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医药学科评估范文

时间:2023-11-01 17:13:12

生物与医药学科评估

生物与医药学科评估篇1

1.中医药学习的特殊性

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独特性决定了中医药学习的特殊性。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学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看具有以下特点:中医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科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中医学是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医学科学,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由此决定了中医药专业学习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显著特点:以系统的中医学课程为主体的多学科课程结构(包括系统的中医学课程、部分西医课程、与医学有关的自然科学课程及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占重要地位;课时多,学时长;中医经典著作为主的古典式教学内容等。由此可见,学习中医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中医理法方药和经典著作的研习;二是临床实践。中医药学习的特殊性也主要体现为对学习的要求,即“高、实、博、精、新、勤、苦、恒”(朱良春语),初学者更应在“实、勤、苦、恒”四字上下功夫[5]。因此,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有赖于良师传道授业解惑,但欲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理论“内化”为中医思维方式和治病救人的能力,非学生发挥主动性而不能也。

2.中医药学习自我评估系统的理论依据

学习系统从狭义上来说主要指学习者的知识、智力、能力和学习心理品质四大结构组成的整体系统[6]。自我评估就是对自身内在特点和外显行为的自我认识、自我判断,并以此作为调控后续活动的依据[7]。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行为和学习活动是在自我意识支配下、通过自我动机和自我选择付诸实践的。因此,建立自我评估系统既是大学生自我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高质量完成复杂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内在保证。按照现代教育理论,中医药院校教育是动态过程,在教育运动过程中当“教”的一方确定之后,教育过程就逐渐变为以学为主。中医药院校教育应当结合中医药学特点,在实践中贯穿中医药理论体系的两大基本特征:整体观和辩证论治。院校、教师和学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医院校学生也要通过构建“中医药学习自我评估系统”来完善个体内部学习环境。对于学习中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视作“学习伤病”,只有经过“辩证”才能找到“对症良药”。

3.中医药学习自我评估系统的结构及内容

建立“中医药学习自我评估系统”应当包括三大结构:自我评价、学习病案和学习方法。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实践”的规律,三者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中医学习自我评价学习方法学习病案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药学习,学习主体从整体进行自我评价,发现导致学习质量差强人意的原因,从“学习伤病学”(“学习伤病学”是第四军医大学王山青同志于1988年一次学术会议上首先提出的。)的角度建立学习病案,调整学习行为,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建立“中医药学习自我评估系统”包括建立学习系统自我评价体系、中医药学习伤病病例和中医药学习目标与方法管理档案。

二、两者之间的关系

1.中医药专业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高等中医药教育主体性的根本体现

从前述概念中可以了解到,对学生而言,要树立主体性的自我培养意识,在教育过程中从被动接受知识、技能转变到掌握和自觉运用规律学习和发展多种能力、品性,使自己早日具备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主体性。作为主体性的核心、本质的人的“主动自我”的形成、发展和提高,才是最重要的中心环节,只有达到了这方面的要求才意味着主体性的最后形成[8]。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教育主体性不仅体现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招生、经费投入等方面中医药学所占的比重,还体现在中医药专业学生对中医药学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当前中医院校向内涵发展应有的理念,也是中医药教育主体性的根本体现。

2.建立“中医药学习自我评估系统”是高等中医药教育主体性的直接体现

前述“中医药学习自我评估系统”的结构和内容表明,建立“中医药学习自我评估系统”的实质就是中医药专业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专业学生对中医药学习的态度普遍较积极,对知识、智力、能力和心理品质四大系统的自我评估结果总体良好,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十一五”期间中医药教育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初见成效,但优秀等级的较少。中医药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较为稳固,但是学习中医药的方法和能力却有明显差异,仍有相当部分学生未能认识到中医药学的特殊性,未能找到合适的方法,从而影响到最初学习中医的热情。如果“以中医药为主体”解决的是院校层面的“以何为主”,那么在学生层面突出主体性的关键就是探索中医药专业学生“如何为主”,由此建立“中医药学习自我评估系统”便是题中之义。

3.高等中医药教育主体性的凸显为“中医药学习自我评估系统”建立提供保障

和十年前相比,各高等中医院校的发展方向、办学理念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各类非中医药类专业异军突起使得中医药在专业设置、招生数量等方面已不占绝对优势。比照上述“教育主体性”的内容,凸显“高等中医药教育主体性”的关键有以下几点:第一,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能够熟练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防治常见病,具有一定古汉语和外语基础,能够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方法研究、发展中医药学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医药人才;第二,教育目标的主体性:高等中医药院校必须明确办学方向,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中西医及非医药类专业的开设和课程内容的取舍等,以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符合上述培养目标;第三,教育过程的主体性:学生和老师必须明确各自角色,中医药学专业的老师要发挥正向推动作用,使学生从意识层面树立“中医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理念,在接受中医药教育过程中从被动接受知识、技能转变到掌握和自觉运用规律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并利用实践提高临床能力,强烈渴望自己早日具备继承、发扬中医药事业从而为社会服务所需要的主体性。若把高等中医药教育主体性的凸显看做外部环境,尽管建立“中医药学习自我评估系统”强调个体内部环境的主体作用,但仍需外部环境提供保障。试想,若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育目标到教育过程中的老师角色都无法凸显上述主体性的关键点,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就缺少环境保障,建立“中医药学习自我评估系统”也就变成无源之水,如此陷入偏离“高等中医药教育主体性”的恶性循环,最终影响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发扬。

生物与医药学科评估篇2

生物医药项目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项目,其产品关系国民健康,一旦研发成功且被市场所认可,将会带来高额的经济回报。虽然前期投入的研发费用较多,但是成功的项目,尤其是获得专利权保护的项目,在其产品投入市场以后,很快会形成垄断优势,获取暴利。

