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饮食范文

时间:2023-10-13 17:01:40

儿童保健饮食

儿童保健饮食篇1

【关键词】集体儿童;饮食调查;食谱设计

集体儿童的营养摄入直接关系儿童的成长状况,合理均衡的饮食有助于儿童心理及生理的健康发育,因此对集体儿童的饮食结构进行研究,合理配比饮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次集体儿童饮食调查研究目的是对集体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搭配、饮食习惯及饮食是否合理、健康,是否符合营养需求等进行详细观察,从而为饮食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减少集体儿童营养素缺乏病症等,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笔者对我区城区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内的两所幼儿园自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的1692例儿童饮食结构进行调查,具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区城区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内的两所幼儿园自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的1692例儿童,男850例,女842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5.1±1.6)岁。

1.2 方法

采用膳食调查法连续一年对幼儿园的儿童每周饮食进行调查,具体操作如下:①对各种食物、调味品的名称进行准确记录,称重前对称量容器的重量提前进行称重,并将食物进行分类放置。②将早点、午餐、午点使用各种食物烹调前的毛重、丢弃废弃部分的净重、烹饪后熟食的重量及剩余饭菜重量分别记录。③对生食及熟食的比例进行计算,生熟比值为烹调前各种食物可食部分的重量/烹调后熟食物的重量,然后依照生熟比例对所需摄入的各种食物的原料称重量进行计算。④统计记录每天早点、午餐、午点的就餐人数。⑤依照品种将调查期间所消耗的食物进行分类及综合,并计算出不同年龄段每人每天所需消耗食物量。⑥依照食物成分表对每人每天所需营养素摄入量进行统计。

1.3 数据分析

膳食调查部分数据采用网络儿童膳食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每日所需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占推荐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百分比,参照相关标准对儿童的营养素及能量摄入情况进行统计调查。

2 结果

2.1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通过对学龄前儿童及标准人能量所需比值系数k进行计算(k=学龄前儿童能量适宜摄入范围下限与标准人能量需要量之比),同时用系数k乘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各类食物的具体推荐摄入量,从而得到适合集体儿童的各类食物适宜摄入量[2]。将膳食调查所得结果与适宜摄入量进行比较,发现集体儿童饮食中蔬菜类、鱼虾类、水果类、豆类及蛋类食物摄入量分类合理,奶类、谷类摄入量不足,禽畜肉类、脂类食物摄入量过量。具体见表1。

2.2 通过对每日集体儿童的实际摄入量与儿童适宜摄入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各类食物实际摄入量占适宜摄入量百分比在60%~142.86%之间,脂类摄入量严重超标。

2.3 观察结果显示,集体儿童带量食谱中能量搭配合理,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集体儿童饮食中蔬菜类、鱼虾类、水果类、豆类及蛋类食物摄入量分类合理,奶类、谷类摄入量不足,禽畜肉类、脂类食物摄入量过量。偏高的有脂肪、VA等,偏低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Ca、VB1、VB2、等。

3 讨论

膳食宝塔对人群每日各类食物适宜摄入量进行详细规定,适用于所有健康成人,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依照个人的机体情况、年龄、劳动强度等情况进行灵活调整[3]。遗传、性别、内分泌等遗传因素和营养、疾病、理化、生活等环境因素均影响着儿童生长发育。其中,环境因素中的生活环境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为确保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基于集体儿童生长发育位于稳定增长中,智能发育较为迅速,因此,营养饮食对儿童健康发育尤其重要。营养不良主要指儿童摄入蛋白质―热量不足,致使儿童出现消瘦症状;而营养、热能过剩,则出现肥胖症状[4]。本次研究表明,幼儿园集体儿童饮食中蔬菜类、鱼虾类、水果类、豆类及蛋类食物摄入量分类合理,奶类、谷类摄入量不足,禽畜肉类、脂类食物摄入量过量。禽畜肉类标准幼儿园儿童适宜摄入量50g/d,但本次调查中实际摄入量为60g/d,超过摄入标准;尤其是脂类超过适宜摄入量142.86,致使儿童营养过剩,出现肥胖症状;奶类标准幼儿园儿童适宜摄入量200~300g/d,但幼儿园儿童实际摄入量为150~185g/d,谷类标准幼儿园儿童适宜摄入量(175~250)g/d,但幼儿园儿童实际摄入量为150g/d,奶类、谷类摄入量不足,致使儿童这方面营养不足,出现消瘦、缺钙等症状,影响儿童健康。因此,合理、科学安排集体儿童饮食,对其健康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我区城区集体儿童饮食结构与适宜结构无明显差异,而饮食中剩食现象较明显,这亦可能是导致部分儿童营养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就餐中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儿童饮食习惯,减少剩食现象,保证儿童均可吃足从而保证营养的合理摄入。同时食物的选择、配合要恰当,食物品种、数量、烹制的方法均应适合幼儿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激发儿童的食欲。为了不断改进食谱,应严格规范做好每月的营养分析,对发现的不合理处,在下月食谱制定中予以改进。

集体儿童时期营养摄入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情况,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我区城区集体儿童饮食在营养配比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奶类、谷类、禽畜肉类、脂类食物结构失衡,因此在制定营养食谱时,应该根据集体儿童身体发育需要及个体状况进行,保证儿童机体合理摄取营养,保障其健康成长及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云清,黄润平,韩萍等.郑州市某幼儿园儿童带量食谱及膳食营养状况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2,1(1):9-11.

[2]文红,李荔荔,常虹等.沈阳市幼儿园儿童维生素A 营养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7):1255-1257.

[3]凌清琼.13所私立幼儿园儿童膳食及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众卫生管理,2011,27(3):319-321.

