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硬件方面的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26 17:16:51

电脑硬件方面的知识

电脑硬件方面的知识篇1

近日,长城电脑在北京推出了其第二代的安全电脑,名为安全世恒S系列安全电脑二代。据长城电脑副总裁卢振宇介绍,长城安全电脑二代是除了CPU之外,全部软硬件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另外,其具有全方位的安全防范体系。这其中,引起大家更多关注的是其在电脑硬件安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记者使用电脑至少也有10年的时间了,从硬件上保证电脑的安全却很少耳闻。如何在硬件上保证电脑的安全呢?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BIOS芯片的安全。BIOS芯片其实就是一个固化了程序代码的半导体器件,它是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个桥梁。以前,BIOS芯片一直被国外几家企业垄断,国内企业基本没有涉足。倪光南院士就曾对此表示担心:“目前电脑的操作系统、BIOS芯片等都由国外公司掌握,信息产品的‘后门’隐患一直让大家耿耿于怀。”

事实上,对于安全的追求经常会上升到国家安全的角度,因此会吸引专家与政府的高度重视,也会得到政府的资助。2005年,英特尔与信息产业部就达成了共同研发下一代BIOS的意向,而长城电脑则让这一愿望变成了现实。长城的二代安全电脑就装备了国产源代码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BIOS。而与传统的BIOS不同,长城研发的BIOS容量更大,达到1GB左右,并增加了许多新功能,一句话,就是增强了在安全方面的增值能力。

在硬件上增强安全性的另一个途径就是硬盘,长城电脑将其称为基于硬盘底层芯片的安全电脑。目前许多电脑采用了基于主板上TPM芯片的方式,这是硬件保护电脑安全的一种主流方式。这类安全电脑采用了键盘的密码输入方式,密钥存放于主板上TPM芯片中,比较安全。但由于没有采用隔离技术或隔离技术不完善,且对于数据破坏的抵御性还难称绝对可靠,因此无法保证在硬盘被盗的情况下保证硬盘中的重要数据不被读取,也无法对付硬盘物理格式化。

而基于硬盘底层芯片的安全防护是以硬盘为保护的核心,在硬盘中嵌入微处理器,并采用64/128位保护算法,完成数据保护操作。由于不借用电脑的中心处理器等资源,因此速度更快、更安全,还不影响电脑的使用效率。另外,如果硬盘被盗,数据也会由芯片引导,被粉碎而无法被恢复。

其实,在硬盘上可以做的安全措施还很多,如可以划分硬盘势力范围,分成不同的引导区,实现多用户引导。这与目前流行的虚拟化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虚拟化技术需要分区与管理的工具,且用户有主次之分,由一个用户作为管理员;而硬盘底层分区更像是物理层隔离,虽然更安全,但灵活性却被牺牲了。

电脑硬件方面的知识篇2

从生产、物理到逻辑层面去讲述硬盘不为人知的一面。我相信只要读者看完这些内容,对硬盘的认知产生巨大变化,也为自己日后购买提供强力的知识保障。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电脑硬盘基础知识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硬盘基本知识及拯救硬盘的方法基础知识讲解1.磁道,扇区,柱面和磁头数

硬盘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由粗大金属材料作成的涂以磁性介质的盘片,多种不同容量硬盘的盘片数多于。每个盘片有两面,都可记录信息。盘片被分为许多扇形的区域,每个区域叫一个扇区,每个扇区可存储128×2的N次方(N=0.1.2.3)字节信息。在DOS中每扇区是128×2的2次方=512字节,盘片表面上以盘片中心为圆心,不尽相同半径的同心圆称做磁道。硬盘中,不尽相同盘片相同半径的磁道所一组的圆柱叫做柱面。磁道与柱面都是坚称有所不同半径的圆,在许多场合,磁道和柱面可以互相交换运用于,我们想到,每个磁盘有两个面,每个面都有一个磁头,习惯用磁头号来区分。扇区,磁道(或柱面)和磁头数密切相关了硬盘结构的基本参数,帮手这些参数可以赢取硬盘的容量,辛计算公式为: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要点:

(1)硬盘有数个盘片,每盘片两个面,每个面一个磁头

(2)盘片被分割为多个扇形区域即扇区

(3)同一盘片多种不同半径的同心圆为磁道

(4)不尽相同盘片相同半径包含的圆柱面即柱面

(5)公式: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6)信息记录可说明为:__磁道(柱面),__磁头,__扇区

2.簇

“簇”是DOS顺利进行分配的最少单位。当建立一个非常大的文件时,如是一个字节,则它在磁盘上并不是只占总一个字节的空间,

而是集中于整个一簇。DOS视各有不同的存储介质(如软盘,硬盘),完全相同容量的硬盘,簇的大小也不一样。簇的大小可在专指磁盘

参数块(BPB)中得到。簇的概念仅受限制于数据区。

本点:

(1)“簇”是DOS展开分配的之比单位。

(2)完全相同的存储介质,相同容量的硬盘,各不相同的DOS版本,簇的大小也不一样。

硬盘基础知识你敢说了解多少?看完就懂!其中最核心的部件是一磁盘、磁头、音圈马达、主轴电机。

主轴电机带动磁盘,音圈马达推动磁头。在这四个部件的共同作用下,硬盘得以准确快速的保存来自计算机传送的数据。

当然别的部件,电路板、磁头架、这些也是保障硬盘工作的必要部件。

但在硬盘当中只有这四个部件才可以活动,所以在工厂执行自测试的项目中,90%以上的流程都是调校这四个部件互相的配合度,是机械硬盘核心部件。

这里我就将重点的几个部件进行详细讲解。

磁头技术发展非常迅猛,从最初的薄膜感应磁头(TFI) 到磁阻磁头(MR) 到巨磁阻磁头(GMR)

再到隧穿磁阻磁头(TMR)直至当今的二维记录磁头(TDMR) 。

对于已经淘汰的磁头技术了解的意义不大,毕竟本文不是专门研究磁头的,我只重点讲一讲时下最流行的TDMR磁头。

不过,在谈及TDMR磁头之前,我们必须要先了解下当今磁头结构的鼻祖一一-MR磁头。

在MR磁头出现之前,传统的TEI磁头是读写功能合一-的薄膜式感应磁头。但磁头的读和写的工作性质有着天壤之别。

所以这种磁头在设计时必须同时兼顾读和写二种功能,正是因为TEI磁头的局限性,硬盘容量迟迟无法得到提升。

上世纪八十年代,IBM公司发明了MR磁头。

MR磁头另辟蹊径将磁头设计为读写分离的工作形式。写入仍采用传统的TEI磁头进行写操作,读磁头则采用MR磁头,即感应写、磁阻读,完全解决了TEI磁头的弊端。并且,针对两种磁头的物理特性进行参数优化,以达到最佳性能。

