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辅导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4 11:00:04

高中数学辅导方法

高中数学辅导方法篇1

关键词: 辅导员 人力资源 结构特征

1.研究目的

高校辅导员是在高校中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的人员,是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导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是在校系党组织的领导下,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思想发展规律,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辅导员人力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辅导员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与完善将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结构特征的分析,反映出高校现有人力资源结构存在的问题,并为改善和提高辅导员人力资源结构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校的专职辅导员。选取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温州大学、湖州师范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十所高校的200名专职辅导员作为研究的样本。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分析法。通过网络检索的方式查阅了相关文献,主要涉及高校辅导员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相关研究。

2.2.2问卷调查法。自编关于浙江省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结构的问卷,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分别是87.1%与92.6%。对浙江省八所高校本科生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86.9%。符合统计学的基本要求。

2.2.3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分析

根据人力资源理论,本研究构建了辅导员人力资源结构的指标体系,即辅导员人力资源由“数量”和“质量”两部分构成,数量包含了人口数量和劳动时间两个纬度;而质量包含了体力特征、智力特征、劳动态度、专业(职业)劳动水平四个方面。

3.1浙江省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的数量特征

3.1.1浙江省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的数量分析

3.1.1.1性别。调查结果显示,男性辅导员79名,女性辅导员121名,各占到了辅导员总人数的39.5%和60.5%,从全省高校来看,女性辅导员的数量要大于男性辅导员。虽然目前高校在招聘和选拔辅导员过程中,也已经考虑到性别这一因素,但这与辅导员这个职业的性质有着一定的关系,且与高校中学生本身的性别比例有着直接的密切关系,如在调查中的一些文科院校(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女性辅导员的数量要大大超过男性辅导员。

3.1.1.2年龄。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辅导员占到89名,31到35岁之间占到62名,36到40岁之间占到39名,41岁以上占到10名。可以看出,35岁以下辅导员占到了75.5%,而41岁以上的辅导员只占到了5%,大部分辅导员都十分年轻,这一年轻化趋势对于辅导员事业日后的发展是有利因素,但辅导员的年龄分布也出现了“断层”现象,经验丰富的辅导员比例较少,且这些辅导员多数已经不在一线岗位,对于辅导员队伍的传帮带而言,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3.1.1.3带班数量。结果显示,浙江省高校辅导员平均带班人数多达265人,辅导员带班最多人数多达471人,带班最少的人数为54人,带班人数超过200人的辅导员比例为74%。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的规定,辅导员和学生的师生比为1:200。可以看出,浙江省辅导员中绝大部分人带班数量都超过了200人,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而个别辅导员带班人数较少,主要是由于这些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不是带班,而是其他职责,如指导就业工作,社团、学生会工作,“奖、助、贷”等方面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并不比其他辅导员轻松。这样大量的超负荷工作,一方面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工作的满意度和效率都有可能打折扣。

3.1.2浙江省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的劳动时间分析与描述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辅导员平均每周与学生沟通、辅导的次数为13.5次,最多的次数为24次,最少的为4次。而从每次沟通、指导的时间来看,最长的时间为2.1小时,最短的时间为0.03小时。调查发现,不同类别的辅导时间(每周辅导的次数乘以每次辅导的时间)上存在的差异非常显著(T=5.67,P=0.002

这应该与辅导员工作的性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辅导员在工作时间上很多时候并不是由自己所能决定的,辅导员要随时待命,做好本职的工作,要做到及时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因此,在不同类别辅导的工作时间上,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性。

表1 不同类别的辅导在周辅导次数和每次辅导时间情况的比较

注:P

3.2浙江省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的质量特征

3.2.1浙江省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的体力特征分析

现有辅导员大多数都是30岁左右的青年辅导员,且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不久,他们精力旺盛,体力比较充沛,40%的辅导员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良好。另外,有接近26%的辅导员认为自己长期待在办公室,健康状态有所下降,这一点应该引起重视。34%的辅导员认为自己的健康一般。

3.2.2浙江省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的智力特征分析

据调查,现有辅导员本科学历达60%,硕士学历达27%,博士学历达3%,本科以下学历达10%。其中29%的辅导员本科或是硕士阶段就读于“985”高校或“211”工程高校。现有辅导员的学历基本上都在本科以上,大部分辅导员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知识体系较为完备,结构较为合理,智力较高,但与此同时,现有辅导员本身受到的专业教育与辅导员工作没有必然的联系,拥有教育学或是心理学方面专业知识的辅导员比例不高,这对辅导员工作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3.2.3浙江省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的劳动态度特征分析

辅导员认为自身工作态度较好和非常好的比例占65%,一般以上占87%,可以看出,辅导员认为自己工作态度一般或较好,这对教育和指导学生非常重要,只有全身心投入到辅导员的职责中去,才能更好地教育和辅导学生。但同时,也有17%的辅导员的工作态度不好。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目前高校对辅导员的认可程度以及各种激励机制有待加强,二是部分辅导员自身对待这项工作的认识有待提高。

4.结语

4.1浙江省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主要由辅导员的数量资源和质量资源两部分构成。

4.2浙江省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在数量特征上呈现女性比男性辅导员多,年龄上出现断层,带班数量超负荷,不同类别的辅导时间差异性非常显著。

高中数学辅导方法篇2

【摘 要】课外辅导班是一个应试教育下的产物,伴随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文章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法等对宿迁城区及周边地方的辅导班进行调查,对辅导班市场进行了简要分析,简要地谈了谈对于此现状的看法,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此问题的缓解措施。

关键词 课外辅导班;中小学生;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47-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课题“宿迁市中小学生参加数学课外辅导班的调研思考”(项目编号:2014ysj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几年,随着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很多父母都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给他们报了这样那样的辅导班,种类繁多的辅导班有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出,社会对于辅导班的追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走在路上,经常可见赶着上各种辅导班的学生。为此,笔者调查了宿迁及周边等地的数学课外辅导班的现状,并就此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一、辅导班热的现象很普遍

环顾周边国家,在韩国,72.6%的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家庭支付的课外辅导费已占GDP的近2.3%;在台湾,81%的学生正在接受辅导。而在中国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到2014年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课外教育的参与者。可见,上辅导班并不是个别学生与家长的个别选择,而是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会不断地成为一个千万家庭面对的最为现实的问题。在宿迁,大多数中小学生都有过课外辅导的经历,课外辅导班已越来越多地占据学生的课余时间,且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层出不穷,质量也参差不齐。有比较成规模的,如昂立,更多的是一些社会上办的小型辅导班。