儿童保健饮食篇2

营养性贫血是各个国家最常见的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也是目前最为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营养性贫血在我国也普遍存在,尤其是儿童贫血的发病率高,也是我国政府大力防治的四种儿童常见病之一。贫血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严重阻碍智力的发展,还会导致其远期智力低下〔1〕为了解铁东区学龄前儿童贫血的患病状况,并研究相关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开展预防工作,我们对2009年3-6月份大批体检的托幼机构的儿童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2009年3-6月份大批体检的托幼机构的3000例儿童,其中男童1600例,女童1400例,其中完整资料2352例。

1.2 方法 由经过专门、严格、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采用面访的调查方式按调查表内容逐一询问儿童家长,填写调查表格,收集相关资料。采集研究对象(儿童)静脉血2ml进行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含量测定采用美国ACT.5DIFF.AL进样血细胞计数仪测定。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贫血诊断标准:Hb

1.3 质量控制 在调查中采取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方法来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可靠。主要措施有统一调查人员培训,统一测量仪器,统一问卷,调查表3次审核,每月一次质量控制,30%抽样电话重访等。

1.4 统计学分析: 调查表经核实、整理后,用Epi Data 3.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贫血的可疑危险因素。

2 结果

2.1 儿童情况与贫血 儿童时期的饮食习惯深刻影响着其一生的健康。儿童是否经常摄入奶豆及其制品类食品、新鲜水果类食品,其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适当加入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能促进铁吸收。曾患过贫血并进行系统治疗的儿童贫血检出率高明显高于既往无贫血和曾患过贫血但没进行系统治疗的儿童,这可能是由于妇幼保健机构、医院等没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患有贫血儿童进行贫血预防措施指导,而其父母亲未获得足够的预防儿童贫血的健康知识,儿童膳食营养摄入没有改善引起。膳食结构对铁的吸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饮食习惯是合理摄取食物中各种营养素,避免营养缺乏病的保证。儿童挑食、偏食习惯使他们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素的机会大大减少,促进儿童贫血的发生。健康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习惯,改善其饮食行为。因而在提高儿童Hb水平,纠正贫血方面发挥了作用。应在托幼机构中全面开展有关营养与饮食卫生的健康教育,及早改变幼儿不良的饮食行为,以降低幼儿贫血的发生,促进幼儿健康发育。

2.2 母亲情况与学龄前儿童贫血 母亲是儿童的主要照顾者和教养者,母亲的营养状况、饮食行为习惯与学龄前儿童贫血直接相关。母孕晚期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降低与婴幼儿贫血呈相关关系。

贫血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及今后的健康能够产生严重的危害。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贫血,针对儿童贫血的不同原因,不同生活环境,提出以下措施:

2.2.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从国家、政府层面重视并鼓励儿童的营养改善活动,保障儿童的营养健康权益。

2.2.2 开展大众营养教育,提倡儿童食用平衡、多样的食物。鼓励母乳喂养,及时科学添加各种辅食,尤其是含铁量高且生物利用率高的食物,如蛋黄、肝泥、肉末等,同时增加新鲜蔬菜汁、水果汁的摄入,以保证摄取充足的维生素。

2.2.3 针对儿童开展食物强化项目,使儿童的铁摄入能够得到长期、经济的保证。

2.2.4 改善基础医疗卫生及儿童保健服务,保证儿童饮用水清洁卫生,控制肠道内寄生虫感染和腹泻的发生。

2.2.5 建立儿童营养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儿童营养状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营养缺乏病的发生。重点关注6-24月龄小年龄儿童及贫困家庭儿童等贫血高危人群,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贫血患病率。

2.2.6 建立良好的卫生保健制度,对孕妇、乳母加强体检和营养监控,预防控制母亲贫血,改善孕妇、乳母的贫血状况。

儿童保健饮食篇3

【关键词】 口腔保健;饮食习惯;刷牙;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788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194-02

为了解陕西省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口腔疾病的发展趋势,评估其口腔卫生需求,对陕西省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现将有关口腔健康行为抽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在抽样地区当地居住6个月以上的接受临床检查的5岁儿童的家长。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1],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目标地区为,城市:西安市、汉中市、黄陵县;农村:泾阳县、韩城市、商州市。每层随机抽取1个区(县、市);每个区(县、市)随机抽取3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村)。在居委会(村)附近选取1所幼儿园。对接受临床检查的50%的儿童家长作为问卷调查对象,男女各占50%,共360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吃零食习惯:包括儿童吃甜食的种类、频率。口腔卫生行为:儿童刷牙开始的年龄,刷牙频率,父母是否帮助孩子刷牙或检查孩子刷牙效果,儿童最近使用含氟牙膏情况。利用口腔医疗服务行为:包括父母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的了解情况,在过去的1 a内儿童有或没有看牙以及看牙原因等。

1.2.2 调查方式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方案》要求的5岁儿童家长问卷,对受检儿童父母进行一对一现场询问。

1.2.3 质量控制 问卷调查员,均为口腔专科医生,调查前对问卷调查员进行培训,并进行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大于0.81。在方言较重的地区由调查员培训当地人员作为辅助问卷调查员。

1.3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采用双录入方法,采用EpiData2.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5岁儿童饮食行为 每天进食至少1次以上的食品主要是碳酸饮料(81.11%)、果汁(78.33%)、糖水(64.44%)、糖果或巧克力(53.61%)、甜点心(33.89%)。新鲜水果仅为16.89%。见表1。

50.0%儿童曾经有睡前进食甜点或喝甜饮料行为,其中11.1%经常有此行为,38.9%偶尔有此行为,49.2%无此行为。

2.2 5岁儿童口腔保健行为 儿童开始刷牙年龄在3岁以前为10.02%,偶尔或从不刷牙者为38.44%,刷牙次数达到每天1次以上者为47.07%,每天刷牙2次以上者为8.91%;父母每天帮助孩子刷牙、每天检查刷牙效果者均为25.07%,使用含氟牙膏者为56.67%。

父母每天帮助孩子刷牙和检查孩子刷牙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项目如儿童开始刷牙年龄、每天刷牙次数及使用含氟牙膏方面在城乡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利用口腔医疗服务行为 过去1 a内未看过牙的人数占77.8%,15.3%曾看过牙。没有看牙的原因:76.7%的父母认为儿童牙齿没问题;15.3%的父母认为儿童牙齿坏得不严重,不需治疗牙齿;7.9%的父母认为乳牙要替换不需要治疗,2.6%的父母因为经济困难,看不起牙。

儿童最近1次看牙的主要原因:29.1%为外伤;9.1%为急性牙痛看牙,18.2%为慢性牙齿疼痛,34.5%为口腔有问题,3.6%为定期检查牙齿,1.8%为接受预防性措施者,3.6%为牙齿美容。