二、生物医药项目投资的实物期权特性

实物期权方法是投资者基于未来实物资产变动的一种选择权,以某一个具体的实物资产或项目为标的物,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金融资产,不仅包含项目的实物资产,而且涉及到项目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量。与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不同的是,实物期权方法并非单纯的对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做出预测,而是把未来新金流量的变动范围作为重点,即把项目的预测分析集中在项目的不确定性上,把不确定性带来的价值作为项目整体价值的来源。实物期权方法虽然在研究及运用上比较繁琐,但其在决策及管理上的灵活性,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其缺陷。分阶段进行投资、前后阶段的关联性等特性保证了实物期权方法投资的柔性,保证了投资项目的上升趋势,可以在解决了项目的不确定性以后在进行投资,有效地规避投资风险。生物医药项目是一项大型且复杂的系统工程,且其投资具有高风险性、长期性、高投入性等特征,这就要求投资者在投过程中分不同的阶段注入资金。首先,对生物医药项目的投资可以分为研发阶段、投产阶段、市场开发与维护阶段,投资者在每一阶段开始时注入资金;其次,投资者可以根据现实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自由的选择是否继续进行投资;最后,当前一阶段任务完成以后,投资者需要对此阶段进行评估,对下一阶段的不确定性进行预测并采取措施将其降到最低,前一阶段的投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下一阶段与否。鉴于生物医药项目的高风险性,投资者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投资风险,对于所投资风险项目的评价并非一次性的静态决策,而是多阶段的、具有灵活性的动态决策过程。投资者根据生物医药项目的发展周期,把项目分为不同的阶段,分阶段的进行投资,在每一期结束后都要对项目进行评估,根据预期目标的完成情况拟定下一阶段的投资决策。所以说,在生物医药项目投资的决策中存在扩张期权、收缩期权、增长期权及放弃期权等多重实物期权。

三、实物期权与生物医药项目的适应性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实物期权适用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可充分发挥管理灵活性、不确定性与风险性较大的投资项目。而对于生物医药项目来说,首先,项目的投资符合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新世纪大力发展的朝阳产业;其次,生物医药项目是知识型与技术型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在项目投资的各阶段都有专业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参与其中,根据项目外部及内部环境的变化,且在获得充分合理的信息基础上,做出最合理的投资决策,能够充分发挥管理的灵活性;最后,由于生物医药项目的投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投资的各阶段都存在不确定因素,且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波动性较大,很难准确地进行预测,这就增加了投资项目的风险性与不确定性。实物期权方法在生物医药项目价值评估过程中,具有传统价值评估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风险投资者在投资生物医药项目时,必须把高风险性作为重中之重,以分阶段资金注入的方式进行投资。由于实物期权的管理灵活性,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投资,确定正确处理风险的方法,从而合理的规避风险,保证投资的稳定性与增值性。生物医药项目的投资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但是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并非全是损失,依然能够为项目创造价值。实物期权方法没有否定这种不确定性的价值,而是将其归入到项目的总体价值之中,为投资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的价值评估。第二,在运用实物期权方法进行生物医药项目投资过程中,项目投资者可以根据变化灵活的选择投资策略,可以获得诸如研发成本、相关药品市场价格及市场总体状况等方面的新信息,然后根据新信息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项目投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实物期权方法的出现,把投资机会作为投资者的一项权利,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项目的总体价值,从而丰富了生物医药项目的投资决策理论。另外,将实物期权方法应用到不确定性较高但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生物医药项目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方面,实物期权方法弥补了传统价值评估方法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了生物医药项目价值评估体系。另一方面,实物期权方法在价值评估过程中更加科学,能够满足投资者科学全面评估项目价值的要求,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生物与医药学科评估篇3

本文拟通过研究在中医药院校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现状,得出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的初建体系。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为我国医药行业培养适应21世纪市场经济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医药企业急需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这些复合型管理人才既能够系统掌握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同时也能获得医药专业知识,既具有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又具备基本的医药知识,毕业后能在医药生产、流通企业及相关领域从事医药类的管理工作。

一、中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估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现行的普通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和各专业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存在不少缺陷。其指标内容偏重结果。由于教学质量评估指标面向过去,关注的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过去的工作质量,而忽略其正在学科建设中做出的努力以及试图通过评估获得的帮助,故教学质量评估应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统一。教学质量的评估指标描述应避免模糊。设计评估指标的过程中,指标应尽量用数量公式计算或者定性描述尽可能明确、评估准备工作要做的充分,做好评估前的培训工作等事宜,使评估客体和评估主体真正理解指标的内涵或者设计者的意思,避免产生多重标准,从而影响评估的结果。在专业素质考核指标中应尽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真实的反应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二)权威性原则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估,应当对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的发展起到导向性的作用。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明晰培养目标,明确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发现学科建设中的不足,并帮助从事公共事业管理教师和在校学生诊断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努力方向,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进行专家咨询时邀请的专家除了包括从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教育评估专家,还应该有相应的专业机构的介入。在初步试用指标体系时也应该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从事评估工作,从而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评估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三)教育性原则对专业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估要坚持教育性原则,即要明确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估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得教师教学工作能够有创造的完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能够通过教师的自我评价、评估专家的意见以及学生的评价,不断找出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克服教师教学中的缺点,改进教学。

二、中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初建

(一)中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的基础质量评估基础质量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三个方面。师资队伍是有效开展公共事业管理教学活动的保障,其中主要包括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男女比例等。教学条件是中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一般包括多媒体资源、图书资源、实践基地以及网络资源等。教学管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其中课程的地位以及相对应的管理制度都会影响教学目标。公共事业管理在中医药学校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每年的招收以及就业情况也是可圈可点。不断提高学生对于学科的了解程度以及学科的发展,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为有效进行教学管理提供了条件。

(二)中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质量评估中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质量主要是指教学环境的营造。课程组是否充分利用学院的条件,并结合课程教学的需要,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是评估的主要方面。同时课程组是否努力进行学术交流等也是过程质量的评估方面。除了课程组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外,学生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是过程质量评估的因素之一,学生是否有机会参与教学竞赛、学科比赛以及实践比赛,也是过程质量评估的影响要素。

(三)中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的结果质量评估中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的结果质量主要是指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以及学生获得知识及能力的程度。学生获得知识及能力的程度主要通过教学质量进行考察,同时引进满意度调查(网上评教的实施)、社会评价以及学生参与各种教学竞赛和学科比赛的成绩等。针对学生的结果质量评估除去期末考试的成绩,应更多的加入平时成绩的比例以及实践成绩的比例,不断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参加实践的主动性,使得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生把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基于以上的教学质量评估原则和评估体系,确立以下指标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关键,并体现基础质量评价、过程质量评价和结果质量评价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方正松.浅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193—195.