MR磁头特点是通过电阻变化感应信号幅度,对信号强度更加敏锐,准确性也大幅提高。

MR磁头之所以可以有效提升存储密度,是因为MR磁头读数据不受磁道宽度限制,那么就能大幅度缩小磁道宽度,从而提升存储密度。

因此,MR磁头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磁头组件

对MR磁头有了大致了解之后,回过头讲- -讲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TDMR磁头。

这种磁头实际上也基于MR磁头的原理。

大家都知道,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存储密度, 那么就要不断缩小磁道的宽度,增加磁道的数量,让碟片有限的面积上划分出更多的磁道。

如进一步的缩小碟片上磁道的间距,并对磁道宽度进行削减,那么读磁头在获取磁道信号时,就会被邻近磁道信号所干扰,这就会产生信噪。

为解决邻近磁道所带来的干扰,通过寻求更高的信噪比来保证数据读取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磁头研发人员脑洞大开,在现有读磁头后方再增加一个磁头组成双磁头串联结构,甚至采用三磁头结构,其中一个磁头用于磁道定位、另外两个则同时负责界定磁道的两侧边缘。

这两个侧向定位磁头能够被用于削减邻道所带来的干扰,从而凸显出目标磁道的真实信号。

这一技术,完全能够突破当前读取点位区无法进一步缩小的瓶颈,从而有效提升磁道密度,提供更大的存储容量。

当今大容量尤其是氦气硬盘,无-例外采用TDMR磁头技术,包括叠瓦式硬盘。

这就是硬盘厂家客服提到的TDMR技术,小伙伴可明白了?

硬盘碟片

硬盘碟片多数都采用薄膜复合技术。硬盘的介质膜结构大致为:润滑层、碳覆层、磁性层、软磁层、缓冲层、基板。

润滑层和碳覆层主要保护下面的磁性层;磁性层通常为一层或多层膜结构,常用材料有CrCoTa,

CoNiPt, CrCoPtTa; 软底层能显著提高磁性层的磁性能。

为进一步提升存储密度,可以通过降低磁头飞行高度、增加碟片的数量、磁道密度来实现。由于硬盘体积的原因,碟片数目增加存在很大限制。因此只能降低磁头的飞行高度和增加磁道密度。

那么基板材料的表面平整度越好,碟片上的各膜层就越光滑,磁头的飞行高度和噪声也可以相应降低。

硬盘所采用的基板,主要使用铝合金和玻璃两种材质。其中,铝合金基板与玻璃基板相比具有韧性较高且容易制造的优点。

3.5英寸硬盘所使用的铝合金基板的板厚为1.27mm.近年来为了增加硬盘内部碟片的数量,硬盘厂家对铝合金基板厚度进行了削减。

铝合金基板相对玻璃基板更容易产生振抖。

振抖是指碟片高速旋转时所产生的边缘颤动,如果振抖较大,磁头难以精准进行读写操作。

因为振抖的产生,严重阻碍进一步降低磁头飞行高度的可行性。

为抑制振抖,硬盘厂家改用玻璃基板并对硬盘内部注入氦气,使得硬盘旋转更加平稳阻力更小,从而有效解决多碟片大容量硬盘读写的稳定性难题。

主轴电机

民用硬盘的转速从早期3.6K RPM进化到5.4K RPM,再到7.2K RPM。而服务器高速硬盘则达到10KRPM或15K RPM。

自1995年希捷公司推出大灰熊硬盘,标志着民用级硬盘正式迈入了7.2K的时代。

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表示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minute的缩写,是转/每分钟。RPM值越大,内部传输率就越快,磁头寻道就越短,硬盘的性能就更强。

硬盘的主轴马达芾动碟片高速旋转,将所要存取资料的扇区芾到磁头下方,转速越快,则等待时间也就越短。因此转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传输速度。

硬盘的主轴电机还分为滚珠轴承和液态轴承。

早期硬盘一律采用滚珠轴承,这种电机噪音大磨损严重,运行稳定性差。为解决这一痛点,希捷公司率先在酷鱼四代运用了液态轴承马达技术,彻底解决硬盘电机运行噪音的问题。

液态轴承.与滚珠轴承马达相比,液态轴承的优势非常明显。

1、减噪降温。

避免了滚珠与轴承金属面的直接磨擦,使设备噪音及其发热量降至最低。

2、减震降噪。

油膜可有效地吸收震动,使设备的抗震能力得到提高。

3、减少磨损,提高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4、有效的降低因金属磨擦而产生的噪声和发热问题。

音圈电机

音圈电机产生运动的原理与扬声器相同,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作动力的来源。

磁头与磁头臂及伺服定位系统是一-个整体。

伺服定位系统由磁头臂后的线圈和电路板上的控制芯片构成。磁头只能在碟片上方做有限的径向运动。

磁头移动时靠伺服系统来控制音圈电机的动作,使磁头准确寻道,音圈电机主要是由磁体和线圈构成。

磁体呈闭合形态,固定在硬盘底座上,磁头臂有转动轴承,线圈位于磁体中央,当有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可以按某个方向灵活摆动,带动磁头臂的动作,磁头臂装有前置换向放大芯片,通过柔性排线与.硬盘电路板通讯。

新手学电脑:电脑硬盘知识你了解多少?电脑硬盘的接口形式有IDE接口,SCSI接口和串行接口(SATA接口),我们家用电脑通常是IDE或SATA接口居多,SCSI接口服务器上用得较多。

硬盘容量

一块硬盘的参数,最直观的我们都是用容量来衡量的,比如说1T硬盘,2T硬盘,或者500G硬盘,那么这些容量单位是如何计算和怎么计量的呢?