二、为什么要上辅导班

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与分析,我们将问卷设计成学生、家长两个部分。

1.对于学生而言,其本意是乐意提升自己,但在家长、老师的压力之下,一切就变了味。据调查,14.1%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学习上出现问题,希望通过辅导班补习来解决;18.7%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学校成绩较好,希望保持住自己的名次;5.4%的学生则希望能再多学点东西,多方面发展,进一步提高;还有14.9%的学生表示别的同学都在补课,所以自己也去参加辅导班;11.6%的人则说假期比较空闲,参加辅导班是为让生活充实一些。由此可见,多数学生其实心里并不是十分排斥上辅导班,本质上还是乐意去学习的,想通过学习进一步地充实自己。

笔者曾经走访过一些参加辅导班的学生,他们表示自己在学校的学习中有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但学校里的老师并不会一一指出,并且由于上课人数众多,很少得到老师的关心,老师只关心几个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但如果在辅导班就不一样了,老师会逐一解答自己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耐心并且细致地指出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还帮助自己改正。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在学生心中合理地上辅导班是有利于自己成绩提高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有高达35.3%的学生认为是老师或家长要求自己参加的,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一方面绝大数的学生本意是愿意学习的,也乐意通过辅导班再进一步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另一方面,又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自己是被老师或家长要求参加的。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可见,辅导班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畸形”的认知,正反两方面的态度是并行存在的。

2.对于家长而言,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上加好,受到更多的关注,但学校教育无法满足。

首先,如今的学生家长为了好大学,为了好学历,会不惜一切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辅导班,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超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家长和老师要求去上辅导班。其次,从众、攀比心理也是家长热衷于辅导班的原因之一。据调查显示,有41.1%的家长承认自己给孩子报辅导班是出于从众心理。也就是说,家长们报辅导班仅仅是因为别人报了,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己家的小孩也要报一个。这样,不仅对学生的成绩提高没有帮助,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现在的学校教育主要以大班化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因此,课外辅导班也就成为了不少学生弥补课堂学习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选择课外辅导班这一块,超过半数的家长表示自己期望的辅导班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这与他们所期望的上课形式相吻合,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可能地受到更多的关注,最好是一个人进行细致地辅导,而这些,都是现在大班化教学所无法企及的。因此,既然学校无法满足这一愿望,那么只有在课外的辅导班中达到这一“小小的心愿”。

最后,随着社会竞争的越发残酷,知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据调查,送学生上辅导班的家长中初中文化的占27.2%,高中文化的占35%,大学文化的占22.8%。可见,拥有相对较高学历的家长送孩子上数学辅导班的相对比例就越大。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家长都表示自己希望小孩的成绩可以更好些,以后可以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生活能比自己更好。在这部分拥有较高学历的父母中,不少受访者表示自己受到过高水平的教育,一般的中小学课程自己可以应付过来,因此,在自己有能力、有时间的情况下,孩子的教育是由自己负责。还有一小部分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是教师,这一部分人坦言,如今的课外辅导班市场参差不齐,自己并不放心,而又因为本人是教师,受到过专业的训练,因而由自己来还是比较放心的,一来比较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二来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进度与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学习计划,从而提高效率。

三、对于辅导班的选择

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Jodie Roth和Jeanne Brooks- Gunn博士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发现:好的课外辅导组织是以学生自己为资源去开发,而不是将其作为问题去管理和改善。根据此项研究,笔者认为现阶段一个好的辅导班要具备以下要求:要能够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发现他们的长处,并不断地提高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终身受益。因此,选对辅导班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但在辅导班选择这一块,大多数父母并没有遵循以上法则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课外辅导机构。据调查,43.3%的受访者表示是家长的朋友推荐,28.9%的受访者表示是同学或同学家长推荐,其余社区传单广告及电视广告、电台广播仅占25.1%和2.7%。可见,现代家长对于补习班的选择主要是通过口口相传,对于很多家长而言,只要能提高孩子成绩,那么这个辅导班就是一个好的辅导班。

对于选择数学课外辅导机构,大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其次是机构的知名度、教学环境、培训效果。辅导班的选择方式不约而合,也与数学这门课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数学是门基础性的学科,在考试中占着很大的比重,许多家长、老师都认为在考试中“得数学者得天下”,因此,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十分重视。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辅导班的口碑是好,但是否真正适合自己的孩子。当前,数学辅导班市场参差不齐,很难从“外表”去判断辅导班的好坏,在这一背景下,辅导班在老师、家长之间的口碑就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参考因素,从而忽略了其最本来的作用——帮助学生的发展,更好地提升学生能力。

四、上辅导班的必要性

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辅导班本身并不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只是别人上,自己家的孩子也不能掉队,以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有就是图个心理安慰。41%的学生表示自己参加数学课后辅导班或兴趣班后感到有较大的压力,43%的学生表示压力不大,仅仅有15.6%的学生表示没有压力,很享受。有近半数的学生表示上辅导班并不能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课外辅导班,笔者认为要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一方面,课外辅导班的存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平台,也为一些学习成绩较差、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辅导,却又想提高自己成绩的学生提供了一种可能,帮助他们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另一方面,参加辅导班占用的是学生的课余时间,并且大多数辅导班会给学生布置作业,这样,学生不仅需要完成学校里正常的教学计划,而且还有额外的作业,学习内容的重复不仅会让学生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重复学习已学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他们的学习兴趣,扼杀他们的求知欲,减少创造性思维,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这样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五、针对补习泛滥的解决方法

针对辅导班泛滥的情况,笔者想说的是高考就像是一个指挥棒,只要是以分数入学的法则不变,学生为了上名校,有更好的前途,唯有不断地提高学习成绩。在这个背景下,辅导班火热的现象就不会停止,国家相关的监管部门在不能制止这一现象的时候,就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约束这一市场。否则,一旦辅导班市场从地上转入地下,就很难再进行有效地监管。

对于学校:第一,要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较少的人数可使得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关注,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佳的发展。第二,把好课堂教育的质量关,提高校内学习的效率,解决学习问题,这样,学生自然就不用参加课外辅导班,或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而不是被迫地补课。第三,针对家长、学生最关心的升学问题,要最大程度地减少中小学的各种比赛和入学与评奖挂钩的做法。学校可以适当搞一些有关学习的竞赛,但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能以学生成绩为标准来确定教师的奖金和工资,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良性循环。

对于家长,在为学生报辅导班的时候要充分与孩子进行交流,分析自身的学习状况,之后带着自身问题,带着个人需求,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参加假期辅导,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学校和班级学习,力求家长与学生得到共鸣,这样做到有的放矢,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被迫参加课外辅导,加深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总而言之,课外辅导班犹如一把双刃剑,家长应同学校共同努力,最大程度地让每一个学生利用好辅导班这一利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发潜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Kwak·Byong- Sun.Struggle against Private Lessons in Korean Education Context[M].Paper presented at the 28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Pacific Circle Consortium.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21-23 Apri1.2004.

