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学发展史范文

时间:2023-12-21 17:00:56

生物信息学发展史

生物信息学发展史篇1

创境导入模式

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具体、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真情实感,给学生以深刻印象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来自于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境,能唤醒学生对活动本身的好奇心,唤醒学生的认知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设疑引探模式

设疑引探模式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优点创设疑点,以及运用多媒体的模拟演示功能,为学生的探索猜想提供模型和验证,从而逐步理解物理概念与相关物理量间的关系及其内在规律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对教学媒体展示内容的观察、思考,抓住模拟事物的基本特征与事物原型的相关、相连、相似之处,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认识事物的本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使观察力、思维力得到发展。例如,《物质比热》的教学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提出“烧开水过程吸热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然后学生自己去猜想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再结合课件展示、模拟演示,通过对水加热时间长短、水温升高多少、水的质量又是多少等分析比较,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热量与其他几个因素的数量关系;再提出新的问题“对不同物质而言吸收热量多少是否相等”,继续模拟演示实验过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在此基础上抓住模拟实验过程的最后一步,说明如果质量相等,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和煤油两种物质吸收热量不相等的关系,引入物理概念比热。

模拟启导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一些设有典型、或具有提示性、或富于启发性的现象和过程,引导学生探求真知,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主动去获得知识和能力。例如,初二教材中有关“液体的蒸发具有致冷作用”的教学,根据已有知识,学生知道液体的汽化过程要吸热,但不明白既然是吸热怎么又会致冷呢?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甲从游泳池中走出,身上水淋淋,上岸后整个身体直哆嗦,而乙始终站在岸边,丝毫没有冷的感觉;甲身上的水在不断蒸发,而乙没有发生水的蒸发现象,甲感觉冷是因为水需要吸热,而人是放热过程,人体表面皮肤温度降低,人就会感觉冷。通过这个课件,学生真正领会到“致冷作用”的含义。

网络教学模式

开放的互联网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将不再主要依赖教师的授课和课本进行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师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资源的收集利用,以探究、发现、创造、展示知识等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在“液体的压强”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有关压强的知识、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状况,让学生从网络上搜索长江三峡工程的有关知识。结果学生收集了“经济效益的世界之最”、“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水库淹没和安置移民工作难度之最”等。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中国重大工程建设动态,又激发了学生爱国的热情。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探索 杨晓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其形象、生动、逼真、直观的特点以及各种媒体的合理组合与应用,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缺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活化教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运用音像图画等直观材料,实施再现教学

历史课讲授的内容都是过去发生的事物,它不可能再现、重演。所以,我们学习它、研究它只能通过历史遗迹、遗物、文物以及文字、音像资料。而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往往忽视这一方面的展现,把生动有趣的历史变成了干巴巴的讲述,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信息手段,就可以改变这一状况,实施再现式教学。通过动态的文字、动感的画面以及优美的音乐,生动的解说,让一幅幅历史画面形象地呈现在眼前,可以很容易地将学生带入到历史的氛围当中,让学生在其中认知历史、感悟历史,成为直接的观察者和参与者。而现在各个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各种历史资料片、历史题材的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只要认真地加以收集、整理,恰当地运用,就可以变枯燥的历史“一言堂”为生动的历史“大观园”。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虽不可再现历史,但可以虚拟历史。利用影视资料、自制动画、文物图片、地图等展示某个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形象等内容,为历史教学营造声、像、图、文并茂的,形象、生动、逼真的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内心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历史学科有了兴趣,才能品味历史、把握历史。

利用信息技术的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和灵活的文字板书应用

这类课件多用于社会经济课、文化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代替教师的口授,它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在历史综合复习课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繁为简、直观形象,并可以减轻教师重复劳动之苦。

借助多媒体解决传统手段教学难以解决的困难

历史课包罗万象,特别是现在的历史课,注重人文关怀和科学素养,涉及许多跨学科知识。这个时候,往往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比如说对于“筒车”的介绍,这件新农具在该节课中不是重点,但是介绍清楚又要花费一定时间。我用Flash作了一个专门课件,动画演示其工作机理,学生一目了然之余,感叹设计的精妙、先农的智慧,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地得到升华;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思想教育的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灵活储存、加工和变换处理各种知识,巩固复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和归纳综合知识的能力。

生物信息学发展史篇2

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教学是必然趋势。现在,不论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现代信息技术都已经被广泛应用,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多样的问题,应用于教学的信息技术更新缓慢,教师当前过分的依赖于信息技术等等问题。怎样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将是本文重点论述的问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历史;教学;运用

