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探究范文

时间:2023-12-13 16:47:01

生物探究

生物探究范文第1篇

生物探究课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是集知识、思维、能力为一体的重要课程环节。

1 生物探究课的培养目标

①培养动手操作能力;②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③培养合作、竞争意识;④激发学习生物学兴趣,培养学习生物学情感。

2 生物探究课现状透视

近几年,探究课程的设置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但目前许多学校生物探究课不同程度偏离探究课的构建原则,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2.1 组织上的自发性。生物探究课虽然强调自愿参加,但总要依赖一定的组织形式,以保证探究课的正常开展。目前,部分学校生物探究课仍处于自发状态,无牵头的组织者、无严格的组织纪律、无检查评估的组织部门。这样的自发组织是不稳定、不长久的。

2.2 内容的上随意性。探究内容应根据学科的培养目标,考虑到和教材的衔接,体现有序性。而有些学校或生物教师在安排的内容上随心所欲,没有通盘考虑课程体系,又没有精心设计探究方案,使探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收不到实效。

2.3 形式上的单调性。目前部分学校开展生物探究课时,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差异,搞简单的一刀切,久而久之,把本来有兴趣的学生培养成无兴趣的人,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特长的学生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接受相应的培养。

2.4 开展探究的不经常性。由于探究经费、探究场地设施、探究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生物探究课开展的不够正常,前后脱节,缺乏连续性、递进性。

3 关于生物探究课的实践体会

针对开展生物探究课存在的问题,以生物探究课构建原则为指导,结合学科特点,经过反复实践,总结以下探究方式和操作形式。

3.1 健全的组织结构。开展生物探究课必须由教务处、教研室主任、班主任组成的健全管理系统。生物教师任指导,选拨对生物学有兴趣的学生组成探究集体。制定明确的探究计划,包括探究课题、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参加人数、探究形式等,做到有的放矢。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设计每一个探究方案,使学生在探究中学到技能。

3.2 独特的方案设计。探究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科技探究,优秀的探究方案是学生探究成功的重要前提。例如,“水分的吸收”这一教学内容前,教材上安排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我在教该实验时,我还设计用5%、10%Nacl溶液;35%、40%蔗糖溶液作渗透剂分别进行分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探索中自己寻求答案。自己小组所用浓度实验完毕后,各小组间还热烈讨论、交流结果。

3.3 丰富多样的探究内容。

3.3.1 参观考察。结合当地的实际,组织学生参观水族馆、珍稀蝴蝶展、组织学生看科普电影和录像,利用网络资源,参观后组织学生谈收获、写体会,教师作总结。

3.3.2 实验探究。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一定的实验探究;也可以根据学生生活中发现有意义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亲自实践,动手操作,敢于创造。如《蚯蚓在什么表面的物体上爬的快》、《草履虫的应激性》等。

3.3.3 开展讨论。生物探究课上可就有兴趣的问题开展讨论,如我国是否存在蜂鸟?什么是克隆?也可就某些重大工程建设展开讨论,糖尿病的治疗前景、克隆、神舟号飞船搭载植物种子(基因突变),环境污染等等讨论中,注意营造自由的气氛,使学生敢于大胆表述,也渗透了环境教育。

3.3.4 撰写小论文。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也是生活探究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认识水平可能布置一些“课题”或让学生自己选题,进行论文的撰写,以提高写作能力。题材可源于学习书本知识的心得、体会,如“单细胞动物的生殖能力到底有多大”;也可源于日常生活及生产实际的总结体会,如“大豆发芽率测定”,然后,由师生共同组成的评审组从科学性、创造性、应用性对论文进行评审,给优秀者以奖励。

生物探究范文第2篇

探究性学习是国家课程改革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它在具体实际运用上有许多需要探索和实践的内容,在阐释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基础上,对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弊端,试图重建可以适合课堂教学的探究式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

关键词:

探究教学;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生物教学

探究性学习在目前知识经济兴盛的背景下对提高我国人才研发能力和自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明确了探究性学习这一概念,并在目前我国义务教育中进行推广。本文就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意义和探索价值进行分析,努力把握探究性学习的精髓和探究性学习对学习效率学习质量的贡献。

一、传统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弊端

探究性学习在目前依旧是十分年轻的概念,对于它是否能够适应现代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疑虑和困惑,但是相比传统生物课堂的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忽略的作用。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主要是以课堂讲解为主,实验为辅,但是这样一来,学生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相对而言就会少很多。课堂讲解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死记硬背在生物课中是无法很好地把握这门课的特点的。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生物是注重实践和亲身体验的学科,要求学生兼具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就我国目前教学水平和教育制度而言,很少有条件真正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首先我国教育人口巨大,学生人数多,管理难度比较大。教师队伍建设不齐全,导致管理不够到位。另外,生物课需要的基础设施很难做到配套齐全,部分发达地区和城市可以实现,但是对于偏远落后地区,基础设施是十分稀缺的。而且,生物课主要是看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学生个体差异性导致老师难以跟进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让老师难以在兼顾学习效率的同时控制好课堂纪律,老师的素质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也很难有效提升。相对于其他学科,生物学科所具备的特殊性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当中克服学习中所存在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困难。

二、初中生物探究式学习的实践

探究性学习可以使生物课堂更加灵活、更加生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有自主学习的欲望和追求知识的渴望。在生物课堂中,老师就一个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要改变以往老师自圆其说的方式,而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形成一个热烈的谈论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选举出小组长和小组成员,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知识点,或者大家就同一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最后进行对比分析。生物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生物知识,因此,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鼓励学生去户外进行观察,让学生做好对植物、动物的记录,观察动物的习性和生物特点,做好记录。最后在课堂上进行归纳汇总,起到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的作用和提高学生分析事物、观察事物的能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综合性的提高,而不是在课堂上单单只是死记硬背地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从而加深他们对生物知识的印象和对动植物自然界观察的敏感度。生物科学是人类发展进步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学生而言,生物学科对学生了解人体生理构造和身体机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学生了解自然界和了解自然规律生态环境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因此,大到宏观的自然界生态,小到人类基因粒子,都处于生物的一环中,人类同时也是许多环中最为环环相扣的一环,其独特意义不必多说。因此,学生学习生物学是不断了解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的重要途径,生物学科在初中阶段是进行启蒙式教育,对学生的生物知识框架进行启蒙,因此单纯从书本上学习,学生无法得到一个清晰明确的知识框架,它必须具备完整而直观的印象。因此,在探究式学习中,我们可以借助影视图片等形式,让学生在具体脉络的探究中获得更为清晰、更为完整的知识启蒙,并从中受益终身。

三、探究式学习的探索意义

回顾六年的课程改革,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已经进行了多次尝试,可喜的是这些尝试或多或少都取得了有益的效果。课堂改革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和当今知识结构的优秀人才,因此,探究式教学具有它本身的使命。有些教学为了探究而探究,却失去了探究的内容以及意义,对学生来说会起到误导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同时,要避免这些误区,真实有效地为学生考虑,也真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符合时代要求的前提下,不断推进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意义也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起来,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不断实践最终会让学生从中受益.

生物探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挑战性 情感 探索 培养

经济的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现代化,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因而激烈的教育焦点是科技,是人才,归根到底是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理念。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学习方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什么是探究式学习?生物探究式学习有什么特点?如何进行生物的探究式学习呢?

