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精细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2 17:13:15

学校精细化管理

学校精细化管理篇1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教育理论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提高人才素质展开的,教育组织理论、教育管理理论、教育保障理论成为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对各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教育管理活动等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必须融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是院校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的内在要求

当前,院校普遍都存在着粗放式、经验式管理,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一线的教学状态是否能够及时有效控制,教学质量还缺乏相关的评估机制和办法,这些问题都需要实施精细化管理予以解决。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管理活动的事前策划、过程监督、及时纠正、持续改进,使每个管理环节、管理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最终实现各类管理目标要求。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促进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可持续发展是院校永恒的主题。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将院校创新发展目标细化分解为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目标,然后再细化为各院(系)、办公室、教研室的工作目标,最终细化为每名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目标。通过个人目标的完成,促进单位目标的完成,最终促进院校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高等院校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精细化管理基本思想和实践理念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开创性、探索性工作,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主官工程、全员工程,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管理理念能否自始自终的得到坚持和认真贯彻,取决于能否得到全体人员的认可。但是,院校教学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院校教学管理的对象是教职员工、学生、学校环境、教学设施等;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成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完全把企业精细化管理要求照搬过来是不行的,必须吸纳借鉴精细化管理先进理念,按照易于接受、符合实际、便于操作、易于监控的要求,以有效提高院校教学管理效益的目的,采取思想动员、组织培训、交流研讨等措施,牢固树立“环节细化、标准意识、流程意识、持续改进”四种观念。

(二)构建教学管理精细化改革运行体系

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遵循“过程控制、关注细节、科学量化、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教学管理精细化改革的“六大体系”:目标体系、环节体系、标准体系、监控体系、考核体系和量化评估体系。

(1)目标体系。目标是组织的价值导向,决定着活动的方向,任何管理活动都必须围绕目标来开展。横向上,将教学管理的总体目标依据工作领域分解为教学计划管理目标、教学运行管理目标、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目标和教学基本建设管理目标。纵向上,将院校总体目标分解到办公室、院(系)、教研室、教学班等,形成单位目标。通过对总体目标的层层细化分解,使总体目标在学院内部建立起了一个纵横联结的、立体的、全面的目标体系。

(2)环节体系。任何管理活动都可以按照规律分解为若干工作环节。精细化教学管理需要把原来以职责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方式转变为以环节流程为主线,以职能为重点的新型管理模式,对教学管理所包含的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和教学基本建设管理等工作分别进行环节细分,并按照时间或工作任务的衔接顺序将其连接起来,形成工作环节流程。绘制工作环节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探索工作规律的过程,寻找工作重点的过程,也是查找瓶颈和短板的过程。

(3)标准体系。要把事情做精、做细,必须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各单位、各类人员在不同的教学管理环节所承担的任务有着不同的职责要求。因此,要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和相应的职责要求,并以标准形式确定下来,通过文件的方式加以保存,使之标准化、明确化,这就构成了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

(4)监控体系。细密有效的反馈,严格的检查、监控,是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应建立精细化管理办公室,指定专人专门负责监督和审核精细化管理的开展情况,通过对管理关键环节和教学过程实施的状态和记录进行系统审核,重点检查是否有拖诿、延误时间现象,检查是否按标准去做了,检查是否落实到位,是否越位等,定期开据不合格项,监督各单位进行整改,确保教学管理精细化工作的持续开展。

(5)考核体系。教学管理考核体系构建应以绩效为核心、以标准为依据,以人员核心能力提升为目的,坚持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业绩考核与完成工作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注重考核结果利用,建立考核结果联动机制,激发人员动力,发挥主观能动性。

(6)量化评估体系。量化评估体系是以细化、量化的方式制定的,以强调制定标准、收集数据、评价分析、反馈控制为重点的“四位一体”的评估体系,通过对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量化管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客观的综合分析评估,可以实现对过程控制的有效监控和合理调节。

