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宣教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5:18

儿童心理健康宣教

儿童心理健康宣教篇1

全国爱耳日活动方案一 为大力宣传儿童听力健康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宣传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理念,促进融合教育,推动我市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xx市第17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二、市级活动内容

(一)听力健康进农村活动。3月1日上午,xx市残联联合卫生计生部门组成“听力健康服务小组”,赴奉化市裘村镇会同当地残联和卫生医疗机构开展“关注儿童听力健康”主题宣教活动。在乡镇中心街区设置耳科义诊、听力检测、耳防宣传、听力康复、政策咨询及便民服务台,悬挂宣传横幅,分发《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宣传手册等。

主办单位:xx市残疾人联合会xx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承办单位:奉化市残疾人联合会 奉化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二)听障医教融合分享活动。2月28日上午,xx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在多功能厅举办主题宣传活动。康复中心在训的120余名听障儿童和家长及部分普通小学学生参加主题活动。活动中听障儿童康复明星和家长将介绍听障康复经验和融合教育成果,听障儿童与健康儿童进行才艺表演。

主办单位:xx市残疾人联合会

承办单位:xx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三)听力免费检查周活动。“爱耳日”期间,xx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将开展为期一周的免费听力检查和助听器知识咨询义诊活动。组织有关听力学专家为有听力康复需求的市民进行免费听力测听、助听器调试和耳科保健指导服务。

主办单位:xx市残疾人联合会

承办单位:xx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三、各地活动要求

(一)坚持以人为本。要立足实际,围绕活动主题,协调卫计、教育、环保、民政等部门,组织相关机构专业人员,着力面向农村、山区、海岛等重点区域,着力面向儿童及儿童家长、年轻夫妇等重点人群,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及听力康复家长培训,提供耳科保健咨询,开展听力健康宣传及听力筛查服务等形式普及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知识;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爱心企业、公益组织及个人参与贫困听障儿童的康复救助,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力求与便民惠民服务相结合,整合推动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

(二)创新宣传形式。要积极协调各类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工作。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短信平台等大众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多渠道发布“爱耳日”活动信息,宣传普及安全用耳知识,教育推动全社会关注儿童听力健康,保障听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共同建设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环境。

(三)做好需求调查。要以“爱耳日”活动为契机,认真开展2016年度“七彩梦行动计划”人工耳蜗康复救助及阳光品质康复工程助听器验配、人工耳蜗处理器升级、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等项目的需求调查摸底工作,为残疾人阳光品质康复工程“助听”项目的实施摸清底数,打好基础;扎实做好2015年度新发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落实和政策保障工作,建立疑似听力残疾儿童康复跟踪长效机制,加强康复政策宣传力度,强化听力障碍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理念,力争使有康复适应指征的听力障碍者尤其是0-6周岁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得到满足,为“十三五”残疾人康复工作起好步、开好局。

各县(市)区残联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积极协调残康办成员单位,围绕第17次“爱耳日”活动主题,以全面实现“人人享有健康听力”为目标,制订活动计划,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爱耳日”活动广泛、深入、扎实开展。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创新活动形式,采用多种方式增强“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确保活动取得成效。

四、宣传口号

——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切实保障听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

——积极落实“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听力语言康复三原则

——关注听障儿童全面康复

——提高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意识,确保儿童听力健康

全国爱耳日活动方案二 2016年3月3日是第17次全国“爱耳日”。根据省残工委下发《关于转发中国残联等部门〈关于开展第17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的通知》(黔残工委办〔2016〕1号)精神,望各区(县、自治县)残联高度重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对开展第17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安排如下:

一、 活动主题

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二、 时间安排

2016年3月3日,可延长一至两天。

三、宣传重点

大力宣传儿童听力健康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宣传儿童听力障碍预防、发现及治疗科学知识;大力宣传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理念,推进融合教育相关工作;全面营造关爱、帮助听力障碍儿童康复的社会氛围。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本通知要求。各区(县、自治县)残联会同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及时制定本地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并认真做好组织落实,确保此项活动广泛、深入、扎实开展。

(二)积极创新宣传形式。

各地要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宣传形式。要积极采用多种方式增强“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短信、微信等传播渠道的作用,广泛发布“爱耳日”活动消息及爱耳护耳知识;要广泛组织发动专业机构、学术团体,面向重点人群,通过举办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向听障儿童家长、年轻父母普及听力残疾预防及康复知识;要深入学校、社区,组织好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的听力健康宣传工作。

(三)整合推进实际工作。

各地要以“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努力将宣传教育活动与儿童听力健康咨询、听力检测等便民服务有效结合,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深入基层为广大群众和听障人群提供康复服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爱心企业、公益组织及个人参与贫困听障儿童的康复救助;加大儿童听力保健工作力度,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听障儿童接受普幼(小)教育、儿童环境噪声治理等相关工作,为儿童听力健康和康复训练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及时做好活动总结。

各区(县、自治县)残联要认真做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总结。负责及时收集整理本地宣传教育活动情况,请务必于2016年3月6日前将活动总结及相关图片、视频、简报等资料书面上报市残联。

全国爱耳日活动方案三 201x年3月3日是第17个全国“爱耳日”, 耳朵是人的重要感觉器官之一,鸟语花香,山呼海啸,都必须经过耳朵才能感受到,没有听力,语言交流就无从谈起。儿童正处于语言的形成期,因此,保护听力更显得尤为重要。

活动宣传口号:

珍爱听力,快乐成长!

