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的特殊功能范文

时间:2023-09-22 16:45:34

学校教育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的特殊功能篇1

【关键词】高等特殊教育 实训基地 建设思路

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高级人才,而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它能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接触本行业的新技术、新技能。因此,建设特殊教育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需要,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要。

一、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社会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因此,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

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学科式教育,其重点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重点是以实践性教学为主。所以,实训基地是教学过程中的也一个重要场所,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过程,最终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二、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

1.专业实践教学的功能

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专业实践教学功能。教师应根据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设相应的实践项目,实训基地则提供专业岗位的基本技能训练、模拟操作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的场地。

2.产学研训相结合的功能

实训基地的建设体现科研功能,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基地。实训基地不仅有优良的科研场所、先进的仪器设备,同时还具备有利于科研工作开展的管理体制。

3.社会服务的功能

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具有较强的科研和人才优势,因此可以利用其资源优势为社会上特殊人群开展技术、培训、支持等方面的特殊服务,这对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学校的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4.“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训功能

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的突出特色,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掌握最新的特殊教育专业实用技术,引导学生发现性学习、主动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实践技能。因此,教师应首先在实切l基地不断地进行自我培训,实现其实践能力的转变和提高。

三、当前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长期以来,特殊教育由于底子薄弱,经费有限,观念没有更新,因此使得特殊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一直成为整个教育系统建设中基地建设最薄弱的部分。

2.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企业要想接收高等特殊教育学生参加实训『,必然会挤占企业的一定资源,同时要提供相应的生活、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条件。

3.企业参与的数目和层次不高,没有能形成普遍参与的浓厚气氛,也不能充分的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中,加之适应企业参与的教育教学改革跟不上,从而使得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优势没有能凸显出来。

4.校企双方管理上的空白,使得学生参加实训后缺乏监管的力度和部门,管理上双方未能协调一致,导致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四、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1.建设宗旨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存在的综合性教学方式。它主要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岗位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建设宗旨为: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并逐步发展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科研和实验的重要基地。

2.建设内容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由于校内实训基地属于学校,学校拥有(或大部分拥有)实训基地的经营、管理权限。因此,建设上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满足基本理论的实践教学需要;②满足技能性实践教学需要;③满足综合性实训的教学需要;④满足学生技能发展和特长训练的要求;⑤满足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需要;⑥满足科研、研发的需要;⑦满足社会服务的需要;⑧实训基地应具有自发展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属于社会实体,学校与实训基地之间是合作关系,学校不拥有实训基地的经营、管理权(或部分拥有)。校外实训基地具有独立进行行业领域内的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社会实体的运作行为,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原型和宿主。因此,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加强校校、校企合作,保证实训基地建设的先进性。②建立“协作型”或“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以及建立“自主管理型”企业实训基地(如特殊儿童康复中心)。③开拓实训基地实训项目。开设面向社会性的服务性项目,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社会、康复机构等开展技术服务。

(3)加强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科研工作。根据学生学习阶段,将一些实践性教学内容直接融入到工作实际中去,与工作过程相结合。

(4)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实践教学团队。可以安排教师定期到基地实践锻炼,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自我,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及科研能力。同时,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去基层特殊学校系统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此外,还可以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共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以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

(5)加强实训教材建设,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相应的实训I教材,也可以应用国内外优秀的实训教材作为实践教学的教材。

(6)规范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的管理规章制度,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使实践教学能够有序地进行,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五、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意义

高等特殊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以培养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高素质的技术应该型人才为目标,使基地成为特殊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和专业培训的重要场所。因此,高等特殊教育要办出成效,要办出特色,必须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发展当今的特殊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使特殊教育专业院校更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通过校校、校企的合作,能够确保基地建设的先进性;可以解决实验教师师资的培养建设与管理的问题;通过开拓实训基地实践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此外,还能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完善实训大纲和实训手册的编写;通过实训基地的开放,使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内容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叶发钦,对特殊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5).

[2]姚丽梅,王玉生,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7).

学校教育的特殊功能篇2

1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对象的身心特征

特殊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有缺陷或残疾的少年儿童,即智力、听觉、视觉、肢体、语言、情绪等方面发展障碍的儿童少年。因此,不少的特殊教育学校视不同的对象称为“盲人学校”、“聋人学校”、“启智学校”等。特殊教育对象与普通教育对象在身心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在学校体育实施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身体活动是体育的主要手段和形式。教师传播知识、技术、技能和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首先要借助一定的直观手段(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等),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再现和无数次的模仿练习,学生才能掌握知识、技术、技能。而这些,对于视觉、听觉等方面残疾的学生来说,要比正常学生困难得多。如智力落后的学生,其身体发育随智力落后程度的加重而越来越差,生理和健康问题越来越多。中度以上智力落后儿童在肺活量、肌肉力量、身体平衡能力、身体协调性等指标明显落后于正常生。

听力残疾的学生主要依靠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途径感知外界事物。因此,限制了感知觉活动的范围和深度。因为他们听不到声音,许多信息他们就不了解。他们的感知觉活动缺少语言活动的参与,使第一信号系统(客观事物)与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出现脱节,造成他们虽接触的东西多,但会说(表达)的不多。由于思维活动要借助语言才能进行,因此,听力的残疾又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研究发现,聋生在完成智力测验的试题上存在着比同龄健全学生更多的困难(除语言理解方面的困难外),即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与健全学生有一定的差距。

盲生由于视觉丧失,因此缺乏视觉表象。他们的语言缺乏感性做基础,导致语言与实物脱节,不仅如此,由于丧失视觉,空间定向能力差,往往依靠听觉注意来补偿。由于缺乏视觉表象,对事物感知受到局限,通过其它感觉获得的感性材料往往只反映事物的局部特征,以此作依据进行分析、推理,很容易产生错误判断。

不同的生理缺陷,又影响了残疾儿童的个性健康发展。他们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意志薄弱、缺乏主动性、兴趣单一、稳定性差等弱点。由于特教学校体育对象的上述身心特点,特教学校体育的目标、课程、教学组织、教学器材设备等,都有别于普通教育。

2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目标

在我国,特殊教育按其学段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目标与九年义务教育的体育目标是—致的。但由于学校体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教学校体育目标又有别于普通教育,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特殊教育学校把功能缺陷补偿与康复作为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培养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一定的曰常生活、劳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121所谓补偿,“是指机体失去某种器官或某种机能受到损害时的一种适应,是一种与正常人发展过程不同的有特殊性的发展过程。在这种有特殊性的适应和发展过程中被损害的机能可以被不同程度地恢复、弥补、改善或替代”11167。体育在这种补偿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是功能缺陷补偿和康复的积极、有效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特教学校体育较之普通学校更重要。