学校精细化管理篇2

〔中图分类号〕 G47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1—0026—01

一、着眼发展,倡导一个“精”字

精心设计校园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一是布置“精细”。如,我校楼内悬挂了装帧精美的书法、绘画作品。门柱上配有对联:“道德为原本,知识极诚明。”昭示一中莘莘学子“心沉书海,志荡天涯”。楼间平台镜箴中间为孔子的画像,昭示师生“诚信、谦让、关爱、孝廉、勤俭”。二是环境“精美”。重视校园绿化、净化、美化工作,建成了两季有花,三季见青,环境清新,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校园景观。三是活动“精巧”。每年初三学生毕业,学校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举行盛大的毕业典礼。在毕业典礼上,校领导亲手给学生发放毕业证书,举行隆重的话别、送别仪式。从教学楼门口到校门两侧,手持花束的初一、初二学生夹道而立,手持印有“永远都是一中人”、“母校永远想念你”的彩旗,传递着对初三师哥师姐的眷恋之情和美好祝愿。

二、体现人文关怀,抓好一个“细”字

学校把每学期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班主任节”,在班主任节来临之际,通过各种方式,宣传、颂扬班主任老师。在节日这一天,校园祝福的话语到处洋溢,班主任们穿戴整齐,幸福地接受着学生们的鲜花。学生真诚地与老师拥抱,说出他们内心的祝福。2004年,学校建成的桃李园首次挂果,5枚杏子和81枚桃子无一人采摘,果实成熟后,学校举行了隆重的采摘仪式,并设立了“金杏奖”和“金桃奖”,把5枚杏子和81枚桃子分别奖给了86名“自理、自律的优秀学生”。

三、关注成长,强化一个“实”字

一是标准转向合适。实施差别评价,尽量为不同学生提出不同标准,不统一考试、不统一评价,为学生们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二是科研注重实用。学校科研大会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活动,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汇报和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学校还邀请外省、外校的专家来校进行指导、交流。通过多年的努力,科研工作已日渐呈现出主题从单一走向多元,内容从零散走向序列,主体从个体走向群体,目标从短视走向长远发展的特点。三是课堂注重高效。课堂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校除了常规的检查,更多的是鼓励、组织教师通过学习进行一些探索和实验;四是阅读注重实效。读书系列活动之古诗文朗诵是学校多年来常抓不懈的活动之一。我校古诗文诵读的构想是:学生在校三年,背诵60首古诗,30首宋词, 30篇古文,论语140条,通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

四、立足规范,落实一个“严”字

学校精细化管理篇3

自改革开放,民办院校随着我国的发展而逐步增多。1997年底我国具备颁发学历资格的民办院校仅有20所,2005年,我国民办普通高等院校达到249所,截至2013年底,我国民办高等院校达到386所。但随着民办高校的增加,伴随而来的院校管理问题也接踵而至,大致的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一)过分注重招生情况而忽视了教育的实质内涵。民办院校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但是经营使用权是属于院校投资方,他们需要自负盈亏,所以每到高校招生期间,大部分高等民办院校会大量的抽取资金去为学校招生打广告,其实这些也无可厚非,但却忽略了校园文化和底蕴建设,也确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二)师资队伍满足不了日益增加的教学需求。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一般要满足双师型骨干教师要求,即一个是满足学历上的要求,另一个是拥有企业的工作经验。但大部分高校有高端师资队伍的需求,薪资福利方面却满足不了教师队伍的要求,导致队伍很难建立起来,而且大部分的高校教师队伍出现年轻化的趋势,究其原因在于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薪酬福利改革方面的不完善。

(三)为节约资金导致许多教学项目无法很好落实。建立高等院校的投资者大都是商人,那么商人就具有追名逐利的社会属性,他们往往衡量一个项目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就是能否给他们带来利润,这使得许多具有教学特色但是不具备盈利色彩的项目被扼杀在了摇篮中。

(四)管理分工不明确,部门重叠,行政效率低下首先体现在高层管理者身上,管理分工不明确,当出现问题时各自指挥;其次各个行政管理部门,也没有很好的管理分工,出现问题相互推诿的情况发生。

二、民办高等院校精细化管理的误区

误区一、讲节约资源理解成过分的减少开支。有的院校为了节俭资源,将许多教学项目停办,导致许多有教学特色的项目都无法开展进行;减少教师及行政人员的薪资,导致优秀的管理人才流失,教师队伍建设的缓慢;校内设施建设投入少,为的就是所谓的“节约资源”。误区二、误把精细化人力资源当成增加员工工作量。大量增加教师的课时以及课头,使教师的教科研时间和精力被占用。像辅导员也会因为分配学生太多压力太大而选择离开,行政管理也是如此,大量的工作交给基层人员完成,巨大的工作量导致其不堪重负。误区三、将精细化管理当成口号。错误的将精细化管理当成口号,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很好的将其落实到实处,让全员参与全员共同完成。精细化不应该是一句口号,它是一种管理理念,一种企业管理文化,它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发展。