活动总目标:

1、知道耳朵的作用和保护耳朵的方法,会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

2、懂得耳朵对人的重要性,养成保护耳朵的良好习惯。

3、热爱自己的耳朵,培养助残爱心。

高幼组:

活动一:我的耳朵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耳朵的作用和主要构成部分的名称。

2、重点认识鼓膜,知道如何保护它。

3、懂得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培养幼儿正确、文明的听、说习惯。

活动准备:

耳朵模型一组(外耳廓、外耳道、鼓膜、半规管),气球,白色透明塑料瓶和各色彩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放录音听优美的音乐和幼儿吵闹时的录音:“感觉怎么样?是谁把这种感觉告诉你的?”→引出耳朵。

2、“耳朵是干什么用的呢?”(听声音的)出示耳朵的外轮廓。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好,我就是耳朵,严格的说应该是耳朵的外轮廓,是耳朵中唯一露在外面的东西。现在请小朋友用手捏一捏自己的耳朵,感觉它是什么样的?请告诉我。”

2、帮助幼儿认识外耳廓是由软骨支撑着的,不软也不硬。

3、实验游戏:帮助幼儿体验外轮廓聚拢着声音的作用。请幼儿分别用手挡在耳朵的前后,感觉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挡在前面的听不清,挡在后面的听得清)。

4、“声音是怎样传到里面去的呢?”出示外耳道与耳郭对接,“声音就是从这里传进去的,它向一条直直的道路,叫外耳道。”(耳道里有细微的茸毛,阻挡灰尘侵入,形成耳屎)

5、“声音走进去后会碰到谁呢?”出示鼓膜放入耳道,帮助幼儿认识鼓膜。

6、实验游戏:利用气球,让幼儿用嘴巴凑近气球说话,感知气球的震动(说话时气流通过空气的传播撞在气球上,产生了气球的震动)。鼓膜是耳朵里一块像气球皮一样有弹性的膜,当声音传到鼓膜上的时候,就会带动鼓膜的震动(就像小朋友对着气球说话时气球会震动一样),在大脑的帮助下就听到传来的声音了。声音小,鼓膜的震动就大小,反之就大。

7、“鼓膜是像气球皮一样的东西,如果我们用尖尖的东西刺它会怎么样?”实验:刺破气球。教育幼儿要爱护鼓膜,不要随便用东西掏耳朵眼儿,不能把小东西塞进耳朵里。

8、“如果我们突然用很大的声音把耳道塞的满满的又会怎么样?”实验:气球吹得太满会爆炸。“那么,我 们应该怎样保护鼓膜呢?”教育幼儿平时不要大喊大叫,不要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声说话,遇到猛烈的声音时要捂住耳朵,张开嘴巴,减少鼓膜的压力。

9、“现在小朋友知道了耳朵是怎样听声音的,但是你们知道耳朵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吧? (平衡的作用)”尝试半规管(三根弯曲的小管) 与模型相接。“它是怎样帮助我们保 持平衡的呢?”

实验:通过透明瓶子里水的流动帮助幼儿理解。“三根小管里装着水一样的液体,当我们的身体位置发生改变时,这些小管里的液体就会流动,我们的大脑根据这些液体的流动来判断我们位置的改变并保持平衡的。”

10、实验游戏:幼儿原地旋转3―5圈停下。“为什么我们已经停下了还会有晕的感觉?”

11、实验游戏:指导幼儿往瓶子中放入各色纸片,然后旋转瓶子,看里面的纸片会怎样?停下后,纸片还会怎样? (瓶子停下后,纸片还在旋转。)每个人的平衡能力都不一样,但平衡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的,例如:飞行员、舞蹈演员等。小朋友平常玩儿的走独木桥、过小河的游戏就是在锻炼和提高我们的平衡能力。

三、结束部分

1、教师进行总结:

(1)耳朵的作用。

(2)爱护耳朵,保护鼓膜。平时不大喊大叫,耳朵喜欢听轻声美妙的声音。

(3)多参加户外运动,在体育活动中提高平衡的能力。

 

全国爱耳日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1.全国爱耳日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2.2016年学校爱耳日宣传活动方案

3.幼儿园全国爱耳日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4.2016年全国爱耳日活动方案

5.社区爱耳日活动方案范文 3篇

6.幼儿园全国爱耳日活动方案4篇

儿童心理健康宣教篇2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社区年1月至年12月参加儿童保健的约386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18名,女1544名,年龄(0-4)岁。