接受口腔治疗的状况为:拔牙占16.1%;牙外伤治疗占23.2%;正畸治疗占12.5%;黏膜治疗占28.6;仅检查未治疗占12.5%;预防措施占16.1%;定期检查占12.5%。

3 讨论

含糖食物的种类、性状及进食频率与龋齿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龋齿[2]。调查发现,陕西省5岁儿童餐间进食含糖食品(2次以上)的比率较高,主要为果汁、碳酸饮料、糖水、甜点心,而进食新鲜水果者较少。约一半的儿童有过睡觉前吃甜点或喝甜饮料的习惯。这些食物和饮食习惯都是患龋的危险因素,应对儿童及父母亲在饮食习惯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龋病的发生。

刷牙是有效预防龋病的措施之一。有研究认为,3岁前开始刷牙,每日2次,特别是睡前和餐后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降低儿童患龋的风险[3-4]。本调查显示,陕西省5岁儿童3岁以前刷牙的占10.02%,每天刷牙超过1次的为47.07%,主要为早餐前1次,睡前和餐后刷牙的儿童比率较低,农村儿童更为突出,不刷牙的儿童占38.44%。由于生理发育原因,儿童刷牙行为还需要父母亲进行指导。陕西省大多数儿童刷牙的行为还没有养成,缺乏父母的正确指导和监督。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措施,但提倡6岁以下儿童在父母监督下使用儿童含氟牙膏[2]。调查发现,有56.67%的儿童正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但缺乏父母的监管和协助。提示应该加强含氟牙膏的正确使用的宣传和监督。

定期口腔检查对龋病可以做到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及时防治龋齿。在过去1 a内没有看过牙的占77.8%,其原因主要是绝大多数的父母认为儿童牙齿没问题。但实际情况是58.78%的儿童患有龋齿[5]。对于就诊的儿童主要是由于外伤和牙痛,真正进行口腔疾病预防的很少,说明家长缺乏口腔预防保健的意识,牙齿不痛就没问题,乳牙要替换不需要治疗等错误观念。因外伤就诊的儿童近1/3,与杨重恒[6]的研究结果相似,应该引起笔者的注意。提示应该加强托幼机构及家长对幼儿外伤的防范意识。

父母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影响着孩子的口腔健康行为,接受较多口腔健康知识和对口腔健康有积极态度、良好口腔健康行为的父母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口腔健康行为,因此,有必要加强父母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口腔保健意识,树立良好的口腔保健态度,维护和促进儿童口腔健康。

4 参考文献

[1]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调技术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2005:28.

[2] 卞金有,主编.预防口腔医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3-146.

[3] VAMPBBERGEN J, MARTENS L, LESAFFRE E, et al. Assessing risk indicators for dental caries in the primary dentition.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2001,29(6):424-434.

[4] JACKSON RJ, NEWMAN HN, SMART GJ,et al. The effects of a supervised toothbrushing programme on the caries increment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itially aged 5~6 years.Caries Res,2005, 39(2):108-115.

[5] 黄瑞哲,钟翠翠,孙妍,等. 陕西省5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分析.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9):24-26.

[6] 杨重恒.儿童口腔颌面部急诊外伤306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1(2):101-103.

(收稿日期:2009-05-30;修回日期:2009-07-28)

儿童保健饮食篇4

对象与方法

1.调查地点课题组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样本。首先根据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和东中西分布,在山东省随机抽取2个县(高唐、长清),再在高唐县随机抽取四个乡镇,长清区随机抽取三个乡镇,然后再根据各地人口数量不同,在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3所幼儿园,并将抽取到的幼儿园的全部幼儿纳入调查对象,最后共有8个乡(镇)的幼儿园成为调查地点。2.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课题组根据课题标书及文献资料进行问卷设计,多次召开课题组讨论会对问卷题目进行反复推敲和修订。对选取的幼儿园内的大中小班儿童共73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由其监护人回答儿童的日常行为,共回收有效问卷730份,合格率达99.3%。本次调查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学龄前儿童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独生、监护人等)、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包括时间、收入等)、儿童健康保健情况(包括免疫接种、患病情况等)、饮食和日常生活情况(包括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等)、精神和行为健康情况等。由经过课题组严格培训的硕士研究生作为调查员进行一对一的面对面访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以保证问卷的质量。3.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对问卷采取双重录入并进行逻辑纠错。因学龄前期一般指3~6岁,且本文研究的有些行为是2~3岁所不具备的,所以对数据进行了整理,保留了3~6岁的学龄前儿童共615人进行分析。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对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中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并根据平均秩次判断哪组表现更好,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4.相关定义目前国内外关于留守儿童的定义很多,本文采用周福林[4]的定义“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方务工或经商,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且分开时间超过六个月的,由其他看护人长期看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18周岁以下的儿童。本文将留守儿童分为单亲留守和双亲留守儿童,单亲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一方在家,双亲留守儿童为父母均不在家。”

结果

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共研究农村学龄前儿童共615人,其中留守儿童311人(50.6%),非留守儿童304人(49.4%),男性儿童336人(54.6%),女性儿童279人(45.4%),独生子女254人(41.3%),非独生子女361人(58.7%)。在留守儿童中,单亲留守儿童68人(21.86%),双亲留守儿童243人(78.14%)。留守儿童的现在监护人,父亲监护8人(1.3%),母亲监护60人(9.8%),爷爷奶奶监护216人(35.1%),外公外婆监护25人(4.1%),其他监护2人(0.3%)。可见,隔代监护占了很大比重。2.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比较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在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良的饮食习惯普遍存在于农村学龄前儿童之间。其中经常吃零食占48.3%,挑食占42.6%,吃饭时看电视占61.5%,睡前吃东西占21.1%,不吃早餐占12.0%,边吃边玩占57.9%,吃饭要哄占57.9%,厌食占35.3%,详见表1。3.学龄前儿童的卫生行为比较经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这几种卫生行为在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经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在卫生行为方面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中在晚上刷牙方面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表现好,在饭前便后洗手和早睡早起方面以非留守儿童表现较强,详见表2。4.不同监护类型下的学龄前儿童卫生行为比较在与其监护人类型的χ2检验和秩和检验中,结果都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平均秩次比较,在晚上刷牙方面隔代监护做的最好,而在其他两个方面双亲监护做的较好,隔代监护最差,单亲监护居中,详见表3。5.独生与非独生下的学龄前儿童卫生行为的比较经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显示,独生子女中的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这几种卫生行为上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非独生子女中的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这三类卫生行为上的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在晚上刷牙方面留守儿童做的比较好,而在饭前便后洗手和早睡早起方面非留守儿童做的比较好,详见表4。