[2]孙璐.国内外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的研究述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4).

[3]何小庆.小学生参加英语课外辅导的原因及优缺点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D].华东师范大学,2013.

高中数学辅导方法篇3

关键词:课外辅导; 数学教学; 辅导法

课外辅导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数学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个重要措施。它是上课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又不是上课的继续和简单重复,在课外辅导中,通过多种渠道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反馈,从而对指导数学教学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一、明确对象,因材施教

辅导功能大致有三:补缺、补差、培尖。这就相对应地有三类学生要列为辅导对象,我辅导前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课外辅导的内容很多,但不管是辅导哪方面,我想首先应做的是:认真调查了解学生情况,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因此在目标教学中做好分层设计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学生在辅导中的过程中体会到课外辅导的乐趣,才会产生一种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的喜悦。后进生一般是不太让人喜欢的,在学校常受到老师、同学的嘲笑、嫌弃。对于后进生来说,教师的爱让他们找回自信,差生在爱心的催化下才会产生想学好的新愿望,这也才有可能使辅导成为可能。承认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分类指导,培优辅差,适应各层次的学生要求。这样,可有效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二、营造氛围,知行合一

课外辅导的特点在组织形式上。时间短、人数少、近距离,而且双边活动频繁,要求师生尽快进入角色。辅导课气氛既要紧张,又要活泼。如果学生不投入、不配合,教师不能急躁,不宜呵斥、讽刺学生,以免造成抑制、胶着状态。要密切注视学生学习态度及方法,及时调适。可能遇到麻烦,要心平气和、苦口婆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知识教人,营造平等的默契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把握契机,因势利导

学生产生求知欲时教师也具有最佳效果。通常情况下,缺课的学生返校后补课心切,教师的及时辅导,常省时间,事半功倍,还会因时间间隔短,补习后很快使其和其他学生同步。因辅导是教学中的“随机事件”,一定要抓住时机,不要“算总帐”。

凡是差生,他们的学习基础不扎实,所以,教师应在打好新知的基础上,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补课,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习惯。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上,一定要在“准”字上下工夫,尽量做到少而精。

四、研究方法,提高功效

要提高功效主要方法得当,教师辅导首先教给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其次,辅导要善于诱导,让学生多走直路,少走弯路。就差生而言,在方法和能力上都显得较欠缺。通过老师的课外辅导,学生应有这两方面的提高,学会知识迁移。

参考文献

[1] 史德志著:《小学生优良习惯与培养》,新时代出版社,2005年

高中数学辅导方法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KPI 辅导员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4-0031-03

绩效考核是指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1]本文依照国家对辅导员队伍的发展要求、高校的战略定位以及辅导员工作特点等实际情况,以KPI考核方法为基础构建辅导员考核指标,希望能为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有益参考。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难点

(一)工作内容量大而杂,考核难以面面俱到

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涉及面广,涵盖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班级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党团建设、学生活动开展、奖助贷、宿舍管理、学生安全、教务协助、日常事务管理等方方面面。毫不夸张地说,高校中教学之外的工作,基本都有辅导员的“份”。有人尝试统计了辅导员的业务,发现业务范围竟达108项之多[2],“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成为调侃辅导员繁杂工作状况的习惯用语,因此,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实际上绩效考核也无需面面俱到,择“重”而“考”之也是绩效考核工作的合理选择。

(二)工作时间难以量化与工作效果隐性化

不少高校对辅导员的考核评价沿用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办法,从“德、能、勤、绩”四大方面进行考评。在“勤”一项,主要通过对“辅导员实际处于工作状态的时间量”[3]的考察来进行评定。这种生硬地搬用行政人员的考核方式,往往使得考核指标脱离辅导员的工作实际,考核效果适得其反。对辅导员工作有所了解的人员都知道,辅导员实质上没有8小时工作量的界定。学生工作事无巨细,即使是节假日,辅导员也是手机24小时开机,全天随时待命。而且由于学生白天上课,涉及与学生谈话、开会、指导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工作,几乎都是利用晚上时间进行。所以,简单以“出勤率”、“工作时间量”等进行考核,根本无法衡量到真实的状况,甚至会引起被考核人的反感情绪。此外,辅导员做的大量工作,特别是学生事务中的工作基本上是服务性质的,其工作成果不像专业老师那样可以量化、积累。

(三)个体工作差异化较大

从高职院校的整体情况来看,辅导员工作内容普遍量大而杂,同时,从辅导员个体的角度去看,由于辅导员各岗位的特点不同,职责范围及其任务存在较大差异。一是年级差异。一般来说,辅导员通常以年级或专业进行带班。不同辅导员之间带的专业和年级都不一样,因此,一个学期,或是一个学年里,他们的工作内容是很不一样的。大一辅导员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指导组建班委会,建立贫困生档案等,因此,在心理健康辅导、班风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行为养成、助贷工作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大二辅导员做的更多是常规化工作,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班风建设、奖助贷工作等等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而大三的辅导员,工作侧重点是对毕业生实习、就业等进行辅导,以及办理与毕业生相关的事务工作。特别对于实行“2+1”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学生从大三第一学期就开始就走出校门参加顶岗实习,吃住均在实习单位,因此,大三辅导员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与毕业生保持沟通联系,掌握毕业生情况。二是人数差异。2006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 1:200 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但现实中,时隔7年,不少高职院校的师生比仍低于1:200。如笔者所调查的某高职院校,2013年,该校30位辅导员中,只有4位辅导员带班人数在200—290之间,大部分所带学生数在290—390之间,有两位辅导员的学生数达到了409人和450人,是其他辅导员带班人数的两倍。学生数量的多少,基本上就决定着工作量的大小,因此,合理的辅导员考核办法必须要考虑带班人数这个变量。

二、KPI概述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即关键绩效指标,是指企业宏观战略目标决策经过层层分解产生的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是宏观战略决策执行效果的监测指针,通常情况下,KPI是用来反映企业的战略执行效果的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4]KPI不仅是对组织和个人进行绩效目标设计的工具、绩效监控的对象、绩效考核的依据,,KPI的设置还代表了企业运行管理的价值导向和战略方向。作为现代绩效管理众多考核方法中一种,KPI具有自身的特点,概而言之,有几下几点:

第一,KPI是动态开放的。KIP的建立是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的,KPI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地阐释与传播企业战略,这同时也意味着,一旦由于企业成长需要或所处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企业的战略改变,KPI的指标也要随之变化调整。

第二,KPI是衡量绩效构成中的可控部分。现代绩效考核方法大致可分成三类:基于被考核者特征的方法、基于被考核者行为的方法和基于被考核者工作结果的方法。[5]KPI属于基于考核者行为的方法,行为法是对为有效完成绩效所必须显示出来的行为进行界定的一种绩效考核方法。在组织中,组织绩效的取得是内因外因双重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各职位员工可控制和影响的部分,KPI只能衡量可控的,可观察的、可量化的部分,尽量剔除他人或环境造成的其它方面影响。

第三,关键绩效指标是关键性指标。关键性指标强调关键,即对企业成功具有重要影响的方面。建立 KPI 体系有二八原则,即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80%来自于20%的关键业绩。关键绩效指标就是企业20%的关键业绩指标,从繁多的指标里掌握了关键指标,就相当于把握了全部。所以,KPI的考核指标少,它只对那些对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影响较大的,对战略目标实现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工作进行衡量。

三、运用KPI绩效考核辅导员工作的可行性

(一)运用KPI考核法有利用促进辅导员成长

KPI将组织战略目标层层分解,步步落实到具体员工身上。员工对工作的关键绩效指标的掌握,有利于他在工作中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行为,清楚地明白组织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因此,KPI的考核标准比较准确、考核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有利于科学评价辅导员的工作;它的实施可以使辅导员清晰地知道自己优劣势,并在考核反馈过程中积累经验,在探讨工作中分享不同的想法和观点,有利于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辅导员成长、成才。

(二)运用KPI考核法有利于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2006年4月,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确立了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目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的要求,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KPI考核法对辅导员进行绩效考核有利用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以往的辅导员考核过多强调考核的全面性,把辅导员的所有工作都纳到考核范围中。面面俱列的考核指标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合理性,考核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客观性和公平性,但是辅导员工作有它的特殊性。辅导员工作范围面广,不同辅导员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辅导员擅长谈话教育、课堂教学,有的擅长从事教育管理、学生活动开展,有的擅长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工作,有的则研究能力强,科研水平较高,这种面面俱到的考核方式对那些有突出才能、有鲜明特点的辅导员而言,具有极大的限制性和束缚性,致使这些特殊人才只顾疲于应付完成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的特长上向纵深发展。[6]KPI根据“二八原则”,只衡量对组织战略起重要影响的指标。这就相当于把辅导员从无穷完尽的“事海”里打捞上来,帮助他们明确方向,找到工作重点,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重要工作中,投入到他们所擅长的领域中,让他们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学习与研究,完成专业经验的积累与升华,从而朝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四、KPI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确立

2005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会议上指出:鼓励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专职人才。有人提出,可以按职责不同设置以下几类职业辅导员岗位:“一是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专业辅导员;二是学生心理辅导专业辅导员;三是学生生活园区住楼辅导员;四是院系资深专职辅导员。岗位设定可以职务或职称、专业、能力等为依据,并给予相应的职级待遇。”[7]辅导员分设不同职业岗位的这一做法,在个别本科高校已得到实现,这有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与专业知识的积累与升华。而在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是不分岗位类别的,仍然所有工作一把抓。但是国家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念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考核指标分类与关键指标的提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这一指导理念,并通过与多位工作三年以上的辅导员进行交流访谈,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目的性原则,建立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的辅导员绩效考核基础指标体系,并设置了四个加减分项。见下表:

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明细表

首先,上述考核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基本涵盖了高职院校辅导员主要工作内容,它与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辅导员职责定位是一致的。同时它也是动态的,对不同年级带班人数不同的辅导员考核都可以运用此表,不同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二级指标内容的具体阐述与规定作适当调整。

其次,本考核指标反映的是关键性指标。高职院校师资普遍较紧缺,与普遍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辅导员一般都要承担心理与就业的教学工作。所以“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班级建设”等指标都是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核心工作。其他一些,如协助教务员处理教务工作(通知考试、办理各类证件等)、配合医务室或后勤处等管理部门的工作并没有过多体现(尽管这些琐碎任务往往要占用大量的工作时间与精力)。虽然任何一个组织的目标均需要各方共同协作完成,高校各部门之间也要互相配合,但是每项工作都有它的主体,有它的归属部门,像教务处等管理部门的工作,教务处等管理部门才是这些工作的主体,辅导员只是配合角色。如果在考核中把这些从属性的工作列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进行考核,那无疑就说明了辅导员只能是从属的角色。考核作为一种导向,会迫使辅导员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在这些从属性的工作上,无法确定其工作的主体性,也根本无法谈其发展方向的专业化、职业化。

再次,本考核指标衡量的是绩效中可观察,可控的部分。KPI是基出考核者行为的方法,不是基于考核者工作结果。所以,它不用“考证率”、“英语考级率”“学生考勤率”、“学生晚归率”、“文明宿舍数”等结果性的数字进行考核,尽管这些数字容易统计,因为辅导员带班年级经常变动,经常是一年变动一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短期内这些数字与辅导员的努力并没有可靠的相关性。行为很难量化,但是,KPI是对为有效完成绩效所必须显示出来的行为进行界定,我们相信考评者能够剔除他人或环境造成的影响,确认哪些行为对有效完成绩效是有用的。通过对辅导员日常工作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观察、判断,最终完成对他们绩效的科学合理的考核。

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是进行绩效考核工作的基础,关于指标的权重分配、考核主体的设置、考核反馈过程等,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尚未涉及。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一种考核方法都有其局限性,KPI也不例外。因此,各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用心做好辅导员考核工作。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妙琼.GS学院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构建[D].广州:暨南大学,2006.

[2] 饶征,孙波.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第一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张乐.F公司基于KPI的绩效考核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

[4] 刘潇.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优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3).

[5] 崔红梅.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研究与分析[D].太原:中北大学,2011.

[6] 陈春生.论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的重构[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10).

