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建设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8 16:56:26

城镇建设管理

城镇建设管理篇1

第一条为了加强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根据《城市规划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建制镇规划,在建制镇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和房地产、市政公用设施、镇容环境卫生等管理,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建制镇,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镇,不含县城关镇。

本办法所称建制镇规划区,是指镇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因建设及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建制镇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建制镇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四条建制镇规划建设要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促进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建设、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服务。

第五条建制镇建设应当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六条地处洪涝、地震、台风、滑坡等自然灾害容易发生地区的建制镇,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在建制镇总体规划中制定防灾措施。

第七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建制镇人民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制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八条建制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和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

(二)负责编制建制镇的规划,并负责组织和监督规划的实施;

(三)负责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与施工管理;

(四)负责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房地产管理;

(五)负责建制镇镇容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管理、市政公用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六)负责建筑市场、建筑队伍和个体工匠的管理;

(七)负责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

(八)负责建设统计、建设档案管理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章规划管理

第九条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建制镇规划由建制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建制镇在设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其规划应服从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

编制建制镇规划应当依照《村镇规划标准》进行。

第十条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详细规划报建制镇人民政府审批。建制镇人民政府在向县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建制镇总体规划前,须经建制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

第十一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已经批准的建制镇规划。确需修改时,由建制镇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进行调整,并报原审批机关审批。

第十二条建制镇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建制镇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建制镇人民政府根据建制镇规划作出的调整用地决定。

第十三条建制镇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项目在报请计划部门批准时,必须附有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选址意见书。

第十四条在建制镇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申请用地的,必须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向建制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定点,由建制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规划核定其用地位置和界限,并提出规划设计条件的意见,报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发给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和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依法申请办理用地批准手续。

第十五条建设规划用地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和范围。如需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和范围,必须重新履行规划审批手续。

第十六条在建制镇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必须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建制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申请,由建制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施工图进行审查,并提出是否发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意见,报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发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和个人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和其他有关批准文件后,方可申请办理开工手续。

第十七条在建制镇规划区内建临时建筑,必须经建制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临时建筑必须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拆除。如国家或集体需要用地,必须在规定期限内拆除。

禁止在批准临时使用的土地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第十八条建制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建制镇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要求进行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资料,检查者有责任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三章设计管理与施工管理

第十九条在建制镇规划区内,凡建筑跨度、跨径或者高度超出规定范围的生产建筑、公共建筑、市政公用设施,以及二层以上的住宅(以下简称建设工程),必须由取得相应设计资格证书的单位进行设计,或者选用通用设计、标准设计。

跨度、跨径和高度的限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十条建制镇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的设计,应当符合建制镇规划的要求,与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周围环境相协调,保持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体现时代特点。

第二十一条建设工程设计应当贯彻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并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节约土地、能源、材料及抗御灾害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经过审查批准的设计文件,不得擅自更改。确需更改的,必须征得审批机关的同意。

第二十三条建制镇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开工实行施工许可证制度。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的规定,取得施工许可证,并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派专人到现场定位放线或验线后,方可开工。

第二十四条凡在建制镇规划区内承建工程项目的施工企业,必须持有《施工企业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资质审查证书》,并到当地镇建设管理机构登记后,方可按照规定的经营范围承建工程。严禁无证或者越级承建工程。

在建制镇规划区内从事建筑施工的个体工匠应当到建制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第二十五条施工企业和个体工匠必须保证施工质量,按照有关的技术规定进行施工,使用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

第二十六条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督促有关部门或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四章房地产管理

第二十七条在建制镇规划区国有土地范围内从事房地产开发、交易,按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房屋所有人应当向房屋所在地建制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登记,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机构核实并颁发房屋所有权证书或房地产权证书。

房产转让或者变更时,应当向房屋所在地建制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变更登记,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委托的机构核实并换发房屋所有权证书。

第二十九条房屋所有人申请登记,应当提交房屋土地使用权证和下列证件:

(一)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房屋,提交房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二)购买的房屋,提交原房屋所有权证或者房地产权属证书(以下简称房屋所有权证)、买卖合同和契证;

(三)受赠的房屋,提交原房屋所有权证、赠与书和契证;

(四)交换的房屋,提交双方的房屋所有权证、双方签订的交换协议书和契证;

(五)继承的房屋,提交原房屋所有权证、遗产继承证件和契证;

(六)分家析产分割的房屋,提交原房屋所有权证,分家析产单和契证。

第三十条房产转让时,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

第三十一条房屋租赁,出租人和承租人应当签订书面租赁合同,约定租赁期限、租赁用途、租赁价格、修缮责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条款,并向建制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

第三十二条建制镇规划区内的房屋因建制镇建设需要征用拆迁时,建设单位应当给予房屋所有人合理补偿,并对房屋使用人予以妥善安置。

被征用拆迁房屋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应当服从建制镇建设的需要,按期搬迁,不得借故拖延。

第五章市政公用设施、环境卫生管理

第三十三条从建制镇收取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必须用于建制镇市政公用设施的维护和建设,任何单位不得截留、挪用。

第三十四条建制镇的市政公用设施应当逐步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建制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制定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办法。

第三十五条建制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组织有关单位和个人投资兴建市政公用设施。

国家依法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建制镇市政公用设施的管理规定,合理使用市政公用设施。