讨论与建议

学龄前期儿童的饮食营养状况及卫生行为对其一生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良好的饮食和卫生行为不仅会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并为其以后的行为习惯打下基础,也对很多疾病有着预防的作用,所以关注儿童日常健康行为意义重大。本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饮食行为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可能是留守儿童父母务工改善了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加之监护人对孩子存在的补偿心理,会放纵孩子的饮食习惯等,使得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习惯上存在一致性。这种研究结果与段丹辉研究中的留守儿童的饮食行为较非留守儿童更差的结论[5]不一致,分析可能与样本量、地区发展水平、文化生活习惯等原因的差异有关。分析中还发现儿童整体的饮食行为不良,排前3位的分别是:吃饭时看电视(61.5%),边吃边玩(57.9%),吃零食(48.3%),这与魏梅、袁丽娟等的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6]。这些都会导致儿童营养缺失或不良,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建议加强对监护人相应的宣传教育,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促进儿童营养均衡发展。学龄前儿童在卫生行为方面,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不同监护类型的儿童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留守儿童在晚上刷牙方面做的较好,而非留守儿童在其他两项中做的较好,这与陈珍妮,周泓羽等的研究结论一致。不同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卫生行为存在差异,一方面是监护人的健康素养和生活习惯对儿童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监护人会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培养孩子,同时孩子对他们的行为也存在一定的模仿。另一重要原因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全面的卫生保健知识,又要操持农活,没有过多精力去照顾孩子,督促孩子形成良好习惯。在对独生与非独生子女进行的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中发现结果有差异,分析可能是因为监护人对独生子女的过于宠爱,尤其是留守中的隔代监护对孩子的管教不严,要求不高,只是简单的照看,放任其不良习惯,没有让孩子形成健康的习惯。建议政府或者其他机构组织应该定期对儿童的监护人开展营养和卫生知识的培训讲座,宣传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和饮食健康的重要性,传授良好的卫生知识,普及健康营养的基本常识。在纠正家长的不良习惯同时也让他们教导并培养孩子的健康相关行为,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保健饮食篇5

一、建立肥胖儿童档案,监测肥胖儿童身体状况

随着园内肥胖儿童的增多,控制肥胖儿童增长成了一项重要工作。为科学管理肥胖儿童,我园建立了肥胖儿童健康档案。学期初,由幼儿园保健老师测查全园幼儿身高体重,筛选出体重超标幼儿,立案登记上册,建立肥胖儿童档案,并做到每月复测,比对身高、体重变化,调整控制方案。如:本学期初我园筛选出了28名肥胖儿童,其中11名幼儿为中度肥胖儿童,17名幼儿为轻度肥胖儿童(见表一)。对这28名肥胖儿童,保健老师都登记下来,建立档案。(见表二)

二、分析造成肥胖的原因,制定控制体重计划

对建档的肥胖儿童,幼儿园发放了调查表,了解肥胖儿童父母的健康状况及肥胖儿童的生活习惯,分析造成儿童肥胖的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干预,确保管理成效。经调查发现,造成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有:

1.遗传因素。28名肥胖儿童中有10名孩子的家长体型肥胖,或曾经肥胖过。

2.能量摄入过多。这些孩子都喜欢吃高脂肪饮食及甜食、洋快餐等,喜欢吃零食、喝甜饮料;喜欢吃荤菜,不喜欢吃蔬菜。

3.饮食习惯不合理。这些孩子进餐速度都比较快。

4.不爱运动。喜欢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很少到户外运动。

三、家园合力,实施干预

经调查,我们发现造成这些儿童肥胖的原因,主要是营养过度和运动不足,根据这一特点,我园制定了肥胖儿童干预方案。我们认为儿童肥胖的治疗应有别于成人肥胖,儿童具有生长发育期的特点,采取的措施不应妨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为此,我园主要采取了调整饮食和科学运动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方案。

1.合理饮食。

调整肥胖儿童饮食是为了控制肥胖儿童对能量的摄入量,避免儿童因饮食过多,造成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在调整肥胖儿童饮食方面我园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培养肥胖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数肥胖孩子进食的速度非常快,有时十分钟就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看见同伴还没吃完,就想添饭。为了帮助这些孩子改掉进食速度过快的坏习惯,老师们摸索出了许多的方法。如有的老师针对幼儿好模仿,易受环境的影响这一特点,采用同伴间互相督促的办法,帮助肥胖儿童养成良好习惯。

(2)调整饮食结构。让肥胖儿童多食蔬菜、水果,少食主食及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在制定食谱时,保健老师多制定用炒、煮方式烹饪的菜肴,避免油炸食品。在组织幼儿进餐时,老师们为减少肥胖儿童对主食的摄入量,采用餐前让肥胖儿童先喝一碗汤,再吃饭的方法来增加肥胖儿童的饱腹感,使他们不再想添饭,从而控制主食的摄入量。

为确保饮食管理落到实处,我园设计了肥胖儿童餐点管理记录表(见表三),要求教师加强观察,如实记录管理过

2.科学锻炼。

针对肥胖儿童吃的多、运动少的行为习惯,我园还采取增加肥胖儿童运动量的方法帮助他们控制体重。

(1)组织午餐后锻炼活动。每天午餐后半小时,由保健老师组织肥胖儿童进行为时半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内容有骑自行车、爬垫子、拍皮球等。为激发孩子们参与锻炼活动的积极性,每次锻炼结束,保健老师都会评价孩子们的运动情况,对积极参与运动的小朋友给予奖励。良好的激励机制使这些肥胖儿童对运动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对孩子们的运动情况,保健老师都做好详细记录,为探索运动与控制体重的关系积累资料。