1.2儿童保健方法: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社区配置1名具有医师资格的专职儿童保健人员,定期接受相关保健知识的培训。(2)儿保医生为社区内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每年对社区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心肺检查等。(3)为儿童家长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教育儿童跟母亲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喂养方法,儿童营养搭配注意事项,儿童日常卫生指导,意外伤害等。(4)配合上级单位工作,对社区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及电话随访,对社区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和监测。为社区0-4岁的儿童建立4-2-1卡,进行系统化管理。(5)不定期召开儿童健康知识讲座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6)对儿童智力进行早期筛查,对高危儿、出生缺陷儿进行专项管理和综合干预。

2结果

各年的建卡率、母乳喂养率和系统管理率均有上升趋势,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建卡率已为100%,母乳喂养率为85.9%,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出生缺陷儿及高危儿的检出人数较前几年明显增加。

3讨论

3.1社区儿童保健的现况分析:社区儿童保健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儿童进行持续性、整体化的健康管理,以保证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健服务,是整个社会对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我们为社区儿童提供医疗保健、健康知识教育等多方面的医疗服务,以全科医学的观念指导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儿童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已建立4-2-1卡,建卡率为100%,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母乳喂养率已达85.9%以上,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

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等疾病进行了专案管理,对常见病和先天性疾病的检出人数得到提高,发育异常、高危儿、体弱儿童得到了及时的诊断,每年的智力筛查人数稳定上升,儿童健康状况得到了保证,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说明社区儿童保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儿童保健人手较少,检查仪器设备受到限制,仅能进行简单的身高、体格检查、心肺听诊、智力筛检等,对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估。其次是母乳喂养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家长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认识尚有不足。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的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文化层次较低,也不愿意学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有的母亲即使通过健康教育,知道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但为了保持产后体形,仍拒绝母乳喂养。因此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宣传重点和方法还有待于改进。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多,给社区儿童的管理带来了压力。流动人口的住所和联系方式频发更换,限制了儿童保健工作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3.2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的成效:针对以上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应积极做好产后访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儿童家长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应从产前健康教育做起,扩大健康教育的范围,使整个家庭对母乳喂养加深了解和认同,形成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从医院、疾控中心、社区等多个层面为每位母亲或准母亲提供宣传教育,使其从观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养。社区儿保人员应促进儿童家长的交流沟通,增加彼此了解和信任。儿保工作应继续将患有中重度贫血、佝偻病等疾病,和体弱儿童,重度肥胖儿童作为社区儿童保健的重点之一,为其提供定期的检查。对每一位儿童每年的健康档案进行统一整理,归纳总结,对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纵向的评估和横向的比较,从而提出符合本社区儿童实际情况的保健干预措施,找准本社区儿保工作的重点,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体检筛查出有问题的儿童,应及时转诊进行进一步检查。通过与上级单位合作,增加儿童保健的服务范围,开展血微量元素检测等项目的检测。在现有流动人口管理体系下,社区保健医生应增加社区调研次数,了解儿童的去向,更新联系方式,以提高系统管理率。

儿童心理健康宣教篇3

【关键词】儿童糖尿病 健康教育

儿童糖尿病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全身代谢性疾病。由于此病是慢性终生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易于波动,需要终生胰岛素治疗和饮食控制[1],因此医护人员需与患儿及家长密切配合,加强对本病的管理和监控。使患儿在疾病状态下保持良好的健康水平,减少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1 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我院儿科自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糖尿病患儿35例。均符合WHO儿童糖尿病1型标准。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在3~14岁。患儿家长35位,年龄在24~65岁,其中小学文化程度8例,初中文化程度7例,高中文化程度10例,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10例。

1.2方法 收集患儿资料,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采用多种形式,如通过小授课、发放健康教育小手册、宣传栏及个别交谈方式、宣传示范技能训练等形式,使其患儿及家长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相关知识。

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1胰岛素治疗 儿童糖尿病需要终身胰岛素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情制定相应的胰岛素治疗方案,讲解胰岛素的作用、副作用,胰岛素保存的正确方法,并按医嘱正确使用胰岛素用量、注射部位及注射时的注意事项。强调低血糖的识别、预防和处理。

2.2饮食控制 根据病儿的具体情况,使所吃食物的总热量和食物的结构合理,把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稳定血糖,恢复体力。

指导饮食控制遵循的原则:(1) 总热能合理;(2)三大营养素比例适中;(3)钙和维生素B、C、D及膳食纤维充足;(4)限制单糖;(5)规律进餐。指导饮食控制的注意事项:(1)预防低血糖;(2)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营养知识[2]。

2.3运动疗法 了解运动疗法在治疗中的意义。运动可促进血糖的利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肌肉组织的活性和弹力。掌握运动的具体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如:运动一般在餐后1h左右进行,避免在药物和胰岛素作用高峰期运动,以免引起低血糖反应。并告之运动前后可适量加餐或减少胰岛素用量。重视运动后身体的感觉,如出现头晕、无力、出汗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2.4防止感染 糖尿病患儿日常生活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皮肤的破损,坚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口腔、会阴的检查,建议患儿每天坚持用温生理盐水早晚漱口,勤洗澡、勤换衣。预防口腔及泌尿系感染。对于发生肛周炎者用洗必泰洗肛周及会阴。室内要定期消毒,经常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与感染性疾病的患儿接触,拒绝有感染性疾病的探视者进入患儿居室。

