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风险评估范文

时间:2023-10-31 17:11:31

文化和旅游风险评估

文化和旅游风险评估篇1

【关键词】旅游资源 环境经济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风险损失 损益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它对于生态环境社会等方面的消极影响逐渐暴露出来。如何对开发利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使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是目前首要研究的问题。自然生态环境具有价值,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科学技术能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但不能完全替代。

旅游行为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旅游行为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环境耗损和地方特色的消失。当前,对于旅游业这两方面的作用,人们往往注意前者而忽视后者,认为其是无烟产业,投资少、见效快、产出高,而旅游消费又是一种精神消费过程,旅游资源不存在枯竭问题。实际上,过度开展旅游活动、不合理开发和游客的大量涌入,也会排出废物、污染环境、消耗资源。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自然资源破坏、旅游资源破坏、生态破坏、社会污染。

一、自然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1、自然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

人们的思维惯性认为,自然生态区如果没有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它的存在就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某些专业旅游人士也存在这样的看法。原因在于:虽然它的存在有其自身价值,但这种价值并没有通过货币形式体现出来,或只体现其中的一部分价值可以通过货币形式得以体现,而一旦进行旅游资源开发,门票收入、住宿收入、出售纪念品的收入等等大量的资金收益,让人们看到资源开发后形成旅游区带来的利益,进一步认识到开发的价值。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使人们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时候,一味只重视开发后的经济收益,忽略资源的固有价值。导致对资源的野蛮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在旅游开发的时候要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考虑在内。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通过一系列方法可以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如印度加尔各达农业大学德斯教授就曾经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以累计计算,产生氧气的价值约为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它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价值约196000美元。

根据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方法可分为两类:(1)替代市场技术法。它以“影子价格”和消费者剩余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很多,包括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旅行费用法和享乐价格法等等。(2)模拟市场技术法。又称假设市场技术法,它以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其评价方法为条件价值法。目前,常用的方法为条件价值法、费用支出法和市场价值法。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风险损失评估

1、旅游资源开发风险评估步骤与方法

(1)充分了解旅游资源开发地区自然和环境的基本状况,包括地质构造、气候、土壤、河湖分布、植被分布、社区分布等等。社会经济状况调查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旅游开发项目的社会经济调查围绕项目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人群健康以及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展开。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情况、毗邻的工矿企业等。具体包括区域总人口、城乡比例、人口密度、人均耕地与水资源、收入水平与主要来源、居住特点与村镇分布、占地拆迁问题及安置办法、区域社会文化特点,有无特别风俗、教育普及程度、人口文化素质、人文景观与历史文化保护目标。

(2)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活动可能影响的地区范围。旅游资源开发活动可能影响的地区范围包括开发活动的直接影响范围和间接影响范围。按照程序,可分为调查范围、分析范围和影响范围。按照受影响因子的性质,可分为植被、动物、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不同因子相应的调查与评价范围。一般确定此范围所考虑的因素是:地表水系特征、道路交通状况、地形地貌特征、生态特征、旅游开发项目特征等。可以把旅游资源开发活动及其影响范围分为三级,如表1所示。

(3)风险识别。逐项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活动可能产生的对自然环境社会因子各方面的影响,综合分析风险种类及风险发生概率。历史记录法——历史上许多类型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不断重演,如一定频率的暴雨、洪水都有出现期。通过查阅区域的地方志可了解当地历史上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及灾害事件,再根据区域旅游开发活动的现状,分析历史环境破坏在当前条件下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损失。成因分析法——对于自然环境破坏不仅可分析发生原因,还可以找出其发生的规律,揭示其发生的可能性及时空分布。预测法——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区域旅游开发的性质和强度,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4)风险估算。不同的风险种类具有不同的风险估算方法,应用这些方法,分析各种风险可能产生的损失,最后进行加和,得到总的风险损失,估算方法如表2所示。

(5)风险评价。对风险损失严重程度进行评价,计算规避风险可能付出的代价,进行全面动态综合比较,以确定具体的旅游资源开发活动是否应在这些可能产生风险的地方有所规避,或进行先期预防,并制定风险规避防范对策与建议。其中主要包括:主要对象——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主要目的——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解决优美和持续性问题,为旅游资源开发区域长远发展利益服务。评价因子——生物及其生境,污染的生态效应,根据旅游开发活动影响性质、强度和环境特点来筛选。评价方法——重生态分析和保护措施,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综合分析评价。工作解度——阐明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后果。评估生态风险损失,采取有效措施使生态环境功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措施——合理利用资源、寻求保护、恢复途径和补偿、建设方案及替代方案。评价标准——法定标准、背景与本底、类比及其它、具有研究性质。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损益分析

通常,在对旅游资源开发收益情况进行分析时,一般考虑开发的费效比问题,即开发后产生的经济收益与开发所需的资金及日常维护费用之间的差值,而忽略生态环境的价值,低估环境破坏的社会成本。产生这种现象,原因在于在市场中环境的社会价值通常得不到正确的反映,造成市场失效。这主要由于以下因素导致:第一,由于很难制定资源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正如空气一样。第二,有些从环境中获取的资源可以市场化,而其它的则不能,比如森林、木材可以市场化,由分水岭保护而产生的环境服务则不能市场化。因此,一些非市场的收益经常被忽视。第三,公共可取性资源导致它们可以被所有人开发。如开发者并没有认识到森林资源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而导致大量开采。

在将生态环境价值和损失纳入到分析系统中之后,旅游资源开发的最终收益及区域最终长远价值计算不再只是单一的经济因素,而是包括了3个方面:自然生态区未开发前的自然环境价值a;自然生态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在风险损失b;自然生态区旅游资源开发的费效比(旅游资源开发后产生的收益——开发所需的资金及日常维护费用)c。

在将生态环境经济价值及生态环境损失纳入到旅游资源开发的损益评价之中去后,自然生态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最终收益将变为:c-b,而不是简单经济增长计算中的c,自然生态区旅游资源开发后的最终长远价值将为:a+c-b。通过这种方法,在对自然生态区进行资源开发之前,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环境损失进行货币化计算,是将环境问题外在化处理的一种方法。这种计算,把旅游区未开发前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环境价值与开发的潜在风险损失,纳入到开发的收益和旅游区的长远价值计算中去,使开发的损益分析前后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样,旅游工作者们在制定旅游规划时,以及在进行资源开发时,就不会单纯考虑到开发的费效比c的最大化问题。而是把原生态环境经济价值a与开发的风险损失b一并考虑进行计算。因此,通过这样的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开发的盲目性及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旅游开发行为对区域整体环境造成的长远破坏,从而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关键领域寻求一种平衡,促进旅游业可待续发展(见图1)。

【参考文献】

[1]曾贤刚:环境影响经济评价[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马彦:我国西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1.

[3]t.阿姆达尔:挪威风险评估的新准则[j],水利水电快报,2001.

[4]桓曼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综述[j],生态经济,2001.

