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街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05 16:12:49

商业街规划设计

商业街规划设计篇1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风貌规划;环境设计;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商业步行街作为集购物、餐饮、休闲、观光于一身的商业街区,其风貌规划设计应朝着有利于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和城市性格特征建设的方向前进。

1. 商业步行街的起源

商业步行街发源于中国,最著名的是唐代时期的长安商业街,到了宋代,清明上河图就成为了典型的商业街。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是由几个阶段演变过来的,最初是集市贸易,然后由地摊贩慢慢开始进店,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道路两侧不同规模的店铺。随着商业步行街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商业中心,最后发展成为集购物、旅游、娱乐休闲、展示等多功能的城市客厅。

2. 商业步行街的定义及意义

现代商业步行街是指同类或异类的多家独立的零售商店、餐饮、娱乐等各种娱乐、休闲、服务设施形成一个集中区域。商业步行街只允许步行,阻断一切车辆的通行,给消费者提供一个舒适休闲的环境。步行街是商业社会最关注的商业形象,既与业态有关,也与区位有关。

商业步行街的意义:

(1)商业步行街的设计象征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特别是市中心的广场和购物街等,它们加强了人们的地域感与认同性,成为旅游者和市民最热衷去休闲散心的地方,成为城市的象征及市民引以为荣的场所。步行街创造了一个以人为本的环境,恢复了人在交通中的主导地位,为人们提供了高质量的活动空间与场所,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在步行区休闲、交流,不仅使人们在轻松的环境氛围中享受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乐趣,还为城市创造出一道风景线。

(2)商业步行街严禁任何车辆行驶,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气和噪音的污染。同时,汽车废气排放的减少不仅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还消除汽车对建筑周围环境的破坏,这些都有助于保护市中心的历史风貌。通过改善环境,安装街道照明,布置绿地,街头小品等,步行街为人创造出舒适高品质的环境,使人们看到建筑、街道和城市的美。

(3)步行街区环境舒适安全,因而吸引了众多的市区及外来的顾客在此观光、购物、休憩,从而增加了步行街的商业利益。大多城市已经证明,商业步行街促进了零售业的增长,主要原因是步行街因无车辆来往,方便人们购物,可以吸引人流,方便人们逛商店购物。这从整体上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

(4)城市中心区街道往往交通拥挤,人流混乱。商业步行街是城市步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步行交通组织,从而使步行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步行人数增加,提高了城市街道的运转功能,减少了步行者与机动车之间的冲突,实现了市中心街道的良好交通秩序,从而使城市交通状况得到改善。

3.成都市商业步行街的风貌控制设计

3.1功能定位

商业步行街风貌设计必须具有风格突出、特色鲜明的特点。作为一个区域内重要的人文节点,最重要的是要体现成都市本土的历史文化,展现成都这个大城市的历史文化品格。

3.2设计原则

成都市商业步行街风貌设计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要想构筑高品位的休闲空间场所,要以街区空间为主角,打造出具有多层次、多元素、具有综合性的休闲地域文化。通过多种多样的环境塑造,形成新的城市空间特色,成为成都市的最具有特色的商业步行街。为了引导人们消费,建造新的商业文化,要打造高档的消费场所、丰富多样化的文化舞台、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景,以规模效应挖掘消费潜力,形成具有吸引力与辐射力的城市空间。

(1)人本原则:为人们提供轻松,舒适的购物环境,以及独具特色的步行购物场所。

(2)整体原则:强调商业街的完整性,统一协调各空间环境及历史时期建筑风格来规划整条街道。整体设计思想不仅在形体层面上有意义,而且在社会学层面上同样有意义。人对城市形体环境的体验认知具有一种整体的完形效应,是一种须由对若干个空间场所的各种知觉元素体验的叠加效果。

(3)文化原则:以塑造具有本土特色、地域文化商业步行空间为目标,综合运用经营,管理,宣传。在历史,建筑,饮食,习俗人文等多层面充分挖掘成都市的历史文化内涵,营造独特的城市商业文化气氛。

(4)控制原则:用城市设计的手法对各方面问题予以综合协调平衡,使设计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并对全过程的实施提出相应的控制指导原则。在城市设计的有关方面,如整体风格,店面装饰,绿化种植,夜景照明,节点设计,设施小品,交通组织等都至始至终贯彻以上原则,具体到街道附属设施的规划设计上,更是有重点体现。要坚持设施小品的统一设计,统一制作,统一管理,既有自身特点又具相近的风格,使人明显感觉到本地域的独特性。人本就是强调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研究人的行为方式,避免华而不实的样子货,设计供人们使用方便的设施小品。文化则是出于对成都市这一文化品牌打造的需要,以多种形式反映在具体的设施上,体现成都市的风貌特征。

(5)规模适度原则:规模适度原则是指商业街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营业面积都要适度,不能超越界限无限发展。商业的繁华也和一首乐曲一样,不可能全曲从头到尾高潮盈漫,而是有最热点、次热点。商业街的建筑不宜过高,过高的建筑会产生压抑感,影响人们逛商店的心境。另外如果街道过宽,会使人们在街两边往来体力耗费过大,抑制观赏、购物的欲望。商业街的营业面积也不应过大,一定要考虑人们的体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能使逛商业街变成走马拉松。

3.3实施内容及方法

空间环景设计:

作为成都商业步行街,其功能涉及购物,旅游,休闲为一体。内容多样性要求空间组织形式及环境设施相适应。沿商业步行街布置绿化、小品,增加城市的商业气息,提升商业街的活力。

广场设计: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物质环境中的特定元素,在环境、功能、形象设计上必须处理好广场的空间尺度和空间环境,处理好穿越人流与休闲,活动人群的关系,体现成都市人文特征和民俗文化,协调历史轴与未来轴上重要节点的整体关系。每一个城市都有值得骄傲的历史文化,因此,要把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挖掘出来,形成商业步行街的特色。这样不仅能增强本地游客的自豪感,而且还能够增强外地游客的认同感。

立面设计:

商业步行街选址应考虑城市整体布局中的区位优势及城市总体规划对区域的要求,要把城市的历史优势,环境优势,人文优势、在选址时充分考虑。其次考虑的是交通情况,不能以牺牲周围环境、交通为代价。同时应有明确的主题定为,包括商业定位、环境定位、特色定位等,必须保持与周边城市环境相协调。

因地制宜:

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中不能片面的追求大而全,也不能无所适从。要充分利用好区域自身的特色优势,充分挖掘街区自身的潜力,利用好现有入驻企业的优势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并采取积极措施调动多内外开发商、投资者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建设资金。

结语 总之,商业步行街作为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中心,其风貌规划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形象的展示和综合功能的发挥。因此,我们只有充分合理的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精心设计城市风貌特色,才能形成一个符合大众消费的精品商业步行街,进而提升区域的品质,最终形成城市的名片。

参考文献

[1]王薇.城市步行街环境设计初探[J].工业建筑,2004(12)

[2]金其良.规模·特色·空间·--现代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浅谈[J].安徽建筑.2000(6)

[3]孙得东.现代城市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商业街规划设计篇2

关键词:动线设计与规划;业态设计;商业建筑设计;主力店铺;商业内街

购物中心动线设计规划主要包括:联系外部动线系统规划;入口及大堂动线规划;中庭动线规划;楼层水平动线;楼层垂直动线规划等五部分。

一、联系外部动线系统规划

1.联系外部道路处理

大型购物中心与外部道路的联系是动线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在规划联系外部道路时应结合周边道路的现状规划出主入口位置以及广场位置,这样可以吸引人流方便行人进出。

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可以引入城市广场概念,使得商业活动适应城市形态,对城市做出适当的退让,在城市道路与各个商业入口处设置景观节点,充分利用城市道路。

2.停车场进出动线设计

停车场进出口的位置将会影响周边道路的车流方向,规划不当不仅会影响停车场进口的效率,也会导致车流回堵影响周边道路交通。停车场进出口规划应注意以下几点:

