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优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3 11:47:06

学校优化管理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1篇

当前,加强职专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降低国有资产流失率,已经成为了当前的重点任务。本文首先指出了职专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了优化职专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职专学校;国有资产;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职专学校属于事业单位的一部分,在不断的发展中拥有了庞大的国有资产。然而在国有资产数量的增多下,职专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涌现了各类矛盾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1、职专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层对国有资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意识薄弱。职专学校的总体目标是培养一批对社会有用的实用性人才,共涉及以下内容:职业教育宣传、招录学生、教授学生多样化的专业知识、指导和推荐毕业生就业。实际办学中,国家给予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学校收取学生一定的学费,并购买所需的教学设备、办公设备等各种设施,学校资产数量不断增多。从国办公立学校的角度来讲,以上资产都属于职专学校的国有资产范畴。但学校的关注点在于学校每年可以获得多少财政拨款,能够获得多少学费收入,银行存款有多少,没有认真考虑加强自身资产的管理,重视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资产管理意识薄弱,资产管理缺乏规范性。

1.2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我国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时间较晚,1996年颁布实施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2001年颁布实施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货币资金》(试行),虽然颁布的制度法规对内部控制制度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但长期用于企业发展中,并未引起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视。现代职专学校中只有财务部门实际开展了内部控制工作,其他部门大部分都缺乏相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尽管有的部门在申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达标过程中建立了大量的内部制度,但流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东西,执行力度与制约力度不够。导致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发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资产挪作他用,资产占为己有的现象屡见不鲜。

1.3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当前,随着职专学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再加上实际开展了多次办学条件评估、办学水平评估等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学校的更新力度,购置了相配套的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办公设备,在管理上暴露出了两方面的不足:首先,管理者加强了收入的规范化管理,但轻视了物的管理,只要还能用就行,损坏了或不够用就购置各种设备,造成了设备的大量积压,设备随意进出,基建维修项目缺少必要的可行性报告。其次,对于评估和申重过程中购买的教学设备,只是出于提高评估及申重分数考虑所购置的,办学过程中基本上用不到,更有一些设备购进后原封未动,带来严重的资产闲置问题。

2、优化职专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2.1建立健全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制,提高管理层的重视度。对于职专学校而言,要想切实保证国有资产较高的保值增值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就必须提高学校管理层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上级主管部门每年制定目标责任书时,必须涉及资产保值增值环节,在和学校的考核相挂钩的同时,还必须和领导个体的年度考核、职务晋升相挂钩。

2.2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众所周知,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部门中占据核心地位,涉及了学校所有职能部门,促进各部门相互协调、监督,维护所有资产安全并提高资产的利用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会计改革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前后颁布实施了多个企业会计准则,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方向发展,实现了预期的实施效果,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建设。然而对于事业单位范畴内的职专学校,内部控制还有待增强,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度不够,且实施效率低下。所以为了优化职专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应切实结合学校当前的实际情况及相关要求,构建一套完善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围绕信息化管理,将内部控制的规范化流程、核心控制点等储存于先进的信息系统中,以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化,加快制度运行进程,落实相互监督机制,确保各核心控制点职能作用的高效率执行,使学校国有资产严格根据规范化的内部控制流程来进行资产使用、资产维护等工作,有效控制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其流失。

2.3落实专人分项管理负责制。当前,职专学校应构建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由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负责相关工作。财务科主要负责货币资金这一块,要做到岗位分离,各司其责,钱账必须分开,并落实岗位轮换制,实行“收支两条线”,统一将各项收入上缴国库,再结合学校实际需求申请具体的款项,加强相关会计核算及监督工作。财务科和相关经办人负责往来款项这一块,及时查看往来款项的账龄,一旦发现有超出规定账龄的往来款项,应第一时间报告给相关经办人,要求其尽快清算,对于应收款项,应所要相关发票、收据,对于应付款项,应做好相关结算工作。资产管理部门及分管领导负责固定资产的购建工作。此外,应不断强化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业务素质,从而顺利完成资产管理的实际需求。

2.4实行信息化管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职专学校应紧跟这一趋势,在财务部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信息化管理,通过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编写电脑应用软件,构建适合本单位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该平台涉及内容较多,具体体现在:负责管理学生的学籍,教学计划及任务,学生成绩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电子报表系统,教师综合信息管理等各方面,同时还应预留一定的数据接口,确保数据支持,以满足学校今后的发展需求。该平台各管理系统内部应具备数据录入、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分析等模块,确保资产管理各环节和各核心点之间能够有效衔接,以构建一套有助于各部门数据共享、彼此牵制及监督的管理体系,抵制一切资产管理问题。

2.5通过有偿使用,促进校际资源的共享。职专学校的占地规模和招生规模不尽相同,有的学校占地面积达到了上百亩,有的学校占地面积只有十几亩,虽然面积小,但内部设施一应俱全,如图书馆、实验室、教师、辅导人员、宿舍等。所以国家加大了相关经费投入,用于支付员工薪酬,购买所需仪器设备及扩建宿舍、教室,带来了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就目前而言,一个地区中存在好几所性质相同的职专学校,如技工学校、工科类中专,这些学校开设的专业基本相同,学校间的距离仅仅五公里。同时,多数地区相继开办了职业教育中心,并要求本地区的职专学校统一搬迁至中心内进行办学。因此,应模仿各高校,在适宜的场所或职业教育中心,结合实际需求构建配套的图书馆、实验室、功能齐全的教室、体育场等,向各本地区学校开放,通过有偿使用,促进校际资源的共享。以上各项费用由当地政府统一投入,职业教育中心统一开展管理,各学校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得使用权,逐步收回投资。采用该模式不仅有助于防止各职专学校建设的重复性、设备购置的盲目性、资产闲置,而且还有助于促进国有资产管理的集中化,减少资产流失;不仅有助于增强国有资产利用率,而且还有助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最大化。

2.6落实奖惩制度。上级主管部门每年对校长进行考核、晋升过程中,必须将资产管理作为基本指标。职专学校内部应实施相应的奖惩制度,凡是工作态度积极、提高资产保值增值率的资产管理者,应第一时间给予相应的精神及物质奖励。而凡是损坏国有资产、造成资产流失的资产管理者,必须严惩不贷。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及时发现职专学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资产管理,落实各项制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维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对保障学校的综合实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焕歌 单位:河南省禹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杨晶晶.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02)

[2]敖紅霓.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8)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2篇

牧区教育,尤其是寄宿制中小学教育,是青海教育的一个难点,目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学校的布局、规模及效益问题。发展牧区教育,一方面要千万百计开辟投资渠道,扩大投资总量;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适当集中,扩大规模,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则是提高投资效益的最佳途径。

一、布点多,规模小,效益低,质量差,是当前牧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下,青海牧区教育从无到有,由少到多,较快地发展起来。截止目前,全省牧区共有民族完全中学17所,民族高级中学4所,民族初级中学25所,民族寄宿制小学300所(其中县办21所,乡办196所,村办83所),初步形成了“州有完中、县有初中、乡有寄孝村有初斜的教育网络,这与解放前广大牧区基本上无学校教育的状况相比,可以说有了巨大的历史性进步。