2.5心理护理 儿童糖尿病为慢性代谢性疾病,冗长的病程不仅给患儿带来生理、心理改变的精神压力, 同时他们还要应对与同龄健康儿童一样来自学习、生活挑战带来的压力。这些压力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及康复。故消除他们的消极悲观、恐惧心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十分重要。

2.6血糖监控 儿童糖尿病的血糖水平波动大,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会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的生长和发育。因此,依据严密的血糖监测,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饮食量及运动量,定期进行全面身体检查,能有效预防低血糖。

3 结果

接受健康教育后的35例糖尿病患儿,在正确运用胰岛素、饮食控制、加强运动、防止感染发生、血糖监控等方面均得以改善。此结果显示,只有采取形式多样、易懂易学的宣传教育,才能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健康教育体系,才能真正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最终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4 讨论

医院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医院由单纯的药物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的一体化保健服务的以“患者为中心”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3]。国内外糖尿病的治疗均以宣传教育为首选。对以上35例糖尿病患儿及家长,我们通过小授课、发放健康教育小手册、宣传栏等方式宣教,使他们认清糖尿病的性质和危害,树立起坚持长期不懈治疗糖尿病的决心。结果显示,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家长认知行为发生改变,有良好的遵医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自身的管理和监控,有利于糖尿病患儿血糖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小儿正常生长发育。此外我们感受到,首先懂得关爱患者,平等的对待他们,取得患儿及家长的充分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于我们指导糖尿病的治疗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赵丽梅.糖尿病儿童健康教育体会.医学信息,2010年7月,第23卷第7期

儿童心理健康宣教篇4

【关键词】社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母乳喂养;高危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医疗体系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了儿童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为了发现目前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社区儿童保健的工作绩效,本文对近年来我社区儿童保健工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社区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参加儿童保健的约386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18名,女1544名,年龄(0-4)岁。

1.2 儿童保健方法: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社区配置1名具有医师资格的专职儿童保健人员,定期接受相关保健知识的培训。(2)儿保医生为社区内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每年对社区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心肺检查等。(3)为儿童家长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教育儿童跟母亲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喂养方法,儿童营养搭配注意事项,儿童日常卫生指导,意外伤害等。(4)配合上级单位工作,对社区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及电话随访,对社区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和监测。为社区0-4岁的儿童建立4-2-1卡,进行系统化管理。(5)不定期召开儿童健康知识讲座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6)对儿童智力进行早期筛查,对高危儿、出生缺陷儿进行专项管理和综合干预。

2 结果

各年的建卡率、母乳喂养率和系统管理率均有上升趋势,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建卡率已为100%,母乳喂养率为85.9%,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出生缺陷儿及高危儿的检出人数较前几年明显增加。

3 讨论

3.1 社区儿童保健的现况分析:社区儿童保健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儿童进行持续性、整体化的健康管理,以保证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健服务,是整个社会对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2]。我们为社区儿童提供医疗保健、健康知识教育等多方面的医疗服务,以全科医学的观念指导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儿童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已建立4-2-1卡,建卡率为100%,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母乳喂养率已达85.9%以上,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 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等疾病进行了专案管理,对常见病和先天性疾病的检出人数得到提高,发育异常、高危儿、体弱儿童得到了及时的诊断,每年的智力筛查人数稳定上升,儿童健康状况得到了保证,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说明社区儿童保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儿童保健人手较少,检查仪器设备受到限制,仅能进行简单的身高、体格检查、心肺听诊、智力筛检等,对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估。其次是母乳喂养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家长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认识尚有不足。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的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文化层次较低,也不愿意学习相关知识[3]。另一方面有的母亲即使通过健康教育,知道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但为了保持产后体形,仍拒绝母乳喂养。因此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宣传重点和方法还有待于改进。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多,给社区儿童的管理带来了压力。流动人口的住所和联系方式频发更换,限制了儿童保健工作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3.2 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的成效:针对以上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应积极做好产后访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儿童家长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应从产前健康教育做起,扩大健康教育的范围,使整个家庭对母乳喂养加深了解和认同,形成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从医院、疾控中心、社区等多个层面为每位母亲或准母亲提供宣传教育,使其从观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养[4]。社区儿保人员应促进儿童家长的交流沟通,增加彼此了解和信任。儿保工作应继续将患有中重度贫血、佝偻病等疾病,和体弱儿童,重度肥胖儿童作为社区儿童保健的重点之一,为其提供定期的检查。对每一位儿童每年的健康档案进行统一整理,归纳总结,对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纵向的评估和横向的比较,从而提出符合本社区儿童实际情况的保健干预措施,找准本社区儿保工作的重点,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体检筛查出有问题的儿童,应及时转诊进行进一步检查。通过与上级单位合作,增加儿童保健的服务范围,开展血微量元素检测等项目的检测。在现有流动人口管理体系下,社区保健医生应增加社区调研次数,了解儿童的去向,更新联系方式,以提高系统管理率。

总之,应充分发挥社区儿童保健的地区性和可及性优势,加强完善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对儿童保健的认识,将儿童保健工作系统化,及时发现儿童的健康问题并加以预防控制,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5]。

参考文献

[1]田爱红.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儿童健康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1):1932-1933.