出入口应设在交通较少的非主道路上,如用地受限必须设在主道路上必须退让足够距离以便车辆进出。

应配合道路交通方向进出避免交叉干扰。

采用效率高的收费系统以节省车辆进出时间。

3.行人动线规划设计

行人动线主要指停车场地到购物中心的动线。当停车场地位于购物中心垂直位置(地下或屋顶停车)可以考虑通过立体交通设计来缩短步行距离,避免人流车流交叉干扰;当停车场位于较远距离时尽量避免穿越交通量大的道路,必须穿越时可以考虑采用立体交通和地下通道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可以增加购物中心的易接近性。当位于地铁和公交车站附近时应充分考虑人流集散,设计出相应的场地和直接方便客人到达的道路体系,以方便人流进出。带动商业气氛。

4.货车动线设计

货车流线设计应尽量与消费者的车流和人流分开,避免交叉干扰,并应设置足够的卸货场地。货车动线设计要注意利用建筑物较偏僻的地方或是行人较少到达的地方,尽量减少对客人的干扰。

二、入口及大堂动线规划

入口对于商业购物中心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形象指标,应有较强的形象性和可识别性,对外部环境要有一定的视觉形象冲击,入口处设计应当结合城市道路和城市广场,设计出适当的人流集散广场,使行人停留并对人流作出引导。将购物中心名称和标示进行显著的展示。

入口大堂设计应有明显的易辨的特征,它是室内动线的起点,购物中心内各个商品商店位置标示板以及引导地图集中放在购物中心各个入口大堂处。大堂设计尺度应相应放宽,步入大堂人们可以做适当的停留和思考。

三、中庭动线规划

在购物中心中中庭是购物中心的焦点,中庭位于各个商业内道路交通的交汇处,是人员活动最频繁处。一方面提供场所购物以外的活动使用,如流行展示和动态表演等,另一方面也是公共活动和休息的场所,在此设计时应充分把握空间尺度,塑造空间张力使其成为购物中心意向的焦点。中庭设计时尽量采用屋顶采光,具有视线上的引导性,推动购物者上楼消费。

四、楼层水平动线规划

楼层水平动线设计的目标是要使同平面上的各个店铺的空间上得到充分的展示,使得消费者可以轻松的看到店内展示细部,具有视觉渗透和引导性。商品布置尽量面向视觉焦点,以达到聚焦效果。相近功能类型的商品应尽量集中布置,方便购物的同时可以带动消费。

五、楼层垂直动线规划

在购物中心中如何引诱消费者离开低楼层前往高楼层消费,这是楼层垂直动线设计要解决的问题,他能提升购物中心的整体价值。在商业建筑设计时往往把人流较大的业态布置在顶层和底层,用垂直交通带动中间楼层的商业。

六、设计手法以及商业内街业态规划和设计

水平动线设计具体设计手法即商业内街设计和引入,商业内街的形态通常有“L”型、“回”型、“U”型、“T”型、“一”型、“H”型等,根据基地周边状况利用商业内街形态将室内空间划分为许多不同空间,在内街端头通常设计主力店铺,利用各种特色主题区域和主力店主力客户来吸引人流在各个区域流动。室内步行街全长约300-400米为宜,室内步行街出入口一般通向不同城市道路。

室内步行街首层公共通道一般宽约10米,部分区域设置可供行人休憩的长椅,节点区域设置休闲广场,可定期举办市场推广活动。楼层之间高度及通道宽充分考虑了人体生理学的因素,基本能保证正常身高的人从每个楼层的各个角落能看到对面各楼层的店面招牌。沿着各楼层室内步行街可直接到达与之直接贯穿的各大主力店。这有利于不同消费群的互相转换,做到人流的有效共享。商业外铺设计应以城市广场为切入点,沿城市道路布置,在中间部分节点设计与室内步行街相连通的出入口,外铺设计与室内步行街相结合,充分利用商业内街主力店铺的有效带动。

垂直动线设计利用垂直交通和视线对人流产生的引导性,具体手法在商业内街交汇接点处设计中庭。

建筑平面规划上,通过室内步行街和中庭,经过科学合理的动线设计将功能不同的主力店有机地联系起来,互相补充,人流共享。通过室内步行街,把各功能店铺类如超市、家电卖场、玩具反斗城、溜冰场、ktv、影城等主力店及其他品牌店有机串联。可以说,室内步行街,是购物中心的灵魂。

业态设计以及功能组合上,考虑各类别主力店经营的特点,营业时间的差别,经营产品的类别,以及目标消费群体的类别等特点进行科学组合,形成聚留效应共享共赢。

节点空间上,将各个中庭、广场等特色节点空间有机地组合起来,布置特色餐饮、休闲咖啡茶座等,使主力店与步行街有多种多样的交流方式,丰富建筑空间的商业感觉。所有主力店、步行街的垂直交通均与地下停车场有着十分便捷的联系,结合功能分区,通过清晰的VI导视系统,极大地方便顾客出入。

作者简介:

王芳,女 毕业日期:2006年07月 毕业院校:沈阳建筑大学:最后学历:本科,工作单位:沈阳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职务职称:中级工程师。

商业街规划设计篇3

[关键词] 视觉识别系统景观小品内涵

王府井以其独有的历史文化、显要的地理位置,不可取缔的商业发展规模成为北京商业街的代表,汇聚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同升和、盛锡福、瑞蚨祥、东来顺、全聚德、翠华楼等诸多老字号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它记载了北京的发展历史,沉淀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发展中的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及政治文化中心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特性与不可比拟的发展规模及老百姓心中不可取代的至上地位,赢得了王府井商业街为天下第一金街的美誉。

而今,建设步行街的热潮正在兴起,该怎样建好一条既有文化内涵,又有个性特色、能代表中国文化,成为解读北京的现代商业步行街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步行街是看似平常,实际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论是景观、环境、功能、还是管理、服务,硬件与软件,只有配套发挥效益才能给人享受。

一、发现的问题

1.模糊的视觉传达系统,规划师、建筑师与设计师在设计环节上各行其政,使设计割裂

商业街的VI系统设计缺乏一套整体的VI识别系统,让我们既能够看到历史的变迁与流动,又看到王府井商业街的整体功能的统一的内在和谐性。

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开发商或者政府如果分别委托不同的部门或公司来做,整体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店面设计,标识系统这就造成在“结合点”上留下了很多空白。需要建立关于设计的科学的统筹规划程序。

2.“苍白”景观小品

建筑小品是提升王府井大街的品牌价值与历史特色的点睛之笔,也是完善其室外空间功能必不可少的建筑设施。休息座椅、电话亭、垃圾桶、花坛、信息查询亭等小品的设置仅成为完善其功能需要的附属品,虽增加了王府井商业街的人性化气氛,但造型、色彩或材质等设计元素的表达没有让我们感觉其定位是王府井所特有的,地域特色不够充分,文化内涵淡薄。

二、可行性建议

1.建立完整的视觉传达系统与设计的统筹规划程序

商业街的VI系统设计缺乏一套整体的VI识别系统,让我们既能够看到历史的变迁与流动,又看到王府井商业街的整体功能识别系统统一的内在和谐性。

就商业建筑内部空间而言,除新建筑如新东安市场等,老商业建筑如百货大楼,在内部标识设计上几乎都没有很好的VI意识。就建筑设计而言,其建筑本身的标识是建筑设计内容的一部分,甚至是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而且是画龙点睛的重要部分。它的大小、颜色、形式、位置,以及夜间的照明,灯光所要表达的部分,要求受众所体验的立体关系都要和建筑本身的形体设计完全的同一起来。它和建筑同时出生,是这个建筑表达本身所隶属功能的身份证,而不是建筑已经存在之后的,甚至由另一位设计师再去完成的附属品。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开发商或者政府如果分别委托不同的部门或公司来做整体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店面设计,标识系统这就造成在“结合点”上留下很多空白。而空间设计就是对空间环境进行总体设计,可以通过对自然环境、城市历史、人文因素和城市居民的使用要求统筹兼顾,对空间环境统一规划,建筑、园林、雕塑、小品、绿化、交通、标识、广告、夜景照明、橱窗协调合作,使设计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多样性、文化性、宜人性等以提高设计的整体质量。这也要求我们建立一套科学的统筹规划、开放型的设计程序。