1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现状

20世纪末期,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教学,尤其是21世纪初期,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信息化建设使得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促进了教学发展。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1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占有主体地位。教学是通过教师与学生活动的形式展开的,一问一答或者是一问多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的频率比较高。在互动的情况下,教师也容易掌握每个学生学习情况和思维发展情况,适当的鼓励的话语或者是眼神,都能调动学生积极的响应,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阻碍了这种交流。

1.2抑制了学生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通过对图片的认识,图片都是静态的事物,故事的发展都是依靠学生自己的想象力。每一个同学对图片的认识都不相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内容限制在了某些特定的方面,剥夺了学生的想象和感悟。教师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过程中,内容的设置缺乏想象力的空间,教师过于注重自己描述内容,而没有让学生自己描述图片,或者是没有让学生对事物的发展展开想象,现代信息技术展示的内容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挤压了学生想象的时间和表达的时间。

1.3信息技术开发力度不够:

简单的现代信息技术已难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简单的图片堆叠,已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现在学生与以前的学生不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现在的学生接触面比较广,见识到的新鲜事物比较多,比较容易接触到新鲜事物。原有的信息技术已不能满足教学的目的,阻碍了教学的发展,致使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热情脱轨。只是简单的多媒体应用,未能将多种信息技术进行组合应用于教学,而且未能根据教学内容,改善和创新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应用于教学的信息技术发展力度不够。

2信息技术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创新

2.1高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效果:

有些老师为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生动形象,将一些不适合课堂的图片、画面做成多媒体课件,偏离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还有的老师的课件内容形式过多,加大学生对学习恐惧心理以及心理负担,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视力,也会让他们产生厌学心理,多媒体信息技术要从教学目的出发,符合教学内容,还要增加符合实际情况的趣味,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老师可以根据课本,寻找与之对应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教材资源,让历史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历史的变迁。譬如,教师在教授《太平天国》相关历史时,可以让学生观赏同名电影。针对课本中所提及的相关知识点在电影中寻找答案、加深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就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2.2提高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要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比较多的,但是大部分老师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缺乏深刻认识,提到现代信息技术,大部分老师的反应就是多媒体技术,其实这是片面的认识。要达到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目的,需要强化老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通过培训、交流学习、外出参观等方法,使教师充分认识和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将网络技术、显示技术等技术充分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对于历史课来说,如何教会学生让学会的知识“活”起来是每一位老师所应积极研究的课题。教学历史的过程中,老师务必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清晰的时空概念,要让他们了解历史长河的整体脉络、进程,可以为学生设计、制定一个视频,将事件、时间结构分类归总。这样学生凭借视频,就能对历史知识加深理解、记忆,在一定程度上有机地将理论、实践相结合,并应用于学习生活中。

2.3丰富现代信息教学资源

社会飞速发展,事物更新快,学生的认知能力也跟着不断的提高,这就需要不断更新现代信息教学资源,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能接触多样的理念和新的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合理利用书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社会情况,在增加一些多彩的内容,丰富学生的认知,传递多样的信息。教师要结合不同的现代信息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现代信息资源。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要认清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需要创新,通过展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历史意境,化抽象为具体,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作者:周庆龙 夏龙森 单位: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张芸,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研究十年:回顾、反思与展望[J],基础教育研究,2014(21)31-32.

生物信息学发展史篇3

众所周知,我们的世界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史馆也应与时俱进,不能再仅仅是简单的藏品收藏、展示和研究机构,而更应该成为面向社会、服务于公众的文化教育机构和信息资料咨询机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作为教育史馆的工作人员,应在工作和研究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努力使教育史馆的宣传工作跟互联网技术不断融合,并不断从中找到契合点,更好地提升史馆宣传工作的力度、深度和广度。

 

在教育史馆的宣传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融合并不断创新。针对教育史馆的区域性、行业性和专业性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建设史馆网站、虚拟展馆和史馆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使教育史馆的文物、史料、展览、咨询等信息能进一步被广大公众所了解,从而使教育史馆的宣传工作能够跨越时空,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通过史馆网站建设,提高史馆宣传的有效性

 

史馆网站是社会公众了解教育知识、历史及文化等相关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史馆的一张名片,能体现史馆对外的综合形象,是公众与史馆进行交流的一个窗口。史馆网站的建立能让更多的人通过史馆网站进行学习和探索,并吸引他们来实体展馆进行参观体验。

 

作为面向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的网络平台,史馆网站不能像一般性的网站一样,只是对信息进行罗列。为了更好地实现史馆网站的宣传和服务群众的功能,史馆网站应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准确性。这是史馆网站应具备的首要特点。教育史馆是研究教育历史文化,并向公众进行展出的机构,担负着向公众传播教育历史文化知识的重任。现如今,网络上充斥着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公众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尤其是涉及到科学知识领域的信息,非专业人员就更难辨别。史馆网站是史馆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编辑网站内容的时候,严格审核每一条信息,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

