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10:16:06

术后护理论文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36~73岁,平均54岁。其中左肝癌5例,右肝癌3例,癌肿最大3cm×2cm,最小1cm×1cm。

2护理

首先了解术中情况,如病变大致性质、麻醉方式、手术切除范围、术中出血量以及输入液体的质和量。

2.1术后观察与护理手术后6h内,取去枕平卧位,吸氧,氧流量3~4L/min,吸氧48~72h,妥善接好腹腔引流管、双套管、胃肠减压管、保留导尿管。腹腔双套管一般用于腹部手术,创面大、创腔渗液多,能够及时引流,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膈下脓肿,护理要点:(1)保持通畅,根据患者需要调节负压(0.02~0.06mPa),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堵塞及脱落;(2)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如每小时超过200ml,且引流管温暖或者8h超过400ml,应高度怀疑有活动性出血可能;(3)双套管内管接负压吸引,外套管露出皮肤用棉垫覆盖,且每日消毒更换;(4)如内套管堵塞,可用20ml生理盐水缓慢冲洗,仍不通畅者在无菌条件下更换内套管;(5)更换引流瓶,每日1次,倾倒引流液等注意无菌操作;(6)置管3~4天,如腹腔引流液颜色较淡,24h量<20ml,腹部无阳性体征可予以拔除;(7)外套管接生理盐水500ml+庆大霉素16万u,每日更换,根据引流量的多少进行倒立冲洗次数,每个班次可进行倒立冲洗1~2次。

手术后6~24h,清醒时取半卧位,微闭双目,用鼻深呼吸,指导患者上肢―肘关节―肩关节屈伸运动及下肢趾端―足趾―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屈伸、内翻、外翻运动。每日4次,每次10遍。术后第1天(24~48h)在第一阶段上加大活动量,并增加活动项目,取半卧位,增加扩胸运动,每日2~3次,每次5遍,伴咳嗽可由他人协助翻身,轻叩背部每2h1次。术后第2天(48~72h)指导患者主动活动四肢,每2h1次,每次5~10min,如年老体弱或无法下床活动,应对其进行抬臀训练,方法是两腿屈曲,两手臂撑床,反复抬臀,每天50~100次,逐渐增加次数,直至通气。这种方法对于其他如胃、胆管、胰手术都可以采用,对促进肠蠕动,早日通气,预防肠粘连有很好疗效。术后第3天,拔除双套管,嘱患者坐于床边,双腿下垂,主动活动四肢、头颈部关节和肌肉,酌情在他人扶持下行走,注意防止感冒加重病情,练习下床活动应从床边站立开始,逐步扶床行走,每天2~3次,每次15~20min。

2.2呼吸道护理由于手术创伤大,膈肌抬高,呼吸运动受限,患者如出现咳嗽、咳痰困难,可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雾化吸入后及时给予翻身,轻叩背部,指导患者双手按压切口,深呼吸咳嗽,鼓励将痰咳出。

2.3心理护理由于手术切口与引流管的摩擦可产生疼痛,对患者肉体上造成痛苦,遵医嘱给予镇痛泵持续使用,并观察记录用药效果,可根据患者心理、文化素质进行心理疏导,给予精神安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咳嗽、深呼吸用手按压切口,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来回移动所引起的疼痛。

2.4饮食护理一般禁食3天,肠蠕动恢复后,给予全流半流普食。由于肝功能减退,食欲不振,营养状况较差,应给予营养支持,患者能进食时,指导患者选择一些高热量、适量优质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钠、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为基本原则,避免生冷及硬性食物,定时测量患者体重,以了解营养状况。

2.5清洁护理因引流管、保留导尿、营养不良及痰液过多可以成为感染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皮肤护理,每日用温水擦洗全身数次,保持口腔及会清洁,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每日更换床单及病号服一次。禁食期间加强口腔护理。换药、治疗、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切断感染途径;保持各引流管通畅,腹部无阳性体征,引流量<5ml时,及时拔除引流管,以预防感染;叮嘱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揭开纱布,用手触摸切口,以防污染。更换各引流管时,一定要用稀碘酊棉签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发生,密切观察术后5天内体征:有无出血点、紫绀及黄疸,观察伤口渗液、渗血情况,监测患者尿糖、尿比重、尿量。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为患者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3康复护理

患者因肝叶切除,应密切观察意识状态,有无精神错乱,自我照顾能力降低,性格及行为异常,饮食禁用高蛋白饮食,给予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保证水、电解质和其他营养的平衡。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术前清洁肠道,可以减少血氨的来源,消除术后可能发生肝性脑病的部分因素,术后间歇给氧3~4天,以保护肝细胞,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

此外,少数肝叶切除术后患者由于腹腔引流不畅,可造成肝创面的局部感染,导致继发性出血的发生,术后亦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应严密观察患者消化道症状,如呕吐,应观察呕吐物及粪便的颜色和性质,必要时做隐血试验。

