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康复指导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5:35

术后康复指导

术后康复指导篇1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康复

近年来,随着股骨颈骨折和髋关节病变,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患者越来越多,现代医学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使患者恢复髋关节功能,消除临床痛苦,使大多数髋关节病变患者从摆脱病痛。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临床上进行术后护理以及康复锻炼指导,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提高髋关节恢复功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1]。对本院2011年5月~2103年5月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0例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及护理,术后对患者随访6~12个月,恢复满意,现笔者将资料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0例患均来自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本科室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68.5岁,其中股骨头坏死导致患者行走不便1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50例患者均采用髋后外侧切口显露途径。

1.2术后康复指导

1.2.1术后床上功能锻炼 手术后,移动患者至病床时,要托起患者臀部,不能托起腰部,会导致髋关节变化,患者术后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平卧姿势,不可随意乱动,以防止假体脱落和出血,局部水肿。术后第1d,除了医嘱除了活血止痛抗感染处理之外,还应该从患者心理上给予护理,消除患者术后的内心恐惧感,在患者恢复功能期间,应该给予患者足部和下肢部的按摩,以增强患者术后恢复能力。患者术后2d,应该轻微对患者进行伸屈练习,对患者的股四头肌,腓肠肌进行收缩运动。术后3~5d,持续直腿抬高训练,直腿抬高幅度应由小变大,运动量由小到大,活动量时间有短变长。

1.2.2术后离床训练 患者术后7d,可以进行地面活动,之前,在床上可进行半坐卧位,患者要自己提高离地活动,首先借助床边,轻轻移动自己的腿部,使足部着地,患者注意不要过分外展,尽量小于45°[2]。然后护理人员抬起患者患肢,拄双拐着地,上床时候,注意患肢不宜压倒。

1.2.3康复指导拄拐 给患者准备高度适宜的拐杖,底部装有防滑橡胶底,顶端则有棉垫包裹,防止压迫腋下神经,练习使用双拐和健腿的支撑站立活动,在患者下肢不负重的情况下进行行走。

1.2.4出院指导 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出院后要靠自行恢复也是很重要的,使患者自己学会功能训练,克服紧张情绪,逐渐增加走路的活动量,腿部肌肉的自我训练恢复,防止局部坏死的和血栓的行成。①出院前,交代患者正确的穿衣脱裤行为,避免不注意而使得患者术后恢复不良。注意术后的饮食调理,尽量不要单独外出行动。②卧床时应采取平卧位或者半卧位,3个月内避免内侧卧位,不宜剧烈运动不可盘腿蜷曲动作。③注意避免患肢负重,尽量双拐行动,术后3个月可单拐行动,避免患肢下蹲[3]。④出院后要求患者及时来院复诊。

2临床术后护理

2.1一般护理

2.1.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患者术后6h,保持心电监护,注意患者意识状态以及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1.2引流管换药护理 患者患肢留有引流管,妥善观察负压引流器有无漏气损坏等引流管是否通畅,记录引流量以及观察引流液颜色,密切观察企伤口处,积极换药预防感染。

2.1.3保持 患者术后采取患肢的外展,避免患肢屈曲内收,这样会使关节脱位,在患者患肢大腿根部放置棉垫,防止内收。

2.1.4基础护理改善 患者因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患者容易出现褥疮便秘等,此时因嘱患者多饮水,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老年患者因注意肺部护理,嘱患者咳痰咳嗽,避免痰液聚集肺部引起继发性肺炎。

2.1.5饮食指导 患者术后因注意清淡饮食,多食瓜果蔬菜,少吃油腻,多饮水,老年患者则注意补钙。

2.2术后心理护理 患者术后难免会产生恐惧心理,此时应开导患者,减少患者紧张情绪,使患者积极参加到术后恢复中来。

2.3预防处理并发症

2.3.1预防下肢薛栓的行成 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术后如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形成,术后患者恢复期间,应该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恢复方式,加强患者的功能训练,减少患肢局部压迫[4]。

2.3.2预防局部伤口感染 患者术后应给与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术后注意引流管液体引流量以及颜色注意换药。

2.3.3 注意患肢关节脱位 患者术后关节处于恢复期,不宜进行剧烈运动以及不当,此时应该密切观察患者,使患者患肢保持外展中立姿势。

3结果

本组患者共50例,均是在顺利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术后护理以及康复指导患者,目前患者关节恢复满意,全部患者均可独立或者拄拐行走,按照按照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其中优28例, 良18例,中2例,差2例, 优良率达到90.1%,术后经6~12 个月随访,无1例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恢复满意。

4讨论

目前随着髋关节置换患者越来越多,在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以及康复指导是目前临床所需要的,髋关节的置换可以解除患者因为关节病变而产生的行动不便,关节疼痛等问题,正确有效的术后护理及指导,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以及患肢活动功能的恢复,有效的减少了各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5]。而术后的康复指导则体现了术后护理的重要性,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嘱患者注意日常生活行为以及饮食调理等等,给予患者信心,提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积极性,对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之,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护理上,术后护理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这都需要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上给予正确的术后护理指导以及康复指导,这样才可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蒋小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居家护理方案的制定和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

[2]莫秀娟,莫婉琼,郭玉姣.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康复指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01):141-142.

[3]王旭蓉,杨翠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J].护理研究,2008,4(S1):39-40.