但是,也要看到,青海牧区地处高寒,地旷人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加之畜牧业又有着流动放牧、牧民居住高度分散的特点,这就给办教育带来了很大困难。尤其是牧业实行“牧畜折价归户、私有私养、草场划片包干”的责任制后,牧业高度分散的特点更加突出,牧户劳力不足的问题更加严重。由于受上述条件和环境的影响,牧民子弟入学率低,流失现象严重,致使寄宿制学校在校学生愈来愈少。据调查,在全省279所乡、村办的寄宿制小学中,一般在校生都在40至50名之间,有的只有20多名,出现了“一二年级满堂坐,三四年级空位多,五六年级没几个”的局面。大部分学生读完一二年级或二三年级就回家放牧去了,真正读完小学的极少,民族中学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全省牧区44所民族中学,规模一般都在200人左右,小的不足100人。有的教学班只有一、二十个学生,个别的仅有几个学生。

学校规模小,在校学生少,但所需经费却相当高。寄宿制学校是现阶段解决牧民居住高度分散情况下学生远距离上学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这种形式除了具备一般办学条件外,还要修建学生宿舍、伙房、餐厅、库房,配备炊事员、管理员、保育员、放牧员、挤奶员、卫生员等,还要解决学生的生活补贴,其用于每个学生的费用相当于东部农业区的3至4倍。据1991年全国人大义务教育执法检查组调查测算,像果洛这样的地区,培养一名寄小毕业生的费用相当于北京、上海培养一名硕士研究生的费用。这对于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财政基本依靠国家补贴过日子的牧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目前,地方财政的低收入与寄宿制学校高费用之间的矛盾表现得十分突出,如果这个矛盾不解决,牧区教育就很难从困境中摆脱出来。

同时,学校规模小,在校学生少,也给教育自身发展带来了困难。(1)“粥少僧多”。有限的资金不能集中使用,办学条件普遍较差。长期以来,尽管青海对牧区教育一直实行重点投资和扶持政策,但在经费的使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广种薄收”、“撒胡椒面”现象严重等。看起来学校办了不少,但实际办学条件都很差,造成“你也上不去,我也下不来,谁也吃不饱,谁也饿不死”的局面。据调查,目前我省牧区90%以上的中小学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和标准,相当一部分学校至今还未解决“一无两有”问题。(2)“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校规模虽小,但一些基本设施如教室、操尝办公用房等并不因规模小而减少。在校学生少,但占用教师、工勤人员却多。有的寄宿制学校三、四十个学生,教师七、八个;有的不足20名学生,却有八、九个教师;甚至有的学校出现了工勤人员与学生人数一样多的不正常现象。结果,钱花了,力费了,但毕业生很少,办学的实际效益不高。(3)管理水平差,教育质量低。学校规模小,不仅造成了人财物力的巨大浪费,同时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困难。从现有学校看,办得好的和比较好的只占少数,多数学校管理上不去,教育质量差。有的乡寄校办了几十年,却没有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因此,学校规模小,从教育投资上考虑很不经济,而且还为教育质量的提高造成困难。那么,怎样才能改变乡办寄校投资高、效益低的被动局面呢?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实行集中办学。

二、适当集中,扩大规模,走内涵发展的路子

集中办学的最大优点是便于加强领导,可以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相对集中,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也可以从现有教师中挑选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从事教学工作。此外,还可安排足够的人力加强学校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的。为此,八十年代以来,青海部分牧业县开始走出一条联合集中、内部挖潜、省钱省力、效果好的办学路子。如海西州乌兰县针对乡乡办寄校规模孝学生少、条件差、管理难、师资浪费严重、投资效益低等弊端,1992年果断决定将赛什克、铜普和巴音三个牧业乡寄校124名蒙古族学生集中到县城联办,从而拉开了集中办学的帷幕。集中后的民族联合小学在县城新建教室15间、学生宿舍15间、教职工宿舍20间、学生餐厅4间,配置餐桌10套、高低床40套,配齐了崭新的课桌凳和教师办公桌椅。随着人力、物力、财力的相对集中,潜力得到挖掘,效益日益提高,截止1995年底,牧民子女入学率、巩固率和合格率已分别达到88%、98、6%和95、7%,较1992年提高了25、78、6和10、7个百分点,成为全省牧区寄宿小学的样板学校。果洛州玛多县考虑到花石峡地区黑河、清水、花石峡三乡政府所在地在一起。所属寄校相距很近,3所寄校与1所地区小学规模都很小,总共才有144名学生的特殊情况,适时地提出了四校集中起来办成一所寄宿与走读、民族班与普通班并存的民族中心小学,同样得到了当地干部和群众的好评。合并后的民族中心小学,在学校管理、教学质量、资金使用、办学条件等方面较过去都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牧民子女人学率也由过去的19%上升到34%,提高了15个百分点,走工了“以规模求效益、以质量求发展”的道路。

可见,根据牧区不同经济条件、人口多寡和教育发展状况,采取联合、集中等多种形式办寄小,可以说是青海省各地党政部门、干部群众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发展牧区教育途径的成功经验,是一种应当给予极大关注的创新。同时,乌兰等地的办学实践还总结出,牧区办学布点不宜以其服务半径作为唯一根据,也不宜完全按照行政区域划分,而主要应考虑牧区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区域间流动规律,可采取跨乡(村)入学、数乡(村)联合办学、县(乡)办高孝乡(衬)办初小等灵活形式,怎么有利就怎么办。目前,青海牧区寄校凡是走了这条路子的,效果都比较好。否则,不要说发展,就连维持现状都很困难。所以,适当集中,扩大规模,走内涵发展的路子,是新时期牧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抉择。认真总结并及时推广上述经验,对于加强牧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努力实现“两基”、“两全”的目标,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考虑到牧区、特别是青南地区的纯牧业县人口少、经济发展水平低、中学布点多、规模孝办学条件差的实际,各县民族中学与普通中学也可相应合并。不要说在国家还不富裕的情况下,我们难以为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同一县城办起两所,甚至三、四所中学,即使经济发展了,也要充分考虑各县实际,严格按教育规律办事。这样,才能扩大校舍、师资和教学设备、场地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国家也可重点投资,尽快改善办学条件。

三、关于实施集中办学的意见

为了缩小东西部差距,国家已确定“九五”期间投资重点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不仅为青海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对教育和人才素质方面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对于我省牧区教育来说,就是充分利用这一机遇,端正发展方向,理顺发展思路,搞好软件工程的配套建设,而集中办学就属发展牧区教育的软件工程。它的目标是:通过适当集中,内部挖潜,调整控制学校数量,适度扩大办学规模,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率,尽快提高办学效益、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西部的开发,为青海的振兴,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为此,现就实施集中办学提出以下意见:

1.要明确集中办学的指导思想。

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提出的要求,也是我拾九五”期间教育工作的重点。因此,联合集中办学,必须有利于牧区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必须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解决办学经费不足,充分挖掘现有学校人、财、物潜力,提高办学效益。通过适当集中,局部调整学校数量,使全省牧区寄宿中小学规模适度、布点合理、层次协调、结构优化,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投资的整体效益奠定基础。

2.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青海牧区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情况差别很大,州、县和乡镇之间差别大,小块农业区和纯牧业区之间差别也很大。这里所说的集中办学,主要指地处边远、经济落后、人口不多、办学难度大的纯牧区,尤其是青南地区。但是,即便在这些地区,由于经济、文化背景不同,情况也各不相同。如有的地区尽管属纯牧区,但学校布局比较合理,规模效益也比较好,这样的学校可不作调整;又如一些学校尽管不在纯牧区,但规模孝效益低、质量差的问题非常突出,这样的学校就应在调整范围之内。因此,集中办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校而宜,不能整齐划一,更不能搞一个模式和一刀切,要力戒绝对化和理想化。

3、要科学地量化寄宿制中小学的标准。

上面所说的“适当集中”,到底以集中到什么程度为好呢?也就是说牧区一所小学或中学的规模以多大为宜呢?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牧区中小学适度的规模一般为:州民族完全中学在校学生达到300人左右;县民族初级中学达到400人左右;县民族中学寄宿制小学达到200人左右(有部分走读生的原则不少于250人);乡民族寄宿制完小至少达到120人。当然,这只是一些原则要求,如果具体到某一地区,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海西州天峻县将有限的资金、人力统一安排,集中使用,在县城办起了一所近600人规模的中心寄宿制小学,解决了全县50%牧民子女的入学问题。像这种特殊情况,就不能完全按上述标准要求,而只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总之,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就可以减少资源的占用和消耗,降低人才培养成本,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规模经济原理告诉我们,当学校配备了师资和具备了一定的办学条件,学校就必须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达到一定的规模。这样,才能实现较好的办学效益。

4、实施集中办学的具体细则。

(1)凡纯牧业区,尤其是青南地区1至3万人口的小县,办两所或两所以上中学(即一所民族中学,一所普通中学或一所藏文中学),目前未达到一定规模的,可合办为1所学校,实行一套班子、一套设备、统一领导、分类管理的办法。为了充分尊重当地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的意愿,合并后的学校性质不变,仍挂民族中学牌子(内设普通班)。

(2)已设高中班,但不具备办学条件、达不到一定规模的县办民族中学,原则上将高中班集中到州民族高中,县上集中力量办好初中。

(3)“九五”期间纯牧业区,尤其是青南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县城或交通便利的地区办一所规模大、效益高、质量好的县民族中心寄宿制小学,把各乡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全部集中到中心完校乡寄校集中力量办好初小,即一、二、三年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提高办学效益。目前,有些地区已经这样办了的,应该是办一所,巩固一所,扩大一所,提高一所。在抓质量、讲实效、出人才上下功夫,在办好现有学校的基础上求发展。总之,在牧区寄宿制中小学的布点上,既要考虑教育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和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实际,坚持实事求是与量力而行的原则,妥善处理好需要与可能、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在深入调查、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设计最合理、最有效,并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最佳布局方案,使牧区教育的发展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联合集中办学,是当前我省牧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一项群众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调整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阻力。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地区对教育的投资毕竟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青海地广人少,经济落后,财政困难,尤其是牧区长期靠国家补助,寄校生人均费用又高得惊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相对集中人、财、物力,把有限的教育经费用在刀刃上,重点办好一批学校好呢?还是平均使用力量,到处“撒胡椒面”,遍地开花而不结果好呢?显然我们应当选择前者。因为这既符合牧区当前的实际情况,也符合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利于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3篇

我校自去年底,校舍改造工程开始破土动工,本学期,新的教学楼已经投入使用。我们按照县局的安排,顺利实现了与原东庄子初中合班并校的工作。目前我校生源来自47个自然村,服务半径8公里,学生人数达到了700余人,教师52名,设置了14个班。并校以来,原两校的师生员工,积极协调,努力合作,拧成了一股绳,正向建设东片强校努力奋进,为全面合班并校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教学管理的主要做法:

1、优化教学管理制度。我们根据学校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修订了《日常教学常规》,制订了《教学效果量化奖励办法》、《班主任工作奖惩制度》、《教师考勤制度》等,并对教学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明确了教师的岗位职责,使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推动了学校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2、细化领导分工。本学期,我们采取了一室三处,下设三个年级组和五个教研组,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各方面工作责任到人,各司其职,集体合作。保证了学校领导,负责一个年级组,参加一个教研组,组织开展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

3、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1)在备课质量上,我们要求教师做到,四落实,即落实知识结构、落实能力发展、落实教法实施、落实学法指导;四统一,即学进度、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知识点、统一例题、作业和基础训练。

(2)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办法是: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每周安排公开课,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利用校本教研活动日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3)对作业的管理,我们要求教师做到,“四精四必”,即精讲、精练、精批、精评;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

(4)在教学常规管理上,我们采取了“三查、两看、一分析”的管理措施,即查教案、查备课、查作业批改;看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考试成绩的质量,以此来规范我们的教学工作。教务处每学期检查教师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教学案例与反思三次;每学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辅导、每月一试成绩、校本教研的工作抽查两次。

(5)对教学资料的管理,我们设专人负责档案资料的电子存档和分类整理工作。

4、抓好校本教研。本学期,根据教学实际,我们确定了“集中+小组”的教研模式。具体做法是,每星期搞一次分组,主要讨论教学中遇到的教学难题,切磋同科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协调教学进度,学内容。隔星期搞一次集中,主要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和新的教学方法,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课等。学校要求定期开展“三课活动”,即“骨干教师引领课”,“教研汇报课”,“教师优质课”,这“三课”的顺利开展,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技能的平台,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加强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我校为全体教师安装了两个电子备课室,并接入宽带网,28套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所有班级配备了投影仪、实物展示台、多媒体计算机、音像播放系统,班班建成了多媒体教室,这一切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准备了充足的条件。目前青年教师人人能熟练操作,且能制作简单的课件。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课堂教学中必须使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上好媒体教学课,以此促进教师教法的改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提出每位教师,每周必须上一节校内媒体公开课,努力争取学年内,上一节乐亭电视台空中课堂课。

6、加强班级管理。我们实行了班主任工作考评制度。政教处、校长办公室,从学生的课堂课间、遵规守纪、安全卫生、学生成绩等方面给班主任量化赋分,作为评选各级各类优秀班主任的主要依据。本学期学校对班主任、学生、家长分别搞了一次问卷调查,及时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自检和督查。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天至少要找一名重点帮扶学生谈心,每周至少要开一次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每月至少一次与每个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会。开学初,我们就用了半天的时间,学校统一组织了一次全体教师分组分片,对全校近300名学生的家访,对学困生、厌学生、缓进生摸清情况,家校联合,绝不丢下一个学生。