硬盘的容量大小是由:盘面数、柱面数、扇区数决定的,具体计算公式:

容量=盘面数×柱面数×扇区数×512字节

电脑中存储容量的计量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称B),8个二进制位称为1个字节,此外还有KB、MB、GB、TB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Byte=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李哥提醒:注意的是,针对硬盘U盘等存储设备,厂商是按1000进制算的。即1G=1000M=1000__1000KB=1000__1000B,所以才会出现40GB的实际容量大概37GB左右。

硬盘分类

现在市面上硬盘有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

机械硬盘(HHD):就是一直在使用的普通硬盘,由内部构成而得名,通过硬盘磁头改变极性方式进行读写操作。硬盘作为精密设备,要注意防摔防尘。

固态硬盘(SSD):和机械硬盘不同的地方在于其是由固态存储芯片组成,但是固态硬盘的接口规范和接口定义是和机械硬盘统一的,所以才被广泛应用。

HHD和SSD的优缺点:

1、由于固态硬盘内部不像机械硬盘内部有机械零部件,只是用闪存颗粒组成,所以在防摔防震方面优于机械硬盘。

2、数据存储速度方面,固态硬盘是机械硬盘速度的2倍多。

3、功耗方面,固态硬盘要低于机械硬盘。

4、容量方面,机械硬盘容量可选范围优于固态硬盘。

5、噪音方面,固态硬盘正是由于没有机械部件,所以发热量小,无风扇和机械马达,噪音值零分贝,优于机械硬盘。

6、价格方面,机械硬盘价格优于固态盘。

所以现在我们在组装电脑的时候,安装一块固态硬盘和一块机械硬盘,固态硬盘用于安装系统,机械硬盘用于存储文件。

7、寿命方面,由于内部部件的组成,固态硬盘的读写寿命要小于机械硬盘,所以使用寿命方面,机械硬盘优于固态硬盘。

在使用过程中,电脑硬盘由于经常存储文件删除文件等操作,会产生磁盘碎片,碎片比较小的时候对硬盘影响较小,一旦变多变大,就要导致硬盘读取速度变缓。所以我们还用定期给硬盘进行碎片整理。

电脑硬件方面的知识篇3

关键词:PLC 电工专业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6-001-02

PLC是可编程程序控制器的英文缩写。该项技术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通用公司的汽车流水线,用于取代当时主流的电磁式低压电器构成的硬件强电控制系统。经过40年的改进,PLC技术已日臻完善。因其各方面的优点,该项技术目前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强电控制、各类生产机械的强电控制、以及民用强电控制等方面。PLC技术是目前主要的强电控制技术之一。对于中职电工专业的学生来说,初步掌握这门技术对学生就业和专业上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于五年前开展这门课程的教学,笔者担任这门课程的主讲老师,多年的教学总结和积累,有些许经验与大家分享。

1 硬件的配备

实践是应证和巩固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其重要作用更是不可替代。因此配备一个专门的PLC实训室是PLC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实训室应配备以下软硬件设备。

(1)编程教学和编程训练的专用电脑。该电脑应预装配套的PLC编程软件、触摸屏应用软件、仿真软件等。专用电脑与PLC间经常要进行数据线的连接,因此电脑主机应该有个开放的主机空间,并留有放置PLC的工作位置。

(2)简单的仿真硬件的配备。笔者认为十字路口红绿灯的仿真硬件是最适合初学者的仿真硬件。通过路灯基本功能的编程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各种基本软元件的功能和特点,并能够掌握软元件一些基本的编程技巧。

(3)模块化的PLC控制系统套件。单个的PLC并不具有实际的应用功能。PLC必须要与其他的硬件设备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后,才能够完成具体的功能。因此系统其他硬件知识的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们学校应用的系统是亚龙公司研发生产的235APLC智能化控制系统套件。套件包括:安装操作平台、机械手组件、流水线组件、气路动作系统、电源模块、PLC模块、变频器模块、按钮模块等部分。该系统整合了PLC控制系统的常用基本要素。通过这套系统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PLC系统相关硬件的应用知识。并可以通过系统课题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综合以上各方面知识,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系统。以达到学生精通PLC知识的目的。

2 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每门课程都有不同于其它课程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特点,新课程和已学课程间也可能有某种程度的关联。根据这些知识的特点,做有针对性的讲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PLC的引入。PLC、单片机、个人电脑,是计算机技术在工业强电控制、弱电控制、家用办公控制,三个方向的不同应用。它们的侧重点虽然不同,但基本结构却一致。PLC就相当于电脑的主机。学生对电脑的了解是比较深的。因此通过PLC与电脑主机的对比教学,能够更有效率的让学生掌握PLC的功能结构。

(2)PLC系统的初步认知。PLC技术发明的目的就是取代目前已经落后的传统的电磁式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因此传统的电力拖动系统所能完成的控制功能,能够被PLC控制系统替代。学生在学习PLC前已经较为深入的学习过电力拖动的知识,并且亲自安装过电力拖动电路。比如说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学生已经做过传统的电磁式低压电器的控制电路。现在再以PLC控制系统设计并制作出相同功能的控制系统,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了解了PLC的基本控制原理。

(3)PLC系统的构成。PLC要与其他硬件共同组成PLC控制系统后,整个系统才能够完成一定的功能。PLC控制系统是一种智能化控制系统,人体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智能化控制系统。这两种控制系统工作模式上有很大的相同点。人的大脑与感觉器官之间的神经连接,与PLC和传感器主令元件间的输出口连接方式类似。大脑与动作机构之间的神经连接,和PLC与电动机构间的连接方式也是类似。通过这样类比的教学能够减轻学生理解PLC系统工作过程的难度。并且能够引出输出继电器和输入继电器,这两种软元件的相关知识。

(4)PLC软元件的讲解。PLC的软元件是PLC编程的基本单元。根据例如时间继电器、其功能特点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硬件。例如时间继电器、计数器、中间继电器等都有电磁式的低压电器原型。

(5)PLC品牌的选择。PLC常用的品牌有西门子、施奈德、松下、三菱等。各种品牌的PLC功能结构都大同小异。讲授课程时以其中的一个品牌讲解就可以了。品牌的选择可以根据实训室配备的PLC情况进行选择。我校三菱PLC配备齐全因此在教学中,斡旋中讲解三菱的PLC。

(6)PLC程序运行过程的掌握。掌握PLC程序的运行过程,是学生的编程水平由初级向中级进展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只有真正理解了PLC程序的运行过程,学生才能够理解运行数据和程序运行结果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编写出功能更为复杂的控制程序。因此授课老师应该将这个知识点作为重点来讲解。