严禁损毁建制镇规划区内的市政公用设施和集贸市场。

第三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国家有关风景名胜、文物保护的法规,不得损坏、擅自占用建制镇内园林绿地、绿化设施和树木花草,破坏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

第三十八条建制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建制镇镇容和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建制镇容貌整齐,环境清洁卫生。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九条在建制镇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第四十条在建制镇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建制镇规划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虽影响建制镇规划,但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罚款。

第四十一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设计或者施工、限期改正,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提请原发证机关吊销设计或者施工的资格证书:

(一)未取得相应的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建筑跨度、跨径和高度超出规定范围的工程以及二层以上住宅的设计任务的;

(二)未取得施工《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资质审查证书》,或者未按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施工任务的;

(三)未取得施工许可证而擅自开工的;

(四)未按设计图纸施工或者擅自修改设计图纸的;

(五)不按有关技术规定施工或者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配件的。

第四十二条损坏房屋、市政公用设施的,由建制镇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侵害、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并处以罚款。

第四十三条擅自在建制镇规划区内修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或者在批准临时使用的土地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由建制镇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并处以罚款。

第四十四条破坏建制镇镇容和环境卫生的,由建制镇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五条占用、损坏建制镇园林绿地、绿化设施和树木花草的,由建制镇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六条损坏建制镇规划区内的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和风景名胜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办法,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城镇建设管理篇2

为进一步加强城镇规划和建设管理,规范我镇建筑市场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城镇规划管理

(一)严格规划管理。辖区内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镇总体规划,违反规划的不予批准建设;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之规定,限期强行拆除。

(二)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积极实施旧村改造和撤村并居,尽快实现农村的社区化和城镇化,提高群众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村民申请住房的,应当到统一规划建设的社区购买楼房。今后,镇政府一律不再审批新的宅基地;未经批准,一律不得在原有宅基地上翻建房屋或进行新的建设。

(三)提高土地利用率。严格按照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的有关规定,实行投资强度、容积率双指标控制。固定投资强度≥100万元/亩,工业项目建筑容积率≥60%。

(四)严格执行城乡建设“一书三证”制度。即进行城镇建设必须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未取得“一书三证”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五)实行建设项目开工报告制度。取得“一书三证”的项目,在开工前,需向镇建委提交《建设工程开工审批表》、总平面图、沿街效果图、施工图等,报镇政府审批。镇建委要对建设项目的开工条件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是否具有规划和用地手续,是否办理了招投标手续,是否落实了施工单位;是否按规定办理了监理、质监手续;有没有设计图纸;有没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建设资金是否到位等。经审查符合开工条件的,由镇建委派专人到现场定位放线。未经批准擅自开工的建设项目属于违法建筑,按照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责令停工或予以拆除。

(六)建设用地自批准建设之日起,两年内未建设使用的,吊销其建设用地的规划审批手续,由镇人民政府依法收回,并报县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七)经批准建设的临时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必须办理临时建设手续,并不得改变其使用性质,不得出租、转让等。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2年;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使用期满后,使用单位或个人应当自行拆除;在临时使用期限内因实施规划需要拆除的,应自行无偿拆除。

(八)严格道路红线、建筑红线管理。占用道路红线,建筑红线进行建设的,一律无条件拆除,并追纠建设单位的法律责任。

(九)未经镇政府批准,各村、各有关单位,不得直接与建设单位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协议),不得超越权限违法批地,一经查出,严肃处理,并给予直接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纠刑事责任。

二、加强城镇建筑市场管理

(一)严格执行施工企业登记注册制度。镇政府对进入本辖区承揽工程任务的各类专业队伍进行登记注册,严格进行资格审查。对无证设计、无证施工和越级承包工程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二)严格执行城镇《施工许可证》制度。凡在镇域范围内所有建设项目,必须向镇建委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经镇建委审查后,报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办理《施工许可证》必须具备下列手续:

一是用地、规划手续;

二是落实了施工队伍;

三是有相应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设计的正规图纸;

四是办理了监理、质检手续;

五是资金到位。

投资30万元以下,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的建设项目,直接由镇建委办理相关建设手续。

城镇建设管理篇3

从最新的统计资料馆研究可知,虽然当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数量逐年增加,处理污水的技术水平也逐渐有所进步,但是从全方位来看,我国的污水处理的设备设施种类仍然不够完善,污水治理的速度无法与污染的速度相匹配,造成的水资源污染已经逐渐制约着居民的健康生活。

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现状

1、人口数量比较稀少,处理厂所负担的污水处理量和规模普遍都不高,而且每天污水处理的水量和水质的情况不够稳定,变化系数太大,无法进行很好的控制。2、城镇之间由于产业结构发展的偏重点不同以及自然环境具有差异性,造成不同区域的污水处理特征都不尽相同,而且不同区域内的水质和水量情况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3、大部分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还不在城镇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经济发展的制约也致使当地的污水处理技术水平处于低下水平,无法满足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管理。4、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多属于小规模工程建设,导致在进行厂房工程建设和运营时不得不负担较高的经济费用,使很多城镇地区直接放弃污水处理厂的建设。5、尽管一些城镇的污水处理厂拥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设施,但在实际运营管理当中的相关技术人员严重匮乏,这就间接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自动化水平。

