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养老保险范文

时间:2023-11-16 08:54:46

城镇养老保险

城镇养老保险篇1

一、凡我市行政区域内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临时聘用人员,以及其他用工形式的灵活就业人员(含农民工、外埠人员、外籍人员),应当依法参加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未全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企业(包括参加人民保险公司经办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城镇集体企业),其参保期间被“漏保”职工目前仍与企业保留劳动关系、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由企业统一组织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并按对应期企业职工缴费办法补缴单位和个人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三、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其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包括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应当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

企业尚存或改制、改组职工未解除劳动关系的,由企业持职工档案到职工户口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职工办理参保登记和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等相关手续;企业已不存在或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由个人委托劳动保障机构,持职工档案到职工户口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职工参保登记和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等相关手续。

个人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19**年9月底前,按对应期企业职工缴费办法补缴;19**年10月以后,按城镇自由职业者缴费办法补缴。

四、离开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未再就业的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可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由本人委托劳动保障机构,持本人档案到户口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登记和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等相关手续。原在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

个人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19**年9月底前,按对应期企业职工缴费办法补缴;19**年10月以后,按城镇自由职业者缴费办法补缴。

五、刑满释放或劳动教养期满、未被用人单位招用的,可申请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按对应期缴费基数和比例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但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不得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其19**年7月前原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六、对户籍由农村转为城镇后从事自由职业且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被征地农民,应组织其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并按城镇自由职业者缴费办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七、下乡的城镇知青,未回城就地“农转非”的,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可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并从19**年7月起按对应期城镇企业职工缴费办法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19**年10月以后,按城镇自由职业人员缴费办法补缴。其中,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其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前在企业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

八、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符合《对无能力缴纳社会保险费企业的认定意见》(**地税发〔20**〕166号)规定条件,不再具备缴费能力的企业,其未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未再到其他企业或单位就业期间,经本人申请,可按照城镇自由职业人员身份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年限前后合并计算。

九、企业职工在企业参保期间中断缴费,解除劳动关系后转按自由职业人员身份接续参保的,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可委托劳动保障机构,办理补缴中断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19**年9月底前中断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对应期企业职工缴费标准执行;19**年10月以后,按对应期城镇自由职业人员缴费标准执行。

十、取得城镇个体工商、私营企业营业执照,或与城镇街道、社区签订临时性劳务、服务协议的农民工,应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并按城镇自由职业人员缴费办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企业在生产(工作)岗位长期使用的农民合同工,应随同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对于要求补缴在企业工作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补缴时间限于20**年7月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后。

已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返乡后又重新到城镇就业的,按规定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待达到法定退休条件时,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返乡期间不计算实际缴费年限。

十一、凡在我市城镇就业的外埠人员(包括农民工),应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达到法定退休条件时,按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在我市参保的外埠人员,在原籍或外地参加过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到我市,前后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在我市参保的外埠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到异地就业的,可按规定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十二、凡按本意见参保并一次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不课征滞纳金。

城镇养老保险篇2

(一)基本情况

1、参与问卷调查居民基本情况。参与问卷调查的男女人数比例相差不大,而接受问卷的人群中,婚姻状况的分化较为明显,其中已婚占比86%,未婚占比14%。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此类问卷感兴趣的人多为已婚人群,未婚人群参与问卷的积极性较低。

2、了解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方式。调查显示,通过当地政府宣传了解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分别在对未领取养老金人群问卷调查中和在对已领取养老金人群调查中占比40%、64%,都是在了解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方式中占比最高的。可知,山东省金乡县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宣传工作很是重视,达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山东省金乡县城镇居民养老收支现状

(1)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据调查资料显示:2014年山东省金乡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48元。本次调查数据也显示,月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占比最高为38%,其次是2,000~3,000元和1,000元以下,分别占比24%、20%,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只有18%。由此可知,山东省金乡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著名的大蒜之乡,主要经济来源还是农业领域,所以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居民收入水平偏低。

(2)城镇居民每月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所需养老金情况。在对已经领取养老金人群进行调查中发现,34%被调查者反映每月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需要养老金401~600元,其次是每月需要养老金201~400元和101~200元之间的各占比26%、22%。需要养老金600元以上者只占10%。这是由于山东省金乡县属于北方县域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物价也比较低,所以老人每月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所需养老金水平主要在401~600元之间。

2、金乡县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运行状况

(1)参保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末山东省金乡县人口数为65万。而至2014年12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县已有38.3万人参保,约占总人口数的58.92%。在对没有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主要原因调查中,52%的被调查者表示主要原因是想等年龄大些再参加,有29%的被调查者是由于费用太高,缴不起费,还有19%的被调查者是觉得养老金太少,作用不大,所以没有参保。根据以上调查可知,大多数尚未参保者还是打算将来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只是考虑到现在还年轻,想等到年龄大一些再参保。

(2)缴费情况。调查显示,大多数居民选择的每年缴费标准在100~300元之间,这部分人群占比38%,其次是选择301~500元的缴费标准,占比21%。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缴费达到了315元。另外,对选择居民养老保险投保档次主要考虑的因素调查中,41%的被调查者表示主要考虑自身经济情况,31%的被调查者表示主要考虑政府补贴标准,其次有28%的被调查者表示主要考虑将来养老金数额。由此可见,虽然政府建立了多缴多得的缴费补助政策,但是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大多数居民在考虑自身经济情况下,仍是选择了较低的缴费标准。