由于王府井商业街建设涉及的层面多、作用因素复杂,要求从城市设计层面建立一个有众多工程师、科学家、社会学家、政府和市民共同参与的设计组群,参与规划设计完成设计主题思想。就设计单体而言,也要求规划师、建筑师与设计师等协商,统一思想后共同完成,在设计过程中应具有反馈机制和自我组织能力,即在设计过程中发现的任何问题,在反馈机制的运用下,都可望在下一个循环中得到修正。

2.追求景观小品的内涵

每一处的景观小品都要体验设计师设计的精致之处,满足它的功能性是最基本的要求,抓住地域特色进行重要节点的设计确是景观设计的精髓之处,而体验历史,具有场所的精神特色与地域内涵却是我们对于景观小品设计所追寻的内在要求。

商业街规划设计篇4

一、主要任务

确定中心城区今年重点新建和改造提升11条特色商业街区,分别为:

规划新建4条街区,分别是:*路风味小吃街、河床酒吧街、远洋地中海风情街、华捷新兆路旅游餐饮街。任务是,完成街区规划设计和设施建设,落实招商项目,推进开街经营。

改造提升7条街区,分别是:开封道欧式风情街、*道古物市场(街)、鼓楼商业街、鞍山西道科技贸易街、*新海湾餐饮休闲街、中山美食街、估衣街。任务是,完成街区主体设施和市容环境改造,提升经营业态和管理水平。

二、责任分工

市商务委全面负责市内六区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和改造提升的政策制定、组织推动、指导协调、评定验收等工作。

市内六区政府是辖区内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和改造提升的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实施、规划建设、招商落实、协调服务工作。

任务责任分解是:

开封道欧式风情街、*路风味小吃街、*道古物市场(街)。责任单位:和平区政府。

*新海湾餐饮休闲街。责任单位:河西区政府。

远洋地中海风情街、华捷新兆路旅游餐饮街。责任单位:河东区政府。

中山美食街。责任单位:河北区政府。

河床酒吧街、鼓楼商业街、鞍山西道科技贸易街。责任单位:南开区政府。

估衣街。责任单位:红桥区政府。

三、完成时限

具体进度为三个阶段,年内确保街区建设改造竣工。

第一阶段:项目策划阶段。各区经贸委落实组织保障,制定完成项目的规划建设设计、经营发展策划、业态结构调整、招商引资等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阶段。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按照“总体推进、分部实施、按时间结点完成”的原则,*路小吃街、*道古物市场、开封道欧式风情街于“*”前开业;远洋地中海风情街、河床酒吧街、鼓楼商业街、中山美食街、估衣街于七月初开街纳客;鞍山西道科技贸易街、*新海湾餐饮休闲街、华捷新兆路旅游餐饮街于“*”前,建设改造、招商、业态调整工作基本完成并开街纳客。

第三阶段:项目验收阶段。市、区两级政府共同组织对特色街区的总体评价和考核验收,总结表彰先进街区和责任单位。

四、工作要求

特色商业街区建设要突出政府引导,强化市场运作,注重特色效果,体现繁荣繁华。

(一)高水平规划。项目策划必须开阔眼界,科学论证,把握整体,强化细节,保证项目开发有据、建设有地、业态有序、经营有市。要充分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和作法,利用现代商贸流通理念和发展趋势,编制好特色商业街区的设施建设和商业发展规划。

(二)高标准建设。目标是建设靓丽的特色商业街区环境,打造城市经济发展“名片”。突出街区建筑主题,扮亮街景商业标志,展现美观店堂店貌,营造独特人文景观,完善高质公共服务。

(三)高质量运营。保证特色商业街区具有清晰合理的业态定位,依托区域历史、商业文明、企业文化等社会发展因素,突出“专、精、特、优”差异化经营,引导商、旅、文、娱一体化时尚消费,提升商业聚集效应和市场辐射力,促进中心城区商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街区服务管理水平,打造经营规范、管理精细、效益突出、百姓满意的特色商业街区。

(四)高效率管理。建立和完善街区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实施经营诚实有信、服务规范有制、市场经营有序、措施保障有力的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推行街区制度化的达标管理,实施街区管理属地化。

(五)高速度推动。特色街建设,要适应当前扩大内需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形势,要明确经营定位,迅速行动,争取早见成效。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工作领导。在商务委领导下,成立特色商业街区建设项目推动组,负责组织推动全市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工作。市内六区政府相应成立工作小组,主管商业副区长为责任人,确定具体工作部门。建立市、区上下有效联动的工作机制,确保任务完成。

(二)加大扶持力度。市商务委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重点特色商业街区的规划设计、外沿整修、灯光绿化、景观环境、宣传推介等,发挥专项资金“以小博大”引导社会投资建设的积极作用。市内六区政府应安排特色街区建设配套资金,并给予减免税收、管理费等扶持。

(三)注重学习借鉴。市商务委和六区政府都要组织安排相关管理部门和投资开发企业到国内外考察学习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开发经验,借鉴吸收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开阔商贸发展视野,转变经营思维定式,创新商业发展模式。

(四)组织评价验收。商务委制订特色商业街区建设考核标准,明确街区商家聚集、业态定位、客货流量、景观风貌和公共设施等评价指标,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特色街区进行考评验收。

商业街规划设计篇5

1 城市综合体设计的特点:

城市综合体给城市带来的是多功能的城市开发。一般的房地产开发商主要集中在某些单一功能的开发上,其他只能作为附属配套,如纯住宅开发、纯商业开发或纯酒店或写字楼的开发等。而城市综合体是集中包括酒店、写字楼、大型商业和商业街、公寓、高档住宅和市民广场于一体。将不同功能、时间段的城市功能组织在一起,各种功能互为补充,大型商业中心与商业街是城市休闲娱乐的场所,充满激情和商业气息,写字楼是人们的日常办公工作场所,酒店功能提升了消费的档次,公寓及住宅为人们提供了居住的空间,从白天到夜晚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市民广场又极大的聚集了城市的能量与人气。各种功能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协调,满足了人们从工作到生活、休闲、娱乐等,各方面的要求,从而使城市综合体以其多功能的特性、大面积的体量、高人气的社会地位,在城市中独树一帜,在城市中成为重要商圈。

2 城市综合体设计的难点:

城市综合体正是因为其丰富的功能决定了其设计内容的复杂性。首先,城市综合体的开发与传统的住宅开发是水平不同的两个体系。如果说设计住宅属于小学、初中级别的话,那么城市综合体就是博士级别。

2.1 建筑规划方面:城市综合体的功能包括居住建筑、公共办公建筑、娱乐建筑等各方面的内容,要在一块基地上通过交通的组织、平面功能的划分将其组合起来,对规划建筑方面统筹安排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要确定商业、居住及办公各功能之间的关系,确定其在基地内的相互位置;这同时要考虑基地在城市中的位置,及人流、车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即最大限度的保证各方面的使用功能,特别是商业部分的商业价值,也同时要满足其他个功能空间使用上的合理性。在设计中,应将商业区域与居住区域分开设置,临街部分为商业区,住宅部分紧邻其设置,并考虑方便的交通连接。办公及酒店公寓等功能采用塔楼形式设置在商业用房的上部,其高大的塔楼部分即塑造了城市综合体的整体形象,使其在所在城市矗立了地标式建筑,又增加的土地利用率。在商业用房内部将商业营业厅部分即商业街、主力店及百货部分设于底层部分,影城及电玩、KTV等休闲娱乐设施设置中高层,在引导人流的同时也可增加底层商业部分的人流量。