三、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与管理分析

1、厂房地址和建设规模的确定

(1)厂房选址城镇污水处理厂的选址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后建设和管理的关键,选择合适的厂房地址可以给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管理减轻不小的负担。首先,厂房地址的高度要适当,同时也要使污水处理的管道建设里程尽可能减少,这样可以提前应对发生洪涝时对污水处理厂的影响;其次,如果厂房的地址是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城镇地区,要充分考虑到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的可能性,如果厂房地址是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城镇地区,则不能盲目地考虑污水处理回收利用,而要先考虑当地是否有进行回收利用的实际需求。(2)确定建设规模建设规模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水量和水质情况,在设计污水处理厂的厂房规模之前,可以对城镇以往的水量水质情况进行深入仔细地研究,以研究结果为基础,按照阶段时期内的水量变化情况来设计污水处理厂的需水量。同时,加强对城镇地区内重点排污管道的实时水质检测,对不同排污管道内的阶段水质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但这个过程的一定要预先考虑到不同城镇地区之间的经济产业结构状况,万不可进行盲目的对比。

2、污水处理工艺的应用

对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应用一定要遵循经济环保、节约高效的理念,可以预先选用多种污水处理工艺来检验其是否符合当地污水处理的实际需求,针对每种工艺的不同反映效果来挑选最为综合性能最为合适的工艺类别,要充分考虑到小城镇地区数量相对较少、工业化水平较低的状况,使污水处理工艺能够在实际应用当中更好地提起出它的优越性。

3、污水处理厂的经营管理

(1)不断加强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经营管理机制改革优化,明确污水处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必须避免政府单位对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控制,要使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经营管理权完全掌握在运营单位手中,做到污水处理厂的产权明确和运营的独立性。本着完全自主的原则,使城镇污水处理厂发展成为产业化、社会化、服务化的独立组织结构,合理发挥资源和资本的积极作用,积极构建项目代建和污水处理的特许经营制度。(2)提高对企业排污监管的力度,充分保障污水处理厂可以流畅运营。一方面要控制对企业的排污许可监管,施行排污许可制度,当地的环保部门可以联合地区相关行业内的管理部门来共同控制企业的排污许可监督,对城镇区域内的重点排污管道定期进行水质水量的检测,控制性的使其进入到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收集系统内,严格防止未达标的污水进入到污水收集系统管道,确保污水处理厂的内部收集系统可以正常安全运营。另一方面,要重视对污水处理厂内部相关人员的专门培训,所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都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先培训、后上岗,增强他们的培训意识和专业技能,以确保污水水处理长的整个运营体系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同时,还要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制定一些规范制度,提升对厂房内设备工艺的管理水平。(3)加强落实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领导责任,城镇污水处理的相关管理部门要本着科学发展、提高思想、统一认识的精神来领导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各个地区的最高领导要对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担负起总责,明确下属各部门领导的相关责任人。加强对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管理和监督,制定相关的规程,严格履行各部门的职责,提升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的重视程度并将其提上日常工作章程,对项目相关的负责人要执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将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和相关部门干部的奖惩直接联系起来,对于未能及时履行责任范围内的领导干部要追求其相关行政责任。

四、结束语

要解决城镇污水处理建设的各种困难,做好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工程的建设管理,必须对城镇区域内的重点排污范围进行更深层次的建设监督管理。充分做好城镇污水处理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将涉及到污水处理项目后期建设的因素尽可能地考虑在内,不可轻易遗漏。完善污水处理企业的运营管理制度,同时加强相关行政部门的领导,将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落到实处。

城镇建设管理篇4

关键词:小城镇 规划建设 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快,小城镇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但在小城镇的规划问题上,现阶段面临着很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一方面要注重以人为本,突出地域、经济、文化及民俗特色性;另一方面要具有超前意识,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及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促进小城镇健康全面发展。

二、规划建设管理的内容

1、充分实现发展战略

未来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战略计划,是每一个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具体实现。小城镇通过常规性管理,以确保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夯实每一个小城镇的规划、政策和决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把重点放在小城镇发展的战略目标上。

2、小城镇政府应全面实施公共政策

小城镇的规划是政府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一方面要将政府的各项公共政策纳入到规划过程之中,并在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中得到反映;另一方面要充分协调好各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避免为实施一项政策而使另一项政策受损而对社会整体利益造成损害。

3、小城镇政府要确保城镇整体利益

小城镇政府是综合管理部门,城镇需要有序的小城镇建设,要始终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不受损害,才能充分发挥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最高综合效益。所以小城镇政府是确保小城镇建设的有序进行,保证其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主体。

三、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特点

1、政策性严肃

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过程的各项工作都会涉及到小城镇各方面的战略部署,其影响面广,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等以及相应的政府工作部门。这些发展建设中所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原则和政策,必须在国家利益框架内,以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依法行使该部门职能。因此,它是小城镇建设规划和管理的问题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是一项与国家政策和地方法规密切相关的、政策性极为严肃的一项系统工程。

2、综合性强

现代小城镇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城乡之间的有机综合体,因此其规划建设已经集聚综合性管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特点是在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首先要确保正常运作,然后要综合各方利益。因此,不能仅限于弥补小城镇经营管理的某些因素,要注意相互关联的因素,统筹协调、控制。无论是分项规划或总体规划和建设管理。都必须从总体规划的发展战略上来综合管理。