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山东省金乡县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城居保”制度的实施使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养老问题得到了解决,使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维护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但同时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予以重视并解决。

(一)缺乏激励机制,居民缴费水平低。

由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釆取自愿参保的方式,所以通过制度激励来引导居民参保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根据调查显示,在山东省金乡县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激励政策的力度不够,没有充分起到鼓励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作用。

1、在制度设计时应注意鼓励和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参保对象。按《金乡县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方案》规定,年满60周岁,缴费满15年即可领取基础养老金。对连续缴费年限满16年不满20年、满20年不满25年、满25年及以上(不包括补缴年限)的参保人员,到60周岁领取养老金时,每人每月分别增发基础养老金20元、30元、40元。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个案访谈我们了解到,由于这一补助水平太低,对中青年居民吸引力不强。而且大部分年轻人并没有过早养老的意识,认为有闲置资金可以做理财投资,收益会更高于缴纳养老保险金。只要到了59周岁一次性补缴,即可得到一笔可观的收益。另外,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同样的钱,晚年再补缴明显比每年按时缴费获得微薄的政府对连续缴费的居民的补贴更“划算”。

2、地方政府补贴较少,并未达到相应的激励作用。已知县财政对参保人缴费给予适当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缴费即补。参保人员选择500~1,500元5个缴费档次的,每提高一个缴费档次增加不低于3元的缴费补贴;选择1,500元以上缴费档次的,按照1,500元缴费档次给予缴费补贴。但是调查显示,居民普遍认为这些微薄的补贴会因物价上涨、利率调整等影响而削弱了保障力度,使得参保者选择高档缴费的动力不足,普遍选择财政补贴比率高的低档缴费。所以,政府补贴并不能达到激励居民选择高缴费标准的目的,正如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者选择100~500元缴费标准的占比59%。

(二)养老金水平偏低,保障作用弱。

问卷调查显示,64%的已经领取养老金者反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养老金待遇低。另外,52%的未领取养老金者表示担心物价上涨,养老金贬值。根据山东省金乡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测算办法,一位参保人按照300元的年缴费标准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年限15年,他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待遇为(按照现时银行1年期利率3.25%计算,每年结算一次):75+(15×300+15×30+1183.05)÷139=119.12元。如果是按1,000元的年缴费标准计算,可得每月可领取养老金215.82元。而问卷调查显示,60%的居民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所需养老金为201~600元之间,只有22%的在101~200元之间。也就是说至少缴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即每月领取215.82元以上的养老金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是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山东省金乡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缴费达到了315元。问卷调查也显示,大多数居民在考虑自身经济情况下,选择每年缴费标准为100~300元之间,这部分人群占比38%,选择301~500元的缴费标准的占比21%,选择501~1000元缴费标准的仅占17%。所以大多数居民每月能领取的养老金金额是119.12元左右。而且在个案访谈中,居民普遍反映随着物价不断上涨,再加上老年人有可能出现重大疾病等状况,这些养老金是远远不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

(三)险种之间的衔接不配套。

目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衔接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重复参保现象难以避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不同制度的实施强度以及参保缴费的具体规定都有所不同;二是跨省转移接续不便利。通过个案访谈了解到,目前山东省金乡县每年有大量外出务工人员,且多为跨省务工,每年也有很多人从外省转回社保。由于我国各省市目前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不统一,保障水平不一致,当在外务工并在当地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返乡办理省外养老保险转移时,只能转移个人账户金额,不能转移统筹基金,从而影响了其待遇的发放水平。

三、完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一)完善参保激励机制,提升缴费档次。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山东省金乡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缴费达到了315元。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也显示,有5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100~500元的缴费档次。由此可知,山东省金乡县城镇居民普遍倾向于选择较低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档次。对于低缴费档次的存在,从短期看,可能会减少政府财政的补贴支出,减轻政府财政的负担,但是从长远看,城乡居民缴费水平过低,则其年老后领取的养老保险金额同样较低,较低的养老金若不能保障其基本的养老需求,仍然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需要政府财政进行埋单支付。所以,一方面要通过政府舆论宣传等方式,让居民深入了解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性,鼓励有条件的城镇居民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多缴费,以便参保人年老后领取的养老金能保障其基本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可加大对“多缴多补”“、长缴多补”政策的实施,目前山东省金乡县已经实施了这两种政策,但是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居民反映补贴太少,不能起到实质性的帮补作用。因此,这样的补助力度还应该加大,鼓励城乡居民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多缴费,从而实现参保人年老后领取的养老金能基本满足其基本养老需求。

(二)加强对养老基金的监管,提高支付水平。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资金来源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核心,而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则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是基金资金来源方面,山东省金乡县可以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良好衔接以后,引导社会资金、商业资金注入到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基金中,让个人账户基金组成多元化,从而更好地参与市场运行,应该在保证基金收入在通货膨胀率以上的情况下,最大化基金的实际收益率;二是基金监督方面,可以以法律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形式从养老保险基金的缴纳—资金进入个人账户—资金操作运营—养老基金发放等各方面多环节的进行监督管理,从而保证基金的正常运行;三是在养老保险资金的管理方面,可以有规划、多层次的管理,一方面以社会招标的方式竞选基金管理公司,让基金公司帮忙管理一部分的养老资金,一部分资金交由专业的投资公司操作,进而保证基金增值;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发行与城镇居民养老基金相关的债券,供地方养老保险购买,也可以将一部分资金投资稳健的股票。以多个方式将养老资金分流,通过多种渠道保证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