三、对于民办高等院校精细化管理的几点修改建议

(一)建立专业化的高等院校岗位职责体系。首先,制定各个部门间的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每个部门、岗位的工作,要负责的义务以及拥有的权力,这样就会避免有问题就相互推诿扯皮。其次,结合高等院校内部工作流程,以及具体的岗位描述,明确员工的绩效考评标准,使员工得能力以及业务水平的优差有章可循,通过每周,每月,每年的绩效考评,将员工的薪酬福利以及岗位晋升与绩效管理体系挂钩,充分刺激员工的积极性。再次,分配好各个部门岗位,各个教师工作任务,不要把精细化当成是增加员工工作量,过多的工作只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削减教师们教育科研的精力,应合理的分配好工作,比如控制教师的合理上课课时以及科目,减少辅导员的管理学生人数,减轻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二)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强调的四大原则“精、准、细、严”,“精”指的是做精,求精,最求最佳,“准”是准确、准时,“细”是做细,具体是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管细,“严”就是执行,主要体现对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控制。

(三)要做到全员参与,别把精细化当成口号。要做到精细化管理,事先应该在校内征询校内职工对于精细化管理的看法以及意见,收集各方面的意见,也可以设置优秀建议奖等的方式,刺激员工积极参与。在精细化管理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让员工也全员参与进来,在员工参与管理过程中,积极收集员工反馈回来的意见,为日后的精细化管理改进提供数据依据。同时能够让员工在参与进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体验到自己本身主人翁的身份。

(四)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将培养人才做为管理的一大重点。无论企业也好,高等院校也罢,都应该把人才培养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一大重点,只有拥有了大量的专业化人才,才能撑起企业将来的一片天,作为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资源,人才资源,我们要做到如下两点内容以加强:首先,高等院校要有自己一套完整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做到人才的招聘,聘请,培训,以及任用其适合的岗位,这一完整的体系,做到选择正常的人才,培养高端的人才,以及让人才进去其适合的工作岗位。其次,要有自己的人才晋升培养机制,做好新晋员工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将员工的未来和企业紧紧地绑在一块,同过完善的晋升机制,增强员工的企业向心力以及企业归属感。

(五)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是一种企业文化。它需要企业长期坚持去经营它,不可能是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是喊喊口号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体成员共同去参与,共同去执行,共同去完成它。

学校精细化管理篇4

1、精细化管理既要精细化更要效率化

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对教学常规的几个基本环节的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使教学过程常规化,标准化、精细化。

我县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意见》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总结、备课、上课、教学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内外辅导、考试评价和教研培训等八个方面的教学常规从内容到形式、从操作到评价都作了具体的要求,对我县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可是,如果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在制定本校的系列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时,如果不对《指导意见》进认真分析和把握,势必会盲目追求“细致入微”,“巨细无遗”地把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一步步细化,直到操作层面不能细化为止,甚至随意制造工作环节。这样细化的制度可能会对教师的学校生活的全时空占有和全方位、全流程的控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迫使教师忙于基本层面环节的重复、机械操作,而没有更多再创造的空间和自我管理发展的需要,从而限制了教师创新个性的发挥,不可能真正获得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效。

精细化管理强调效率,注重精细化和效率化的有机结合。这样的精细化管理才有意义,才能实施长久。我认为,作为学校教学的管理者,我们要科学、冷静地贯彻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精细化管理要体现一个“细”字,关注教学常规的细节规范与要求,使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做到具有操作性;同时又要突出一个“精”字,即化繁为简,抓住主要的教学环节和关注基本教学环节的关键所在,做到简繁得当,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的情况下,有效地实现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

2、精细化管理既要规范化更要科学化

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强调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精细、精致、精深、细密,但又要力戒反对模式化、程序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有的学校不考虑学校师生和教学实际,盲目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模式,甚至照搬他校的管理制度。这种不切合学校实际的模式化教学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弊端。