[2]蔡虹.社区儿童保健情况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09,1(5):247.

[3]赵春然.面向社区走向家庭服务人群[J].中国妇幼保健。1996,1(1):19.

[4]徐志浩,曾艳红.广州市颐康园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36-37.

儿童心理健康宣教篇5

1 掌握出生信息、促家长登记

及时准确地掌握新生儿出生信息、促家长来所登记是做好定期健康检查工作的前提,我镇主要通过以下5个途径来完成。

1.1 分娩医院

儿保医生每周去辖区各医院产科抄录新生儿出生信息,包括新生儿出生时间、出生体重、性别、有无出生缺陷及产妇姓名、年龄、孕产次、分娩方式、住址、联系电话等详细信息。同时在院内对产妇进行产后及时访,并告知其家属须及时到镇卫生所儿保门诊登记。分娩医院出具给产妇的接生临时证明上有备注,提醒家长须在新生儿出院后5 d内到镇卫生所儿保门诊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手续。

1.2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本镇有31个行政村,各村均建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站有准确的新生儿出生信息即及时上报至卫生所儿保科,并通知小儿家长及时到儿保门诊登记。

1.3 镇卫生所儿保门诊和计划免疫门诊

小儿家长到儿保门诊来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手续时,儿保医生能掌握到一些未在辖区内医院分娩的出生信息。在计划免疫门诊又能掌握到个别前来预防接种而尚未在儿保门诊登记的儿童出生信息。

1.4 镇计划生育部门和派出所户籍登记部门

儿保医生每月与镇计划生育部门和派出所户籍登记部门核对出生信息,能掌握到极少数遗漏的出生信息。

1.5 镇民政部门

儿保医生每月与镇民政部门核对未来镇卫生所儿保门诊登记的抱养儿童信息。

2 登记管理、建立《儿童保健手册》

及时登记管理、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是做好定期健康检查工作的基础,此项工作由镇卫生所儿保门诊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各自保健职责来完成。

2.1 镇卫生所儿保门诊

通过前述途径,小儿家长均能及时到镇卫生所儿保门诊登记。儿保医生将儿童信息逐一登入《婴幼儿系统管理、发育筛查登记本》,该登记本用来登记全镇农村7岁内儿童的系统管理、发育筛查信息。然后为小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该手册用来详细记录儿童定期健康检查的所有内容,儿童入园前该手册由儿保门诊管理,入园后转至幼儿园管理,幼儿园毕业后交给家长保存。

2.2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将主动掌握的新生儿出生信息及时登记入村《孕产妇、婴幼儿保健服务及生长发育监测、生命监测登记本》;镇卫生所儿保门诊将服务站未能掌握的出生信息及时反馈至服务站进行登记管理。

3 追促儿童健康检查

3.1 预约

3.1.1 预约单 儿童健康检查预约单是儿保门诊为儿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时与出生保健卡同时发放。由儿保医生在预约单上以表格形式清楚写明应健康检查的月龄及相对应的日期,使家长一目了然。

3.1.2 口头预约 儿保医生每次对儿童进行健康检查结束时口头预约下次健康检查的月龄及日期。

3.2 通知

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于每月初核查本村《孕产妇、婴幼儿保健服务及生长发育监测、生命监测登记本》当月应健康检查对象,并逐一通知家长在当月相应日期带儿童去镇卫生所儿保门诊健康检查。

3.3 电话追促

儿保医生于每月末对当月应健康检查而未来的对象逐一电话追促,询问家长未定期健康检查的原因,并告知补检的日期。

4 形式多样的宣教

4.1 儿保医生与家长面对面宣教

通过儿保医生在产后及时访、产后家访、产后42 d产妇健康检查及儿童来儿保门诊检查时对儿童家长面对面地进行耐心细致的宣教,使家长了解儿童定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高家长携带小儿前来健康检查的自觉性。

4.2 通过媒体宣教

通过基层保健网络的宣传栏、发放宣教资料以及电视、广播、报纸媒体等形式对儿童家长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等保健知识的宣教,积极营造健康检查的良好氛围。

4.3 开展亲子益智互动游戏

镇卫生所儿保门诊定期开展适龄儿童亲子益智互动游戏,在游戏中进行保健知识的宣教,提高儿童健康检查的积极性。

5 保质保量做好健康检查

我镇卫生所按照规范化儿保门诊建设要求设立儿保门诊,并不断完善硬、软件设施。为了方便儿童家长,儿保门诊在工作日全部开放。工作日儿保医生为前来定期健康检查的儿童进行耐心细致地询问、规范准确的体格测量和评价、认真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神经心理发育筛查等。对在健康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疾病作出正确诊断,提出合理的指导或处理意见,并将检查内容详细记录在儿童保健手册上。儿保医生不断地学习业务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使本镇农村散居儿童定期健康检查工作进入良性循环,以促进我镇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儿童心理健康宣教篇6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计划免疫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103-02

