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恢复护理范文

时间:2023-10-25 17:14:03

术后恢复护理

术后恢复护理篇1

骨折作为一突发疾病,不可避免地导致患者出现躯体功能和活动受限,在心理上产生负性刺激,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因此,对骨折患者做好恢复期的护理工作,使患者早日康复,达到生活上自理是至关重要。2005-06~2008-06,我院收治不同类型骨折的患者426例,经中西医结合对症正确治疗和恰当的护理,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本组426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285例,女141例;年龄3~88岁,平均年龄45岁;上肢骨折198例,下肢骨折219例,骨盆骨折7例,脊髓损伤2例,单纯合并多处骨折228例,多发性粉碎性骨折384例。住院时间13~62d,平均24 d。

1.2 治疗方法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术后尽早功能锻炼;加强情志疏导;结合理疗、针灸、中药内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

2 护理体会

2.1 情志护理《内经》描述情志反应,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是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而且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精神活动与五脏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机体健全脏腑功能活动正常精气充盛,是保持精神情志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并归纳出诸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情志太过易伤相应脏腑的规律。情志太过或不及均可成为致病因素。骨折患者由于突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加之治疗时间长,有的患者害怕终生残疾等,对今后工作生活顾虑重重,易产生忧虑、悲观、失望甚至厌世等多种心理状态。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主动关心患者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志变化,积极地耐心地开导患者,向其说明情志的好坏与疾病康复的关系,使他们消除各种不良情绪,配合治疗,以利于早日康复。

骨折发生后,由于疼痛、活动受限,常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因此患者的思想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护士应善于观察疏导、细致、耐心护理,以增进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对老年患者和儿童,除尽量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特殊需求外,还应征得家属支持,医护、患者、家属三方面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患者住院时间久,陪护人员是他们密切接触的人,陪护的一言一行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因此,也要把情志致病和治病的知识向陪护讲明白、讲清楚,使他们在做好护理的同时,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志变化,做到体贴、关怀、安抚和照顾,使患者思想放松,了解病情,减轻心理压力,充分建立治病的信心和决心,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相信自己通过治疗完全可恢复健康。做到医、护、陪三者联为一体,共同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

2.2 饮食护理骨科病人一般病程较长,骨折后由于伤后气血失和,骨折组织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中医素来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故疾病的调护重在饮食的调护。在饮食调护过程中,应根据三因制宜原则,通过八纲辨证,采取不同的调护方式选择气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调养,使气血旺盛,四肢百骸筋骨皮毛得以濡养[2]。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修复均依赖肾精滋养和肾阳推动。故以补肾精的食物为主,用枸杞核桃仁、肉桂等煮粥、炖鳖。气血虚加入适量黄精、黄芪、当归以调补气血。对肝阴虚以养肝滋水涵木为主,可进食熟地、山药、党参炖鸡或猪肚汤[3]。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强弱,在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嗜好,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补养气血促进骨折愈合。

2.3 合并症的护理术后患者因短期内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护士除了做好一般生活护理预防褥疮外,还需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感觉、运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注意原有疾病的护理,如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护士应对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制定训练计划,做好饮食宣教及管理。

2.4 辅助疗法的护理在康复锻炼同时,中西医结合用药活血化瘀,另对部分患者配合红外线照射、热水浸浴、低频磁场、低中频电流刺激等理疗方法,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手法,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利于血肿吸收和骨痂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锻炼相辅相成,能达到筋骨并重,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的目的。

2.5 功能锻炼的护理功能锻炼古称导引,强调调神与调息,运用肢体运动与意、气结合的方法来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的伤病,达到骨折后的康复[4]。功能锻炼既是治疗的目的,又是中医疗法的治疗手段。对骨折术后恢复尤为重要。及时恰当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滑膜粘连,关节囊挛缩,使骨折端得到有益于加速愈合的间断性生理应力,促进骨折修复。同时功能锻炼对血运有较大影响,可以益气活血,舒筋活络,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功能锻炼要根据现有功能水平及组织情况决定。从少至多,从易至难,从静止姿势的静力练习到运动中的练习,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原则。