(三)做好与其他制度的衔接。

一是要做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工作。具体来说是城镇居保转为职工险时,可以将“城居保”人员个人账户里的本息额按当地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的最低缴费标准折算成缴费年限,再按照职工保险的规定和缴费标准继续缴费,等到符合职工保险规定的条件时享受相应的职工保险待遇;当职工保险转为城镇居保时,可以将职工保险个人缴费及利息部分并入城镇居保个人账户,按相应的城镇居民缴费标准折算成缴费年限,并按城镇居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待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的城镇居保待遇;二是要做好不同地区之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具体来说,需要建立全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信息联网共享平台,把各地区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统一共享在该网络平台上,从而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高效迅速连接、分享,达到解决现在跨区域养老保险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的问题。

城镇养老保险篇3

一、城镇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建设滞后

以法治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坚持的方针理念。尽管政府及其社会各界人群已经意识到改善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建设上仍旧缺失实践性。虽然颁布了各项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法律文献,勾勒出了大致的实践框架,但由于大多数城镇农民法律意识薄厚,且政府宣传力度缺失,就导致了在法律建设上有所不足,养老保险制度不能够深入人心。因此在老人参保方面就有了实践性、滞后性的困难。

(二)资金筹集难度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经济基础的强弱决定政府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投入程度。但就目前的城镇农民养老保险资金筹集渠道来看,主要是依靠城镇农民自身的收入,国家财政补助和城镇农村集体经济这三方面。然而,大多数农民收入水平不高,且集体经济的资金补助也是有限的,因此,在多重压力之下资金筹集更加困难。

(三)政策吸引力不足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投入,更是需要社会各方人才的积极响应和配合。但是建设城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本身就存在诸多的局限性,比如城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差异大,宣传度不足,且政策本就缺少宣传力度,再加上缺乏从事投资事业的人才,造成了参保人员对于养老保险失去了信心。因此,政府不仅要考虑到资金筹集问题,更应该完善政策制度,吸引更多的社会人员投身社会养老保险行业。

(四)缺乏有效的管理

社会养老保险的建设不仅需要政策财政支持,更需要有较为完善的监督机制来进行管理。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基金监督机制的效率却有所缺失,比如各阶层管理人员相互干预对方,违背政府政策规定,甚至是擅自挪用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贪污泛滥现象比比皆是,比如保险人故意涂改伪造投保人的相关投保材料,以此才骗取投保人的养老金,使得各地区的养老保险补助得不到落实,所以在缺实严谨有效的社会养老管理之下,推动城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进程更是难上加难。

二、完善城镇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建议

(一)加快立法,稳定制度

完善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能够有效地改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政府不仅要意识到社会养老保险建立的重要性,更应该注重养老保险政策的具体实施与支持,逐步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大对城镇农民养老保险各方面的扶持,以法律来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作用,不断健全改善养老保险体系,这样,才能使社会养老人群能够依法维护自身利益,有法可依。

(二)提高理念,明确责任

经济基础是建设社会养老保险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必须要提高社会劳动人民的集体收入水平,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以此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生活需求。而政府作为行政机构应该适当的调节人口老龄化日益增长的趋势,在提高城镇农村居民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意识和重要性的同时,逐步调整人口发展问题。只有政府明确的自己责任所在,提高人们参与养老险建设意识,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

(三)优化设计,提高吸引力

社会养老保险建立难度大,重要的一方面在于城镇农民参保意识薄弱,对于参保顾虑大,信心不足。因此,政府要想建设好社会养老险制度应该消除城镇农民的顾虑,做好思想工作。政府在养老保险宣传方式上不仅可以通过电视,新闻报纸,也应该发挥政府作用,适当的邀请投资专家进行社区养老保险讲座,积极鼓励城镇农参与,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参与养老保险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了解到参与社会养老保险得好处。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注重向城镇农民传达养老保险的规范性,通过优化设计养老保险,吸引更多的人们自愿参保。

(四)加强领导,健全管理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加强管理制度,是政府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必要措施。政府机关发挥领导作用,监督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并对其规章制度,管理人员进行监管,比如健全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和管理中心,加强保险机构建设,并配备相适应的管理人员,促使社会养老保险机构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只有监管得当,不断改善,才能妥善的解决社会养老险存在的相关矛盾,使得现象减少,城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得以稳定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不仅能缓解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减轻了社会各层的家庭负担,就业压力等。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不仅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应该注重完善社会养老保险的建立,因此,加强社会养老保险保障体系的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城镇农民的养老需求。

城镇养老保险篇4

【关键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企业年金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渐形成适应不同群体但又相互衔接的制度平台。其中由基本养老险制度、企业年金制度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支柱构成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体,主要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基金积累制,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主体共同负担。

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现状分析

自国务院2005年底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以下称《规定》)以来,我国各地区和有关部门以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为中心,在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做实个人账户。

(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1.覆盖范围。随着《决定》的出台,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包括农民工都逐渐纳入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来。2006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6%,其中,参保农民工人数为1417万人,占全部参保人员7.5%;企业参保人数为16857万人,比上年增长7%,占全部参保人数的90%。截止到2011年末,制度覆盖率增长到79%,农民工参保人数上升到所有参保人员的14.6%,比2006年提高了近七个百分点,上升趋势明显。