计划免疫是指将传染病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程序,有计划的接种于对应人群,从而达到疾病防控的目的。预防接种可使儿童机体形成特异性免疫功能,起到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是我国疾病防控、提升儿童生存质量、保障人口素质开展的重要手段[1]。以往主要在婴儿出生时,对其家长进行计划免疫的相关教育,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儿童计划免疫在疾病防控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的健康宣教工作,对免疫工作顺利开展具有积极效果[2]。笔者在社区开展儿童计划免疫的健康教育工作,对其价值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防保科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管理的768名1岁以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4例。对照组:男性213例,女性171例;年龄3~11个月,平均(9.5±1.2)个月。观察组:男性216例,女性168例;年龄2个月~10个月,平均(9.2±1.4)个月。纳入标准:儿童年龄为1岁以下;符合儿童计划免疫相关指标;家长愿意与本组研究配合。排除标准:儿童患有严重免疫性疾病;家长存在精神疾病;家长与本研究不配合;家长为文盲者;因多种原因转到其它地方预防接种者。两组儿童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根据儿童预防接种要求,在出生后1个月,儿童应建立健康档案,发放健康手册,将国家相关规范制度于宣传栏内进行公示[3]。观察组实施细节健康教育,详细措施如下。

1.2.1孕期教育孕期通过孕妇讲座进行儿童计划免疫相关内容宣传,根据孕产妇对宝宝健康的关注心理,与妇产科联合开展健康宣教工作。由计划免疫相关医护人员详细讲解计划免疫的目的、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等,使孕妇了解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主要途径,预防接种证为入园、入学主要凭证等。

1.2.2产后教育新生儿出生后,需要开展产后健康教育工作,告知卡介苗等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满月后,进行建卡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将接种预约单交给家长的同时,可针对家长看不懂、不愿看的内容进行讲解,通过疑问解答、针对性介绍等方式,使家长进一步了解计划免疫的相关注意事项及流程。

1.2.3满月婴儿宣教课堂针对满月婴儿开设宣教课堂,由资深医护人员担任讲师,着重针对需要接受免疫的相关流程及接种预约、禁忌症、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含义等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并开展问答环节,家长可针对性提出疑问,由专家解答,促进家长与家长、家长与专家之间的交流[4]。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儿童疫苗接种及时率及全程规范疫苗接种率。疫苗接种及时率:指1岁内(国家规定的一类全部免费疫苗)均按规定的时间段按时接种。全程疫苗接种率:指1岁内(国家规定的一类全部免费疫苗)均全部接种。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以调查问卷方式获取,问卷内容包括:是否认为计划疫苗可有效预防传染病;1岁以下儿童应当接种何种疫苗;各种疫苗所预防的疾病;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等,共10个项目,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完全知晓,60~80分为部分知晓,60分以下为不知晓。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 检验,采用百分率(%)表示, P

2结果

2.1两组疫苗接种情况比较观察组疫苗接种及时率及全程规范疫苗接种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家长知晓率对比观察组家长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儿童计划免疫是一项极为繁琐的工作,经过一次性健康教育难以取得效果,多数家长难以理解,重视程度不够,只有通过不断进行知识灌输、循序渐进的方式才能使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相关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5]。因此,在社区计划免疫工作中,开展细节健康教育,对改善儿童计划免疫存在的问题,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均有重要意义[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疫苗接种及时率及全程规范疫苗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研究发现[7],通过在不同阶段开展健康教育,可针对不同阶段家长心理需求进行知识讲解。另有学者表示[8-9],制定个体化健康宣教方案,针对每一阶段中可能存在的疑问制定计划,解答相关问题、纠正知识误区等,诱导家长自愿参与到儿童计划免疫的相关课程中,因课程灵活性大,能避免枯燥,加深家长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家长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较对照组高(P

综合上述,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中,开展细节健康教育能加深家长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接种率,对社区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开展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薛颖.健康教育在提高儿童计划免疫率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10):47-48.

[2] 元国志,陈明清.社区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的干预效果[J].宁夏医科大学学 报,2014,36(8):931-933.

[3] 陈卓英.系统化健康教育在儿童计划免疫中的应用与效果[J].疾病监测与控 制,2013,7(8):460,459.

[4] 贺景云,邱桂华,万桂荣,等.家长健康教育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 理杂志,2012,18(19):33-34.

[5] 胡娟,付梅,汪振林,等.健康教育对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J].蚌埠医学 院学报,2013,38(12):1687-1689.

[6] 余芳.免疫接种工作现状及宣教方式的改进[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 版),2013,15(6):868-869.

[7] 赵翠燕.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4):559-560.

[8] 隋凤湖,张艳玲,李振玲,等.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社区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妇幼保 健,2012,27(10):1452-1453.

[9] 杨丽娜,窦靖,唐静,等.护理干预对提高儿童家长计划免疫信息知晓率的研究[J].贵阳中医 学院学报,2013,35(4):259-260.

[10] 朱秀丽.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知晓率情况调查[J].牡丹江医学院学 报,2012,33(4):57-58.