在整个骨折治疗的过程中,护士必须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骨折整复后继续指导病人正确积极地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的愈合,预防肌肉萎缩及肢体畸形,保持肢体及关节活动的正常功能。在进行肢体和关节功能锻炼前应把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解除其思想顾虑,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克服患者怕痛,怕丢人的思想和消除家属怕活动后会加重病情的误解。使其自觉地进行功能锻炼。在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在床上给患者做强化训练,活动时范围宜小,力量宜轻,达到各关节和肌群都活动即可。操作时手法要轻、柔、稳,要有节律,并根据各部位、关节的功能特点进行功能锻炼。观察防止发生意外,经过治疗与护理,当患者肢体出现自如运动时,可由患者自己练习,护士在旁指导,督促患者作好床上活动。总之,功能的锻炼一定要持久、耐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锻炼程度与恢复效果有明显关系 锻炼愈好 效果愈佳。

3 小结

骨伤科的康复护理是目前临床研究和探讨的主要课题。通过对骨折患者的护理,使我认识到,骨折除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外,良好的康复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术后护理关系着手术治疗效果的成败。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更进一步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骨折患者时不仅需要观察患者的躯体征象,同时指导患者根据病情辨证用餐,做好情志护理,加强各个方面功能锻炼,最主要的是要突出“早”和“量力而行”及正确对待的方法。必要时可邀请心理医生会诊,提高骨折患者对治疗康复护理的依从性,也是骨折术后患者得以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钱会南.《内经》精神病理论特色浅析[j].中国中医药学刊,2001,19(6):546.

[2]尹梅君.浅谈骨折患者的中医饮食调护[j].中医药导报,2006,12(9):62.

术后恢复护理篇2

【关键词】骨折;中医护理干预

        1基本资料

        我科126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76例,女56例;年龄2-76岁,平均年龄39岁;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28例,骨盆骨折2例,单纯合并多处骨折12例,多发性粉碎性骨折63例。住院时间14-60天,平均37天。所有骨折经过复位固定手术,全部病例痊愈出院。 

        2护理干预

        2.1心理护理:患者突然受伤造成骨折,剧烈疼痛和肢体功能障碍,易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担心手术效果,惧怕残废。心理因素的积极与是将直接影响患者术后骨折的愈合[1]。护理人员应该稳定病人的情绪,耐心倾听病人的需求,并且给予满足,多与他们沟通、尊重和关心他们,给予精神安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另外,还需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病人的后顾之忧.生活上要照顾周到,和蔼可亲,关心体贴,细致入微,还应该注意到病人的心理状态,多做些心理辅导,尽量减轻病人的压力,帮助治疗。 

        2.2饮食护理:骨折病人一般病程较长,骨折后由于伤后气血失和,骨折组织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中医素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所以疾病的调护重在饮食的调护。在饮食调护过程中,应根据三因制宜原则,通过八纲辩证,采用不同的调护方式选择气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调养,使气血旺盛,四肢百骸筋骨皮毛得以濡养。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修复均依赖肾精滋养和肾阳推动。故以补肾的食物为主,用枸杞、桃仁、肉桂等煮粥、炖鳖。气血虚加入适量黄芪、当归以调补气血。对肿阴虚以养肝滋水涵木为主,可进食山药、党参炖鸡或猪肚汤。 

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强弱,在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嗜好,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补充气血而促进骨折愈合。 

        2.3合并症的护理:术后患者因短期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护理人员除做好一般护理预防压疮外,还需要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感觉、运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老年人还应防止坠积性肺炎,防止泌尿系感染以及防止应激性溃疡等。同时注意原有疾病的护理,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4辅助疗法的护理:在康复锻炼同时,中西医结合用药活血化瘀,另对部分患者配合红外线照射、热水浸浴、低频磁场、低中频电流刺激等理疗方法,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利于血肿吸收和骨痂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锻炼相辅相成,能达到筋骨并重,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的目的。 

        2.5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达到预期的效果。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说明早期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患者及家属传授必要的康复知识和技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阶段性目标,随着近期目标的实现,增强其积极性[2],将“替代护理”为“自我护理”。另外功能锻炼也是中医疗法的治疗手段,对骨折术后恢复尤为重要。应根据现有功能水平及组织情况决定。从少至多,从易到难,以静止姿势的静力练习到运动中的练习,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原则。 

        3小结

        骨折除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外,良好的康复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术后护理关系着手术治疗效果的成败。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骨折患者时,不仅需要观察患者的躯体征象,同时指导患者根据病情辩证用餐,做好心理护理、合并症的护理、辅助疗法的护理及功能锻炼。本组126例患者经过随访,功能恢复较好,无功能障碍,减少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兆兰,韦翠平,李玉梅等.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1,17(9) :864