(7)其它硬件知识的掌握。传感器、变频器、气路系统等其余硬件也是PLC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些硬件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操作知识的讲解。包括这些硬件的安装规范、电路的连接规范、信号的传送以及处理关系、以及变频器的程序操作方法等。对于硬件理论方面的知识就不应该过多的涉及。

3 知识点的递进式讲解

学生对PLC知识的由浅至深的掌握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事先对这门课程有较为完备的教学规划,可以通过工作任务的设定,将课程的知识点依附在工作任务当中去,让学生在完成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其中的知识要点,以达到最后掌握PLC知识的目的。

(1)电动机正反转PLC控制电路的设计。该功能的电路学生在电力拖动课程中已经掌握。现在可以把该项电路功能嫁接在PLC技术里面。其中涉及到PLC技术的知识点包括:硬件的基本连接、输入继电器的功能特点、输出继电器的功能特点。完成这个课题则相关的知识点也就掌握了。

(2)十字路通灯控制电路的设计。该项设计是在已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再掌握时间继电器的功能特点、计数器的功能特点、循环控制编程方式的知识后,才能完成该项课题的设计。

(3)机械手功能程序的设计。通过该项设计,让学生掌握以下的知识要点:步进梯形图的编程方式、中间继电器的基本应用。

(4)流水线功能程序的设计。该项设计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的知识点:变频器的硬件连接、变频器的程序操作、触摸屏的程序设计和操作。

(5)235A整套设备的程序设计。通过该项设计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要点:特殊功能继电器的功能特点、数据寄存器的功能特点、控制指令的功能特点。

4 学生以分组的方式进行的研究

每个项目以以下过程进行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任务训练。

(1)课题的布置。详细讲解该项任务的具体要求,设定相应的截止时间,分好相应的研究组,选择好组长。

(2)课题知识点的讲解。课题中涉及到的新知识点要详细的讲解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研究中运用。

(3)学生课题的研究。给与相应的时间让学生独立的完成课题任务,并设定学生讨论时间,在充分的讨论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要点。

(4)课题总结。总结知识要点,点评其中出现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学习,学生就能够逐步掌握PLC知识的个个要点,并最后能够精通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写。

电脑硬件方面的知识篇4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教学平台 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

0051-02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这门课程相比较其它计算机类的课程,有一些显著的特点:首先是知识更新快,当前IT硬件技术发展异常迅猛,换代的周期由过去的两年左右发展到现在的不足一年,期间各种新技术和新概念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其次是实操性强,强调对IT硬件的感性认知。该课程在硬件的组装和硬件维护这部分内容上,非常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对硬件的熟悉掌握程度,学生只能通过不停地接触,不断地研究各个时期的IT硬件平台来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最后是专业术语多,知识点多且分散,常见的计算机硬件特别是CPU、主板、内存等核心硬件,各种参数、定义和专有名词很多,学生要达到全面了解有不小的难度。因此,找到一种适合教授这门课程的方法,已显得非常重要。

一、当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教材内容陈旧,无法跟上当前IT技术的发展步伐

由于当前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特别是硬件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技术方面更新换代的时间越来越短。作为教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师,笔者每次都要被究竟选择哪本教材所困扰,其中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现有的教材编写不好,而是内容陈旧了。一本教材,从出版社的安排,到作者的编写、定稿,再到出版、发行的环节,少则七、八个月,多则一年,即使作者在编写的时候已充分参考了最新的技术和信息,但中间相隔的这七、八个月,有相当多的内容也已显得过时了。

(二)传统的实训室教学的方式无法完全满足知识和技能更新的需要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通常都是在实训室进行,在实训室进行实物教学和实操教学的方式符合这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如果能在实物教具方面得到满足,这应该是这门课程最理想的教学方式了。然而,由于学生在刚开始练习硬件组装及维护时,即使教师把注意事项讲解得很到位,但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硬件在学生操作练习的过程中受损,导致无法正常使用。因此,实训室出于教学成本的考虑,一般只会准备淘汰下来的电脑配件或者受损已无法使用的硬件,学生在练习时始终无法接触到主流的配件,也无法了解到主流硬件在结构上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践教学中始终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二、教学平台的构建

为更好地满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的需要,应构建一个专门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平台,教师通过这一平台,可实现理论知识点的随时更新,学生不仅能接触到最新的硬件知识,而且还能通过平台搭建的模拟环境,实现硬件组装与维护、软件安装与使用等课程教学的需求。笔者与本校的教师合作,借助Authorware、Flash等软件,开发了一个教学平台,平台的具体组成如图1所示:

(一)基础理论教学模块

基础理论教学模块精选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点,共计十三节,分别与教材上相关章节的理论知识相对应。在格式的设计和内容选择上首先是方便教师教学,为教学提供参考,同时也兼顾到学生自学的需要。最重要的一点,该模块还具备很便捷的实时更新功能,教师只要以管理员身份登录该模块,就可以根据需要在各个知识点内添加或删除部分内容。如此,可以保证该模块中的知识内容与外部技术升级和资讯信息的同步,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教材内容过时而导致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二)硬件模拟实验教学模块

硬件模拟实验教学模块是课程教学平台的重点模块,笔者在设计该模块时,充分考虑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与学中找出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通过模拟,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该模块分有视频资源、组件识别、装机训练、排故练习四个子模块。

视频资源子模块中存放的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安装的操作教学录像,采用真人录像操作讲解的方式,通过情景再现反映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安装的全过程。考虑到学生刚开始学习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安装,总会有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现场讲解虽然已把操作的要点讲解清楚,但因为时间的限制,无法让学生在课上消化和吸收。因此,保存教师的操作演示录像,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这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组件识别子模块考察学生对主要电脑硬件的认知。学生通过一个人机交互的环境,判断并拖动硬件到对应的位置,放置错误硬件会自动回归原位。学生通过不断练习,逐步能够准确判断和识别电脑的主要硬件。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根据硬件技术发展的情况有选择地添加最新的硬件资料,淘汰过时的硬件信息,以保证学生都能准确地把握电脑硬件技术的发展状况。