4出院健康指导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膝关节僵硬

目前,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是韧带断裂后重获膝关节正常功能的最佳治疗方式。由于技术条件限制及治疗措施差异,韧带重建的手术疗效也不尽相同。处理不恰当,往往会产生一些术后并发症,如关节僵硬等[1]。自2002~2006年,作者共接诊了15例在外院行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僵硬的患者。现对这些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旨在分析其原因,探讨其对策,以预防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僵硬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02年1月~2006年6月,作者共接诊了外院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发生关节僵硬15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3~45岁,平均32.5岁。韧带重建方式:单纯切开手术4例,切开重建石膏固定8例,关节镜下重建石膏固定2例,全关节镜下重建1例。韧带材料:BPTB9例,腘绳肌6例。术前膝关节活动度30°~90°,平均65.3°。Lysholm评分43~65分,平均49.8分。

1.2手术方式

本组资料全部采用腰硬麻醉下全关节镜松解术,无1例切开松解。ACL重建术后黏连部位多位于髁间窝。镜下松解重点是清理髁间窝内条索样黏连带及瘢痕组织。大多情况下因髁间窝填塞,影响镜下视野,宜先钝性扇形分离,以形成工作腔隙,仔细分离韧带周围瘢痕与黏连带,直视下将黏连带及瘢痕组织刨除,注意保护好ACL。正确认识条索样黏连带与正常韧带在镜下形态、走形方向等方面的差异,是防止误刨ACL的关键。镜下松解与手法扳拿相结合,扳拿适可而止,避免暴力引起ACL断裂或伸膝装置的损伤。

1.3术后康复

术后即给予CPM机被动活动膝关节,每日2~3次,每次0.5~1h。常规服用NSAIDS药物镇痛,鼓励床上主动膝关节功能康复。麻醉清醒后,允许病人拄拐保护下部分负重活动。

2结果

2.1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僵硬产生原因

根据责任来源,僵硬原因可分为医源性因素、病人因素。具体分布见表1。表115例病例僵硬原因资料

2.2治疗方式对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僵硬的影响

本组资料中,切开手术12例,手术后应用石膏10例,关节镜手术2例。具体分布如表2。表215例病例的治疗方式统计

2.3膝关节僵硬关节镜松解术后疗效

本组资料全部在关节镜下松解。手术前后活动度,Lysholm评分明显改善(P<0.01),见表3。表315例病例关节镜松解前后疗效比较

3讨论

3.1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僵硬原因

韧带重建术后良好的关节功能有赖于术中韧带位点准确定位[2~5]、可靠固定、术后恰当治疗。通过本组资料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僵硬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1)治疗措施不恰当。膝关节切开重建ACL,术后石膏固定,不注重或术后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功能康复,导致膝关节内外出现黏连,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僵硬最常见原因。(2)术中韧带骨道定位偏差。操作技术缺陷,术中忽视位点标记点正确应用,是引起韧带位点偏移常见原因。缺乏必要的韧带重建专用工具,徒手定位,也是导致定位点不准确原因之一。沈灏等[3]报道了194例ACL重建,36例出现定位失误,其中2例失误不可挽回。本组15例资料中,3例因定位错误导致术后关节僵硬。(3)康复训练不及时或不完善。关节内手术,不论创伤大小,都有关节黏连可能。本组15例资料中,2例因康复训练因素术后膝关节出现僵硬。因此,必须注重术后早期的功能康复。

3.2术后僵硬的处理

一旦僵硬形成,如保守治疗无效,应尽早考虑手术松解,首选关节镜下松解。松解时机应恰当,作者认为最好在术后2~6个月内进行。2个月后韧带与骨已初步愈合[6],黏连相对较轻,松解容易,对康复影响小,术后疗效肯定。术中既要兼顾关节活动度最大化,又要避免重建的韧带断裂。对位点异常病例,如果严重影响活动度恢复或发生断裂,可考虑同期或Ⅱ期韧带翻修手术。本组资料全部在关节镜下进行,12例病程小于6个月,术后活动度恢复至100°~130°。3例病程大于6个月,其中1例韧带位点异常,松解过程中韧带断裂,Ⅱ期行韧带翻修。

3.3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僵硬的预防措施及对策

膝关节韧带重建术后满意疗效的取得,有赖于手术技术的正确应用、术后恰当的治疗及功能锻炼。通过对本组资料分析,作者体会到避免关节僵硬,应注意下列注意事项并采取相应对策。

3.3.1术中充分暴露及利用定位标记的骨性结构,最好应用专用器械,做到准确定位,为术后功能康复提供良好的手术保证。

3.3.2摒弃陈旧的治疗措施,转变治疗理念。前交叉韧带重建尽可能在关节镜下进行,术后避免应用石膏固定,在不影响韧带稳定性前提下,早期开展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内黏连的发生。

3.3.3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警惕关节僵硬的发生。一旦关节内黏连形成,尽早行关节镜下松解手术。如韧带位点异常影响活动度改善,或发生韧带断裂,可行韧带翻修或留待Ⅱ期处理。

【参考文献】

[1]MajewskiM,KentschA.ANewtechniqueforarthroscopicmanagementofpainfulstiffkneeafteranteriorcruciateligamentreconstructionduetofemoralmalpositon[J].KneeSurgSportsTraumatolArthrosc,2002,10(6):335-339.

