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2 06:07:07

儿童心理毕业论文

儿童心理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为客观公正开展评选活动,首届评选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专家评审组评选。现将评选结果公告如下(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研究生组:

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李 琳(华东师范大学,指导教师:李季湄)幼儿园英语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胡丽园(华南师范大学,指导教师:郑福明)父母数学教育观念及其与儿童数概念发展关系的研究

张 燕(西南大学,指导教师:刘云艳)情绪调节方式及其对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华南师范大学

李 春 父母对3~7岁儿童的期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高 华 故事讲述与扮演的结合对幼儿叙事能力的影响

廖 莎 父母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研究

西南大学

魏 燕 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基本结构的研究

赵丽君 社会支持对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刘智成 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件的个案研究――以江西省吉安市公办幼儿园为例

王志成 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的个案研究――以重庆市三所幼儿园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吕 晓 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个案研究――以重庆市江北区A幼儿园为例

本科生组:

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左慧慧(中华女子学院)熟手――新手型教师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语言使用的比较研究

张 怡(陕西师范大学)优秀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行为研究

王微丹(首都师范大学)幼儿园教师对专家型教师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的认知

韩佳伶(首都师范大学)关于家长对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培养情况的调查研究

王剑琳(上海师范大学)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性别差异

何海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流动儿童的文化自尊研究

熙(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情境创设――基于现场的观察研究

李 莹(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儿园师幼言语交往的现状及思考――以宁波市机关第一幼儿园、博聪幼儿园为例

江扬帆(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浙江省幼儿园网站栏目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黄 俊(杭州师范大学)材料对幼儿自主游戏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张菊芳(杭州师范大学)4~6岁学前儿童心理压力源的访谈研究

许大龙(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市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中华女子学院

张 娣 5~6岁幼儿面积守恒水平现状的调查研究

向亚玲 幼儿园数学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史秀芳 对幼儿园节日主题活动设计的研究陕西师范大学

王迎双 国内外幼儿插图比较研究

许倩倩 高教育背景父母指导亲子阅读的现状调查

王 楠 陕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本科生就业取向的调查与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

徐仲卿 上海0~3岁社区婴幼儿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俞洁静 幼儿园小班支持性游戏环境的初探

仇 芸 基于0~3岁低收入家庭学前儿童的社区学前教育模式与实践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任 蕾 “抒情型”童话与学前儿童审美教育

朱丹丽 对三套幼儿园教材(中班)艺术活动目标的比较研究

俞 洒 受欢迎幼儿的个案研究

王子 师幼互动中幼儿对教师影响的初步研究杭州师范大学

毛美君 幼儿美术教育中范画价值的初步研究

吴奶儿 学前儿童对死亡认知的调查研究

严倩颖 短期训练对小班幼儿手指精细动作发展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西南大学

唐 赢 陈鹤琴儿童游戏思想述评西北师范大学

路 娟 关于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教育现存问题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鼓励奖:

王海霞 吴爱梅 刘丽娜(中华女子学院)

沈笑英 杨欣琳(陕西师范大学)

张 俊 姜 飞 白 云 陈 佳(首都师范大学)

张 颖 陈 夏 金爱萍(杭州师范大学)

陈 琳 张洁琼 陶 涛 邱莹莹 胡巧红 吴海燕

郁 蕾 谢巧玲 高乐丹(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王 卓(湖南师范大学) 刘 冉(西南大学)

吴丽玲(华南师范大学) 陈竹君 钱舒琴(上海师范大学)

专科生组:

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张婷婷(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关于2~3岁幼儿早期阅读倾向的调查

胡 静(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在数学活动中建构有效互动行为的认识与思考

邹 英(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体态动作在中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覃小秋(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幸福

吴锦婵(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师幼互动

赖慧珍(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中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与幼儿色彩运用能力的关系研究

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

杨 媛 浅谈角色游戏与幼儿生活

许丽连 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失败

蒙小华 幼儿散文的教学与研究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谢莉莉 中班幼儿快乐感、同情心的研究

王爱萍 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调查研究

吴霞花 中班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庄碧云 大拇指翘起的度――附属幼儿园家庭赏识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李忠明 关于合肥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

张 芸 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创设与利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唐翔燕 关于幼儿园开设兴趣班情况的调查

宣杨杨 幼儿园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之现状调查

卢 静 关于小学生感恩心理的现状调查

鼓励奖:

马丹荔 王 茹 王燕茹 马 静 王亚楠 汪 霞

余琼瑶 杨 蕾(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李 群 周 卉 容 秋 李梅花 蓝 艳(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

吴桂婷 主子吟 肖 雅 林 玲 林李为(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为更好地将这项社会公益性学术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切实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全面客观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更有效地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在充分总结首届评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主办单位决定。第二届(2008年)评选活动将提前至2007年12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08年4月30日。从第二届评选活动开始,评选过程将采用严格的“双盲”评审方法。第二届评选结果将及时于2008年5月31目前揭晓。

期待大家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儿童心理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材教法研究、模拟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内容,它应有别于传统师范实践教学,它不只是传统意义的一个教学环节,更应是一个教学过程,它是师范生在校期间都要不间断地进行的逐渐完善的教学过程。我校小学教育专业成立以来,我们在广泛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并改革了实践教学,在落实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验、见习、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的同时,确立了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大实践全程教学观,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大实践全程教学观的指导下,我们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主要体现在重视实践课程的设置、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总量、拓展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等方面。在课程设置中加大了专业主干课程量,开设了“心理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班主任工作概论”、“小学语文教育学”、“小学数学教育学”、“小学科学教学法”、“小学教育科学方法”等课程;在大实习之前安排了总课时为四周的三次见习,改变了以往只注重毕业前“一次性”大实习的实践教学形式安排,其目的在于为今后的大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一次见习,主题是“教学观摩”。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全天候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观摩小学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校内外活动等,听取有关讲座和经验介绍;第二次见习,主题是“教学助理”,观察了解小学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程序的安排、课堂的调控以及教师教学风格特点,了解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情况,协助小学教师开展班队活动,帮助批改作业等等;第三次见习,主题是“教学模拟”,我们称之为小实习,重点在于听课、评课、教育调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这一阶段的学科教材教法、教育研究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等方法与技能的课程学习相结合,并在小学教师的指导下试教语文、数学各一节。另外还通过说课、评课、“拜师学教”、课件制作、创新实验、四年全程性培养与考证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专业兴趣小组、“园丁杯”活动等途径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磨练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开拓实验、实习基地,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通过校、院学生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二、确定职业技能训练制度,形成实践教学特色

为实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保证质量,确保学生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必须使师范类学生练就扎实、有效的教师职业技能。为此,我们在广泛调研、论证及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制定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案》,实施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考证制度》。确定普通话、朗读与演讲、钢笔字、粉笔字、课件制作、班队活动为必考项目;毛笔字、视唱与乐理、应用文写作、美术字、口令与队列、简笔画、钢琴或其它乐器、黑板报设计、书法艺术、说课、图案或素描、舞蹈或唱歌、儿童想象画等为选考项目。考核统一安排在每学期的第十二、十三周进行,每个项目都制定了考核标准,把考核结果与《教师职业技能证书》挂钩,实施学生实习准入制度,即考核项目没有达到规定的学生不能参加大实习;与此同时,学院还制定并实施了《小学教育专业说课实施方案》,利用学校微格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平台,强化学生的校内“说课”训导,指导学生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此外,学院划拨重点建设专业专项资金,投资建立了“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实验室、创建小学教育综合实验室以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最后,学院成立了相应的学生社团及兴趣小组,由专任教师组织基本职业技能训练与辅导,通过各种比赛,如“园丁杯”大赛、说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方式,全方位、全过程地开展实践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探索,现已初步形成颇具时代特色的“四化”实践教学模式,即:教学行为模拟化、角色体验提前化、技能训练全程化、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专长化。

1.“教学行为模拟化”:利用学校微格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平台,大力强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推广与应用。同时,强化学生的校内“说课”训导,创建小学教育综合实验室,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争取尽早养成将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意识,培养其能力。

2.“角色体验提前化”:推出“拜师学教”导师制活动,安排学生长期与重点实践基地教师结对,参与实践基地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课题的教学研究活动。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开始,将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教育实践模式纳入制度化轨道,保证学生的课堂教学同课外实践紧密结合,以形成“学中做,做中学,学做互动”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3.“技能训练全程化”:制定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案及考核标准,每学期定期安排考核,并据此与学生的考评及今后实习准入制度挂钩。

4.“课件制作专长化”:从重点建设专业中,划拨专项资金,投资建立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实验室,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过硬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并将“课件制作”作为该专业学生的专长加以重点培养。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拜师学教”活动

在开拓实验、实习基地的同时,充分利用教育实习基地资源,开展“拜师学教”导师制活动。“拜师学教”活动是对旧的实践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它强调“做中学”,强调教学技艺的模仿与熟练,强调与指导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强调对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化与建构,强调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在反思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拜师学教”活动充分体现了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是小学教师专业化培养的一种有益尝试。具体做法为:从二年级开始至三年级有组织、有步骤地与实习基地小学的优秀教师结对子,每个指导教师带三名学生,至少每周安排半天时间。整个过程分四步走,第一,观摩指导教师的教学生活及工作,同时担任指导教师的教学助手,从事学生辅导、作业批改等工作;第二,着重建构现场实际教学经验,包括教材分析、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演示、听课与评课等等;第三,模拟教学,试讲一堂课,课后与指导教师共同反思;第四,教学总结与科学研究。根据小学教育对教师一专多能的要求,我们对学生“拜师学教”的科目每学年进行一次调整,使学生接触小学语文、数学及其它一些科目的教学,使学生具备现代小学教师应具有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拜师学教”活动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接触儿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懂得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掌握启迪和开发儿童智力的技巧和方法,掌握儿童学习理论、掌握指导儿童学习的技巧和方法。通过“拜师学教”活动,可以尽快使学生熟悉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教学,熟悉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关注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初步开展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开展小学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根据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的内容、任务及目标,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有序推进,为今后的大实习及毕业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构建实践教学框架,开展“教育实习”活动

儿童心理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创客妈妈:

70后妈妈,家有两娃,小少12岁,小妞3岁有余。

创客妈妈创了啥?