一、探究式教学的几个步骤

1.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基础,教师首先应给出课题让学生充分预习,是学生明确要探究的目标,教师本身也要精心备课,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情境,通过有目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情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题和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动机,营造一种能够明显意识到疑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性探索。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无疑会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产生内心的体验和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课堂的主旋律,课堂以活动为中心,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精心设计,把教学内容转化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目标,把学生推到研究知识的前台,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通过学生的亲身感知,直接体验有意无意地意识、道德、情感、态度的变化和发展。

4.把握发展性评价。当学生通过探索解决某一问题时,教师一定给予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能够给学生以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探究式学习的本质

1.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投入学习环境。教学目标应为学生的自我探究。自动调控、主动参与、自我参与、主动学习和发展而设定。

2.探究式学习是发展学生自我探索和发现真理的过程,问题是探究的核心,其关键在让学习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探究过程的艰辛和成功之后的喜悦。

3.探究式学习是发展学生精神生活的过程。围绕探究的问题是学生养成探索与思考的心理习惯,大胆质疑问题的意识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和热爱研究和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等心理品质,使学生精神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生物探究式学习式的变革

实现学生学习式的变革,是实现整个教育方式变革的落脚点和归宿。生物教育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和学习,鼓励学习采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四、将探究式学习引入中学生物课堂,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1、创设科学的探究情景,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学始于思,思源于疑。现实的背景资料最易引起学生的认识心理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逐步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例如,在探究蚂蚁的行为中,观察到蚂蚁的那些行为?这些行为对蚂蚁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蚂蚁和人类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教师从中加以肯定或否定。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观察大自然的信心。

2、生物课中探究式提问和讨论,富于探究性的提问易于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在以往生物教学中,常常是老师提出的问题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少。有些老师甚至不提问,即使在教师的提问中,大多数是记忆性问题。探究性问题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独立思考。这种问题,学生需要改变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通过比较、分析、总合、抽象、概括等高级思维活动,才能回答问题,着重思考。问题源于有疑之处;问题难以适度;问题具有启发性。充分利用与开发教学资源。

探究性的讨论一般课堂讨论较多,探究性讨论的问题具有开发性,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技能为主要目的,重视小组合作,强调整体参与,提问贯彻讨论全过程。探究性提问和讨论,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判断讨论内容是否恰当。一是看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生物知识和生物技能。二是看这个内容学生是否具备理解或在科学上是否已成定论。如果某一问题学生已理解已成定论。而具学生对此确信无疑。那就无法引导学生探究。三是看所选问题是否有利于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培养学生“共通”能力。

3、引导学生旁征博引,培养学生收集与分析生物能力,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生物学的研究范围、方法技术已经发生很大变革。培养学生对各种信念的摄取、分析、归纳、综合等收集和处理生物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加工处理生物资料的技能和分析生物问题的方法,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技能,已成为当前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是独立的学习者,教师是学生的助手,是咨询的答疑者,是讨论的组织者,是学生的辅导者,教师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使学生在一种既和谐有严谨的学习气氛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利用的技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经受了失败的冲击,同时也体验了获得成功的喜悦心情,通过提问、总结、讨论、实验、辩论、归纳等探究活动,使每个同学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生物探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物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和需要高技能的活动,它强调教师对教学行为做出思考与分析,反对机械灌输和简单重复。新课标明确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因此,课堂探究是高中生物课程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生物科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就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现状来看,目前仍有部分教师讲授以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仍然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为此,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对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认为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一、备课——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教师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教师探究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

目前的新课标教材有多个版本,不同的版本编写上存在一定差异,在备课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某个版本的教材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而是根据课标的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再组织相关的信息资料,并使探究教学在课堂中切实可行。也就是说我们要以课程标准的理念备课,而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备课。

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中切实可行,我们的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

备课时应密切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为此我必须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将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二、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

如在学习“矿质营养”前,可以这样设问导课:(1)户养的花为什么要定期松土?为什么要选择肥料?(2)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郊区蔬菜或花卉基地了解“无土栽培技术”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等。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甚至不喜欢我们的学科;但对于过于简单的,甚至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也不宜当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

四、调控——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对于目前的大班制授课,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完全按照预定轨道运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否则就称不上“自主探究”。课堂上,只要“主道”能正常运作就行。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

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

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搭一个“脚手架”,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调控的宗旨是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小结——归纳与发散并举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小结都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上,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课堂小结是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好时机。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居高临下”地俯视生物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