(2)加大户外活动中肥胖儿童的运动量。在我园,小朋友每天要在户外活动两个小时,老师们抓住户外活动环节,开展肥胖儿童锻炼,他们采用让肥胖儿童准备(整理)体育玩具,鼓励肥胖儿童增加运动次数等方式来增加他们的运动量,以达到消耗身体脂肪的目的,对儿童的运动情况老师们都认真做好记录(见表四)。

(3)开展晚餐后锻炼活动。晚餐后半小时组织运动,能较好地消耗肥胖儿童的能量。对于全日制幼儿园,晚餐后锻炼活动只能由家长来实施。要求家长坚持每天晚餐后带领孩子锻炼半个小时,为督促家长做好这项工作,我们设计了运动记录表,要求家长每月底将记录表格上交给班主任老师(见表五)。

四、结果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学期下来,我园肥胖儿童管理效果明显(见表六)。

期末,11名中度肥胖儿童中有5名儿童转为轻度肥胖儿童,2名儿童转为具有肥胖倾向儿童,4名儿童维持原状,17名轻度肥胖儿童中有11名儿童结案,3名儿童转为具有肥胖倾向的儿童,3名儿童维持原状。28名肥胖儿童中有11名幼儿结案,5名幼儿转为肥胖儿倾向;5名由中度肥胖儿童转为轻度肥胖儿童。28名肥胖儿童中21名幼儿肥胖程度都有所下降,7名肥胖儿童维持原有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

五、总结

1.家园合一是控制肥胖儿童发展的关键。

为使家长与老师达成共识,学校首先要加强宣传,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儿童肥胖的危害。邀请专家给肥胖儿童家长作讲座,专家的讲述有说服力,家长容易接受,能较好地改变家长的认识。为提高家长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家园双方还要加强沟通和督促。有的家长在管理过程中有松懈现象,对此教师要多和家长交流,指导、督促家长科学护理孩子的饮食,坚持带领孩子锻炼,及时记录孩子在家的饮食、运动表现,告诉家长孩子在园表现及变化,让家长真切感受到科学管理的成效。

2.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至关重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油脂越来越高,帮助肥胖儿童家长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曾有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吃得不多,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也肥胖。究其原因是孩子的饮食搭配不合理,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吃得多了,加上不爱运动,导致了肥胖。对一些饮食知识,学校要加强宣传,通过宣传栏、健康小报、家校通等平台把这些健康知识传递给家长,从而让家长合理管理孩子的饮食。

3.运动管理要突出游戏性。

创设情境是激发肥胖儿童运动兴趣的有效方式。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教师可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如故事情境、场地情境、想象情境等,通过环境、语言的描绘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入景动情,积极投入到运动中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运动器材也能较好地激发肥胖儿童的运动积极性。如:为调动“肥胖儿童”的锻炼积极性,我们根据孩子兴趣,添置了小自行车、蹦栏、呼啦圈、滚球等运动器材,这些玩具既可以单独练,又可以组队进行比赛,孩子们非常喜欢,丰富的运动方式,使肥胖儿童对运动保持了极大的热情。

4.运动方式要体现科学性。

超重儿童由于其体重原因,生理负担比较大。如果运动强度过大,容易给孩子身体造成伤害;如果运动量过小,又起不到效果。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运动量非常重要。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低强度、高密度的运动方式,能较好地达到干预的效果。为此在组织肥胖儿童运动时我园选择了骑自行车、走楼梯、爬垫子等运动项目,要求每次活动30分钟,孩子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中运动既保持了运动的积极性,又达到了锻炼的效果,这种锻炼方式孩子们非常喜欢。

5.要持之以恒。

儿童保健饮食篇6

【中图分类号】 R 155.1 R 153.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22-02

【关键词】 饮食习惯;营养保健品;学生

许多研究表明,早餐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对儿童少年营养状况及健康的重要作用是其他餐次无法替代的[1-2]。因此,早餐对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经常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较差会引起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甚至导致某些营养素缺乏,长期下去不仅会影响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还会影响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吃早餐儿童的短期记忆能力、数学测试成绩优于没有吃早餐的儿童,早餐吃得好的学生明显比早餐质量不好的学生精力充沛、思考问题积极[3]。然而,我国儿童少年的早餐现状不容乐观。有调查显示,我国儿童经常不吃早餐的比例为5.5%[2]。为了解沈阳市小学儿童早餐、零食及保健品补充情况,探讨儿童饮食习惯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笔者选取沈阳市某小学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4-7月选取沈阳市某小学一~五年级小学生共418名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373份,有效应答率为89.2%。其中男生196名,女生177名;年龄为6~13岁。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参考有关资料基础上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小学生的性别、年龄、早餐、零食、保健品的食用情况及其种类,小学生挑、偏食情况,饮食喜好情况等。问卷由小学生家长完成后,交给保健教师,然后统一收回。

1.3 数据录入和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创建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早餐食用情况 373名小学生经常吃早餐和不经常吃早餐的比例分别为92.8%和7.2%,但各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5,P=0.684),男、女生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1.435,P=0.842)。见表1。

2.2 早餐食物种类 早餐中能同时食用牛奶(鸡蛋)、蔬菜(水果)、粮谷类的占8.3%,早餐种类有2种的占45.7%,早餐仅吃粥、饼干、蛋糕等粮谷类的占15.0%,早餐中能喝牛奶的小学生占59.2%,早餐能吃鸡蛋的小学生占46.0%。

2.3 零食食用情况及保健品补充情况 喜欢吃零食的小学生占68.6%,其中以膨化食品为零食者占40.6%,以糖果、饮料和饼干糕点类为零食者分别占44.2%,49.6%和37.7%,以水果为零食者有52.7%。有29.0%的小学生经常吃保健品,并且以补充钙制剂为主(77.9%),补锌者占25.5%,补铁者占14.5%,补充健脑类保健品者占10.6%,补充其他的占13.1%。