高中数学辅导方法篇5

辅导员 矛盾因素 缓解方法

我国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推动,高职院校在逐步的增多,有数据统计,高职院校学生数已占全国在校大学生数的半数。但是,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导致学生生源复杂,学生起点低且人文素质较差、不良行为习惯多、思想政治上不成熟。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种种困难和矛盾。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目标。因此,如何缓解相关矛盾,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矛盾因素

1.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当前90后已经正式进入我们大学生行列之中,当代大学生基本上多是独生子女,除父母外,亲情观念相对淡薄,其个性相对独特,甚至有些孤僻。繁重的学习和升学压力,使得部分90后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同时,高职院校的门槛较低,学生的个人素质也相对较低,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但困难,还给辅导员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辅导员平时做得最多的工作是一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如抓迟到早退,抓宿舍卫生,抓各种违纪等,无法去认认真真地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及其在不同时期的需要,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出现更多的矛盾。

2.辅导员个人素质与国家政策要求之间的矛盾。随着国家改革的深入,政策不断调整,要求不断变化,特别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学生辅导员要不断更新理论知识,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但由于他们工作时间长,甚至连休息时间也要处理突发性事件或接待学生,而且很多学生辅导员也刚刚经历由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本身还要学习提高,知识上的局限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时难以适应时代对本职工作的要求,从而导致心理上的压力和不适应感。

3.辅导员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矛盾。高校的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在一年年明显增加,辅导员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但是,很多辅导员所学专业并非教育学专业,或者和学生所学专业不一致,从而导致了学生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一大障碍。从目前选择辅导员的情况看,辅导员在学生时代的政治表现和实际工作能力是好的,是得到认可后才能进入这个队伍。但多数情况下,由于所学专业和工作对象所学专业不一定相同,这样在与学生接触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在专业思想的沟通上缺少共同的语言,这无疑是辅导员工作取得明显成绩的一大障碍。

4.辅导员个人与家庭之间的矛盾。辅导员不但是一个教育者,还是家庭成员的主要角色。现有的工作体制导致了学生辅导员工作时间长,工作范围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场所,都有学生辅导员的身影。甚至可以说辅导员“除了睡觉时间是自己的,其他时间都是学生的”,绝大多数的精力和时间不可避免的都投入了工作,相对家庭生活所付出的比例就大大减少,家庭矛盾也就日益突出。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矛盾因素的缓解方法

1.提高辅导员的服务意识。辅导员是高职学生思想和人生的引路人,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针对性地帮助高职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材、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应努力结合时代性、多样性和生动性,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学习指导包括对高职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方法指导、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及班级学习氛围的形成,以创建良好的学风。生活指导是指辅导员对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进行规范管理和指导。心理疏导是辅导员要更多地关注高职学生的心理成长,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做好学生的咨询和指导工作,并及时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提高辅导员的个人素质及修养。由于大部分辅导员都比较年轻,心理承受能力不是特别强,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学校需要针对辅导员共同的心理需要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增强自身修养,提高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适,积极应对角色冲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辅导员心理协助机构。辅导员要不断学习,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积极地应对挑战。在新时期更要提高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正确认识压力并及时进行调适。辅导员还要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3.完善辅导员的培养培训体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其固有的特征,不仅要靠教育者循循善诱地教育和启迪学生的心灵,更要靠学生辅导员以自身素质与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学生,起到表率与典范作用。因此,加强学生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就非常重要了。新时期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应以“专业化强素质、职业化给出路”为指导思想,在保证和促进学生辅导员在履行好职责的同时,要按一定的专业方向提高和完善自己;应建立与完善学生辅导员培养体系,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辅导员梯队。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学生辅导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以造就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色的教育管理专家。对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辅导员,要进行严格而又系统的专业化培训,促进学生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要努力把他们培养成职业化的学生工作者,如心理咨询、就业指导、两课教学等方面的专才。这既是高校学生辅导员今后出路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辅导员以稳定、健康、积极的心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

4.提高辅导员的工作待遇。高职院校要重视辅导员工作,积极为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便利条件,应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在房租、岗位津贴、办公条件、通讯经费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在职称评定时,应结合实际让专职辅导员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或其他相关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并在课时、科研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另外合理安排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建立轮流值班和待班制度,保证辅导员的休息时间,积极调节辅导员的消极心理。

高中数学辅导方法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作为现代企事业单位中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常用手段之一,其对于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的巨大提升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高职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高职辅导员能否全心全意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因此探微当前高职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既是现实的,也是紧迫的。

一当前高职辅导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当前,高职辅导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问题,较大地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高效开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绩效考核的功能未能很好发挥

高职辅导员绩效考核的本质功能应该体现在更好地激励辅导员提高工作效率、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并积极改进工作方法以及实现自我发展,绩效考核的本质应体现在过程管理上,而不仅仅是对结果的关注。然而当前不少高职院校仅仅将辅导员绩效考核当做辅导员利益分配、评优评教的工具,而对辅导员绩效考核的促进辅导员专业成长等方面的功能基本忽略,这使得高职辅导员绩效考核基本走向形式主义,单纯与利益挂钩的绩效考核不仅丧失了其应有的监督激励作用,而且会使得绩效考核本身的合理性、公正性等正向作用受到质疑。

(二)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职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存在诸多不足和漏洞同样是制约和影响我国高职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的桎梏之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存在漏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指标体系较为模糊,针对性不明显,主要体现在辅导员绩效考核单纯重视对辅导员现有工作的绩效的考核,而对绩效考核结果促进辅导员专业提升未能给予重视;另一方面,指标体系的有效性不足,主要体现在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主要以自上而下的单项式评价为主,考核过程中辅导员本人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被抹杀,评价方法固化生硬片面化,不能真正全面有效地反映出辅导员工作的真实情况,考核过程中主观性有余而客观性不足,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考核方法不尽合理

一般来说,辅导员绩效考核主要采用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这两种方法进行,以往辅导员绩效考核主要采用定性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式简便易行,节约成本,但是存在着主观性过大,结果也较为抽象,绩效考核沦为“印象判断”,无法反映出辅导员之间的绩效的差别,随着现代考核方式的发展,定量考核开始进入辅导员绩效考核中并逐步占据核心地位,成为高职辅导员绩效考核的主要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将传统的评语转变为一定的分数,如辅导员查寝、同学生的交流次数等统统转化为一定的分数来进行考核,这种方式无疑大大提高了辅导员绩效考核的效率,操作性更强,但是其也有一定的不足,即忽视了辅导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差异,同样不足以提升辅导员绩效考核的效果以及辅导员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优化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对策措施

优化高职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有利于高职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促进辅导员专业发展,因而应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改进高职辅导员绩效考核现状,笔者认为优化新时期高职辅导员绩效考核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将绩效考核的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正向作用