7、抓学生成绩不放松。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学期我们继续对期中、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全镇排名前100名的学生,发给奖品以资鼓励,并给其家长印制了精美的喜报,分片送到学生所在村的村委会,并用广播的形式,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大造村比村、家长比家长、学生比学生的浓厚的比学氛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8、开展多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开学以来,我们组织了一次班级广播体操比赛,一次班级跳绳比赛,一次班级拔河比赛。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体验到了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遵守规则,顽强拼搏,积极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我校还成立了美术、音乐、体育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各种爱好,让“学差生”、“动摇生”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兴趣,确保每位学生留得住,学得好。

三、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个别教师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只讲苦干,不观效益,教学缺乏创新精神,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需要加强。

2、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使用电脑的技能较差,不能制作高质量的课件。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不定期举办宽带网操作技术和课件制作技术的培训,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

2、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和购买适合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学影像资料和课件。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校领导;学校管理;管理目标

一、学校管理目标的内涵

学校管理目标,是指学校组织系统为完成现代学校教育任务,从本校实际出发所确定的一定时期的办学目标和组织活动的质量规格与标准。具体地讲,一是指学校教育教学、科研与行政事务等各项工作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二是指学校建设的近期、中期与远期规划,即学校在发展规模、教职工队伍素质、学校文化建设、教育质量水准等方面有什么样改变,学校要达到什么样子;三是学校管理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和要达到的标准。

二、学校管理目标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学校管理目标是学校一切管理活动的依据,又是全体人员行动的方向,它在学校管理中具有以下几种作用:

(一)导向作用

学校管理目标是管理者和学校全体教职工工作的出发点,又是管理者和全体教职工的归宿点。学校管理目标的首要作用是为学校指明前进的方向。学校管理目标明确,可以引导学校的管理活动与教育活动向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发展,以实现预期要达到的结果。这种导向作用,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管理效能=目标方向×工作效率。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目标方向是制约管理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激励作用

行为科学认为,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引起目标,而目标是人们行为的先导。被认定接受的目标能引起人们的目标导向行动和目标行动。弗鲁姆的"效价-期望理论"认为,任何时候一个人从事某一行动的动力,决定于他所努力的目标的价值以及这个目标实现可能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效价是一个人对所实现目标的成果价值的评价。期望值是一个人对目标实现可能程度的判断。人们对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这个目标激发出的力量越大。效价太低、或期望值低,都不可能起激励作用。因此学校管理者如果善于制定被尽可能多的成员接受的,组织需要和个人需要相给合的,有价值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就可以激发学校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

(三)标准作用

目标的标准作用,指的是评估工作成效时,能提供衡量尺度,使评估工作有可靠的根据。目标是人们行动预期达到的成果或结果,它本身就是衡量工作效果的标志。它是衡量学校管理活动效果的标准,对照评价学校管理及教育实践活动的绩效,衡量优劣成败,目标是最基本而有效的标准。没有目标就无法衡量工作是否取得绩效及绩效大小。

(四)协调作用

目标为学校的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衡量的标准。一旦学校全体成员接受目标,明确目标,就有动力,互相协调各自己行动,互相配合,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五)依据作用

依据作用是指目标对选择实现目标的活动方式有依据作用。实现目标的活动方式是很重要的。提出目标,不解决实现目标的方法,目标也不能实现。选择方式方法的主要依据是目标,因为方式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

三、学校管理的目标定位

当前,学校管理的最大缺陷是管理目标模糊,管理活动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为学校管理目标定位,是校长的首要任务。因此,为管理目标定位并实行优化整合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学校管理的目标定位应是在正确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各类人员的工作性质,运用科学的方法,借助现代技术广泛收集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合理目标体系的过程。基于上述的认识,实施目标定位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即要注重学校历史和现状的实际、教师业务素质的实际、学生现状与发展的实际。

(二)全面发动,全员参与

即在制定办学目标过程中,要动员全体人员参加。经过上下之间的充分协调,使目标内化,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要求,从而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参与的民主管理。

(三)目标分级,职责到人

即建立相应的子目标,形成目标体系,并使个人具体目标与学校总体目标较好结合,做到授权管理配套,双方职责明确。

(四)超前思维,制定目标

即学校管理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超前性,要以发展观念看事物,所设置的目标应是"跳一跳"能摘到的"桃子"。

四、学校管理目标的优化整合

科学合理的目标定位,还需通过实施目标的优化整合来实现。因此,在思维方法上要注意目标的整体,使目标内容的各个层面、各个系统之间的衔接上紧密和谐;在具体操作时要从整体着眼--部分入手-重点突破-优化整合。同时,在目标优化过程中,要注意要素间的联系性。只有优化了要素间的联系,才能优化结果。优化整合的具体做法是:

(一)师资管理的双向优化

1.实施分级管理

即职责目标落实到每一个教职员工,适时评定,适度奖惩。

2.强化"三制"改革

即巩固和完善以"校长负责制"、“结构工资制”、"教师聘任制"三制改革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并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师队伍管理,使教师既有使命感,又有紧迫感。

3.完善教代会制

即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实施民主管理,调动全员积极性,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不搞"一言堂",对教师代表的提案,要逐条研究落实。

4.实行民主考核制

即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每年要进行一次述职报告,然后由全校教职工进行无记名评议打分,并把汇总结果反馈给本人。

(二)师资环境的双向优化

1.抓好教师提高工程

包括抓师德修养,抓基本功训练,抓理论学习,抓教育科研,抓学历提高,抓特长培养等。如要求教师人人会操作电脑,人人有一种特长,人人能掌握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等。

2.抓学校硬件建设

如专用教室、计算机等,为教师提供使用方便,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三)管理环境的双向优化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目标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41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2

一所运作良好的学校必定存在一种合理的管理机制,从而使身处其中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充满灵感,充满干劲,充满活力。无论教职员工或是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在学校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应更多的从精神和思想层面上着手,创设风气清正、积极向上、宽松和谐与团结友善的健康人际环境,以此来引领和激发学校教职员工能够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从而有力促使学生主动、高效、自觉和科学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长期从事学校一线实际管理工作,让笔者深切感受到,要想达到学校管理行为的优化,就要在学校实际管理工作中科学、切实的推进管理人性化,并从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目标三方面进行管理行为的导向与优化,为教师安心、舒心、热心、尽心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1 学校管理行为优化的基础――服务的管理理念

学校作为由学生和教职员工融合而成的有机体,承担着传道解惑、育华生灵的重要任务,肩负着为社会和民族培养担当者和引领者的伟大历史使命。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主要职责是培养各层次的合格人才,即教职员工在学校管理者的有效组织和领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和输送不同标准优秀人才的目的。由此可见,学校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活动是对“人”的管理。在整个管理活动中涉及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整合的学校管理者、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实施的教职员工和享受消化教学效果的学生,这三方面构成了学校的整体管理系统。因此,学校的管理理念应突出“服务”二字,也就是说,更好地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是学校管理行为优化的基础。