为自己,也为新手父母创办了一个低调而有内涵的读书会,读的第一本书是《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创业之路

曾经的职场经理人,现在的全职妈妈

现在,我是一名有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五年前,我有一份还算过得去的工作,每天上足了发条地运转着,儿子的生活起居主要靠保姆照顾着,而他的学习玩耍我也参与得不多,隐隐觉得不妥,但也没想到能做什么改变。

直到三年前,女儿七八个月时(那时儿子九岁),有一天我心里忽然通透了:现在,家庭和孩子才是最需要我的,而不是工作。于是,和老公一商量,马上写辞职信。说起来有些内疚,在养第一个孩子时,我想不到这些,这可能和自己的阅历、心态、经济能力以及自信心都有关。当然,家有一个孩子和两个孩子,需要父母卷入的时间量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一下子从高速运转的工作状态切换到伺候小妞吃喝拉撒睡急不来催不得的慢节奏,我竟然没有一点不适应。我享受这样的日子。在带娃的同时,我还学会了做面包、包子、馒头等以前认为高不可攀的厨艺,让孩子们心中的妈妈味道又多了妈妈做的面包味、菜味。

陪孩子玩出一个微信公众号

随着妞一天天长大,白天的睡眠时间越来越短,光把她喂饱已经不够,还得琢磨怎么跟她玩!曾经的理工科小硕开始犯愁,工作上的有板有眼雷厉风行,在带娃玩时却成了反作用力,因为这小人儿根本就不按我的“常理”来出牌!

怎么办?学呗!在心理学教材里翻,在有关儿童游戏的书里找。刚开始是痛苦的,一堆的陌生概念,一段段认得字却看不懂的描述,但时间总能解决这一切:坚持!

我一边读,一边尝试着和小妞玩,观察她,再找来其他和儿童游戏有关的书一起看,渐渐有了感觉。于是,从小妞1岁多开始,我的微博就从闲聊变成了有意识记录小妞的玩的专区,渐渐有了些“粉丝”。后来在闺蜜的提议下做起了微信公众号,把怎么跟孩子玩写给更多人看,也督促自己多动笔、多思考。

就这样,我这个高中一写作文就头疼的理工科女森,2014年2月开始了自己的码字生涯。公众号的名字直抒胸臆:“和孩子一起玩吧”!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承载着孩子的成长、亲子关系的成长,以及为人父母的成长。

与此同时,我开始准备参加心理学在职研究生的全国统考,下了狠功夫,收获也颇丰,不仅通过了考试,而且更清晰地认识到,心理学尤其是发展心理学,是理解孩子随年龄发展的一把钥匙,值得为人父母者学习。

从手机里走出来的面对面读书会

有一天,我萌生了办线下读书会的念头。我想象着一群妈妈爸爸们,一起来读、讨论,书中的观点、自己心中的问题,在读书会上畅所欲言,岂不美哉!

办读书会首先是选书,我在网上的朋友儿童心理学博士推荐了《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其次是招募,因为我微信公众号和微博里的粉丝大多知道我在读儿童心理学,所以带着大家读这本大部头教材,还是有点靠谱的。于是一吆喝,上限20人很快就超了,我又按大家孩子年龄性别做了一些组合,最终确定了名单。最麻烦的是找场地,因为能容纳20个人又相对独立安静的地方不好找,最后还是选定了做餐饮的朋友家的包间,有大圆桌,空间大,房间内木质屏风散发着书香气,窗外就是绿荫荫的樟树。

我在读书会招募时写下了3个要求:

? 能排除干扰静下来读书 ;

? 每一位参与者都需要认领某个章节,然后在现场讨论时积极分享;

? 开放合作的心态。

这是我对读书会的期待,因为我不想把我的读书会变成一个“妈妈吐槽会”,也不想把我的读书会办成一对多的课堂,而是大家都要担负责任主动参与的讨论会。只有主动输出了,而非被动输入,看过的书才可能内化成自己的,进而无声无息地影响自己的行为,这是我的基本出发点。

2014年的9月13日9:30,读书会第一次活动,除了少数几个生活中的朋友,其他书友都是第一次谋面,有全职妈妈,也有职场女性,还有一位爸爸,大家的专业背景更是百花齐放。

简单自我介绍后,进入正题。我介绍说,我们的读书会是以讨论为主,每次讨论书上的三个问题,请大家在来之前须先读完要讨论的章节。第一次和第二次由我来带领,之后就由大家分章节认领带读。

第一次时间掌控不是很好,两个半小时一下就过去了,到第三个问题已经没时间了。于是大家讨论决定,以后每个问题限30分钟,由一个人来做当天的时控(上闹钟),于是,我们的读书会从第二次开始分成了三大块:30分钟本章节简要回顾、90分钟讨论、10分钟休息、20分钟自由讨论,一共150分钟。

接下来,大家按章节认领(主要依据孩子年龄),在同一个章节的书友自己形成小组讨论,确定要讨论的三个问题,谁来带读,谁来时控,谁来记录,在每次讨论前,在微信群里发给大家。四个月八次讨论就这样运转下来,可谓有条不紊。回头看,这里面多少带着点我曾经的职场风格。

办读书会,我有付出,收获也不小。首先,我作为读书会的主持人,我必须通读这本书,且要尽量读得深入。而且我们的讨论直切主题,坦诚而深入,如此酣畅淋漓的交谈是饭桌寒暄难以比拟媲美的。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这本书我们一起讨论了8次,隔周一次,每次150分钟,每次都意犹未尽,吃午饭时接着聊。2015年我要准备毕业论文,所以在犹豫是不是把读书会暂停了,但大家脸上的表情让我不忍出口。那么,把时间挤一挤,坚持做吧!

说到付出,真正付出的是我老公,因为每次读书会,都得他一人带俩娃。当然,他会说,这正好可以和孩子拉近关系哈哈!如此看来,来参加读书会的妈妈们,都给了一个让爸爸和孩子亲近的机会,而读书会的唯一一位爸爸,也因此更理解了孩子的妈妈,都是好事!

给妈妈们的话:

很感恩孩子们,让我有了生命中如此重大的转变,去细致入微地感受生活和感知自己,去扩大自己的交往半径和思考半径,去尽一份微薄之力实践心中所想。

曾经不少人跟我说,离职就意味着和社会脱节,我只想说,这真是太狭隘的理解。一个人与社会联结的方式,上班只是最常见的那一种,却不是唯一的。只要你愿意,你能有更富创意的方式与这世界交互。而孩子,很可能就是打开那扇门的钥匙。

儿童心理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咸宁市;横沟中学;横沟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721(2012)02-0127-09

一、调查的起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加速运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进城务工农民大量增加,有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农民的“工人化”再就业,获得了比农村更多的收入,加快了新农村的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发展。但是,在这个大好的发展环境下,广大的农民工身后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亲或单亲长期在外务工而孩子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由单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戚朋友或其他委托人照看,年龄在16周岁及以下的儿童。[1]留守儿童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少家庭关爱、亲子关系疏远,再加上学校教育资源失衡、教育目标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留守儿童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性格特征,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将对留守儿童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对社会而言也容易形成不稳定因素。因此,“留守儿童”问题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并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出现频率较高话题之一。2004年以来,有关学者和各类工作者,从多视角、多领域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见解和解决途径,甚至从理论高度、法制层面做了有益探索。学校教育和教学是儿童接受教育影响的主要途径,对儿童身心成长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但是,目前少有从课程功能和教学效能方面进行具体实验研究的,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多数显得空洞和类同。

笔者2009年在做课题“鄂南农村音乐教育状况与发展对策”时,开始接触到“留守儿童”现象,通过与受访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交流发现有关留守儿童问题,产生了运用“音乐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功能和教学手段,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研究思路,申报并获批了《城乡音乐教育现状比较及均衡发展对策研究》这一课题。笔者认为,音乐课堂不仅是学习音乐知识的场所,同时也能成为安抚心灵的“保健中心”。我们把音乐课和音乐课外活动作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通过音乐帮助和引导他们走出心灵的“洼地”,建设“心灵开发区”。音乐教师可以在音乐教育中自觉地体现“教书育人”的思想,充分运用音乐的教育功能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引导,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基于以上想法,笔者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习、心理健康、青春期教育、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问题,对音乐教育促进留守儿童身心成长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的身心状况,我们对受访学校留守儿童学生做了相关调查。我们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5 份,问卷有效率为92.5% 。从被调查的留守儿童性别和年龄结构来看,在所调查的185名留守儿童中,男童98名,占53% ,女童87名,占47%;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16岁,有60% 的儿童在6岁至12岁之间。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情况来看,97.3% 的留守儿童的监护是祖辈监护型,其中,88.9%的留守儿童监护人由爷爷奶奶承担,8.4%的监护人由外公外婆承担,2.7%的儿童无人监护,即父母双方均外出,儿童独自在家,可能偶尔会得到亲戚或者邻居的照料,但大部分时间是独立生活,属自我监护型。

(一)学习教育方面呈现的问题

1、学习动力不强。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教育缺乏父母直接有效的引导和监督,30%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一部分外出打工的家长对子女的成才期望过低;有10%留守儿童从自己的家长和周围的农村人的身上隐隐看出,学习没有什么用,因而没有学习动力。2、学习成绩不容乐观。40%留守儿童的成绩属于中等偏差,一些孩子因长期见不到父母而产生强烈的思亲情绪和孤独感,导致上课注意力分散、听课效率低下,学业成绩不稳定。

(二)心理健康方面呈现的问题

1、缺乏心理支持导致自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在身边的支持,往往心理比较自卑和脆弱,30%孩子性格普遍较为内向。2、缺少关爱容易引起对抗。由于缺少父母关爱,60%学生容易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戒备和敌对的心理。20%留守儿童不愿意与同学或老师交流,逃避各种公共场合和活动,有的留守儿童甚至与监护人发生摩擦而产生隔阂,大约5%左右学生面对老师的管教会说:“我父母都不管,你管干嘛?”对老师的教育有明显的抵触情绪。3、缺位管护导致薄情和任性。在外出务工的背景下,抚育孩子的责任全部转移到祖辈或亲朋好友身上。有些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了,子女对他们比较陌生,“父母”成了一个概念,导致薄情。因隔代育人或受托育人而产生溺爱宠娇,容易造成儿童任性。还因为祖辈或其他亲友的文化背景与阅历的差异,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思想观念,容易使儿童产生逆反心理,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强烈。

(三)青春期教育方面呈现的问题

由于社会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小学四年级到初中毕业成为儿童的青春期发育的最重要阶段,儿童面临着身体特征和心理特征的不断变化,生理成熟期到来了,而心理却没能同时成熟。80%留守儿童面临青春期的苦恼,由于家庭教育功能缺位,学校的青春期教育薄弱,使得留守儿童在这一阶段往往无所适从。