今后,高职院校在对辅导员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应着重将辅导员绩效考核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结合,事实上,针对高职辅导员的绩效考核应是一个不断执行、检查、反思和处理的循环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辅导员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的过程,绩效考核过程中将绩效与辅导员薪酬相结合并没有错,但对辅导员的绩效考核的终极目的并非仅仅是利益分配,而应是促进辅导员在专业情意、专业方法等方面的持续发展和提升,绩效考核的重点应放在绩效的激励、反思作用上,这是今后高职院校在进行辅导员绩效考核的过程中所应重点给予改进和加强的方面。

(二)制定科学高效的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高职辅导员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应首先符合“科学性”原则,即指标体系的制定应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基本理论出发并结合本校辅导员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另一方面,要符合“效率性”原则,即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制定要积极进行前期的调研和访谈工作,深入辅导员工作一线,认真听取广大辅导员的内心呼声和想法,强化辅导员群体对指标体系的内在认同,从而真正发挥指标激励提升辅导员日常工作积极性的功能,切实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完善辅导员绩效考核方法

定性与定量的考核方式各有利弊,因而在实际的绩效考核过程中应善于将这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的互补,在适合采用定量考核的方面如辅导员同不同学生进行谈话的次数、检查寝室次数等方面则采用定量考核,尽量做到公平客观;在适宜采用定性考核的方面如辅导员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则采用定性考核的方式。总之,对高职辅导员进行绩效考核,既是现代绩效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专业取向下高职辅导员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针对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现状要及时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优化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模式,切实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稳步发展。

作者:简冬秋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乐.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1:30-31.

[2]张乐.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03:78-80.

高中数学辅导方法篇7

虽然考研辅导机构对考生的学习备考仅起到辅助作用,但这一辅助对于许多消息闭塞、没有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存在明显学科劣势的考生而言仍然至关重要。“考研经济”应运成为我国继“高考经济”之后的第二大“考试经济”。

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隐藏着许多不为考生所知的内幕,本刊记者经过多方走访调查,为同学们总结出4条必知的考研辅导行业法则,帮助考生们对整个考研辅导行业形成较为客观理性的认识,在选择考研辅导机构及报读辅导班期间少吃亏上当,提升学习效率,从而事半功倍。

法则一:不存在门门精通的辅导班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考研辅导机构总量已达到了1700多家。不同机构因其规模、师资、辅导模式的不同而各具特色。通常来说,正规的考研辅导机构能够投入更多人力、财力研究考研的方方面面,拥有一套包括公共课、专业课、专业硕士等辅导模块的较为完善的课程辅导体系,比不规范的小机构辅导效果更好。

然而,即便是正规机构,也很难做到每科辅导都出类拔萃,这与机构的“出身”不无关系。新东方教育最早只做中小学英语培训,教师多有留学背景,现将业务拓展至考研辅导,英语科目的辅导仍是其强项;文登考研的创始人陈文登是数学教师出身,因此该机构对数学辅导一直格外重视,有一些独到的方法;跨考教育则从创业之初就对其他考研机构所忽视的专业课辅导和跨校跨专业考研人群给予了特别的重视,创始人张爱志在创业之初,就以“庞大的专业课资料数据库”服务了众多跨校跨专业考生,也由此掘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目前,各考研辅导机构已经将“考研”这块“蛋糕”细分到极致,以服务模式分,包括高端一对一辅导、集训营模式辅导、院校定向模式辅导、网校辅导;以服务内容分,包括公共课、专业课、专业硕士乃至更加细分的复试辅导、调剂辅导;以地域和机构性质分,有分校辅导、加盟辅导;以备考阶段分,有春季基础班、暑期及秋季强化班、考前冲刺班等。对考生而言,辅导机构能提供的服务越是细分,其针对性越强,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辅导班。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辅导班模式: “细分市场,专注一点,做到极致”的商业规律,是决定各机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根本原因。一般来说,考研辅导机构在走上正轨之后,都纷纷完善自身的课程服务体系,做到“大而全”——考生来了这儿,就哪儿也不用去了。然而,近年来考研辅导行业开始洗牌,许多小机构在竞争中被吞噬:比全面,比不过大机构;比特色,自身优势早已在求大求全的过程中丧失殆尽。这为考研辅导行业敲响了警钟:是什么都做,最后什么都没做好,还是保持原有优势,用拳头产品以点带面?显然是后者。

法则二:考试通过率有水分,亲身体验更靠谱

如今,“通过率高达98%” “95%的考生成功考入理想学府”“押题命中率达90%”“全部命中英语大小作文题目”等宣传口号已经较少出现在辅导机构广告宣传的显著位置,而是出现在宣传材料的内文中。曾经,对高通过率、高押题率的宣传,是招徕学生的重要手段。

这些数据是否真实?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某考研机构的负责人。

“如果不是真的,怎么可能放上招生简章?”该负责人表示,公司每年都会派专人统计考生的成绩。对于记者提出的“落榜考生如何愿意提供自己的成绩单?统计的学生样本又是多少?”等问题时,该负责人表示“不太清楚”。对于押题率的疑问,该负责人认为“没什么好怀疑的,我们的命中率都是有据可查的,比对我们的辅导班所发的教材就知道了”。“曾有学生说,‘辅导班老师只要讲过了这个考点就算命中一道题’,是否属实?”“老师讲过了,学生自己记不住,能怪谁?”该负责人说。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因为所有考研试题都脱离不了大纲,任何一个辅导机构都会在辅导过程中涉及每一个知识点,这成了一些辅导机构命中考题的依据。很多辅导机构只要上课提及的某个概念被考到了,就称押对了题。

随着媒体对辅导机构利用数据进行虚假宣传的报道增多,考研辅导机构也意识到如果再对数据进行大肆宣传,很可能引起反效果,因此目前宣传手段也逐渐转向以口碑营销、饥饿营销等为主进行宣传。不管如何,宣传毕竟是宣传,最有效的鉴别方法仍是亲自细致考察考研机构的教学环境、师资条件和教学体系,切忌道听途说、以偏概全。

法则三:选辅导班别只盯着学费

“长期以来,考研培训机构的地位一直比较尴尬,它既要在工商行政部门以企业法人的形式注册,又要在教育部门以学校的形式备案,因此,对它的监管,就一直处于模糊地带,工商和教育部门既可以都管,又往往都不管。”某考研辅导机构前市场部职员表示,因为监管主体地位的不明,导致考研培训市场良莠不齐,收费并无统一标准。