也有的学校容易将教学精细化管理程序化,把各个教学常规环节分解为如流水线般精细的统一程序,而忽视了教学管理的对象——教师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特点。这种不关注教学规律的教学精细化管理,即使学校对教学管理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参与教学活动感到身心疲惫,结果却可能是“事倍功半”。

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地探索、反馈、调整,形成符合规律又不缺乏教学个性风格的基本教学规范。所以,一方面学校要形成符合学校教学发展需要的教学常规规范。切合学校实际,根据学校师生及教学基础特点,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探讨确定本校教学常规基本环节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学校要尊重教学本质,重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形成既务实又符合教师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教学常规规范。根据教学基本环节的要求,抓关键,促发展,鼓励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3、精细化管理评价既要制度化更要人性化

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师生在有效的教学时空内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县的《教学常规检查评估细则》从三个部分十四个方面对教学常规的评估作了具体规定,这对各校的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无疑具有重要的督促作用。但我们也不排除,有的学校把教学管理更多的是为了迎合上级的评估而管理,根据《评估细则》逐条机械应对,这样就会导致本校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评价的格式化。

精细化管理更多体现的是计划、执行、检查、反馈,对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反馈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学校的教学常规评价需要制度化,只有评价制度化才能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方向性与规范性。但制度化不等于苛求教师过多的细节要求和过多的量化考核。检查评价时要就重避轻,要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倾向。如果片面强调教学常规评价的过细、过实,以频繁的检查、评比等“刚性管理”手段,强制规范教师的行为,将会导致教师表面上服从而内心抵触,不利于教学管理各环节的落实。

精细化管理追求的是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其中的关键因素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包括学校教学管理者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就要在教学常规评价制度化的同时,体现人性化。

教学常规评价的人性化,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学校教学管理者与教师的可承受度。学校教学常规评价要尽可能简单化。我县中小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本身就有着沉重的教学任务,管理和教学都需要兼顾,需要他们付出超过常人的时间和精力,评价简单化可减轻教学管理者的工作压力。同时,教学常规的一些评价指标的达标线要适当降低,尽可能做到量化与体谅相结合,精细与模糊相统一,避免造成教师对精细化管理的畏难情绪和抵触行为。

教学常规评价的人性化,还要在强调规范、制度的同时,重视教师的情感因素。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成功,绝不是仅靠制度评价或行政手段就可以获得的,而需要学校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推行教学精细化管理中,教学管理者要善于通过人性化的评价,努力取得教师主观上的认同,客观上的积极配合。

当然,教学常规评价的人性化不是说没有原则的放任或回归粗放式管理。在精细化管理实施过程中,重要的是对教师进行规范与引导,使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变成教师的一种行为习惯。这样的精细化管理,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作为教育教学主管职能部门,在对学校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的评估方面,不仅要有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而且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方案和细则,以督促学校管理者在教学常规管理中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评估做表面文章,而是将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并贯穿于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始终;以引导全体教师在教学常规工作中不停留于教学基本环节的简单操作,而是能从不同层面整体把握并落实教学的基本环节。这样,才可以真正达到通过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学校精细化管理篇5

【关键词】学校管理 财务管理 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的概念最早在上世纪中叶提出。它是以风险可控为前提,通过实施精确决策、精确计划、精确考核来提高财务效益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随着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发展,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逐步推广到社会各个行业。因此,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顺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内部优化管理的大趋势。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坚持人为本为,以踏实务实、细致谨慎的态度,认真落实好校内财务工作的每个细节,其实质是一种实现校园财务管理效率最大化、最优化的现代管理思想。财务精细化管理核心是在于账务核算精细化和财务监督精细化。其中包含了制度、执行、考评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在实际管理活动中,通过深化管理手段,优化管理模式,,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来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各层管理人员的职责,细化工作分工,逐步形成和建有层次、有系统的校园财务管理制度。

随着办学模式改的继续推进,现代社会大多高校逐步由规模化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现代管理思想不断渗入,这注定了在基础教育阶段,校园财务管理也应主动发展,积极进取,实现财务精细化的管理运作,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国家与社会优化教育资源。