学校管理应为教职员工服务,为他们营造施展才华的空间。学校的管理实践证明,理解、尊重和信任可以给人巨大的精神鼓励,激发责任感,增强向心力。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尊重教职员工的创造性劳动,信任他们,不遗余力地为其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创造能够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机会。在教职工队伍建设和管理方面,对于不同层次的教职员工,尤其是对中青年教职员工的管理优化方面,学校应在统筹合理安排的情况下,寻找利用各种有效途径为教职员工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管理不断提升创造机会和搭建平台,从而达到促进教职员工综合能力的持续发展。在学校的规章制度方面,学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创立和创建科学、实效、可操作性强的评价考核体系。好的考核评价体系应达到认同程度较高的标准,且应在执行过程中、在教职员工群体中能够产生主流意识下的精神动力和具有强大的群体激励功能,全面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更应该是激发教师无限工作热情和创造性的推进剂。

学校管理为学生服务,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应始终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未来发展。作为管理者,首先学校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应清楚地意识到,并非成绩优异的学生才是合格的人才,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铸就优秀的学习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优秀的学习品质要比学生知识点上暂时的“一城一池得失”更为重要。教育的重要使命除了传授基础知识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学校在优化管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品|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有效方式方法的功能与作用,努力达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2 学校管理行为优化的核心――精细的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的教育已由低质量的规模增长转向扩大优质资源总量,由粗放型学校管理转向集约型学校经营,由只关注学生升学转向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精细化管理就是管理责任的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学校实行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学校管理迈上科学、规范与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是学校管理行为优化的核心。

思想家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学校管理也是由千千万万个教学的细节汇集而成,同时通过每个细节达到和实现学校培育学生的教育教学目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企业模式下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被科学地引入到了学校的管理工作中。现在人们基本已形成共识,对一所现代化的学校而言,学校内部精细化管理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校科学管理、教学提高和行政服务等方方面面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其也能极大地折射出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现代化程度。要有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就必须从学校管理方法上着手,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工作精细化管理,抓好学校精细化管理制度的科学制定和有力落实,有效保障学校的管理目标,进而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

第一,让精细化管理思想成为教职员工的共识。学校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学校、年级、教研组的集体讨论,让全校教职员工逐步改变固有的看法,最后达到把精细化管理思想转化成全体教职员工的自主意识,将学校精细化管理思想落实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具体行动中的目的。

第二,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就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是从目标抓起,细化全校的教学与管理目标,使学校自下而上逐层签订部门目标管理责任书,努力促使学校的管理团队形成目标一致的合力。二是从不同级别的组织建立上抓起,通过建立健全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和校级所有行政部门,对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任务与目标实行精准对接,做到分工明确,让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目标在精细化的运行中得到实现。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学校追求完美、实现卓越的重要过程,是适应市场竞争、打造学校品牌的必然选择,更是提升学校整体执行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 学校管理行为优化的目标――效率的管理目标

学校管理目标,指学校为完成教育任务,从本校实际出发所确定的组织活动的质量规格标准,体现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理想办学状态的价值追求。现阶段,我国教育正面临着教育资源短缺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并存的问题,且教育结构不合理,造成教育资源浪费;教育决策的失误,也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如何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带动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是学校管理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效率问题已成为学校管理行为优化的目标所在。

第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明确管理职能。一个学校的管理领导班子是学校正常运转的核心,管理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对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至关重要。校长要尽量放权,把一些可由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可以办好的事下放。校长应把主要精力花在强化宏观治校上,重点思考学校的办学路子、中远期发展目标等核心问题。

第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科学和行之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能够使学校的管理层、教职员工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温馨与融洽,从而进一步让学校的每个成员都能发自内心地感到舒心,最终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与可以合理实现的愿景,让每位身处其中的教职员工为其共同的奋斗目标形成合力。因此学校管理行为优化的目标是学校管理制度的效率最大化。

第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者在对教师实施制度化管理的同时,要坚持人性化管理,强调人情化关爱,尽可能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真正做到全校上下政令畅通,部门之间团结协作,师生员工心和气顺。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下,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才会更好的实施,和谐校园的构建才能得到落实,共同发展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校 财务档案 优化管理 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063-01

随着教育市场的经济化发展和竞争结构的调整,学校靠多种渠道筹措来的有限资金显得尤为珍贵。如何使用好来之不易的资金优化学校财务管理,发挥校园资金的最大作用,成为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学校财务档案管理内容探讨

学校财务档案应该包括:1.报送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专用基金变动情况表、有关附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2.对历年形成的债务的档案登记管理,内容要全面真实反映债务的形成原因、本金、利率、偿还过程。3.财务情况说明档案,主要包括学校收入及其支出、结余及其分配、资产负债变动、专用基金变动的情况,对有着重大财务影响的问题应该在档案中进行具体说明。4.年度内的各项报销凭证 (有日期、内容、单价、数量、金额、大小写、印章、收款人等)。凭证应有事由、经手人(制表人)、验收人(复核人)、证明人、审批人签字。5.学校的年度财务预算报表、支出总额统计报表、收入总额统计报表、专用基金变动等整理性文件。对学习财务档案的内容管理应该明确分为微机存档和书面材料存档两方面。微机存档要保证内容的完整性,书面存档要保证分类明确,保存安全。对各项存档内容必须作出明确规定,年度内不容许有任何的内容缺失,如果出现空缺必须作出明确的书面说明,形成材料以便查证。

二、优化管理与增强服务能力的对策

(一)强化学校财务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

学校的财务档案管理其本质就是为了财务信息资源的处理服务。信息资源是新形势下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要使财务档案管理在组织管理上进一步得到主管领导或部门的认可和重视,档案管理部门首先要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确立服务意识,将校财务档案的管理目标定位于“服务”的高度,才能保证档案管理能够为学校的财务建设作出贡献。首先学校必须转变管理方式,将传统的资料档案与财务档案合二为一的情况转变为专门的财务档案室管理,为财务档案提供专用的、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库房。建立有一定规模的计算机存储及查询系统,保证档案内容形成网络化管理,而且要随时考虑到学校的财务档案管理情况安排档案馆库房建设。

(二)强化财务档案管理的及时性

对财务档案的及时性控制首先要完善“归档制度”,要求各部门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档案的内容将形成的有价值的材料及时送到档案室。还有“档案利用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等等。为科学有效地管理档案,及时、准确地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服务,财务档案室应编制各门类的检索工具。如:年度财务总结目录索引、案卷文件名称索引等。这样能够保证财务档案管理能够较快地提供案宗调出服务,保证档案使用的及时快捷。当然,为了实现这种快速调动必须首先要在存档前严格区分财务档案收集范围,根据财务收支项目、科目及财务档案利用目标等对归档资料内容价值进行技术鉴定,并加以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整理。另外,除了要保证档案内容的输出快捷之外,还必须要保证存入的快捷,要明确规定存档的时间,最好要与财务账目形成的同时进行存档(保证书面存档与电子存档),而且要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合理排序,保证存档的有序性。同时,档案管理不能单纯地进行材料整理,还要进行现代化的公开联络,保证财务档案的绩效化,有方向性地开发财务档案专题,并增加检索、编制功能,以更好地方便学校单位参考和决策使用。

