应用其语文智慧向裁判争取分数或罚球的机会。可见,体育课并非只有教导肢体动觉智慧。Gardner多元智慧理论,提示各教育阶段的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要同时兼顾各项智慧的学习内容,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批判思考、合作学习、独立学习等),同时提供有利于八项智慧发展的学习情境,让每个人都有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以下乃以中学体育教学为例,列举出各项智慧可能的教学策略,作为中学体育教师课程设计的参考。

1.语文智慧:说故事、写报告、脑力激荡、录音、写心得;

2.逻辑数学智慧:计算与定量、分类与分等、有逻辑的回答、启发式教学法;

3.空间智慧:影像立体呈现、思维速写、图画比喻;

4.肢体动觉智慧:使用肢体语言/手势表达、肢体语言回答问题、课堂戏剧表演、概念动作化、操作练习;

5.音乐智慧:旋律、歌曲、倾听内在的音乐意象、心情音乐;

6.人际智慧:合作学习小组、模拟、小组出主意时间;

7.内省智慧:一分钟省思、个人经验的联系、情绪调整时刻;

8.自然观察者智慧:制作收藏品、田野调查。

四、多元智慧体育教学举例

任何教学方法的新型式,均必须从计划的改变开始,然后再进行实际教学、评估、修正、再教、再评估,以致建立教学的特殊型式。多元智慧提供教师一个全新的思考模式,可帮助他们于确定课程目标后,在发展单科的课程架构时,可以借由考虑各项智慧的问题,以协助教师尽可能包含多种智慧的活动,以中学体育课徒手操为范例,统整各项能力:

1.单元名称:自编一套徒手操

2.单元目标:让学生透过八项智慧的活动设计,能掌握一套简单的徒手操。

3.预期学习者的成果:学生会利用八项智慧,演示徒手操。

4.教室资源或材料:光盘与有关的图片。

5.学习活动:语文智慧(全班一起讨论广播体操的动作);逻辑数学智慧(对学生说明广播体操动作要领,让学生加以分类);空间智慧(利用图片,进一步说明广播体操动作);肢体动觉智慧(小组合作,创作一套徒手操,在课堂上演练);人际智慧(分成数个合作学习小组,创作动作);内省智慧(让学生发表感想,自我评量学习活动);自然观察者智慧(比较各组的优缺点)。

6.评量程序:各小组互评、各组演练。

五、中学体育教学落实多元智慧的方针

多元智慧教学理论的提出,扭转传统对人类智能及认知思考历程的观念。在教学上应该提供学习者更多选择的机会,降低来自课程与教学设计、学习者本身限制而产生的各种挫折和焦虑感。让学生从学习历程中,发展自己兴趣与性向的特质,体会从有兴趣的领域中,获得智慧的乐趣。为使多元智慧得以应用于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中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设计应从传统的观念中挣脱出来,作更新、更积极的反省思考,以传统理念为基础,开拓崭新的里程,提供中学体育教学者与学习者更多的选择机会与弹性空间。中学体育课程发展不再以固定的理论为取向,作单一的规划设计;教学设计不再以单向的目标为准,做固定的流程设计,如此,才能达到多元智慧发展的理想。基于此,下列几点可以作为中学体育教学落实多元智慧的方针:

1.建立有利的情境:在多元智慧的冲击下,教育当局应适度的松绑给学校自力,学校应建立实施多元智慧体育教学的情境,如:建立学校人员、师生、家长共同的目标与愿景、领导者的支持、学校行政的支援、提供适当的资源、建构专业的教师、充分的教师专业自主,让多元智慧的种子散播开来。

2.看待学生的观点必须改变:中学体育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以及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他们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增强自己的八种智慧,这样才可以打开自己的观察视野,从这八种智慧棱镜去观察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

3.重视教师间的团队合作:在从事多元智慧体育教学时,由于是一种多元智慧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设计不同,最好透过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以探讨出教学的共识与聚集智慧教学的教学方式。

4.中学体育教师应自我专业成长:这是帮助教学的最大助力,教师可透过自我探索与自我成长,或透过同事成长团体,发展与开展自己与同事的多元智慧,并透过教学合作模式,得到更多的资源与支持,呈现多元智慧的教学内容。

六、结语

中学体育教学理论贵在运用与实践,体育教学研究贵在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方式和解决方法,并对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做更有效的连结。我们期待多元智慧教学能更丰富中学体育教学的内涵,也期望透过多元智慧的运用,使中学体育教师与学生有更多样的教学接触和领会,徜徉在教学与学习的乐趣之中。牛顿说“如果我能够看的比别人远的话,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为期落实未来中学体育新课程,深盼所有中学体育教师,都能提供肩膀,共享教学资源,为改进传统的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和评量,带来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 郑利霞.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生评价的启示[J]. 教学与管理,2007(21).

[2] 刘树仁.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个性培养的启示[J]. 教育探索,2007(07).

[3] 马帅迪. 多元智能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 百色学院学报,2007(03).

[4] 刘阳. 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06.

智慧体育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学生 智慧 培养 概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147-01

智慧指的是一个人对事物可以做出正确、敏捷而灵活的理解或者处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对问题的处理或对紧急事件的应对以及对一些本质问题的思考和实验技巧等方面。学校教育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系统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智慧,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智慧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智慧培养概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体育教学如何才能满足社会对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很多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体育教材上的那些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只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忽略了智慧技能的提高。在现代社会,要求学生能够用最迅速、最有效的方式来获取体育知识,提高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拥有“智慧”。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还必须加强智慧培养,也就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技巧并去创造新的技能。

二 如何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的智慧

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智慧,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与新技能,并且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变为学生自身的智慧。

1.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智慧

要培养学生的智慧,体育教师自身必须拥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育教师要敢于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陈旧的教学方式,这是培养学生智慧的前提。

首先,我们说的创新意识并不是单单指某一个新的锻炼技能或训练方法,而是要求教师拥有质疑批判的精神和主动创造的能力。比如,体育教师应该主动地参与各种教学科研活动,多去观摩、学习教学示范课,并不断反省自己的教法,钻研新的教法;努力开阔自己的视野,从多种渠道获取新的信息,不断地为自己充电,等等。

