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智慧,生成智慧

时间:2022-07-09 08:09:48

融入智慧,生成智慧

“创造自己的高效教学经验”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关心的课题,如何创造自己的高效教学经验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其实就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的教育,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把知识内化的特殊认识过程。语文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充分预习,并且在自我初步消化的基础上,带着新的问题进入课堂。这种有目的性的预习,能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引发他们对文本的自我探究的意识,这就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养成预习文本的习惯,养成一种善于发现问题和善于积累的习惯,养成一种探究问题和善于质疑的习惯,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愿望,让学生能听、会说、爱读、愿写,在课堂中培养阅读兴趣和探究意识,从而使整个语文课堂迸发出生机和活力。

二、通过课前三分钟朗读,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朗读”,这是创造高效教学经验的关键。

首先,“课前三分钟朗读”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之进入兴奋的学习状态,增强课堂学习的效果。朗读的结果会使学生积累大量词汇和句子,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其次,“课前三分钟朗读”能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获得诗文经典的熏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不仅仅陶冶了情操、还能够增长见识。第三,“课前三分钟朗读”能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通过反复朗诵,可加强对古诗词的记忆。最后,“课前三分钟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以“读”为中心,引导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认真读书,启发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达到感情的升华。

三、通过结合现实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组织语文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好的导入能先声夺人,扣住学生心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应抓住语文和现实生活的契合点导入新课,这样就和学生的生活相接近,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例如,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好歌词导入。好歌词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贴近学生内心,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笔者在讲《智取生辰纲》时用刘欢的《好汉歌》导入,在讲《水调歌头》时用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导入等等。此外,还可通过讲故事、对联法、名人名言等方法精心设计导入,使学生深深感到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从而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将生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语文课真正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世界,使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这可以说是创造高效教学经验的重要一环。

四、通过实行“模糊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所谓“模糊教学”就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唯“标准答案”是从。它和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是有本质区别的。它的出发点是由于语文的答案本身具有多元性,并无权威性,因此不应限制学生的思维。

课堂上,教师应创设一种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里尽情地交流思想、探讨问题,尽情享受思想碰撞时那美妙的火花,讨论完毕,学生们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能自圆其说者皆正确,教师以博爱、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无拘无束地展示自己的见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独创性,使他们的智力水平得到高度发展。

五、通过渗透道德教育,教会学生做人

语文教材的一篇篇文章中都蕴藏着作者做人和作文的智慧,是一座座宝藏。语文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发掘编者和作者的智慧,并且联系生活,最终唤醒、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获得道德教育。

例如,执教《伤仲永》时,笔者设问:“方仲永是一个天赋很高的孩子,可为什么后来成为平庸的人呢?”学生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是仲永的父亲造成的,有的学生说是乡邻造成的,也有的学生认为是方仲永自己造成的。接着我又问到底成功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呢?学生联系自身得到的启发是,无论有无天赋,都要勤奋努力,不能自以为聪明就懒惰不思进取。就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道德教育,而且效果尤佳。在课堂中渗透道德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创造自己的高效教学经验,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教师应在教育中融入智慧,生成智慧,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高语文素养。

上一篇:电视新闻记者在隐性采访中“度”的把握研究 下一篇:民间借贷:产业空心化背景下的金融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