(四)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呈现的问题

1、道德观念发生偏差。家长长期务工在外,对孩子都产生了强烈的愧疚感。“金钱+物质”就成了他们用来弥补孩子亲情缺失的最直接方式。有些孩子心目中的父母印象,就是那个经常打电话过问学习成绩,承诺发给奖赏的人。容易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人生观,产生“读书无用论”和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2、道德行为出现异常。据受访教师反映,大约有2%留守儿童缺乏起码的自我道德约束,未能建立起对他人的应有尊重,也未意识到其对社会应负的责任。由于长辈的溺爱宠娇,部分学生很不懂得尊重长辈,甚至认为那种疼爱是他们应得的。在道德行为方面, 6% 的留守儿童经常有违纪行为, 1.5%的有打架偷盗行为, 部分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旷课逃学。

三、音乐教学活动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实验调查分析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农村基础教育近年来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大部分学校还只能做到“保安全、保工资、保运转”,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体制上来解决或许还需要一段时期,因此探索非体制机制的解决方式和方法已经迫在眉睫。为了寻求非政策性、非体制性的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可行途径,笔者对咸宁市咸安区横沟中学和横沟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点初期概况及调查问卷统计

横沟中学和横沟小学是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横沟桥镇直属的农村重点学校,是咸安区留守儿童教育实验点。初中有22个班级,仅有1名专职音乐教师,另有3名兼职音乐教师。小学26个班,有1名专职音乐教师,4名兼职音乐教师,有1台电子琴,还有一些洋鼓洋号,用于大型活动。从该校课程表上看,每班每周安排有1节音乐课,但能否真正上音乐很难说。我们访问了该镇横沟小学校长陈清河①,他说,目前农村学校普遍缺乏音教设备和艺术类师资,教学供需比较紧张,“普九”时配备了一些器材,现在不是旧了就是坏了,艺术教师基本到不了农村。音乐教师吕志远②表示很想多开展一些音乐活动以满足孩子们热爱音乐、快乐学习的心愿,但心有余,力不足。以上状况与拙文《论音乐教育中的公平问题——以鄂南地区部分中小学为例》[2]的调研分析是一致的。

2010年6月在横沟中学和横沟小学,我们向四个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发放了问卷,在每个年级中抽取了20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80份问卷,收回80份,作废卷0份。通过数据统计,主要结果如下:

在问及留守儿童们是否能够承受挫折的时候,15%选择了“不能”,59%选择了“有时”,28%选择了“完全可以”。

在问“你遇到困难或苦恼时,首先会想到谁?”中,有10 %选择了老师;27%选择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23 %选择了同学;32%选择了父母。

在问“你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中,36 %选择“读书升学”,27 %选择“有好老师、好成绩”,还有36%选择“和父母在一起快乐生活”。

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中看出,被调查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比较坦诚,不同程度的存在自卑、孤独、内向、说谎等心理问题,与老师平常掌握的情况总体相符;统计数据同时也显示留守儿童普遍都热爱音乐,喜欢音乐课,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这是我们感到欣慰的。被调查的学生大多数喜欢并信任音乐老师,使我们深感音乐教育者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二)实验概况

横沟中学和横沟小学均设立了“留守儿童教育办”,已经在探索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并在音乐教学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两校的“留守儿童教育办”有名有实,校长亲自任主任,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几位音乐老师都是留守儿童教育办的成员,由此可见该校的留守儿童教育有自己的特色。调研中我们与横沟小学校长陈清河、音乐教师吕志远,横沟中学音乐教师黄蓉③、酒方方④等进行了几次座谈,了解到该校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强调成绩,心理压力较大;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群体意识、合作意识较差;对他人防备怀疑,缺乏安全感等等。在该校的调查结果没有超出我所参阅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的分析,只是各项目的具体数据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应证了我国大多数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也为提高本文的真实性、有效性和指导性奠定了实证基础。下面是音乐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活动的实验。

实验一:

形式:合唱队

年级:小学各年级

指导教师:吕志远

训练时间:每周二、四下午课外活动

训练内容:1、完成当天语、数作业,吕老师代替家长检查;2、合唱歌曲

吕志远老师经验总结:留守儿童不愿主动跟老师交流,但通过合唱队这个集体活动,对音乐老师有些亲善感。因为音乐老师给他们的是轻松愉快而不是学业和管教的压力。这些留守儿童在心中对她不设防,比较听她的话,也向她说一些内心的想法。因此,作为音乐老师她不但没有副科老师的自卑,相反更多感受到的是学生的信任和教育者的责任。根据她的经验,低年级的孩子们比较喜欢描写家庭温馨、色彩温暖的歌曲;五、六年级的孩子的感情开始复杂起来,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和调节。在日常教学中,吕老师针对不同年级和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真备课,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侧重留守儿童,增加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调减不适合农村学生和留守儿童的教材内容,效果很好。

实验二:

形式:星星乐队

年级:初中各年级

指导教师:黄蓉

训练时间:每周二、四下午课外活动

训练内容:歌曲、小乐曲。(乐器:古筝、二胡、笛子、葫芦丝等)

黄蓉老师经验总结:音乐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是积极有效的,留守儿童通过音乐课和参加乐队学习使一些性格内向、不遵守纪律但是又期待关注和表现自我的男生变得积极自信;使一些胆小内向的女生变得活泼可爱。有一部分男生课堂上经常捣乱不安分,原以为他们是故意影响课堂纪律,对此进行过严厉批评。后来通过观察交流发现,他们的“故意”源自他们渴望表现、渴望周围的人去认可他们,以至用“捣乱”来证明他们的存在,吸引老师和同学的“眼球”。把握这一心理特点,运用“动态生成”教学思想,在音乐活动中,表演乐器独奏,大胆的让他们有序有度地表现。针对部分女生胆小自卑,回答问题时声音只有自己能听见的情况,鼓励她们放开嗓门歌唱,对她们好的表现和进步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样既全面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信心,既发挥了个性特征,有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实验三:

形式:留守儿童活动小组

年级:初中各年级

指导教师:酒方方

活动时间:每周五下午课外活动

活动内容:唱歌比赛、野外郊游、音乐游戏、主题演讲等。

酒方方老师经验总结:作为音乐教师,身兼数职,负责学校团委、学生会工作,还要负责“留守儿童教育办”工作。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基本工具和方法就是——音乐,把教学与教育融合为一体。近年来,该校以音乐活动为基本载体,积极开展学生社团和第二课堂,通过唱歌比赛、主题演讲,让留守儿童从学习中增强自信;通过野外郊游、音乐游戏让留守儿童从愉快中学会合作与信任。第二课堂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收到积极效果,这充分说明音乐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有积极作用的。

经过一年的音乐教育活动实验,我们在2011年6月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表一、表二)。从统计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通过一年的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同样的对象、同样的问卷,调查结果却有了明显的不同。特别是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感减弱,孤独、自卑、无助的心理状态好转,恐惧感基本消除,学生心态整体呈现阳光。

四、用音乐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几点经验

笔者认为音乐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特别是身心健康是有积极的影响和教育作用的。根据横沟中学和横沟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音乐教育的功能,可以总结为五个基本作法:

(一)充分运用教材,寓情感教育于音乐之中

音乐教育以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作为审美的主要途径,音乐教育中培养的情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他可以使人的思想达到最高境界。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缺人照应、行为缺人管教、学习缺人辅导、感情缺人安抚”的“四缺”状态,一些留守儿童产生了“被抛弃感”,导致他们以稚嫩或扭曲的心灵去面对社会。音乐教师可以在歌曲的教学中,利用富有感情的歌词和旋律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教育,引导他们爱父母、爱家乡、爱老师、爱同学,培养他们健康阳光的心态。例如:八年级欣赏课《回家》,教学中通过乐曲分析和情景再现,告诉学生“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再如七年级歌曲《在我们生日的时候》、九年级歌曲《儿行千里》,学生们学习时首先会想到父母。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教育引导,可以拉近留守儿童和父母的心灵距离,教他们学会感恩、学会爱。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主题组织教学,如《外婆的澎湖湾》、《父亲》、《母亲》,对中小学生的亲情教育非常合适。结合各地区风土人情、文化背景,选唱或欣赏一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歌民调补充到教材中,培养乡情。如《乡间的小路》、《谁不说俺家乡好》、《我热恋的故乡》;再如具有地方特色的咸宁“名歌”《江南桂花香》、《温泉河》。选唱教材中的《校园的早晨》、《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白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相逢是首歌》、《幸福快车》,可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和同学间的友爱情感。

实践证明,经常向留守儿童教唱一些积极向上、充满亲情的歌曲,能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和亲情,用感情来点燃信心和希望的火炬,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发挥美育教化功能,在音乐中引导学生立德弘志

根据新课标要求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教科书,在不同的年龄段安排了一些具有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的音乐材料。比如,爱国题材的《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我是中国人》、《让我们荡起双桨》;励志题材的《歌唱二小放牛郎》、《红梅赞》、《我怎样长大》;树立理想题材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我的未来不是梦》。在教唱这些歌曲的时候,要重点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相关历史故事,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合理组织教学游戏,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信任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在论述教育的四大支柱时,特别强调“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认为“这种学习可能是今日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善于建设一个优秀的集体,而优秀集体的显著特征恰恰就是成员之间能融洽相处,善于与人合作。在中小学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具有很重要的社会和教育价值,音乐课中的群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最佳领域。音乐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中适当设置一些教学游戏,让学生们通过互助合作去完成,培养他们相互协作和相互信任的意识,[3]找回自信。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结合音乐教材设计教学游戏,以同桌、同组或其他组织形式开展活动。在音乐游戏活动中使学生加强交往,体验互助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增强自信,发展互信,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质。如在音乐欣赏课《渔舟唱晚》教学中,通过分析与聆听音乐让学生发挥音乐想像力,根据自己对音乐不同的理解,利用小组分角色的方法和不同表现形式进行表演。器乐小组:碰铃代表水声,三角铁代表水波中透明、柔和的月色,笛子代表宁静与安详,利用器乐重奏的形式表现了乐曲中“明月当空、渔舟泊岸”的意境。小品组:一家四口出海打渔,孩子撒网,父母划船,通过他们之间的对话及动作来表现乐曲中满怀喜悦、渔歌飞扬的画面。舞蹈小组表现“夕阳西下、渔舟晚归”。还有诗歌朗诵小组、图画展示小组、歌咏小组等,要求学生表演大胆,思维开阔,充满情趣。一堂看似枯燥单调的音乐欣赏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但让学生体会到了音乐的美,锻炼了学生音乐表现的才能,而且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以加强。