生物探究范文第5篇

一、要让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

要想做好探究类试题,就必须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有了强烈的探究意识,才会深刻理解探究的内涵和本质,才能在平时的学习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形成较高的探究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时,不会一味地接受,而是尽可能地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时,就会自然地运用探究的程序,进行分析探究。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逐渐改变原来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而促进探究的持续发展。这必然会提高探究试题的解答能力。

二、让学生明确探究题的考查目的和考点

考查探究题不是为了追赶时髦,而是为了增强探究意识、提升探究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和创新品质的形成。明确这些,就会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关注探究、形成强烈的探究意识,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探究试题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提供问题的探究;(2)不提供问题的探究;(3)半提供问题的探究。后两者往往都会提供一些背景材料,要求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或为了降低难度,试题有时会提供问题的一半,要求补全。可以说探究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作为考查的资源。但一般来说,在初中阶段针对考查的重点一般都集中在实验方案和实验结论上。实验方案的考查一般不会出现让学生设计一个完整实验方案,一方面是因为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由于书写的字太多,会挤占本来应该考查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时间,偏离了探究题考查的初衷。所以,考查实验方案主要包括实验变量的确定与分析、对照实验的确定或设计、实验现象描述和实验数据信息的搜集,以及对实验现象和一些数据信息的处理方式。除此以外,还可以对实验条件、实验材料和实验创新等进行考查。实验结论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分析,分析提供的结论是否正确;(2)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3)根据实验数据或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有时用一句陈述句,有时要采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实验现象是明确的,一般预测结论采用前者;如果实验是陌生的、实验现象不明确,只能采用后者来预测结论。

三、让学生明确探究题的解决方法

1.仔细分析问题和假设

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认真分析“探究的问题”,是解决探究试题的前提。如果连探究的问题都没有分析到位,就很容易出现思维偏差,进而导致答题失误。一般来说,探究的问题往往隐含着一些条件和关键因素,如探究的变量、探究的条件、探究的材料等。分析探究问题是为正确地假设服务的。假设在探究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主要是指其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或推测;“启下”主要是指引领着实验方案的设计。尽管假设是一种可能的预测,但绝不是一种无端的猜测,而是一种有理有据的推理,这种推理隐含了对实验变量的确定。如“探究叶绿体的形成需要光吗”,其假设为“叶绿素的形成可能需要光”。这个假设就隐含了实验变量“光”,下面的实验方案就要围绕“光”这个实验变量来进行。所以,分析透彻问题和假设对解答探究试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准确寻找实验变量

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对照。一般来说选用那种自然状态下、不做什么处理的实验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实验变量”的不同。所以,在解答探究试题时,寻找实验变量是最为关键的。只要找对了实验变量,无论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分析,还是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解读分析,都会由原来的模糊困惑走向清晰明朗。此时,解答与实验方案有关的试题就会容易得多。

3.适量探究试题的练习

理论与实践之间是有很大距离的。这个距离的缩短没有什么捷径,只能通过一定量的实践和练习。在进行实践和练习中,学生对探究体会更为深刻。当学生拥有丰富的实践活动体验和做一定量的探究习题后,就会感悟出解答探究试题的要领。只要找准实验变量并分析透其控制措施,就能比较正确地完成这类试题的解答。

生物探究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生物探究性学习 教学技巧 探究

生物新课标提出三大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三年多的实践,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教学要解决两大问题。其一,教师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它包括现行的教科书上的具体内容,教师和学生现有知识积累,科学、技术、社会中有直接指导作用的各种材料等。其二,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生物知识,体验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理解科学本质,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如何解决这两大问题呢?笔者做了以下探究。

一、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初中生物处于生物教学启蒙阶段,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原理、规律等,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思维障碍。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此降低学习难度,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性活动主要是通过实验来完成的,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验学习生物的过程,在实践中主动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识。

实验时,学生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方位来获取生物知识。笔者把它归纳为一看、二听、三摸、四尝、五思。

一看,是指用肉眼或借助于教学仪器进行观察感受生物知识。如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让学生认识细胞,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听,是指用耳朵或其它辅助工具通过听声音,帮助理解生物知识。如通过听蚯蚓在粗糙的纸上运动时发出的声音来理解刚毛的作用。