(一)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精细化管理要求财务人员由简单机械的记账验算工作向经营管理转变,并通过事前预测、事中的动态控制分析、事后的总结核算来对财务管理进行全程多角度的经营管理,从而不断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最终实现校园财务管理系统的全面升级与优化。

(二)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建设集约型校园

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要求对理顺每一对财务关系与每一笔资金,长此以往对于学校资金运作的最优化大有裨益,不仅对于资金的进出详尽统计,使财务更加条理清晰,而且通过对账目的分析经营,取消消费过度以及浪费的支出项目,从而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有助于建设集约型校园。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要逐步深入校园管理制度,成为一种共识与文化,渗透于财务管理的每一项工作中,有助于校园和谐化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优良的教育环境。

(三)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校园财务制度改革

制度改革对于现代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的财务制度,尤其是中学内部的体制改革,对于巩固中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打下夯实基础。

二、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可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现在大多数学校的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财务人员意识淡薄,欠缺积极性与上进心;在预算方面如编制缺乏科学性;财务绩效分析缺失;风险管理体制落后等,这都成为发展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的细节隐患。进而也就导致在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的时候,缺少相应的数据与凭证依据,无法有效的开展精细化管理。

一方面,大部分学校均没有重视预算编制工作,即使开展了预算编制工作,也只是注重表面形式,太过随意,根本就没有严格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致使学校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另一方面,部分学校的预算执行力相对比较差,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随意更改预算的问题,致使学校无法真正落实财务的精细化管理。

三、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一)树立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

所谓精细化,即去粗取精,细致入微,不断细化内部工作结构,从而发掘事物内在的规律与联系。学校内部的相关部门要树立这种科学理念,并不断向其他教员职工推广。相关财务人员在日常财务工作中本着严谨、细致的精神,在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上精益求精,并且逐步落实问责制度,责任到人,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财务精细化并非纸上谈兵,而要脚踏实地落到实处。高级管理人员要承担起一个转变模式的领导带头作用,制定相关工作计划,使精细化理念得到贯彻,改变传统式的财务管理模式,主动求新求变,使理念深入人心。

(二)依靠信息技术实现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计算机系统已经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其便捷高校为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制度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后盾。在传统的纸质账本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信息时,引入高效的电子计算机程序,提高其工作的有效性,使财务管理摆脱繁琐的计算,更加注重财务经营分析、绩效管理等,同时优化财务工作模式,细化工作内容,最终达到财务精细化的最终目的。

(三)优化系统内部人力资源

财务的逐步精细化,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学校内部财务人力资源要不断优化。学校通过制定长效的学习机制、定期业务考核等多种手段来促进内部人员的优化配置,并定期组织业务培训、财务管理讲座等相关文化活动来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尤其是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对计算机技能进行培训,推广高效、科学的财务理念与财务模式,从而带动学校内整个人力系统向一个更高水平升级。

四、结束语

财务精细化是学校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学校体系中,尤其是中学,尚未形成成熟的财务精细化制度,因此这是一项繁重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有古语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警示我们在财务上要将业务从细微之处做好做精,顺应社会教育改革的大浪潮,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将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发展计划,将财务精细化逐步在学校管理系统中推行。

参考文献

[1]吴淑怡.我国企业财务外包的理性思考[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04).

学校精细化管理篇6

关键词:学校管理;精细化管理;管理内涵;管理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18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115

古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充分说明了管理对于集体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集体,既有对教职员工的管理,又有对学生的管理。这不仅增加了管理的项目,同时也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在新形势下,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都对学校的管理效力和管理方式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精细化管理对于学校管理内容庞杂非常有效,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

一、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最早可以追溯到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他1912 年出版的 《科学管理原理》 为精细化管理思想奠定了基础。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它具有管理目标,可以衍生为一种信念、理念或是文化。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的目的在于降低管理成本。将精细化管理运用在学校中其内涵就不仅仅是降低管理成本,它是教学管理追求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目标,它的作用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因此,精细化管理运用在学校管理中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力图在管理上把小事做细,制定紧密连接的制度,让学校管理更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