其次,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体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概括来讲,就是不但要给学生吃“鱼”,还要教会学生“渔”的本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讲究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的生成。

2.通过多样化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智慧

在体育活动中,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而不同的运动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反应。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方式,促使学生情感发生变化,这对学生智慧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多样化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初中生大多喜欢运动,可是面对单调的训练却很少有人能够一直保持兴趣,因此体育教师要尽可能地使体育训练的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同时,多样化的训练不但能够让学生保持新鲜感,还可以促使学生的身心高度集中在训练中,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其次,对抗性训练可以刺激学生的积极情绪。在对抗性训练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斗志与智慧。为了获得对抗的胜利,学生会想方设法,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长久处于精神振奋的状态之中,并且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荣誉感,让学生们在团结合作中群策群力,共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实践证明,积极的情绪更能够促进学生集体能力的爆发,这些对培养学生的智慧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如拔河比赛、接力赛等,都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多样化的训练可能让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情绪,而多样化的情绪又可以促进体育教学的进展,情绪变化对激发学生潜力有着很大的作用,这样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效率就会更高。同时,通过多样化的训练,还可以培养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从而使其能够更加冷静地对待问题,这对学生智慧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3.通过创设恰当的体育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智慧

在体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智慧的培养。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上,学生面对的就是跑道与体育器材,枯燥而无味,许多学生对体育课都没有兴趣。如果能够在体育课堂中也加入恰当的情境,这对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智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为了训练学生的爆发力,通常我们都会采用短跑的形式,只是单调的训练常常会让学生们觉得很乏味,效果也不好。可是如果我们加入适当的情境,同样是短跑,效果就会大大不同了。比如采用接力追逐的方式,或者干脆设置一个“大灰狼追小羊”的活动,那么教学内容就能够吸引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去参与,训练效果自然也就不同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了让自己跑得更快些,他们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也会积极地动脑去提高自己的反应速度。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它同时也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体育运动和人的思维是密切相关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技巧,引导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智慧养成。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慧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能够让教学效益最大化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健军.健康与智慧同步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初探[J].体育师友,2009(3)

智慧体育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智慧型”教师

传统体育教学由于课程理论的偏失和经验的保守而走向了一种简单化、教条化,形成了刻板、僵化的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相违背的唯计划性教学,这样的教学压抑、束缚、窒息了学生的生命活力,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使得体育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成了漂亮的口号,教育所提倡和追求的价值观和理想没有真正得到体现。新体育课程与传统的课程相比,变化是全方面的,如教学观念的转变,教材的构建,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方式的改变,教师角色的改变等等。教师与以前相比,权力大了,灵活性大了。灵活性有了,弹性也有了,但如何合理恰当地使用自己的权力,把握好灵活性和弹性的度,却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就呼吁我们教师要具有相应的教育智慧,要成为体育“智慧型”教师,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呼唤“智慧型”体育教师。

一、改革和优化培训机制

师资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得以与时俱进最主要的途径,新体育课程对教师的培训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便是其具体要求。由此可见,推进新课程,必须培训先行。

针对传统培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新课程的培训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师培训观,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机制。笔者认为,首先是培训内容多元化,不仅有新教育理念的通识培训,更有不同学科教师的分科培训;其次是培训形式多元化,改变以往培训者一言堂的局面,让被培训者参与到培训中去进行参与式讨论、互动研讨等,充分调动被培训者的积极性,激发出他们无穷的热情和智慧;再者是培训对象多元化,除了体育教师外,还应包括学校的管理者如校长、教导主任等,通过培训促使他们成为课程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领路人;最后是培训者的多元化,做到课程改革专家、教研员、校长、优秀教师等的培训相结合,直接面向基层教师进行培训,扩大培训者的队伍和层次,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多途径地自我提升

(一)读书学习夯基础

教师如果不坚持读书和学习,肯定会跟不上时展的潮流而被社会所淘汰。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因此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知识的高速更新,体育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导航员”,必须不断治学,跟上时代步伐,否则是导不了这个航的。知识经济时代,体育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体力,更重要的是知识和能力,知识是基础,没有知识,能力便无从谈起。《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把“学会学习”列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新体育课程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既是终身教育观念形成的标志,也是终身教育实现的条件。我们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学习,自己首先应该要会学习,成为“首席学习者”,了解获取新知识、技能和新思想观念的途径,掌握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具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推理等研究能力。

(二)教研为纲促进步

教育研究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和得以成长最重要的途径,如果教师能够进入到研究状态,以研究的态度和行为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无论是对教师自身的成长,还是对教育工作都将大有裨益。教育科研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反思、怀疑、批评和创新,推进新课改,培养智慧型教师,教育科研是很好的一条途径。教师所进行的教育研究并非是在教学之外抽出时间来做研究,而是从教师教学的实际和需要出发,留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即研究者,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要被研究,而且要由教师自己研究,教师不仅是被研究者,而且自己也是研究者。我们应以教研活动和日常教学、读书为依托,开展普遍性的教研活动,力求使教研变得平常和有效。

(三)实践创新求发展

实践创新是体育教师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教师的理论智慧、实践智慧和情感智慧最终的归宿和落脚点就在于实践创新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新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广大体育教师自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必须去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模式和新方式,充分利用新课程给我们提供的发展才智的空间,树立创新精神和意识,多环节、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创新和变革,掌握达成某一目标的多种方法和途径,因人、因地而宜地使用。新体育课程全方位的变化给广大教师带来创新变革的机遇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如课程与教材观、评价观、师生关系观、教学观等等,具体到其中的若干细节更是有无限的机会。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反思,创新也就会不断地涌现。