2.2 结构方面:在一个城市综合体中功能复杂,各个功能的空间从跨度、净高各有不同,并且在同一个基础之上,必然给结构设计提出了挑战。一般存在的问题是底层的商业规整的柱网和上部公寓酒店小开间结构的转换,及影城部分大空间、超高净高的要求。结构专业需要在考虑结构安全和合理性的同时,通过结构转换、梁上升柱并结合部分钢结构的设计,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各功能的使用及相互转化的需要。因为商业建筑是有变化性的,在销售过程中根据业主商业使用的要求经常会在主体施工完成后进行修改,运营过程中又会有一些的可变性,这更增加了结构专业的工作难度,有时就需要一些结构加固的工程来满足商业部分改造的需要。

2.3 设备安装方面:一个现代化的商业建筑,其消防、空调、智能化等设备工程缺一不可,而且在一个城市综合体中,商业营业厅、电玩城、KTV、超市、影城及居住用房等等,各种功能空间对设备的要求又各不相同,如何计量,如何管理,在有限的设备空间满足多方面的要求,对设备专业的设计要求很高。

2.4 消防设计:国内外大型商业建筑,均有着向更高、更多元化、更密集化发展的趋势。一个城市综合体的商业部分主要由商业主力店、室内商业步行街组合而成,形成业态多元、层次丰富、形态多样的商业空间。对多功能、多业态的建筑空间塑造,构成了大规模、大体量、高综合性及复杂设备系统的商业建筑综合体,具有超大的建筑布局和极其复杂的空间特征,我国现行消防规范很难满足其设计要求。而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又不同于传统商业,有着高舒适度的购物环境,单位面积容纳人数相对较少。如果用规范规定的人数计算方法及百人疏散宽度指标衡量,室内将出现大量的疏散用楼梯,势必影响到商业经营区域的完整性。商业建筑规划应以业态规划为先导,所以在保证购物中心的使用安全前提下,解决上述所列大型商业部分的消防主要问题,在设计实施过程中,许多大型商业项目均引入消防安全性能化设计,对购物中心进行模拟分析,论证其安全性。消防性能化包括:消防性能化设计与消防性能化论证两部分内容。性能化设计指,通过模拟试验等方法,模拟火灾场景与人员疏散情况,论证建筑物的安全性。消防论证指,在消防性能化之后对消防设计内容进行评定,消防部门多采用专家论证会进行评审论证。在其消防性能化报告经过评审论证合格后,方可按照其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3 工程实例:

下面我就根据本人设计的几个大型商业项目,从建筑规划、建筑结构及设备工程等方面谈一些体会:

3.1 郑州中原万达广场,建筑方为郑州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项目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东、秦岭路西、中原西路南、伊河路北约100米所围合成的地块内。规划总用地面积14.97公顷。其工程包括南北两个地块,其中北侧邻中原路为商业地块,南侧为住宅地块。商业地块部分规划建设包括购物中心及SOHO公寓和室外商业街。住宅地块规划设计为6栋高层住宅及底层商业服务网点。其商业地块以全新理念打造的商业室内步行街使商业中心内的各主力店和中小店铺有机相联,引导商业中心顾客合理流动,满足消费者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一站式消费”需求,成为商业中心的灵魂与纽带。

其规划建筑设计方面,其采用7层大商业带上部两栋高层塔楼的形式。七层商业部分分为室外步行街、室内步行街和购物中心。室内步行街和购物中心的主入口设置在基地的北侧,紧邻城市主干道。为了取得最大的商业临街面,在基地内部通过规划设计设置了一道室外步行街和一道室内步行街,设置为小型商铺和品牌主力店,最大化的争取商业效益。其余完整的大空间为购物中心。购物中心部分将超市设置在地下一层,地上各层从下到上分为万千百货、大玩家(电玩城)、大歌星(KTV)及万达影城。即将人流量较大的超市百货设置底层,将其休闲娱乐功能的电玩、KTV及影城部分设置在高层部分,合理利用商业空间,在引导人流的同时也可增加底层商业部分的人流量。并在百货及娱乐楼层中,穿插设有餐饮用房,方便人们在购物时需要。

结构设计方面,为了满足其六层部分影城大空间,特别是设有IMAX影厅其净高到达13米的要求,结构专业在影城部分结合平面需要抽掉了若干柱子,并采取了梁上升柱的方式满足影城功能上的需要。

设备安装方面,根据万达公司根据多年

的商业建筑销售及管理的经验,要求包括各个主力店、电玩、百货、KTV、影城、沿街小商铺及地下车库部分均要求分开计量、管理。其中水道专业在超市、百货、大商业等单独设置水泵房,设于地下二层;沿街商铺、地下车库用水采用一户一表,集中计量,水表集中设置在地下二层水表间内,大商业部分各用水点分散设置计量水表。暖通专业的空调系统根据其室内环境要求不同(即其夏季冷负荷和冬季热负荷均采取不同指标)及管理需要分为三个区域,超市、百货、大商业特别的空调机房分开设置,节约能源。电气专业部分考虑到经营及管理的需要,供配电系统划分为百货配电系统、超市配电系统、物业配电系统、公寓配电系统、国美配电系统、室外步行街配电系统等共6大系统。变配电站房也根据使用功能分为超市、百货、公寓、物管部门、步行街及主力店均分开设置。

郑州中原万达广场项目作为以商业、商住休闲为主要功能的高档城市综合体,其建成后必然成为郑州西区商业又一个商业中心。

3.2 汇金国际城市广场汇金城项目:建设方为新乡市天玺置业有限公司,项目位于新乡火车站片区。新乡火车站片区是新乡传统城市商业中心,项目位于新乡最繁华商业街平原路尽端,是聚合城市资源、传承商业文化、提升城市价值的“都市综合体”。

本工程为地上4层,地下二层建筑。地下一层为商场、下沉式步行商业街;地下二层为停车场、主设备区;地上楼层分为五个单体,并以空中步廊连接贯通。以A~E座的各个单体建筑为划分单位,配置大型主力店,大型专卖店构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商业形态。本项目地下商业部分总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按现行消防规范的要求地下商业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必须采用防火墙进分隔,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这样将严重影响其商业价值。我们在中间部位设置一道室外步行街,将其地下商业划分为两个部分,即设计下首层(地下一层)为下沉式步行街(外街)、一层为开放型的室外步行街(外街)这样“2层式”商业步行街,增加了商业部分的临街面提升了其商业价值,又使得地下商业的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即满足了消防设计的要求。

地上商业D块出让给海宁皮革城,其作为小商铺在销售过程中,根据客户的签约情况平面布局一再的调整,最多一周内改了两次,而同时施工安装进度也非常紧。根据我们在前期设计考虑到其商业布局的可变行,在施工图设计中,通过对站房、管井的合理设置,管线布置的协调一致,在修改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能够较快的调整图纸以满足甲方施工的进度要求。

随着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在发展城市经济、升级产业结构与扩大城市规模与城市资源紧张的矛盾作用下,集合了多种城市功能空间的城市综合体是有效解决城市面积扩大,城市单位空间容量增加,发展集约型城市和多样化城市空间的有效手段。

商业街规划设计篇6

关键词:大型商业广场;平面布置;功能分区;交通组织设计

1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工程概况

某商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4.1万㎡,一共分为3栋,地上6层,地下2层。1号楼和2号楼规划为写字楼,3号楼规划为商业建筑,由步行街、并联店和娱乐楼等组成。项目1层为精品百货,2~3层为生活超市,4~6层为电玩城和餐饮区,业态齐全。地下一层主为商业、餐饮及设备用房,地下二层为人防区、车库、酒店后勤用房。是集写字楼、超市、百货、KTV、小商铺为一体的综合型建筑。

2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相关要点

2.1商业综合体设计理念

为了规划出高科技的现代商业综合体,需要遵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强化建筑规划的统一性和建筑外形、色彩等。(1)营造新建筑精品,树立商业形象为目标,通过该项目设计提升该区域的城市空间质量,提升地缘价值。(2)在平面功能布局时,着重以商业步行街为轴线,促进各个商店之间的连通,加强商店之间的联系。步行商业街作为一个空间平台,具有平面空间与竖向空间相互转换的作用,这样有利于业态之间的联系。中庭作为轴线和分界面和交汇点,加强不同空间之间的联系。(3)在建筑设计时,要传承城市文脉,同时满足舒适、便捷的现代商业活动需求,体现现代商业和时尚文化的很好结合,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同时,要满足消费者物质上与精神上的体验。