二、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措施

(一)将精细化管理思想融入到教职员工的思想中

精细化管理方式与传统管理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在管理方式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先要对管理理念进行普及,从而有利于管理者在具体的工作中认同既定的精细化管理理念,有利于被管理者在管理活动的参与中积极配合管理工作的进行。为了让精细化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培训教育。即根据实际、细致分析,让管理工作者了解管理细节与工作量的关系并提供相关书籍和视频学习材料,从而增强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管理能力。第二,要对全校教师员工进行管理理念的普及,从而让大家认识到管理方式的改变对其工作和学校的益处。即将精细化管理与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科学性的指导结合起来,让员工意识到,精细化管理模式下,其工作的效率会提升,其劳动强度会有所下降。意识对行为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让全体教职员工都具有精细化管理理念,能够让其在工作中更加注意细节,有助于其工作质量的提升。

(二)制定科学的精细化管理制度

管理活动的重要保证是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一面旗帜,可以让被管理者了解自己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可以让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有管理的客观依据,从而避免主观性管理带来的偏差,进而提高了管理工作者的公信力。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管理制度要分层拟定,逐层审批。精细化管理是加强了对细节的管理,细节是要一线的工作者从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所以,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要自己进行拟定。例如,教工管理制度由教工管理处根据工人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来制定。制度拟定之后,上交级领导,进行审批,从而保证规则制度的可行性,科学性。第二,管理制度的实行要进行阶段性的动态调整。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要根据校园生活的变化而调整,相应的管理制度也要进行适度调整,从而保证各项制度管理内容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第三,管理制度的实行要进行公示。管理制度在执行前要进行公示,学生和教工是最容易忽视管理制度的群体,要组织其进行相关制度的学习,从而为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构建合理的精细化管理方式

精细化管理工作非常细碎,这就让管理者的工作强度增加了,同时也让被管理者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舒服感,构建合理的精细化管理方式就尤为重要了。针对精细化管理的特征,可以采用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两种方式来开展工作。直接管理是管理者本人深入到各个群体中,对被管理者的行为和态度进行检查和记录;间接管理是通过工具或者被管理者的工作效果来反映其工作的质量。前者有利于管理者对被管理者进行威慑,从而避免了被管理者的侥幸心理;后者有利于降低管理者的工作量,同时舒缓了被管理者的束手束脚的情绪。例如,通过指纹打卡进行考勤管理以及通过门卫录像核实考勤等。这样的精细化管理方式更加客观、科学和简单,被管理者容易接受,同时对被管理者也是一个很好的约束,打消其通过疏通人际关系来掩饰迟到的念头。从这个层面上分析,精细化管理将管理工作做得更加深入和彻底。

(四)构建人性化的精细化管理考评模式

管理效果的优劣可以用管理考评制度来反馈。通过对考评结构的分析,一方面能够让管理者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能够直接反映出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来解决问题,最终有利于学校工作的进行。精细化管理考评的人性化主要表现在特殊问题要特殊处理。例如,某位教师因为孩子发高烧去医院就诊而早退。对这种情况要特殊处理,说明早退情况,消除早退记录。这样的管理考评方式,能够对所有人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对于特殊情况也酌情处理,从而有利于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是让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要杜绝将精细化管理变成机械化管理。

三、 结语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能够应对学校管理层次多和管理内容杂的管理难题,从而有利于学校的教学和教务等各项工作有序的开展。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从多个维度入手,保证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首先要让精细化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从而避免过去粗犷管理模式下工作人员对精细化管理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导致精细管理工作无法落实。此外,要制定科学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作为管理的保障,要构建合理的精细化管理方式使管理具有可行性,要构建人性化的精细化管理考评模式,从而对管理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价,进而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不断优化精细化管理,最终有利于学校进行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松涛,张理想.浅析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可变因素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

学校精细化管理篇7

【关键词】高校 学生工作 精细化管理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教育作为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职能地位也越来越突出。精细化管理是当今管理领域的先进思想,也是主流理念。将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与精细化管理理念相结合的探究是一种崭新的探索和思考,对于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精细化管理与高职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先进理念,对于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深入认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精细化管理的深层次内涵,也有利于更加有效的利用好精细化管理模式。高校学生工作历来具有繁琐复杂的管理方式和成果表现的滞后性,这就与高校要求学生管理工作高效率相矛盾。深入理解好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含义,有利于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向精细化模式推进。

1.1精细化管理的定义

精细化管理由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最早在《科学管理原理》提出,它是一种理念,亦是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1.2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