四、如何提高小城镇规划与建设

1、科学规划,提高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

小城镇总体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是发展的方向。编制总体规划应适当超前,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重科技、合理布局、一步到位。实施时结合本地的经济水平,建设可分期进行,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城镇总体规划必须强化区域意识,与区域规划相结合。小城镇同周边农村、城镇以及中心城市之间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要克服就城镇论城镇,孤立地着眼于单个城镇的发展定位和规划建设,而要从镇域、县域以及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和全局的高度和思路来编制城镇规划。同时,小城镇规划应该根据其社会条件、经济状况、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等因素综合考虑,编制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规划;经有关专家评审、领导审核通过,报上级政府批准,作为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法律、科学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全面提升小城镇功能内涵、推进城镇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当紧紧围绕小城镇业态分布、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事关城镇建设发展的重点问题,统筹推进小城镇现状调查、策划研究、控规编制与城市设计工作,强化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镇设计成果的相互支撑和转化,使控制性详细规划真正指导人、社会、自然环境三者的统筹发展,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2、强化领导,健全机构是小城镇规划建设的保证

小城镇规划建设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领导应深入工作第一线,指导、指挥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规划建设专业人员要及时到位,跟踪管理,指导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及时提出一些改善规划、优化建设的专业技术性建议和意见供领导决策。及时解决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3、加强管理是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根本保证

在小城镇建设的实际运作中通常会出现:建设城镇难,管理小城镇更难,尤其是小城镇的镇容镇貌。因此我们在工作实际中要切实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城镇规划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和约束作用,对城镇建设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对那些随意乱建、不批先建的违章建筑,要强制予以拆除,不能以罚代批。要以集中治理“违法用地、违法建筑”和“脏乱差”为重点,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加大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管理,以进一步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增强严肃性,克服执行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规划如有重大改变,一定要按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和审批。

4、加大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前提

小城镇建设除有一个好的规划外,还必须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上去了,城镇才有生命力,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小城镇基础设施是促进小城镇社会化,保证小城镇生存运转及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

5、因地制宜,坚持项目带动是加速发展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动力

在加快小城镇建设中,应防止一哄而上、遍地开花搞建设,及时制止贪大求洋等不良倾向。属地政府应该制定一些配套政策和措施,如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办事环节,鼓励具有实力的个人、单位、企业进城投资,搞房地产开发、厂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招商引资,积极争取外资建设,以加大小城镇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只有项目的发展和推动,城镇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才能实现。同时要深挖小城镇的发展资源,以开发区建设为着力点,加快培育乡镇龙头企业,积极发挥它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靠项目把小城镇支撑起来,突出特色,以项目建设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城镇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得以迅猛发展。

6、规划突出地方特色是小城镇建设的精品和结晶

小城镇的地方特色是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反映。有特色的小城镇可以激发城镇居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可以增加城镇凝聚力和吸引力,提高城镇的知名度,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规划和建设的同时,要着力注重小城镇自身特色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点,增强其吸引力和凝聚力,这对推动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城市化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小城镇建设规划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使得城镇的整体形势短暂不容乐观。因此,要树立小城镇发展的全局观点,以当地市场环境、自然条件以及实际运作中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以人为本,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理念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投身于小城镇建设。要科学地编制小城镇总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走多元化筹措建设资金之路,从而实现小城镇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建省:《浅谈小城镇规划》,《科技资讯》,2005年27期

[2] 周锋 吕贤军:《小城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城镇建设管理篇5

同志们:

今天,镇委、镇政府专题召开城镇管理工作座谈会,探讨进一步加强城镇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动员全镇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切实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树立__*良好的形象,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刚才,各职能部门作了很好的发言,__*镇长就城镇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我表示赞同。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城镇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是加强城镇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不仅要高起点搞好城镇规划、高标准地建设好城镇,更要高效能地管理好城镇,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干净、优美、和谐的人居和发展环境。城镇越发展,越需要把城镇管理放在突出位置,越需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实现城镇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加强城镇管理,是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重要抓手。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广大群众建设幸福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强烈渴望有一个清洁、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加强城镇管理工作,正是从群众的吃住行入手,为群众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近年来,我镇通过系列创建活动,加大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道路拓宽了,街道整洁了;小区配套加强了,设施不断完善;乱摆乱放少了,市场更加规范有序;拆除违法搭建,初步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城镇管理的老大难问题……等等这些,人们无不从中获得实惠,感受到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舒适感和安全感增强了,__*的环境更加优美和谐。事实证明,进一步加强城镇建设与管理,扎扎实实地把镇容环境整治好,把基础设施配套好,把热点难点解决好,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暖人心的大好事,是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三是加强城镇管理,是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现代化的城镇规划、建设,必须有现代化的城镇综合管理。镇容镇貌整洁不整洁、环境卫生干净不干净、市政设施完善不完善、供水、供电等公共服务质量好不好,园林绿化美不美,路灯亮不亮等等,这些都直接反映出政府服务水平的高低,都是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

四是加强城市管理,是实现我镇跨越式发展的需要。现在区域经济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经济总量的对比,而是综合实力的较量。哪个城镇管理的高效有序,发展环境好,人就往哪里去,资金就会往哪里流,财富就会往哪里聚。现在,城镇管理水平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__*加快发展的重要“瓶颈”,成为前进道路中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在当前我镇经济发展任务重、压力大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搞好城镇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大思路、采取大举措、实行大投入,以更大的力度、更好的服务、更严格的管理,扎扎实实做好城镇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城镇管理工作不断地上台阶、上水平。

