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越狱

时间:2022-03-12 08:10:29

“电脑”越狱

杜森教授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科学家,模样古怪,人称“电脑”。

这天,他和来访的朋友兰思姆博士闲聊时,大发宏论说:“人的大脑是万物的主宰,想干什么就都能实现。”

兰思姆摇头说:“你夸大了大脑的作用,比如在监狱,犯人能把自己‘想’出牢房吗?”

“电脑”说:“能!不信咱们打赌,你随便把我关进哪间牢房,我一星期后准能出来。”

第二天傍晚,兰思姆陪“电脑”前往奇士尔姆监狱。动身前“电脑”对他的管家说:“下周的今天你得准备好晚饭,我和几位先生要来家用餐。”

奇士尔姆监狱的监狱长好奇地参与了这场,他批准了“犯人”提出的三个要求:要点牙粉和鞋油,5美元和10美元钞票各一张。“电脑”被关进楼底层的13号牢房。

奇士尔姆监狱用花岗岩建在一片开阔地的中央,共四层。四周墙高18英尺,架着电网。从大楼到围墙有25英尺宽,白天囚犯在这儿放风,但关在13号牢房的犯人是不让放风的。夜晚,4架巨型探照灯把监狱照得如同白昼。探照灯的电线是在离13号窗口不远处通上楼顶的。

“电脑”进入牢房,隐约听到汽船行驶的声音和水鸟的鸣叫声,由此推断墙外有一条河;又从同方向传来孩子们欢快的叫喊声,推断围墙和河流之间有一片开阔地。是儿童的娱乐场。

牢房墙厚而结实,门窗装有钢栅,从大门到牢房共有七道关卡,要想从这些地方脱逃,那比登天还难。牢房里除了铁床,连块铁皮都找不到。吃饭用木碗木匙,吃完就被看守收走。

“电脑”坐在床边冥思苦想,一只耗子从他脚面上窜过,原来在门和地板之间有一条小缝,耗子是从这儿钻出来的。他趴在地上,用他那细长的手指寻找洞口,终于探到了一个圆洞,伸进手指,里面是干的,好像是下水道。

第二天午饭时,“电脑”向看守提出要求喝水,经监狱长点头,看守送来一木碗水。

两小时后,看守走过13号牢房,看见“电脑”在逮耗子。只见他两指捏着一只挣扎着的小灰耗子,他朝看守咧嘴一笑,问道:“谁负责墙上的探照灯?”看守说:“照明公司,因为监狱没有自己的电工。”

晚些时候,警卫看见13号“囚犯”从窗口扔下一小卷亚麻布,上面还系着5美元,亚麻布上写了一行密码般的文字,外面写着“请转交兰思姆博士”。监狱长想,这亚麻布大概是从他衬衫上撕下来的,可他用什么写的呢?其实,“电脑”是用水调和鞋油作成墨水,鞋带的金属头正好做笔。

第三天,看守送来晚饭,“电脑”竟要求他帮助越狱,并以1000美元报酬为诱饵。看守拒绝了。

晚上6点钟,看守给13号送晚饭,透过门栅见“电脑”正站在铁床上锉窗栅。看守叫来监狱长开锁突袭,搜到两块从鞋跟上弄下来的月牙形的钢片。看看窗栅,只是被擦得更亮而已。

“电脑”监禁的第五天过去了。白天,他又扔出一块亚麻布给外面的警卫,上面写着“只剩两天了”。

第六天,监狱长收到兰思姆博士的来信,说他明天来监狱见“电脑”。就在这一天,“电脑”接连交给监狱长三封信,仍写在神秘的亚麻布上,都是邀请他参加明晚九点半的家宴的。监狱长又好气又好笑,下令对13号加强警戒。

第七天,监狱长多次到13号牢房前巡视,“电脑”躺在铁床上小憩,面容呈现出憔悴、疲惫的神色。

晚上7点半刚过,兰思姆博士就来拜访监狱长了。两人谈话刚开始,一名警卫来报告,朝河一面的探照灯不亮了。

监狱长一面派人监视13号牢房,一面打电话给照明公司,叫他们立即派人来监狱修理探照灯。

去监视13号牢房的警卫回来复命:“那个黄头发的家伙好好躺着呢!”不久,来了3名电工抢修探照灯。

这时门开了,进来两个人。“晚上好,先生们!”是记者海奇。监狱长朝他身后一看,猛吃了一惊。跟在记者身后的竟是13号“囚犯”――“电脑”教授先生!在场的人个个呆若木鸡。

“你――你是怎么出来的?”监狱长结结巴巴地问。

“到牢房去看看嘛!”“电脑”邀请道。

看守哆哆嗦嗦打开牢门,“电脑”登上床一挥手,所有的钢窗栅都齐根折成90度,他又把床上的黄头发一揪――空空的一把假发。揭开被子,嘿,床上堆着一捆绳子、一把匕首、10尺电线、两个小玻璃瓶……在场的人面面相觑,如入梦中。

晚宴按时在“电脑”家进行。客人有兰思姆博士、记者海奇和监狱长。

“电脑”在席间向迫不及待的客人们交了底。

原来,“电脑”在牢房里做出的一次次越狱举动都是假动作,不过是为了迷惑监狱长,掩护他的真努力。他把希望寄托在耗子出没的地洞。他抓了不少小耗子,发现它们的身体部是干的,于是推断出下水道的出口在监狱墙外孩子们的乐园里。于是,他拆下长统袜上坚韧的棉线,用亚麻布写了一封信,在外面写上。发现此物者,请转交《纽约时报》的海奇先生,对方会再付你10美元。他抓住一只耗子,把信和一张10美元的钞票绑在耗子的一条腿上,另一条腿上拴紧棉线,把它放进下水道。耗子受到惊吓,急忙顺着管道一直跑到地面,然后咬断绑在自己腿上的细绳逃了。从那时起“电脑”就提心吊胆地等待着。到了第三天下半夜3点半时,他感到手里的那根线在抽动,顿时欣喜若狂。

亚麻布信是一个小男孩发现并交给海奇的,上面写着“电脑”的处境和要求。作为记者,海奇当然乐于参与这件奇闻。他按时到达现场,找到了线头,把长长的丝线系上,并拽了拽,等到里面有反应时,他再在丝线末端系上麻线,然后又系上铁丝,于是一条结实的运输线建成了。

接着,“电脑”对着管道喊“酸――”海奇明白了,他把硝酸装在小瓶里运到牢房。“电脑”用铁丝蘸着硝酸往窗口的钢栅上抹,为防硝酸流掉,再抹上牙粉,直到钢栅烂到仅有一点相连时为止。

到了7点半,“电脑”用蘸了硝酸的铁丝去碰电线,使这边的探照灯瞎了眼。当警卫去报告时,他赶紧从窗口爬出来,再把钢栅复位。他呆在暗处,直到电工赶到,其中有海奇先生,因为他父亲是照明公司的经理。海奇按事先约定与“电脑”会合,并把他的大衣帽子给“电脑”穿戴上,然后就来见兰思姆和监狱长……

听了“电脑”的叙述,屋里一阵静默,接着是一阵推测:“假如13号门下没有报废的下水道装置呢?”

“电脑”哈哈一笑,斩钉截铁地说:“还有别的办法――只要开动大脑,办法总会有的!”

(黄金玲摘自《羊城晚报》)

上一篇:泪流满面的夏天 下一篇:拯救取胆月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