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围绕以人为本观念,以精心的态度,落实各项细节管理,从而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这种理念包含“精”与“细”两个概念。“精”即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重点要突出。“细”即学生管理工作的覆盖环节要全。通过建立一套完整而又详尽的规章制度,事事有章可循,从小事着手,落实精细化管理。“化”即学生管理工作要制度化,将学校制度内化为师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重点强调把制度落实要到位并内化为自觉行动。[1]

2.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

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明显,十关于教育的论述中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而精细化管理正是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精细管理,细心落实,科学量化成果,使高等学校教育中学生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价值最大化。

2.1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背景

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和思想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而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思想观念等还未成熟,社会经验还极度缺乏,同时又渴望独立、渴望被认可。这样的矛盾存在往往会导致大量的问题出现。因此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趋多样化、复杂化,粗放型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型管理方法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

2.2学生工作精细化开展的可能性

(1)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观点切合现代高校的管理理念

现代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观念,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同步协调发展。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2)精心的学生管理态度符合现代高校学生工作的要求

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坚持以精心的态度来开展学生工作。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2]不仅仅要开展好学生工作,还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精化自己的工作方法。

(3)细节管理方法与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方法相一致

以精心的态度,落实各项细节管理,以达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益最大化,这一工作方法正是我们现代高校管理所一直追求的方法。

2.3学生工作精细化的开展意义

(1)重点管理有利于突出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心,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价值。学生管理工作一直以繁琐破碎的特点展现出来。但仔细研究发现,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也分轻重缓急,认真分析,能找到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处理事情安排好顺序,先解决重点难题。

(2)全面的细节管理有利于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过失。从宏观角度把握学生管理工作,统筹安排各项事宜,将学生工作分割成各个模块,力求以小聚大,逐步破解一个个难题。

(3)科学的量化制度,让原本效果滞后的学生工作有了公平的判别标准。利用科学的量化制度,衡量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是看最后单一的结果,这样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判断有了更好的解读,也有利于鼓舞学生管理工作者不断努力的开展学生工作,不断学习借鉴,精炼方法。

3.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策略构建

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有其实现的可能性,更有其现实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高校学生工作于引入精细化管理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开展好精细化的学生管理工作,应当结合高校的实际,构建好实施策略。

(1)注重对于高校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培训,不断培养其精细化的管理意识。

高校应当建立专职辅导员制度,注重对于辅导员的考核以及辅导员工作素质的培养。对于高校的在职辅导员,高校应当定期开展培训,对于学生工作方法、思想教育、班级活动等方面进行特殊的辅导,为高校学生工作组建一支专门化的队伍,使得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有了人才保障。

(2)构建和完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生管理工作规范。

精细化的学生工作要求通过建立一套完整而又详尽的规章制度,事事有章可循,从小事着手,并将学校制度内化为师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因此,落实好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需要构建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生管理制度,并将规范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以实践来检验和完善制定的规范,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3)将工作细分,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互评、参评等科学评判标准。

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要求以精心的态度,落实各项细节管理。在分配工作过程中,将责任落实到人。在最终考核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利用同时之间的互相考核评议、工作数据的考量,最终建立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推进学生工作的高效化。

(4)建立量化机制,将学生问题以数据量化统计出来,找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点。[3]以量化的机制,对于班级学生在纪律、德育、学习成绩、班级班风、班级日常劳动等情况进行合理的考量,有助于掌握班级的详细信息,同时也能发现班级的突出问题,把握住学生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工作。

(5)建立学生干部考核机制,将学生干部行为与学生评优评奖相挂钩,建立学生干部管理“绩效制”。建立合理的学生干部考评机制,对于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个人德育情况、工作效率、工作成果质量等都要有一个合理的量化机制,为学生干部建立专门的干部档案,将学生管理工作纳入评优评奖的考核中去,而不是单单看成绩这一方面。

4.现阶段开展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认识

从研究和分析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开展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有其必然性,并有利于强化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强学生工作的严谨性。但是从落实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策略来看,高校学生工作引入精细化管理仍然有其欠缺的地方。不少高校的制度仍然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很多高校的专职辅导员岗位形同虚设,辅导员专业素质不强;科学的量化机制还未建立,探究机制的效率过于低下;很多高校没有相应的环境,使得精细化管理只能成为一个口号。

为此,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不断完善人事管理工作,同时要敢为人先,创新管理,在保证工作到位、人文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争取工作的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的不断改进,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卫斌、李智慧.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26-27.