[2]蓝志勇.美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轨迹及其对中国的启迪[J].中国行政管理,2006(4):82—87.

[3]杨列勋.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课程与学位结构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2,2(3):83-91.

[4]吕本艳.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4.

生物与医药学科评估篇4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疼痛评估;治疗进展;危重症;疼痛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030-02

疼痛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将疼痛定义为“由真正存在或潜在的身体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舒服的知觉和心理感觉”,其往往由自身基础疾病或需要接受的各种侵袭性操作所造成,若临床上处理不及时,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1-3]。目前,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可确定疼痛的性质、分类、部位以及范围等特点,其评估方式主要有主观性评估、客观性评估以及家属代诉或诊断性镇痛治疗评估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镇静剂和镇痛剂对于疼痛的治疗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4-5]。因此,本文就ICU危重症患者的疼痛评估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 ICU危重症患者的疼痛评估

1.1 疼痛的主观性评估

对于ICU危重症患者疼痛的主观性评估,主要通过患者主诉来完成,这也是疼痛评估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其中,对于语言畅通的患者,一般选用语言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VRS)进行评分,0分表示不痛,10分满分表示疼痛剧烈,随着分值增加,疼痛度随之增加,由患者自己对不同分值来量化疼痛程度;还可以适当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进行评估,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均较高;对于那些有语言障碍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使用水平直线量化疼痛强度,由患者按照自己的疼痛度在不同的地方进行标记;此外,还可以使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aces dainscale,FPS),对于老年患者急慢性疼痛均非常有效[6-7]。

1.2 疼痛的客观性评估

对于某些ICU患者,无法和医生进行交流,医生无法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因而主诉效果无法达成[8-9],可以采用有效、客观和程序化的工具来评估患者对不利事件的反应,如疼痛行为量表(the pain behavior scale,PBS)和危重症患者疼痛观察工具(the critical 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等均有较好的效果。其中,PBS对重度疼痛患者的敏感性较低,而CPOT可用于无法交流的ICU患者的客观疼痛评估。临床大量研究表明[10],ICU中有不利刺激因素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增高(P

1.3 家属代诉或诊断性镇痛治疗

患者家属在一定程度上能提供患者的疼痛信息,因而对于ICU危重症患者的疼痛评估,可以进行代诉,但可靠性不高。有研究表明,代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7%和67.6%,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建议采取此法进行疼痛评估[11]。另外,诊断性镇痛治疗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对于那些无法反映疼痛以及可疑疼痛的ICU患者,此法非常有效,不但能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镇痛治疗的基础。

2 ICU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进展

2.1 镇痛镇静治疗概况

目前临床上对疼痛的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即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阿片类镇痛药、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以及局麻药等。另外,镇静药物的应用也可显著减轻应激反应,辅助治疗患者的紧张、焦虑及躁动,提高患者对机械通气、各种ICU日常诊疗操作的耐受能力,使患者获得良好睡眠等。理想的镇静药不但起效快、半衰期短、无蓄积、对呼吸循环抑制小,而且价格低廉,但目前尚未发现这种药物,临床上主要以使用苯二氮■类和丙泊酚等镇静药为主。当然,除了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其手段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因而对于患者的疼痛情况,在设法祛除疼痛诱因的同时进行非药物治疗,不但能显著提高疗效,还可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的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12-13]。

2.2 程序化镇静治疗

近年来,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程序化镇静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主要是指在镇痛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镇静剂用量的系统性镇静,措施包括方案的设计、监测、评估与撤离,不但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天数,还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程序化镇静的核心是对镇静镇痛深度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来调节镇静剂的使用剂量[14-16]。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镇静镇痛评估方法是Ramsay评估法,其镇静评分的应用远比选择重要,镇痛是镇静的基础,程序化镇静必须联合镇痛治疗,且需要医生护士的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2.3 药物的联合应用

临床上对于ICU危重症患者的疼痛治疗,常采用联合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以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最为常用。咪达唑仑起效快,半衰期短,对呼吸循环抑制作用小,是一种水溶性较好的苯二氮■类药物,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其适当结合阿片类镇静药物应用,可增强疗效。芬太尼不但镇痛作用强,而且无毒,不良反应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是常用的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类激动剂。临床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使用比单用咪达唑仑药物疗效更为显著,且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临床上ICU危重症患者的疼痛情况越发严重,因而对其疼痛的评估必不可少,适当而可靠的评估可为本病的治疗打下基础,而ICU内药物镇痛、镇静治疗可以协助危重症患者克服焦虑、紧张、恐惧、不安等不适心理状态以及躯体疾病、手术切口的疼痛,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忽新刚,佘守章.疼痛评估在ICU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新进展[J].广东医学,2010,31(6):665.

[2] 徐建国.疼痛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3.

[3] Puntillo K,Pasero C,Li D,et al.Evaluation of pain in ICU patients[J].Chest,2009,135(4):1069.

[4] Herr K,Chen P.Postoperative pain assessment with three intensity scales in Chinese elders[J].J Nuts Scholarsh,2009,41(3):241.

[5] 刘雪琴,李漓.老年人疼痛强度评估量表的选择[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65-169.

[6]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

[7] 童新勇,朱跃科.入ICU时机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22(6):351.

[8] Payen JF,Bosson JL,Chanques G,et al.Pain assessment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a post Hoc analysis of the DOLOREA study[J].Anesthesiology,2009,111(6):1308-1316.

[9] 姚宝莹.中医医院里的ICU[J].首都医药,2010,11(5):45-49.