 

2. 服务性。公众浏览史馆网站时,一般都带有很明确的目的,他们主要想要了解史馆的展品属于哪一领域,有哪些独特、值得一看的展品,近期有什么临展或活动,参加活动的方法流程等。另一方面,史馆最想展示的往往是自己的展陈内容、学术地位、历史沿革,研究成果等信息。相比于史馆想让公众了解的信息,史馆网站要更加侧重于展示公众想了解的信息,把公众热切、急需了解的内容放置到网页最显著的位置,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查询到最想了解的信息。

 

3. 互动性。为拉近史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让史馆真正走进人们的精神生活,史馆网站要设有与公众进行互动的功能。如史馆动态,将最新的活动、临展及讲座等信息在首页显著位置进行展现,可设置成滚动播放,浏览者只要点击即可获取详细信息。不仅如此,网站上还可以设置“留言板”或“联系我们”等版块,并由专人负责进行回复,为观众提供咨询信息、表达感想的互动交流服务平台。

二、虚拟展馆宣传通过虚拟展馆建设,突破实体展馆的局限性

 

实体展馆的建设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空间的限制,不同地区的教育史馆发展很不相同。随着教育历史文化相关文物史料搜集工作的不断推进,正在不断突破实物展陈的空间极限。

 

而虚拟展馆是传统实体展馆的发展与延伸,它能将真实场景和馆藏信息化处理后,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展示和传播,不仅更加有效地保存了史料,并且把实体展馆的展陈服务迁移到网络虚拟环境中进行展示,解决了实体展馆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共享和共知。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虚拟展馆可无限拓展。虚拟展馆将最大限度地呈现、拓展实体展馆所具有的展示、教育和研究等功能,多层次多方位满足参观者观赏馆藏文物、史料的需求。它有利于让参观者随时随地身临其境,与文物和史料亲密接触。

 

虚拟展馆的建立会让更多的人通过虚拟展馆进行虚拟现实体验,并借此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和探索,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教育史馆的对外影响力。

 

三、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扩大史馆宣传的辐射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基础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移动网络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移动网络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依托互联网的各种应用从传统的计算机端,逐步转移到了智能移动终端——智能手机。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社会的发展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史馆的宣传也要紧跟上社会的进步,紧跟上人们生活习惯的转变。

 

微信作为智能手机上最常用的一款社交APP,基本上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都拥有自己的微信。教育史馆通过设立微信公众号,在微信上及时史馆的最新动态,展示史馆的最新发展或是史馆的最新展讯、通知。同时,通过微信平台可以为关注的公众进行展陈导览服务,直接与公众进行有效的互动。这样,通过史馆微信公众号进一步拉近史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增加史馆的亲和力。史馆微信公众平台是史馆同公众交流最便捷的方法,也是最符合公众使用习惯的宣传手段。在微信上,只要有一个人将史馆的内容分享到他的朋友圈,则将史馆的宣传瞬间分享给他的每一位朋友,即使他的朋友没有关注史馆的微信公众号,也可以第一时间接受到史馆的相关信息,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会产生辐射性的影响,史馆宣传效果会更好。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也深刻影响着史馆展陈形式以及受众的感受方式。我们史馆工作人员应积极拓宽史馆的宣传模式,在教育史馆宣传的内容、方式和手段上,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广更深地发挥史馆的文化宣传职能。让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走近史馆、亲近史馆,真正做到让史馆走进千家万户。

 

生物信息学发展史篇4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教育史馆;宣传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106

众所周知,我们的世界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史馆也应与时俱进,不能再仅仅是简单的藏品收藏、展示和研究机构,而更应该成为面向社会、服务于公众的文化教育机构和信息资料咨询机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作为教育史馆的工作人员,应在工作和研究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努力使教育史馆的宣传工作跟互联网技术不断融合,并不断从中找到契合点,更好地提升史馆宣传工作的力度、深度和广度。

在教育史馆的宣传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融合并不断创新。针对教育史馆的区域性、行业性和专业性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建设史馆网站、虚拟展馆和史馆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使教育史馆的文物、史料、展览、咨询等信息能进一步被广大公众所了解,从而使教育史馆的宣传工作能够跨越时空,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通过史馆网站建设,提高史馆宣传的有效性

史馆网站是社会公众了解教育知识、历史及文化等相关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史馆的一张名片,能体现史馆对外的综合形象,是公众与史馆进行交流的一个窗口。史馆网站的建立能让更多的人通过史馆网站进行学习和探索,并吸引他们来实体展馆进行参观体验。