文化和旅游风险评估篇2

【关键词】生态旅游;风险项目;风险管理

生态旅游作为近几年来新兴的旅游项目以其对环境的低度影响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追捧,业界对此也十分感兴趣。游客们在观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多影响,达到真正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旅游能够让游客了解到当地自然环境的文化,景点内鲜明的特点也有利于旅行社制定旅游计划。这类旅游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1、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的原则

1)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前应事先规划整个区域性的旅游管理计划。

2)项目建设初期应进行实地考察,综合各方观点权衡利弊,对该项目建成后对该地区的综合影响进行一个评估。若评估结果中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就必须再建议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严密的监督和监管,力求使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3)以当地自然环境承载力为生态旅游项目建设规模大小为原则,尽可能减轻游客游憩活动对当地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冲击。另外,要始终以当地支柱产业为核心,其他各类产业紧随其后,切勿本末倒置。

4)在整个旅游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当地民众的参与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就算外来的理念再先进,无法得到当地人的认可也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这就要采取沟通妥协的方针政策,在不触及当地特殊民俗的情况下,使地区特色充分展现出来。

5)在建设中要充分理解当地居民的家园情节,通过表达尊重之下的合理解释,让他们明白这个项目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对一些古迹还可以形成反哺作用,不但不会破坏,而且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用来翻修等。这样当地居民在支持该项目的同时也会投身到环境和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中去。

6)商业运作要合理,运作机构要慎重选取,要选择那些有责任心,有担当,有良心的企业与当地政府合作,使生态旅游项目的建设既专业,又环保。

7)确保一定比例的生态旅游项目经营收益用于自然资源保护及管理当地自然生态。

2、生态旅游项目风险管理

2.1生态旅游项目风险识别

第一,风险具有很强的不可识别性和无法预知性,它潜藏在任何事情的深处,大事大风险,小事小风险。所以想要在项目建成之前便考虑到各种风险种类和风险程度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使用关联法则来对其进行一般性的推测,找不到风险事件,却能发现其与其他事件和因素的各种联系。这样便能够无限接近风险,通过一些必要的措施使风险尽量降低。总之为风险做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而大量搜集和风险关联的信息则能够事半功倍。

第二,分析各类不确定的因素。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风险的不确定决定了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因为不确定所以就要找出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行。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风险也许时刻都在改变种类,也有可能在改变大小。这就要求有关方面要有危机意识,做好风险增大的心理准备,设置多个预案来应对风险的发生。

第三,建立风险清单,这时就需要集思广益了,众人拾柴火焰高。调动所有项目成员和当地群众,共同思考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对失败和挫折不能过分畏惧,要通过合理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第四,风险清单建立之后,要尽快给出风险识别报告来更好地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若风险清单无法通过审核,那么就必须重复上面给出的步骤,直到得出最终的风险评估结果,最终敲定发展案例。

2.2风险分析

对已识别的风险以大小为分界线,将其分组做一个归类,风险大的放在一起讨论,风险较小的放在一起讨论,这就是风险分析。说白了就是看看这些已经分类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如果实际出现这些风险,它对项目的建设到底能产生多大的影响。生态旅游项目和其他的项目有着很大的却别,它是切实关系到自然环境的破坏度的,其他项目几乎不会考虑到这一点。然而麻烦就麻烦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无法量化,换句话说在短期内根本都无法估算出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也许在二十年,三十年之后负面影响就会集中体现在环境破坏上。也许要过几百年,这都是无法预测的事情。因此这类项目在进行风险分析时,绝对不能呆板僵化,不能仅仅是程式化的进行理论分析,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富有针对性的进行多方面考虑,分析出风险和预防风险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够完善风险预案,在实际运作中创造更大效益。

2.3风险评估

在每个项目建设初期,有关方面都会对项目的环节制定一个风险星级标准,而把最终的风险报告和该标准进行对比,这就是风险评估。评定出可以接受的风险,还有一些允许存在但是需要处理的风险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处理。

总而言之,任何事情都有去做的理由。同样的,要想从这些事情当中获取利益,就必须面临风险。而相对的,利益越大,风险也就会越大。当风险尚未对项目的实际建设造成影响时,我们应该想尽办法,通过合理的人为手段,尽量避免风险发生:而当风险已经存在,并对相关事件造成了负面影响时,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同时另一方面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对风险后遗症进行弥补,将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减至最低,只有这样,在今后面对风险时才能更加从容。

【参考文献】

[1]崔洁.生态旅游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文化和旅游风险评估篇3

旅游产业是我国新兴产业之一,旅游投资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途径之一,本文以规范性研究方法为主,通过查阅资料结合事实现状对旅游业投资业进行认识和理解,结合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对旅游投资项目存在的内控风险展开研究,梳理出目前旅游投资项目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内部风险,通过层层推进,最终提出对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的风险控制措施及建议。通过本文的叙述,我相信对投资企业开展业务能起到一定的风险提示作用,同时,能为旅游投资企业就加强内控建设、重视风险防范起到一定的帮助。

二、推动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首先,能够推动GDP的增长,拉动拉动消费,增加旅游总收入,实现强省富民的愿望;其次,旅游业能够直接、间接的吸收大量人员实现就业,局部解决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社会问题;再次,对部分拥有旅游资源但物产不丰富的地区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实现人民富裕的目的。综上所述,发展旅游业意义巨大。

三、旅游投资企业运作中的风险描述及成因分析

(一)旅游投资运作中风险描述

旅游投资是一项经济活动,在投资运作中必然处处存在风险,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具体的说,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以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组成的社会因素,以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组成的法律因素,以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组成的安全环保因素,以市场环境、产业政策、资源供给等组成的人为环境,以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组成的自然环境因素,以经营方式、资产管理、项目管理、业务流程等组成的管理因素;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经济形势、融资环境、利率波动等经济因素和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债务结构、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本文分析风险成因的重点在投资项目的开始阶段,将侧重分析的是投资前期存在的内部风险成因。下面,我将投资立项、决策和投资资金的内部风险成因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旅游投资运作中内部风险成因分析

1、投资运作中内部风险成因

内部风险,指来自企业内部的条件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不确定因素。下面我将从企业的内部决策控制、战略把控等五个方面来分析投资运作中内部风险的成因。

(1)决策权限对投资决策风险的影响。决策权限的界定对企业来说是内控风险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等,应当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对“三重一大”的要求执行,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的具体标准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对于投资企业而言,投资决策属于重大决策、重大事项,投资决策通过集体决策的方式可以集思广益,充分考虑投资利弊,有效避免“一言堂”、“一支笔”现象,避免个人投资喜好导致投资失策;同时,可以使决策参与者对决策责任的承担有明确的认识,避免投资失误可能出现的责任推卸现象。

(2)发展战略的把控对立项风险的影响。发展战略是企业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衡量标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至于迷失方向的标杆。如果企业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那企业就将会盲目前进;如果企业战略实施不到位,会导致企业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如果战略过于保守,会导致企业发展缓慢,错失市场良机;如果战略过于激进,则会偏离主业,导致盲目扩张;如果战略因主观因素频繁变动,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因此,旅游投资企业首先应该制定一个突出主业、发展方向明确的发展战略,在投资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实施投资活动,把控好发展战略,在投资立项时才能明确投资方向、突出主业,避免盲目夸张、偏离主业,造成投资资金的浪费和损失,避免因资金的浪费导致企业的生存危机。

(3)投资标的物估价准确性对决策风险的影响。在进行旅游投资项目时,有时是以并购的形式来实现的,那么并购标的物的估价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投资的决策。以并购形式实现投资,可以快速的实现对投资区域旅游资源的掌控、快速的提高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可以突破行业壁垒和规模的限制,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因此,并购也是旅游投资企业实现投资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投资者而言,支付对价的方式及数量直接取决于资产评估的结果,因此,标的物评估的准确性也将直接影响投资决策,形成投资风险。标的物估价过高,会导致投资者支付过高的对价;标的物估价过低,会使被投资方收到过低的对价;无论估价过高或者过低,都将导致投资与被投资其中一方资产的流失。