[4]吕汐妍.术前康复程序对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短期功能水平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

术后康复指导篇2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功能重建;康复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2-0158-0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共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145例,其中男61例,女84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26岁,平均54.5岁;共行157个膝关节置换,其中单膝置换133例,双膝置换12例;术前所有膝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不适、畸形、活动受限;术后所有病人膝关节疼痛得到明显缓解,畸形纠正,上下楼梯及行走均得到恢复。

1.2 方法与结果

根据患者病情和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膝关节假体,行单侧或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术后2周伤口拆线出院,所有患者膝关节均能伸直到0°,屈膝110°以上的患者141例,屈膝85°~100°的患者4例,无1例发生感染。术后全部病例进行3个月~2年随访,1例出现5°屈曲挛缩,余患者膝关节可达到完全伸直,膝关节屈膝活动120°以上134例。所有患者膝关节不适感术后6月基本消失,能参加日常工作及社会活动。

2 护理

2.1 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指导(手术后1~3d)

主要目的是让患者了解锻炼的内容,核心是提高患肢肌力,同时有利于减少卧床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预防水肿,患肢远端应高于心脏水平,下肢垫高20°~30°,而近端(大腿)略低于心脏水平,踝关节背屈90°,足跟悬空,防止受压。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刀口渗血情况。心理指导:患者术后因刀口疼痛而有焦急烦躁心理,早期康复锻炼时,给予耐心指导和肯定。每日了解患者的康复锻炼情况,与患者一起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做好患者家属工作,使家属能主动参与患者的康复锻炼,以利于出院后康复锻炼的继续;组织患者之间交流、互相介绍锻炼感受和经验,以提高锻炼效果。

2.2 恢复期训练指导(手术后3~14d)

2.2.1 无痛情况下的锻炼

术后第3d,拔除引流管,并摄X线片复查假置后方可练习直腿抬高,患者应在无痛情况下进行锻炼,高度不超过30cm,每5个或10个一组,每天3~7组。方法是先用力使脚背向上勾,再用力将腿绷直,然后将整条腿抬高,维持几钟后将腿放下,并完全放松。若疼痛剧烈,应适当减少角度及强度,并遵循三级镇痛原则止痛。运动强度应当从小强度开始,随着病情的恢复,逐渐过渡并保持中小强度,其判定标准以患者主观感知为主。

2.2.2 CPM机的使用

被动活动器练习术后第3d,可借助持续被动活动器(CPM)进行髋膝关节屈曲被动锻炼。初次练习屈伸由0~30°开始,每次30min,逐渐增加到60min,角度每天增加5°~10°的屈曲度数。1周内尽量达到或接近90°。术后两周应达到110°,频率由慢到快,活动范围以患者无痛范围为准。当患者感到疼痛时,说明范围过大,保持前一次的角度锻炼2天,然后递增。通过CPM机的使用,大大加快了膝关节的恢复进度,从而防止关节周围组织粘连,使关节活动得到改善,在临床上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2.2.3 弯腿练习

术后第3d起开始练习。开始时可在床侧进行,患者坐于床边自然放松,腿凭借重力垂到床下,就能达到90°,然后再用好腿放到前方,帮助向后压患肢,即可增加屈膝角度,用力大小以能够忍受为度,坚持数分钟,效果更好。

2.2.4 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

手术后第3天开始练习。在股四头肌、腓肠肌肌力得到一定恢复,术后疼痛较轻时,使用CPM锻炼的同时进行,或在体疗师的帮助下进行。

2.2.5 伸展滞缺及屈曲受限时的膝关节锻炼

用于术后2周膝不能完全伸直或屈膝不能达到90°时。一般术后9~10d时患膝伸展滞缺超过5°~10°,屈曲小于75°~90°时即可开始在麻醉及监护条件下进行手法推拿矫正,使膝关节被动伸直,并屈曲达90°以上。之后休息1d,第2d重新开始以上锻炼。

2.3 愈合期锻炼(手术2周之后)

2.3.1 习步架站立练习

此时患者患肢还需要石膏托固定支持,依靠习步架进行站立练习,为进一步站立行走做好准备,在进行站立时,由于患肢关节不稳定,肌肉力量相对较弱,故患肢站立过渡时以患者的主观感知为主。

2.3.2 习步架步态训练

用双手握好把手,身体站立,目视前方,先向前移动习步架,然后移动健腿,再移患腿(注意习步架放稳后再移腿)。

2.3.3 双腋杖三点步行

患者刚下地时需要有人帮助。三点式步态,是一种快速移动的步态,适用于一侧下肢功能正常,另一侧无法负重时使用,且上臂健壮的患者。使用双拐行走时,两腋拐与患肢同步,与健侧交替行走。开始每次10~20min,2次/d,以后逐渐增至两次20~30min,每天3~4次。使用拐杖时应手持重,拐杖腋横把应与腋窝保持两指距离,不能用腋部持重,以免腋窝下的神经、血管被压伤。

2.4 出院指导

2.4.1 出院时制定康复锻炼计划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练部分时间是出院之后在患者家中,教会患者及家属训练方法,患者坐在床边,主动屈伸小腿或坐在床上,膝关节下垫一枕头使膝关节屈曲,然后伸直,每日多练习。同时配合全身关节的运动,如散步、上下楼等。训练中避免剧烈运动,不要做跳跃和急转运动,防止关节损伤。