术后恢复护理篇3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方法在术后麻醉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并处于术后麻醉恢复期的5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16例(64%)患者对护理感到满意,8例(32%)患者感到基本满意,护理满意度达到96%,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仅为68%,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患者寒战,2例患者苏醒延迟,4例患者躁动,2例患者心率异常,2例患者血压异常,1例患者通气异常,3例患者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为60%,观察组1例患者寒战,1例患者苏醒延迟,1例患者躁动,1例患者心率异常,2例患者血压异常,2例患者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为3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术后麻醉恢复中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人性化护理;术后麻醉恢复;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a)-0068-03

人性化护理旨在为患者营养温馨和谐的治疗和康复环境,不断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和积极性,从而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使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1]。为进一步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术后麻醉恢复中的作用,本次研究特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并处于术后麻醉恢复期的5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自2012年5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并处于术后麻醉恢复期的50例患者,其中女23例,男27例,年龄在16~65岁,平均年龄(32.1±7.8)岁。患者分别来源于我院骨科、普外科、耳鼻喉科。选取标准:患者无糖尿病、高血压、意识清醒、无精神疾病等,且在自愿的情况下接受试验调查。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

1.2.1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气管插管拔出后即将患者送入麻醉后恢复室,对患者的体温、血氧饱和度、脉搏、心率以及血压进行监测,若一旦上述观察指标出现异常需要立即告知临床医生并进行对症治疗,对麻醉后恢复状况进行steward麻醉后恢复评分标准评定,评分介于4~6分即可将患者转入病房[2]。

1.2.2在此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很多患者担心手术效果,担心麻醉会对后期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很多患者在进行术后麻醉恢复时过于紧张,出现疼痛、不安、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麻醉效果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前向其讲解转入麻醉后恢复室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避免患者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让患者明确麻醉后恢复苏醒期间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使患者预先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轻松的心态接受手术和麻醉。护理人员要在术中及麻醉恢复期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能够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保证护理过程的顺利进行[3]。同时耐心听取患者的心理诉求和生理要求,尽量满足患者的护理要求,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从而增加患者对护理满意度。②基础护理。将患者转入麻醉后恢复室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并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和处理,关心体贴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同时,在患者进入恢复室后,护理人员要对恢复室内的环境进行调整,调节空调温度在25℃左右,湿度调整为50%,并增加棉被数量,确保保暖,防止患者受凉。另外,要辅助医生为患者摆正体位,最大限度增加患者舒适性。③隐私护理。同时要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保密,对患者进行遮挡,比如对于妇产科手术,需要检查伤口使伤口暴露,此时护理人员就要对患者的伤口及身体部位进行遮挡,避免多人围观,患者清醒后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措施的解释,确保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④生命体征护理。患者进入恢复室后,由于不能正常运动,所以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心电图等情况,确保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协助患者进行排便、咳嗽等,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不,避免患者误吸,防止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或膀胱炎等。⑤病房护理 患者情况符合steward麻醉后恢复评分标准后将其转入病房,转送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全程陪护以免出现意外状况,向患者家属讲解恢复过程中的各种状况以及苏醒后的各种禁忌和注意事项,降低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推动患者康复进程的顺利进行[4];做好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工作,对患者反应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告知临床医生并进行对症治疗;手术完成后次日对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进行调查。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寒战、苏醒延迟、躁动、心率异常、血压异常、通气异常以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1.4评估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和比较[5],方式为调查问卷形式,主要包括内容为:将患者转入麻醉恢复室前是否向患者介绍相关知识;将患者转出麻醉恢复室时指导内容是否全面到位;麻醉恢复室的整体环境良好性;麻醉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人员对患者各种不适的处理方式和效果。每项2分,满分10分。满意:8~10分;基本满意:4~6分;不满意:0~3分[6]。护理满意度=(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16例(64%)患者对对护理感到满意,8例(32%)患者感到基本满意,护理满意度达到96%,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11例(44%),对护理满意度仅为68%,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1例患者寒战,占4%,2例患者苏醒延迟,占8%,4例患者躁动,占16%,2例患者心率异常,占8%,2例患者血压异常,占8%,1例患者通气异常,占12%,3例患者恶心呕吐,占16%,并发症发生率为60%;观察组1例患者寒战,占4%,1例患者苏醒延迟,占4%,1例患者躁动,占4%,1例患者心率异常,占4%,2例患者血压异常,占8%,2例患者恶心呕吐,占8%,并发症发生率为32%。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对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2。