[2]李大刚,吴志伟,杨俊,等.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位点的选择与固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8):622-624.

[3]沈灏,蒋垚,赵金忠,等.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术中失误原因的分析与对策[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396-399.

[4]夏亚一,孙正义,黑坂昌弘,等.应用半腱肌、股薄肌和髌韧带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65例[J].中华创伤杂志,2001,17:347-349.

[5]赵晓勇,苏江宁,李旭明,等.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肌腱指骨钢板悬吊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8):592-593.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颅脑外伤,在平时发生率均很高。头部外伤后,颅骨板障出血,硬脑膜血管以及脑表面或脑实质内血管出血均可形成颅内血肿,压迫脑组织。随着血肿不断扩大可导致脑移位,形成脑疝而累及生命中枢。因此,其致死率或致残率均很高,应引起人们普遍重视。以往大多数颅内血肿均采取手术治疗,随着CT在脑外伤临床诊断中的普遍应用以及对颅内血肿认识的加深,对部分颅内血肿采取非手术治疗的问题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从而对如何观察病情的演变等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2005年2月对78例颅内血肿采取了非手术治疗,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50例,女28例。年龄1~82岁,平均31岁,其中35岁以下62例占79.49%。

1.2受伤方式及临床表现打击伤5例占6.41%,坠落伤18例占23.08%,车祸伤55例占70.51%。主要症状:伤后无昏迷者40例占51.28%,嗜睡7例占8.97%,有原发性昏迷31例占39.74%;昏迷时间5~10min。有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者64例82.05%,有偏瘫者5例6.41%。CT提示22例儿童颅内血肿量为1~7ml,成人血肿量为7~15ml。

1.3结果治愈72例占92.31%,好转(轻残)6例占7.69%。

2讨论

2.1颅内血肿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1)在观察过程中,意识一直清醒或原来的意识障碍无进一步加重,在观察中,意识平稳或逐步好转者。(2)头颅CT检查,颅内血肿量20~30ml以内(包括儿童),观察过程中无进一步扩大者,值得注意的是CT扫描只代表当时的血肿量,应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CT检查距外伤的时间越短,CT所示血肿量的可靠程度越低,因此,单靠CT的血肿量取决手术与否,而忽视动态观察,特别是临床症状的观察是很危险的。(3)头颅CT示中线结构移位<0.5cm,环池存在且>4cm。

2.2随时做好应急术前准备颅脑外伤后继发颅内血肿或严重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致脑受压,严重者须急诊手术治疗。由于急性脑受压往往病情变化很突然,随时都有手术的可能,故凡是颅脑外伤急诊住院者均按脑外科常规做好术前准备,如理发、备血、出凝血时间的检查、输血前准备等,以备应急。

2.3密切观察意识改变神志状态是判断脑损伤程度最可靠的标志,也是护理的重点观察项目之一,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神志障碍的程度观察(除意识清醒外),分为嗜睡、朦胧、浅昏迷、昏迷和深昏迷。应做好每班床头交接,严密观察,如发现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并伴有一侧瞳孔逐渐散大,光反应迟钝以至消失,以及一侧肢体活动减少,在锥体束征即提示有急性脑受压的出现,需立即报告医生行头颅CT复查,并根据CT提示结果做相应的处理。而对儿童观察更要细致,由于儿童在颅脑损伤后,常有一段很长时间的嗜睡,而且较成人更易发生呕吐、抽搐,对于出现这类症状的患者,更应严密观察意识有无进一步加重,并结合生命体征的变化来区别是原发性脑挫伤所致的反应,还是颅内血肿的症状。不管成人或儿童观察中应结合原发性脑损伤的轻重程度来判断意识的变化。在意识观察的同时,还应注意一些精神症状的变化,有时性格改变,某些精神状态也是颅内压升高的早期表现。观察患者动作情况,包括四肢的自主活动,对疼痛的反应,吞咽动作,饮水有无呛咳,排尿是否从会用便器发展到尿失禁,呕吐从主动转头到不能自我控制等。从上述的这些颅内压增高的早期表现中来判断患者有无颅内血肿继续扩大以免到了晚期脑疝再处理,那时即使手术效果也很差。

2.4观察颅内高压的其他临床症状观察内容主要包括:(1)头痛性质,恶心、呕吐次数及性质;(2)生命体征是否有二慢一高表现(即心跳慢、呼吸慢、血压高)。病例41岁脑外伤患者晚间8∶00生命体征瞳孔均无明显改变,30min后患者出现脉搏从原来84次/min降至40次/min,呼吸从原来24次/min降至20次/min,血压从原来90/60mmHg升高到130/85mmHg,护士发现后及时报告医生,立即给予静滴20%甘露醇,同时急诊头颅CT检查,提示为严重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经以上紧急处理赢得抢救时间,患者转危为安。生命体征观察与判断,把颅内血肿所致呼吸、脉搏、血压的改变规律如下表1所示。在观察中发现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三项中两项或一项的变化比较多见。

表1颅内血肿致呼吸、脉搏、血压改变的规律(略)