作为面向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的网络平台,史馆网站不能像一般性的网站一样,只是对信息进行罗列。为了更好地实现史馆网站的宣传和服务群众的功能,史馆网站应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准确性。这是史馆网站应具备的首要特点。教育史馆是研究教育历史文化,并向公众进行展出的机构,担负着向公众传播教育历史文化知识的重任。现如今,网络上充斥着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公众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尤其是涉及到科学知识领域的信息,非专业人员就更难辨别。史馆网站是史馆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编辑网站内容的时候,严格审核每一条信息,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

2. 服务性。公众浏览史馆网站时,一般都带有很明确的目的,他们主要想要了解史馆的展品属于哪一领域,有哪些独特、值得一看的展品,近期有什么临展或活动,参加活动的方法流程等。另一方面,史馆最想展示的往往是自己的展陈内容、学术地位、历史沿革,研究成果等信息。相比于史馆想让公众了解的信息,史馆网站要更加侧重于展示公众想了解的信息,把公众热切、急需了解的内容放置到网页最显著的位置,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查询到最想了解的信息。

3. 互动性。为拉近史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让史馆真正走进人们的精神生活,史馆网站要设有与公众进行互动的功能。如史馆动态,将最新的活动、临展及讲座等信息在首页显著位置进行展现,可设置成滚动播放,浏览者只要点击即可获取详细信息。不仅如此,网站上还可以设置“留言板”或“联系我们”等版块,并由专人负责进行回复,为观众提供咨询信息、表达感想的互动交流服务平台。

二、虚拟展馆宣传通过虚拟展馆建设,突破实体展馆的局限性

实体展馆的建设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空间的限制,不同地区的教育史馆发展很不相同。随着教育历史文化相关文物史料搜集工作的不断推进,正在不断突破实物展陈的空间极限。

而虚拟展馆是传统实体展馆的发展与延伸,它能将真实场景和馆藏信息化处理后,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展示和传播,不仅更加有效地保存了史料,并且把实体展馆的展陈服务迁移到网络虚拟环境中进行展示,解决了实体展馆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共享和共知。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虚拟展馆可无限拓展。虚拟展馆将最大限度地呈现、拓展实体展馆所具有的展示、教育和研究等功能,多层次多方位满足参观者观赏馆藏文物、史料的需求。它有利于让参观者随时随地身临其境,与文物和史料亲密接触。

虚拟展馆的建立会让更多的人通过虚拟展馆进行虚拟现实体验,并借此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和探索,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教育史馆的对外影响力。

三、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扩大史馆宣传的辐射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基础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移动网络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移动网络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依托互联网的各种应用从传统的计算机端,逐步转移到了智能移动终端――智能手机。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社会的发展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史馆的宣传也要紧跟上社会的进步,紧跟上人们生活习惯的转变。

微信作为智能手机上最常用的一款社交APP,基本上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都拥有自己的微信。教育史馆通过设立微信公众号,在微信上及时史馆的最新动态,展示史馆的最新发展或是史馆的最新展讯、通知。同时,通过微信平台可以为关注的公众进行展陈导览服务,直接与公众进行有效的互动。这样,通过史馆微信公众号进一步拉近史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增加史馆的亲和力。史馆微信公众平台是史馆同公众交流最便捷的方法,也是最符合公众使用习惯的宣传手段。在微信上,只要有一个人将史馆的内容分享到他的朋友圈,则将史馆的宣传瞬间分享给他的每一位朋友,即使他的朋友没有关注史馆的微信公众号,也可以第一时间接受到史馆的相关信息,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会产生辐射性的影响,史馆宣传效果会更好。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也深刻影响着史馆展陈形式以及受众的感受方式。我们史馆工作人员应积极拓宽史馆的宣传模式,在教育史馆宣传的内容、方式和手段上,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广更深地发挥史馆的文化宣传职能。让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走近史馆、亲近史馆,真正做到让史馆走进千家万户。

生物信息学发展史篇5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 历史博物馆 应用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005-01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进程中,数字化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属于高新科技的发展前驱,在日常的生产生活领域都能见到它的足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而历史博物馆是以纪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保护文物藏品为主的专业性博物馆,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博物馆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能够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也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去了解历史文物及文化信息。

一、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内涵

在历史博物馆的发展中需要通过政府公益宣传以及电视广告、网络宣传、手机短信等渠道加强相关的宣传,改变博物馆在人们心目呆板、单调的原有形象,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对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有了解,增加参观人数[1]。在增加参观人数的基础上,还需要运用更丰富的展览方式来调动观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其能够在参观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历史博物馆相关的知识。这就对现代历史博物馆的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博物馆这一实体当作基础,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将博物馆的相关内容以数字化的方式展示给观众,就是所说的数字化博物馆。这种博物馆的建设是以数字网络空间对物质博物馆的补充与再现为发展前提的,包含智能化、网络化等特点。历史博物馆进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当前还是一个新兴领域。数字化技术博物馆能够改变其原有的运营方式,数字化技术作为主媒体实现业务功能上的拓展,比如网络博物馆、数字展厅等。所谓的数字化博物馆,就是博物馆运营的各环节都采取信息技术及数字技术作为常用工具,计算机成为了工作中最为常见的一个平台,实现文物利用及保存服务的高效发展。