装机训练子模块则模拟了组装一台电脑主机的全过程,学生同样是通过一个与电脑交互的界面,根据装机的步骤和提示,按流程组装好一整的主机。教师同样可根据需要对安装的硬件进行调整和更新。

排故练习子模块则是模拟了常见的一些计算机硬件故障,让学生判断和排除。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进程中,排除故障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硬件的安装与调试之后进行。往常教师在进入到此教学实操环节后,由于在接通电源的电脑主机上设置和排除硬件故障有不小的难度,而且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证,因此通常的作法就是教师给出故障现象的文字描述材料,让学生根据描述判断故障的发生点,再以书面的方式给出排除故障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有很大的缺陷,首先,对于硬件故障的表象,在实际中往往存在较大的变数,不可能完全依照教材中的描述表现出来,如果仅以此种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是一种误导。其次,排除硬件故障特别强调的是现场的感觉和对细微处把握的能力,而这又不可能仅仅从书面的描述判断中获得,必须要有现场的实践。在排故练习子模块中,模拟了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的场景,虽然还不能完全等同于实物,但效果已经是非常接近,而且还能方便学生反复练习,从而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软件模拟实验教学模块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除了硬件的组装与维护外,还有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的安装、使用和维护。教师的授课进入到此教学环节时,通常会在通用的电脑实训室进行,虽然有部分内容可以在Windows中实现,比如系统的优化、测试,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使用等,但有部分软件的操作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CMOS参数设置、修改系统注册表、GHOST备份与还原等,会造成系统数据的丢失,甚至破坏电脑原有的操作系统。如此不但影响到其它课程实训环节的开展,还会增加实训室的维护难度和成本。软件模拟实验教学模块内嵌了VMware虚拟机软件,可实现操作系统、常用工具软件安装和使用等软件实验部分的模拟。学生使用此虚拟机,本质上与在一台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电脑上操作并没太大的区别,而且还可以很方便地保存操作结果,恢复系统到操作修改前的状态,这对学生强化练习非常有帮助。

(四)考核模块

此模块是教师用于全面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的功能模块,该模块最大的特点是摒弃了传统考核古板、严肃的界面,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趣味通关游戏的方式。具体的设计是:总共十三关的过关游戏,游戏界面尽量设计得活泼、新颖,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每一关都有相应的题目,题目的总体设计是由易到难,每一关必须全部答对所有题目才能进入下一关。考核的成绩评定标准是学生能通过到第几关,例如,学生只通过第一关,成绩为20分,能通过第二关,则为30分,以此类推。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用管理员身份登录后随时调整题目的设置,以此来保证题目的更新,从而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自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平台组建完成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教学的效果比传统的方式要好不少,学生对此教学平台特别是其中的考核模块认可度非常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此教学平台虽然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应用前景很好,但就当前而言还远不是一个成熟、完善的平台,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调整和完善,如互动设计的启发性、知识内容的扩容性、平台账户信息的管理等。相信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此平台能更加成熟,并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爱梅.应用型大学计算机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探索[J].福建电脑,2010(7)

[2]陈尹立,彭诗力.智能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研究――以计算机组装维修课程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7)

[3]张世伟.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的教学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4]罗祖玲.基于就业能力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30)

[5]关玉英,黄国雄.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J].现代教育技术,2007(10)

【基金项目】广西2011年新世纪教改工程课题(2011JGB272)

【作者简介】杨名(1973- ),男,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电脑硬件方面的知识篇5

电脑是由主机和显示屏两大部分组成。主机里包括中央处理器,主板,硬盘驱动器,CD驱动器和内存卡。显示屏的功能是显示画面,调整画面。电脑还有键盘,鼠标,音箱......

电脑里安装了许多程序,其中有“我的电脑”,里面储存了文件,装有硬盘。“我的文档”里保存了共享图片,共享音乐等。“回收站”用来清理回收不需要的文件的。电脑里还装有许多便捷的打字功能的程序,如“金山文字”,可以进行图形和文字的混合排版,还可以插入表格。电脑里必须安装杀毒软件,以确保电脑在工作室不受病毒的侵害。

用电脑可以上网查询许多知识,浏览各种网站,查看各种信息,新闻,可以发送接收邮件,上网聊天等许多功能。电脑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为人们解答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疑惑。假如人们生活中没有电脑,将会多么不方便。

电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很多乐趣。

电脑硬件方面的知识篇6

一、 发挥展示功能,培养观察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要求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淘汰下来的计算机设备具有直观展示功能,把废旧的硬盘、内存、CPU等实物提供给学生,可以为观察辨认部件提供直观材料。

1. 展示实物,认识部件

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和牢固,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淘汰电脑是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材料,学生拆卸主机中的CPU、内存、硬盘等设备,在触摸中认识部件,加深印象。通过零距离、多角度的观察,全面认识硬件。

2. 细看设备,了解功用

学生不仅要熟知硬件名称,还需要了解它们的功能。他们可以通过细看硬件设备,在制造工艺上找到该设备具有哪些功能。如电源功能的学习,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可以知道电流通过电源线连接到电源上,电源上的多个插头分别插在主板、硬盘、光驱等设备上,直观了解电源具有为部件提供电力的功能。

二、 发挥记载功能,培养辨析能力

电脑发展史和发展规律是学习内容的一部分,由于学生对计算机发展没有多少经历,在理解这方面知识时缺少感性认识。而淘汰的计算机设备中有各种不同时期的配件,记载着电脑发展史信息,通过对比,直观体现计算机发展规律和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1. 查找时间,见证发展历史

学历史的人都知道,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器物、遗迹等有形物都是历史的记录和佐证。同样道理,要让小学生感受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把早期的淘汰设备作为鲜活的学习材料,来见证电脑发展史。

教师在教学计算机发展史时,出示1994年生产的主板。请学生猜猜主板是哪年生产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找主板上标志的生产日期来验证推测。看着比自己年龄还大的主板,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2. 对比设备,感知发展规律

现代学习观认为,只有通过学生自我感悟,才能真正理解相关知识。电脑在发展历史中具有集成度越来越高、性能越来越好、使用越来越方便的规律。学生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淘汰设备,挖掘承载信息,辨析电脑发展规律。