2.5瞳孔观察与判断颅内血肿逐渐增大,随着意识及生命体征改变可出现瞳孔改变,观察时注意鉴别以下几种情况,天幕裂孔疝早期是同侧瞳孔缩小逐渐散大伴有时对侧肢体偏瘫,锥体束阳性体征。另外动眼神经受刺激时仅有短暂瞳孔缩小然后瞳孔散大,观察时要特别注意。如发现一侧瞳孔散大经脱水治疗迅速恢复正常,另一侧正常,说明散大侧有血肿,而枕骨大孔疝瞳孔无明显改变。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老年人急腹症术后护理

老年急腹症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我院在2002年3月~2007年6月内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急腹症患者44例,占同期病区的20%以上,现结合文献就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4例,男18例,女26例;年龄60~82岁,平均65.8岁,急性阑尾炎13例,其中化脓坏疽性阑尾炎8例,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8例,其中胆囊穿孔伴腹膜炎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伴腹膜炎6例;外伤性肠破裂4例;外伤性脾破裂3例。

2护理体会

2.1温度的调节老年人对外界的温度适应调节功能较差,特别在严寒酷暑季节,老年患者从手术室返回病房后,由于温差较大,常易引起血压心率的变动,造成机体内环境的紊乱,故应及时给予做好保暖和降温措施,以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

2.2肺部感染老年急腹症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较多见,特别是高龄肥胖、营养不良、有吸烟史或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者更易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对老年患者术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术后早期取半卧位,按时协助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对痰液量多而黏稠者,尽早使用蛋白溶解药和支气管扩张药物进行雾化吸入,鼓励患者间断做深吸气运动,最好做深胸式呼吸,有利器官分泌物的排出,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1]。

2.3胃肠道功能老年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胃肠蠕动的恢复及排气一般较中青年人慢1~2天,患者有结肠胀气时,可做肛管排气,鼓励和帮助患者在床上多做翻身运动,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排气。2.4血管的护理手术后由于血管壁的损伤,血液淤滞及凝血成分的改变,老年患者易发生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术后要早期下床活动肢体,必要时给予热敷和局部的按摩。

2.5切口愈合方面切口裂开亦为老年术后常见并发症,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咳嗽患者在护理中应注意预防,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平时应给予腹带保护,及时给予维生素、白蛋白、抗生素等药物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6其他方面护理术后进食阶段的全身治疗和基础护理较为重要,要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和能量的供应,及时配合专科医生处理并发症,输液过程中应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预防输液输血反应及静脉炎的发生,加强口腔护理及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同时更要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

3临床护理评价的效果

本组44例老年急腹症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2例,切口延迟愈合2例,经良好的术后护理后均治愈,本组病例中无死亡发生。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骨折术后;恢复期;中医护理;体会

一、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本组426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285例,女141例;年龄3~88岁,平均年龄45岁;上肢骨折198例,下肢骨折219例,骨盆骨折7例,脊髓损伤2例,单纯合并多处骨折228例,多发性粉碎性骨折384例。住院时间13~62d,平均24d。

1.2治疗方法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术后尽早功能锻炼;加强情志疏导;结合理疗、针灸、中药内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

二、护理体会

2.1情志护理《内经》描述情志反应,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是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而且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精神活动与五脏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机体健全脏腑功能活动正常精气充盛,是保持精神情志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并归纳出诸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情志太过易伤相应脏腑的规律。情志太过或不及均可成为致病因素。骨折患者由于突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加之治疗时间长,有的患者害怕终生残疾等,对今后工作生活顾虑重重,易产生忧虑、悲观、失望甚至厌世等多种心理状态。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主动关心患者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志变化,积极地耐心地开导患者,向其说明情志的好坏与疾病康复的关系,使他们消除各种不良情绪,配合治疗,以利于早日康复。

骨折发生后,由于疼痛、活动受限,常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因此患者的思想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护士应善于观察疏导、细致、耐心护理,以增进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对老年患者和儿童,除尽量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特殊需求外,还应征得家属支持,医护、患者、家属三方面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患者住院时间久,陪护人员是他们密切接触的人,陪护的一言一行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因此,也要把情志致病和治病的知识向陪护讲明白、讲清楚,使他们在做好护理的同时,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志变化,做到体贴、关怀、安抚和照顾,使患者思想放松,了解病情,减轻心理压力,充分建立治病的信心和决心,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相信自己通过治疗完全可恢复健康。做到医、护、陪三者联为一体,共同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

2.2饮食护理骨科病人一般病程较长,骨折后由于伤后气血失和,骨折组织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中医素来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故疾病的调护重在饮食的调护。在饮食调护过程中,应根据三因制宜原则,通过八纲辨证,采取不同的调护方式选择气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调养,使气血旺盛,四肢百骸筋骨皮毛得以濡养。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修复均依赖肾精滋养和肾阳推动。故以补肾精的食物为主,用枸杞核桃仁、肉桂等煮粥、炖鳖。气血虚加入适量黄精、黄芪、当归以调补气血。对肝阴虚以养肝滋水涵木为主,可进食熟地、山药、党参炖鸡或猪肚汤。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强弱,在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嗜好,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补养气血促进骨折愈合。