二、创新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能和水平

1.要树立城管执法新理念,找准工作着力点

要树立“管理比建设更重要”的理念,当前我们不少职能部门思想中不同程度存在的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产生这种观念的原因是对城镇管理的内涵理解过于狭隘,认为城管是一种低层次、缺少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辅工作。实践证明,在城镇发展中,建设是基础,管理是根本,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协调发展。要树立细节管理的新理念,城管工作有很多细小的方面,不为人所注意,但恰恰问题就出在这些细节上,比如,背街小巷扫不干净,有些路灯是摆设,镇村结合部存在的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这些小问题堆在一起,就是大的问题,就是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就会影响城镇的形象和品位。要从抓细节问题着手,一条街一条街地检查,一个辖区一个辖区地整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切实抓出成效。

2.要创新城管执法机制,不断提升城镇品位

要推行数字化城管模式,重点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监管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与专业化队伍建设相结合,实现城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要注重关口前移,重点树立提前管理、全程管理意识,“关口”前移,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要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把环境综合整治与创建省生态示范镇、文明镇等各类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整体推进,使我镇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更大改善。

3.要全面提升文明素质,引导群众参与管理

目前,城管最大、最难、最突出的矛盾在于相当部分群众的基本素质、生活理念与城镇发展规律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广大市民改善城市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另一方面相当部分群众素质跟不上城镇发展步伐,爱护环境、遵守秩序的意识淡薄,破坏公共设施、乱闯红灯、乱扔乱放等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城镇的形象。要把提高群众素质作为加强城镇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最基础、最源头工作来抓。通过开展一些与城管密切相关的展览、征文、演讲、知识竞赛和城管法律法规宣传等活动,增强群众对城管工作的理解与拥护。针对不文明行为,把“八荣八耻”、市民文明公约、城管规章制度等作为规范教育的主要内容,宣传正面典型、批评不文明行为,引导大家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行为。广泛发动,使“门前三包”工作真正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4.要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城市管理工作基础

要在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强调对人的体恤和尊重,充分体现对特殊群体的扶助与关怀,积极探索理性化执法、人性化服务的方法和途径。要全力塑造一支作风过硬、爱岗敬业、亲民为民的城管队伍,以良好的形象和作风,赢得群众的认同,引导群众关心城管、理解城管、参与城管,让群众在享受城管成果的同时,主动地维护城管成果,实现城市与人的和谐共容。

城镇建设管理篇6

关键词:城镇建设;工程管理;市政工程

Abstract: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as a modern one, its belong to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is the 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local authorized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t is not only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group show project, but also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government image construction,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urban residents, successful project construction town ha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Text to our country tow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s well as measures are simply described, and lists the town construction bidding, water quality and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 town municipal road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solutions.

Keywords: tow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unicipal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都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而今,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精神文明的作用下,工程施工项目的发展也找到了新的前进方向。城镇建设作为现代建筑工程项目之一,其属于市政工程,是当地的行政主管部门授权施工的工程建筑,它不仅是建筑施工队展现实力的工程,更是政府形象建设的代表,而且能够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成功建设城镇工程项目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就目前我国城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实际操作,它的发展尚且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 我国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

1、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缺乏规范意识

就目前我国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现状来看,缺乏规范意识是阻碍其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首先,有些工程单位没有规范化工程建设的意识,因此不签正式的施工合同的情况也很普遍;其次,部分市政单位为了节省时间、避免麻烦,在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上不按照基本的建设程序来,越权、跨部门的现象十分严重;最后,多数工程单位的工程规范化意识不全,在办理众多工程许可证时,常常是遗漏了一些必要的项目许可证,因此,也经常是去补办许可证书,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缺乏规范化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是法律意识薄弱的表现,更是政府失职、滥用权力的表现,有失国威。

2、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缺乏质量保证

就目前我国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现状来看,缺乏质量保证更是阻碍其健康发展的大毒瘤:首先,城镇工程施工单位为了做足“面子工程”,常常是为了缩短施工时间而忽视了工程的质量问题;其次,有的城镇工程施工单位唯利是图,为了追求那点蝇头小利而建设质量次品的建筑工程;最后,部分城镇工程单位管理负责人不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或对强制性标准不熟悉,最终导致了工程产生质量问题,影响了城镇工程单位的建设效果。

3、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缺乏监督机制

就目前我国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现状来看,缺乏监督管理机制是近来影响工程建设发展的重大阻碍:首先,部分城镇工程施工项目单位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本部门,没有部门基础就不会有监督机制的形成;其次,还有的城镇工程施工项目单位的监督机制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或是自身的职业技能不达标导致工作效率低,或是自身的道德素质不强导致不良行为的出现;最后许多城镇工程施工项目单位在监督机制部门的选才门槛太低,许多工作人员是“走后门”才进监督部门的。监督机制部门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的工作质量。

二、 如何改善我国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现状

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的现状来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更需要城镇工程施工项目不断的进行创新,以下是我国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改进的几个重要方向。

1、加强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的规范化管理

要改善我国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现状,第一步要做到加强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的规范化管理。首先,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城镇工程项目单位教育宣传规范施工的重要性,还可以邀请一些农民工代表参加讲座,明确什么是规范施工,为什么要规范施工,提高农民工群体的安全施工意识,也促使市政单位加强工程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其次,国家要出相关的条例规范,针对现行法律法规中的不足之处要加以改正与完善,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要逐步细化,使得有法可依,加大惩戒力度,以惩罚为主,奖惩结合等方式严格要求市政单位按程序要求进行施工建设,做到遵纪守法、恪职守责,使工程建设的更加合理、合法。