2.2建筑平面布置

(1)总平面规划。本工程以室外步行街为主轴线,进行合理功能规划。在步行街布局时,主要呈T形和U型布局,在建筑起始和中部设置休闲广场,以强化室外空间的层次感,塑造良好的人流空间。室外步行街呈T字形布置,增加了建筑空间的趣味性,同时具有步移景移作用。其东面有购物商场、写字楼和室内步行街。室内步行街中庭采用大型的天窗,以营造了良好的购物环境。(2)建筑布局。建筑西面布置办公主楼,而在北面布置裙房,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空间,在空间布局时,主要体现空间的高低错落、层次分明,从远处不同方面望去,办公建筑与南面的广场相互呼应,体现城市空间的互动性。

2.3功能分区

商业综合楼,其主体功能规划为办公,裙房功能规划为商业。在建筑东侧布置1、3号楼。设备层布置于2、3号综合楼和办公楼中间;3号楼商业综合楼包括娱乐楼、步行街和并联店。1层为精品百货,2~3层为生活超市,4~6层为电玩城和餐饮区。在地下室设计时,确保两个地块地下室相互连通,地下室为平战结合的地下停车库和设备用房。

2.4交通组织设计

交通流线布置要合理,设计如下:(1)车行出入口设置。在设置车行出入口时,本综合体东侧,西侧和南侧各设置了1个出入口,车辆进入项目后,都可以从这3个出入口直接入口进入地下室,地面只设置消防车位;(2)人行出入口设置:在人行出入口设置时,设置了4个进出口,以满足人流的正常使用,在项目东侧和西侧分别设置2个进出口,并与城市道路相接。项目的主要出入口设置在东侧入口广场,以达到城市人流的疏散。北侧入口广场作为共用广场,主要为室内、外步行街提供休闲、休息和交流的场所。与此同时,在项目内部设置T字形室外步行街,以方便行人购物和休息,加强项目不同朝向建筑之间的联系。在室内步行街的末端设置了一个广场,以疏散行人。

2.5建筑外立面设计

在建筑外立面设计时,要体现出建筑的时代性和标志性。在设计中,采用了简约的设计方式,通过加强铝塑板墙面与玻璃之间的对比,以营造出良好的购物空间,强化购物的形象,突出建筑良好的商业气氛。在主体建筑设计时,为了体现简洁、大方的建筑特征,呈方形布置,以强化建筑的视觉冲击力,确保使用面积的有效性。大型商业综合体方形布置形式主要包括正方形布置与长方形布置,这两种布置方式是建筑平面设计的要素。与此同时,在外空间立面设计时,还要考虑到满足建筑功能及业态外窗的功能要求,如餐饮类建筑都要考虑到足够的外窗的设置问题;百货类建筑需要在首层设置展示橱窗。因此,我们需要在立面设计上,合理地布局建筑的功能,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商业综合性建筑立面设计有别于一般住宅建筑,而更加倾向于公建化的立面效果;另外,还要考虑到每户独立分体空调外机位的设置,融入到整体建筑外空间的组织中来。

2.6建筑景观设计

综合体景观设计如下:(1)外街空间设计。在建筑外立面设计时,其设计的重点大于外街空间设计。在外街空间设计时,要强化地面上的投影效果,且采用现代的铺装风格,以突出建筑外立面的形象,塑造了有个性的建筑空间。(2)内街空间设计。内街空间设计采用了水元素,加强内街空间与硬朗的建筑的风格对比,同时采用了水流式的铺装方式,提升建筑的动感,加强与室内空间的联系,以增强室内步行街不同空间之间的联系,提升整个购物空间的活力。(3)建筑景观绿化设计。在建筑景观绿化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简洁、精致的原则。在外街绿化设计时,采用整形的绿化,同时结合泛光照明,营造出良好的商业氛围。在景观植物选择时,我们选择了海藻类名贵植物,以加强其与周边环境的区别。在商业广场局部景观设计时,应以香樟作为点缀,并增加了移动绿化的设置,强化绿化效果。(4)南面广场设计。在南面广场设计时,大量使用了雕塑小品、水体、室外家具等。其中,水体设计以喷泉、瀑布为主,以吸引人流,增加商业气氛,同时还可以调节气候、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在雕塑小品的设计上,根据广场的特质,采用鲜亮色彩,加强造型塑造,体现文气气息和时代感,并突出商业氛围。

3结束语

商业综合体的出现,不仅有利于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优化,而且大幅度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实例,主要从建筑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外立面设计和景观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大型商业广场设计要素,旨在为商业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蒋卫峰 单位:广东广龙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诗惠.商业建筑设计的街区化发展形态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郑旖.浅谈现代商业建筑设计分析[J].建筑知识,2016,(1):43.

商业街规划设计篇7

关键词:资源观;历史文化脉络;遂安古城;姜家镇商业街

Abstract: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lines of an area are embedded in the traditional communities, which also distinguishes with the disappear of such communities, rendering an area to lack of the forceful driv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ediment in the modern social development. Jiangjia Town in the Ancient City of Suian of Zhejiang Province lacks sufficient development force due to being deprived of regional cultural foundation. With the modern recreation of the appearance of the Ancient City of Suian and relocation protection of surrounding historical buildings as the designed measures, this paper probes the advance road of regional culture in modern township building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resource concept;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ine;the Ancient City of Suian;commercial street of Jiangjia Town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09)10-44(6)

作者简介:范霄鹏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袁媛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传统聚落,将其在长期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发展脉络凝结在聚落风貌形态之上,并且其特质已成为一种地区文化的标识性资源。在当今全球化快速发展、文化逐渐趋同的背景下,体现着文化脉络的聚落传统风貌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这种“稀缺性”决定了地区发展的价值。聚落风貌形态作为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资源,特别是在旅游业发展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挖掘和弘扬地区历史文化、拓展旅游资源以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姜家镇呈现出历史文化的“失忆”状态。即浙江省淳安县由于兴建水库的历史事件,而使得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遂安古城淹没在浩渺的水面之下,从而导致当今姜家镇地区的建设历史被大大地缩短,地区文化脉络的断裂和文化价值载体的消失。立足于拓展千岛湖旅游类型的目标,面对文化底蕴的缺失而呈现出发展力不足的状况,在旅游基地――姜家镇的商业街建设中,聚焦于通过钩沉淹没于水下的历史资源和利用现存的历史建筑,再续地区的文化脉络。

一、文脉溯源与营造理念

1.从遂安古城到姜家镇

浙江省遂安县的县城,即遂安古城,地处现今千岛湖至姜家镇航道中的遂安列岛与婺头尖之间,距离现今的姜家镇5公里。遂安县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建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遂安县治迁至五狮山下,由此而得名“狮城”。古狮城处江西和安徽过往浙江的交通要隘,为百里平丘土地肥沃的富庶之地,自古以来有“浙西小天府”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狮城处于古徽婺一隅,深受徽商和徽州文化的影响,能工巧匠无数,城市布局和城中建筑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史料记载至解放初(1956年)时有居民1347户5371人。(图1)

1959年,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施工的水力发电站――新安江水利发电站开始蓄水,形成了新安江水库,原先的千山郡就此成了现今的千岛湖。遂安县城由于地势低,按照设计将被淹没于水下25~35米左右。由于上游暴雨导致水库水位上涨迅速,古城中的绝大部分房屋以及其中的家具都因来不及搬迁,而完好无损地保留并沉睡于水面之下。原遂安古城的居民,迁至古城以西5公里外的姜家村,并在此休养生息、重建家园,建设成了现今的姜家镇。