[10] 罗月荷.疼痛管理培训对提高ICU护士疼痛知识、态度及判断能力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3):378-379.

[11] 王秀霞.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呼吸道管理[J].医疗装备,2010,13(3):69.

[12] Erstad BL,Puntillo K,Gilbert HC,et al.Pain management principles in the critically ill[J].Chest,2009,135(4):1075-1086.

[13] Ahlers SJ,van der Veen AM,van Dijk M,et al.The use of the behavioral pain scale to assess pain in conscious sedated patients[J].Anesth Analg,2010,110(1):127-l33.

[14] 路春丽.有创血压在ICU中监测与护理探讨[J].医疗装备,2010,11(3):12.

[15] 张菊英,邹瑞芳,叶家薇.五指法在疼痛强度评估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09-411.

[16] 李霞,孙德义,陈翠杰,等.护理会诊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报,2010,11(8):145.

生物与医药学科评估篇5

综述了在疼痛控制中护理活动的概念、分类;护理活动的内涵;护理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期为疼痛护理管理提供好的参考依据。

疼痛是手术后病人所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医学的进步,使病人在所有的手术过程中都不知不觉渡过,但几乎所有的病人术后都会经历疼痛。术后疼痛若得不到有效缓解,会延迟手术后损伤组织的愈合、改变免疫功能并增加患者心理压力,进而导致患者焦虑、恐惧、整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逐渐衰弱及增加健康照护成本,更会导致合并症的发生,甚至引起死亡率的增加。如何缓解病人的疼痛,在镇痛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疼痛控制是设法减轻和消除病人的疼痛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目前,疼痛控制的方法迅速发展。在术后疼痛控制中,护士实施的护理活动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护理活动是解决护理问题的具体方法,对于术后镇痛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仍有50-75%的病人在术后承受着中度到重度的疼痛,分析术后疼痛控制效果令人不满意的原因表明,护士的护理活动是影响疼痛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可见护理活动对于疼痛控制至关重要,同时又存在诸多问题。

1.护理活动的概念与分类

1.1 护理活动的概念

护理活动易与护理措施混淆使用。根据国际护理实践分类结构,护理措施是指以解决病人潜在的或现存的健康问题为目的的一系列护理活动,又被称为护理干预[1]。可见,护理措施可由一个或多个护理活动组成。术后疼痛控制中的护理活动特指护士为解决病人的术后镇痛而采取的具体方法。

1.2护理活动的分类

美国卫生保健政策与研究署的术后疼痛护理指南将护理活动分为评估与干预两方面,内容包括评估工具的使用、评估要点与步骤、评估的频率、药物及非药物止痛措施、病人的教育等;美国护理措施分类体系认为与疼痛控制有关的护理活动涉及疼痛评估、药物及非药物止痛、治疗性交流、患者及家属的教育、活动管理、排泄管理和合作/组织活动等8个方面的内容;中国赵继军在其主编的《疼痛护理学》中认为护士在疼痛控制中主要发挥评估疼痛、落实止痛措施、与其他专业人员和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等四个方面的作用[2]。

综合分析以上内容,将术后疼痛控制中的护理活动内涵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疼痛评估,药物镇痛,非药物镇痛,治疗性沟通与宣教。

2 .术后疼痛控制中的护理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1 疼痛评估

疼痛评估指使用可靠有效的评估工具对病人的疼痛做出定量或定性的估计。病人的主诉是疼痛评估的金标准。疼痛评估是决定术后镇痛效果的第一环节。但许多研究报道,护士的疼痛评估活动存在很多不足。

2.1.1评估不及时,记录不全面

客观、全面地评估和记录疼痛对于镇痛效果至关重要。然而,很多研究表明护士对疼痛的评估存在着不及时、记录不全面的的情况。

Krenziscbe等[3]调查显示:疼痛评估工具虽较为普遍,但评估活动不是作为常规化,而是在“必要时”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的记录没有连续性,大部分记录都是给药后的效果,而忽视给药前的评估情;病人的疼痛部位、伴随症状和缓解时间在护理记录上很难找到。

张礼清[4]的研究表明.,很多医院疼痛评估没有成为护理工作常规,只在病人提出疼痛难忍或要求镇痛时才给予处理;在护理记录中,26%的病人术后次日到第三天都没记录疼痛问题。

2.1.2 评估工具使用欠准确,评估知识缺乏或不足

正确使用评估工具是准确评估疼痛的基础,而评估知识是正确使用评估工具的基础。然而国内外诸多研究显示,护士存在着疼痛评估使用欠准确及评估知识缺乏或不足的情况。

Al-hassan等[5] 观察护士对11例疼痛病例的评估的过程,9例病人被直接询问是否有疼痛,2例病人使用视觉疼痛量表进行评估;张礼清[4]的研究表明,很多医院的部分护士缺乏使用评估工具评估疼痛会更准确的意识,认为那样做只会增加工作量,还有护士甚至不知道疼痛还可以像其他生命体征一样量化评估;冯金娥[6]报道在被记录的病人中有20%被记录为中到重度疼痛,但核实病人后发现40%病人的疼痛程度是中到重度;李金霞[7] 报道,由于对疼痛评估的不重视,很多医院未将正确的疼痛评估技能作为护士日常培训的一部分;李漓[8]调查的173例病人均未使用过疼痛评估工具,且该医院的大多数护士仍不会正确使用疼痛评估工具。

由以上问题可见,为保证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建议医院管理者将正确的疼痛评估知识和评估技能作为护士日常培训的一部分。

2.2 药物镇痛

药物镇痛是术后疼痛控制中护理活动的主体部分[2],是目前最有效的减轻疼痛的方法。护士的职责除了按时执行医嘱外,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何时实施PRN(备用)医嘱、监测病情变化、观察药物使用后的效果和药物副作用。可见,药物镇痛在术后疼痛控制的护理活动占非常重要的地位[2]。但很多研究报道,在药物镇痛中,护士的护理活动存在着诸多问题。