2.4.2 饮食指导

供给高蛋白、高维生素,在补充蛋白质的同时必须供给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供给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

2.4.3 生活起居指导

术后康复指导篇3

1 临床资料

本组75例患者,男39例,女36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92岁,平均年龄63岁。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2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3例。病因中股骨颈骨折4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7例。按吴之康介绍的功能评定法[1]进行术后评估,优良68例,优良率为90.66%。

2 心理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属于骨科较大的手术,而且病人年龄偏高,已经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因此,在病人进入病房后,要热情接待病人,介绍病房环境、制度、责任医师及护士,让病人熟悉环境,有信心,打消恐惧心理,并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方法、优点、术者的技术及国内外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手术信心,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及时针对性地与患者交流沟通,解除疑惑,向病人讲述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讲解此类手术多次成功的先例。对他(她)具体的情况进行了术前讨论,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和手术后护理计划,短期内取得患者信赖,通过解释,使其得到康复的希望,树立起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战胜疾病的信心。

3 术前准备

术前适应性锻炼,让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力量。具体方法:患者平卧床上,下肢伸直尽量抬高,然后放下,如此反复进行,为术后恢复打下良好基础,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床上大小便。术前常规准备、备皮、皮试,做好各项术前检查,根据医嘱给术前用药,术前禁食12h,4h禁饮,术前导尿并留置尿管。

4 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4.1 基础护理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术后患者麻醉未清醒前按麻醉护理常规进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伤口出血、渗液情况,观察患者有无疼痛,及时应用止痛剂。②患者仰卧位,保持患肢功能位(外展中立位),用硬的三角形枕固定在两肢之间,穿防旋鞋,避免髋关节极度屈曲内收、内旋造成髋关节脱位。③搬动患者或使用便盆时,要注意将患者整个骨盆及患肢托起,术前早期尽量避免翻身,必要时要整个身体转动,不要只动上身,切忌屈髋动作,防止脱位。④术后切口常规置负压引流,注意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导管受压、扭曲、脱落,以防切口积血和血肿形成,注意观察引流液性质、色、量,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2 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4.2.1 预防术后低血压 术后由于麻醉引起下肢血管扩张导致血容量相对减少,加上术中出血,手术创口疼痛等原因,可出现低血压。患者进入病房后要严格观察体征变化,每1h测BP、P、R各一次,接好导尿管,肢体抬高,经常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记录每小时尿量并采取吸氧、止痛、保暖等措施。

4.2.2 预防褥疮发生 特别是老年患者尤应注意,在患肢制动前提下,将髋部整个托起,使臀部离开床面,解除骶尾部压迫,并按摩局部,每2~4h1次,大小便后,要擦干局部,防止局部潮湿刺激,保持床面平整干燥,无渣屑。

4.2.3 防止呼吸道泌尿系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嘱患者深呼吸做有效咳嗽,轻拍背部以助排痰,痰黏者可做雾化吸入,每日2次。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达到冲洗膀胱的作用,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清洗1~2次,以预防泌尿系感染。

4.2.4 其他 人工关节置换病人的年龄偏高,应注意循环系统并发症。由于经受手术创伤后易出现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尤其是心功能不全,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教病人做扩胸运动及深呼吸,使患者平稳渡过手术后期。观察末梢血液循环、足部温度、股动脉、足背动脉波动情况,有无栓塞性静脉炎的征象,观察远端感觉及运动功能情况,以检测坐骨神经功能。

4.3 术后肢体康复锻炼 护士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指导病人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患肢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在锻炼中,常因伤口疼痛而不愿主动合作,因此护士要做耐心地说服解释工作,要使每个病人都明白,加强康复期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可以防止肢体肌肉失用萎缩,关节僵硬,并能防止老年患者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本组病例在护理指导下正确掌握了动作要领,通过早期功能锻炼,患肢血运良好,没有明显肿胀。术后1周均能在床上进行伸屈膝和踝关节活动,均在术后2~3周出院。出院后让患者掌握屈髋锻炼要领,术后6~8周以内不宜久坐及术侧侧卧位。每天俯卧2~3次,每次10min。避免在不平整路面行走,避免翘“二郎腿”动作和坐低凳子,不坐软沙发,不下蹲,不爬陡坡。6周内避免屈髋超过90°,髂关节内收内旋位时自座位站起,避免双膝并拢双足。分开情况下,身体向术侧倾斜,上下楼时,上楼健侧在前,下楼患侧在前。一般大约2个月后可弃拐行走,完全负重要在术后3个月,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来院复诊。

5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越来越多。随着手术技能的提高,术后康复日益显得重要,康复不仅与疾病本身和手术操作技术有关,还与患者的信心、精神状态及对康复治疗配合程度密切相关[2]。由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人除有疼痛还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病人入院后需牵引、关节置换手术。因此,出现对手术的恐惧和术后疗效的担忧等心理障碍,此时的心理护理尤其是为重要。因此,护士应耐心细致地观察病人心理特征,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开导等心理护理。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消除顾虑,以积极的态度愉快地配合治疗和锻炼,有利于功能恢复。

功能锻炼可增加肌力,有利于关节稳定。术后的早期锻炼可以改善和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力量,预防肌腱及关节囊粘连和挛缩,软化瘢痕,恢复关节和肢体的功能。满足日常生活动作及部分社会活动参与的需要。但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应指导病人循序渐进。因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有较长期的关节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及骨关节僵硬,患者的功能水平只能逐渐提高,切忌操之过急,以免发生不应有的损伤。

【参考文献】

[1] 刘苏君.国家卫生部启动医院管理年活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02.