其二,特教学校体育更突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特殊教育理论认为,残疾学生的生理缺陷为第—性的缺陷,如盲、聋、哑、智障等。而盲、聋、哑等生理缺陷导致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缺陷为第二性缺陷。体育以其独有的功能在改善和矫正残疾学生第二性缺陷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体育又可以培养人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而这些,都是残疾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创造财富的劳动者所必需的。残疾学生更需要通过学校体育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3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体育课程更强调,“坚持’健康第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31。自不待言,特教学校体育课程概莫能外。但与普通学校相比,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内容更要体现残疾儿童(少年)的身心特点。

第一,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在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等需求的同时,更追求其缺陷补偿与康复的功能,使教学过程与缺陷补偿相统1。我国的特殊教育理论认为,残疾儿童的第一性缺陷是其心理和教育特殊性产生的物质基础,是应由医生来诊断和鉴定或通过医疗措施加以治疗的;而由第一性缺陷派生出来的第二性缺陷要由教育工作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来加以训练和补偿。因此,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追求缺陷补偿与功能康复的实效性,使传播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与缺陷补偿统—起来。这也是“健康第一”思想在特教学校体育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特教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针对性更强。同是特教学校,盲生、聋生、智力落后学生的体育课程内容差别也非常大。在保证残疾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基本运动能力的同时,对盲生,应突出培养正确的定向和运动能力、坐立行走正确姿势的课程内容;对聋生,锻炼其视觉、触觉、运动觉和残余听觉能力,集音乐、舞蹈、体操、游戏等为一体的律动内容的比重要大;对智力落后的学生,则要发展其大肌肉群的活动能力、反应能力的协调平衡能力,自然,与这方面相关的课程内容相对要多。对竞技项目进行“教材化”加工时也应该充分体现上述特点。

4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教学组织与教法

目前,基础教育正面临着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就差异性教育而言,特教学校较之普通学校更为突出。如智力落后儿童既有智力落后程度和性质的差异、神经活动类型的差异,同时又有需要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和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的差异。即便是智力缺陷程度完全一样,也可能由于不同原因而表现出对体育的不同需求。而对视觉和听觉缺陷的学生,除了有低视力和全盲的差异,重听与聋生的差异外,还都交织着其它身体与心理的差异。因此,实施个别指导是特教学校体育教学组织教法运用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如对盲生,教师不可能像对待正常学生那样,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建立动作表象,而要逐一指导。通过用手的触摸帮助其将姿势做正确,或摸对位置,或让其逐一触摸教师的正确姿势。

直观手段的补偿与综合运用,是特教体育教学方法的显着特点。直观是体育教学方法的重要特征,信息传递是体育教育方法的本质功能。因此,有人将体育教学方法分为视觉信息类、听觉悟信息类、触觉及本体感觉信息类等。对残疾学生,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即直观手段的选择较正常学生局限性大,必须充分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补偿作用,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如对盲生,宜采用听觉、触觉信息类方法以弥补其视觉丧失而不能通过视觉获取直观信息的缺陷;对于聋生,只能以形象的视觉和本体感觉信息类方法,来补偿其不能通过听觉获取直观信息的缺陷。

5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师资

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师从事的是一般体育教育工作,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从事的是特殊体育教育工作。面对特殊的学生、实施特殊的体育课程、采用特殊的体育教学组织与方法,为实现特殊的学校体育目标,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不仅具备普通学校体育教师所具备的体育专业素质,还要掌握系统的特殊教育理论和实际技能。如学习和掌握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儿童教育学、有关盲、聋、哑残疾儿童的病理学基础、康复医学基础,特殊体育教育教学组织与方法,以及盲文、手语等。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满足残疾儿童的特殊体育教育需求。在特殊教育十分发达的美国,必须大学毕业并取得特殊教育专业资格才能担任特教教师。因此,只具备一般的体育专业素质,是很难高质量的完成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任务的。我国国务院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中指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举办特殊教育师范院校、专业,或在普通师范院校附设特殊教育师资班,培养残疾人教育教师。”141我国有特教学校近2000所,每年都需要补充一定数量的特教体育教师。为满足特殊体育教育的长远发展对师资的需求,应增设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特教体育教师。

6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场地设备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必要的符合教育对象特点的物质条件,特别是体育场地设备。体育教学的场所,除了包括不同功能的教室外,还包括体育馆(房)和各种体育场地如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教学设备有两大类:一类是常规性设备,如桌椅、图书资料、电化教学设备等;另一类是专门的体育器材设备,如体操垫、健身器械、篮球、排球、足球等。由于教育对象不同,体育课程有别、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异样,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场地设备也有别于普通学校。如,原国家教委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中规定,9个班规模的学校活动场地,弱智和盲校应不少于3570m2,聋校应不少于5394m2;学校应设体育康复训练室,面积不少于56m2;盲校体育活动场地设置以适宜视力残疾学生使用的环形跑道和直跑道。除少部分作硬地外,大部分场地宜铺设草坪,并在适宜地位布置沙坑等适合残疾学生活动的体育设施和游戏场地。国家有关部门也曾颁布过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涉及到体育的有聋校29种、盲校33种、弱智学校41种。目前,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场地设备“常人化”、“竞技化”的问题较为突出,不符合残疾儿童特点,满足不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基本需要。应该组织体育、教育、医学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就特教学校体育物质条件的配备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不同残疾儿童的体育活动、康复训练的实际需要,编制特教学校体育场地设备配备目录及标准。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研究还是一个新课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异常活跃。可特教学校体育却相对滞后。目前对特教学校体育研究不够,特教学校体育实践缺少理论支持是一个重要原因。其中,科学地认识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对特殊教育的学校体育研究的逻辑起点。只有对其深入研究,才能促进特教学校体育各方面的研究。本文只是初步探讨,愿与同行们交流,推动该领域的研究。

学校教育的特殊功能篇3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及基础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在特殊教育中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教育职能,特殊教育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纲要”对特殊教育提出了三个发展要务,对制定特殊教育体育教师中长期专业化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在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的导引下有效提升特殊教育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充分发挥体育综合教育功能的重要保障,将会更有力地推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纲要”提出要支持和理解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的第一个发展要务是支持和理解特殊教育。要求各级政府重视在本地区发展特殊教育,要有规划的加快发展地方特殊教育,并提升社会公众对发展特殊教育的关注度。要注重和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残障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残障学生不畏困难的精神和自主融入社会的意识,强化残障学生社会适应性和操作性能力的培养。从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分析,需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在残障学生缺陷功能补偿和提高残障学生基本身体活动能力两方面发挥作用。残障学生身心发展缺陷补偿是特殊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对残障学生的身心缺陷补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特殊教育体育教师而言,需要正确认知残障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积极通过体育课内教学和课外身体锻炼对不同身心发展障碍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国家明确提出要强化各类残障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操作性能力。对于有各类生理和心理障碍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掌握各类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基础是基本的身体活动能力,而锻炼和提高残障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是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首要教学工作职责。鉴于此,体育教师应更深刻的认识到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重视自己的职责,并与学校其他专业教师一起培养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残障学生顺利融入社会提供身体素质保障。