二、数字化技术在历史博物馆中的应用

1.积极应用虚拟技术,发挥网站的共享功能

在数字化技术发展进程中,虚拟现实技术是应用与发展都比较快速的一项技术类型,这一技术在 20 世纪末期兴起,属于一项综合性、崭新的信息技术内容,包含了计算机图形学、传感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2]。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起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效果,将这一技术在历史博物馆中的数字展示环节进行应用前景广阔,能够对数字化技术本身的虚无性进行适当的弥补,带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都可以通过网络以虚拟的模式逼真的表现出来。比如: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利用数字化建设旅游区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以及娱乐信息也已经成为一项新的业务功能,历史博物馆也可以借鉴这一技术,基于互联网的虚拟技术形成可视化平台。这样,在游览的时候,观众只需点击想了解的内容就能够实现网上的虚拟观摩,在三维场景与多媒体视听环境的结合之中,获得模拟体验以及相关的历史知识。也可以通过虚拟技术制作遗址景区的全景,这样就算观众不能前往到实地参观也可以有身临其境般的感觉。

2.充分利用感官感受,呈现真实新环境

将数字展示技术应用到博物馆展览环节,也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生动形象的视、听、触觉上的虚拟环境,从而把真实物体与虚拟环境进行叠加,为观众呈现一个真实的新环境。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博物馆的革新带来了很多选择,多媒体互动投影,电子书,触摸式装置系统等多媒体设备渐渐走进了历史博物馆,在观众和展品、历史事件人物之间建立了一个桥梁,使观众更主动的参与其中。例如,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中,涉及到的革命烈士有几百人,很难通过传统的展板陈列形式讲他们的事迹一一列出,如果使用电子书,参观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查询,了解到相关的人物。这样既能优化展厅的陈列,还能使观众主动的,有兴趣的参与。而在中国派历史陈列馆里还有“与老照片合影”的多媒体装置,参观者可以选择自己中意的重庆老街景,或代表性建筑和人物通过合成互动技术实现合影。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文字、实物加图片的展览模式,参观者不再被动观看,而是从交互性操作去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

3.提升讲解员的专业素质,开展数字化展示

讲解员在博物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连接博物馆与观众的桥梁,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讲解员与观众有着最直接的接触,观众享受讲解员提供的文化服务也是最多的。而讲解员自身的素质与人们享受到的服务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历史博物馆的发展中应该注重对讲解员的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对业务能力提升快的讲解员实行奖励政策,促进讲解员之间的取长补短,对自身的业务能力及存在的不足有一个比较正确、清楚的认知,从而获得讲解技能的提高,为参观者提供光荣完善的服务。

而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之下,历史博物馆讲解员也需要及时的了解熟悉相关的展示内容,对技术的具体运作模式进行学习掌握,这样在讲解的时候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对参观者提出的疑问才能及时的进行解答,比如在参观者体验多点触控技术或者虚拟现实技术的过程中,通过讲解员的指导能够更顺利的进行应用,增强观众的好奇心和参与度,最大程度的感受数字化技术的魅力。

Y束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进程,历史博物馆也不例外,传统的博物馆运行模式比较单一,就是讲解员带领观众通过展板,展柜来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这种形式比较枯燥,无法调动参观者的参与性,也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可以大大的改变这一局面,使得博物馆的运行模式更加的丰富,提供的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使得历史博物馆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宇驰.数字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合理应用[D].复旦大学,2012.

[2]黄秋野.博物馆中的数字化展览及展示技术研究[D].江南大学,2008.

生物信息学发展史篇6

关键词:自然博物馆;掌上应用;移动设备

0 前言

随着近年来移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各大软件商纷纷将注意力放在了移动应用软件的制作上,应用商店内的软件琳琅满目。与此同时,国内外众多博物馆敏锐把握住大众潮流方向,充分利用手机和平板电脑这一媒介开发了博物馆掌上应用程序,让博物馆的展示内容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走进人们的视野。

自然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又称自然历史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展示反映自然发展历史的自然环境或自然遗产以供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的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在我国博物馆行业中起步较早且占有重要位置[1]。然而,在新到来的博物馆掌上应用开发大潮中,国内外自然博物馆的掌上应用数量远远低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甚至于国内并没有相关的应用软件。本文将就收集的资料,对国外自然博物馆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作一阐述。