儿童心理健康宣教篇7

(二)加强培训,加大教育力度

与县教育局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扎实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大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__年,我县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目前,全县共有中学、小学、幼儿、留守流动儿童、社区(村)家长学校225所,家长学员39880人。20__年9月9日,县妇联、县教育局将“全国家庭教育巡讲团”的高级讲师路飞邀请到__镇一小、__镇中学,为家长们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2014年3月下旬推荐县妇联副主席钟敏华、__镇二小的蒋湘琴参加省妇联举办湖南省家庭教育指导者能力建设研修班,有效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者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20__年3月至6月,组织各级妇联干部,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高中(含中职)德育教师、班主任参加远程教育进行禁毒师资培训,努力提高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20__年5月1日,2日,德育教育研究开发委员会在新邵大礼堂举行了三场《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专题讲座,每场都有上千人参加。学生心理咨询师、儿童生命品质教育导师黄川萍通过看短片、听录音、读名言等多种形式,为家长们讲述如何正确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塑造孩子的道德修养和品格,建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内容。已创建县级示范家长学校32所,市级示范家长学校6所,省级示范家长学校6所。

(三)多措并举,加大关爱力度

救助特困儿童。在省、市妇联的关心下,县妇联多方协调,争取到玫琳凯助学资金6万元,在高桥小学捐助50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儿童完成三年学业,每人每年400元。近年来共争取到10余万元“春风行动”慰问金,用于救助特困妇女儿童,其中300余名特困儿童得到救助。2013年,组织各镇乡妇联特困留守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摸底,各收集1677条、263条信息;大学生杨小洁得到4000元的资助;2013年11月11日,与你好美养生会所到__镇__村、__村慰问贫困儿童,并送去了慰问金和植物油、水果、零食、玩具、衣物等生活用品。关爱留守儿童。 近年来,陆续开展了“爱在山乡”关爱留守儿童暑假志愿行动、“心信相牵,益暖乡间”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国梦

七彩梦”关爱活动、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等活动。2014年,寻找“最美留守儿童”9名。县妇联切切实实为留守儿童及家庭办实事、办好事,同时,也引导他们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健康快乐成长。

有些家庭还存在着不合乎实际的望子成龙、逼子成龙的做法,特别是单亲家庭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未成年人的犯罪现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呈现出低龄化、成人化、智能化的趋势。同时,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由于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弱,维权的意识比较弱,极其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因此,保护和预防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我们要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充分认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心和爱护未成年人的成长。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要加强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要严厉打击传播犯罪、犯罪和其它引诱、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等违法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和转化工作。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关心他们的进一步成长,防止他们重新犯罪。

目标: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维护未成年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措施:1、开展寻找“最美留儿童”活动,

“六一”前后,将表彰一批“最美儿童”,并帮扶贫困最美儿童。

2、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儿童心理健康宣教篇8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范文一)

为更好的做好××年公共卫生工作,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制订××年度工作计划:

一、健康档案。为辖区内常住人口建立规范档案,农村居民规范化建档率达100%以上,电子档案建档率达100%以上,更新率达100%以上。

二、健康教育。镇卫生院提供健康教育印刷资料12种以上,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村卫生室提供健康教育印刷资料不少于12种。镇卫生院按标准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2个以上,1年至少更新内容4次以上。村卫生室按标准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1个以上,1年至少更新内容4次以上。针对辖区内各类重点人群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主题,镇卫生院今年至少开展6次健康宣传和咨询活动,每月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每两月举办一次。讲授健康基本知识和技能,纠正居民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三、预防接种。掌握本乡0-6岁儿童资料,建立预防接种证制度,为辖区内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白破、麻腮风、流脑、乙脑、甲肝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四、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

五、儿童保健。为辖区0-36个月儿童建立保健手册,按时为新生儿随访,为婴幼儿进行体格检查,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对高危儿、体弱儿进行转诊及管理。

六、孕产妇保健。掌握孕产妇人数,孕12周前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指导孕期保健、孕期检查、孕期营养咨询,进行高危孕妇初步筛查转诊和随访。

七、老年保健。掌握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有关情况,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人进行进行健康体检,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八、慢性病预防控制。建立35岁以上人群门诊测血压制度,每年在其第一次到院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并对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纳入管理。对辖区内4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进行筛查,有专人负责登记制册,并转入慢性病管理程序,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按规定进行动态管理,对有碍健康的行为进行干预、指导。并及时将有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

九、重症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对本镇确诊的重症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管理,对有家庭居住的病情稳定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对恢复期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并进行1次综合评估。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范文二)

为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年)》,加强我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确保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本乡居民的健康素质,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如下年度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通过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年)》、《××年××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操作细则》规范化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责任,对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危害健康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及处置能力,使城乡居民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按照卫生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和《××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试行)》要求,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居民自愿和乡(镇)卫生院引导相结合,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户籍及居住半年以上的非户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乡(镇)卫生院建档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护居民的个人隐私。

2、建档内容要完整,信息要连续。一份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内容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家庭信息、个人健康体检(按国家要求对居民首次建档时要填写健康体检表,对个人要进行基本的体格检查)、如果是0~36个月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还要包括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健康档案的建立首先建立在个人健康的基线资料上,追踪更新动态变化的资料,以便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