(四)开拓音乐教育资源和空间,助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中小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老师,而且其中不少是音乐老师,这充分体现音乐的力量。据中小学老师的教育经验,中小学4-9年级阶段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和疑惑是青春期生理和情感问题。在留守儿童教育,特别是女生的青春期教育问题上,女性班主任和音乐老师功不可没。青春期教育问题本不是音乐老师的职责,也不是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但是“协同教育” 是音乐老师的“课外作业”。音乐老师是学校最好、“最廉价”的“教育资源”,它的开发利用,不仅延伸了音乐课堂时间和空间,而且构建了助力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平台。在实验点我发现有一些学生喊“老师姐姐”、“老师妈妈”,让我深受感动。这正是音乐的魅力和音乐教师价值的体现。因此,我认为音乐课没有“上下课”,音乐老师没有“上下班”,完全可以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大显身手。

(五)加强音乐实践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集体意识和成就感

艺术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集体意识和成就感的重要途径和平台。[4]从横沟中学和横沟小学的调研来看,虽然这两所学校是农村学校,但是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并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横沟小学比较重视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积极设计和组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取得了预期教育效果。学校还把这些教育教学活动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每年举办“艺术节”或参加市区“学生艺术节”活动,年年都举行全校“文艺汇演”。每逢大型活动,学校邀请镇村和教育办干部、学生们邀请家长、亲戚朋友观看表演。从该校校长的介绍中,我真切感受到农村中小学在素质教育和留守儿童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我认为农村中小学应该重视合唱队、小乐队和文艺汇演等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这既是素质教育和留守儿童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公平的需要。它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活动本身的艺术性或场面效果,而是它的教育性和爱的传递与辐射!

五、结 论

留守儿童问题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通过对受访学校实验的调查,针对儿童心理状况有关指标制作了实验前后效果对比示意图(图1)。

从调查实验中看到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希望,摸索到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和教学思路、方法,从微观层面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通过实验调查,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们不能期待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完善,从宏观上去彻底解决。但是完全可以从微观层面有所作为。即使有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政策环境,也需要广大教育和社会工作者端正教育思想,从点滴做起,在细节中具体落实。2、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是儿童接受系统和正规教育的主阵地与主要途径,是实施“教书育人”的平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将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教育列入教学和教育目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政府督学机构应该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纳入教育评价或考核范畴。3、音乐教育对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教育、引导、锻炼功能,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如果学校把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系统设计,由各科教师分工实施,留守儿童的身心状况会更健康。4、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背景差别很大,留守儿童家庭条件也不尽相同,我们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因地制宜、以校为主、以人为本,在教育思想和具体教学措施制定上应体现科学性、灵活性、可持续性。

音乐教育对留守儿童身心成长实施影响还属于探索阶段,笔者期待通过本文,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到留守儿童的教育事业中,为改善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说明: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鄂南农村音乐教育状况与发展对策”(项目批准号:2011jyte145)。

附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音乐问题的调查问卷

1.你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吗?

A. 会 B.有时 C.不会

2.你会常常感到孤独吗?

A. 会 B.有时 C.不会

3.你现在由谁看护?

A.爷爷奶奶 B.外公外婆 C.亲戚或父母的朋友

4.你平时会做家务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5.你会因为自己是“留守儿童”而觉得自卑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6.你平时容易发怒急躁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7.你能够承受挫折吗?

A.不能 B.有时 C.完全可以

8.你会莫名的情绪低落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9.你常常感到恐惧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10.你会说谎吗?

A.常常 B.偶尔 C.不会

11.你会经常感到无助吗?

A.常常 B.偶尔 C.不会

12.你遇到困难或苦恼时,首先会想到谁?

A.父母 B.老师 C.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D.同学 E.听音乐

13.你喜欢音乐课吗?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14.你平常喜欢唱歌和听音乐吗?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15.你觉得音乐课能够给你带来快乐吗?

A.能 B.不能 C.没感觉

16.你喜欢你的音乐老师吗?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17.你一般会在什么时候唱歌和听音乐?

A.思念的时候 B.快乐的时候 C.空闲的时候 D.随便 E.其他

18.你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A.读书升学 B.有好老师、好成绩 C.和父母在一起快乐生活

注释:

①陈清河,男,46岁,小教高级,咸宁学院87届毕业,历任3所农村学校教师,先后担任过两所小学校长12年,获得多项省市级荣誉。

②吕志远,女,28岁,咸宁学院音乐系2006届毕业,从事小学音乐教学5年。

③黄蓉,女,25岁,咸宁学院音乐系2008届毕业,从事中学音乐教学3年。

④酒方方,女,25岁,咸宁学院音乐系2008届毕业,从事中学音乐教学3年,横沟中学团总支、学生会指导教师,湖北省优秀支教生。

[参 考 文 献]

[1]张俊良,马晓磊.城市化背景下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J].农村经济,2010(3):102-103.

[2]夏小玲.论音乐教育中的公平问题——以鄂南地区部分中小学为例[J].黄钟,2010(2).

儿童心理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实施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专业思想和从教技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师资紧缺问题,为基地学校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提高了学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针对性和实际水平。学前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方向包括:完善规范制度;合理规划,科学安排实习基地;加强科研,努力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建立“三位一体”机制;向顶岗置换迈进。

关键词: 学前教育 产学研合作 教育实践研究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邢台学院具有107年的师范办学历史,为基础教育培养了数万名师范毕业生,师范教育是邢台学院发展的根基。2002年,学校升格成为综合性本科院校,师范教育数十年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再加上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变成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师范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必须通过统一考试。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突出应用型、地方性并着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中认识到顶岗实习是教育形势发展与专业改革的需要,是将学前教育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推向深入的最好措施。

一、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学院实行的“精实课程制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多次论证,并不断修改。为了满足当地教育发展的要求,基本上两年就要对课程、大纲及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当前正准备对2015版的课程体系进行修订。在2015板的学前教育本科教学计划中,主要设在“两个平台+四个课程”,也就是通识教育平台和实践教育平台,前者主要有思想政治模块、外语模块、科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块;后者主要包括军训、教育见习、教学见习、顶岗实习、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设计、第二课堂学分等。四个课程包括学科专业必修课程、学科专业选修课程、教育类课程、技能类课程。技能课程有:简笔画与手工、教师书写技能、幼儿教师语言训练、幼儿舞蹈创编、儿歌伴奏与弹唱、幼儿歌唱与训练、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有:大学数学、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国学概论、学前儿童文学、儿童卫生与保健、幼儿园游戏与指导、幼儿玩具教具设计与制作、乐理视唱、钢琴基础、舞蹈基础、声乐基础、蒙台梭利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法 ;教育类课程有师德与法规、教育科研方法、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与活动设计、幼儿园艺术教育与活动设计、幼儿园健康教育与活动设计、幼儿园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活动设计;学科专业选修课程有:婴幼儿健康教育、婴幼儿保育概论、婴幼儿家庭教育、婴幼儿营养学婴幼儿素质训练游戏、亲子教育、儿歌创编、学前教育法规、特殊教育概论、中外学前教育史、家庭教育学、学前教育名著选读、儿童心理咨询、幼儿园管理、幼儿园教育评价。教学计划的重新修订为顶岗实习做好了准备,因为要空出一个学期的时间要到一线去上课[1],也就是将8学期的课程压缩成7学期。

二、 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为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从教技能,学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方案》,对幼儿舞蹈、儿歌弹唱、幼儿活动设计的考试内容、评分标准都有严格的要求。职业技能测试合格者发《学生基本技能合格证》;成绩优秀者发《邢台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特长生》证书,学院还设有大量实训室,如手工教室、形体训练室、蒙台梭利实验室等,为学生从教技能的提高提供方便条件。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考核方案如下:

1.对幼儿舞蹈技能测试要求。

考试内容:考生自选一段幼儿舞蹈,既要有舞蹈的表现力又要体现出该舞蹈的特性,时间要控制在3分钟以内。

评分标准:

A 99―90分,舞蹈动作熟练,舞蹈风格把握准确,节奏清晰,可以很好地完成舞蹈中的技巧动作。有良好的肢体语言表现力。

B 89―80分,舞蹈动作较熟练,舞蹈风格把握较准确,节奏较清晰,能较好地完成舞蹈中的技巧动作。有良好的肢体语言表现力。

C 79―70分,舞蹈动作不熟练,舞蹈风格把握不够准确,但节奏尚可,不能较好地完成舞蹈中的技巧动作。

D 69―60分,舞蹈动作不熟练,舞蹈风格把握不够准确,节奏不清晰,无法完成舞蹈中的技巧动作。

2.对儿歌弹唱技能测试要求。

考试内容:考生自选一首伴奏儿歌,能连贯流畅、富有表地情地弹唱,时长在3分钟以内。

评分标准:

A 99―90分,富有表情地弹唱,能准确表现歌曲内在的情感及场景,弹奏流畅,不中断,节奏、节拍、指法准确;速度适中、稳定;能体现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

B 89―80分,能完整弹唱儿童歌曲,节奏、节拍、指法准确;速度适中、稳定、弹奏流畅、不中断;能体现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

C 79―70分,基本可以完整弹唱儿童歌曲,节奏、节拍、指法基本准确;能体现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

D 69―60分,不能完整表现儿童歌曲,节奏、节拍、指法不准确;弹奏得不够流畅。

3.对幼儿活动设计技能测试要求。

第一活动目标,活动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第二活动内容,活动内容要详细、清晰,与活动目标相对应,能体现活动目的和要求。第三活动过程,活动过程设计要关注幼儿活动,要层次分明,^渡自然,活动方式要机智灵活,过程要完整。第四活动时间,活动时间安排合理,保证幼儿活动完整,有师生互动环节,能完成活动要求。一般时间要求在110分钟内完成。