3讨论

麻醉是施行手术时或进行诊断性检查操作为消除疼痛、保障病人安全、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而采取的各种方法,亦用于控制疼痛。进行手术或诊断性检查操作时,病人会感到疼痛,需要用麻醉药或其他方式使之暂时失去知觉,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患者在无知觉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所承受的疼痛较小,其治疗依从性好,治疗效果,手术效果也较好。而在手术结束后,进行麻醉苏醒也极其重要,而麻醉恢复期的恢复效果也会影响到患者的舒适度和后期恢复效果,因此,做好术后麻醉恢复也极其重要。

人性化护理旨在为患者营养温馨和谐的治疗和康复环境,不断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和积极性,从而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7]。人性化护理是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从心理、生理、社会等各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专业的、规范的护理,从而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减轻患者治疗压力和护理压力,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恢复效果。

在患者进行麻醉恢复过程中,由于受基础病、手术创伤以及麻醉的影响,很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术后麻醉以及康复进程的顺利进行,甚至有患者排斥接受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会理,通过人行化护理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控制十分必要,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的同时,提高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中16例(64%)患者对对护理感到满意,8例(32%)患者感到基本满意,护理满意度达到96%,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仅为68%,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为全新的护理理念,人性化护理不但能够保证护理服务的全面性和优质性,还能够提高患者麻醉后的舒适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术后患者恢复效果[8]。传统观点认为,[9]麻醉恢复期的不适感与疼痛感对交感神经和呼吸中枢具有兴奋作用,能够使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而人性化护理能够给予患者心理和生理双重支持,从而能够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机体痛苦得到缓解,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效果非常显著。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也说明了,人性化护理方式能有效减轻麻醉恢复患者并发症,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效果,这与相关调查研究结果相一致[10]。

同时,在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能够有较为丰富的护理经验和专业的护理技能,同时还要求护理人员有良好的耐心和细心,能够在护理工作中及时、主动的发现患者的不适和心理需求,从而根据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有效、全面护理,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术后麻醉恢复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 朱儒红,陈亚军,张雪艳.人性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体会[J].激光杂志,2012,33(30):174-175.

[2] 汪清,肖树,胡赛红.人性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8(21):117-118.

[3] 赵柏松,孟凌新.人性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5(23):118-119.

[4] 张粉婷,王宁,牛晓丽.全身麻醉后病人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临床评价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3,25(18):24-25.

[5] 谢蓓蕾.人性化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36-37.

[6] 许艳艳.优质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7(26):674-675.

[7] 陈肖敏,JeanBurgdorff.创建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模式[J].护理学杂志,2013,10(4):244-245.

[8] 余建英.手术患者麻醉恢复的护理管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8(4):69-70.

[9] 李红姬.麻醉恢复室患者的临床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24(4):134.

[10] 李秀芬.麻醉恢复室病人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2,10(30):2745-2746.

术后恢复护理篇4

【关键词】神经外科;麻醉恢复期;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3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25-01

针对神经外科患者在术后的病情变化快,且容易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我们要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密切监测病情、控制好感染并对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1]。通过我院2010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神经外科术后麻醉恢复期患者进行的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神神经外科术后麻醉恢复期患者,均在手术中使用全麻。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45-79岁,平均49.5岁;包括脑血管疾病30例,肿瘤16例,脑积水15例,癫痫4例,颅骨修补15例;ASAI一Ⅱ级。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有22例,气管切开有27例,气管插管有28例,胃管有19例。

1.2护理方法

1.2.1密切观察病情对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采用多功能监护仪进行24小时持续监护,密切监护动脉血压、脉搏、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每隔4小时测量体温,每隔2小时测血糖。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的变化、四肢感觉与活动情况。当患者生命指标、瞳孔、意识出现异常时,要及时报告给医生采取措施,避免出现脑疝。

1.2.2控制感染重症病房按照一定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如保持病房的空气流动并定时开门窗,增加空气流动,按照护患比例配备工作人员,限制陪护人的流动,定时用消毒剂拖地、擦拭床柜或用消毒器定时消毒监护内。呼吸道和胃管的合理管理,气管插管和切开针对病情要合理应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雾化吸痰。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要对切口定时消毒,定时更换污染的辅料,避免感染。吸痰时要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选择适合患者大小的吸痰管并选用适合患者的,吸痰动作要轻柔,气管套口要消毒且插入气管不要太深,避免将套口的病菌带入气管深部。