二、“纲要”提出要健全特殊教育整体布局特殊教育的第二个发展要务是健全特殊教育整体布局。核心目标是至2020年,初步达到每个城市(地区)或者居民在三十万以上且学龄残障儿童数量较大的县(区)建成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要求各类普通学校要加大残障学生接收力度,现有随班就读的学校比例要进一步提升。要从学前残障儿童入手,普及残障适龄学生的义务教育。逐步提升残障学生教育层次。从完善我国特殊教育综合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分析,对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需求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具体分析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需求可将其分为绝对数量的人才需求和掌握特殊教育体育教学能力的人才需求。绝对数量的人才需求是指按照国家特殊教育发展规划,随着残障儿童入学率的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总体数量一定会增加,相应的体育教师的需求也会加大。绝对数量的人才需求目前来看只是具有需求的可能性,这种需求可能性具体何时能转化成实际需求还很难判断,对目前体育教师培养机构制定中长期培养计划的参考作用有限。掌握特殊教育体育教学能力的人才需求是指各级各类普通学校中的体育教师要掌握基本的特殊教育体育教学能力。按照国家教育总体规划,各级各类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师需要掌握各类残障学生的身心特征。随着开设随班就读和特教班的学校数量的增加以及现有随班就读和特教班规模的扩大,对体育教师掌握基本特殊教育体育教学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三、“纲要”提出要建立政策实施保障机制特殊教育的第三个发展要务是建立政策实施保障机制。由国家统一制定特殊教育学校的基本办学标准,由地方政府负责制定残障学生的生均办公经费标准。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同时支持有条件接收残障学生的普通学校改善残障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教师的表彰比例。资助家庭条件困难的残障学生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残障学生进入高中阶段逐步实施免费教育。从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分析,国家统一制定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已经有了实质进展,教育部已出台《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由中国计划出版社于2011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标准”中对不同招生类别特殊教育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原则上2012年起新建或翻建的特殊教育学校都要达到建设标准中规定的硬件要求。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整体体育场地器材的配置水平必定会逐步提升,为特殊教育残障学生创造更好的身体锻炼条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特殊教育学校若能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如适当提高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服装费标准等具体措施,可能会更有效地提升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敬业态度。

学校教育的特殊功能篇4

一、对特殊教育的偏见

《残疾人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加强领导。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具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有1853所,在校残疾学生37.88万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4.37万名。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72.1%,比2008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不久,我国将启动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攻坚计划》,解决实名登记的8万名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以“一人一案”的原则,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和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帮助残疾儿童接受教育,并解决特殊教育发展相关条件保障问题。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免收学费,并根据实际情况减免杂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残疾学生就学。最近,为了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为了使残疾孩子在缺陷补偿的关键期进行补偿,每年每所项目学校国家投资100万的项目基金。每年花费大量的资金培训领导、骨干教师,使特殊教育学校的领导、教师的管理水平,教学能力,思想观念等有很大的提升。

每个孩子都有潜力,都可能是天才。即使孩子不是天才,通过学校教育他们可以有基本的自理能力,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不会成为社会的累赘。目前有残疾儿童600多万,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趋势,将招收中、重度残疾儿童为主,那么我们特殊教育对象的残疾程度的加深,将要求我们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的转变。我们将以学生的简单吃饭、穿衣进行教育教学。这是因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目标就是这样,就是像有人说的现在的教师,把一个不会自理能力的人,教会他能够生活自理能力的“保姆”。这也是对特殊需要的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出发点。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特殊教育是为了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教育形式,是人类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表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二、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偏见

1、社会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片面看法。有人说看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多好,没有升学压力。

2、社会上也有些人认为,残疾孩子的智商都不高,一般人都能胜任,并且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也没有成功感。桃李满天下,作为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能这样,可是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教会孩子学会说一句话,要付出巨大的劳动。完成一个短期的教学目标,也像蜗牛行进那样艰难。有人做出这样的概括:世界上有三种救人于危难的职业:医生;消防救生人员;特殊教育教师。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应该坚信,自己从事的职业是天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如果自己能看管两个或三个残障学生,他们的家长就解放出来,从而参加到社会劳动中去,那么自己就为社会解放了两个或三个劳动力,就能为社会创造多一点的价值。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是教师的特殊群体,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具有障碍程度的残疾儿童,教师的素质保证被教育对象的享有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

首先,特殊教育的教师首先,都具有爱心,不会在言语上伤害学生,更不会在动作上伤害残疾儿童,具有博大的爱心,关心自己的学生,像学生的家长那样把学生看成宝贝。对于社会上有任何不公正对待自己的学生的不良行为给予制止和抵抗,尽力维护残疾孩子的尊严,充分维护残疾孩子的合法权利。以自己的形象去教育和感染对特殊教育不正确看法的人们。其次,特殊教育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它包括要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还要懂得音乐、体育、美术、手工等方面的知识。要具有特殊的教学手段和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能力。并能自己制作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件。这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帮助残疾学生全面发展是十分有力的。

其次,要具有学习的能力。为了特殊教育学校不断发展的需要,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应该明确,学习和参加培训学习是教师的权利。我们怎样才能适应不断改革的教学形式,怎样解读教学的新理念,怎样才能满足不断前进的特殊教育学校的需要。原来那种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已不适应新的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我们特殊教育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做一个全能的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

最后还要具有心理学、医学、沟通交流、评估学生缺陷补偿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现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入学年龄较以前偏小,要在他们学说话的关键期进行教育康复教育教学,要在身体功能缺陷补偿的关键期,进行教育教学康复,是他们的功能缺陷得到有效的康复,能力得到提高。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不仅具有普通学校教师的素质,还具有很多特殊的素质。一个具有具有较高素质和较高能力的特殊教育教师,始终把献身特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我们每个人应该不断提高认识,站在整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高度,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待这些问题,把残疾儿童作为我们的社会的平等成员。正确对待特殊教育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只有对特殊教育这份职业有正确的认识,端正了为特殊教育奉献的思想,才能够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全社会成员只有正确对待特殊教育和特殊教育教师,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够更加完善,我们的教育水平才能够整体提高。

学校教育的特殊功能篇5

论文关键词:特殊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的意义

职业教育能够提高国民的技能素质,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及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残疾人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安排实施。”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内容之一。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的总体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国家一系列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的出台,必将推动我国特殊职业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残疾学生只是由于身体某一器官或某几个功能发生了障碍,使其对应方面的能力发展受到了限制,而其他方面是健全的,甚至可能是超常的。在一定条件下缺陷器官的功能还能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特殊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视觉障碍者能够借助触觉、听觉实现功能代偿,没有了视觉信息干扰,注意力更能集中,记忆力也很强。通过职业教育完全可以胜任诸如音乐、曲艺、器乐、文学、编织、按摩、推拿、钢琴调律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听觉障碍者也能够从视觉功能得到代偿,他们通常视觉敏锐,视觉表象丰富,不受听觉干扰,他们的观察模仿能力更强。通过职业教育训练,除了与听觉相关的行业外,几乎可以从事其他所有的行业。例如,办公自动化、服装设计、图案设计、室内装潢设计、工艺美术、园林花卉、面点制作、家政服务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智力障碍者通过职业教育训练,完全可以胜任一些简单的非技术性工作。例如,餐厅服务员、清洁工、销售人员、传递员、油漆工、钳工、焊工、编织工、饲养员等方面的工作。