2.3合并症的护理术后患者因短期内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护士除了做好一般生活护理预防褥疮外,还需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感觉、运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注意原有疾病的护理,如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护士应对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制定训练计划,做好饮食宣教及管理。

2.4辅助疗法的护理在康复锻炼同时,中西医结合用药活血化瘀,另对部分患者配合红外线照射、热水浸浴、低频磁场、低中频电流刺激等理疗方法,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手法,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利于血肿吸收和骨痂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锻炼相辅相成,能达到筋骨并重,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的目的。:

2.5功能锻炼的护理功能锻炼古称导引,强调调神与调息,运用肢体运动与意、气结合的方法来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的伤病,达到骨折后的康复。功能锻炼既是治疗的目的,又是中医疗法的治疗手段。对骨折术后恢复尤为重要。及时恰当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滑膜粘连,关节囊挛缩,使骨折端得到有益于加速愈合的间断性生理应力,促进骨折修复。同时功能锻炼对血运有较大影响,可以益气活血,舒筋活络,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功能锻炼要根据现有功能水平及组织情况决定。从少至多,从易至难,从静止姿势的静力练习到运动中的练习,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原则。

在整个骨折治疗的过程中,护士必须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骨折整复后继续指导病人正确积极地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的愈合,预防肌肉萎缩及肢体畸形,保持肢体及关节活动的正常功能。在进行肢体和关节功能锻炼前应把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解除其思想顾虑,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克服患者怕痛,怕丢人的思想和消除家属怕活动后会加重病情的误解。使其自觉地进行功能锻炼。在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在床上给患者做强化训练,活动时范围宜小,力量宜轻,达到各关节和肌群都活动即可。操作时手法要轻、柔、稳,要有节律,并根据各部位、关节的功能特点进行功能锻炼。观察防止发生意外,经过治疗与护理,当患者肢体出现自如运动时,可由患者自己练习,护士在旁指导,督促患者作好床上活动。总之,功能的锻炼一定要持久、耐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锻炼程度与恢复效果有明显关系锻炼愈好效果愈佳。

三、小结

骨伤科的康复护理是目前临床研究和探讨的主要课题。通过对骨折患者的护理,使我认识到,骨折除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外,良好的康复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术后护理关系着手术治疗效果的成败。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更进一步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骨折患者时不仅需要观察患者的躯体征象,同时指导患者根据病情辨证用餐,做好情志护理,加强各个方面功能锻炼,最主要的是要突出“早”和“量力而行”及正确对待的方法。必要时可邀请心理医生会诊,提高骨折患者对治疗康复护理的依从性,也是骨折术后患者得以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钱会南.《内经》精神病理论特色浅析[J].中国中医药学刊,2001,19(6):546.

[2]尹梅君.浅谈骨折患者的中医饮食调护[J].中医药导报,2006,12(9):62.

[3]刘芙蓉.骨科患者的辨证饮食护理[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2(15):63.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1.1临床资料总结我科2004年2月~2008年10月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发生迟发性面瘫的11例患者,男5例,女6例;年龄22~61岁,平均38.5岁。术前均无面瘫史,乳突CT检查面神经管无异常。进行常规全麻下中耳手术,10例为改良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1例行乳突根治术;均探查面神经骨管并充分磨低面神经嵴。术中发现有5例面神经管骨质有破坏,均在水平段,面神经部分暴露,但鞘膜完整,无水肿。面神经管无明显病变的有6例。术中剪断鼓索神经3例。全部病例术程顺利,术中面神经无明显损伤,手术当天无面瘫。术后静脉应用抗菌素1周,术腔常规给予明胶海绵和碘仿纱填塞2周。全部患者面瘫发生于术后第1~20d,平均4.3d,其中有8例发生于术腔填塞物抽出前,3例发生于术腔填塞物抽出后,均为不完全性面瘫,面神经功能评分为(House-Brackmann分级)Ⅱ~Ⅳ级。

1.2方法发现面瘫后,立即取出术腔填塞纱条,清理明胶海绵,每日换药1次,术耳每天滴含糖皮质激素的抗菌素滴耳液。遵医嘱给予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素、营养神经药物等综合治疗,持续7~14d。持续观察面瘫的程度和发展,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局部伤口、眼部的护理以及面肌康复训练和出院健康指导。

2结果

经综合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面瘫于2周内完全恢复者8例,2个月内完全恢复者3例。随访半年以上未见面瘫复发,术腔干结,无后遗症。

3护理

3.1术后观察全麻中耳乳突术后除观察基础生命体征外,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面瘫的体征,以及出现体征的程度和发展情况。若术前无面瘫,术后出现面瘫,应及时向手术医生汇报,手术者可以分析出现面瘫的原因,及时给予处理。