1.2.3并发症护理第一,当患者出现疼痛时,可以用音乐疗法或用心理暗示来转移患者的疼痛,如果患者的疼痛等级比较高,可以按照医嘱使用止疼药物。第二,当患者出现呕吐恶心现象时,让患者侧卧,使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进入呼吸道。呕吐后要及时清理呕吐物,协助患者进行加强口腔护理,避免细菌下移到呼吸道引起感染。同时要观察记录呕吐物的量、颜色,对于频繁呕吐的患者者,及时报告给医生采取措施治疗。第三,当患者出现躁动、谵妄时,可将患者固定,一定不要让患者拔出各种导管或摔伤,同时可以用轻柔的音乐和心理安慰患者的躁动心情,对于严重的躁动患者,可以让患者服用镇静剂。第四,对于寒颤的患者可以增加室内温度,加被保暖,用热水袋给输液管加温,使输入的液体不那么凉。第五,高血压,一般去除病因后血压会降下来,或用使用血管扩张药降血压。

2结果

本组80例患者中,42例(60.0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经采取措施护理和治疗后,并发症情况均缓解。

3讨论

神经外科由于医院内的护理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位,陪护人员和医院人员频繁走动以及手部未及时消毒带来了感染源加上病房内未定时和及时的消毒导致了病房内空气污染[2]。胃食管返流几率变大,胃内细菌随返流物误吸进入呼吸道,造成了肺部感染。气管插管和气管切管后,失去了呼吸道湿化、过滤等防御功能,空气直接由气道进入肺部;气管吸痰时,引起的刺激性咳嗽,造成呼吸道黏膜出血或水肿,细菌容易定植;口咽部内的分泌物、呕吐物、血液等含有细菌下移。这些因素容易导致感染,所以在本研究中我们采取护理措施控制好感染[3]。

在本研究中神经外科全麻手术并发症比较多,80例患者中,42例(60.0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苏醒延迟、支气管痉挛、通气不足以及反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麻醉下发生呕吐反流会导致胃内容物的误吸,以至会造成急性呼吸道梗阻以及肺部并发症,是目前全麻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全麻恢复期,大多数病人呈嗜睡、安静或有轻度定向障碍和脑功能逐渐恢复趋于正常,但仍有部分病人出现较大的情感波动,表现为不能控制的哭泣和烦躁(躁动不安。躁动的出现除了与术前、术中用药有关外,术后疼痛等可能是引起躁动的重要因素。术后恶心与呕吐是全麻后很常见的问题,造成病人的不适而影响休息,其发生率为20%-30%,既往有相关病史、女性和吸入麻醉相对发生率高。全身麻醉恢复期,随着作用的消退、疼痛不适,以及吸痰、拔除气管内导管的刺激等原因极易引起高血压的发生[4],尤其先前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且多始于手术结束后30分钟内。如果在术前突然停用抗高血压药物,则发生高血压情况更呈严重。所以我们在术后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

总之,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蒋晓阳,杨衬,徐小玲.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医学,2007,29(1:33-35.

[2]郑文美,钟香琴,黄美丽.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护理7l例[J].中围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26-27.

[3]杨天凤,唐晓凤,赖庆利,等.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临床评估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4:19-20.

术后恢复护理篇5

【关键词】瘢痕子宫;优质护理;术后恢复;预后

瘢痕子宫是指经剖宫产分娩后形成的子宫瘢痕,可导致产妇子宫肌肉收缩力降低,极易因宫缩乏力而引发子宫破裂,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1]。因此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提高预后。本文对瘢痕子宫产妇采用优质护理,并与常规护理效果进行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都昌县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般痕子宫产妇82例,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6.49±2.37)岁;孕周37~42周,平均(38.49±0.53)周。观察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6.85±2.49)岁;孕周36~41周,平均(37.82±0.47)周。2组一般资料差异并不明显(P0.05),可对比分析。纳入标准:经超声诊断仪(美国GE,型号LOGIQC2)检查确诊为瘢痕子宫产妇;要求通过剖宫产术完成本次分娩者[2];产妇均为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造血功能异常者;有剖宫产术禁忌证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监测生命体征、按摩子宫以及消毒会阴、伤口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后健康护理:术后护理人员用预热过的温消毒水清洗、消毒产妇会阴。待产妇转回产房后引导新生儿吮吸母乳,以促进子宫及早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风险。每隔2h协助产妇翻身,预防静脉血栓形成。②饮食护理:术后,嘱产妇于12h后可以白粥、面条等清淡食物为主食,及时补充维生素,以促进伤口愈合。待肛门排气后再根据产妇体质制定合理饮食方案,主要以高蛋白、易消化、高热量、富含粗纤维的流质食物。③疼痛护理:术后,产妇通常都会出现宫缩疼痛的情况,护理人员需帮助产妇进行顺时针按摩,以尽早排出宫内恶露。若为主耐受性较差可采用镇痛泵镇痛,使用过程中需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尽早处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阴道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产后出血、子宫破裂、产褥感染、腹胀便秘等)。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更短,阴道出血量也较少(P0.05)。见表1。