术后康复指导篇4

骨关节结核是由结核菌引起的一种骨与关节的慢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好发部位一般为:长骨骨骺干骺端、短管状骨、扁骨、椎体管海绵质骨。由于这些部位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血流速度缓慢,便于结核菌栓停留,因此容易发病。骨关节结核发病缓慢,可有下午低热,患处疼痛、压痛、叩痛及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限。稍晚期形成不红、不热脓肿,称为寒性脓肿;破溃以后,形成窦道,继发混合感染可出现关节强直。

在骨关节结核中以脊柱结核最为多见,约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50%,其次是膝关节和髋关节结核,脊柱结核中以上段腰椎结核居于首位,胸椎下部占第二位,关节结核中以膝、髋关节结核最为多见,其次是肘、踝、腕、肩关节,其中以肩关节结核最为少见。

骨关节结核在病理上表现为特异性的结核性炎症。病变开始时,首先在骨髓腔内出现粟粒样结核结节,以后这些结节融合成较大的病灶,并且可以发生干酪样坏死,形成结核性骨髓炎,病变处的骨质逐渐疏松,脱钙和骨小梁坏死,进而出现空洞和死骨,炎症病变可以侵犯邻近的软组织,这些炎性渗出物、干酪样坏死组织及死骨等构成脓液,可穿破骨质沿疏松结缔组织间隙而下沉、流窜,在软组织内积聚成脓肿,多为寒性脓肿。

骨关节结核的临床表现为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和局部炎性改变。初期发病缓慢,病变逐渐进展,病灶周围特异性结核炎症,早期疼痛轻微,常在活动时加剧,休息后好转。随着病情加重,可转为持续性疼痛或出现放射痛。晚期病灶破坏严重,中毒症状明显,骨质破坏广泛,脊柱可发生后突,肢体发生屈曲、短缩、旋转畸形,关节可发生肿胀或脱位。此时可并发椎旁、腰大肌或体表不同部位的流注脓肿。脓肿破溃形成脓腔或瘘管。当结核病灶坏死物压迫脊髓可产生肢体瘫痪。

治疗过程中,要整体与局部兼顾,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并行。整体治疗包括支持疗法和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加强营养,卧床休息,同时要做好心理护理,适时疏导心理压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局部治疗包括制动、脓肿穿刺、局部注射抗结核药物,对病情严重的骨结核,则须手术进行病灶清除,才能彻底治愈。

骨结核虽然是一种顽固、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但是,只要掌握其特点,加以新特药的应用,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就能攻克这个堡垒。

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做好相应护理

局部麻醉:一般局部麻醉病人很少出现全身症状,只需按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如观察切口渗血情况、疼痛处理等。

硬膜处麻醉: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3小时内每30分钟测量1次,平稳后1~2小时测量并记录1次,其他给予对症处置。

全麻病人应做好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病人清醒前,护士不能离开。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切口的渗血情况。如有任何变化,及时与医生联系。

根据病变的部位和病情,做好相应的护理,着重观察渗血、引流情况,年老病弱者,要做好急救物品的准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功能锻炼、康复指导

在康复指导之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宣讲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顺利达到康复目的。

(1)脊柱结核制动病人:要1~2小时翻身、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治压伤及褥疮;嘱病人深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有利于肺扩张,排除肺及气管内分泌物,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下肢关节自主伸屈肌肉做交替自主的伸缩。

瘫痪病人肢体、肌肉、关节应进行被动活动,以防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如果病情许可,要进行全身活动,如抬头、扩胸、深呼吸、用力咳嗽等练习。做好全方位的功能锻炼。

(2)四肢关节结核术后病人:指导病人做肌肉自主伸缩,促进深部静脉回流,促进肿胀消退。对于上肢关节结核术后的病人,应指导其用力握拳,充分伸展手指、肩部及上臂肌肉做等长收缩和舒张运动;下肢骨关节结核术后的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舒张;对牵引的病人,应保持正确的位置,患肢外展内旋位,不能随意改变肢体的角度和位置。

对四肢关节结核术后病人,3周后可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床上应备有拉手、按摩器,注意患肢末端血运情况,做有规律的肌肉收缩练习,促进功能恢复,5~6个月可扶床活动,每次走5~10分钟,髋、膝关节结核术后者,每日1~2次,逐渐增加时间和次数,根据病灶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活动,加大活动量和活动范围,直至最后的功能恢复。锻炼时,要细致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适时调整护理方案,为病人提供最理想、最全面、最温馨的服务。

术后功能锻炼,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协助病人进行关节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病人不出现疲劳、疼痛为宜。

术后的功能锻炼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要按规定认真执行,医护人员必须正确引导,协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强直,动静结合,实际操作和心理护理相结合,才能达到手术的预期效果。