残疾学生具有可教性,只要对残疾人进行相应的职业教育,为其创造就业的机会,尊重他们的身心特点,残疾人完全可以发挥他们的潜能,成为人类财富的创造者。在对残疾学生的教育中,职业教育对残疾学生的意义尤为重大。它可以使残疾人掌握基本技能,成为参与社会、融入社会、建设社会的主人。因此,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特殊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之下,目前,特殊职业教育在开办学校数量、开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毕业学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特殊职业教育的发展,例如师资问题、场地设施设备问题、专业设置问题以及经费来源问题等。

2007年,赵巧云对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中开展职业教育的现存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河北省被调查的111所特殊教育学校中,仅有38所开展了职业教育,占34.2%,而65.8%的特殊教育学校根本没有开展职业教育。在开展职业教育的学校中,市属特校中73%开设了职业教育,而县属特校中,仅有28%开设了职业教育课程。在开设职业教育课程的特校中,仅开设一个专业的特校占了71%,而开设2~3个专业的特校仅占29%。在特校职业教育的专业中,以简单操作、低层次劳动技术为特征的传统项目开设较多,如缝纫、理发、烹饪等。而专业技术性较强,又更能够帮助学生将来生活和就业的新职教项目则开设较少,如办公自动化、服装设计、手机维修以及摄影照相等。在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中,职业教育教师共有42名,专职教师8名,占19%,兼职教师34名,占81%。非专业的兼职教师多是从中等特殊师范学校毕业,通过进修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承担了职业教育课程。94.8%的特殊教育学校没有规范的职业教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单一,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随意性强。在教学场地和设备上,有专用教室的仅有8所学校,占21%,而55%的学校为职业教育课与文化课混用教室,100%的特殊教育学校都反映设备不能满足职业教育教学所需,场地紧缺。

总之,当前特殊职业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特教经费短缺;特校城乡分布失调;职业教育师资少,“双师型”教师紧缺;开设专业少,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传统,教学场地设施紧缺等。

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职业教育是提高国民职业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我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境,阻碍着职业教育的继续发展。

生源不足,招生压力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更多的学生在完成义务阶段的教育之后,选择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导致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生源呈逐年下降趋势。在中国青年报社组织召开的“2009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上,柳州交通学校的招生就业负责人认为,现在很多职业学校都存在着招生的压力。除了更多学生选择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外,很多地方都兴办了职校,各个地方都封锁生源以满足当地的招生需求。浙江衡州中等专业学校的校长指出,生源流失情况严重,有的地方多达40%,甚至50%;此外还存在一部分隐形流失,虽然学生学籍还在,但是人却不在学校了。

学生质量差,教学效果不显著现阶段,职业学校的生源,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希望让子女上大学,读中等职业学校是最后无奈的选择。质量好的生源大多选择接受高等教育,职业学校就只能接收剩下的质量稍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从小被父母娇生惯养,吃苦耐劳的能力差,在学习过程中努力不够;同时个性张扬,给教师带来教学和管理的难度;部分学生没有很好的未来目标,导致教学效果不显著。

就业压力大,就业质量不高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200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5.35%,2006年为95.60%,2007年为96.10%,2008年为95.77%;2004年高职平均就业率为61%,2005年为62.1%,2008年为68%。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就业呈现出中职就业质量不高、高职就业率偏低的情况。不仅就业压力和就业形势严峻,而且阻碍了职业教育的继续发展。

生源不足各种因素引发生源不足,导致选择开设专业的人数不够,继而导致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室、器材设备、场地以及教师等资源使用不充分,出现了设备资源闲置的情况,职业技术学校仍然要继续运转,必将导致运行成本加大,形成了一种对公共资源的浪费。

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作的可能性探讨

残疾人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成才残疾学生只是由于一个感觉器官或几种功能发生障碍,使其对应方面的能力发展受到了限制,而其他方面是健全的,甚至可能是超常的,完全可以由其他器官实现功能的代偿。对视觉障碍者、听觉障碍者、智力障碍者进行特殊职业教育,并且为他们的就业创造一定的条件,他们是完全可以成才的。

社会应接纳残疾人参加社会工作关注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发展特殊教育的焦点之一。党和国家一直关心与重现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也规定用人单位要按比例雇佣残疾人。只要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对工作环境进行一定的调整,残疾人完全能够胜任相应的工作。通过对雇佣残疾人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回访,用人单位大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他们认为残疾员工对工作岗位比较珍惜,保证出勤,特别踏实,流动少,服从领导,善于从事反复性的工作等。

残疾学生勤奋刻苦,更容易学有所成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一般的“90后”相比,他们显得更加勤奋刻苦、意志顽强,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教师教导之下,也更容易学有所成。

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方的合作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特殊职业教育存在着师资不足、场地设施缺乏、专业设置较少以及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等困扰特殊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作则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正常职业教育学校中,教师教学技能过硬、经验丰富,教学目标明确,场地与设施齐全,开设专业丰富多样而且专业设置与社会结合紧密,完全能够解决特殊职业教育目前的困境。职业教育与特殊职业教育相结合,也能解决现行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能够缓解生源不足的境况;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勤奋刻苦,意志顽强,更容易学有所成;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关怀以及残疾人的自身努力,残疾人的就业率有保障,能够缓解学员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与特殊职业教育合作,能够提高职业教育资源(师资与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减少对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总之,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作,能够让更多的残疾学生从中受益,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残而不废、残而有为,平等而有尊严地参与社会生活;同时也能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境。

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作的问题探讨

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开展合作,是解决当前特殊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新途径,在合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合作形式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合作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两种模式:(1)办学主体在特殊学校,职业教育学校提供帮助,带领和培训一批特殊学校的职教教师,提供专业和技术指导,提供学生实习所需要的场地与设施,从而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2)将特殊职业教育融入职业教育之中,根据特殊学校的学生身心特点,由特殊学校教师提供教学方法指导,针对特殊职业教育的需要,指导特殊学校开展针对特殊学校的职业教育,并促进残疾人的职业教育。

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作的师资问题在特校中职教教师的职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职业教育中掌握残疾人教育手段(手语与盲文)与残疾人身心特点的师资缺乏。解决方法是建立残疾人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基地,一方面,提高特殊学校教师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提高特殊学校职业教育教师的特殊教育手段以及对残疾人身心特点的掌握,让从事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教师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在现阶段,可以有一个特殊学校教师与职业教育教师的磨合过渡的阶段,以解决师资问题。