2.2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2。

3讨论

术后恢复护理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7月-2010年7月,我院共收治283例自愿进行剖宫产术分娩的孕妇,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2.9±3.75岁;孕周35-42w,平均孕周38.7±1.9w;初产妇167例(59.01%),经产妇116例(40.99%);剖宫产原因:巨大儿39例,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窘迫17例,过期妊娠18例,无特殊情况但孕妇自愿要求行剖宫产179例。

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方式,逐层地打开腹壁的腹腔,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胎盘,然后层层缝合。

1.3 术后护理干预方式

1.3.1 术后监测:术后应嘱产妇去枕平卧6h,并将其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及口鼻腔分泌物误吸,6h后改为半卧位,使身体与床保持20-30°角,尽量侧卧以减轻身体移动的时候对切口带来的震动和牵拉痛,同时配合多翻身,并为产妇捆上腹带,同时指导家属帮助产妇多翻身,促进恶露排出,以防恶露在宫腔内淤积而引起感染,影响子宫复旧。定时巡视观察并记录产妇呼吸、脉搏、血压、体温、意识状态等一般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同时还应密切观察产后恶露,如果发现阴道大量出血或卫生垫2h内就湿透,阴道流血的量大大超过月经量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同时还应指导产妇及家属注意观察和预后术后晚期大出血,出院回家后如果恶露明显增多,超过月经量,应及时就医[2]。

1.3.2 加强休息 休息是最好的恢复体力的方式,产妇结束手术回到病房后,除了接触婴儿和哺乳的时间外,在术后的前半个月时间内应尽量多休息。

1.3.3 疼痛护理 剖宫产术后,由于物作用的逐渐消退,产妇下腹部伤口痛觉开始恢复,一般术后数小时伤口剧烈疼痛。在遵医嘱适当给予止疼药,保证产妇充分休息的条件下,尽量少用或不用止疼药,鼓励产妇尽量克服,并指导家属多与产妇交流转移其注意力。因为止痛药物会对产妇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尤其是引起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所以需要产妇对疼痛做些忍耐。

1.3.4 切口及会护理 为了防止腹部伤口的裂开,咳嗽、恶性呕吐的时候,应以左右手压一下两侧下腹部或压住伤口两侧,以防伤口裂开。要确保外阴和腹部切口的清洁,发痒的时候避免搔抓,更不能用不洁物品来擦洗伤口和外。护理人员每天为伤口更换敷料,在更换敷料的时候应注意观察伤口愈合的情况,有无渗血、渗液、局部皮肤红肿或皮下形成结节的情况,如果伤口发生感染时,还应用庆大霉素注射液湿敷伤口及红外线照射帮助伤口的愈合。

1.3.5 及早下床活动 护理人员要注意与产妇进行沟通,耐心细致地向产妇及家属讲解长期卧床易形成肠粘连、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及早运动有利于术后极早康复。产后24h应多在床上做翻身运动。只要体力允许,在产后第2天拔除尿管后,应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运动量,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为度。早期活动不仅可促进肠蠕动和子宫复旧,还可以避免术后肠粘连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还应教会产妇一些术后健身康复操,有利于子宫复旧。

1.3.6 排尿的护理 如果无特殊情况,一般在术后第二天静脉输液结束后就会拔除置留导尿管。拔管后应鼓励产妇下床排尿,以达到自然冲洗尿路和缓解膀胱膨胀的目的。但由于剖宫产术后伤口的疼痛,使得产妇不敢用力增加负压,大小便不能顺利排出,易造成尿潴留和便秘,涨大的的膀胱妨碍子宫的复旧,同时还易引起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如果拔除尿管后6-8h仍未排尿,护理人员应帮助产妇诱导排尿,常用的方法是在腹部放置热水袋或流水声刺激等。

1.3.7 加强营养 术后第二天可让产妇进食一些清单的流质食物,如米汤、蛋汤等,但切忌牛奶、豆浆、土豆、萝卜、大量蔗糖等胀气食物、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待产妇肠蠕动恢复、排气后,则可以正常进食,进食主要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清单易消化的汤汁食物为主,加强产妇营养,才有利于术后康复和母乳喂养的开展。