3.2面瘫护理

3.2.1心理护理术前配合医生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介绍手术的方法以及术后发生面瘫的可能性及原因,并告之患者,面瘫是暂时性的,术后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面瘫的恢复。术后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另外还要重视发挥家属及亲友在维持病人最佳心境中的作用,使其有一个关心、体贴的家庭环境,使患者感到温暖,减轻精神负担,消除自卑感和紧张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3.2.2伤口护理注意观察切口局部及耳郭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热、痛,敷料是否清洁,根据伤口情况每日或隔日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指导患者采取健侧卧位,防止伤口受压。3.2.3眼部护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光线适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每天使用人工泪液和抗生素滴眼液滴眼,3次/日,保持眼球湿润;睡前用金霉素眼膏涂眼及消毒纱布包眼保护角膜。

3.2.4面肌功能康复指导指导患者以热毛巾敷面部及行环形脸部按摩,按照健侧运动方向按摩患侧,用力轻柔、适度、持续,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功能的恢复,必要时给予理疗。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运动时按节奏进行,每个动作做2~3个八拍,3次/d,促进肌肉张力的恢复。

3.2.5出院指导保持手术耳的清洁干燥,防止污水进入术腔,防止感染,3个月内避免长时间术耳正对风吹拂。对未完全康复的患者,要指导患者继续进行面肌功能自我康复训练,自我观察面瘫的发展程度和恢复情况,定期回院复诊。

4讨论

迟发性面瘫一般在中耳乳突术后几小时、几天或十几天出现,不能以手术损伤来解释。其发生原因多数不能明确,可能与面神经骨管缺损或破坏、鼓索神经过度牵拉引起面神经逆行性水肿、术腔填塞物过紧压迫面神经或病毒感染等有关,与手术中使用的器械及手术技巧等也有密切关系。根据本组病例分析,其发病原因可能是由于面神经骨管破坏、术腔填塞物过紧压迫的面神经或碘仿过敏、术中热损伤等。根据其可能的发病原因,尽早取出了耳内填塞物,减少压迫;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血管扩张剂及营养神经制剂,适当的物理治疗等综合保守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得以康复。因此,在中耳乳突术后需密切观察有无发生面瘫,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同时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消除其自卑感和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能使面瘫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曾海燕.贝尔氏面瘫患者的护理[J].华夏医学,2001,14(05):667-678.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和总结中耳乳突手术迟发性面瘫的观察和护理。得出结论:对中耳乳突手术术后需密切观察有无迟发性面瘫,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护理,能使面瘫恢复良好。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7篇

观察指标①产妇给予不同饮食后恶心、呕吐、腹胀、口渴、饥饿、焦虑情况。②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③首次下床活动时间。④泌乳始动时间:指胎儿、胎盘娩出后至产妇自觉乳胀,挤压有清淡乳汁流出。⑤泌乳量:乳量充足:产妇哺乳前自觉胀大或手法挤压有大量乳汁喷出,哺乳时有下乳感,哺乳后变软,母乳喂养后新生儿满足、不哭闹、安静入睡,每天更换6次及以上尿布,大便1次/d。乳量不足:挤压乳窦有少量乳汁排出,产妇喂养前无奶胀,喂奶时间长,喂养后新生儿哭闹,有觅食动作,不能安静入睡。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产妇恶心、呕吐、腹胀、口渴、饥饿、焦虑情况比较。

2两组产妇首次下床时间、泌乳始动时间、排气时间比较。

3两组产妇泌乳量比较术后72h观察组产妇泌乳量充足率达97%,对照组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论

24h恢复普通饮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现代康复医学认为,术后早进食是加速康复治疗的重要措施[3]。剖宫产术前,产妇禁饮禁食时间已达数小时甚至10多个小时,部分产妇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试产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之后选择剖宫产,术前即已出现脱水、口渴、焦虑、低血糖、低血容量等状况,若术后常规禁饮食,会加重产妇的不适感,降低机体抵抗力,影响术后康复及泌乳。对照组口渴、饥饿、焦虑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口渴说明体内水分已经失衡,传统应对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增加补液量,加快液体滴速,则会加重产妇心脏负担。尽早经口补充液体和食物可有效解除口渴、饥饿以及由此引起的疲劳、焦虑、烦躁等,提高机体对创伤的耐受力。术后禁饮食是预防误吸引起呼吸道梗阻或窒息。术后产妇神志清醒,咳嗽反射正常,侧卧位进食,即便呕吐,发生误吸的可能性极小。恶心、呕吐与低血压、神经冲动传入、手术操作、患者精神因素、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及术后疼痛程度有关,与饮食无关,观察组首次进饮食时间术后30min26例,术后2h74例,24h内均恢复普通饮食,无一例发生误吸,两组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严重腹胀1例,给予新斯的明足三里穴封闭后缓解,未出现肠梗阻相关症状。说明剖宫产术后不禁饮食,早进普通饮食是安全的。