2、确保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保证

改善我国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现状,要做到确保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保证。首先,国家要通过电视媒体、教育培训、讲座论坛等多种形式对城镇工程单位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城镇工程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正视速度、质量和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国家要对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的工作人员加强道德素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科学引导,杜绝贪污受贿、偷工减料等行为的出现;最后,向施工单位进行强制性标准的宣传,让城镇工程施工项目队熟悉指令标准,认真执行法令标准要求,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

3、完善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的监督机制

要改善我国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现状,第三步要做到完善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的监督机制。首先,要严格控制城镇工程项目单位在监督机制部门的选才门槛,严禁“走后门”现象的出现,使监督机制更加合理化;其次,在部分没有监督机制的市政单位,国家要强制要求他们建设监督部门,加强工程建设的督促功能,促进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的科学管理;最后,城镇工程建设单位要积极培养监督机制人员的工作能力,通过完善的监督机制以及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加强他们对自身的行为约束,从而把一些不良思想扼杀在摇篮之中。

三、城镇建设工程管理问题个例分析

1、在施工中,招投标往往被不法人员利用,健全的招投标机构是实现工程招投标公正、公平的关键,虽然地级市以上招投标机构对城镇施工招投标施行集中统一管理,但是招标的专业人员较少,导致存在骗取中标现象。为了避免这种问题,以下为几点建议:

①城镇施工招投标应由地级市以上招投标机构集中统一管理、加强监督力度,从地市级以上专家库中抽取专家参与投标的评标工作。

②在招标文件的评标程序中除了对标书的纵向符合性评审,还应对标书横向符合作出规定。

③加强评标专家的管理和培训新知识,评标专家标书发现问题应敢于提出和检举揭发,对明显围标而视而不见的行为应予追究。

④对出现有围标嫌疑的,可通过对投标单位的质询和书面保证等方式处理,并经评委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确定是否围标,并做好评标会议纪要,上报上级建设主管部门。

2、城镇给水管网水质管理问题是一门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管网水质的因素还很多,牵涉的部门,人员就更多,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如对二次供水水箱的有偿清洗服务;对管材、闸阀,配件应选用符合卫生饮用水标准的定点厂家;对施工单位,人员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安装施工验收合格证制度;加强对有自备井单位及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知识的宣传,进一步增强人们参与水质管理的意识;强化城镇供水行业人员的社会公用事业的责任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管理水平,从而使城镇给水管网水质管理工作做得更完善。

3、市民和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和生活以及城市的形象面貌都与市政道路工程息息相关,因此保障道路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工管。所以我们要加强管理,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创精品优质工程。

做好市政道路的管理工作需做到以下几点:加强现场技术交流;加强施工材料管理;加强质量监督检测工作;建立工序质量控制,提高工序质量;加强地下管线及排水设施位置处理

四、总结

总而言之,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不仅是施工单位展现建设实力的方式、市政单位展示公平公正的途径,更是国家表现自身法律法规、人道安全、监督机制的重要标志。通过加强城镇工程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城镇工程的质量安全、完善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的监督机制,科学处理好城镇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任务,促进我国工程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工程建设行业参与国际竞争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刘建涛.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改革需适应社会发展的探讨[J]. 科技风,2008年10月.

孟凡虹.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培养方式初探[J]. 中国音乐教育,2007年12月.

城镇建设管理篇7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要求,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小城镇建设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城镇建设概况

㈠调研范围及小城镇概况

1.小城镇调研范围

建成区外的五个小城镇,共辖150个行政村,500个自然村。

2.人口及资源基础资料

镇域总面积211平方公里,镇区建成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4851亩,林地面积36797.95亩。小城镇共有人口418940人,其中,从事农业95991人(其中从事林业6020人,牧业4263人,渔业874人),工业7610人,建筑业20754人,交通运输业6186人,商饮服务业8663人。

3.能源使用情况

小城镇镇域共有沼气池14个,年使用煤炭414674.5吨,秸杆14119.5吨,煤气90吨。

4.主要工业企业情况

小城镇镇域形成以面粉、奶粉、家具、空心砖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企业共24家,职工总人数901人,年工业产值26330万元,年利润2439万元。企业占地面积36321.41Hm2,建筑面积41228M2,年用电量4000393KW.H,年用水量152420吨,每年排出废水550吨,废渣81.8吨。

5.主要交通道路情况

小城镇镇域主要交通道路32条,总长207.63千米,总面积2267480平方米。

6.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

教育机构:共有托儿所3个,共托幼儿96人;幼儿园9个,共有幼儿570人;小学72个,在校学生16717人;初级中学6个,在校学生9465人;高级中学2个,在校学生6831人。

文体科技:文化站2个,占地面积3667平方米,建筑面积810平方米。

医疗设施:医院7个,可容纳124位病人;防疫保健站72个,共有床位30个。

商业金融:信用所6个;保险机构5个,参保人数12808人。

集贸设施:集贸市场5个,占地面积23175平方米,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

7.生产产值情况

小城镇镇域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71081.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58322.2万元,第二产业产值为146788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为65971万元。2005年财政收入391万元,财政支出1112万元