1.3.8 哺乳及护理 为了促进母乳喂养的顺利开展,术后要及早的让婴儿吸允,熟悉母亲气味,鼓励产妇早开奶,促使产妇乳汁产生。护理人员应教会产妇正确喂养的方法,保护好,防止皲裂和乳汁积聚。同时,产后应指导产妇多按摩、热敷,防止硬结、胀痛的出现。

2 结果

本组283例观察对象,首次下床活动的平均时间为1.27d;首次进食平均时间为8.06h,伤口均愈合情况良好,甲级愈合率达100%;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形成;平均住院时间为8.52d。

3 结论

剖宫产完全不同于阴道分娩,剖宫产要在下腹部做一条长10cm左右的切口,手术伤口很大、创面也比较广,又和藏有细菌的阴道相连通,所以,剖宫术是产科最大的手术,有很多并发症和后遗症,产科医生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实施这项手术。但是,在中国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完善趋于成熟,麻醉和手术一般都很顺利,减少了分娩过程的产科意外,但其产后的并发症则较多,不利于产妇的康复,而科学的护理干预在并发症的预防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术后加强护理保健,对于顺利康复是很重要的[3]。

因此,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实行的护理干预,鼓励其尽早下床运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加强营养,预防尿潴留、切开及会感染,指导合理地母乳喂养等综合性措施,有助于产妇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9.

[2] 龙晓江.现代剖宫产术后的护理要点[J].健康必读,2010,18(6):67.

术后恢复护理篇7

关键词: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肝癌;胃肠功能

近年来,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逐渐在外科学的各分支领域成功开展和推广应用。作为肝胆外科,我科逐渐尝试将FTS理念应用于肝胆胰等手术的围术期处理过程,并取得良好效果。现笔者仅从肝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这一个方面,将快速康复干预护理与传统的常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差异显著,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12年9月~2014年6月收住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2例,男84例,女38例,年龄28~79岁,平均年龄(51.5±8.2)岁,术前均经CT、MRI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其中肝左叶癌56例,肝右叶癌48例,尾叶癌12例,两叶或以上肝癌6例,肝细胞型肝癌85例,胆管细胞型肝癌37例,手术均行肝叶肿瘤切除术,排除有心肺疾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者,随机分为FTS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肿瘤分布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案,常规给予术前、术后指导;肠蠕动恢复后饮水、进食;患者术后卧床,协助更换卧位,凭自愿下床活动。FTS组应用FTS理念实施综合护理干预:①给予个性化的心理评估与疏导;②进行快速康复的理念宣教;③术后早期试饮温盐水;④实施围床护理活动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有无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是否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记录肠鸣音恢复时间,自术后第1次喂服生理盐水开始,每2h听诊腹部肠鸣音1次,记录首次听到肠鸣音时间;嘱患者注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并记录;记录患者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间。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两组数据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FTS组患者术后,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总住院天数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例数减少,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手术作为一个应激源,会引起患者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出现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研究表明[1],术后焦虑抑郁程度高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差,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相对延长。因此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安慰工作,缓解患者恐惧、焦虑情绪,减轻生理应激反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康复依从性。

3.2进行快速康复的理念教育 近年来研究表明[2],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充分且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对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及督促患者和家属配合治疗尤为重要。手术后,多数患者传统的观念认为排气排便之前应该不能吃喝,手术后大伤元气,理应卧床休息,少活动,对快速康复的理念不了解或是持有怀疑态度。王亚菁[3]研究发现,腹部手术后78.43%的患者担心下床活动时会有切口裂开、摔倒、输液外渗、引流管脱落意外发生,从而对下床活动有所顾虑。护士应帮助患者和家属转变观念,宣传快速康复理念,详细进行术后饮食和活动的指导教育,讲解注意事项,告知安全性、可行性和必要性。我科由责任护士按照快速康复健康教育路径认真实施各项术前、术后的宣教和指导,并发放指导手册,患者依从性良好。