课程改革没有终极目标,只有理想目标,理想是我们良好的向往和追求,是需要花好长时间去努力的,有时甚至是不能实现的,同时理想目标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着的,这就决定着体育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专家学者们对先进的新课程理论,如何体现了以人为本,如何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如何合理评价等等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如何以及要作哪些转变等也有不少研究。但是,教师们不可能一下子达到新课程所提出的要求,过多、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可能会使教师可望而不可及,教师的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认为“低起点,求进步,高目标”应成为教师成长的目标。“智慧型”体育教师是一种经过努力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达到的教师类型,智慧无极限,但可以不同程度地得以体现,在这一点上与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有着惊人的相似。本人力图通过对新体育课程和“智慧型”体育教师的研究,让教师在某一“点”上与新课程结合起来体现自己的教育智慧,然后以点带面,让教师的智慧在体育教育的方方面面得以体现,既提高教学质量,又使教师的人生意义得以升华,从而变“阻力”为“动力”,让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智慧体育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大学体育教师;教育理念;知识管理;实践智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33-02

随着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实现“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期盼,社会对教师地位与角色要求的认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2003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极大满足新时代情境下社会各界对大学体育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但《纲要》能否顺利实现预期目标与大学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紧密相关。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和理念与新时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相脱轨,体育教师存在整体专业素质不高,与其他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等问题。提高大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促使其角色的转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回归大学体育教育本质,树立正确大学体育教育理念

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念是回归大学体育教育本质的关键。《纲要》指出大学体育教育本质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强调体育教育应该从“以学生为本”出发,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与自我实现为目的,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与幸福生活。我国对大学体育教育的认识经历了“运动技术”的体育教育观到当前所提倡的“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体育教育观的转变,反应社会对大学体育教育认识的深化,也体现时代对大学体育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其教育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适宜教育行为背后必定有正确的教育观念的支持。

1.树立正确的体育发展观,即“健康第一”的观念。《纲要》指出把“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作为我国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我国传统大学体育教育只关注学生“健康发展”的某一方面,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某些运动技能或单纯增强体质,没有真正理解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三维观”之间立体交叉式关系,缺乏整体眼光看待体育教育。实践层面的真正体育教育更是空中楼阁,达不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2.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学生的体育发展水平存在巨大的差异。《纲要》提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大学通过开设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丰富体育活动形式,拓展体育活动时空,采取多元性的评价方法等方式以调动每个学生体育活动主动性、积极性,满足大学生个体发展需求。

二、注重大学体育教师的知识管理,优化体育教师知识结构

知识管理是一种来自团队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过程,以知识为基础的体系、人工智慧、软件工程改进、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组织行为的组合概念。《纲要》指出: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体育教师知识管理是体育教师依据一定的预定目标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对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进行管理,从而达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目的。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在知识管理方面存在缺乏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知识管理能力不强、对隐性知识管理不足以及知识创新与应用意识与能力不强等问题。大学体育教师通过注重隐性知识、个人知识与实践知识形成而提高知识管理有效性对于体育教师重新定位角色具有重要的价值。这里强调的知识管理对象不是书本、教材的公共知识,更不是经过无意义学习而获取的知识,而是指经由教师实践形成的尚未外显化的带有较强个人色彩的知识与理论,即隐性知识、个人知识与实践知识三方面。隐性知识是大学体育教师通过在教学中与无数次的“工作现场”的激情碰撞以及其后的“顿悟”而产生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或活动后突发灵感而获得启发的。个人知识的关注表明了对教师自主地位、个体性的重视。大学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的获取往往是通过在教学现场中运用“自己”已有的体育理论知识习得的,是大学体育教师通过将教学的实践知识与已有的体育教育理论知识相联系获得。目前,部分大学在学校管理制度上为体育教师提供充分的自由民主空间以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在向大学体育教师传授理论知识时,淡化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与绝对性,注重知识的价值性、境遇性及相对性的特点。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提供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组织低结构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育活动的开放性与趣味性等。实践知识是相对于传统教学过分重视学科知识而忽视个体、脱离实际提出的。大学体育教师实践知识的形成需要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与实践性,在实践中进行积极反思、主动思考如何解决实践中问题,提倡采取创设体育情境、体育问题解决等形式。这三类知识相互关联、相互融合,其形成过程是发生在同一个时空境遇当中,带着问题与疑惑进而积极主动思考的实践性场景。

三、关注大学体育教师的能力养成,提升体育教师实践智慧

实践智慧是个体在具体情境中应对不确定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素养。这个素养由个体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辨别力与良好的判断力、伦理知识和行动能力等方面构成。《纲要》明确指出要不断完善大学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促进实践智慧的发展。大学体育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活动,而实践活动的情境性、多样性和现实性决定了大学体育教育活动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价值冲突性。因此,依赖体育学科理论知识或只掌握某项体育教学能力是很难胜任复杂体育教育实践情境的。这就要求当代大学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体育教育专业知识与技巧,更要拥有体育教学的艺术与智慧。这既是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需要,也是建设一支适应新世纪体育课程发展的高质量体育师资队伍的需要。

体育教学艺术与智慧的养成不是通过简单课堂传授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大学体育教师躬身于一线教学实践活动并对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与反思形成的。这就要求大学体育教师要学会独立思考,善于反思,对各种观念、知识理论有批判重构的能力。在我国的体育教育实践中,教师思维不平衡、偏执一端的情况较为普遍,不纠正其思维方式、不端正其体育教育观念,正确的体育教育实践就难以形成,体育教师的实践智慧也无法真正养成。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教师往往会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体育课程的忠诚执行者,视某种教材教参或某一教学方法为“圣经”,一旦运用得“顺手”就不会轻易改变,甚至是一种教学方式、一本教参用了一生,一旦要求其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师角色就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从而导致无法逃离固有“教育惯习”的藩篱。优化大学体育教师的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提高其反思能力,对提升体育教师的实践智慧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注大学体育教师的个人生活经历,重视叙事研究方式对提升体育教师实践智慧具有重要作用。大学体育教师的个人成长与个人倾向及已有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其成大学体育教师的过程中,与体育教育相关的关键经验对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理解体育教育、开展什么样的体育活动、怎样开展体育教育有重大的影响。叙事,即讲故事,是意义生成最古老的、最自然的方式。叙事研究是“诉说关于我们生活和自我故事,它作为一种诠释性反省的手法,让我们有一种观点去理解我们是谁、是什么以及种种加诸在我们身上所发生的事物。”可见,叙事研究不仅是大学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研的一种方式,更是其提升专业化水平与实践能力、养成实践智慧的重要途径。

没有伦理,就没有实践智慧;充实伦理,就是充实实践智慧。教师伦理对于教师实践智慧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实践的伦理主要包括信任、民主与道德心。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交往,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大学体育教育的实施是师生之间和谐、民主、平等的交往。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与趋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265-266.