2.基金收支以及结余状况。2005年以来,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随着制度建设的逐步完善,征缴力度的加大,征缴收入呈显著上升趋势,基金积累迅速增长。如图2和表1所示,200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收入为5093亿元,基金支出为4040亿元,当年累计结余为4041亿元;截止到2011年底,基金收入比2005年增长231%,基金支出比2005年增长215%,基金结余更是增长382%。

3.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进展情况。我国自1993年明确提出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账户长期以名义账户的的形式运行,引致“空账”问题,严重影响制度的健康可持续运行。做实个人账户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不仅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首先在辽宁、吉林、山西等11个省试点,后逐渐在全国31个省份建立起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

(二)企业年金发展状况

作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制度,自2006年下半年开展市场化投资运作以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2012年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可知,2007年-2012年之间的年平均收益率为8.35%,其中2007年当年加权平均收益率达到41%,上证综指达到6124点巅峰。截止2012年底,有5.47万户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惠及1847万职工,基金累计结存达到4821亿元。

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05年以来,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态势良好,覆盖率提高,基金收支稳定增长,越来越多的离退休人员享受到了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方面

1.覆盖面窄,参保率不高

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要扩大覆盖范围:“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使得更多劳动者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但截止到2011年底,制度覆盖率只达到达到79%,主要是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等个人参保率低,到2011年底,其仅占全国28391万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的7.4%。由于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农民工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不足,工作不稳定且收入低,从当前实际情况看,要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困难。

2、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面临财务风险

我国“未富先老”的现状使得国家财政和企业承担了巨大的养老压力,养老基金收支缺口每年呈扩大之势。其次,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向部分积累制过渡的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从社会统筹账户向个人账户透支的方式来弥补基金缺口,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形成大量转制成本。另外我国还存在资渠道单一、收益不高、保值增值困难等问题。养老保险基金的保障功能决定了其应该按照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顺序进行投资,为了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国家对其投资运营实施了较为严格、谨慎的数量监管,绝大部分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

(二)企业年金方面

企业年金制度在国外发展相对比较成型,而在中国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对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需求和城市就业人口而言,还没有形成相当规模的基金积累和参与人数,行业、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矛盾仍然存在,多数集中在大中型企业和沿海地区。其主要是受我国市场竞争环境缺少公平,国有大中型垄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绝对优势等宏观环境因素制约,大大削弱了很多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

(三)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方面

由于我国国商业保险还处于发展阶段,居民的风险和保障意识还不够强,而且我国国的税收政策属于先征后免模式,不利于激励劳动者参与这一层次的养老保险计划。

参考文献:

[1]赵少华.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历程回顾[J].科教文汇.2008

[2]尹建设.浅议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监管体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

城镇养老保险篇5

关键词:城镇街道居民养老保险问题

在经济逐渐多元化的今天,城镇街道居民养老保险问题也日益尖锐。为了能够有效地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对城镇街道居民养老保险体系进行全方位的完善。在参保的过程中,其涉及到的人群还相对复杂。大多为老人、小孩、并轨转制企业的弱势群体、失业或无业人员,因此养老保险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对居民养老保险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十分关键。

一、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目前的问题所在

(一)激励效果不明显

我国目前以居民参保的自愿程度作为原则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其在对年轻群体的激励上效果非常不明显。目前对于参保对象可以从待遇发放和基金收缴的两个方面进行补助,但是这种制度的激励效果不是很明显。在进行调查时,出现了年轻人毫无热情、中年人犹豫不决、老年人积极参保的局面。另外,政府对于居民缴费的补贴,虽然每人每年给予30-50元,但这不会影响居民选择更高标准的缴费的积极性。

(二)基础养老金在调整机制上存在不足

目前情况下,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居民基本养老金,而基础养老金资金的来源是政府财政补贴,这就导致其调整幅度受到政策的影响较大,到2012年基础养老金的比例已被提高至16.7%,但相反,居民基础的养老金的整体调整幅度却较小,企业职工养老金每年都以上浮10%的幅度在调整,低于基础养老金的调整幅度,这就无形中给各级财政带来了压力。因而必须建立健全基础养老金合理的调整机制,使其既能够承担各级财政,又能够保证城乡居民享受到养老保险,可持续的发展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三)缺乏可操作手段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机制

根据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资金政策规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要实行两条收支管理线,并纳入到社会基本财政专户,要单独进行核算和记账工作,并对其合理投资与运用,最终实现增值保值。可是相关的规定至今并没有明确,虽然目前可以采取投资国债和银行存款的方式对基金进行增值保值,但目前这两种投资方式收益率低,使得城乡养老保险基金在目前老龄化趋势明显和持续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背景下,面临着相当巨大的支付压力。所以,需要积极的探索如何增值保值基金的新途径和进行多元化的科学投资。

(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相关制度规定之间的衔接协调性不够

虽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运用与居民在城市和农村间流转时的社保需求,但对其他不同的性质的养老保险制度,却缺乏与这两种制度之间的具体转移衔接操作流程与办法。此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被征地农民工社会保障等制度之间的衔接目前也缺乏相关的政策指导。