出院指导

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教,向病人和家属介绍必要的医学护理知识,尤其是出院后,更要详细指导,巩固疗效,达到康复目的,教育病人坚持抗结核治疗,遵医嘱按时、按时服药,还要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注意劳逸结合,适量活动,根据手术部位术式及病情,不要过早起床,过早举重载重。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出院后3个月复查,制定新的治疗康复方案,一般小关节术后服药1年,大关节及脊柱结核服药1.5~2年。

术后康复指导篇5

[关键词] 前足肌肉缺损;外科皮瓣;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b)-113-01

前足即跖骨以前的部分,皮肤几乎紧贴骨面,不仅血液循环少、而且邻近又缺乏足够有效的皮瓣。由于外伤致前足肌肉缺损,足弓骨质暴露,移植修复时,采用小腿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所需血管蒂较长,易受牵拉,影响血循环,皮瓣不易成活,本文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7例前足缺损患者,采用上述术式,恢复前足的主要组织结构,通过护理,康复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7例前足缺损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8~51岁。采用小腿游离或带蒂转位皮瓣移植术。

1.2护理

1.2.1术前护理

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方式、术后及皮瓣移植的意义和必要性,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确保术后患者能积极配合。

1.2.2术后护理

1.2.2.1基础护理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按时测体温、血压、脉搏及呼吸。②室温恒定在25~30℃,相对湿度在50%~60%的病房环境。③做好生活和心理护理。④病区内绝对禁烟。

1.2.2.2皮瓣的观察与护理①术后7 d内每30分钟观察1次并记录,皮瓣吻合口有无红肿和活动性渗液,细心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和湿度,并行毛细血管充盈度实验。②患肢制动,以减少皮瓣张力。③观察足趾有无淤滞及肿胀,询问患者切口疼痛程度。④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血管解痉药及抗凝药物。

1.2.2.3 异常皮瓣的观察与护理皮瓣血运的观察是预防和及时处理皮瓣移植后出现血管危象的重要手段,是决定皮瓣能否存活的护理关键[1]。本组1例术后14 h发生动脉危象合并感染,皮瓣颜色变白、温度低,切口处有黄色渗出液,采用远红外线灯局部照射,每次15 min,每日3次,经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后皮瓣仍未成活。另一例术后22 h发现皮瓣蒂部的血运差、红肿、压痛、伤口渗出液多,将患肢抬高30°,促进静脉回流,采取有效措施,24 h后,针刺皮瓣无血液流出,判断有皮瓣静脉血管危象,且上3/4处皮下淤血。足趾呈紫红色,故行患肢截肢术。

1.2.2.4 出血和肿胀的护理术后观察敷料的渗血情况。如果敷料渗出少,术后3 d内不宜打开敷料换药,以避免突然减压使皮瓣下产生血肿,如果敷料渗血较多,应查明原因。出血量多伴有皮瓣血供障碍者,应立即手术探查。术后初期皮瓣稍有水肿,是外伤和手术创伤所致的正常组织反应,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约10 cm,一般在术后72 h可改善。

1.3康复训练

早期功能锻炼可增加肢体活动性和预防并发症,有助于损伤部位的恢复。术后3周为软组织愈合期,重点消除水肿,促进渗出物吸收和神经恢复,以伤口Ⅰ期愈合为目的,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3]。①带蒂皮瓣固定至少需要3周,术后伤口包扎时要尽量将健趾外露,以免影响活动。②手术部位炎性水肿消退,开始患趾的屈伸活动,动作幅度缓慢增加,以不引起局部疼痛为限。③皮瓣断蒂后,健趾做最大幅度的屈伸锻炼,患趾做被动和主动活动。④揉转皮球,锻炼足趾和踝关节的各种功能及协调动作,尽快恢复足及足趾的灵活性。

3周后,如果皮瓣存活良好,可去除局部制动。鼓励患者逐步加强踝关节训练,先是在床上进行不负重锻炼,嘱患者主动跖屈或背屈直至患者感觉疼痛。刚活动时,需密切观察肌皮瓣的血供情况。4~5周后可轻度负重活动,从拄拐到扶手杖行走。此时,肌皮瓣尚未完全恢复,应尽量避免局部的直接反复摩擦。7周后逐渐增加负重及运动量,直至患者完全康复[4]。

2结果

除2例因局部伤口污染严重,导致皮瓣失活,给予行前足截肢术;其余15例皮瓣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未发生并发症,痊愈出院。

3讨论

手术后定期密切观察移植皮瓣,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血管危象,是皮瓣得以成活的关键。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是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郭忠岩,杨威.显微外科皮瓣及复合组织移植术后护理经验及教训[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2):24-25.

[2]宫怡文,王曾涛.拇指腓侧皮瓣嵌入第2足趾改形法再造拇指术后血液循环观测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12-514.

[3]徐晖,文卉.前足缺损修复重建术后观察与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 (9):519-520.

[4]刘立平.足跖部组织缺损早期修复与功能重建患者的护理[J].护理杂志,2001,18(4):47-48.