教师提供三种不同时期的主板,如图一所示。学生把麦克风、耳机、网线、显示器分别连接在三块主板上,发现生产时间早的主板,需要插入相应的显卡、网卡、声卡等才能实现连接;插孔颜色均为黑色,容易插错;运算速度慢。生产时间迟的主板已经集成了多种外部插卡;插孔用不同颜色标示出来,防止插错;运算速度呈几何增长。通过连接设备,研究性能,形象理解电脑发展规律。

三、 发挥实践功能,培养维护技能

计算机在使用时需要科学维护,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学生缺少维护经验,一般把家电维护要求作为电脑维护要求进行讲解,不能很好地理解这部分理论知识。

新课程理念认为,知识是人在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在实践中学习,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学生通过清理淘汰设备,可以掌握维护技能,认识防潮、防灰尘的重要性。

1. 清理灰尘,掌握防尘技能

灰尘是电脑使用过程中的一大危害,它会导致电脑不能正常工作。为了让学生意识到灰尘的危害,教师打开淘汰的主机,学生发现主板和风扇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尘,严重影响热量散发和电脑正常工作。学生深深认识到防尘的重要性,自觉养成防尘习惯。

教师教给学生用刷子刷去主板和CPU散热风扇上的灰尘,再用老虎球吹干净,保持机箱无尘。通过清理机箱的实践操作,学生掌握了简单实用的灰尘清理技能。

2. 清理内存,掌握防潮技能

潮湿的环境会造成电脑元器件氧化,影响性能正常发挥,造成运行不稳定。因为氧化过程比较缓慢,学生不能感受潮湿的危害,防潮意识淡薄。淘汰设备使用时间长,元器件发生氧化作用明显,为防潮教育提供直观材料。

学生卸下淘汰主板上的内存,可以观察到内存金手指(与插槽接触的金属片)上颜色暗黄,有些地方颜色发黑,是空气中水分氧化所致,它会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用事实向学生强化防潮的重要性,对已经氧化的设备进行清理,用橡皮轻轻擦去金手指上的黑色氧化物,增加触片导电性,掌握内存维护技能。

四、 发挥可再用功能,培养装机技能

淘汰电脑多数因为性能低下被闲置,它们一般还能正常运行,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发挥淘汰电脑的可再用功能,进行硬件组装、软件安装等一系列实践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装机技能。

1. 培养硬件装配技能

配件是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一台电脑由多个配件组装而成,学生对装配电脑充满好奇。选择可再用淘汰设备,学习装配技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仔细研究CPU、内存、硬盘等设备接口,了解防插错设计,根据插口和插槽相吻合的正确方法组装起来,掌握硬件装配技能。

2. 培养操作系统安装技能

淘汰电脑中的一些闲置设备,仍能正常工作,可以作为学生安装操作系统的实践材料。教师事先对硬盘进行格式化处理,开机后不能正常使用,需要安装操作系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设置光盘启动,把光盘上的操作系统按照提示安装到硬盘中。在操作系统里安装设备驱动程序,调试声音大小、显示属性、网络连接,完成系统设置。通过安装调试Windows操作系统,学生掌握系统安装步骤和技能。

3. 培养应用软件安装技能

在使用电脑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安装不同用途的应用软件,掌握软件安装技能是电脑操作的一项基本技能。学生利用淘汰电脑学习安装软件技能,找到并运行安装文件,根据程序提示操作,最终完成软件安装。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软件安装方法和步骤。

五、 发挥试验功能,培养防毒技能

病毒防治是安全使用计算机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使用计算机时,对病毒的危害缺少体会。如果让学生亲身感受病毒带来的危害,给他们内心以直接刺激,增强病毒防范意识。淘汰电脑具有不怕损坏的优势,可以进行病毒试验,培养学生防治病毒技能。

1. 病毒实验,体验危害

在学生使用电脑中,很少有机会能感受到病毒的危害。教师利用淘汰的电脑,实验病毒发作,给学生以正面教育,培养防毒意识。

学生在没有安装任何防护措施的电脑上,连接教师指定的网站,下载并打开运行软件。结果计算机运行出现异常,文件图标也变成熊猫烧香图案。原来下载的文件中有熊猫烧香病毒,运行软件时激活了病毒,学生通过病毒实验,切身体会到病毒的危害性。

2. 安装防毒软件,掌握防毒技能

通过上述操作后,学生已经体会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自然想到用防毒软件进行防护。学生安装防毒软件,学习病毒防护设置,及时更新病毒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验网站进行针对性防治实践,下载软件,对软件进行病毒扫描,发现并隔离有毒文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病毒防治方法和技能。

总之,淘汰电脑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并利用这一资源,既勤俭办学,又发挥了目前广泛使用的电脑所不具备的作用,应该引起电脑任课教师的重视。

电脑硬件方面的知识篇7

[中图分类号]G64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30-0154-02

特色本科教育允许部分符合条件的教育资源雄厚的学校利用现有的优势专业面向社会招生,培养多层次、应用型的自学考试人才。“特色本科”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高等教育形式的有益补充,对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特本教育的现状及“电脑120”的起源

由于生源的多样性,“特色本科”的同学相对于本二、本三的同学,有其鲜明的特点,即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强。针对特本同学的实际情况,如何在特本教学中扬长避短,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牢固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成为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特本教学过程中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脑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特别是在大量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大学校园里,更是无时无地不出现电脑的“影子”,而电脑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子产品,不仅有着复杂的硬件电路结构,更包含了高端的操作系统软件,电脑在具备强大功能的同时也埋下了不稳定的伏笔,电脑出现软硬件故障的频率非常高。“电脑120”的含义即为电脑急救中心,本中心成立之初的工作目标很简单,即在最短的时间组织一批掌握专业维修服务技能的同学为师生免费维护修理电脑,以解除大家在学习工作过程中的后顾之忧。由于电脑故障报修的频率非常高,由那些保证课后有充沛业余时间的同学来从事这项志愿服务,学校最终把“特本”与“电脑120”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特本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电脑120”的各项活动,如技能培训、志愿服务、认证考试等等。

二、“电脑120”活动创新体系的要素与组建

常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结合近年来的调查和实施情况,创建了一套以“电脑120”为代表的符合学院学科专业特色的学生课外实践体系,其要素包括学生循环培养、指导教师团队建设、规范性的组织模式、学生社团的平台作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