[2]王建琴,陈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研究[R].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2009.

[3]Liebowiz,J.Building organizational intelligence:A knowledge management primer[M].London:CRC Press,2000:22-23.

[4]肖海波.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探索[D].长沙:湖南大学,2009.

[5]邓友超.教师实践智慧及其养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1,88,151,198.

[6]DeweyJ.Experience and Education[M].NY:Collier Books,1963:17.

[7]Goodson,I.F.,&Sikes,P.Life history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settings:learning form lives[M].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2001.

[8]编辑部.对“94万索赔案”的讨论[N].中国教育报,1998-01-11―06-14专题版面.

[9]陈作松,季浏.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

智慧体育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初中体育课堂 学习策略教学 生成智慧 教学方式

智慧是人类大脑思维的独特产物。用智慧统率体育知识、技能已经成为21世纪一项伟大的体育教育宣言。这个宣言的核心理念就是召唤人们做“知识经济时代”的主人。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人呢?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关系到学生是否拥有体育知识、技能的根基,更关系到学生智慧能否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生成。

一、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怎样才能生成智慧

既然通过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新见解、新知识与新方法并最终潜移默化地生成智慧,那么在体育课堂教育实践中体育教师应如何做呢?

(一)生成创新能力

体育教师知道创新的重要性,但很少真正具有创新的思维或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思维或创新能力首先是对自己的否定,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这种勇气就是要改变过去的教学规则、上课程序与体育知识、技能传授的方式,即要打破原有思维模式,创新思维和积极创新。

(二)增强执行能力

如果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是实施体育策略教学的源泉的话,那么,体育教师的执行能力就是将甘泉洒在教学实处的工匠,这个工匠要具有执行和落实策略的能力。

二、初中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何以生成智慧

学者吴甘霖分析了智慧统率体育知识、技能的九种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改变体育课堂学习方式。改变体育课堂学习方式是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用智慧统率体育知识、技能的阿基米德支点。

要实现体育课堂学习方式的根本变化,关键在于更新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更新,最重要的问题是让体育教师意识到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比原有的教学方式更好、更强、更有效。初中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作为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方式,比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好,在于它更多地强调体育知识、技能与学习策略的同时获得;在于它更多地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在于它更多地突出了学习策略获得与创造性思维之间内在关系的形成。

三、初中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应该生成智慧

什么样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才有利于学生生成智慧?学生不能给这个问题明晰的答案,只有通过具体的体育教学才能实现。那么,什么样的体育教学才具备这一功能呢?答案是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是指体育教师围绕新课标,以教材为载体,依据学生“使用个人才智”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知识、学习技能、规则、方法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既能体现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又能增强体育教学有效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类型需要的超前意识。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记住多少书本上的体育知识、技能,而是掌握获取体育知识、技能的方法,体育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最终学会体育自主学习。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在讲授书本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教会学生获得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策略、技巧、规则等,并以此引领学生生成新见解、新知识与新思想等。这些新见解、新知识与新思想就是帮助学生最终生成智慧的潜在信息。体育教师使用学习策略教学方式,效果是学生改变某些创新素质。随着创新素质的提高,学生会不断产生新见解、习得新知识、掌握新方法,这些新见解、新知识与新方法就是一种经验的升华,一种能力的再现,一种智慧的孕育。

智慧体育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体育运动;体育哲学;认识论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2-0016-05

一直以来,古希腊体育被认为是现代体育的起源,尤其是古奥运会,其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哲学意味都被体育哲学各位论家诠释、阐发。在此中,古希腊哲学思想与古希腊体育运动之间的关联成为解释的关键所在。在先前较多的研究中,古希腊体育运动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表现”、“实现”特定哲学观念和文化理念的中介,而它的自性则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所以,厘清先前研究中古希腊体育所扮演的中介角色,深挖古希腊哲学思想中蕴含的实践智慧,对古希腊体育作哲学认识论层面上的诠释,使之有着更为饱满的哲学思考内涵是该文的思维导向。

当在体育运动领域论及古希腊哲学家及其思想时,最常被引用的一个例证是古希腊为数不少的哲学家,尤其是伟大的师徒三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出色的运动家,其中还不乏奥运桂冠获得者[1][2]。以此为依据,在较为宽泛的历史文化层面来树立体育运动在古希腊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古希腊哲学与古希腊运动在形成伊始所具备的紧密关联。而在古希腊哲学家的原著中挖掘其思想内涵和论述与古希腊体育运动之间的关联则能开出另一条研究径路。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说

早在古希腊时代,哲学被称为“爱智慧”(希腊语为philosophia)[2],意旨于对睿智的追求、热爱。但是凸显智慧的实践性,换言之确定实践智慧的内涵与意义的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将知识区别为三类:“第一类是理论知识或科学知识;第二类是实践的智慧、实践的知识或者明智、审慎;第三类是技艺、技巧或生产的知识、制作的知识” [3](这三类分别对应希腊文episteme,phronesis和techne),本文所主要关注的就是亚里士多德提出phronesis,即实践智慧这一概念。不同于理论知识,实践智慧包含着伦理学与政治学,他们的研究目标是善和善的行为。国家和个人的善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而在实现善的过程中,实践智慧作为“一种体现为行动的知识”即实践知识,得到了凸显。

1.1 实践智慧与实践知识

亚里士多德崇尚知识,崇尚求知的生活,“他坚信人类光辉灿烂的未来只有通过持久不懈的学术研究、逐渐积累知识才能达到,并因而告诫我们说,按照求知的欲望行事、实现自我乃是人生最崇高的目标,从事理智活动、进行思辨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并且这种求知的过程――“一种从事智识活动并进行思辨的生活”,是一种人追求不朽的过程,是人最接近神的一种状态[4]3。然实践智慧中包含着实践知识这一维度。通过挖掘古希腊体育运动中存在的知识因素,尤其是当摆脱亚里士多德所提到的第一个知识类型(理论知识和科学知识)的束缚后,古希腊体育运动中具备的实践性知识,即亚里士多德所提及的第二种知识类型(实践知识)得以彰显,这是实现认识论层面上对体育运动理解提升的一个途径。