(4)投资资金的资本结构对筹资成本的影响。投资,肯定是离不开资金的,在投资立项和决策完成后,实现投资一般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资金进行投入的。投资立项和决策只是投资的开端,实现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成因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中以资金风险尤为突出。

投资资金的来源可以分为自有资金和非自有资金,自有资金投资风险及成本都相对较低,但对投资方来说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非自有资金投资风险及成本都较自有资金高,但是对投资方来说能迅速筹措到大量资金实现投资。

目前,取得非自有资金的渠道较多,手续较为简单的主要是信贷融资,该方式取得融资手续较为简单,融资成本较为固定,但融资成本较高;此外,常见的融资方式还有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这两种融资方式对企业来说要求较高,手续复杂,但融资成本较低;另外,在筹资方面还可以考虑寻求共同投资伙伴,这样既能快速筹措资金,融资成本也较低,但是会减弱对被投资项目的控制力。在筹资投资资金过程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融资,必须首先考虑的是综合融资成本,如果融资成本高于投资收益,那么投资对投资者来说就毫无意义,投资产生的风险将无法弥补。

(5)被投资方的财务、经营等情况对资金安全的影响。对于资金的投入方不仅仅只是需要筹措资金,还要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进行监控,最大程度的把控好资金风险。

在投资项目实现投资后,关注被投资方就是关注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项目投资可以通过项目部门、或者成立项目公司对项目进行管理,财务核算、经营业绩也可以以项目为单位进行,关注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就可以间接了解投资项目的状况,控制好投资风险。投资者在投资资金拨付时可以根据投资项目进度分批次支付投资款项,款项拨付后加强监管,保证资金的使用均用于投资项目的建设,保障每笔资金都在监管下合理使用,规避资金风险。

四、有效防范控制风险的措施及建议

上述分析了旅游投资项目从投资立项、决策、资金筹措及使用过程中的内部风险成因,下面就以上成因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及建议。

(一)内部风险防范的措施及建议

1、做好财务预测分析,防范决策财务风险

在投资项目做出决策前做好财务预测、分析工作,从财务角度规避决策风险。财务预测及分析可以为项目投资者提供主要的决策依据,为选择最优化项目实施方案提供依据,为项目投资各方友好合作提供基础,为企业制定适宜的资金规划提供依据。

通常对投资项目进行财务预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对投资项目的获利能力进行预测。投资的目的自然是为取得投资收益,预测项目的获利能力就能预测项目是否能获得投资收益、项目投资完成后投资回收期的估计,是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决策的首要内容。

(2)对投资项目运营能力、发展能力进行预测。对于投资项目该能力的预测可以通过参考相似或相近企业的相关数据,综合分析投资项目,通过财务分析手段来预测投资项目未来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该预测可衡量投资项目的未来价值,决定投资额的控制。

(3)对影响投资项目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从财务的角度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定量的风险分析,从市场的角度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定性的风险分析,将不确定风险纳入风险评估体系来预测风险对投资项目的影响程度,为项目可能存在的不确定风险做好风险预警。

(二)完善决策程序,防范决策失误风险

企业内部在内控体系中明确决策权限及责任,做到权责一致,禁止越权,降低决策失误风险。旅游投资项目的决策企业内部应有一个严格的决策流程,一般而言投资决策对企业来说属于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应该按照“三重一大”的决策要求“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明确责任权限和决策流程,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人或各责任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做到权责一致,禁止越权,降低决策失误风险。

(三)以企业战略为准则,防范盲目投资风险

以发展战略为投资立项准则,突出主业,避免盲目扩张。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应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从而使企业找准市场定位。旅游投资企业发展战略一旦制定,就应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开展投资业务,投资立项时必须以发展战略为立项准则,不可偏离主业,盲目扩张必将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旅游业,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要素。旅游投资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不可能也没必要将住、吃、行、游、娱、购都囊括在投资主业中。非核心内容在项目投资时确实有必要配套的,可以考虑采用外包的形式来实现。如商业购物在旅游景点的投资中就可以通过外包来实现二次消费取得投资收益的目的,所谓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这样既能突出主业,又能提高投资效率。

(四)准确评估标的物,防范资产流失风险

聘请信誉较高、业务较强中介对投资标的物评估,避免资产流失。投资标的物的估值是否准确关系到在投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资产流失现象,对投资经济活动是不利的。资产的评估目前均是由独立的第三方来进行的,为保证标的物评估的准确性,在聘请资产评估机构时应聘请信誉较高、业务较强的中介机构,同时对评估机构进行监督,确保标的物评估公平、公正、合理。

(五)资金结构多元化,防范资金成本风险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资本结构多样化,必要时寻求投资合作者,降低融资成本。在现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资金的筹措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传统的信贷融资、有股权融资、有债券融资,无论什么样的融资方式和组合都要考虑融资成本及自身的偿债能力,在融资成本过高甚至是无法融到投资资金时,可以考虑寻求投资合作者,这样虽然会丢失部分投资项目的控制权,但是能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好的投资项目依然还能在自己的掌控中。

吉利并购沃尔沃就是一个通过寻求合作伙伴,四处募集资金完成“蛇吞象”投资的成功例子。2009年7月,福特通过了吉利递交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标书,约定吉利以高达18亿美元(当时相当于12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沃尔沃。如此高额的并购资金从何而来呢,吉利采取了不断寻求合作伙伴的方式最终解决了收购沃尔沃的资金问题。早在2007年,李书福就开始为并购沃尔沃做准备,首先,他将吉利集团多年赚取的利润存了起来,没有用于吉利的再投资,在2009年时攒下了41亿元人民币,这41亿元通过吉利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吉利凯盛投入到了新公司北京吉利万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万源”),吉利万源的另一股东大庆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出资了30亿元人民币,那么吉利万源实收资本就达到了71亿元人民币。之后,吉利万源又与上海嘉定区政府下属的嘉尔沃公司合作成立了上海吉利兆圆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兆圆”),吉利万源出资71亿元人民币,嘉尔沃公司出资10亿元人民币,吉利兆圆实收资本到达了81亿元人民币。同时,吉利还取得了建设银行2亿美元(13.5亿元人民币)贷款,福特方面2亿美元(13.5亿元人民币)卖方融资,上述资金合计108亿元人民币,基本解决了并购资金的来源。吉利通过合作再合作的方式不但解决了资金的来源问题,同时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以41亿元人民币的自有资金为基础撬动了1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项目,实现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投资奇迹。

(六)监督资金使用,防范资金使用风险

监督被投资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投资项目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投资离不开资金的使用,资金流出形成企业资产,在此过程中容易产生资金使用的风险,因此,为防范资金流动过程中的风险,就要对投资用资金进行跟踪管理。

如果以股权形式进行的投资,投资资金可通过投资方直接参与经营的方式进行管理监督;没有实质取得经营权的,可以通过日常财务监督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进行监督。

文化和旅游风险评估篇4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集团的多样化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尽管在各个领域进行投资有利于分散集团的经营风险,但前提是控制好投资风险,这样才能使投资有利可图,真正做到为旅游集团带来利益分散风险的作用。

关键词:旅游集团;旅游投资;投资风险

1我国旅游集团投资的现状

随着我国旅游业集团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已经有不少的旅游集团为了不断壮大其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资产的不断增值,相继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经营领域,选择新的投资方向和新的投资机会。投资方式的多样化、投资领域的多元化,也构成了中国旅游业新一轮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因。