(五)缺乏有效深入的政策宣传

根据目前的调查结果可知,政府社区的宣传是人们对居民养老保险相关信息认知的主要来源,但是这些认知往往只存留在表明,人们对于居民养老保险更深层次的认知明显不够。这就使得各试点地区出现了中青年群体的参保积极性普遍不高,其他参保居民的参保的长期保持意识难以维持的现象与问题。认知是提高参保率和参保持续性的关键所在,人们在利益取向上,往往只重视近期而忽视长期,对于参保很可能在在中途断保,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使得城乡居民能对参保给自己带来的短期和长期利益能够深入了解,提高他们的参保积极性。

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财政补贴力度,同时用多种激励方式

依据目前的规定,凡是具有所在城市户籍,且年满16周岁,同时未在全日制学校就学,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和不满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非从业居民,其都可以在户籍所在地自愿办理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从整体上看,这些居民都具有以下的特点:灵活就业人口所占比例较高,缴费能力差,经济收入不够。因而居民自愿参保依然要作为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同时要在制度中不断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和各级财政补贴制度,采取多种激励方式在发放环节和基金征收环节,将政府补助和基础养老金的幅度提高,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保。

(二)建立稳定的待遇条件机制

政府应根据目前的缴费方式,并考虑到社会的发展因素,对于缴费的标准做出一定的调整,考虑到城镇居民的老龄化、通货膨胀、物价指数、支配收入等因素,建立出符合居民生活条件的待遇调整机制。居民可在调整基础的养老金后,根据自己的养老需求,共享城乡居民的经济发展成果。

(三)采用多元化的投资方式确保社保基金能在安全的前提下增值保值

由于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管理暂时由县级机构管理和投资运营,难以保证安全性并且成本较高。所以,随着不断增加的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不断增多的积累资金,我国应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从县级管理改变为省级管理,实现省级统筹的标准。应该建立专业的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机构,用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或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来管理基金的投资管理业务,最终实现社保基金在安全的前提下增值保值。

(四)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制度,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其他制度的衔接顺畅

目前,国家应该对相关政策制度进行梳理,尽快建立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其他制度的衔接管理制度,制定明确具体的操作规则与规范,确保城乡居民在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转移中,实现待遇上的公平。此外,要对现有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减少甚至消除目前户籍管理制度对养老关系转移接续造成的影响,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

(五)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为了能够更好的规范化的管理养老保险,应积极的做好服务工作,扩大参保的范围。在宣传相关的养老保险的法规政策,需要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定期的开展社会保险讲座,集中宣传,与各界媒体配合,动用有力的手段宣传社会养老保险,强化居民意思,增加参保人主动性、积极性。

同时,在进行养老保险策略的宣传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推广渠道使得其推广的效果全面的发挥出来。还要不断优化养老保险管理体系,在适应多元化经济体系的同时,对保险的政策进行适当的调节,使得其实现受保人员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实现双方的共赢。

三、结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为了能够让让养老保险能够受惠于每一位受保人,就需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此同时,还要全面推进基层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医疗保障服务建设,在村(社区)要建立医疗保障服务站;梳理医疗保障工作各项管理和服务职能,确保养老保险的保单多元化。(作者单位:云南省宣威市宛水街道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 邵文娟.剖析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问题[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3(12).12-15

[2] 柴文莉.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政策研究及建议――基于保险信息不完全理论[J].人民论坛.2012(26).36-38

[3] 黄晗.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筹资标准的测算与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04).45-49

[4] 薛惠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六题待解[J].中国社会保障.2012(06).116-118

城镇养老保险篇6

    一、个人参加养老保险的范围

    本省范围内的下列人员可依照本办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一)在依法登记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他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中就业的人员;

    (二)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后,与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尚未在城镇用人单位中再就业的人员;

    (三)在确无能力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城镇用人单位中就业或保留劳动人事关系的人员;

    (四)从未参加养老保险、未在城镇用人单位中就业、但有合法劳动收入的本省城镇户籍人员。

    二、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办法

    (一)本办法第一条第一、四项规定范围的人员,依据《细则》第十二条,按下列档次选择确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

    1.按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相同费率缴纳;

    2.按本人工资收入的18%缴纳;

    3.按本人工资收入的11%缴纳。

    第一项规定范围的人员,雇主应缴部分可由雇员垫付,雇员有权要求雇主补偿。

    (二)本办法第一条第二、三项规定范围的人员,按照《条例》及《细则》规定的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相同费率缴纳;其中第三项规定范围的人员,单位应缴部分可由个人垫付,个人有权要求单位补偿。

    (三)以个人身份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经选定,不得更改。

    (四)缴费基数由个人在《条例》或《细则》规定的缴费工资收入上下限之间申报,一年一定。

    (五)养老保险费可每季、每半年或每年缴纳一次;可采用现金、转帐方式缴纳。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

    三、养老保险待遇

    (一)以个人身份参保、以前从未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退休时分别不同情况,按下列办法支付养老保险待遇:

    1.按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相同费率缴费的,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支付丧葬费和一次性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

    2.按本人工资收入的18%缴费的,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

    3.按本人工资收入的11%缴费的,按月计发个人帐户养老金。

    上列各类人员退休时未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一次性支付个人全部缴费的本息,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二)以个人身份参保、以前已经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按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相同费率缴费的,退休时,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支付丧葬费和一次性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

    退休时未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按《条例》规定标准一次性计发养老金,并一次性支付个人全部缴费的本息,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三)以个人身份参保、以前已经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按18%比例缴费的,退休时分别不同情况,按下列办法支付养老保险待遇:

    1.以前的缴费年限已达到《条例》规定最低缴费年限的,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支付丧葬费,但不支付一次性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

    2.以前的缴费年限和此后的缴费年限,累计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

    3.以前的缴费年限和此后的缴费年限,累计未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按《条例》规定标准一次性计发养老金,并一次性支付个人全部缴费的本息,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四)以个人身份参保、以前已经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按11%比例缴费的,退休时分别不同情况,按下列办法支付养老保险待遇,其中计发基础养老金的基数,采用按11%费率缴费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1.以前的缴费年限已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支付丧葬费;

    2.以前的缴费年限和此后的缴费年限,累计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

    3.按11%费率缴费的人员,以前的缴费年限和此后缴费年限,累计未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按《条例》规定标准一次性计发养老金,并一次性支付个人全部缴费的本息,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五)按18%或11%费率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员,按规定改按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相同费率缴费的,退休时,按下列办法计发养老保险待遇:

    1.缴费年限累计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其按18%或11%比例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进行分帐处理,先扣除应记入社会共济帐户的金额,余额记入其个人帐户,然后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支付丧葬费和一次性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

    2.缴费年限累计达不到最低缴费年限的,个人全部缴费的本息退还本人,并按《条例》规定计发一次性养老金。

    (六)以个人身份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员死亡、迁离本省或到境外定居的,个人全部缴费的本息余额予以退还或继承。本办法第一条第一项、第三项规定范围的人员,个人垫缴部分的本息不予退还或继承。

    四、原养老保险权益的处理

    以个人身份缴纳养老保险费以前,已经按国家和本省规定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原有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含按《条例》及《细则》规定视同为缴费年限的原工龄),继续承认,退休时用以计发养老保险待遇。

    五、养老保险待遇的申请与给付

    按本办法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员,达到国家规定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时,由本人直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申请时,应当提供本人养老保险手册、身份证件等资料。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工龄的人员,应当提供本人人事档案。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银行、邮局或其他社会组织,直接向退休人员支付养老保险待遇。

城镇养老保险篇7

(一)补缴问题。有的人员在参加了养老保险后,但之后没有缴费,而且在国家所规定的劳动年龄内没有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针对这些人员,补交养老保险费的单位、个人(补2011年6月30日以前),基数则以相应年份全省在岗平均工资的60%、100%,单位与个人各按20%、8%比例,补交养老保险费。灵活的就业人员根据20%的比例,补缴年度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并且还需要交纳不得减免的滞纳金(由欠费之日算起,日加万分之五)。这一些法律开展后,个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费费处理,补完后企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根据个人缴费基数8%为缴费人员补记。根据选择实际补缴基数,明确其年份工作指数的0.6或1.0,在个人账户信息中,作好标记。(二)一次纳。符合参保的人员,办理的基础的养老保险,按时、足额缴纳了基本的养老保险。新参保人员不可向中之前追补缴费方式来增加其年限。已参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到了法宝退休后,累计缴费不满十五年可继续拓展至缴费到十五年。如果延续了五年后仍未足十五年可一次性缴费满十五年,并且之后按月来领取基本的养老金。一次性缴费办法,以一次性缴费时上年的全省职工平均的工作60%或是100%为基数,根据比例来计算出一年的额度,之后再乘上一次性的缴费的年限。(三)完善操作。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要不断拓展,传统城镇养老保险未涵盖了所有劳动者,制度的设计与“低水平、广覆盖”的初始目标相矛盾...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中外合资及外资企业、全民集体企业中的计划外编制的职工,都没有被纳入社会保险制度。所以在城镇内,三大社会体系组织中,三类人群养老保险制度是不一样的。机关公务员、全额财政拔款事业单位的,其养老保险由国家财政全包。差额拔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虽然是社会统筹+个人补缴,但具体在操作方面,却仍有极大的差异。

二、我国城镇养老保险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政策,做好宣传工作。为了更好关注民生,解决实际的问题,一定要处理好中断缴费的人员,要有调度的责任心及重视度,组织好并严格执行统一的补缴政策规定,督促有欠费和断保的单位和个人补齐欠费。(二)提高经办管理能力,完善制度。一些非正规部门,就业人员流动性大且收入不稳定。我们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不高且制度间未能有完善的连接制度,参加一种养老保险制度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容易中断,在转移的连接上契合度不足,劳动者未能在预期参保,也无法得到养老收益情况会逃避参保。因此,需要提升基本保险的统筹层次并且完善制度间的连接,劳动者的养老待遇在制度、地区间,开展分段计算、启示。这样可提升劳动人员参加保险的积极性。(三)开放补缴政策。在不造成基金压力下,补缴金额是缴费的两倍。可增加基金,完成扩面征收任务,并且也可以很好解决一部分人的养老待遇问题,是具有可行性的。(四)加大基金征缴力量,鼓励正常补缴。对现有的补贴方案、惩罚方案都不断完善,拟定各式的措施激励,监督正常的缴费。让中断缴费的现象不再发生,强化其补缴的连续性。大力激发用人单位、个人去主动、积极缴费,减少中断的情况。

三、结束语

养老保险制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总之,每一个职工的利益关系到劳动力市场改革的成效,所以,要尽快加大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制度。让中国人民真正感受到幸福,安全,让到达退休年龄的老人不再担忧,让养老保险正常缴费。

作者:王彦 单位:潞安集团矿区社会保险公司

参考文献

[1]陈谦.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缴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3,(4):48-56