三、学前专业产学研合作的成效

1.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专业思想和从教技能。

学生在校内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之后走上讲台,才准确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讲台上的实战,实习生的胆量、自信心、对教育对象的尊重关爱之心、对教师职业的敬畏之心都得到提高和升华;实习生在研究教材、观察学生、备课、撰写教案、批改作业、考试命题、教研活动、社团活动、保教活动等从教技能方面得到强化,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有的学生说:“顶岗实习一个学期,让我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广大辅导员感慨:“实习归来的学生长大了,懂事了!”正如2014级学前本科四班的叶焕林顶岗实结的那样:“这学期我在佳美阳光幼儿园完成了我的实习工作。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收获满满、感受颇多。首先我要感谢的是这帮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她们单纯的想法、天真的笑容,以及他们在学到知识后开心满足的样子会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和他们在一起的点滴将会是我未来日子回味最多的珍贵记忆。无论是在学校的学习中还是在社会的历练和与人的人际交往中,我都以为自己一直在认真地学习、生活着,我让自己不断地去学习、改正并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曾一度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明确目标、对自身要求也很高的一个女孩,可是当真正看到这帮孩子的时候,坚硬的心开始慢慢融化,他们那么小,却有着那么大的力量,他们的简单、纯真震撼着我,我开始审视自己并渐渐明白,在我不断地寻找机会想要在社会中历练、成长自己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同时也丢失了一些最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孩子身上的真,这使我停下匆忙赶路的脚步去反思自己的初衷。再次拾起初心的自己对孩子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我会带着敬畏谦虚的心去看待这些小精灵,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2.提高了学生就业适应能力。

W生要走向社会,接受检验。通过顶岗实习,让实习生提前了解并学会适应与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交往,消除书生气,强化耐挫力;在基层顶岗实习,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强化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生活自理技能。实习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顶岗实习为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奠定了基础。

原来,学生撰写论文,实践性论文占的比重非常小,并且质量不高。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要完成教育观察、调查报告等环节,在完成实习任务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初步进行教育调查,发现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选题不再无所适从,不再空对空。顶岗实习为本科生的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奠定了基础,自然毕业论文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4.顶岗实习为最急需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紧缺问题,为基地学校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教师教育学院已进行了五个学期,安排了近千名学生,到邢台市的11个区县的64所小学和42所幼儿园开展顶岗实习、开展支教活动。有的实习基地是刚刚开始一个学期,有的是连续进行了5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基本保证了实习的连续性。这些实习学生服从基地单位的安排,任教所需的课程,做好了基本的保教工作,还为部分中小学把社团活动、广播站、广播体操等课外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提高了学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针对性和实际水平。

学生在顶岗实习工作中的表现,反映了我校的培养质量,所以顶岗实习中的信息反馈是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依据。因此,我们学校边组织顶岗实习,边思考校内育人体系的改进,学校服务地方的针对性和实际水平得到提高。随着顶岗实习的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效果越来越显著。

四、学前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方向

1.完善规范制度。

急需制定《邢台学院顶岗实习支教管理办法》,明确顶岗实习的管理职责,明确教务处、学生处、各院系部等部门的职责;明确巡回指导、教学指导教师的选拔、职责、待遇、管理等内容;明确顶岗实习中辅导员职责,学生的任务、待遇及奖惩等问题;明确在实习基地聘请指导教师的办法。明确各项相关经费的标准,对实践教学经费合理划分,保证顶岗实习经费及时到位。用制度规范工作,完善管理,调动各方积极参与,推进工作[2]。

2.合理规划,科学安排实习基地。

使既有岗位需求又有指导能力的基地逐步稳定下来,这样对双方都有利。对需求不急迫、没有指导能力的基地进行调整,既要照顾到面又要重点照顾地双向促进。

3.加强科研,努力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

与基地单位联合,做课题立项,开展研究,探索一条适合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有关学前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省级、市级课题有6项,有的结题,有的还正在研究之中。

4.建立“三位一体”机制。

建立完善机制,实现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基地“三位一体”机制,共同负责实习的计划、组织、督导、考核和评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宏观协调,高校负责把关实习生的培养,基地中小学幼儿园负责实习期间的生活、教学任务安排协调和教学指导,与高校共同评价考核实习工作。

5.向顶岗置换迈进。

结合顶岗实习做好延伸性的在职教师顶岗置换。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探索实施顶岗实习与置换研修相结合的有效模式。按照各个学校所需实习生人数的1.5~2倍安排,让顶替下来的多余的老师参加由市教育局统筹的置换培训。可以让置换的老师来邢台学院培训,这样在校学生就有顶岗实习的空间和机会了。

教师教育学院的顶岗实习工作,进行了五个学期的积极探索,正在走向全面开展阶段,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问题需要市教育局、邢台学院领导从客观上整体把控;有的问题需要基地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助;有的问题则需要教师教育学院沉下心来在认真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去改进。为促进师范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邢台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共同努力,相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深度研究成果顶岗实习工作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姜莉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J].教育与职业,2009(26):89-90.

[2]付云霞.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9):131-132.

儿童心理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系统理论 应用心理学 课程建设 创新与实践

[作者简介]武海英(1968- ),女,河北张北人,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张家口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思路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2JY018)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140-02

课程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心与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学校课程是复杂的系统,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选择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结构,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水平。我国现阶段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难以满足社会需要。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尚未形成完整、规范的课程体系。

系统理论是从整体出发去研究事物的一种理论。在系统理论视角下,课程是一个开放的知识系统,作为大学或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既有自己的边界,又处于一定的环境中,是一个外部环境复杂的开放系统,其建设与发展要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如何形成应用心理学专业完整、规范的课程体系,满足社会对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要做好课程建设的目标指引、模式创新、教法适配与实践支持四方面的系统工作。

一、以社会需要为基点,确立应用心理学专业“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作为一个系统要与环境系统发生相互作用,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社会大环境对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质量和规格等的要求是确立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点。从社会对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需要来看,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要求应该是宽口径的,要求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要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实用性;要求在严格实施专业培养外,向学生提供多项辅修课教学、职业资格培训、职业证书培训,促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应用心理学专业应以培养“复合型”本科人才为培养目标。“复合”主要指三个方面的复合:知识的复合、思维的复合和能力的复合。通过这些复合可以达到对心理学科知识与能力的超越,用全新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从而以心理学理论与技术的运用为特色,为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在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与治疗以及市场营销等各行各业有所作为。

二、以综合院校多领域学科资源优势为依托,程序性课程与策略性课程相结合,实现学生知识复合目标

课程本身作为一个系统除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外,还受到大学内部学科资源以及课程学习者对于课程的不同需要的影响和制约。充分考察大学内部学科资源与课程学习者的不同需要对课程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可以形成程序性课程与策略性课程相结合的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新模式。

(一)以程序性课程为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特征

所谓程序性课程,是指高校有关部门根据当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惯例或学科资源优势,在结构形式与操作程序上形成的相对固定的课程序列。可以将目前大多数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程序性课程概括为“一体两翼”课程模式。“一体”是指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为基奠的公共及专业基础课程系列,集中体现课程的基础性与综合性;“两翼”是指与两个主要应用领域交叉形成的专业方向课程系列,集中体现心理学在医学与管理领域的应用性与渗透性。

1.“一体”化的基础课程体系。“一体”化的基础课程体系表现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两个部分。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体育、信息技术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占总学时28%左右。这些课程决定培养人才的社会价值定向与社会适应性,决定个体具有怎样的自然人文素质基础和思想政治理论修养,解决培养人才为谁服务的问题,是人才素质中对其他素质起着决定性影响的方面。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中外心理学史等课程,占总学时28%左右。这些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具有怎样的专业理论与方法基础,是从事心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必备的基础。

儿童心理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职业能力 提升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界共识认为:职前教师能力发展有三个重要方面,即教育教学能力,班主任组织工作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三方面的能力缺一不可。当前中职专业理论课程门类全、课时多、学生负担重而实践课程单一,课时极少。作为培养中职学前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不能尽快地进入教师角色,是目前幼儿教师教育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目前现状

从幼教一线反馈的信息看,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专业技能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不先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主体性、创新性和个性发展重视不够。

2.技能特长不过硬。随着素质教育的拓展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目前幼教很重视特色教育,开设了英语口语、电脑绘画、幼儿体操、舞蹈、音乐、书法等特色课程或兴趣班,开发幼儿特长、潜力及培养幼儿艺术修养与兴趣。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具有上面特长的很少,不能满足幼教的需要。

3.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类课程多忽视专业技能的训练

职前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教育类课程教学多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对学生进行保教工作技能的训练。学前教育职后培训大多以讲座式培训方式为主,尽管近年来培训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强调实践操作及观摩学习等方式。由于与职前缺乏联系,培训课程较多考虑全面性而体现出较差的系统性。在相对较为短暂的培训时间里,专业技能的训练显得零星寥落。强调理论而忽视专业技能训练的课程教学毕业生虽然具有较为坚实的教育理论素养,但专业技能技巧较差。

4.将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等同于艺术技能

有些学校将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等同于单纯的艺术技能,在其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考核体系中专业技能项目通常为弹、唱、、跳、画等艺术技能,学生的专业技能展示或者专业技能竞赛基本上也是艺术项目,如舞蹈比赛、唱歌比赛、美术作品展览等,对专业技能片面的认识,导致学生平时只重视艺术技能的训练与发展,而作为幼儿教师特别需要的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幼儿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教学技能却十分缺乏。他们不会正确地教幼儿唱歌、跳舞、绘画,更不会通过借助唱歌、跳舞、绘画等形式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提高方法

在多年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学中,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及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不断提高学生五大领域学科教学法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即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幼儿园“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的特点,以50%的课时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力训练。笔者在教学中集中讲授相关学科教学法的基本理论,组织学生分析评价幼儿园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课内观看、分析、评价幼儿园教师组织的教育活动录像,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一线幼儿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个人独立或与同学合作设计各种教育活动方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五大领域的实践教学活动。其间,要求学生在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时围绕备课、上课、说课及评课等教师教学能力认真进行训练,要求学生个人对每次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做认真的记录与分析,要求实践教学小组对试讲的同学进行教学能力的评价与鼓励,适时组织学生到微格教室进行教学试讲及录像,镜像反馈学生的每个教学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1.明确界定幼儿教师专业技能

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是教师在幼儿园保教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根据幼儿园保教活动的特点,将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分为本体性技能与条件性技能,本体性技能是指要传授给幼儿的技能,如舞蹈、美术、音乐、体育、讲故事等方面的技能;条件性技能是指将本体性技能传授给幼儿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本体性技能是教育教学的内容。而条件性技能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程序与行为方式,比如会跳舞是本体性技能,会教幼儿跳舞或者会利用舞蹈开展幼儿园保教活动则是条件性技能。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共包含两大类技能。本体性技能主要包括幼儿故事讲述、简笔画、幼儿歌曲弹唱、幼儿园舞蹈、幼儿基本体操技能等;条件性技能主要包括幼儿园保育工作技能、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设计技能、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技能和提问技能、答问技能、导入技能、结束技能、讲解演示技能、偶发事件的调控技能。