从旅游集团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来分析我国旅游集团的投资行为,可以看出,我国旅游集团所进行的投资方向仍集中在旅游行业,是在原主业的基础上,通过进行产品价值链的管理实行相关旅游产品所涉及的旅游投资,如对会展,景观房产,旅游景区投资。一些旅游集团还开始了对航空业的投资,如武汉的东星国际旅行社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航空公司。随着投资活动的日趋复杂,投资所存在的潜在风险也日益增多。为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投资风险,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本文就将通过研究投资风险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旅游集团的实际,对加强旅游集团投资的风险价值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2旅游投资的特点

由于旅游资源的公有性、垄断性和非流通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性;旅游项目投资的区域依赖性;旅游项目投资的综合复杂性;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使得旅游集团的旅游投资相区别于其他集团的投资项目具有很多独特的地方:

(1)投入高,回报期长。旅游投资的门槛逐步抬高,不再是低投入的产业,进入性投资的加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及竞争环境的国际化,也使得旅游投资回收期延长。

(2)旅游产业链整合与多产业整合特征: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与城市景观、房地产、小城镇、休闲娱乐等等深度结合,产生了一个整体的、互动的结构——“泛旅游产业”。旅游投资,已脱离单一项目时代,投资商进行区域整体投资,力求整合旅游产业链,与相关产业相结合,寻求综合收益的最大化。

3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1)重项目规划和投资评价:对于投资方来说,旅游的投入是一个长线的过程,风险性主要在选项和规划上。因此,旅游项目投资必须重视项目规划,以明确的投资评价为前提,以有效的资本运营为保证,极其清晰的把握投资运作的思路。

(2)争取区域政府的支持:提高产业的绿色GDP已经成为新时代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旅游项目能够提高地区的绿色GDP,调整城乡产业结构,形成绿色产业链,旅游集团可以通过政绩策划,尽量争取政府的有效支持,争取的旅游项目开发的最大优惠条件(低价资产收购、税费减免、申请扶持资金等)。

(3)开展有效的营销活动:进行有效的营销活动,提高项目在国际、全国、区域的定位和影响,为融资、招商、资本升值提供巨大的支持。

(4)多方位融资:从沪深股市统计,我国国内上市公司有近千家,但是以旅游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只30多家,涉足旅游业的上市公司也只有40家。这说明我国的旅游企业的大多还是以资本自筹为主,没能很好的利用资本市场。更好的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可以有效降低旅游企业融资的风险。旅游集团可以依托收购兼并、政府优惠等方法低价获取大量资产产生资产大幅升值的市场评价,从而增长现金流量,实现大规模融资。

(5)多产业整合和跨行业投资:泛旅游业具有极大的区域聚集和经济带动作用,往往会带动一个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形成游憩区、度假区、会展区、娱乐区、步行街区、购物游憩区、及旅游小城镇等等,推动区域型旅游房地产和商业房地产发展。另外,为了分散投资风险,还可以适当的进行跨行业投资。以青旅控股为例,目前该公司的主营业务,除了组织、接待国内外人员的出、入境旅游以外,还出资3,000万元控股了北京尚洋电子技术公司,整体收购青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并且参与证券业,使公司旅游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同时拓展,有效的防范了经营和金融风险,提高了资产收益率。

4从财务管理角度做好投资的风险管理

投资风险是指在投资活动中未来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出现差异的可能性,是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由于对未来的经济活动的投资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客观存在。但是,人们总是能够通过对风险的管理从而降低投资的风险,实现投资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投资所具备的价值所在。在进行一项投资时,风险越大,其预期的收益或亏损也越大,投资如果产生亏损,将会使资本受侵蚀,最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企业的倒闭。承担这些风险是为了给集团盈利,问题的关键在于,进行投资的主体应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财务管理在投资的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4.1在旅游集团内建立投资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1)建立风险度量模型和风险管理模型,研究旅游集团内各种投资及各种风险,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各种其他风险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资产或资产组合,对各类风险再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并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利用资产风险度量模型,定量地分析资产组合的风险价值。

(2)确定公司各种旅游投资的风险容忍度,限制由于各种影响因素而导致的市场风险,对某些风险高度集中的投资进行特别处理,将风险限制在公司可接受承受的范围内。

(3)建立旅游集团投资的约束-激励机制,在各项投资中,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如果激励机制仅仅与经理人管理资产的收益挂钩,经理人则可能会为了追求高收益而承担高风险。所以在追求收益的同时,考察经理人管理资产的风险度,限制和防止经理人的过度投机行为。

4.2进行投资风险的制度管理

对于旅游集团的投资风险的财务管理应该是一个系统,对于投资项目来说,它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资本变现退出以后,贯穿于风险投资公司从资金——资本化——资金的长循环之中。

(1)投资前期财务评价。

旅游项目投资前的财务评价很重要,它关系到旅游投资项目的价值认定问题,没有较大价值的项目是不值得投资的,但投资的价值点在何处,它是否真实可靠,这不能仅仅根据项目有没有产品优势,有没有市场来定性判断,还要做细致的经济可行性及投资价值的评价。财务评价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缺乏财务评价的经济可行性是令人怀疑的。在投资决策程序中,其中一个环节就是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由财务部门参与并出具财务审核意见。对投资项目的投资前调查与了解是否充分,对其价值的判断是否准确,定价是否合理,谈判条件是否有利,直接决定了投资后管理的难度,也决定了将来获利空间的大小,因此,投资前的尽职调查和各种评审就显得非常重要。财务部门对可行性报告出具财务审核意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项目的投资价值,规避投资风险,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投资企业动态财务管理。

对已投资项目的管理是投资实现增值的必然阶段。可以从财务审核与监督的角度出发,专门设计财务管理方面的约定,包括由旅游集团委派财务经理的约定,指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约定,上市的旅游集团还可以有对股东定期公布财务信息的约定等等。这些必要的法律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了旅游集团对投资项目的管理权和监控权,从而更好地保证了投资的收益权。

4.3投资风险价值管理的过程

投资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有:(1)采用统一的风险识别语言,对投资风险进行界定与识别,建立集团层面的投资风险管理目标及建立完善的风险监督体系;(2)设计风险识别、度量、评估的统一方法;(3)评估投资风险;(4)制定投资风险管理战略;(5)设计、实施风险管理能力。整合风险管理能力的要素,包括集团战略政策、集团管理与投资风险管理过程、管理人员、管理报告、管理方法、风险数据等;不断改进风险战略、过程与度量方法;(6)汇总多种风险评估方式,与集团经营情况挂钩,制定、调整集团层面投资风险管理战略。

5把投资的风险管理从财务管理层面提升到整个集团管理层面

集团层面则意味着全局化、一体化的思想。只有扩大时空范围对企业投资进行思考时,才能识别它对集团整体运作的影响。所以,从集团层面进行投资风险管理可以将企业的战略、业务程序、企业资源同集团投资、集团整体目标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从而使风险管理更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投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是使整个集团的风险、收益、价值达到最优化,而不是某个职能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集团层面的风险管理使投资风险管理与集团战略、业务计划得到有机结合,将投资风险管理提高到战略层次,这种集团层面的投资风险管理具有以下作用:(1)集团项目投资过程得到控制的同时,风险也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同时提高了对风险的注意程度与敏感程度,使集团更为集中地监控风险;(2)在确切了解集团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判断最佳的投资机会;(3)对投资风险有全盘的、集团层面的了解,有利于优化集团的风险结构,优化集团的资源配置;(4)设计集团范围内的信息沟通,收集、综合分析内外部数据的方式,为集团提供可靠、及时的投资风险管理信息;(5)事先建立一套有效的控制制度,帮助集团业务部门实现业绩目标,控制风险。(6)公集团不应该只是片面的强调短期的投资效益对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正面影响,发而应该从长远出发,全面的提高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长远发展规划的盈利性。

参考文献

[1]顾华详.建立中国旅游业风险投资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0,(3).