然而实践知识却是丰富的,首先它是一种属人的知识,更是一种“让我们的欲望行正道”的知识。而如何“行正道”则与亚里士多德之后提出的两个概念――权衡与直觉,及由这两者构成的话语性知识和直觉性知识密切相连[5]。

亚里士多德关注人的行为,尤其关注人行为的目的和方式这两个方面,而由权衡形成的话语性知识就是解决人行为的方式问题,而由直觉形成的直觉性知识就是解决人行为的目的问题。

首先在亚里士多德眼中,“实践的智慧必须是一种能够在与人类的善相关的事情上作出行动的合理的正确的状态”[3],而实现这一合理、正确的状态就需要人来“整体性”地判断“什么是对他有利的”[5],这一行为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权衡。所以说“实践的智慧的本质是权衡的”,且权衡的对象就是“那些我们并不永远如此的事情,比如医疗、航海”。从对实践智慧的界定出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他著名的中道原则――以权衡的方式“在恰当的方式,对恰当的人,有所行动” [3],而并非是一种无原则的一味“折中”,同时这也是人最好的一种行为方式。

而直觉来自于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思想。作为一位古典经验主义肇始者,亚里士多德对感觉经验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作用的强调是必然的,但它同时也区别了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列举的方式,即从“大量的特例中找到逻辑层面上的共同点”;第二种则是当人面对只能在整体中被观察到的原则时,人的直觉体验就至关重要,他便如斯定义了直觉理性――“区别于在推理过程中展现的逻辑理性”,而是一种“本质性的定义”[6]。所以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强调直觉与实践经验的重要性,重视人的参与过程和直觉体验,更为甚之的是,直觉成为了直面本质的一种方式[7],是跨越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回归到特殊的途径[3]。所以通过直觉,人们就能把握行为的目的。

1.2 实践智慧的身体性

在论述完实践智慧中存在的实践知识维度及其权衡和直觉两个方面,但是真正要与个人和国家的生活发生关联,知识和德性需要与个体发生关联,那么身体这一概念却在此中扮演了中介的角色。但由于哲学界的学者对亚里士多德的关注多从伦理学和政治学的角度,身体维度存在一定的漠视,时至今日,对身体问题的关注已是炙手可热,对亚里士多德对身体的描述的挖掘无疑有着对当今身体问题追根溯源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不像柏拉图,虽然两者都承认人身体的不完美性,但是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身体是人实现“理智生活”的一个中介[8]。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有着两个基本的界定。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善已然被分为三个层次:一些被称为外在的善,另外一些则与灵魂与身体有关”[9]13,与身体相关的善即可被认作是“身体的善”,其中包含了“健康、强壮、健美、敏锐” [10],而在现代看来这些描述静态身体的形容词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必须“在于行动”,“获得奥林匹克桂冠的不是那些长的最漂亮和最强壮的人,却是那些参与竞技的人” [9],所以身体的行为是实现善的一个必要途径,身体的善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再者,亚里士多德并不像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样避讳身体的快乐,而相反他认为在身体的快乐中可以体现人“自制”的品德,并且这种“节制”的形成并不来自于道德、心灵的掌控,而更多的是身体快乐本身所具有的两种特性:第一身体快乐能驱开痛苦,只有过度的身体快乐才能治愈过度的痛苦,是从快乐的匮乏走向正常的品质,所以毫无疑问是一种向善的过程;第二身体快乐是强烈的,是天生的。[9]

可见,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中的权衡与直觉概念都在他对身体的阐述中得到体现和印证,如果没有身体,直觉经验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对身体快乐的正面肯定,实践智慧的善就无法在个体身上得以实现。同时身体也是古希腊时期个人参与政治和公共活动的一张必要的门票,亚里士多德也说过,“身体丑陋的人,不是我们所说的善的人” [9],所以身体也是个体通向集体的一个道路。

1.3 个人的善与国家的善

经由身体这一中介,实践智慧及其衍生――实践知识进入了个体和国家的生活,成为个人和国家形成善的一个基础。个体在具备直觉性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明了善的行为目的,通过权衡这一话语性知识,便可使自己行为的方式符合善的需要。在亚里士多德对善的描述中,个人的善是身体的善、灵魂的善和外在的善的三者结合,前两者又与第三种相区别。在身体的善中,包含着“健康、强壮、健美和敏锐”,在灵魂的善中包含着“节制、勇敢、公正和明智”,在高扬身体价值的前提下,这两者是相互作用的。而这两种内在的善需要外在的善作为表达,正如他所说“具有德性还是认为在于实现生活”,所以外在的“财富、高贵出身、友爱和好运”是内在的身体和心灵的善的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10]。在这三种个人的善的描述中,也蕴含着向最高善――国家的善的迁移方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着最高善,其他属人的善都是以其为目的,而城邦(古希腊的城邦实质上就是一个个小的国家,为了理解便利,本文在后面将其都写作为国家)的善就是各种技艺的目的,如战术、理财术和修辞术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善。并且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完满的善应该是自足的,我们所说的自足不是指一个孤独的人过着孤独的生活,而是指他有父母、儿女、妻子,以及广言之有朋友和同邦人,因为人在本性上是社会性的”[10]。所以亚里士多德作出如下论断:“尽管善于个人和于城邦是同样的,城邦的善却是所要获得和保持的更重要、更完满的善。因为,一个人获得这种善诚然可嘉,为一个城邦获得这种善则更高尚,更神圣” [10]。在这一论述中,不仅包含了亚里士多德对个人善和国家善一致性的论述,但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善的重要性的认识。国家的善的体现和实现方式也与个人的善相区别,目的在于形成“共同体的利益”,即在于利益的形成的公正的分配。但是有一点应当值得重视,也被当代的伦理学学者发挥:“一个东西之所以在国家层面是好的,完全是因为他在个人层面上也是好的。我们不能反过来说,国家层面上的善为个人层面的善提供了根据。对亚氏来说,如果什么东西在国家层面上是好的,在个人层面上却是坏的,那将不可思议 [11]。”