2.2.1 给药不准确、不及时

护士在药物镇痛中的活动主要是准确及时给予止疼药物、密切监测病情和观察药物副反应。然而,术后镇痛过程中,给药不及时、不准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Titler等[9]对709份老年骨折病人的住院病历进行核查发现,给药量远远低于每日最大推荐量,50%以上的护士报告有时避免使用盐酸哌替啶;秦洁等[10]对253名烧伤科护士进行调查显示,当病人的疼痛程度大于5(使用0-10痛尺),有28.7%的护士能及时按要求为病人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18.7%的护士没有为病人采取任何镇痛措施;史素娥[11]的调查显示,其研究对象100%的止痛医嘱的实施是在病人要求止痛时才给药,且52.5%的病人在给予一次止痛药后,仍有止痛要求,但都被医护人员劝阻。

2.2.2 给药途径不合理

合理、正确的给药途径对于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然而,在术后镇痛中,仍然存在着给药途径不合理的现象。

Krenziscbe[3]等对220名麻醉护士的调查报道,护士常用的止痛要给药途径包括肌肉注射、口服、直肠给药和静脉途径给药4种,但最多的是静脉注射给药,其次那个是口服给药。另有8名护士报告在给予阿片类药物时只采用静脉途径。

以上研究提示:需加强护士在术后镇痛中严格遵医嘱执行药物镇痛及严密观测用药后疗效和副反应的意识及相关知识的学习,以保证患者术后疼痛得到及时、有效缓解。

2.3非药物镇痛

非药物止痛方法作为药物止痛的补充,临床上可以的单独使用或联合药物使用。护士在非药物镇痛措施中有着更大的自主性。由于非药物镇痛措施是非侵入性操作,有病人易于接受、简单易行、且不受医嘱限制的特点,因此护士可在自己权责范围内独立实施,且实施后效果明显。然而许多研究证实护士并未充分发挥非药物镇痛方法的作用,亦普遍存在一定问题。

2.3.1 进行非药物镇痛活动频率低

护士对非药物镇痛措施有独立实施的权利,然而许多非药物镇痛方法不常被使用。护士有决定权实施的活动频率低,表明护士在实施疼痛控制护理活动对对医嘱的依赖。

Pellino等[12]的研究发现,遵医嘱实施的护理活动频率高于护士独立实施的护理活动;Carr[13]对美国223所医院进行基线调查显示,有些非药物镇痛方法如放松技术、诱导想象、催眠、经皮点刺激治疗等方法被不到5%的护士使用过。

2.3.2 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护理活动实施频率低

护士在选择非药物止痛措施时,更偏向选择简单易操作,专业技术少的护理活动。

何红姑等[14]的调查显示,护士常用的物理方法和情感支持方法有改变体位、安慰及创造舒适环境,然而却极少使用按摩和温度调节,护理人员实施专业性护理活动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训练、学习,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智慧的护士才能担任,导致专业性护理活动在国内运用范围较窄。

由以上可知,护士应积极参与病人的疼痛控制,更多地发挥独立职能,并需加强疼痛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2.4 治疗性沟通与宣教

护士负责教育病人及家属如何应用疼痛评估工具、如何表达疼痛、药物止痛作用及副作用等方面的内容,起到了让那些不愿报告疼痛、害怕成瘾、担心出现难以治疗的副作用的病人解除疑虑和担忧,保证疼痛治疗有效性的作用。然而,疼痛控制方面,护士对于治疗性沟通与宣教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2.4.1 护患沟通不足、宣教材料缺乏

疼痛时是病人身心最脆弱的时候,40.2% 的病人特别是老年人希望护士能够陪伴在身边,多提供信息。然而,在术后镇痛护理活动中,护患存在着沟通欠缺、宣教材料缺乏的现象。

Carr[13]等就住院期间的疼痛经历为题访谈病人时发现,仅50%的病人能回忆起护士曾与其讨论过疼痛;Krenzischek[3]等调查发现,50%的护士报告科室没有标准化的宣教材料,对病人的教育仅靠护士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冯金娥报道,因为护士对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讲解太模糊,病人未正确理解评估方法,尽管住宿疼痛评估3分,而行为却表现为疼痛剧烈,如出汗、肌肉僵直、深呼吸等3分以上的中至重度疼痛。

2.4.2 疼痛知识不足、提供专业知识不深入

护士充足扎实的疼痛知识对于护士与病人的沟通至关重要。然而,却普遍存在着疼痛知识不足、提供专业知识不深入的问题。

汪琪[15]报道,某医院75%的护士不知道如何与病人交流疼痛,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只有在病人提出疼痛或要求镇痛时才被动地知道病人存在疼痛,使一部分病人疼痛得不到及时缓解,部分护士的相关疼痛知识更新较慢,仍停留在传统的知识层面,在对病人进行宣教时已无法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因此,需加强护士对及时有效的与病人沟通、交流对于术后镇痛的意义的认识,且护士应主动参加各种疼痛新知识、新理论的讲座、培训等,为更好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和宣教活动做准备。

综上,护理活动在患者术后镇痛存在护士不使用评估工县或使用不当、给药不及时、给药量少于处方量、使用非药物镇痛方法少、对病人及家属的教育不足等护理活动实施不到位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使术后病人的疼痛得到有效缓解,提升护理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参 考 文 献

[1]王欣,王惠珍,赵惠霞.国际护理实践分类的结构介绍及应用建设[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18-120.

[2]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327.

[3]krenzischek DA,windle P,Mamaril M.A survey of current periAnesthesia nursing practice for pain and comfort management [J]. Journal of Perianesthesia Nursing,2004,19(3):138一149.

[4]张礼清,江雪莲,左金梅等.骨科病人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学丛刊,2004.4(5):89—90.

[5]A1-Hassan M,A1kihalil MS,Ma’aitah RA.Jordallian nurses’ro1es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 in the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Journal of PeriAnesthesia Nursing, 1999,14(6):384—389.

[6]冯金娥.术后疼痛护理中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8):36-38.