1 手掌上的博物馆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除了给人们带来通信上的便利以及信息上的共享以外,还给博物馆提供了扩展平台。博物馆作为一个公众教育机构,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实现展览的多样性,吸引大众并扩大受教育群体,成为当今博物馆发展的新问题。如今,有许多博物馆除了建立网站以外,还在互联网上利用博客、微博以及各种社交网站博物馆最新的展览信息、介绍珍贵藏品,与实体博物馆相比具有很大的互动性。但是,互联网上的展览缺乏便捷性和灵活性,观众参观展览需要依靠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不仅无法方便快捷的参观展览,还受到了网络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搭载于移动智能终端系统上的博物馆应用成了目前较好的解决方案。

博物馆掌上应用是开发者基于移动智能操作系统平台开发出来的与博物馆相关的手机应用软件。它作为一种手机应用软件,在吸收了实体博物馆的藏品和展览等各方面信息的同时,又脱离了实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成了移动的博物馆。根据移动和联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不计平板电脑在内,大陆地区智能手机拥有量超过5000万(其中iphone拥有量为1500万~1800万,android系统手机3000万~3500万)。面对庞大的用户群,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意识到利用移动设备宣传博物馆的可行性,加大了对博物馆掌上应用的开发,各类博物馆掌上应用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9月份,苹果软件商店中与博物馆相关的掌上应用约2200个,比2012年增长了近一倍。其中,自然博物馆的掌上应用数量为8个,仅占博物馆掌上应用总数的千分之三,由国外自然博物馆开发,而国内自然博物馆虽然号称起步较早并占有重要地位,却无相关开发案例。由此可见国内自然博物馆在利用新媒介进行宣传推广的潮流中远远落后了。

2 移动的自然博物馆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开发的掌上应用《Dinosaurs》,趣味与科学并存,摆脱了社会历史类博物馆单调的掌上应用首页,别具创意地利用了各种展品图片的背景颜色,组成一张巨大的恐龙图片并将其作为首页(见图1)。更有趣的是使用者可以按图索骥找自己感兴趣的展品,只需要将组成恐龙的展品图片放大即可。当使用者将图片放大后,页面会出现该展品的基本信息如名称、收藏机构和藏品的简略描述,同时还能将自己感兴趣的展品图片通过掌上应用直接发送给朋友共享。此外,使用者还能在对该展品进行留言,写下自己的浏览感想并与其他使用者进行交流(见图2)。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掌上应用还向使用者提供了展品故事描述(见图3),使用者可以了解到展品名称、年代以及收藏者信息,包括生物的习性,同时还有大量相关的考古发掘故事。并标明该类生物曾经所生活的区域和环境,在最后该应用还会向使用者列出与该展品相关的文献资料以供使用者深入研究。可以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掌上应用真正实现了趣味科学的定义,让使用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然史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古生物和人类学藏品,藏品量在世界各博物馆中居首位。掌上应用软件不仅扩大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展览空间和展览范围,还增加了展览中的藏品数量,并充分反映了博物馆以青少年为主的教育工作重心。正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教育与展览科学部副主任Christpher Raxworthy所说:“我们在教育方面有很强的使命感”。趣味十足的掌上应用软件对实体展览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为青少年提供藏品相关信息的同时,令原本较为枯燥的展示变得生动活泼。同时,掌上应用软件还缩短了青少年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之间的距离,扩大了影响范围,让青少年通过掌上应用了解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历史、藏品种类和现状。从实质上来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掌上应用成为博物馆扩大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使博物馆充分的实现了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发挥着“物”与“人”(藏品与观众)之间的中介作用[2],并成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桥梁。

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不同,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开发的展上应用《Vusiem NHM》则采用了较为传统的模式。应用首页为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全景图,主页则是较常见的九宫格,即列表式的提供如博物馆基本信息、藏品列表、博物馆位置等基本信息,让使用者可以一目了然并最快找到相关信息,并可以通过掌上应用直接登录虚拟博物馆进行参观(见图4)。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掌上应用的展品信息同样涵盖了该种生物的名称、生活年代和生活习性等基本信息,展品排列除了使用常见的字母排序以外,还采用了物种分类模式,将同一物种放在一张图片内,使用者可以通过点击图片内生物下方的数字观看基本信息(见图5)。这种分类方法较为科学直观,让使用者接收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展品还提供了视频录像,使用者可以通过掌上应用程序直接点击观看。这能让使用者能更加生动的了解该生物,加深对该生物的印象(见图6)。