[2]李智慧、王小风.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9(9):52-53.

[3]毛剑、王方晴.精细化管理应用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85-86.

作者简介:

盛新宇(1990-),男,汉族,江苏海门,大学本科,经济学学士。

学校精细化管理篇8

关键词: 学校精细化管理 常规工作 注意问题

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1]。精细化管理强调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将管理工作做细、做精,追求完美、周密、高品质。“精细”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文化。笔者结合五年的实践,认为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完善常规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如果管理还没有达到规范的话,就没有精细化管理可言。学校要组织前期调研,发现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的地方,从而完善地做好常规管理工作。

1.找问题,找原因,找出路。

首先学校分层、分类开会座谈交流,组织中层干部、教师、家长和学生研究交流,找出现行的管理中不规范的地方,并分析其原因。其次形成统一意见印发给老师再次商量讨论,并商定要采取哪些改进措施。最后汇总信息形成工作方,以全面指导开展工作。

2.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好的制度浑然天成,清晰而精妙,能够自行‘区别真伪’,自行给人们诚实守信的引导与激励”[2]。因此,学校一方面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另一方面根据新时期的需要制定一些新的规章制度。制度要涵盖学校人、财、物、时、空、信息管理各个领域,力求全面。制度的制定要求教师、学生和家长广泛参与,要有群众基础,为其以后的顺利推进提供民意保障。

3.加强落实执行,注重过程跟踪。

学校要各项规章制度汇编成册,组织全体师生学习。要求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要遵守游戏规则。学校要注重在实施过程中及时了解情况,反馈优点和不足。把老师执行情况纳入期末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评价,执行得好的给予奖励,执行得不好的适当处罚,提高教师执行力,从而使各方面的管理日趋规范。

二、有计划地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

1.积极动员,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因为精细化强调工作的细致和追求完美,所以容易导致老师们“怕麻烦“的思想会比较严重。因此,学校向全体师生宣传精细化管理的含义、意义和目的,通过专题讲座、阅读有关文章书籍、沙龙研讨等途径,让老师认识、了解和接受精细化管理思想,从而支持和付诸实际行动。

2.交流研讨,制订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

为了使精细化管理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地、系统地进行,学校组织教师们开展“精细化管理大家谈”、“我为学校管理献一策”等研讨交流活动,在充分收集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订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方案明确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目标,执行机构和人员职责分工,明确学校、德育、教学、后勤等部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工作和工作步骤,对工作的开展也提出明确要求。

3.强化指导、执行和落实。

学校要求各部门负责行政加强对精细化工作落实的指导,对教师执行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及时帮助。同时,对教师的执行情况要经常关注和了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登记、反馈和跟进。好的表扬,不好的提醒、指导和诫勉。通过督导,提高执行力和自觉性,提高管理效率。

三、要注意的问题

1.要处理好战略规划和细节管理的关系。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线性的管理过程,其注某个细节,重规范,重事务本身。但是学校的管理是全方位的:既有微观,又有宏观;既有个体,又有集体;既关注现在,又展望将来。不要为了精细而忽略对学校的战略管理。细节管理和战略管理要有机统一、并驾齐驱。以“战略”规范“细节”,同时靠“细节”贯彻执行“战略”的始末[3]。

2.要处理实务的好轻重、缓急关系。

精细化管理强调人人时时处处做好每一项事务及事务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管理者要做好统筹,分清轻重缓急,分清主次先后处理工作,不要因为精细而事事躬亲,眉毛胡子一把抓,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因为不重要的小事耽误了大事,就得不偿失了。

3.要处理好量化管理和过程管理关系。

精细化管理必然强调量化评价,但学校的教学很多是“良心活”,是没法量化的。所以,学校在制度设计和评价教师时既要看量化记录数据,又要考虑其过程的工作表现和效果,否则可能会影响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朱维明.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J].领导科学,2007(12).

[2]张振学.制度高于一切[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59.

上一篇:老人骨质疏松的治疗范文 下一篇:交通运输管理就业方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