术后早进食对胃肠功能的影响传统排气前只进少量流质的目的是减少腹胀发生,腹胀则是因为麻醉对腹腔脏器神经的抑制作用、手术操作对肠管及腹膜的刺激致肠蠕动恢复减慢,肠腔内气体积聚不能排出;剖宫产术属非胃肠手术,操作对象是胀大的子宫,极少直接刺激肠管,新式剖宫产术腹腔暴露时间短,对胃肠功能影响小,随着手术的结束,利多卡因的局麻作用逐渐减弱,术后胃功能1~2d恢复,小肠的蠕动、消化、吸收功能数小时即可恢复。早进食通过咀嚼运动及食物对咽、食管和胃的直接刺激反射性引起胃肠蠕动,兴奋大脑皮层和皮下中枢,使乙酰胆碱释放增加,直接兴奋胃肠平滑肌,加速胃肠蠕动,且膳食纤维可加速食物胃肠通过时间,减轻或消除腹胀,使排气时间提前[2]。流质及半流质饮食不足以满足营养需要,普食较流质食物种类多、营养全面,早恢复普通饮食有利于产妇体力的恢复,观察组产妇初次下床活动时间高于对照组(P<0.01),早活动又可促进胃蠕动肠功能恢复,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2例产妇排气时间提前至术后6h。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8篇

自2009年3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自发性气胸10例,胸腔积液(血胸)14例,脓胸12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5~60岁,平均38岁;均接受深静脉型胸腔闭式引流术,经过治疗,病情治愈拔管后愈后良好。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深静脉留置式套管针头一副,输液延长管一根,密闭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内有500ml灭菌盐水),吸痰器玻璃接头,一次性5ml注射器,利多卡因,胸穿包1个。

2.2操作方法患者取平卧位,经X线片确定部位,局部常规消毒皮肤,局部麻醉后用留置针头以45°角行穿刺,穿刺成功后边拔出针芯边向内推进留置针,适当固定缝好[1]。留置针头末端与输液延长管连接,再和吸痰管玻璃接头连接,再连接胸腔闭式引流瓶,各连接部位用医用胶布妥善固定。

3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1)尽量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思想工作,避免患者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保证治疗与护理工作顺利进行。(2)向患者解释开胸置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针对患者不同的心态,做好详细的术前健康教育;介绍同种疾病康复者与患者直接交谈,使患者有个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讲解戒烟、咳嗽、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3.2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患者若血压平稳,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按时挤压胸腔闭式引流管,防止阻塞、扭曲、受压,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以便胸腔内气体或液体的排出,促进肺扩张。患者咳嗽时用双手按压患侧胸壁,以减轻咳嗽时的疼痛。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或雾化吸入,每天4次。

3.3观察引流是否通畅(1)翻身活动时注意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脱出,以保证引流管通畅。随时注意引流管有无堵塞,液平面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2)水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接头牢固固定。(3)水封瓶玻璃管水柱是随呼吸上下波动的,正常水柱上下波动约2—6cm。水柱波动表示胸腔压力的高低,并指示引流是否通畅,应经常予以注意。如水柱波动过大,提示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水柱波动,提示引流管不通畅或肺已经完全扩张;若病人出现气促、胸闷、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症状,则提示血块阻塞了引流管,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紧急措施。

3.4预防感染一切均应坚持无菌操作,换瓶拔出接管时要用消毒纱布包好,保持引流管、接管及引流瓶清洁,定时用无菌蒸馏水冲洗;水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接头牢固固定,以预防胸腔内感染。

3.5拔管指征胸腔闭式引流术后48-72小时,观察引流液少于50ml,脓液少于10ml,无气体溢出,胸部X线摄片呈肺膨胀或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或气促时,可考虑拔管。拔管时指导患者深吸一口气,吸气末迅速拔管,用凡士林纱布封住伤口,包扎固定。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切口漏气、渗液、出血和皮下血肿等,若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紧急处理。

3.6拔管后注意事项(1)拔管后不要让患者马上下床活动,以免空气从胸壁引流管口处进入胸腔引起张力性气胸。(2)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检查引流孔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液。有些患者拔管2天后仍有胸液引流口漏出,应及时更换敷料并作相应处理。

3.7出院指导出院后指导患者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增加机体抵抗力,定期复查,若发现异常情况随时就诊。

4体会

深静脉型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感染率少,痛苦轻,患者易接受。因此,掌握好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更好地为患者护理,对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9篇

1临床资料

自1991年元月至2001年12月接受同种异体尸肾移植术高龄患者36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心脏扩大,心胸比〉0.5者31例,占85%;肺淤血16例,占44%;心律紊乱8例,占20%;心包积液10例,占27%;糖尿病肾病1例,占0.2%。

2结果

2.1并发症转归

本组术前心胸比〉0.5的31例中,二月复查心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心胸比低于0.5有29例(93%)。

肺淤血、心包积液、心律紊乱患者在出院时全部治愈。

糖尿病肾病患者出院时尿糖基本恢复正常。

2.2成功率

本组患者36例出院时肾功能均恢复正常。

3护理

3.1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逐渐减退,主要脏器的代谢能力和机体储备能力及营养状态逐步下降,对“手术侵袭”的反应和处理能力也减弱。因此,术前对高龄患者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深入病房详问病史,仔细检查和观察,正确估计手术耐受力,术后根据合并症评估危险因素,预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护理计划,进行针对性护理。