3.3早期喂服温盐水有效促进肠蠕动恢复 林雪英[4]等研究表明,肝癌切除术后饮用少量温开水对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我科在患者术后清醒无呕吐情况下4h喂服1次温生理盐水,10~30ml/次,一方面可增加患者舒适度,湿润口唇、喉咙、消化道,缓解长时间禁食水及全麻气管插管导致的口干、喉痒等不适感;另一方面,温热的盐水可促进胃肠血液循环,减轻咽喉及胃肠道水肿,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另外,笔者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早期饮水可帮助患者提升快速康复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3.4按计划实施围床活动护理方案 围床活动护理是指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术后早期围床活动,促进人体内各系统代谢活动增加,改善支配内脏自主神经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提升副交感神经张力[5]。参阅有关文献,结合科室实际情况,我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围床活动方案",活动量以患者耐受不觉疲劳为原则:①超早期(术后12~24h内):床上活动,患者术后自麻醉恢复室返回病房,只要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即可予以低半卧位,摇高床头15°~30°,指导呼吸功能锻炼,活动四肢,每2h更换1次卧位,12h后协助床上坐起;②次早期(24~48h):床边活动,床旁坐、立,双脚着地;床周活动,扶床行走,坐与椅上;③早期(48~72h):离床活动,扶助行器由室内走向室外,可病区走廊内活动,适当进行生活自理训练等。早期围床活动护理可改善患者全身血液循环,促进机体合成代谢,促进胃肠道反射,增加肠蠕动,本组患者胃肠道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其中7例患者术后12h协助床上坐起时主诉头晕不适,延迟24h下床。本活动方案实施期间无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

总之,肝癌术后,应用FTS理念,早期实施以上综合护理干预,对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成本,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因此,FTS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快速康复为目标"的真正体现,值得在外科围手术期全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秀玲.腹部术后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相关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7):1726-1728.

[2]Bucher P,Gervaz P,Soravia C,et al.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mechanical bowel preparation before elective left-sided colorectal surgery[J].Br J surg,2005,92(4):409-414.

[3]王亚菁. 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感受及需求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236-238.

[4]林雪英,何凤英,李巧连.肝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4):65-66.

术后恢复护理篇8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膝部骨折;膝关节;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387-01

膝部骨折患者在实行内固定术后,由于长时间的制动可能引起关节活动发生障碍。因此,如何能够做到及时有效地改善病人的关节功能显得十分重要[1]。本次试验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膝部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具体试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人群为医院于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6例实行膝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有25例发生股骨髁上骨折,47例发生胫骨平台骨折,36例发生髌骨骨折,28例发生股骨髁骨折;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两组人员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患者实行内固定术后,抬高患肢并对其进行外固定,与此同时注意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渗血、局部肢体肿胀等情况进行密切监视。在普通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必需蛋白、维生素等的补充,并于4周后对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进行X线检查。当外固定拆除之后再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

1.2.2 实验组治疗方法 术后对实验组患者实行同样的外固定、症状监测及饮食补充,并于手术后的第一天开始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具体的方法如下。

1.2.2.1 心理护理 由责任护士负责和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以建立良好的关系;术前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并介绍说明术后应注意的问题及术后康复锻炼的具体方法,以取得配合。

1.2.2.2 主动锻炼 于术后第1天始,由护士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及踝关节、足趾关节屈伸等活动,一般每次持续5-10s,以50次为1组,每天进行2-5组锻炼;术后第2天引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10次/d,10min/次;7d后,引导患者进行足趾、髋部肌肉的抗阻练习;注意主动锻炼的强度不能超过病人正常接受能力[2]。

1.2.2.3 CPM机被动锻炼 于术后3-5天,使用CPM机器辅助进行锻炼。锻炼初期设定活动范围

1.3 效果评价 按Judee标准[3]对两组人员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级,具体评级标准如下:优:关节活动度> 100°,良:80-100°,可:50-80°,差: < 50°。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实验人员的膝关节活动度情况见表1。P

3 讨论

在早期康复护理中,心理护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恢复的疗效,实验中,通过对每位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沟通,明显帮助患者建立起康复的信心,患者由原来的被动训练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训练。膝部骨折患者在实行内固定术后关节活动常发生障碍,良好的关节活动是膝关节发挥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术后早期应进行膝关节主动、被动功能锻炼。主动锻炼可以促进的血液循环,并减少可能出现的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出现。应用CPM机进行被动锻炼,可以增加关节活动度,减轻肿胀,防止粘连、挛缩和僵硬,明显改善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

4 结论

术后早期的主动、被动功能锻炼,可明显的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和香,贺美华.早期康复护理对膝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7,1:2-3.

[2] 许金枝,王瑛.下肢骨折后功能锻炼时间与方法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5,19(3):506-507.

[3] 沈忆新.膝关节关节松解治疗膝关节强直[J].骨与关节损伤志,2001,16(5):227.

上一篇:酒店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下一篇: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