(三)优化制度建设

优化档案管理制度有一定的程序性,管理制度包括三方面内容:存档管理制度、保存管理制度、资料输出管理制度。1.对于存档管理制度要明确存档内容和存档时间,对应该重点说明的内容必须进行制度化规定,保证档案情况的有序。2.对于保存管理制度要明确在每年度结尾对档案内容进行整理,每3~5年完成一次全部档案内容整理。定期审议公用经费收支情况记录、年报资料及各种报表装订成册保管完整,各种辅助账册完备,从档案信息出发提出财务管理意见,避免出现经费使用效率高及浪费现象。3.对于资料输出管理制度必须严格实施财务公开制度,成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档案管理小组,对财务公开体系进行网络建设。

三、结语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学校;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探讨

一、引言

为深化落实《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文件精神,我国不断完善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宏观层面为各级单位落实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提供了指导,同时也说明了国家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高度重视。绩效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学校通过不断优化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提升学校财政资金利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以绩效考评结果作为配置预算资金的依据,促使高中学校强化财政资金利用的刚性。财政部明确规定,基层单位应明确设定预算目标,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展开绩效考评,以评估基层单位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高中学校在财政资金预算全环节中引入绩效考评理念,并使之贯穿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等环节,可以有机联动财政资金的投入和产出,更加注重资金投入的效益性和价值性。

二、高中学校实施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财政对高中学校的经费投入规模不断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高中学校的发展,也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作为高中学校,要管好、用好财政资金,真正发挥财政资金的教育价值,打造高质量的教育品牌,创新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尤为关键,这不仅是当前高中学校的内在需求,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长远目标。鉴于此,高中学校要将财政资金投入和产出挂钩,以绩效考评评估各项目投产率情况,优先向高效益项目倾斜,兼顾一般项目,以寻求整体效益最优。高中学校重视绩效管理优化,以“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为基本原则,提升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水平,可以实现投入最少的教育资源获取最大的效益,进而推动高中学校办学质量全面提升。

三、高中学校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

财政部虽然印发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但文件中并未对绩效管理作出具体的规定,也没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指导,属于宏观层面的指导思想。因此,高中学校在开展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过程中,关于考评对象选择、考评方法选择、考评目标设置、考评指标设计、考评职责定位、考评标准划分等方面缺乏统一性、规范性的指导。高中学校在长期管理中,未形成系统性、全面性的绩效考评制度体系,在开展绩效管理过程中考评方法选择随意,考核标准不统一,指标设计单一,绩效管理缺乏制度支持、无据可依,由此降低了绩效管理效果。

(二)绩效意识薄弱,缺乏专业的绩效管理人才

结合以往情况来看,部分高中学校在财政资金管理过程中更侧重于资金的申请,重视对收入预算的安排,而对财政拨款资金的使用效益、使用合理性重视度不高。对学校的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普遍认为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导致在开展绩效考评工作时配合度不高。此外,高中学校将工作重点放在教育教学上,大部分教职工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基础,对预算绩效管理一知半解,预算绩效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三)绩效目标设置缺乏科学性

绩效目标设置对绩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高中学校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对目标设置缺乏严谨性,忽视绩效目标设置的重要性,由此导致绩效目标设置相对笼统,缺乏实际指导意义。另外,针对部分项目,在绩效目标设置过程中,往往仅作定性考量,未考虑量化指标,没有包含数量、质量、满意度等目标,由此影响后期绩效考评效果。

(四)绩效指标设计不合理

结合xx高中学校来看,其在绩效指标设计方面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指标覆盖面狭窄。以预算执行为例,在指标设计过程中仅选取了几个重点指标,如采购执行率指标、支付进度率指标等,而这两项指标在高中学校财政资金支出中占比较小,因此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校预算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对资产管理绩效考评缺乏重视。公立高中学校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其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也关系到财政资金的支出,因此其也是绩效考评的重点,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学校资产的绩效考评却并未落到实处。

(五)绩效考核形式大于内容

绩效考核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一环,绩效考核结果不仅直接反映了当前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能充分反映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现存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进而达到切实提升高中学校财政资金管理质量的目的。想要充分达到绩效考核工作目标,不仅需要科学的目标设计与指标设计,同时也需要科学设计考核内容。目前,大多数公立高中在绩效考核工作上往往存在着考核形式大于考核内容的问题,这不仅是因为缺乏更具专业化的绩效考核人员团队,同时也是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绩效考核工作意识,将绩效考核视为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考核工作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做到积极和主动。

四、高中学校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优化的有效对策

(一)树立积极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意识

加强高中学校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实现对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规范财政资金管理秩序,同时更加影响到学校本身的教育质量及教学成绩。因此,在具体研究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优化对策之前,必须首先树立起积极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意识。通过集中教育、组织学习等手段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从学校领导层、绩效管理层到基层教职员工的立体化、全方位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内部环境,让后续的绩效管理优化工作能够获得最广泛的配合与支持,奠定绩效管理优化工作有序开展的坚实基础。

(二)健全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为保障高中学校项目顺利落地实施,应规范管理项目,加强制度建设。第一,明确权责划分,强化组织领导。高中学校在项目立项之后,应结合项目文件相关要求,设立项目绩效管理小组,由分管领导做小组组长,成员包括财务科、总务处、项目部等负责人,再下设项目管理小组,由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建设负责。通过明确职能权责,强化约束,保障项目高效推进。第二,完善管理制度。在项目下达后,项目组要完善项目财务管理制度,针对项目特点制定绩效考核制度(选择考核方法、明确考核标准),梳理项目考评流程和程序,为项目高效、高质量推进做好铺垫。第三,规范招投标管理,落实审计制度。高中学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保障项目合法合规,透明化操作,要以《年度政府采购招投标目录指南》为参照,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严格执行公示制度,禁止暗箱操作。同时,在项目结束后,要及时由审计部门介入,对项目开展审计工作,经审计无误之后才能按照合同结算项目尾款。

(三)注重培养专业绩效管理人才

就高中学校而言,教职工的工作侧重点更多地放在教育教学方面,对财务管理、预算绩效管理等概念认识相对薄弱,因此,为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提升,应注重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以打造专业的管理团队。高中学校应不定期安排讲座,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来校演讲,以预算绩效管理为主题,从思想上培养学校财务人员的绩效思维。同时,可以收集和整理同类中学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成功案例,由部门组织针对性业务培训,可以选择一个试点项目实施绩效考评管理。一方面强化训练,促使工作人员掌握绩效考评方法、操作程序,明确注意事项;另一方面通过对比考评项目和非考评项目,使工作人员明确绩效考评的效果,进而在后期的工作中更加注重绩效管理。