1 广泛宣传,创建推动每个特本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制度建设。根据调查,学生对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对各学生课外科技实践组织的具体信息不明确,不知道怎样有效地参与其中;二是对科技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参与对自己的帮助不大。面对现状,我院加大了对“电脑120”组织的宣传工作,在新生入学教育的讲座上,结合指导教师与高年级同学的亲身经历与感受进行“电脑120”的宣传与动员,尽可能详尽地告知“电脑120”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以及在专业的志愿活动中推动自身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在认知上破除信息的误区,从思想上鼓励学生参加培训,参与竞争。更重要的是出台了《电脑120持证上岗实施准则》《电脑120培训细则》《电脑120技术等级实施细则》《电脑120服务细则》等相关政策,从制度上推动学生主动投入到“电脑120”的活动中去,从而实现要求学生被动参与到学生主动要求参加的转变。

2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实行有效的“电脑120”培训机制。课堂教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渠道,也是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际应用能力的结合,注重案例分析,在课程环节就给予学生直接的锻炼,例如在“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维护技术”等实训课程中就加强了案例分析与动手实践教学。在特本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上,更是注重利用近几年来相关IT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毕业生的工作经验介绍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原动力并提供发散性的借鉴思维。在学生的培训管理上,采取多层次培训方式,克服原来较为单一的精英培训方法。在“电脑120”活动的初始阶段即进行面对全体特本学生的培训,形式采取专题讲座、课堂教育、面对面经验交流等,提供给学生一个全面的架构和思考方向,中途根据学生各自兴趣特点以及起点水平,采取分类和分组培训,由先前培训的120高级会员对初级会员进行每周1~2次的基础理论培训,并保证每月由指导教师组织1次高水平的理论讲座,通过团队分类组合以及1对1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保障120有充分的人力资源储备,在开展各类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维修服务活动中,120成员的技术水平不断得到锻炼与提升,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树立了信心。我院同时在两个校区以及校外实践基地设立120值班问询室,每天安排固定的120成员值班,提供面向全校师生以及社会的电脑软硬件服务。

3 规范120活动,创建学生持证上岗机制。这里所提出的持证上岗机制,是指参加120志愿服务的成员必须通过相关认证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对于120初级会员培训,120培训部门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培训体系,通过一年左右的相应计算机基础软硬件培训,参加相应理论笔试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合格者获得120三级会员资格和国家劳动保障部颁发的计算机硬件技师证书,三级会员可以参与120的常规服务活动。在取得三级会员资格以后,通过后续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会员级别并参与相应级别的120活动。二级会员至少必须通过一门社会公认的专业计算机硬件资格或网络认证考试,如COMPTIAA+、H3CNE、CCNA考试等,二级会员可以参加社会志愿服务。

一级会员必须是参加120组织两年以上,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两种以上,并在假期与课余时间完成专业电脑公司的项目实训,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维修、中小型SOHO网络规划设计调试、监控及音响工程等相应弱电项目的实施经验和综合能力。总体来讲,会员之间层次分明、职责明确,在各个服务层面都有相应级别会员能胜任其工作,1级会员负责一个具体120团队的运作,并负责本团队的项目实施及2、3级会员培训,指导教师主要负责120高级会员的培训。当然指导教师也必须持证上岗,获得相应讲师资格证书,如H3CNE认证讲师、PC硬件工程师等证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培训体系。在培训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加速初级会员尽快成为更 高级别会员,同时120组织也不断地把一些工作责任心强、专业能力出色的教师充实到培训教师团队中,学院在制度上保障培训教师的权利。

4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学生社团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可靠依托。以学生社团为基地,在学生中开展“电脑120”活动具有天然的优势。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群体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具有目标明确、人数多、联系广、凝聚力强等特点,同时还具有较完整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电脑120”课外科技活动强调团队协作性,学生社团恰能提供共同协作的平台。首先,社团的成员往往来自不同的专业,正是这种知识的融会进发出的闪耀灵感,使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得以成功,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发展;其次,社团有较多的与其他类型社团交流的意识和机会,懂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再次,社团的学术活动能紧紧扣住“学术”这一主题,重视对成员的知识培训工作,使每位同学在社团活动中都有收获。“电脑120”正是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特本同学为主体,本二、本三同学充实其中,这样的组织形式,可以结合各专业同学的特色,有针对性地为各专业教师服务,减少不同专业之间沟通的障碍。

5 “电脑120”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了更好地让120的成员能在实战环境中接受锻炼,感受真正市场竞争的氛围,学院在大型综合IT卖场设立了学员培训基地,其组织形式就如正式的电脑公司,有专门的店长负责,120成员等同于电脑公司员工,经营业务与其他电脑公司无异,但经营理念又与其他电脑公司略显不同,不是以纯粹盈利为目标,主要以培训120成员为主,软件安装、系统修复等常规业务提供免费服务,装机、维修业务适当收取硬件成本费,基本做到收支平衡,让学生在真正的战场找寻感觉,直面差距,在专业市场中锻炼综合能力。当然受制于公司规模,120的学员不可能都在这个实践基地进行长期培训,只能采用轮训方式,学院也联系了一些具备相当实力的大型IT公司作为学员培训就业基地,比如HP电脑直营店、联想维修站、宏图三胞等等,对一些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色的120高级会员,可以去这些公司实习,获得相应硬件工程师资格,毕业以后可以推荐在这些公司任职。

校外实践基地的设立加强了学院与外界的沟通,使学校能非常准确地把握IT技术的发展趋势,把握社会、市场对学生培养的需求,使特本教学“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效果显著。

三、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新体系的运作与实际效果

常州大学“电脑120”自2009年初成立至今,秉承常州大学“责任”的校训,一直默默服务于广大师生,也多次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至今已累计维护维修各类笔记本、台式电脑5500台次,参与弱电综合布线工程10余项,“电脑120”的事迹也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在创造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特本同学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在“电脑120”这个平台得到了综合的锻炼与提升,这些同学毕业之后在就业市场都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学校特本办学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电脑120”作为特本办学过程中的一次大胆尝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学院将进一步遵循“工程观”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电脑120”的平台作用,把实训教学的模式逐渐融入其他形式的本科教学,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