[7]李金霞.妇产科病人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31-32.

[8]李漓,刘雪琴.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32-634. [9] Titler MG,Herr K,Schilling ML,etg. Acute pain treatment for older adults hospitalized with hip fracture:current nursing practices and perceived barriers[J]. Applied Nursing Research,2003,16(4):2ll-227.

[10]秦洁.烧伤创面换药腕踝针镇痛护理干预模式的研究.中国生物医学学位论文库,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20040501.

[11]史素娥,张菊新.剖宫产术后疼痛治疗评估[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1995,9(4):240.

[12]Pellino TA, Willens J, P0lomano RC etg.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ain management nurses practice analysis:role delineation study[J].Pain management nursing, 2002,3(1):2-15.

[13] Carr EcJ, Thomas VJ. Anticipating and experiencing post-operative pain:the patient’s perspective.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1997,6:191—201.

[14] 何红姑,姜小鹰.对非药物方法减轻儿童术后疼痛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6l一164.

生物与医药学科评估篇6

【摘要】目的: 为找外科术后病人疼痛护理的方法,有效地控制疼痛。方法: 对疼痛病人进行正确的评估:(1)口述分级评分法:(VAS);(2)视觉模拟评分法(VRS);(3)疼痛时间的评估;(4)词语描述量表(VDS);(5)面部表情量表疼痛评估法。结果: 正确的评估方法,实施有效的止痛护理措施利于病人早期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人费用。结论: 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及护理措施,为病人的早日康复起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外科病人;术后疼痛;评估;护理

【中图分类号】R417.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44-02

疼痛是外科病人术后最常见的症状,过去认为,病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病人需尽力忍耐,现在应改变这一错误观念,积极正确地为病人评估疼痛,治疗疼痛。疼痛除造成病人的痛苦之外,严重者还可以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解除。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增进病人舒适程度正成为护理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护士应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及恰当的护理,有效参与镇痛。

临床资料

患者176例,男102例,女74例;年龄16-73岁,其中阑尾炎切除50例,疝气修补术28例,肺大部分切除术10例,胃大部分切除21例,胆囊摘除术20例,子宫次全切除术22例,开颅引流术9例,肾切除术16例。

结果:176例中,疼痛程度28例为10分,32例为9分,50例为8分,16例为7分,20例为6分,24例为5分,6例为4分。给予药物止痛及非药物止痛综合治疗后再次评估,并将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加以比较,有12例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3例疼痛减轻9分,5例减轻8分,20例减轻7分,38例减轻6分,40例减轻5分,30例减轻4分,20例减轻3分,8例减轻2分,平均减轻3分。

1 疼痛的评估

疼痛的评估就是对疼痛本质的相信,使用可靠方法了解一些有关疼痛的问题,对病人的疼痛做出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1.1 影响正确评估的因素。

1.1.1 病人因素。一般来说,年长者较年幼者更能耐受疼痛;性格内向者对疼痛的主诉较少,性格外向者同等程度的疼痛反应较强烈,主诉更多一些;文化程度高的病人通常情况下能清楚地表达疼痛程度,手术种类、个人经历、情绪及精神反应、应对方式、民族家庭,病人的支持系统等对疼痛的评估均会产生影响[2],如胃大部分切除术的病人。因为身体内突然缺少了大部分胃而易产生焦虑、不安、更易产生疼痛。

1.1.2 护士因素。在很多医院,对疼痛的评估没有成为护理工作常规,只有在患者提出疼痛或要求镇痛时才被动给以处理。在这些医院也往往缺乏准确测量疼痛的工具或不能掌握正确评估的方法,而造成患者的主诉和评估不相一致。

1.2 疼痛程度的评估方法

1.2.1 文字描述评分法。具体做法;把一条直线分成五等分,0无痛,1微痛,2中度疼痛,3高度疼痛,4剧烈疼痛,患者按照自身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疼痛。此种方法可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但受主观因素影响大。

1.2.2 视觉模拟评分法(VRS)[1]在纸上划一条长10厘米直线,不作任何划分,仅在直线的两端分别注明无痛和剧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划线记录,护士根据划线位置判定,0表示最严重的疼痛,此线较敏感,可使患者自由的表达疼痛后严重程度,有利于护士准确掌握疼痛的程度,利于评估控制疼痛的效果。

1.2.3 面部表情量表法[2]。该方法使用于任何年龄,没有特定的文化背景要求及性别要求,对急性疼痛的患者,老人,小儿以及表达能力丧失者适用。它由三个卡通脸谱组成,从微笑至最后痛苦地哭泣来表达疼痛的程度。

1.2.4口述分级评分法(VAS)[3]病人描述自身疼痛的状态,一般将疼痛分为四级: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每级相差1分,分别记为0―3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此法比较简单,患者容易理解,但不够精确。临床上对外科术后病人口述疼痛程度分级:无痛,病人咳嗽时、切口无痛;轻度疼痛,轻度可忍受的疼痛,病人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咳嗽时感到切口轻度疼痛,但仍能有效地咳嗽;中度疼痛,中度持续疼痛,睡眠受干扰,需用镇痛药,不敢咳嗽,怕振动引起切口疼痛;重度疼痛,持续剧烈疼痛,睡眠受到严重干扰,需用镇痛药治疗。

1.2.5监测患者的变化。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方式、局部肌肉的紧张度,掌心出汗等可间接了解疼痛的程度。

1.3 疼痛时间评估

1.3.1与手术时间有关。手术时间短,组织创伤小,病人忍受紧张饥饿的刺激小,疼痛持续时间短。如急性阑尾炎手术时间在1h以内,术后仅出现轻度疼痛或未出现疼痛,疼痛持续时间在10天以内。手术时间延长至3h的病人,术后病人主诉出现中度及以上疼痛,疼痛持续时间有时可达3天。