究竟考研辅导行业的收费依据何在?成本与利润的比例又如何呢?记者采访了考研辅导行业的资深专家。

根据专家分析,目前规模较大的专业考研辅导机构其利润大概在10%左右,人力成本占10%,运营成本占10%,营销成本占15%,教务、教材成本占10%,教室租用成本占15%,教师成本占15%,教研成本占15%。其中教务、教材、教室、教师、教研成本均属服务成本,合计占到收费总额的55%。

地方性考研辅导机构的利润大概能够达到20%,人力成本占10%,运营成本占5%,营销成本占35%,教师成本占20%,教室租用成本占10%,服务总成本只占到收费总额的30%。相比于大规模专业考研辅导机构,地方性考研辅导机构的营销成本更高,却没有教务、教研成本。服务总成本少了20%。

在收费价格上,大规模专业考研辅导机构大概是地方性考研辅导机构的2~3倍。但不难发现,大规模专业考研辅导机构比地方性考研辅导机构的收费要高出不少,但服务质量也更高。

教研和教务方面的服务是两项较为容易被考生忽略的服务,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考生服务的专业性、考生备考的持续性,同时也是优质考研辅导机构比重最大的一项成本开支,反映的是一家机构真正的教学质量。教研是辅导机构的命脉,负责开发能满足考生需求的产品,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辅导;教务人员则负责提供考研周边的服务,如心理辅导、备考规划、日常生活管理等。

一些高端的考研辅导班,之所以收费昂贵,原因也多在于此。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请一位名师对高端的考生进行辅导,一门课的课酬、老师的交通费、住宿费,加起来往往需要数万元甚至更多。为高端考生服务的班主任和各学科的教研老师费用、考生的住宿费、教材费、交通费等,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别看我们有的课程学费高达几万元,但算一算会发现,刨去各项服务成本,利润少得可怜,如果再遇到考生中途退费,亏损是难免的。”

业内人士建议,考生在选择辅导机构时,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尽量找服务投入更多、教学管理体系更科学的机构,量体裁衣,通过理性地观察和体验来识别优劣,报读真正适合自己的辅导班。

法则四:报考专业硕士更需要辅导

在2013年的180万考研大军中,专业硕士因其报名人数的迅速增长成为一支备受瞩目的队伍,这与一些院校纷纷提高专业硕士比例不无关系。例如,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的录取比为6:4,河北省教育厅也拟在2015年使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的比例达到1:1。

随着专业硕士报考趋热,寻求相关考研辅导的人也越来越多。相比于学术硕士,专业硕士通常对考生有工作经历的硬性要求,同时更注重考察考生的实践知识,这就注定了他们在辅导中需要受到特别 “照顾”。针对专业硕士的这一特点,许多辅导机构做起了更加个性化的一对一服务,也有些辅导机构采用了全日制、军事化小班集训的辅导模式,既为考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充分满足了考生们的个性发展需要。也正因为专硕考研的这些特殊性,参加过特别辅导的考生与未参加过的考生差别相比学硕更加明显,辅导后成才的比例因此也更高。

专业硕士更注重考察实践能力,因此其复试门槛要比学术型硕士稍高,因此考生对复试辅导的需求也相应增大。以跨考教育2013复试保过项目为例:报名1240人,其中报会计专硕(MPAcc)的就多达440人,占报名总人数的36%,其他专硕考生200人,占报名总人数的16%(金融专硕90人,翻译硕士21人,审计专硕19人,汉语国际教育22人,图书情报专硕8人,工科类专硕10人,国际商务1人,应用心理硕士13人,税务专硕7人),学硕考生600人,仅占报名总人数的48% 。

对应考研复习的三个阶段,辅导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预备班。预备班主要针对复习期较长的基础公共科目开办,作用在于及早指导考生在上强化班之前进行自我复习,掌握复习方法,避免第一轮复习走弯路。

基础班。针对数学等公共课复习的系统性和长期性,进行扎实的系统复习,主要目的在于把基础打牢,使后续复习更有效果。开班较早(4、5月份就开始),班期比较长,授课内容丰富。

强化班。这是传统班种,主要是在强化期进行辅导。重点集中在7、8月份暑假期间,可以充分把时间利用起来。有些辅导机构秋季也开班。

答题方法班。现在的考研,一些科目(如政治),答题技巧性很强。因此在良好的复习基础上辅导答题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得分。本类班应该在第二轮复习结束的时候参加,课时不太长。

模考班。模考班的重要意义前面已经提到过。需要强调的是,应该选择那种模考、阅卷、讲评都非常正式、负责的班,才会有效果。

政治、英语冲刺串讲班。最后阶段的班种,一般11、12月份授课。政治时事综合讲评是重头戏,不应该错过。

高中数学辅导方法篇8

一、辅导员工作的特点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做好辅导员的聘任考核工作,首先必须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特点有全面的了解。辅导员兼具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但在工作性质方面却与普通教师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辅导员工作琐碎、繁多。辅导员主要围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展开工作,在现实的工作中,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占主要部分。工作量大、繁杂事务过多。凡是涉及到学生的工作,首先想到的是辅导员去处理,辅导员将大部分的精力用在琐碎事务的处理上。而辅导员本身又承担着巨大的工作任务。如新生入学后信息的梳理、学生常规工作的管理、学生的评优评奖、学生的助困工作、学生的团日活动、学生党建工作、毕业生的就业管理工作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每一个工作分支都是一项繁琐的而细密的事务工程,都需要花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辅导员的工作成效不明显。辅导员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对大学生进行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是贯穿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之中,这种影响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成效甚慢,有些甚至是在毕业后的工作中有所体现。这也就决定了,辅导员的聘任考核方式有别于教师的聘任考核,难以通过定量的数据采集去评价辅导员的工作绩效。

二、辅导员聘任考核工作的现状分析

聘任和考核是紧密相连的统一体。吸引人才、聘任人才是前提性铺设工作,科学、合理的聘任是准确、公正考核评价的前提,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才体系。因此,对辅导员聘任考核方法的研究需从选聘和考核两方面进行分析。

1.辅导员选聘方式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实行的辅导员选聘工作比较主观,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原则上,本着把热爱辅导员工作,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最能胜任辅导员工作的人才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但在具体选聘过程中,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无法做出统一的标准线,只能凭考官的主观感觉。大多数高校应聘选取的是“笔试”+“面试”的形式。通过笔试考察应聘者的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考察应聘者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但是,仅仅几分钟的面试时间,很难激发一个人真正的潜能,基本上,在面试的过程中,口才好的面试者占有绝对的优势。