电脑硬件方面的知识篇8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死机;原因分析

在微机运行中,常见的故障现象之一,就是死机。死机故障是一种难于找到原因的故障现象之一,由于“死机”状态下无法用软件或工具对系统进行诊断,因而增加了故障排除的难度。死机现象一般表现为系统不能启动或画面“定格”无反应,显示“黑屏”或“蓝屏”,显示“凝固”,键盘、鼠标不能输入,软件运行非正常中断等。然而死机常常令操作者甚为烦恼的是造成工作中的数据丢失,由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时是不可估量的,尽管造成死机的原因繁多,但它万变不离其宗,计算机硬件方面的问题占据问题的主要部分。

一、硬件不符合要求造成死机:

1.现在的CPU和显示卡由于采用了新工艺,所以都具有不错的超频性能,但超频极易引起系统的不稳定甚至死机(损坏硬件暂且不论)。对于由超频引起的死机现象,应当及时予以降频,或恢复其额定工作频率,以保证电脑稳定工作。

2.在更换电脑配件时,安装完毕后,一定要再仔细检查一遍,看硬件是否已经插好,以防止接触不良引起死机。

3.有时由于各个硬件之间的冲突而引起死机,这时要试试为板卡刷新新版的BIOS,更新驱动程序或是更改系统中的设备的中断号,实在不行的话,请更换硬件。

4.主板的BIOS一定要设定得当,虽然现在许多报纸、杂志和网站都教大家如何将BIOS设置为最优,但殊不知最优的设定却不一定是最稳定的。若由于BIOS设置不当引起死机,应立即将BIOS恢复到出厂时的缺省设置。

5.电脑主机一定要配备高质量高性能的电源,因为现在的电脑配件耗电量都较大,特别是超频使用时,耗电量会倍增,若此时电源功率不足,硬件便会出现供电不足的情况,从而引起死机。

6.在内存较小的情况下(小于128M),最好不要运行占用内存较多的软件和游戏或是同时运行多个程序,这样会导致物理内存不足,从而引起死机。

二、硬件使用不当引起的死机:

1、散热不良

显示器、电源和CPU在工作中发热量非常大,因此保持良好的通风状况非常重要,如果显示器过热将会导致色彩、图象失真甚至缩短显示器寿命。工作时间太长也会导致电源或显示器散热不畅而造成电脑死机。CPU的散热是关系到电脑运行的稳定性的重要问题,也是散热故障发生的“重灾区”。

2、灰尘杀手

机器内灰尘过多也会引起死机故障。如软驱磁头或光驱激光头沾染过多灰尘后,会导致读写错误,严重的会引起电脑死机。

3、设备不匹配

如主板主频和CPU主频不匹配,老主板超频时将外频定得太高,可能就不能保证运行的稳定性,因而导致频繁死机。

4、软硬件不兼容

三维软件和一些特殊软件,可能在有的微机上就不能正常启动甚至安装,其中可能就有软硬件兼容方面的问题。

5、内存条故障

主要是内存条松动、虚焊或内存芯片本身质量所致。应根据具体情况排除内存条接触故障,如果是内存条质量存在问题,则需更换内存才能解决问题。

6、硬盘故障

主要是硬盘老化或由于使用不当造成坏道、坏扇区。这样机器在运行时就很容易发生死机。可以用专用工具软件来进行排障处理,如损坏严重则只能更换硬盘了。另外对于在不支持UDMA66/100的主板,应注意CMOS中硬盘运行方式的设定。

三、计算机硬件问题死机的解决办法:

(一)排除因使用、维护不当引起的死机现象

电脑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也可能因为使用、维护不当而引起死机,尤其是长时间不使用电脑后常会出现此类故障。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积尘导致系统死机:灰尘是电脑的大敌。过多的灰尘附着在CPU、芯片、风扇的表面会导致这些元件散热不良,电路印刷板上的灰尘在潮湿的环境中常常导致短路。上述两种情况均会导致死机。

具体处理方法可以用毛刷将灰尘扫去,或用棉签沾无水酒精清洗积尘元件。注意不要将毛刷和棉签的毛、棉留在电路板和元件上而成为新的死机故障源。

2.部件受潮:长时间不使用电脑,会导致部分元件受潮而不能正常使用。可用电吹风的低热挡均匀对受潮元件“烘干”。注意不可对元件一部分加热太久或温度太高,避免烤坏元件。

3.板卡、芯片引脚氧化导致接触不良:将板卡、芯片拔出,用橡皮擦轻轻擦拭引脚表面去除氧化物,重新插入插座。

4.板卡、外设接口松动导致死机:仔细检查各I/O插槽插接是否正确,各外设接口接触是否良好,线缆连接是否正常。

(二)排除因系统配置不当引起的死机现象

系统配置与电脑硬件设备和系统BIOS、主板上跳线开关设置密切相关,常见的死机故障原因有:

1.主频设置不当:此类故障主要有CPU主频跳线开关设置错误、Remark的CPU引起的BIOS设置与实际情况不符、超频使用CPU,或CPU性能不良死机。

2.内存条参数设置不当:此类故障主要有内存条设置错误和Remark内存条引起的BIOS设置与实际情况不符。

3.CACHE参数设置不当:此类故障主要有CHCHE设置错误、RemarkCACHE引起的BIOS设置与实际情况不符。

(三)排除因硬件安装不当引起的死机现象

硬件外设安装过程中的疏忽常常导致莫名其妙的死机,而且这一现象往往在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才逐步显露出来,因而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1.部件安装不到位、插接松动、连线不正确引起的死机,显示卡与I/0插槽接触不良常常引起显示方面的死机故障,如“黑屏”,内存条、CACHE与插槽插接松动则常常引起程序运行中死机、甚至系统不能启动,其它板卡与插槽(插座)的接触问题也常常引起各种死机现象。要排除这些故障,只须将相应板卡、芯片用手摁紧、或从插槽(插座)上拔下重新安装。

2.安装不当导致部件变形、损坏引起的死机口径不正确、长度不恰当的螺钉常常导致部件安装孔损坏,螺钉接触到部件内部电路引起短路导致死机,不规格的主板、零部件或不规范的安装步骤常常引起机箱、主板、板卡外形上的变异因而挤压该部件内部元件导致局部短路、内部元件损坏从而发生莫名其妙的死机。

有关计算机硬件死机方面的知识,我们了解的还是远远不够。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游刃有余的去解决计算机遇到的相关问题。(作者单位:郑州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 熊巧玲.电脑软硬件维修从入门到精通[Z]. 科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企业危机化解范文 下一篇:渔业生产的特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