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作的专业设置问题残疾人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需求,职业教育应明确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专业背景以及未来相关专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专业设置上,既要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还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的能力状况及特殊性,由特殊职业教育专家与职业教育专家共同商讨符合不同类型残疾人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作的教学内容与课程问题残疾人的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有不同之处,因此,可以由特殊职教教师与职业教育教师共同合作,编订符合残疾人身心特点、与专业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教育内容与课程设置。

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作的经费问题没有一定的经费支持,残疾人的职业教育问题将很难得到解决,因此要多方筹集经费。国家和各级政府应从财政上给予一定的专项资金;民政和残联应拨出一部分资金支持;可通过社会募集一部分资金;政府应给予相关企业一定的税收减免;受益家庭也应给予资金支持。

学校教育的特殊功能篇6

我国特殊教育的形式也趋向多样化,不仅有专门的残疾儿童幼儿园、有各种义务教育阶段的专门学校,也有专门的残疾人大学或系科,还有从幼儿园到大学的随班就读;不仅有政府如教育部门、民政部门举办的学校,还有群众团体或组织(如残疾人联合会)、个人举办的学校;不仅有残疾儿童如盲、聋、弱智儿童的专门教育,还有肢体残疾、特殊才能、一般智力超常儿童的专门教育。

我国特殊教育的成绩巨大,但是,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率的地区差异很大,不仅农村地区和城市有差异,东、西部也有差异。同时,残疾儿童的教育效益也存在差异。不仅盲、聋、弱智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主要从文化课角度看)存在差异,而且,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的教学效益差距也很大。

何以在特殊教育发展迅速的同时,又存在上述明显的差异呢?本文从我国近20年的经验出发,总结出四个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和大家交流。

1 民间文化

成绩的取得和问题的存在与民间文化的变化或与某些要素关系密切,或者说,特殊教育问题有着深深的文化烙印。

例如,有的家庭并不富裕,可是为了残疾的孩子却不辞辛劳地到处求医问药,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到学校读书。有的聋儿家长甚至连续好多年替孩子在学校上课,然后回家再教给孩子,直至使孩子获得大学文凭。在盲、聋、弱智三类儿童中都有这样典型的例子。这些例子反映出了人们对残疾人的慈爱、怜悯和把他们当作人来看待的文化特点。相反,有的家庭其实不贫穷,可就是不让自己的残疾孩子上学。这些家长认为,家庭可以养活他,不需要出去念书。还有人认为如让别人知道有一个残疾孩子,是很没有面子的。

缺陷补偿是指通过各种途径替代、改善或恢复受损伤器官和组织的功能。特殊教育特别重视通过内在和外在的各种条件,尽可能补偿特殊儿童的缺陷。缺陷补偿的内在条件依据于几个方面:首先,人的各种感知觉的感受性水平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的。感受性就是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有的人感觉敏锐,感受性高;而有的人感觉迟钝,感受性就低。在生活实践中,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感受性。如炼钢工人能够根据钢水的火花判断出炉内温度的高低,染料工人能够分辨出40种浓淡不同的黑色。基于此,我们发现,盲人的触觉感受性也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国外学者的研究证明:盲人的触觉阈限明显低于有视觉的人,盲人的触觉阈限平均为1. 02mm,其中最低的为0.07 mm,而有视觉的人触觉阈限平均为1. 97 mm。①这与盲人长期触摸点字、阅读盲文、运用触觉认识事物是有密切关系的。其次,人的机体具有代偿的功能。代偿是指当机体某器官发生病变、功能失常时,自身通过调整病变器官和发展其他健全器官的功能,使机体与环境重新趋于平衡和协调的过程。“人的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互相联系,并协调发挥作用。当机体的某一部分发生损伤,整个机体的功能将重新组合,健全器官将在一定程度上代偿受损伤器官的功能。”②如盲人由于较多地依赖听觉获取生活中的各种信息,久而久之,他们能比普通人听到更多的信息,从而给人一种“盲人耳朵特别灵”的印象;听力残疾儿童的视觉表象更清晰、更完整、更接近实物。据一项实验表明,让一组6岁的正常儿童和一组同龄的听力残疾儿童去观察电车,然后要求他们画出所看到的电车,结果听力残疾儿童画出了更多的细节。③第三,人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去适应环境,通过艰苦的努力,充分发挥自己内在的潜力,尽可能克服障碍给自己带来的种种不便。

缺陷补偿的外在条件也有几个方面:首先,特殊儿童的缺陷补偿有赖于良好的社会环境。全社会有一个关心、爱护、尊重、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国家为特殊儿童创造适宜的生活、学习、医疗、康复的条件,就非常有利于特殊儿童的缺陷补偿。其次,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补偿特殊儿童的缺陷。如通过做白内障复明手术,使许多视力残疾儿童重新看清了世界的模样;通过佩带助听器和植入人工耳蜗,许多听力残疾的儿童听见了声音。现代科技发展已经使特殊儿童的缺陷补偿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第三,良好的教育也是缺陷补偿的重要手段。特殊儿童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和普通儿童一样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健康的情感品德,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也才能使缺陷补偿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特殊教育工作者会尽力创造一个有利于特殊儿童成长发展的环境,努力发挥特殊儿童的内在发展潜力,去补偿他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缺陷。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特殊儿童的教师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特殊教育中,过去教师们比较多地关注学生存在的“缺陷”,思考的是如何弥补学生的“缺陷”,并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补偿“缺陷”。但现在科学的发展也使我们认识到:仅仅关注对特殊儿童进行“缺陷补偿”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身上客观存在的生理缺陷有些是很难补偿的,一味地将时间花在缺陷补偿上,却让学生失去了大量的培养能力、发展潜能的机会。新的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在缺陷补偿的同时,加强潜能开发”的新理念,要求教师用发现的眼光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加以适当的引导、发展,培养他们以自己的擅长之处去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观、教育价值观,用全新的发展的理念去看待学生,发现特殊教育真正的价值所在。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在1983年出版了他的力作《心智的结构》一书,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更是为特殊儿童的潜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身上同时存在着言语――语言、音乐――节奏、逻辑――数理、视觉――空间、身体――动觉、自知――自省、交往――交流等多种相对独立、同等重要的智能,导致个体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个体所拥有的多种智能在表现方式和表现程度上的不同,而且,通过教育可以使这些智能达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个理论为我们解释了现实中的许多现象:如科学家霍金,身体上的重度残障却没有影响他在数学和物理学领域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却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一些有严重智力障碍的人却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特殊的优势,如胡舟舟的特殊音乐才能、一些人在数字计算方面的特殊天赋等等。

多元智能理论也为特殊教育工作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特殊教育不仅要通过特殊的教育训练,克服特殊儿童存在的障碍、缺陷、弱点,还要去发现特殊儿童可能存在的优势智能,充分挖掘这些潜能,通过“扬长”的方式去“补短”。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关注特殊儿童不能做什么,还要关注特殊儿童能够做什么,着眼于特殊儿童优势能力的培养,真正实施一种“对症下药”式的因材施教。下面的案例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乔希是一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症和学习障碍症的六年级学生。他酷爱音乐。事实上他还在各种儿童聚会上担当滑稽唱片播放师(DJ)。对乔希而言,完成书面课题一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次,他非常明智地选择了一个可以利用自己强项的课题,即要求寻找二战时期(大约1940年左右)的歌曲并和当今的歌曲进行比较。基于自己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乔希积极热切地参加了这个课题。结果,他发现了两个时期在音乐方面非常有趣的联系,并把这些音乐带到班上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于是乔希成为二战时期音乐研究方面的“专家”。