[2]张延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及对策[J].决策探索,2004(12):59-60、68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年7月上

城镇养老保险篇8

关键词:养老保险;激励机制;公平与效率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调查预测,到2050年,中国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而到2150年,则变成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而随之而来的,老龄化的加重意味着老年抚养比越来越高,更多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得不到保障,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不足以保障与日俱增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沉重的人口压力使得人们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到养老保障上。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并不乐观,其中,由于养老保险激励政策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我国城镇职工参保的积极性并不高,出现了逃费、欠费的现象,使得财政收支不平衡,养老保险财政收不抵支,亏空严重,仅仅能支撑一小部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生活得不到保障。

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鼓励城镇职工参保是当今完善养老保险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完善养老保险“多缴多得”机制,坚持养老保险“权利与义务对等,缴费与待遇挂钩”的基本原则,进一步鼓励参保缴费,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长久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缓解财政压力,使大部分老年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基本的生存权利得到保障。本项目旨在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出发,强调激励政策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鼓励职工积极参保,多缴多得。同时,提出当今养老保险激励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找出这 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提供相关的意见及建议。

一、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所谓养老保险,就是国家通过立法,对达到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或缴费满一定年限的劳动者,定期给付养老金,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1953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并于1953年进行修订,扩大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范围,全面确立了适用于中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政策。这个政策采取的还是国家和企业共同作为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企业职工不需要缴纳费用。1986年,国务院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规定国家对劳动合同制的工人按规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这是国家首次放弃原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将养老保险转变为国家、企业、职工三方面共同负责的社会现代化养老保险制度,第一次建立了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个人缴费的费率从1991年标准工资的3%到1997年的不得低于缴费工资的4%,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同时,退休职工的待遇水平与其在工作期间的缴费相关联,进一步调动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保障了养老保险基金的缴纳,减轻了国家的财政压力。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逐步建立起基本养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这个决定进一步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原则。1995年3月,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并在各地区进行试点,允许个别地区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本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适当修改。 社会统筹部分采取现收现付模式,单位负担一部分;个人账户部分采取积累模式,体现个人责任,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企业和职工缴费形成,企业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为8%,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宣布由2006年1月1日起,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养老金缴纳完全由职工个人负责,企业和国家不再向个人账户缴纳养老金,并将个人账户缴费率从11%降低到8%。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是我国根据自身国情,并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而创新的一种养老保险缴费模式,企业职工个人、企业和国家都要承担一部分养老金缴纳的责任,同时,将职工退休养老金与其工作期间所缴纳的养老保险挂钩,进一步激励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强调了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提高了社会的公平与效率,同时也为国家的财政减轻了一部分压力。除此之外,还形成了养老保险制度的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我国现养老保险仍以第一支柱为主。

二、由于养老保险激励机制的缺失对公平与效率产生的影响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采取的“统账结合”这一模式,是我国根据国情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模式,在这么多年的运行中,积累了无数的经验和教训。但是,这一模式并不是万能的,随着我国国情的发展变化,加上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改变,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与不足也逐渐地暴露出来。

自建国以来,我国各级领导人就不断强调居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问题,同时,也更加注重在分配与再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的问题。而养老保险作为我过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居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与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我国养老保险采取的是“统账结合”的模式,既有一定的再分配的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企业职工对养老金缴费的积极性,但由于我国养老保险激励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只一味地强调缴费的公平性,将在职职工的缴费完全在全社会范围中统筹,职工退休后的养老待遇水平与其工作期间的养老金缴费关联不大,使得一些高收入的职工得不到其相应的养老金水平,大大打击了职工缴费积极性,养老保险仅仅实现了公平,但在效率方面并没有发挥充分的作用。

1、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现象严重

直到1993年之前,我国养老保险一直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度,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是由正在工作的职工进行支付。而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严重,退休人员的数量增多,这种制度带来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养老金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开始由“现收现付”向“统账结合”转变,养老保险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承担,大大减轻了企业和国家的负担。但是,由于要解决改革前退休的那部分员工的养老金问题,国家采取将社会统筹的那部分养老金支付给那些改革前退休的职工。

但是,由于老龄化的加重与提前退休的浪潮,社会统筹的那部分资金不足以支付所有的退休员工养老金,因此,需要国家进行财政补贴,但是由于国家财政资金不足,不得已使用个人账户中的资金进行补贴,因此造成了个人账户空账的问题。而同时,由于养老保险的激励机制不足,导致了职工缴费的积极性不够,出现了一部分人不愿参加养老保险或是出现了欠费、逃费的问题,导致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大量流失,使得个人账户中资金不足,更加导致了个人账户空账的问题。而个人账户空账的问题,在近些年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大众的视野内,引起了很大的社会争议,而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平是它所追求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个人账户空账的现象,则损害了养老保险的公平性。同时,由于个人账户都是空账,无论职工在账户中存入多少钱,都还是空账,不利于调动在职职工在养老保险的缴费问题,更不利于提高效率。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称,截止2014年底,个人账户空账额超过3.5亿元。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快速增长,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积累的所有资金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仍然会有较大空额。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用了一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状况:“这就好比说一个人口袋里有10元钱,,可他还有一张11元的欠条在别人口袋里。” 李珍表示,个人账户既没有增进效率,也没有解决人口老龄化情况下退休收入保障问题,却引发了退休收入的下降,长期来看必然对制度的财务平衡产生压力。【1】从2001年开始,国务院进行了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工作,调整个人账户规模,由11%调整为8%;将个人缴费比例提高到8%,并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企业缴费不再记入个人账户。调整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未来基本养老金的多少,与缴费年限和缴费额直接相关。做实个人账户所需资金,由中央政府财政和地方政府财政共同承担,其中中央政府财政承担所需资金的75%,地方政府财政承担所需资金的25%。但由于个人账户空账的数额巨大,各级政府用来补贴养老保险的金额也越来越大,隐形债务越来越大,无法弥补,给政府的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养老保险覆盖率过低