2.姜家镇发展现状

现今的姜家镇位于淳安县西南部郁川半岛,是千岛湖风景区的西大门,地处千岛湖、沪、杭大都市与皖、赣、闽等省的交接点上,东距县城千岛湖镇39公里,距杭州、上海市区分别为180公里和350公里,西距黄山仅84公里。镇域陆地面积129.7平方公里,建成区总面积0.63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人,集镇人口3000人。

姜家镇以奇山秀水著称,自然环境形态为山低坡缓、湖面广阔、岛屿密集、港湾回环、层林交错,故被古人称之为“山川形胜,墨斗之墟”,是一处优雅宁静之地,被誉为“郁溪胜迹”。2006年,《新安江―富春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千岛湖风景分区规划》中将姜家镇定位为千岛湖风景区西南部旅游次中心,已经建设完工的姜家镇旅游码头开通了与千岛湖主湖区的水上游线,沿千汾线车行一个多小时即可抵达黄山,水陆交通的便捷使得姜家镇成为“千岛湖至黄山”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中继站。

尽管有着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政策支持等有利条件,但姜家镇发展力不足的状况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姜家镇的城镇建设主题为“风情小镇、山水姜家”,而现实的状况是有“小镇”而无“风情”、有“山水”而缺“独特”,即人文资源分布零散、缺乏利用,自然山水资源缺乏与千岛湖主湖区的鲜明差异。

3.立足文化脉络的营造理念

纵观千岛湖区域旅游的建设状况,其主打产品为主湖区的水面和登岛观光旅游,而主湖区周边地区的旅游产品则分布散、规模小且关联度弱。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旅游方式单一,特色项目和参与性项目少,观光活动多而休闲娱乐活动少,缺乏本土文化挖掘与展示等。鉴于这样的状况,姜家镇作为千岛湖旅游次中心的建设,采取与千岛湖主湖区资源利用的错位发展方式则是必然的途径,即通过转化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旅游发展的要素,突出地方文脉以拓展千岛湖旅游的内涵。

姜家商业街是姜家镇发展建设中的重点项目,其紧邻新建的姜家旅游码头的凸出位置,以及作为千岛湖区水上游线的延伸端点,成为游人登岸进入姜家镇的门户,因此商业街的形态必然承担着标示姜家以历史文化资源建设“风情小镇”的核心作用(图2)。故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主线,使其集中体现姜家的地区文脉特色,实现旅游差异性发展则成为商业街建设的目标。基于商业街的建设目标,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脉络确立为营造理念,并将营造理念落实为两个方面的规划设计措施。即一方面将淹没于水下的遂安古城所拥有的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由不可见的资源转化成可见的实体资源,并在商业街的建设中进行再创造;另一方面将姜家镇周边地区的零星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遗存,由散布的保留状态整合成集中的保护状态,并使其成为商业街环境风貌建设的控制点。

二、古城风貌的当代再创造

基于挖掘、推展和重续地区文化脉络的发展目标,姜家商业街在塑造承载历史文化的环境风貌上,汲取遂安古城的非物质和物质历史遗存作为形态营造的基础元素,并依据当代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旅游模式,在商业街实体和空间环境中进行再创造而非复原性再造。在遂安特质、空间布局和街巷结构等几个方面,将风貌营造理念连贯地转化成具体的营造措施,以实现陆上商业街对水下遂安古城的风貌再创造。

1.源水之城

姜家商业街的规划设计主题确定为“源水之城”,其主题的提出有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的依据,并且在表达遂安古城特质上具有文化脉络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的指向。

在历史上,遂安古城有两条人工引入的水系,为该地区古严陵六县中最独具匠心之作,水系被冠以“县城涧水”。城水围绕与贯通、城山相依与相融的山水格局,构成了遂安古城选址环境和形态风貌的特质。

在现实中,姜家镇处在千岛湖湖区的上游,郁川溪自西北方向汇入成为浩渺湖水的主要源头之一。据此,通过将“源水之城”的主题作为商业街的规划设计理念,意在联结历史与当代、融合当地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特征。

这样的营造主题转换成商业街规划设计的措施――商业街西入口以水流作为主体环境营造要素,水流从题有“源水之城”的景观墙中涌出并流入街内河道,配合植物和石材河岸等地方材料,标识出姜家商业街的“源水”主题。水流流入贯通商业街的河道之中,构成水陆两道并行的商业街骨架,河道水面宽窄收放变化并设置水埠码头,加之石桥、井台、池塘、跌水等要素穿插其间,营造出水乡生活环境的亲切氛围,河道由西端沿街蜿蜒流向东南,汇入商业街东端晨钟台下的一池静水,联结了商业街西部和东部的陆路与水陆入口门户,并契合了涧水贯城的古城风貌,再构出城、街、建筑和水道之间相互融合的特征。

2.空间布局

历史上的遂安古城虽淹没于湖水之下,但考据的古城图准确地绘制出了遂安古城山水环境的空间布局形态:山――据旧遂安《山川图》所示,狮城选址遵循中国典型的风水模式(“婺峰环其前,五狮拥其后”),周边众山层层环绕形成完整的地理单元,城墙南临水、北越山,突显出古城空间布局中的防御功能;水――据旧志《方舆志・水》表述,狮城选址之初,为了确保城池“聚气”,刻意将两条涧水引入城池,人工引入并沿街巷流淌的水系,保证了城中居民的生活用水(图3)。

基于商业街的规划设计定位为遂安古城的历史片断,在空间布局上凸出强调山水要素的运用和组合。在商业街规划设计的措施上,保留地段中部的独立山体并将其作为重要的要素纳入街道空间布局中,即将街道空间推近山体形成拥有自然界面的半街格局,以丰富街道空间的布局形态。配合凸显山体要素的空间布局,将方塘和瀛山书院构筑成街道另一侧的界面,穿街的河道在此处流入方塘,使得建筑营造与山水环境相互交融,并创造出商业街上富有地区特质的空间节点(图4)。

3.街巷走势

历史上的遂安古城有六条主要街道,其中最主要的是横贯东西并连接东西两座城门的东大街与北大街,由县衙向南延伸出的直街与东西两街交汇于古城的中部,形成“丁”字形的街道骨架。古城中的主要街道除南北向的直街外,其余街道与巷弄皆顺应山势和水系呈现出弯曲的线性,尤其以东西向街巷弯曲和折转最为鲜明,且水系水圳与街道走势关联紧密(图5)。

在商业街的规划设计上,提取遂安古城的街巷走势特征运用于街道的线性塑造,即将古城弯曲转折的东西向街道结合规划地段进行变形,商业街主体街道由西北入口门户进入后折向南北走势,取得保留山体作为街道对景并利用街道空间节点转向东西走势,蜿蜒转折联结东部旅游码头的水路登岸门户。并行与穿街流淌的河道和街道空间配合,串联起各个空间节点,展现出传统街道灵活多变的形态走势与生活气息浓厚的氛围,并结合规划用地的条件营造出传统街道的空间趣味和遂安古城的街道形态特征。

4.街巷结构

历史上的遂安古城街巷空间结构由“街―巷―弄”三个等级构成,与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相对应,街道宽度最大、通达性好,且承载的通行量最大,而巷则次之、弄则再次之。在形态上,主街相对直而宽,巷弄往往窄而曲,深入地块内部的巷弄与主体街道转折相连,形成“鱼骨”状的街巷结构。

鉴于街巷结构的确立是古城风貌再创造的基础,在姜家商业街的设计中,提取三级的街巷等级和“鱼骨”状的街巷结构,并根据当代人们旅游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进行容量上的测算,确定步行商业街的主街宽度为7~10米,巷道宽度为3~4米,滨湖步行景观道的宽度为2米。依据人流的集聚状况和临街建筑的功能业态与规模,对主街的宽度进行调适,并与蜿蜒串行其间的河道相互配合联结各规划节点空间,构筑通行空间、驻留空间和景观空间配置有效的街巷结构体系(图6)。