2.以课程设置为依托,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类型的培养模式,促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全面发展。

2.1专业理论课程。如教育学、教育史、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等基础教育理论及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学前教育理论。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给学生提供解决如何根据学前教育的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教育的依据。

2.2专业应用类课儿游戏理论、幼儿园课程,这类课程是为学生幼儿园实践活动提供中介或直接的理论和操作方法。

2.3专业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调查、专业实验、教育见习和实习以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这类课程是使学生通过实践的体验思考理论的运用和创新,获得专业能力的提升,使之智能和情感都逐渐融进幼教一线。

2.4学科方向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具备岗位所要求的特殊技能而设的课程,如《家庭教育》、《0-3 岁婴儿早期成长方案》,为将来从事 0-3 岁婴儿早期亲子教育工作的学生开设的;《琴法》、《声乐》、《幼儿舞蹈》、《美工》、《教师口语》是为将来从事 3-6 岁幼儿教育工作而设的。

2.5专业选修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是为拓宽学生视野和满足学生兴趣而开设的课程。如《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心理学史》、《艺术欣赏》、《专业英语》、《幼教热点问题透视》。

3.具体能力的培养

依据技能形成的规律开展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在开展课程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时,首先通过教师的讲解建立操作定向。明确各项技能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了解技能训练的目的、意义、相关要领和要求。然后,教师在课内提供技能示范,学生通过模仿,形成动觉体验、加强对技能的感受、建立起相关的联系。再次,教师布置技能训练任务,学生通过持续练习将碎片化的技能整合为高级技能!完成从技能的模仿到技能结构的合理与协调。最后,通过回课和专业技能展示、技能比赛、演出、表演和技能考核等形式,技能达到自动化。

参考文献

[1].胡知凡.幼儿教师教育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13-119;

[2].韩珍德.教育是实践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236-241;

儿童心理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13)“知识青年与农村建设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赵德生

(19)改革开放条件下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现状分析王学梦叶松庆

(26)物质主义与“传统价值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孟洁张河川

(31)当代大学生消费社会化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张熙凤夏永林

(35)价值澄清理论及其启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赵文芳

(39)我国孤儿监护现状及法律问题分析聂阳阳

(44)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困境与对策杨敏孙启亮

(48)目前我国公众慈善意识淡薄的社会学分析罗竖元李萍

(52)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非营利组织研究问延安

(58)荀子对儒家道德教化思想发展的理论贡献赵清文

(63)孟子“守约”及其在宋明理学诠释中的分歧与流变周海涛

(68)以国际视角和世界眼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苏礼和

(73)论青年理论期刊的科学发展汪慧

(77)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举行十五周年所庆活动无

(78)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15年回顾王新宏

当代中国青少年消费伦理异化研究陈洪波

(7)高校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分析及心理危机干预研究史辉

(11)大学生时尚现象众生相余逸群牛双虹

(15)大学校园流行语研究现状述评马秀春

(19)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研究兰琴

(23)高等教育契约关系下大学生受教育权探析杨春桃

(28)新世纪大学生人格魅力养成的教化模式张鹏飞

(33)和谐语境下的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王玉霞

(38)巧实力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合力论析刘晓亮

(42)日本“小小善意”运动对中国青少年德育的启示王曼寇宁

(46)美国公民意识的历史演变和特点白尚祯

(52)韩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武鹏

(57)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诗经》的方位词文化程维

(63)“摆”间的人神对话宋文贤

(68)北京社区居民对社区管理的评价与期待陈晶环

(76)近年来关于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依赖问题研究综述王芬郑曙村

团属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探索张华

(11)大学生对志愿活动的参与及影响因素——来自某高校抽样调查的发现李国武

(19)儿童语言早熟与家庭社会工作干预策略张学东李红霞

(24)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社会原因分析——以犯罪整合理论为视角李福芹

(30)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问题探析薛薇

(34)对高职院校教学自评估的思考李志强

(39)“说课”——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课题王丽静

(44)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机制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冯正玉高鹏

(47)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综述鲁海涛

(51)高校规章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法治化思考高世英石森崔丽华

(56)“一肩挑”模式的困境与农村基层治理罗欣

(61)社会性别视角下对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状况的考察——基于对山东省部分农村的实证调查许丽娜张晓琼

(68)从革命正义到建设正义——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正义观的转变吕秋芳

(72)新加坡治国理政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价值吴国民

(76)我国公民网络政策参与的悖论及其消解蔡新燕

中国青少年从众性消费行为实证研究姜岩

(11)当代青年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方式流变与对策刘波李映秋

(17)宗教在当代社会传播中的内在机理探析——柏林禅寺生活禅夏令营与时尚传播个案考察无

(26)现代性情境下青少年和谐人格建构探析傅永吉

(30)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以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为例杨方

(35)学生社团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开展谢雪梅

(40)中国医院社会工作的先行者——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个案研究谢克凡

(48)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政治权威合法性论析王素玲

(55)北京地区高职传媒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周敏

(62)文科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李兰巧

(66)“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形势下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朱宏军

(71)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认定叶承芳HttP://

(77)企业文化跨国移植的可行性研究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刘重霄

试论企业网络营销道德建设唐平马智萍

(69)有关高校青年教师培训的几点思考浦卫忠

(63)科技文化视域下人的全面发展郭永波周颖

(57)应对金融危机策要王影聪

(53)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几点思考郑兴刚文木

(47)当代儒学研究中的诸问题——蒙培元、陈明对话录蒙培元陈明

(42)儿童心理表征的功能及其教育对策仲宁宁

(37)浅谈青少年“流行语”中体现的社会心理与文化特征刘晓晶

(33)同辈群体及其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吴亚荣

(28)从《公民读本》看美国公民人格教育王琪

(23)人性与人格的人类学分析冯跃

(17)君子人格的现代价值与青少年健康人格养成付永吉

(10)志愿组织与公民社会的构建——兼论中国志愿组织发展杨帆

(3)社区志愿行动:后单位制时代中国社区建设的一种重要力量赵凝

奥运志愿服务与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穆青

(76)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区发展研究所成立大会综述李红武

(74)北京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2008年会综述于新红

(70)礼仪教育教学的实验研究刘卫红

(65)高职毕业论文的问题、反思与改革刘金霞

(61)金融危机成因与中国的应对举措肖永龙

(56)网络拓扑型政府组织模式的构建李典璋

(50)近年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综述陈宇波

(42)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论杜牧“以文为诗”彭笑远

(35)《公孙龙子·指物论》之“指”——从系动词的观点看李巍

(29)浅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中的中国化胡剑

(24)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定人制度之探析聂阳阳

(20)试论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王培柏贞尧

(15)从世博会看中外志愿者比较研究樊娟

(8)志愿服务:青少年公民教育的新途径朱莉玲

儿童心理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高师院校培养小教师资,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反思与批评的声音不断响起。有研究指出:我国高师院校小学教师培养工作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从办学理念看,片面理解高校的学术性,过度夸大执教者学历和职称的作用,教学为本、教师为本、学生为本的基本价值观尚未真正形成;从教学过程看,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强调单向灌输和强制性接受,轻视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从培养对象看,往往以学科和知识为中心,缺乏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和有效应对,导致主体知识与技能构成的不平衡态,专业理想或情感相对缺失[2]。审视问题的角度不同,必然寻求不同的解决办法,作为一个从事小教师资培养工作的教师我看到了这样一些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存在定位不准的问题。一是层次上的定位不准,表现为小学、中学教师层面上的模糊不清。高师历来重视对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但过去主要是培养高中教师,课程设置的专业性明显,学术性较强。小学教师与高中教师因教学对象的不同,必然有培养目标的差异。根据对近年来本科毕业的小学教师的调查,由于定位不准,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处境十分尴尬,常常是上下两难,进退维谷。作为中学教师,缺乏专业学科素养,作为小学教师缺乏教学技能训练,对小学教育教学及儿童发展的规律缺乏认识,害怕与小学生接触。二是就业去向不明确,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小学教师主要的市场在农村,许多人读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脱离农村,寻求更理想的学习生活与工作环境,即使教小学也希望到城市小学。若没有扎根乡村,献身教育的思想准备,大学毕业必将面临艰难的选择。三是师范性与非师范性的定位不准,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的培养不能突显,教育的专业性不强,使人觉得学生毕业除了不能作教师,什么都可以干。

(二)任课教师专业不熟

传统本科师范院校,一直以培养中学教师为己任,这种培训是建立在对中学教育的理解和把握基础之上的,重学术、轻专业,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发现的情况较为严重。小学教师由于工作对象与中学教师不同,必然具有不同于中学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特征与行为方式。培训小教师资应该对小学教师、小学教育及小学教师教育有全面系统的认识。不了解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目的与任务、特点与规律、过程与方法、课程与评价;不了解儿童心理和年龄特征;不了解小学教师的成长规律等,要进行有效的师资培训是不现实的。一项对师范院校小教专业任课教师的调查显示:有1年以上小学教育教学经历的占3,经常深入小学的仅占12。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占23。教学中有意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占20。在小学参加过教育实习的有30,带队到小学参加过见习或实习的有82,从未参加过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有17。从事过基础教育理论研究的有34。可见高师院校专业任课教师对小学教育教学是不熟悉的。这是制约其专业发展及小学教师培养的关键因素。

(三)教师教学方法不新

大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小学有极大的区别,喜欢引经据典,坐而论道。同时由于课程设置的理论性较强,直观形象、生动风趣的教学场面是极为少见的,师生在课程上的结合也常因此貌合神离。一项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的调查表明:89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讲授法,28的教师偶尔用到谈话法和讨论法,12的教师用过观察演示的方法,除了手工制作之类的特殊学科,其余学科几乎不用教具。与此相对应,学生对新教学方法却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表现出强烈的课堂参与意识。有学者调查发现学生喜欢教学观摩(占87O)、小组讨论(占80)、自我反思(占89)、案例分析(占94)等参与度较高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方法不同对学生的培养也不一样,讲授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思辨能力,以操作为主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教学方法的陈旧与单调,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操作技能的形成。