[2]李平.浅谈企业投资风险及防范对策[J].前沿,2002,(11).

[3]李平.我国旅游投资存在的误区及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3,(10).

[4]李富红.中国旅游开发投融资实践及走向[J].渝州大学学报,2002,(12).

[5]贝洪俊.企业层面的投资风险管理初探[J].现代企业管理,2002,(11).

[6]钟海生.旅游业的投资需求与对策研究[J].旅游学刊,2001,(3).

文化和旅游风险评估篇5

关键词:地质灾害建设用地危险性评估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旅游设施的不断完善,来黄山旅游的中外游人逐年增多,为了落实新一轮总体规划所确定的黄山风景区“南北大众观光游、东西生态探险游、云谷松谷文化游、低山景点半日游”的总体游览格局,为了满足钓桥景区实现游客快速穿越峡谷游览的需求,确定在西海大峡谷修建地轨缆车。

2项目概况

拟建地轨缆车呈近北西—南东向沿西海大峡谷展布,设计西海大峡谷地轨缆车由下站、中间站、上站和线路轨道支撑架组成。线路水平距离:743.09m,高差496.82m,平均坡度66.86%,缆车运行长度892.6m。上下站房结构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上站局部辅以轻钢结构,柱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墙基采用毛石混凝土带形基础或钢筋混凝土基础梁。轨道支撑架为独立圆柱形或格构式钢结构,工厂制作,现场拼装。支撑架基础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确定本次评估区范围为各建筑工点所处地段外延至第一斜坡带,即拟建地轨缆车线路两侧各50m~130m范围,总面积约0.0705km2。

3评估级别的确定

依照【1】所划分的标准,确定该项目规划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评估区位于中山山麓峡谷地段,区内花岗岩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怪石耸立,斜坡面一般陡立(坡度大者近直立),沟谷深切,悬崖峭壁较多。评估区内不具备发生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环境条件。但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局部较厚谷坡堆积块石的不稳定性或遭受两侧坡顶危岩体威胁,产生崩塌灾害,故将崩塌灾害列为本次评估灾种。

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4.1崩塌分布及概况

据野外实际调查,在评估区内拟建地轨缆车线路所处沟谷中有早期崩塌物(花岗岩块石)堆积,且沿线局部地段上分布有大块滚石,评估区共有崩塌8处。按崩塌规模划分(崩塌体体积>5104m3为大型、(0.5~5)104m3为中型、

作者简介:李积涛,1986年3月生,2007年7月毕业于石家庄经济学院,2007年参加工作,至今就职于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环境地质所,从事水工环勘察工作。

4.2崩塌形成机制分析

本区崩塌的形成机制受控于以下主要地质环境条件和因素:

①多发生在地形陡峻的斜坡;②与构造断裂破碎带有一定关系,岩体较破碎;③降水入渗影响;④人类工程活动影响;⑤长期风化作用。

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评估区属于泥石流轻微活动区。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本工程所处位置为峡谷底部,谷底宽度40~80m,谷底地形以“U”形为主,起伏变化较大,无连续均匀斜坡,有形成泥石流的地形地貌。沿沟谷斜坡分布有厚度2~6m的堆积物,堆积物主体为体积较大的花岗岩块石,径大者可达10m,充填物为砂砾石及少量粘性土,厚度变化较大,不连续,散透水性能较好,不具备泥石流形成的松散物源。

综上所述,缆车线路所在峡谷不具备形成泥石流的松散物源和大面积快速汇水的条件,泥石流灾害不易发生。因此,确定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为崩塌地质灾害。

6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结合场区环境地质条件,将地轨缆车线路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分区,划分为1个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和1个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因下站至14#支撑架间现状灾害不发育,基础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遭受崩塌地质灾害的规模均为小型,但距线路较近的两侧谷坡坡度陡立,切割深度较大,谷底宽度40~50m,普遍发育三组以上垂直节理,坡顶发育峰林状岩体,存在与坡体隔离的耸立危岩体,发生灾害后造成的危害较大,难以治理,故划分为危险性大区;15#支撑架至上站所处部位地形坡度相对缓和,现状灾害不发育,坡体稳定性较好,基础工程建设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谷底宽度50~80m,两侧坡体相对完整性好,耸立危岩体不发育,与线路距离较远,发生灾害后造成的危害相对较小,工程施工时采取适当措施,易于对其防护或清除,故将其划分为危险性小区。

7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结果并按照“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表”的有关规定,将建设场地按适宜性划分为1个适宜区(即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小区)和1个基本适宜区(即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大区)。

8防治措施

(1)工程防护措施

主要崩塌物为块状堆积碎石,施工时可对其进行清除,平整;对危岩体距线路较远的,由于与坡体连接较差,可用柔性防护网加固。

(2)沿线施工防护

对开挖方量大、基坑边坡高的下站等地方对基坑开挖采取分期逐级放坡开挖方式并配合适当支护措施;所有基坑开挖后应及时做基础,减小坡体因卸荷回弹造成的应力释放;开挖出的石块可现场加工成石子用于基础混凝土,以减少堆载对基础周围场地的加荷影响;基础完工后要及时回填;尽量减少对坡顶植被的破坏,保持坡体自然状态。

(3)绿化恢复措施。工程建设完成后,应尽可能减小地表面积,采取绿化措施,恢复区内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加剧岩体风化。

9结论与建议

(1)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

(2)评估区属中低山地貌单元,区内广泛出露花岗岩体,呈现山高谷深,坡体陡峻的地面形态,地势起伏较大,存在规模为小型的早期崩塌物及不稳定危岩体。确定本次评估的灾种为坡积块石及危岩体崩塌。

(3)工程建设中加强对原有地质、地貌景观的保护,对工后斜坡面进行砌石、绿化,美化环境;合理利用废弃土石,尽可能使用开挖出的块石作为石料,减少工程对微地貌和植被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

[1]国土资发(2004)69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2]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黄润秋.我国区域地质灾害评价的现状及问题[J].地质通报,2004(11):34-36

[4]张梁.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理论与方法 [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12):45-47

文化和旅游风险评估篇6

关键词:旅游企业;内部控制;风险

当前,国内旅游行业各企业对市场的认识不断加强,对风险的管控能力也在不断上升,但国内许多旅游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尚未建立成熟可靠的内部管控机制,对于风险的认识及技术评估以及评估手段有限,对其监管力度不够,监控不到位,同时缺乏持续改革创新的驱动力量。相比于国际先进企业,影响我国旅游行业实现大发展大繁荣、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旅游企业还缺乏对企业有效的控制机制。因此,针对国旅游企业内部控制的状况、特点、原因,如何预防以及如何有效控制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旅游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把控能力不够