5.形态肌理

遂安古城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传统城镇的形态肌理,即以矩形的民居建筑为单元集聚而成,无论“前店后居”还是“下店上居”模式的商业建筑,都是在民居建筑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故而商业类建筑与居住类建筑在尺度规模上没有大的差异,由此所形成的城镇形态表现为匀质化规模肌理和屋顶肌理。古城匀质化的形态肌理所承载的内容,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内向的生产生活模式。

鉴于传统城镇形态肌理的形成为当时人们的生活模式使然,而现代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旅游和商业活动等都与以往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传统街巷形态肌理与现代生活行为模式之间的冲突,成为姜家商业街规划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商业街具体的规划设计措施上,结合商业街地段北侧和西侧接城镇、南侧临湖面的状况,对形态肌理的塑造进行了划分,即地段中部的形态突出强调古城的传统肌理,采取小体量单元化的组合方式控制建筑物的开间数、形式和高度,以形成亲切的形态尺度;地段西部和北部的形态顺应城镇尺度的要求,采取相对较大体量的建筑并配合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以协调整个地段传统风貌的塑造;地段南部和东部的形态顺应湖面观景的要求,采取相对开敞的空间形态配合滨湖步行道与码头广场,以实现开阔湖面与陆地街巷之间的空间转换。通过对整个商业街地段分段的形态塑造,构建起“外整内零”的肌理,外部衔接城镇与湖面,内部强化古城的传统风貌。

三、历史建筑的迁地保护

建筑单体的造型反映出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建造栖居环境的方式,对于延续地区文化的脉络具有重要的作用。姜家镇周边的炉形村和浪川乡洪家村等地保留着一些具有典型徽州特色民居,但这些传统建筑和构筑物由于分布零散且未得到保护,多闲置和破败。姜家商业街的建设对散布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整合具有两个方面的效益:一是将历史遗存集中,以便有效地进行保护;二是利用历史资源,推动商业街建设中地区文化脉络的重续。

1.迁地保护――历史建筑的再生途径

零星散布于姜家镇周边多个乡村的传统民居、祠堂建筑以及牌坊构筑物等,普遍为级别较低的历史遗存,其中只有少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普查单位,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炉形村的余氏节孝坊,文物普查单位的郭村汪氏宗祠等。绝大多数具有典型传统风貌的建筑尚够不上普查挂牌的级别,如浪川乡洪家村的民居建筑等。这些历史遗存由于功能衰败、缺乏资金、年久失修、无人看管等原因,而呈现出破败或闲置的状态,如余氏节孝坊周边因为村民搭建房屋而局部改变了形态,洪家村的砖构牌坊面临即将坍塌,民居中拥有典型徽州地域文化特征的精美木雕由于烟熏火燎而改变了本来面目(图7)。

借姜家商业街建设的契机,将挖掘、重续地区文化脉络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延伸到商业街项目之外,改变传统建(构)筑物的散点保留状态为集中保护状态,即通过搬迁这些历史遗存并使其成为商业街的建设要素,对当地存留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释放出蛰伏于其间的文化价值。通过迁地保护将正在逐渐消失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可资利用的旅游资源,并根据商业街功能业态的规划建设赋予历史建筑以新的功能,如改变汪氏宗祠的闲置状态,引入文化展示功能和恢复祭祖的民俗活动。通过在当代旅游功能建设构架中,赋予传统建筑有活力的当代功能内涵并由此获得维修资金,确保历史建筑能得以再生和有效的保护。

2.历史建筑――街巷风貌的控制要点

由于姜家镇地处古徽州文化圈范围内,散布于其周边乡村的传统民居建(构)筑物尽管级别较低,但普遍具有典型的徽州民居风貌特征,承载着当地历史文化发展的印迹,也蕴含着地区人们的生活情感和文化传承的记忆。这些历史建(构)筑物的功能型制、空间形态、设置方式与建构材料等,均体现出地区文化的特征,如汪氏宗祠的功能型制和空间形态既具有典型的徽州建筑特征又具有遂安本地的文化特色,建于清乾隆年间余氏节孝坊牌坊的设置方式和建构形态具有遂安地区独特的建造特征。

尽管对历史遗存的建(构)筑物进行迁地保护有利于延续地区的文化脉络,有利于整合资源,拓展旅游产品的类型,但不可否认的是历史建筑的迁地保护所需耗费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较大。据此在商业街的规划设计中,出于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考虑,对众多历史遗存进行选择性的迁地保护,并使其发挥出展现地区文化脉络最大效益是主要的工作内容。即选择体量规模适宜和具有当地典型形态特征的历史遗存,迁入已经搭建起的商业街巷骨架中,结合街巷的线性转折、节点空间和公共活动场所等关键位置进行设置,使得历史建筑的形态特征成为商业街空间形态的控制要点,统领并引导商业街进行展现地区文化的整体风貌的塑造。如在商业街空间形态的高潮节点上迁入汪氏宗祠,结合公共空间营造商业街传统风貌的核心区域。

3.嵌入融合――迁入建筑与建构匹配

具有当地历史文化特征的建(构)筑物,尽管其在承载功能、建构方式、表达意义等方面与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有着和谐的对应关系,但与当今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和建造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避免迁入的历史建筑孤立于功能环境、行为环境和实体空间环境之外,建构历史建筑周边的空间环境,使其融入姜家商业街整体风貌和环境气氛之中,就成为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内容。针对嵌入商业街中的历史建筑,建构其周边的空间环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实体空间形态方面的匹配,二是当代人们行为方式以及功能需求的匹配。

在实体空间形态方面,侧重以嵌入的传统建(构)筑物的形态风貌为主体,周边的实体和空间营造与主体相协调,在建筑形式、规模体量、尺度比例和材质色彩等要素上予以呼应,共同构成符合造型逻辑和凸显地区风貌特征的街巷节点。如依据商业街东西两个出入口嵌入的牌坊,规划设计侧向对应的次级巷道,以凸显牌坊不跨越街巷设置的地区特征。

在功能环境与行为方面,侧重以当代旅游的业态功能接替嵌入历史建筑的原有功能,以人们行为方式的公共属性来彰显嵌入历史建筑的风貌特征,在嵌入建筑的前端设置容纳人们公共活动的街道广场,并在其周边建设功能相互连贯的公共建筑。如在嵌入商业街中部的汪氏宗祠南部设置广场,配合宗祠所承担的地区文化展示博览功能,在广场南侧建设戏台、广场周边设置酒楼茶肆等建筑,建构起具有浓郁地方风貌特征的公共活动场所。

四、结语

在姜家商业街的规划设计中,挖掘、重续和弘扬地区历史文化,以此丰富旅游的资源达到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地区历史文化脉络的资源化转化具体落实为两个层面的措施:一是通过“打捞”淹没于湖水之下遂安古城的街巷形态要素,将这些要素作为基础在商业街规划设计中进行再创造,以实现地区街巷风貌的“有源”发展,重续和拓展地区的文化脉络;二是通过在商业街空间格局中汇聚周边零散分布的传统建筑,以具有典型地区特征的建筑来统领商业街整体风貌的建构,实现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并实现有效保护的双重效益。

商业街规划设计篇8

关键词:实例分析,扬州紫藤园商业街古城保护,现代商业建筑

 

1.导论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产物,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轨迹,不同的地域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和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知从何时起,传统民居、历史街区,甚至连文物古迹,似乎都被视为我们经济发展和开发建设的绊脚石。遗憾的是,在新区开发和旧城更新的同时,数百年来形成的富有人情味和鲜明特色的古老街区,经过一次次“脱胎换骨”式的改造,消失殆尽,迅猛而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使得许多城市变成了“千城一面”的无个性的都市空间,我们已经很难透过不同城市独特的建筑风格感受到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

扬州市,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我国传统风貌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之一。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扬州市努力推进着古城的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在改造古城传统格局和风貌、传承和展示历史文化、改善老城区居住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笔者有幸参与了扬州市紫藤园商业街规划设计工作,也希望在探索如何找出一条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古城面貌的道路上,做出一些努力和尝试。