(四)学生技能训练不力

中等师范学校教育的优势在于有完整的技能训练机制和成绩考评模式。本科师范院校虽然也强调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但执行上却是纸上谈兵,技能训练没有保障,成绩考评流于形式。别说吹拉弹唱等艺术素养,就是普通话、三笔字、简笔画、读讲报的能力,也与昔日的中师生大相径庭。因为中师技能训练是天天坚持,年年如此,每天30分钟的三笔字训练,3O分钟的讲报训练,每周组织的班团活动,名目繁多的兴趣小组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时间保障,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长期坚持,自然熟能生巧。师范院校虽然也有名目繁多的学生社团活动,但缺乏严密的组织,没有像中师那样用制度来约束学生,满负荷安排学习时间,多数学生还是缺乏自制力的,不会自觉进行教师基本功训练。学生教学基本技能常常是有检测无训练,并且为取得教师资格证,技能检测也少有不合格的。

(五)学生专业思想不牢

小学教师的专业思想体现在坚定的教育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我国尤其是农村小学办学条件还比较艰苦的情况下,更离不开教师的这种精神支柱。多年以来,农村学校不是教师向往的地方,却常常是教师流失最严重的地方。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尽管大学生就业已十分困难,仍没有多少人心甘情愿到农村小学当教师。近年来,国家实施“免费师范生”计划,鼓励优秀人才报考师范院校,但统计显示,2007年免费师范生的生源结构,中西部地区的生源,占全部生源的9O.8。经济因素而非教师职业成为学生考虑的主要因素。对在校师范学生填报志愿的调查显示:自愿选择当教师的比例不足1/3,而自愿选择作农村小学教师的就更少了。国家实施“特岗教师计划”主要面向农村学校招聘教师,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还保障教师能进能出,即使如此,稍有出路的学生也是不愿意报考“特聘教师”的。根据对某校近年来毕业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对口就业的比例不到6O,在农村学校就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3O,许多学生或者跳出师门,或者自谋职业。这无疑是对教师资源的一大浪费。

(六)科研能力培养不强

长期以来,从事教育实践活动的教师被排除在教育研究活动之外,成为教育专家研究成果的被动的接受者,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力难以得到提升。随着教师职业专业化进程的发展,研究能力成为现代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本科师范院校历来重视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常常把毕业论文看成衡量自己学习水平的标志而倍加珍惜。但是,近年来师范院校毕业生的研究能力不升反降,小教专业学生的研究能力更加不如人意。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高师教师的研究本身就脱离小学教育的实际,选题极少涉及小学教育,教师本身没有在研究上给学生作引导或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学生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完成,由于就业压力大,学生整天为工作发愁,无心向学,别说做论文,连上课的动力都没有了。教师即使有心指导学生,学生要么已找到工作,要么还在找工作,显得比教师都忙,花在毕业论文上的工夫也就不多了,其论文的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七)课程设置分配不当

通常教师培养的课程结构由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教育课程(含教育理论和教育实习见习课程)组成。教育部1981年颁布的《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文科三个专业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公共基础课(外语、政治、体育)占教学总时数的20,专业课占教学总时数的65,教育类课程占15。此后,高等师范院校根据各校的情况对课程设置做过一些调整,但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课程设置存在“学科主义倾向”。东北师范大学通过对12所师范院校课程设置的统计结果看出,教师教育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最多的是东北师范大学,达到17.2—18.7,最少的是鞍山师范学院,占到8.39,平均水平为14左右_4]。不仅如此,在学科专业课程中还存在重理论轻技能性和实践性课程的倾向,以培养中学教师为主的高等师范教育尤其明显。申继亮等人的研究表明:当前小学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是比较好的,而对教育理论知识及实践性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较差。传统本科师范院校不仅在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横向结构上比例失衡,对不同级别教师的纵向差异也难以顾及。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不是“教什么”和“教多少”的问题,而要解决“如何教”和“怎么学”的问题,与中学教师培养相比,小学教师培养更应当注重教学技能训练与教育实践环节。

二、传统本科师范院校小学教师培养的策略

过去,我国长期实行定向与封闭相结合的教师教育模式,随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立了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师范院校已出现普遍的、明显的综合化发展态势,高师院校、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共同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格局已初步形成[5]。据统计,2007年,我国高等学校师范生数量达178.6万人,其中非高师院校在校生数82.1万人,占高校全部在校师范生的46%。可见由高师院校垄断经营的教师培养的格局是不会存在的,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如果不急学校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加快探索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的步伐,就可能输在起跑线上,把小学教师培养的市场拱手让给其他学校,探索小学教师培养的规律,构建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模式已成为走出困境之必然选择。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有学者指出,小学教师的培养由中师提升到本科层次,首先要全面提升职前教师的文化底蕴,其次是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没有好的教育理念不能培养出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培养目标是办学关注的首要问题,作者认为明确定位本科小学教师培养目标应抓住“高师”、“小教”两个关键,明确高师“高”在何处?小教“小”在哪里?“高师”应体现德高、学高、艺高。“小教”应体现俯身向下、童心未泯、技术超群的教师素养。具体而言,目标定位应体现下列几个特性:

1.师范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历来被许多人作为对师范性质的最佳注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教师赋予了愈来愈高的期待,“学高”和“身正”已远远不能概括新时期对教师的目标定位。有学者认为明确小学教师专业特性是培养小学教师的逻辑起点:小学生的依赖性和向师性,对小学教师专业情意的要求更为鲜明;小学教育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对小学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更为全面;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对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要求更为综合]。

2.基础性: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教师教育必须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为基础教育培养小学教师必须考虑为谁奠基?奠什么基?如何奠基的问题。小学教育是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自然应确定全面的基础,面对差异性儿童,应培养教师差异性教育的理念和应对策略。小学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基础,那么,教师培养应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性,科学与人文并重,在宽基础的前提下体现专业特色。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通识教育课程,认为广博的通识教育知识是未来教师从事教学的必要条件,体现了对人的发展的全面性的认识。小学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教师培养应站在教育的大视域中来认识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小学、中学与大学教育的关系。

3.创造性: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我国正在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靠创新型教育。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的个体,同一个体也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同时,科学技术Et新月异,社会发展瞬息万变,无论是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式都在发生急剧变化,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就是加强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教育中加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在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对教师教育的更高要求。

4.基层性: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它的位置在基层。“基层”在许多人眼里是“低级”、“落后”、“艰苦”的代名词。过去有“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之说,可见基层确实不是人们理想的学习、生活、工作场所。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都还相当艰苦。因此,许多大学毕业生,原意在城里打零工,也不原意回乡当教师。体现师范教育的基层性,应瞄准小学教师专业思想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学生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

(二)合理设置课程结构

培养目标的实现,由课程的设置与课程实施来完成。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由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构成,这也是世界各国的共识。课程结构的设置与比例分配历来是各家争论的焦点。近年来,重视通识课程,优化学科专业课程,改革教育专业课程,强化教育实践环节的呼声Et渐高涨。2011年10月8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已正式出台,以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从“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3个基本理念出发对教师教育课程作出规范口,使小学教师培养有了具体的目标和规范的要求。重视通识课程是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趋势,是科技发展与知识社会来临的必然选择。没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继续学习和自主发展都会受到限制。美国通识教育课程占总课程的4O,日本占37.7%,我国通识教育课程不仅比重较轻,而且学科单一,内容陈旧,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长期以来师范院校的学科专业教育与小学教育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重学科专业知识,重学术理论传授,没有在学科设置和知识学习运用中体现层次性与针对性。有学者指出:“教师专业性相对不同层次的大学、中学、小学教师来说,又有不同的要求。对学科专业知识的要求从大学、中学到小学教师依次而降,而对于掌握教育心理理论和教育艺术的要求则是从大学、中学到小学教师依次而升”。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空洞抽象,与小学教育的实际相去甚远。有一项调查表明,在众多学科中,学生最原意学习的学科是“儿童发展”、“课程设计与评价”、“有效教学”、“班级管理”、“教师专业技能”、“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等7门课程。虽然课程设置并非仅以学生选择为准,但学生的选择无疑体现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

(三)精心安排教百买践

教育实践课程是融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育课程于一体的课程,是对学生教育思想、专业知识、综合能力的集中展示,实践的过程更是学生将各种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的过程,历来在教师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上对教师教育实践环节非常重视,在时间安排上,美国约为一个学期,我国台湾为一年,2O世纪8O年代末以来,英国进行了“以学校为基地”(school—basededucation)的教师教育改革,学生实习的时间大概占培养计划的1/2,更加强化了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学习的意义。相比之下,我国教育实习只有6—8周时间。近年来各校加大改革力度,采取顶岗实习等措施,强化了教育实践环节。但实践环节薄弱的现象仍未从根本上改变。一是实习时间过短,二是安排过于集中,三是实习过程管理混乱,尤其是自主联系的分散实习更没有组织保障,实习过程指导不力,实习学生对教学与管理工作难以深度参与,使实习效果得不到保障。目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将师范生教育见习与实习的时间提升到18周,这为教育实践环节的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改革教育实践环节,不仅要求保障实习时间,还应当变革见习与实习的方式,变集中实习为分段实习,校内与校外结合,高校与小学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运用多样化的实践方式,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发展。

(四)提高教育研究水平

总理提出了要让教育家办学,所谓教育家,一是要勇于献身教育,二是要懂教育,懂教育就离不开教育研究,不研究教育发展的规律,不研究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的教师不可能真正懂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责任感,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教育活动的自觉意识,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与中师相比,大学有丰富的学术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师范教育的更高目标就是追求教育的学术化。如果把师大的使命只定为培养一批教书匠,而不是教育者或教育家,那学习主科科目及该科教学法就够了。“因为师大是造就教育者,而不是造就教书匠。”[Ⅲ教师的学术水平根植于创新精神与研究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任务”,学生的学术水平不是“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就能提升的,而是长期积累,反复训练的结果。结合学科教学,从大一开始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创新精神及论文写作的能力是必要的。改革学科成绩的考核方式,部分学科以论文作为学科成绩,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考试压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像中师学校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一样,长期坚持,逐年提升,培养研究型教师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五)内引外联,合作培养