三摸,是指通过触摸来获取生物知识。如用手摸蚯蚓的腹部,感受刚毛的存在。

四尝,是用人的味觉器官来感知生物知识。如用口咀嚼饭粒,感觉有甜味,理解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

五思,是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想一想它蕴含着什么生物知识。如通过观察将一只蝗虫头胸部放入水中,另一只将胸腹部放入水中,看谁先死,思考蝗虫的呼吸。

2.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多媒体以其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画面,形象逼真的形式,能够实现大与小、静与动、快与慢、虚与实、平面与立体、整体与局部之间的转换,成为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手段,对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上”心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利用三维动画软件,制成心脏的立体图形以及心脏跳动、血液循环的动画过程,教师利用鼠标和键盘控制演示动画的快慢,心脏的跳动、局部的放大等来了解不同部位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二、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生物学科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生物学现象等枯燥知识需要理解记忆。如何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呢?

1.创设情景,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在讲“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一节时,可用“一生物科学家因海难而漂泊到一个绿树成荫,但荒芜人烟又无淡水的孤岛上,适逢这位生物科学家带了大量的塑料袋,一个月后,这位科学家获救了,试问:这位科学家是如何获取淡水的?这淡水是怎样来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将蒸腾作用这一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2.模仿表演,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角色扮演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更适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喜欢模仿,愿意表演,在学习集体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如在上《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信息库》时,让学生表演小品“多莉找妈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将知识落到了实处。

三、把复杂的知识条理化

1.应用板书,将复杂的知识条理化

如人的神经调节,概念多,知识点多而杂,学生难理解更难记忆,在教这一节内容时,板书是这样的:

学生看了板书对本节内容就形成了清晰的轮廓。

2.用知识串联的方法,把复杂的知识条理化

如把制作动、植物细胞装片时的思路方法,概括为一条知识线:擦、滴、撕(刮)、展(涂)、盖、染、吸,在观察时,都先用低倍镜等。

四、把深奥的知识浅显化

1.比较与辨析化难为易

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素内容时,学生对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而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不能理解。上课时先提问:肥料是不是能促进植物生长?肥料施多了,能促进植物生长吗?肥料少施时,不仅不会烧苗,而且能促进生长。同样的道理,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植物的生长,而低浓度的生长素却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因此,而降低学习难度,便于学生的理解。

2.画图法将深奥的问题简单化

例如,“人的气体交换”的内容由于抽象难懂,学生不易接受,学习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我们可以采取边画图,边讲解,边指导学生看图分析的方法,通过“一画、一讲、一答”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

3.贴近学习生活,化难为易

如在学习“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时,我们可以从熟悉到不熟悉,从宏观到微观,从物理运动到生命运动,把学生生活经验与抽象、深奥的学习内容巧妙结合,从而化解学习难度。

五、把分散的知识网络化

因为新教材“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将知识网络化是帮助学生提升知识和能力的需要。

1.采用表格的形式,把分散的知识网络化

如“各种环境中动物”后,可以通过表格将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比较,从而使分散的知识条理化。

同样,在学完植物的类群后,可以列表比较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生活环境。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公式、图谱,把分散的知识网络化

对于重点章节,可指导学生抓住核心或主线,然后找出与之有关的知识,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达到识记的效果。

例如,以光合作用的公式为主线,网络出许多知识,供学生联想、识记、图中①~⑧表示许多知识,其主要内容是:①叶的结构及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②气孔的结构与功能。③光合作用的原料及来源。④光合作用的条件(动力和场所)。⑤光合作用的产物。⑥、⑦、⑧光合作用的意义。

从公式上还能很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物质转化,③转化为⑤,能量转化,光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五化”法引导各要素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并存的,而是彼此相互关联的和相通的,各种方法的运用也是灵活多样的。正确应用“五化”法引导学生,一靠老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二靠老师大脑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作保证。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2]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解读.