1.3.2 与手术大小有关。手术大,组织创伤性大,疼痛持续时间长。如胃肠道手术、急腹症、坏死性胰腺炎病人主诉疼痛持续时间达3天以上。

1.3.3与病人个体差异有关。同种大小手术,手术所用时间相同,病人主诉疼痛持续时间不同。

2 疼痛的护理

2.1消除影响疼痛控制的因素

2.1.1害怕药物成瘾。是术后止痛药的主要药物,害怕物成瘾是直接影响有效疼痛控制的主要障碍。在临床工作中,一些护士混淆了物的成瘾性、耐药性和依赖性的概念,把临床上因病人疼痛加剧需要增加药物用量或者因疼痛需继续用止痛药的病人当作成瘾,从而害怕继续给病人用药,尽量拖延或不给药,阻碍了对疼痛的有效控制。

2.1.2疼痛评估不重视、不准确、不及时。 (1)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护士会常规地监测术后病人的生命体征,但对术后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未引起护士的重视。(2)疼痛评估方法不正确。护士不能客观正确地使用上述各种疼痛评估方法。

2.1.3害怕药物副作用。患者害怕引起不良反应,如延缓伤口愈合及术后恢复减慢是病人拒绝用药的一个原因。医务人员害怕,尤其是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

2.1.4医疗体制对控制疼痛的制约和限制。医院缺护士,工作量大,对疼痛没有专业人员负责,使得病人不愿过多地麻烦护士,医院不能实施对每个病人的疼痛进行持续性评估。

2.2疼痛的护理措施

2.2.1改变对疼痛的观念。对手术后患者护士会常规地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但对术后疼痛的观察和评估缺乏主动性和常规性,未引起护士的足够重视。1986年疼痛研究国际协会曾对疼痛定义为:现存或潜在的组织受损有关所产生的不愉觉和情绪之体验[4]。疼痛是病人的主观感觉,要改变过去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病人应忍耐疼痛,不该抱怨”的陈旧观念,并真正地落实在实践中。免于疼痛是病人的权利,病人应报告疼痛,医务人员应询问病人,评估疼痛并给予治疗。

2.2.2更新对麻醉止痛药的认识。害怕物成瘾是有效止痛的主要障碍。在临床实践中,一些护士混淆了的成瘾性、耐药性和依赖性的观念,把临床上因病人疼痛加剧需要增加药量或因疼痛需要继续用药的病人当作成瘾,从而害怕给病人继续用药,尽量拖延或不给药,阻碍了对疼痛的有效控制。护士就止痛药物对患者的解释不够,患者缺乏必要的药理知识,担心药物成瘾,未能及时使用止痛剂可加剧患者的疼痛。用止痛会使病人产生成瘾依赖和耐药,但只有成瘾对机体有害,且住院病人极少发生。美国在一次调查中,有12000例用过的住院病人中,仅有4例成瘾[5]。我科每个月做80台手术,从没有发生过麻醉止痛药物成瘾现象。因此,不要将某些病人因疼痛而要求用麻药或者因疼痛加剧加大药量的病人当作成瘾。同时也要注意分析家属提供的有关病人成瘾史的材料。

2.2.3更新护理观念,提高护士评估技能。迅速有效地减轻疼痛是护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护士的基本责任。因此,护士应改变过去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病人应忍耐疼痛”的旧观念。同时,护士要掌握评估技能,对术后病人疼痛程度的正确评估,是针对疼痛治疗和护理的基础;对术后病人疼痛程度使用正确的疼痛测量工具,对疼痛程度正确评估,才能进行针对性疼痛治疗和护理,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各医院应提高对病人疼痛治疗与护理的认识,将正确的疼痛评估技能作为护士日常培训的一部分,使培训正规化、制度化、经常化。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和完善,护士在外科病人术后的疼痛的治疗和护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实施有效的止痛措施和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及时治疗疼痛有利于病人早期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人费用。护士在疼痛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特别要求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及护理措施,为病人的早日康复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丁燕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R],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4.06―0504―02。

[2] 赵红梅、刘亚杰普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B]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10―109―02

[3] 李武平外科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

[4] 陈伟鹏临床症状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8。

生物与医药学科评估篇7

【关键词】 结核,肺;健康教育;护理程序

结核病是一种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引起的慢性疾病。我科摒弃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应用护理程序对住院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健康教育有计划性、预见性、针对性、时限性和可视性,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的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 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治疗、转归有一个科学认识,提高患者认知行为和遵医方式,增强治疗效果,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至2009月12月,我科收治120例肺结核病患者,根据住院顺序单双号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18~71岁;试验组60例,其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21~70岁。2组性别比、年龄间有均衡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推荐的肺结核诊断标准;(2)需要抗痨治疗;(3)年龄≥18岁;(4)自愿接受各种问卷评估。排除标准:(1)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家族史;(2)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及老年痴呆患者;(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1.3 护理评估 入院时评估患者的基本状况,包括目前生活状况、知识技能水平、生理、心理状态;评估入院时各系统的常规检查情况,有无药物过敏史;评估护理对象对长期用药的态度,对药物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评估了解护理对象及其家庭对疾病、健康、治疗、康复的态度,家庭经济情况等,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1]。结核病患者通常能照顾自己而且似乎没有问题。 然而,可能会产生某些阻碍治疗依从性的事件,如情绪沮丧、财务困难、怀孕、乙醇或药物依赖、违法工作、至亲过世、无家可归等。护士必须听取患者的意见,并评价什么是患者最需要的、什么是患者正在努力完成的,以及结核病诊断对患者有着怎样的影响[2]。

1.4 护理诊断 正确区分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认真评估患者的个体是否具有该诊断的依据。肺结核的护理诊断侧重于认知、行为等因素。主要的护理诊断有: (1)清理呼吸道低效: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有关;(2)气体交换受损:与疾病致肺通/换气障碍有关;(3)体温过高:与机体感染致病菌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慢性疾病消耗有关;(5)活动无耐力:与疾病致体力下降有关;(6)知识缺乏:与缺乏肺结核的预防保健知识有关。