2.4 挑、偏食情况及饮食喜好 被调查的小学生中,有挑、偏食习惯的占51.7%,不挑、偏食的占48.3%;喜欢较甜食物的占61.9%,喜欢较咸食物的占17.0%,喜欢清淡饮食的占38.4%,喜欢油炸食物的占21.8%。

3 讨论

在本次调查中,有7.2%的小学生不经常吃早餐,这与全国儿童少年营养调查结果(7.9%)基本一致。经常不吃早餐对小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认知和学习能力会产生不良影响。另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不吃早餐可使儿童少年肥胖发生的危险性增高[4]。

儿童少年合理的早餐除粮谷类外,至少应包括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奶、豆类、蛋、肉和鱼类等),并搭配适量蔬菜或水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早餐中能同时食用牛奶(鸡蛋)、蔬菜(水果)、粮谷类的有8.3%。但仍有15.0%的小学生早餐中仅吃粮谷类,此种早餐品种单一。

奶类除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外,含钙量高,且利用率也高,是天然钙质的良好来源。有研究证明,单纯补充钙剂对儿童少年的身高和体重没有影响;而通过牛奶摄入足够的钙,由于同时增加了蛋白质的摄入,对身高和体重的发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因此,提倡儿童青少年每天应饮用适量牛奶(250~500 mL)。本次调查发现,有近60%的小学生早餐中饮用牛奶,但还有近40%的小学生早餐不喝牛奶,是否这些小学生在1 d中的其他时间饮用牛奶或奶制品,需要进一步调查。

零食是小学生普遍喜欢食用的,但零食的种类、数量对小学生膳食营养素的摄入会产生很大影响。事实上,科学吃零食是有益的。因为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比较大,在三餐之外吃些水果、奶类等食物,能为身体提供一定的能量和营养素,小学生也可以从吃零食中得到一定的享受。但应尽量减少高糖、高盐及高脂肪的零食。吃零食亦要定时定量,有规律地在正餐之间吃;否则会影响正餐中重要营养素的摄入。在本次调查中,有近53%的小学生选择水果类作为零食,有近40%的小学生选择膨化食品、糖果、饼干糕点类,喜欢喝饮料的占50%左右,另有近60%的小学生喜欢吃甜食,喜欢油炸食物的占21.8%。甜食和饮料往往含糖量较高,过多摄入容易使人发胖,同时也影响其他营养素的摄人,不利于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油炸食物含能量高,除容易使人发胖外,还含有致癌物质苯并芘和反式脂肪酸,对儿童健康有不良影响。

本次调查显示,有29%的小学生经常补充保健品,其中近78%以补钙为主,但也有11%左右的小学生服用健脑类保健品。笔者认为,对于饮用牛奶有困难的儿童,适量补充钙制剂是可以的;但众所周知,大脑功能的完善依赖于良好的营养及积极思考锻炼等过程,过多依赖健脑类保健品可能会对儿童健康成长带来其他一些不良的影响。另外,挑食和偏食仍是目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本次调查中,约50%的小学生有挑、偏食的习惯。父母可以根据孩子营养需要,结合家庭经济条件,设计适合自己孩子的食谱,并不断变换花样,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克服挑食和偏食的毛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 参考文献

[1] 晏渠如,邹小晖.小学生早餐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1):2 128-2 131.

[2] 胡小琪,马冠生,马文军,等.中国4城市中小学生早餐行为调查.卫生研究,2002,31(4):273-274,278.

[3] RAMPERSAUD GC, PEREIRA MA, GIRARD BL, et al. Breakfast habits, nutritional status, body weigh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Am Diet Assoc, 2005, 105(5):743-760.

[4] 蔡美琴.医学营养学.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1:247-255.

[5] 张倩,胡小琪.奶制品消费与儿童生长发育及成年期骨质疏松.营养健康新观察,2004,3(22):22-23.

儿童保健饮食篇7

“每天早上煮一包方便面”、“在路上买一张油炸饼或油条或鸡蛋灌饼”、“书包里装一个面包一盒酸奶,到学校吃”、“学校旁小吃摊买两个包子和一杯豆浆”……

你的孩子是否每天都在吃这样的早餐?在营养学专家眼里,一份营养充足的早餐不仅是孩子们能量和营养摄入的保障,而且可以防止超重肥胖的产生、发展乃至成年期的慢性病。但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十多年来的持续追踪调查显示:尽管每天吃早餐的孩子比例占到八九十,但其中78%的孩子吃不好早餐。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在1998年和2008年对城市儿童少年的饮食行为进行的调查发现:中小学生的早餐质量呈下降趋势,孩子们每天早餐食用四类及四类以上食物者比例从最初的12.2%降至3.3%,富裕后的父母并没有给孩子提供更有营养的早餐。

这是该所的“2011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其中一个部分,按照报告所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儿童少年膳食结构不合理,吃不健康零食、在外就餐、喝含糖饮料等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导致了慢性病低龄化。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刻不容缓。

不容忽视的美味陷阱

9岁的高飞是个小胖墩,平常最爱吃“洋快餐”,每周都闹着父母带他去两三次。“在家做好吃的,怎么都不行,吃别的都不香,就爱吃肯德基,每次都必点汉堡、薯条、炸鸡,看着他越来越胖,我们也着急,吃不怕,就担心不健康。”高飞的妈妈担心地说。不仅如此,小高飞平时不爱喝白开水,就爱喝可乐,家里1.5L的可乐几乎没断过。据他父母说,几年间孩子猛涨了几十斤体重。

去年11月份,高飞在学校上体育课的时候摔了一跤,竟造成了骨折。家长带着他来到北京儿童医院就医,看着高飞拍回的片子,妈妈不解地问医生为何孩子骨头这么脆弱。看着X光片,医生告诉她,“孩子骨骼不够致密。”

在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眼里,高飞的经历只是现在孩子们的一个缩影。这份“2011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由马冠生主导调查。

“超重肥胖是现在很多孩子的通病。他们在外就餐时,会摄入过多能量,长期下去就会引起肥胖,也会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慢性病埋下隐患。还有,过量饮用碳酸饮料的青少年发生骨折的危险是其他青少年的3倍。而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骨折的危险性可能增加5倍。”马冠生分析说。