㈡重点小城镇发展概况

目前,××区形成了以农业镇、商贸镇为主要发展对象的小城镇发展模式。两镇发展概况如下:

1.××镇

××镇镇区规划面积5.1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96平方公里,人口1.12万人。2002年12月被列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5年被列为××市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6年3月被市发改委评为小城镇发展改革“十强镇”。

××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是粮果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在发展传统相枣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甜瓜产业,2005年已形成了4万多亩的种植规模。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方面,建成了××路、××大道、××路、一环路等镇区主要道路;大力实施××镇防氟改水工程,使7个行政村2.2万人用上了符合饮用标准的卫生水。目前,镇区道路硬化率已达9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排水管网覆盖率达60%以上。

2.××镇

××镇位于××区城区东南7公里处,镇区建成面积60万平方米,镇区人口0.5万人,驻镇单位12家,个体工商户200户。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投资力度,使镇区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几年里,先后投资60万元,完成了主街道1300米的地下排水管网工程;投资12万元,实施了主街道两侧3.6万平方米的人行道彩砖铺设工程;投资40万元,开通了长500米,宽5米的混凝土××路。

二、我区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滞后管理混乱

规划起点不高,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不到位。规划建设管理的宣传工作跟不上,管理不严格,村居民建房报批意识淡薄。致使镇区道路两侧建设按照规划报批情况少,造成了沿街建筑高低参差不齐,立面效果差,镇容镇貌不整。

2.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

人员一直没有进入事业编制,福利待遇、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长期难以解决,直接影响村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基础设施仍然是薄弱环节

小城镇供水、排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绿化覆盖率低,道路高低不平,等级低、路况差,停电停水是常有的事。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财力匮乏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事业。而现行的财政体制使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财政收入仅够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无力再搞建设。城镇供水、排水、供热、环卫、防洪、路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

5.配套扶植政策有限

小城镇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植配套政策不多,上级资金配套力量太弱。比如××镇,虽然被确定为省级改革试点镇,但是,没有配套的政策及资金投入,省级改革试点镇也只是一顶空帽子。

6.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

入镇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不能形成经济带动作用。企业入住镇区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有效方式。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形成规模大企业,而且大部分是私营企业,融资方式匮乏,发展速度缓慢。

三、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1.高起点编制小城镇规划

按照城乡一体化进行规划,拉大小城镇骨架,提升小城镇规划建设档次。城市空间扩展步伐的加快,使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使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要真正实现城区与镇区的城乡一体化,就要把更大区域内的镇区居民点、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同城市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

2.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管理水平

一方面加强基层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建设,完善乡镇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另一方面加强对各级小城镇建设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监督机构,加强对村镇建设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争取银行贷款。四是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

4.配套相应扶植政策

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政府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应的引导、支持。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配套相应扶植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镇街建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我区的小城镇建设今后要在完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小城镇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

6.走企业带动战略

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在发展企业,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工夫,壮大我们的经济实体,带动当地小城镇的发展。

城镇建设管理篇8

关键词:城镇 城镇规划 管理方式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达成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根据“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紧紧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开展城镇规划建设工作,用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发展思路,努力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城镇集聚能力和建设水平,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1.1 系统协调

系统协调是城镇体系规划的首要任务。在规划中,必须重点强调城镇与区域发展的协调,资源、基础设施与城镇发展的协调。

1.1.1 镇与区域发展的协调

我国具有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城市少实力弱和城镇多规模小等特点,因此城镇发展方针必须合理发展核心城市,积极发展地区中心城市。改善提高小城镇,以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明确把发展城市作为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使城镇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城市规模科学合理、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有序。

1.1.2 资源与城镇发展的协调

资源与城镇发展相协调包括土地资源与城镇发展的协调、水资源与城镇发展的协调、旅游资源与城镇发展的协调。我国城镇用地的发展与保护耕地的矛盾突出,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地域之间分配不均,因此。城镇规划时需考虑各省市自身情况,根据不同特点和实际,使资源与城镇发展相互协调。

1.1.3 基础设施与城镇发展的协调

区域基础设施的重点在交通,交通是联系着各地经济发展的枢纽.因此,要发展城镇经济,必须考虑拓展扩大经济和接受经济辐射的特点,加快铁路和公路的出省通道建设,将核心城市建设成为综合通枢纽,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区域通枢纽。加强各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通过便捷通畅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协调、合理的城镇体系的形成。

1.2 科学整合

空间的整合。就全国范围而言,城镇特别是沿海城镇的发展战略,应充分利用各地区位条件,立足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强化闽台合作的中转和通道作用。一方面要合理发展核心城市,另一方面要改善提高小城镇,大力扶持中心城镇发展,优先发展中心城镇。小城镇整合。对小城镇加强科学整合,并加快中心城镇的发展,对中心城镇重点扶持。优先发展,将小城镇按照地域或交通特征分类指导。

1.3 整体提升

整体提升是城镇体系规划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与国际经济接轨、与国内外广泛联系的全方位、多功能的开放格局,构筑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城镇网络也成了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2、目前城镇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下,市场观念狭窄