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传统的特殊教育观念带来了冲击,但是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发展课题:如果我们以全新的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去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必将为特殊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和活力。

对残疾儿童事业不重视的地区或个别官员,既要采取系统内机制,又要采取系统外机制,使之转化观念、为残疾人服务。

就系统内机制而言,应当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依法、认真施政。对于那些行政无作为者,在通过诸如“先进性教育”等教育措施纠正的同时,应该严吏治、重法典。因此,本文以为,一些基层执政者以经济落后、资金短缺、法律不健全为借口,不能很好的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利(教育权)的行为,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实际上,利用已有的资金(包括地方税收和中央政府的拨款),保证每个残疾孩子入学是有相应的经济条件的。或者说,从政府的消费(如上海一年的公车消费就是20)多个亿)一些落后地区的官员照样使用好车、照样大吃大喝来看,经济再也不能当作拒绝发展特殊教育的借口了。

就系统外而言,则需要广大的社会民众、团体组织,从国家发展、民族强大的角度,真诚的通过各种措施帮助政府,提高执政水平,从而促使各种事业(包括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例如,如果全社会没有把人看作是人,人的基本权利就被忽视,残疾人的教育问题自然也就可有可无。相反,我们在人的视野下看残疾人,他们就应该具有人的权利,自然,只要有饭吃,就应该有权利读书。从经济投入和招生人数等一般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国特殊教育的效益也许比西方发达国家还要高。

但是,仅仅从学生的角度、从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效益的两个主要方面,即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生的品德行为素养中的文化素养来看,盲、聋学校学生的文化水平明显比同类普通学校低一,弱智学校和随班就读的学生亦是如此。

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表面上看似乎是教师、学校的问题,仔细分析时,却发现是教育政策问题(包括经济投入、师资水平等)。其中最主要的恐怕与片面的、割裂的理解特殊教育,没有把特殊教育和整个义务教育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有关一一。

传统上,我们只把盲、聋、弱智儿童当作特殊教育的对象,并且设置相应的学校。在发展初期、在积累经验的阶段,这种做法无可厚非。然而,在基础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这些思想和做法就应该做相应的调整。否则,就会出现特殊学校教育质量低、随班就读学生随班就读或者回流到特殊学校的情况。根据我们的调查,普通小学存在着大约10%左右的包括学业不良、情绪行为异常在内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同时,又有超过一半的普通小学的教师不懂得或不能很好的教育这些学生,这就使随班就读的回流现象在一些地区非常明显。北京的一些特殊学校的学生竟有接近40%是由普通学校转来的,实际上反映的就是普通学校没有能够满足这些学生的需要。

把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的督导纳入正常的督导渠道。普通学校以课程标准为督导参照系;盲、聋、弱智三类学校以正在制定的新的教学大纲(即目前所说的课程标准)作督导参照系。

学校教育的特殊功能篇7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推进队伍建设,深化特色建设内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特校人都沐浴在爱与希望的阳光中;增强学生“四有”意识,培养“残而有为”的“四有新人”,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形成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为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而奋斗。

二、目标要求

20*年是*市特殊教育年,是变革之年、提升之年、发展之年,也是学校创建江苏省合格特殊教育学校与*市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一年。为此,要对照省市评估标准和学校“十一.五”目标,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去实现目标。

本学期学校工作总目标:创建江苏省合格特殊教育学校,为创建*市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做准备。

1.办学条件

对照省合格特教学校和*市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的标准,争取政府专项经费,按高标准投入到位。进一步整理校园环境,添置适合各类障碍学生需要的教学与训练设备,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为教育教学、康复训练服务。

2.事业目标

稳定现有规模,学生人数继续保持在120人以上。在有能力的条件下,逐步扩大残障幼儿的早期训练。

3.队伍建设

努力营造良好氛围,促进每一个教职工德行提升,专业发展。

(1)继续教育。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专升本的学历进修,专任教师本科学历

在读率达到80%以上。按规定参加校内外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适合学校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基本功训练

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基本功训练,青年教师常规训练与重点训练结合,提高基本功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普通话晋级测试、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及各类等级考核。

(3)教师培养

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提高培训,帮扶结对,发挥骨干教师的指导、辐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一线教学。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骨干教师参与各级骨干教师评比。落实好上岗五年内青年教师制订的个人发展中、长期规划,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

4.教育教学

学生无违法犯罪,品行优良率100%。根据学校实际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提升障碍学生的生命质量,加强适龄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

重视教研工作,创设教学研讨氛围,发挥教研组作用。聋生的各项教学要求达到*市标准,在大市特校中保持中等水平,力争上游。智障教学也应达到*市现代化特校要求,尽力满足智障学生的学习需要,着力提高他们的康复水平、社会生活水平以及职业技术水平。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扩大障碍学生的实训范围,尝试建立职训基地,开设西点制作课程,技能学习的学生能够掌握2~3个西点的制作方法。抓实学前教育工作,重视学前障碍儿童的教育与训练,培养良好的习惯,提高语言能力。

5.教科目标

稳步实施学校“十一.五”课题,有计划地落实校本教研,逐步构建群众性教育科研运行体系。落实好每学期教师撰写论文计划,积极组织和发动教师向各级各类公开刊物投稿,完成教育的规定数。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师类相关竞赛,争取更多的奖项。指导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种竞赛,每学期有4篇学生作品(文章、书法、绘画)发表,有更多的学生在市以上各项竞赛中获奖。