按照报告的结果,情况不容忽视。据调查显示,城市儿童少年每周至少吃一次快餐的比例从1998年的1.9%上升到16.2%。中小学生因“好吃”选择快餐的比例为71.6%。但这些“好吃”的快餐,营养结构并不合理,脂肪比例高,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等营养素含量低。此外,我国城市儿童少年人均每日饮用饮料量从1998年的300毫升左右增加到500毫升,其中2/3是含糖饮料。中小学生最喜欢喝的3种饮料依次为:碳酸饮料、茶饮料和果蔬饮料。

每到学校上下学时间,几乎每所学校门口两侧的小卖部都会被穿校服的学生们围得水泄不通。他们兴致盎然地在小店门口的摊位上挑选食品。

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马冠生都会感到忧心。

没有节制的零食、迅速增长的在外就餐比例和饮料的摄入大大影响着这些孩子们的营养健康。而另一组数字也同样令人深刻反思。就在孩子们选择引用饮料的量逐步上升的过程中,我国喝牛奶和酸奶的儿童少年从1998年的81.5%下降到57.1%。也就是说,我国城市儿童少年每人每天喝一瓶饮料,只有一半的孩子喝牛奶或者酸奶。

“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都在倡导喝牛奶对健康的好处,但尽管如此,喝牛奶的比例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是下降的。这和这些年不断出现的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不无关系,奶制品企业的种种问题让消费者对于牛奶选择的信心没有了。”马冠生说。

他们为什么会吃成胖子

“欧美曾有个关于流行病的调查,其中研究的是老年妇女的骨骼健康情况。他们让这些老年妇女们回顾了儿童少年时期喝牛奶的频度,结果发现,不习惯喝牛奶的人明显骨骼健康不如习惯喝牛奶的人。这个调查印证了一个人的饮食行为如果从孩子时就有很好的养成,那么对他们一生的健康都是有益的。”马冠生说。

“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从2007年开始,每年设定不同主题重点关注儿童少年的营养健康变化。2011年报告的主题定为“培养健康饮食行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在确定主题的时候,马冠生和他的团队研究觉得,一个人的行为是从儿童少年时期就逐渐发展下去,小时候的行为方式会影响一生。

报告调查的结果让人感到忧心,面对现实探究在这些不良现象的背后,隐藏的根源是什么?马冠生和他的团队在做深度分析时指出,家长的不当引导,学校营养教育的缺位、广告的诱惑、商家的促销,是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掉入不良饮食误区的关键。

在朋友眼中,李明凡绝对是一个“肉食动物”。从小就爱吃肉的他一直延续着这个“爱好”,家里每天餐桌上都必须有肉,而且家里经常肉食多、蔬菜少。李明凡有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小新,孩子从三岁起就不爱吃蔬菜,跟父亲一样爱吃肉。所以李家的饭桌上每天都无肉不欢。

在大人看来,多吃肉也能多补充营养,所以对小新的饮食习惯没有太多的注意。可是随着年龄增长,小新的个头没有同龄孩子高,体检时各项指标也比其他同学低。当李明凡从医生那里了解到就是因为他的饮食习惯影响了孩子,导致孩子的营养不良后,他才后悔莫及。

“欧美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漫画,画的是一家人都是胖子,无论大人、孩子,甚至家里的宠物狗都是胖的。这是营造了一个“促肥”环境,人的行为特别是饮食行为受家庭影响非常大。成年后喜欢吃的东西回忆一下和小时候息息相关。家庭是第一位的。因此,家长对于食物的选择、喜好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家长必须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马冠生说。

除了家长的责任外,广告和商家对于饮食行为的影响也让马冠生感到担忧。2012新年伊始,一场营养快线的“乳胶”闹剧,让人们知道了“含乳饮料”跟“牛奶”不是一回事。而此前,因为其标注的“营养”、“健康”和酸甜的口感成为了最受孩子们欢迎的饮品之一。

在马冠生看来,专业角度讲营养是一个过程,而商家标注的“营养”其实是个模糊的概念,让消费者认为喝了这个产品是对健康有益的。“食品广告对孩子选择食物和消费方面的知识、信念、态度及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广告中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明星们代言广告,所起到的明星效应也不容忽视。其实往往都有种误导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物质丰富和生活便利的同时,应该警惕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不利于健康的因素。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企业都应该肩负起责任,对孩子们进行好的饮食行为导向,而不是营造一种“促肥环境”。

未来十年需改善饮食结构

法国一位营养学家曾说过:“一个民族的命运从某种程度上讲,要看他们吃什么和怎么吃”。而儿童少年又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因而,在越来越讲求养生、健康的当下,如何改善孩子们的饮食行为成为了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

在马冠生看来,作为家长,可以先从生活细节做起。对于早餐来说,营养充足的早餐应该包括谷类食物、动物性食物、奶类或奶制品,还有蔬菜水果。建议家长如果觉得麻烦可以把一些工作放在前一天晚上完成。

零食是人们摄取营养的一个来源,不该等同于垃圾食品,在选择上可以多选奶类、果蔬类、坚果类等新鲜、天然的食物,另外要适时、适量地选择零食补给。

对于饮料来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品,饮水量为每天1200毫升左右,天气炎热时适当增加,多次少量饮水,至少每天喝6次。也可以辅助喝一些家庭自制的新鲜果汁和蔬菜汁,少喝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

对于在外就餐来说,目前在城市中,完全禁止孩子吃快餐不太现实,家长控制孩子吃快餐的次数相对可行。“光顾的越少越好,最多每周不超过一次,另外,点餐时,相比只点炸鸡腿,选择带有蔬菜的品种会好一些。”马冠生建议说。

根据报告分析,未来十年是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的关键时期。营养立法是改善我国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的重要保障。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合作、全社会动员,建立长效的机制是保障营养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此外,要把营养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营养改善干预手段,制定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大力普及营养知识,从小培养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我国营养立法工作开展比较滞后,目前还没有一部营养法规。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学龄儿童少年的营养改善策略,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保障,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各级政府政策不到位,地方管理机构缺乏积极性,从而影响了这些政策和项目的落实和实施。其实从深远来看,只有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孩子的营养工作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行,健康成长才能有根本保证。”马冠生说。