2 古希腊体育运动与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的契合

如若单纯从当前哲学界对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的伦理学、政治学视角出发,无法非常直接地与古希腊体育运动建立直接的关联,但是当身体性在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中被挖掘后,古希腊体育运动,尤其是作为其代表的奥林匹克运动就能与古希腊的实践哲学形成互为印证,继而能在西方哲学发端之时树立体育运动的地位和价值。同时,古希腊体育运动中所存在的通向个体和国家的善和通向实践知识这两条道路是形成与实践哲学相互印证的重要条件,在社会历史层面上来说,古希腊体育运动也成为了古希腊哲学实践智慧的集中展示。

2.1 体育运动:通向个体和国家的善的道路

早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了重视,但是由于柏拉图主要持理念论的观点,所以在他看来“一个优秀的身体不能保证心灵的优秀,但是一个懂得思考的人一定会努力保持身体的平衡,拒绝过度的饮食”,但是柏拉图却又尖刻的指出日常的体育锻炼会让运动员变得缺乏适应性和懈怠,需要更多的睡眠[12]32。而亚里士多德高扬了身体感觉,重视体育运动,原因在于“健康的心灵取决于健康的身体”,“田径运动能让年轻人变成强壮、健康的公民并能在战时保卫雅典在和平时为雅典服务”[9]47,这就非常直白地印证了实践智慧中对身体性的强调和伦理学、政治学意义。而下面所阐述的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两个隐喻便展开了个体善的提升和国家稳定这两大实践智慧的意义。

2.1.1 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身体――自然隐喻

古希腊先民普遍存在着自然崇拜和人格神崇拜,一方面是对自然力量的畏惧,而另一方面也是对身体不朽的追求,然后太阳的东升西落,季节交替和风雨雷电,使得先民认识到“运动”(这里的运动是更为宽泛意义上的物质运动,而非体育运动)是自然力量的本质所在,所以先民用自己身体的运动来“模写”自然的运动,所以古希腊的体育运动就形成了“模写”自然崇拜和人格神的作用[13]。从对古代神话和身体运动的研究出发,这种“模写”作用的一个反映便可诠释为身体――自然隐喻,早在上世纪70年代英国体育哲学学者C.Jane和Darwin就揭示了各种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存在着大地与天空是身体――自然隐喻的两个方面:

他们转述了早在公元前522年-443年的Pindar的记载,“赛跑、铁饼和掷标枪、搏击、摔跤和战车比赛都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认为其中“摔跤、拳击、赛跑和战车比赛都是与大地相关”,而“投掷性的如铁饼、标枪却与天空相关”,更深入地说,摔跤、拳击等运动模拟着人格神宙斯在大地上的动物代表――公牛,骏马的行为,而“甩出铁饼前所做的圆周运动正是模写着宇宙的一种秩序”,是一种对天空中太阳东升西落的圆周运动的模写,所以“铁饼只要求达到最远的距离,而不是击中某个目标”,但是圆周运动只是铁饼运动的一部分,这也暗示着“人是无法完美地展示这永不停歇的太阳的运动”。而人投掷标枪的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古希腊人格神宙斯投掷其武器――雷电的动作,标枪在天空中的划过的轨迹也模拟着流星从天空中滑落的过程[13]。

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身体――自然隐喻实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完美的追求,也着重实现了身体在人与自然进行交流沟通时的关键性地位。这样身体,尤其是身体的运动,成为了实现人能力提升和对完美追求的先决条件,是模写了完美的天空和太阳。由此引发出的身体观便不同于近代心物二分观念深入人心后的身体观。在这一身体观中,首先,善和身体的美相关联,古希腊人对身体的一个信念:“(身体)超越战争、超越,对身体特定但是却普遍的一个信条:美貌由德性而来,成为美的才能成为善的” [12],而体育运动正是形成身体的美的一个最佳途径;其次身体的美所形成的善更是一种社会的教养,这样身体又与社会规范相关联,Norbert Elias更深一步地解释了古希腊时代的善是不同于我们当代道德意义上的善,而是“与军人和有教养的人的培养相关”,而“身体形象是其中的主导因素” [14]。最后,体育运动中的身体又是行为的身体,是趋向于美的身体,是个人趋向于善的过程,同时具备了善的目的和过程。所以说,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身体――自然隐喻从实质上是一种善的体现,更为确切的说,是一种个体的善的提升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实践智慧个人的善的实现、展现的一种方式。

2.1.2 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个体――国家隐喻

如果说古希腊体育运动中存在的自然――身体隐喻是一个个体层面上善的追求,那么古希腊体育运动中蕴含的个体――国家隐喻则是一个社会的、群体层面上的善的追求。然而这一个体――国家隐喻就体现在古希腊体育运动的场地、规则和教学方式的设置上,其中“正义”理念是隐喻的内核。

首先在古希腊时代,体育比赛必须在一个公开的场地上,在日光下进行,这是为了让神来见证比赛的全过程。拳击比赛都是没有现代拳击比赛的“重量级”概念,虽然这一方式在现代拳击运动中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它的目的却在于,古希腊人认为只有这种无差别级的比赛才能展示最有力量和最强壮的人且不受制于体重,才能代表太阳这一“生命之源”的力量。在摔跤中,一个失败的身体姿势是某一方的背部触及了地面,因为这个时候失败者能感受到太阳的力量,而此时毫无疑问,获胜方正是代表了和行使了太阳的力量。可见,古希腊时代的正义来源于太阳,而在古希腊的体育运动中正是展示了这种正义,更为重要的是,它将这种正义展示给社会大众,形成维系社会群体,形成国家的一个重要因素[13]。