6.特色目标

(1)加强研究与探索,稳步实施好“十一.五”特色课题。

(2)重视各项目基础知识的渗透,挖掘学校特色内涵,校本教材的覆盖面要逐步推开。

(3)完善特色考核,整合特色资源,提高特色建设实效。

三、具体措施

(一)以理念为指导,着力提升特教地位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尊重生命、满足需要、实现共享。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应该有生命的尊严,不管他是残障的、健全的,贫穷的、富有的……。作为一所从事残障儿童(少年)教育的学校,首先要具有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同时要正视他们的障碍和缺陷,为存在障碍类别不同、障碍程度不同的学生,提供能够满足教育、康复、生活需要的条件和服务水平,以让他们也能接受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均衡的教育。最终能够达到他们教育、康复最佳效果为目标,为残疾学生平等健康的生活奠基,能够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适应社会,并能够融入社会,平等地共享社会资源。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残障人群、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度也在逐年提高,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残障人士的生活、教育、康复、就业等放到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位置,今年的十七大把“关心特殊教育”明确地写入了报告中,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工作机构和人员,应该认识到一句话写入报告的重要和深远的意义,要把政府部门对残障人士的关心、关注通过我们的工作传递出去,进一步以我们实际的工作来提升特殊教育的地位,明确特殊教育在社会事业建设的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特教地位的提升是多方合力作用的结果,作为学校来说重点是要抓住各方广泛关注的这样一个机遇,通过我们自身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地位。基于对办学理念的认识,我们要着力做好几项工作:一是巩固现有事业规模,以对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负责为己任,满足学生教育、康复的需要,提高特殊教育水平,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的保证。二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特教作用。特教资源继续向更多的社会残疾人开放,办好吴江市残疾人培训基地,同时挖掘学校潜力,在有能力的条件下,逐步将教育资源向更多的学龄前残障幼儿开放。积极协助教育局等部门落实资源教室工作。三是抓住机遇,扩大学校声誉。创建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机遇,20*年作为*市特殊教育年,*市政府、市教育局均有相应的保障措施,相应地我们吴江市政府、市教育局也会更多地关注到特殊教育。同时,要借适当的时机,尽可能地宣传和展示我们的学校,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特殊教育,关注特殊教育。通过我们的工作,努力使学校成为吴江市文明的窗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以务实为主线,着力提升队伍水平

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建设的主要力量,我们继续坚持以德为首,德能并重的方针加强队伍建设,把爱岗敬业作为师德建设的核心,将把专业素质的学习、发展作为校本培训的重点来抓,加速形成适应特殊教育需要的、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

1.以德从教,铸和谐团队

继续要学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辱、明责任、爱学生、重事业。要坚持倡导和切实执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以与学生帮扶结对为抓手,开展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主旨的师德教育活动。

“敬业爱生”要通过实际的工作去体现,我们要本着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去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只有学校的发展,才能有教师个人的发展,学校是我们全体教职工赖于生存与发展的家园,因此个人命运要与学校命运结合,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积极向上、和谐共进,协调一致的团队精神。坚持依法执教,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有违师德、师风的行为发生。

2.针对需要,提升专业水平

特殊教育是满足特殊需要的教育,针对各类障碍学生的特殊需要提供相应的教育。这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加专业化的要求。随着省市特教学校评估标准的提出,相应的设施设备也必将逐步到位,而如何发挥和利用好这些设备,如何针对特殊需要提供特殊的教育、训练服务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重要命题。*年我们要通过展示、培训等方式锤炼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和水平。一是提供舞台,让专任教师展示教学基本功水平,拟组织大市范围的教研活动。二是通过普遍培训,有重点地培训教师。三是抓住机会,选送教师学习专业技能。青年教师要对照和调整、完善三年发展规划,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吸取有利于自身成长的养分,加速自身成长。骨干教师要充分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抓住培训、结对、展示的锤炼机遇,不断发展自我,提升专业水平。

3.抓住重点,形成团队合力

整个教职工队伍是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重点有三块,一是行政班子,这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学校发展建设的风向标。行政班子成员继续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发扬班子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互相协助、互相补台,形成团队合力;继续做到份内工作大胆负责不推诿、份外工作多关心多支持的工作作风,使学校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协调高效地开展。二是班主任队伍。这是一支接触学生最多、最直接的管理队伍。班主任在我们学生的心目中既是严师,还应是慈母。每一位班主任要勇于承担肩上的重任,把家长对自己的信任,学生对自己的依赖作为工作的目标。今年要结合吴江市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组织好校内班主任队伍的基本功训练。三是职工队伍。这是一支学校运转的保障力量。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职工同样要真正地认识我们的学生,以服务育人为己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育人意识、到位意识、安全防范意识、节约意识、团队意识,做好每个人的本职工作。

(三)以有效为主题,着力提升教学水平

1.联系实际,凸显育人环境

德育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对人的未来发展起着突出重要的作用。继续要以“爱心、责任心”培养为重点,以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抓手,引导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关注学生的青春期教育以及心理动态,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文明友爱。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着力打造优良的德育管理队伍。

校园环境育人要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挖掘校园环境中的育人功能。一是校园可利用的校园设施,要在现有基础上尽可能地开发和利用好,体现整合效益。二是抓住创建*市特殊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契机,装点、布置学校教室、宿舍等场所,营造温馨、宁静的育人氛围。三是统筹规划,设计符合校情的校史陈列廊,发挥校内优势,积淀文化底蕴。

组织活动育人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在活动中教育、影响、熏陶人的潜移默化作用。学校活动要依托少先队组织,进一步地开发与整合。一是开展经常性地评比、娱乐活动,日常活动是学生们受影响最为广泛的活动,影响也是最深远的。结合今年国务院新制订的法定节假日,要利用好这些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好各类活动。二是开展系列化地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专门活动,可以体现针对性强,教育意义突出的功能,主题教育活动要尽可能针对问题,突出主题。同时要开展好专题教育活动,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性教育以及禁赌禁毒教育要逐步落实。

多方合力育人学校德育也必须面向社会,提升教育资源的融合度,以形成教育的最大合力。家长是学校德育工作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也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影响。我们要发挥好家委会的作用,组织开展好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亲子活动、家长专题培训等家校联系活动,并进一步结合课题开展针对性教育与研究。社会德育资源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补充和有力保

证。利用校外德育基地,开展好各类活动,增加学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要宣传、展示学校的德育育人成果,扩大学校的影响,提升学校的整体德育水平。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班主任队伍素质决定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因此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班主任关键要转变观念,特别要从着眼于学生终生发展的角度,去选择和实施工作方法、工作策略,并以高度的责任感去从事班主任工作。

2、深化课改,落实课程方案

特殊教育的课程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并且已经处于运行之中。我们一方面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省、市各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门出台的各类文件,把握文件精髓,并进一步认清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另一方面要突出有效教学这一主线,以“规范、有效、校本、精致”为重点,改革课堂教学,改进评价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明确法规意识

要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折不扣执行课程计划,绝不随意挤占课表上规定的课时。要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关于课程计划的新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根据侧重点在学科、班级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安排好课程。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尚无教材、经验可供借鉴的科目,制订好学科学期计划,突出教学主题,准备好教学用具,规范课堂教学。

(2)打造有效课堂

有效课堂对我们特殊教育来说尤为重要,只有提升课堂的有效、通过一节课一节课的积累,才能看到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我们的课堂不仅仅要关注到一节课学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学这些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怎样的方法才适合学生。不仅是今天学会了什么,还要从长远看学生是否学会了方法,学会了学习;不仅要看学生是否会做相关的作业,而且要看师生为此而付出的时间、所练习的数量,更要看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打造有效课堂必须有我们老师结合对学生的了解及生活实际需要的考虑。本学期我们将尝试建立学生的个人电子与实物档案。

(3)加强质量监控

聋部学科教学要以满足聋生的升学需要为原则,加强对教材的分析、研究与把握,向课堂四十分钟和课后辅导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要特别关注双残生的教育,要尽力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教导处要继续落实具体措施,加以监控。