3、建档可采取的方式包括:一是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接受服务时,由首诊医生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二是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乡(镇)卫生院责任医师健康管理团队人员分期、分批在居民家中或工作现场为辖区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三是符合当地实际的其他建档方式。

4、根据自治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标准,及时将收集的数据完整录入自治区健康档案系统,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水平,为医学研究、科学决策等提供依据,必须同时保存好纸质健康档案,确保与系统资料数据的一致性。

5、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

6、××年本乡对常住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不低于50%,建档合格率不低于90%。

三、健康教育

(一)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要保证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对每次开展完成的工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查找出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

(二)健康教育内容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三)服务形式

向全乡居民特别是特定人群多种形式地宣传,包括:

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1)发放印刷资料(2)播放音像资料

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四、免疫规划项目

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服务规范》,认真开展免疫规划各项工作。内容包括:

1.为所有适龄儿童免费提供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疹疫苗成分的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A群和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预防接种服务。单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五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

2、及时为辖区所有0-6岁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上卡率达到自治区的有关标准要求;××年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实施率均达到100%。辖区内100%的新生儿建立电子档案,录入信息系统客户端软件。

3、按照上卡、预约、核对、询问、告知、接种、留观等流程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及时汇总、统计、上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每月上报一次常规免疫接种数据;逐级指导和参与接种率常规报告、监测和分析评价。

4.为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开展对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工作,进一步降低1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5.开展预防接种转卡、上卡、接种登记、疫苗管理、疾病监测、查漏补种、入学验证、流动儿童管理、免疫薄弱区域甄别管理、异常反应的报告、调查、诊断、处理、指导村医生业务开展等相关工作。

五、传染病报告与处理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建立并完善传染病监测报告与处理机制。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人,参与现场疫情的处理。

2、对医务人员开展每年不少于2次的传染病防治知识、传染病信息报告规则和传染病统计规则技能的培训。

3、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重大传染病治疗管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机构对结核病人、艾滋病人的治疗管理。

4、完善自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每季度要对本乡传染病流行趋势进行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并及时汇报,避免疫情的发生和扩大流行。

六、儿童保健

按照卫生部《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扎实开展儿童健康管理各项工作。免费为辖区内0-3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1岁以内4次基本保健服务,1-3岁每年2次基本保健服务、体弱儿专案管理、生长发育监测等,按要求配备儿童保健人员、房屋、设备,定期参加培训与接受上级督查;掌握辖区七岁以下儿童数,了解辖区儿童的健康状况;负责辖区内儿童保健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工作,及时完成妇幼卫生信息表卡的填写与上报。项目目标:新生儿访视率达9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0%。

七、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

按照卫生部《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认真做好孕产妇保健各项工作,强化孕产妇保健技术培训,免费为辖区内孕产妇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开展婚前及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妇女常见病预防控制。为育龄妇女提供包括免费提供避孕药具、计生技术咨询在内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项目目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75%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0%以上。

八、老年人保健

按照卫生部《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认真做好老年人保健工作。对辖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1次普通健康体检(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腰围、臀围、皮肤、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体格检查及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并记录完整。

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健康管理的居民建议定期复查。对老年居民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和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和自救等健康指导。

九、慢性病预防控制项目

1、内容包括对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性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含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门诊输液及住院的病人实行常规快速血糖(指血)检测和糖尿病疾病筛查,对辖区内重性精神性病患者进行筛查。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性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为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性病患者建立慢性病专门档案,定期进行随访并进行个体化、连续性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开展脑卒中、恶性肿瘤等其它慢性病管理和干预。

2、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宣传,发放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科普资料,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

3、加强残疾人员的康复服务,内容包括对辖区内的残疾人进行登记与管理,对辖区残疾人进行个体化康复训练;对从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双向转诊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服务等。

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监测;建立责任医师健康管理团队;构建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

十一、基本医疗急救自救服务。建立城乡医疗紧急救援联动体系,医务人员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及技能,免费为辖区居民提供急救知识普及服务:对群众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技术、现场外伤四大技术、复原卧位、心脑血管意外第一目击者紧急处置急救知识及“120”呼救常识等培训。

十二、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1、强化组织领导,全体医务人员参与,提高服务水平。卫生院院长负总责,副院长为第一责任人,成立公共卫生科,按不低于专业技术30%的编制数增加人员各司其责,共同实施,协调发展。

2、召开全乡公卫人员会议,强化培训,深刻领会会议、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结合政府开展的各种会议发放宣传资料,营造浓厚的实施氛围,××年4月份完成宣传动员阶段任务。

(二)项目推进实施阶段

调动一切医疗资源稳步推进项目的进展,由责任医师团队成立“分片包干制”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量。

6月份完成总体30%的任务量,包括建档、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率、残疾人员康复、儿童保健、孕产妇管理、预防接种等十二项目服务。

9月份完成总体80%的任务量,包括建档、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率、残疾人员康复、儿童保健、孕产妇管理、预防接种等十二项目服务。

上一篇:计算机硬件类专业范文 下一篇:医院急诊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