掌上应用反映博物馆本身的公共服务重点。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更注重科研性,它作为伦敦群众性和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定期组织对公众的演讲,为有关的科研和生产单位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工作,与其他国家的科研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在大学担任讲课和培养研究生。因此,它的掌上应用程序便偏向于向大众传播系统性的科学教育。同时,科学研究作为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对揭示藏品所具有的科学、历史以及艺术价值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掌上应用里系统科学的知识分类,将博物馆的科学研究结果大众化、普遍化,有利于促进博物馆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发展。

3 结语

自然博物馆作为公共教育机构,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宣传教育活动的发展。而掌上应用的开发对于博物馆特别是自然博物馆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推动着自然博物馆由实体转向虚拟,扩大了自然博物馆的教育平台,改变了自然博物馆的宣传教育方式;它使自然博物馆从静立不动,需要人们前来参观转变成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而进入千万家;它改变了曾经自然博物馆只是单方面传授知识的状态,使自然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缩短了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距离。

随着掌上应用软件市场的不断扩大,博物馆掌上应用吸收了不占空间、持久存在的特点,利用移动技术平台扩大博物馆教育范围。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3D图像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其展览的内容和形式也具有了很大的可塑性。设计者可以轻易地使掌上应用的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传播的手段更加快捷,参观的方式更加方便。博物馆掌上应用以其方便快捷、随时随地可观看、永不落幕的特点,以及简单易懂的操作方式受到大众的好评和喜爱。移动技术平台为博物馆提供了可扩大的空间,使掌上应用成为博物馆的另一个展览空间。毫无疑问的是,在未来几年内,对博物馆各类掌上应用的开发和应用,将会成为博物馆扩大自身宣传和教育的重要手段。而作为在博物馆业内占有重要地位的自然博物馆,更应当充分利用掌上应用,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以此扩大自然博物馆的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 孟庆金,杨德礼.中国大陆地区自然博物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博物馆,2009(1):72.

生物信息学发展史篇7

一、贯彻主题主线战略思想,必须坚持群众观点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之一,它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贯彻主题主线战略思想,必须坚持群众史观,坚持群众观点。

(一)要相信和依靠士兵 http://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以这一原理为指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军事行动的实践者,人的素质和精神状态,对战斗力的形成和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我们军队,士兵是基础,是战斗力的源泉。因此,按照群众史观的要求,贯彻主题主线战略思想,一定要关心和爱护士兵,相信和依靠士兵。

(二)要努力促进和实现官兵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是以人为本。推进发展、赢得战争,关键在人。贯彻主题主线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一要坚持“四个统一”。即要把推动部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努力促进和实现官兵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把爱护官兵生命与培育战斗精神统一起来,把关心官兵个人发展与从严治军统一起来,把尊重官兵权益与确保一切行动听指挥统一起来。豍二要坚持“两个突出”。WWW.133229.cOM一要突出提高官兵科学文化素质。具备过硬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掌握先进武器装备的前提和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始终站在科技强军的战略高度,坚持把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作为部队建设的重要任务,并以战斗力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牵引官兵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在实践中强调把知识转化为运用新装备的能力。二要突出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培育过硬战斗精神。在战斗力的构成要素中,人和武器是最基本的,其中人是最活跃、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人的思想觉悟、战斗热忱、牺牲精神以及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武器装备效能的发挥,影响着战争的胜负。因此,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深入开展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二、贯彻主题主线战略思想,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之一,还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贯彻主题主线战略思想,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

(一)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影响

马克思早就说过,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和“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豎而在现代,

转贴于 http://

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贯彻主题主线战略思想,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一是要充分认清信息技术对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影响。战斗力生成模式随着军事形态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在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演变中,科学技术始终是十分关键的主导因素。在现代,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深刻改变着战斗力要素的内涵和战斗力生成模式,信息能力在战斗力生成中起着主导作用。二是要准确预测和把握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发展趋势。在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生成模式正在从传统的重视物质对抗、能量对抗发展到强调信息对抗,从重视体能较量、技能较量发展到强调智能较量,从重视杀伤能力、防护能力、机动能力发展到强调信息能力。其基本表现是:信息成为新的战斗力生成的源泉,信息能力在战斗力生成中占据主导作用;人的科技素质尤其是信息素质在战斗力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战斗力的关键物质因素;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军队战斗力的提升,也将更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比较优势。

(二)紧紧依靠信息技术,努力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根本转变

生物信息学发展史篇8

1 依托信息容量大的优点,丰富历史课内容,为学生提供掌握历史的多条渠道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由于教材的局限,所提供的信息只是概述性的,教师虽然在课堂的讲述中有所扩展,但也只是泛泛的,不可能包含一个事件的所有相关信息,学生所能了解的也只有是口授和书本中的一些。在历史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后,由于信息的承载大大增加,突破了传统的束缚,整合了多重信息,从而使历史课内容精彩纷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多渠道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让学生从多条渠道掌握历史事件。