术后康复指导篇6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肢康复指导对改善患肢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使用功能锻炼操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本组76例病人中73人的功能锻炼于住院期间基本达到恢复标准,3例因切口感染而未达到标准。结论: 早期系统的康复指导有效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康复指导 乳腺癌根治术

乳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发病率以每年0.2%~8.0%的速度上升[1]。中国妇女乳腺癌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低龄化[2]。乳腺癌行根治术后,由于切除组织广泛,创伤大,容易发生患肢水肿,功能障碍等多种并发症。因此,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康复护理对改善患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本文对76例病人患肢功能经康复指导和护理后,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76例均为女性,年龄28~67岁,病情为II、III、IV期,术式均为乳腺癌根治术。功能康复的目标,近期目标,出院前可用患侧手臂梳头;远期目标,患侧上肢活动度基本能恢复到术前水平。

2. 功能康复指导方法:

2.1 术后住院期间锻炼的方法:(1)术后1~2天为卧床期,患肢不能外展,肩关节制动,可以进行伸指、屈腕、握拳运动,每天50~100次。(2)术后7天患肢进行屈肘运动,每天50~100次。在未确定伤口愈合之前,患肢不能外展,肩关节制动。(3)术后10天左右,在医生允许下可使用健侧手托起患肢慢慢向前伸直并向上抬举,使之与肩平,并逐步使患肢高举到头部相平。(4)术后15天左右可用健侧手托起患肢肘部慢慢向前上方抬起,使之超过头部,并尽可能伸直。(5)术后三周左右,侧身练习手指爬墙活动,让患肢手指触着墙向上滑行,逐渐抬高,每天3~4次,每次2~3遍。(6)术后四周左右,练习患肢手掌越过头顶,摸对侧耳朵,每天3~4次,每次2~3遍。(7)术后六周左右,练习以患侧肩关节为中心,做旋转运动,每天3~4次,每次2~3遍。(8)术后八周左右,可用患肢举物体超过头顶,每天2~3次,每次2~3遍。(9)术后十周左右,可根据体力、身体愈合情况,经常逐渐做上肢抬举、旋转、外展、后伸及扩胸运动。

2.2 术后居家锻炼的方法:(1)用双手握住练习棒,双手间的距离与肩同宽;双手将练习棒举过头顶,尽量上举直到感到有轻微的疼痛;放下手臂。重复5~10次。(2)平躺并弯曲膝盖,,将双手放于颈后(若不能做到,则将手指按于额前);活动双肘使之尽量贴近床面。重复5~10次。(3)坐位或站立,上身挺直,双手放在两侧,手心向内,目视前方;扩展胸部,肩关节做旋前及旋后运动;放松,还原,,重复5~10次。(4)将双臂展开上举到头顶;将双臂自头顶沿身体两侧移至大腿。重复5~10次。(5)慢慢的将手伸直抬高至头顶,保持这个动作,将腰部向右弯;回到中间,换另一边。重复5~10次。(6)站在门口将双手各放在门框上,尽最大可能将手沿门框上下滑动,还原,重复5~10次。

2.3. 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1)活动不易过早或过晚。防止皮瓣滑动影响切口愈合或引起皮下积液和上肢水肿。活动时间一般于术后24小时无活动性出血即可开始[3]。(2)活动的度和量要适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活动方案,避免过度活动引起的肢体肿胀,或因过少活动不能如期达标。如果出现肢体肿胀应减少活动、抬高患肢,肿胀严重时可用绷带加压包扎。(3)加强心理护理。康复锻炼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功能锻炼,护士除指导锻炼外,还应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讲解锻炼的重要性,解除其悲观、忧虑和恐惧心理,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使功能锻炼能够如期达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结果

本组76例病人的功能锻炼于住院期间基本达到恢复标准(3例因切口感染而未达到标准)出院后经过复查和随访,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满意。

4. 小结

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肢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通过早期系统、有效地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淋巴回流,减轻或防止患侧上肢水肿、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存、生活质量。在患者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功侃,赵荣宇,试论我国乳腺癌的诊治现况与改革对策[J].医师进修杂志,2000,23(11):59~61.

[2] 吴一帆.乳腺癌病人手术及化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7(9C):2466~2467.

术后康复指导篇7

方法:对2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和康复锻炼指导。

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充分肯定护理人员做好术后护理和指导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49-01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中老年人重症膝关节疾病最有效最成功的方法之一,严重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创伤关节炎、膝部肿瘤等疾病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外科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法,其目是切除病灶,缓解疼痛,矫正畸形,重建一个稳定的关节,恢复并改善膝关节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我院2010~2012年共收治2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对其实施科学的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56~77岁。术前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0例,创伤性关节炎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术前症状为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伴跛行;术前患膝活动度为30°~100°,膝关节HSS评分为23~55分。一期双膝置换5例,单膝置换15例。

2 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切口均I/甲愈合,未出现肺部感染、深静脉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3年,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患膝关节活动度为95°~120°。膝关节HSS评分为83~92分,患者生活均可自理,效果满意。

3 术后护理措施

3.1 病情观察。术后24h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保持膝部引流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或血块堵塞;密切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肢体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注意患肢保暖。术后接好导尿管,并记录尿量,保证尿量在每小时60ml以上。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3.2 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多采用硬膜外麻醉,故术后6 h多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持续低流量吸氧;术后患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适当抬高患肢,一般是高于心脏水平面30°,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利于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2]。膝关节取伸直位,股四头肌给予约4kg重物,以利于膝关节伸直,关节周围持续冰袋冷敷24h~48h,减少切口出血并减轻疼痛[3]。