再者,尽管是体育运动或者是早期的身体教育,古希腊人尤其是雅典人拒斥特殊化。在Eliseo Andreu-Cabrera等人对古希腊时期体育运动与身体教育的研究中就发现了亚里士多德就反对音乐教师和体操教师对运动员进行区别化的训练,他坚持认为“年轻人应当受到所有种类的体育运动,而不是仅仅接受它们中的某一项运动训练”[15]。简单地看,这是一项古希腊身体教育的一种方式,但是其中却蕴含着深层次的政治学理念。不同于上面所提到的体育运动中的太阳隐喻展示了正义,古希腊体育运动中这种拒斥特殊化的做法是实现正义的一种途径。个体的身体在未经体育运动和身体教育时是私人的,为己的,但个体若要成为一个公共人物,抑或是政客、官员,从事体育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私人的肉体得到公开的展示,且需要进行近乎“全才式”的培养,这样个体的身体才能形成国家的公器,社会的、群体的、国家的善才能得以实现。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古希腊城邦时代,作为“哲学王”的哲学家们有不少都是运动员。

通过揭示古希腊体育运动中蕴含的个体――国家隐喻,可以打通古希腊体育运动中两大隐喻,个体的身体不仅仅在个体层面上与自然力量呼应,同时也能超越个人身体的限制,成为一种社会的身体、城邦的身体,个体与集体之间的鸿沟也同时被超越。

2.2 体育运动:通向实践知识的道路

暂且将古希腊体育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知识在学理层面上的联系搁置一边,古希腊哲学家们所创办的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就与体育场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古希腊的哲学家在教授哲学的同时,还会教授各种运动技能。亚里士多德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府(对应的英文为Lyceum, 也有翻译为莱森学派,逍遥学派)就靠近古希腊式的体育场[7],在那里经常还会有哲学、政治学上的论辩。由此可见,古希腊的体育场所,不仅仅是一个人锻炼身体、提高运动技能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展开哲学争论,学习哲学、算学、修辞学等知识的地方,所以先天的,古希腊体育运动就与知识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体育运动所包含的知识,尤其是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实践知识,却是另需一番论证,Healther L. Reid[16]对在知识层面上对古希腊体育运动(包括了体育教育)作出的重释是实现体育运动成为通向亚里士多德多崇尚的实践知识之路就是其中较为典范的。

Reid对古希腊体育运动在知识层面上的复兴是从两个方面入手的,第一便是古希腊体育运动是“真理之争”。因为首先古希腊体育运动挑战着人们业已认可的答案,不重复原有的状态,充斥着不确定性;其次古希腊体育运动中是一种“开放和中立”的比拼,在其中形成的知识正符合了古希腊哲学的知识定位,“知识作为事实的表达必须是可信的且是可以被证实的,并不是一个所谓信念、意见”;最后,古希腊体育运动是通过公开展示的方式,由“共识”来确定胜负,而非传统、权威、信仰和暴力。

第二是蕴含于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善德之争”,它的基本核心是将体育运动对胜利的追求转向对善德的追求,亚里士多德的两位先师――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这种转向的积极倡导者。在哲学史层面上,苏格拉底将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哲学为主的研究导向转向于道德哲学。苏格拉底一直坚持体育运动应该是“离开那些现实的,追求胜利的目标,而是为了追求理想性的善德的目标,换言之,这就是‘爱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就能发现自我的存在,实现真正的幸福。柏拉图则与苏格拉底所走的类似“个人救赎”道路迥然相异,他的教育理念是追求“发展灵魂的哲思能力,最终形成社会领导能力”,所以在他看来,体育教育一方面需要参与者能理解规则,让自己的灵魂和欲望恢复到原初状态,一方面体育教育也能训诫灵魂,使之能获得更高的教育水平,最终形成公共服务能力,形成欲望和灵魂的和谐。

由上述两点可以发现,与其说古希腊体育运动与知识有着密切的关联,毋宁说古希腊体育运动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区别于理论知识的一种实践知识,其中追求真理与善,追求国家与个体的和谐正是亚里士多德对实践智慧界定的关键所在,是一种身体化的实践智慧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实践智慧中的“权衡――对不永远如此的事情的求解”的具体体现。

3 古希腊体育运动与实践智慧契合的当代意义

上文在阐明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的内涵的基础上,又以蕴含于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身体――自然隐喻、个体――国家隐喻及实践知识维度为中介,实质上就是挖掘了古希腊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实践智慧。但是这种深挖已然存放在博物馆中的历史故事,厘清其中的历史脉络是否有价值,却是非常值得深思的。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所以追寻这一历史踪迹的现当代意义是本文的要旨之一,其中它对植根于当代体育深处某些问题的反思更具有核心意义。

3.1 体育与知识关系

体育运动是否在传授一种知识?这一疑问一直困扰着体育学学者、体育教育学者。尤其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这一疑问则更为凸显。随着教育学的日臻完善,“教育性知识”被界定成一种“命题式或理论化的理解”,它有着启发性的价值。而体育作为一门学校的课程,也用这种“教育性知识”来重新“装点”自己,努力能“自证”为一种“学术性课程”[17],成为一种和其他理论学科一样的一种“知识”。为实现这一目的,体育教育有两个做法。Amour对此进行了描述:第一,体育课程中,“理论课和理论考试是寻常可见的”;第二,国家课程体系必须主导国家体育课程的设置。Hargreaves[17]等人对这两个做法提出了深刻的反思,他们尖刻地指出“(体育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的课程,理论考试的出现意味着体育教育失去了他最为优势的方面”,即便不停地在体育教育中强调理论的作用,但是绝大多数的体育课从本质上而言仍然是实践性的,身体性的。虽然Armour在身体维度对体育教育中存在的这种身体与智识之间的矛盾进行重构,但是这种直接在体育运动、体育教育的体系中直插入身体概念是稍显突兀的,然后追寻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实践智慧,挖掘其中的实践知识却是一个正本清源的做法。