(四)科学设置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设置是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校进行绩效追踪的重要参照,如若缺乏绩效目标,则绩效考评无从谈起。高中学校在绩效目标设置过程中,要遵循相关性原则、易操作原则、多维度原则,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校教育职责的内容,将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相结合。在设置绩效目标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应做到指向明确,绩效目标不仅要涵盖预期产出目标、服务数量目标、成本和质量目标、满意度目标,还要考虑支出的预期效果,具体包括经济和社会效益等。在编制预算过程中,要以绩效目标为基准,从数量、成本、质量、效率等方面入手进行细化,确保绩效目标和目标值科学、完整、全面。其次,应注意目标值的科学性,高中学校评估绩效目标实现情况主要是测量目标值的达成率,目标值是评估绩效的标准,因此,绩效目标值的确定必须具有依据,不仅要综合考虑政策法规,还要进行纵横向比较,在目标值设立过程中,可依据上期预算落实效果、国家和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其他学校同类项目建设标准等来明确绩效目标值。最后,应做到绩效和预算目标的一致性,高中学校在项目立项时,以预算项目绩效效益为衡量准则,对高产出、高效益项目进行立项,以保障项目的投入回报率。在编制部门预算过程中,学校要注意选择科学的编制方法,如选择零基预算法或绩效预算法,对报送的绩效目标和项目预算资金申请,要严格审核合理性和科学性,在确保合理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预算编审环节。

(五)注重过程管控

为保障财政资金真正用于高中学校项目建设,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应注重全过程管控。首先,高中学校领导层可以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并定期对比分析项目绩效目标,评估绩效完成情况,以绩效目标作为项目领导小组强化管理的重要指导和依据,推动项目科学、规范地落实。其次,为保障项目质量,学校应每月组织开展项目进度分析会议,及时分析和整理项目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并不断改进项目实施方案,及时堵塞管理漏洞。最后,为规范合同管理,应基于合同书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定期反馈项目进度,确保实时掌握项目状况,以便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项目实施方案。

(六)合理设计绩效考评指标

在高中学校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中,绩效指标设计较为关键,其直接影响考评结果的精准性和客观性。高中学校在设计绩效指标时,为体现科学性、全面性以及可操作、可比较原则,可以从投入、过程、产出、效果等维度出发。投入维度指标设计,可设置支出增长率指标、三公经费变动率指标和人员经费比率指标等;过程维度,可设置预支出执行率指标、内控有效性指标、资产负债率指标、流动比率指标、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指标、固定资产成新率指标、项目支付进度率指标、政府采购执行率指标、资金使用合规性指标和预算信息公开性指标等;产出维度,可包括学校师生比指标、人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图书馆纸质图书册数、师均培训费、重点支出完成率等;效果维度,可包括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满意度、家长对学校满意度、优秀毕业生率、学生竞赛获奖数量等。在指标设置完成后,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来确定各项指标权重,以确保权重的科学、合理。高中学校在开展预算绩效考评过程中,对比已设定的目标值和部门或者岗位实际完成值来进行打分,最终得出总分值,将绩效考核结果划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对绩效考评结果较差的部门或者岗位,要成立绩效考核评估分析小组,明确财政资金利用不到位、执行效果不佳的原因,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注重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

高中学校优化绩效考核管理要注重考核结果的应用,不能仅仅为了考核而考核,亦或者仅仅将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计算的依据,如此则无疑弱化了绩效考核的作用。一方面,要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高中学校可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资、福利、岗位晋升等挂钩,如对考评结果为优秀或合格的部门或者岗位,可以实施奖励制度,反之则要采取惩罚措施,通过绩效考核在学校内部形成奖罚有度、奖罚有序的绩效管理环境,以强化内部约束和激励;另一方面,要发挥绩效考评结果的参照作用,高中学校可以将本期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下期财政预算资金配置的重要衡量依据,对考评结果较好的部门或者岗位,可以适当放宽限制,对绩效考核结果较差的部门,则要考虑从严、从紧,适当收缩预算,以此强化预算配置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高中学校要推动教育事业长效发展,不仅要注重提升教学质量,更要注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以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加强高中学校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是保障财政高效支出的关键,直接影响着财政资金的利用价值,因此,高中学校要健全绩效管理体系,从制度建设、人才建设、绩效目标设置、指标设计、考评方法选择、考评结果反馈等方面入手,不断梳理和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流程,以提升绩效管理水平,为学校财政资金有效利用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孙光辉.中学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7):54-55.

[2]马哲实.关于我国当前推行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11):25-27.

[3]刘晓斌,孙晓红,孙百原,等.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优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1):18-20.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8篇

博罗县华侨中学

时下,不少校长为了把学校做强做大做优,大多把希望寄托在建造豪华的“标志性”大楼和购置先进设备上,如2005年第一期的《杂文选刊》上有一篇《没有大爱,何来大学》的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许多学校只热衷建大楼而忽视了对师生的人性化关爱;另外,据《扬子晚报》报道,广州市不少中学都在每个教室的后面安装摄像头,有的还建有校园闭路电视网,认为这样就能随时观察到学生和老师在教室内的一举一动,从而使学校教学秩序井然。但事与愿违,面对摄像头,老师和学生如坐针毡,心理压力很大,试问这样老师能教好学,学生能上好课吗?所以我认为这种管理方式忽视了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文关怀,实际上是忽视了作为主体的人的存在。

老师和学生是充满灵感、有血有肉的人,本人认为应更多地从思想上入手,加强对老师和学生的管理,创设宽松、和谐、团结的人际环境来促进教师更主动、积极地做好工作,促进学生更主动、自觉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而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的优化,关键在于张扬管理人性,让教师安心、舒心、热心、尽心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所以我认为一个学校要做强做大做优,不在于你的规模有多大,你的设备有多先进,关键还在于要以人为核心,优化学校的管理。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在台湾有这么一所学校,学生年龄在15-18之间,学校没有工人,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的必要工种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学校实行学长制,三年级学生带一年级学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见到老师七米外要敬礼。学生没有寒暑假作业,没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这就是台湾享誉30年的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在台湾的各大报纸招聘广告上,经常出现"只招忠信毕业生"的字样。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就是以人为核心来优化学校管理的。

其实,任何学校管理的核心都是人,教师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要特性。学校管理要正视这特性,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人人兢兢业业做事、事事认认真真做好;人人高兴愉快和谐做事,事事高质高效低耗完成。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靠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管理和人的极强的事业心来实现。要做到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善用人、培养人、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建立合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这样的管理就是最优化的管理。

2、完善各种制度,用合理的制度来制约人,引导人,激励人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做好“五定”工作。即:定岗、定员、定人、定工作量和定工作岗位职责。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精减机构和精编人员,减少管理层次、杜绝因人设岗;合理设定管理、教学、服务三大类型岗位的相对比例;根据岗位性质和人的思想觉悟、能力高低、性格特点等择优上岗,做到知人善用、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工作数量达到满负荷,工作质量要高标准;岗位职责要具体且易操作和检查。其次要认真落实“五制”,即落实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质量考核制和结构工资制。另外,还要建立规范的用人制度。有了合理的制度还要有正确执行制度的干部。用什么样的干部就是树什么样的旗帜。学校要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监督、评价等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管理程序。学校的腐败,特别是用人的腐败必然导致学校教育的失败。选用干部要有严格的程序,避免腐败因素搀杂其中。