生物探究范文第7篇

一、探究式教学的理论概述

探究式教学理论从萌芽到发展再到成熟,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首次对直接教学提出批评,并由此而提出教学应当要遵循设置疑难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制定并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等几个教学步骤,而这个观点就是探究式教学思想与教学实践的萌芽而著名的美国生物学家和教育家施瓦布教授则首次明确提出了探究式教学的概念,他认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采用探究式的理念和方法,尤其是教授自然科学的教师,更应当将探究式教学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经过施瓦布的倡导之后,探究式教学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而各国学者、教育家等对探究式教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并由此而形成了几个探究式教学模式其中比较盛行的有理查德・萨奇曼的探究训练式模式、施瓦布的生物科学探究模式、拜伦・马尔斯和本杰明・考克斯的社会探究模式,等等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探究式教学逐渐深入科学教育当中,并积极促进了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我国最早引进探究式教学是在1971年,并在之后不断获得发展: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都在不同程度上将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加以利用

从本质上来看,探究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改进,无论是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学设计还是教师的角色定位,都是对传统教学的弊端的革新探究式教学的教育理念推崇民主、平等、自由与和谐,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而教育目标方面则将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放在中心位置,体现出对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重视;在教学设计上,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的培养被放在了教学设计的最突出的位置上,体现出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重视

二、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探索及实践

初中生物属于科学教育中的一个门类,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符合教育规律,贴合教学实际下面笔者来探讨构建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方法,以使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更为合理

[HTK]1教师要重视观察和实验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观察与实验构成了生物课程学习和教学的两个重要的方面因此,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从而直观上体现出探究式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实验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数量不少,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做课本上所要求的核心实验,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其他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将教学内容与实验相结合,将知识融入到实验的过程当中例如,教师在教授《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这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使用显微镜来观察细胞分裂与分化的过程,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以提问的形式来指导学生,从而使观察更为透彻、更具条理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实验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布置简单易于操作的实验,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的能力,比如使用高倍显微镜来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HTK]2教师要科学设疑

设置疑问是探究式教学活动中一个能够激发或者锻炼学生的思维的重要方法,而思维能力在生物课程的学习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难以理解的知识要依靠强大的思维来加以分析因此,设置疑问是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一个必备环节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设置一些比较能够体现教学重点与难点的问题,从而通过问题来将知识点进行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记忆知识内容例如,在教授《人的性别决定》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这样的疑问:我国人口的性别分布情况如何?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而在过程中,教师又可以设置这样的疑问:男女性别是人的外部形态特征还是生理特征?男女性别是由什么控制的,是基因还是染色体?等到学生通过探究弄明白之后,再次提出问题:性染色体如何表示?男性体细胞和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该如何表示?Y染色体与X染色体具有什么不同之处?除了教师设置疑问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来自行提出假设,并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开展实验的方式来验证疑问

[HTK]3教师要构建模型

探究式教学的展开方式多样化,其中通过构建模型来展开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展开方式初中生物所涉及到的概念、知识内容等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相去甚远,或者说没有直接的关联,因此生物课程教学很难通过传统的讲授法来达到教学目标然而构建模型可以完满地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因为生物模型可以清晰地呈现出生物体的结构和特征,从而化抽象为具象,让学生能够依靠模型而建构起相关的概念和知识体系,并能够据此而展开思考例如,在教授《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这一课时,可以先对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验探究,从而使学生明确生物体的细胞构成特点,即细胞越小则它越能够快速扩散、越能与外界物质的快速交换其次则是在前一次实验的基础上借助细胞模型,通过展示细胞模型来让学生明确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从以上表述我们可以看到,构建模型在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非常灵活、直观,对串连知识点、回顾知识点、理解知识点、记忆知识点都具有很大的帮助总体上来看,构建模型能够使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生物探究范文第8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探究的方式掌握知识、概念、原理和能力的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因此,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是我们每个高中生物教师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目前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探究式教学过于形式化