2.项目概况

紫藤园项目位于扬州市文昌商圈核心区,时代广场南侧,西为淮海路,东为通泗街(南小街),北为通泗北街,南为通泗西街。该项目是由扬州一家颇具实力的房地产公司开发,并努力将其打造成为集购物、休闲、娱乐、特色美食为一体的高档精品商业区。建成后的紫藤园将成为扬州文昌商圈核心区又一现代化商业综合体。

本地块规划用地总面积19815.9平方米,后经甲方要求,拟将地块西南角的两栋5层楼拆除纳入规划建设用地内,这样本次实际可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21043.3平方米。根据规划设计要点,建筑密度小于35%,绿地率大于20%,容积率小于1.3。项目用地内有一株一级保护古树——700年紫藤需原地保护,使其成为整个商业建筑群的中心与亮点。

3.规划设计理念

(1)古树保护:对用地内的一级保护古树——700年古紫藤原地保护,使其与新规划的商业建筑群和谐共生,让古老的紫藤焕发出时代的生机与活力,现代的建筑彰显出扬州的文化与传统。

(2)空间特色:以视线、景观为空间形态设计的核心,增强空间的纵深感、多样性以及步移景异的空间变化。。以古紫藤为景观中心,最大限度提升商业建筑群的空间感受。商业建筑采用院落围合式的建筑布局,保留古紫藤及其旁边较为集中的树木作为整个建筑群的景观中心,并设置下沉式的院落庭园,丰富了建筑群的空间层次,为地下一层赢得了良好的通风采光与环境景观,充分发掘了地下一层的商业价值。

(3)以人为本:景观、立面注重意境和细节设计,充分反映高档精品商业区的需要,创造简约、清新、雅致的氛围和风格,提升整个商业区的文化品味。以中心的步行街为主线,将错落有致的围合院落串联在一起,创造出良好的商业氛围,同时商业街以步行街为人流中心,并与地块北面的时代广场相辉映,形成良好的视觉感受,结合周边的公共绿化空间,提供与商业购物与休闲相吻合的绿化景观空间形态,形成舒适的商业空间类型与购物环境。

4.总平面设计

4.1总体功能布局

由于用地处于文昌商圈的核心区,周边有文昌阁、扬州金鹰以及时代广场等较有影响力的建筑,而且地块内又有一级保护古树作为景观中心,因此规划建筑的定位就是努力打造出一个既与扬州传统建筑形式相协调,又有现代时尚气息的高品质的商业综合体。建筑群的主入口放在时代广场南侧的通泗北街,次入口放在用地南端的通泗西街上,中间为步行街,内部以院落的形式组织,并结合院落布置景观绿化和适当的地面停车。

4.2交通流线组织

根据基地现状和规划要求,建设用地北面的通泗北街,南面的通泗西街各设一个机动车出入口,沿基地内建筑群周边设环形机动车道,中间为商业步行街,平时禁止机动车通行,但紧急情况下也可作为应急消防通道。这样的交通流线组织尽可能地避免了人流与车流的相互交织,为前来购物、游览的顾客提供了一个环境优雅,安全便捷的商业环境。机动车及非机动车主要停靠在地下车库,地面则利用室外边角地带设置少量临时停车位,能够充分满足商业购物停车配套的需求。

4.3景观设计

结合城市绿化景观,保留古树及其周边树木,作为建筑群的中心景观,并设置下沉式院落,形成步移景异,错落有致的多层次景观绿化效果,同时处理好沿街的地面铺装,配置好各种景观苗木绿化品种,并设置适量的休闲座椅供公众休憩。商业建筑的灯光设计则更多的考虑了城市的夜景效果,突显整个建筑群的商业氛围。建筑主体采用泛光设计,只在顶部集中处理光源,以形成城市的亮点。。整体以浅色泛光为主,局部点缀暖色点光源,以加强轻松的气氛。

5.关于建筑单体设计的思考

5.1关于城市空间和建筑形象的考虑——建筑体量的确定

用地位于文昌商圈的时代广场南侧,考虑到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扬州老城区的整体建筑风貌,规划设计要点要求建筑的檐口高度以12米为主,局部最高不超过16米。形象和体量将对城市空间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设计之初我们首先要研究和确定建筑的大概造型和体量。基地的主要沿街面位于时代广场南面的通泗北街,地形较为方整,因此建筑需要考虑两个方面:

(1)如何处理好规划建筑布局与时代广场的协调关系,延续其原有的商业氛围和价值。

(2)规划建筑的布局如何巧妙地结合保护古树古紫藤,既起到原地保护的作用,又充分发挥古树的景观价值,从而提升建筑群的商业价值,和文化品味。。

因此建筑布局时利用时代广场的中心为中轴线设置开敞的商业步行街,将大量人流引入紫藤园商圈,提高了其商业价值。同时考虑到保留古树的独特的景观价值,建筑布局时沿古紫藤周边尽可能的做的很通透,使建筑室内与外部环境相互交融,这样既提升了商业建筑的空间品质,又突出了古紫藤在整个建筑群中的中心地位。

在地块周边东、西、南都有保留建筑,因此建筑群考虑内向性的院落围合式的空间布局,内部的建筑形态与空间感受显得尤为重要。空间既灵活多变,又稳重而不乏现代感。建筑内部,建筑与环境相互交融,形成良好的创新空间,为休闲购物提供更好的空间环境。

5.2关于内外交通组织的考虑

根据城市主要人流流向主要来自时代广场南面的通泗北街,公众人流通过步行街进入紫藤园业街,再进入一个一个围合的院落,楼层之间又通过多部自动扶梯、楼梯相连系。机动车主入口安排在通泗北街上,次入口安排在通泗西街上,沿建筑群周边设环形消防车道,并在入口附近设下地下车库的汽车坡道,使得交通流线清晰明了。

5.3关于内部功能组织的考虑

建筑内部采用院落围合以及竖向分区的方法,地下二层为汽车库、自行车库、货物库房以及设备用房,地下一层为商业用房,地上1--3层为高端品牌的精品商铺、高品质的特色美食以及休闲娱乐。

由于规划要求对建筑高度有限制,设计时将一层商业层高定为4.8米,二层,三层层高定为3.6米,这样的层高设置为商业购物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尺度。建筑大部分都采用规整的框架结构柱网,内部采用轻质隔断,或通透的玻璃隔断,可以根据商铺的销售或承租情况灵活的进行分隔。从商业建筑的布局特点,以及考虑到建成后的使用效果,整个建筑采用定风量低速风道送风空调方式避免使用分体式空调对建筑外立面效果的破坏。地下汽车库、地下自行车库、地下商铺等场所,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同时利用下沉式的院落布置,并采取机械补风或自然补风方式,充分解决整个商业建筑群的通风采光问题。

5.4关于建筑形象与外立面的考虑

建筑风格借鉴扬州传统的建筑形式,使得规划建筑与老城区的整体风貌相协调,但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通过对现场及周边已有建筑和环境的勘查,发觉与基地一街之隔的时代广场是一种吸收了一些古典元素的现代风格的集中式大型商业建筑,如果我们采用完全的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与形式,可能反而会与周边环境不够协调,因此我们将规划建筑的整体风格定位在现代中式风格上,让传统的建筑符号与元素融入到现代的建筑手法中,让规划建筑传统但又不缺乏现代感。建筑的色彩以灰瓦白墙为主,局部辅以暖色的木质百叶以及深色的型钢线条,形成协调、统一、丰富的城市建筑色彩。并通过虚实对比力求形成一种沉稳有力,具有现代感的中式风格的商业建筑,力图通过建筑来彰显紫藤园商业街的档次与气质。

6.结束语

在当前经济高速增长、快速城市化以及社会转型等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巨大的挑战。现实使人们再次认识到,城市更新与发展不仅是兴建新建筑,而且是应该包括大量的普通历史建筑在不断的更新和改造中获得新生,使得整个城市的历史文脉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得以传承。这就需要反思我们的城市规划理念、城市保护政策,以及建筑设计风格的定位。

 

上一篇:中职课程教学设计范文 下一篇:番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