3、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结合,用优越的制度凝聚、吸引教师

学校的管理,说白了就是平衡不同层次教师的心态。必备的制度管理不可缺少,更重要的是推行情感管理。要坚持“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的原则。学校的制度管理如果过于僵化、死板、苛刻,必然导致职工怨声在道,必然影响师生的情感,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那些一天到晚的签到、签退,中间抽查坐班的行为控制方式和随意减少教师休班时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那些不顾广大职工的意愿,把领导的意志强加与人的做法,更是影响职工积极性的。比如强行集资,还得让教师写出自愿申请。教职工代表大会上要通过某事,问“不同意的举手”等,这些不尊重职工人格的做法是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相违背的。

作为教育的管理者,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把“五心三情”贯穿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即对教师要真心呵护,诚心关怀,耐心扶助,细心体察,全心依靠,做到思想工作灌注情,物质激励富于情,精神鼓励满含情。这样,领导的关怀就如点点甘霖滋润教师心田,“真心换来诚心,热情换来激情”,教职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忘我工作。

另外,依法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合理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也是实行人性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9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不仅强调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而且要加强多学校的管理工作。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能够保证学校校园秩序,确保教师和学生井然有序地开展教学工作。初中阶段是连接小学和高中的转折点,学生在这个阶段极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一旦教师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管理,将会导致学生养成偏激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要积极加强初中学校的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校认为学校管理模式的优化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是否提升,这种片面的观念不仅没有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展,而且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管理包含诸多方面,只有加强学校的管理制度才能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

二、初中学习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的落实性差。

随着各大学校响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的热潮,诸多初中学校都在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以便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然而,在实际执行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管理人员很难将管理制度真正落实到位。同时,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因此,部分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带着感情因素,导致管理制度发挥不出真正的效用。

2.对于教师与校园文化的管理缺乏人文关怀。

很多学校一味强调加强管理,反而严重忽视了对教师的规划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过分追求制度化,约束了教师的工作自由。长期以往,导致教师的教学方式一层不变,毫无新意,不能对课堂进行有效的创新,压制了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

三、初中学校管理优化对策分析

1.做好教育思想管理工作

从根本上来说,一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学校的管理人员都应该树立加强学校管理的意识,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与统一。另外,加强培养教师的教育思想,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学观,这样才能促进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学校管理人员要根据学校的情况,制定出符合学校长期发展的办学思想,管理人员要做好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行为举止去渲染影响教师,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然后将该思想与教育管理目标有效结合起来,在各种管理中具体落实到位,将积极的思想转化成实践。

2.从创新管理的角度体现学校管理的专业性与规范化

一旦学校执行良好的管理制度,将保证学校的管理工作逐渐趋向专业化与规范化。但是学校也不能过度突出管理的执行内涵,同样要加强树立教育及服务的理念,因为,作为一个学校,其最主要的任务还是教育,培养大批优秀的人才。由此可见,在初中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也要加强教育职能和服务职能。只有从三方面同时着手,才能促进初中学校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

3.突出学校管理中诚信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各大初中学校在实际实施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缺少诚信管理。诚信是做人之本,同样,在教育中诚信的地位也极其重要。诚信管理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道德观。因此,在初中学校的管理工作中要突出诚信管理的重要性。

4.注重开放性管理及个性化管理的实施内涵

在初中学校的管理模式中,不仅注重严格的管理工作,而且同样也重视在管理中合理融入弹性管理的模式。主要表现为开放性的管理与个性化的管理。在管理中适当融入弹性管理,在确保初中校园秩序的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大激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价值,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在科学化的学校管理模式中,才能真正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实用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初中教育管理的改革,必须要从优化管理模式方面着手。在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下,才能确保初中校园的秩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共处,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虽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管理人员时刻保持管理理念,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促进学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10篇

师管理;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4―0032―0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大力营造学校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机制,联系学校实际,我就学校管理工作,提两点建议。

一、优化教师管理,处理好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源泉

一要处理好为个人利益而发生的冲突。利益冲突主要指学校管理者在分配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利益时与一般教师发生的冲突。诸如:由于学校制度的不完善,或没有全面考虑学科之间的差异,发出来的奖金、补贴;由学校管理者根据自己的认识或感情用事暗箱操作的荣誉;达到同等条件而没有得到均等机会的职称评定;等等。这些做法不能体现民主与按劳分配的原则,更谈不上公平与公正,自然就会造成冲突。

二要处理好为学校的某些决策而发生的冲突。学校的决策应该建立在集思广益、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能够反映全体教师的心声,才能得到大家的广泛支持。不经过考察与论证,更谈不上在教师会上讨论通过,而是凭经验与臆断,缺乏对别人的尊重和人文关怀下做出的决策势必会与教师的意见相左,得不到教师们的支持,自然会发生冲突。

三要处理好为教学工作而发生的冲突。教学工作方面的冲突包括分配工作时的冲突、工作过程中的冲突、对工作成绩评价的冲突。学校管理者在分配教师工作时,缺乏民主意识,缺乏最起码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不能真正地尊重教师、信任教师。把教师提出的合理要求当作是教师对工作的挑剔,认为是对自己的不服从,于是妄加批评,甚至用粗暴的方式对待教师,导致发生冲突。

四要优化教师管理,关心教师生活。首先是生活上关爱教师。教师生活的波折、疾病、困难,甚至青年教师的婚恋问题等,都应进入学校领导的视野。从生活上细致入微地关心教师,教师才会信任学校领导。其次是工作上关爱教师。学校领导无论时间多紧张、任务多紧迫、工作多繁重,都要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倾听呼声,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让教师有“满意感”;要极力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确保教师进得来、留得住、上得去,让教师有“归属感”;学校要尽力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创新、拔尖、成才,让教师有“成就感”。

二、优化学生管理,是提高教育质量之本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要有爱心,要牢记爱可以塑造美好的心灵,可以诱发美好的行为,可以播种孩子美好的想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优化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确定管理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自理、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学会学习自勉、生活自理、行为自律、思想自省,最终实现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目标。

一是从健全制度和狠抓安全入手,共建和谐校园。农村寄宿制学校师生少则几百、多则上千,成百上千人在一起共同生活,好像一个社区,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制度,是无法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我们要针对学生住校食宿的实际建立学习、生活和安全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做到既管人又育人。

二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习惯的养成与社会、家庭教育有关,农村的学生大多卫生习惯差,与别人交流没有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等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学校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使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做到生活自理化、学习自主化、卫生日常化、安全意识化,让学生养成“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公民”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是加强班级建设,营造和谐班集体。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天地,如何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空间、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是班级建设的目标。学校要指导做好班级建设,使学生明确班级目标、班规;根据各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动手实践活动,利用学习园地、黑板报,营造富有个性的温馨小家。

上一篇:城乡规划管理法范文 下一篇:市政建设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