(1)未建立成熟的内部控制部门架构。一是内部控制部门职责定位不准或分工不明确。当前,不少旅游企业的总部表面上看似由企业总部控制企业内各部门以及各子公司的运转,从而形同建立了内部管理控制,同时子公司对内部也制定了内部管理控制部门的相关职责,然而从职责分工来看,子公司的内部管理控制职责相对于企业总部的内部管理控制职责几乎相同,没有可区分的地方,也没有对各个部门或子公司在不同的发展环境下制定不同的管理控制职责,因此企业内控管理部门不能站在领导层的高度看待企业的管理,使内控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责及职能没有得要有效的实施。二是企业内部管控部门以外的部门职责不明确。企业对每一个部门的每一个岗位的要求及职责都存在一个指导性的准则,因为内部管控制度在各部门之间存在沟通和协调中存在一定的漏洞或盲区,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在一些平行部门间无法有效地发挥其管理控制职能。三是企业岗位对人员综合素质的需求与企业安排的人员不符,造成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没有使人力资源最大化。四是企业各部门之间协作能力松散,内部控制协作能力有待加强。在企业内部,部分部门依据上级部门要求或上级部门制定的相关检查办法进行检查,然而有的部门却以业务为主线对部门内进行情况检查,造成不同部门间检复、冲突,影响内部控制的自查工作效率,同时也是对内部控制人力、物力资源的一种浪费。(2)内部控制文化内涵没有深入到每个员工心中。一是企业内部管控机制中对于激励或约束员工的体制不完善。企业内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内部管控存在一定的误解或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简单地认为只是对高层所制定的相关制度的一种机械式的遵守即可,对内部管控的认知还不够深刻,并且对内部管控的融入力度不大,最终导致员工没有一套有效的内部管控来进行激励约束。二是基层人员对内部管控体系理解过于简单,将其与一般的例行检查等相提并论。在基层管理人员眼中,企业内部管控体系错误地理解为就是企业的一种管理制度,该制度的执行就相当于企业内一般的检查、会计核算,因此对于内部管控体系的真正内涵没有理解透,从而没有将内部管控制度来管理自己的工作和工作业务的开展,也即内部管控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二)内部管控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1)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不大。旅游企业为企业自身量身定做了内部控制体系,该体系为企业的基层管理提供了一个平台,打好了基础,然而在工作中,基层人员因为各种原因对于内部控制体系执行存在弱化的现象,致使执行力度不大,就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来看,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约占20%。(2)制度建设不完善。一是企业部分层面制度不规范,对于企业相关检查中发现了类似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纠正改偏,基层对于错误表面上进行了检讨与改正,没有对存在的问题或错误进行分析和梳理,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仍发生类似的错误和问题,导致同样的错误不断重复。二是部分制度或体系已不满足当前的环境,这些制度的执行已不适应当前环境的需要,不满足当前企业业务的发展,造成制度跟不上企业发展。三是体系的创新力不足,企业制度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有些业务已经在进行,但没有相关制度或体系进行规范,从而制度与业务衔接不上。

(三)风险识别方式单调

(1)行业分析不足。部分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客户信息的来源渠道单一,只知道从网上或者与客户交谈时获取客户信息,这种获取方式比较落后,企业风险识别能力不够。同样对于存在的风险问题意识不到位,没有在企业经营高峰时主动把控风险运行动向,从而形成潜在的风险,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对企业的运行进行深刻的分析,致使纯粹依赖于企业的可行性分析报告。(2)企业整体风险分析能力不足。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对于企业风险的管理,一般只是通过一些方法专注于对企业业务上的个别风险进行风险管理,而没有对企业的整体进行风险分析,也有部分企业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分析,但是分析能力不足,没能够彻底地对风险进行具体的衡量,最终使企业的风险无法正确估量而造成风险。

(四)内部控制对流程的管理缺乏重视

(1)内部控制IT系统信息上报不及时。旅游企业各级部门对存在疑虑的一些数据没有很好地对其进行分析了解、汇总以及审核,同时没有将相关信息上报给上级部门。(2)风险控制环节延后。部分旅游企业对企业存在的风险管理和处理处于很被动的状态,不会主动去管理和把控风险的发展趋势,经常任由风险发展,直至该风险已对企业的运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才开始对风险进行规避或者进行控制,对企业风险的预判能力不足,风险意识不高。

(五)监管与纠偏管理不严

(1)企业的审查、稽核部门的权威性不强。在审查、稽核部门人员配置中,对于从事内部控制的人员不够,但却要承担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运行、纠偏等职责,因此对于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压力大,无法完全担负起企业的监督管理重任。另外审查与稽核部门不能有效获取企业高层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资料。(2)内部控制评价、纠偏工作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控制部门在对企业内部管控方面所制定的检查方案和检查细则同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不符,内部管控制度无法检测到企业中存在的风险,因此制度与实际存在一定偏差。二是内部控制部门的审计人员对于该工作的相关要求达不到,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这种情况同内部控制体系长期发展相违背。三是企业查出存在的风险隐患后,企业没有对潜在的风险隐患进行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企业相同或相似的错误经常发生。

(六)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管与处罚不严

(1)处罚管理不到位。处罚管理是内部管控体系情况反馈上报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从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来看,部分企业对于处罚管理存在因人情等问题对一些违反规定的现场处罚从轻或者避重就轻的现象,与处罚管理的初衷相违背。许多企业对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以积分管理制度来考核,积分管理是指日常工作中,对于企业员工违反了企业相关规定,按照积分管理制度,对违规员工的积分进行相应扣罚,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企业对于违反规定的员工没能按照制度要求对员工进行扣罚,处罚结果避重就轻,如将扣分罚改为对员工的警告或者罚款处罚,这样使企业的积分管理体系形同虚设,起到的效果不佳。(2)监管职责执行不到位。企业规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人员需对企业工作情况进行内部管控监督,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内部管控人员对该做法都抛之脑后,未付出实际行动。

二、旅游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优化方案

(一)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对企业存在的风险时刻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之路,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能够屹立不倒的基本要求。当前在部分地区,政府部门盲目发展当地经济,追求脱贫致富,却忽视了经济发展同质量发展同步,只是部分企业一味追求快速发展,没有考虑企业快速发展中企业所能承受的风险。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做到内部控制体系指导企业发展,企业才能实现企业稳步发展,经济效率逐步上升,也为企业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准确定位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不是定律,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作不同的改变,旅游企业实施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该制度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来对制度的内容或理念进行适当的调整,在企业发展中不断壮大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要通过对企业的内控来不断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心。同时企业还需要对企业的工作环境进行改良,通过建立绩效考核体系、职称评定制度等人力资源管理办法来加强企业员工的各项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发挥内部控制的催进作用。

(二)制定全面管理的内控体系

根据旅游企业的经营理念及行业要求等,制定企业的全面管理内控体系,主要由六个要素组成:内部环境、风险评估及识别、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管当局的监督,其内部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旅游企业在全面控制体系架构可分三个方向(见图2):第一个方向为企业的目标,及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发目标;第二个方向是企业内部体系的六要素;第三个方向是企业的各个层级。三个方向是相互支撑、相互关联的整体。内控体系的制定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着手:一是可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对各个部门或子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整理汇总,制定反馈机制,减少各自做各自的事情现象的发生。二是建立内部控制资料库,该资料库以企业为角度,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汇总,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企业高层。三是针对企业存在的不同风险制定不同的应对方案,企业风险可以分为可避免的风险和无法避免的风险,对于可避免的风险,企业需加强对风险把控,通过制度的实施来规避风险,对于无法避免的风险,企业可以通过转嫁风险等手段尽可能地来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四是企业监督部门应该同外部监督进行相互协作,通过共享信息,增强交流,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职能。