根据2011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显示

⒈90%以上的儿童经常吃零食,女生吃零食的比例高于男生。调查对象食用冷饮类、油炸类零食的比例显著上升。其中,食用冷饮类比例从59.5%上升到75.7%。小学生常以冰激凌、膨化食品、巧克力、薯条、薯片等作为零食,中学生常吃的零食是冰激凌、糖果、酸奶等。

⒉我国城市儿童少年人均每日饮用饮料量从1998年的300毫升左右增加到500毫升,其中2/3是含糖饮料。中小学生最喜欢喝的3种饮料依次为:碳酸饮料、茶饮料和果蔬饮料。喝牛奶和酸奶的学生从1998年的81.5%下降到57.1%。

⒊我国1/4以上的城市居民经常在外就餐,15至17岁少年每周在外就餐比例为30.8%,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分别为48.3%和23.3%。中小学生每周至少吃一次快餐的比例从1998年的1.9%上升到2008年的16.2%。中小学生因“好吃”选择快餐的比例为71.6%。

⒋城市儿童少年早餐营养质量不足的比例从1998年的48.8%上升至78%,每天早餐食用四类及四类以上食物者比例从最初的12.2%降至3.3%,我国中小学生的早餐质量呈下降趋势。

建议家长的做法

⒈从小让孩子尝试吃多种食物,避免偏食或挑食;

⒉每天做早餐,吃早餐,吃好早餐;

⒊不买含糖饮料;

⒋科学地为孩子选择零食;

⒌进餐时不要责骂孩子;

⒍平时不说,孩子最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儿童保健饮食篇8

【关键词】婴幼儿 血微量元素 分析

【中图分类号】R3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612-02

近年来对微量元素的研究在我国营养学的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们和其他人体必需营养物质一样,直接关系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1]。新疆新源县人民医院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全县农牧区1~6岁儿童未梢血中的3种元素进行测定、分析,以便合理调整微量元素,检测血钙、铁、锌水平,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1 对象和方法

1.1 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共计4200名儿童,其中男童2498名,女童1702名。

1.2 方法 以酒精彻底擦净取血部位,弃去第一滴血,吸取40ul未梢血,采用北京博军创新光电技术投份有限公司生产的BH1500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隔天一次,操作由专职化验人员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小儿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 各年龄组间血钙、铁、锌水平差异均有非常显著(P值均《0.01》。4-6岁组儿童血铁水平较1-3岁组显著增加(t=2.350,p

2.2 不同族别,不同地区小儿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不同族别血钙、铁水平差异显著性(P均)0.05);不同地区血微量元素检测,县城儿童血钙、铁水平高于农牧区(P

3 讨论

新源县地处西北边陲,经济比较落后,人口结构以哈族居多,尤以农牧区更甚;婴幼儿纯母乳喂养时间长,添加辅食晚;且饮食结构不当,根茎块类素菜多,绿叶素菜添加少;哈族传统习俗不吃动物肝,血类食物,母乳不足或缺乏的小婴儿很少添加配方奶喂养,婴幼儿也有饮用奶茶的习惯;虽然城镇居民母亲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农牧区,但新源县以农牧区人口为主,母亲总体的文化素质低,健康保健意识差,缺乏科学育儿知识[2],这些因素都导致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及佝偻病、手足抽搐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1 1~3岁儿童是防治缺铁性贫血的关键 铁是人体含量最高的必需微量元素,缺铁会导致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抗感染能力下降,并且会出现头晕,头疼,乏力等表现。本研究发现1~3岁儿童铁元素偏低,这与小儿半岁后不及时补充含铁丰富的辅食,断奶后奶制品添加不够,偏食,挑食及饮食不均衡有关,3~6岁儿童咀嚼能力,消化能力增强,饮食相对多样化,食物中铁元素量增高,发生贫血的几率下降。所以1~3岁小儿是防治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儿科工作者应多向家长宣传缺铁性贫血的危害和有关防治贫血的知识。

3.2 西北地区秋冬季节较长,由于天气的关系孩子户外活动少、晒太阳比较少,平时孩子在晒太阳时隔着玻璃、穿得过于厚实等,紫外线照射不足都是造成宝宝缺钙的因素。哈族、维族等少数民族儿童摄入维生素D少加上食用的含钙较少的食品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孩子对钙的摄入不足。辅食添加不及时、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人为的造成或加重孩子的缺钙现象,婴幼儿缺钙就特别多,佝偻病、手足抽搐症也多。

3.3 1~3岁儿童是为重点补锌人群 锌元素参与人体80多.种酶的代谢,促进生长发育,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缺锌可引起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食欲下降或异食癖,智力低下,这可能与1岁小儿断奶够含锌食物供给少,营养素给予不全面以及小儿偏食有关。1~3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率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营养摄取,3岁后儿童随着消化能力增强,感染率下降,食物摄取增多,血锌水平上升,故父母应当注意1~3岁小儿饮食的精细化,丰富性,多提供含锌丰富的食物,促进儿童更好地生长发育。

总之,新源县缺铁性贫血及佝偻病、手足抽搐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故我们要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强营养指导,加大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坚持早期防治,综合防治的原则。首先母乳含铁量很低,要提倡及时添加辅食,6个月~8个月的婴儿应及时添加鲜果汁,蔬菜汁,蛋黄,动物血等含有血红素铁的食品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婴幼儿还要提倡加强户外活动、合理喂养,重视平衡膳食,在膳食中应尽量添加动物性食物及新鲜果蔬,不喝奶茶等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大力宣传生后两周开始口服维生素D滴丸,断奶后应继续使用富铁婴儿配方奶至2周岁,孕妇及哺乳母亲在日常饮食中也应多吃禽蛋,鱼肉,动物血等含铁丰富的饮食及新鲜果蔬。另外,在儿科门诊要定期宣传检测末梢血常规及微量元素好处,以便及时发现缺铁性贫血及佝偻病、手足抽搐症的婴幼儿,并通过饮食调整及口服药物,防止缺铁性贫血及佝偻病、手足抽搐症对儿童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沈肖君 嵊州市1-6岁儿童1800名血微量元素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0(15)

上一篇:财务风险成因范文 下一篇:盆底肌康复护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