我国大多数城镇的职能构成还停留在为周围农村提品交换、物资集散的初级阶段。农村与城市的二元结构占主导地位,农村经济型城镇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作为城镇集聚所需求的二、三产业仍处在次要地位,产业结构还在一、二、三或者一、三、二的阶段。城镇的市场发育处于低层次的阶段,长期得不到改善。多限于与上一级和下级的市场之间的交换,而未在更大的环境中寻求发展机遇与空间,没有形成跳跃式的发展。对市场动向与体系外部的机遇把握上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市场结构单一,彼此不能协同发展,反而进入恶性循环之中,导致风险加剧。加上地域文化习俗和陈旧观念的制约,

“靠山吃山,靠地种地”的小富即安的价值观在潜意识中断绝了穷则思变的创新思想,安于现状的行为准则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

2.2 城镇规划工作滞后于城镇发展,规划思路和作用有待完善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出现,对城市和区域的空间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城市体系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城镇(市)体系结构被打破,世界城市体系的不断形成和发育,促使国家和地区的城镇体系变得更加开放。一些地方在编制城镇体系规划过程中.没有重视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对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影响.忽视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和真正应解决的问题,不顾区域城镇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就区域论区域,片面追求区域城镇体系的完整。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其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更大范围的区域所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忽视了城镇体系规划的本质和规划编制的意义。另外,从全国情况看,不论是独立的省域规划,还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所作的市域和县域的规划,真正能指导城镇发展,发挥作用的不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规划指导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方式需要转变和调整。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城市快速发展以及地方自扩大,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是当前城镇体系规划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对区域规划重视不够,规划的宏观和长远效益未被充分认识,也严重制约了规划发挥作用。

2.3 城镇规划的难度大大增加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镇规划研究的范围扩大了。而且因为城镇、区域之间相互联系更为紧密、竞争更加激烈,人口、资本、技术等的流动性大大增强。不确定因素增多,城镇的发展规模(用地和人口)在区域中的地位很难确定,城镇规划的难度大大增加。加上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流动性增强.有的地方外来人口数量要超过本地人口数量,甚至出现了移民城镇,城镇人口预测难度增大。城镇住宅除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民的需求还要满足大量外来投资者、外地人士生活、工作、商务活动的要求。以往根据城镇人口未来发展来确定城镇用地规模的传统城镇规划方式受到挑战。

3、城镇规划管理的对策

3.1 构架城市联盟协调机构,做好保障措施

城镇体系规划就是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促使城镇协调有序地发展。从而避免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行政壁垒、生态恶化、重复建设等问题。从区域整体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生态共存共保、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角度出发,突出强调不同行政区划之间在产业结构分工、基础设施共享、生态环境保护、城镇空间延续等方面的衔接和协调。针对实施机制、政策、措施研究与制定普遍不被重视,缺乏规划实施必须的后续手段,对新编制的城镇体系规划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各城镇之间边缘空间布局等区域性共同的问题上应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建议建立由省级机关和市、县政府组成的城市联盟协调机构负责跨行政区域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发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协商解决发生的重大问题,确保城镇体系规划付诸实施。

3.2 建立健全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规划的重要作用

为切实发挥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在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

操作性的同时,必须加强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城镇体系规划在体现宏观规划的政策性、指导性和战略性的同时,要加强规划文本的规定性和条款性,提高规划执行的力度。要把城镇体系规划转化为政府宏观管理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真正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规划必须纳入市场运作的轨道,在实践中接受各方面利益主体的评判,定期对规划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做出评价,并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并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编制某个地区或某个方面的专项规划,使规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城镇体系规划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应该把城镇体系规划作为区域各部门和各项事业发展的依据,并把它作为引导区域城市化与城镇合理发展,协调和处理区域中各城镇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合理配置空间资源,防止重复建设的手段和行动依据,对乡村地区发展起引导作用。城镇体系规划不应只考虑“点”,即城镇的发展问题,而应点、线、面结合,即不但要对单个城镇、城镇网络进行研究,更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纳人城镇发展过程统一研究。从一个大的区域范围来分析研究,根据资源的合理配置来确定符合区内大多数城镇发展的方针,尽可能达到一种利益最大化的状态,这是城镇体系规划在区域规划中担负的重要角色。

3.3 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全力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城镇建设的重点仍是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主要是一路二水三防洪四绿化和住宅小区的建设。建设的思路就是在“量”的提高上,重点是“质”的突破。城市水、路、热、气、讯、绿化是城市的基础设施,要加大建设力度。同时,要注意城镇基础设施的质量,城区道路、给水、排水、供热、供气、防洪、园林工程设施建设要纳入质量监督和工程竣工验收序列,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质量监督和认证,未经质量监督和工程竣工验收,项目不得交付使用。同时还要提高城镇园林绿化水平,加快住宅建设,改善居住条件。城镇住宅建设关键在于变革现有城镇住房分配体制。培育个人直接支付的住房消费市场,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根据目前全市的住房现状,合理确定“搬迁安置、经济适用、舒适豪华”三种类型住宅的比例,以此满足各阶层的需要。工作的重点是老百姓愿意买房,买得起房,买得到房。而以上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有赖于城市建设资金投入问题的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在现有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要切实管好用好建设资金。城市维护建设税要足额收缴,全部用于城市建设,此外,要引入市场运行机制改革,市政公用设施经营方式,从福利服务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改革的着眼点要在转变政府职能、理顺价格关系和有偿使用三个环节上,寻求城市建设资金良性循环发展的路子。

4、结束语

上一篇:城镇开发边界管理范文 下一篇: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