3.2对于腹水较多的患者,术中在麻醉医师的监护下,间断放腹水,避免术后因腹水造成呼吸困难及胃肠功能不佳,进入ICU后密切观察病情。

3.3注意心肺功能的监测及护理

术后回ICU立即吸氧,监测中心静脉压,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根据尿量和中心静脉压补充液体,尿量每小时超过300ml,适当补充碳酸氢钠和钾,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严格掌握输液速度,以免液体过快加重心脏负担。对于尿量少,有可能补液过多造成心衰的患者,预防性给予强心药物,防止心衰的发生。

3.4对于术后低血压者,应用多巴胺升压,(0.3~0.5ug.kg-1/min)扩张肾血管,防止休克肾发生,扩容补充胶体,及时找寻及消除血压下降的因素。

3.5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严密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3.6对移植肾急性肾衰的患者,按急性肾衰的处理原则,适时透析治疗,严格掌握入水量,等待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3.7预防肺部并发症

注意肺部听诊,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SO2)的变化。做好肺部体疗,协助病人咳嗽、咳痰。术后平卧6小时后摇高床头,不易咳出分泌物时应采取拍背辅助咳嗽、排痰或用雾化吸入等方法清理呼吸道保持通常。

3.8皮肤护理

协助病人翻身每2小时1次,并定时给予按摩骨突出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也可用气垫床。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更换床单时注意动作要轻柔,以防埙伤皮肤。

3.9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高龄也是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高龄患者由于术前活动减少,术后制动且合并心肺功能减退导致静脉血流缓慢,因此鼓励患者在床上活动各关节。我们编制了四八拍床上活动操,每班护士协助病人做1~2次。

3.10饮食指导

术后饮食因人而异,因病制宜。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如:面粉、米粉、鱼、瘦肉、新鲜水果和蔬菜。少吃脂肪类食物。如:肥肉、煎炸的食品[1]。高龄患者由于年龄大,钙质流失严重,形成骨质蔬松,还应补充钙。如:牛奶、豆浆等。糖尿病患者应选用优质白蛋白饮食。如:动物食品中的奶类、禽蛋类、水产类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利于保护肾脏。

3.11康复指导

患者由于长期疾病的折磨,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尤其是高龄病人,在护理过程中,针对影响病人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采用个别讲解的方式向病人介绍术后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防治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帮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2]

参考文献:

[1]付风齐.肾移植术后整体护理体系的建立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2-23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我科对12例患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内窥镜鼻窦手术,从术后一般护理到鼻腔局部用药、术后换药和出院指导等多个环节进行护理观察和研究,形成一套系统的护理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8~56(平均38)岁。单侧病变7例,双侧病变5例;术前作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冠状位扫描。

1.2方法患者采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根据术前诊断、鼻窦冠状位CT检查,显示鼻窦病变范围及术中情况,开放相应鼻窦,清除鼻窦病变。

1.3护理方法

1.3.1一般护理患者术毕回病房后,立即了解术中出血情况,观察生命体征,采取半卧位。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主动给予生活帮助和心理安慰,术后24h内用冰袋进行鼻部冷敷,以减少出血和减轻疼痛。鼻腔换药前向患者讲清换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如何配合。患者手术出院后,仍需进行多次鼻腔冲洗和定期换药。科室要做好预约登记。

1.3.2术腔护理由于内窥镜鼻窦手术要开放鼻窦,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和引流,鼻腔创面多,易发生淤血、粘连和息肉再生。所以,术后鼻腔护理极为重要。要及时清除术腔凝血块和纤维渗出物,以保持术道通畅,同时要保护新生上皮。鼻腔填塞物如凡士林纱条、明胶海绵等)应在24~48h逐步抽出。术后起每天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加生理盐水冲洗窦腔。出院后1~周复查1次,及时分离粘连,清除术腔的痂皮、增生的肉芽和小息肉组织,行鼻腔鼻窦冲洗,直至术腔黏膜上皮化。常规给予激素、吉诺通、局部类固醇喷鼻外,给患者服用阿奇霉素次?d,1周服3d停4d,疗程4周以上。大部分患者经6个月的换药,基本可治愈。

1.3.3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主要观察是否有出血倾向。如果患者有频繁地吞咽动作,反复从口中吐出血液或血凝块,或前鼻孔有持续血液滴出,应立即进行鼻腔填塞止血。本组病倒中,有2例患者术后前鼻孔持续出血,采用加压填塞止血肌肉注射“立止血”,静脉输入止血药物后,出血停止。高血压患者术前血压控制和术后血压监测也是预防术后出血的重要措施。还要嘱患者进软食,不要挤压鼻部,以免引起出血。另外,观察术腔是否粘连及其他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二、结果

所有病例按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率为88.4%,好转率为11.6%。均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

三、讨论

在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早期,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效果呈下降趋势。而我们采取上述术后系统护理方法后,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这说明,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手术只是完成了整个治疗过程的一半,而术后随访和术后护理是更为复杂和长期的工作。护理的中心环节是如何保持后鼻腔良好通气和鼻窦引流通畅。

【参考文献】

[1]韩德民,周兵,史剑波,等.经鼻内窥镜鼻手术几项与疗效有关因素的探讨[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31(1):12-15.

[2]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内窥镜鼻窥手术疗效标准(1997,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6):134-135.

上一篇:护理体会范文 下一篇:十四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