加强大学(特别是现有的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建设,是教师教育的必然选择。国外20世纪6O年代以来一直推崇大学与中小学建立伙伴关系,使研究与教学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为大学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传统高等师范院校,已有的小学教师教育资源非常有限,以院系为单位的培养模式必然受专业的限制,除了挖掘本院教师的潜力,加快教师转换力度,内引外联,合作培养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2007年以来,东北师范大学探索教师教育发展新模式——走“师范大学一地方政府一中小学合作”教师教育之路。通过合作培养,促进了师范专业学生分析、反思、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形成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实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终身的、连续的专业化发展。师范院校与小学结成伙伴关系,一方面要选择一定的基地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另一方面要在小学教师或地区教研员中选拔并培养一定数量的校外兼职教师,他们既可以在基地给大学生直接指导,也可以到高校给本科生集中授课。与此同时,高师教师也可以到一线小学进修,与小学教师互助共进,让高校教师的理论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联姻,必然在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中结出绚烂的硕果。伙伴关系的建设,既有利于培养专家型小学教师,更有利于高校专家自身的成长。培养“一专多能”“专业+特长”型的小学教师必须大量开设选修课,广泛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无论校内外的资源,凡“术业有专攻”者,少则一个讲座,多则一项技能,都可以聘请兼职的指导教师。校内外的联合培养,必将使学生的知识超越围墙的束缚,社会适应能力也将大大增强。

(六)严格考评,保障质量

儿童心理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心理学专业 实践教学

自2009年,济宁学院开始招收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在遵循教育部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广泛参考兄弟院校同专业的办学经验,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我们确定了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较高的文化品质和科学素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医疗卫生、工商企业、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心理辅导与咨询、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心理学专业虽然具有明显的理论性,也应该体现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个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如何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又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心理学本科专业教学模式探讨的重点和难点。我们重点培养了学生专业教学实践能力、专业咨询实践能力、专业科学研究能力、专业测量评价能力、专业实验操作能力和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等。经过四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出校内培养、校外实践相结合的五个人才培养途径。

一、实践教学的五个途径

(一)实践教学课程,培养专业基本技能

本专业密切结合心理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主线,对传统的心理学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改革,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面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深化专业内涵,提升专业培养标准,逐步形成了以教学内容改革为先导,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技能训练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逐步打破传统课程内容的局限,对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了以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为平台,以专业选修课为模块的课程体系。通过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培养学生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专业选修课确定职业方向,打造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强化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教学计划的调整,采用“521”模式:5个学期学习综合素质类课程、学科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课程,2个学期进行专项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学习(心理健康与辅导、人力资源管理、教师教育三个方向),1个学期进行专业实习。按照教育部“列入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学时),人文社科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的规定,我们根据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确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确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压缩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增加应用技能的课程,增加实践环节的时间与范围,实践课学分总计50.5,占总学分比例为29.02%;实践课学时总计685,占总学时比例为24.52%。除国家规定的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以外,为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调查与研究等实践能力,开设了专业选修课,包括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管理学基础、SPSS基础及应用、心理学专业英语、心理学研究新进展、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测评、公共关系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现代教育技术、情绪心理学、家庭婚姻心理学、儿童心理与教育、家庭教育学、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电影赏析等课程。

(二)见习实习和毕业论文,检验专业实践能力

在教学计划中,大三以后每学期都要保证有足够的学时用于见习、实习环节。我们选择专业对口、实习内容丰富、效果明显、来源广泛的单位,通过共建,确定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学校、企业、医院、社区、心理服务机构等都是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见习的好去处。以在校进行实习为例,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能主持心理咨询室的工作,能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能制作心理教育网页,能编辑心理教育的科普读物,能初步开展心理教育的教研、科研活动等等。大学四年级,除了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和创业教育外,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这不仅是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总结凝练的过程,更是对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检阅与提升的过程。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选择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实践性研究论题,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收集资料、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研究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实际调查、数据输入、统计处理、总结归纳,最后完成毕业论文的一系列过程,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独自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专业实践能力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心理学科普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等,通过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假期必须参加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既能促使学生利用专业所长了解社会、服务民众,又能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例如有多名同学参加了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其成果获得了山东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三等奖,调研小组被评为学校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队。

济宁学院心理协会是由心理学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社团,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积极开展了“朋辈心理咨询活动”,经过培训的高年级学生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值班,通过电话或面谈的形式进行心理咨询活动,由于咨询者和来访者的同质性,更容易得到来访者的认同,有助于咨访双方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同时提高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心理学专业学生每年参与大规模的新生心理素质测量与评价活动,帮助老师进行问卷调查、数据输入和分析。学生定期办心理学手抄报,通过写小论文,小报告等形式普及心理科学知识;经常举办心理学学术沙龙或学生论坛,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服务活动;参与每年5月份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该活动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剧展演、心理影片欣赏、现场咨询、专家讲座、心理沙龙、心理征文比赛、大学生心理咨询网站专题板块建设等。

学校以济宁市心理学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为平台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设有心理咨询热线电话,长期坚持义务为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还多次组织心理学专业学生到济宁大中小学等单位面向学生开展志愿活动。通过主办山东省心理学会学术年会和济宁市心理学会学术会议,与济宁市中小学、山东省安康医院、济宁市盲校、驻济各监狱等单位开展科研、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参与其中,锻炼了综合实践能力。

(四)课题研究,培养专业科研能力

在大学三年级开始,实行导师制,根据老师们主持课题的情况和学生们的兴趣,师生进行双向选择,引导学生参与到老师的课题研究中,并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学校的学生创新科研课题,要求师生在一年内完成一个研究课题并写出报告。老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完成课题研究为动力,经历搜集资料、选择方法、设计实验、组织调查、统计结果、提炼观点、撰写论文(研究报告)的实践过程,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的科研训练。将学生的兴趣、潜能以及基础知识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和专业定向打下基础。目前有多名同学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有四名同学成功申请了学校的学生创新科研课题,多名同学撰写的论文在山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中获奖。

(五)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提高专业操作技能

为适应社会对职业技能性人才的需求,拓宽学生知识体系,在专业教学中逐步引入资格证书教育,将认证培训有机地嵌入到学历教育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提高职业技能,并取得必要的职业资格证书。第一届心理学本科班85.9%的学生获得了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学校为学生考证报名、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供方便条件。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两部分,专业能力包括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和心理测验技能。心理咨询师实际能力考核,采用专家组面试评定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心理评估,案例分析,咨询方案制定和交谈技巧。通过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的过程,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会贯通,既整合了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提高了专业操作技能。

二、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一)重视师资培训

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决定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水平。学校出台相关文件积极鼓励和促进老师们申请博士学位、进行业务学习、参与师资培训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更新思想观念,拓展视野,提升心理咨询的实践操作技能。曾先后选派老师参加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培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测量培训、精神分析操作技能培训、实用催眠技术培训、心理咨询统整技术课程、内观心理疗法课程、家庭系列排序课程、箱庭心理治疗课程、绘画心理治疗课程、EAP服务推广课程、团体心理咨询课程、认知心理治疗课程等等,老师们及时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实践技能。例如一位老师成功申请了山东省高校优秀骨干教师国际访学项目,赴美国Swarthmore College进行访问学习。一位老师曾先后去英国和法国进行访问学习,并与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和The university of Province进行合作研究,在眼动控制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也成功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等。本专业还先后从济宁市司法局、济宁医学院、山东省安康医院聘请专家,承担《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既弥补了专业学科教师的不足,又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创新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例如,利用微机教学系统(PSYKEY系统)和心理实验室,增加教学演示环节和操作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如微机、录音、录像、投影、幻灯、挂图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并注意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自学辅导、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学科特点,给学生提供课外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开展专题讲座,以报告为契机丰富课程学习内容;积极吸引学生参加科研,以科研促教学;逐步形成了课堂讲授与实验结合、自学与辅导结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模式。这些做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未来从事各项工作的心理学方法,而且也为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和自身的心理素质提供了指导与帮助。

老师们积极进行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特别是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增长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进行了关于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合作学习、自我导向学习、师生互动等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例如老师们成功申请了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发研究》和《大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实践。如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共同选题、共同体验、共同分享、共同成长,真正实现了教法课的操作化和科学化,达到教学相长、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理想状态。

(三)改善实验条件

心理实验中心建立于1996年,后经几次扩建,现拥有14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其中4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有9台套,包括多道心理测试仪、多道心理技能放松仪、PES心理实验台和心理沙盘;1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有7台套。实验用房总面积约700多平方米。心理实验中心设有PSYKEY系统操作与演示实验室、基础心理实验室、生理心理实验室、心理咨询实验室、沙盘游戏室、心理咨询师、团体心理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目前正在拟建1个多功能行为观察室,可以为儿童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学等课程提供实验教学,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验,更直观地了解人的心理特点,并且能够更好的掌握观察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实验室主要承担教育系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任务,用于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咨询心理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可以为教学提供50个操作实验和11个演示实验,还可向全校公共《心理学》教学提供实验演示与操作技术指导。心理实验室拥有多种智力测验、人格测验以及职业选择测验的测试工具和软件,可以为地方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提供测量、咨询等心理服务,同时为我系师生进行心理科学及相关研究提供设备支持与技术指导。

(四)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践教学效果,条件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我校规定每个专业都要有三个以上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心理学专业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利用专业和学科优势经常深入中小学、监狱、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驻济各监狱、社区、企事业等单位建立了大学生实践基地,广泛开展了合作与交流,利于学生的教育见习与实习,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先后与济宁监狱、滕州监狱、曲阜市春秋小学、济宁学院附属中学、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曲阜市职业中专、山东省安康医院、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曲阜市陵城镇中学等单位建立了社会实践教学基地。

三、注重实践教学,展望专业未来

(一)学习和借鉴

我们仅仅培养出心理学专业的第一届学生,人才培养经验不足,所有教师为此倾注了大量精力。我们不仅要向本校其他系部学习,更需要走出去,学习和借鉴其他院校实践教学的先进经验。

(二)师资队伍建设

计划引进高学历人才,尽快形成以高学历教师为主的师资梯队,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加强在岗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鼓励他们考博或到国内知名院校进修学习,逐步提高本专业的师资水平;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来自社会各行业,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资源。

(三)实验中心的建设

根据心理学本科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该实验室将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和实验队伍建设,为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筹建儿童行为观察室、认知心理实验室、增建个别咨询室、心理测量室等实验室,争取尽快把心理实验中心建设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四)专业建设的自我评估

自我反思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善现状的最有效策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并提出调整措施或建议。例如,几年来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人才培养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即培养的目标要适当,不应脱离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的规格要适当,不应脱离我们的教学条件;课程的设置要适当,不应脱离我们的师资水平。这是我们的工作在几年里能够稳步推进的基础。

基金项目及编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心理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模式研究》,编号2009447。

上一篇:心理咨询案例论文范文 下一篇:大学心理爱情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