毫无疑问古希腊时代风行的体育运动、身体教育方式和当代社会的体育教育课程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但是古希腊体育运动中身体与智识的和谐共处却在哲学层面上为当今体育教育、甚或说为“体育运动是否在传授一种知识”这一疑问提供了一条解释的径路。毋庸置疑,在上述的种种论述中,已经不难发现古希腊的体育运动中存在着一种实践知识,区别于理论知识,体现着一种实践智慧。也正是由于古希腊体育运动的这一特性,可以说在那个时代体育与知识息息相关,互为辅佐。

随着古希腊文明的式微,基督教统治欧洲,虽然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层面上二元论得以延续,但是它有关体育教育,实践智慧的理念却被忽略[2]。之后兴起的近代哲学受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形成了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心物二分”观念,身体不再被认为是“人类主体在世界的泊处”,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类理智――“我思”的高扬[18],身体成为了心灵“令行禁止的工具”[19],所以在中世纪,对身体的拒斥走向了极端,出现了宗教式的禁欲和苦修生活[2]。在这一知识背景下,体育与知识之间形成了隔阂,而在其中对身体的认识的跌宕便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一直影响了后期体育、体育教育哲学的思想。之后随着文艺复兴的开始,体育开始从走向了学校,进入了教育化过程,在18-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科学和技术成为了时代的主导,体育便进入了科学化和课程化时代。虽然在这几个时代中,似乎体育与知识紧密联系,体育中充满了“理性知识”,整合了心灵与肉体,如Jesse Feiring Williams的将体育认为是“通过体育的教育”这一观点便是代表之一。基于将个体认为是心灵和身体的整合体,心灵是这一整合体的本质的观点,Williams认为“体育教育不仅仅只关注身体健康,也需要关注通过体育教育而达到的个体关系、情感反应、智力学习、团队行为、社会关系、情感和审美效果” [2]。可见在这一知识背景下,体育,包括体育中的人的身体只是一个被科学所分析的对象,它的知识来源于其他学科,体育中包含的运动技能甚至运动技艺不被认为是知识的来源,而是被解释的对象,与古希腊体育运动中所倡导的“实践知识”有着本质的区别。

而在现当代哲学繁盛的今天,梅洛・庞蒂的现象学传统、尼采-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传统、莫斯-布迪厄的人类学传统实现了身体的重光[20],在这三股思潮传统的作用下,身体不再被简单的当作“肉体”,也不再是心灵和意识的附属。身体成为了“社会之构成过程中的多维中介”,“身体是某种兼具社会性和自然性的实体,既形塑社会,也被社会所形塑”[21],由此身体成为了社会与个人的中介,也成为了人认识和影响世界的中介。针对身体的探讨还在深入了认识论层面,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指出:“所有知识都有其身体根源”[22]。虽然波兰尼对知识的身体性的论述有着深刻的认识论变革意义,有着冗长的论述,但是他却是将知识的根源定在身体之上的开始。在当代的体育哲学界,将身体纳入研究分析,甚至成为研究的主题之一[23],引发了国内大量学者的共鸣,但是较多的研究均是在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对身体与体育之间的关系进行阐释,如体育中社会对身体的规训,体育中对身体的人文价值的体现等,所以只停留在身体的中介性意义上,但是最为知识根源的挖掘则尚未展开。从这点看,体育哲学中的身体研究就缺憾了与当代哲学的认识论研究的身体根源性挖掘这一方向的呼应。所以体育哲学中的身体研究还未深入到知识层面,体育运动中蕴含的“实践知识”就无法得到进一步挖掘。

古希腊体育运动与古希腊哲学中的“实践智慧”形成了契合。在历史追溯层面上,找到体育运动与知识的早期契合,身体的善是它们之间的中介。在哲学史演进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的当代解读形成了体育与知识在当代哲学背景下再度形成契合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从古希腊体育至现代体育的发现又可搜索出一条实践知识沉浮的线索,为体育哲学中的认识论研究提够逻辑发展的一个维度。

参考文献:

[1] 李力研.野蛮的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94.

[2] Mechikoff ROBERT A. A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from ancient civilization to the modern world [M]. New York: McGraw-Hill, 2002:60,9,87,45.

[3] 郁振华. 对西方传统主流知识观的挑战――从默会知识论看phronesis[J].学术月刊,2003,12.

[4] 乔纳逊・伯内斯. 亚里士多德[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3.

[5] Schollmeier PAUL. Aristotle on practical wisdom[M]. Zeitschrift fur philosophische forschung,1989,43(1).

[6] Prosch, HARRY. Polanyi’s tacit knowledge in the ‘classic’ philosophers[J]. Journal of the British society of phenomenology, 1973,4(3).

[7] Schollmeier PAUL. Aristotle on practical wisdom[J]. Zeitschrift für philosophische Forschung, 1989, 1:124-132.

[8] Todes SAMUEL. Body and world [M].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2001:12.

[9] Aristotle. The Nicomachean ethic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1:13,140.

[10]亚里士多德 著. 廖申白. 尼各马可伦理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2,18-19,6.

[11]李绍猛. 稳定性与亚里士多德的最佳政体:《政治学》第5卷新解[J].世界哲学,2010(3).

[12]Spivey NIGEL. The ancient Olympics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57.

[13]Gregory C JANE. Hypothe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ZEUS and athletics in ancient Greece[J]. Sport history review, 1974,5(1).

[14]Elias NORBERT. Sport et violence[J]. Actes de la recherche en sciences sociales, 1976,2(6).

[15]Andreu-Cabrera ELISEO et al. Play and childhood in ancient Greece [J]. Journal of human sport & exercise, 2010,5(3).

[16]Reid HEATHER L. Sport, philosophy, and the quest for knowledge [J].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sport,2009,36.

[17]Armour KATHLEEN M. The case for a Body-Focus in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J]. Sport, education, society, 1999,4(1).

[18]Todes SAMUEL. Body and world [M].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2001:13.

[19]Turner BRYAN S. The body & society[M]. London:Sage, 1996:9.

[20]汪民安,陈永国. 后身体:文化权利和生命政治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21.

[21]克里斯・希林. 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8.

[22]Zhenhua YU. Embodiment in Polanyi’s theory of tacit knowing[J]. Philosophy today, 2008,3.

上一篇:竞赛式教学范文 下一篇:分数概念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