启智部要着眼于智障学生未来的发展和需要,为他们将来的生存和生活奠定基础。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方案,明确课程设置的要义,把握教学的重点,系统、规范地考虑与安排课程教学。在满足每一个学生个体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障碍和身心特点,在康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适应社会能力的训练以及职业技能训练的各个方面各有侧重,尽力满足个体需要,提高启智教学水平。

体育要实施好《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规范体育工作行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康复服务。卫生工作继续要落实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开展好学校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各班要加强青春期教育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开展常规晨检。艺术工作要实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继续要扎实上好每节课,练好基本功,根据需要排练好文艺节目,增加学校的影响力和宣传效果。本学期还要尽早规划,制订好校园艺术节的计划。同时,拟在助残日期间寻找专门展场,展示师生的工艺美术作品。

职业教育要从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出发,合理选择项目,考虑市场当前和未来的就业需求,制定配套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计划。本学期我校的职技教育重点还是要建设好校内实训工场、校内实习岗位和校外实践基地,拓宽听力、智力障碍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前教学班要针对各类幼儿的身心特点,开展寓教于乐的教学与活动,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独立能力和适应课堂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聋儿语训继续要坚持三个结合,发挥好现有设备的功能,提高有残余听力聋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以校本为载体,着力打造学校特色

1.课题引领特色

继续实施好《在实施融合教育中,开发工艺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总课题,借助课题进一步挖掘特色文化和特色内涵。整理好已经初步成型两个项目的特色校本教材,本学期要逐步在其他项目中铺开,并于上半年能将各项目的初稿全部编写完成,为下半年整理、编印校本教材完成前期工作。

2.制度推动特色

进一步加强工艺特色师资队伍建设,要继续打造参与型、胜任型、骨干型三个层次的师资队伍,并逐步培养各级工艺美术师;特色作品与校园文化建设整合,

充分利用现有校内外阵地定期宣传、更换特色作品;提倡教师课余积极参与特色制作,完善特色考核办法,营造浓郁的特色文化氛围;要继续开展各类特色展示活动,宣传学校的特色成果,以聚焦特色,张扬特色,打造特色品牌。

(五)以服务为基石,着力提高保障能力

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的保障力量,在特殊教育学校后勤部门的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总务工作继续要以“服务化、安全化、规范化、信息化、节能化”为标准。

1.强化服务意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做到尊重老师、尊重学生、尊重家长,为大家排忧解难。

2.保洁人员要努力按照星级酒店的标准做好保洁和消毒工作,为大家提供一个清洁、美丽、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3.维修人员对大家提出的报修项目,继续要兑现维修承诺,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修理的项目,也要做好解释并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好。备足备齐教育、教学的易损易耗品,尽力保证做到随领随有。对教室的桌椅和照明设施保证每半个月检修一次。

4.传达室的工作人员要做到看好大门,严禁无业人员、无事人员进入校园,做好人员流动记录,严禁易燃、易爆、有毒物品以及管制刀具带入校园,把好进、出门关。做好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师生的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5、规范物资采购制度,做到:(1)食堂食品采购采用挂靠大学校招投标方式,且必须索证、验收。(2)大宗物品按照政府采购执行。(3)一般量多物品根据超市(卖场)清单发票予以报批。

6、、对照*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规划好学校的设施改造、设备添置的工作,能够尽早地达到特教学校建设标准,为创建成功打好基础。

7、.食堂工作要严格按照食堂量化考核细则操作,把好食品加工关,在原材料涨价之际,我们要精打细算,确保师生每日吃上卫生、营养、可口的三餐。

8、确保校园安全

以建设平安校园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加强安全教育,警钟常鸣,全员确立安全意识,增强自救自护能力。要针对学校实际,定期排查及时整改薄弱环节,对宿舍、食堂、课余活动以及大型活动的组织等安全工作的重点,高度重视,落实应急预案,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切实打造平安校园。

学校教育的特殊功能篇8

1、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学校改革发展最宝贵的人力资源,要尊重、信任、团结和赏识每一位教师。由于我国对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还在发展中,特殊教育教师力量不足,有许多特教教师之前是学习其他专业和从事普教等工作,没有经过特殊教育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在教学期间,靠自己点滴摸索,难免会走许多弯路。学校应该聘请知名特殊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特殊教育前沿理论培训,利用外部优质资源,拓宽视野,激活思维,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过引专家入校等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名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科研的能手。学校通过经常性、多样化的培训、学习,使每位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此外,学校校还努力应该培养“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有效促进了他们个体的专业化成长。

2、开展特教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

有压力就有动力。针对教师专业发展无动力的现象,学校要给每位教师提出相应的任务,使他们把压力转为动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坚持手语、三笔字、简笔画等基本功的训练。详细的布置基本功学习内容,统筹安排,将手语、三笔字等学习安排到业务学习活动中,渗透到教研组教研活动中,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学期末进行单项的基本功验收考核或竞赛,以此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3、提供学习机会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教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均有待提高。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学校应该面向全体教师,分类指导,创造条件,学校给教师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走出去、走进去。安排有一定特殊教学经验的教师进修,更新专业知识。让教师们掌握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方法与技术,提高特教实践与研究能力,成为特教学科带头人,从而形成一支特教骨干教师队伍。要推进特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还应该为特教教师争取各种学习培训机会,学校为教师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加强领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派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的培训,有计划的培养教学骨干。外出学习的教师要带任务学,回来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内容,达到一人学习多人提高的目的。让教师们在参观学习中放宽了眼界、更新了理念、提升了能力,也确立了更高的工作目标。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进步,才能在特教专业领域上立足和发展。

4、搭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

学校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精心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狠抓集体备课,规范集体备课程序和要求,提高集体备课实效,切实提高我们每位教师能力和水平。加强“常态课”教学质量的监控,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通过听课、评课,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并加以针对性的总结指导。学校要开展各类活动,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组织研讨课、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说课大赛、优秀教学资料教案评比、教师基本功竞赛、课题研讨会、读书汇报会,承办省、市各类大型教学活动,接待参观、调研等人员,从活动中加强教师的团队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引导教师明确发展目标方向,使教师感到自身专业化发展是适应教育改革形势的需要,是其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由此增强教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产生强烈的学习发展愿望,由被动发展变为主动追求。

5.加强教研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要加强教研管理,树立“教研为先导”的意识,创造浓郁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做实践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实践者,以研究出质量,以研究出效益,以研究创特色。结合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开展小型、多样、高效的课题科研活动,创造性地开展教研活动,真正让教研和科研活动为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服务,努力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激励教师探索教改途径,总结教学经验,及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鼓励、支持教师参加省市各级各类的征文、论文竞赛,让教师们通过参加竞赛活动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进一步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促进特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加强特殊教育内涵建设的保证,教师专业化不仅是发展的方向,更是不断深化的过程。促进特教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学校乃至个人都有重大意义,是一件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事情。特殊教育学校只有促进特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让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沿。

上一篇:民俗文化的特征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范文