由于我国经济形势的影响,一些公司出现经济不景气的现象,导致员工失业率上升,养老保险的征缴也出现了困难,加上养老保险激励制度的缺失的问题,广大职工的缴费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一些职工认为把钱投入到养老保险中还不如存在银行或者拿去投资,因此出现了部分个体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存在着少缴费、不缴费的现象,还有一部分的城镇职工和进城务工的人员由于对养老保险认识不足、收入过低等原因,并没有参加养老保险。虽然养老保险的总参保人数在不断上升,但实际缴费人数却在下降,给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运行和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

《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4年底,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合计达到8.42亿人,其中2.29亿人领取基本养老金。在我国人口总数中,剔除16岁以下少年儿童和在校学生等群体,符合参保条件的人数约为10.5亿人。[2]据此判断,目前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总体覆盖率已到80%左右。

到2014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4124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906万人,增长5.9%;比2009年底增加10574万人,年平均增长7.7%。但是《报告》也显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际缴费人数占参保职工的比例在下降。2014年,企业缴费人员19431亿,比2013年增加470万人,占参保职工的比例81.2%,比2013年的占比下降2.8个百分点,比2009年下降6.5个百分点。

《报告》分析称,导致缴费人数占参保职工人数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困难群体中断缴费比较多,主要是部分个体、灵活就业人员收入低且不稳定。二是部分人员对养老金计发“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等政策不够了解,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就不愿再继续缴费。三是一些人在多地就业过程中未能及时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因而即使在新就业地已经参保也可能被原参保地统计为中断缴费人员。而一些职工拒绝参加养老保险的行为,也不利于社会的公平与效率,一方面,我国的养老保险仅仅只覆盖到了一部分的城镇职工,而更大一部分的进城务工人员、私营企业人员和一些灵活就业人员并没有被加入到养老保险中,这就造成了一部分人员在退休后享受不到他们应有的养老金,这大大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发展;另一方面,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较低,参保人数过少,国家财政对养老金的方面入不敷出,社会统筹方面的基金不足,不得已动用个人账户的基金,对社会的效率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3、企业的养老保险缴费率过高

我国当前行使的“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养老保险激励政策不足的影响,个人账户基金收入不足以满足国家财政的需要,导致国家将缴费压力都放在了企业身上。其中,企业对养老保险的缴费率最高为20%,但实际上,在一些地区,由于退休人员增多等原因,一些企业的养老保险缴费率竟高达30%,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财政压力。根据调查显示,中国企业的养老保险缴费率远远高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美国,企业缴费率仅有6.2%,英国为12.8%,德国9.75%,俄罗斯为8.2%。由此可见,加上综合国力与经济水平的比较,我国企业的养老保险缴费率确实过高,一些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如此高的缴费率,因而出现了逃费、拖延缴费的现象。

这一点,通过精算技术就可以很容易地用可比较价格加以验证。假定年均记账利率为3%,通货膨胀率为3%,即不考虑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影响,政府每人每年补贴30元,储期30年,只要每年的工资增长率g>0,g便是个人账户每年的边际损失率。鉴定未来新常态下我国的工资或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g=4%,不到20年,这笔财政补贴的现值就微乎其微了。[4]

因此,养老保险要想对职工有足够的吸引力,还需要调整养老保险金的收益率,这个利率要基本与银行持平,同时还要考虑职工退休后出现的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不任由养老保险基金发生严重的“时间性贬值”、“沉睡式贬值”,才能吸引和鼓励更多的职工将闲余资金都投入到养老保险中。

3、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与监督体系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一个政策能够顺利实施的基石和保障。现今,我国在养老保险激励制度方面相关的法律还几乎是一片空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养老保险法》,使得我国养老保险的改革面临着更多的困难,相关的法律制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激励制度的相关制度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强制要求企业为职工缴纳应有的养老保险,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惩罚力度,对托缴、欠缴和不为职工缴纳应有的养老保险的企业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一定程度上减少违法现象的发生,从而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一些拒绝缴纳养老保险金的职工进行相应的处罚,确保没有逃费现象的发生,保障养老保险的公平性和效率性,使得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征缴的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职工能够放心进行养老金的缴纳和领取。

同时,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养老保险的各个环节的透明度,在执行养老保险的相关制度时,各个环节都有相关的人员进行监督,一旦出现问题,相关的执法人员都能依法办事,保障每个公民的合法利益不受到侵害,保障每个违法的行为都能得到应有的惩罚。

参考文献:

[1]郭晋晖.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额超过3.5万亿[N].第一财经日报,2016.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4[R].2014.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我国正健全多缴多得的养老保险费激励机制[N].北京日报,2016.

[4]袁涛.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激励机制的建议[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5.

作者简介:

上一篇:农村城镇化范文 下一篇:城镇居民社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