(三)构建内部控制的三道防线

对于国内旅游企业来说,为了使内部控制更加全面完善,需构建内部控制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就是企业的前台经营,这道防线主要是前台人员在经营过程存在风险,前台员工需对企业担负起企业的第一道防线。内审、运营、人力等管理部门对企业肩负起第二道防线,这些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制度等手段来对企业的第一道防线加以有效的把控,从而支撑和加固第一道防线。内部控制管理部门担负起企业的第三道防线,该部门通过规范和监督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来把握企业的运营方向,避免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触碰风险,第三道防线是对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进行监督与管理。要设立三道防线的协作机制。三道防线虽然是相互独立,各自承担每一道防线内的职责,但是三道防线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三道防线之间需通过协作,共同使企业规避风险,提高企业凝聚力。假如三道防线在执行方面未能共同协作,三道防线中只要有一道防线受到制约或影响,另外两道防线的开展将受到影响或无法开展,因此在这三道防线制定之后,需建立一种协作制约机制,通过该机制来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性。三道防线的前中后台三个层面的管控模式如图3所示。

(四)制定内部控制体制的反馈改进职责

要构建风险管理评价机制,高层次管理部门需对下级部门运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评估结果,然后根据评估结果适当调整下级部门运营策略,来改变原本的风险运营方案,从而将风险转移,通过这一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可以对企业的风险合理管控。同时,按照生命周期方法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进行优化改造。生命周期法就是在方案的执行过程中不断将执行的信息反馈,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分析来改变或调整流程,从而不断优化流程的执行效率,再应用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上,可将生命周期划分为展望、开始、诊断、方案再造、执行和评价六个时段来制定和管理,具体见图4。

参考文献:

[1]朱晓涛:《浅议企业内部控制》,《财会研究》2012年第17期。

[2]兰宏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探析》,《企业研究》2012年第14期。

[3]彭素琴:《创新型企业创业板上市重点财务问题研究》,《财会通讯》2012年第24期。

[4]杨有红、毛新述:《内部控制、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者保护—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财贸经济》2013年第8期。

[5]秦江萍、叶佩华:《内部控制活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基于深市A股主板的经验证据》,《会计之友》2013年第30期。

[6]戴春兰、丁小书:《基于组织免疫理论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财会月刊》2013年第10期。

文化和旅游风险评估篇7

Abstract: Ethnic tourism, as a special form of tourism, attracts more and more tourists' attention.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ourism in China,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study of the key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from the cultivation of tourism talent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value and property rights definition of the tourism attraction in minority areas, wisdom tourism, tourism crisis management and other issu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re put forward to make the tourism of ethnic areas get a bett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少数民族;旅游;本土化人才;产权;智慧旅游;危机管理

Key words: ethnic minority;tourism;localized talents;property rights;intelligent tourism;crisi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167-03

0 引言

少数民族旅游是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驱动下,以少数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某种方式或从某种角度对民族文化形式及内涵以产品化的体现,构成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经历的一种吸引物的旅游。民族地区拥有奇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旅游开发给民族旅游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很多民族地区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但是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挑战。因为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都在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使得其旅游开发受到很多限制,少数民族旅游产业开发不够完善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经济基础较差;二是相关理论研究不够,基于此,应从相关行为主体视角出发,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围绕民族地区本土化特色旅游人才培养,民族地区旅游吸引物的价值及产权界定,智慧旅游,旅游危机管理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提出民族旅游发展的应对措施,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为最终实现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1 加强本土化文化特色旅游人才的培养

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短缺,高校在培养旅游人才上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旅游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缺乏地方旅游发展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形成旅游人才用不上、留不住的问题。服务地方经济是民族地区旅游高校办学的目标,应该结合民族地区对旅游对人才的需求。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旅游教育应该强化本土人才的培养,旅游教育应积极聘请相关具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专业人士到校任兼职教师,或者以专题讲座、课程授课等形式参与到旅游教育当中去,同时学校还应该派遣优秀的教师到一线单位进行实践学习,努力提高教学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同时高校旅游教材的编写应与课程设置并举。课程设置应与时俱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比较单一,在这种情况下,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尽量系统,贴近民族文化旅游的实际,同时制定系统的民族文化传承课程标准,开发传授民族文化与民间技艺的校内自编教材,同时应该常态化地组织民族文化实地考察,开发民间技艺操作等实践课程。这些工作,可以通过政府、企业、民间组织,民间协会共同完成。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信息闭塞,思维方式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可根据当地文化特色培训特色服务意识,特色礼仪;企业是旅游发展的具体运作部门,挖掘民族地区能工巧匠进行特色工艺技术培训。如刺绣、歌舞,蜡染、织锦、银饰加工等,充分发挥民间组织,民间协会或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的作用,以解决民族地区旅游人才青黄不接,断代失传,这是对民族文化传承人的一种自主、自发的培养途径,培养的内容主要是传统的技艺,如刺绣、歌舞,及特殊人才;如黔东南世世代代心口相传的侗族大歌、傩文化……都是民族旅游活动展示主体文化,不仅给旅游者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而且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主导培养特色旅游人才,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2 明确民族地区旅游吸引物的价值及其归属,搞好产权评估和界定

民族地区旅游吸引物的价值及其归属不明确,产权界定不清,少数民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不是分离的,两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人文渗透在自然并因自然而得以体现,自然负载着人文,由此形成了民族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比如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就是人文与自然对应的典型。“世界屋脊”几乎是人类能够生存的极限环境,藏族人民为适应这一特殊环境,创造了自身独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使自然和人文相得益彰。由此可知,民族文化是西部地区自然风光旅游开发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和条件,也是西部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基础。但是我国关于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旅游吸引物价值使用权利的规定还尚未形成,且没有一部相关的法律对文化内涵进行保护,甚至到目前为止民族文化本身的范围和边界都没有一个定论,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从法律层面对民族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

同时,由于民族文化存在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村寨群落。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公共旅游产品使用,没有界定相关的产权。政府或者企业在开发旅游产业时相当于是无偿的使用了当地人创造的民族文化,村民没有从中获利,获利的是当地政府或者企业。在一些民族村寨中,乡村建筑、服饰、梯田、花桥等由村民创造,这些是村民的私权。村民种植的作物总体构成的农业景观,以此为吸引物,游客在村寨进行旅游,欣赏美景,观看歌舞,游客很可能要直接为景观付费,为景区经营者带来经济价值。在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时候,这些都是公共产权,致使村民没有动力传承文化。

2012年,贵州西江苗寨村民从政府手中拿到的文化保护费从100百元到8000千元不等,村民也怨声载道,政府、企业疲于应付,村民与政府的利益博弈总是处于不断变化而无法解决的纠结过程中。政府或企业获得的利益有限,村民的利益诉求也相对较低,随着旅游的发展,公司获得了更多的收入,村民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补偿要求,双方很难和谐相处,集体性事件经常上演,严重影响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民族地区旅游吸引物的价值及其归属如何界定,国家没有专门的评估机构,首先政府应积极引导建立专业的独立评估机构,由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如资产评估专家、旅游评估师和律师等,对民族旅游村寨的国有资产、集体资产以及文化资产进行估价。政府出让国有资产范围内的服务项目经营权,而村民可以以集体资产与文化资产进行估价,并根据公司所投入的资金折算出三方应持的股份,组建股份合作公司。如果采用向社会公众集资的方式,还须计算出每股的价格进行出售。政府鼓励本地居民从事旅游商业活动,为他们提供优惠条件,针对少数民族村民个人从事旅游投资资金不足的情况,应采取措施筹措开展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或提供低息贷款,保证了三方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村民长久地分享到旅游产生的效益,有利于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旅游发展中,保证旅游业朝着经济与社会效益兼顾的方向发展。