3.3 疼痛的护理。术后疼痛不但使病人痛苦而且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有效的术后镇痛可以防止病人焦虑烦躁,还可以减少术后应激反应,促进组织创伤后修复,有利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减少肺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4]。为了患者早日康复,术后常规放置镇痛泵2―3d。镇痛泵撤离后给于西乐葆口服。指导患者听音乐、看电视使其转移注意力。同时做好心理护理,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环境。

3.4 饮食护理。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糖尿病患者宜进糖尿病饮食,高龄患者适当补钙,如排骨汤、牛奶、豆浆等。

3.5 心理护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暂时失去自主活动能力,以及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正性的心理疏导,及时消除患者心理障碍,适时施行健康教育,使他们接受并积极配合治疗。患者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既有对护理服务态度和自身病情了解的需求,又有对疾病治疗护理方法了解的需求,还有对医疗护理技术的需求。因此,要满足患者的需求,仅靠躯体的护理是不够的。心里护理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反应,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还能改善护患关系。

4 预防并发症

4.1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DVT是指血液在下肢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它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40%以上[5],DVT 的后果不尽相同,轻者引起下肢肿胀、疼痛,住院时间延长,影响功能康复;重者可因肺栓塞而导致死亡。DVT的基本预防措施:鼓励病人尽早开始足、踝的主动活动;尽可能早期离床下地活动,下肢可穿逐级加压弹力袜;足底静脉泵、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力袜;抗凝治疗:抗凝血疗法是现代治疗DVT 形成的主要方法之一[6],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钠、利伐沙班等,若发现患者有下肢疼痛、小腿水肿、浅静脉充盈等循环障碍现象,应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4.2 预防肺栓塞肺栓塞。肺栓塞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之一,是因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的疾病。急性肺栓塞常见的症状有突发的呼吸困难、胸疼、咯粉红色痰、晕厥等,一旦发生,应立即进行吸氧、止痛、控制心力衰竭,抗凝和溶栓治疗。主要以预防为主:①术后6h 即可适当摇高床头,使患者半坐位。尽量鼓励患者早期进行上肢运动及扩胸运动,鼓励患者咳嗽,如有痰不易咳出时,应采取叩背、雾化吸入等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②遵医嘱给与抗凝治疗,术后即可进行患肢被动运动,如足背伸、跖屈运动和被动的向心性按摩。

4.3 感染的预防。注意保持切口外敷料清洁干燥,出现渗液、渗血应及时更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4h测体温一次,观察体温变化并遵医嘱合理安排抗生素。患者在术后1~3d体温略高,多在37.5℃~ 38.5℃(腋温),为吸收热,无需特殊处理。如体温持续在38.5℃(腋温)以上,关节疼痛明显且活动时加重,关节肿胀充血则提示有感染征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鼓励患者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4.4 防止假体脱位。功能锻炼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基础动作开始,由易到难,不能急于求成。防止过度训练导致假体松动脱位。

5 术后功能锻炼

为了预防和治疗膝关节活动障碍,早期康复锻炼很重要。患肢肌肉收缩可促进肢体静脉及淋巴回流,减少关节粘连与关节外肌肉粘连、挛缩、消除肿胀、促进伤口愈合和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锻炼:麻醉完全清醒后即可指导病人行踝关节背伸跖屈练习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以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宜。术后1d~3d,病人疼痛较重,一般不主张活动关节,可抬高患肢,继续主动行踝关节背伸跖屈练习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每天3组~5组,每组10次~20次,循序渐进,以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血栓形成[7]。中期锻炼:术后3d~14d,病人疼痛明显减轻,此时康复锻炼的重点是促进膝关节活动,使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达0°~90°,术后第3天进行持续被动运动(CPM),首先CPM训练范围为0°~20°,每次进行1 h,每天2次,训练量由小到大,以患膝无不适为宜,每次逐渐增加5°~10°,1周内尽量达到90°,CPM训练强度和频率可逐渐增加,对早期迅速恢复关节功能有很大帮助。不适用CPM训练的病人,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床上膝关节屈伸活动,床边膝关节屈伸锻炼,床上侧身膝关节屈伸活动功能锻炼,下床站立下蹲锻炼等,可在医生帮助下被动活动。晚期锻炼:术后2周~6周,主要进行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并保持关节活动度训练。指导病人坐在床边,主动伸直小腿多次;坐在床上,膝关节下垫一小枕,使膝关节屈曲,然后主动伸直。逐渐增加活动量,同时配合全身关节运动,如散步、上下楼梯等。

6 出院指导

病人出院前,护士教会病人及家属训练方法,指导病人可在家做一些家居运动,来继续增加肌力和保持人工膝关节的活动幅度;嘱病人出院后多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不可搬运重物,站立或行走时间不宜太长,以减少膝关节负重;同时配合全身关节的运动,如散步、上下楼梯等,这样不仅使膝关节得到锻炼,同时使全身得到锻炼,增强体质训练,避免剧烈运动,不要做跳跃和急转运动,防止关节的挫伤,卧床休息时将双下肢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定期门诊复查,检查膝关节功能及下肢的功能恢复情况。

7 小结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较大,对病人的心理反应、机体能力、手术耐受性有比较高的要求。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掌握全膝关节置换各环节护理方法和康复指导理论,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总结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经验,为病人制订系统的康复训练计划,最大限度地调动病人康复锻炼的积极性,以尽早恢复患肢肢体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贾勤,朱红英.4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这的康复训练[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6