1.5 护理计划的制定 标准护理计划对相同疾病的患者提出共同存在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基本的护理措施和评价标准[2]。尽管患者使用的药物剂量、方法均相同,但是,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要灵活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了解患者的情况并制定一个包括支持系统在内的个体化计划,这样可以使治疗对患者生活的影响降到最底,激发患者的依从性,并且促进药物治疗的完成情况。

1.6 护理措施

1.6.1 制定健康教育路线图: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方式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然后护理人员根据评估情况按临床路径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实施连续动态、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6.2 保证达标: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严格执行医嘱,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肺结核患者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坚持服药。根据健康教育内容上的指标,反复进行评估教育,直至达到最终护理目标。运用沟通技巧,积极建立治疗性人际关系,取得患者信任,关心他们,使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医院环境,积极主动配合医疗人员进行药物治疗。保证患者理解:服用多种药物的重要性,即使在感觉已经很好时;每种药物要按剂量服用;每种药物按药物的时间服用;药物可能的副作用的观察。

1.6.3 指标观察:定期对肺结核健康教育指标进行观察,观察内容及方式包括: 将自行设计的问卷发放给患者,由患者填写后收回。①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住院次数。②对肺结核知识认知程度问卷。认知内容包括肺结核的发病原因、诱因、传播途径、疾病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案、所服药物名称及不良反应、所服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不按医嘱服药的后果、按医嘱完成药疗计划及定期复查的重要性等。按认知程度分为了解组、一般了解组、不了解组。③对疾病预后的了解情况。④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是否满意。⑤治疗依从性问卷。治疗依从性情况分为坚持服药、间断服药、从不服药;复查情况分为定期和不定期复查,遵医方式综合 评分70分以上者为遵医方式良好,69分以下者为不遵医。其中正确用药占60分,饮食习惯占25分,其他占15分。

1.7 护理评价 评价贯穿于健康教育过程的始终,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的过程,不断评估教育策略、教育内容是否适合教育对象,以便随时修订教育计划[3]。在长期的结核病治疗(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的患者)期间,许多因素会改变,因此护士必须在患者同意下定期地评价患者的进展,包括患者的临床情况、个人的境况、心情、态度、外表方面的任何改变都应该被关注。临床实践证明,护理程序应用于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取得一定效果。

2 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90%患者受益,学到护理知识,对多种宣教形式满意。通过出院后反馈调查显示,大部分患者都能做到合理饮食,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坚持服药,能满足自我护理的需要。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患者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4]。护理程序作为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为护士提供了一个符合逻辑的、科学的健康教育活动的工作程序框架,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5]。运用护理程序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护士热情周到的服务,密切了护患关系,促进了信息交流传递,不但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还减轻了患者孤独感和心理压力。使患者在情绪稳定下接受治疗,保证了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宣教,使健康教育有计划性,有目的性,根据不同病人的生理、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护理计划,随时评价学习情况,及时修改使护理目标更加明确,通过全程质量控制,提高护理质量,保证肺结核患者用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何春渝.病人入院护理评估中的缺陷及干预措施.中国护理管理,2006,6:32?33.

2 姜安丽,林菊瑛,巩玉秀,等.整体护理于护理程序.//姜安丽主编.新编护理学基础.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0.

3 刘岩.利用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714.

4 赵小梅,何建华,彭海兰.临床路径在肺心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护理研究, 2005, 19:1615.

生物与医药学科评估篇8

根据云卫办医政[2013]12号《云南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上报2012年云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情况的通知》的相关要求,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对本机构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2011年7月,我院院长与上级主管部门-昆明市卫生局签订了为期2年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2012年,结合相关“精神病医院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与使用强度”等要求,医院院长又与我院临床各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进一步明确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

二、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医院成立有由院长任组长,各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同时医务、临床医学、药学、临床微生物室、门诊、护理、医院感染、医院信息化、监审、病案统计等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制定相关制度和职责,从组织机构上保障抗菌药物在我院有效、合理的使用。根据本机构规模及临床具体情况,设置有临床微生物室、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医院感控人员、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等,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为医师、药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三、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按照“精神病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10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等规定,通过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研究讨论,筛选出我院10种共14个品规抗菌药物品种目录,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数量,保障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结构合理。

明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及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进行严格限定,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保证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

四、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

1、全院年度使用抗菌药物共10个品种14个品规,金额合计435319.23元,占年度用药总金额的1.77%。其中门急诊科使用抗菌药物共8个品种9个品规,抗菌药物金额13194.72元,占抗菌药物总金额的3.03%;住院部使用抗菌药物共10个品种14个品规,抗菌药物金额422124.51元,占抗菌药物总金额的96.97%。

2、全年出院人次4422人,平均住院日

58.2天,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含出院患者)共178人次,感染率4.03%。

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

1、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178/4422=4.03%,符合“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5%”的规定;

2、本机构设有门诊科,未开设急诊科;门诊全年调剂处方43192张,抗菌药物处方296张,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0.69%,符合“精神病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5%”的规定;

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3.91,符合“精神病医院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5DDDs以下”的规定;

4、本机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只有美罗培南注射剂(0.5g)1个品种1个品规,仅限住院部使用,其DDDs为53.5,故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53.5/10064.41=0.53%;使用强度即该药的AUD=0.02;

5、住院患者限制使用级抗菌药共计5品种6个品规,DDDs为6790.50,由此

住院患者限制使用级抗菌药使用率=6796.50/10064.41=67.53%;

使用强度AUD=6790.50*100/4422*58.2=2.65;

6、本机构无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等相关诊疗项目。

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

因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尚无好方法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及使用适宜性评估等;对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使用趋势的分析,也做不到及时、准确及前瞻性。

七、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医院临床检验科定期进行细菌耐药监测,医院2012全年细菌标本送检率为16.98%;感染控制人员加强监查督导工作,药剂科按月向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信息。

以上即为我院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自查情况,尽管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在这一年内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滞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使用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的送检率等工作均未能很好开展,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并积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8〕38号)以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32号)要求,巩固成果,持续改进,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有效控

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促进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合理使用。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

上一篇:法治与安全教育心得范文 下一篇:瑜伽理疗的功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