另外,参加招聘的主考官都是由学工处牵头,人事处,各分院党支书记等组成的考聘小组。他们中的很多人,缺乏一线辅导员工作经验,对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角色定位缺乏深入的分析,因此在选聘的过程中也很难根据辅导员职业要求去考察应聘者,过多的关注应聘者的学历、学业成绩、工作经历等外在条件,很少根据“人—职”匹配的原则去引进人才,这也就加剧了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工作。因此必须优化辅导员选聘机制,以推动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2.辅导员考核方法的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校每年对辅导员进行一次考核,并且几乎所有设立辅导员岗位的高校都建立了辅导员的考核制度。但是评价的方式、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考核原则方面,有的重量化考核,有的重定性考核,多数高校采取了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在考核方式方面,大部分学校采用辅导员自评、同事间互评、分院领导的评价三个方面,在考核内容设置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是结合学校特点制定考核内容,有的仍是将辅导员考核与行政管理岗等同,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比较空泛,无法凸显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另外,辅导员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学生,辅导员是否合格,学生对其认可程度占重要部分,但是大多数的学校没有把学生评价例入其中,这也就无法对辅导员工作作出公平、公正的评价。

三、辅导员聘任考核方法的原则

1.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

公开公平原则是提高辅导员队伍质量的基础。辅导员聘任考核的方式方法必须公开,包括选聘标准、选聘方式、选聘进度、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等。并及时公开聘任考核过程中的进程及每一步的结果,提高辅导员聘任考核的透明度。同时对聘任考核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及时的予以解答,对出现失实与不公正的情况,应给予及时的纠正。

2.可行可操作原则

辅导员聘任考核的方法必须是基于平时的工作积累,总结一套符合辅导员建设需要的方法,保证它的科学性、合理性。另外,制定的聘任考核的方法要具有操作的可行性。如果制定的聘任考核方法缺乏可操作性,那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3.坚持全面性原则

辅导员的聘任考核必须是全方位的进行,不仅要考虑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组织纪律、协作精神、工作能力,还要考察其工作实绩。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反映辅导员的实际表现,促使辅导员不断自我完善。

四、辅导员聘任考核方法的体系构建

辅导员聘任考核方法需从优化辅导员的选聘机制和全方位的考核辅导员工作绩效两个方面构建。

1.优化辅导员的选聘机制

辅导员岗位工作对象的多样性、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工作过程的繁琐性,对辅导员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决定了他们不仅要有很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很强的责任心,还应有很高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业务能力。做好辅导员的选拔工作,有助于辅导员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辅导员招聘过程中,要采取多样化的考察办法,选拔优秀人才。具体可采用三步走的方式进行选聘:

(1)第一步,借助职业测评工具对应聘者进行测试。随着高校就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大学生职业生涯与规划已成为高校里的一门职业指导课程,随之各种与之相配套的职业测评工具引入到高校的就业管理工作之中,学生利用测评工具测试性格特征、自身对职业环境的要求及适宜的职业类型。那么,在对辅导员进行选拔的初期,就可以借助测评工具挑选“人—职”匹配的应聘者。

(2)第二步,顶岗实习,考察应聘者的工作能力。把应聘者安排到辅导员岗位上进行实习,通过实习期的表现,察看应聘者的工作胜任能力。在实习期间由资深辅导员和优秀学生干部对应聘者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道德水准、组织管理、待人接物、语言表达、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定。

(3)第三步,面试。面试是应聘者与考聘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也是确定人员的最后环节。通过面试考核应聘者的仪表风度、分析能力、言语能力、理解能力、应变能力等。

2.全方位考核辅导员工作绩效

考核是判断个人是否完成工作任务以及衡量工作质量的方法之一,良好的考核方法,可以支撑辅导员工作队伍持久的战斗力。辅导员工作考核要体现学生工作的丰富化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对辅导员完成事务性工作考核的同时,要结合辅导员自身的特色,对在专项学生工作中做出的成绩给予承认和公正的评价。基于聘任考核中的可操作原则及全面性原则,可实行“360度绩效评估法”对辅导员进行上下、左右全方位的考核。并把考核内容细化为可操作和可测量的考核项目。具体从辅导员自评、同事间互评、学生评议及专家领导评议四个方面综合考核辅导员的工作。

(1)辅导员自评阶段。辅导员本人通过对照自己的工作职责,总结一年的工作情况及其取得成效,撰写个人工作总结,并对自己的工作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同事间的互评阶段。此阶段是由同在一个院系的辅导员对同事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从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完成工作的质量及取得的效益等方面综合评定。在此阶段,评价的主体和客体都在同一领域工作,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对评价的内容也比较专业,评价结果的信效度比较高。

(3)学生评议阶段。学生是辅导员的直接工作对象,对辅导员工作质量的评价最有说服力。学生评议阶段由各分院党总支组织进行,通过随机抽出分院里的部分学生,对辅导员工作进行不记名式评价。在学生评议之前,首先必须制定学生评议表,评议表的内容涵盖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待同学的态度(是否起到良师益友的作用、是否公平公正)、处理事务的能力、敬业精神、工作创新能力等。通过学生的参评真正了解辅导员工作效果。

(4)专家领导评议阶段。由于辅导员工作复杂繁多,各个辅导员之间分工各有侧重,如学生党建工作、学生助困工作、学生就业工作、团学工作等。不同的岗位对辅导员知识技能和工作方式亦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考核的内容的也要有所不同,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考核所有辅导员的工作效果。在考核的过程中,要根据岗位的特点引入不同部门专家领导进行集体考核,从而提高辅导员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结束语

辅导员队伍是学校人才工程的重要后备力量,做好高校辅导员的聘任考核工作意义重大,因此,高校应优化辅导员的选聘机制,全方位的考核辅导员工作绩效,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和整体素质,使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晓红.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D].上海交通大学.

[2]张雪霞.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D].河南大学.

[3]刘浩.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

[4]毕晔.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分析及其建设路径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

[5]陶宝晶.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职教学院.

[6]房亚兵.高校辅导员考核制度设计的宏观构想[J].文教资料,2009(5):207-209.

[7]罗瑞娟,柳礼泉.胜任力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辅导员选聘[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2):66-69.

[8]王政书,苏文明等.高校辅导员选聘模式研究[J].大学生思政工作研究,2007(8):65-68

[9]张坚.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考核体系的构建[J].管理与教育,2007(8):125-126

[10]张霞.高校专职辅导员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其开发和管理[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6):27-29.

上一篇:寄宿制学校管理经验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科学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