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地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这一教学观点。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许多教师都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了探究性学习。对于生物教学来说,由于生物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和探究本就是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很多生物教师在教学中错误地认为每节生物课都应该使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否则就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中的要求。这种想法完全忽视了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为了探究而探究,最终结果就是导致探究教学形式化,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教学内容逾越学生知识水平

教学内容不同,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也不会完全相同。但是,由于目前的学生大多习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多变的探究教学方法。再加上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这就导致很多知识水平较差的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无法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出现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的探究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能力,最终导致了学生对探究学习产生了畏难心理。

3.教师水平和教学环境的限制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之前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的教师都没有接受过专业探究式教学领域的课程训练,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不知应该如何去应对。除此之外,在探究式教学中经常会需要使用一些课外的教学资源和实验器材,但是由于条件限制,学校无法满足学生的这些学习需求,制约了探究式教学的开展。

二、新课程理念下完善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注重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探究式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和运用。对于教师自己来说,在探究式教学中则要充当好辅助角色,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从教学目标上来看,探究式教学也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量化教学目标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行确定教学目标,当然,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来说,教学目标也可以有所不同。

2.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来辅助探究式教学

生物教学中学习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之间往往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生活案例在探究式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也要尽可能结合生活中的实践案例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例如,在学习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自由讨论自己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在课堂学习和探究中的积极性。

3.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完成探究式教学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所掌握的生物知识十分有限,如果探究内容的难度过大,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他们半途而废。相反,如果设计的探究内容难度过小,则无法达到教学要求,无法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因此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设计时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避免出现探究内容与学生认知不符的情况,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开展生物探究活动。

4.注重教师探究式教学中的研究水平

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探究能力和教学能力是提升探究式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重视对生物教师探究式教学水平的提升,通过定期开展教育讲座和校内外培训的方式让教师掌握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另外,对于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学校也要及时帮助教师进行处理,从而不断提升生物教师在教学中的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彩霞.物理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15).

[2]陈福荣.对新课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下),2011(5).

生物探究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

【分类号】G633.91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有效满足初中生物的教学要求,教师应该一改传统的机械、填鸭式教学方法,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初中生物教学中,不仅仅注重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1.1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探究方案,当学生针对生物课本上的某一方面内容思考自己小组的探究方案时,小组内部的成员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将不同的想法加以融合。探究方案完成后,每一组需要将自己的探究方案运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并且与同学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同学需要针对探究方案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建议,不断完善探究方案。在完善探究方案的同时需要学生之间形成合作的关系,共同对探究方案进行研究,可以在交流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1.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在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通^教师向学生下达探究任务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完成探究方案。同时学生的探究方案需要向全班同学进行表述,让同学和教师理解自己的探究方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学生了解其他同学探究方案的同时,会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在不断地提问和讨论中,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探究方案的掌握,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1.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在布置完生物探究任务之后,进行探究的全过程都需要学生进行完成,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和解惑者。一般情况下,探究任务是分组进行的,在一个小组内,会根据学生的特长和任务的需求进行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部分。从撰写探究方案、准备器材到记录实验过程等生物探究的全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打破了传统生物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在探究式课堂上,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将其付之于实际操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4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设计探究方案时,往往会设计出具备许多变量的实验方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实际操作的实验方案要求只有一个变量,因此学生需要对探究方案进行不断地分析和探究,对各种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分析,从中选择出最恰当的变量,形成探究方案。学生在确定探究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基本的分析能力,要学会取舍,并对现有的数据、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形成探究方案,得出具有建设性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2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相关措施

2.1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出良好的探究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首先,教师应该善于提出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科学性的问题,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例如,在学习“叶绿素”相关知识时,教师想要让学生知道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蒜苗是绿色,蒜黄是黄色向学生进行提问,在好奇心的趋势之下,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其次,教师在创设探究情境时,应该时刻谨记发挥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使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思维,对生物问题进行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问题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进行生物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2.2教师适当点拨,确立学生的探究主体地位

在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点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自主、独立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经验显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越强,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就越强。例如,在学习“人体所需的有机物、无机物”时,教师以学生每日的食谱为题材进行教学,要求学生设计自己的食谱,食谱中的食物应该包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等可以促进身体发育的物质。学生在设计时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并且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览和评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探究式教学的主体。