3 充分发挥政府在智慧旅游中的作用

马勇教授认为:“智慧旅游是以互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马勇教授在2011年11月中国温州网络旅游节的讲话)。智慧旅游概念与内涵离不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是智慧旅游的关键技术,是智慧旅游的核心能力。

少数民族村寨智慧旅游建设将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有待于不断的完善、创新、现阶段没有任何单独的一方面力量能够支持起智慧旅游发展。智慧旅游系统必须由政府、提供信息技术的运营商、旅游相关企业、村民、游客等方面组成。信息技术提供的运营企业提供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旅游企业为游客提供服务、负责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宣传及相关数据采集、分析等。村民为民族村寨智慧旅游云平台旅游信息、参与网络营销及旅游实时情况反馈。智慧旅游为游客食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智能应用服务,旅游者能感受到智慧旅游带来的全新服务体验,在开发、建设智慧旅游中政府的指导是关键。

①政府对民族村寨智慧旅游的建设和管理服务是公益性质的,政府的主要任务除了建设与智慧旅游相应的基础设施的前期投入之外,还需要提供政策指导,因为智慧旅游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详细的规划和计划。

②鼓励和扶持高校、科研单位、相关信息技术部门等对智慧旅游相关理论作为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并将成果运用到智慧旅游中来。

③主导智慧旅游的相关标准化研究与标准制定;由政府直接推动产业的发展。同时,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编码、技术标准化、数字化的采集、数据库的建立。

④政府积极引导旅游相关企业积极参与、投入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由政府或企业定期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经营户开展业务培训,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接待户提供政策法规、服务规范、智慧服务操作技能等培训。

⑤分析研究试点省市智慧旅游开发、建设、过程监控以及运营模式,吸取好的经验,因地制宜地进行推广实施,避免走弯路,避免对资源的浪费。

总之,要实现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转型升级,实现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政府在智慧旅游中的作用,从软件、硬件设施上提升,从创新上下功夫,引入信息科技,逐步实现智慧旅游。

4 加强民族地区旅游危机管理

旅游危机指的是对旅游者、旅游业和旅游目的地安全和良性运行状态形成严重威胁的各类非预期性事件,对旅游业发展具有直接影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为典型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旅游地处边远地区,欠开发,欠发达,旅游产业发展中片面追求和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危机应对意识会普遍淡漠,忽视旅游生态恶化(泥石流、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频繁),对旅游社会问题关注度和敏感度不够,民族地区突发事件频繁发生,致使危机到来时惊慌失措,出现大面积社会恐慌,旅游经济损失巨大,以乌鲁木齐 “7・5”事件为例,事件爆发3天内就有1450个旅游团队、84940名游客取消赴新疆旅游预订,因此加强少数民族旅游的危机管理及时提高旅游危机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①建立以政府为指导,多部门多企业参与的旅游危机管理系统。

我国民族地区尤其要建立这种旅游危机管理系统。政府建立危机管理机构,负责危机管理规划,及相关政策指导,做好旅游安全管理人才培训,为危机应对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引进建立民族地区旅游信息系统(包括自动型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信息预警子系统等)和决策系统,以应对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沟通机制的迅速、及时、准确运行。完善预警和应对机制,做到能够提前预知,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前兆警报。成立灾害预报机构,比如旅游安全信息中心,及时通过各类手段(手机、电视、网络等)将公众气象、地质灾害等情况告知给大众,同时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最大限度的确保旅游业安全运行;环保部门也应该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避免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旅游危机;保险行业也应建立完善旅游保险制度,做好旅游行业的理赔工作。

②加强民族地区旅游风险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民族地区相关组织机构应当加强面对社会公众、旅游者以及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风险教育,培养和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旅游风险防范。针对社会公众、旅游者的旅游风险教育与针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风险教育不同。在加强旅游风险意识,提高公众、旅游者的旅游风险认知度,培养和提高公众、旅游者处理和应对旅游风险的能力。危机发生后立即披露事件发生情况和最新进展,使相关信息透明化,防止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流言蜚语大肆传播。西部民族地区经济落后,信息传播系统建设相对迟滞,信息和文化传播渠道应该多样;加之该区域信教群众数量多,宗教类型多样,宗教尤其是高层僧侣和相关团体的舆论是不可忽视的,从信息源上制止不良信息恶意传播。

总之,我国民族地区必须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政府为主体,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特别是西部旅游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随着少数民族旅游的不断发展,建立和完善旅游教育培训、信息化系统,产权界定,危机管理体系是我国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边境和谐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窦开龙.国外典型旅游危机管理模式及对我国民族旅游发展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3(2).

[2]刘孝蓉.文化资本视角下的民族旅游村寨可持续发展研究,2013,9.

[3]张凌云,黎j,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北京 100101.

[4]杨再琼.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研究》2012年10月下半月刊.

文化和旅游风险评估篇8

相对于政府传统项目开发模式及公共融资方式,ppp项目有以下比较优势:

1、提高公共财政使用效率  ppp项目一般由社会私人资本或者联合体融资建设及运营,提供公共服务。共用财政投入很少,较好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这对公共财政短缺的情况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捆绑了建设和经营,并以服务和产出付费,使得私人部门能够发挥最大的能动性,通过创新、自我施压等避免项目成本超支。在风险管理上的合理分配和良好的合作机制也使得项目失败的概率大大降低,避免了公共资源的浪费。

2、保障项目和公共服务质量评审中标的私人资本或联合体组建项目公司建设项目并提供公共服务。联合体一般是由建设方、融资方、运营方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它比传统开发模式具有更好的内部协调能力。另外,很多ppp项目通过引进国际知名建设、管理机构,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3、实现合作双方互利共赢合理的ppp模式可以平衡公私双方的权责利。在风险分配上遵循“最优承担”原则,即将风险分配给最有能力承担的一方。同时,全寿命周期特点使得合同具有较大的灵活空间,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既能维护共用部门的利益,也能最大限度满足私人资本的诉求。

ppp项目在第一个项目识别阶段,项目发起时需要提供《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步,尤其对于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广泛的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项目建议书主要是从项

目自身的客观条件方面考察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般由项目发起人向发改委部门报送,提出立项申请,发改部门审查通过后下达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作为拟建项目立项的依据。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单位应为国家或地方发改委。

项目建议书大纲

一、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建设项目概况

(一)、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建设项目名称

(二)、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建设项目规模

二、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建设项目必要性

(一)、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建设项目现状及预测

(二)、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建设项目必要性

三、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建设项目规划

(一)、拟建地点

(二)、建设方案

(三)、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建设项目进度安排

四、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一)、政策条件

(二)、建设区建设条件

(三)、建设技术条件

五、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一)、投资估算

(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六、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计

(一)、经济效果

1、财务评价

2、国民经济评价

(二)、社会效益

1、环境影响

2、社会影响

上一篇:观赏园艺专业范文 下一篇:初中生物鱼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