以“难忘九一八”的教学为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利用黑板和粉笔来讲述事件发生、发展、结果,学生不能深刻感受这一事件为中华民族带来的深深苦难和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土地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学生也只是像学习记叙文一样学习了这一历史事件。然而在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后,教师在讲述课程中,先用5分钟的时间播放九一八的资料片,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的经过后,大量播放关于九一八事变后记录日本侵略者所犯罪行的历史图片,并给学生提供日本2005年所篡改的历史教科书的文字资料。学生从多媒体资料中多渠道地了解到事件发生前后的国内外背景、事件的过程等在书本中见不到的历史真相,收到传统教学中所不能达到的良好效果。又如在讲授“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生活”时,多媒体课件再现宋王朝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全幅的清明上河图展现汴梁的繁华,用精美的图片展现宋代的美食,又用典型的图片展现宋代时期残酷伤害妇女身心的三寸金莲。一件件一例例,不但让学生感到那个时代的繁华面,也看到历史的阴暗一角,从多角度认识宋朝的社会生活。

2 发挥信息技术资源优势,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形成历史观

信息技术资源具有展示便捷的优势,使历史课富于思辩性,使学生形成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历史的对照,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虽然是对过去事与人的讲述,但不能拘泥于历史的当时,应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在对历史的学习中,充分比较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更多的是对整个历史事件、人物的描述性讲解,关于讨论性的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历史的比较相对要少,所以不利于学生形成辩证的历史观。引入信息技术后,由于信息技术能便捷地展示不同的历史情境,上述这些难题迎刃而解。

例如活动课“丝绸之路”,运用多媒体课件,迅捷地展示整个丝路的路线图,较之传统的教学介绍,不但生动逼真,更为便捷,节省了大量课堂时间。丝路的一件件器物图片,让学生看到古丝路的繁荣。再通过多媒体展现今天丝路的状况,古今对比,让学生透过时空看到历史的变迁、人类的进步。

3 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教师就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敢问、想问、善问,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要使学生敢问,就是要有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品质,是反映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尺之一,但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之中。要使学生想问,就要教师善于启发,循循善诱。中国老话是:牛不喝水强按头。西方有句谚语: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不能强迫它喝水。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主动行为。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要使学生善问,就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精神,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跳一跳,摘到桃”。

如在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关于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教师展示大清全盛时和今天中国地图Flash比较,提问:为什么我国的形状从“秋海棠叶”会逐渐变成“公鸡”?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我们到底失去了哪些领土?什么时候失去的?通过什么不平等条约失去的?为什么会失去了?图表直观,简明扼要,这使学生轻而易举掌握了学习重点。优秀的学生还会刨根究底:我们今天到底有哪些领土争端?因为他们看新闻联播,也知道争端、东海油气田问题甚至于黑瞎子岛等。笔者预先在网页中,实事求是地把这些问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讲清楚,甚至有选择地提供不同的观点。有些学生也会运用GOOGLE EARTH等工具,但要他们知道GOOGLE公司的背景知识。像黑瞎子岛能拿回来半个,面积174平方公里,其实其中的艰难曲折,只有真正了解的人才会点滴在心头。这当然需要谈判技巧等,但说到底是由于今天中国国力的提升。

因为是以事实说话,最具说服力,要学生真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所以它首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而不是简单地“统一思想”“政治说教”。其次可以开阔学生国际视野,确实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最后提高学生公民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仅历史知识,而且信息技能,不学习就会落伍。这当然要求教师高屋建瓴,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的要吃到,有的要吃饱,有的要吃好。

4 发挥信息技术的操作性优势,使历史课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学会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交流与合作,变教师教为学生自主学,使学生具备信息社会应有的学习素质和学习方式。以往的历史教学是以传授为主的课程,教历史更多的时候被称讲历史,历史教师追求的是将历史的前因后果、人物事件等讲得一清二楚,使学生不用思考,只要将教师传授的知识记住就可以。即使教师建构成比较丰富的知识体系,观点仍然单一,思维也相对狭窄,课堂中灌输强化的意味很重。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教师则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教材的开发、视野的开放。让学生自己去自主地学习和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

以“西安事变”为例,通过影视资料,让学生了解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点以后,再引导学生扩展视野,向学生提问:“当被扣押以后,社会各界对是否杀持什么态度?建议从国内人民、共产党、内部亲日派、日本、美国等角度考虑。”然后提供给学生相关网站,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和各方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汲取更多观点,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让别人的灵感激发自己的灵感。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激烈的讨论中,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绽放。在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尊重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集思广义,并且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促成了新课程的深化。随着这种教学方法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操作的简捷化逐步推广和普及,最终会使历史课堂变得越来越精彩。

上一篇:司法制度的核心范文 下一篇: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