[2] 陈天艳.预防和治疗下肢肿胀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28):2753―2754

[3] 曹淑慧,张继萍.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术后护理[J].护理研究,2010,24(增刊1):34

[4] 鲁昕,邱贵兴.围手术期镇痛在骨关节手术中的新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24):1873-1874

[5] 赵定麟.现代骨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667

[6] 杨熙创.髋及股部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28

术后康复指导篇8

[关键词] 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关节功能;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5-138-02

Effects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on Senile Patients after Total Hip Joint Replacement Rehabilitation

ZHAO Zhe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Zhejiang Province Jinhua Cit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Jinhua 32101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s of health education on senile patients with early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 Methods All 6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30) received with usual care in orthopedics,and observation group(30)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received early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and health education. Harris hip score,daily living score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Result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 betwee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efore one week operation in Harris hip score,daily living scores(P>0. 05), and the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2 weeks,3 months,6 months, 1 year after operation(P<0.05) . 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on patients with THR and health education could improve joint function and self-care ability in elderly patients,and promote their rehabilit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 Older patients;THR;Joint function;Health education

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已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高龄患者髋关节骨折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是治疗高龄患者髋关节骨折的常用方法,此法不仅能迅速缓解患者病痛,还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加上系统的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于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0例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并与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的30例患者作对比研究,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于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为摔伤导致的骨折,排除病理性原因造成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65~88岁,平均(69.71±15.44)岁;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67~89岁,平均(68.73±16.5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相同的骨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指导及健康教育。早期康复指导内容具体包括:术后第1天,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屈和屈趾活动,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min;第2天进行床上肢体锻炼,具体方法:健侧下肢屈曲,健足及双肘关节用力支撑进行抬臀锻炼,每天5~10次,每次5~10s;第3天做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增加腱部力量,每次3~5min,用力不宜过猛,要循序渐进[2]。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①心理疏导:高龄患者摔伤后一方面担心经济负担重、另一方面惧怕手术,心理负担重。此时护理人员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仔细讲解手术目的、方法及术后情况,使患者以平常心对待手术。②预防术后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是较常见并发症,由患者活动范围过大所致。预防脱位的发生术后应及时提醒患者,具体措施在患者两大腿之间夹一软垫,避免翻身时髋部活动范围过大。移动患者时应拖起整个骨盆,不能屈髋。术后正确为平卧或半卧位,患者使用便器时应避免患侧用力[3,4]。③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对高龄患者来说危险性极大,应早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5]。血栓形成的原因有患者术后活动少、血液黏稠、下肢静脉回流较慢等。因此,术前指导患者学会床上正确的锻炼方法、引起患者足够重视,术后监督患者适当锻炼以减少血栓形成。鼓励其克服害怕伤口疼痛、担心伤口裂开及关节脱位的心理,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注意观察下肢皮肤颜色、皮温、是否出现疼痛、肿胀等,若出现及时告知医生[6]。④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此类患者心、肺功能均有一定程度减退,术后卧床时间长,容易出现褥疮及肺部感染。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扩胸等运动,必要时借助雾化吸入。嘱家属经常给患者翻身,轻拍背部,保持肺通畅。⑤预防泌尿系感染及便秘: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用水果、蔬菜,禁食燥烈、煎炸食物,保持胃肠道通畅。

1.3评分标准

观察时间分别为术前1周、术后2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康复程度评价采用国际公认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内容包括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畸形共四个方面,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关节功能恢复越好。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改良的巴氏指数评定表;统计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行两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术前1周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术前1周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2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2例患者便秘,未见其他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有3例患者脱位、5例患者深静脉栓塞症状(及时处理后未继续发展)。两组并发症发生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P<0.05)。

3讨论

对高龄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目的是矫正关节畸形、缓解疼痛、尽快改善髋关节功能[7]。实践证明,术后康复指导及健康教育可有效缩短患者恢复关节功能的时间。患者术后早期进行适当锻炼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加固关节稳定性。因此,早期康复训练指导与健康教育对关节功能恢复及手术效果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和健康教育的时候,注意患者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不同患者情况不同、体质不同、制定的康复措施也有所区别,注意循序渐进。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提高患者对多种术后并发症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其重视程度,认真执行健康教育的内容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术前1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2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1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2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如穿裤子、袜子、上下楼梯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

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有着强烈需求,但往往缺乏基本的护理常识。因此,护理人员应以耐心的态度给患者和家属信心。首先解除其顾虑和烦恼,然后详细讲解术后如何锻炼及预防并发症发生,有时需反复多遍对患者或家属进行教育,直到其完全掌握为止,最后反复强调这些操作的重要性,让患者或家属真正重视起来。有研究表明,自我护理在患者出院后的作用非常重要,甚至能改变患者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有效减少废用性萎缩的发生,真正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李晓雯.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52-54.

[2] 李晓林,张文霞,许建中,等.全髋关节早期脱位的原因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学工程学杂志,2002,8(4):268-270.

[3] 温静兰. 健康教育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110-111.

[4] 付利民. 髋关节置换术122例围术期健康教育[J].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2008,14(9):96-97.

[5] 魏秀芝,于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骨科杂志,2006,14(8):70-72.

[6] 吕原生,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1999,49(18):3-6.

[7] 缪鸿石.康复理论与时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93-294.

上一篇:基础教育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 下一篇:产品设计的介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