2.3对探究进行合理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对生物探究式教学进行合理评价是探究式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探究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生物教学的方式,可以通过学生本身对生物内容进行探究和实验,拉近学生与生物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应该意识到对探究式生物教学进行评价的重要性,在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时,不应该仅仅关注探究结果,探究过程和学生的实验操作也是相当重要的,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同时教师应该从具体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灵感,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促使学生敢于向结论和探究方案提出质疑,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不断地探究中进行改进、反思,从而提高学生进行生物探究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综合素质。

3结语

初中生物教学是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的融合,在初中生物教学方面,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将探究式教学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的进行情境创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合理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等多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新云,张增水.对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A版,2015,(1):72.

生物探究范文第10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B-

0009-02

中学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提倡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是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在学科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是以课内外的生物实验为载体而进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定方案、查理论、做准备以及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的过程,增强探究意识,提高实验技能,锻炼操作能力。

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有两种:一种是课内实验,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在课堂内完成的课堂实验,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受到限制;另一种是课外实验,是由老师布置、学生在课外完成的实验,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家庭条件的支持,可以方便地进行。因此,课外实验对提高学生实验探究水平更显得重要。

目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生物各类考试卷中,与探究实验有关的考查占分都不低。例如,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我市中考生物试卷中,考查探究性实验的试题按分数占比例分别是11%、10%、10%。

一、对初中生开展生物探究实验的调查分析

为了解当前初中生开展生物探究实验的状况,以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取的措施,我分别在本校两届学生中进行了近三年的跟踪调查。

1.调查对象

本校2008级学生,共365人。

2.调查时间

2008年9月―2011年1月。

3.调查内容

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要求,布置学生课外探究实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其中,有些实验是教材上要求的,有些则是为了验证课本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而布置的。这些实验一般不会占用学生太多课外时间,难度也不大,学生都有条件完成。

两年半中,教师共布置了十多个课外探究实验,例如调查校园或社区绿化情况,鼠妇标本的采集和观察,种子萌发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观察猪心脏的结构,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布置后要求学生做出实验观察记录,完成实验报告册,交实验标本,让老师检查、批改和登记。对有些需要家长协作的实验,记录和报告册要有家长签名。

4.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结果

(2)结果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心理上,学生对生物探究实验还是感兴趣的,但也只是停留在“兴趣”上。大多数学生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探究实验的重要意义,缺乏推动自己积极参加课外生物探究实验的原动力,所以还没真正行动起来。②由于学生对生物探究实验的重视程度低,实验条件不足时,他们没有主动创造条件去完成实验;即使有充足的实验条件,很多学生也懒动手,所以参与率不高。③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不强,难度稍大的实验成功率很低。部分学生在实验中途遇到一点困难便停下不做了。④虽然课改进行了多年,但现在各个中学里,由于中考、高考的压力,教师主要还是实行应试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习惯等待老师“喂养”,没有觉得自己需要采取更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去获取知识。⑤学生家长大多数只关心学生的考试分数,对子女通过做好探究实验来培养能力的认识不足,整体支持率不高。

二、针对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1.生物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兴趣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原动力。要反复向学生强调动手动脑的实验对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学会运用课本知识,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实际情况,可多布置有可行性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做。实验成功率越高,学生就越有兴趣,就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教师布置实验,应注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实验前应进行细致的指导,甚至如何准备实验材料都得指导学生。通过细致地指导学生,耐心地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给予学生解决困难的具体帮助,使学生获得实验的成功。成功感是对学生积极动手做实验的最好鼓励。

3.努力争取家长对学生开展课外探究实验的支持。教师在家长会上要积极宣传学生动手实验的重要性,让家长知道,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探究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在中考、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4.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有检查才有落实。在期评中给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活动的学生适当的加分奖励,这点很重要。老师的重视,能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相信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能得到更好落实。

上一篇:地理信息科学理论范文 下一篇:生物科研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